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486900A - 一种鸡白痢沙门氏菌病模型的建立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鸡白痢沙门氏菌病模型的建立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486900A
CN109486900A CN201811475650.6A CN201811475650A CN109486900A CN 109486900 A CN109486900 A CN 109486900A CN 201811475650 A CN201811475650 A CN 201811475650A CN 109486900 A CN109486900 A CN 10948690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ison
chick
days
attacking
buil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47565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雷
单宝龙
王春凤
谷巍
鹿瑶
姜延龙
张甜甜
王红
吕文亮
林显华
徐海燕
刘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BAOLAI-LEELAI BIO-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BAOLAI-LEELAI BIO-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BAOLAI-LEELAI BIO-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BAOLAI-LEELAI BIO-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475650.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486900A/zh
Publication of CN1094869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486900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7/00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or modified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7/02Breeding vertebrat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KFODDER
    • A23K10/00Animal feeding-stuffs
    • A23K10/10Animal feeding-stuffs obtained by microbiological or biochemical processes
    • A23K10/16Addition of microorganisms or extracts thereof, e.g. single-cell proteins, to feeding-stuff compositions
    • A23K10/18Addition of microorganisms or extracts thereof, e.g. single-cell proteins, to feeding-stuff compositions of live microorganism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KFODDER
    • A23K50/00Feeding-stuff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nimals
    • A23K50/70Feeding-stuff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nimals for birds
    • A23K50/75Feeding-stuff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nimals for birds for poultry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QMEASURING OR TESTING PROCESSES INVOLVING ENZYMES, NUCLEIC ACIDS OR MICROORGANISMS; COMPOSITIONS OR TEST PAPERS THEREFOR; PROCESSES OF PREPARING SUCH COMPOSITIONS; CONDITION-RESPONSIVE CONTROL IN MICROBIOLOGICAL OR ENZYMOLOGICAL PROCESSES
    • C12Q1/00Measuring or testing processes involving enzymes, nucleic acids or microorganisms; Compositions therefor; Processes of preparing such compositions
    • C12Q1/02Measuring or testing processes involving enzymes, nucleic acids or microorganisms; Compositions therefor; Processes of preparing such compositions involving viable microorganisms
    • C12Q1/04Determining presence or kind of microorganism; Use of selective media for testing antibiotics or bacteriocides; Compositions containing a chemical indicator therefor
    • C12Q1/10Enterobacteria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QMEASURING OR TESTING PROCESSES INVOLVING ENZYMES, NUCLEIC ACIDS OR MICROORGANISMS; COMPOSITIONS OR TEST PAPERS THEREFOR; PROCESSES OF PREPARING SUCH COMPOSITIONS; CONDITION-RESPONSIVE CONTROL IN MICROBIOLOGICAL OR ENZYMOLOGICAL PROCESSES
    • C12Q1/00Measuring or testing processes involving enzymes, nucleic acids or microorganisms; Compositions therefor; Processes of preparing such compositions
    • C12Q1/02Measuring or testing processes involving enzymes, nucleic acids or microorganisms; Compositions therefor; Processes of preparing such compositions involving viable microorganisms
    • C12Q1/18Testing for antimicrobial activity of a material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3/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pecific method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1/00 - G01N31/00
    • G01N33/48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Haemocytometers
    • G01N33/50Chemical 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Testing involving biospecific ligand binding methods; Immunological testing
    • G01N33/53Immunoassay; Biospecific binding assay;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3/569Immunoassay; Biospecific binding assay; Materials therefor for microorganisms, e.g. protozoa, bacteria, viruses
    • G01N33/56911Bacteria
    • G01N33/56916Enterobacteria, e.g. shigella, salmonella, klebsiella, serratia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Zoolog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Proteomics, Peptides & Aminoacids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rds (AREA)
  • Toxicolog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physics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Immunology (AREA)
  • Genetics & Genom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Physiolog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Fodder In General (AREA)
  • Feed For Specific Animals (AREA)
  • Medicines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Micro-Organism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鸡白痢沙门氏菌病模型的建立方法,包括:选择鸡白痢沙门氏菌CVCC533作为攻毒菌株,选择0日龄雏鸡开始预饲,预饲至3日龄;攻毒采用经口软管法,于3日龄、4日龄上午分别进行一次攻毒,2次攻毒在24h内完成,攻毒菌液浓度为4.0×108CFU/mL~4.0×109CFU/mL;攻毒后观察雏鸡的精神状态、饮食饮水情况,对死亡雏鸡进行剖检。制备得到的动物模型贴近临床鸡白痢沙门氏菌病的感染模式、操作简单、成功率高、重复性好、一致性好、动物发病症状典型,为相关药物研发提供了重要支撑。

Description

一种鸡白痢沙门氏菌病模型的建立方法
技术领域
本公开属于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鸡白痢沙门氏菌病模型的建立方法。
背景技术
这里的陈述仅提供与本公开有关的背景信息,而不必然构成现有技术。
鸡白痢沙门氏菌病是由鸡白痢沙门氏菌引起的严重危害雏鸡和青年鸡的一种细菌性传染病,以经卵垂直传播和消化道感染的水平传播为主。患病雏鸡精神沉郁,羽毛蓬乱,离群半蹲,呈昏睡状,饮水、采食均下降,嗉囊空无饲料,有的有气体;呼吸困难,相互扎堆,造成少数弱雏压死,极少数后期跋行;病初排含泡沫稀便,后转为白色稀便并粘连泄殖腔周围绒毛,导致病雏排便困难,可见努责、呻吟,甚至发出尖叫。剖检病死鸡,最明显的变化是肝脏肿大、充血、质脆易碎,有粟粒或针尖大小的灰白色坏死灶;胆囊充盈肿大;脾脏肿胀、出血;肺脏有灰白色脓性坏死灶;心脏有白色隆起的坏死灶;胃肠道浆膜面和粘膜面有大小不等的白色坏死灶;盲肠肿胀,内有干酪样坏死物。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通常2周龄左右最易发病且呈流行性,3周龄以上的鸡发病后极少死亡,耐过鸡则发育不良,成为慢性患者或带菌者,给养鸡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我国目前对该病的防治主要是通过检疫并淘汰阳性鸡等措施以净化种鸡场。大多数商品鸡饲养者,还是主要通过抗生素防治该病,但抗生素使用不当或滥用,往往达不到控制该病的目的,还常常导致药物残留和耐药菌株的出现,近年来,该病有扩大流行的趋势。研发防治鸡白痢的新型兽药,再次引发人们重视。
疾病动物模型可以解析疾病发生的生理病理机制,服务于疾病预防和治疗的药物研发,是兽药研发及生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支撑条件。
目前,关于发明人所知晓的鸡白痢沙门氏菌病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存在着诸多问题,比如,攻毒方式采用注射或口服滴喂,注射攻毒直接引发血行感染,不符合临床鸡白痢的感染模式;滴喂会导致雏鸡呛咳,引发肺部感染,雏鸡死亡过快、操作中意外死亡较多;预饲不合理,影响造模效果;目前报道中,建模多采用SPF(无特定病原)雏鸡,对实验室环境的净化级别要求较高,且多采用对雏鸡症状的观察作为评价模型建立的标准,主观性强,以上存在的情况导致实际操作中重复性差,效果不稳定。
发明内容
针对以上背景技术,本公开提供了一种鸡白痢沙门氏菌病模型的建立方法,该模型贴近临床鸡白痢沙门氏菌病的感染模式、操作简单、成功率高、重复性好、一致性好、动物发病症状典型,为相关药物研发提供了重要支撑。
本公开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在本公开的一个或一些典型的实施方式中,提供一种鸡白痢沙门氏菌病模型的建立方法,该方法包括:
选择鸡白痢沙门氏菌CVCC533作为攻毒菌株,选择0日龄雏鸡开始预饲,预饲至3日龄;攻毒采用经口软管法,于3日龄、4日龄分别进行一次攻毒,2次攻毒在24h内完成,攻毒菌液浓度为4.0×108CFU/mL~4.0×109CFU/mL;攻毒后观察雏鸡的精神状态、饮食饮水情况,对死亡雏鸡进行剖检。
在本公开的另一个或一些典型的实施方式中,提供一种用于评价鸡白痢沙门氏菌病药物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使用上述鸡白痢沙门氏菌病模型的建立方法得到的动物模型。
与本发明人知晓的相关技术相比,本公开其中的一个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公开的建模方法贴近临床鸡白痢沙门氏菌病的感染模式、操作简单、成功率高、重复性好、一致性好、动物发病症状典型,模型能广泛应用于鸡白痢沙门氏菌病的相关研究。
附图说明
构成本公开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本公开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公开,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不当限定。
图1:实施例2雏鸡平均体重/g。
图2:实施例2雏鸡平均进食量/g。
图3:实施例3雏鸡平均体重/g。
图4:实施例3雏鸡平均进食量/g。
图5:雏鸡肝脏病变,左为攻毒组鸡的部分肝脏,右为对照组鸡的部分肝脏。
图6:雏鸡脾脏病变,左为攻毒组鸡脾脏,右为对照组鸡脾脏。
图7:雏鸡肾脏病变,左为攻毒组鸡的部分肾脏,右为对照组鸡的部分肾脏。
具体实施方式
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示例性的,旨在对本公开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公开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和/或它们的组合。
正如背景技术所介绍的,发明人所知晓的鸡白痢沙门氏菌病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存在一定的不足,为了解决如上的技术问题,本公开提出了一种鸡白痢沙门氏菌病模型的建立方法,通过该方法制备得到的动物模型贴近临床鸡白痢沙门氏菌病的感染模式、操作简单、成功率高、重复性好、一致性好、动物发病症状典型,为相关药物研发提供了重要支撑。
发明人研究发现该模型的建立与实验动物的品种、日龄、沙门氏菌的菌株、攻毒剂量、攻毒途径、次数等因素密切相关。为此在本公开的一个或一些典型的实施方式中,该方法包括:
选择鸡白痢沙门氏菌CVCC533作为攻毒菌株,选择0日龄雏鸡开始预饲,预饲至3日龄;攻毒采用经口软管法,于3日龄、4日龄分别进行一次攻毒,2次攻毒在24h内完成,攻毒菌液浓度为4.0×108CFU/mL~4.0×109CFU/mL;攻毒后观察雏鸡的精神状态、饮食饮水情况,对死亡雏鸡进行剖检。
在本公开的一个或一些实施方式中,选择的是购自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的菌株CVCC533作为攻毒菌株,经试验验证,建立的动物模型成功率高、重复性好、一致性好等。
在本公开的一个或一些实施方式中,雏鸡的种类为海兰褐雏鸡。不同品种的鸡由于免疫遗传因子的不同表达,导致免疫性状不同,进而表现出不同的对外界不良环境的抵抗能力。经试验对比发现,海兰褐雏鸡对鸡白痢沙门氏菌CVCC533较敏感,因此本公开中使用的是普通海兰褐雏鸡。
在本公开的一个或一些实施方式中,攻毒时采用的细菌悬液的浓度为4.0×108~4.0×109 cfu/mL;攻毒剂量0.5~1mL/只/次;进一步的,攻毒剂量0.5mL/只/次。试验研究过程中发现,采用不同浓度不同剂量进行攻毒对造模效果影响较大,经试验验证,选择该浓度的细菌悬液和攻毒剂量,能够获得较好评价药物效果的动物疾病模型。
进一步的,攻毒用细菌悬液应为攻毒当日新鲜制取。
在本公开的一个或一些实施方式中,选择0日龄雏鸡开始预饲,预饲至3日龄;预饲至3日龄的目的是获得一个较佳雏鸡状态(雏鸡体重30~40g),此时雏鸡已对环境条件有了一定的适应能力,可避免由于应激过大而造成的大量死亡,而自身的免疫系统还未发育完全,发明人研究发现,该日龄的雏鸡容易感染鸡白痢沙门氏菌CVCC533,从而获得症状一致性较高的鸡白痢沙门氏菌病模型。
在本公开的一个或一些实施方式中,为降低雏鸡由于其他原因的过快死亡和模拟自然发病模式,本公开采用经口软管法的攻毒方法,灌喂器具为1mL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一次性使用静脉输液针(去针,保留软管约4cm),灌喂时轻掰开雏鸡喙,将软管经口轻轻插入雏鸡嗉囊后,将攻毒菌液注射至雏鸡体内,因软管直接进入嗉囊,降低了液体呛入气管的可能性,可避免雏鸡呛咳而造成的急性死亡。优势在于可以更准确的控制进入消化道的攻毒剂量,降低操作失误带来的不稳定因素。
在本公开的一个或一些实施方式中,采用两次攻毒的攻毒途径,与一次攻毒相比,可提高雏鸡感染发病的机率以及保证雏鸡发病症状一致。3日龄、4日龄上午分别进行一次攻毒;进行第1次攻毒前停饲12~16h,攻毒前20~30min停水,攻毒后20~30min恢复饮食饮水;进行第2次攻毒前停饲12~16h,攻毒前20~30min停水,攻毒后20~30min恢复饮食饮水。
在本公开的一个或一些实施方式中,于3日龄、4日龄上午8:00-10:00进行攻毒。
在本公开的一个或一些实施方式中,攻毒后观察雏鸡的精神状态、饮食饮水情况,对死亡雏鸡进行剖检。攻毒雏鸡自5-6日龄进食量明显降低,精神萎靡,6-7日龄开始出现死亡,9-10日龄进入死亡高峰期,死亡雏鸡开始出现肝脏白点、脾肿、肾肿、糊肛、泄殖腔白痢或输尿管尿酸盐沉积等典型症状;12-13日龄雏鸡发病死亡率逐渐降低,稳定时雏鸡发病死亡率在50%~90%,则建模成功,建模成功率达90%以上。
在本公开的另一个或一些典型的实施方式中,提供一种用于鉴定和/或筛选鸡白痢沙门氏菌病药物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使用上述鸡白痢沙门氏菌病模型的建立方法得到的动物模型。
所述鸡白痢沙门氏菌病动物模型的制备方法操作简单。采用本公开所述方法得到的鸡白痢动物模型,动物反应好,一致性和稳定性好,可用于筛选发现新的治疗鸡白痢的药物等研究。
为了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更加清楚地了解本公开的技术方案,以下将结合具体的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公开的技术方案。
下列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的实验方法,按照常规方法和条件,或按照商品说明书选择。
下述实施例中涉及的饲养可为本领域中常规的饲养方法,在一般实验室环境中饲养。所述的一般实验室环境为:普通室内净化等级,常规育雏温度,湿度随外界环境变化,无需调节,每日清理1次粪便。饲料:常规无抗饲料。饮水:普通生活用水。
本公开中除所述的鸡白痢沙门氏菌菌株外,所用试剂和原料均市售可得。
鸡白痢沙门氏菌菌株CVCC533:购自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
TSB培养基:青岛海博公司。
实施例1
1.不同次数经口滴喂攻毒2日龄雏鸡试验
1.1攻毒菌液的制备
将鸡白痢沙门氏菌接种到TSB培养基中,37℃培养24h,将菌液转置无菌离心管中,5000rpm离心10min,弃上清,将菌泥收集到一起,用无菌生理盐水重悬,制成浓度为1.7×109 cfu/mL的菌液。
1.2雏鸡感染鸡白痢沙门氏菌
购买0日龄海兰褐雏鸡,实验室条件下预饲至2日龄,随机进行分组,每组10只,分组情况见表1,试验组分别经口滴喂不同浓度的攻毒菌液,对照组经口滴喂无菌生理盐水,每只0.5mL。进行第1次攻毒前停饲16h,攻毒前0.5h停水,攻毒后0.5h恢复饮食饮水;进行第2次攻毒前停饲16h,攻毒前0.5h停水,攻毒后0.5h恢复饮食饮水。2次攻毒应于 24h内完成。攻毒后观察记录雏鸡发病死亡情况。
表1不同次数经口滴喂攻毒2日龄雏鸡试验分组
1.3试验结果
表2不同次数经口滴喂攻毒2日龄雏鸡试验雏鸡死亡率统计%
由表2可知,1.7×109CFU/mL浓度攻毒1次,最终雏鸡发病死亡率为40%,相同攻毒剂量条件下,24h连续2次攻毒比1次攻毒雏鸡发病时间早、死亡率高(100%),分析原因,可能是因为第1次攻毒后,进入的部分病原菌对雏鸡消化道产生了一定的伤害,但随食物的消化,病原菌很快随粪便排出,24h内进行第二次攻毒时,雏鸡消化道已经存在了一定的损伤,雏鸡更容易感染发病。因此选择使用24h连续2次攻毒的方式进行模型的建立。同时将首次攻毒日龄调整至3日龄,目的是获得稍低的发病死亡率(50%~90%)。
表3不同次数经口滴喂攻毒2日龄雏鸡部分剖检症状
24h内2次滴喂攻毒的雏鸡,攻毒之后快速发病死亡,死亡雏鸡剖检症状主要是肺部白色病灶、拉白痢等,考虑是由于滴喂导致雏鸡呛咳而造成急性死亡。
综上所述,后期试验改为软管嗉囊灌喂的方式、对3日龄雏鸡进行24h连续2次攻毒。
2.不同攻毒剂量软管灌喂攻毒3日龄雏鸡试验I
2.1攻毒用细菌悬液的制备
将鸡白痢沙门氏菌接种到TSB培养基中,37℃培养24h,将菌液转置无菌离心管中,5000rpm离心10min,弃上清,收集菌泥,用无菌生理盐水重悬,制成不同浓度的攻毒菌液。
2.2雏鸡感染鸡白痢沙门氏菌
购买0日龄海兰褐雏鸡,实验室条件下预饲至3日龄,随机进行分组,每组10只,分组情况见表4。进行第1次攻毒前停饲16h,攻毒前0.5h停水,攻毒后0.5h恢复饮食饮水;进行第2次攻毒前停饲16h,攻毒前0.5h停水,攻毒后0.5h恢复饮食饮水。攻毒采用经口软管灌喂法,于雏鸡3日龄、4日龄上午8:00-10:00分别进行一次攻毒;灌喂器具为1mL 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一次性使用静脉输液针(去针,保留软管约4cm)。试验组分别以软管灌喂不同浓度的攻毒菌液,对照组软管灌喂无菌生理盐水,每只0.5mL,攻毒2次,2 次攻毒需在24h内完成。攻毒后观察记录雏鸡发病死亡率。
表4 2次软管灌喂攻毒3日龄雏鸡试验I
2.3试验结果
表5 2次软管灌喂攻毒3日龄雏鸡试I死亡率统计(%)
各平行组死亡率平行性较好;104、105、106、107、108浓度攻毒组雏鸡发病死亡率分别为0、3.3%、3.3%、10%、40%,随攻毒剂量升高死亡率升高。
表6 2次软管灌喂攻毒3日龄雏鸡试I剖检症状
剖检死亡雏鸡,发现有糊肛、输尿管尿酸盐沉积、肝脏白色针尖病灶、肺部灰白病灶等病变。
3.不同攻毒剂量软管灌喂攻毒3日龄雏鸡试验II
3.1攻毒用细菌悬液的制备
将鸡白痢沙门氏菌接种到TSB培养基中,37℃培养24h,将菌液转置无菌离心管中,5000rpm离心10min,弃上清,收集菌泥,用无菌生理盐水重悬,制成不同浓度的攻毒菌液。
3.2雏鸡感染CVCC533鸡白痢沙门氏菌
购买0日龄海兰褐雏鸡,实验室条件下预饲至3日龄,随机进行分组,每组12只,分组情况见表7。进行1次攻毒前停饲16h,攻毒前0.5h停水,攻毒后0.5h恢复饮食饮水;进行2次攻毒前停饲16h,攻毒前0.5h停水,攻毒后0.5h恢复饮食饮水。攻毒采用经口软管灌喂法,于雏鸡3日龄、4日龄上午8:00-10:00分别进行一次攻毒;灌喂器具为1mL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一次性使用静脉输液针(去针,保留软管约4cm)。试验组分别以软管灌喂不同浓度的攻毒菌液,对照组软管灌喂无菌生理盐水,每只0.5mL,攻毒2次,2次攻毒需在24h内完成。攻毒后观察记录雏鸡发病死亡率。
表7 2次软管灌喂攻毒3日龄雏鸡试验II分组
3.3试验结果
表8 2次软管灌喂攻毒3日龄雏鸡试验II死亡率统计(%)
由上表可知,雏鸡10日龄后,雏鸡发病死亡情况稳定,1010cfu攻毒组与109cfu攻毒组死亡率相同,为100%。
综合2次软管灌喂攻毒3日龄雏鸡试验I与试验II两批次试验,结果表明,相同的攻毒模式下,攻毒雏鸡发病死亡率与攻毒剂量有关系,攻毒剂量越高,雏鸡发病死亡率越高,为了获得较好评价药物效果的动物疾病模型,选择使用4.0×108CFU/mL~4.0×109CFU/mL(大于3.5×108CFU/mL,小于5.0×109CFU/mL)浓度的攻毒菌液进行雏鸡鸡白痢沙门氏菌病模型的建立。
综合分析实施例1三批次动物试验的结果,将攻毒方式改为软管灌喂3日龄雏鸡后,雏鸡发病较之前经口滴喂攻毒略缓,对死亡雏鸡观察、剖检,有糊肛、泄殖腔白痢、输尿管尿酸盐沉积、肾肿大等典型鸡白痢病症状。
综上所述,确定鸡白痢沙门氏菌病模型建立的基本框架为:攻毒日龄选择3日龄、选择软管灌喂的攻毒方式,在24h内完成两次攻毒,攻毒菌液浓度选择 4.0×108CFU/mL~4.0×109CFU/mL。
实施例2
1、攻毒用细菌悬液的制备
将-80℃保存的CVCC533鸡白痢沙门氏菌菌株冻干粉接种至TSB液体培养基中, 37℃、180r/min,过夜培养。然后取菌液,涂片检查为纯培养后,按1%的接种量接种至新鲜TSB培养基,37℃、180r/min摇床继续培养22h,将培养所得的菌液离心,离心条件为: 8000r/min,5min,收集菌体,获得攻毒所需的菌体。所得菌体以无菌生理盐水重悬至浓度为4.0×108cfu/mL和4.0×109cfu/mL,用此菌液进行攻毒。攻毒用细菌悬液应为攻毒当日新鲜制取。
2、雏鸡感染CVCC533鸡白痢沙门氏菌
购买的0日龄海兰褐雏鸡,实验室条件下预饲至3日龄,攻毒前雏鸡按照体重平均分配至各组,每组10只,分组情况见表9。进行1次攻毒前停饲16h,攻毒前0.5h停水,攻毒后0.5h恢复饮食饮水;进行2次攻毒前停饲16h,攻毒前0.5h停水,攻毒后0.5h恢复饮食饮水。攻毒采用经口软管灌喂法,于雏鸡3日龄、4日龄上午8:00-10:00分别进行一次攻毒;灌喂器具为1mL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一次性使用静脉输液针(去针,保留软管约4cm)。试验组分别以软管灌喂不同浓度的攻毒菌液,对照组软管灌喂无菌生理盐水,每只0.5mL,攻毒2次,2次攻毒需在24h内完成。攻毒后观察雏鸡的精神状态、饮食饮水情况,对死亡雏鸡进行剖检。
表9雏鸡感染CVCC533鸡白痢沙门氏菌试验分组
3、试验结果
如图1和2所示,4.0×108cfu/mL和4.0×109cfu/mL浓度的菌液进行攻毒,都会引起雏鸡的体重增长减慢,进食量下降。
如表10所示,实施例2试验雏鸡死亡开始于6日龄,9日龄~11日龄为死亡高峰期,12日龄后逐渐趋于稳定。108cfu攻毒组死亡雏鸡16只(高峰期死亡9只),死亡率为80%,109cfu攻毒组死亡雏鸡18只(高峰期死亡15只),死亡率90%。
表10实施例2雏鸡死亡率统计%
如表11所示,早期死亡雏鸡症状并不典型,考虑是应激或雏鸡体弱引起的死亡;病程较长的雏鸡剖检有鸡白痢沙门氏菌病典型症状,基本上为肝脏有针尖状白色病灶、脾脏肿大、肾脏肿大。
表11实施例2死亡雏鸡剖检症状
综上,实施例2试验雏鸡死亡发生在6日龄(攻毒完成之后2天),9日龄~11日龄为死亡高峰期,死亡雏鸡剖检出现肝脏针尖状白色病灶(如图5所示,左为攻毒组肝脏,右为对照组肝脏,呈褐色)、脾脏肿大(如图6所示,左为攻毒组脾脏,右为对照组脾脏)、肾脏肿大(如图7所示,左为攻毒组肾脏,右为对照组肾脏)等典型症状,12日龄后雏鸡死亡逐渐趋于稳定,至16日龄,4.0×108cfu/mL和4.0×109cfu/mL攻毒组雏鸡死亡率分别为 80%和90%,重复性良好、平行性良好、剂量关系好,症状典型,发病及死亡时间一致。攻毒完成之后,雏鸡出现上述典型症状,说明模型建立成功。
实施例3
1、攻毒用细菌悬液的制备
将-80℃保存的CVCC533鸡白痢沙门氏菌菌株冻干粉接种至TSB液体培养基中, 37℃、180r/min,过夜培养。然后取菌液,涂片检查为纯培养后,按1%的接种量接种至新鲜TSB培养基,37℃、180r/min摇床继续培养22h,将培养所得的菌液离心,离心条件为: 8000r/min,5min,收集菌体,获得攻毒所需的菌体。所得菌体以无菌生理盐水重悬至浓度为4.0×108cfu/mL和4.0×109cfu/mL,用此菌液进行攻毒。攻毒用细菌悬液应为攻毒当日新鲜制取。
2、雏鸡感染CVCC533鸡白痢沙门氏菌
购买0日龄海兰褐雏鸡,实验室条件下预饲至3日龄,攻毒前雏鸡按照体重平均分配至各组,每组10只,分组情况见表12。进行1次攻毒前停饲16h,攻毒前0.5h停水,攻毒后0.5h恢复饮食饮水;进行2次攻毒前停饲16h,攻毒前0.5h停水,攻毒后0.5h恢复饮食饮水。攻毒采用经口软管灌喂法,于雏鸡3日龄、4日龄上午8:00-10:00分别进行一次攻毒;灌喂器具为1mL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一次性使用静脉输液针(去针,保留软管约4cm)。试验组分别以软管灌喂不同浓度的攻毒菌液,对照组软管灌喂无菌生理盐水,每只0.5mL,攻毒2次,2次攻毒需在24h内完成。攻毒后观察雏鸡的精神状态、饮食饮水情况,对死亡雏鸡进行剖检。
表12实施例3试验分组
3、试验结果
如图3所示,CK组雏鸡体重较攻毒组有较大优势,攻毒组雏鸡在7日龄至10日龄期间体重增速明显减缓,考虑是雏鸡发病引起的。
如图4所示,各组雏鸡进食量变化趋势大致相同,均为在波动中逐渐增加。4日龄~8 日龄,CK组雏鸡的进食量高于攻毒组,且随日龄增长,进食量的差距不断扩大。8日龄~10日龄期间,攻毒组雏鸡进食量逐渐下降,考虑是雏鸡发病,食欲减退所致。10日龄~12日龄,雏鸡进食量逐渐上升,考虑一方面是病死雏鸡被剔除后导致的平均进食量升高,另一方面是耐过雏鸡进食量随日龄增加逐渐增加。其中10日龄和14日龄包括CK组在内的所有雏鸡进食量均有一个明显的下降,考虑是环境因素造成的或是雏鸡生长过程中的自然现象。综上,雏鸡攻毒CVCC533影响雏鸡食欲,造成雏鸡食欲减退。
如表13所示,攻毒后,雏鸡自6日龄开始出现死亡,10日龄~12日龄进入死亡高发期,而后逐渐稳定,各攻毒组雏鸡死亡率均≥70%。攻毒剂量越高,雏鸡出现死亡的时间越早。
表13实施例3雏鸡死亡率统计%
如表14所示,本批试验雏鸡死亡时间集中,10日龄~12日龄期间雏鸡大批死亡,本次试验雏鸡病程较长,雏鸡病变一致,集中表现为肝脏白色点状病灶、脾肿大、肾肿大等鸡白痢典型病变,这三种症状出现概率均在85%以上。
表14实施例3死亡雏鸡剖检统计
综上,分析本批试验结果可知,CVCC533连续两次经口灌喂攻毒3日龄普通海兰褐雏鸡,引发雏鸡食欲减退、影响雏鸡体重增长、造成雏鸡发病死亡,建模成功,后续经过多次重复试验,模型建立的重复性良好,发病死亡率稳定在50%~90%,模型建立成功率90%以上。
上述实施例为本公开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公开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公开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鸡白痢沙门氏菌病模型的建立方法,其特征是,该方法包括:选择鸡白痢沙门氏菌CVCC533作为攻毒菌株,选择0日龄雏鸡开始预饲,预饲至3日龄;攻毒采用经口软管法,于3日龄、4日龄分别进行一次攻毒,2次攻毒在24h内完成,攻毒菌液浓度为4.0×108CFU/mL~4.0×109CFU/mL;攻毒后观察雏鸡的精神状态和进食情况,对死亡雏鸡进行剖检。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立方法,其特征是:雏鸡的种类为海兰褐雏鸡。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立方法,其特征是:攻毒时,攻毒剂量0.5~1mL/只/次;进一步的,攻毒剂量0.5mL/只/次。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立方法,其特征是:攻毒时,雏鸡体重为30~40g。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立方法,其特征是:灌喂器具为1mL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一次性使用静脉输液针,去针,保留软管4cm。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立方法,其特征是:灌喂时轻掰开雏鸡喙,将软管经口插入雏鸡嗉囊后,将攻毒菌液注射至雏鸡体内。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立方法,其特征是:进行第1次攻毒前停饲12~16h,攻毒前20~30min停水,攻毒后20~30min恢复饮食饮水;进行第2次攻毒前停饲12~16h,攻毒前20~30min停水,攻毒后20~30min恢复饮食饮水。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立方法,其特征是:于3日龄、4日龄上午8:00-10:00进行攻毒。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立方法,其特征是:攻毒雏鸡自5-6日龄进食量明显降低,精神萎靡,6-7日龄开始出现死亡,9-10日龄进入死亡高峰期,死亡雏鸡开始出现肝脏白点、脾肿、肾肿、糊肛、泄殖腔白痢或输尿管尿酸盐沉积典型症状;12-13日龄雏鸡发病死亡率逐渐降低,稳定时雏鸡发病死亡率为50~90%,则建模成功。
10.一种用于评价鸡白痢沙门氏菌病药物的方法,其特征是,该方法包括使用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鸡白痢沙门氏菌病模型的建立方法得到的动物模型。
CN201811475650.6A 2018-12-04 2018-12-04 一种鸡白痢沙门氏菌病模型的建立方法 Withdrawn CN10948690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475650.6A CN109486900A (zh) 2018-12-04 2018-12-04 一种鸡白痢沙门氏菌病模型的建立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475650.6A CN109486900A (zh) 2018-12-04 2018-12-04 一种鸡白痢沙门氏菌病模型的建立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486900A true CN109486900A (zh) 2019-03-19

Family

ID=656993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475650.6A Withdrawn CN109486900A (zh) 2018-12-04 2018-12-04 一种鸡白痢沙门氏菌病模型的建立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486900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84150A (zh) * 2019-12-11 2020-05-01 扬州大学 一种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感染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
CN112568181A (zh) * 2020-11-27 2021-03-30 扬州大学 一种鸡白痢沙门氏菌鸡胚感染模型的建立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84150A (zh) * 2019-12-11 2020-05-01 扬州大学 一种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感染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
CN112568181A (zh) * 2020-11-27 2021-03-30 扬州大学 一种鸡白痢沙门氏菌鸡胚感染模型的建立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ellock et al. Effects of dietary protein supply, weaning age and experimental enterotoxigenic Escherichia coli infection on newly weaned pigs: health
Jekl et al. Diseases in pet degus: a retrospective study in 300 animals
Kennedy Chinchilla diseases and ailments
Dorrestein Passerines
Mayer et al. Biology and diseases of ferrets
Harcourt-Brown Psittacine birds
CN109486900A (zh) 一种鸡白痢沙门氏菌病模型的建立方法
CN104111649B (zh) 一种养鸡场环境监测及疾病预报系统
CN101574430B (zh) 一种抗鸽毛滴虫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口服液的制备方法
CN109769751A (zh) 一种山羊养殖方法
CN106389460A (zh) 葡聚糖硫酸钠诱导的鸡肠炎模型及其建立方法
Da Cruz et al. Management, breeding, and health records from a captive colony of Pekin Robins (Leiothrix lutea), 2001–2010
Jakob-Hoff et al. Veterinary care of kakapo
Jones Veterinary aspects of the maintenance of orang utans in captivity
Robinson et al. Age susceptibility and excretion of Salmonella typhimurium in calves
NAKAMURA et al. Parasitism of Toxocara canis larvae in Japanese quails by inoculation of the ascarid eggs
Masters Primates–callitrichids, cebids and lemurs
CN107279044A (zh) 肉兔的饲养管理方法
Stanford Cage and aviary birds
CN107412417A (zh) 一种预防斑点叉尾鮰肠道败血症的复方中草药制剂及方法
Bull Rickets in foxhound puppies: A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McOrist et al. Intestinal diseases of pigs
Darbo‐McClellan Exotic Pet Emergencies
CN108812542A (zh) 一种提高亚热带季风气候断奶仔猪免疫力的保健方法
Brown EXAMINATION OF CARCASSES IN CASES OF CATTLE TUBERCULOSI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319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