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462225A - 一种串联型补偿装置的绝缘配合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串联型补偿装置的绝缘配合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462225A
CN109462225A CN201811105474.7A CN201811105474A CN109462225A CN 109462225 A CN109462225 A CN 109462225A CN 201811105474 A CN201811105474 A CN 201811105474A CN 109462225 A CN109462225 A CN 10946222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oltage
compensation device
arrester
tandem type
type compens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10547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462225B (zh
Inventor
赵国亮
陆振纲
葛菁
闫卫国
蔡林海
吴东
刘海军
李国栋
唐燕滨
刘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State Grid Tianjin Electric Power Co Ltd
Global Energy Interconnection Research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State Grid Tianjin Electric Power Co Ltd
Global Energy Interconnection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State Grid Tianjin Electric Power Co Ltd, Global Energy Interconnection Research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Priority to CN201811105474.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462225B/zh
Publication of CN1094622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462225A/zh
Priority to PCT/CN2019/097645 priority patent/WO2020057252A1/zh
Priority to US16/493,744 priority patent/US11062078B1/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46222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46222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30Circuit design
    • G06F30/39Circuit design at the physical level
    • G06F30/398Design verification or optimisation, e.g. using design rule check [DRC], layout versus schematics [LVS] or finite element methods [FEM]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20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1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for adjusting voltage in ac networks by changing a characteristic of the network load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18Arrangements for adjusting, eliminating or compensating reactive power in networks
    • H02J3/1807Arrangements for adjusting, eliminating or compensating reactive power in networks using series compensato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13/00Details relating to the application field
    • G06F2113/04Power grid distribution network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19/00Details relating to the type or aim of the analysis or the optimisation
    • G06F2119/02Reliability analysis or reliability optimisation; Failure analysis, e.g. worst case scenario performance, failure mode and effects analysis [FMEA]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19/00Details relating to the type or aim of the analysis or the optimisation
    • G06F2119/06Power analysis or power optimis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30Circuit design
    • G06F30/32Circuit design at the digital level
    • G06F30/33Design verification, e.g. functional simulation or model checking
    • G06F30/3308Design verification, e.g. functional simulation or model checking using simul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30Circuit design
    • G06F30/32Circuit design at the digital level
    • G06F30/337Design optimisation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details of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2203/20Simulating, e g planning, reliability check, modelling or computer assisted design [CAD]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40/00Technologies for an efficient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40/30Reactive power compensa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4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HAVING AN IMPACT ON OTHER TECHNOLOGY AREAS
    • Y04S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OR USAGE, i.e. SMART GRIDS
    • Y04S40/00Systems for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or end-user application management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or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pecific aspects supporting them
    • Y04S40/20Information technology specific aspects, e.g. CAD, simulation, modelling, system securit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Geometr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Of Alternating Curr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串联型补偿装置的绝缘配合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确定待测串联型补偿装置的拓扑结构及其接入系统的系统参数及运行方式,并对其进行过电压分区,根据过电压分析区域及运行工况构建仿真工况,建立过电压仿真分析模型,在各过电压分析区域内,根据过电压仿真分析模型对不同预设故障类型进行仿真计算,确定各过电压分析区域内安装的各避雷器的持续运行电压值和各避雷器的个数,根据预设绝缘配合系数及持续运行电压值,确定待测串联型补偿装置的安全工作电压。该方法具有适应范围广,实际工程应用价值高的特点,实现了对过电压的准确计算及避雷器绝缘配合,保障了补偿装置的安全运行,提高了整个输电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Description

一种串联型补偿装置的绝缘配合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串联型补偿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串联型补偿装置的绝缘配合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对电能的需求不断加大,对电网的电能输送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新的高压输电线路的铺设又受环评因素及高昂造价所限,跟不上电能需求的增长,造成已有输电线路负担加重,电能输送能力不足的问题日益凸显。
串联型补偿装置应用电力电子技术的最新发展成就及现代控制技术,通过对交流输电系统的参数灵活、快速、精准的控制,可以实现对输送功率的合理分配,降低功率损耗,大幅度提高输电线路的输送能力和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是实现电力系统安全、经济、综合控制的重要手段,对于充分利用现有电网资源、实现电能的高效利用可发挥重要作用。
由于串联型补偿装置元器件较多,运行工况较为复杂,在投入电网运行的过程中,会有各种故障或异常工况,需穿越线路故障电流、承受高于串联电压数倍甚至更高的过电压,设备和系统出现过电压引起装置的损坏和对系统稳定性造成威胁,因此串联型补偿装置的绝缘配合方法尤为重要,而目前现有技术中的绝缘配合方法,往往忽视了系统侧故障对串联型补偿装置和交流系统的影响,避雷器配置保护方式单一,难以适应多类故障类型,系统的可靠性有待提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串联型补偿装置的绝缘配合方法及系统,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绝缘配合方法忽视系统侧故障对串联型补偿装置的影响,避雷器配置保护方式单一,可靠性不高,难以适应多类故障类型等问题。
根据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串联型补偿装置的绝缘配合方法,包括:确定待测串联型补偿装置的拓扑结构及所述待测串联型补偿装置的接入系统的系统参数及运行方式;根据所述拓扑结构、系统参数及运行方式,对所述待测串联型补偿装置进行过电压分区,得到多个过电压分析区域;根据所述过电压分析区域及所述待测串联型补偿装置的运行工况构建所述待测串联型补偿装置的仿真工况;根据所述仿真工况建立所述待测串联型补偿装置的过电压仿真分析模型;在各所述过电压分析区域内,根据所述过电压仿真分析模型对不同预设故障类型进行仿真计算,得到仿真计算结果;根据预设避雷器配置原则及所述仿真计算结果,确定各所述过电压分析区域内安装的各避雷器的持续运行电压值和各所述避雷器的个数;根据预设绝缘配合系数及所述持续运行电压值,确定所述待测串联型补偿装置的安全工作电压。
结合第一方面第一实施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一实施方式中,所述过电压分析区域包括:串联变压器网侧区、串联变压器阀侧区、平衡绕组区及换流阀区。
结合第一方面第二实施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二实施方式中,所述在各所述过电压分析区域内,根据所述过电压仿真分析模型对不同预设故障类型进行仿真计算,得到仿真计算结果,包括:根据所述过电压仿真分析模型仿真计算所述待测串联型补偿装置的最高稳态运行电压;根据所述过电压仿真分析模型分别仿真计算所述串联变压器网侧区、串联变压器阀侧区、平衡绕组区及换流阀区中所述待测串联型补偿装置中的各个设备在所述不同预设故障类型下的过电压值;根据所述最高稳态运行电压及所述过电压值,生成仿真计算结果。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三实施方式中,所述根据预设避雷器配置原则及所述仿真计算结果,确定各所述过电压分析区域内安装的各避雷器的持续运行电压值和各所述避雷器的个数,包括:根据预设避雷器配置原则及所述仿真计算结果,确定各所述过电压分析区域内避雷器的安装位置及基础参数;获取各所述避雷器在所述安装位置的运行条件,并根据所述运行条件得到各所述避雷器的持续运行电压值;根据所述持续运行电压值及所述过电压仿真分析模型确定各所述避雷器的个数。
结合第一方面第三实施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四实施方式中,所述获取各所述避雷器在所述安装位置的运行条件,并根据所述运行条件得到各所述避雷器的持续运行电压值,包括:根据所述运行条件确定所述避雷器的核电率和阀片型号;根据所述核电率及所述阀片型号对应的阀片文件,统计各所述避雷器的特征值;根据所述阀片型号,从所述特征值中选取各所述避雷器的持续运行电压值。
结合第一方面第四实施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五实施方式中,所述特征值包括:各所述避雷器的额定持续运行电压、持续运行电压峰值及参考电压。
结合第一方面第三实施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六实施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持续运行电压值及所述过电压仿真分析模型确定各所述避雷器的个数,包括:根据所述过电压仿真分析模型对各所述避雷器进行能量仿真核算,得到各所述避雷器的最大承受能量;根据各所述避雷器的最大承受能量确定各所述避雷器的个数。
根据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串联型补偿装置的绝缘配合系统,包括:信息确定模块,用于确定待测串联型补偿装置的拓扑结构及所述串联型补偿装置的接入系统的系统参数及运行方式;过电压分区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拓扑结构、系统参数及运行方式,对所述待测串联型补偿装置进行过电压分区,得到多个过电压分析区域;仿真工况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过电压分析区域及所述待测串联型补偿装置的运行工况构建所述待测串联型补偿装置的仿真工况;系统过电压仿真分析模型构建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仿真工况建立所述待测串联型补偿装置的过电压仿真分析模型;仿真计算模块,用于在各所述过电压分析区域内,根据所述过电压仿真分析模型对不同预设故障类型进行仿真计算,得到仿真计算结果;避雷器参数确定模块,用于根据预设避雷器配置原则及所述仿真计算结果,确定各所述过电压分析区域内安装的各避雷器的持续运行电压值和各所述避雷器的个数;安全工作电压确定模块,用于根根据预设绝缘配合系数及所述持续运行电压值,确定所述待测串联型补偿装置的安全工作电压。
根据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用于使所述计算机执行第一方面或者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可选方式中所述的串联型补偿装置的绝缘配合方法。
根据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存储在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的计算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指令,当所述程序指令被计算机执行时,使所述计算机执行第一方面或者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的串联型补偿装置的绝缘配合方法。
本发明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串联型补偿装置的绝缘配合方法,通过确定串联型补偿装置的拓扑结构及其所接系统的系统参数及运行方式对串联型补偿装置进行过电压分区,并根据不同分区的运行工况构建整个串联型补偿装置的仿真工况,并以此建立过电压仿真分析模型,然后在不同过电压分区中按照不同预设故障类型利用过电压仿真分析模型进行仿真计算,并根据仿真计算的结果和预设避雷器配置原则确定各避雷器的个数和持续运行电压值,并根据预设绝缘配合系数确定所述串联型补偿装置的安全工作电压。实现了对串联型补偿装置中各设备过电压的准确计算,确定避雷器的配置方案,进而确定待测串联型补偿装置的安全工作电压,使得串联型补偿装置在各类故障类型下都能安全运行,提高了整个输电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并且该串联型补偿装置的绝缘配合方法具有适应范围广,实际工程应用价值高的特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串联型补偿装置的绝缘配合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串联型补偿装置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串联型补偿装置的典型避雷器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串联型补偿装置的绝缘配合方法的另一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根据预设避雷器配置原则及仿真计算结果,确定各过电压分析区域内安装的各避雷器的持续运行电压值和各避雷器的个数的具体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串联型补偿装置的绝缘配合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实施例1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串联型补偿装置的绝缘配合方法,如图1所示,该串联型补偿装置的绝缘配合方法包括:
步骤S1:确定待测串联型补偿装置的拓扑结构及待测串联型补偿装置的接入系统的系统参数及运行方式。
步骤S2:根据拓扑结构、系统参数及运行方式,对待测串联型补偿装置进行过电压分区,得到多个过电压分析区域。
步骤S3:根据过电压分析区域及待测串联型补偿装置的运行工况构建待测串联型补偿装置的仿真工况。
步骤S4:根据仿真工况建立待测串联型补偿装置的过电压仿真分析模型。
步骤S5:在各过电压分析区域内,根据过电压仿真分析模型对不同预设故障类型进行仿真计算,得到仿真计算结果。
步骤S6:根据预设避雷器配置原则及仿真计算结果,确定各过电压分析区域内安装的各避雷器的持续运行电压值和各避雷器的个数;
步骤S7:根据预设绝缘配合系数及持续运行电压值,确定待测串联型补偿装置的安全工作电压。
通过上述步骤S1至步骤S7的协同合作,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串联型补偿装置的绝缘配合方法,实现了对串联型补偿装置中各设备过电压的准确计算,确定避雷器的配置方案,进而确定待测串联型补偿装置的安全工作电压,使得串联型补偿装置在各类故障类型下都能安全运行,提高了整个输电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并且该串联型补偿装置的绝缘配合方法具有适应范围广,实际工程应用价值高的特点。
以下将结合具体实例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串联型补偿装置的绝缘配合方法进行详细的介绍。
具体地,在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步骤S1,确定待测串联型补偿装置的拓扑结构及待测串联型补偿装置的接入系统的系统参数及运行方式。典型串联型补偿装置的主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其主要由串联变压器、线路侧旁路断路器,阀侧旁路断路器,晶闸管旁路开关,换流阀及交流引线等组成。该设备串联于输电线路之中,产生与线路电流相位正交、幅值可控的电压,通过控制其输出电压,可改变其所串接线路的等效阻抗,从而实现对该线路输送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的调控,并可达到阻尼功率振荡、抑制次同步振荡、提高暂态稳定性等控制目标。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采用该电路结构来计算串联型补偿装置中各个设备的过电压,在实际应用中也可以采用其他类型的电路结构,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
具体地,在一实施例中,典型串联型补偿装置的避雷器配置方案如图3所示,主要包括:线路防雷避雷器、串联变压器网测绕组跨接避雷器、串联变压器阀侧避雷器、串联变压器平衡绕组避雷器和串联换流器阀底避雷器等。其中,MOA0-线路防雷避雷器:主要用作防雷击过电压;MOA1-串联变压器网侧绕组跨接避雷器:主要用作保护串联变压器网侧绕组匝间绝缘,在网侧绕组跨接避雷器;MOA2-串联变压器阀侧避雷器:用于限制串联变压器阀侧绕组过电压,保护换流器连接电抗器的匝间绝缘,在串联变压器阀侧安装避雷器;MOA3/MOA4-串联变压器平衡绕组避雷器:为限制串联变压器平衡绕组过电压,保护平衡绕组的绝缘,在串联变压器平衡绕组安装避雷器;MOA5-串联换流器阀底避雷器:为限制换流阀端间过电压,直接保护换流阀端及阀两端设备,在换流器阀端间安装避雷器。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上述的步骤S2,根据拓扑结构、系统参数及运行方式,对待测串联型补偿装置进行过电压分区,得到多个过电压分析区域。具体地,如图2所示,待测串联型补偿装置内可能存在的过电压有线路侧(网侧)的雷电过电压,操作过电压,暂时过电压和待测串联型补偿装置内部工频过电压等多类型过电压,因此按照不同的设备的运行方式将待测串联型补偿装置进行分区,得到多个过电压分析区域包括:串联变压器网侧区、串联变压器阀侧区、平衡绕组区及换流阀区。
具体地,在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步骤S3,根据过电压分析区域及待测串联型补偿装置的运行工况构建待测串联型补偿装置的仿真工况。在实际应用中,上述待测串联型补偿装置的运行工况包括:变压器的饱和情况、旁路晶闸管动作定值以及模块分布式旁路动作定值、接地方式、最大运行方式等。
具体地,在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步骤S4,根据仿真工况建立待测串联型补偿装置的过电压仿真分析模型。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RTDS仿真平台上建立待测串联型补偿装置的过电压仿真分析模型,通过将待测串联型补偿装置的接入系统的系统参数转换为等效参数,以及将待测串联型补偿装置的变压器的饱和情况、旁路晶闸管动作定值以及模块分布式旁路动作定值、接地方式、最大运行方式等转换为对应的参数设置,在RTDS仿真平台上搭建与待测串联型补偿装置等效的过电压仿真分析模型。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上述的步骤S5,在各过电压分析区域内,根据过电压仿真分析模型对不同预设故障类型进行仿真计算,得到仿真计算结果,具体包括:
步骤S51:根据过电压仿真分析模型仿真计算待测串联型补偿装置的最高稳态运行电压。在实际应用中,上述的最高稳态运行电压为待测串联型补偿装置能够安全稳定运行的最大接入电压,当实际接入电压值超过该最高稳态运行电压时,待测串联型补偿装置将会存在故障隐患,因此在实际工作中,需要保证接入串联型补偿装置的电压值低于该最高稳态运行电压。
步骤S52:根据过电压仿真分析模型分别仿真计算串联变压器网侧区、串联变压器阀侧区、平衡绕组区及换流阀区中待测串联补偿装置中的各个设备在不同预设故障类型下的过电压值。在实际应用中,预设故障类型包括:待测串联型补偿装置的接入系统故障、相邻输电线路故障及待测串联型补偿装置中各设备自身的各类设备故障等。
步骤S53:根据最高稳态运行电压及过电压值,生成仿真计算结果。在实际应用中,该仿真计算结果包括:待测串联型补偿装置的最高稳态运行电压及在各个过电压分区内,不同设备在不同预设故障下的过电压值。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上述的步骤S6,根据预设避雷器配置原则及仿真计算结果,确定各过电压分析区域内安装的各避雷器的持续运行电压值和各避雷器的个数,具体包括:
步骤S61:根据预设避雷器配置原则及仿真计算结果,确定各过电压分析区域内避雷器的安装位置及基础参数。
具体地,该预设避雷器配置原则包括:交流侧产生的过电压应由交流侧避雷器加以限制;直流侧产生的过电压应由直流侧避雷器限制;关键的设备,应由与其相连的避雷器加以保护;兼顾可靠性和经济性,换流阀等核心设备需要多级保护;多级保护之间体现充分考虑参数配合关系。例如,串联变压器网侧发生故障,故障传入过电压经过串联变压器网侧绕组跨接避雷器->串联变压器阀侧避雷器->串联换流器阀底避雷器依次吸收能量;上述避雷器的参考电压依次升高,提高了对换流阀的保护。在实际应用中,根据上述的配置原则,确定不同区域中避雷器的安装位置及基本参数例如避雷器的参考电压等。
步骤S62:获取各避雷器在安装位置的运行条件,并根据运行条件得到各避雷器的持续运行电压值。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上述的步骤S62,获取各避雷器在安装位置的运行条件,并根据运行条件得到各避雷器的持续运行电压值,具体包括:
步骤S621:根据运行条件确定避雷器的核电率和阀片型号。在实际应用中,不同安装位置的避雷器对待测串联型补偿装置中的不同设备加以保护,而不同设备所能承受的过电压不同,所以需要根据安装位置的运行条件来确定所需要避雷器的核电率和阀片型号。
步骤S622:根据核电率及阀片型号对应的阀片文件,统计各避雷器的特征值。具体地,该特征值包括:各避雷器的额定持续运行电压、持续运行电压峰值及参考电压等。在实际应用中,上述的阀片文件中记载了该避雷器的额定持续运行电压、持续运行电压峰值及参考电压等信息。
步骤S623:根据阀片型号,从特征值中选取各避雷器的持续运行电压值。由于核电率为避雷器的持续运行电压值与额定持续运行电压的比值,因此,根据阀片型号通过上述的步骤S622中统计的特征值即可计算得到避雷器的持续运行电压值。
步骤S63:根据持续运行电压值及过电压仿真分析模型确定各避雷器的个数。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上述的步骤S63,根据持续运行电压值及过电压仿真分析模型确定各避雷器的个数,具体包括:
步骤S631:根据过电压仿真分析模型对各避雷器进行能量仿真核算,得到各避雷器的最大承受能量。具体地,通过上述的过电压仿真分析模型对待测串联型补偿装置进行仿真分析,即可得到该待测串联型补偿装置中各个设备在不同故障类型下的最大过电压值,进而可以得到在保障各个设备安全的前提下,各设备对应位置上安装的避雷器所需承受的最大承受能量。
在实际应用中,在进行能量仿真核算时应核算到每个避雷器的最大能量,可以结合考虑以下条件或根据实际工况增加其他条件:仿真时采用每个避雷器安装点承受最大过电压时的故障类型;正确考虑保护动作情况,包括但不限于硬件闭锁定值及偏差和延时,晶闸管旁路开关拒触通等,以计算得到每个避雷器有可能承受的最大能量;仿真中串联变压器可采用理想模型及饱和模型,计算最大能量时,采用理想模型;避雷器残压考虑偏差,核算每个避雷器的最大能量,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正偏还是负偏;计算避雷器能量时,断开其他能量释放通道。比如计算串联变压器网测绕组跨接避雷器能量时,断开换流阀等。
步骤S632:根据各避雷器的最大承受能量确定各避雷器的个数。在实际应用中,在得到安装在不同位置避雷器所需要承受的最大承受能力及各个避雷器的可持续运行电压后,即可得到该位置需要安装避雷器的个数以满足最大承受能量的要求,进而保护待测串联型补偿装置的安全运行。
具体地,在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步骤S7,根据预设绝缘配合系数及持续运行电压值,确定待测串联型补偿装置的安全工作电压。具体地,该预设绝缘配合系数需要综合考虑待测串联型补偿装置的安全稳定性和工程经济性来设定。在实际应用中,不同位置的各个避雷器的持续运行电压值有所不同,由于避雷器的作用是为串联型补偿装置进行过压保护,那么待测串联型补偿装置的安全工作电压要在所有避雷器的可持续运行电压范围内,避雷器才能保障待测串联型补偿装置的安全运行。根据实际工程的需要,考虑一定的电压裕度,待测串联型补偿装置的安全工作电压为各避雷器最小可持续运行电压值乘以预设绝缘配合系数得到。假设安装的各个避雷器的最小可持续运行电压值为1000V,预设绝缘配合系数为0.85,则待测串联型补偿装置的安全工作电压850V,该待测串联型补偿装置在该安全工作电压范围内可实现安全工作。
通过上述步骤S1至步骤S7的协同合作,本发明实施例的串联型补偿装置的绝缘配合方法,实现了对串联型补偿装置中各设备过电压的准确计算,确定避雷器的配置方案,进而确定待测串联型补偿装置的安全工作电压,使得串联型补偿装置在各类故障类型下都能安全运行,提高了整个输电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并且该串联型补偿装置的绝缘配合方法具有适应范围广,实际工程应用价值高的特点。
实施例2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串联型补偿装置的绝缘配合系统,如图6所示,该串联型补偿装置的绝缘配合系统包括:
信息确定模块1,用于确定待测串联型补偿装置的拓扑结构及串联型补偿装置的接入系统的系统参数及运行方式。详细内容参见实施例1中的步骤S1的相关描述。
过电压分区模块2,用于根据拓扑结构、系统参数及运行方式,对待测串联型补偿装置进行过电压分区,得到多个过电压分析区域。详细内容参见实施例1中的步骤S2的相关描述。
仿真工况确定模块3,用于根据过电压分析区域及待测串联型补偿装置的运行工况构建待测串联型补偿装置的仿真工况。详细内容参见实施例1中的步骤S3的相关描述。
系统过电压仿真分析模型构建模块4,用于根据仿真工况建立待测串联型补偿装置的过电压仿真分析模型。详细内容参见实施例1中的步骤S4的相关描述。
仿真计算模块5,用于在各过电压分析区域内,根据过电压仿真分析模型对不同预设故障类型进行仿真计算,得到仿真计算结果。详细内容参见实施例1中的步骤S5的相关描述。
避雷器参数确定模块6,用于根据预设避雷器配置原则及仿真计算结果,确定各过电压分析区域内安装的各避雷器的持续运行电压值和各避雷器的个数。详细内容参见实施例1中的步骤S6的相关描述。
安全工作电压确定模块7,用于根根据预设绝缘配合系数及持续运行电压值,确定待测串联型补偿装置的安全工作电压。详细内容参见实施例1中的步骤S7的相关描述。
通过上述各个组成部分的协同合作,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串联型补偿装置的绝缘配合系统,实现了对串联型补偿装置中各设备过电压的准确计算,确定避雷器的配置方案,进而确定待测串联型补偿装置的安全工作电压,使得串联型补偿装置在各类故障类型下都能安全运行,提高了整个输电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并且该串联型补偿装置的绝缘配合系统具有适应范围广,实际工程应用价值高的特点。
实施例3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该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可执行上述任意实施例1中的串联型补偿装置的绝缘配合方法。其中,上述存储介质可为磁碟、光盘、只读存储记忆体(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储记忆体(Random Access Memory,RAM)、快闪存储器(Flash Memory)、硬盘(HardDisk Drive,缩写:HDD)或固态硬盘(Solid-State Drive,SSD)等;该存储介质还可以包括上述种类的存储器的组合。
实施例4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串联型补偿装置的绝缘配合方法的电子设备,其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该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410以及存储器420,图7中以一个处理器410为例。
执行串联型补偿装置的绝缘配合方法的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输入装置430和输出装置440。
处理器410、存储器420、输入装置430和输出装置440可以通过总线或者其他方式连接,图7中以通过总线连接为例。
处理器410可以为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处理器410还可以为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芯片,或者上述各类芯片的组合。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存储器420作为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用于存储非暂态软件程序、非暂态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以及模块,如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串联型补偿装置的绝缘配合方法对应的程序指令/模块,处理器410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420中的非暂态软件程序、指令以及模块,从而执行服务器的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即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串联型补偿装置的绝缘配合方法。
存储器420可以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要的应用程序;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串联型补偿装置的绝缘配合处理装置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等。此外,存储器420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暂态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非暂态固态存储器件。在一些实施例中,存储器420可选包括相对于处理器410远程设置的存储器,这些远程存储器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至串联型补偿装置的绝缘配合装置。上述网络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局域网、移动通信网及其组合。
输入装置430可接收输入的数字或字符信息,以及产生与串联型补偿装置的绝缘配合操作的处理装置有关的用户设置以及功能控制有关的键信号输入。输出装置440可包括显示屏等显示设备。
一个或者多个模块存储在存储器420中,当被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410执行时,执行如图1-图5所示的方法。
上述产品可执行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具备执行方法相应的功能模块和有益效果。未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详尽描述的技术细节,具体可参见如图1-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0)

1.一种串联型补偿装置的绝缘配合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待测串联型补偿装置的拓扑结构及所述待测串联型补偿装置的接入系统的系统参数及运行方式;
根据所述拓扑结构、系统参数及运行方式,对所述待测串联型补偿装置进行过电压分区,得到多个过电压分析区域;
根据所述过电压分析区域及所述待测串联型补偿装置的运行工况构建所述待测串联型补偿装置的仿真工况;
根据所述仿真工况建立所述待测串联型补偿装置的过电压仿真分析模型;
在各所述过电压分析区域内,根据所述过电压仿真分析模型对不同预设故障类型进行仿真计算,得到仿真计算结果;
根据预设避雷器配置原则及所述仿真计算结果,确定各所述过电压分析区域内安装的各避雷器的持续运行电压值和各所述避雷器的个数;
根据预设绝缘配合系数及所述持续运行电压值,确定所述待测串联型补偿装置的安全工作电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串联型补偿装置的绝缘配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过电压分析区域包括:串联变压器网侧区、串联变压器阀侧区、平衡绕组区及换流阀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串联型补偿装置的绝缘配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各所述过电压分析区域内,根据所述过电压仿真分析模型对不同预设故障类型进行仿真计算,得到仿真计算结果,包括:
根据所述过电压仿真分析模型仿真计算所述待测串联型补偿装置的最高稳态运行电压;
根据所述过电压仿真分析模型分别仿真计算所述串联变压器网侧区、串联变压器阀侧区、平衡绕组区及换流阀区中所述待测串联型补偿装置中的各个设备在所述不同预设故障类型下的过电压值;
根据所述最高稳态运行电压及所述过电压值,生成仿真计算结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串联型补偿装置的绝缘配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预设避雷器配置原则及所述仿真计算结果,确定各所述过电压分析区域内安装的各避雷器的持续运行电压值和各所述避雷器的个数,包括:
根据预设避雷器配置原则及所述仿真计算结果,确定各所述过电压分析区域内避雷器的安装位置及基础参数;
获取各所述避雷器在所述安装位置的运行条件,并根据所述运行条件得到各所述避雷器的持续运行电压值;
根据所述持续运行电压值及所述过电压仿真分析模型确定各所述避雷器的个数。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串联型补偿装置的绝缘配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各所述避雷器在所述安装位置的运行条件,并根据所述运行条件得到各所述避雷器的持续运行电压值,包括:
根据所述运行条件确定所述避雷器的核电率和阀片型号;
根据所述核电率及所述阀片型号对应的阀片文件,统计各所述避雷器的特征值;
根据所述阀片型号,从所述特征值中选取各所述避雷器的持续运行电压值。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串联型补偿装置的绝缘配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特征值包括:各所述避雷器的额定持续运行电压、持续运行电压峰值及参考电压。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串联型补偿装置的绝缘配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持续运行电压值及所述过电压仿真分析模型确定各所述避雷器的个数,包括:
根据所述过电压仿真分析模型对各所述避雷器进行能量仿真核算,得到各所述避雷器的最大承受能量;
根据各所述避雷器的最大承受能量确定各所述避雷器的个数。
8.一种串联型补偿装置的绝缘配合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信息确定模块(1),用于确定待测串联型补偿装置的拓扑结构及所述串联型补偿装置的接入系统的系统参数及运行方式;
过电压分区模块(2),用于根据所述拓扑结构、系统参数及运行方式,对所述待测串联型补偿装置进行过电压分区,得到多个过电压分析区域;
仿真工况确定模块(3),用于根据所述过电压分析区域及所述待测串联型补偿装置的运行工况构建所述待测串联型补偿装置的仿真工况;
系统过电压仿真分析模型构建模块(4),用于根据所述仿真工况建立所述待测串联型补偿装置的过电压仿真分析模型;
仿真计算模块(5),用于在各所述过电压分析区域内,根据所述过电压仿真分析模型对不同预设故障类型进行仿真计算,得到仿真计算结果;
避雷器参数确定模块(6),用于根据预设避雷器配置原则及所述仿真计算结果,确定各所述过电压分析区域内安装的各避雷器的持续运行电压值和各所述避雷器的个数;
安全工作电压确定模块(7),用于根根据预设绝缘配合系数及所述持续运行电压值,确定所述待测串联型补偿装置的安全工作电压。
9.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串联型补偿装置的绝缘配合方法。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
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串联型补偿装置的绝缘配合方法。
CN201811105474.7A 2018-09-21 2018-09-21 一种串联型补偿装置的绝缘配合方法及系统 Active CN10946222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105474.7A CN109462225B (zh) 2018-09-21 2018-09-21 一种串联型补偿装置的绝缘配合方法及系统
PCT/CN2019/097645 WO2020057252A1 (zh) 2018-09-21 2019-07-25 串联型补偿装置的绝缘配合方法及系统、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US16/493,744 US11062078B1 (en) 2018-09-21 2019-07-25 Insulation coordin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a series compensation apparatus, storage medium and electronic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105474.7A CN109462225B (zh) 2018-09-21 2018-09-21 一种串联型补偿装置的绝缘配合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462225A true CN109462225A (zh) 2019-03-12
CN109462225B CN109462225B (zh) 2022-02-18

Family

ID=656068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105474.7A Active CN109462225B (zh) 2018-09-21 2018-09-21 一种串联型补偿装置的绝缘配合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062078B1 (zh)
CN (1) CN109462225B (zh)
WO (1) WO2020057252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057252A1 (zh) * 2018-09-21 2020-03-26 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串联型补偿装置的绝缘配合方法及系统、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52555B (zh) * 2020-07-23 2024-02-23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输电线路雷电电磁暂态模型的模拟方法及装置
CN112054531B (zh) * 2020-09-24 2023-11-21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基于故障相残压的混合全补偿系统调压变分压比设计方法
CN112054530B (zh) * 2020-09-24 2023-11-21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基于故障相残压的全补偿系统直阻设计方法及系统
CN112541262B (zh) * 2020-12-07 2022-11-22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避雷器安装位置定位方法及系统、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4139449B (zh) * 2021-11-29 2024-06-14 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 基于间隔分布机的超特高压换流阀故障检测方法及系统
CN114692349A (zh) * 2022-03-17 2022-07-01 天津市渤海新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配电网线路设计电力设备型号的智能选型方法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392184A (en) * 1992-05-20 1995-02-21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lieving a capacitor of a controlled series compensator as a function of the load on its arrester
CN102185307A (zh) * 2011-04-08 2011-09-14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模块化多电平变流器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的绝缘配置方法
CN103050955A (zh) * 2012-12-07 2013-04-17 国网智能电网研究院 一种模块化多电平电压源换流阀的过电压保护方法
CN103580017A (zh) * 2013-11-05 2014-02-12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换流阀阀避雷器配置方法
CN104578127A (zh) * 2014-12-10 2015-04-29 华南理工大学 基于柔性直流的智能配电系统的绝缘配合方法
CN106684899A (zh) * 2016-10-26 2017-05-17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武汉南瑞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柔性直流输电系统建立及绝缘配置的方法
CN107425535A (zh) * 2017-07-26 2017-12-01 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 高压大容量架空线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的绝缘配合方法
CN108233389A (zh) * 2016-12-22 2018-06-29 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串联补偿设备的保护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68039A (en) * 1994-12-16 1996-10-22 Motorola,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providing an initiation voltage to a rechargeable battery system
US5949694A (en) * 1996-04-26 1999-09-07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system for extracting high current parasitic bipolar transistor parameters of an MOS device during overvoltage events
US6633154B1 (en) * 2000-01-04 2003-10-14 William B. Duff, Jr. Method and circuit for using polarized device in AC applications
CN101694939B (zh) 2009-10-16 2011-06-29 南方电网技术研究中心 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换流站绝缘配合设计方法
US8327310B1 (en) * 2011-07-07 2012-12-04 Apple Inc. Method and software tool for analyzing and reducing the failure rate of an integrated circuit
DE102015214615A1 (de) 2015-07-31 2017-02-02 Bender Gmbh & Co. Kg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en zur erweiterten Isolationsfehlersuche mit multifunktionalem Prüfstrom
CN109462225B (zh) 2018-09-21 2022-02-18 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串联型补偿装置的绝缘配合方法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392184A (en) * 1992-05-20 1995-02-21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lieving a capacitor of a controlled series compensator as a function of the load on its arrester
CN102185307A (zh) * 2011-04-08 2011-09-14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模块化多电平变流器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的绝缘配置方法
CN103050955A (zh) * 2012-12-07 2013-04-17 国网智能电网研究院 一种模块化多电平电压源换流阀的过电压保护方法
CN103580017A (zh) * 2013-11-05 2014-02-12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换流阀阀避雷器配置方法
CN104578127A (zh) * 2014-12-10 2015-04-29 华南理工大学 基于柔性直流的智能配电系统的绝缘配合方法
CN106684899A (zh) * 2016-10-26 2017-05-17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武汉南瑞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柔性直流输电系统建立及绝缘配置的方法
CN108233389A (zh) * 2016-12-22 2018-06-29 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串联补偿设备的保护系统
CN107425535A (zh) * 2017-07-26 2017-12-01 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 高压大容量架空线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的绝缘配合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何秋萍等: "±10kV直流配电系统过电压与绝缘配合", 《南方电网技术》 *
刘大鹏等: "异步联网工程柔性直流换流站过电压与绝缘配合", 《高压电器》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057252A1 (zh) * 2018-09-21 2020-03-26 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串联型补偿装置的绝缘配合方法及系统、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US11062078B1 (en) 2018-09-21 2021-07-13 Global Energy Interconnection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Insulation coordin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a series compensation apparatus, storage medium and electronic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0057252A1 (zh) 2020-03-26
CN109462225B (zh) 2022-02-18
US20210216698A1 (en) 2021-07-15
US11062078B1 (en) 2021-07-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462225A (zh) 一种串联型补偿装置的绝缘配合方法及系统
Guo et al. Allocation of centrally switched fault current limiters enabled by 5G in transmission system
CN102761123B (zh) 一种基于安装故障限流器的多直流落点系统分区方法
US11721975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use with microgrids having inverter-based distributed generators
CN103337840A (zh) 大型交直流互联电网短路限流器机电暂态模型的控制方法
Gholami et al. Cyber-physical vulnerability and security analysis of power grid with hvdc line
Nedd et al. Application of synchronous compensators in the GB transmission network to address protection challenges from increasing renewable generation
Maiola et al. A multi-agent system for protection coordination of radial systems in the presence of distributed generation
CN105098741A (zh) 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的继电保护配置方法
Gong et al. A global fault current limiting strategy for the MMC-HVDC grid with a reduced DC reactor
Fani et al. A fault-clearing algorithm supporting the MAS-based protection schemes
Sherbilla et al. Modified setting of overcurrent protection for distribution feeders with distributed generation
Chandraratne et al. Smart grid protection through self-healing
Ataei et al. A distributed adaptive protection scheme based on multi‐agent system for distribution networks in the presence of distributed generations
CN110474301B (zh) 一种电网侧储能电站频率电压保护方法
CN109376392A (zh) 一种串联型补偿装置的过电压计算方法及系统
KR20210025195A (ko) 배전계통 보호 장치 및 그 제어방법
Flores et al. An approach based on remedial action scheme to increase resiliency under failures in the central american power grid
CN112086941B (zh) 基于定值配合图的配电网线路定值投退检测方法及系统
Khan et al. WIMAX implementation of smart grid wide area power system load protection model in MATLAB/SIMULINK
Farhadi et al. Improvement of scada-based preventive control under budget constraints
CA3086377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use with microgrids having inverter-based distributed generators
Lin et al. Big data analysis on the coordination optimization of protection schemes and automatic devices for distribution network
Coffele et al.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impact of distributed generation and active network management on network protection systems
Yang et al. A dynamic cascading failure model integrating relay protection in power grid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