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451834A -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无人机 - Google Patents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无人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451834A
CN109451834A CN201780001897.1A CN201780001897A CN109451834A CN 109451834 A CN109451834 A CN 109451834A CN 201780001897 A CN201780001897 A CN 201780001897A CN 109451834 A CN109451834 A CN 10945183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link
signal strength
network
mobile networ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0189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洪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94518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45183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CTRANSMISSION SYSTEMS FOR MEASURED VALUES, CONTROL OR SIMILAR SIGNALS
    • G08C17/00Arrangements for transmitting sig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a wireless electrical link
    • G08C17/02Arrangements for transmitting sig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a wireless electrical link using a radio lin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04W72/542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using measured or perceived qual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09Measuring or estimating 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 H04B17/318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82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for resource allocation, admission control or hando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83Determination of parameters used for hand-off, e.g. generation or modification of neighbour cell lists
    • H04W36/0085Hand-off measurements
    • H04W36/0088Scheduling hand-off measur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3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 H04W4/4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for vehicles, e.g. vehicle-to-pedestrians [V2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18Selecting a network or a communication servi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04Large scale networks; Deep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042Public Land Mobile systems, e.g. cellular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6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operation in multiple networks or having at least two operational modes, e.g. multi-mode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12Access point controller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是关于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无人机。所述数据传输方法包括:基于所述无人机所接入的移动网络和WIFI网络的信号强度,确定待传输数据的传输链路;通过所述传输链路发送所述待传输数据。本公开技术方案可以实现无人机基于所接入的移动网络和WIFI网络的信号强度,动态调整发送待传输数据的传输链路,从而可以将无人机所接入的移动网络与WIFI网络的资源更好地融合,解决了相关技术中无人机和无人机控制器之间通过WIFI网络传输数据的所导致的数据传输性能较低的问题。

Description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无人机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无人机。
背景技术
无人驾驶飞机(Unmanned Aerial Vehicle,简称为UAV)简称为“无人机”,已应用到某些特定的场景中,可以执行诸如高空摄像、无人探测侦察、测量测绘、公路勘测、城市规划、生态环保监控、科学考察、石油勘探、航空遥感、边防巡逻、森林防火、灾情评估等任务。
为了进一步拓展无人机的应用范围,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rd GenerationPartnership Project,简称为3GPP)在对“无人机的增强支持”项目的讨论中提出了使蜂窝网络为无人机提供满足需求的服务更加标准化的研究。由于相关技术中,无人机和无人机控制器之间通常通过无线保真(Wireless-Fidelity,WIFI)网络传输数据,WIFI网络存在信道被占用、干扰大以及覆盖范围有限等问题,因此无人机和无人机控制器之间的数据传输性能较低,而基于蜂窝网络的数据传输具有可以达到连续覆盖以及数据传输有保障的特点,但是相关技术尚未解决如何通过蜂窝网络和WIFI网络提高无人机和无人机控制器之间的数据传输性能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无人机,用以通过WIFI网络和蜂窝网络两种提高无人机控制器与无人机之间的数据传输效率。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基于所述无人机所接入的移动网络和WIFI网络的信号强度,确定待传输数据的传输链路;
通过所述传输链路发送所述待传输数据。
在一实施例中,基于所述无人机所接入的移动网络和WIFI网络的信号强度,确定待传输数据的传输链路,包括:
当所述WIFI网络的信号强度高于第一强度阈值时,将WIFI网络对应的第一链路确定为所述传输链路;
当所述WIFI网络的信号强度低于第一强度阈值并且高于第二强度阈值,而所述移动网络的信号强度高于第三强度阈值并且不高于第四强度阈值时,将所述WIFI网络对应的第一链路和所述移动网络对应的第二链路确定为所述传输链路;
当所述WIFI网络的信号强度低于所述第二强度阈值,而所述移动网络的信号强度高于所述第四强度阈值时,将所述移动网络对应的第二链路确定为所述传输链路。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强度阈值、第二强度阈值、第三强度阈值、第四强度阈值由基站设定;或者,
所述第一强度阈值、第二强度阈值、第三强度阈值、第四强度阈值由无人机控制器设定。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基于所述无人机所接入的移动网络和WIFI网络的信号强度,确定待传输数据的传输链路,还包括:
当所述待传输数据的数据量大于所述第一数量阈值时,将所述WIFI网络对应的第一链路和所述移动网络对应的第二链路确定为所述传输链路;
当所述待传输数据的数据量不大于所述第一数量阈值时,比较所述移动网络的信号强度和所述WIFI网络的信号强度;
当所述移动网络的信号强度大于或者等于所述WIFI网络的信号强度时,将所述移动网络对应的第二链路确定为所述传输链路;
当所述移动网络的信号强度小于所述WIFI网络的信号强度时,将所述WIFI网络对应的第一链路确定为所述传输链路。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通过所述传输链路发送所述待传输数据,包括:
在所述WIFI网络对应的第一链路和所述移动网络对应的第二链路确定为所述传输链路时,按照设定比例将所述待传输数据分为两组数据;
将所述两组数据中的一组数据通过第一链路发送至无人机控制器,并将另一组数据通过第二链路发送至基站,进而由基站将所述另一组数据发送至所述无人机控制器。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设定比例由无人机控制器设定。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数据传输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确定模块,被配置为基于所述无人机所接入的移动网络和WIFI网络的信号强度,确定待传输数据的传输链路;
发送模块,被配置为通过所述传输链路发送所述待传输数据。
在一实施例中,确定模块包括:
第一确定子模块,被配置为当所述WIFI网络的信号强度高于第一强度阈值时,将WIFI网络对应的第一链路确定为所述传输链路;
第二确定子模块,被配置为当所述WIFI网络的信号强度低于第一强度阈值并且高于第二强度阈值,而所述移动网络的信号强度高于第三强度阈值并且不高于第四强度阈值时,将所述WIFI网络对应的第一链路和所述移动网络对应的第二链路确定为所述传输链路;
第三确定子模块,被配置为当所述WIFI网络的信号强度低于所述第二强度阈值,而所述移动网络的信号强度高于所述第四强度阈值时,将所述移动网络对应的第二链路确定为所述传输链路。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强度阈值、第二强度阈值、第三强度阈值、第四强度阈值由基站设定;或者,
所述第一强度阈值、第二强度阈值、第三强度阈值、第四强度阈值由无人机控制器设定。
在一实施例中,确定模块还包括:
第四确定子模块,被配置为当所述待传输数据的数据量大于所述第一数量阈值时,将所述WIFI网络对应的第一链路和所述移动网络对应的第二链路确定为所述传输链路;
比较子模块,被配置为当所述待传输数据的数据量不大于所述第一数量阈值时,比较所述移动网络的信号强度和所述WIFI网络的信号强度;
第五确定子模块,被配置为当所述移动网络的信号强度大于或者等于所述WIFI网络的信号强度时,将所述移动网络对应的第二链路确定为所述传输链路;
第六确定子模块,被配置为当所述移动网络的信号强度小于所述WIFI网络的信号强度时,将所述WIFI网络对应的第一链路确定为所述传输链路。
在一实施例中,发送模块包括:
划分子模块,被配置为在所述WIFI网络对应的第一链路和所述移动网络对应的第二链路确定为所述传输链路时,按照设定比例将所述待传输数据分为两组数据;
第一发送子模块,被配置为将所述两组数据中的一组数据通过第一链路发送至无人机控制器;
第二发送子模块,被配置为将另一组数据通过第二链路发送至基站,进而由基站将所述另一组数据发送至所述无人机控制器。
在一实施例中,设定比例由无人机控制器设定。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无人机,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
基于所述无人机所接入的移动网络和WIFI网络的信号强度,确定待传输数据的传输链路;
通过所述传输链路发送所述待传输数据。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四方面,提供一种非临时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指令,所述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基于所述无人机所接入的移动网络和WIFI网络的信号强度,确定待传输数据的传输链路;
通过所述传输链路发送所述待传输数据。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无人机所接入的移动网络与WIFI网络是两个独立的通信网络,本实施例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无人机可基于所接入的移动网络和WIFI网络的信号强度,动态调整发送待传输数据的传输链路,从而可以将无人机所接入的移动网络与WIFI网络的资源更好地融合,解决了相关技术中无人机和无人机控制器之间通过WIFI网络传输数据的所导致的数据传输性能较低的问题。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A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1B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场景图。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又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数据传输装置的框图。
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数据传输装置的框图。
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适用于数据传输装置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发明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发明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图1A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图1B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场景图;该数据传输方法可以应用在无人机上,如图1A所示,该数据传输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01-102:
在步骤101中,基于无人机所接入的移动网络和WIFI网络的信号强度,确定待传输数据的传输链路。
在一实施例中,无人机可以通过WIFI网络中的第一链路直接将数据发送至无人机控制器,无人机也可以通过移动网络中的第二链路将数据发送至基站,再由基站将数据发送至无人机控制器。
在一实施例中,待传输数据可以为无人机的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acket DataConvergence Protocol,简称为PDCP)的缓存器中缓存的需要发送给无人机控制器的数据包。
在一实施例中,由于WIFI网络为免费网络,移动网络为计费网络,因此可以在WIFI网络的信号强度比较高时,优先将WIFI网络中的第一链路确定为传输链路,而在WIFI网络的信号强度较低,而移动网络的信号强度较高时,可将WIFI网络对应的第一链路和移动网络对应的第二链路均确定为传输链路或者只将移动网络对应的第二链路均确定为传输链路。基于无人机所接入的移动网络和WIFI网络的信号强度,确定待传输数据的传输链路的具体实现方式,可参见图2-图3所示实施例的描述,这里先不详述。
在步骤102中,通过传输链路发送待传输数据。
在一实施例中,在确定出待传输数据的传输链路之后,即可通过传输链路发送该待传输数据。
在一示例性场景中,如图1B所示,以移动网络为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简称为LTE)网络并且基站为演进型基站(eNB)为例进行示例性说明(移动网络不限制为LTE网络,还可以为5G等其他的蜂窝网络),在图1B所示的场景中,包括eNB10、无人机20、无人机控制器30,其中,无人机20位于eNB10的覆盖范围内,并且与无人机控制器30位于同一个WIFI网络中。基于WIFI网络的信号强度和移动网络的信号强度,在一种情形下,无人机20可通过WIFI网络中的第一链路141向无人机控制器30传输数据,当在WIFI网络的信号强度比较低时,为了提升无人机20传输数据的效率,可以将部分数据或者全部数据通过移动网络中的第二链路142传输给eNB10,eNB10再将这部分数据或者全部数据转发给无人机控制器30。有效提升了无人机20和无人机控制器30之间传输数据的效率。
无人机所接入的移动网络与WIFI网络是两个独立的通信网络,本实施例通过上述步骤101和步骤102,无人机可基于所接入的移动网络和WIFI网络的信号强度,动态调整发送待传输数据的传输链路,从而可以将无人机所接入的移动网络与WIFI网络的资源更好地融合,解决了相关技术中无人机和无人机控制器之间通过WIFI网络传输数据的所导致的数据传输性能较低的问题。
具体如何传输数据的,请参考后续实施例。
下面以具体实施例来说明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利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方法,以无人机基于移动网络和WIFI网络的信号强度确定传输链路并传输数据为例并结合图1B进行示例性说明,如图2所示,包括如下步骤:
在步骤201中,确定无人机所接入的移动网络和WIFI网络的信号强度,并根据无人机所接入的移动网络和WIFI网络的信号强度,对应执行步骤202,或者步骤203,或者步骤204。
在步骤202中,当WIFI网络的信号强度高于第一强度阈值时,将WIFI网络对应的第一链路确定为传输链路,并通过第一链路发送待传输数据,流程结束。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强度阈值可以为一个比较高的数值,例如,第一强度阈值为-60dB,WIFI网络的信号强度高于第一强度阈值可以用于指示WIFI网络的信号质量非常好,足以用来传输无人机的业务数据,因此可只将WIFI网络对应的第一链路确定为传输链路。
在步骤203中,当WIFI网络的信号强度低于第二强度阈值,而移动网络的信号强度高于第四强度阈值时,将移动网络对应的第二链路确定为传输链路,并通过第二链路发送待传输数据,流程结束。
在一实施例中,WIFI网络的信号强度低于第二强度阈值用于指示WIFI网络的信号质量比较差,数据传输的速率非常低,而移动网络的信号强度高于第四强度阈值用于指示移动网络的信号质量非常好,因此为了避免通过WIFI网络传输数据时导致数据丢失,可只将移动网络中的第二链路作为传输链路。
在步骤204中,当WIFI网络的信号强度低于第一强度阈值并且高于第二强度阈值,而移动网络的信号强度高于第三强度阈值并且不高于第四强度阈值时,将WIFI网络对应的第一链路和移动网络对应的第二链路确定为传输链路。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强度阈值为一个小于第一强度阈值的数值,例如,第一强度阈值为-80dB,WIFI网络的信号强度低于第一强度阈值并且高于第二强度阈值可以用于指示WIFI网络的信号质量一般,能够用来传输无人机的业务数据,但是传输数据的速率可能会比较低;在一实施例中,第三强度阈值为一个小于第四强度阈值的数值,移动网络的信号强度高于第三强度阈值并且不高于第四强度阈值可以用于指示移动网络的信号质量比较好。因此,为了提高待传输数据的数据传输效率,可将待传输数据同时通过移动网络和WIFI网络进行传输。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强度阈值、第二强度阈值、第三强度阈值、第四强度阈值可以由基站设定;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强度阈值、第二强度阈值、第三强度阈值、第四强度阈值还可以由无人机控制器设定。
在步骤205中,在WIFI网络对应的第一链路和移动网络对应的第二链路确定为传输链路时,按照设定比例将待传输数据分为两组数据。
在一实施例中,设定比例可以由无人机控制器设定,其中,设定比例可以为一个固定值,如为2:1,设定比例还可以基于WIFI网络的信号强度和移动网络的信号强度确定,例如,WIFI网络的信号强度和移动网络的信号强度相等,则设定比例可以为1:1,WIFI网络的信号强度比移动网络的信号强度高很多,则设定比例可以为3:1,WIFI网络的信号强度比移动网络的信号强度高一点,则设定比例可以为3:2。
在一实施例中,可按照比特为单位对待传输数据进行分组,例如,将待传输数据的前一半比特的数据划分为第一组数据,后一半比特的数据划分为第二组数据,如可以将12比特中的前6比特作为本公开中的第一组数据,后6比特作为本公开中的第二组数据。
在步骤206中,将两组数据中的一组数据通过第一链路发送至无人机控制器,并将另一组数据通过第二链路发送至基站,进而由基站将另一组数据发送至无人机控制器。
在一实施例中,可基于WIFI网络的信号强度和移动网络的信号强度确定将哪一组数据通过第二链路发送至基站,将哪一组数据通过第一链路发送至无人机控制器,例如,在WIFI网络的信号强度高于移动网络的信号强度时,可将数据量多的一组数据通过第一链路发送至无人机控制器。
在一示例性场景中,如图1B所示,在无人机20同时能够接入到移动网络与WIFI网络的情况下,如果WIFI网络的信号强度非常好,则可只将WIFI网络中的第一链路作为传输链路,以节省使用移动网络传输数据的费用;而如果WIFI网络的信号强度一般,移动网络的信号强度也一般时,可同时将WIFI网络对应的第一链路和移动网络对应的第二链路作为传输链路,以确保无人机的数据能快速地上传至无人机控制器,而在WIFI网络的信号强度比较低,而移动网络的信号强度非常好时,可将移动网络中的第二链路作为传输链路,由此可以确保无人机20均能够通过最合适的传输链路向无人机控制器30传输数据。
本实施例中,根据移动网络的信号强度和WIFI网络的信号强度来调整无人机所采用的网络,从而可以确保无人机能够通过最佳的网络传输数据,有效提升无人机传输数据时的性能。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又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利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方法,以无人机基于无人机的待传输数据的数据量,以及移动网络和WIFI网络的信号强度确定传输链路并传输数据为例进行示例性说明,如图3所示,包括如下步骤:
在步骤301中,确定待传输数据的数据量,当待传输数据的数据量大于第一数量阈值时,执行步骤302,当待传输数据的数据量不大于第一数量阈值时,执行步骤305。
在一实施例中,待传输数据的数据量可以基于缓存器中的缓存数据的数据量得到,例如数据量为12比特。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数量阈值可以由无人机控制器设定,通常不会超过缓存器所能缓存的数据的数据量。
在步骤302中,将WIFI网络对应的第一链路和移动网络对应的第二链路确定为传输链路。
在一实施例中,在待传输数据的数据量大于第一数量阈值时,说明无人机的待传输数据的数据量比较大,为了尽快地传输完这些数据,可将这些数据分为两组数据,分别通过第一链路和第二链路进行发送。
在步骤303中,在WIFI网络对应的第一链路和移动网络对应的第二链路确定为传输链路时,按照设定比例将待传输数据分为两组数据。
在步骤304中,将两组数据中的一组数据通过第一链路发送至无人机控制器,并将另一组数据通过第二链路发送至基站,进而由基站将另一组数据发送至无人机控制器。
在一实施例中,步骤303和步骤304的描述可参见图2所示实施例的步骤205和步骤206的描述,这里不再详述。
在步骤305中,比较移动网络的信号强度和WIFI网络的信号强度,当移动网络的信号强度大于或者等于WIFI网络的信号强度时,执行步骤306,当移动网络的信号强度小于WIFI网络的信号强度时,执行步骤307。
在一实施例中,在数据量小于第一数量阈值时,说明待传输数据比较少,因此可只通过一个链路传输数据,因此可比较移动网络的信号强度和WIFI网络的信号强度,进而选择一个信号质量更好的链路传输数据。
在步骤306中,将移动网络对应的第二链路确定为传输链路。
在步骤307中,将WIFI网络对应的第一链路确定为传输链路。
本实施例中,通过待传输数据的数据量的大小,可以首先确定通过一个链路传输数据还是通过两个链路传输数据,并在确定通过一个链路传输数据时,优先选择一个信号质量更好的链路作为传输链路,从而可以将无人机所接入的移动网络与WIFI网络的资源更好地融合,解决了相关技术中无人机和无人机控制器之间通过WIFI网络传输数据的所导致的数据传输性能较低的问题,提升了无人机传输数据的性能。
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数据传输装置的框图,如图4所示,数据传输装置包括:
确定模块41,被配置为基于无人机所接入的移动网络和WIFI网络的信号强度,确定待传输数据的传输链路;
发送模块42,被配置为通过传输链路发送待传输数据。
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数据传输装置的框图,如图5所示,在上述图4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在一实施例中,确定模块41包括:
第一确定子模块411,被配置为当WIFI网络的信号强度高于第一强度阈值时,将WIFI网络对应的第一链路确定为传输链路;
第二确定子模块412,被配置为当WIFI网络的信号强度低于第一强度阈值并且高于第二强度阈值,而移动网络的信号强度高于第三强度阈值并且不高于第四强度阈值时,将WIFI网络对应的第一链路和移动网络对应的第二链路确定为传输链路;
第三确定子模块413,被配置为当WIFI网络的信号强度低于第二强度阈值,而移动网络的信号强度高于第四强度阈值时,将移动网络对应的第二链路确定为传输链路。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强度阈值、第二强度阈值、第三强度阈值、第四强度阈值由基站设定;或者,
第一强度阈值、第二强度阈值、第三强度阈值、第四强度阈值由无人机控制器设定。
在一实施例中,确定模块41还包括:
第四确定子模块414,被配置为当待传输数据的数据量大于第一数量阈值时,将WIFI网络对应的第一链路和移动网络对应的第二链路确定为传输链路;
比较子模块415,被配置为当待传输数据的数据量不大于第一数量阈值时,比较移动网络的信号强度和WIFI网络的信号强度;
第五确定子模块416,被配置为当移动网络的信号强度大于或者等于WIFI网络的信号强度时,将移动网络对应的第二链路确定为传输链路;
第六确定子模块417,被配置为当移动网络的信号强度小于WIFI网络的信号强度时,将WIFI网络对应的第一链路确定为传输链路。
在一实施例中,发送模块42包括:
划分子模块421,被配置为在WIFI网络对应的第一链路和移动网络对应的第二链路确定为传输链路时,按照设定比例将待传输数据分为两组数据;
第一发送子模块422,被配置为将两组数据中的一组数据通过第一链路发送至无人机控制器;
第二发送子模块423,被配置为将另一组数据通过第二链路发送至基站,进而由基站将另一组数据发送至无人机控制器。
在一实施例中,设定比例由无人机控制器设定。
关于上述实施例中的装置,其中各个模块执行操作的具体方式已经在有关该方法的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描述,此处将不做详细阐述说明。
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适用于数据传输装置的框图。例如,装置600可以是无人机。
参照图6,装置600可以包括以下一个或多个组件:处理组件602,存储器604,电源组件606,多媒体组件608,音频组件610,输入/输出(I/O)的接口612,传感器组件614,以及通信组件616。
处理组件602通常控制装置600的整体操作,诸如与显示,电话呼叫,数据通信,相机操作和记录操作相关联的操作。处理元件602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620来执行指令,以完成上述的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此外,处理组件602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模块,便于处理组件602和其他组件之间的交互。例如,处理部件602可以包括多媒体模块,以方便多媒体组件608和处理组件602之间的交互。
存储器604被配置为存储各种类型的数据以支持在设备600的操作。这些数据的示例包括用于在装置600上操作的任何应用程序或方法的指令,联系人数据,电话簿数据,消息,图片,视频等。存储器604可以由任何类型的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存储设备或者它们的组合实现,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只读存储器(ROM),磁存储器,快闪存储器,磁盘或光盘。
电力组件606为装置600的各种组件提供电力。电力组件606可以包括电源管理系统,一个或多个电源,及其他与为装置600生成、管理和分配电力相关联的组件。
多媒体组件608包括在装置600和用户之间的提供一个输出接口的屏幕。在一些实施例中,屏幕可以包括液晶显示器(LCD)和触摸面板(TP)。如果屏幕包括触摸面板,屏幕可以被实现为触摸屏,以接收来自用户的输入信号。触摸面板包括一个或多个触摸传感器以感测触摸、滑动和触摸面板上的手势。触摸传感器可以不仅感测触摸或滑动动作的边界,而且还检测与触摸或滑动操作相关的持续时间和压力。在一些实施例中,多媒体组件608包括一个前置摄像头和/或后置摄像头。当设备600处于操作模式,如拍摄模式或视频模式时,前置摄像头和/或后置摄像头可以接收外部的多媒体数据。每个前置摄像头和后置摄像头可以是一个固定的光学透镜系统或具有焦距和光学变焦能力。
音频组件610被配置为输出和/或输入音频信号。例如,音频组件610包括一个麦克风(MIC),当装置600处于操作模式,如呼叫模式、记录模式和语音识别模式时,麦克风被配置为接收外部音频信号。所接收的音频信号可以被进一步存储在存储器604或经由通信组件616发送。在一些实施例中,音频组件610还包括一个扬声器,用于输出音频信号。
I/O接口612为处理组件602和外围接口模块之间提供接口,上述外围接口模块可以是键盘,点击轮,按钮等。这些按钮可包括但不限于:主页按钮、音量按钮、启动按钮和锁定按钮。
传感器组件614包括一个或多个传感器,用于为装置600提供各个方面的状态评估。例如,传感器组件614可以检测到设备600的打开/关闭状态,组件的相对定位,例如组件为装置600的显示器和小键盘,传感器组件614还可以检测装置600或装置600一个组件的位置改变,用户与装置600接触的存在或不存在,装置600方位或加速/减速和装置600的温度变化。传感器组件614可以包括接近传感器,被配置用来在没有任何的物理接触时检测附近物体的存在。传感器组件614还可以包括光传感器,如CMOS或CCD图像传感器,用于在成像应用中使用。在一些实施例中,该传感器组件614还可以包括加速度传感器,陀螺仪传感器,磁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或温度传感器。
通信组件616被配置为便于装置600和其他设备之间有线或无线方式的通信。装置600可以接入基于通信标准的无线网络,如WIFI,2G或3G,或它们的组合。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通信部件616经由广播信道接收来自外部广播管理系统的广播信号或广播相关信息。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通信部件616还包括近场通信(NFC)模块,以促进短程通信。例如,在NFC模块可基于射频识别(RFID)技术,红外数据协会(IrDA)技术,超宽带(UWB)技术,蓝牙(BT)技术和其他技术来实现。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装置600可以被一个或多个应用专用集成电路(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数字信号处理设备(DSPD)、可编程逻辑器件(PL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或其他电子元件实现,用于执行上述方法。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包括指令的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包括指令的存储器604,上述指令可由装置600的处理器620执行以完成上述方法。例如,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CD-ROM、磁带、软盘和光数据存储设备等。
其中,处理器620被配置为:
基于无人机所接入的移动网络和WIFI网络的信号强度,确定待传输数据的传输链路;
通过传输链路发送待传输数据。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公开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4)

1.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基于所述无人机所接入的移动网络和WIFI网络的信号强度,确定待传输数据的传输链路;
通过所述传输链路发送所述待传输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无人机所接入的移动网络和WIFI网络的信号强度,确定待传输数据的传输链路,包括:
当所述WIFI网络的信号强度高于第一强度阈值时,将WIFI网络对应的第一链路确定为所述传输链路;
当所述WIFI网络的信号强度低于第一强度阈值并且高于第二强度阈值,而所述移动网络的信号强度高于第三强度阈值并且不高于第四强度阈值时,将所述WIFI网络对应的第一链路和所述移动网络对应的第二链路确定为所述传输链路;
当所述WIFI网络的信号强度低于所述第二强度阈值,而所述移动网络的信号强度高于所述第四强度阈值时,将所述移动网络对应的第二链路确定为所述传输链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强度阈值、第二强度阈值、第三强度阈值、第四强度阈值由基站设定;或者,
所述第一强度阈值、第二强度阈值、第三强度阈值、第四强度阈值由无人机控制器设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无人机所接入的移动网络和WIFI网络的信号强度,确定待传输数据的传输链路,还包括:
当所述待传输数据的数据量大于所述第一数量阈值时,将所述WIFI网络对应的第一链路和所述移动网络对应的第二链路确定为所述传输链路;
当所述待传输数据的数据量不大于所述第一数量阈值时,比较所述移动网络的信号强度和所述WIFI网络的信号强度;
当所述移动网络的信号强度大于或者等于所述WIFI网络的信号强度时,将所述移动网络对应的第二链路确定为所述传输链路;
当所述移动网络的信号强度小于所述WIFI网络的信号强度时,将所述WIFI网络对应的第一链路确定为所述传输链路。
5.根据权利要求2或者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所述传输链路发送所述待传输数据,包括:
在将所述WIFI网络对应的第一链路和所述移动网络对应的第二链路确定为所述传输链路时,按照设定比例将所述待传输数据分为两组数据;
将所述两组数据中的一组数据通过第一链路发送至无人机控制器,并将另一组数据通过第二链路发送至基站,进而由基站将所述另一组数据发送至所述无人机控制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定比例由无人机控制器设定。
7.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确定模块,被配置为基于所述无人机所接入的移动网络和WIFI网络的信号强度,确定待传输数据的传输链路;
发送模块,被配置为通过所述传输链路发送所述待传输数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模块包括:
第一确定子模块,被配置为当所述WIFI网络的信号强度高于第一强度阈值时,将WIFI网络对应的第一链路确定为所述传输链路;
第二确定子模块,被配置为当所述WIFI网络的信号强度低于第一强度阈值并且高于第二强度阈值,而所述移动网络的信号强度高于第三强度阈值并且不高于第四强度阈值时,将所述WIFI网络对应的第一链路和所述移动网络对应的第二链路确定为所述传输链路;
第三确定子模块,被配置为当所述WIFI网络的信号强度低于所述第二强度阈值,而所述移动网络的信号强度高于所述第四强度阈值时,将所述移动网络对应的第二链路确定为所述传输链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强度阈值、第二强度阈值、第三强度阈值、第四强度阈值由基站设定;或者,
所述第一强度阈值、第二强度阈值、第三强度阈值、第四强度阈值由无人机控制器设定。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模块还包括:
第四确定子模块,被配置为当所述待传输数据的数据量大于所述第一数量阈值时,将所述WIFI网络对应的第一链路和所述移动网络对应的第二链路确定为所述传输链路;
比较子模块,被配置为当所述待传输数据的数据量不大于所述第一数量阈值时,比较所述移动网络的信号强度和所述WIFI网络的信号强度;
第五确定子模块,被配置为当所述移动网络的信号强度大于或者等于所述WIFI网络的信号强度时,将所述移动网络对应的第二链路确定为所述传输链路;
第六确定子模块,被配置为当所述移动网络的信号强度小于所述WIFI网络的信号强度时,将所述WIFI网络对应的第一链路确定为所述传输链路。
11.根据权利要求8或者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模块包括:
划分子模块,被配置为在将所述WIFI网络对应的第一链路和所述移动网络对应的第二链路确定为所述传输链路时,按照设定比例将所述待传输数据分为两组数据;
第一发送子模块,被配置为将所述两组数据中的一组数据通过第一链路发送至无人机控制器;
第二发送子模块,被配置为将另一组数据通过第二链路发送至基站,进而由基站将所述另一组数据发送至所述无人机控制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定比例由无人机控制器设定。
13.一种无人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
基于所述无人机所接入的移动网络和WIFI网络的信号强度,确定待传输数据的传输链路;
通过所述传输链路发送所述待传输数据。
14.一种非临时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指令,其特征在于,所述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基于所述无人机所接入的移动网络和WIFI网络的信号强度,确定待传输数据的传输链路;
通过所述传输链路发送所述待传输数据。
CN201780001897.1A 2017-11-22 2017-11-22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无人机 Pending CN10945183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7/112347 WO2019100259A1 (zh) 2017-11-22 2017-11-22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无人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451834A true CN109451834A (zh) 2019-03-08

Family

ID=655330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01897.1A Pending CN109451834A (zh) 2017-11-22 2017-11-22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无人机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368964B2 (zh)
EP (1) EP3706093A4 (zh)
CN (1) CN109451834A (zh)
WO (1) WO2019100259A1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05147A (zh) * 2019-03-19 2019-06-18 深圳市元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载无人机通信方法以及系统
CN111385828A (zh) * 2020-05-19 2020-07-07 成都极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局域网收发数据的方法、终端和系统及网络接入设备
CN111667681A (zh) * 2020-06-03 2020-09-15 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179541A (zh) * 2021-04-25 2021-07-27 北京云圣智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基于微波图传和蜂窝网络的无人机通信方法和装置
CN113783603A (zh) * 2021-09-06 2021-12-10 北京京东乾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人机定位方法、装置及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349950B1 (en) * 2018-10-31 2022-05-31 Nationwide Mutual Insurance Company Remotely interacting with database
CN112423256A (zh) * 2020-11-12 2021-02-26 太原理工大学 执行运输、信号中转及远程任务的无人机控制系统和方法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25410A (zh) * 2012-02-29 2012-08-01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无线网络连接的方法及热点设备
CN105052203A (zh) * 2014-02-10 2015-11-11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自适应通信模式切换
CN105070017A (zh) * 2015-08-13 2015-11-18 杭州若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人机无线通信方法和系统
CN105142234A (zh) * 2015-08-12 2015-12-09 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终端的网络连接方法及系统
CN105764079A (zh) * 2016-02-19 2016-07-13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6056875A (zh) * 2016-05-26 2016-10-26 深圳市天鼎微波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天线无人机系统的实现方法
CN106851782A (zh) * 2012-05-07 2017-06-13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7104948A (zh) * 2017-03-21 2017-08-29 深圳洲际通航投资控股有限公司 无人机数据传输方法和无人机数据传输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462716B1 (ko) * 2011-12-22 2014-11-19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트래픽 분산 가능한 통신 장치 및 방법
US9681320B2 (en) * 2014-04-22 2017-06-13 Pc-Tel, Inc. System,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he measurement, collection, and analysis of radio signals utilizing unmanned aerial vehicles
WO2017170164A1 (ja) * 2016-04-01 2017-10-05 京セラ株式会社 通信方法、プロセッサ、及びユーザ装置
WO2017192171A1 (en) * 2016-05-06 2017-11-09 Intel IP Corporation Uplink data request and uplink splitting signaling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25410A (zh) * 2012-02-29 2012-08-01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无线网络连接的方法及热点设备
CN106851782A (zh) * 2012-05-07 2017-06-13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5052203A (zh) * 2014-02-10 2015-11-11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自适应通信模式切换
CN105142234A (zh) * 2015-08-12 2015-12-09 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终端的网络连接方法及系统
CN105070017A (zh) * 2015-08-13 2015-11-18 杭州若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人机无线通信方法和系统
CN105764079A (zh) * 2016-02-19 2016-07-13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6056875A (zh) * 2016-05-26 2016-10-26 深圳市天鼎微波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天线无人机系统的实现方法
CN107104948A (zh) * 2017-03-21 2017-08-29 深圳洲际通航投资控股有限公司 无人机数据传输方法和无人机数据传输系统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05147A (zh) * 2019-03-19 2019-06-18 深圳市元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载无人机通信方法以及系统
CN109905147B (zh) * 2019-03-19 2021-06-15 深圳市元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载无人机通信方法以及系统
CN111385828A (zh) * 2020-05-19 2020-07-07 成都极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局域网收发数据的方法、终端和系统及网络接入设备
CN111667681A (zh) * 2020-06-03 2020-09-15 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179541A (zh) * 2021-04-25 2021-07-27 北京云圣智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基于微波图传和蜂窝网络的无人机通信方法和装置
CN113783603A (zh) * 2021-09-06 2021-12-10 北京京东乾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人机定位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3783603B (zh) * 2021-09-06 2023-09-29 北京京东乾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人机定位方法、装置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00280998A1 (en) 2020-09-03
EP3706093A1 (en) 2020-09-09
US11368964B2 (en) 2022-06-21
WO2019100259A1 (zh) 2019-05-31
EP3706093A4 (en) 2020-10-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401501A (zh)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无人机
CN109451834A (zh)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无人机
WO2021243618A1 (zh) 一种资源调度的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9076560A (zh) 传输配置指示的配置方法及装置
CN107948530B (zh) 一种图像处理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7959795B (zh) 一种信息采集方法、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7770841B (zh) 热点连接方法、移动终端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WO2017063283A1 (zh) 智能车载终端触发系统和方法
CN108600520B (zh) 接收状态控制方法、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3784449B (zh) 处理方法、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9644457A (zh) 资源配置方法及装置
CN108476446A (zh) 蜂窝网络中实现全双工传输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基站
CN108401532A (zh) 通信链路的配置方法及装置
CN108536383B (zh) 一种游戏控制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9217909B (zh) 天线切换方法、移动终端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09977040B (zh) 文件读写权限控制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09451878A (zh) 无人机指示方法及装置
CN105934047B (zh) 一种控制智能灯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US20220346083A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determining network allocation vector, and storage media
WO2022205472A1 (zh) 上行传输时域资源的确定方法及装置、ue、网络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9309924A (zh)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1970668B (zh) 一种蓝牙音频控制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WO2021226766A1 (zh) 发送数据的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126032A (zh) 信息同步方法、智能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2487664A (zh) 续航模型建立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308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