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451828B - 下行数据包配置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下行数据包配置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451828B
CN109451828B CN201780000665.4A CN201780000665A CN109451828B CN 109451828 B CN109451828 B CN 109451828B CN 201780000665 A CN201780000665 A CN 201780000665A CN 109451828 B CN109451828 B CN 10945182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packet
downlink
downlink data
sdap
processing attribu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0066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451828A (zh
Inventor
江小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94518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45182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45182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45182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268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using specific QoS parameters for wireless networks, e.g. QoS class identifier [QCI] or guaranteed bit rate [GB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25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per individual bearer or channel
    • H04W28/0263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per individual bearer or channel involving mapping traffic to individual bearers or channels, e.g. traffic flow template [TF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24Traffic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attributes, e.g. priority or QoS
    • H04L47/2483Traffic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attributes, e.g. priority or QoS involving identification of individual flow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226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based on location or mobil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25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per individual bearer or channe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10Flow control between communication endpoints
    • H04W28/12Flow control between communication endpoints using signalling between network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16Central resource management; Negotiation of resources or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e.g. negotiating bandwidth or QoS [Quality of Service]
    • H04W28/24Negotiating SLA [Service Level Agreement]; Negotiating QoS [Quality of Servi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212/00Encapsulation of packe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6Optimizing the usage of the radio link, e.g. header compression, information sizing, discarding information
    • H04W28/065Optimizing the usage of the radio link, e.g. header compression, information sizing, discarding information using assembly or disassembly of packe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2Setup of transport tunnels

Abstract

本申请揭示了一种下行数据包配置方法及装置,属于通信技术领域。方法包括:确定待发送的下行数据包对应的目标数据承载DRB;根据配置的DRB与处理属性的对应关系,确定目标DRB对应的目标下行处理属性;如果目标下行处理属性为支持NAS Reflective QoS功能或支持AS Reflective QoS功能,则在封装下行数据包的过程中添加服务数据同化协议SDAP包头;如果目标下行处理属性为不支持NAS Reflective QoS功能且不支持AS Reflective QoS功能,则在封装下行数据包的过程中不添加SDAP包头。解决了占用设备大量的处理资源的问题,达到了节省设备的处理资源的效果。

Description

下行数据包配置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下行数据包配置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第四代移动通信(4h-Generation,4G)技术是将通信过程分为非接入(Non-AccessStratum,NAS)层和接入(Access Stratum,AS)层。其中,AS层中主要包括三个子层,由上至下依次是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PDCP)层、无线链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RLC)层、媒体接入控制(MediaAccess Control,MAC)层以及以物理(Physical Layer,PHY)层。
随着对第五代移动通信(5th-Generation,5G)技术中的深入研究,AS层中除了上述三个层之外,在PDCP层之上引入了一个新的子层,即服务数据同化协议(ServiceDataAdaptation Protocol,SDAP)层。SDAP层用于实现数据流与数据承载(Data RadioBearer,DRB)间的映射,即为数据流分配DRB,以通过映射后的DRB传输数据包。SDAP层还会对为数据包添加数据流标识(QOS Flow ID,QFI),以便终端确定该数据包所映射的DRB。
相关技术中,AS层的每一个子层都要对下行数据包进行封装和解封装,这样,会占用设备大量的处理资源。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占用设备大量的处理资源的问题,本公开提供一种下行数据包配置方法及装置。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下行数据包配置方法,应用于基站,所述方法包括:
确定待发送的下行数据包对应的目标数据承载DRB;
根据预先配置的DRB与处理属性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目标DRB对应的目标下行处理属性,其中,所述下行处理属性包括是否支持非接入反射的服务质量NAS ReflectiveQoS功能、以及是否支持接入反射的服务质量AS Reflective QoS功能;
如果所述目标下行处理属性为支持NAS Reflective QoS功能或支持ASReflective QoS功能,则在封装所述下行数据包的过程中添加服务数据同化协议SDAP包头;如果所述目标下行处理属性为不支持NAS Reflective QoS功能且不支持ASReflective QoS功能,则在封装所述下行数据包的过程中不添加SDAP包头;
向所述终端发送封装后的下行数据包。
可选地,所述在封装所述下行数据包的过程中添加服务数据同化协议SDAP包头,包括:
如果所述目标下行处理属性为支持NAS Reflective QoS功能,则在封装所述下行数据包的过程中添加SDAP包头,并在所述SDAP包头中添加RQI字段和数据流标识QFI字段;
如果所述目标下行处理属性为仅支持AS Reflective QoS功能,则在封装所述下行数据包的过程中添加SDAP包头,并在所述SDAP包头中添加指示信息和QFI字段,其中,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SDAP包头中是否包含QFI字段。
可选地,所述RQI字段的长度为1个比特,所述QFI字段的长度为7个比特。
可选地,所述向终端发送所述下行数据包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向所述终端发送所述DRB与下行处理属性的对应关系,由所述终端对所述DRB与下行处理属性的对应关系进行存储。
可选地,所述向所述终端发送所述DRB与下行处理属性的对应关系,包括:
通过RRC配置消息,向所述终端发送所述DRB与下行处理属性的对应关系。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下行数据包配置方法,应用于终端,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基站发送的下行数据包;
根据预先配置的DRB与下行处理属性的对应关系,确定传输所述下行数据包的目标DRB对应的目标下行处理属性,其中,所述下行处理属性包括是否支持非接入反射的服务质量NAS Reflective QoS功能、以及是否支持接入反射的服务质量AS Reflective QoS功能;
如果所述目标下行处理属性为支持NAS Reflective QoS功能或支持ASReflective QoS功能,则确定所述下行数据包封装有SDAP包头;如果所述目标下行处理属性为不支持NAS Reflective QoS功能且不支持AS Reflective QoS功能,则确定所述下行数据包未封装有SDAP包头;
基于确定出的所述下行数据包是否封装有SDAP包头的情况,对所述下行数据包进行处理。
可选地,如果确定出所述下行数据包封装有SDAP包头的情况,所述对所述下行数据包进行处理,包括:
解析所述下行数据包的SDAP包头;
如果所述SDAP包头携带有RQI字段和QFI字段,则在NAS层中处理所述下行数据包;
如果所述SDAP包头携带有指示信息和QFI字段,则在AS层中处理所述下行数据包,其中,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SDAP包头中是否包含QFI字段。
可选地,所述RQI字段的长度为1个比特,所述QFI字段的长度为7个比特。
可选地,所述接收基站发送的下行数据包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所述DRB与下行处理属性的对应关系,对所述DRB与下行处理属性的对应关系进行存储。
可选地,所述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所述DRB与下行处理属性的对应关系,包括:
接收所述基站通过RRC配置消息发送的所述DRB与下行处理属性的对应关系。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下行数据包配置装置,应用于基站,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被配置为确定待发送的下行数据包对应的目标数据承载DRB;
第二确定模块,被配置为根据配置存储的DRB与处理属性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目标DRB对应的目标下行处理属性,其中,所述下行处理属性包括是否支持NAS ReflectiveQoS功能、以及是否支持AS Reflective QoS功能;
处理模块,被配置为如果所述目标下行处理属性为支持NAS Reflective QoS功能或支持AS Reflective QoS功能,则在封装所述下行数据包的过程中添加服务数据同化协议SDAP包头;如果所述目标下行处理属性为不支持NAS Reflective QoS功能且不支持ASReflective QoS功能,则在封装所述下行数据包的过程中不添加SDAP包头;
第一发送模块,被配置为向所述终端发送封装后的下行数据包。
可选地,所述处理模块,包括:
第一添加单元,被配置为如果所述目标下行处理属性为支持NAS Reflective QoS功能,则在封装所述下行数据包的过程中添加SDAP包头,并在所述SDAP包头中添加RQI字段和数据流标识QFI字段;
第二添加单元,被配置为如果所述目标下行处理属性为仅支持AS ReflectiveQoS功能,则在封装所述下行数据包的过程中添加SDAP包头,并在所述SDAP包头中添加指示信息和QFI字段,其中,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SDAP包头中是否包含QFI字段。
可选地,所述RQI字段的长度为1个比特,所述QFI字段的长度为7个比特。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发送模块,被配置为所述向终端发送所述下行数据包之前,向所述终端发送所述DRB与下行处理属性的对应关系,由所述终端对所述DRB与下行处理属性的对应关系进行存储。
可选地,所述第二发送模块,还被配置为:
通过RRC配置消息,向所述终端发送所述DRB与下行处理属性的对应关系。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四方面,提供一种下行数据包配置装置,应用于终端,所述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被配置为接收基站发送的下行数据包;
第一确定模块,被配置为根据预先配置的DRB与下行处理属性的对应关系,确定传输所述下行数据包的目标DRB对应的目标下行处理属性,其中,所述下行处理属性为是否支持非接入反射的服务质量NAS Reflective QoS功能、以及是否支持接入反射的服务质量ASReflective QoS功能;
第二确定模块,被配置为如果所述目标下行处理属性为支持NAS Reflective QoS功能或支持AS Reflective QoS功能,则确定所述下行数据包封装有SDAP包头;如果所述目标下行处理属性为不支持NAS Reflective QoS功能且不支持AS Reflective QoS功能,则确定所述下行数据包未封装有SDAP包头;
处理模块,被配置为基于确定出的所述下行数据包是否封装有SDAP包头的情况,对所述下行数据包进行处理。
可选地,如果确定出所述下行数据包封装有SDAP包头的情况,所述处理模块,包括:
解析单元,被配置为解析所述下行数据包的SDAP包头;
第一处理单元,被配置为如果所述SDAP包头携带有RQI字段和QFI字段,则在NAS层中处理所述下行数据包;
第二处理单元,被配置为如果所述SDAP包头携带有指示信息和QFI字段,则在AS层中处理所述下行数据包。
可选地,所述RQI字段的长度为1个比特,所述QFI字段的长度为7个比特。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存储模块,被配置为所述接收基站发送的下行数据包之前,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所述DRB与下行处理属性的对应关系,对所述DRB与下行处理属性的对应关系进行存储。
可选地,所述存储模块,还被配置为:
接收所述基站通过RRC配置消息发送的所述DRB与下行处理属性的对应关系。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五方面,提供一种基站,所述基站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至少一段程序、代码集或指令集,所述至少一条指令、所述至少一段程序、所述代码集或指令集由所述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下行数据包配置方法。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六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至少一段程序、代码集或指令集,所述至少一条指令、所述至少一段程序、所述代码集或指令集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下行数据包配置方法。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七方面,提供一种终端,所述终端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至少一段程序、代码集或指令集,所述至少一条指令、所述至少一段程序、所述代码集或指令集由所述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如权利要求6-10任一所述的下行数据包配置方法。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八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至少一段程序、代码集或指令集,所述至少一条指令、所述至少一段程序、所述代码集或指令集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下行数据包配置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仅对下行处理属性为支持NAS Reflective QoS功能或支持AS ReflectiveQoS功能的下行数据包添加SDAP包头,由于基站不对下行处理属性为不支持NASReflective QoS功能且不支持AS Reflective QoS功能的下行数据包添加SDAP包头,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无论下行数据包是何下行处理属性,AS层的每一个子层都要对下行数据包进行封装和解封装,占用设备大量的处理资源的增加问题,达到了降低设备的处理资源的占用的效果。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图1是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移动通信系统的协议架构图;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下行数据包配置方法的方法流程图;
图3A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下行数据包配置方法的方法流程图;
图3B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目标下行处理属性为支持NAS ReflectiveQoS功能的下行数据包的结构图;
图3C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目标下行处理属性为仅支持AS ReflectiveQoS功能的下行数据包的结构图;
图3D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终端对下行数据包进行处理方法的方法流程图;
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下行数据包配置装置的框图;
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下行数据包配置装置的框图;
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终端的框图;
图7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基站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文所提及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
在本文提及的“模块”通常是指存储在存储器中的能够实现某些功能的程序或指令;在本文中提及的“单元”通常是指按照逻辑划分的功能性结构,该“单元”可以由纯硬件实现,或者,软硬件的结合实现。
在本文中提及的“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为使本公开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下行数据包配置方法,该方法可以由终端和基站配合实现。其中,终端是指与基站进行数据通信的设备。终端可以经无线接入网(RadioAccessNetwork,RAN)与一个或多个核心网进行通信,终端还可以称为订户单元(SubscriberUnit)、订户站(Subscriber Station),移动站(Mobile Station)、移动台(Mobile)、远程站(Remote Station)、接入点(Access Point)、远程终端(Remote Terminal)、接入终端(Access Terminal)、用户装置(User Terminal)、用户代理(UserAgent)、终端(UserDevice)。可选地,终端还可以为中继(Relay)设备,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终端和基站之间通过无线空口建立无线连接。可选地,该无线空口是基于5G标准的无线空口,比如该无线空口是新空口(New Radio,NR);或者,该无线空口也可以是基于5G的更下一代移动通信网络技术的无线空口。可选地,该无线空口还兼容2G、3G和4G等更早代移动通信网络技术的无线空口。
该基站可用于将接收到的无线帧与IP分组报文进行相互转换,还可协调对空中接口的属性管理。例如,基站可以是5G系统中的基站(gNode-B,gNB)。可选地,该gNB是采用集中分布式架构的基站。当接入网设备140采用集中分布式架构时,通常包括集中单元(Central Unit,CU)和至少两个分布单元(Distributed Unit,DU)。集中单元中设置服务数据同化协议(Service Data Adaptation Protocol,SDAP)、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acket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PDCP)层、无线链路层控制协议(Radio Link Control,RLC)层和媒体访问控制(MediaAccess Control,MAC)层的协议栈,本实施例对接入网设备140的具体实现方式不加以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图1是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移动通信系统的协议架构图。该协议架构中涉及的设备包括:终端120和基站140。如图1所示,在5G技术中,通信底层架构中包括的层由上至下依次是应用层、NAS和AS层,其中,AS层包括SDAP层、PDCP层、RLC层、MAC层以及PHY层。当终端120建立与基站140的会话时,可以在会话的过程中传输多条数据流,各数据流中可以包含多个数据包,数据包在终端120的通信底层架构中从上至下依次递交,直至通过最后一层向基站140发出。这些数据包在被切分成数据包之前是以数据流的形式存在于终端120中,SDAP层可以为这些数据流分配传输这些数据流的DRB。当SDAP层为这些数据流分配好DRB之后,数据流就会以数据包的形式往下层递交。在初始分配时,同一数据流被分配的DRB是相同的。
在实际传输中,存在多个DRB。在PDCP层、RLC层以及MAC层中,每层都存在分别支撑各DRB的子模块,该模块可以是虚拟的软件模块。当每一层接收到从上一层递交下来的数据包时,这些数据包都会被分配在每一层对应的支撑与所述数据包对应的DRB的子模块中进行处理。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下行数据包配置方法的方法流程图,如图2所示,该下行数据包配置方法应用于图1所示的移动通信系统中,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步骤201中,基站确定待发送的下行数据包对应的目标数据承载DRB。
在步骤202中,基站根据预先配置的DRB与处理属性的对应关系,确定目标DRB对应的目标下行处理属性。
其中,下行处理属性包括是否支持非接入反射的服务质量(NAS Reflective QoS)功能、以及是否支持接入反射的服务质量(AS Reflective QoS)功能。
在步骤203中,如果目标下行处理属性为支持NAS Reflective QoS功能或支持ASReflective QoS功能,基站则在封装下行数据包的过程中添加服务数据同化协议SDAP包头;如果目标下行处理属性为不支持NAS Reflective QoS功能且不支持AS ReflectiveQoS功能,基站则在封装下行数据包的过程中不添加SDAP包头。
在步骤204中,基站向终端发送封装后的下行数据包。
对应的,终端接收基站发送的下行数据包。
在步骤205中,终端根据预先配置的DRB与下行处理属性的对应关系,确定传输下行数据包的目标DRB对应的目标下行处理属性。
在步骤206中,如果目标下行处理属性为支持NAS Reflective QoS功能或支持ASReflective QoS功能,终端则确定下行数据包封装有SDAP包头;如果目标下行处理属性为不支持NAS Reflective QoS功能且不支持AS Reflective QoS功能,终端则确定下行数据包未封装有SDAP包头。
在步骤207中,终端基于确定出的下行数据包是否封装有SDAP包头的情况,对下行数据包进行处理。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下行数据包配置方法,通过仅对下行处理属性为支持NAS Reflective QoS功能或支持AS Reflective QoS功能的下行数据包添加SDAP包头,由于基站不对下行处理属性为不支持NAS Reflective QoS功能且不支持ASReflective QoS功能的下行数据包添加SDAP包头,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无论下行数据包是何下行处理属性,AS层的每一个子层都要对下行数据包进行封装和解封装,占用设备大量的处理资源的增加问题,达到了降低设备的处理资源的占用的效果。
图3A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下行数据包配置方法的方法流程图,如图3A所示,该下行数据包配置方法应用于图1所示的移动通信系统中,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步骤301中,基站确定待发送的下行数据包对应的目标DRB。
终端与基站的一次会话中会传输多条数据流,各数据流中包含多个数据包,其中,终端向基站发送的数据包称为上行数据包,基站向终端发送的数据包称为下行数据包。
终端与基站建立连接后,基站会和终端建立起多个DRB,每个DRB分别对应不同业务。由于基站已知下行数据包的业务属性,因此当基站获取到下行数据包后,会根据预存的业务属性与DRB的对应关系,确定该下行数据包的业务属性所对应的目标DRB。
在步骤302中,基站根据预先配置的DRB与处理属性的对应关系,确定目标DRB对应的目标下行处理属性。
DRB与处理属性的对应关系中的一项对应关系是指,某一个DRB所传输的数据流中数据包对应的下行处理属性。其中,下行处理属性包括是否支持非接入反射的服务质量NASReflective QoS功能、以及是否支持接入反射的服务质量AS Reflective QoS功能。
当目标DRB对应的目标下行处理属性为不支持NAS Reflective QoS功能且不支持AS Reflective QoS功能时,说明该目标DRB所传输的数据流中数据包不支持NASReflective QoS功能且不支持AS Reflective QoS功能。
在步骤303中,如果目标下行处理属性为支持NAS Reflective QoS功能或支持ASReflective QoS功能,基站则在封装下行数据包的过程中添加SDAP包头;如果目标下行处理属性为不支持NAS Reflective QoS功能且不支持AS Reflective QoS功能,基站则在封装下行数据包的过程中不添加SDAP包头。
图3B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目标下行处理属性为支持NAS ReflectiveQoS功能的下行数据包的结构图,如图3B所示,如果目标下行处理属性为支持NASReflective QoS功能,则在封装下行数据包的过程中添加SDAP包头,并在SDAP包头中添加RQI字段和数据流标识QFI字段。其中,QFI字段用于标识下行数据包所属的数据流。
图3C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目标下行处理属性为仅支持AS ReflectiveQoS功能的下行数据包的结构图,如图3C所示,如果目标下行处理属性为仅支持ASReflective QoS功能,则在封装下行数据包的过程中添加SDAP包头,并在SDAP包头中添加指示信息和QFI字段,其中,指示信息用于指示SDAP包头中是否包含QFI字段。
可选的,RQI字段和指示信息的长度均为1个比特,QFI字段的长度为7个比特。其中,指示信息的作用除了用于指示SDAP包头中是否包含QFI字段外,还用于填补SDAP包头中RQI字段的缺失,使得无论SDAP包头是否包含RQI字段,该SDAP包头中除RQI字段的其他字段位置不变。
由于SDAP包头只占用一个字节,且QFI字段至少能包含7个比特,因此可以有效控制SDAP包头的大小,且有效保证QFI字段能够携带足够多的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当SDAP包头中不包含QFI字段时,在QFI字段的位置预留比特。
如果目标下行处理属性为支持NAS Reflective QoS功能或支持AS ReflectiveQoS功能,则该下行数据包在基站侧每被下传至一层,基站侧的AS层的每一个子层都要进行相应的处理,其中,对该下行数据包相应的处理的处理方式可以具体为数据包解封装、数据分组、数据编码、数据加密等等,本实施例不对基站在AS层中对下行数据包进行处理的具体处理方式进行限制。
以相应的处理的处理方式为数据包封装为例,基站在AS层的每一个子层中均要为该数据包进行封装。具体的,当下行数据包在SDAP层时,基站在SDAP层中为该下行数据包添加SDAP包头,并将被添加SDAP包头后的下行数据包发送至下一层——PDCP层;当下行数据包在PDCP层时,基站在PDCP层中为该下行数据包添加PDCP包头,并将被添加PDCP包头后的下行数据包发送至下一层——RLC层;当下行数据包在RLC层时,基站在RLC层中为该下行数据包添加RLC包头,并将被添加RLC包头后的下行数据包发送至下一层——MAC层;当下行数据包在MAC层时,基站在MAC层中为该下行数据包添加MAC包头,并将被添加MAC包头后的下行数据包发送至下一层——PHY层;当下行数据包在PHY层时,基站在PHY层中将该下行数据包转换为比特流发送至终端。
如果目标下行处理属性为不支持NAS Reflective QoS功能且不支持ASReflective QoS功能,则当下行数据包在SDAP层时,基站在SDAP层中封装该下行数据包的过程中不添加SDAP包头,将该下行数据包发送至下一层——PDCP层;当下行数据包在PDCP层时,基站在PDCP层中为该下行数据包添加PDCP包头,并将被添加PDCP包头后的下行数据包发送至下一层——RLC层;当下行数据包在RLC层时,基站在RLC层中为该下行数据包添加RLC包头,并将被添加RLC包头后的下行数据包发送至下一层——MAC层;当下行数据包在MAC层时,基站在MAC层中为该下行数据包添加MAC包头,并将被添加MAC包头后的下行数据包发送至下一层——PHY层;当下行数据包在PHY层时,基站在PHY层中将该下行数据包转换为比特流发送至终端。
在步骤304中,基站向终端发送封装后的下行数据包。
对应的,终端接收基站发送的下行数据包。
在步骤305中,终端根据预先配置的DRB与下行处理属性的对应关系,确定传输下行数据包的目标DRB对应的目标下行处理属性。
如果传输下行数据包的目标DRB对应的目标下行处理属性为不支持NASReflective QoS功能且不支持AS Reflective QoS功能,终端则判定该下行数据包不支持NAS Reflective QoS功能且不支持AS Reflective QoS功能。
在步骤306中,如果目标下行处理属性为支持NAS Reflective QoS功能或支持ASReflective QoS功能,终端则确定下行数据包封装有SDAP包头;如果目标下行处理属性为不支持NAS Reflective QoS功能且不支持AS Reflective QoS功能,终端则确定下行数据包未封装有SDAP包头。
在步骤307中,基于确定出的下行数据包是否封装有SDAP包头的情况,对下行数据包进行处理。
图3D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终端对下行数据包进行处理方法的方法流程图,如图3D所示,在一种可能的方式中,如果确定出下行数据包封装有SDAP包头的情况,终端对下行数据包进行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步骤307a中,解析下行数据包的SDAP包头。
如果目标下行处理属性为如果目标下行处理属性为支持NAS Reflective QoS功能或支持AS Reflective QoS功能,则该下行数据包在终端侧每被上传至一层,终端侧的AS层的每一个子层都要进行相应的处理,其中,对该下行数据包相应的处理的处理方式可以具体为数据包解封装、数据合组、数据解码、数据解密等等,本实施例不对终端在AS层中对下行数据包进行处理的具体处理方式进行限制。
以相应的处理的处理方式为数据包解封装为例,终端在AS层的每一个子层中均要为该数据包进行解封装。具体的,当终端在PHY层中接收到下行数据包对应的比特流时,将该比特流转换为下行数据包后发送至上一层——MAC层;MAC层中接收到下行数据包时,为该下行数据包解封装MAC包头,并将解封装MAC包头后的下行数据包发送至上一层——RLC层;当下行数据包在RLC层时,终端在RLC层中为该下行数据包解封装RLC包头,并将解封装RLC包头后的下行数据包发送至上一层——PDCP层;当下行数据包在PDCP层时,终端在PDCP层中为该下行数据包解封装PDCP包头,并将解封装PDCP包头后的下行数据包发送至上一层——SDAP层;当下行数据包在SDAP层时,终端在SDAP层中为该下行数据包解封装SDAP包头。
在步骤307b中,如果SDAP包头携带有RQI字段和QFI字段,则在NAS层中处理下行数据包。
如果SDAP包头携带有RQI字段和QFI字段,说明该下行数据包支持NAS ReflectiveQoS功能,终端则可从SDAP包头中提取出RQI字段和QFI字段,并将RQI字段和QFI字段递交至NAS层,由NAS层根据RQI字段和QFI字段,对该下行数据包进行处理,并将处理后的下行数据包发送至应用层。
在步骤307c中,如果SDAP包头携带有指示信息和QFI字段,则在AS层中处理下行数据包。
如果SDAP包头携带有指示信息和QFI字段,说明该下行数据包支持AS ReflectiveQoS功能,终端则解析下行数据包的SDAP包头,获取指示信息,当该指示信息指示SDAP包头中包含QFI字段时,终端先获取SDAP包头中的QFI字段,再在AS层根据QFI字段对下行数据包进行处理,并将处理后的下行数据包发送至应用层。
如果确定出下行数据包封装有SDAP包头的情况,终端则将该下行数据包透传至下一层。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下行数据包配置方法,通过仅对下行处理属性为支持NAS Reflective QoS功能或支持AS Reflective QoS功能的下行数据包添加SDAP包头,由于基站不对下行处理属性为不支持NAS Reflective QoS功能且不支持ASReflective QoS功能的下行数据包添加SDAP包头,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无论下行数据包是何下行处理属性,AS层的每一个子层都要对下行数据包进行封装和解封装,占用设备大量的处理资源的增加问题,达到了降低设备的处理资源的占用的效果。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终端预先配置的DRB与下行处理属性的对应关系除了由人为配置或者系统预置外,终端还可以在基站和终端建立起多个DRB之后,且基站向终端发送下行数据包之前,通过接收基站向终端发送DRB与下行处理属性的对应关系得到。
在步骤308中,基站向终端发送DRB与下行处理属性的对应关系,由终端对DRB与下行处理属性的对应关系进行存储。
可选的,基站通过RRC配置消息,向终端发送DRB与下行处理属性的对应关系。
对应的,终端接收基站发送的DRB与下行处理属性的对应关系,对DRB与下行处理属性的对应关系进行存储。
可选的,终端接收基站通过RRC配置消息发送的DRB与下行处理属性的对应关系。
需要说明的是,步骤308可在步骤301和步骤303中任一步骤之前或者任一步骤之后实施,图3A所示的流程图中步骤308的位置仅用于示例,本实施例不能限定步骤308与步骤301和步骤303之间的实施顺序。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各个实施例中提及的状态名称、消息名称均为示意性的,本实施例并不限制上述实施例中提及的状态名称、消息名称。只要是具有相同状态特征或者相同消息功能,即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下述为本申请装置实施例,可以用于执行本申请方法实施例。对于本申请装置实施例中未披露的细节,请参照本申请方法实施例。
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下行数据包配置装置的框图,如图4所示,该下行数据包配置装置应用于图1所示的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基站中,该下行数据包配置装置包括但不限于:第一确定模块401、第二确定模块402、处理模块403和第一发送模块404。
第一确定模块401,被配置为确定待发送的下行数据包对应的目标数据承载DRB;
第二确定模块402,被配置为根据配置存储的DRB与处理属性的对应关系,确定目标DRB对应的目标下行处理属性,其中,下行处理属性包括是否支持NAS Reflective QoS功能、以及是否支持AS Reflective QoS功能;
处理模块403,被配置为如果目标下行处理属性为支持NAS Reflective QoS功能或支持AS Reflective QoS功能,则在封装下行数据包的过程中添加服务数据同化协议SDAP包头;如果目标下行处理属性为不支持NAS Reflective QoS功能且不支持ASReflective QoS功能,则在封装下行数据包的过程中不添加SDAP包头;
第一发送模块404,被配置为向终端发送封装后的下行数据包。
可选地,该处理模块403,包括:第一添加单元403a和第二添加单元403b。
第一添加单元403a,被配置为如果目标下行处理属性为支持NAS Reflective QoS功能,则在封装下行数据包的过程中添加SDAP包头,并在SDAP包头中添加RQI字段和数据流标识QFI字段;
第二添加单元403b,被配置为如果目标下行处理属性为仅支持AS ReflectiveQoS功能,则在封装下行数据包的过程中添加SDAP包头,并在SDAP包头中添加指示信息和QFI字段,其中,指示信息用于指示SDAP包头中是否包含QFI字段。
可选地,RQI字段的长度为1个比特,QFI字段的长度为7个比特。
可选地,该装置还包括:第二发送模块。
第二发送模块,被配置为向终端发送下行数据包之前,向终端发送DRB与下行处理属性的对应关系,由终端对DRB与下行处理属性的对应关系进行存储。
可选地,该第二发送模块,还被配置为:
通过RRC配置消息,向终端发送DRB与下行处理属性的对应关系。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下行数据包配置装置,通过仅对下行处理属性为支持NAS Reflective QoS功能或支持AS Reflective QoS功能的下行数据包添加SDAP包头,由于基站不对下行处理属性为不支持NAS Reflective QoS功能且不支持ASReflective QoS功能的下行数据包添加SDAP包头,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无论下行数据包是何下行处理属性,AS层的每一个子层都要对下行数据包进行封装和解封装,占用设备大量的处理资源的增加问题,达到了降低设备的处理资源的占用的效果。
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下行数据包配置装置的框图,如图5所示,该下行数据包配置装置应用于图1所示的移动通信系统中的终端中,该下行数据包配置装置包括但不限于:接收模块501、确定模块502、处理模块503和透传模块504。
接收模块501,被配置为接收基站发送的下行数据包;
第一确定模块502,被配置为根据预先配置的DRB与下行处理属性的对应关系,确定传输下行数据包的目标DRB对应的目标下行处理属性,其中,下行处理属性为是否支持非接入反射的服务质量NAS Reflective QoS功能、以及是否支持接入反射的服务质量ASReflective QoS功能;
第二确定模块503,被配置为如果目标下行处理属性为支持NAS Reflective QoS功能或支持AS Reflective QoS功能,则确定下行数据包封装有SDAP包头;如果目标下行处理属性为不支持NAS Reflective QoS功能且不支持AS Reflective QoS功能,则确定下行数据包未封装有SDAP包头;
处理模块504,被配置为基于确定出的下行数据包是否封装有SDAP包头的情况,对下行数据包进行处理。
可选地,如果确定出下行数据包封装有SDAP包头的情况,处理模块504,包括:解析单元、第一处理单元和第二处理单元。
解析单元,被配置为解析下行数据包的SDAP包头;
第一处理单元,被配置为如果SDAP包头携带有RQI字段和QFI字段,则在NAS层中处理下行数据包;
第二处理单元,被配置为如果SDAP包头携带有指示信息和QFI字段,则在AS层中处理下行数据包。
可选地,RQI字段的长度为1个比特,QFI字段的长度为7个比特。
可选地,该装置还包括:存储模块。
存储模块,被配置为接收基站发送的下行数据包之前,接收基站发送的DRB与下行处理属性的对应关系,对DRB与下行处理属性的对应关系进行存储。
可选地,该存储模块,还被配置为:
接收基站通过RRC配置消息发送的DRB与下行处理属性的对应关系。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下行数据包配置装置,通过仅对下行处理属性为支持NAS Reflective QoS功能或支持AS Reflective QoS功能的下行数据包添加SDAP包头,由于基站不对下行处理属性为不支持NAS Reflective QoS功能且不支持ASReflective QoS功能的下行数据包添加SDAP包头,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无论下行数据包是何下行处理属性,AS层的每一个子层都要对下行数据包进行封装和解封装,占用设备大量的处理资源的增加问题,达到了降低设备的处理资源的占用的效果。
关于上述实施例中的装置,其中各个模块执行操作的具体方式已经在有关该方法的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描述,此处将不做详细阐述说明。
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站,能够实现本申请提供的下行数据包配置方法,该用户设备包括:处理器、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处理器被配置为:
确定待发送的下行数据包对应的目标数据承载DRB;
根据预先配置的DRB与处理属性的对应关系,确定目标DRB对应的目标下行处理属性,其中,下行处理属性包括是否支持非接入反射的服务质量NAS Reflective QoS功能、以及是否支持接入反射的服务质量AS Reflective QoS功能;
如果目标下行处理属性为支持NAS Reflective QoS功能或支持AS ReflectiveQoS功能,则在封装下行数据包的过程中添加服务数据同化协议SDAP包头;如果目标下行处理属性为不支持NAS Reflective QoS功能且不支持AS Reflective QoS功能,则在封装下行数据包的过程中不添加SDAP包头;
向终端发送封装后的下行数据包。
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能够实现本申请提供的状态保持方法,该用户设备包括:处理器、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处理器被配置为:
接收基站发送的下行数据包;
根据预先配置的DRB与下行处理属性的对应关系,确定传输下行数据包的目标DRB对应的目标下行处理属性,其中,下行处理属性包括是否支持非接入反射的服务质量NASReflective QoS功能、以及是否支持接入反射的服务质量AS Reflective QoS功能;
如果目标下行处理属性为支持NAS Reflective QoS功能或支持AS ReflectiveQoS功能,则确定下行数据包封装有SDAP包头;如果目标下行处理属性为不支持NASReflective QoS功能且不支持AS Reflective QoS功能,则确定下行数据包未封装有SDAP包头;
基于确定出的下行数据包是否封装有SDAP包头的情况,对下行数据包进行处理。
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终端的框图。该终端600实现为图1中的终端120。例如,终端600可以是移动电话,计算机,数字广播终端,消息收发设备,游戏控制台,平板设备,医疗设备,健身设备,个人数字助理等。
参照图6,终端600可以包括以下一个或多个组件:处理组件602,存储器604,电源组件606,多媒体组件608,音频组件610,输入/输出(I/O)接口612,传感器组件614,以及通信组件616。
处理组件602通常控制终端600的整体操作,诸如与显示,电话呼叫,数据通信,相机操作和记录操作相关联的操作。处理组件602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618来执行指令,以完成上述的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此外,处理组件602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模块,便于处理组件602和其他组件之间的交互。例如,处理组件602可以包括多媒体模块,以方便多媒体组件608和处理组件602之间的交互。
存储器604被配置为存储各种类型的数据以支持在终端600的操作。这些数据的示例包括用于在终端600上操作的任何应用程序或方法的指令,联系人数据,电话簿数据,消息,图片,视频等。存储器604可以由任何类型的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存储设备或者它们的组合实现,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只读存储器(ROM),磁存储器,快闪存储器,磁盘或光盘。
电源组件606为终端600的各种组件提供电力。电源组件606可以包括电源管理系统,一个或多个电源,及其他与为终端600生成、管理和分配电力相关联的组件。
多媒体组件608包括在终端600和用户之间的提供一个输出接口的屏幕。在一些实施例中,屏幕可以包括液晶显示器(LCD)和触摸面板(TP)。如果屏幕包括触摸面板,屏幕可以被实现为触摸屏,以接收来自用户的输入信号。触摸面板包括一个或多个触摸传感器以感测触摸、滑动和触摸面板上的手势。触摸传感器可以不仅感测触摸或滑动动作的边界,而且还检测与触摸或滑动操作相关的持续时间和压力。在一些实施例中,多媒体组件608包括一个前置摄像头和/或后置摄像头。当终端600处于操作模式,如拍摄模式或视频模式时,前置摄像头和/或后置摄像头可以接收外部的多媒体数据。每个前置摄像头和后置摄像头可以是一个固定的光学透镜系统或具有焦距和光学变焦能力。
音频组件610被配置为输出和/或输入音频信号。例如,音频组件610包括一个麦克风(MIC),当终端600处于操作模式,如呼叫模式、记录模式和语音识别模式时,麦克风被配置为接收外部音频信号。所接收的音频信号可以被进一步存储在存储器604或经由通信组件616发送。在一些实施例中,音频组件610还包括一个扬声器,用于输出音频信号。
I/O接口612为处理组件602和外围接口模块之间提供接口,上述外围接口模块可以是键盘,点击轮,按钮等。这些按钮可包括但不限于:主页按钮、音量按钮、启动按钮和锁定按钮。
传感器组件614包括一个或多个传感器,用于为终端600提供各个方面的状态评估。例如,传感器组件614可以检测到终端600的打开/关闭状态,组件的相对定位,例如组件为终端600的显示器和小键盘,传感器组件614还可以检测终端600或终端600一个组件的位置改变,用户与终端600接触的存在或不存在,终端600方位或加速/减速和终端600的温度变化。传感器组件614可以包括接近传感器,被配置用来在没有任何的物理接触时检测附近物体的存在。传感器组件614还可以包括光传感器,如CMOS或CCD图像传感器,用于在成像应用中使用。在一些实施例中,该传感器组件614还可以包括加速度传感器,陀螺仪传感器,磁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或温度传感器。
通信组件616被配置为便于终端600和其他设备之间有线或无线方式的通信。终端600可以接入基于通信标准的无线网络,如Wi-Fi,2G或3G,或它们的组合。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通信组件616经由广播信道接收来自外部广播管理系统的广播信号或广播相关信息。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通信组件616还包括近场通信(NFC)模块,以促进短程通信。例如,在NFC模块可基于射频识别(RFID)技术,红外数据协会(IrDA)技术,超宽带(UWB)技术,蓝牙(BT)技术和其他技术来实现。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终端600可以被一个或多个应用专用集成电路(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数字信号处理设备(DSPD)、可编程逻辑器件(PL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或其他电子元件实现,用于执行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提供的下行数据包配置方法。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包括指令的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包括指令的存储器604,上述指令可由终端600的处理器618执行以完成上述下行数据包配置方法。例如,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CD-ROM、磁带、软盘和光数据存储设备等。
图7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基站的框图。该基站700实现为图1中的基站140。具体来讲:
基站700包括中央处理单元(CPU)701、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M)702和只读存储器(ROM)703的系统存储器704,以及连接系统存储器704和中央处理单元701的系统总线705。所述基站700还包括帮助计算机内的各个器件之间传输信息的基本输入/输出系统(I/O系统)706,和用于存储操作系统713、应用程序714和其他程序模块715的大容量存储设备707。
所述基本输入/输出系统706包括有用于显示信息的显示器708和用于用户输入信息的诸如鼠标、键盘之类的输入设备709。其中所述显示器708和输入设备709都通过连接到系统总线705的输入输出控制器710连接到中央处理单元701。所述基本输入/输出系统706还可以包括输入输出控制器710以用于接收和处理来自键盘、鼠标、或电子触控笔等多个其他设备的输入。类似地,输入输出控制器710还提供输出到显示屏、打印机或其他类型的输出设备。
所述大容量存储设备707通过连接到系统总线705的大容量存储控制器(未示出)连接到中央处理单元701。所述大容量存储设备707及其相关联的计算机可读介质为基站700提供非易失性存储。也就是说,所述大容量存储设备707可以包括诸如硬盘或者CD-ROM驱动器之类的计算机可读介质(未示出)。
不失一般性,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和通信介质。计算机存储介质包括以用于存储诸如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模块或其他数据等信息的任何方法或技术实现的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可移动和不可移动介质。计算机存储介质包括RAM、ROM、EPROM、EEPROM、闪存或其他固态存储其技术,CD-ROM、DVD或其他光学存储、磁带盒、磁带、磁盘存储或其他磁性存储设备。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知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不局限于上述几种。上述的系统存储器704和大容量存储设备707可以统称为存储器。
根据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所述基站700还可以通过诸如因特网等网络连接到网络上的远程计算机运行。也即基站700可以通过连接在所述系统总线705上的网络接口单元711连接到网络712,或者说,也可以使用网络接口单元711来连接到其他类型的网络或远程计算机系统(未示出)。
所述存储器还包括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的程序,所述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程序存储于存储器中,所述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程序包含用于进行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音效评价显示方法的指令。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实施例的音效评价显示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该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介质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ROM,Read Only Memory)、随机存取记忆体(RAM,RandomAccess Memory)、磁盘或光盘等。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包括指令的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包括指令的存储器704,上述指令可由用户设备700的处理器718执行以完成上述下行数据包配置方法。例如,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CD-ROM、磁带、软盘和光数据存储设备等。
应当理解的是,在本文中使用的,除非上下文清楚地支持例外情况,单数形式“一个”(“a”、“an”、“the”)旨在也包括复数形式。还应当理解的是,在本文中使用的“和/或”是指包括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相关联地列出的项目的任意和所有可能组合。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申请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申请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申请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申请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申请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申请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6)

1.一种下行数据包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基站,所述方法包括:
确定待发送的下行数据包对应的目标数据承载DRB;
根据预先配置的DRB与处理属性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目标DRB对应的目标下行处理属性,其中,所述下行处理属性包括是否支持非接入反射的服务质量NAS Reflective QoS功能、以及是否支持接入反射的服务质量AS Reflective QoS功能;
如果所述目标下行处理属性为支持NAS Reflective QoS功能或支持AS ReflectiveQoS功能,则在封装所述下行数据包的过程中添加服务数据同化协议SDAP包头;如果所述目标下行处理属性为不支持NAS Reflective QoS功能且不支持AS Reflective QoS功能,则在封装所述下行数据包的过程中不添加SDAP包头,其中未添加所述SDAP包头的所述下行数据包在终端中被直接透传至下一层;
通过RRC配置消息,向所述终端发送所述DRB与下行处理属性的对应关系,以使所述终端对所述DRB与下行处理属性的对应关系进行存储;
向所述终端发送封装后的下行数据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封装所述下行数据包的过程中添加服务数据同化协议SDAP包头,包括:
如果所述目标下行处理属性为支持NAS Reflective QoS功能,则在封装所述下行数据包的过程中添加SDAP包头,并在所述SDAP包头中添加RQI字段和数据流标识QFI字段;
如果所述目标下行处理属性为仅支持AS Reflective QoS功能,则在封装所述下行数据包的过程中添加SDAP包头,并在所述SDAP包头中添加指示信息和QFI字段,其中,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SDAP包头中是否包含QFI字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RQI字段的长度为1个比特,所述QFI字段的长度为7个比特。
4.一种下行数据包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终端,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基站通过RRC配置消息发送的预先配置的DRB与下行处理属性的对应关系,对所述DRB与下行处理属性的对应关系进行存储;
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下行数据包;
根据预先配置的所述DRB与下行处理属性的对应关系,确定传输所述下行数据包的目标DRB对应的目标下行处理属性,其中,所述下行处理属性包括是否支持非接入反射的服务质量NAS Reflective QoS功能、以及是否支持接入反射的服务质量AS Reflective QoS功能;
如果所述目标下行处理属性为支持NAS Reflective QoS功能或支持AS ReflectiveQoS功能,则确定所述下行数据包封装有SDAP包头;如果所述目标下行处理属性为不支持NAS Reflective QoS功能且不支持AS Reflective QoS功能,则确定所述下行数据包未封装有SDAP包头;
基于确定出的所述下行数据包是否封装有SDAP包头的情况,对所述下行数据包进行处理,其中未添加所述SDAP包头的所述下行数据包被直接透传至下一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如果确定出所述下行数据包封装有SDAP包头的情况,所述对所述下行数据包进行处理,包括:
解析所述下行数据包的SDAP包头;
如果所述SDAP包头携带有RQI字段和QFI字段,则在NAS层中处理所述下行数据包;
如果所述SDAP包头携带有指示信息和QFI字段,则在AS层中处理所述下行数据包,其中,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SDAP包头中是否包含QFI字段。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RQI字段的长度为1个比特,所述QFI字段的长度为7个比特。
7.一种下行数据包配置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基站,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被配置为确定待发送的下行数据包对应的目标数据承载DRB;
第二确定模块,被配置为根据配置存储的DRB与处理属性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目标DRB对应的目标下行处理属性,其中,所述下行处理属性包括是否支持NAS Reflective QoS功能、以及是否支持AS Reflective QoS功能;
处理模块,被配置为如果所述目标下行处理属性为支持NAS Reflective QoS功能或支持AS Reflective QoS功能,则在封装所述下行数据包的过程中添加服务数据同化协议SDAP包头;如果所述目标下行处理属性为不支持NAS Reflective QoS功能且不支持ASReflective QoS功能,则在封装所述下行数据包的过程中不添加SDAP包头,未添加所述SDAP包头的所述下行数据包在终端中被直接透传至下一层;
第二发送模块,被配置为通过RRC配置消息,向所述终端发送所述DRB与下行处理属性的对应关系,以使所述终端对所述DRB与下行处理属性的对应关系进行存储;
第一发送模块,被配置为向所述终端发送封装后的下行数据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包括:
第一添加单元,被配置为如果所述目标下行处理属性为支持NAS Reflective QoS功能,则在封装所述下行数据包的过程中添加SDAP包头,并在所述SDAP包头中添加RQI字段和数据流标识QFI字段;
第二添加单元,被配置为如果所述目标下行处理属性为仅支持AS Reflective QoS功能,则在封装所述下行数据包的过程中添加SDAP包头,并在所述SDAP包头中添加指示信息和QFI字段,其中,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SDAP包头中是否包含QFI字段。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RQI字段的长度为1个比特,所述QFI字段的长度为7个比特。
10.一种下行数据包配置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终端,所述装置包括:
存储模块,被配置为接收基站通过RRC配置消息发送的预先配置的DRB与下行处理属性的对应关系,对所述DRB与下行处理属性的对应关系进行存储;
接收模块,被配置为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下行数据包;
第一确定模块,被配置为根据预先配置的所述DRB与下行处理属性的对应关系,确定传输所述下行数据包的目标DRB对应的目标下行处理属性,其中,所述下行处理属性为是否支持非接入反射的服务质量NAS Reflective QoS功能、以及是否支持接入反射的服务质量ASReflective QoS功能;
第二确定模块,被配置为如果所述目标下行处理属性为支持NAS Reflective QoS功能或支持AS Reflective QoS功能,则确定所述下行数据包封装有SDAP包头;如果所述目标下行处理属性为不支持NAS Reflective QoS功能且不支持AS Reflective QoS功能,则确定所述下行数据包未封装有SDAP包头;
处理模块,被配置为基于确定出的所述下行数据包是否封装有SDAP包头的情况,对所述下行数据包进行处理,其中未添加所述SDAP包头的所述下行数据包被直接透传至下一层。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如果确定出所述下行数据包封装有SDAP包头的情况,所述处理模块,包括:
解析单元,被配置为解析所述下行数据包的SDAP包头;
第一处理单元,被配置为如果所述SDAP包头携带有RQI字段和QFI字段,则在NAS层中处理所述下行数据包;
第二处理单元,被配置为如果所述SDAP包头携带有指示信息和QFI字段,则在AS层中处理所述下行数据包。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RQI字段的长度为1个比特,所述QFI字段的长度为7个比特。
13.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至少一段程序、代码集或指令集,所述至少一条指令、所述至少一段程序、所述代码集或指令集由所述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下行数据包配置方法。
14.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至少一段程序、代码集或指令集,所述至少一条指令、所述至少一段程序、所述代码集或指令集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下行数据包配置方法。
15.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至少一段程序、代码集或指令集,所述至少一条指令、所述至少一段程序、所述代码集或指令集由所述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如权利要求4-6任一所述的下行数据包配置方法。
16.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至少一段程序、代码集或指令集,所述至少一条指令、所述至少一段程序、所述代码集或指令集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如权利要求4-6任一所述的下行数据包配置方法。
CN201780000665.4A 2017-07-25 2017-07-25 下行数据包配置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945182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7/094407 WO2019019032A1 (zh) 2017-07-25 2017-07-25 下行数据包配置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451828A CN109451828A (zh) 2019-03-08
CN109451828B true CN109451828B (zh) 2022-05-10

Family

ID=65039342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00665.4A Active CN109451828B (zh) 2017-07-25 2017-07-25 下行数据包配置方法及装置
CN201780001600.1A Active CN108476508B (zh) 2017-07-25 2017-11-14 下行数据包配置方法及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01600.1A Active CN108476508B (zh) 2017-07-25 2017-11-14 下行数据包配置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190967B2 (zh)
EP (1) EP3661260B1 (zh)
CN (2) CN109451828B (zh)
ES (1) ES2911923T3 (zh)
WO (2) WO201901903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419009B2 (en) * 2018-02-15 2022-08-16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s providing QFI harmonization between RAN and 5GC and related wireless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and core network nodes
CN110636544B (zh) * 2018-06-22 2022-09-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0972192B (zh) * 2018-09-28 2023-05-05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信息传输方法、装置、相关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312282B (zh) 2018-09-28 2021-06-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CN109526026B (zh) * 2018-10-29 2021-11-23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六研究所 一种基于End/Start Mark的上行SDAP重映射方法和装置
CN111491333B (zh) * 2019-01-29 2023-05-05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发送端设备和接收端设备
CN111586750B (zh) * 2019-02-15 2023-01-10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一种数据发送、接收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CN110995750B (zh) * 2019-12-18 2021-09-28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终端设备
JP2024514748A (ja) * 2021-05-28 2024-04-03 インテル・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次世代セルラー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けるサービス機能チェイニングのための拡張サービス分類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96314A (zh) * 2011-11-01 2013-05-0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反射QoS机制的方法、系统和PCRF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40233380A1 (en) * 2011-10-27 2014-08-21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aging quality of service of uplink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2612095B (zh) 2012-03-05 2014-08-20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ip数据包的传输方法和设备
US9578647B2 (en) * 2013-08-29 2017-02-21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3GPP bearer-based QoS model support on WiFi
US9521679B2 (en) 2014-03-06 2016-12-13 Cisco Technology,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implementing reflective EPS bearers to ensure uplink quality of service
US20180213540A1 (en) * 2017-01-25 2018-07-26 Acer Incorporated Method of mapping data packets and related apparatuses using the same
WO2018143593A1 (en) * 2017-02-01 2018-08-09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performing reflective quality of service (qo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 device therefor
US20180324631A1 (en) * 2017-05-05 2018-11-08 Mediatek Inc. Using sdap headers for handling of as/nas reflective qos and to ensure in-sequence packet delivery during remapping in 5g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11109262B2 (en) * 2017-07-20 2021-08-31 Asustek Computer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rvicing QoS (quality of service) flow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96314A (zh) * 2011-11-01 2013-05-0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反射QoS机制的方法、系统和PCRF

Non-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Further consideration of SDAP header;Qualcomm Incorporated;《3GPP TSG-RAN WG2 Meeting #98:R2-1705058》;20170519;第2、3节 *
QoS Flow Remapping Within the Same Cell and in Handover;Ericsson;《3GPP TSG-RAN WG2 #98-AH Tdoc R2-1707161》;20170626;全文 *
Qualcomm Incorporated.Further consideration of SDAP header.《3GPP TSG-RAN WG2 Meeting #98:R2-1705058》.2017, *
SDAP Header Format;Convida Wireless;《3GPP TSG-RAN WG2 NR Ad Hoc R2-1707351》;20170626;全文 *
SDAP Header Format;Huawei等;《3GPP TSG-RAN WG2#99 Meeting:R2-1708932》;20170629;表1,图2、3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661260A4 (en) 2020-07-08
US11190967B2 (en) 2021-11-30
CN109451828A (zh) 2019-03-08
EP3661260B1 (en) 2022-02-23
ES2911923T3 (es) 2022-05-23
CN108476508B (zh) 2022-02-22
US20210160727A1 (en) 2021-05-27
EP3661260A1 (en) 2020-06-03
CN108476508A (zh) 2018-08-31
WO2019019032A1 (zh) 2019-01-31
WO2019019486A1 (zh) 2019-01-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451828B (zh) 下行数据包配置方法及装置
CN107637123B (zh) 信息传递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10911577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generating protocol data unit (PDU) packet
WO2019119367A1 (zh) 标识分配方法及装置、基站和用户设备
CN109691171B (zh) 反射业务质量配置的方法及装置和信息发送方法及装置
CN109495761A (zh) 视频切换方法及装置
WO2021228131A1 (zh) 信息传输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5643359B (zh) 一种增强的视频通话方法和系统、电子设备
US9763126B2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for processing packet in internet protocol-based network
CN114610253A (zh) 一种投屏方法及设备
JP7317236B2 (ja) データ処理方法、データ処理装置、通信機器及び記憶媒体
US11665586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ata transmission, electronic device and computer readable storage medium
JP7119052B2 (ja) プロトコル・データ・ユニット(pdu)パケットを生成す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デバイス
CN109981571B (zh) 视联网接入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6868613A (zh) 信息指示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KR20220019773A (ko) 통신 자원 할당 방법 및 장치,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및 액세스 포인트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