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510560A - 一种并联均流的双igbt单逆变器的电力电子控制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并联均流的双igbt单逆变器的电力电子控制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510560A
CN109510560A CN201811557833.2A CN201811557833A CN109510560A CN 109510560 A CN109510560 A CN 109510560A CN 201811557833 A CN201811557833 A CN 201811557833A CN 109510560 A CN109510560 A CN 10951056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hase
igbt
copper bar
module
grou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55783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超
赵平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YIKONG POWER SYSTEM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Iraq Control Power Syste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Iraq Control Power System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Iraq Control Power System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557833.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510560A/zh
Publication of CN1095105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51056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7/00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 H02M7/4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 H02M7/4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7/48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 H02M7/53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 H02M7/537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e.g. single switched pulse inverte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PCONTROL OR REGULATION OF ELECTRIC MOTORS, ELECTRIC GENERATORS OR DYNAMO-ELECTRIC CONVERTERS; CONTROLLING TRANSFORMERS, REACTORS OR CHOKE COILS
    • H02P27/00Arrangements or methods for the control of AC mo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supply voltage
    • H02P27/04Arrangements or methods for the control of AC mo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supply voltage using variable-frequency supply voltage, e.g. inverter or converter supply voltage
    • H02P27/06Arrangements or methods for the control of AC mo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supply voltage using variable-frequency supply voltage, e.g. inverter or converter supply voltage using dc to ac converters or inverter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8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for power electronics, e.g. for inverters for controlling motor
    • H05K7/20927Liquid coolant without phase change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交流电机驱动控制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并联均流的双IGBT单逆变器的电力电子控制系统,包括三相交流电机、上盖板、低压接插件、集成式PCB板、交流复合铜排、电流传感器、第一组IGBT模块、主箱体、高压接插件、直流BUSBAR接口、直流滤波器、DC‑LINK电容和下盖板;高压插接件输入直流电流,直流电流分别流经BUSBAR接口、DC‑LINK电容接口,DC‑LINK电容接口将输入的直流电流一分为二,分别输送至第一组IGBT模块、第二组IGBT模块和第三组IGBT模块,经三组IGBT模块进行直流—交流转化,三组IGBT模块皆设有两个输出端,每组IGBT模块的两个输出端通过整体式AC铜排进行汇流并联,形成三相交流输出通道与电机连接。本发明双IGBT并联均流高效,冷却效果佳,集成度高,良好的EMC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并联均流的双IGBT单逆变器的电力电子控制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本发明涉及交流电机驱动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并联均流的双IGBT单逆变器的电力电子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驱动电机的电机驱动系统中,使用电力电子控制器PEU对驱动电机转速进行控制调节,PEU同时将例如动力电池输入的直流高压电逆变为交流高压电,作为驱动电机的电流输入。PEU主要功能包括如下两点:
第一,作为动力电池与驱动电机之间的能量传输装置,其具有逆变功能,也即DC-AC转换功能,例如,其可以将动力电池输入的高压直流电转换为三相高压交流电传输给驱动电机;
第二,作为控制信号接口电路与驱动电机控制电路,接收由整车控制器VCU(VehicleControl Unit)发送的信号以及电机温度、速度、功率等信号,做出相应反馈,再将信号反馈给VCU和驱动电机,从而起到驱动电机控制作用。
目前,电力电子控制器采用单一的传统三相全桥逆变功率模块,对于例如功率较大的电动汽车的驱动电机来说,容易受到功率器件最大允许电流的限制。目前市场中大部分PEU是单IGBT功率模块,一般峰值功率不超过160KW,额定功率不超过60KW。市场上PEU峰值功率超过250KW,额定功率超过100KW的量产PEU型号还没有。
同时,市场上用于电动汽车的双IGBT的PEU很少,以蔚来汽车ES8使用的240KW 双逆变器PEU产品为例,该逆变器产品使用双IGBT模块,并行式双逆变器的模式。即一个PEU产品里有两个IGBT功率模块,进而组成两套并行的逆变器系统。该PEU 基于400V电压平台,峰值功率达240KW,但额定功率为60KW。双IGBT采用背靠背的布置模式。双逆变器有六个输出端子,即每个逆变器均输出三相U,V,W,共有两套U,V,W输出系统。两个逆变器相互独立。蔚来双IGBT背靠背,输出六根铜排接口,接六相电机或双三相电机,是双IGBT 的双逆变器结构,IGBT没有做并联均流结构。
目前市场上逆变器产品主要存在以下不足:
一、市场上量产逆变器产品电压平台基于400V电压平台,没有800V电压平台产品。在400V电压平台,PEU要输出大功率,需要IGBT输出大电流,IGBT发热量大,开关损耗高等问题;
二、400V电压平台要输出较大功率,IGBT发热量大,对冷却系统要求高,相应的薄膜电容容量大,体积大,发热大。铜排截面积,发热均很大。整个PEU系统的热效率和体积密度较低;
三、市场上双IGBT的PEU,IGBT输出没有做并联均流结构。即不存在双IGBT 的单逆变器产品。蔚来ES8使用的是双IGBT 的双逆变器产品,双IGBT输出的相电流没有做均流设计,连接六相电机或者特殊的双三相定子绕组电机,与市场上大部分的三相电机不兼容。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个是大功率需求PEU不多,一个是双IGBT的单逆变器PEU产品技术难度较高;
四、大功率控制器的EMC问题,二级滤波结构。目前市场上PEU EMC均不同程度存在一定问题。原因是大部分PEU没有设计滤波电路或者滤波器设计不到位。蔚来ES8 240KW PEUEMC设计了一级L-C滤波电路,无法满足目前市场越来越高的EMC需求;
五、400V平台的双IGBT的PEU产品普遍存在体积大,集成度低的问题:
一方面是由于400V平台电压限制,同样功率下PEU产品,400V平台相比于800V平台,铜排截面积尺寸,电容体积尺寸等均存在明显劣势;
一方面因为双IGBT的双逆变器需要配套两套逆变模块,如薄膜电容,滤波结构,驱动电路板,电流传感器等均需要两套;控制板和驱动板分体结构,驱动板与控制电路板用排线连接,或用板对板接插件连接,成本高,集成度低;
六、市场上双IGBT的PEU产品,由于不做IGBT并联的均流结构,因此水冷设计一般为串联式水道,IGBT冷却环境不一,两个IGBT温度差异大;
七、目前市场上PEU产品,控制电路板基本不做冷却,无法集成大电流控制电路,如集成BLDC(电子驻车,油泵控制),HCU,VCU,BMS模块等。
未来电动汽车控制器产品集成化是趋势,如电机控制器集成DCDC,VCU,BMS,BLDC等产品。集成这些高功率的控制器产品后,电路板冷却要求就很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并联均流的双IGBT单逆变器的电力电子控制系统,使用该电力电子控制系统后,增强IGBT模块冷却效果,独立冷却每个IGBT模块,保证IGBT冷却一致性,实现IGBT模块与DC-LINK电容同时冷却,提高电力电子控制系统的散热效率,电路板电磁抗干扰能力强,双IGBT并联的静态均流、动态均流效果,功率输出和电流输出能力大,结构集成度高,成本低,体积小。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提供一种并联均流的双IGBT单逆变器的电力电子控制系统,所述电力电子控制系统包括三相交流电机、上盖板、低压接插件、集成式PCB板、交流复合铜排、电流传感器、第一组IGBT模块、主箱体、高压接插件、直流BUSBAR接口、直流滤波器、DC-LINK电容和下盖板,所述低压接插件集成于所述集成式PCB板上,所述高压接插件和所述直流滤波器固定为一体,所述交流复合铜牌包括Z形U相输出复合铜排、Z形V相输出复合铜排和Z形W相输出复合铜排,所述交流复合铜牌的Z形U相输出复合铜排、Z形V相输出复合铜排、Z形W相输出复合铜排皆与所述电流传感器插接,所述上盖板、所述下盖板分别盖合所述主体箱的上顶部、下底部;
所述高压插接件输入直流电流,所述直流电流分别流经所述BUSBAR接口、所述DC-LINK电容接口,所述DC-LINK电容接口将输入的直流电流一分为二,分别输送至第一组IGBT模块的两个IGBT器件,经所述第一组IGBT模块进行直流—交流转化,所述第一组IGBT模块设有两个输出端,所述第一组IGBT模块的两个所述输出端通过整体式U相AC铜排进行汇流并联,所述U相AC铜牌在汇流并联处延伸一所述Z形U相输出复合铜排,所述Z形U相输出复合铜排与所述三相交流电机的U相端子电连接。
本发明为了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
进一步地说,所述电子控制系统还包括第二组IGBT模块和第三组IGBT模块,所述第二组IGBT模块、第三组IGBT模块分别设有两个输出端,所述第二组IGBT模块的两个输出端、所述第三组IGBT模块的两个输出端分别通过整体式V相AC铜排、整体式W相AC铜排进行汇流并联,所述V相AC铜排、W相AC铜牌分别在所述汇流并联处延伸一所述Z形V相输出复合铜排、一所述Z形U相输出复合铜排,所述Z形V相输出复合铜排、所述Z形U相输出复合铜排分别与所述三相交流电机的V相端子、W相端子电连接。
进一步地说,所述U相AC铜排、V相AC铜排、W相AC铜排皆平行设置;所述Z形U相输出复合铜排、Z形V相输出复合铜排、Z形W相输出复合铜排皆平行设置;三个所述AC铜排两两等间距;三个所述输出复合铜排两两等间距。
进一步地说,所述主箱体包括低压信号接口、高压信号接口、三相交流电机接口、压力平衡阀、PEU接地点和PEU安装点;
所述低压信号接口,用于连接外部电源管理系统、整车控制器、电机旋变模块和温度传感模块;
所述高压信号接口,用于连接外部电池分线盒,为输入外部直流高压的电源输入端口;
所述三相交流电机接口,用于连接三相交流电机的U、V、W三相端子;
所述压力平衡阀,用于调节主箱体内压力;
所述PEU接地点,用于接地保护;
所述PEU安装点,用于将所述主体箱固定于外部电驱动系统上。
进一步地说,所述主箱体还包括水冷基板和水冷盖板,所述水冷基板具有一容纳水冷盖板的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的底部具有一水缓冲凸块和一并行冷却水道,所述水缓冲凸块位于所述并行冷却水道的中间位置,所述并行冷却水道的一端为冷却水进水口,所述并行冷却水道的另一端为冷却水出水口,所述水冷盖板具有两个容纳三组所述IGBT模块的容纳槽,所述容纳槽与每组所述IGBT模块之间设有密封圈。
进一步地说,所述直流滤波器与所述高压接插件通过两根直流母排固定为一体,所述两根直流母排横亘所述直流滤波器,所述直流滤波器包括一级滤波模块和二级滤波模块,所述一级滤波模块设有第一对Y电容、第一X电容和第一磁芯,所述二级滤波模块设有第二对Y电容、第二X电容和第二磁芯,所述第一对Y电容、第二对Y电容皆设置于所述两根直流母排的两侧,所述第一X电容、第二X电容皆设置于两根所述直流母排之间,所述两根直流母排依次贯穿所述第一磁芯、第二磁芯,所述两根直流母排远离所述高压接插件的一端设有两个母线电容接口。
进一步地说,所述主箱体内设有条状凸起的导热硅脂,所述集成式电路板通过所述条状凸起的导热硅脂与所述主箱体贴合,所述集成式电路板包括控制电路模块和驱动电路模块,所述控制电路模块与所述驱动电路模块之间设有凸筋,所述凸筋固定设置于所述上盖板的内表面。
进一步地说,所述水冷基板设有水道扩展区,所述水道扩展区、所述凸筋、所述主箱体的外壁、所述主箱体的上盖板构成封闭腔体区,所述控制电路模块设置在所述封闭腔体区内。
进一步地说,所述集成式电路板上设置1个所述控制电路模块设置和2个所述驱动电路模块。
进一步地说,每组所述IGBT模块皆并排设置,每组所述IGBT模块的直流输入端子设置于靠外侧两边,每组所述IGBT模块的交流输出端子并排对齐设置。
进一步地说,所述水冷基板与所述DC-LINK电容之间设有绝缘导热垫,所述DC-LINK电容为一体式电容且设置在所述IGBT模块与所述水冷盖板之间。
进一步地说,本发明的电子电子控制系统是用于基于800V电压平台的乘用车逆变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一、本发明的主箱体设有水冷基板和水冷盖板,水冷基板具有一容纳水冷盖板的容纳腔,容纳腔的底部具有一水缓冲凸块和一并行冷却水道,水缓冲凸块位于并行冷却水道的中间位置,并行冷却水道的一端为冷却水进水口,并行冷却水道的另一端为冷却水出水口,水冷盖板具有两个容纳槽,容纳三组IGBT模块,水冷基板还设有水道扩展区,控制电路模块设置在水道扩展区上,一体式电容DC-LINK设置在IGBT模块与水冷盖板之间,冷却水在并行冷却水道内循环流动,对IGBT模块和控制电路模块进行循环冷却,增强IGBT模块冷却效果,独立冷却每个IGBT模块,保证IGBT冷却一致性,实现IGBT模块与DC-LINK电容同时冷却,提高电力电子控制系统的散热效率;
二、本发明的主箱体上设有条状凸起的导热硅脂,集成式电路板通过导热硅脂与主箱体贴合,集成式电路板包括控制电路模块和驱动电路模块,控制电路模块与驱动电路模块之间设有凸筋,凸筋固定设置于水冷基板上,水冷基板设有水道扩展区,水道扩展区、凸筋、主箱体的外壁、主箱体的上盖板构成封闭腔体区,控制电路模块设置在封闭腔体区内,将控制电路模块与驱动电路模块隔绝开来,保证控制电路板不受干扰,屏蔽结构不需单独设计屏蔽板零件,大大降低设计成本,直流滤波器具有两级滤波模块,在直流输入端对设备进行电磁干扰处理,大大提高电路板电磁抗干扰能力;
三、本发明采用集成式电路板,将IGBT模块的控制电路模块和驱动电路模块集成于同一块电路板上,且采用集成式DC-LINK电容与IGBT相连接,大大简化电路结构,同时优化排线与排线接插件等零件,结构集成度提高,降低成本,减小体积;
四、本发明的IGBT模块采用相电流并联均流的结构设计,两个IGBT模块对称的并排布置,两个IGBT的直流输入端子靠外侧两边,接母线电容,而AC输出端子头对头对正。而母线电容结构为配合双IGBT并排布置的方案,双IGBT并联均流的单逆变器的直流电流由高压接插件输入,经直流BUSBAR接口与电容接口相连接,经过集成式电容将输入的电流一份为二,分别连接两个并排布置的IGBT模块,经IGBT模块进行DC-AC转化,在IGBT输出端又进行汇流为三个U、V、W三相输出铜排,最终连接三相电机,本发明从结构上保证双IGBT并联的静态均流、动态均流效果,功率输出和电流输出能力大。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并联均流的双IGBT单逆变器的电力电子控制系统的分解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双IGBT并联均流的单逆变器输出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主箱体的立体示意图之一;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主箱体的立体示意图之二;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主体箱内的IGBT模块与冷却水道的分解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直流滤波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集成式电路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封闭式腔体区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主箱体、绝缘导热垫和DC-LINK电容三者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部分标记如下:
上盖板1、低压接插件2、集成式PCB板3、控制电路模块31、驱动电路模块32、凸筋33、交流复合铜排4、Z形U相输出复合铜排41、Z形V相输出复合铜排42、Z形W相输出复合铜排43、U相AC铜排44、V相AC铜排45、W相AC铜排46、电流传感器5、第一组IGBT模块6、主箱体7、低压信号接口71、高压信号接口72、三相交流电机接口73、压力平衡阀74、PEU接地点75、PEU安装点76、水冷基板77、水道扩展区771、封闭腔体区772、条状凸起的导热硅脂773、水冷盖板78、水缓冲凸块79、并行冷却水道80、冷却水进水口801、冷却水出水口802、高压接插件8、直流滤波器9、一级滤波模块91、第一对Y电容911、第一X电容912、第一磁芯913、二级滤波模块92、第二对Y电容921、第二X电容922、第二磁芯923、DC-LINK电容10、下盖板11、第二组IGBT模块12、第三组IGBT模块13、绝缘导热垫14、直流母排15和母线电容接口151。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优点及功效。本发明也可以其它不同的方式予以实施,即,在不背离本发明所揭示的范畴下,能予不同的修饰与改变。
实施例
一种并联均流的双IGBT单逆变器的电力电子控制系统,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电力电子控制系统包括三相交流电机、上盖板1、低压接插件2、集成式PCB板3、交流复合铜排4、电流传感器5、第一组IGBT模块6、主箱体7、高压接插件8、直流BUSBAR接口、直流滤波器9、DC-LINK电容10和下盖板11,所述低压接插件集成于所述集成式PCB板上,所述高压接插件和所述直流滤波器固定为一体,所述交流复合铜牌包括Z形U相输出复合铜排41、Z形V相输出复合铜排42和Z形W相输出复合铜排43,所述交流复合铜牌的Z形U相输出复合铜排、Z形V相输出复合铜排、Z形W相输出复合铜排皆与所述电流传感器插接,所述上盖板、所述下盖板分别盖合所述主体箱的上顶部、下底部;
所述高压插接件输入直流电流,所述直流电流分别流经所述BUSBAR接口、所述DC-LINK电容接口,所述DC-LINK电容接口将输入的直流电流一分为二,分别输送至第一组IGBT模块的两个IGBT器件,经所述第一组IGBT模块进行直流—交流转化,所述第一组IGBT模块设有两个输出端,所述第一组IGBT模块的两个所述输出端通过整体式U相AC铜排44进行汇流并联,所述U相AC铜牌在汇流并联处延伸一所述Z形U相输出复合铜排,所述Z形U相输出复合铜排与所述三相交流电机的U相端子电连接。
所述电子控制系统还包括第二组IGBT模块12和第三组IGBT模块13,所述第二组IGBT模块、第三组IGBT模块分别设有两个输出端,所述第二组IGBT模块的两个输出端、所述第三组IGBT模块的两个输出端分别通过整体式V相AC铜排45、整体式W相AC铜排46进行汇流并联,所述V相AC铜排、W相AC铜牌分别在所述汇流并联处延伸一所述Z形V相输出复合铜排、一所述Z形U相输出复合铜排,所述Z形V相输出复合铜排、所述Z形U相输出复合铜排分别与所述三相交流电机的V相端子、W相端子电连接。
所述U相AC铜排、V相AC铜排、W相AC铜排皆平行设置;所述Z形U相输出复合铜排、Z形V相输出复合铜排、Z形W相输出复合铜排皆平行设置;三个所述AC铜排两两等间距;三个所述输出复合铜排两两等间距。
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主箱体包括低压信号接口71、高压信号接口72、三相交流电机接口73、压力平衡阀74、PEU接地点75和PEU安装点76;
所述低压信号接口,用于连接外部电源管理系统、整车控制器、电机旋变模块和温度传感模块;
所述高压信号接口,用于连接外部电池分线盒,为输入外部直流高压的电源输入端口;
所述三相交流电机接口,用于连接三相交流电机的U、V、W三相端子;
所述压力平衡阀,用于调节主箱体内压力;
所述PEU接地点,用于接地保护;
所述PEU安装点,用于将所述主体箱固定于外部电驱动系统上。
如图5所示,所述主箱体还包括水冷基板77和水冷盖板78,所述水冷基板具有一容纳水冷盖板的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的底部具有一水缓冲凸块79和一并行冷却水道80,所述水缓冲凸块位于所述并行冷却水道的中间位置,所述并行冷却水道的一端为冷却水进水口801,所述并行冷却水道的另一端为冷却水出水口802,所述水冷盖板具有两个容纳三组所述IGBT模块的容纳槽,所述容纳槽与每组所述IGBT模块之间设有密封圈。
如图6所示,所述直流滤波器与所述高压接插件通过两根直流母排15固定为一体,所述两根直流母排横亘所述直流滤波器,所述直流滤波器包括一级滤波模块91和二级滤波模块92,所述一级滤波模块设有第一对Y电容911、第一X电容912和第一磁芯913,所述二级滤波模块设有第二对Y电容921、第二X电容922和第二磁芯923,所述第一对Y电容、第二对Y电容皆设置于所述两根直流母排的两侧,所述第一X电容、第二X电容皆设置于两根所述直流母排之间,所述两根直流母排依次贯穿所述第一磁芯、第二磁芯,所述两根直流母排远离所述高压接插件的一端设有两个母线电容接口151。
如图7所示,所述主箱体内设有条状凸起的导热硅脂773,所述集成式电路板通过所述条状凸起的导热硅脂与所述主箱体贴合,所述集成式电路板包括控制电路模块31和驱动电路模块32,所述控制电路模块与所述驱动电路模块之间设有凸筋33,所述凸筋固定设置于所述上盖板的内表面。
如图8所示,所述水冷基板设有水道扩展区771,所述水道扩展区、所述凸筋、所述主箱体的外壁、所述主箱体的上盖板构成封闭腔体区772,所述控制电路模块设置在所述封闭腔体区内。
所述集成式电路板上设置1个所述控制电路模块设置和2个所述驱动电路模块。
每组所述IGBT模块皆并排设置,每组所述IGBT模块的直流输入端子设置于靠外侧两边,每组所述IGBT模块的交流输出端子并排对齐设置。
如图9所示,所述水冷基板与所述DC-LINK电容之间设有绝缘导热垫14,所述DC-LINK电容为一体式电容且设置在所述IGBT模块与所述水冷盖板之间。
本发明采用的IGBT模块为英飞凌或三菱耐压1200V的IGBT模块,并且本发明的电子电子控制系统是用于基于800V电压平台的乘用车逆变器。
本发明的工作过程和工作原理如下:
本发明的主箱体设有水冷基板和水冷盖板,水冷基板具有一容纳水冷盖板的容纳腔,容纳腔的底部具有一水缓冲凸块和一并行冷却水道,水缓冲凸块位于并行冷却水道的中间位置,并行冷却水道的一端为冷却水进水口,并行冷却水道的另一端为冷却水出水口,水冷盖板具有两个容纳槽,容纳三组IGBT模块,水冷基板还设有水道扩展区,控制电路模块设置在水道扩展区上,一体式电容DC-LINK设置在IGBT模块与水冷盖板之间,冷却水在并行冷却水道内循环流动,对IGBT模块和控制电路模块进行循环冷却,增强IGBT模块冷却效果,独立冷却每个IGBT模块,保证IGBT冷却一致性,实现IGBT模块与DC-LINK电容同时冷却;
本发明的主箱体上设有导热硅脂,集成式电路板通过导热硅脂与主箱体贴合,集成式电路板包括控制电路模块和驱动电路模块,控制电路模块与驱动电路模块之间设有凸筋,凸筋固定设置于水冷基板上,水冷基板设有水道扩展区,水道扩展区、凸筋、主箱体的外壁、主箱体的上盖板构成封闭腔体区,控制电路模块设置在封闭腔体区内,将控制电路模块与驱动电路模块隔绝开来,保证控制电路板不受干扰,屏蔽结构不需单独设计屏蔽板零件,直流滤波器具有两级滤波模块,在直流输入端对设备进行电磁干扰处理,大大提高电路板电磁抗干扰能力;
本发明采用集成式电路板,将IGBT模块的控制电路模块和驱动电路模块集成于同一块电路板上,且采用集成式DC-LINK电容与IGBT相连接,大大简化电路结构,同时优化排线与排线接插件等零件,结构集成度提高,减小体积;
本发明的IGBT模块采用相电流并联均流的结构设计,两个IGBT模块对称的并排布置,两个IGBT的直流输入端子靠外侧两边,接母线电容,而AC输出端子头对头对正。而母线电容结构为配合双IGBT并排布置的方案,双IGBT并联均流的单逆变器的直流电流由高压接插件输入,经直流BUSBAR接口与电容接口相连接,经过集成式电容将输入的电流一份为二,分别连接两个并排布置的IGBT模块,经IGBT模块进行DC-AC转化,在IGBT输出端又进行汇流为三个U、V、W三相输出铜排,最终连接三相电机,保证双IGBT并联的静态均流、动态均流效果,功率输出和电流输出能力大。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

Claims (12)

1.一种并联均流的双IGBT单逆变器的电力电子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力电子控制系统包括三相交流电机、上盖板(1)、低压接插件(2)、集成式PCB板(3)、交流复合铜排(4)、电流传感器(5)、第一组IGBT模块(6)、主箱体(7)、高压接插件(8)、直流BUSBAR接口、直流滤波器(9)、DC-LINK电容(10)和下盖板(11),所述低压接插件集成于所述集成式PCB板上,所述高压接插件和所述直流滤波器固定为一体,所述交流复合铜牌包括Z形U相输出复合铜排(41)、Z形V相输出复合铜排(42)和Z形W相输出复合铜排(43),所述交流复合铜牌的Z形U相输出复合铜排、Z形V相输出复合铜排、Z形W相输出复合铜排皆与所述电流传感器插接,所述上盖板、所述下盖板分别盖合所述主体箱的上顶部、下底部;
所述高压插接件输入直流电流,所述直流电流分别流经所述BUSBAR接口、所述DC-LINK电容接口,所述DC-LINK电容接口将输入的直流电流一分为二,分别输送至第一组IGBT模块的两个IGBT器件,经所述第一组IGBT模块进行直流—交流转化,所述第一组IGBT模块设有两个输出端,所述第一组IGBT模块的两个所述输出端通过整体式U相AC铜排(44)进行汇流并联,所述U相AC铜牌在汇流并联处延伸一所述Z形U相输出复合铜排,所述Z形U相输出复合铜排与所述三相交流电机的U相端子电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并联均流的双IGBT单逆变器的电力电子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控制系统还包括第二组IGBT模块(12)和第三组IGBT模块(13),所述第二组IGBT模块、第三组IGBT模块分别设有两个输出端,所述第二组IGBT模块的两个输出端、所述第三组IGBT模块的两个输出端分别通过整体式V相AC铜排(45)、整体式W相AC铜排(46)进行汇流并联,所述V相AC铜排、W相AC铜牌分别在所述汇流并联处延伸一所述Z形V相输出复合铜排、一所述Z形U相输出复合铜排,所述Z形V相输出复合铜排、所述Z形U相输出复合铜排分别与所述三相交流电机的V相端子、W相端子电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并联均流的双IGBT单逆变器的电力电子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U相AC铜排、V相AC铜排、W相AC铜排皆平行设置;所述Z形U相输出复合铜排、Z形V相输出复合铜排、Z形W相输出复合铜排皆平行设置;三个所述AC铜排两两等间距;三个所述输出复合铜排两两等间距。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并联均流的双IGBT单逆变器的电力电子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箱体包括低压信号接口(71)、高压信号接口(72)、三相交流电机接口(73)、压力平衡阀(74)、PEU接地点(75)和PEU安装点(76);
所述低压信号接口,用于连接外部电源管理系统、整车控制器、电机旋变模块和温度传感模块;
所述高压信号接口,用于连接外部电池分线盒,为输入外部直流高压的电源输入端口;
所述三相交流电机接口,用于连接三相交流电机的U、V、W三相端子;
所述压力平衡阀,用于调节主箱体内压力;
所述PEU接地点,用于接地保护;
所述PEU安装点,用于将所述主体箱固定于外部电驱动系统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并联均流的双IGBT单逆变器的电力电子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箱体还包括水冷基板(77)和水冷盖板(78),所述水冷基板具有一容纳水冷盖板的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的底部具有一水缓冲凸块(79)和一并行冷却水道(80),所述水缓冲凸块位于所述并行冷却水道的中间位置,所述并行冷却水道的一端为冷却水进水口(801),所述并行冷却水道的另一端为冷却水出水口(802),所述水冷盖板具有两个容纳三组所述IGBT模块的容纳槽,所述容纳槽与每组所述IGBT模块之间设有密封圈。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并联均流的双IGBT单逆变器的电力电子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流滤波器与所述高压接插件通过两根直流母排(15)固定为一体,所述两根直流母排横亘所述直流滤波器,所述直流滤波器包括一级滤波模块(91)和二级滤波模块(92),所述一级滤波模块设有第一对Y电容(911)、第一X电容(912)和第一磁芯(913),所述二级滤波模块设有第二对Y电容(921)、第二X电容(922)和第二磁芯(923),所述第一对Y电容、第二对Y电容皆设置于所述两根直流母排的两侧,所述第一X电容、第二X电容皆设置于两根所述直流母排之间,所述两根直流母排依次贯穿所述第一磁芯、第二磁芯,所述两根直流母排远离所述高压接插件的一端设有两个母线电容接口(151)。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并联均流的双IGBT单逆变器的电力电子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箱体内设有条状凸起的导热硅脂(773),所述集成式电路板通过所述条状凸起的导热硅脂与所述主箱体贴合,所述集成式电路板包括控制电路模块(31)和驱动电路模块(32),所述控制电路模块与所述驱动电路模块之间设有凸筋(33),所述凸筋固定设置于所述上盖板的内表面。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并联均流的双IGBT单逆变器的电力电子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冷基板设有水道扩展区(771),所述水道扩展区、所述凸筋、所述主箱体的外壁、所述主箱体的上盖板构成封闭腔体区(772),所述控制电路模块设置在所述封闭腔体区内。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并联均流的双IGBT单逆变器的电力电子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成式电路板上设置1个所述控制电路模块设置和2个所述驱动电路模块。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并联均流的双IGBT单逆变器的电力电子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IGBT模块皆并排设置,每组所述IGBT模块的直流输入端子设置于靠外侧两边,每组所述IGBT模块的交流输出端子并排对齐设置。
11.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并联均流的双IGBT单逆变器的电力电子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冷基板与所述DC-LINK电容之间设有绝缘导热垫(14),所述DC-LINK电容为一体式电容且设置在所述IGBT模块与所述水冷盖板之间。
12.一种基于800V电压平台的乘用车,其包括有用于输出动力的三相交流电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力电子控制系统。
CN201811557833.2A 2018-12-19 2018-12-19 一种并联均流的双igbt单逆变器的电力电子控制系统 Pending CN10951056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557833.2A CN109510560A (zh) 2018-12-19 2018-12-19 一种并联均流的双igbt单逆变器的电力电子控制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557833.2A CN109510560A (zh) 2018-12-19 2018-12-19 一种并联均流的双igbt单逆变器的电力电子控制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510560A true CN109510560A (zh) 2019-03-22

Family

ID=657537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557833.2A Pending CN109510560A (zh) 2018-12-19 2018-12-19 一种并联均流的双igbt单逆变器的电力电子控制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510560A (zh)

Cited B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48619A (zh) * 2019-04-08 2019-07-23 珠海英搏尔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功率单元、电机控制器、动力总成和电动车
CN110335755A (zh) * 2019-08-02 2019-10-15 北斗航天汽车(北京)有限公司 集成安规滤波电容的水冷薄膜电容及电机控制器
CN110400694A (zh) * 2019-08-02 2019-11-01 北斗航天汽车(北京)有限公司 集成安规滤波电容的薄膜电容及电机控制器
CN112953348A (zh) * 2021-01-25 2021-06-11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电机逆变器及汽车
CN112968653A (zh) * 2021-01-29 2021-06-15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驱系统及车辆
CN113071432A (zh) * 2021-04-13 2021-07-06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集成式车用逆变器总成和车辆
CN113376427A (zh) * 2021-07-27 2021-09-10 上汽英飞凌汽车功率半导体(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igbt模块、逆变器及电子设备
CN113412027A (zh) * 2021-06-04 2021-09-17 浙江伊控动力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高集成度车载逆变核结构
CN113580950A (zh) * 2021-06-18 2021-11-02 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电机控制系统及车辆
CN113858930A (zh) * 2021-10-28 2021-12-31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同轴双电机驱动总成及车辆
CN114126264A (zh) * 2020-08-28 2022-03-01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电机控制器和电动总成
WO2022068828A1 (zh) * 2020-09-30 2022-04-07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中央控制器及汽车
WO2022206006A1 (zh) * 2021-04-02 2022-10-06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电磁兼容等级的逆变器总成
WO2023279940A1 (zh) * 2021-07-06 2023-01-12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电机控制器和具有其的车辆
CN116093760A (zh) * 2023-03-14 2023-05-09 浙江动一新能源动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储能设备
CN110048619B (zh) * 2019-04-08 2024-05-14 珠海英搏尔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功率单元、电机控制器、动力总成和电动车

Cited By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48619A (zh) * 2019-04-08 2019-07-23 珠海英搏尔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功率单元、电机控制器、动力总成和电动车
CN110048619B (zh) * 2019-04-08 2024-05-14 珠海英搏尔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功率单元、电机控制器、动力总成和电动车
CN110335755A (zh) * 2019-08-02 2019-10-15 北斗航天汽车(北京)有限公司 集成安规滤波电容的水冷薄膜电容及电机控制器
CN110400694A (zh) * 2019-08-02 2019-11-01 北斗航天汽车(北京)有限公司 集成安规滤波电容的薄膜电容及电机控制器
CN114126264A (zh) * 2020-08-28 2022-03-01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电机控制器和电动总成
CN114312340A (zh) * 2020-09-30 2022-04-12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中央控制器及汽车
CN114312340B (zh) * 2020-09-30 2024-04-16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中央控制器及汽车
WO2022068828A1 (zh) * 2020-09-30 2022-04-07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中央控制器及汽车
CN112953348A (zh) * 2021-01-25 2021-06-11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电机逆变器及汽车
CN112953348B (zh) * 2021-01-25 2023-06-02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电机逆变器及汽车
CN112968653A (zh) * 2021-01-29 2021-06-15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驱系统及车辆
WO2022206006A1 (zh) * 2021-04-02 2022-10-06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电磁兼容等级的逆变器总成
CN113071432A (zh) * 2021-04-13 2021-07-06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集成式车用逆变器总成和车辆
CN113412027A (zh) * 2021-06-04 2021-09-17 浙江伊控动力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高集成度车载逆变核结构
CN113580950A (zh) * 2021-06-18 2021-11-02 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电机控制系统及车辆
CN113580950B (zh) * 2021-06-18 2023-12-19 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电机控制系统及车辆
WO2023279940A1 (zh) * 2021-07-06 2023-01-12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电机控制器和具有其的车辆
CN113376427B (zh) * 2021-07-27 2023-03-24 上汽英飞凌汽车功率半导体(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igbt模块、逆变器及电子设备
CN113376427A (zh) * 2021-07-27 2021-09-10 上汽英飞凌汽车功率半导体(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igbt模块、逆变器及电子设备
CN113858930A (zh) * 2021-10-28 2021-12-31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同轴双电机驱动总成及车辆
CN116093760A (zh) * 2023-03-14 2023-05-09 浙江动一新能源动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储能设备
CN116093760B (zh) * 2023-03-14 2023-08-15 浙江动一新能源动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储能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510560A (zh) 一种并联均流的双igbt单逆变器的电力电子控制系统
CN101777849B (zh) 电力变换装置
CN209516989U (zh) 一种并联均流的双igbt单逆变器的电力电子控制系统
CN101409515B (zh) 电力转换装置
CN104081648A (zh) 电力变换装置
CN101523703A (zh) 车辆驱动装置
CN108988655A (zh) 电力电子控制器和电动汽车
CN106329948B (zh) 一种矿用电动轮自卸车牵引变流器
WO2022262215A1 (zh) 一种逆变器总成
WO2022160948A1 (zh) 一种电驱系统及车辆
KR20210076312A (ko) 다중 전압 충전을 위한 전력 변환 장치
CN109713914A (zh) 一种轨道交通用水冷散热功率模块
CN210608893U (zh) 功率模组、变流器功率模块及风能发电系统
CN202997950U (zh) 基于水冷散热的单相桥式逆变器
CN111010052A (zh) 双电机控制器
CN209267463U (zh) 轨道交通用水冷散热功率模块
CN207368890U (zh) 电力电子控制器和电动汽车
CN207868999U (zh) 一种车用电力变换装置
CN202395663U (zh) 一种特大容量的采用水冷散热的单相桥式逆变器
CN113422563A (zh) 一种基于sic功率半导体单管并联的电力电子控制器
CN210985970U (zh) 双电机控制器
CN208924141U (zh) 一种用于电动汽车电机驱动的双电机控制器
CN110739809B (zh) 3300v矿用隔爆兼本安型永磁同步变频调速一体机
CN111327207B (zh) Igbt功率单元及具有该功率单元的子模块
CN112713788A (zh) 一种适用于永磁牵引逆变器的功率模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302

Address after: No. 1088, Xinxing Third Road, Pinghu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Jiaxing City, Zhejiang Province, 314201

Applicant after: ZHEJIANG YIKONG POWER SYSTEM Co.,Ltd.

Address before: 201804 Room 201, unit 3, building 5, Lane 56, Antuo Road, Anting Town, Jiading District, Shanghai

Applicant before: SHANGHAI YIKONG POWER SYSTEM Co.,Ltd.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