CN109513032A - 消毒装置及消毒方法 - Google Patents

消毒装置及消毒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513032A
CN109513032A CN201811531911.1A CN201811531911A CN109513032A CN 109513032 A CN109513032 A CN 109513032A CN 201811531911 A CN201811531911 A CN 201811531911A CN 109513032 A CN109513032 A CN 10951303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ating cylinder
matrix
conveying conduit
conveying
chlorination equip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53191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513032B (zh
Inventor
乔晓东
贾海遥
赵倩
贾冬冬
郭文忠
余礼根
孙维拓
李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Research Center of Intelligent Equipment for Agriculture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Research Center of Intelligent Equipment for Agricultur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Research Center of Intelligent Equipment for Agriculture filed Critical Beijing Research Center of Intelligent Equipment for Agriculture
Priority to CN201811531911.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513032B/zh
Publication of CN1095130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51303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51303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51303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L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STERILISING MATERIALS OR OBJECTS IN GENERAL;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CHEMICAL ASPECTS OF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MATERIALS FOR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 A61L2/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disinfecting or sterilising materials or objects other than foodstuffs or contact lens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A61L2/16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disinfecting or sterilising materials or objects other than foodstuffs or contact lenses; Accessories therefor using chemical substances
    • A61L2/20Gaseous substances, e.g. vapours
    • A61L2/202Ozon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L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STERILISING MATERIALS OR OBJECTS IN GENERAL;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CHEMICAL ASPECTS OF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MATERIALS FOR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 A61L2/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disinfecting or sterilising materials or objects other than foodstuffs or contact lens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A61L2/16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disinfecting or sterilising materials or objects other than foodstuffs or contact lenses; Accessories therefor using chemical substances
    • A61L2/20Gaseous substances, e.g. vapou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L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STERILISING MATERIALS OR OBJECTS IN GENERAL;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CHEMICAL ASPECTS OF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MATERIALS FOR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 A61L2/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disinfecting or sterilising materials or objects other than foodstuffs or contact lens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A61L2/26Accessories or devices or components used for biocidal treatment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消毒装置及消毒方法,该消毒装置包括消毒介质生成机构、输送机构和转筒;所述转筒包括进料口与出料口,所述进料口和所述出料口沿所述转筒的轴线方向分别设置于所述转筒的相对两端;所述消毒介质生成机构与所述进料口相连通,所述输送机构的一端与所述进料口连通,所述输送机构的另一端由所述转筒内部穿过,并与所述出料口连通。本发明的消毒装置及消毒方法,自动化程度和处理效率高。

Description

消毒装置及消毒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土栽培基质消毒技术,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消毒装置及消毒方法。
背景技术
有机基质本身含有害虫、杂草种子,另一方面空气、灌溉水以及连作会引起有机基质自毒产物增多,加剧病菌传播,影响作物品质和产量;目前有机基质消毒的方法主要有化学消毒和物理消毒。化学消毒主要利用嗅甲烷、氯化苦、甲醛、高锰酸钾、漂白剂等药剂对基质进行消毒,方法比较简单,但不容易杀灭基质中的杂草种子,且药剂会造成环境污染,因而此方法将逐渐被淘汰。物理消毒主要是高温消毒,包括蒸汽消毒、日光消毒和水煮消毒等,蒸汽消毒是利用高温蒸汽杀死基质中的病虫和杂草,其原理是蒸汽锅炉产生高温蒸汽,高温蒸汽由蒸汽导管输送到基质中,将温度传递给基质,使基质升温,从而杀灭基质中的病虫和杂草,完成消毒工作,然后通过自然或机械降温冷却至合适的种子接触温度,完成整个消毒作业流程;日光消毒是在温室栽培中应用较普遍的一种廉价、安全、简单实用的无土栽培基质的消毒方法,日光消毒除受地区、季节、时间等因素影响外,还需要经常翻动有机基质,日光消毒温度较低,消毒质量、灭菌率得不到保证且消毒周期长;水煮消毒将有机基质倒入锅内水中进行加热,煮后滤去水分晾干到适中湿度即可使用,水煮消毒的方法无法杀死、消除或充分抑制部分微生物,且机械化程度不高,移动不方便。另外还有冷冻消毒、微波消毒、远红外消毒和臭氧消毒,其中冷冻消毒、微波消毒与远红外消毒率消耗大,难于大规模推广应用。
臭氧消毒灭菌是人类确认的一种无污染消毒方式。臭氧对微生物消毒作用,是由其强氧化性和生物膜扩散能力所决定的。由于臭氧具有无污染、无农药残留物以及杀菌速度快和节约费用、劳动力等优点,用途非常广泛,能够作用在生活、生产以及公共场所等方面,尤其是对农作物的消毒杀菌方面作用更加明显。因为臭氧具有不稳定性,几十分钟后,便能够还原成为氧气,供农作物的根部进行吸收,极大地减少土壤中的厌氧呼吸病原微生物,帮助农作物的光和作用,提高作物的根系对水以及肥料的吸收效果。
目前基质消毒装备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蒸汽消毒法。有机基质蒸汽消毒设备主要分为桁架式、手推式、移动式三种温室育苗基质蒸汽消毒机。其中桁架式移动灵活,容易实现自动化操作,但是生产制造成本高;手推式降低了制造成本,质量轻,使用便捷,但是劳动强度大,漏消毒率大,技术要求相对较高,要同时考虑刀片的旋转和消毒机的行走,提高了消毒效率和质量;移动式基质消毒设备,消毒小车和蒸汽锅炉可以方便移动,并有基质提升装置和基质输出机构,方便用户的使用。
综上所述,通过分析无土栽培基质消毒技术和方法可知,化学消毒方法对环境和生态污染破坏严重;蒸汽消毒法仍然是目前主要采用的消毒方法,消毒设备主要分为育苗槽消毒设备和筒式或箱式消毒设备,其中筒式或箱式适合无土栽培有机基质工厂化操作,相关消毒设备多数采用搅拌机改制,部分采用了离散元和有限元对有机基质颗粒和机械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在实际生产中,国内的无土栽培基质消毒基本上还是得依靠人工进行操作,效率低下,安全性差,易对操作者产生不良影响。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消毒装置及消毒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无土栽培基质消毒靠人工操作、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消毒装置,包括消毒介质生成机构、输送机构和转筒;所述转筒包括进料口与出料口,所述进料口和所述出料口沿所述转筒的轴线方向分别设置于所述转筒的相对两端;
所述消毒介质生成机构与所述进料口相连通,所述输送机构的一端与所述进料口连通,所述输送机构的另一端由所述转筒内部穿过,并与所述出料口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输送机构包括输送槽道和搅龙结构;所述输送槽道的一端与所述进料口连通,所述输送槽道的另一端与所述出料口连通,所述搅龙结构设置于所述输送槽道内,且所述搅龙结构的轴线与所述输送槽道的长度方向平行。
进一步地,所述搅龙结构包括搅拌轴;所述搅拌轴中空,且所述搅拌轴的侧壁上具有贯穿所述侧壁的孔道;
所述搅拌轴的一端延伸至所述转筒的外部,且与第一驱动机构连接,所述搅拌轴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转筒的外部,且与所述消毒介质生成机构的出口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消毒装置还包括第二驱动机构和第三驱动机构;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输送槽道转动,所述第三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转筒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进料口外侧设置有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轴承的外圈与所述转筒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轴承的内圈的一侧与所述输送槽道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一轴承的内圈的另一侧具有沿所述第一轴承的轴线方向向外突出的突出部,所述突出部与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的驱动轴连接;
所述出料口的外侧设置有第二轴承;所述第二轴承的外圈与所述转筒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轴承的内圈与所述输送槽道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转筒的外侧壁的外侧设置有托辊,且所述转筒的外侧壁与所述托辊的滚动面贴合,所述托辊的托辊转轴与所述第三驱动机构的驱动轴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消毒装置还包括驱动所述转筒转动的转筒驱动单元,且所述输送槽道与所述转筒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转筒驱动单元包括第二驱动机构和固定环;所述进料口的外侧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环,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的驱动轴与所述固定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转筒驱动单元包括第三驱动机构和托辊;所述转筒的外侧壁与所述托辊的滚动面贴合,所述第三驱动机构的驱动轴与所述托辊的托辊转轴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转筒内设置有抄板;所述抄板的一端固定于所述转筒的内侧壁,所述抄板的另一端向所述转筒的轴线延伸。
进一步地,所述输送槽道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料位检测机构;和/或,
所述转筒内设置有消毒介质含量检测机构;和/或,
所述转筒的一侧壁设置有清料口,且设置有第二料位检测机构。
进一步地,所述消毒装置还包括液压控制系统;所述液压控制系统包括溢流调控单元、液压介质输送单元和至少一个动力单元;所述溢流调控单元与所述至少一个动力单元并联连接,且均串联接入到所述液压介质输送单元,所述动力单元为所述消毒装置提供转动的动力。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一种消毒方法,包括:
将基质输送至输送槽道内,至所述输送槽道内的基质的量达到第一预设值;
转动所述输送槽道,使所述输送槽道的开口朝下,使将所述输送槽道内的基质转移至转筒内;
向所述转筒内输入消毒介质,基质随转筒转动过程中与所述消毒介质充分接触,实现基质的消毒;
停止向所述转筒内输送消毒介质,转动所述输送槽道,使所述输送槽道的开口朝上,随所述转筒转动的基质由所述转筒的上端回落到所述输送槽道内;
至所述输送槽道内累积的基质达到第二预设值,将所述输送槽道内的基质排出所述转筒。
(三)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消毒装置及消毒方法,其有益效果主要如下:
通过设置输送机构,使进入到转筒内部与消毒介质消毒的基质能够及时排出转筒,并且,基质在进入到输送槽道后,在搅龙结构的作用下,在输送基质的同时,还起到搅拌基质的作用,有利于增加基质与消毒基质的有效接触;此外,搅龙轴采用中空的结构,并在搅龙轴的侧壁上开设多个孔道,消毒介质能够由搅龙轴内均匀向转筒内扩散,进一步提高基质与消毒介质的接触效率;进一步,通过对输送槽道和转筒转动的单独或同时控制,使进入到转筒内的基质能够随转筒的转动而在转筒内翻转,能够提高基质的分散性,增强基质与消毒介质的接触效率,提高消毒效率和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消毒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消毒装置的液压控制系统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消毒方法的示意图。
图中,1-消毒介质生成机构,2-连接管,3-旋转接头,4-进料仓轴承,5-进料仓,6-第一轴承,7-第一料位检测机构A,8-第一转筒传动垫圈,9-搅龙叶片,10-搅龙轴,11-喷嘴,12-输送槽道,13-第一料位检测机构B,14-第二轴承,15-卸料仓,16-卸料仓轴承,17-第一驱动机构,18-消毒介质含量检测机构,19-第一传动链轮,20-第一传动轴承,21-第二传动链轮,22-第三驱动机构,23-第二转筒传动垫圈,24-转筒,25-清料口,26-第二料位检测机构,27-托辊转轴,28-抄板,29-托辊,30-第二传动轴承,31-第二驱动机构的驱动轴,32-第二驱动机构,33-液压油箱,34-液压泵,35-压力监测机构,36-溢流调控单元,37-第二节流阀,38-第三节流阀,39-第一节流阀,40-第一流量监测机构,41-第三流量监测机构,42-第二流量监测机构,43-逆止阀,44-油滤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参见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消毒装置,尤其适用于无土栽培基质的消毒,其包括消毒介质生成机构1、输送机构和转筒24;转筒24包括进料口与出料口,进料口和出料口沿转筒24的轴线方向分别设置于转筒24的相对两端;消毒介质生成机构1与进料口相连通,输送机构的一端与进料口连通,输送机构的另一端由转筒24内部穿过,并与出料口连通。
具体地,转筒24为具有中空内腔的结构,其中部可为圆柱体结构,沿转筒24轴线的相对两端可为圆锥台的结构,即其可为中间大、两头小的结构;转筒24通常水平设置,也即转筒24的轴线水平。转筒24沿其轴线方向的相对两端分别设置进料口和出料口。优选进料口和出料口的轴线与转筒24的轴线重合。
参见图1所示,转筒24的左端设置进料口,右端设置出料口。可以理解的是,进料口和出料口的位置也可相互调换,以下以左端为进料口,右端为出料口的结构为例进行说明。
消毒介质生成机构1设置在转筒24的一侧,优选设置在进料口的一侧,且使消毒介质生成机构1与转筒24的进料口相连通,使得消毒介质生成机构1生成的消毒介质由进料口进入到转筒24内,与由进料口进入到转筒24内的基质更充分接触。可以理解的是,消毒介质生成机构1也可以设置在靠近出料口的一侧,并与出料口相连通。
其中,本发明实施例中,消毒介质可采用臭氧,消毒介质生成机构1可采用臭氧生成器。可以理解的是,消毒介质也可采用其他气态或液态物质;优选为气态物质。以下均以消毒介质为气态物质进行说明。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消毒装置还包括输送结构,输送机构用于将待消毒的基质输送至转筒24的内部,待消毒基质在转筒24内部消毒完成后,再由输送机构将消毒后的基质排出到转筒24外部。例如,输送机构可以是传动带或其它具有物料输送功能的机构。输送机构的一端与转筒24的进料口相连通,输送机构也可由进料口穿出转筒24,延伸至转筒24的外部;另一端与转筒24的出料口相连通,输送机构也可由出料口穿出转筒24,并延伸至转筒24的外部,即便于对基质的输送。输送机构在输送基质的过程中,基质即与进入到转筒24的消毒介质接触,实现消毒的目的。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输送机构包括输送槽道12和搅龙结构;输送槽道12的一端与进料口连通,输送槽道12的另一端与出料口连通,搅龙结构设置于输送槽道12内,且搅龙结构的轴线与输送槽道12的长度方向平行。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具体说明输送机构的结构。
本发明实施例的输送机构采用输送槽道12与搅龙结构相结合的结构,在基质输送过程中,搅龙结构还可对基质进行搅拌,更利于基质与消毒介质的接触。其中,搅龙结构的轴线与输送槽道12的轴线平行,也即搅龙结构的输送方向与输送槽道12的长度方向相同,并优选使搅龙结构的搅龙叶片9能够与输送槽道12的底部间隙配合,以更高效地输送基质,避免位于输送槽底底部的基质长时间停留在输送槽道12底部,既难以与消毒介质有效接触,又会影响输送机构对基质的输送效率。
其中,输送槽道12的横截面形状优选为弧面,当输送槽道12的开口朝上时,输送槽道12的内槽壁的横截面为弧线,其横截面为与输送槽道12轴线垂直的截面。输送槽道12的一端与进料口连通,其可仅只延伸至进料口处,其也可穿过进料口,并延伸至转筒24外部;同样,搅龙结构的一端也可穿过进料口,并延伸至转筒24外部。
输送槽道12的另一端与出料口连通,其可仅只延伸至出料口处,也可穿过出料口,并延伸至转筒24的外部;同样,搅龙结构的另一端也可穿过出料口,并延伸至转筒24的外部。
当输送槽道12的开口朝上时,优选输送槽道12的底部与进料口和出料口的底部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有利于基质由进料口到输送槽道12、再由输送槽道12到出料口的转移。采用上述结构,更便于输送机构对基质的输送。
其中,还可通过设置进料仓5和卸料仓15的结构,增强对基质输送的便捷性。例如,进料仓5和卸料仓15均设置于转筒24的外部。进料仓5位于进口的一侧,并且,进料仓5通过进料口与转筒24连通;此时,输送槽道12位于转筒24内,且输送槽道12的一端与进料口连通。优选进料仓5的底部、进料口的底部和输送槽道12的底部均位于同一平面,且搅龙结构穿过进料口,延伸至进料仓5内。
卸料仓15位于出料口的一侧,并且,卸料仓15通过出料口与转筒24连通;此时,位于转筒24内的输送槽道12的另一端与出料口连通。优选卸料仓15的底部、进料口的底部和输送槽道12的底部均位于同一平面,且搅龙结构穿过出料口,延伸至卸料仓15内。
基质由进料仓5上部的开口进入到进料仓5内。当搅龙结构转动时,搅龙结构的搅龙叶片9即将进料仓5内的基质由进料仓5经进料口输送至进料槽道内,输送至输送槽道12内的基质与输送到转筒24内的消毒介质接触,实现对基质的消毒过程。
同时,搅龙结构的搅龙叶片9将消毒完成的基质由输送槽道12经出料口输送至卸料仓15内,进入到卸料仓15内的基质,由位于卸料仓15下部的出口排出,完成基质的消毒过程。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搅龙结构包括搅拌轴;搅拌轴中空,且搅拌轴的侧壁上具有贯穿侧壁的孔道;搅拌轴的一端延伸至转筒24的外部,且与第一驱动机构17连接,搅拌轴的另一端延伸至转筒24的外部,且与消毒介质生成机构1的出口连通。
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具体说明输送机构的机构。搅龙结构包括搅龙轴10和搅龙叶片9。搅龙叶片9呈螺旋形结构围绕搅龙轴10设置,且搅龙叶片9的一侧固定在搅龙轴10外侧,另一侧向搅龙轴10的径向延伸,搅龙叶片9与搅龙轴10的连接及设置方式与常规的搅龙结构相同,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的搅龙轴10采用空心的结构,或者至少部分的采用空心的结构。搅龙轴10的一端可穿过出料口,延伸至转筒24的外部,与位于转筒24外部的第一驱动机构17连接。第一驱动机构17用于带动搅龙轴10转动,以将基质由转筒24的进料口输送至出料口,实现基质在转筒24内部的消毒过程。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驱动机构17也可位于进料口一侧,消毒介质生成机构1位于出料口一侧。其中,当出料口外侧设置有卸料仓15时,搅龙轴10穿过卸料仓15,与位于卸料仓15侧方的第一驱动机构17的驱动轴连接。并且,在卸料仓15的侧壁设置卸料仓轴承16,卸料仓轴承16的外圈与卸料仓15的侧壁固定连接,卸料仓轴承16的内圈与搅龙轴10固定连接。
搅龙轴10的另一端与可穿过进料口,延伸至转筒24的外部,与位于转筒24外部的消毒介质生成机构1的出口连通。消毒介质生成机构1生成的消毒介质进入到空心的搅龙轴10内部。搅龙轴10的侧壁上可开设至少一个孔道,优选为多个。任一孔道贯穿搅龙轴10的侧壁,使由消毒介质生成机构1进入到搅龙轴10内部的消毒介质能够由搅龙轴10内扩散到转筒24内部。
其中,消毒介质生成机构1与搅龙轴10之间可通过连接管2和旋转接头3连通,即消毒介质生成机构1的出口与连接管2的一端连接,连接管2的另一端与旋转接头3的一端连接,旋转接头3的另一端与搅龙轴10的一端连接。当设置有进料仓5时,搅龙轴10的一端穿过进料仓5,与位于进料仓5侧方的消毒介质生成机构1连接。其中,搅龙轴10与进料仓5的侧壁通过进料仓轴承4连接。
其中,搅龙轴10上开设的多个孔道优选沿搅龙轴10的长度方向排布,多个孔道可沿直线排布,也可沿曲线、折线或不规则排布。搅龙轴10上开设的孔道优选位于转筒24的内部,即仅在位于转筒24内部的搅龙轴10部分开设孔道。可以理解的是,也可以不仅限于位于转筒24内部的搅龙轴10部分开设孔道。其中,各孔道内或部分孔道内可设置喷嘴11,以增强搅龙轴10内消毒介质向转筒24内扩散的效率,同时,还能够避免孔道被基质堵塞。
采用上述结构输送消毒介质,能够更有利于基质与消毒介质的充分接触。搅龙结构在输送和搅拌基质的同时,搅龙轴10上的多个孔道沿搅龙轴10的长度方向持续地向基质输送消毒介质,以更有效地对基质消毒。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消毒装置还包括第二驱动机构32和第三驱动机构22;第二驱动机构32用于驱动输送槽道12转动,第三驱动机构22用于驱动转筒24转动。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具体说明消毒装置的驱动机构。
具体地,在采用由输送槽道12向转筒24内部输送基质实现消毒目的结构时,还可使输送槽道12能够转动,以及使转筒24转动,能够进一步提高消毒介质与基质的接触效率,提高消毒效率和效果。
具体地,当基质由转筒24外部输送到输送槽道12上,使输送到输送槽道12上的基质的量达到预设值,且输送槽道12出料口侧的基质还未排出到转筒24外部时,停止搅龙结构,并围绕平行于搅龙轴10的一轴线转动输送槽道12,转动至使输送槽道12的开口朝下,将输送槽道12内的基质倾倒入转筒24,使基质堆积于转筒24的筒壁;然后停止转动输送槽道12,并使输送槽道12的开口保持朝下的状态;再使转筒24开始转筒24,转动的转筒24带动基质在转筒24内翻滚,以利于更充分地与消毒介质接触,提高消毒效率和效果。其中,将输送槽道12的基质倾倒入转筒24内,以下如无特殊说明,均指将输送槽道12内的基质转移至堆积于转筒24的内壁。
同时,转筒24转动过程中,输送槽道12的开口朝下,在转筒24内翻转的基质不会进入到输送槽道12内,避免部分基质停留在输送槽道12内,降低其与消毒介质的接触效率。基质与消毒介质的接触时间达到预设或根据其他条件实时调整的时间后,转动输送槽道12,重新使输送槽道12的开口朝上;此时,转筒24继续转动,则随转筒24翻转的基质运动至转动的顶部后能够掉落到输送槽道12内,则消毒后的基质重新回到输送槽道12内;待转筒24内的基质至少绝大部分的回落到输送槽道12内,停止转动转筒24,启动搅龙结构,搅龙结构将输送槽道12内的基质排出转筒24,完成基质消毒过程。
通过第二驱动机构32驱动输送槽道12转动,第三驱动机构22驱动转筒24转动,使输送槽道12与转筒24能够相对转动,且能够控制输送槽道12和转筒24的转动状态,使二者同时或不同时转动,使基质与消毒介质更高效的接触。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进料口外侧设置有第一轴承6;第一轴承6的外圈与转筒24固定连接,第一轴承6的内圈的一侧与输送槽道12固定连接,且第一轴承6的内圈的另一侧具有沿第一轴承6的轴线方向向外突出的突出部,突出部第二驱动机构的驱动轴31连接;出料口的外侧设置有第二轴承14;第二轴承14的外圈与转筒24固定连接,第二轴承14的内圈与输送槽道12固定连接。
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具体说明输送槽道12与第二驱动机构32的设置。第一轴承6的外圈形成的孔道的形状和尺寸优选与进料口的形状和尺寸相同。第一轴承6固定于转筒24外侧,且第一轴承6与进料口优选同轴设置。第一轴承6的外圈与转筒24固定连接,第一轴承6的内圈的一侧与输送槽道12固定连接;同时,出料口侧,第二轴承14优选与出料口同轴设置,第二轴承14的外圈与转筒24固定连接,第二轴承14的内圈与输送槽道12固定连接。
并且,第一轴承6的内圈的一侧具有沿第一轴承6的轴线方向向外突出的突出部,该突出部的外侧壁可设置齿轮结构,使其能够与第二驱动机构的驱动轴31通过齿轮啮合的方式连接,例如在第二驱动机构的驱动轴31的外侧套接齿轮;或者,该突出部与第二驱动机构的驱动轴31通过带传动或链传动的方式连接。第三驱动机构22的位置可相应设置,只要便于其驱动轴能够带动第一轴承6的内圈转动即可。可以理解的是,与第二驱动机构的驱动轴31连接的也可以是第二轴承14。第二轴承14也可采用上述与第一轴承6相同的结构;或者,设置两个第二驱动机构32,分别与第一轴承6和第二轴承14连接,以带动第一轴承6的内圈和第二轴承14的内圈转动。
当第一轴承6的内圈转动时,其能够带动输送槽道12一起转动,同时,第二轴承14的内圈也一起转动。输送槽道12转动的过程中,转筒24可以不转动,或者,二者以不同的转动速度转动,使输送槽道12与转筒24能够发生相对转动的状态,以便于对输送槽道12和转筒24各自独立的控制。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转筒24的外侧壁的外侧设置有托辊29,且转筒24的外侧壁与托辊29的滚动面贴合,托辊29的托辊转轴27与第三驱动机构22的驱动轴连接。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具体说明转筒24与第三驱动机构22的设置。
第三驱动机构22的驱动轴与托辊29的转轴连接,以带动托辊29转动。其中,第三驱动机构22的驱动轴与托辊29的托辊转轴27连接的方式,可以是第三驱动机构22的驱动轴与托辊29的托辊转轴27直接轴连接,可以是第三驱动机构22的驱动轴与托辊29的托辊转轴27通过齿轮啮合的方式连接,也可以是第三驱动机构22的驱动轴与托辊29的托辊转轴27通过带传动或链传动的方式连接,只要能够带动托辊29转动即可。
其中,托辊29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有多个。以具有四个托辊29的结构为例进行说明。四个托辊29中的两个托辊29沿转筒24的轴线方向布置,且该两个托辊29的托辊转轴27的轴线位于同一直线。两个托辊29的托辊转轴连接,形成托辊对的托辊转轴,形成一对托辊对。四个托辊29中的另两个托辊29采用上述同样的结构,形成另一对托辊对。
两对托辊对的托辊转轴与第三驱动机构22的驱动轴通过带传动、链传动或中间齿轮传动件啮合的方式连接。例如,在任一对托辊对的托辊转轴27的一端套接第一传动链轮19,在第三驱动机构22的驱动轴外侧套接第二传动链轮21,第一传动链轮19和第二传动链轮21之间通过传动链或传动带连接。其中,托辊转轴27通过第一传动轴承20和第二传动轴承30分别与固定座连接,固定座支撑于地面或其他结构上。第一传动轴承20和第二传动轴承30可以是与同一个固定座连接,也可以是各自对应与一个固定座连接。
一个第三驱动机构22即能够同时带动两对托辊对转动,且结构更精简。可以理解的是,也可以采用两个第三驱动机构22,任一第三驱动机构22对应驱动一对托辊对转动。其中,任一托辊29优选设置在靠近转筒24底部的位置。
当具有多个托辊29时,任一托辊29的滚动面与转筒24的外侧壁贴合,且摩擦配合。当托辊29转动时,其通过摩擦力的作用,带动转筒24转动。其中,为避免转筒24外侧壁直接与托辊29接触,易造成转筒24的损伤,可在转筒24的外侧套设转筒传动垫圈,使转筒传动垫圈的外侧壁与托辊29的滚动面摩擦配合。其中,转筒传动垫圈的数量与沿转筒24轴线方向设置的托辊29的数量相同。例如,当采用四个托辊29时,可对应设置第一转筒传动垫圈8和第二转筒传动垫圈23。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消毒装置还包括驱动转筒24转动的转筒驱动单元,且输送槽道12与转筒24固定连接。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具体说明输送槽道12与转筒24转动的另一种实现方式。
输送槽道12的一端与进料口连通,且与转筒24固定连接;输送槽道12的另一端与出料口连通,且与转筒24固定连接。当驱动转筒24转动时,输送槽道12与转筒24一起转动。例如,初始时,使输送槽道12的开口朝上,启动搅龙结构,向输送槽道12内输送基质,待输送槽道12内的基质的量达到预定量,且输送槽道12的基质未排除转筒24,停止搅龙结构启动转筒驱动单元,使转筒24转动,同时带动输送槽道12一起转动;在转筒24和输送槽道12持续转动过程中,输送槽道12内的基质随转筒24的转动,在转筒24内翻转。待基质与消毒介质充分接触后,再将回落到输送槽道12内的基质排出转筒24。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转筒驱动单元包括第二驱动机构32和固定环;进料口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固定环,第二驱动机构的驱动轴31与固定环连接。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具体说明转筒24驱动单元的结构。
在进料口一侧固定设置固定环,固定环优选与进料口同轴设置,且固定环与转筒24固定连接。第二驱动机构的驱动轴31与固定环通过齿轮啮合、带传动或链传动的方式连接。当第二驱动机构32带动转筒24转动时,其带动输送槽道12一起转动。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转筒驱动单元包括第三驱动机构22和托辊29;转筒24的外侧壁与托辊29的滚动面贴合,第三驱动机构22的驱动轴与托辊29的托辊转轴27连接。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具体说明转筒24驱动单元的另一种可行的结构。
在转筒24的外侧壁设置托辊29,托辊29与转筒24外侧壁直接摩擦配合,或与套设在转筒24外侧的转筒传动垫圈的外侧壁摩擦配合。托辊29的托辊转轴27与第三驱动机构22的驱动轴通过齿轮啮合、带传动或链传动的方式连接。其中,托辊29的设置此处不再赘述。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转筒24内设置有抄板28;抄板28的一端固定于转筒24的内侧壁,抄板28的另一端向转筒24的轴线延伸。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具体说明转筒24内抄板28的设置。
抄板28可为板状或条状结构,其可以是平板状或直条状,也可以是具有弧度或折线状等形状的弯板结构。抄板28的一端固定于转筒24的内壁,另一端向转动的轴线延伸。抄板28的板面与转筒24的轴线的夹角大于可以任意设置,优选二者所夹的锐角较小,例如小于45°。
当转筒24转动而带动基质翻转时,转筒24内抄板28的设置,能够增加基质翻转的剧烈程度,以更均匀的分散基质,使基质与消毒介质更有效接触。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输送槽道12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料位检测机构;和/或,转筒24内设置有消毒介质含量检测机构18;和/或,转筒24的一侧壁设置有清料口25,且设置有第二料位检测机构26。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具体说明转筒24内设置的检测机构。
输送槽道12内设置第一料位检测机构,能够监控进入到输送槽道12内的基质的量。当进入到输送槽道12内的基质的量达到预设量时,则可执行相应的动作,例如翻转输送槽道12,将输送槽道12内的基质倾倒入转筒24内。
其中,第一料位检测机构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有多个。当设置多个时,多个第一料位检测机构沿输送槽道12的长度方向布设。例如,可在靠近进料口的位置设置第一料位检测机构A7;在靠近出料口的位置设置第一料位检测机构B13。第一料位检测机构可采用传感器或其他能够检测料位的结构均可。
转筒24内设置消毒介质含量检测机构18,用于对转筒24内的消毒介质含量进行监测,以便于控制消毒介质生成机构1向转筒24内输送消毒介质,使转筒24内消毒介质的含量保持在适当的水平,既避免消毒介质的浪费,又确保对基质的消毒效果。其中,消毒介质含量检测机构18的位置可随意设定,只要便于对转筒24内消毒介质含量的监测、便于设置即可。
转筒24的一侧壁还可设置清料口25,清料口25贯穿转筒24一侧的侧壁;并在该清料口25的侧方设置第二料位检测机构26。转筒24的一侧设置清料口25,便于将没有完全转移至输送槽道12内的基质的清理。同时,通过设置第二料位检测机构26,可对转筒24内残留的基质的量准确监控。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消毒装置还包括液压控制系统;液压控制系统包括溢流单元、液压介质输送单元和至少一个动力单元;溢流单元与至少一个动力单元并联连接,且均串联接入到液压介质输送单元,动力单元为消毒装置提供转动的动力。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具体说明消毒装置的液压控制系统。
参见图2所示,液压控制系统用于为消毒装置的动作提供动力。动力单元至少有一个,可以有多个。当只有一个动力单元时,该动力单元与溢流调控单元36并联连接;并且,二者均接入到液压介质输送单元。当有多个动力单元时,多个动力单元并联连接,且分别与溢流调控单元36并联连接,并且,溢流调控单元36、各动力单元分别接入到液压介质输送单元。
以液压控制系统包括三个动力单元的结构为例具体说明液压控制系统的结构。动力单元一包括第一节流阀39、第一驱动机构17和第一流量监测机构40。第一节流阀39、第一驱动机构17和第一流量监测机构40串联连接。
动力单元二包括第二节流阀37、第二驱动机构32和第二流量监测机构42。第二节流阀37、第二驱动机构32和第二流量监测机构42串联连接,动力单元三包括第三节流阀38、第三驱动机构22和第三流量监测机构41。第三节流阀38、第三驱动机构22和第三流量监测机构41串联连接。
液压介质输送单元包括压力监测机构35、液压泵34、油滤器44、逆止阀43和液压油箱33。其中,压力监测机构35、液压泵34、油滤器44和逆止阀43串联连接,液压泵34的入口还与液压油箱33连通,油滤器44的出口还与液压油箱33连通。
动力单元一、动力单元二、动力单元三和溢流调控单元36并联,动力单元一的一端与压力监测机构35的一端连接,动力单元一的另一端与逆止阀43的一端连接;动力单元二的一端与压力监测机构35的一端连接,动力单元二的另一端与逆止阀43的一端连接;动力单元三的一端与压力监测机构35的一端连接,动力单元三的另一端与逆止阀43的一端连接;溢流调控单元36的一端与压力监测机构35的一端连接,溢流调控单元36的另一端与逆止阀43的一端连接。其中,溢流调控单元36可采用溢流阀等溢流调控结构。
参见图3所示,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消毒方法,尤其适用于无土栽培基质的消毒,该消毒方法包括:将基质输送至输送槽道12内,至输送槽道12内的基质的量达到预设值;
转动输送槽道12,使输送槽道12的开口朝下,使将输送槽道12内的基质转移至转筒24内;
向转筒24内输入消毒介质,基质随转筒24转动过程中与消毒介质充分接触,实现基质的消毒;
停止向转筒24内输送消毒介质,转动输送槽道12,使输送槽道12的开口朝上,随转筒24转动的基质由转筒24的上端回落到输送槽道12内;
至输送槽道12内累积的基质达到预设值,将输送槽道12内的基质排出转筒24。
其中,将转筒24外的基质输送至输送槽道12内时,输送槽道12内基质的量的第一预设值,与转筒24内消毒后的基质由转筒24顶部回落到输送槽道12内时的基质的量的第二预设值,上述两个预设值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并可以根据基质的不同,或者消毒要求的不同,而适应性调整。
具体地,基质消毒方法步骤在于可以如下:
1、由进料仓5上料,搅龙结构输送,当输送槽道12前后两端第一位监测机构A7和第一位监测机构B13监测到输送槽道12内的基质是否达到上限,未达到上限,继续从进料仓5上料,达到上限时,第一驱动机构17驱动输送槽道12翻转;
2、第二料位检测机构26监测转筒24内的基质是否达到上限,未达到上限,输送槽道12回正,继续从进料仓5上料,重新进入步骤1,达到上限时,开启第三驱动机构22,停止第一驱动机构17;
3、由进料仓5上料同时,开启消毒介质生成机构1,监测转筒24内部臭氧浓度,浓度达到要求及时停止消毒介质生成机构1,随着臭氧消耗分解,浓度低于下限时,重新启动消毒介质生成机构1;
4、有机基质消毒完成,停止消毒介质生成机构1,输送槽道12回正,开启第一驱动机构17,有机基质通过第一驱动机构17与输送槽道12,进入卸料仓15,卸料完成,检查清料口25是否有有机基质残留,完成整个消毒作业。
本发明的消毒装置及消毒方法,通过设置输送机构,使进入到转筒内部与消毒介质消毒的基质能够及时排出转筒,并且,基质在进入到输送槽道后,在搅龙结构的作用下,在输送基质的同时,还起到搅拌基质的作用,有利于增加基质与消毒基质的有效接触;此外,搅龙轴采用中空的结构,并在搅龙轴的侧壁上开设多个孔道,消毒介质能够由搅龙轴内均匀向转筒内扩散,进一步提高基质与消毒介质的接触效率;进一步,通过对输送槽道和转筒转动的单独或同时控制,使进入到转筒内的基质能够随转筒的转动而在转筒内翻转,能够提高基质的分散性,增强基质与消毒介质的接触效率,提高消毒效率和效果。
最后,本发明的方法仅为较佳的实施方案,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3)

1.一种消毒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消毒介质生成机构、输送机构和转筒;所述转筒包括进料口与出料口,所述进料口和所述出料口沿所述转筒的轴线方向分别设置于所述转筒的相对两端;
所述消毒介质生成机构与所述进料口相连通,所述输送机构的一端与所述进料口连通,所述输送机构的另一端由所述转筒内部穿过,并与所述出料口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机构包括输送槽道和搅龙结构;所述输送槽道的一端与所述进料口连通,所述输送槽道的另一端与所述出料口连通,所述搅龙结构设置于所述输送槽道内,且所述搅龙结构的轴线与所述输送槽道的长度方向平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消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龙结构包括搅拌轴;所述搅拌轴中空,且所述搅拌轴的侧壁上具有贯穿所述侧壁的孔道;
所述搅拌轴的一端延伸至所述转筒的外部,且与第一驱动机构连接,所述搅拌轴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转筒的外部,且与所述消毒介质生成机构的出口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消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消毒装置还包括第二驱动机构和第三驱动机构;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输送槽道转动,所述第三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转筒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消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口外侧设置有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轴承的外圈与所述转筒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轴承的内圈的一侧与所述输送槽道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一轴承的内圈的另一侧具有沿所述第一轴承的轴线方向向外突出的突出部,所述突出部与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的驱动轴连接;
所述出料口的外侧设置有第二轴承;所述第二轴承的外圈与所述转筒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轴承的内圈与所述输送槽道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消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筒的外侧壁的外侧设置有托辊,且所述转筒的外侧壁与所述托辊的滚动面贴合,所述托辊的托辊转轴与所述第三驱动机构的驱动轴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消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消毒装置还包括驱动所述转筒转动的转筒驱动单元,且所述输送槽道与所述转筒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消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筒驱动单元包括第二驱动机构和固定环;所述进料口的外侧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环,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的驱动轴与所述固定环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消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筒驱动单元包括第三驱动机构和托辊;所述转筒的外侧壁与所述托辊的滚动面贴合,所述第三驱动机构的驱动轴与所述托辊的托辊转轴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筒内设置有抄板;所述抄板的一端固定于所述转筒的内侧壁,所述抄板的另一端向所述转筒的轴线延伸。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消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槽道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料位检测机构;和/或,
所述转筒内设置有消毒介质含量检测机构;和/或,
所述转筒的一侧壁设置有清料口,且设置有第二料位检测机构。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消毒装置还包括液压控制系统;所述液压控制系统包括溢流调控单元、液压介质输送单元和至少一个动力单元;所述溢流调控单元与所述至少一个动力单元并联连接,且均串联接入到所述液压介质输送单元,所述动力单元为所述消毒装置提供转动的动力。
13.一种消毒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基质输送至输送槽道内,至所述输送槽道内的基质的量达到第一预设值;
转动所述输送槽道,使所述输送槽道的开口朝下,将所述输送槽道内的基质转移至转筒内;
向所述转筒内输入消毒介质,基质随转筒转动过程中与所述消毒介质充分接触,实现基质的消毒;
停止向所述转筒内输送消毒介质,转动所述输送槽道,使所述输送槽道的开口朝上,随所述转筒转动的基质由所述转筒的上端回落到所述输送槽道内;
至所述输送槽道内累积的基质达到第二预设值,将所述输送槽道内的基质排出所述转筒。
CN201811531911.1A 2018-12-14 2018-12-14 消毒装置及消毒方法 Active CN10951303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531911.1A CN109513032B (zh) 2018-12-14 2018-12-14 消毒装置及消毒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531911.1A CN109513032B (zh) 2018-12-14 2018-12-14 消毒装置及消毒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513032A true CN109513032A (zh) 2019-03-26
CN109513032B CN109513032B (zh) 2020-06-30

Family

ID=657955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531911.1A Active CN109513032B (zh) 2018-12-14 2018-12-14 消毒装置及消毒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513032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IT202000009868A1 (it) * 2020-05-05 2021-11-05 Gilardoni Spa Metodo ed apparato di sanificazione per l’abbattimento della carica virale e batterica presente su oggetti.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02005001557U1 (de) * 2004-12-02 2005-11-17 Teeuwen Präzisions GmbH Vorrichtung zur Vor-Ort-Entsorgung von Hygienemüll, insbesondere von Onkontinenz-Artikeln
CN202618102U (zh) * 2012-04-01 2012-12-26 江苏花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体化土壤灭菌杀虫装置
CN203290015U (zh) * 2013-06-14 2013-11-20 北京农业智能装备技术研究中心 滚筒式营养基质搅拌消毒装置
CN104787550A (zh) * 2015-03-20 2015-07-22 江苏神农灭菌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动态旋转灭菌柜中的导料送料装置
KR20170045522A (ko) * 2015-10-19 2017-04-27 김영화 스크리퍼를 갖는 회전스크류를 이용한 식품 급속 개체동결장치
CN206567323U (zh) * 2017-02-16 2017-10-20 云南中绿文德生态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农田土壤修复装置
CN108620426A (zh) * 2018-07-05 2018-10-09 佛山奎丰商务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土壤修复处理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02005001557U1 (de) * 2004-12-02 2005-11-17 Teeuwen Präzisions GmbH Vorrichtung zur Vor-Ort-Entsorgung von Hygienemüll, insbesondere von Onkontinenz-Artikeln
CN202618102U (zh) * 2012-04-01 2012-12-26 江苏花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体化土壤灭菌杀虫装置
CN203290015U (zh) * 2013-06-14 2013-11-20 北京农业智能装备技术研究中心 滚筒式营养基质搅拌消毒装置
CN104787550A (zh) * 2015-03-20 2015-07-22 江苏神农灭菌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动态旋转灭菌柜中的导料送料装置
KR20170045522A (ko) * 2015-10-19 2017-04-27 김영화 스크리퍼를 갖는 회전스크류를 이용한 식품 급속 개체동결장치
CN206567323U (zh) * 2017-02-16 2017-10-20 云南中绿文德生态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农田土壤修复装置
CN108620426A (zh) * 2018-07-05 2018-10-09 佛山奎丰商务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土壤修复处理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IT202000009868A1 (it) * 2020-05-05 2021-11-05 Gilardoni Spa Metodo ed apparato di sanificazione per l’abbattimento della carica virale e batterica presente su oggetti.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513032B (zh) 2020-06-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554552A (zh) 一种污染土壤安全高效治理装置
CN108176709A (zh) 一种环保土壤污染杀菌治理设备
CN109894460A (zh) 一种用于修复和改良土壤的装置
CN109513032A (zh) 消毒装置及消毒方法
CN205774160U (zh) 一种家禽粪便发酵烘干一体机
CN207872724U (zh) 一种环保土壤污染杀菌治理设备
CN209893406U (zh) 一种高效环保的医疗垃圾处理装置
CN207929761U (zh) 一种环保土壤污染灭毒治理设备
CN205161800U (zh) 一种蔬菜消毒装置
CN209797798U (zh) 一种沼液有机肥料的加工设备
CN209882976U (zh) 一种用于食用鲜花加工的紫外线杀菌装置
CN207775110U (zh) 一种农作物秸秆快速制肥机组
CN206728838U (zh) 一种养殖舍以及养殖系统
CN205431288U (zh) 一种草碳土的蒸汽消毒装置
CN108147844A (zh) 有机肥生产线装置及有机肥生产制作方法
CN107349448A (zh) 一种养殖场用消毒装置
CN209171269U (zh) 小型牵引式土壤消毒机
CN208355806U (zh) 一种畜牧饲养消毒清洁设备
KR20020076831A (ko) 오존을 이용한 곡물가공방법 및 그 장치
CN206728839U (zh) 一种养殖舍以及养殖系统
CN213130950U (zh) 基质蒸汽消毒机
CN207143140U (zh) 一种水稻有机肥发酵装置
CN217407354U (zh) 一种黑猪养殖发酵床用粪便清理装置
JP2006223279A (ja) 自走式土壌加熱消毒機
CN209420892U (zh) 一种具有水位监测能力的农残清洗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