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495223B - 资源指示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资源指示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495223B
CN109495223B CN201710814241.3A CN201710814241A CN109495223B CN 109495223 B CN109495223 B CN 109495223B CN 201710814241 A CN201710814241 A CN 201710814241A CN 109495223 B CN109495223 B CN 10949522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omain granularity
time
frequency
granularity
resour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81424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495223A (zh
Inventor
石靖
夏树强
张雯
韩祥辉
任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to CN201710814241.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495223B/zh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2210541197.4A priority patent/CN114944904A/zh
Priority to DK18853092.7T priority patent/DK3684121T3/da
Priority to KR1020207010361A priority patent/KR102674162B1/ko
Priority to AU2018328588A priority patent/AU2018328588B2/en
Priority to EP23190228.9A priority patent/EP4246868A3/en
Priority to EP18853092.7A priority patent/EP3684121B1/en
Priority to FIEP18853092.7T priority patent/FI3684121T3/fi
Priority to PCT/CN2018/105047 priority patent/WO2019047974A1/zh
Priority to MX2020002751A priority patent/MX2020002751A/es
Priority to ES18853092T priority patent/ES2963335T3/es
Priority to JP2020535288A priority patent/JP7110354B2/ja
Publication of CN1094952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495223A/zh
Priority to US16/816,045 priority patent/US11540288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49522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495223B/zh
Priority to US18/088,477 priority patent/US11805538B2/en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4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allocation of payloa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02Signal structur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02Signal structure
    • H04L27/26025Numerology, i.e. varying one or more of symbol duration, subcarrier spacing, Fourier transform size, sampling rate or down-clock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46Resources in time domain, e.g. slots or fra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53Resources in frequency domain, e.g. a carrier in FDM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3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regulatory allocation polic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0Wireless network protocols or protocol adaptations to wireless operation
    • H04W80/08Upper layer protoco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Input Circuits Of Receivers And Coupling Of Receivers And Audio Equipment (AREA)
  • Electric Cloc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资源指示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上述方法包括:在配置的时频资源区域中,通过物理层信令指示第一传输时间间隔的业务被第二传输时间间隔的业务所抢占的时频资源,所述第一传输时间间隔大于所述第二传输时间间隔,其中,所述被第二传输时间间隔的业务所抢占的时频资源的时域粒度和频域粒度确定方式至少包括以下之一:由物理层信令指示或高层信令配置;所述时域粒度通过物理层信令指示或高层信令配置确定,所述频域粒度通过已确定的时域粒度确定;所述频域粒度通过物理层信令指示或高层信令配置确定,所述时域粒度通过所述已确定的频域粒度确定。

Description

资源指示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资源指示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目前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4G,the 4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technology)长期演进(LTE,Long-Term Evolution)/高级长期演进(LTE-Advance/LTE-A,Long-Term Evolution Advance)和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the 5th Generation mobilecommunication technology)所面临的需求越来越多。从目前发展趋势来看,4G和5G系统都在研究支持增强移动宽带、超高可靠性、超低时延传输、海量连接的特征。
为了支持超高可靠性和超低时延传输的特征,需要以较短传输时间传输低时延高可靠业务,同时在其他具有较长传输时间的业务正在传输的过程中,可以抢占部分资源进程传输。
针对相关技术中,通信系统具有不同传输时间间隔的业务在传输时,如何指示业务接收侧长传输时间间隔的业务被短传输时间间隔业务抢占的资源的问题,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资源指示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以至少解决相关技术中通信系统具有不同传输时间的业务在传输时,如何指示业务接收侧长传输时间的业务被短传输时间业务抢占的资源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资源指示方法,包括:
在配置的时频资源区域中,通过物理层信令指示第一传输时间间隔的业务被第二传输时间间隔的业务所抢占的时频资源,所述第一传输时间间隔大于所述第二传输时间间隔,
其中,所述被第二传输时间间隔的业务所抢占的时频资源的时域粒度和频域粒度确定方式至少包括以下之一:由物理层信令指示或高层信令配置;所述时域粒度通过物理层信令指示或高层信令配置确定,所述频域粒度通过已确定的时域粒度确定;所述频域粒度通过物理层信令指示或高层信令配置确定,所述时域粒度通过所述已确定的频域粒度确定。
可选地,所述物理层信令指示的时域粒度和/或频域粒度为一个集合中的元素,其中,所述集合为一个预设集合或高层信令通知的集合。
可选地,所述集合根据以下至少之一确定为具有不同取值元素的集合:
不同时域区域大小;
不同频域区域大小;
不同子载波间隔大小。
可选地,所述时域粒度至少包括以下之一:一个或多个符号、第一预设图样;所述频域粒度至少包括以下之一:指定比例的带宽、第二预设图样。
可选地,所述一个或多符号至少包括以下之一:1个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2个OFDM符号,4个OFDM符号,7个OFDM符号;或
所述第一预设图样包括:[4,4,4,2]个符号;或
所述频域粒度包括:1倍频域区域带宽,1/2倍频域区域带宽,1/4倍频域区域带宽,1/8倍频域区域带宽;或
第二预设图样包括:[1/4,1/4,1/4,1/2]倍频域区域。
可选地,在配置的时域资源区域中指示被抢占的时频资源时,所述时域粒度的取值和频域粒度的取值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配置的时频资源区域中确定了时域粒度和频域粒度之后,以确定的时域粒度和频域粒度在该时频资源区域中划分出的多个资源子块,通过物理层信令指示被第二传输时间间隔的业务所抢占的资源子块。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时频资源区域的时域区域包含多个时隙slot时,通知指示被抢占的slot位置,以及被抢占的slot内被抢占的资源子块的位置,其中,在资源子块对应的频域粒度为所述时频资源区域的全部频域区域时,被抢占的slot内被抢占的符号位置的时域粒度根据被抢占的slot的数量确定;或者,资源子块对应的时域粒度和频域粒度根据被抢占的slot的数量独立确定。
可选地,所述在资源子块对应的频域粒度为所述时频资源区域的全部频域区域时,被抢占的slot内被抢占的符号位置的时域粒度根据被抢占的slot的数量确定,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时频资源区域中的时域区域中被打孔的slot数量分别为X1,X2时,选用的时域粒度分别为Y1,Y2个OFDM符号,并且当X1<X2时,满足Y1≤Y2。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位图bitmap方式指示被抢占的slot,通过被抢占的时隙slot数量确定时域粒度和频域粒度,或通过物理层信令指示确定时域粒度和频域粒度或其组合,根据确定的时域粒度和频域粒度在被抢占slot内划分出多个资源子块,再通过bitmap方式指示被抢占的slot内被抢占的资源子块。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时域粒度被配置或指示为x个OFDM符号所对应的子载波间隔确定方式为:
与第一传输时间间隔业务的子载波间隔相同;或
配置或指示x个OFDM符号的同时配置所述x个OFDM符号对应的子载波间隔,其中,x为正整数。
可选地,所述时频资源区域中时域区域为通过高层信令配置为N个slot,其中,至少根据以下之一确定方式确定N的取值范围:
根据低频通信场景和高频通信场景分别确定不同的N的取值范围;
根据监控周期C个slot确定,其中,所述监控周期用于监控所述物理层信令,N的取值不大于C;
根据处理时延k个slot确定,N的取值不大于k;其中k为接收第一传输时间间隔业务的UE的处理时延,或该UE所在一组UE中平均k值,或该UE所在一组UE中最小k值,或该UE所在一组UE中最大k值,N,C,k均为正整数。
可选地,所述时频资源区域中时域区域被分别配置为X1,X2个slot时,通过高层信令配置的时域粒度分别为Y1,Y2个OFDM符号,并且当X1<X2时,满足Y1≤Y2。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资源指示装置,包括:
指示模块,用于在配置的时频资源区域中,通过物理层信令指示第一传输时间间隔的业务被第二传输时间间隔的业务所抢占的时频资源,所述第一传输时间间隔大于所述第二传输时间间隔,
其中,所述被第二传输时间间隔的业务所抢占的时频资源的时域粒度和频域粒度确定方式至少包括以下之一:由物理层信令指示或高层信令配置;所述时域粒度通过物理层信令指示或高层信令配置确定,所述频域粒度通过已确定的时域粒度确定;所述频域粒度通过物理层信令指示或高层信令配置确定,所述时域粒度通过所述已确定的频域粒度确定。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包括存储的程序,其中,所述程序运行时执行以上任一项所述的资源指示方法。
通过本发明,由于能够在配置的时频资源区域中,通过物理层信令指示第一传输时间间隔的业务被第二传输时间间隔的业务所抢占的时频资源,所述第一传输时间间隔大于所述第二传输时间间隔,其中,所述被第二传输时间间隔的业务所抢占的时频资源的时域粒度和频域粒度确定方式至少包括以下之一:由物理层信令指示或高层信令配置;所述时域粒度通过物理层信令指示或高层信令配置确定,所述频域粒度通过已确定的时域粒度确定;所述频域粒度通过物理层信令指示或高层信令配置确定,所述时域粒度通过所述已确定的频域粒度确定,因此,可以解决指示业务接收侧长传输时间间隔的业务被短传输时间间隔业务抢占的资源的问题,达到了指示业务接收侧长传输时间间隔的业务被短传输时间间隔业务抢占的资源效果。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资源指示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资源指示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固定数量的二维资源单元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资源指示方法,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资源指示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该流程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02,在配置的时频资源区域中,通过物理层信令指示第一传输时间间隔的业务被第二传输时间间隔的业务所抢占的时频资源,所述第一传输时间间隔大于所述第二传输时间间隔,其中,所述被第二传输时间间隔的业务所抢占的时频资源的时域粒度和频域粒度确定方式至少包括以下之一:由物理层信令指示或高层信令配置;所述时域粒度通过物理层信令指示或高层信令配置确定,所述频域粒度通过已确定的时域粒度确定;所述频域粒度通过物理层信令指示或高层信令配置确定,所述时域粒度通过所述已确定的频域粒度确定。
通过本发明,由于能够在配置的时频资源区域中,通过物理层信令指示第一传输时间间隔的业务被第二传输时间间隔的业务所抢占的时频资源,所述第一传输时间间隔大于所述第二传输时间间隔,其中,所述被第二传输时间间隔的业务所抢占的时频资源的时域粒度和频域粒度确定方式至少包括以下之一:由物理层信令指示或高层信令配置;所述时域粒度通过物理层信令指示或高层信令配置确定,所述频域粒度通过已确定的时域粒度确定;所述频域粒度通过物理层信令指示或高层信令配置确定,所述时域粒度通过所述已确定的频域粒度确定,因此,可以解决指示业务接收侧长传输时间间隔的业务被短传输时间间隔业务抢占的资源的问题,达到了指示业务接收侧长传输时间间隔的业务被短传输时间间隔业务抢占的资源效果。
上述步骤S102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理解为:在配置的时频资源区域中,通过物理层信令指示第一传输时间间隔的业务被第二传输时间间隔的业务所抢占的时频资源,所述第一传输时间间隔大于所述第二传输时间间隔,所述指示第一传输时间间隔的业务被第二传输时间间隔的业务所抢占的时频资源使用时频资源区域的时域粒度和频域粒度确定方式包括:所述时域粒度和频域粒度中的其中一种粒度至少通过以下之一方式确定:物理层信令指示,高层信令配置,所述时域粒度和频域粒度中的另一种粒度至少通过以下方式确定:已经通过物理层信令指示或高层信令配置确定的粒度;或所述时域粒度和频域粒度的组合通过以下之一方式确定:物理层信令指示,高层信令配置。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时频资源区域中时域区域优选为1个或多个时隙slot,或1个或多个OFDM符号,同时可配置对应的子载波间隔。频域区域优选为1个或多个物理资源块(Resource Blank,简称为RB),或1个或多个资源块组(Resource Blank Group,简称为RBG)。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传输时间间隔业务为eMBB业务,占用1个slot,包含14个OFDM符号,第二传输时间间隔业务为URLLC业务,占用2个OFDM符号,但并不仅限于此。
以下结合一示例说明上述技术方案,在时域粒度至少通过以下之一方式确定:物理层信令指示,高层信令配置时,频域粒度通过确定的时域粒度来确定,在频域粒度至少通过以下之一方式确定:物理层信令指示,高层信令配置时,时域粒度通过确定的频域粒度来确定。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时域粒度和频域粒度的组合具体可以理解为是指时域粒度x与频域粒度的组合{x,y}。
即通过上述实施例,降低了对具有较长传输时间的业务的性能影响,需要指示给接收侧被抢占的资源,此时接收测在接收解调具有较长传输时间的业务时就可以去除掉错误数据,进而避免大量重传数据和错误数据累积蔓延,仅传输被抢占的资源。
可选地,所述物理层信令指示的时域粒度和/或频域粒度为一个集合中的元素,其中,所述集合为一个预设集合或高层信令通知的集合。
可选地,所述集合根据以下至少之一确定为具有不同取值元素的集合:
不同时域区域大小;具体地,时域粒度x个OFDM符号,对于N=1slot时,x取值集合为1,2,4,7;对于N=2slots时,x取值集合为2,4,7,14。
不同频域区域大小;具体地,频域粒度y为频域区域的一定比例,对于频域区域包含100PRB时,y取值集合包括1,1/2,1/4,1/8;对于频域区域包含20PRB时,y取值集合包括1,1/2。
不同子载波间隔大小,具体地,时域粒度x个OFDM符号,对于子载波间隔SCS=15khz时,x取值集合至少包括1,2;对于SCS=30khz时,x取值集合至少包括2,4;对于SCS=60khz,x取值集合至少包括7。
可选地,所述时域粒度至少包括以下之一:第一指定数量个符号(一个或多个符号)、第一预设图样;所述频域粒度至少包括以下之一:第一指定比例的带宽、第二预设图样,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时域粒度可以是1或2或4或7个OFDM符号,预设图样可以是[4,4,4,2]个符号,且图样并不仅限于此。
频域粒度可以是1或1/2或1/4或1/8倍的频域区域带宽。
频域图样可以是[1/4,1/4,1/4,1/2]倍频域区域,且图样并不仅限于此。
可选地,所述第一指定数量个符号至少包括以下之一:1个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2个OFDM符号,4个OFDM符号,7个OFDM符号。
可选地,在配置的时域资源区域中指示被抢占的时频资源时,所述时域粒度的取值和频域粒度的取值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配置的时频资源区域中确定了时域粒度和频域粒度之后,以确定的时域粒度和频域粒度在该时频资源区域中划分出的多个资源子块区域,通过物理层信令指示被第二传输时间间隔的业务所抢占的资源子块区域,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物理层信令可以通过位图bitmap来体现,每个bit对应一个资源子块,指示是否被打孔,资源子块占用的时频域资源为时域上等于所述时域粒度,频域上等于所述频域粒度。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时频资源区域的时域区域包含多个时隙slot时,通知指示被抢占的时隙slot位置,以及被抢占的slot内被抢占的资源子块的位置,其中,在资源子块对应的频域粒度为所述时频资源区域的全部频域区域时,被抢占的slot内被抢占的符号位置的时域粒度根据被抢占的slot的数量确定;或者,资源子块对应的时域粒度和频域粒度根据被抢占的slot的数量独立确定。
可选地,所述在资源子块对应的频域粒度为所述时频资源区域的全部频域区域时,被抢占的slot内被抢占的符号位置的时域粒度根据被抢占的slot的数量确定,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时频资源区域中的时域区域中被打孔的slot数量分别为X1,X2时,选用的时域粒度分别为Y1,Y2个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并且当X1<X2时,满足Y1≤Y2。
当所述时频资源区域中的时域区域中被打孔的slot数量为1个时,选用的时域粒度为1个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
当所述时频资源区域中的时域区域中被打孔的slot数量为2个时,选用的时域粒度为2个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
当所述时频资源区域中的时域区域中被打孔的slot数量为4个时,选用的时域粒度为7个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
当所述时频资源区域中的时域区域中被打孔的slot数量为8时,选用的时域粒度为14个OFDM符号。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位图bitmap方式指示被抢占的时隙slot位置,通过被抢占的时隙slot数量确定时域粒度和频域粒度,或通过物理层信令指示确定时域粒度和频域粒度或其组合,根据确定的时域粒度和频域粒度在被抢占slot内划分出多个资源子块,再通过bitmap方式指示被抢占的slot内被抢占的资源子块。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时域粒度被配置或指示为x个OFDM符号所对应的子载波间隔确定方式为:
与第一传输时间间隔业务的子载波间隔相同;或
配置或指示x个OFDM符号的同时配置所述x个OFDM符号对应的子载波间隔,其中,x为正整数。
可选地,所述时频资源区域中时域区域为通过高层信令配置为N个slot,其中,至少根据以下之一确定方式确定N的取值范围:
根据低频通信场景和高频通信场景分别确定不同的N的取值范围,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低频通信场景和高频通信场景为小于6GHz称为低频通信场景,大于6GHz称为高频同频通信场景;或者4G通信对应的2GHz及以下称为低频通信场景,大于2GHz例如3.5GHz称为高频通信场景。但并不仅限于此;
根据监控周期C个slot确定,其中,所述监控周期用于监控所述物理层信令,N的取值不大于C,优选N=C,或N=C-1,或N=C/2;
根据处理时延k个slot确定,N的取值不大于k,优选N=k,或N=k-1,或N=k-2,或N=k/2;其中k为接收第一传输时间间隔业务的UE的处理时延,或该UE所在一组UE中平均k值,或该UE所在一组UE中最小k值,或该UE所在一组UE中最大k值。
通知指示被抢占的时隙slot位置,以及被抢占的slot内被抢占的符号位置,其中,被抢占的slot内被抢占的符号位置的时域粒度根据被抢占的slot位置的数量确定,即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指示被抢占的slot数量较少时,指示被抢占的slot内被抢占OFDM符号位置的时域粒度越小;反之,指示被抢占的slot数量较多时,指示被抢占的slot内被抢占OFDM符号位置的时域粒度越大。即根据抢占slot的数量决定被抢占的slot内被抢占资源指示的时域粒度。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根据上述实施例的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实施例2
在本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资源指示装置,该装置用于实现上述实施例及优选实施方式,已经进行过说明的不再赘述。如以下所使用的,术语“模块”可以实现预定功能的软件和/或硬件的组合。尽管以下实施例所描述的装置较佳地以软件来实现,但是硬件,或者软件和硬件的组合的实现也是可能并被构想的。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资源指示装置的结构框图,如图2所示,该装置包括:
指示模块20,用于在配置的时频资源区域中,通过物理层信令指示第一传输时间间隔的业务被第二传输时间间隔的业务所抢占的时频资源,所述第一传输时间间隔大于所述第二传输时间间隔,其中,所述被第二传输时间间隔的业务所抢占的时频资源的时域粒度和频域粒度确定方式至少包括以下之一:由物理层信令指示或高层信令配置;所述时域粒度通过物理层信令指示或高层信令配置确定,所述频域粒度通过已确定的时域粒度确定;所述频域粒度通过物理层信令指示或高层信令配置确定,所述时域粒度通过所述已确定的频域粒度确定。
通过本发明,由于能够在配置的时频资源区域中,通过物理层信令指示第一传输时间间隔的业务被第二传输时间间隔的业务所抢占的时频资源,所述第一传输时间间隔大于所述第二传输时间间隔,其中,所述时频资源区域的时域粒度和频域粒度确定方式包括:所述时域粒度和频域粒度中的其中一种粒度至少通过以下之一方式确定:物理层信令指示,高层信令配置,所述时域粒度和频域粒度中的另一种粒度至少通过以下方式确定:已经通过物理层信令指示或高层信令配置确定的粒度;或所述时域粒度和频域粒度的组合通过以下之一方式确定:物理层信令指示,高层信令配置,因此,可以解决指示业务接收侧长传输时间间隔的业务被短传输时间间隔业务抢占的资源的问题,达到了指示业务接收侧长传输时间间隔的业务被短传输时间间隔业务抢占的资源效果。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时频资源区域中时域区域优选为1个或多个时隙slot,或1个或多个OFDM符号,同时可配置对应的子载波间隔。频域区域优选为1个或多个物理资源块(Resource Blank,简称为RB),或1个或多个资源块组(Resource Blank Group,简称为RBG)。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传输时间间隔业务为eMBB业务,占用1个slot,包含14个OFDM符号,第二传输时间间隔业务为URLLC业务,占用2个OFDM符号,但并不仅限于此。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物理层信令指示的时域粒度和/或频域粒度为一个集合中的元素,其中,所述集合为一个预设集合或高层信令通知的集合。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集合根据以下至少之一确定为具有不同取值元素的集合:
不同时域区域大小;具体地,时域粒度x个OFDM符号,对于N=1slot时,x取值集合为1,2,4,7;对于N=2slots时,x取值集合为2,4,7,14。
不同频域区域大小;具体地,频域粒度y为频域区域的一定比例,对于频域区域包含100PRB时,y取值集合包括1,1/2,1/4,1/8;对于频域区域包含20PRB时,y取值集合包括1,1/2
不同子载波间隔大小,具体地,时域粒度x个OFDM符号,对于子载波间隔SCS=15khz时,x取值集合至少包括1,2;对于SCS=30khz时,x取值集合至少包括2,4;对于SCS=60khz,x取值集合至少包括7。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时域粒度至少包括以下之一:第一指定数量个符号、第一预设图样;所述频域粒度至少包括以下之一:第一指定比例的带宽、第二预设图样,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时域粒度可以是1或2或4或7个OFDM符号,预设图样可以是[4,4,4,2]个符号,且图样并不仅限于此。
频域粒度可以是1或1/2或1/4或1/8倍的频域区域带宽。
频域图样可以是[1/4,1/4,1/4,1/2]倍频域区域,且图样并不仅限于此。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指定数量个符号至少包括以下之一:1个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2个OFDM符号,4个OFDM符号,7个OFDM符号。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配置的时域资源区域中指示被抢占的时频资源时,所述时域粒度的取值和频域粒度的取值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配置的时频资源区域中确定了时域粒度和频域粒度之后,以确定的时域粒度和频域粒度在该时频资源区域中划分出的各个多个资源子块区域,通过位图bitmap方式(即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物理层信令可以通过位图bitmap来体现)指示被第二传输时间间隔的业务所抢占的资源子块区域,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资源子块占用的时频域资源为时域上等于所述时域粒度,频域上等于所述频域粒度。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时频资源区域的时域区域包含多个slot时,通知指示被抢占的时隙slot位置,以及被抢占的slot内被抢占的资源子块的位置,其中,在资源子块对应的频域粒度为所述时频资源区域的全部频域区域时,被抢占的slot内被抢占的符号位置的时域粒度根据被抢占的slot的数量确定;或者,资源子块对应的时域粒度和频域粒度根据被抢占的slot的数量独立确定。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在资源子块对应的频域粒度为所述时频资源区域的全部频域区域时,被抢占的slot内被抢占的符号位置的时域粒度根据被抢占的slot的数量确定,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时频资源区域中的时域区域中被打孔的slot数量分别为X1,X2时,选用的时域粒度分别为Y1,Y2个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并且当X1<X2时,满足Y1≤Y2。
当所述时频资源区域中的时域区域中被打孔的slot数量为1个时,选用的时域粒度为1个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
当所述时频资源区域中的时域区域中被打孔的slot数量为2个时,选用的时域粒度为2个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
当所述时频资源区域中的时域区域中被打孔的slot数量为4个时,选用的时域粒度为7个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
当所述时频资源区域中的时域区域中被打孔的slot数量为8时,选用的时域粒度为14个OFDM符号。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指示模块,还用于通过位图bitmap方式指示被抢占的时隙slot位置,通过被抢占的时隙slot数量确定时域粒度和频域粒度,或通过物理层信令指示确定时域粒度和频域粒度或其组合,根据确定的时域粒度和频域粒度在被抢占slot内划分出多个资源子块,再通过bitmap方式指示被抢占的slot内被抢占的资源子块。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时域粒度被配置或指示为x个OFDM符号所对应的子载波间隔确定方式为:
与第一传输时间间隔业务的子载波间隔相同;或
配置或指示x个OFDM符号的同时配置所述x个OFDM符号对应的子载波间隔,其中,x为正整数。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时频资源区域中时域区域为通过高层信令配置为N个slot,其中,至少根据以下之一确定方式确定N的取值范围:
根据低频场景和高频通信场景分别确定不同的N的取值范围;
根据监控周期C个slot确定,其中,所述监控周期用于监控所述物理层信令,N的取值不大于C,优选N=C,或N=C-1,或N=C/2;
根据处理时延k个slot确定,N的取值不大于k,优选N=k,或N=k-1,或N=k-2,或N=k/2;其中k为接收第一传输时间间隔业务的UE的处理时延,或该UE所在一组UE中平均k值,或该UE所在一组UE中最小k值,或该UE所在一组UE中最大k值。
通知指示被抢占的时隙slot位置,以及被抢占的slot内被抢占的符号位置,其中,被抢占的slot内被抢占的符号位置的时域粒度根据被抢占的slot位置的数量确定,即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指示被抢占的slot数量较少时,指示被抢占的slot内被抢占OFDM符号位置的时域粒度越小;反之,指示被抢占的slot数量较多时,指示被抢占的slot内被抢占OFDM符号位置的时域粒度越大。即根据抢占slot的数量决定被抢占的slot内被抢占资源指示的时域粒度。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各个模块是可以通过软件或硬件来实现的,对于后者,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但不限于此:上述模块均位于同一处理器中;或者,上述各个模块以任意组合的形式分别位于不同的处理器中。
以下结合优选实施例对上述资源指示流程进一步说明,但不用于限定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
优选实施例1
基站向终端A传输PDSCH1,且该PDSCH1传输时间(transmission duration)为T1(相当于上述实施例的第一传输时间间隔),本实施例中以T1为1个时隙slot为例,包含14个OFDM符号,并不仅限于此,T1还可以是其他时间单位。在该PDSCH1传输中基站又向终端B传输PDSCH2,其该PDSCH2传输时间为T2(相当于上述实施例的第二传输时间间隔),T2<T1或T2≤T1,本实施例中以T2为OFDM或OFDM符号组为例,并不仅限于此,T2还可以是其他时间单位。PDSCH2使用的资源有部分或全部是抢占PDSCH1的,即PDSCH1被打孔传输。基站在下一个slot中,向终端A通知打孔指示,即PDSCH2抢占资源指示。打孔指示方式包括下述至少之一:
举例1:仅指示时域资源。
例如以OFDM符号为指示粒度,指示被打孔时域符号数为1,2,...,L个符号及位置,其中L为slot包含的OFDM符号数目,本例中L=14。此时使用14bits的bitmap方式指示被打孔的符号位置。即本例仅以OFDM符号为例,还可以是其他时间单位,如符号组,若符号组包含2个OFDM符号时,使用7bits的bitmap即可;若符号组包含3或4个符号时且将14个符号划分为4-3-4-3符号组,使用4bits的bitmap即可;若符号组包含2或3个符号时且将14个符号划分为3-2-2-2-2-3符号组,使用6bits的bitmap即可。其余类似,不再赘述。
又例如以OFDM符号为指示粒度,指示被打孔时域符号数为1,2,...,N个符号及位置,其中0<N<L,L为slot包含的OFDM符号数目。例如当L=14,N=4为例,此时指示总状态数为
Figure GDA0003169729350000151
Figure GDA0003169729350000152
当打孔符号数大于4时,此时认为打孔资源过多,指示全部被打孔,此时需要1个状态指示,即指示比特数目为
Figure GDA0003169729350000153
Figure GDA0003169729350000154
即本例仅以OFDM符号为例,还可以是其他时间单位,如符号组,若符号组包含2个OFDM符号时,指示被打孔符号组数为1,2,...,N个符号及位置,其中0<N<L,L为slot包含的OFDM符号组数目,例如L=7,N=2为例,此时指示总状态数为
Figure GDA0003169729350000155
当打孔符号组数大于2时,此时认为打孔资源过多,指示为全部被打孔,此时需要1个状态指示,即指示比特数目为
Figure GDA0003169729350000156
其余类似,不再赘述。
举例2:分别指示时域资源和频域资源。
例如:时域指示同举例1中所示方法。频域资源指示为:等间隔比例系数指示:使用1bit指示打孔50%和100%频域资源;或使用2bits指示打孔25%、50%、75%和100%频域资源;或使用2bits指示打孔20%、40%、60%、80%频域资源。或非等间隔比例系数指示:使用1bit指示打孔30%和100%频域资源;或使用2bits指示打孔10%、30%、50%和100%频域资源。
举例3:联合指示时域资源和频域资源。
通过固定比特开销的bitmap方式指示被打孔的二维资源单元U,其中时域粒度和频域粒度中的之一通过预定义或配置得到,另一种粒度结合二维资源单元U隐含得到。
假定时域粒度T为OFDM符号或OFDM符号组,频域粒度F为RBG或RBG组。定义二维资源单元为U个OS*RBG。例如定义U=8(OS*RBG),时域粒度T可配置为1、2、4个OFDM符号中之一,此时频域粒度F=U/T为8、4、2RBG中之一,打孔指示始终为14bits,指示被打孔/抢占的资源为U1至U14中的一个或多个。如图3所示,指示时域范围为1个slot包含14个OFDM符号,指示频域范围为8个RBG,当时域粒度T为1、2、4OS时,频域粒度F为8、4、2RBG,并且总是通过14bits的bitmap指示共计14个二维资源单元中被打孔/抢占的数量和位置。需要注意的是,当时域范围不能整除时域粒度时,允许两种时域粒度同时存在,但二维资源单元数目不变;或者当频域范围不能整除频域粒度时,允许两种频域粒度同时存在,但二维资源单元数目不变。
举例4:联合指示时域资源和频域资源。
通过压缩状态方式指示被打孔的时频资源区域,其中所述时频资源区域的时域粒度通过DCI指示或预定义或配置得到,频域粒度通过时域粒度隐含确定。
假定时域粒度T为OFDM符号或OFDM符号组,频域粒度F为RBG或RBG组。定义二维资源单元为U个OS*RBG。例如定义U=8(OS*RBG),时域粒度T可配置为1、2、4个OFDM符号中之一,此时频域粒度F=U/T为8、4、2RBG中之一,打孔指示仅针对打孔单元数不大于P个的情况。例如P=4时,按照如图3所示总是划分为Q=14个打孔单元,对其编号为1-14或0-13,此时指示总状态数为
Figure GDA0003169729350000161
当打孔单元数大于4时,此时认为打孔资源过多,指示全部被打孔,此时需要1个状态指示,即指示比特数目为
Figure GDA0003169729350000162
通过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资源指示方法,可以实现在固定指示开销的情况下适用于相同时域粒度、不同时域粒度时的资源指示,使得被打孔的数据传输可以获知打孔资源位置,避免大量重传数据和错误数据累积蔓延,仅传输被抢占的资源,提升系统频谱效率。
优选实施例2
基站向终端A传输PDSCH1,且该PDSCH1传输时间(transmission duration)为T1,本实施例中以T1为N个时隙slot为例,N为正整数,其中1个slot包含14个OFDM符号,并不仅限于此,T1还可以是其他时间单位。在该PDSCH1传输中基站又向终端B传输PDSCH2,其该PDSCH2传输时间为T2,T2<T1或T2≤T1,本实施例中以T2为OFDM或OFDM符号组或slot或slot组为例,并不仅限于此,T2还可以是其他时间单位。PDSCH2使用的资源有部分或全部是抢占PDSCH1的,即PDSCH1被打孔传输。基站在预配置的监控周期所对应的slot中,向终端A通知打孔指示,包含但不限于PDSCH2抢占的资源,指示的时域资源区域为N个slot和预配置的频域范围,指示的时域粒度为x个OFDM符号,指示的频域粒度为y个RBs。打孔指示方式包括下述至少之一:
举例1:仅指示时域资源。
例如在配置N=1个slot,以x=1个OFDM符号为指示粒度:
指示被打孔时域符号数为1,2,...,L个符号及位置,其中L为slot包含的OFDM符号数目,本例中L=14。此时使用14bits的bitmap方式指示被打孔的符号位置。即本例仅以OFDM符号为例,还可以是其他时间单位,如符号组,若符号组包含2个OFDM符号时,使用7bits的bitmap即可;若符号组包含3或4个符号时且将14个符号划分为4-3-4-3符号组,使用4bits的bitmap即可;若符号组包含2或3个符号时且将14个符号划分为3-2-2-2-2-3符号组,使用6bits的bitmap即可。其余类似,不再赘述。
又例如以OFDM符号为指示粒度,指示被打孔时域符号数为1,2,...,M个符号及位置,其中0<M<L,L为slot包含的OFDM符号数目。例如当L=14,M=4为例,此时指示总状态数为
Figure GDA0003169729350000171
Figure GDA0003169729350000172
当打孔符号数大于4时,此时认为打孔资源过多,指示全部被打孔,此时需要1个状态指示,即指示比特数目为
Figure GDA0003169729350000173
Figure GDA0003169729350000174
即本例仅以OFDM符号为例,还可以是其他时间单位,如符号组,若符号组包含2个OFDM符号时,指示被打孔符号组数为1,2,...,M个符号及位置,其中0<M<L,L为slot包含的OFDM符号组数目,例如L=7,M=2为例,此时指示总状态数为
Figure GDA0003169729350000181
当打孔符号组数大于2时,此时认为打孔资源过多,指示为全部被打孔,此时需要1个状态指示,即指示比特数目为
Figure GDA0003169729350000182
其余类似,不再赘述。
举例2:分别指示时域资源和频域资源。
例如:时域指示同举例1中所示方法。频域资源指示为:等间隔比例系数指示:使用1bit指示打孔50%和100%频域资源;或使用2bits指示打孔25%、50%、75%和100%频域资源;或使用2bits指示打孔20%、40%、60%、80%频域资源。或非等间隔比例系数指示:使用1bit指示打孔30%和100%频域资源;或使用2bits指示打孔10%、30%、50%和100%频域资源。
举例3:联合指示时域资源和频域资源。
通过bitmap方式或状态压缩方式指示被打孔的时频资源区域,其中所述时频资源区域的时域粒度通过DCI指示或配置得到,频域粒度通过时域粒度隐含确定或配置得到。
假定时域粒度为x个OFDM符号,频域粒度为y个RBs或RBGs。待指示的时频域区域在时域上包含N个slot,频域上带宽BW包含Y个RBs。
方式一:时域粒度通过DCI指示或配置得到,频域粒度通过时域粒度隐含得到。定义二维资源单元为U个OS*RBG。例如定义U=8(OS*RBG),时域粒度x可配置为1、2、4个OFDM符号中之一,此时频域粒度y=U/x为8、4、2RBG中之一,打孔指示始终为14bits,指示被打孔/抢占的资源为U1至U14中的一个或多个。如图3所示,指示时域范围为N=1个slot包含14个OFDM符号,指示频域范围为8个RBG,当时域粒度x为1、2、4OS时,频域粒度y为8、4、2RBG,并且总是通过固定开销的bitmap(如14bits)指示共计14个二维资源单元中被打孔/抢占的数量和位置。需要注意的是,当时域范围不能整除时域粒度时,允许两种时域粒度同时存在,但二维资源单元数目不变;或者当频域范围不能整除频域粒度时,允许两种频域粒度同时存在,但二维资源单元数目不变。
或者例如指示时域范围为N=1个slot包含14个OFDM符号,指示频域范围为8个RBG,当时域粒度x为1、2、4OS时,频域粒度y为8、4、2RBG。打孔位置状态压缩指示为,在资源区域中以一定时域粒度和频域粒度划分出Q=14个打孔单元后,通过11bits指示不超过P=4个二维资源单元中被打孔/抢占的数量和位置,其中11bits确定方法为:此时指示总状态数为
Figure GDA0003169729350000191
当打孔符号数大于4时,此时认为打孔资源过多,指示全部被打孔,此时需要1个状态指示,即指示比特数目为
Figure GDA0003169729350000192
方式二:时域粒度通过DCI指示或配置得到,频域粒度通过时域粒度隐含得到。时域粒度x可配置为1、2、4、7个OFDM符号或预设图样(Pattern)中之一,此时频域粒度y可配置为100%BW、50%BW、25%BW或预设Pattern中之一,打孔指示始终为固定比特数量,如14bits、或16bits,指示被打孔/抢占的资源为U1至U14,或U1至U16中的一个或多个。并且满足x与y是一一对应的,如表1所示一些可能的组合,此时指示开销固定。当BW=8RBG时部分组合如图3所示。其中x对应的子载波间隔确定方式包括:(方式1)与被抢占资源的业务所使用的子载波间隔相同,例如URLLC业务抢占eMBB业务资源传输时,此时x对应的子载波间隔与eMBB业务使用的子载波间隔相同。(方式2)配置x的数值时同时配置其对应的子载波间隔。例如配置以下取值中至少之一:x=1且对应SCS=15khz,x=2且对应SCS=15khz,x=1且对应SCS=30khz,x=2且对应SCS=30khz,x=4且对应SCS=30khz,x=7且对应SCS=60khz。
表1打孔指示粒度表
Figure GDA0003169729350000193
Figure GDA0003169729350000201
指示时域范围的N值,由高层信令配置;指示频域范围BW包含的RB数量由高层信令配置。首先高层信令配置时域区域N个slot和频域范围BW之后,打孔指示信息包含时域粒度x指示(也可以看作是一种索引指示)、打孔位置bitmap指示。
例如当N配置为1个slot时,时域粒度x指示具体为,如表2-1中使用2bits指示x为1、2、4(预设Pattern)、7中的一种;打孔位置bitmap指示为,通过14bits的bitmap指示共计14个二维资源单元(也称为打孔子块)中被打孔/抢占的数量和位置。
又例如当N配置为2个slot时,时域粒度x指示具体为,如表2-1中使用2bits指示x为2、4(含预设Pattern)、7中的一种;打孔位置bitmap指示为,通过16bits的bitmap指示共计最多16个二维资源单元中被打孔/抢占的数量和位置。
又例如,N值由高层信令配置获得之后,在某一确定的N值的情况下,确定可能的x与y组合情况的数量并编号索引,并且这些组合对应的打孔子块数目相同。指示打孔位置信息时,指示x与y组合对应的索引,在某一种x与y组合的情况下指示其划分出的各个子块是否被打孔。如表2,表3中所示N=1和N=2的具体指示,使用2bits指示{x,y}为索引0,1,2,3中的一种,打孔位置通过14bits比特数量指示在一定{x,y}组合划分出的各个子块是否被打孔。打孔指示对应的DCI格式如表4所示。
表2N=1时打孔指示粒度表
Figure GDA0003169729350000211
表3N=2时打孔指示粒度表
Figure GDA0003169729350000212
表4用于打孔指示的DCI格式
Figure GDA0003169729350000213
Figure GDA0003169729350000221
或者指示时域范围的N值,由高层信令配置;指示频域范围BW包含的RB数量由高层信令配置。首先高层信令配置时域区域N个slot和频域范围BW之后,打孔指示信息包含时域粒度x指示、打孔位置状态压缩指示。例如当N配置为1个slot时,时域粒度x指示具体为,例如表1中使用2bits指示x为1、2、4(预设Pattern)、7中的一种;打孔位置状态压缩指示为,在资源区域中以一定时域粒度和频域粒度划分出Q=14个打孔单元后,通过11bits指示不超过P=4个二维资源单元中被打孔/抢占的数量和位置,其中11bits确定方法为:此时指示总状态数为
Figure GDA0003169729350000222
当打孔符号数大于4时,此时认为打孔资源过多,指示全部被打孔,此时需要1个状态指示,即指示比特数目为
Figure GDA0003169729350000223
方式三:时域粒度通过配置得到,频域粒度通过时域粒度隐含得到或预配置得到,或者时频域联合配置得到。时域粒度x可配置为1、2个OFDM符号中之一,或者为预设Pattern之一,预设Pattern如[3,2,2,2,2,3]个OFDM符号、[4,4,4,2]个OFDM符号、[4,3,4,3]个OFDM符号,频域粒度y可配置为100%BW、50%BW、25%BW或预设Pattern中之一。或者时频域联合配置为{x,y},例如{1,100%BW}、{2,50%BW}、{[4,25%BW],[4,25%BW],[4,25%BW],[2,50%BW]},{[4,25%BW],[3,50%BW],[4,25%BW],[3,25%BW]}等。打孔指示开销根据时域粒度和频域粒度的不同组合为可变比特数量,如10bit、12bits、14bits、16bits等,指示被打孔/抢占的资源为U1至U10,U1至U16或U1至某一数值中的一个或多个。
本实施例中所举例预设图样仅作为参考,并不限于上述所有举例,还可以是其他预设图样(预设Pattern),不再赘述。
通过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资源指示方法,可以实现在固定或可变指示开销的情况下适用于相同时域粒度、不同时域粒度时的资源指示,使得被打孔的数据传输可以获知打孔资源位置,避免大量重传数据和错误数据累积蔓延,仅传输被抢占的资源,提升系统频谱效率。
优选实施例3
基站向终端A传输PDSCH1,且该PDSCH1传输时间(transmission duration)为T1,本实施例中以T1为1个时隙slot为例,包含14个OFDM符号,并不仅限于此,T1还可以是其他时间单位。在该PDSCH1传输中基站又向终端B传输PDSCH2,其该PDSCH2传输时间为T2,T2<T1或T2≤T1,本实施例中以T2为OFDM或OFDM符号组为例,并不仅限于此,T2还可以是其他时间单位。PDSCH2使用的资源有部分或全部是抢占PDSCH1的,即PDSCH1被打孔传输。基站在满足周期C的slot中,向终端A通知打孔指示,即PDSCH2抢占资源指示。即此时打孔指示为每C个slot发送一次,每次指示N个slot中打孔/抢占资源打孔指示方式包括下述至少之一:其中N<C或N=C。
举例1:仅指示时域资源,此时频域粒度默认等于配置的全部频域区域。此时时域粒度根据被打孔slot的数量确定,当被打孔的slot数量较少时,时域粒度较小,反之被打孔的slot数量较多时,时域粒度较大。通知指示被打孔的slot位置,以及被打孔的slot内被打孔OFDM符号位置。开销为y比特,其中指示被打孔的slot位置使用y1比特,指示被打孔的slot内被打孔OFDM符号位置使用y2比特,且y=y1+y2。并且,当y1指示被打孔的slot数量较少时,y2指示被打孔的slot内被打孔OFDM符号位置的时域粒度越小;反之,y1指示被打孔的slot数量较多时,y2指示被打孔的slot内被打孔OFDM符号位置的时域粒度越大。即根据打孔slot的数量决定被打孔的slot内被打孔资源指示的时域粒度。具体定量举例如下:
假设N=8,使用y1=8比特指示被打孔的slot位置,y2=16比特指示被打孔的slot内被打孔OFDM符号位置的时域粒度如表5所示。即,根据前8bit的指示结果,决定后16bit的指示粒度和含义。总开销为y=y1+y2=8+16=24比特。其对应的DCI格式如表6所示。
表5不同打孔slot数量时对应的slot内打孔指示粒度及开销
Figure GDA0003169729350000241
表6DCI格式
Figure GDA0003169729350000242
Figure GDA0003169729350000251
举例2:仅指示时域资源。通知指示被打孔的slot位置,以及被打孔的slot内被打孔OFDM符号位置。开销为y比特,其中指示被打孔的slot位置使用y1比特,指示被打孔的slot内被打孔OFDM符号位置使用y2比特,且y=y1+y2。并且,当y1指示被打孔的slot数量较少时,y2指示被打孔的slot内被打孔OFDM符号位置的时域粒度越小;反之,y1指示被打孔的slot数量较多时,y2指示被打孔的slot内被打孔OFDM符号位置的时域粒度越大。即根据打孔slot的数量决定被打孔的slot内被打孔资源指示的时域粒度。具体定量举例如下:
假设N=8,使用y1=6比特指示被打孔的slot位置且仅指示被打孔1、2个slot,当打孔slot数量大于2个时认为全部被打孔。y2=14比特指示被打孔的slot内被打孔OFDM符号位置的时域粒度如表7所示。即,根据前8bit的指示结果,决定后16bit的指示粒度和含义。总开销为y=y1+y2=8+14=22比特。
表7不同打孔slot数量时对应的slot内打孔指示粒度及开销
Figure GDA0003169729350000252
Figure GDA0003169729350000261
举例3,同时指示时域资源。此时时域粒度与频域粒度一一对应,且不同数量的slot被打孔时的时域粒度和频域粒度可以独立确定,确定方式如实施2中N=1或N=2的方式。通知指示被打孔的slot位置,以及被打孔的slot内被打孔OFDM符号位置。开销为y比特,其中指示被打孔的slot位置使用y1比特,指示被打孔slot中使用的时域粒度和频域粒度索引使用y2比特,指示被打孔的slot内被打孔二维时域单元(打孔子块)位置使用y3比特,且y=y1+y2+y3。并且,当y1指示被打孔的slot数量不同时,y2指示被打孔的slot内的时域粒度和频域粒度确定方式如实施例2中方式,y3指示具体各个子块是否被打孔。即根据被打孔slot数量的多少以及时域粒度、频域粒度组合的索引指示,确定各个子块划分以及是否被打孔。具体定量举例如下:
例如:假设N=8,使用y1=8比特指示被打孔的slot位置,y2=2bits指示被打孔slot中时域粒度和频域粒度的索引,y3=16比特指示被打孔的slot内被打孔OFDM符号位置的时域粒度如表8所示。即,根据前8bit指示的被打slot数量的结果,以及2bit的索引指示后,决定后16bit的指示粒度和含义。总开销为y=y1+y2+y3=8+2+16=26比特。其对应的DCI格式如表9所示。
表8不同打孔slot数量时对应的slot内打孔指示粒度及开销
Figure GDA0003169729350000262
Figure GDA0003169729350000271
Figure GDA0003169729350000281
表9DCI格式
Figure GDA0003169729350000282
Figure GDA0003169729350000291
本实施例以及优选实施例中所举例预设图样仅作为参考,并不限于上述所有举例,还可以是其他预设图样(预设Pattern),不再赘述。
通过本发明实施例以及优选实施例所提供的资源指示方法,可以实现在固定指示开销的情况下适用于不同时域粒度时的资源指示,使得被打孔的数据传输可以获知打孔资源位置,避免大量重传数据和错误数据累积蔓延,仅传输被抢占的资源,提升系统频谱效率。
优选实施例4
基于上述优选实施例1、2、3中任意一个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时频资源区域中频域区域的配置方式,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方式一:配置为该UE所在分组(group RNTI相同的UE即为一组UE)中各个UE的BWP的交叠区域或其子集。即当该组UE中所有UE的BWP完全一样时,此时配置的频域区域为该BWP或其子集;当该组UE中所有UE的BWP不全相同时,此时配置的频域区域为各个UE的BWP重叠部分或该部分的子集。其中,所述UE的BWP在系统带宽中配置给该UE的部分传输带宽,可以是一个BWP或多个BWP。另外,对于配置承载打孔信息的控制信道所在Coreset的频域位置在各个UE的BWP的交叠区域或其子集。
方式二:配置为该UE所在分组中包含各个UE的BWP的最小全集或包含该最小全集的集合。即当该组UE中所有UE的BWP完全一样时,此时配置的频域区域为该BWP或包含其的集合;当该组UE中所有UE的BWP不全相同时,此时配置的频域区域为包含各个UE的BWP的最小全集或包含该最小全集的集合。其中,所述UE的BWP在系统带宽中配置给该UE的部分传输带宽,可以是一个BWP或多个BWP。其中,所述UE的BWP在系统带宽中配置给该UE的部分传输带宽,可以是一个BWP或多个BWP。
方式三:配置为至少部分包含该UE所在分组中包含各个UE的BWP对应的频域资源,此时该频域区域与各个UE的BWP至少存在部分重合RB。其中,所述UE的BWP在系统带宽中配置给该UE的部分传输带宽,可以是一个BWP或多个BWP。
通过本发明优选实施例4的频域区域资源配置方法,可以实现配置的打孔区域的频域区域与一组UE的BWP相匹配,避免无用的较大范围频域指示,提升系统效率。
实施例4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该存储介质包括存储的程序,其中,上述程序运行时执行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存储介质可以被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程序代码:
S1,在配置的时频资源区域中,通过物理层信令指示第一传输时间间隔的业务被第二传输时间间隔的业务所抢占的时频资源,所述第一传输时间间隔大于所述第二传输时间间隔,其中,所述被第二传输时间间隔的业务所抢占的时频资源的时域粒度和频域粒度确定方式至少包括以下之一:由物理层信令指示或高层信令配置;所述时域粒度通过物理层信令指示或高层信令配置确定,所述频域粒度通过已确定的时域粒度确定;所述频域粒度通过物理层信令指示或高层信令配置确定,所述时域粒度通过所述已确定的频域粒度确定。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存储介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U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简称为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为RAM)、移动硬盘、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的具体示例可以参考上述实施例及可选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示例,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上述的本发明的各模块或各步骤可以用通用的计算装置来实现,它们可以集中在单个的计算装置上,或者分布在多个计算装置所组成的网络上,可选地,它们可以用计算装置可执行的程序代码来实现,从而,可以将它们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由计算装置来执行,并且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或者将它们分别制作成各个集成电路模块,或者将它们中的多个模块或步骤制作成单个集成电路模块来实现。这样,本发明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软件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0)

1.一种资源指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通过物理层信令向用户设备指示,在配置的时频资源区域中,所述用户设备的业务的时频资源被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上的传输抢占,其中所述时频资源的时域粒度和频域粒度由高层信令配置,所述时域粒度的取值单位为符号,所述时域粒度包括一个或多个符号,所述频域粒度的取值单位为物理资源块,所述频域粒度包括与所述用户设备的带宽部分BWP相关联的指定比例的带宽,所述时域粒度的取值与所述频域粒度的取值一一对应;并且
根据所述物理层信令进行所述PDSCH上的传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时域粒度的所述一个或多个符号包括一个、两个或四个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频域粒度的指定比例的带宽包括1倍频域区域带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频域粒度的指定比例的带宽包括1/2倍频域区域带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确定的时域粒度和频域粒度,在所述时频资源区域中划分出所述业务的资源子块。
6.一种资源指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由用户设备从基站接收物理层信令,所述物理层信令指示,在配置的时频资源区域中,所述用户设备的业务的时频资源被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的传输抢占,
其中所述时频资源的时域粒度和频域粒度由高层信令配置,其中所述时域粒度的取值单位为符号,所述时域粒度包括一个或多个符号,所述频域粒度的取值单位为物理资源块,所述频域粒度包括与所述用户设备的带宽部分BWP相关联的指定比例的带宽,所述时域粒度的取值与所述频域粒度的取值一一对应;并且
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物理层信令,在所述时频资源上接收所述业务的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时域粒度的所述一个或多个符号包括一个、两个或四个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频域粒度的指定比例的带宽包括1倍频域区域带宽。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频域粒度的指定比例的带宽包括1/2倍频域区域带宽。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确定的时域粒度和频域粒度,在所述时频资源区域中划分出资源子块。
11.一种无线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
通过物理层信令向用户设备指示,在配置的时频资源区域中,所述用户设备的业务的时频资源被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上的传输抢占,其中所述时频资源的时域粒度和频域粒度由高层信令配置,所述时域粒度的取值单位为符号,所述时域粒度包括一个或多个符号,所述频域粒度的取值单位为物理资源块,所述频域粒度包括与所述用户设备的带宽部分BWP相关联的指定比例的带宽,所述时域粒度的取值与所述频域粒度的取值一一对应;并且
根据所述物理层信令进行所述PDSCH上的传输。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时域粒度的所述一个或多个符号包括一个、两个或四个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频域粒度的指定比例的带宽包括1倍频域区域带宽。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频域粒度的指定比例的带宽包括1/2倍频域区域带宽。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根据确定的时域粒度和频域粒度,在所述时频资源区域中划分出所述业务的资源子块。
16.一种无线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
从基站接收物理层信令,所述物理层信令指示,在配置的时频资源区域中,业务的时频资源被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上的传输抢占,
其中所述时频资源的时域粒度和频域粒度由高层信令配置,其中所述时域粒度的取值单位为符号,所述时域粒度包括一个或多个符号,所述频域粒度的取值单位为物理资源块,所述频域粒度包括与带宽部分BWP相关联的指定比例的带宽,所述时域粒度的取值与所述频域粒度的取值一一对应;并且
根据所述物理层信令,在所述时频资源上接收所述业务的信息。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时域粒度的所述一个或多个符号包括一个、两个或四个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频域粒度的指定比例的带宽包括1倍频域区域带宽。
19.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频域粒度的指定比例的带宽包括1/2倍频域区域带宽。
20.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以确定的时域粒度和频域粒度,在所述时频资源区域中划分出资源子块。
CN201710814241.3A 2017-09-11 2017-09-11 资源指示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 Active CN10949522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541197.4A CN114944904A (zh) 2017-09-11 2017-09-11 资源指示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
CN201710814241.3A CN109495223B (zh) 2017-09-11 2017-09-11 资源指示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
JP2020535288A JP7110354B2 (ja) 2017-09-11 2018-09-11 リソース指示方法、装置、及び記憶媒体
AU2018328588A AU2018328588B2 (en) 2017-09-11 2018-09-11 Method for indicating a resource, apparatus and storage medium
EP23190228.9A EP4246868A3 (en) 2017-09-11 2018-09-11 Method and device for resource indication, and storage medium
EP18853092.7A EP3684121B1 (en) 2017-09-11 2018-09-11 Method and device for resource indication, and storage medium
FIEP18853092.7T FI3684121T3 (fi) 2017-09-11 2018-09-11 Menetelmä ja laite resurssin ilmaisemiseksi ja tallennusväline
PCT/CN2018/105047 WO2019047974A1 (zh) 2017-09-11 2018-09-11 资源指示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DK18853092.7T DK3684121T3 (da) 2017-09-11 2018-09-11 Fremgangsmåde og indretning til ressourceindikation, og lagermedium
ES18853092T ES2963335T3 (es) 2017-09-11 2018-09-11 Método para indicar un recurso, aparato y medio de almacenamiento
KR1020207010361A KR102674162B1 (ko) 2017-09-11 2018-09-11 자원을 표시하기 위한 방법, 장치 및 저장 매체
MX2020002751A MX2020002751A (es) 2017-09-11 2018-09-11 Método para indicar un recurso, aparato y medio de almacenamiento.
US16/816,045 US11540288B2 (en) 2017-09-11 2020-03-11 Method and device for resource indication, and storage medium
US18/088,477 US11805538B2 (en) 2017-09-11 2022-12-23 Method and device for resource indication, and storage medium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814241.3A CN109495223B (zh) 2017-09-11 2017-09-11 资源指示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541197.4A Division CN114944904A (zh) 2017-09-11 2017-09-11 资源指示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495223A CN109495223A (zh) 2019-03-19
CN109495223B true CN109495223B (zh) 2022-06-03

Family

ID=65633543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541197.4A Pending CN114944904A (zh) 2017-09-11 2017-09-11 资源指示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
CN201710814241.3A Active CN109495223B (zh) 2017-09-11 2017-09-11 资源指示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541197.4A Pending CN114944904A (zh) 2017-09-11 2017-09-11 资源指示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0)

Country Link
US (2) US11540288B2 (zh)
EP (1) EP3684121B1 (zh)
JP (1) JP7110354B2 (zh)
CN (2) CN114944904A (zh)
AU (1) AU2018328588B2 (zh)
DK (1) DK3684121T3 (zh)
ES (1) ES2963335T3 (zh)
FI (1) FI3684121T3 (zh)
MX (1) MX2020002751A (zh)
WO (1) WO201904797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915469A (zh) * 2018-03-05 2024-04-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资源配置方法、第一通信设备、第二通信设备及系统
EP3949235A1 (en) * 2019-03-29 2022-02-09 Apple Inc. Preemption indication for multi-trp transmission
US11510222B2 (en) * 2019-05-02 2022-11-22 Qualcomm Incorporated Signaling for protocol data unit preemption
CN112788752B (zh) * 2019-11-07 2022-09-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WO2022151445A1 (zh) * 2021-01-15 2022-07-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上行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CN115002814A (zh) * 2022-06-09 2022-09-02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资源负荷确定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7692945A (zh) * 2022-08-29 2024-03-12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感知信号处理方法、装置及通信设备
JP7429934B1 (ja) 2023-01-20 2024-02-09 コンクリートコーリング株式会社 切削装置及び切削方法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79597A (zh) * 2016-06-27 2016-09-28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通信资源的分配方法、分配装置、基站和终端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095379B2 (en) * 2003-12-30 2012-01-10 Cerner Innovation,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eemptive determination of the potential for an atypical clinical event related to the administering of medication
EP2692197B1 (en) * 2011-03-31 2017-05-03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rrangement in a communications system for handling a gbr bearer
WO2015194830A1 (ko) * 2014-06-16 2015-12-2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장치 대 장치 단말의 신호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CN106488565B (zh) * 2015-09-02 2021-12-1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竞争的资源共享方法、网元与系统
US10098120B2 (en) 2016-01-19 2018-10-09 Qualcomm Incorporated Uplink grants for narrowband internet-of-things
US10892864B2 (en) * 2016-04-06 2021-01-12 Qualcomm Incorporated Unified reference signal design for enhanced component carriers
US20180027576A1 (en) 2016-07-21 2018-01-25 Sharp Laboratories Of America, Inc. User equipment and base stations that transceive ultra reliable low latency messages amidst delay tolerant transceptions
US11071136B2 (en) 2016-08-25 2021-07-20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multiplexing traffic
US11115257B2 (en) * 2017-03-23 2021-09-07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multiplexing traffic
CN106961741B (zh) * 2017-05-04 2019-11-22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上行资源分配方法和装置
KR102365147B1 (ko) 2017-08-10 2022-02-18 애플 인크. 뉴 라디오에 대한 선점 지시들
US10728002B2 (en) * 2017-08-10 2020-07-28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enabling reliable and 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
DE112017007984T5 (de) 2017-08-29 2020-06-04 Nec Corporation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en zum Senden und Empfangen einer Vorwegnahme-Angabe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79597A (zh) * 2016-06-27 2016-09-28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通信资源的分配方法、分配装置、基站和终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AU2018328588B2 (en) 2023-01-12
JP2020533925A (ja) 2020-11-19
US20210045122A1 (en) 2021-02-11
MX2020002751A (es) 2020-10-28
EP3684121A1 (en) 2020-07-22
WO2019047974A1 (zh) 2019-03-14
CN114944904A (zh) 2022-08-26
ES2963335T3 (es) 2024-03-26
US20230209581A1 (en) 2023-06-29
KR20200062228A (ko) 2020-06-03
FI3684121T3 (fi) 2023-11-07
US11540288B2 (en) 2022-12-27
CN109495223A (zh) 2019-03-19
EP3684121B1 (en) 2023-10-04
EP3684121A4 (en) 2021-06-23
DK3684121T3 (da) 2023-10-30
AU2018328588A1 (en) 2020-04-30
JP7110354B2 (ja) 2022-08-01
US11805538B2 (en) 2023-10-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495223B (zh) 资源指示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
CN107294897B9 (zh) 下行信息发送、接收方法及装置
US11310812B2 (en) Data sending method, data receiving method, user equipment, and base station
CN102119573B (zh) 无线通信基站装置、无线通信终端装置以及控制信息生成方法
CN107371184B (zh) 资源配置方法、装置及基站
US10993224B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information
CN108401292B (zh) 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接收方法、装置、基站及终端
JP2020533925A5 (zh)
CN109495966B (zh) 用于传输下行数据的资源的确定和配置方法、终端和基站
CN109937596B (zh) 调度终端设备的方法、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
CN107005977B (zh) 一种信息的传输方法和基站以及用户设备
CN106817774B (zh) 用户终端调度方法及装置
CN111435877A (zh) 资源配置方法及装置
KR102403239B1 (ko) 대역폭 부분의 구성 방법 및 네트워크 기기, 단말
CN111918397B (zh) 一种信道监听方法及装置
WO2020090998A1 (ja) 移動局、基地局、送信方法及び受信方法
EP3499759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indicating transmission interval
KR102674162B1 (ko) 자원을 표시하기 위한 방법, 장치 및 저장 매체
KR20200088425A (ko) 리소스 결정, 정보 송신 방법 및 장치, 기억매체, 프로세서
EP4246868A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resource indication, and storage medium
CN110612761B (zh) 带宽分段的配置方法及网络设备、终端
CN112243271A (zh) 一种信号处理方法、设备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