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493673B - 电能计量装置接线正误识别培训评价系统 - Google Patents

电能计量装置接线正误识别培训评价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493673B
CN109493673B CN201811529771.4A CN201811529771A CN109493673B CN 109493673 B CN109493673 B CN 109493673B CN 201811529771 A CN201811529771 A CN 201811529771A CN 109493673 B CN109493673 B CN 10949367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istor
terminal
wiring
electric energy
amplifi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52977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493673A (zh
Inventor
青志明
张宏艳
王�义
胡军毅
康成林
傅望
周飞
谢焰
苟欣
许晓艳
贺娟
周士围
龙漪澜
黄学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tate Grid Chongqing Electric Power Co Skill Training Center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Original Assignee
State Grid Chongqing Electric Power Co Skill Training Center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tate Grid Chongqing Electric Power Co Skill Training Center,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filed Critical State Grid Chongqing Electric Power Co Skill Training Center
Priority to CN201811529771.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493673B/zh
Publication of CN1094936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49367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49367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49367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BEDUCATIONAL OR DEMONSTRATION APPLIANCES; APPLIANCES FOR TEACHING, OR COMMUNICATING WITH, THE BLIND, DEAF OR MUTE; MODELS; PLANETARIA; GLOBES; MAPS; DIAGRAMS
    • G09B9/00Simulators for teaching or training purpos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Educational Technolog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asurement Of Current Or Voltag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电能计量装置接线正误识别培训评价系统,包括电能计量接线正误判定装置、工艺智能识别装置、互感器二次侧接线端、电能表表尾接线端,电能计量接线正误判定装置的壳体上设有测试输出插座、极性检测插座、RS485检测插座,相序检测插座,测试简图,485测试显示灯,极性测试显示灯,相序测试显示灯,电源开关,485RST复位按钮,IRST极性复位按钮,ITEST极性测试按钮,URST相序复位按钮,UTEST相序测试按钮,所述电能计量接线正误判定装置的电路包括整流电路、RS485检测电路、电流检测电路和电压检测电路;所述互感器二次侧接线端通过三相四线与电能表表尾接线端对应连接;所述工艺智能识别装置包括电子监视器以及无线信号发射器、无线信号接收装置和控制终端。

Description

电能计量装置接线正误识别培训评价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工技能教学培训设备,具体是一种电能计量装置接线正误识别培训评价系统。
背景技术
当今电力工业发展迅猛,为了保证电力工业生产、电能计量能安全、可靠、准确和经济地运行,我们必须依靠安装在电力生产现场上的能测量电压、电流、功率、电能等电参数的仪器仪表来保证。
电能计量装置是进行电能交易的“秤”,供用电双方都很重视。电能计量是否准确,除了与电能计量装置的准确度有关之外,还与计量回路接线是否正确有密切关系。如果由于电能表本身的误差和超差,使电能计量产生的误差一般只有百分之几,但如果由于电能表计量回路有错误接线,可能会使电能计量的误差达到百分之几百或不计量,这会给用户或供电企业带来极大的经济纠纷和损失。
为了把握好电能计量装置安装这一重要环节的技工技能培训,电能计量人员必须具备很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技能。目前国内外,在电能表安装接线检查的工作中,通常采用的方法是:
① 用仪器仪表:伏安相位表、电能表现场校验仪或一些智能电能表校验仪和电能计量故障差错检测仪等进行检测;运用此方法的前提是,现场已送电且有一定负荷的情况下才能用仪器仪表进行检测,但这种检测不能判定是否有极性反、相序不对应等问题。
② 用通灯:用通灯进行对线,可判定导线的通断,但不能判极性,且费时、费力,对人员的技术水平要求高;所以,安装人员绝大多数也不会采。
由于以上两种方法都局限性,其共同点是对安装人员素质要求高。如果用早期采用的“传帮带"制进行电能计量技术培训方法,由师傅传授徒弟理论知识和实际经验,由于师傅的水平参差不齐,而且在传授时难免有所保留,毕竟工作的竞争无时不在的,今天的徒弟完全有可能就是明天工作岗位的竞争对手。所以,基于这种心理,师傅有可能未尽心尽力地传授徒弟,所以技术人才的成长速度缓慢。“传帮带"制电能计量的培训方法,培养一个年轻入成为一个熟练、能够独立处理电能量问题的专业电能计量技术人员大约需要约l0年的时间,所以急需打造一个既能在无电状况下判定电能计量装置的接线正确与否,又可以进行工艺识别的方便、快捷的教学培训检测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能计量装置接线正误识别培训评价系统,既能在无电状况下判定电能计量装置的接线正确与否,又可以进行工艺识别的方便、快捷的进行教学培训检测。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电能计量装置接线正误识别培训评价系统,包括电能计量接线正误判定装置、工艺智能识别装置、互感器二次侧接线端、电能表表尾接线端,所述电能计量接线正误判定装置的壳体上设有测试输出插座、极性检测插座、RS485检测插座,相序检测插座,测试简图,485测试显示灯,极性测试显示灯,相序测试显示灯,电源开关,485RST复位按钮,IRST极性复位按钮,ITEST极性测试按钮,URST相序复位按钮,UTEST相序测试按钮,所述电能计量接线正误判定装置的电路包括整流电路、RS485检测电路、电流检测电路和电压检测电路;所述整流电路通过电源开关、485RST复位按钮、IRST极性复位按钮、ITEST极性测试按钮、URST相序复位按钮、UTEST相序测试按钮与RS485检测电路、电流检测电路和电压检测电路连接形成回路;所述互感器二次侧接线端通过三相四线与电能表表尾接线端对应连接;还包括第一极性输出测试钳,第二极性输出测试钳,相序输出测试钳,极性检测钳,RS485检测笔,相序检测笔,通过所述第一极性输出测试钳、第二极性输出测试钳和极性检测钳,或者相序输出测试钳和相序检测笔,或者RS485检测笔,将电能计量接线正误判定装置与互感器二次侧接线端和电能表表尾接线端连通形成回路;所述工艺智能识别装置包括电子监视器以及无线信号发射器、无线信号接收装置和控制终端。
所述整流电路由三端基准稳压源、降压器、第1电阻、第2滑动变阻器、第3滑动变阻器、第1电容、第2电容和第1接线端子组成,所述三端基准稳压源的阳极与第3滑动变阻器的一端连接并接地,第3滑动变阻器的另一端与第2滑动变阻器的一端连接,第2滑动变阻器的另一端与第1电阻的一端、三端基准稳压源的参考极相连并接入﹢6V电压,三端基准稳压源的阴极与第2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相连,第1电阻的另一端接入﹢10V电压;所述第1电容的一端与降压器的VIN端相连接入+10V电压,第1电容的另一端和第2电容的一端与降压器的GND端相连并接地,第2电容的另一端与降压器的VOUT端相连接入+5V电压;第1接线端子的A端接入﹢10V电压,B端接地。
所述三端基准稳压源是TL431可调式精密并联稳压器,所述第2滑动变阻器、第3滑动变阻器均为最大阻值是5KΩ的滑动变阻器,第1电阻的阻值为1KΩ,所述第1电容和第2电容的电容量均为10μF。
所述RS485检测电路由第一放大器、第二放大器、第三放大器、第1二极管、第5二极管、第4发光二极管、第4电阻、第7滑动变阻器、第9电阻、第13电阻、第14滑动变阻器、第15滑动变阻器、第16电阻,以及第4接线端子、第9接线端子组成,所述第一放大器的正相输入端接入+6V电压,第一放大器的负相输入端与第二放大器的正相输入端相连并通过第4接线端子的A端接入RS485检测插座,所述第二放大器的负相输入端接地,第4接线端子的B端接地,第一放大器的输出端与第1二极管的正极、第4电阻的一端相连,第4电阻的另一端接入+5V电压,第9电阻的一端与二极管的负极连接,第9电阻的另一端与第7滑动变阻器的一端相连并接地,第7滑动变阻器的另一端与第一放大器的输出端相连,第7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与第三放大器的A端相连,第二放大器的输出端与第5二极管的正极、第13电阻的一端相连,第13电阻的另一端接入+5V电压,第16电阻的一端与第5二极管的负极连接,第16电阻的另一端与第14滑动变阻器的一端相连并接地,第14滑动变阻器的另一端与第二放大器的输出端相连,第14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与第三放大器的B端相连,第三放大器的输出端与第9接线端子的A端相连,第9接线端子的B端与第4发光二极管的正极连接,第4发光二极管的负极与第15滑动变阻器串联,所述第15滑动变阻器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第一放大器、第二放大器均为四路差动比较器LM339N、所述第三放大器为四路二输入与门电流芯片7408N,所述第1二极管和第5二极管为开关二极管1N4148,所述第4电阻和第13电阻的阻值为1KΩ,所述第9电阻和第16电阻的阻值为10KΩ,所述第7滑动变阻器、第14滑动变阻器、第15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均为5 KΩ。
所述电流检测电路由第3三极管、第4三极管、第四放大器、第5电阻、第6电阻、第8电阻、第10电阻、第12电阻、电池盒、第3发光二极管,以及第2接线端子、第3接线端子、第6接线端子、第8接线端子组成,所述第4三极管的基极、第3接线端子的B端均与极性检测插座连接,第4三极管的集电极接入+5V电压,第4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第10电阻和第8电阻的一端,所述第10电阻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8电阻的另一端与第四放大器的正相输入端相连,所述第四放大器的负相输入端与第5电阻和第6电阻的一端相连,所述第6电阻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5电阻的另一端通过第四放大器的输出端与第3三极管的栅极相连,所述第3三极管的阴极与第3发光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3发光二极管的负极与第12电阻的一端相连,所述第12电阻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3三极管的阳极与第8接线端子的B端相连,所述第8接线端子的A端接入+5V电压,所述第2接线端子的A端和B端、第6接线端子的B端和电池盒的负极均与测试输出插座相连,所述第3接线端子的A端接入+10V电压,所述第3接线端子的C端接地,所述第6接线端子的A端与电池盒正极相连。
所述第3三极管是单向可控硅三极管MCR100-6,所述第4三极管是NPN型晶体三极管8050,所述第四放大器为四路运算放大器LM2902N,所述第5电阻、第6电阻、第8电阻、第10电阻的阻值均为1KΩ,所述第12电阻的阻值为33 KΩ,所述电池盒内部设置电压为3V的干电池。
所述电压检测电路由第11滑动变阻器、第17电阻、第3电容、第2发光二极管、第2三极管,以及第2接线端子、第7接线端子、第10接线端子、第11接线端子组成,所述第2三极管的阴极与第2发光二极管的正极相连,第2发光二极管的负极连接第11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第3电容的一端与第11滑动变阻器的一端相连并接地,第3电容的另一端与第11接线端子的B端、第2三极管的栅极相连,第11接线端子的A端与第17电阻的一端连接并接入相序检测插座,第17电阻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7接线端子的B端与第2三极管的阳极相连,所述第7接线端子的A端和第10接线端子的A端均接入+5V电压,所述第2接线端子的C端和第10接线端子的B端均接入测试输出插座。
所述第2三极管是单向可控硅三极管MCR100-6,所述第11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33KΩ,第3电容的电容量为10μF,所述第17电阻的阻值为10KΩ。
所述工艺智能识别装置的无线信号发射器为利用发射器电路芯片PT2262搭建的四通道遥控发射模块,所述无线信号接收装置为利用接收器电路芯片PT2272搭建的超再生接收模块。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所述电能计量接线正误判定装置的电路包括整流电路、RS485检测电路、电流检测电路和电压检测电路;所述整流电路通过电源开关、485RST复位按钮、IRST极性复位按钮、ITEST极性测试按钮、URST相序复位按钮、UTEST相序测试按钮与RS485检测电路、电流检测电路和电压检测电路连接形成回路,当把电源开关打开时,电能计量接线正误判定装置通电可以开始进行测试工作,当把电源开关关闭时,电能计量接线正误判定装置关闭。当按下485RST复位按钮、IRST极性复位按钮、ITEST极性测试按钮、URST相序复位按钮、UTEST相序测试按钮中任一按钮,均会对电能计量接线正误判定装置进行重启复位。
所述互感器二次侧接线端通过三相四线与电能表表尾接线端对应连接;还包括第一极性输出测试钳,第二极性输出测试钳,相序输出测试钳,极性检测钳,RS485检测笔,相序检测笔,通过所述第一极性输出测试钳、第二极性输出测试钳和极性检测钳,或者相序输出测试钳和相序检测笔,或者RS485检测笔,将电能计量接线正误判定装置与互感器二次侧接线端和电能表表尾接线端连通形成回路;所述工艺智能识别装置包括电子监视器以及无线信号发射器、无线信号接收装置和控制终端。
所述整流电路由三端基准稳压源、降压器、第1电阻、第2滑动变阻器、第3滑动变阻器、第1电容、第2电容和第1接线端子组成,所述三端基准稳压源的阳极与第3滑动变阻器的一端连接并接地,第3滑动变阻器的另一端与第2滑动变阻器的一端连接,第2滑动变阻器的另一端与第1电阻的一端、三端基准稳压源的参考极相连并接入﹢6V电压,三端基准稳压源的阴极与第2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相连,第1电阻的另一端接入﹢10V电压;所述第1电容的一端与降压器的VIN端相连接入+10V电压,第1电容的另一端和第2电容的一端与降压器的GND端相连并接地,第2电容的另一端与降压器的VOUT端相连接入+5V电压;第1接线端子的A端接入﹢10V电压,B端接地。所述三端基准稳压源是TL431可调式精密并联稳压器,所述第2滑动变阻器、第3滑动变阻器均为最大阻值是5KΩ的滑动变阻器,第1电阻的阻值为1KΩ,所述第1电容和第2电容的电容量均为10μF,对电能计量接线正误判定装置内部的电路进行稳压整流。
所述RS485检测电路由第一放大器、第二放大器、第三放大器、第1二极管、第5二极管、第4发光二极管、第4电阻、第7滑动变阻器、第9电阻、第13电阻、第14滑动变阻器、第15滑动变阻器、第16电阻,以及第4接线端子、第9接线端子组成,所述第一放大器的正相输入端接入+6V电压,第一放大器的负相输入端与第二放大器的正相输入端相连并通过第4接线端子的A端接入RS485检测插座,所述第二放大器的负相输入端接地,第4接线端子的B端接地,第一放大器的输出端与第1二极管的正极、第4电阻的一端相连,第4电阻的另一端接入+5V电压,第9电阻的一端与二极管的负极连接,第9电阻的另一端与第7滑动变阻器的一端相连并接地,第7滑动变阻器的另一端与第一放大器的输出端相连,第7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与第三放大器的A端相连,第二放大器的输出端与第5二极管的正极、第13电阻的一端相连,第13电阻的另一端接入+5V电压,第16电阻的一端与第5二极管的负极连接,第16电阻的另一端与第14滑动变阻器的一端相连并接地,第14滑动变阻器的另一端与第二放大器的输出端相连,第14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与第三放大器的B端相连,第三放大器的输出端与第9接线端子的A端相连,第9接线端子的B端与第4发光二极管的正极连接,第4发光二极管的负极与第15滑动变阻器串联,所述第15滑动变阻器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一放大器、第二放大器均为四路差动比较器LM339N、所述第三放大器为四路二输入与门电流芯片7408N,所述第1二极管和第5二极管为开关二极管1N4148,所述第4电阻和第13电阻的阻值为1KΩ,所述第9电阻和第16电阻的阻值为10KΩ,所述第7滑动变阻器、第14滑动变阻器、第15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均为5 KΩ,这部分电路是对RS485信号进行检测,将RS485检测笔插头与RS485检测插座牢固连接,打开电源开关,按下485RST复位按钮,用RS485检测笔夹住电能表RS485端子A、B,观察485测试显示灯。如果485测试显示灯亮,表示RS485工作正常,如果485测试显示灯不亮,表示RS485工作异常,测试完毕,恢复485RST复位按钮。
所述电流检测电路由第3三极管、第4三极管、第四放大器、第5电阻、第6电阻、第8电阻、第10电阻、第12电阻、电池盒、第3发光二极管,以及第2接线端子、第3接线端子、第6接线端子、第8接线端子组成,所述第4三极管的基极、第3接线端子的B端均与极性检测插座连接,第4三极管的集电极接入+5V电压,第4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第10电阻和第8电阻的一端,所述第10电阻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8电阻的另一端与第四放大器的正相输入端相连,所述第四放大器的负相输入端与第5电阻和第6电阻的一端相连,所述第6电阻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5电阻的另一端通过第四放大器的输出端与第3三极管的栅极相连,所述第3三极管的阴极与第3发光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3发光二极管的负极与第12电阻的一端相连,所述第12电阻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3三极管的阳极与第8接线端子的B端相连,所述第8接线端子的A端接入+5V电压,所述第2接线端子的A端和B端、第6接线端子的B端和电池盒的负极均与测试输出插座相连,所述第3接线端子的A端接入+10V电压,所述第3接线端子的C端接地,所述第6接线端子的A端与电池盒正极相连。所述第3三极管是单向可控硅三极管MCR100-6,所述第4三极管是NPN型晶体三极管8050,所述第四放大器为四路运算放大器LM2902N,所述第5电阻、第6电阻、第8电阻、第10电阻的阻值均为1KΩ,所述第12电阻的阻值为33 KΩ,所述电池盒内部设置电压为3V的干电池。
所述电压检测电路由第11滑动变阻器、第17电阻、第3电容、第2发光二极管、第2三极管,以及第2接线端子、第7接线端子、第10接线端子、第11接线端子组成,所述第2三极管的阴极与第2发光二极管的正极相连,第2发光二极管的负极连接第11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第3电容的一端与第11滑动变阻器的一端相连并接地,第3电容的另一端与第11接线端子的B端、第2三极管的栅极相连,第11接线端子的A端与第17电阻的一端连接并接入相序检测插座,第17电阻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7接线端子的B端与第2三极管的阳极相连,所述第7接线端子的A端和第10接线端子的A端均接入+5V电压,所述第2接线端子的C端和第10接线端子的B端均接入测试输出插座。
所述第2三极管是单向可控硅三极管MCR100-6,所述第11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33KΩ,第3电容的电容量为10μF,所述第17电阻的阻值为10KΩ。
所述工艺智能识别装置的无线信号发射器为利用发射器电路芯片PT2262搭建的四通道遥控发射模块,所述无线信号接收装置为利用接收器电路芯片PT2272搭建的超再生接收模块。
本发明既能在无电状况下判定电能计量装置的接线正确与否,又可以进行工艺识别的方便、快捷的进行教学培训检测,大大提高了电能计量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技能,同时也提高了电能计量装置安装这一重要环节的技工技能培训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原理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电能计量接线正误判定装置的盒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电能计量接线正误判定装置的电路结构图;
图4为本发明中电能计量接线正误判定装置的原理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中电能计量接线正误判定装置的整流电路结构图;
图6为本发明中电能计量接线正误判定装置的RS485检测电路结构图;
图7为本发明中电能计量接线正误判定装置的电压检测电路结构图;
图8为本发明中电能计量接线正误判定装置的电流检测电路结构图;
图9为本发明中相序正误的判定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中电流线相序正误的判定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中工艺智能识别装置的发射器电路结构原理图;
图12为本发明中工艺智能识别装置的接收器电路结构原理图;
图中,20.电能计量接线正误判定装置,30.工艺智能识别装置,40.互感器二次侧接线端,50.电能表表尾接线端,1.测试输出插座,2.极性检测插座,3.RS485检测插座,4.相序检测插座,5.测试简图,6-1.485测试显示灯,6-2.极性测试显示灯,6-3.相序测试显示灯,7.电源开关,8-1.485RST复位按钮,8-2.IRST极性复位按钮,8-3.ITEST极性测试按钮,8-4.URST相序复位按钮,8-5.UTEST相序测试按钮,1a.整流电路,1b.RS485检测电路, 1c.电流检测电路,1d.电压检测电路, 9.第一极性输出测试钳,10.第二极性输出测试钳,11.相序输出测试钳,12.极性检测钳,13.RS485检测笔,14.相序检测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至12所示,一种电能计量装置接线正误识别培训评价系统,包括电能计量接线正误判定装置20、工艺智能识别装置30、互感器二次侧接线端40、电能表表尾接线端50,所述电能计量接线正误判定装置20的壳体上设有测试输出插座1、极性检测插座2、RS485检测插座3,相序检测插座4,测试简图5,485测试显示灯6-1,极性测试显示灯6-2,相序测试显示灯6-3,电源开关7,485RST复位按钮8-1,IRST极性复位按钮8-2,ITEST极性测试按钮8-3,URST相序复位按钮8-4,UTEST相序测试按钮8-5,所述电能计量接线正误判定装置20的电路包括整流电路1a、RS485检测电路1b、电流检测电路1c和电压检测电路1d;所述整流电路1a通过电源开关7、485RST复位按钮8-1、IRST极性复位按钮8-2、ITEST极性测试按钮8-3、URST相序复位按钮8-4、UTEST相序测试按钮8-5与RS485检测电路1b、电流检测电路1c和电压检测电路1d连接形成回路;所述互感器二次侧接线端40通过三相四线与电能表表尾接线端50对应连接;还包括第一极性输出测试钳9,第二极性输出测试钳10,相序输出测试钳11,极性检测钳12,RS485检测笔13,相序检测笔14,通过所述第一极性输出测试钳9、第二极性输出测试钳10和极性检测钳12,或者相序输出测试钳11和相序检测笔14,或者RS485检测笔13,将电能计量接线正误判定装置20与互感器二次侧接线端40和电能表表尾接线端50连通形成回路;所述工艺智能识别装置2包括电子监视器以及无线信号发射器、无线信号接收装置和控制终端。
所述整流电路1a由三端基准稳压源Q1、降压器U1、第1电阻R1、第2滑动变阻器R2、第3滑动变阻器R3、第1电容C1、第2电容C2和第1接线端子P1组成,所述三端基准稳压源Q1的阳极与第3滑动变阻器R3的一端连接并接地,第3滑动变阻器R3的另一端与第2滑动变阻器R2的一端连接,第2滑动变阻器R2的另一端与第1电阻R1的一端、三端基准稳压源Q1的参考极相连并接入﹢6V电压,三端基准稳压源Q1的阴极与第2滑动变阻器R2的滑片相连,第1电阻R1的另一端接入﹢10V电压;所述第1电容C1的一端与降压器U1的VIN端相连接入+10V电压,第1电容C1的另一端和第2电容C2的一端与降压器U1的GND端相连并接地,第2电容C2的另一端与降压器U1的VOUT端相连接入+5V电压;第1接线端子P1的A端接入﹢10V电压,B端接地。所述三端基准稳压源Q1是TL431可调式精密并联稳压器,所述第2滑动变阻器R2、第3滑动变阻器R3均为最大阻值是5KΩ的滑动变阻器,第1电阻R1的阻值为1KΩ,所述第1电容C1和第2电容C2的电容量均为10μF,对电能计量接线正误判定装置内部的电路进行稳压整流。
所述RS485检测电路1b由第一放大器U2A、第二放大器U2B、第三放大器U4A、第1二极管D1、第5二极管D5、第4发光二极管D4、第4电阻R4、第7滑动变阻器R7、第9电阻R9、第13电阻R13、第14滑动变阻器R14、第15滑动变阻器R15、第16电阻R16,以及第4接线端子P4、第9接线端子P9组成,所述第一放大器U2A的正相输入端接入+6V电压,第一放大器U2A的负相输入端与第二放大器U2B的正相输入端相连并通过第4接线端子P4的A端接入RS485检测插座3,所述第二放大器U2B的负相输入端接地,第4接线端子P4的B端接地,第一放大器U2A的输出端与第1二极管D1的正极、第4电阻R4的一端相连,第4电阻R4的另一端接入+5V电压,第9电阻R9的一端与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第9电阻R9的另一端与第7滑动变阻器R7的一端相连并接地,第7滑动变阻器R7的另一端与第一放大器U2A的输出端相连,第7滑动变阻器R7的滑片与第三放大器U4A的A端相连,第二放大器U2B的输出端与第5二极管D5的正极、第13电阻R13的一端相连,第13电阻R13的另一端接入+5V电压,第16电阻R16的一端与第5二极管D5的负极连接,第16电阻R16的另一端与第14滑动变阻器R14的一端相连并接地,第14滑动变阻器R14的另一端与第二放大器U2B的输出端相连,第14滑动变阻器R14的滑片与第三放大器U4A的B端相连,第三放大器U4A的输出端与第9接线端子P9的A端相连,第9接线端子P9的B端与第4发光二极管D4的正极连接,第4发光二极管D4的负极与第15滑动变阻器R15串联,所述第15滑动变阻器R15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第一放大器U2A、第二放大器U2B均为四路差动比较器LM339N、所述第三放大器U4A为四路二输入与门电流芯片7408N,所述第1二极管D1和第5二极管D5为开关二极管1N4148,所述第4电阻R4和第13电阻R13的阻值为1KΩ,所述第9电阻R9和第16电阻R16的阻值为10KΩ,所述第7滑动变阻器R7、第14滑动变阻器R14、第15滑动变阻器R15的最大阻值均为5 KΩ。
所述电流检测电路1c由第3三极管Q3、第4三极管Q4、第四放大器U3A、第5电阻R5、第6电阻R6、第8电阻R8、第10电阻R10、第12电阻R12、电池盒P5、第3发光二极管D3,以及第2接线端子P2、第3接线端子P3、第6接线端子P6、第8接线端子P8组成,所述第4三极管Q4的基极、第3接线端子P3的B端均与极性检测插座2连接,第4三极管Q4的集电极接入+5V电压,第4三极管Q4的发射极连接第10电阻R10和第8电阻R8的一端,所述第10电阻R10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8电阻R8的另一端与第四放大器U3A的正相输入端相连,所述第四放大器U3A的负相输入端与第5电阻R5和第6电阻R6的一端相连,所述第6电阻R6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5电阻R5的另一端通过第四放大器U3A的输出端与第3三极管Q3的栅极相连,所述第3三极管Q3的阴极与第3发光二极管D3的正极连接,所述第3发光二极管D3的负极与第12电阻R12的一端相连,所述第12电阻R12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3三极管Q3的阳极与第8接线端子P8的B端相连,所述第8接线端子P8的A端接入+5V电压,所述第2接线端子P2的A端和B端、第6接线端子P6的B端和电池盒P5的负极均与测试输出插座1相连,所述第3接线端子P3的A端接入+10V电压,所述第3接线端子P3的C端接地,所述第6接线端子P6的A端与电池盒P5正极相连。
所述第3三极管Q3是单向可控硅三极管MCR100-6,所述第4三极管Q4是NPN型晶体三极管8050,所述第四放大器U3A为四路运算放大器LM2902N,所述第5电阻R5、第6电阻R6、第8电阻R8、第10电阻R10的阻值均为1KΩ,所述第12电阻R12的阻值为33 KΩ,所述电池盒P5内部设置电压为3V的干电池。
所述电压检测电路1d由第11滑动变阻器R11、第17电阻R17、第3电容C3、第2发光二极管D2、第2三极管Q2,以及第2接线端子P2、第7接线端子P7、第10接线端子P10、第11接线端子P11组成,所述第2三极管Q2的阴极与第2发光二极管D2的正极相连,第2发光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第11滑动变阻器R11的滑片,第3电容C3的一端与第11滑动变阻器R11的一端相连并接地,第3电容C3的另一端与第11接线端子P11的B端、第2三极管Q2的栅极相连,第11接线端子P11的A端与第17电阻R17的一端连接并接入相序检测插座4,第17电阻R17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7接线端子P7的B端与第2三极管Q2的阳极相连,所述第7接线端子P7的A端和第10接线端子P10的A端均接入+5V电压,所述第2接线端子P2的C端和第10接线端子P10的B端均接入测试输出插座1。
所述第2三极管Q2是单向可控硅三极管MCR100-6,所述第11滑动变阻器R11的最大阻值为33KΩ,第3电容C3的电容量为10μF,所述第17电阻R17的阻值为10KΩ。
所述工艺智能识别装置2的无线信号发射器为利用发射器电路芯片PT2262搭建的四通道遥控发射模块,所述无线信号接收装置为利用接收器电路芯片PT2272搭建的超再生接收模块。
以下是使用该系统进行接线正误判定和工艺指导的操作方法:
一、电压线断线正误的判定
(1)打开电源开关7,按下URST相序复位按钮8-4。
(2)将相序输出测试钳11与测试输出插座1牢固连接。
(3)将相序测试笔14与相序检测插座4牢固连接。
(4)用相序输出测试钳11钳住电能表X相线首端,并用相序测试笔14夹住电能表X相线电能表接入端子。
(5)按下UTEST相序测试按钮8-5,观察相序测试显示灯6-3。如果相序测试显示灯6-3亮,表示接线无断线,相序测试显示灯6-3不亮,表示接线断线。
二、电流线断线正误的判定
(1)打开电源开关7,按下IRST极性复位按钮8-2。
(2)将第一极性输出测试钳9,第二极性输出测试钳10与测试输出插座1牢固连接。
(3)将极性检测钳12与极性检测插座2牢固连接。
(4)用第一极性输出测试钳9钳住X相电流互感器P1端,第二极性输出测试钳10钳住X相电流互感器P2端,并用极性检测钳12钳住电能表表尾X相电流线入线,且极性朝上。
(5)按下ITEST极性测试按钮8-3,观察极性测试显示灯6-2。如果极性测试显示灯6-2亮,表示接线无断线,极性测试显示灯6-2不亮,表示接线断线。
三、电压相序正误的判定
(1)打开电源开关7,按下URST相序复位按钮8-4。
(2)将相序输出测试钳11与测试输出插座1牢固连接。
(3)将相序检测笔14与相序检测插座4牢固连接。
(4)用相序输出测试钳11钳住电能表X相线首端,并用相序检测笔14夹住电能表X相线电能表接入端子。
(5)按下UTEST相序测试按钮8-5,观察相序测试显示灯6-3。如果相序测试显示灯6-3亮,表示X相相序正确;如果不亮,更换相序检测笔14夹住电能表Y相线电能表接入端子,直至相序测试显示灯6-3亮,则可判定出相序接线关系。
四、电流线相序正误的判定
(1)打开电源开关7,按下IRST极性复位按钮8-2。
(2)将第一极性输出测试钳9,第二极性输出测试钳10与测试输出插座1牢固连接。
(3)将极性检测钳12与极性检测插座2牢固连接。
(4)用第一极性输出测试钳9钳住X相电流互感器P1端,第二极性输出测试钳10钳住X相电流互感器P2端,并用极性检测钳12钳住电能表表尾X相电流线入线,且极性朝上。
(5)按下ITEST极性测试按钮8-3,观察极性测试显示灯6-2。如果极性测试显示灯6-2亮,表示本相序接线正确;如果极性测试显示灯6-2不亮,则更换极性检测钳12钳住电能表表尾Y相电流线入线,且极性朝上,直至极性测试显示灯6-2亮,则可判定出相序接线关系。
五、极性正误的判定
(1)打开电源开关7,按下IRST极性复位按钮8-2。
(2)将第一极性输出测试钳9,第二极性输出测试钳10与测试输出插座1牢固连接。
(3)将极性检测钳12与极性检测插座2牢固连接。
(4)用第一极性输出测试钳9钳住X相电流互感器P1端,第二极性输出测试钳10钳住X相电流互感器P2端,并用极性检测钳12钳住电能表表尾X相电流线入线,且极性朝上。
(5)按下ITEST极性测试按钮8-3,观察极性测试显示灯6-2。如果极性测试显示灯6-2亮,表示极性接线无断线,如果极性测试显示灯6-2不亮,表示极性接线错误。
六、RS-485端子的工作状态判定
(1)将RS485检测笔13与RS485检测插座3牢固连接。
(2)打开电源开关7。
(3)按下485RST复位按钮8-1。
(4)用RS485检测笔13夹住电能表RS485端子A、B。
(5)观察485测试显示灯6-1。如果485测试显示灯6-1亮,表示RS485工作正常,如果485测试显示灯6-1不亮,表示RS485工作异常。
(6)测试完毕,恢再次485RST复位按钮8-1。
工艺智能识别装置由1个电子监视器以及无线信号发射器、无线信号接收装置和控制终端组成。
将拍摄后的图片通过无线通信信号传入无线数据接收终端, 由无线数据接收终端传给Oracle数据库,Oracle数据库传入工艺判定终端,最后由指导老师在电脑面前进行评价,评价结果录入考评系统。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了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电能计量装置接线正误识别培训评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电能计量接线正误判定装置(20)、工艺智能识别装置(30)、互感器二次侧接线端(40)、电能表表尾接线端(50),所述电能计量接线正误判定装置(20)的壳体上设有测试输出插座(1)、极性检测插座(2)、RS485检测插座(3),相序检测插座(4),测试简图(5),485测试显示灯(6-1),极性测试显示灯(6-2),相序测试显示灯(6-3),电源开关(7),485RST复位按钮(8-1),IRST极性复位按钮(8-2),ITEST极性测试按钮(8-3),URST相序复位按钮(8-4),UTEST相序测试按钮(8-5),所述电能计量接线正误判定装置(20)的电路包括整流电路(1a)、RS485检测电路(1b)、电流检测电路(1c)和电压检测电路(1d);所述整流电路(1a)通过电源开关(7)、485RST复位按钮(8-1)、IRST极性复位按钮(8-2)、ITEST极性测试按钮(8-3)、URST相序复位按钮(8-4)、UTEST相序测试按钮(8-5)与RS485检测电路(1b)、电流检测电路(1c)和电压检测电路(1d)连接形成回路;所述互感器二次侧接线端(40)通过三相四线与电能表表尾接线端(50)对应连接;还包括第一极性输出测试钳(9),第二极性输出测试钳(10),相序输出测试钳(11),极性检测钳(12),RS485检测笔(13),相序检测笔(14),通过所述第一极性输出测试钳(9)、第二极性输出测试钳(10)和极性检测钳(12),或者相序输出测试钳(11)和相序检测笔(14),或者RS485检测笔(13),将电能计量接线正误判定装置(20)与互感器二次侧接线端(40)和电能表表尾接线端(50)连通形成回路;所述工艺智能识别装置(30 )包括电子监视器以及无线信号发射器、无线信号接收装置和控制终端,所述RS485检测电路(1b)由第一放大器(U2A)、第二放大器(U2B)、第三放大器(U4A)、第1二极管(D1)、第5二极管(D5)、第4发光二极管(D4)、第4电阻(R4)、第7滑动变阻器(R7)、第9电阻(R9)、第13电阻(R13)、第14滑动变阻器(R14)、第15滑动变阻器(R15)、第16电阻(R16),以及第4接线端子(P4)、第9接线端子(P9)组成,所述第一放大器(U2A)的正相输入端接入+6V电压,第一放大器(U2A)的负相输入端与第二放大器(U2B)的正相输入端相连并通过第4接线端子(P4)的A端接入RS485检测插座(3),所述第二放大器(U2B)的负相输入端接地,第4接线端子(P4)的B端接地,第一放大器(U2A)的输出端与第1二极管(D1)的正极、第4电阻(R4)的一端相连,第4电阻(R4)的另一端接入+5V电压,第9电阻(R9)的一端与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第9电阻(R9)的另一端与第7滑动变阻器(R7)的一端相连并接地,第7滑动变阻器(R7)的另一端与第一放大器(U2A)的输出端相连,第7滑动变阻器(R7)的滑片与第三放大器(U4A)的A端相连,第二放大器(U2B)的输出端与第5二极管(D5)的正极、第13电阻(R13)的一端相连,第13电阻(R13)的另一端接入+5V电压,第16电阻(R16)的一端与第5二极管(D5)的负极连接,第16电阻(R16)的另一端与第14滑动变阻器(R14)的一端相连并接地,第14滑动变阻器(R14)的另一端与第二放大器(U2B)的输出端相连,第14滑动变阻器(R14)的滑片与第三放大器(U4A)的B端相连,第三放大器(U4A)的输出端与第9接线端子(P9)的A端相连,第9接线端子(P9)的B端与第4发光二极管(D4)的正极连接,第4发光二极管(D4)的负极与第15滑动变阻器(R15)串联,所述第15滑动变阻器(R15)的另一端接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能计量装置接线正误识别培训评价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整流电路(1a)由三端基准稳压源(Q1)、降压器(U1)、第1电阻(R1)、第2滑动变阻器(R2)、第3滑动变阻器(R3)、第1电容(C1)、第2电容(C2)和第1接线端子(P1)组成,所述三端基准稳压源(Q1)的阳极与第3滑动变阻器(R3)的一端连接并接地,第3滑动变阻器(R3)的另一端与第2滑动变阻器(R2)的一端连接,第2滑动变阻器(R2)的另一端与第1电阻(R1)的一端、三端基准稳压源(Q1)的参考极相连并接入﹢6V电压,三端基准稳压源(Q1)的阴极与第2滑动变阻器(R2)的滑片相连,第1电阻(R1)的另一端接入﹢10V电压;所述第1电容(C1)的一端与降压器(U1)的VIN端相连接入+10V电压,第1电容(C1)的另一端和第2电容(C2)的一端与降压器(U1)的GND端相连并接地,第2电容(C2)的另一端与降压器(U1)的VOUT端相连接入+5V电压;第1接线端子(P1)的A端接入﹢10V电压,B端接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能计量装置接线正误识别培训评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端基准稳压源(Q1)是TL431可调式精密并联稳压器,所述第2滑动变阻器(R2)、第3滑动变阻器(R3)均为最大阻值是5KΩ的滑动变阻器,第1电阻(R1)的阻值为1KΩ,所述第1电容(C1)和第2电容(C2)的电容量均为10μF。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能计量装置接线正误识别培训评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放大器(U2A)、第二放大器(U2B)均为四路差动比较器LM339N、所述第三放大器(U4A)为四路二输入与门电流芯片7408N,所述第1二极管(D1)和第5二极管(D5)为开关二极管1N4148,所述第4电阻(R4)和第13电阻(R13)的阻值为1KΩ,所述第9电阻(R9)和第16电阻(R16)的阻值为10KΩ,所述第7滑动变阻器(R7)、第14滑动变阻器(R14)、第15滑动变阻器(R15)的最大阻值均为5 KΩ。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能计量装置接线正误识别培训评价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流检测电路(1c)由第3三极管(Q3)、第4三极管(Q4)、第四放大器(U3A)、第5电阻(R5)、第6电阻(R6)、第8电阻(R8)、第10电阻(R10)、第12电阻(R12)、电池盒(P5)、第3发光二极管(D3),以及第2接线端子(P2)、第3接线端子(P3)、第6接线端子(P6)、第8接线端子(P8)组成,所述第4三极管(Q4)的基极、第3接线端子(P3)的B端均与极性检测插座(2)连接,第4三极管(Q4)的集电极接入+5V电压,第4三极管(Q4)的发射极连接第10电阻(R10)和第8电阻(R8)的一端,所述第10电阻(R10)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8电阻(R8)的另一端与第四放大器(U3A)的正相输入端相连,所述第四放大器(U3A)的负相输入端与第5电阻(R5)和第6电阻(R6)的一端相连,所述第6电阻(R6)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5电阻(R5)的另一端通过第四放大器(U3A)的输出端与第3三极管(Q3)的栅极相连,所述第3三极管(Q3)的阴极与第3发光二极管(D3)的正极连接,所述第3发光二极管(D3)的负极与第12电阻(R12)的一端相连,所述第12电阻(R12)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3三极管(Q3)的阳极与第8接线端子(P8)的B端相连,所述第8接线端子(P8)的A端接入+5V电压,所述第2接线端子(P2)的A端和B端、第6接线端子(P6)的B端和电池盒(P5)的负极均与测试输出插座(1)相连,所述第3接线端子(P3)的A端接入+10V电压,所述第3接线端子(P3)的C端接地,所述第6接线端子(P6)的A端与电池盒(P5)正极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能计量装置接线正误识别培训评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3三极管(Q3)是单向可控硅三极管MCR100-6,所述第4三极管(Q4)是NPN型晶体三极管8050,所述第四放大器(U3A)为四路运算放大器LM2902N,所述第5电阻(R5)、第6电阻(R6)、第8电阻(R8)、第10电阻(R10)的阻值均为1KΩ,所述第12电阻(R12)的阻值为33 KΩ,所述电池盒(P5)内部设置电压为3V的干电池。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能计量装置接线正误识别培训评价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压检测电路(1d)由第11滑动变阻器(R11)、第17电阻(R17)、第3电容(C3)、第2发光二极管(D2)、第2三极管(Q2),以及第2接线端子(P2)、第7接线端子(P7)、第10接线端子(P10)、第11接线端子(P11)组成,所述第2三极管(Q2)的阴极与第2发光二极管(D2)的正极相连,第2发光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第11滑动变阻器(R11)的滑片,第3电容(C3)的一端与第11滑动变阻器(R11)的一端相连并接地,第3电容(C3)的另一端与第11接线端子(P11)的B端、第2三极管(Q2)的栅极相连,第11接线端子(P11)的A端与第17电阻(R17)的一端连接并接入相序检测插座(4),第17电阻(R17)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7接线端子(P7)的B端与第2三极管(Q2)的阳极相连,所述第7接线端子(P7)的A端和第10接线端子(P10)的A端均接入+5V电压,所述第2接线端子(P2)的C端和第10接线端子(P10)的B端均接入测试输出插座(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能计量装置接线正误识别培训评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三极管(Q2)是单向可控硅三极管MCR100-6,所述第11滑动变阻器(R11)的最大阻值为33KΩ,第3电容(C3)的电容量为10μF,所述第17电阻(R17)的阻值为10KΩ。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能计量装置接线正误识别培训评价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工艺智能识别装置(2)的无线信号发射器为利用发射器电路芯片PT2262搭建的四通道遥控发射模块,所述无线信号接收装置为利用接收器电路芯片PT2272搭建的超再生接收模块。
CN201811529771.4A 2018-12-14 2018-12-14 电能计量装置接线正误识别培训评价系统 Active CN10949367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529771.4A CN109493673B (zh) 2018-12-14 2018-12-14 电能计量装置接线正误识别培训评价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529771.4A CN109493673B (zh) 2018-12-14 2018-12-14 电能计量装置接线正误识别培训评价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493673A CN109493673A (zh) 2019-03-19
CN109493673B true CN109493673B (zh) 2021-06-25

Family

ID=657101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529771.4A Active CN109493673B (zh) 2018-12-14 2018-12-14 电能计量装置接线正误识别培训评价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49367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15559B (zh) * 2020-05-28 2022-03-29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培训与评价中心 一种串联式低压三相四线电能计量仿真接线培训柜
CN111415558B (zh) * 2020-05-28 2022-03-29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培训与评价中心 一种并联式低压三相四线电能计量仿真接线培训柜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231280B2 (en) * 2004-12-14 2007-06-12 Costa Enterprises, L.L.C. Dynamic control system for power sub-network
CN2816817Y (zh) * 2005-08-11 2006-09-13 杜红日 便携式多测量输入通道隔离式测试表
CN101271129B (zh) * 2007-03-22 2010-12-01 淄博计保互感器研究所 传感器式高压电能计量方法
CN201740813U (zh) * 2009-09-23 2011-02-09 天津津亚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电能计量监控表
CN101858803B (zh) * 2010-05-17 2011-10-26 哈尔滨工业大学 地下结构力致发光色敏传感器制作和安装及其监测系统
CN102307034B (zh) * 2011-09-15 2013-07-31 威海克莱特机电有限公司 一体化无刷直流电机的驱动装置
CN103488191B (zh) * 2013-09-27 2016-01-20 浙江水利水电学院 一种分布式调平控制器电路
CN103869210B (zh) * 2014-03-21 2017-05-10 国家电网公司 未通电状态下的电能计量装置的接线正误检测仪
CN103926427B (zh) * 2014-04-02 2017-02-01 广东电网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压接插头用于电能计量设备通电测试的压接测试方法
CN204422687U (zh) * 2015-01-16 2015-06-24 国家电网公司 用于电能表检定中接线状态检测的智能传感器
CN204720060U (zh) * 2015-05-20 2015-10-21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低压电能计量装置安装及测试实训装置
CN105554959B (zh) * 2016-02-03 2017-09-12 申勇兵 用于多功能照明装置的智能控制电路
KR101828064B1 (ko) * 2016-11-23 2018-02-09 옴니시스템 주식회사 양방향 dc 전력량계
CN206322350U (zh) * 2016-11-24 2017-07-11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东莞供电局 电能计量培训设备
CN106973472A (zh) * 2017-03-30 2017-07-21 四川万康节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节能灯用脉冲电流抑制型集成控制电路
CN107329105B (zh) * 2017-06-26 2019-12-10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西双版纳供电局 一种三相四线多功能电能表接线判断方法
CN107976648A (zh) * 2017-10-15 2018-05-01 四川罡正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力控制计量仪表自动接线测试方法
CN107612383A (zh) * 2017-10-27 2018-01-19 成都悦翔翔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电压检测电路的输出电压可调式比较放大型稳压电源
CN108777089B (zh) * 2018-06-08 2024-03-01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接线正误与工艺检测的装表接电培训系统
CN108847078A (zh) * 2018-06-08 2018-11-20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一种装表接电培训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493673A (zh) 2019-03-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493673B (zh) 电能计量装置接线正误识别培训评价系统
CN100498261C (zh) 组合式数字压力校准仪
CN102636723A (zh) 一种变电站的二次校线方法
CN205015449U (zh) 背光调节测试系统
CN108226593B (zh) 电能表及其防窃电检测方法
CN209387858U (zh) 电能计量接线正误判定装置
CN106324411A (zh) 计量二次回路接线智能测试仪
CN108562860A (zh) 电能表双路辅助电源功耗自动测试系统及测试方法
CN113917371A (zh) 计量箱接线检测工具
CN202815146U (zh) 互感器极性检测仪
CN205404719U (zh) 一种互感器公共回路多点接地检测仪
CN209946352U (zh) 一种HiL线束测试装置
CN107390083B (zh) 一种便携式线缆校验及线缆带电检测仪
CN203551719U (zh) 电流互感器的极性检测装置
CN204758677U (zh) 一种电池电压检测装置
CN204166076U (zh) 一种应用于大电流整流设备的多功能可控硅测试仪
CN206990725U (zh) 一种新型变电站二次电缆对线装置
CN108445348A (zh) 一种电缆智能校线装置
CN205829654U (zh) 电力设备通信测试仪
CN2304130Y (zh) 直流电阻检测仪
CN105068034B (zh) 一种电流互感器检测系统及其检测方法
CN208367141U (zh) 一种电缆智能校线装置
CN201845072U (zh) 便携式宽量程稳压管稳压值检测装置
CN202735478U (zh) 一种整流桥测试装置
CN207036043U (zh) 一种应变计分选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