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470805A - 分析系统 - Google Patents

分析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470805A
CN109470805A CN201811038926.4A CN201811038926A CN109470805A CN 109470805 A CN109470805 A CN 109470805A CN 201811038926 A CN201811038926 A CN 201811038926A CN 109470805 A CN109470805 A CN 10947080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connector
voltage
primary
connection statu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03892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豊后
豊后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imadzu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imadzu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madzu Corp filed Critical Shimadzu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94708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470805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0/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eparation into components using adsorption, absorption or similar phenomena or using ion-exchange, e.g. chromatography or field flow fractionation
    • G01N30/02Column chromatography
    • G01N30/26Conditioning of the fluid carrier; Flow patterns
    • G01N30/28Control of physical parameters of the fluid carrier
    • G01N30/30Control of physical parameters of the fluid carrier of temperature

Landscapes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Control Of Resistance Heating (AREA)
  • Electron Tubes For Measurement (AREA)
  • Other Investigation Or Analysis Of Materials By Electrical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分析系统。加热器单元的第一加热器元件和第二加热器元件被设置为对用于分析试样的分析装置的预先决定的构成部分进行加热。根据对第一端子与第二端子之间施加的电压,来将切换部选择性地设定为第一连接状态和第二连接状态中的某一状态。在第一连接状态下,第一加热器元件和第二加热器元件并联连接在第一端子与第二端子之间。在第二连接状态下,第一加热器元件和第二加热器元件串联连接在第一端子与第二端子之间。

Description

分析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加热器单元的分析系统。
背景技术
在分析系统中,有时设置用于对试样进行加热的加热器。例如,在日本特开平11-108895号公报记载的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中,通过在脱溶剂管中设置被进行温度控制的多个加热器,来将脱溶剂管的温度维持一致。从喷嘴进行喷雾而离子化的液体试样通过上述的脱溶剂管后被导入到质谱分析(MS)部。在MS部中,只有具有特定的质荷比的离子通过四极过滤器后被检测器检测。
发明内容
作为上述的加热器,能够使用能够利用商用电源驱动的加热器。在此,作为商用电源,存在例如供给100V~120V的交流电压的100V系列电源和例如供给220V~240V的交流电压的200V系列电源。因而,需要使用具有与供给电压对应的额定电压的加热器,或者在分析装置中设置将供给电压转换为加热器的额定电压的变压器。
然而,在使用具有与供给电压对应的额定电压的加热器的情况下,需要进行多个种类的分析装置的生产和管理,生产成本和管理成本随之增加。另一方面,在设置变压器的情况下,根据加热器的容量或加热器的数量,需要使用大容量的变压器。因此,变压器的成本增加,并且分析装置的重量增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能够不使成本和重量增加地利用大范围的电压驱动的加热器单元的分析系统。
(1)按照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分析系统具备:分析装置,其用于分析试样;第一加热器单元,其包括被设置为对分析装置的预先决定的构成部分进行加热的第一加热器元件和第二加热器元件;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切换部,其能够在第一连接状态与第二连接状态之间进行切换,其中,所述第一连接状态是将第一加热器元件和第二加热器元件并联连接在第一端子与第二端子之间的状态,所述第二连接状态是将第一加热器元件和第二加热器元件串联连接在第一端子与第二端子之间的状态;以及设定部,其根据对第一端子与第二端子之间施加的电压,来将切换部选择性地设定为第一连接状态和第二连接状态中的某一状态。
在该分析系统中,第一加热器单元的第一加热器元件和第二加热器元件被设置为对用于分析试样的分析装置的预先决定的构成部分进行加热。根据对第一端子与第二端子之间施加的电压(以下称为供给电压。),来将切换部选择性地设定为第一连接状态和第二连接状态中的某一状态。在第一连接状态下,第一加热器元件和第二加热器元件并联连接在第一端子与第二端子之间。由此,对第一加热器元件和第二加热器元件分别施加供给电压。在第二连接状态下,第一加热器元件和第二加热器元件串联连接在第一端子与第二端子之间。由此,对第一加热器元件和第二加热器元件分别施加比供给电压低的电压。
像这样,能够根据供给电压来切换对第一加热器元件和第二加热器元件分别施加的电压。因此,不需要根据供给电压准备多个种类的加热器元件。另外,也不需要使用大容量的变压器。由此,能够不使成本和重量增加地利用大范围的电压驱动第一加热器单元。
(2)也可以是,在对第一端子与第二端子之间施加了第一范围内的电压的情况下,设定部将切换部设定为第一连接状态,在对第一端子与第二端子之间施加了比第一范围高的第二范围内的电压的情况下,设定部将切换部设定为第二连接状态。
根据该结构,在供给电压在第一范围内的情况下,第一加热器元件和第二加热器元件并联连接在第一端子与第二端子之间,由此对第一加热器元件和第二加热器元件分别施加该供给电压。另一方面,在供给电压在比第一范围高的第二范围内的情况下,第一加热器元件和第二加热器元件串联连接在第一端子与第二端子之间,由此供给电压被分压,对第一加热器元件和第二加热器元件分别供给比该供给电压低的电压。由此,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驱动第一加热器单元。
(3)也可以是,分析系统还具备:第一输入连接器和第二输入连接器;变压器;初级连接器,其连接于变压器的初级线圈,并且能够选择性地连接于第一输入连接器和第二输入连接器中的某一个;次级连接器,其连接于变压器的次级线圈;以及第二加热器单元,其能够连接于次级连接器,在初级连接器连接于第一输入连接器的状态下对第一端子与第二端子之间施加了第一范围内的电压的情况下,该第一输入连接器连接于初级连接器,使得在次级连接器中产生预先决定的第三范围内的电压,在初级连接器连接于第二输入连接器的状态下对第一端子与第二端子之间施加了第二范围内的电压的情况下,该第二输入连接器连接于初级连接器,使得在次级连接器中产生第三范围内的电压,在初级连接器连接于第一输入连接器的情况下,设定部将切换部设定为第一连接状态,在初级连接器连接于第二输入连接器的情况下,设定部将切换部设定为第二连接状态。
根据该结构,在供给电压在第一范围内的情况下,为了使次级连接器中产生第三范围内的电压,能够将初级连接器连接于第一输入连接器。在该情况下,切换部被设定为第一连接状态。由此,对第一加热器元件和第二加热器元件分别施加供给电压。另一方面,在供给电压在第二范围内的情况下,为了使次级连接器中产生第三范围内的电压,能够将初级连接器连接于第二输入连接器。在该情况下,切换部被设定为第二连接状态。由此,对第一加热器元件和第二加热器元件分别施加比供给电压低的电压。
像这样,能够与用于对第二加热器单元施加第三范围内的电压的初级连接器的连接切换操作连动地自动切换对第一加热器元件和第二加热器元件分别施加的电压。因而,不设置用于判定供给电压的电路,能够根据供给电压来切换对第一加热器元件和第二加热器元件分别施加的电压。
(4)也可以是,切换部包括:连接电路,其用于将第一加热器元件与第二加热器元件连接;以及继电器,其用于将连接电路在第一连接状态与第二连接状态之间切换,设定部基于初级连接器是连接于第一输入连接器还是连接于第二输入连接器,来驱动继电器。在该情况下,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将连接电路在第一连接状态与第二连接状态之间切换。
(5)也可以是,第一输入连接器和第二输入连接器中的一个输入连接器具有第三端子和第四端子,其中,所述第三端子与继电器连接且不与第一端子及第二端子连接,所述第四端子不与继电器连接且不与第一端子及第二端子连接,初级连接器具有彼此之间短路且不与变压器连接的第五端子和第六端子,在初级连接器连接于一个输入连接器时,第三端子与第五端子连接,且第四端子与第六端子连接,第三端子与第四端子之间短路,由此继电器被驱动。在该情况下,通过将初级连接器连接于第一输入连接器和第二输入连接器中的一方的操作,能够以简单的结构驱动继电器。
(6)也可以是,分析系统还具备判定部,该判定部判定对第一端子与第二端子之间施加了第一范围的电压还是施加了第二范围的电压,设定部基于判定部的判定结果,来将切换部设定为第一连接状态或第二连接状态。在该情况下,能够自动地进行切换部的第一连接状态与第二连接状态之间的切换。由此,分析系统的便利性提高。
(7)也可以是,分析系统还具备对第一加热器单元进行控制的控制装置,控制装置基于切换部是第一连接状态还是第二连接状态,来调整第一加热器单元的控制参数。在该情况下,能够对第一加热器单元进行与供给电压相应的控制。
(8)也可以是,控制参数包含对第一加热器单元供给的电流的占空比。在该情况下,能够根据供给电压来控制第一加热器单元的输出电力。
(9)也可以是,调整控制参数,使得对第一端子与第二端子之间施加了第一范围的电压的情况下的第一加热器单元的输出电力实质上等于对第一端子与第二端子之间施加了第二范围的电压的情况下的第一加热器单元的输出电力。在该情况下,不论供给电压在第一范围内和第二范围内中的哪个范围,都能够将分析装置的预先决定的构成部分加热至实质上相等的温度。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分析系统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示出图1的加热器驱动装置的结构的图,
图3是示出200V系列电源时的串联连接的电路图,
图4是示出100V系列电源时的并联连接的电路图,
图5是示出加热器驱动装置的带判定功能的结构的图,
图6是示出判定部的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7是示出判定部的结构的其它例的图,
图8的(a)~(d)是示出在供给电压为100V、120V、220V以及240V时对开关元件提供的控制信号的图,
图9是示出加热器驱动装置的带自动判定功能的结构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来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分析系统。
(1)分析系统的结构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分析系统的结构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分析系统500包括预处理部100、分析部200、加热器驱动装置300以及控制装置400。预处理部100与分析部200通过两个配管501、502进行连接。由预处理部100和分析部200构成分析装置1。
预处理部100包括流路切换阀110、气体流量控制部120、冷凝部130、样品管140以及冷却风扇150。流路切换阀110具有六个端口111~116,能够在第一流路状态与第二流路状态之间进行切换。在第一流路状态下,如用虚线表示的那样,端口111、112之间连通,端口113、114之间连通,端口115、116之间连通。在第二流路状态下,如用实线表示的那样,端口112、113之间连通,端口114、115之间连通,端口116、111之间连通。
端口111经由电磁阀121连接于样品管140的一端部。电磁阀121的开闭由气体流量控制部120来控制。端口112连接于冷凝部130的一端部。端口113连接于配管501的一端部。端口114连接于配管502的一端部。端口115连接于冷凝部130的另一端部。端口116连接于样品管140的另一端部。
在样品管140中,利用吸附剂来吸附作为分析对象的试样。通过对样品管140进行加热,试样脱离并通过冷凝部130被引导至分析部200。冷却风扇150被配置为对样品管140进行冷却。
分析部200例如是气相色谱仪,包括喷射器210、气体流量控制部220、柱230以及检测器240。喷射器210具有三个端口211~213。端口211连接于配管502的另一端部。端口212连接于气体流量控制部220。端口213连接于柱230的一端部。气体流量控制部220与配管501的另一端部连接。检测器240例如是FID(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连接于柱230的另一端部。
对流路切换阀110、样品管140以及喷射器210分别设置用于对试样进行加热的加热器单元H1、H2、HA。加热器单元H1、H2、HA包括交流加热器。另外,对流路切换阀110、样品管140以及喷射器210分别设置温度传感器D1、D2、DA。加热器驱动装置300使加热器单元H1、H2、HA进行动作。在后面叙述加热器驱动装置300的详细内容。
控制装置400由CPU(中央运算处理装置)、RAM(随机存取存储器)、ROM(只读存储器)以及存储装置构成。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装置400包括直流电源,对加热器驱动装置300供给例如12V的直流电压。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直流电源被设置为控制装置400的一部分,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直流电源也可以与控制装置400独立地设置。
控制装置400基于由温度传感器D1、D2、DA检测的温度来控制加热器驱动装置300的动作,并且控制预处理部100和分析部200的动作。以下,简化地说明由预处理部100和分析部200进行的试样的分析动作。
在初始状态下,流路切换阀110被切换为用虚线表示的第一流路状态。另外,吸附在样品管140内的试样由于被加热器单元H2加热而脱离。
接着,电磁阀121被打开,由气体流量控制部120对流路切换阀110的端口111供给载气。在该情况下,载气通过端口111、112、冷凝部130以及端口115、116对样品管140内的试样进行加压。由此,试样在由端口111、112、冷凝部130以及端口115、116构成的流路中循环。
另外,利用气体流量控制部220将载气通过配管501供给到流路切换阀110的端口113。由此,通过端口113、114、配管502以及喷射器210的端口211、213对柱230供给固定流量的载气。
之后,流路切换阀110被切换为用实线表示的第二流路状态。另外,利用气体流量控制部220将载气通过配管502供给到流路切换阀110的端口113,并且从喷射器210的端口212排出载气。由此,载气通过端口113、112被导入到冷凝部130,试样与载气一起通过流路切换阀110的端口115、114、配管502、喷射器210的端口211、213被导入到柱230。检测器240输出与被导入到柱230的试样中含有的成分的量对应的检测信号。
(2)加热器驱动装置
图2是示出图1的加热器驱动装置300的结构的图。如图2所示,加热器驱动装置300包括变压器10和电路基板20。变压器10与初级连接器C1和次级连接器C2连接。在变压器10的初级线圈w1依次设置分接头Ta~Te。分接头Ta、Te之间的匝数、分接头Tb、Te之间的匝数、分接头Tc、Te之间的匝数以及分接头Td、Te之间的匝数之比大致为24:22:12:10。另外,初级线圈w1与次级线圈w2的匝数比大致为24:10。
在初级连接器C1中依次形成七个端子A~G。端子A~E分别与初级线圈w1的分接头Ta~Te连接。端子F、G之间通过短路构件J而电短路。短路构件J例如是线缆。在次级连接器C2中形成两个端子H、I。端子H、I分别与次级线圈w2的一端部和另一端部连接。
在电路基板20安装有供电部C21、四个输入连接器C11~C14、输出连接器C22、加热器用连接器C23、通信连接器C24、开关元件S3以及多个(在本例中为两个)切换部30。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电路基板20安装两个切换部30,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可以在电路基板20安装一个切换部30,也可以在电路基板20安装三个以上的切换部30。
在供电部C21中形成两个端子i1、i2。在本实施方式中,端子i1是正极(live)端子,端子i2是中性(neutral)端子。端子i1、i2经由未图示的电源插头连接于外部的商用电源。由此,对端子i1、i2之间供给交流电压。供电部C21经由未图示的熔断器将来自商用电源的交流电压供给到被安装于电路基板20的元件的各部。
在各输入连接器C11~C14中形成与变压器10的初级连接器C1的端子A~G分别对应的七个端子a~g。输入连接器C11的端子d、输入连接器C12的端子c、输入连接器C13的端子b以及输入连接器C14的端子a连接于端子i1。另外,各输入连接器C11~C14的端子e连接于端子i2。
输入连接器C11、C12的端子f互相连接,并且连接于各切换部30。在后面叙述详细内容。另外,输入连接器C11、C12的端子g与电路基板20的维持为接地电位(基准电位)的部分(以下称为接地部。)连接。另一方面,在输入连接器C13、C14中,端子f、g开放。
商用电源的供给电压(以下简称为供给电压。)为100V、120V、220V以及240V中的任一个。以下,将100V或120V的供给电压称为100V系列的供给电压,将220V或240V的供给电压称为200V系列的供给电压。
在供给电压为100V的情况下,使用者将初级连接器C1连接于输入连接器C11。在供给电压为120V的情况下,使用者将初级连接器C1连接于输入连接器C12。在供给电压为220V的情况下,使用者将初级连接器C1连接于输入连接器C13。在供给电压为240V的情况下,使用者将初级连接器C1连接于输入连接器C14。另外,使用者将次级连接器C2连接于输出连接器C22。根据上述的连接,不论供给电压为100V、120V、220V以及240V中的哪一个,供给电压都能够被变压器10转换为100V的电压。转换得到的100V的电压从次级连接器C2输出。
在输出连接器C22中形成与变压器10的次级连接器C2的两个端子H、I分别对应的两个端子h、i。在加热器用连接器C23中形成两个端子j、k。在端子h与端子j之间连接开关元件S3。端子i与端子k连接。在通信连接器C24中形成端子c1、c2、c3。开关元件S3的控制端子连接于通信连接器C24的端子c3。
在本实施方式中,加热器单元HA具有100V系列的额定电压。在此,100V系列的额定电压是100V以上且小于200V的额定电压,例如是120V的额定电压。
加热器单元HA的两端分别连接于加热器用连接器C23的端子j、k。在该情况下,对加热器单元HA施加100V的电压。由此,加热器单元HA进行动作。图1的控制装置400基于由图1的温度传感器DA检测的温度,来通过通信连接器C24的端子c3向开关元件S3提供控制信号CS3。由此,控制开关元件S3的接通和断开,图1的喷射器210维持为期望的温度。
通信连接器C24的端子c1连接于接地部。端子c2连接于各切换部30。另外,端子c3连接于各切换部30。在图2中,仅图示一个端子c3,但与切换部30和开关元件S3的数量对应地在通信连接器C24中形成多个端子c3。
通信连接器C24连接于控制装置400。控制装置400通过端子c1将电路基板20的接地部维持为直流电源的接地电位,通过端子c2对各切换部30供给直流电压。另外,控制装置400通过端子c3对切换部30提供控制信号CS1、CS2,对开关元件S3提供控制信号CS3。
在本实施方式中,加热器单元H1连接于一个切换部30,加热器单元H2连接于另一个切换部30。图3是示出200V系列电源时的串联连接的电路图。图4是示出100V系列电源时的并联连接的电路图。在图3和图4中,示出一个切换部30的结构,但另一个切换部30的结构也与图3和图4的结构相同。另外,加热器单元H2也具有与后述的图3和图4的加热器单元H1相同的结构,包括两个加热器元件H2a、H2b。
如图3和图4所示,切换部30包括继电器R、开关元件S1以及加热器用连接器C25。继电器R包括电磁线圈M和开关电路S2。开关电路S2(继电器R)能够根据电磁线圈M中是否流过直流电流来在图3所示的第一连接状态与图4所示的第二连接状态之间进行切换。
电磁线圈M的一端连接于通信连接器C24的端子c2,电磁线圈M的另一端连接于输入连接器C11的端子f和输入连接器C12的端子f。在开关电路S2中形成六个触点s1~s6。触点s1与供电部C21的端子i1连接。触点s4与触点s5连接。触点s6经由开关元件S1连接于供电部C21的端子i2。开关元件S1与通信连接器C24的端子c3连接。
在加热器用连接器C25中形成四个端子o1~o4。端子o1、o2、o3、o4分别与开关电路S2的触点s1、s2、s4、s6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加热器单元H1包括两个加热器元件H1a、H1b。加热器元件H1a、H1b各自具有100V系列的额定电压。在本实施方式中,加热器元件H1a、H1b各自具有120V以上且小于200V的额定电压,例如具有120V的额定电压。加热器元件H1a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端子o1、o2,加热器元件H1b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端子o3、o4。
如上述的那样,在端子i1、i2之间的电压为220V或240V的情况下,使用者将图2的变压器10的初级连接器C1连接于输入连接器C13或输入连接器C14。在该情况下,不论在输入连接器C13、C14中的哪一个输入连接器中,端子f、g之间都不导通,从而不对电磁线圈M的两端施加直流电压。因此,在电磁线圈M中不流过直流电流,继电器R成为图3所示的第一连接状态。
在第一连接状态下,触点s1、s3之间导通,触点s2、s5之间导通。因而,加热器元件H1a与加热器元件H1b串联连接在端子i1、i2之间。在该情况下,对加热器元件H1a、H1b分别施加110V或120V的电压。由此,加热器单元H1进行动作。
另一方面,在端子i1、i2之间的电压为100V或120V的情况下,使用者将变压器10的初级连接器C1连接于图2的输入连接器C11或输入连接器C12。在该情况下,初级连接器C1的端子F、G之间短路,因此输入连接器C11、C12中的任意的输入连接器的端子f、g之间导通,从而对电磁线圈M的两端施加直流电压。其结果,在电磁线圈M中流过直流电流,继电器R成为图4所示的第二连接状态。
在第二连接状态下,触点s1、s4之间导通,触点s2、s6之间导通。因而,加热器元件H1a与加热器元件H1b并联连接在端子i1、i2之间。在该情况下,对加热器元件H1a、H1b分别供给100V或120V的电压。由此,加热器单元H1进行动作。像这样,通过将初级连接器C1连接于输入连接器C11~C14中的某个输入连接器的操作,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驱动继电器R。
在本实施方式中,输入连接器C11~C14、初级连接器C1、端子f、g、F、G、c1、c2以及短路构件J作为设定部发挥功能,该设定部根据对端子i1与端子i2之间施加的电压来将切换部30选择性地设定为第一连接状态和第二连接状态中的某一状态。在对端子i1与端子i2之间施加了第一范围内的电压的情况下,设定部将切换部30设定为第一连接状态。第一范围例如是100V~120V。另外,在对端子i1与端子i2之间施加了第二范围内的电压的情况下,设定部将切换部30设定为第二连接状态。第二范围例如是220V~240V。
控制装置400基于由图1的温度传感器D1检测的温度,来通过通信连接器C24的端子c3向一个切换部30中的开关元件S1提供控制信号CS1。由此,控制一个切换部30中的开关元件S1的接通和断开,图1的流路切换阀110维持为期望的温度。
此外,控制装置400基于由图1的温度传感器D2检测的温度,来通过通信连接器C24的端子c3向另一个切换部30中的开关元件S1提供控制信号CS2。由此,控制另一个切换部30中的开关元件S1的接通和断开,图1的样品管140维持为期望的温度。
(3)实施方式的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分析系统500中,在供给电压为100V或120V的情况下,为了使次级连接器C2中产生100V的电压,能够将初级连接器C1分别连接于输入连接器C11、C12。在该情况下,切换部30被设定为第一连接状态。由此,加热器元件H1a、H1b并联连接在端子i1与端子i2之间,对加热器元件H1a、H1b分别施加供给电压。
另一方面,在供给电压为220V或240V的情况下,为了使次级连接器C2中产生100V的电压,能够将初级连接器C1分别连接于输入连接器C13、C14。在该情况下,切换部30被设定为第二连接状态。由此,加热器元件H1a、H1b串联连接在端子i1与端子i2之间,对加热器元件H1a、H1b分别施加比供给电压低的电压。
像这样,能够与用于对加热器单元HA施加100V的电压的初级连接器C1的连接切换操作连动地自动切换对加热器元件H1a、H1b分别施加的电压。因而,不设置用于判定供给电压的电路,能够根据供给电压来切换对加热器元件H1a、H1b分别施加的电压。
根据该结构,不需要根据供给电压准备多个种类的加热器元件。另外,也不需要使用大容量的变压器。由此,能够不使成本和重量增加地利用大范围的电压来驱动加热器单元H1。加热器单元H2也同样。
(4)其它实施方式
(a)图5是示出加热器驱动装置300的带判定功能的结构的图。图5的加热器驱动装置300与图2的加热器驱动装置300的不同之处在于以下方面。在图5的加热器驱动装置300中还安装有判定部40。在初级连接器C1中不形成端子F、G,在输入连接器C11~C14中的各输入连接器中不形成端子f、g。各继电器R的电磁线圈M的两端连接在通信连接器C24的端子c1、c2之间。在通信连接器C24中还形成端子c4。判定部40判定端子i1、i2之间的供给电压是100V系列的供给电压还是200V系列的供给电压,并将判定结果提供给通信连接器C24的端子c4。端子c4连接于图1的控制装置400。
图6是示出判定部40的结构的一例的图。如图6所示,判定部40包括光耦合器41、多个稳压二极管42、整流二极管43、比较电路44、锁存电路45以及电阻46~48。光耦合器41包括双向性的光电二极管41a和光电晶体管41b。整流二极管43、电阻46、多个稳压二极管42以及光电二极管41a串联连接在供电部C21的端子i1、i2之间。
对光耦合器41的光电晶体管41b的集电极供给直流电压Vcc。光电晶体管41b的发射极经由电阻47连接于节点n1。节点n1经由电阻48连接于接地部,且连接于比较电路44的一个输入端子。对比较电路44的另一个输入端子施加参照电压Vrf。比较电路44将节点n1的电压与参照电压Vrf进行比较,将表示比较结果的信号作为判定信号DE来输出。锁存电路45保持比较电路44的判定信号DE,并且通过通信连接器C24的端子c4向图1的控制装置400提供该判定信号DE。
具体地说,在对端子i1、i2之间施加了220V或240V的200V系列的供给电压的情况下,在光电二极管41a中流过电流,光电二极管41a发光。由此,在光电晶体管41b中流过电流。在该情况下,节点n1的电压变为参照电压Vrf以上。其结果,比较电路44例如输出“H”水平的判定信号DE。锁存电路45将“H”水平的判定信号提供给控制装置400。控制装置400在从判定部40获取到“H”水平的判定信号DE的情况下,不对通信连接器C24的端子c2供给直流电压。由此,切换部30的电磁线圈M中不流过直流电流,继电器R成为图3所示的第一连接状态。
另一方面,在对端子i1、i2之间施加了100V或120V的100V系列的供给电压的情况下,光电二极管41a中不流过电流,光电二极管41a不发光。由此,光电晶体管41b中不流过电流。在该情况下,节点n1的电压变为接地电位,变得比参照电压Vrf低。其结果,比较电路44例如输出“L”水平的判定信号。锁存电路45将“L”水平的判定信号DE提供给控制装置400。控制装置400在从判定部40获取到“L”水平的判定信号DE的情况下,对图5的通信连接器C24的端子c2供给直流电压。由此,切换部30的电磁线圈M中流过直流电流,继电器R成为图4所示的第二连接状态。
根据图5的加热器驱动装置300,自动地判定供给电压是100V系列和200V系列中的哪一个,由控制装置400基于判定信号DE将各切换部30切换为第一连接状态或第二连接状态。由此,分析系统500的便利性提高。在本例中,判定部40将判定信号DE作为用于使继电器R在第一连接状态与第二连接状态之间切换的信号来提供给控制装置400。由此,借助控制装置400将各切换部30在第一连接状态与第二连接状态之间进行切换。
(b)图7是示出判定部的结构的其它例的图。如图7所示,判定部50包括具有与图6的判定部40相同的结构的判定部40A、40B、40C。判定部40A~40C并联连接在供电部C21的端子i1、i2之间。关于判定部40A~40C,除了分别包括不同数量的稳压二极管42这一点以外,具有与图6的判定部40相同的结构。判定部40C的稳压二极管42的数量最大,判定部40A的稳压二极管42的数量最小。判定部40A~40C分别将判定信号DE1、DE2、DE3提供给图1的控制装置400。
根据该结构,在供给电压为100V的情况下,从判定部40A~40C分别输出“L”水平的判定信号DE1、“L”水平的判定信号DE2以及“L”水平的判定信号DE3。在该情况下,控制装置400对通信连接器C24供给直流电压。由此,切换部30成为图4所示的第二连接状态,加热器元件H1a、H1b并联连接。
在供给电压为120V的情况下,从判定部40A~40C分别输出“H”水平的判定信号DE1、“L”水平的判定信号DE2以及“L”水平的判定信号DE3。在该情况下,控制装置400对通信连接器C24供给直流电压。由此,切换部30成为图4所示的第二连接状态,加热器元件H1a、H1b并联连接。
在供给电压为220V的情况下,从判定部40A~40C分别输出“H”水平的判定信号DE1、“H”水平的判定信号DE2以及“L”水平的判定信号DE3。在该情况下,控制装置400不对通信连接器C24供给直流电压。由此,切换部30成为图3所示的第一连接状态,加热器元件H1a、H1b串联连接。
在供给电压为240V的情况下,从判定部40A~40C分别输出“H”水平的判定信号DE1、“H”水平的判定信号DE2以及“H”水平的判定信号DE3。在该情况下,控制装置400不对通信连接器C24供给直流电压。由此,切换部30成为图3所示的第一连接状态,加热器元件H1a、H1b串联连接。
在使用图7的判定部50的情况下,自动地判定供给电压为100V、120V、200V以及240V中的哪一个,由控制装置400基于判定信号DE1、DE2、DE3来将各切换部30切换为第一连接状态或第二连接状态。
(c)控制装置400也可以基于由判定部50判别出的供给电压来控制对加热器单元H1、H2供给的电流的占空比。根据上述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加热器驱动装置300,在供给电压为100V的情况下,对加热器元件H1a、H1b分别施加100V的电压,在供给电压为120V的情况下,对加热器元件H1a、H1b分别施加120V的电压。另外,在供给电压为220V的情况下,对加热器元件H1a、H1b分别施加110V的电压,在供给电压为240V的情况下,对加热器元件H1a、H1b分别施加120V的电压。像这样,在供给电压不同的情况下对加热器元件H1a、H1b分别施加的电压不同。因此,控制装置400调整对加热器单元H1供给的电流的占空比,使得在供给电压不同的情况下对加热器元件H1a、H1b分别供给的电力相等。
图8的(a)、(b)、(c)、(d)是示出在供给电压分别为100V、120V、220V以及240V时对开关元件S1提供的控制信号CS1的图。控制信号CS2也与控制信号CS1相同。在图8的例子中,在控制信号CS1为“L”水平时开关元件S1断开,在控制信号CS1为“H”水平时开关元件S1接通。
如图8的(a)所示,在供给电压为100V时,控制信号CS1的占空比被设定为第一值(100%)。如图8的(b)所示,在供给电压为120V时,控制信号CS1的占空比被设定为小于第一值的第二值。如图8的(c)所示,在供给电压为220V时,控制信号CS1的占空比被设定为大于第二值且小于第一值的第三值。如图8的(d)所示,在供给电压为240V时,控制信号CS1的占空比被设定为小于第三值的第四值。
根据该控制,即使在供给电压不同的情况下,也能够对加热器单元H1进行与供给电压相应的控制,能够使对加热器元件H1a、H1b分别供给的电力相等。因此,即使在供给电压不同的情况下,加热器元件H1a、H1b的输出电力也相等。由此,不论供给电压为100V、120V、220V以及240V中的哪一个,都能够将流路切换阀110和样品管140加热至实质上相等的温度。
另外,在图2、图5或图9(后述)的加热器驱动装置300中,在控制装置400能够判别供给电压为100V、120V、220V以及240V中的哪一个的情况下,控制装置400也可以对开关元件S1分别提供与图8同样的控制信号CS1、CS2。
并且,控制装置400将对加热器单元H1、H2供给的电流的占空比作为控制参数基于供给电压来进行控制,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控制装置400也可以基于供给电压来控制用于对加热时间等进行控制的其它控制参数。
(d)图9是示出加热器驱动装置300的带自动判定功能的结构的图。图9的加热器驱动装置300与图5的加热器驱动装置300的不同之处在于以下方面。在图9的加热器驱动装置300中,在电磁线圈M与端子c1之间或电磁线圈M与端子c2之间还安装有开关元件S4。开关元件S4的控制端子连接于判定部40。对端子c2始终供给直流电压。
在从判定部40输出的判定信号DE为“H”水平时,开关元件S4断开。由此,切换部30的电磁线圈M中不流过直流电流,继电器R成为图3所示的第一连接状态。另一方面,在从判定部40输出的判定信号DE为“L”水平时,开关元件S4接通。由此,切换部30的电磁线圈M中流过直流电流,继电器R成为图4所示的第二连接状态。根据该结构,不进行控制装置400的控制,各切换部30基于判定信号DE切换为第一连接状态或第二连接状态。
(e)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电磁线圈M中不流过直流电流的情况下,继电器R成为第一连接状态,在电磁线圈M中流过直流电流的情况下,继电器R成为第二连接状态,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在电磁线圈M中流过直流电流的情况下,继电器R成为第一连接状态,在电磁线圈M中不流过直流电流的情况下,继电器R成为第二连接状态。在该情况下,在输入连接器C11、C12中,端子f、g开放。另外,在输入连接器C13、C14中,端子f连接于继电器R,端子g连接于接地部。
(f)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第三范围内的电压,变压器10输出100V的电压,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作为第三范围内的电压,变压器10也可以输出例如100V~120V的电压。
(g)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分析部200是气相色谱仪,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分析部200也可以是液相色谱仪或质谱分析装置等其它分析部。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由加热器驱动装置300控制的加热器单元H1、H2、HA被设置于预处理部100和分析部200这两方,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加热器单元H1、H2、HA也可以被设置于预处理部100和分析部200中的一方。并且,加热器单元H1、H2、HA也可以被设置为对分析装置1中的与流路切换阀110、样品管140或喷射器210不同的其它构成部分进行加热。
(5)权利要求的各构成要素与实施方式的各部的对应关系
以下,对权利要求的各构成要素与实施方式的各部的对应的例子进行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下述的例子。作为权利要求的各构成要素,还能够使用具有权利要求中记载的结构或功能的其它各种要素。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流路切换阀110或样品管140是构成部分的例子,加热器元件H1a、H2a是第一加热器元件的例子,加热器元件H1b、H2b是第二加热器元件的例子。加热器单元H1、H2是第一加热器单元的例子,加热器单元HA是第二加热器单元的例子,端子i1、i2、f、g、F、G分别是第一端子~第六端子的例子。输入连接器C11、C12是第一输入连接器和其中一个输入连接器的例子,输入连接器C13、C14是第二输入连接器的例子,加热器用连接器C25是连接电路的例子。
在图2的加热器驱动装置300中,输入连接器C11~C14、初级连接器C1、端子f、g、F、G、c1、c2以及短路构件J是设定部的例子。在图5的加热器驱动装置300中,判定部40、端子c1、c2以及控制装置400是设定部的例子。在图9的加热器驱动装置300中,判定部40、端子c1、c2以及开关元件S4是设定部的例子。

Claims (9)

1.一种分析系统,具备:
分析装置,其用于分析试样;
第一加热器单元,其包括被设置为对所述分析装置的预先决定的构成部分进行加热的第一加热器元件和第二加热器元件;
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
切换部,其能够在第一连接状态与第二连接状态之间进行切换,其中,所述第一连接状态是将所述第一加热器元件和所述第二加热器元件并联连接在所述第一端子与所述第二端子之间的状态,所述第二连接状态是将所述第一加热器元件和所述第二加热器元件串联连接在所述第一端子与所述第二端子之间的状态;以及
设定部,其根据对所述第一端子与所述第二端子之间施加的电压,来将所述切换部选择性地设定为所述第一连接状态和所述第二连接状态中的某一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析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对所述第一端子与所述第二端子之间施加了第一范围内的电压的情况下,所述设定部将所述切换部设定为所述第一连接状态,在对所述第一端子与所述第二端子之间施加了比所述第一范围高的第二范围内的电压的情况下,所述设定部将所述切换部设定为所述第二连接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析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具备:
第一输入连接器和第二输入连接器;
变压器;
初级连接器,其连接于所述变压器的初级线圈,并且能够选择性地连接于所述第一输入连接器和所述第二输入连接器中的某一个;
次级连接器,其连接于所述变压器的次级线圈;以及
第二加热器单元,其能够连接于所述次级连接器,
在所述初级连接器连接于所述第一输入连接器的状态下对所述第一端子与所述第二端子之间施加了所述第一范围内的电压的情况下,该第一输入连接器连接于所述初级连接器,使得在所述次级连接器中产生预先决定的第三范围内的电压,
在所述初级连接器连接于所述第二输入连接器的状态下对所述第一端子与所述第二端子之间施加了所述第二范围内的电压的情况下,该第二输入连接器连接于所述初级连接器,使得在所述次级连接器中产生所述第三范围内的电压,
在所述初级连接器连接于所述第一输入连接器的情况下,所述设定部将所述切换部设定为所述第一连接状态,在所述初级连接器连接于所述第二输入连接器的情况下,所述设定部将所述切换部设定为所述第二连接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析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切换部包括:
连接电路,其用于将所述第一加热器元件与所述第二加热器元件连接;以及
继电器,其用于将所述连接电路在所述第一连接状态与所述第二连接状态之间切换,
所述设定部基于所述初级连接器是连接于所述第一输入连接器还是连接于所述第二输入连接器,来驱动所述继电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分析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输入连接器和所述第二输入连接器中的一个输入连接器具有第三端子和第四端子,其中,所述第三端子与所述继电器连接且不与所述第一端子及所述第二端子连接,所述第四端子不与所述继电器连接且不与所述第一端子及所述第二端子连接,
所述初级连接器具有彼此之间短路且不与所述变压器连接的第五端子和第六端子,
在所述初级连接器连接于所述一个输入连接器时,所述第三端子与所述第五端子连接,且所述第四端子与所述第六端子连接,所述第三端子与所述第四端子之间短路,由此所述继电器被驱动。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析系统,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判定部,该判定部判定对所述第一端子与所述第二端子之间施加了所述第一范围的电压还是施加了所述第二范围的电压,
所述设定部基于所述判定部的判定结果,来将所述切换部设定为所述第一连接状态或所述第二连接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2~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分析系统,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对所述第一加热器单元进行控制的控制装置,
所述控制装置基于所述切换部是所述第一连接状态还是所述第二连接状态,来调整所述第一加热器单元的控制参数。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分析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参数包含对所述第一加热器单元供给的电流的占空比。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分析系统,其特征在于,
调整所述控制参数,使得对所述第一端子与所述第二端子之间施加了所述第一范围的电压的情况下的所述第一加热器单元的输出电力实质上等于对所述第一端子与所述第二端子之间施加了所述第二范围的电压的情况下的所述第一加热器单元的输出电力。
CN201811038926.4A 2017-09-07 2018-09-06 分析系统 Withdrawn CN10947080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72543A JP2019050080A (ja) 2017-09-07 2017-09-07 分析システム
JP2017-172543 2017-09-07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470805A true CN109470805A (zh) 2019-03-15

Family

ID=656630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038926.4A Withdrawn CN109470805A (zh) 2017-09-07 2018-09-06 分析系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19050080A (zh)
CN (1) CN109470805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74723A (zh) * 2019-06-11 2021-12-31 株式会社岛津制作所 超临界流体装置用流动相调温装置及超临界流体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205688A (ja) * 2009-03-06 2010-09-16 Panasonic Corp ヒータ装置
CN202694136U (zh) * 2012-05-08 2013-01-23 北京东方计量测试研究所 多通道热控系统测试设备
CN103460792A (zh) * 2011-01-28 2013-12-18 韦巴斯托股份公司 电加热设备、包括电加热设备的车辆以及电加热设备的控制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102265A (ja) * 1992-09-18 1994-04-15 Hitachi Ltd 液体クロマトグラフ用カラム恒温槽
JPH07199702A (ja) * 1993-12-28 1995-08-04 Canon Inc 加熱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US6870140B2 (en) * 2003-05-21 2005-03-22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Universal fuser heating apparatus with effective resistance switched responsive to input AC line voltage
JP2007273420A (ja) * 2006-03-31 2007-10-18 Nippon Dempa Kogyo Co Ltd 温度制御装置
JP6149575B2 (ja) * 2013-07-29 2017-06-21 三菱自動車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の暖機制御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205688A (ja) * 2009-03-06 2010-09-16 Panasonic Corp ヒータ装置
CN103460792A (zh) * 2011-01-28 2013-12-18 韦巴斯托股份公司 电加热设备、包括电加热设备的车辆以及电加热设备的控制方法
CN202694136U (zh) * 2012-05-08 2013-01-23 北京东方计量测试研究所 多通道热控系统测试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74723A (zh) * 2019-06-11 2021-12-31 株式会社岛津制作所 超临界流体装置用流动相调温装置及超临界流体装置
CN113874723B (zh) * 2019-06-11 2023-09-22 株式会社岛津制作所 超临界流体装置用流动相调温装置及超临界流体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9050080A (ja) 2019-03-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Mackay et al. From dc nano-and microgrids towards the universal dc distribution system-a plea to think further into the future
CN103259276B (zh) 自动智能配电系统及配电方法
KR20220062116A (ko) 전기적 부하를 관리하는 시스템 및 방법
CN102288834B (zh) 充电系统及用于充电系统的接地监测器
CN110050245A (zh) 用于有效使用太阳能光伏能量的系统、装置和方法
KR20210120107A (ko) 통합 전기 패널
CN103207304B (zh) 用于监控安全引线的装置和方法
CN106663577A (zh) 断路器
CN110089198A (zh) 用于电阻性加热流体的装置
CN109470805A (zh) 分析系统
US9568937B1 (en) Tap switching power supply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supporting multiple input voltages
CN103954872B (zh) 一种变压器温升测量装置及其测量方法
US20240120737A1 (en) Smart Power Splitters for High Voltage Outlet
CN104898049B (zh) 一种电磁断路器调试检测设备系统
US20180361862A1 (en) Vehicle charge-cord system
CN209448425U (zh) 一种三相防错接电路及对应的空调
CN104730371B (zh) 家用电器的测试方法、电路、装置和系统
CN110065403A (zh) 牵引电池充电组件
CN106026682A (zh) 一种可控投切的多档位输出智能变压器装置
CN205681318U (zh) 一种可控投切的多档位输出智能变压器装置
CN202330602U (zh) 一种线材负载测试装置
CN208026838U (zh) 自动转换开关的老化设备
CN207248996U (zh) 一种全回路电阻智能速测装置
CN206960617U (zh) 智能综合特性试验台
Abdullah et al. Comparison of earthing techniques for single line to ground fault in 11 kv distribution system using simulink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