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474874A - 喇叭固定结构 - Google Patents

喇叭固定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474874A
CN109474874A CN201811566513.3A CN201811566513A CN109474874A CN 109474874 A CN109474874 A CN 109474874A CN 201811566513 A CN201811566513 A CN 201811566513A CN 109474874 A CN109474874 A CN 10947487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ft end
right end
elastic
diameter
buckl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56651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474874B (zh
Inventor
刘中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izhou Motto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izhou Motto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izhou Motto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izhou Motto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566513.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474874B/zh
Publication of CN1094748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47487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47487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47487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9/00Transducers of moving-coil, moving-strip, or moving-wire type
    • H04R9/06Loudspeak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9/00Transducers of moving-coil, moving-strip, or moving-wire type
    • H04R9/02Detai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2400/00Loudspeakers
    • H04R2400/11Aspects regarding the frame of loudspeaker transduce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Audible-Bandwidth Dynamoelectric Transducers Other Than Pickups (AREA)
  • Clamps And Clips (AREA)

Abstract

一种喇叭固定结构,包括:承载基板、支撑脚垫、倒扣弹性固定机构及喇叭,支撑脚垫包括左端支撑脚及右端支撑脚,左端支撑脚及右端支撑脚分别设置于承载基板的两端上。倒扣弹性固定机构包括左端倒扣弹性组件及右端倒扣弹性组件。本发明的喇叭固定结构,通过设置的承载基板、支撑脚垫、倒扣弹性固定机构及喇叭,承载基板用于承载支撑脚垫、倒扣弹性固定机构及喇叭,支撑脚垫用于支撑喇叭,倒扣弹性固定机构用于将喇叭卡附在支撑脚垫上,如此,代替传统喇叭固定结构,从而降低人力及物料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以及方便工人将喇叭固定。

Description

喇叭固定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喇叭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喇叭固定结构。
背景技术
近几年,液晶显示器产业快速发展,成本控制已成为企业在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不断简化液晶显示器的结构及其生产工艺才能够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喇叭,应用于液晶显示器的播音设备,在组装液晶显示器的工程中,需要把喇叭组装至液晶显示器的指定位置。
然而,目前电视机的喇叭固定基本全部是依靠螺丝锁附的方式固定,即浪费人力及物料成本又会拉低生产效率和产能,并且人工锁附会出现作业手法差异造成的不一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能够降低人力及物料成本,能够提高生产效率,以及能够方便工人将喇叭锁附在液晶显示器上的喇叭固定结构。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喇叭固定结构,包括:
承载基板,
支撑脚垫,所述支撑脚垫包括左端支撑脚及右端支撑脚,所述左端支撑脚及所述右端支撑脚分别设置于所述承载基板的两端上;
倒扣弹性固定机构,所述倒扣弹性固定机构包括左端倒扣弹性组件及右端倒扣弹性组件,所述左端倒扣弹性组件及所述右端倒扣弹性组件一一对应设置于左端支撑脚及右端支撑脚上,所述左端倒扣弹性组件包括两个左端倒扣弹性件,两个所述左侧倒扣弹性件对称设置所述左端支撑脚的两侧上,且两个所述左侧倒扣弹性件之间设置有左端形变间隙,所述右端倒扣弹性组件包括两个右端倒扣弹性件,两个所述右侧倒扣弹性件对称设置所述右端支撑脚的两侧上,且两个所述右侧倒扣弹性件之间设置有右端形变间隙;及
喇叭,所述喇叭包括喇叭主体及两个固定块,两个所述固定块分别设置于所述喇叭主体的两端上,两个所述固定块上分别均开设有圆孔,两个所述左侧倒扣弹性件用于卡接于其中一个所述圆孔内,两个所述右侧倒扣弹性件用于卡接于另一个所述圆孔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承载基板具有长方形的横截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左端支撑脚包括左端立柱及四个左端支撑块,所述左端立柱及四个所述左端支撑块分别设置于所述承载基板的第一端上,且四个所述左端支撑块以所述左端立柱的中心轴线呈圆周阵列分布。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右端支撑脚包括右端立柱及四个右端支撑块,所述右端立柱及四个所述右端支撑块分别设置于所述承载基板的第二端上,且四个所述右端支撑块以所述右端立柱的中心轴线呈圆周阵列分布。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一所述左端倒扣弹性件均包括左端形变块及左端倒扣帽,两个所述左端形变块分别对称设置于所述左端立柱的两侧上,两个所述左端倒扣帽一一对称设置于两个所述左端形变块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一所述右端倒扣弹性件均包括右端形变块及右端倒扣帽,两个所述右端形变块分别对称设置于所述右端立柱的两侧上,两个所述右端倒扣帽一一对称设置于两个所述右端形变块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两个所述左端倒扣帽相互贴合时及两个所述右端倒扣帽相互贴合时均具有圆台状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两个所述左端倒扣帽相互贴合时设置有左端小径端,两个所述左端倒扣帽相互远离时设置有左端大径端,两个所述右端倒扣帽相互贴合时设置有右端小径端,两个所述右端倒扣帽相互远离时设置有右端大径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左端小径端的直径及所述右端小径端的直径分别小于圆孔的直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右端大径端的直径及所述左端大径端的直径大于所述圆孔的直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的喇叭固定结构,通过设置的承载基板、支撑脚垫、倒扣弹性固定机构及喇叭,承载基板用于承载支撑脚垫、倒扣弹性固定机构及喇叭,支撑脚垫用于支撑喇叭,倒扣弹性固定机构用于将喇叭卡附在支撑脚垫上,如此,代替传统喇叭固定结构,从而降低人力及物料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以及方便工人将喇叭固定。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喇叭固定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喇叭固定结构的左端弹性加强件及左端弹性加强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为了更好地对上述喇叭固定结构进行说明,以更好地理解上述喇叭固定结构的构思。如图1所示,一种喇叭固定结构10,包括:承载基板100、支撑脚垫200、倒扣弹性固定机构300及喇叭400,支撑脚垫200设置于承载基板100上,倒扣弹性固定机构300设置于支撑脚垫200上,喇叭400用于卡接于倒扣弹性固定机构300上。
请参阅图1,在本实施例中,承载基板100具有长方形的横截面,
需要说明的是,承载基板100用于承载支撑脚垫200、倒扣弹性固定机构300及喇叭400,支撑脚垫200用于支撑喇叭400,倒扣弹性固定机构300用于将喇叭400卡附在支撑脚垫200上,如此,代替传统喇叭固定结构,从而降低人力及物料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以及方便工人将喇叭固定。
请参阅图1,支撑脚垫200包括左端支撑脚210及右端支撑脚220,左端支撑脚210及右端支撑脚220分别设置于承载基板100的两端上;具体地,将喇叭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左端支撑脚210及右端支撑脚220上,如此,从而实现喇叭的固定。
请参阅图1,在本实施例中,左端支撑脚210包括左端立柱211及四个左端支撑块212,左端立柱211及四个左端支撑块212分别设置于承载基板100的第一端上,且四个左端支撑块212以左端立柱211的中心轴线呈圆周阵列分布。具体地,在喇叭400的第一端卡接于左端支撑脚210上时,四个左端支撑块212用于支撑喇叭400的第一端。
请参阅图1,在本实施例中,右端支撑脚220包括右端立柱221及四个右端支撑块222,右端立柱221及四个右端支撑块222分别设置于承载基板100的第二端上,且四个右端支撑块222以右端立柱221的中心轴线呈圆周阵列分布,具体地,在喇叭400的第二端卡接于右端支撑脚220上时,四个右端支撑块222用于支撑喇叭400的第二端,如此,通过将喇叭400的两端分别支撑及卡接,从而实现喇叭400的固定及安装。
请参阅图1,倒扣弹性固定机构300包括左端倒扣弹性组件310及右端倒扣弹性组件320,左端倒扣弹性组件310及右端倒扣弹性组件320一一对应设置于左端支撑脚210及右端支撑脚220上,左端倒扣弹性组件310包括两个左端倒扣弹性件311,两个左侧倒扣弹性件311对称设置左端支撑脚210的两侧上,且两个左侧倒扣弹性件311之间设置有左端形变间隙312;需要说明的是,将喇叭400的第一端穿设左端倒扣弹性组件310时,使得两个左侧倒扣弹性件311受到挤压发生形变,两个左侧倒扣弹性件311相互靠近,降低左端形变间隙312的间距,使得喇叭400能够穿过两个左侧倒扣弹性件311。在喇叭400穿过两个左侧倒扣弹性件311后,两个左侧倒扣弹性件311产生的形变恢复至原始状态,即左端形变间隙312的间距恢复原始状态,使得喇叭400卡接于两个左侧倒扣弹性件311上,如此,从而实现喇叭400第一端的卡接。
请参阅图1,右端倒扣弹性组件320包括两个右端倒扣弹性件321,两个右侧倒扣弹性件321对称设置右端支撑脚220的两侧上,且两个右侧倒扣弹性件321之间设置有右端形变间隙322;需要说明的是,将喇叭400的第二端穿设右端倒扣弹性组件320时,使得两个右端倒扣弹性件321受到挤压发生形变,两个右端倒扣弹性件321相互靠近,降低右端形变间隙322的间距,使得喇叭400能够穿过两个右端倒扣弹性件321。在喇叭400穿过两个右端倒扣弹性件321后,两个右端倒扣弹性件321产生的形变恢复至原始状态,即右端形变间隙322的间距恢复原始状态,使得喇叭400的第二端卡接于两个右端倒扣弹性件321上,如此,从而实现喇叭400第二端的卡接。
请参阅图1,喇叭400包括喇叭主体410及两个固定块420,两个固定块420分别设置于喇叭主体410的两端上,两个固定块420上分别均开设有圆孔421,两个左侧倒扣弹性件311用于卡接于其中一个圆孔421内,两个右侧倒扣弹性件321用于卡接于另一个圆孔421内.
需要说明的是,将喇叭400的两个固定块420分别穿设左端倒扣弹性组件310及右端倒扣弹性组件320,左端倒扣弹性组件310及右端倒扣弹性组件320分别受到圆孔421内侧壁的挤压,从而到导致左端形变间隙312的间距及右端形变间隙322的间距的减少,在左端倒扣弹性组件310及右端倒扣弹性组件320分别完全贯穿两个圆孔421后,左端倒扣弹性组件310及右端倒扣弹性组件320分别失去挤压,左端倒扣弹性组件310及右端倒扣弹性组件320分别恢复至原始状态,使得左端倒扣弹性组件310及右端倒扣弹性组件320分别卡接在固定块420的外表面上,如此,从而实现将喇叭400两端的固定。
请参阅图1,下面对喇叭400的第一端卡接固定的方式进行进一步的阐述,在本实施例中,每一左端倒扣弹性件311均包括左端形变块311a及左端倒扣帽311b,两个左端形变块311a分别对称设置于左端立柱211的两侧上,两个左端倒扣帽311b一一对称设置于两个左端形变块311a上,两个左端形变块311a相互贴合时具有圆台状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两个左端倒扣帽311b相互贴合时设置有左端小径端,两个左端倒扣帽311b相互远离时设置有左端大径端,左端小径端的直径小于圆孔的直径,左端大径端的直径大于圆孔421的直径;在两个左端倒扣帽311b相互贴合时,左端小径端的直径小于圆孔421的直径,如此,从而便于用户穿设圆孔421。在两个左端倒扣帽311b相互远离时,左端大径端大于圆孔421的直径,如此,在两个左端倒扣帽311b贯穿圆孔421后,左端大径端大于圆孔421的直径,从而使得两个左端倒扣帽311b卡接于固定块420表面上。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将喇叭400的一个固定块420穿设两个左端倒扣弹性件311,由于在两个左端倒扣帽311b相互贴合时,左端小径端的直径小于圆孔421的直径,使得两个左端倒扣帽311b穿设至圆孔421内,且两个左端倒扣帽311b受圆孔421内侧壁的挤压,并且两个左端形变块311a也相互靠近,改变左端形变间隙312的间距,在两个左端倒扣帽311b完全贯穿一个固定块420的圆孔421后,两个左端倒扣帽311b失去挤压恢复至原来的形状,同时两个左端形变块311a也恢复至原来的状态,此时,两个左端倒扣帽311b相互远离,左端大径端大于圆孔421的直径,从而使得两个左端倒扣帽311b与固定块420的外表面形成卡接,如此,从而实现喇叭400第一端的固定。
请参阅图1,下面对喇叭400的第二端卡接固定的方式进行进一步的阐述,在本实施例中,每一右端倒扣弹性件321均包括右端形变块321a及右端倒扣帽321b,两个右端形变块321a分别对称设置于右端立柱221的两侧上,两个右端倒扣帽321b一一对称设置于两个右端形变块321a上;两个右端形变块321a相互贴合时具有圆台状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两个右端倒扣帽321b相互贴合时设置有右端小径端,两个右端倒扣帽321b相互远离时设置有右端大径端,右端小径端的直径小于圆孔的直径,右端大径端的直径大于圆孔421的直径;在两个右端倒扣帽321b相互贴合时,右端小径端的直径小于圆孔421的直径,如此,从而便于用户穿设圆孔421。在两个右端倒扣帽321b相互远离时,右端大径端大于圆孔421的直径,如此,在两个右端倒扣帽321b贯穿圆孔421后,右端大径端大于圆孔421的直径,从而使得两个右端倒扣帽321b卡接于固定块420表面上。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将喇叭400的第二个固定块420穿设两个右端倒扣弹性件321,由于在两个右端倒扣帽321b相互贴合时,右端小径端的直径小于圆孔421的直径,使得两个右端倒扣帽321b穿设至圆孔421内,且两个右端倒扣帽321b受圆孔421内侧壁的挤压,并且两个右端形变块311a也相互靠近,改变右端形变间隙312的间距,在两个右端倒扣帽321b完全贯穿第二个固定块420的圆孔421后,两个右端倒扣帽321b失去挤压恢复至原来的形状,同时两个右端形变块311a也恢复至原来的状态,此时,两个右端倒扣帽321b相互远离,右端大径端大于圆孔421的直径,从而使得两个右端倒扣帽321b与固定块420的外表面形成卡接,如此,从而实现喇叭400第二端的固定。
请参阅图2所示,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两个右端倒扣帽321b与固定块420的外表面形成卡接,主要依赖与两个右端倒扣帽321b相互远离,所造成右端大径端大于圆孔421的直径,由于两个右端倒扣帽321b的弹性,使得两个右端倒扣帽321b在施加较小的压力后即可实现将两个右端倒扣帽321b再一次的贴合,从而使得喇叭400脱离,如此,从而使得整体结构不稳定。因此,为了解决结构不稳定的原因,因此,左端倒扣弹性件311还包括左端弹性增强件,右端倒扣弹性件311还包括右端弹性增强件,左端弹性增强件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左端倒扣帽311b连接,且左端弹性增强件位于左端形变间隙位置处,右端弹性增强件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右端倒扣帽321b连接,且右端弹性增强件位于右端形变间隙位置处,左端弹性增强件20包括左端第一受力面21、左端第二受力面22、左端第一倾斜面23、左端第二倾斜面24及左端扭簧本体25,所述左端第一受力面、所述左端第二受力面、所述左端第一倾斜面、所述左端第二倾斜面及所述左端扭簧本体均位于所述左端形变间隙位置处,所述左端第一受力面及所述左端第二受力面分别与两个所述左端倒扣帽311b连接,所述左端第一受力面及所述左端第二受力面分别与所述左端第一倾斜面及所述左端第二倾斜面连接,所述左端扭簧本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左端第一倾斜面及所述左端第二倾斜面连接,所述左端第一倾斜面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左端第二倾斜面的延伸方向分别与所述左端扭簧本体的延伸方向具有左端引导角,右端弹性增强件30包括右端第一受力面31、右端第二受力面32、右端第一倾斜面33、右端第二倾斜面34及右端扭簧本体35,所述右端第一受力面、所述右端第二受力面、所述右端第一倾斜面、所述右端第二倾斜面及所述右端扭簧本体均位于所述右端形变间隙位置处,所述右端第一受力面及所述右端第二受力面分别与两个所述右端倒扣帽321b连接,所述右端第一受力面及所述右端第二受力面分别与所述右端第一倾斜面及所述右端第二倾斜面连接,所述右端扭簧本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右端第一倾斜面及所述右端第二倾斜面连接,所述右端第一倾斜面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右端第二倾斜面的延伸方向分别与所述右端扭簧本体的延伸方向具有右端引导角,如此,在将两个左端倒扣帽311b或两个右端倒扣帽321b相互贴合时,其外部需要所施加的压力是十分大的,因此,在两个左端倒扣帽311b与第一个固定块420形成卡接,两个右端倒扣帽321b与第二个固定块420形成卡接后,从而提高喇叭400的安装时的稳固性。
为了对上述左端弹性增强件及右端弹性增强件进行进一步的解释说明,例如,左端倒扣弹性件311还包括左端弹性增强件20,右端倒扣弹性件311还包括右端弹性增强件30,左端弹性增强件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左端倒扣帽311b连接,且左端弹性增强件位于左端形变间隙位置处,右端弹性增强件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右端倒扣帽321b连接,且右端弹性增强件位于右端形变间隙位置处;具体地,在用户挤压两个左端倒扣帽311b或两个右端倒扣帽321b时,如需将两个左端倒扣帽311b相互贴合或两个右端倒扣帽321b相互贴合,不仅要考虑两个左端倒扣帽311b或两个右端倒扣帽321b之间的形变系数,同时还要另外加上左端弹性增强件及右端弹性增强件的形变系数,因此,用户挤压两个左端倒扣帽311b或两个右端倒扣帽321b时,外部施加的力则需要十分大,从而使得两个左端倒扣帽311b或两个右端倒扣帽321b形成卡接后更加稳定,不容易脱离出固定板420。左端弹性增强件包括左端第一受力面21、左端第二受力面22、左端第一倾斜面23、左端第二倾斜面24及左端扭簧本体25,所述左端第一受力面、所述左端第二受力面、所述左端第一倾斜面、所述左端第二倾斜面及所述左端扭簧本体均位于所述左端形变间隙位置处,所述左端第一受力面及所述左端第二受力面分别与两个所述左端倒扣帽311b连接,所述左端第一受力面及所述左端第二受力面分别与所述左端第一倾斜面及所述左端第二倾斜面连接,所述左端扭簧本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左端第一倾斜面及所述左端第二倾斜面连接,所述左端第一倾斜面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左端第二倾斜面的延伸方向分别与所述左端扭簧本体的延伸方向具有左端引导角;具体地,用户在需将两个左端倒扣帽311b相互贴合时,用户分别从左端第一受力面及左端第二受力面施加外力,然后,左端第一倾斜面及左端第二倾斜面分别引导两个左端倒扣帽311b的相互贴合,如此,从而使得两个左端倒扣帽311b能够较为迅速、精准的相互贴合,从而进一步方便用户将两个左端倒扣帽311b与固定孔421形成卡接。右端弹性增强件包括右端第一受力面31、右端第二受力面32、右端第一倾斜面33、右端第二倾斜面34及右端扭簧本体35,所述右端第一受力面、所述右端第二受力面、所述右端第一倾斜面、所述右端第二倾斜面及所述右端扭簧本体均位于所述右端形变间隙位置处,所述右端第一受力面及所述右端第二受力面分别与两个所述右端倒扣帽321b连接,所述右端第一受力面及所述右端第二受力面分别与所述右端第一倾斜面及所述右端第二倾斜面连接,所述右端扭簧本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右端第一倾斜面及所述右端第二倾斜面连接,所述右端第一倾斜面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右端第二倾斜面的延伸方向分别与所述右端扭簧本体的延伸方向具有右端引导角,具体地,右端弹性增强件的工作原理与左端弹性增强件的工作原理相同,因此,在此不再作进一步的阐述。如此,上述通过设置的左端弹性增强件及右端弹性增强件,在将两个左端倒扣帽311b或两个右端倒扣帽321b相互贴合时,其外部需要所施加的压力是十分大的,因此,在两个左端倒扣帽311b与第一个固定块420形成卡接,两个右端倒扣帽321b与第二个固定块420形成卡接后,从而提高喇叭400的安装时的稳固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的喇叭固定结构,通过设置的承载基板、支撑脚垫、倒扣弹性固定机构及喇叭,承载基板用于承载支撑脚垫、倒扣弹性固定机构及喇叭,支撑脚垫用于支撑喇叭,倒扣弹性固定机构用于将喇叭卡附在支撑脚垫上,如此,代替传统喇叭固定结构,从而降低人力及物料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以及方便工人将喇叭固定。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喇叭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承载基板,
支撑脚垫,所述支撑脚垫包括左端支撑脚及右端支撑脚,所述左端支撑脚及所述右端支撑脚分别设置于所述承载基板的两端上;
倒扣弹性固定机构,所述倒扣弹性固定机构包括左端倒扣弹性组件及右端倒扣弹性组件,所述左端倒扣弹性组件及所述右端倒扣弹性组件一一对应设置于左端支撑脚及右端支撑脚上,所述左端倒扣弹性组件包括两个左端倒扣弹性件,两个所述左侧倒扣弹性件对称设置所述左端支撑脚的两侧上,且两个所述左侧倒扣弹性件之间设置有左端形变间隙,所述右端倒扣弹性组件包括两个右端倒扣弹性件,两个所述右侧倒扣弹性件对称设置所述右端支撑脚的两侧上,且两个所述右侧倒扣弹性件之间设置有右端形变间隙;及
喇叭,所述喇叭包括喇叭主体及两个固定块,两个所述固定块分别设置于所述喇叭主体的两端上,两个所述固定块上分别均开设有圆孔,两个所述左侧倒扣弹性件用于卡接于其中一个所述圆孔内,两个所述右侧倒扣弹性件用于卡接于另一个所述圆孔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喇叭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基板具有长方形的横截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喇叭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端支撑脚包括左端立柱及四个左端支撑块,所述左端立柱及四个所述左端支撑块分别设置于所述承载基板的第一端上,且四个所述左端支撑块以所述左端立柱的中心轴线呈圆周阵列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喇叭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右端支撑脚包括右端立柱及四个右端支撑块,所述右端立柱及四个所述右端支撑块分别设置于所述承载基板的第二端上,且四个所述右端支撑块以所述右端立柱的中心轴线呈圆周阵列分布。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喇叭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左端倒扣弹性件均包括左端形变块及左端倒扣帽,两个所述左端形变块分别对称设置于所述左端立柱的两侧上,两个所述左端倒扣帽一一对称设置于两个所述左端形变块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喇叭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右端倒扣弹性件均包括右端形变块及右端倒扣帽,两个所述右端形变块分别对称设置于所述右端立柱的两侧上,两个所述右端倒扣帽一一对称设置于两个所述右端形变块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喇叭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左端倒扣帽相互贴合时及两个所述右端倒扣帽相互贴合时均具有圆台状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喇叭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左端倒扣帽相互贴合时设置有左端小径端,两个所述左端倒扣帽相互远离时设置有左端大径端,两个所述右端倒扣帽相互贴合时设置有右端小径端,两个所述右端倒扣帽相互远离时设置有右端大径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喇叭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端小径端的直径及所述右端小径端的直径分别小于圆孔的直径。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喇叭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右端大径端的直径及所述左端大径端的直径大于所述圆孔的直径。
CN201811566513.3A 2018-12-19 2018-12-19 喇叭固定结构 Active CN10947487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566513.3A CN109474874B (zh) 2018-12-19 2018-12-19 喇叭固定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566513.3A CN109474874B (zh) 2018-12-19 2018-12-19 喇叭固定结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474874A true CN109474874A (zh) 2019-03-15
CN109474874B CN109474874B (zh) 2024-05-03

Family

ID=656754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566513.3A Active CN109474874B (zh) 2018-12-19 2018-12-19 喇叭固定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474874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3097083A1 (zh) * 2011-12-27 2013-07-04 三洋科技中心(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喇叭固定结构
CN204539382U (zh) * 2015-03-11 2015-08-05 昆山康佳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喇叭固定结构
CN205142444U (zh) * 2015-11-12 2016-04-06 Tcl王牌电器(惠州)有限公司 喇叭固定结构及电子装置
CN206865619U (zh) * 2017-06-22 2018-01-09 深圳Tcl新技术有限公司 喇叭安装结构和电视机
CN209419835U (zh) * 2018-12-19 2019-09-20 惠州铭薪电子有限公司 喇叭固定结构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3097083A1 (zh) * 2011-12-27 2013-07-04 三洋科技中心(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喇叭固定结构
CN204539382U (zh) * 2015-03-11 2015-08-05 昆山康佳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喇叭固定结构
CN205142444U (zh) * 2015-11-12 2016-04-06 Tcl王牌电器(惠州)有限公司 喇叭固定结构及电子装置
CN206865619U (zh) * 2017-06-22 2018-01-09 深圳Tcl新技术有限公司 喇叭安装结构和电视机
CN209419835U (zh) * 2018-12-19 2019-09-20 惠州铭薪电子有限公司 喇叭固定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474874B (zh) 2024-05-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70160561A1 (en) Rimless eyeglasses
CN107167631A (zh) 电荷输出元件及环形剪切式压电加速度传感器
CN209419835U (zh) 喇叭固定结构
CN109474874A (zh) 喇叭固定结构
CN207304908U (zh) 用于扬声器的振膜以及扬声器单体
CN207883212U (zh) 一种具有高度微调功能的显示屏铁框
KR101600750B1 (ko) 인장재의 긴장완화 보완용 앵커장치
CN205685182U (zh) 一种玻璃柱研磨装置的研磨夹具
US2208642A (en) Hand reading glass and the like
CN114426394B (zh) 一种用于半球谐振子与电极基板焊接的谐振子固定装置
CN109209015A (zh) 一种护栏
CN208209232U (zh) 一种激光器光学镜片调整支架
CN205070147U (zh) 三点固定式射频激光器
CN107591087A (zh) 固定装置、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N205749998U (zh) 一种lc光纤连接器
CN209880856U (zh) 一种便于连接电力设备的接线夹
CN206929178U (zh) 螺栓连接结构
CN218037605U (zh) 一种背光模组
CN217333652U (zh) 伽马射线准直器
CN109462195A (zh) 一种电子设备引出线固定结构
CN215980301U (zh) 一种具有临时搭接结构的玻璃钢圆棒
CN107272834A (zh) 一种可升降的电脑显示器支撑架
CN219431342U (zh) 一种立体分布式双排扣件
CN216967417U (zh) 一种陶瓷插芯研磨载具
CN217954873U (zh) 一种方便拆卸的液晶显示屏边框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