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474992B - 数据传输方法、基站及用户终端 - Google Patents

数据传输方法、基站及用户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474992B
CN109474992B CN201710805143.3A CN201710805143A CN109474992B CN 109474992 B CN109474992 B CN 109474992B CN 201710805143 A CN201710805143 A CN 201710805143A CN 109474992 B CN109474992 B CN 10947499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downlink data
user terminal
base station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80514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474992A (zh
Inventor
刘潇蔓
陈卓
徐晓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Ltd Research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Ltd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Ltd Research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805143.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474992B/zh
Publication of CN1094749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47499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47499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47499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1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terminal or device propert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3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regulatory allocation polic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基站及用户终端,属于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其中,应用于基站的数据传输方法包括:确定缓存的待下发给用户终端的下行数据的信息;向所述用户终端发送所述下行数据的信息。应用于用户终端的数据传输方法包括:接收基站发送的待下发的下行数据的信息;生成下行数据接收配置信息;向所述基站发送下行数据接收配置信息。本发明能够减少用户终端接收数据带来的电池损耗,保证重要信息和紧急信息的及时传达,提高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数据传输方法、基站及用户终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基站及用户终端。
背景技术
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网络中,用户终端接收网络侧下发数据的过程如图1所示,主要分为四步:
1、下行信道质量测试
eNB(Evolved Node B,基站)发送CRS(Cell-specific Reference Signal,小区专用参考信号)给UE(user equipment,用户终端),UE收到后估计出CQI(Channel QualityIndicator,信道质量指示)并上报给eNB,eNB据此知道信道质量及UE推荐的编码调制方式
2、eNB分配下行资源并在下行信道进行数据传输
eNB根据CQI自适应地分配下行资源,并根据资源分配的结果填充数据发给UE。
3、UE接收数据并判断是否需要发送请求重传指示
UE检测PDCCH(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根据检测结果解码对应的PDSCH(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物理下行共享信道)信息。UE根据PDCCH告知的DCI(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下行控制信息)format(格式)在CSS(common search spaces,公共搜索空间)中接收PDSCH广播控制信息,并通过PDCCH UESS(用户终端specific search spaces,用户专属搜索空间)接收PDSCH数据传输。
4、eNB重传数据/或发送新数据
如果eNB收到的是UE反馈的ACK(确认信息),则eNB发送新数据包;如果eNB收到的是UE反馈的NACK(负确认信息),则eNB需要重传数据包。
在LTE网络中,对于基站发送的下行数据,用户终端需要完全接收,这样会使得用户终端的电池能耗较大,并且用户终端有可能会先接受到不够紧急的数据,而较晚接收到紧急数据和重要数据,由于用户终端的内存能力有限,还可能会导致用户终端倾向业务未及时下发等问题,影响了用户体验。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基站及用户终端,能够使得基站根据用户终端自身条件及偏好调整数据发送策略,减少用户终端接收数据带来的电池损耗,保证重要信息和紧急信息的及时传达,提高用户体验。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基站,所述数据传输方法包括:
确定缓存的待下发给用户终端的下行数据的信息;
向所述用户终端发送所述下行数据的信息。
进一步地,所述向所述用户终端发送所述下行数据的信息之后,所述数据传输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用户终端发送的下行数据接收配置信息,并根据所述下行数据接收配置信息确定下行数据发送策略。
进一步地,所述根据所述下行数据接收配置信息确定下行数据发送策略之后,所述数据传输方法还包括:
按照所述下行数据发送策略将下行数据发送给用户终端。
进一步地,所述向所述用户终端发送所述下行数据的信息包括:
向用户终端发送缓存的待下发给所述用户终端的下行数据的数据标识;或
向用户终端发送缓存的待下发给所述用户终端的下行数据的数据标识和缓存数据量。
进一步地,所述下行数据接收配置信息包括:
接收的下行数据的数据标识;或
接收的下行数据的数据标识和接收下行数据的时间;或
接收的下行数据的数据标识和接收下行数据的数据量;或
接收的下行数据的数据标识、接收下行数据的时间和接收下行数据的数据量。
进一步地,所述数据传输方法还包括:
向用户终端发送指示信息指示发送的下行数据的数据标识。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用户终端,所述数据传输方法包括:
接收基站发送的待下发的下行数据的信息;
生成下行数据接收配置信息;
向所述基站发送下行数据接收配置信息。
进一步地,所述向所述基站发送下行数据接收配置信息之后,所述数据传输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基站按照根据所述下行数据接收配置信息确定的下行数据发送策略发送的下行数据。
进一步地,所述待下发的下行数据的信息包括:
待下发的下行数据的数据标识;或
待下发的下行数据的数据标识和缓存数据量。
进一步地,所述下行数据接收配置信息包括:
接收的下行数据的数据标识;或
接收的下行数据的数据标识和接收下行数据的时间;或
接收的下行数据的数据标识和接收下行数据的数据量;或
接收的下行数据的数据标识、接收下行数据的时间和接收下行数据的数据量。
进一步地,所述数据传输方法还包括:
接收基站发送的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指示发送的下行数据的数据标识。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基站,包括处理器和收发器,
所述处理器用于确定缓存的待下发给用户终端的下行数据的信息;
所述收发器用于向所述用户终端发送所述下行数据的信息。
进一步地,所述收发器还用于接收所述用户终端发送的下行数据接收配置信息;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根据所述下行数据接收配置信息确定下行数据发送策略。
进一步地,所述收发器还用于按照所述下行数据发送策略将下行数据发送给用户终端。
进一步地,所述收发器具体用于向用户终端发送缓存的待下发给所述用户终端的下行数据的数据标识;或
向用户终端发送缓存的待下发给所述用户终端的下行数据的数据标识和缓存数据量。
进一步地,所述下行数据接收配置信息包括:
接收的下行数据的数据标识;或
接收的下行数据的数据标识和接收下行数据的时间;或
接收的下行数据的数据标识和接收下行数据的数据量;或
接收的下行数据的数据标识、接收下行数据的时间和接收下行数据的数据量。
进一步地,所述收发器还用于向用户终端发送指示信息指示发送的下行数据的数据标识。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用户终端,包括处理器和收发器,
所述收发器用于接收基站发送的待下发的下行数据的信息;
所述处理器用于生成下行数据接收配置信息;
所述收发器还用于向所述基站发送下行数据接收配置信息。
进一步地,所述收发器还用于接收所述基站按照根据所述下行数据接收配置信息确定的下行数据发送策略发送的下行数据。
进一步地,所述待下发的下行数据的信息包括:
待下发的下行数据的数据标识;或
待下发的下行数据的数据标识和缓存数据量。
进一步地,所述下行数据接收配置信息包括:
接收的下行数据的数据标识;或
接收的下行数据的数据标识和接收下行数据的时间;或
接收的下行数据的数据标识和接收下行数据的数据量;或
接收的下行数据的数据标识、接收下行数据的时间和接收下行数据的数据量。
进一步地,所述收发器还用于接收基站发送的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指示发送的下行数据的数据标识。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通信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如上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中的步骤。
本发明的实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上述方案中,在基站向用户终端下发数据之前,基站与用户终端之间进行交互,用户终端向基站发送自身的下行数据接收配置信息,基站根据下行数据接收配置信息确定下行数据发送策略,以便后续按照下行数据发送策略将下行数据发送给用户终端。通过网络侧和用户终端间的交互,使得基站可以根据用户终端自身条件及偏好调整数据发送次序、时间、发送量等,减少用户终端接收数据带来的电池损耗,保证重要信息和紧急信息的及时传达,提高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用户终端接收网络侧下发数据的流程示意图;
图2-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基站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用户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基站和用户终端的交互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实施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基站及用户终端,能够使得基站根据用户终端自身条件及偏好调整数据发送策略,减少用户终端接收数据带来的电池损耗,保证重要信息和紧急信息的及时传达,提高用户体验。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基站,如图2所示,所述数据传输方法包括:
步骤101:确定缓存的待下发给用户终端的下行数据的信息;
步骤102:向所述用户终端发送所述下行数据的信息。
本实施例中,在基站向用户终端下发数据之前,基站与用户终端之间进行交互,用户终端向基站发送自身的下行数据接收配置信息,基站根据下行数据接收配置信息确定下行数据发送策略,以便后续按照下行数据发送策略将下行数据发送给用户终端。通过网络侧和用户终端间的交互,使得基站可以根据用户终端自身条件及偏好调整数据发送次序、时间、发送量等,减少用户终端接收数据带来的电池损耗,保证重要信息和紧急信息的及时传达,提高用户体验。
进一步地,步骤102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步骤103:接收所述用户终端发送的下行数据接收配置信息;
步骤104:根据所述下行数据接收配置信息确定下行数据发送策略。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所述根据所述下行数据接收配置信息确定下行数据发送策略之后,所述数据传输方法还包括:
步骤105:按照所述下行数据发送策略将下行数据发送给用户终端。
进一步地,所述向用户终端发送缓存的待下发给所述用户终端的下行数据的信息包括:
向用户终端发送缓存的待下发给所述用户终端的下行数据的数据标识;或
向用户终端发送缓存的待下发给所述用户终端的下行数据的数据标识和缓存数据量。
进一步地,所述数据标识包括以下至少一种:逻辑信道组标识,数据无线承载(DRB)标识,等级标识(QCI),服务质量流(QoS Flow)标识,以及业务标识;
所述缓存数据量包括数据标识对应的缓存数据量和基站的总缓存数据量。即所携带的缓存数据量既可以是各个ID所表示的分类粒度的单独的缓存数据量,也可以是基站的总体缓存数据量。如:1)下发下行各逻辑信道的缓存数据总量;2)基于不同逻辑信道组进行缓存数据量下发;3)按照DRB ID下发缓存数据量;4)按照不同的QCI下发缓存数据量;5)其他不同粒度设计。
进一步地,所述下行数据接收配置信息包括:
接收的下行数据的数据标识;或
接收的下行数据的数据标识和接收下行数据的时间;或
接收的下行数据的数据标识和接收下行数据的数据量;或
接收的下行数据的数据标识、接收下行数据的时间和接收下行数据的数据量。
用户终端的下行数据接收配置可与用户终端的当前电量、内存量有关,也可(同时)与业务类型、QoS信息、数据紧急程度有关,也可(同时)与用户终端往期接收某类数据后使用频度有关,如用户终端在往期接收某一业务数据后多次使用,用户终端可倾向于先接收该类数据。
(1)具体地,用户终端可以通过bit map反馈是否接收某一逻辑信道组或/DRB ID或/QCI的数据,bit map的形式如表1所示:
表1
0 1 …… 1 0 0 0 1
如1表示接收,0表示拒绝接收,每一位对应一个逻辑信道组或/DRB ID或/QCI。
(2)用户终端还可以反馈是否接收及接收时刻,以UE收到逻辑信道组缓存数据量为例,UE反馈如表2所示:
表2
LCG#1 LCG offset#1 LCG#2 LCG offset#2 LCG#3 LCG offset#3 LCG#4 LCG offset#4
其中,LCG域表示UE是否接收逻辑信道组1的数据,如果UE接收,则该域的值为Y,并在LCG offset中写入希望接收的时刻与当前时刻的偏移量;如果UE不希望接收,则LCG的值为N,LCG offset置空。
(3)用户终端还可以反馈接收的数据量
对于电池量或内存量有限的UE,UE反馈期望的接收数据量。以逻辑信道组为例,UE为每个收到缓存数据量的逻辑信道组反馈接收数据量(可以为接收比例[0,1])。如果反馈接收数据量为0,则表示UE拒绝接收;如果反馈接收数据量为1,则表示全部接收。
(4)用户终端还可以反馈接收的数据量及接收时间
表3
LCG#1 LCG offset#1 Desire size#1 …… …… LCG#4 LCG offset#4 Desired size#4
以UE收到基于逻辑信道组的下行缓存数据量为例,UE反馈的下行数据接收配置信息如表3所示,其中,LCG域表示是否接收,如果UE要接收,则LCG域值为真,UE在LCG offset域填写接收时刻与当前时刻的偏移量,在Desire size域填写希望接收数据量的比例;如果UE不想接收,则LCG域值为假,LCGoffset及Desire size域都置空。
基站在收到UE的下行数据接收配置信息后对其进行确认,以UE发送的下行数据接收配置信息为表3所示为例,UE发送的下行数据接收配置信息包含接收时刻及接收数据量的比例,基站对此进行确认,确认信息如表4所示,如果Time值为0,表示将在UE期望时刻发送,1则表示在当前时刻发送;如果Size值为0,表示将会发送UE期望数据比例,1表示数据将全部发送。
表4
Time#1 Size#1 Time#2 Size#2 …… …… Time#4 Size#4
进一步地,所述按照所述下行数据发送策略将下行数据发送给用户终端之前,所述数据传输方法还包括:
向用户终端发送指示信息指示发送的下行数据的数据标识。基站在下发数据前可向用户终端发送一个指示信息,指明所发送的数据,如指示说明发送了哪些逻辑信道的数据,指示粒度与基站向用户终端发送的缓存数据的粒度有关。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所述按照所述下行数据发送策略将下行数据发送给用户终端之后,所述数据传输方法还包括:
步骤106:缓存或释放未发送给用户终端的下行数据。
基站根据用户终端的下行数据接收配置有选择性的进行数据下发,可以下发某些数据,缓存某些数据。如在当前时刻继续发送逻辑信道组1的缓存数据,暂停逻辑信道组2的数据发送,将其缓存直到时刻t再发送。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用户终端,如图5所示,所述数据传输方法包括:
步骤201:接收基站发送的待下发的下行数据的信息;
步骤202:生成下行数据接收配置信息;
步骤203:向所述基站发送下行数据接收配置信息,以便所述基站根据所述下行数据接收配置信息确定下行数据发送策略。
本实施例中,在基站向用户终端下发数据之前,基站与用户终端之间进行交互,用户终端向基站发送自身的下行数据接收配置信息,基站根据下行数据接收配置信息确定下行数据发送策略,以便后续按照下行数据发送策略将下行数据发送给用户终端。通过网络侧和用户终端间的交互,使得基站可以根据用户终端自身条件及偏好调整数据发送次序、时间、发送量等,减少用户终端接收数据带来的电池损耗,保证重要信息和紧急信息的及时传达,提高用户体验。
进一步地,所述向所述基站发送下行数据接收配置信息之后,如图6所示,所述数据传输方法还包括:
步骤205:接收所述基站按照所述下行数据发送策略发送的下行数据。
进一步地,所述待下发的下行数据的信息包括:
待下发的下行数据的数据标识;或
待下发的下行数据的数据标识和缓存数据量。
进一步地,所述数据标识包括以下至少一种:逻辑信道组标识,数据无线承载标识,等级标识,服务质量流标识,以及业务标识;
所述缓存数据量包括数据标识对应的缓存数据量和基站的总缓存数据量。
进一步地,所述下行数据接收配置信息包括:
接收的下行数据的数据标识;或
接收的下行数据的数据标识和接收下行数据的时间;或
接收的下行数据的数据标识和接收下行数据的数据量;或
接收的下行数据的数据标识、接收下行数据的时间和接收下行数据的数据量。
进一步地,如图7所示,所述接收所述基站按照所述下行数据发送策略发送的下行数据之前,所述数据传输方法还包括:
步骤204:接收基站发送的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指示发送的下行数据的数据标识。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基站,如图8所示,包括处理器31和收发器32,
所述处理器31用于确定缓存的待下发给用户终端的下行数据的信息;
所述收发器32用于向所述用户终端发送所述下行数据的信息。
本实施例中,在基站向用户终端下发数据之前,基站与用户终端之间进行交互,用户终端向基站发送自身的下行数据接收配置信息,基站根据下行数据接收配置信息确定下行数据发送策略,以便后续按照下行数据发送策略将下行数据发送给用户终端。通过网络侧和用户终端间的交互,使得基站可以根据用户终端自身条件及偏好调整数据发送次序、时间、发送量等,减少用户终端接收数据带来的电池损耗,保证重要信息和紧急信息的及时传达,提高用户体验。
进一步地,所述收发器32还用于接收所述用户终端发送的下行数据接收配置信息;
所述处理器31还用于根据所述下行数据接收配置信息确定下行数据发送策略。
进一步地,所述收发器32还用于按照所述下行数据发送策略将下行数据发送给用户终端。
进一步地,所述收发器32具体用于向用户终端发送缓存的待下发给所述用户终端的下行数据的数据标识;或
向用户终端发送缓存的待下发给所述用户终端的下行数据的数据标识和缓存数据量。
进一步地,所述数据标识包括以下至少一种:逻辑信道组标识,数据无线承载标识,等级标识,服务质量流标识,以及业务标识;
所述缓存数据量包括数据标识对应的缓存数据量和基站的总缓存数据量。
进一步地,所述下行数据接收配置信息包括:
接收的下行数据的数据标识;或
接收的下行数据的数据标识和接收下行数据的时间;或
接收的下行数据的数据标识和接收下行数据的数据量;或
接收的下行数据的数据标识、接收下行数据的时间和接收下行数据的数据量。
进一步地,所述收发器32还用于向用户终端发送指示信息指示发送的下行数据的数据标识。
进一步地,所述处理器31还用于缓存或释放未发送给用户终端的下行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用户终端,如图9所示,包括处理器41和收发器42,
所述收发器42用于接收基站发送的待下发的下行数据的信息;
所述处理器41用于生成下行数据接收配置信息;
所述收发器42还用于向所述基站发送下行数据接收配置信息,以便所述基站根据所述下行数据接收配置信息确定下行数据发送策略。
本实施例中,在基站向用户终端下发数据之前,基站与用户终端之间进行交互,用户终端向基站发送自身的下行数据接收配置信息,基站根据下行数据接收配置信息确定下行数据发送策略,以便后续按照下行数据发送策略将下行数据发送给用户终端。通过网络侧和用户终端间的交互,使得基站可以根据用户终端自身条件及偏好调整数据发送次序、时间、发送量等,减少用户终端接收数据带来的电池损耗,保证重要信息和紧急信息的及时传达,提高用户体验。
进一步地,所述收发器42还用于接收所述基站按照所述下行数据发送策略发送的下行数据。
进一步地,所述待下发的下行数据的信息包括:
待下发的下行数据的数据标识;或
待下发的下行数据的数据标识和缓存数据量。
进一步地,所述数据标识包括以下至少一种:逻辑信道组标识,数据无线承载标识,等级标识,服务质量流标识,以及业务标识;
所述缓存数据量包括数据标识对应的缓存数据量和基站的总缓存数据量。
进一步地,所述下行数据接收配置信息包括:
接收的下行数据的数据标识;或
接收的下行数据的数据标识和接收下行数据的时间;或
接收的下行数据的数据标识和接收下行数据的数据量;或
接收的下行数据的数据标识、接收下行数据的时间和接收下行数据的数据量。
进一步地,所述收发器42还用于接收基站发送的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指示发送的下行数据的数据标识。
如图10所示,本实施例中,用户终端接收网络侧下发数据的过程主要包括:基站向用户终端发送下行数据的信息,用户终端向基站发送下行数据接收配置信息,基站向用户终端发送下行数据的数据标识,基站向用户终端发送下行数据。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数据传输方法进行进一步介绍,
实施方式一
基站向用户终端发送缓存数据信息,该信息中由多个逻辑信道组ID/DRB ID/QoSFlow ID/业务ID组成,指明有数据下发给用户终端的逻辑信道组/DRB/QoS Flow/业务;用户终端收到基站发送的缓存数据信息,获取不同逻辑信道组/DRB/QoS Flow/业务下数据缓存状态(有或无)。用户终端产生自己的接收偏好(即上述下行数据接收配置信息)——对不同逻辑信道组/DRB/QoS Flow/业务数据的接收情况(是或否),可以通过一个比特map的形式发给基站。基站收到用户终端反馈的接收偏好,确定需要继续下发的逻辑信道组ID/DRBID/QoS Flow ID/业务ID并将该组的数据下发,基站确定用户终端拒绝接收的逻辑信道组ID/DRB ID/QoS Flow ID/业务ID,将相应的数据继续缓存或释放。
实施方式二
基站向用户终端发送缓存数据信息,该信息包含一个业务ID和该业务待发送的数据量;用户终端收到该信息后根据用户终端的电量、内存等信息及业务属性,往期对该业务数据接收后的利用情况生成接收偏好——拒绝在当前时刻接收该业务的数据,并反馈期望接收时刻t与当前时刻的偏移量;基站收到用户终端的接收偏好后,将该业务的数据全部缓存至到时刻t时发送给用户终端。
实施方式三
基站向用户终端发送缓存数据信息,该信息包含多个逻辑信道组ID及每个逻辑信道组对应的待下发数据量,用户终端收到该信息后根据用户终端的电量、内存等信息生成接收偏好信息,接收偏好信息里包含多个逻辑信道ID,及每个逻辑信道组是否接收,接收量,接收时间等,将该接收偏好信息发给基站;基站生成最终确认的发送逻辑信道组信息给用户终端,然后按照该确认指示进行数据下发调度。
实施方式四
基站在下行数据发送前向用户终端发送下行各逻辑信道总缓存数据量,用户终端根据自身电量及内存情况反馈仅接收1/3的数据,基站确认可按用户终端期望发送,然后基站按此比例进行数据摘取发送给用户终端,可以是每个下行缓存量粒度下(如每个逻辑信道组)数据各反馈1/3,也可以是按照下行缓存量粒度下的优先级有限反馈优先级高的数据,最后达到总数据量的1/3。
实施方式五
用户终端收到基站按逻辑信道组下发的下行缓存数据量后,根据逻辑信道组的优先级及自身电量及内存情况后反馈基站在时刻n+k和n+j(当前时刻)接收逻辑信道组1和3的数据,基站反馈信息为可在n+k时刻发送逻辑信道组1数据,但不能在n+j时刻发送逻辑信道组3数据。此后,用户终端接收按照基站确认的发送形式发送的下行数据。
实施方式六
用户终端收到基站的下行缓存数据总量,用户终端根据自身电量及内存情况反馈基站拒绝接收基站下行数据,基站对用户终端该偏好确认后取消下行数据发送。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基站,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如上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用户终端,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如上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中的步骤。
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永久性和非永久性、可移动和非可移动媒体可以由任何方法或技术来实现信息存储。信息可以是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的模块或其他数据。计算机的存储介质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相变内存(P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其他类型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快闪记忆体或其他内存技术、只读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数字多功能光盘(DVD)或其他光学存储、磁盒式磁带,磁带磁磁盘存储或其他磁性存储设备或任何其他非传输介质,可用于存储可以被计算设备访问的信息。按照本文中的界定,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暂存电脑可读媒体(transitory media),如调制的数据信号和载波。
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6)

1.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传输方法包括:
确定缓存的待下发给用户终端的下行数据的信息;
向所述用户终端发送所述下行数据的信息;
所述向所述用户终端发送所述下行数据的信息包括:
向用户终端发送缓存的待下发给所述用户终端的下行数据的数据标识;或
向用户终端发送缓存的待下发给所述用户终端的下行数据的数据标识和缓存数据量;
所述向所述用户终端发送所述下行数据的信息之后,所述数据传输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用户终端发送的下行数据接收配置信息,并根据所述下行数据接收配置信息确定下行数据发送策略;
其中,所述下行数据接收配置信息与所述用户终端的当前电量、内存量、业务类型、QoS信息、数据紧急程度和数据使用频度中的至少一项相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下行数据接收配置信息确定下行数据发送策略之后,所述数据传输方法还包括:
按照所述下行数据发送策略将下行数据发送给用户终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行数据接收配置信息包括:
接收的下行数据的数据标识;或
接收的下行数据的数据标识和接收下行数据的时间;或
接收的下行数据的数据标识和接收下行数据的数据量;或
接收的下行数据的数据标识、接收下行数据的时间和接收下行数据的数据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传输方法还包括:
向用户终端发送指示信息指示发送的下行数据的数据标识。
5.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传输方法包括:
接收基站发送的待下发的下行数据的信息;
生成下行数据接收配置信息;
向所述基站发送下行数据接收配置信息;
所述待下发的下行数据的信息包括:
待下发的下行数据的数据标识;或
待下发的下行数据的数据标识和缓存数据量;
所述向所述基站发送下行数据接收配置信息之后,所述数据传输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基站按照根据所述下行数据接收配置信息确定的下行数据发送策略发送的下行数据;
其中,所述下行数据接收配置信息与所述用户终端的当前电量、内存量、业务类型、QoS信息、数据紧急程度和数据使用频度中的至少一项相关。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行数据接收配置信息包括:
接收的下行数据的数据标识;或
接收的下行数据的数据标识和接收下行数据的时间;或
接收的下行数据的数据标识和接收下行数据的数据量;或
接收的下行数据的数据标识、接收下行数据的时间和接收下行数据的数据量。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传输方法还包括:
接收基站发送的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指示发送的下行数据的数据标识。
8.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收发器,
所述处理器用于确定缓存的待下发给用户终端的下行数据的信息;
所述收发器用于向所述用户终端发送所述下行数据的信息;
所述收发器具体用于向用户终端发送缓存的待下发给所述用户终端的下行数据的数据标识;或
向用户终端发送缓存的待下发给所述用户终端的下行数据的数据标识和缓存数据量;
所述收发器还用于接收所述用户终端发送的下行数据接收配置信息;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根据所述下行数据接收配置信息确定下行数据发送策略;
其中,所述下行数据接收配置信息与所述用户终端的当前电量、内存量、业务类型、QoS信息、数据紧急程度和数据使用频度中的至少一项相关。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收发器还用于按照所述下行数据发送策略将下行数据发送给用户终端。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行数据接收配置信息包括:
接收的下行数据的数据标识;或
接收的下行数据的数据标识和接收下行数据的时间;或
接收的下行数据的数据标识和接收下行数据的数据量;或
接收的下行数据的数据标识、接收下行数据的时间和接收下行数据的数据量。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收发器还用于向用户终端发送指示信息指示发送的下行数据的数据标识。
12.一种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收发器,
所述收发器用于接收基站发送的待下发的下行数据的信息;
所述处理器用于生成下行数据接收配置信息;
所述收发器还用于向所述基站发送下行数据接收配置信息;
所述待下发的下行数据的信息包括:
待下发的下行数据的数据标识;或
待下发的下行数据的数据标识和缓存数据量;
所述收发器还用于接收所述基站按照根据所述下行数据接收配置信息确定的下行数据发送策略发送的下行数据;
其中,所述下行数据接收配置信息与所述用户终端的当前电量、内存量、业务类型、QoS信息、数据紧急程度和数据使用频度中的至少一项相关。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行数据接收配置信息包括:
接收的下行数据的数据标识;或
接收的下行数据的数据标识和接收下行数据的时间;或
接收的下行数据的数据标识和接收下行数据的数据量;或
接收的下行数据的数据标识、接收下行数据的时间和接收下行数据的数据量。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收发器还用于接收基站发送的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指示发送的下行数据的数据标识。
15.一种通信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或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5-7任一项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
16.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中的步骤或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5~7任一项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中的步骤。
CN201710805143.3A 2017-09-08 2017-09-08 数据传输方法、基站及用户终端 Active CN10947499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805143.3A CN109474992B (zh) 2017-09-08 2017-09-08 数据传输方法、基站及用户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805143.3A CN109474992B (zh) 2017-09-08 2017-09-08 数据传输方法、基站及用户终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474992A CN109474992A (zh) 2019-03-15
CN109474992B true CN109474992B (zh) 2023-07-25

Family

ID=656584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805143.3A Active CN109474992B (zh) 2017-09-08 2017-09-08 数据传输方法、基站及用户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474992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78939B (zh) * 2012-04-28 2016-09-28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下行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EP2858446B1 (en) * 2012-06-28 2023-02-15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feedback information for downlink data
CN105323747B (zh) * 2014-06-23 2018-09-2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终端能力指示参数的反馈、反馈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6304345A (zh) * 2015-05-15 2017-01-0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上行资源分配方法、基站和用户终端
CN105472717B (zh) * 2015-12-14 2019-01-29 魅族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用于超密集网络的数据传输方法及数据传输装置
CN108432325B (zh) * 2015-12-31 2021-04-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474992A (zh) 2019-03-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463204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idelink transmiss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1469857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a feedback signal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0531431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llocating resources in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in wireless network
EP3652875B1 (en) Communication device,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mmunication using feedback
US9345044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cessing information
US9414427B2 (en) Link adaptation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method in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based cellular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AU2019273331B2 (en) Method, apparatus and terminal for service transmission
JP2019535162A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端末のサイドリンク制御情報送信方法及び上記方法を利用する端末
US20130150061A1 (en) Device-to-device group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device using the same
US11337188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receiving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1910226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figuring sidelink data bearer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1582834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ciding packet communication range in terminal direct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1564124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ducing scheduling latency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KR20220037492A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사이드링크 송신을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US20230128455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sidelink auxiliary carrier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160227573A1 (en)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JP2015213282A (ja) ユーザ端末、無線基地局、無線通信方法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KR20220100961A (ko) 취소를 표시하는 정보를 결정하기 위한 시스템들 및 방법들
CN111800873B (zh) 资源调度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9474992B (zh) 数据传输方法、基站及用户终端
KR20160056771A (ko) 상향링크 자원 할당 요청 방법 및 장치
US20230189323A1 (en) Prioritization method and device for plurality of collision resources
KR102207628B1 (ko) 무선 네트워크에서의 디바이스간 직접 통신에서 자원 할당 장치 및 방법
KR20220168079A (ko)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사이드링크의 단말 간 협력을 통한 자원 할당 방법 및 장치
EP4373189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ter-ue coordination of sidelink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