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508122A - 触控装置 - Google Patents

触控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508122A
CN109508122A CN201811632902.1A CN201811632902A CN109508122A CN 109508122 A CN109508122 A CN 109508122A CN 201811632902 A CN201811632902 A CN 201811632902A CN 109508122 A CN109508122 A CN 10950812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ea
touch
pad
flexible circuit
le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63290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政儒
陈彦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terface Optoelectronics Shenzhen Co Ltd
Cheng Cheng Technology Chengdu Co Ltd
General Interface Solution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terface Optoelectronics Shenzhen Co Ltd
Cheng Cheng Technology Chengdu Co Ltd
General Interface Solution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terface Optoelectronics Shenzhen Co Ltd, Cheng Cheng Technology Chengdu Co Ltd, General Interface Solution Ltd filed Critical Interface Optoelectronics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632902.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508122A/zh
Priority to TW108100600A priority patent/TWI694364B/zh
Publication of CN1095081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50812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 Structure Of Printed Boards (AREA)

Abstract

一种触控装置,定义有显示区以及围绕显示区的边框区,边框区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第一区域位于显示区和第二区域之间。触控装置包括盖板、位于盖板一侧的触控模组以及第一柔性电路板。触控模组包括基板以及位于基板一表面上的第一触控层。第一触控层包括位于显示区的第一感测垫及位于第一区域电性连接第一感测垫的第一连接端。第一感测垫和第一连接端用于实现感测触控操作。第一柔性电路板包括第一绑定垫以及电性连接第一绑定垫的第一引线。第一绑定垫与第一连接端层叠且电性连接,第一引线为第一连接端和第一感测垫提供电信号。

Description

触控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触控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触控显示技术。
背景技术
触控装置定义有用于显示画面的显示区以及围绕显示区的边框区。一般,触控装置的边框区域较宽。然而,现有的触控装置的窄边框设计的方式,能够缩小的空间有限,并且会牺牲触控装置边缘的线性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触控装置,定义有用于显示画面的显示区以及围绕所述显示区的边框区,所述边框区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位于所述显示区和所述第二区域之间,所述触控装置包括:
盖板;
触控模组,位于所述盖板的一侧,对应所述显示区和所述第一区域设置,所述触控模组包括基板、位于所述基板的一表面的第一触控层,所述第一触控层包括位于所述显示区的第一感测垫及位于所述第一区域电性连接所述第一感测垫的第一连接端,所述第一感测垫和所述第一连接端用于实现感测触控操作;以及
第一柔性电路板,包括第一绑定垫,以及电性连接所述第一绑定垫的第一引线,所述第一绑定垫位于所述第一区域与所述第一连接端层叠且电性连接,所述第一引线通过所述第一绑定垫为所述第一连接端和所述第一感测垫提供电信号。
该触控装置位于第一区域的第一连接端既可实现触控感测的功能,又可被复用与第一柔性电路板上的第一绑定垫层叠设置实现电性连接,一方面,省略了用于连接第一感测垫与第一绑定垫的引线,有利于窄边框的实现;第一连接端还可实现触控感测的功能。因此,可在保证触控装置的边缘的线性度的前提下,实现其窄边框的设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触控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触控装置的平面示意图。
图3为图2沿剖面线III-III剖开的示意图。
图4为图2沿剖面线IV-IV剖开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触控装置中的柔性电路板未弯折状态时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触控装置中的柔性电路板未弯折状态时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触控装置100定义有显示区80以及边框区90。触控装置100可以为手机,也可以为平板电脑、智能穿戴设备(如智能手表)等。
如图2所示,边框区90包括第一区域91和第二区域92,第一区域91位于显示区80和第二区域92之间且围绕显示区80。显示区80为矩形,第一区域91包括位于显示区80左右两侧的左侧区911和右侧区912,以及位于显示区80上下两侧的上侧区913和下侧区914。
显示区80为透光区,用于显示画面,边框区90为非透光区。显示区80以及第一区域91皆为触控装置100的触控操作区域。
如图3和图4所示,触控装置100包括盖板10、遮光层20、第一透明绝缘胶层71、触控模组30、第一柔性电路板40、第二柔性电路板50、第二透明绝缘胶层72以及显示模组60。
盖板10的材质可以为玻璃,如钠玻璃、铝硅酸玻璃、无碱玻璃等。盖板10的材质也可以为透明塑料,或者其它任何具有一定透光度的且可以对与其贴合的结构起到保护作用的材料。
如图3和图4所示,触控模组30包括基板31、位于基板31靠近盖板10一侧的第一触控层32以及位于基板31远离盖板10一侧的第二触控层34。
于一实施例中,基板31为可挠柔性基板,其材质可以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 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第一触控层32和第二触控层34为可透光的,其材质可以为金属网络(Metal Mesh)、铟锡氧化物(Indium Tin Oxide,ITO)、碳纳米管(CarbonNanotube)或纳米银线(Nano Silver Wire)等导电材料。
如图3和图4所示,遮光层20位于盖板10靠近触控模组30的一侧且对应边框区90设置。于一实施例中,遮光层20可以为遮光油墨,其通过印刷、喷涂或是溅镀的方式形成在盖板10上。其中,遮光油墨可以为环氧树脂型(Epoxy Type)油墨、丙烯酸酯型(Acrylic Type)油墨、硅胶型(Silicon Type)油墨等。
如图3和图4所示,显示模组60位于触控模组30远离盖板10的一侧对应显示区80和第一区域91设置。即,显示模组60朝向触控模组30的投影覆盖显示区80和第一区域91。
于一实施例中,显示模组60为液晶显示模组。于其他实施例中,显示模组60还可以为微型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显示模组或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Light Emitting Diode,OLED)显示模组。
请结合参阅图2和图3,第一触控层32位于第一区域91的右侧区912的部分与第一柔性电路板40电性连接。第一柔性电路板40在第一区域91内电性连接第一触控层32后延伸超出第一区域91,并向远离盖板10的一侧弯折延伸。
显示模组60具有靠近触控模组30的第一表面61、与第一表面61相对设置的第二表面62以及侧面63。
第一柔性电路板40在第二区域92内延伸覆盖触控模组30的侧面和显示模组60的侧面63后,并沿垂直于显示模组60的侧面63方向在第二区域92内继续延伸至部分覆盖显示模组60的第二表面62。
于一实施例中,第一柔性电路板40在第二区域92内延伸至部分覆盖触控模组30的侧面。
于另一实施例中,第一柔性电路板40在第二区域92内延伸全部覆盖触控模组30的侧面后,继续延伸至部分覆盖显示模组60的侧面63。
请结合参阅图2和图4,第二触控层34位于第一区域91的下侧区914的部分与第二柔性电路板50电性连接。第二柔性电路板50在第一区域91内电性连接第二触控层34后延伸超出第一区域91,并在第二区域92内向远离盖板10的一侧弯折延伸。第二柔性电路板50在第二区域92内延伸覆盖显示模组60的侧面63后,并沿垂直于显示模组60的侧面63方向在第二区域92内继续延伸至部分覆盖显示模组60的第二表面62。于另一实施例中,第二柔性电路板50在第二区域92内延伸至仅部分覆盖显示模组60的侧面63。
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透明绝缘胶层71设置于盖板10和触控模组30之间。第一透明绝缘胶层71填充在遮光层20和第一触控层32之间、盖板10和第一触控层32之间以及遮光层20和第一柔性电路板40之间。如图3所示,第一触控层32和第一柔性电路板40分别通过第一透明绝缘胶层71与盖板10进行粘结。
第二透明绝缘胶层72设置于触控模组30和显示模组60之间。第二透明绝缘胶层72填充在第二触控层34和显示模组60的第一表面61之间以及第二柔性电路板50和显示模组60的第一表面61之间。如图4所示,第二触控层34和第二柔性电路板50分别通过第二透明绝缘胶层72与显示模组60的第一表面61进行粘结。
于一实施例中,第一透明绝缘胶层71和第二透明绝缘胶层72的材质可以为,但不限于,固态的光学透明胶(Optical Clear Adhesive,OCA)或液态光学透明胶(LiquidOptical Clear Adhesive,LOCA)等具有高透光率的胶粘剂,从而不会影响显示效果。
如图5所示,第一触控层32对应显示区80和第一区域91设置。
第一触控层32包括多个第一感测串列33。每一第一感测串列33沿第一方向D1延伸,多个第一感测串列33沿第二方向D2间隔排布。第一方向D1和第二方向D2交叉。每一第一感测串列33包括多个第一感测垫332和用于连接相邻的两个第一感测垫332的多个第一桥接部331。第一桥接部331和第一感测垫332位于基板31的同一表面。每一第一感测串列33的至少一端部与一第一柔性电路板40进行绑定,该端部定义为第一连接端333。第一感测垫332和第一连接端333用于实现感测触控操作。
于一实施例中,第一方向D1与第二方向D2正交。于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方向D1也可以与第二方向D2相交于非直角的其它角度。
第二触控层34对应显示区80和第一区域91设置。第二触控层34包括多个第二感测串列35。每一第二感测串列35沿第二方向D2延伸,多个第二感测串列35沿第一方向D1间隔排布。每一第二感测串列35包括多个第二感测垫352和用于连接相邻的两个第二感测垫352的多个第二桥接部351。第二桥接部351和第二感测垫352位于基板31的同一表面。每一第二桥接部351和与一第一桥接部331交叉。每一第二感测串列35的至少一端部与一第二柔性电路板50进行绑定,该端部定义为第二连接端353。第二感测垫352和第二连接端353用于实现感测触控操作。
于一实施例中,为提高触控模组30的灵敏度,每一第一感测串列33的首尾两个端部分别与一第一柔性电路板40进行绑定,每一第二感测串列35的首尾两个端部分别与一第二柔性电路板50进行绑定。即,第一触控层32位于第一区域91的左侧区911和右侧区912的部分分别与一第一柔性电路板40进行绑定,第二触控层34位于第一区域91的上侧区913和下侧区914的部分分别与一第二柔性电路板50进行绑定。
于一实施例中,第一感测串列33和第二感测串列35用于侦测使用者的触控动作所产生的位置。第一感测垫332可以为触控驱动电极,第二感测垫352为触控感应电极;或者第一感测垫332可以为触控感应电极,第二感测垫352为触控驱动电极。多个第一感测垫332与多个第二感测垫352形成互容式触控感测结构。
电信号由外部驱动电路经第一柔性电路板40传递给相应的第一感测串列33,经第二柔性电路板50传递给相应的第二感测串列35。当盖板10上对应显示区80或第一区域91的位置有导电物体(例如手指)触摸时,对应于触摸点附近的第一感测垫332和第二感测垫352之间的电容耦合将会受到影响,导致与互容相关的感应信号(例如电压值)发生变化,进而可计算出每一个触摸点的坐标。
于另一实施例中,触控模组30也可仅包括第一触控层32和第一柔性电路板40。多个第一感测垫332可以形成单层自容式触控感测结构或者单层互容式触控感测结构。当盖板10上对应显示区80或第一区域91的位置有导电物体(例如手指)触摸时,该区域的电容感应信号出现差异,该电容感应信号经处理,换算即可得到触摸点的相对位置。
于另一实施例中,触控模组30也可仅包括第二触控层34和第二柔性电路板50。多个第二感测垫352可以形成单层自容式触控感测结构或者单层互容式触控感测结构。当盖板10上对应显示区80或第一区域91的位置有导电物体(例如手指)触摸时,该区域的电容感应信号出现差异,该电容感应信号经处理,换算即可得到触摸点的相对位置。
如图5所示,第一柔性电路板40包括第一基材41、位于第一基材41的一表面的多个第一绑定垫42和位于第一基材41的一表面的多条第一引线43。
第一基材41包括第一主体部411及大致垂直于第一主体部411延伸的第一弯折部412。第一主体部411位于第一区域91。第一弯折部412由第一主体部411的一部分向第一方向D1延伸超出第一区域91。
于一实施例中,第一基材41呈“L”型,第一弯折部412由第一主体部411靠近边缘的部分向第一方向D1延伸形成。
于另一实施例中,第一基材41呈“凸”型,第一弯折部412由第一主体部411的中间部分向第一方向D1延伸形成。第一基材41的材质可以为,但不限于,聚酰亚胺(Polyimide,PI)或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 glycol terephthalate,PET)等。
多个第一绑定垫42设置于第一主体部411的表面上并沿第二方向D2间隔排布。每一第一绑定垫42与一条第一感测串列33的一第一连接端333层叠且至少部分重叠。每一第一绑定垫42对应电性连接一个第一连接端333。于一实施例中,第一绑定垫42通过异方性导电胶与第一连接端333电性连接。
每一第一引线43的一端电性连接一第一绑定垫42后延伸至第一弯折部412,以与外部驱动电路进行电性连接。电信号由外部驱动电路经第一引线43、第一绑定垫42传递给第一感测串列33。
每一第一引线43的一端电性连接一第一绑定垫42后延伸跨越第一区域91后,弯折延伸至第一弯折部412。每一第一引线43的沿第二方向D2延伸的部分位于第一主体部411,每一第一引线43的位于第一弯折部412的部分沿第一方向D1延伸。沿第一区域91和第二区域92的连接处将第一柔性电路板40向远离盖板10的方向进行弯折时(如图3所示),多条第一引线43的位于第一弯折部412的部分随着第一弯折部412的弯折而弯折。
第二柔性电路板50包括第二基材51、位于第二基材51的一表面的多个第二绑定垫52和位于第二基材51的一表面的多条第二引线53。
第二基材51包括第二主体部511及大致垂直于第二主体部511延伸的第二弯折部512。第二主体部511位于第一区域91。第二弯折部512由第二主体部511的一部分向第二方向D2延伸超出第一区域91。
于一实施例中,第二基材51呈“L”型,第二弯折部512由第二主体部511靠近边缘的部分向第二方向D2延伸形成。
于另一实施例中,第二基材51呈“凸”型,第二弯折部512由第二主体部511的中间部分向第二方向D2延伸形成。第二基材51的材质可以为,但不限于,聚酰亚胺(Polyimide,PI)或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 glycol terephthalate,PET)等。
多个第二绑定垫52设置于第二主体部511的表面上并沿第一方向D1间隔排布。每一第二绑定垫52与一条第二感测串列35的一第二连接端353层叠且至少部分重叠。每一第二绑定垫52对应电性连接一个第二连接端353。于一实施例中,第二绑定垫52通过异方性导电胶与第二连接端353电性连接。
每一第二引线53的一端电性连接一第二绑定垫52后延伸至第二弯折部512,以与外部驱动电路进行电性连接。电信号由外部驱动电路经第二引线53、第二绑定垫52传递给第二感测串列35。
每一第二引线53的一端电性连接一第二绑定垫52后延伸跨越第一区域91后,弯折延伸至第二弯折部512。每一第二引线53的沿第一方向D1延伸的部分位于第二主体部511,每一第二引线53的位于第二弯折部512的部分均沿第二方向D2延伸。沿第一区域91和第二区域92的连接处将第二柔性电路板50向远离盖板10的方向进行弯折时(如图4所示),多条第二引线53的位于第二弯折部512的部分随着第二弯折部512的弯折而弯折。
如图5所示,第一柔性电路板40上的多条第一引线43在第一主体部411上集线(即第一引线43的沿第二方向D2延伸的部分位于第一主体部411,也即第一引线43的沿第二方向D2延伸的部分位于第一区域91),第一引线43在第一弯折部412上的部分沿第一方向D1延伸。第二柔性电路板50上的多条第二引线53在第二主体部511上集线(即第二引线53的沿第一方向D1延伸的部分位于第二主体部511,也即第二引线53的沿第一方向D1延伸的部分位于第一区域91),第二引线53在第二弯折部512上的部分沿第二方向D2延伸。
由于第一感测串列33的第一连接端333直接和第一柔性电路板40上的第一绑定垫42层叠以实现电性连接,第二感测串列35的第二连接端353直接和第二柔性电路板50上的第二绑定垫52层叠以实现电性连接,省略了将第一感测串列33绑定至第一柔性电路板40之间的走线以及将第二感测串列35绑定至第二柔性电路板50之间的走线,使得触控装置100的边框区90作窄。
第一感测串列33的第一连接端333既可实现触控感测的功能,又可被复用为连接第一柔性电路板40的连接端;第二感测串列35的第二连接端353既可实现触控感测的功能,又可被复用为连接第二柔性电路板50的连接端。因此,可不牺牲触控装置100的有效触控面积,在保证触控装置100的边缘的线性度的前提下,实现触控装置100的窄边框设计。
于另一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触控装置100的第一柔性电路板40上每一第一引线43的一端电性连接一第一绑定垫42后延伸跨越第一区域91后,弯折延伸至第一弯折部412。每一第一引线43在第一主体部411上的部分沿第一方向D1延伸,多条第一引线43在第一弯折部412集线(即第一引线43的沿第二方向D2延伸的部分位于第一弯折部412,也即第一引线43的沿第二方向D2延伸的部分超出第一区域91)。沿第一区域91和第二区域92的连接处将第一柔性电路板40向远离盖板10的方向进行弯折时(如图3所示),多条第一引线43的位于第一弯折部412的部分随着第一弯折部412的弯折而弯折。
触控装置100的第二柔性电路板50上的每一第二引线53在第二主体部511上的部分沿第二方向D2延伸,多条第二引线53在第二弯折部512集线(即第二引线53的沿第一方向D1延伸的部分位于第二弯折部512,也即第二引线53的沿第一方向D1延伸的部分超出第一区域91)。沿第一区域91和第二区域92的连接处将第二柔性电路板50向远离盖板10的方向进行弯折时(如图4所示),多条第二引线53的位于第二弯折部512的部分随着第二弯折部512的弯折而弯折。由于第一柔性电路板40上的多条第一引线43在第一弯折部412集线,第二柔性电路板50上的多条第二引线53在第二弯折部512集线,使得第一区域91相较于图5所示的可以做得更窄,该种情况下,触控装置100的边框区90的宽度小于5mm。
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触控装置,定义有用于显示画面的显示区以及围绕所述显示区的边框区,所述边框区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位于所述显示区和所述第二区域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装置包括:
盖板;
触控模组,位于所述盖板的一侧,对应所述显示区和所述第一区域设置,所述触控模组包括基板、位于所述基板的一表面的第一触控层,所述第一触控层包括位于所述显示区的第一感测垫及位于所述第一区域电性连接所述第一感测垫的第一连接端,所述第一感测垫和所述第一连接端用于实现感测触控操作;以及
第一柔性电路板,包括第一绑定垫,以及电性连接所述第一绑定垫的第一引线,所述第一绑定垫位于所述第一区域与所述第一连接端层叠且电性连接,所述第一引线通过所述第一绑定垫为所述第一连接端和所述第一感测垫提供电信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多条所述第一引线在所述第一区域内沿同一方向延伸,多条所述第一引线在所述第二区域内集线。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多条所述第一引线在所述第一区域内集线,在所述第二区域内沿同一方向延伸。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延伸超出所述第一区域,并沿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的连接处向远离所述盖板的一侧弯折延伸。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模组还包括第二触控层,所述第二触控层位于所述基板远离所述第一触控层的表面,所述第二触控层包括位于所述显示区的第二感测垫及位于所述第一区域电性连接所述第二感测垫的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二感测垫和所述第二连接端用于实现感测触控操作;
所述触控装置还包括第二柔性电路板,所述第二柔性电路板包括第二绑定垫,以及电性连接所述第二绑定垫的第二引线,所述第二绑定垫位于所述第一区域与所述第二连接端层叠且电性连接,所述第二引线通过所述第二绑定垫为所述第二连接端和所述第二感测垫提供电信号。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延伸超出第一区域,并沿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的连接处向远离所述盖板的一侧弯折延伸,所述第二柔性电路板延伸超出第一区域,并沿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的连接处向远离所述盖板的一侧弯折延伸。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所述盖板靠近所述触控模组的一侧的遮光层,所述遮光层对应所述边框区设置。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显示模组,所述显示模组位于所述触控模组远离所述盖板的一侧,并对应所述显示区和所述第一区域设置。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所述盖板和所述触控模组之间的第一透明绝缘胶层。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所述触控模组和所述显示模组之间的第二透明绝缘胶层。
CN201811632902.1A 2018-12-29 2018-12-29 触控装置 Pending CN10950812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632902.1A CN109508122A (zh) 2018-12-29 2018-12-29 触控装置
TW108100600A TWI694364B (zh) 2018-12-29 2019-01-07 觸控裝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632902.1A CN109508122A (zh) 2018-12-29 2018-12-29 触控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508122A true CN109508122A (zh) 2019-03-22

Family

ID=657569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632902.1A Pending CN109508122A (zh) 2018-12-29 2018-12-29 触控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9508122A (zh)
TW (1) TWI694364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67143A (zh) * 2019-12-04 2020-03-06 业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WO2022062216A1 (zh) * 2020-09-28 2022-03-31 广州视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及电子设备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50241906A1 (en) * 2014-02-24 2015-08-27 Hannstouch Solution Incorporated Touch panel
CN106775172A (zh) * 2017-01-20 2017-05-3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摸屏、触摸屏的制备方法及触控显示装置
CN108228017A (zh) * 2018-03-20 2018-06-29 江西蓝沛泰和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窄边框触摸屏及显示设备
CN108762580A (zh) * 2018-07-06 2018-11-06 意力(广州)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设备、触控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
CN109002221A (zh) * 2018-08-22 2018-12-14 芜湖伦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超窄边框3d弯曲触摸屏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733485B1 (ko) * 2010-06-15 2017-05-1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터치 패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이동 단말기
TWI539336B (zh) * 2011-09-06 2016-06-2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觸控面板
CN202948423U (zh) * 2012-11-09 2013-05-22 宝宸(厦门)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触控感应电极结构
US9354738B2 (en) * 2013-02-07 2016-05-31 Htc Corporation Touch panel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KR102497541B1 (ko) * 2015-11-18 2023-02-10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50241906A1 (en) * 2014-02-24 2015-08-27 Hannstouch Solution Incorporated Touch panel
CN106775172A (zh) * 2017-01-20 2017-05-3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摸屏、触摸屏的制备方法及触控显示装置
CN108228017A (zh) * 2018-03-20 2018-06-29 江西蓝沛泰和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窄边框触摸屏及显示设备
CN108762580A (zh) * 2018-07-06 2018-11-06 意力(广州)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设备、触控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
CN109002221A (zh) * 2018-08-22 2018-12-14 芜湖伦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超窄边框3d弯曲触摸屏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67143A (zh) * 2019-12-04 2020-03-06 业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WO2022062216A1 (zh) * 2020-09-28 2022-03-31 广州视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及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94364B (zh) 2020-05-21
TW202026830A (zh) 2020-07-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023904B2 (ja) タッチセンサを含む表示装置
KR102298370B1 (ko)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EP2746907B1 (en) Touch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TWI361996B (en) Touch panel device
CN102707831B (zh) 触摸板和具有该触摸板的触摸屏
US20140015772A1 (en) Flexible touch-sensing display panel
CN105630226A (zh) 触摸窗
CN102830868B (zh) 透明粘结单元和具有其的触摸屏
KR20150069950A (ko) 터치 패널
KR101564041B1 (ko) 터치 패널
CN112817481B (zh) 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KR101765950B1 (ko) 터치 패널
CN103135831A (zh) 触控面板
CN102221754B (zh) 具有内嵌触控装置的显示器
CN108920034B (zh) 一种阵列基板、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US8780067B1 (en) Bridging structure for signal transmission of touch panel
CN109508122A (zh) 触控装置
CN104345997A (zh) 触控面板
CN208888789U (zh) 一种触摸屏及显示装置
JP2011028699A (ja) 静電容量式タッチパネル構造体
TW201333796A (zh) 電容式觸控單元
CN104656972B (zh) 触控模组及具有该触控模组的触控显示装置
CN106843611A (zh) 导电膜及触摸屏
CN105334992B (zh) 触控屏
KR20160084986A (ko) 터치 패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