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451792B - 调整信息传输的方法、基站及用户设备 - Google Patents

调整信息传输的方法、基站及用户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451792B
CN109451792B CN201780000838.2A CN201780000838A CN109451792B CN 109451792 B CN109451792 B CN 109451792B CN 201780000838 A CN201780000838 A CN 201780000838A CN 109451792 B CN109451792 B CN 10945179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wp
information
user equipment
base station
target us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0083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451792A (zh
Inventor
周珏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94517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45179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45179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45179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24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36/30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by measured or perceived connection quality dat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16Central resource management; Negotiation of resources or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e.g. negotiating bandwidth or QoS [Quality of Service]
    • H04W28/18Negotiati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 H04W28/20Negotiating bandwid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04L5/0096Indication of changes in al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12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8Allocation criteria
    • H04L5/0064Rate requirement of the data, e.g. scalable bandwidth, data prior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04L5/0096Indication of changes in allocation
    • H04L5/0098Signalling of the activation or deactivation of component carriers, subcarriers or frequency band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8Testing, supervising or monitoring using real traffi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11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for data sessions of end-to-end conn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53Resources in frequency domain, e.g. a carrier in FDM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04W72/542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using measured or perceived qual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61Physical mapp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64ARQ related signal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一种调整信息传输的方法、基站及用户设备,其中上述方法包括:通过上层消息向目标用户设备发送带宽片断BWP切换信息,所述BWP切换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目标用户设备将当前承载信息传输的第一BWP切换为第二BWP;监听所述目标用户设备的预设上行反馈信息,所述预设上行反馈信息用于表明所述目标用户设备已接收和/或解析所述BWP切换信息;若接收到所述预设上行反馈信息,停止在所述第一BWP上调度所述目标用户设备。采用本公开提供的调整信息传输的方法,在基站通过上层消息指示用户设备切换BWP时,可以确保目标UE在切换BWP的过程中不会丢失信息传输,有效提高了BWP切换过程中信息传输的可靠性。

Description

调整信息传输的方法、基站及用户设备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调整信息传输的方法、基站及用户设备。
背景技术
5G NR(New Radio)可以在3.3GHz到24GHz的高频区间部署,因此5G NR系统中每个载波频率范围可能会比4G LTE(Long Term Evoluttion,长期演进)系统中的每个载波频率范围大很多。在5G网络中,单频带band的带宽会接近1GHz,单载波的带宽水平在80MHz~400MHz之间。出于5G网络UE(User Equipment,用户设备)节能等方面的考虑,可以将一个单载波划分为多个BWP(Band Width Part,带宽片段)。基站可以在一个或多个BWP上调度UE。
以基站当前在一个BWP如BWP1上调度UE为例,鉴于当前待传输业务量的变化或UE功耗等方面原因,基站需要调整调度UE的时频资源范围。比如,为了节能,将较宽带宽如40MHz的BWP1,调整为较窄带宽如20MHz的BWP2。
上述调整BWP的做法是解激活(Deactivate)当前BWP1,再激活(activate)BWP2。上述解激活/激活过程中,由于重新配置BWP2的传输控制信息,需要大量控制信令,一般通过上层消息如RRC(Radio Resource Control,无线资源控制)消息实现。
在此过程中,基站发出用于指示UE执行解激活和激活的预设RRC消息后,由于RRC消息向物理层映射、发送给UE,UE在应用层对消息进行验证、再映射到数据层等过程需要花费时间,会形成一个约数十毫秒的模糊期。在上述模糊期,基站无法确定UE什么时候完成预设RRC消息的接收和解析。若UE还没有成功切换到BWP2,基站已经取消在BWP1上调度UE并开始在BWP2调度UE,很可能导致传输丢失。或者,目标UE已经成功切换到BWP2,基站却还在BWP1上调度UE,也会导致传输丢失,影响5G网络设备的用户体验。
发明内容
为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调整信息传输的方法、基站及用户设备,避免在BWP切换过程出现传输丢失。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调整信息传输的方法,应用于基站中,所述方法包括:
通过上层消息向目标用户设备发送带宽片断BWP切换信息,所述BWP切换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目标用户设备将当前承载信息传输的第一BWP切换为第二BWP;
监听所述目标用户设备的预设上行反馈信息,所述预设上行反馈信息用于表明所述目标用户设备已接收和/或解析所述BWP切换信息;
若接收到所述预设上行反馈信息,停止在所述第一BWP上调度所述目标用户设备。
可选地,所述监听目标用户设备的预设上行反馈信息,包括:
在发送所述BWP切换信息之后,继续在所述第一BWP上调度所述目标用户设备;
接收所述目标用户设备通过所述第一BWP发送的上行信息;
从所述上行信息中监听预设上行反馈信息。
可选地,所述预设上行反馈信息包括以下任意一项:
成功接收消息,用于表明所述目标用户设备已经收到所述BWP切换信息;
解析成功消息,用于表明所述目标用户设备已成功解析所述BWP切换信息;
配置完成消息,用于表明所述目标用户设备已成功解析所述BWP切换信息,并根据所述BWP切换信息完成对所述第二BWP的传输配置。
可选地,所述监听所述目标用户设备的预设上行反馈信息,还包括:
在发送所述BWP切换信息之后,开始在所述第二BWP上调所述目标用户设备;
监听所述目标用户设备通过所述第二BWP发送的上行信息。
可选地,若接收到所述预设上行反馈信息,停止在所述第一BWP上调度所述目标用户设备,包括以下任意一项:
若接收到所述成功接收消息,开始在所述第二BWP上调度所述目标用户设备,并且经过第一预设等待时长之后,停止在所述第一BWP上调度所述目标用户设备;
若接收到所述解析成功消息,经过第二预设等待时长之后,停止在所述第一BWP上调度所述目标用户设备,开始在所述第二BWP上调度所述目标用户设备;
若接收到所述配置完成消息,停止在所述第一BWP上调度所述目标用户设备,开始在所述第二BWP上调度所述目标用户设备;
若接收到所述目标用户设备通过所述第二BWP发送的上行信息,停止在所述第一BWP上调度所述目标用户设备。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发送带宽片断BWP切换信息之前或发送所述BWP切换信息时,向所述目标用户设备发送预设HARQ反馈配置信息,所述预设HARQ反馈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目标用户设备将所述第一BWP承载的下行数据传输的HARQ反馈信息,通过切换后的BWP发送给所述基站。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调整信息传输的方法,应用于用户设备中,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并解析基站发送的带宽片断BWP切换信息;
向所述基站发送预设上行反馈信息,其中,所述预设上行反馈信息用于告知所述基站已接收和/或解析所述BWP切换信息;
根据所述BWP切换信息,将当前承载信息传输的第一BWP切换为第二BWP。
可选地,所述向基站发送上行反馈信息,包括以下任意一项:
在接收到所述BWP切换信息后,通过所述第一BWP向所述基站发送接收成功消息;
在成功解析所述BWP切换信息之后,通过所述第一BWP向所述基站发送解析成功消息;
在根据解析出的所述BWP切换信息完成对第二BWP的调度控制信息配置后,通过所述第一BWP向所述基站发送配置完成消息;
在根据所述BWP切换信息激活所述第二BWP后,通过所述第二BWP向所述基站发送下行信息。
可选地,所述将当前承载信息传输的第一BWP切换为第二BWP,包括:
在成功解析所述BWP切换信息后,确定所述第一BWP上当前是否存在正在调度的数据传输;
若存在所述正在调度的数据传输,在完成剩余数据传输之后,将第一BWP切换为所述第二BWP。
可选地,所述剩余数据传输包括:剩余下行数据传输;
所述在完成剩余数据传输之后,将第一BWP切换为所述第二BWP,包括:
确定所述第一BWP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反馈传输配置信息;
若所述HARQ反馈传输配置信息为预设HARQ反馈传输配置信息,在完成所述剩余数据传输之后且在发送所述剩余下行数据传输的HARQ反馈信息之前,将所述第一BWP切换为所述第二BWP;
其中,所述预设HARQ反馈传输配置信息为指示所述用户设备将所述第一BWP承载的下行数据传输的HARQ反馈信息,通过待切换的BWP发送给所述基站。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基站,包括:
切换信息发送模块,被配置为通过上层消息向目标用户设备发送带宽片断BWP切换信息,所述BWP切换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目标用户设备将当前承载信息传输的第一BWP切换为第二BWP;
监听模块,被配置为监听所述目标用户设备的预设上行反馈信息,所述预设上行反馈信息用于表明所述目标用户设备已接收和/或解析所述BWP切换信息;
切换模块,被配置为若接收到所述预设上行反馈信息,停止在所述第一BWP上调度所述目标用户设备。
可选的,所述监听模块包括:
第一调度子模块,被配置为在发送所述BWP切换信息之后,继续在所述第一BWP上调度所述目标用户设备;
信息接收子模块,被配置为接收所述目标用户设备通过所述第一BWP发送的上行信息;
第一监听子模块,被配置为从所述上行信息中监听预设上行反馈信息。
可选的,所述预设上行反馈信息包括以下任意一项:
成功接收消息,用于表明所述目标用户设备已经收到所述BWP切换信息;
解析成功消息,用于表明所述目标用户设备已成功解析所述BWP切换信息;
配置完成消息,用于表明所述目标用户设备已成功解析所述BWP切换信息,并根据所述BWP切换信息完成对所述第二BWP的传输配置。
可选的,所述监听模块还包括:
第二调度子模块,被配置为在发送所述BWP切换信息之后,开始在所述第二BWP上调所述目标用户设备;
第二监听子模块,被配置为监听所述目标用户设备通过所述第二BWP发送的上行信息。
可选的,所述切换模块包括以下任意一子模块:
第一切换子模块,被配置为若接收到所述成功接收消息,开始在所述第二BWP上调度所述目标用户设备,并且经过第一预设等待时长之后,停止在所述第一BWP上调度所述目标用户设备;
第二切换子模块,被配置为若接收到所述解析成功消息,经过第二预设等待时长之后,停止在所述第一BWP上调度所述目标用户设备,开始在所述第二BWP上调度所述目标用户设备;
第三切换子模块,被配置为若接收到所述配置完成消息,停止在所述第一BWP上调度所述目标用户设备,开始在所述第二BWP上调度所述目标用户设备;
第四切换子模块,被配置为若接收到所述目标用户设备通过所述第二BWP发送的上行信息,停止在所述第一BWP上调度所述目标用户设备。
可选的,所述基站还包括:
HARQ配置发送模块,被配置为在所述发送带宽片断BWP切换信息之前或发送所述BWP切换信息时,向所述目标用户设备发送预设HARQ反馈配置信息,所述预设HARQ反馈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目标用户设备将所述第一BWP承载的下行数据传输的HARQ反馈信息,通过切换后的BWP发送给所述基站。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用户设备,包括:
切换信息接收模块,被配置为接收并解析基站发送的带宽片断BWP切换信息;
反馈模块,被配置为向所述基站发送预设上行反馈信息,其中,所述预设上行反馈信息用于告知所述基站已接收和/或解析所述BWP切换信息;
切换模块,被配置为根据所述BWP切换信息,将当前承载信息传输的第一BWP切换为第二BWP。
可选的,所述反馈模块包括以下任意一子模块:
第一反馈子模块,被配置为在接收到所述BWP切换信息后,通过所述第一BWP向所述基站发送接收成功消息;
第二反馈子模块,被配置为在成功解析所述BWP切换信息之后,通过所述第一BWP向所述基站发送解析成功消息;
第三反馈子模块,被配置为在根据解析出的所述BWP切换信息完成对第二BWP的调度控制信息配置后,通过所述第一BWP向所述基站发送配置完成消息;
第四反馈子模块,被配置为在根据所述BWP切换信息激活所述第二BWP后,通过所述第二BWP向所述基站发送下行信息。
可选的,所述切换模块包括:
确定子模块,被配置为在成功解析所述BWP切换信息后,确定所述第一BWP上当前是否存在正在调度的数据传输;
切换子模块,被配置为若存在所述正在调度的数据传输,在完成剩余数据传输之后,将第一BWP切换为所述第二BWP。
可选的,所述剩余数据传输包括:剩余下行数据传输;
所述切换子模块包括:
HARQ配置确定单元,被配置为确定所述第一BWP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反馈传输配置信息;
切换单元,被配置为若所述HARQ反馈传输配置信息为预设HARQ反馈传输配置信息,在完成所述剩余数据传输之后且在发送所述剩余下行数据传输的HARQ反馈信息之前,将所述第一BWP切换为所述第二BWP;
其中,所述预设HARQ反馈传输配置信息为指示所述用户设备将所述第一BWP承载的下行数据传输的HARQ反馈信息,通过待切换的BWP发送给所述基站。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指令,该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第一方面任一所述方法的步骤。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指令,该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第二方面任一所述方法的步骤。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基站,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
通过上层消息向目标用户设备发送带宽片断BWP切换信息,所述BWP切换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目标用户设备将当前承载信息传输的第一BWP切换为第二BWP;
监听所述目标用户设备的预设上行反馈信息,所述预设上行反馈信息用于表明所述目标用户设备已接收和/或解析所述BWP切换信息;
若接收到所述预设上行反馈信息,停止在所述第一BWP上调度所述目标用户设备。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八方面,提供了一种用户设备,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
接收并解析基站发送的带宽片断BWP切换信息;
向所述基站发送预设上行反馈信息,其中,所述预设上行反馈信息用于告知所述基站已接收和/或解析所述BWP切换信息;
根据所述BWP切换信息,将当前承载信息传输的第一BWP切换为第二BWP。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本公开的实施例中,采用本公开提供的调整信息传输的方法,基站采用上层消息向目标UE发送BWP切换消息后,通过监听预设上行反馈信息,可以明确确定目标UE完成BWP切换的状态,从而在接收到上述预设上行反馈信息后,取消在第一BWP上调度目标UE,开始或者保持在第二BWP上调度目标UE,有效避免基站因无法确定目标UE对BWP切换消息的接收和解析状态而过早或过晚地停止在第一BWP上调度目标UE、造成信息传输丢失,确保目标UE在切换BWP的过程中不会丢失信息传输,有效提高了BWP切换过程中信息传输的可靠性。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是相关技术中根据一种调整信息传输的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调整信息传输的方法流程图。
图3是本公开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调整信息传输的方法流程图。
图4-1是本公开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调整信息传输的场景示意图。
图4-2是本公开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调整信息传输的场景示意图。
图5是本公开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调整信息传输的方法流程图。
图6-1是本公开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调整信息传输的场景示意图。
图6-2是本公开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调整信息传输的场景示意图。
图6-3是本公开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调整信息传输的场景示意图。
图7是本公开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调整信息传输的方法流程图。
图8是本公开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调整信息传输的方法流程图。
图9是本公开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调整信息传输的方法流程图。
图10是本公开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调整信息传输的方法流程图。
图11是本公开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基站的装置框图。
图12是本公开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基站的装置框图。
图13是本公开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基站的装置框图。
图14是本公开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基站的装置框图。
图15是本公开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基站的装置框图。
图16是本公开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用户设备的装置框图。
图17是本公开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用户设备的装置框图。
图18是本公开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用户设备的装置框图。
图19是本公开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用户设备的装置框图。
图20是本公开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基站的一结构示意图。
图21是本公开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用户设备的一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发明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发明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本公开涉及的执行主体包括:基站和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其中,基站可以是设置有大规模天线阵列的基站、子基站等。用户设备UE可以是用户终端、用户节点、移动终端或平板电脑等。在具体实现过程中,基站和用户设备各自独立,同时又相互联系,共同实现本公开提供的技术方案。
本公开提供的调整信息传输的应用场景为:基站调度UE的过程中,通过上层消息向目标UE发送BWP切换信息,告知目标UE解激活(Deactivate)当前BWP,然后再激活(Activate)一个新的BWP的方法实现BWP的转换。
基于上述应用场景,本公开提供了一种调整信息传输的方法,可以避免基站和目标UE在模糊期内传输信息导致传输丢失,如图1所示的一种因基站过早在第一BWP上取消对目标UE的调度、导致传输丢失的示意图。
本公开中,每个BWP中设置有控制资源集合CORESET(Control Resource Set,控制资源集合),如图1所示。CORESET中承载有目标UE的DCI(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下行控制信息),上述目标UE的下行控制信息包括:目标UE的调度控制信息、参考信号配置等信息。
参见图2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调整信息传输的方法流程图,应用于基站中,所述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在步骤11中,通过上层消息向目标用户设备发送带宽片断BWP切换信息,所述BWP切换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目标用户设备将当前承载信息传输的第一BWP切换为第二BWP;
本公开中,BWP切换信息包括:解激活当前BWP即第一BWP的解激活控制信息和激活第二BWP的激活控制信息。其中,上述激活控制信息包括:授权信息、传输配置信息等。
本公开实施例中,由于解激活第一BWP、再激活第二BWP需要大量控制信令,因此,需要通过上层消息向目标UE发送BWP切换信息。其中,上述上层消息可以是BWP切换信息在RRC(Radio Resource Control,无线资源控制)层被配置成的RRC信令;也可以是BWP切换信息在MAC(Medium Access Control,媒介访问控制)层被配置成的MAC CE(ControlElement,控制单元)信令。
本公开中,关于触发基站向目标UE发送BWP切换信息的时机,可以是基站根据当前第一BWP的待传输业务量或者功耗需求自主决定为目标UE切换BWP;也可以是基站响应目标UE的请求,被动决定为目标UE切换BWP,本公开对此不做限制。
在步骤12中,监听所述目标用户设备的预设上行反馈信息,所述预设上行反馈信息用于表明所述目标用户设备已接收和/或解析所述BWP切换信息;
本公开中,上述步骤12的实施可以包括以下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在t1时刻之后,基站在第一BWP上监听所述目标UE的预设上行反馈信息。
参见图3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调整信息传输的方法流程图,上述步骤12可以包括:
在步骤121中,在发送所述BWP切换信息之后,继续在所述第一BWP上调度所述目标用户设备;
参照图4-1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调整信息传输的应用场景示意图。假设基站通过RRC信令向目标UE下发BWP切换信息的时刻为t1,由于RRC消息映射到物理层(Physical Layer)、传输给目标UE、通过目标UE的信息验证、再解析数据等过程需要花费时间,导致目标UE并不会立即从第一BWP切换到第二BWP上工作。假设上述过程需要花费的时间是50ms,本公开实施例中,在t1+50ms的时间范围内,基站可以在第一BWP继续调度目标UE,进行下行传输和上行传输。
在步骤122中,接收所述目标用户设备通过所述第一BWP发送的上行信息;
在t1时刻之后,基站在第一BWP上继续调度目标UE,确保基站可以在第一BWP上持续接收目标UE发送的上行信息。上述上行信息可以包括:继续传输的上行数据;UCI(UplinkControl Information,上行控制信息),如下行数据传输的HARQ(Hybrid AutomaticRepeat reQuest,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反馈信息,包括ACK/NACK信息;表示所述BWP切换信息接收和/或解析状态的转换反馈信息。
其中,上述转换反馈信息可以包括:
成功接收消息,用于告知基站已接收到的所述BWP切换信息;
解析失败消息,用于告知基站所述BWP切换信息解析失败;
解析成功消息,用于告知基站已成功解析所述BWP切换信息;
配置完成消息,用于告知基站已成功解析所述BWP切换信息并根据所述BWP切换信息完成对所述第二BWP的传输配置。
在步骤123中,从所述上行信息中监听预设上行反馈信息;
在t1时刻之后、基站在第一BWP上接收目标UE的上行信息的同时,还对该上行信息进行监听,以判断该上行信息中是否包括预设上行反馈信息。其中,该预设上行反馈信息可以包括以下任意一项:
成功接收消息,用于表明目标UE已经收到所述BWP切换信息;
解析成功消息,用于表明目标UE已成功解析所述BWP切换信息;
配置完成消息,用于表明目标UE已成功解析所述BWP切换信息,并根据所述BWP切换信息完成对第二BWP的传输配置。
第二种情况,在t1时刻之后,基站也可以同时在第一BWP和第二BWP上监听所述目标UE的预设上行反馈信息。
参见图5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调整信息传输的方法流程图,在图3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上述步骤12还可以包括:
在步骤12-1中,在发送所述BWP切换信息之后,开始在所述第二BWP上调度所述目标用户设备;
在本公开一实施例中,基站可以从t1时刻,开始在第二BWP上调度目标UE,时刻准备接收目标UE通过第二BWP发送的上行信息,参见图6-1、6-2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调整信息传输的应用场景示意图。
本公开实施例中,基站可以在第一BWP、第二BWP上都为目标UE分配时频资源,且在第二BWP上同时传输发送给目标UE下行数据。使得目标UE无轮当前是工作在第一BWP上还是工作在第二BWP上,都可以与基站之间进行信息传输,有效避免了信息传输丢失,提高了信息传输的可靠性。
在本公开另一实施例中,基站也可以从t1时刻的预设间隔时长之后,比如,从图6-3所述的t10时刻,假设t10=t1+1ms,开始在第二BWP上调度目标UE。其中,上述预设间隔时长,可以是基站根据先验信息确定的时长,如1ms。基站根据历史经验值,确定在上述预设间隔时长内目标UE无法完成上述BWP切换过程,如图6-3所示。本公开实施例,在确保信息传输可靠性的基础上,还可以节约传输资源。
在步骤12-2中,监听所述目标用户设备通过所述第二BWP发送的上行信息。
本公开实施例中,基站可以同时在第二BWP上监听目标UE发送的任何信息。一旦接收到目标UE通过第二BWP发送的上行信息,基站即可确定目标UE已完成对第二BWP的配置,可以放心在第一BWP上取消调度目标UE。
其中,上述目标UE通过第二BWP发送的上行信息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第二BWP中参考信号的测量信息,如CQI反馈信息;
下行数据传输的HARQ反馈信息即ACK/NACK信息,包括:第一BWP承载的下行数据传输的HARQ反馈信息,和/或,第二BWP承载的下行数据传输的HARQ反馈信息。
表示所述BWP切换信息已成功接收和/或解析的预设上行反馈信息。
在步骤13中,若接收到所述预设上行反馈信息,停止在所述第一BWP上调度所述目标用户设备。
根据基站接收的预设上行反馈信息的不同,上述步骤13的具体实施方式也不同:
对应上述第一种情况,上述步骤13具体为:若基站在所述第一BWP上监听到目标UE发送的成功接收消息和/或配合完成消息,则可以确定目标UE已经具备激活第二BWP条件,或者说,确定目标UE已经激活第二BWP,可以停止在所述第一BWP上调度目标UE;可以包括以下至少四种实施方式:
方式一、若接收到目标UE发送的所述成功接收消息,开始在第二BWP上调度目标UE,并经过第一预设等待时长之后,停止在第一BWP上调度目标UE。
本公开实施例中,考虑到目标UE在接收到BWP切换信息之后,解析该信息以及根据BWP切换信息中的激活控制信息完成第二BWP的调度控制信息配置等过程,还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因此,基站在接收到上述接收成功消息后,开始在第二BWP上调度目标UE,并经过第一预设等待预设时长后,再停止在第一BWP上调度目标UE。其中,上述预设等待时长可以是基站根据历史经验确定的时长,如一个传输时间间隔TTI。
如图4-1所示,以基站调度目标UE时,时域上的基本信息传输单元为一个TTI(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时间间隔)为例,假设基站在t2时刻接收到物理层发送的接收成功消息,则基站从t2时刻开始在第二BWP上调度目标UE,并在间隔一个TTI之后,停止在第一BWP上调度目标UE。
上述图4-1中,第一预设等待时长为t2与t3之间的间隔时长Δt1,即一个TTI的时长。
方式二、基站在接收到上述解析成功消息后,经过第二预设等待时长之后,停止在第一BWP上调度目标UE,开始在第二BWP上调度目标UE。
与上述方式一类似,若基站接收到目标UE通过第一BWP发送的解析成功消息,说明目标UE已经成功解析上述解激活控制信息和激活控制信息,但目标UE根据上述信息执行解激活和激活操作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尤其是配置第二BWP的调度控制信息需要花费时间,因此,基站在接收到上述解析成功消息后,经过第二预设等待时长后,再在第一BWP上取消调度目标UE。可以预知的是,上述第二预设等待时长小于上述第一预设等待时长。
如图4-2所示,假设基站在t2时刻接收到上层如RRC层发送的解析成功消息,可以在等待当前调度的TTI传输完成后,即t3时刻,停止在第一BWP上调度目标UE,并开始在第二BWP上调度目标UE。
可见,图4-2中第二预设等待时长即t2与t3之间的间隔时长Δt2,小于上述图4-1所示的第一预设等待时长,即图4-1所示的t2与t3之间的间隔时长Δt1即一个TTI的时长。
方式三、基站在接收到上述配置完成消息后,停止在第一BWP上调度目标UE,开始在第二BWP上调度目标UE。
若基站接收到目标UE发送的配置完成消息,可以确定目标UE在发送该消息之前已经做好了激活第二BWP的准备,上述消息传输所需时间足以满足目标UE执行一个解激活和激活的开关量,因此,基站在接收到上述配置完成消息后,可以停止在第一BWP上调度目标UE,开始在第二BWP上调度目标UE。
此种情况下,基站在接收到所述预设上行反馈信息之前,保持在所述第一BWP上调度所述目标UE,确保目标UE与基站之间信息传输不会中断,有效避免因BWP切换导致信息传输丢失。
方式四,若接收到目标UE通过第二BWP发送的上行信息,停止在第一BWP上调度目标UE。
适用于上述第二种情况,当基站在同时调度第一BWP和第二BWP时,首先接收到了目标UE通过第二BWP发送的上行信息,则确定目标UE已成功激活第二BWP,因此,可以停止调度第一BWP。
对应上述第二种情况,上述步骤13具体为:若基站首先在所述第二BWP上监听到目标UE的上行信息,可以停止在所述第一BWP上调度目标UE。
若基站首先在所述第一BWP上监听到目标UE的预设上行反馈信息,可以按照上述方式一至方式三停止在所述第一BWP上调度目标UE,如图6-1、6-2所示。本公开实施例,可以进一步提高目标UE在进行BWP切换过程中信息传输的可靠性。
另外,在本公开另一实施例中,基站还可以对下行数据传输的HARQ反馈信息的传输方式进行配置。
参见图7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调整信息传输的方法流程图,在图2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步骤11之前,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
在步骤10中,向目标用户设备发送预设HARQ反馈配置信息,所述预设HARQ反馈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目标用户设备将所述第一BWP承载的下行数据传输的HARQ反馈信息,通过切换后的BWP发送给所述基站。
本公开另一实施例中,基站可以在发送上述BWP切换信息时即在t1时刻向目标UE发送预设HARQ反馈配置信息,告知目标UE在当前BWP上接收到下行数据传输的HARQ反馈信息可以通过切换后的BWP发送给基站。
本公开实施例中,基站可以将上述预设HARQ反馈配置信息通过广播信令、上层信令或物理层的PDCCH(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物理下行控制信道)信令,下发给目标UE。其中,所述上层信令可以是RRC信令、MAC CE信令。
采用此种方式,目标UE不必等到针对所有已调度下行数据传输都发送了HARQ反馈信息之后,再执行BWP切换。若最后一个数据传输完成时,最后一个下行数据传输的HARQ反馈信息还未通过第一BWP发送,也可以执行BWP切换,并根据上述预设HARQ反馈配置信息的规定,将第一BWP上最后一个下行数据传输的HARQ反馈信息,通过切换后的第二BWP发送给基站,不会导致下行数据传输的HARQ反馈信息丢失,若上述HARQ反馈信息为NACK信息,则基站可以在第二BWP上重传数据,提高信息传输的可靠性。
综上,采用本公开提供的调整信息传输的方法,基站采用上层消息向目标UE发送BWP切换消息后,通过监听预设上行反馈信息,可以明确确定目标UE完成BWP切换的状态,从而在接收到上述预设上行反馈信息后,取消在第一BWP上调度目标UE,开始或者保持在第二BWP上调度目标UE,有效避免基站通过上层消息指示用户设备切换BWP时,因无法确定目标UE对BWP切换消息的接收和解析状态而过早或过晚地停止在第一BWP上调度目标UE、造成信息传输丢失,确保目标UE在信息传输过程中切换BWP不会丢失信息传输,有效提高了BWP切换过程中信息传输的可靠性。
相应的,本公开提供了一种调整信息传输的方法,应用于用户设备中,参照图8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调整信息传输的方法流程图,所述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在步骤21中,接收并解析基站发送的带宽片断BWP切换信息;
与上述步骤11相对应,目标UE在当前工作的BWP即第一BWP接收并解析基站发送的BWP切换信息。
在步骤22中,向所述基站发送预设上行反馈信息;
根据目标UE接收和解析上述BWP切换信息的状态,向基站发送用于表明已接收和/或成功解析上述BWP切换信息的预设反馈信息,与上述步骤12向对应。
本公开一实施例中,目标UE可以通过第一BWP向基站发送预设上行反馈信息。
可以在以下三种时机,触发目标UE发送预设上行反馈信息:
第一种时机,在接收到BWP切换信息后,如T1时刻,向基站发送接收成功消息,以告知基站已接收到BWP切换信息。
示例性的,上述T1时刻可以是图4-1、图6-1、图6-3所示的t2时刻。
第二种时机,目标UE接收并成功解析BWP切换信息后,如T2时刻,向基站发送解析成功消息,以告知基站已成功解析出第二BWP的激活控制信息。
第三种时机,目标UE成功解析出第二BWP的激活控制信息,并根据该激活控制信息完成对第二BWP的调度控制信息配置后,如T3时刻,向基站发送配置完成消息,以告知基站即将激活第二BWP。
若上述解析成功消息和配置完成消息属于上层响应(response)消息,如RRCresponse消息,示例性的,上述T2、T3时刻是图4-2、图6-2所示的t2时刻。
可知,预设上行反馈的触发时机不同,发送的上行反馈信息也不同。可以预见的是,T1时刻早于T2时刻,T2时刻早于T3时刻。
对于不同时刻发送的上行反馈信息,基站可以决定在不同时机停止在第一BWP上调度目标UE,参见上述步骤13不同实施方式的描述。
在本公开另一实施例中,上述预设上行反馈信息也可以是目标UE激活第二BWP之后,在第二BWP上发送的任何上行信息。
在步骤23中,根据所述BWP切换信息,将当前承载信息传输的第一BWP切换为第二BWP。
本公开中,目标UE在接收、解析BWP切换信息之后,可以在不同时机切换BWP,即进行解激活第一BWP并激活第二BWP的操作。参照图9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调整信息传输的方法流程图,上述步骤23可以包括:
在步骤231中,在成功解析所述BWP切换信息后,确定所述第一BWP上当前是否存在正在调度的数据传输;
参见上述图4-1、图4-2和图6-1~图6-3所示的应用场景示意图,目标UE在接收、解析上述BWP切换信息以及根据该BWP切换信息进行传输配置时,基站继续在第一BWP上调度目标UE。目标UE在完成上述操作时,可以判断当前是否有正在调度的上行数据传输和/或下行数据传输。
在步骤232中,若存在所述正在调度的数据传输,在完成剩余数据传输之后,将第一BWP切换为所述第二BWP。
其中,所述剩余数据传输可以包括:剩余下行数据传输、剩余上行数据传输。上述各示意图中,t3时刻也可以理解为目标UE切花BWP的时刻。
本公开实施例中,为避免输出传输丢失或不必要的重传,目标UE可以在当前正在调度的数据传输完成后,再进行BWP切换。
本公开一实施例中,对于预设上行反馈信息发送时刻即t2时刻,若存在剩余下行数据传输,目标UE可以根据当前的HARQ反馈传输配置信息,确定BWP的切换时机。
参见图10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调整信息传输的方法流程图,上述步骤231可以包括:
在步骤2321中,确定第一BWP的HARQ反馈传输配置信息;
本公开实施例中,目标UE对下行数据传输的HARQ反馈信息的发送方式可以是协议预设的固定方式,也可以是可配置的即根据基站发送的HARQ反馈传输配置信息适时配置的。
本公开中,关于对第一BWP承载下行数据传输的HARQ反馈传输配置可以包括以下两种配置方式:
第一种配置方式:第一BWP承载的下行数据传输的HARQ反馈信息,通过第一BWP发送给基站。
则上述步骤232为:在完成剩余数据传输并且发送完所述剩余下行数据传输的HARQ反馈信息之后,将第一BWP切换为所述第二BWP。此处的剩余数据传输包括:第一BWP承载的上行剩余传输和下行剩余数据传输。其中,上行剩余传输包括:上行剩余数据传输和上行控制信息传输。该上行控制信息传输至少包括:最后一个下行数据传输的HARQ反馈信息传输。
第二种配置方式:第一BWP承载的下行数据传输的HARQ反馈信息,可以通过切换后的BWP发送给基站。
针对第二种配置方式的预设HARQ反馈传输配置信息,可以是:指示所述目标用户设备将所述第一BWP承载的下行数据传输的HARQ反馈信息,通过切换后的BWP发送给所述基站。
对应上述第二配置方式,目标UE可以在步骤21之前获取上述预设HARQ反馈传输配置信息,参见上述步骤10。
在本公开另一实施例中,上述预设HARQ反馈传输配置信息也可以是包含于上述BWP切换信息中发送给目标UE。相应的,目标UE在解析BWP切换信息时获取到,并据此确定切换BWP的时机。
针对上述第二种配置方式,上述步骤232可以具体为:
在步骤2322中,若所述HARQ反馈传输配置信息为预设HARQ反馈传输配置信息,在完成所述剩余数据传输之后且在发送所述剩余下行数据传输的HARQ反馈信息之前,将第一BWP切换为所述第二BWP。
本公开实施例中,目标UE无需等待所述剩余下行数据传输的HARQ反馈信息传输完成,即可将第一BWP切换为所述第二BWP。对于基站同时调度第一BWP和第二BWP的情况,可以有效节约无效传输资源。
相应的,对于上述第二种情况,在基站首先接收到目标UE通过第二BWP发送的HARQ反馈信息的情况下,有可能接收到的是第一BWP上最后一个下行数据传输的HARQ反馈信息,如上所述。
可见,采用本公开提供的调整信息传输的方法,用户设备在准备切换BWP之间,首先向基站发送预设上行反馈信息,该预设上行反馈信息用于告知基站目标UE已经接收和/或解析BWP切换信息,使得基站根据上述预设上行反馈信息可以明确目标UE当BWP切换信息的处理状态,从而确定在合适的时机即确定目标UE已激活第二BWP的情况下,取消在第一BWP上调度目标UE,确保基站和目标UE之间的信息传输不会因BWP切换而丢失,有效提供了信息传输的可靠性。
对于前述的各方法实施例,为了简单描述,故将其都表述为一系列的动作组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本公开并不受所描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因为依据本公开,某些步骤可以采用其他顺序或者同时进行。
其次,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可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和模块并不一定是本公开所必须的。
与前述应用功能实现方法实施例相对应,本公开还提供了应用功能实现装置及相应终端的实施例。
参照图11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基站的装置框图,所述基站可以包括:
切换信息发送模块31,被配置为通过上层消息向目标用户设备发送带宽片断BWP切换信息,所述BWP切换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目标用户设备将当前承载信息传输的第一BWP切换为第二BWP;
监听模块32,被配置为监听所述目标用户设备的预设上行反馈信息,所述预设上行反馈信息用于表明所述目标用户设备已接收和/或解析所述BWP切换信息;
切换模块33,被配置为若接收到所述预设上行反馈信息,停止在所述第一BWP上调度所述目标用户设备。
参照图12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基站的装置框图,在图11所示基站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监听模块32可以包括:
第一调度子模块321,被配置为在发送所述BWP切换信息之后,继续在所述第一BWP上调度所述目标用户设备;
信息接收子模块322,被配置为接收所述目标用户设备通过所述第一BWP发送的上行信息;
第一监听子模块323,被配置为从所述上行信息中监听预设上行反馈信息。
其中,本公开实施例中,所述预设上行反馈信息包括以下任意一项:
成功接收消息,用于表明所述目标用户设备已经收到所述BWP切换信息;
解析成功消息,用于表明所述目标用户设备已成功解析所述BWP切换信息;
配置完成消息,用于表明所述目标用户设备已成功解析所述BWP切换信息,并根据所述BWP切换信息完成对所述第二BWP的传输配置。
参照图13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基站的装置框图,在图12所示基站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监听模块32还可以包括:
第二调度子模块324,被配置为在发送所述BWP切换信息之后,开始在所述第二BWP上调所述目标用户设备;
第二监听子模块325,被配置为监听所述目标用户设备通过所述第二BWP发送的上行信息。
参照图14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基站的装置框图,在图12或13所示基站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切换模块33可以包括以下任意一子模块:
第一切换子模块331,被配置为若接收到所述成功接收消息,开始在所述第二BWP上调度所述目标用户设备,并且经过第一预设等待时长之后,停止在所述第一BWP上调度所述目标用户设备;
第二切换子模块332,被配置为若接收到所述解析成功消息,经过第二预设等待时长之后,停止在所述第一BWP上调度所述目标用户设备,开始在所述第二BWP上调度所述目标用户设备;
第三切换子模块333,被配置为若接收到所述配置完成消息,停止在所述第一BWP上调度所述目标用户设备,开始在所述第二BWP上调度所述目标用户设备;
第四切换子模块334,被配置为若接收到所述目标用户设备通过所述第二BWP发送的上行信息,停止在所述第一BWP上调度所述目标用户设备。
参照图15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基站的装置框图,在图11所示基站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基站还可以包括:
HARQ配置发送模块30,被配置为在所述发送带宽片断BWP切换信息之前或发送所述BWP切换信息时,向所述目标用户设备发送预设HARQ反馈配置信息,所述预设HARQ反馈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目标用户设备将所述第一BWP承载的下行数据传输的HARQ反馈信息,通过切换后的BWP发送给所述基站。
相应的,本公开该提供了一种用户设备。参照图16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用户设备的装置框图,所述用户设备可以包括:
切换信息接收模块41,被配置为接收并解析基站发送的带宽片断BWP切换信息;
反馈模块42,被配置为向所述基站发送预设上行反馈信息,其中,所述预设上行反馈信息用于告知所述基站已接收和/或解析所述BWP切换信息;
切换模块43,被配置为根据所述BWP切换信息,将当前承载信息传输的第一BWP切换为第二BWP。
参照图17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用户设备的装置框图,在图16所示用户设备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反馈模块42可以包括以下任意一子模块:
第一反馈子模块421,被配置为在接收到所述BWP切换信息后,通过所述第一BWP向所述基站发送接收成功消息;
第二反馈子模块422,被配置为在成功解析所述BWP切换信息之后,通过所述第一BWP向所述基站发送解析成功消息;
第三反馈子模块423,被配置为在根据解析出的所述BWP切换信息完成对第二BWP的调度控制信息配置后,通过所述第一BWP向所述基站发送配置完成消息;
第四反馈子模块424,被配置为在根据所述BWP切换信息激活所述第二BWP后,通过所述第二BWP向所述基站发送下行信息。
参照图18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用户设备的装置框图,在图16所示用户设备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切换模块43可以包括:
确定子模块431,被配置为在成功解析所述BWP切换信息后,确定所述第一BWP上当前是否存在正在调度的数据传输;
切换子模块432,被配置为若存在所述正在调度的数据传输,在完成剩余数据传输之后,将第一BWP切换为所述第二BWP。
在本公开一实施例中,若上述所述剩余数据传输包括:剩余下行数据传输。参照图19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用户设备的装置框图,在图18所示用户设备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切换子模块432可以包括:
HARQ配置确定单元4321,被配置为确定所述第一BWP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反馈传输配置信息;
切换单元4322,被配置为若所述HARQ反馈传输配置信息为预设HARQ反馈传输配置信息,在完成所述剩余数据传输之后且在发送所述剩余下行数据传输的HARQ反馈信息之前,将所述第一BWP切换为所述第二BWP;
其中,所述预设HARQ反馈传输配置信息为指示所述用户设备将所述第一BWP承载的下行数据传输的HARQ反馈信息,通过待切换的BWP发送给所述基站。
对于装置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对应于方法实施例,所以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上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公开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相应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基站,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
通过上层消息向目标用户设备发送带宽片断BWP切换信息,所述BWP切换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目标用户设备将当前承载信息传输的第一BWP切换为第二BWP;
监听所述目标用户设备的预设上行反馈信息,所述预设上行反馈信息用于表明所述目标用户设备已接收和/或解析所述BWP切换信息;
若接收到所述预设上行反馈信息,停止在所述第一BWP上调度所述目标用户设备。
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户设备,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
接收并解析基站发送的带宽片断BWP切换信息;
向所述基站发送预设上行反馈信息,其中,所述预设上行反馈信息用于告知所述基站已接收和/或解析所述BWP切换信息;
根据所述BWP切换信息,将当前承载信息传输的第一BWP切换为第二BWP。
如图20所示,图20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基站2000的一结构示意图。该基站可以应用于5G NR网络中。参照图20,基站2000包括处理组件2022、无线发射/接收组件2024、天线组件2020、以及无线接口特有的信号处理部分,处理组件2022可进一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处理组件2022中的其中一个处理器可以被配置为:
通过上层消息向目标用户设备发送带宽片断BWP切换信息,所述BWP切换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目标用户设备将当前承载信息传输的第一BWP切换为第二BWP;
监听所述目标用户设备的预设上行反馈信息,所述预设上行反馈信息用于表明所述目标用户设备已接收和/或解析所述BWP切换信息;
若接收到所述预设上行反馈信息,停止在所述第一BWP上调度所述目标用户设备。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包括指令的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指令,上述计算机指令可由基站2000的处理组件2022执行以完成图2~图7任一所述的调整信息传输的方法。例如,所述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CD-ROM、磁带、软盘和光数据存储设备等。
图2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用户设备2100的结构示意图。例如,用户设备2100可以是5G NR网络中的终端,可以具体为移动电话,计算机,数字广播终端,消息收发设备,游戏控制台,平板设备,医疗设备,健身设备,个人数字助理,可穿戴设备如智能手表、智能眼镜、智能手环、智能跑鞋等。
参照图21,装置2100可以包括以下一个或多个组件:处理组件2102,存储器2104,电源组件2106,多媒体组件2108,音频组件2110,输入/输出(I/O)的接口2112,传感器组件2114,以及通信组件2116。
处理组件2102通常控制装置2100的整体操作,诸如与显示,电话呼叫,数据通信,相机操作和记录操作相关联的操作。处理组件2102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2120来执行指令,以完成上述的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此外,处理组件2102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模块,便于处理组件2102和其他组件之间的交互。例如,处理组件2102可以包括多媒体模块,以方便多媒体组件2108和处理组件2102之间的交互。
存储器2104被配置为存储各种类型的数据以支持在设备2100的操作。这些数据的示例包括用于在装置2100上操作的任何应用程序或方法的指令,联系人数据,电话簿数据,消息,图片,视频等。存储器2104可以由任何类型的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存储设备或者它们的组合实现,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只读存储器(ROM),磁存储器,快闪存储器,磁盘或光盘。
电源组件2106为装置2100的各种组件提供电力。电源组件2106可以包括电源管理系统,一个或多个电源,及其他与为装置2100生成、管理和分配电力相关联的组件。
多媒体组件2108包括在上述装置2100和用户之间的提供一个输出接口的屏幕。在一些实施例中,屏幕可以包括液晶显示器(LCD)和触摸面板(TP)。如果屏幕包括触摸面板,屏幕可以被实现为触摸屏,以接收来自用户的输入信号。触摸面板包括一个或多个触摸传感器以感测触摸、滑动和触摸面板上的手势。上述触摸传感器可以不仅感测触摸或滑动动作的边界,而且还检测与上述触摸或滑动操作相关的持续时间和压力。在一些实施例中,多媒体组件2108包括一个前置摄像头和/或后置摄像头。当设备2100处于操作模式,如拍摄模式或视频模式时,前置摄像头和/或后置摄像头可以接收外部的多媒体数据。每个前置摄像头和后置摄像头可以是一个固定的光学透镜系统或具有焦距和光学变焦能力。
音频组件2110被配置为输出和/或输入音频信号。例如,音频组件2110包括一个麦克风(MIC),当装置2100处于操作模式,如呼叫模式、记录模式和语音识别模式时,麦克风被配置为接收外部音频信号。所接收的音频信号可以被进一步存储在存储器2104或经由通信组件2116发送。在一些实施例中,音频组件2110还包括一个扬声器,用于输出音频信号。
I/O接口2112为处理组件2102和外围接口模块之间提供接口,上述外围接口模块可以是键盘,点击轮,按钮等。这些按钮可包括但不限于:主页按钮、音量按钮、启动按钮和锁定按钮。
传感器组件2114包括一个或多个传感器,用于为装置2100提供各个方面的状态评估。例如,传感器组件2114可以检测到设备2100的打开/关闭状态,组件的相对定位,例如上述组件为装置2100的显示器和小键盘,传感器组件2114还可以检测装置2100或装置2100一个组件的位置改变,用户与装置2100接触的存在或不存在,装置2100方位或加速/减速和装置2100的温度变化。传感器组件2114可以包括接近传感器,被配置用来在没有任何的物理接触时检测附近物体的存在。传感器组件2114还可以包括光传感器,如CMOS或CCD图像传感器,用于在成像应用中使用。在一些实施例中,该传感器组件2114还可以包括加速度传感器,陀螺仪传感器,磁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或温度传感器。
通信组件2116被配置为便于装置2100和其他设备之间有线或无线方式的通信。装置2100可以接入基于通信标准的无线网络,如WiFi,2G或3G,或它们的组合。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通信组件2116经由广播信道接收来自外部广播管理系统的广播信号或广播相关信息。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上述通信组件2116还包括近场通信(NFC)模块,以促进短程通信。例如,在NFC模块可基于射频识别(RFID)技术,红外数据协会(IrDA)技术,超宽带(UWB)技术,蓝牙(BT)技术和其他技术来实现。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装置2100可以被一个或多个应用专用集成电路(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数字信号处理设备(DSPD)、可编程逻辑器件(PL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或其他电子元件实现,用于执行上述方法。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包括指令的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包括指令的存储器2104,上述指令可由装置2100的处理器2120执行以完成上述图8~图10任一所述的调整信息传输的方法。例如,所述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CD-ROM、磁带、软盘和光数据存储设备等。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公开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24)

1.一种调整信息传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基站中,所述方法包括:
通过上层消息向目标用户设备发送带宽片断BWP切换信息,所述BWP切换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目标用户设备将当前承载信息传输的第一BWP切换为第二BWP;
监听所述目标用户设备的预设上行反馈信息,所述预设上行反馈信息用于表明所述目标用户设备已接收和/或解析所述BWP切换信息;
若接收到所述预设上行反馈信息,停止在所述第一BWP上调度所述目标用户设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监听目标用户设备的预设上行反馈信息,包括:
在发送所述BWP切换信息之后,继续在所述第一BWP上调度所述目标用户设备;
接收所述目标用户设备通过所述第一BWP发送的上行信息;
从所述上行信息中监听预设上行反馈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上行反馈信息包括以下任意一项:
成功接收消息,用于表明所述目标用户设备已经收到所述BWP切换信息;
解析成功消息,用于表明所述目标用户设备已成功解析所述BWP切换信息;
配置完成消息,用于表明所述目标用户设备已成功解析所述BWP切换信息,并根据所述BWP切换信息完成对所述第二BWP的传输配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监听所述目标用户设备的预设上行反馈信息,还包括:
在发送所述BWP切换信息之后,开始在所述第二BWP上调度所述目标用户设备;
监听所述目标用户设备通过所述第二BWP发送的上行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接收到所述预设上行反馈信息,停止在所述第一BWP上调度所述目标用户设备,包括以下任意一项:
若接收到成功接收消息,开始在所述第二BWP上调度所述目标用户设备,并且经过第一预设等待时长之后,停止在所述第一BWP上调度所述目标用户设备;
若接收到解析成功消息,经过第二预设等待时长之后,停止在所述第一BWP上调度所述目标用户设备,开始在所述第二BWP上调度所述目标用户设备;
若接收到配置完成消息,停止在所述第一BWP上调度所述目标用户设备,开始在所述第二BWP上调度所述目标用户设备;
若接收到所述目标用户设备通过所述第二BWP发送的上行信息,停止在所述第一BWP上调度所述目标用户设备。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发送带宽片断BWP切换信息之前或发送所述BWP切换信息时,向所述目标用户设备发送预设HARQ反馈配置信息,所述预设HARQ反馈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目标用户设备将所述第一BWP承载的下行数据传输的HARQ反馈信息,通过切换后的BWP发送给所述基站。
7.一种调整信息传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用户设备中,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并解析基站发送的带宽片断BWP切换信息;
向所述基站发送预设上行反馈信息,其中,所述预设上行反馈信息用于告知所述基站已接收和/或解析所述BWP切换信息;
根据所述BWP切换信息,将当前承载信息传输的第一BWP切换为第二BWP。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向基站发送预设上行反馈信息,包括以下任意一项:
在接收到所述BWP切换信息后,通过所述第一BWP向所述基站发送接收成功消息;
在成功解析所述BWP切换信息之后,通过所述第一BWP向所述基站发送解析成功消息;
在根据解析出的所述BWP切换信息完成对第二BWP的调度控制信息配置后,通过所述第一BWP向所述基站发送配置完成消息;
在根据所述BWP切换信息激活所述第二BWP后,通过所述第二BWP向所述基站发送下行信息。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当前承载信息传输的第一BWP切换为第二BWP,包括:
在成功解析所述BWP切换信息后,确定所述第一BWP上当前是否存在正在调度的数据传输;
若存在所述正在调度的数据传输,在完成剩余数据传输之后,将第一BWP切换为所述第二BWP。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剩余数据传输包括:剩余下行数据传输;
所述在完成剩余数据传输之后,将第一BWP切换为所述第二BWP,包括:
确定所述第一BWP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反馈传输配置信息;
若所述HARQ反馈传输配置信息为预设HARQ反馈传输配置信息,在完成所述剩余数据传输之后且在发送所述剩余下行数据传输的HARQ反馈信息之前,将所述第一BWP切换为所述第二BWP;
其中,所述预设HARQ反馈传输配置信息为指示所述用户设备将所述第一BWP承载的下行数据传输的HARQ反馈信息,通过待切换的BWP发送给所述基站。
11.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
切换信息发送模块,被配置为通过上层消息向目标用户设备发送带宽片断BWP切换信息,所述BWP切换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目标用户设备将当前承载信息传输的第一BWP切换为第二BWP;
监听模块,被配置为监听所述目标用户设备的预设上行反馈信息,所述预设上行反馈信息用于表明所述目标用户设备已接收和/或解析所述BWP切换信息;
切换模块,被配置为若接收到所述预设上行反馈信息,停止在所述第一BWP上调度所述目标用户设备。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监听模块包括:
第一调度子模块,被配置为在发送所述BWP切换信息之后,继续在所述第一BWP上调度所述目标用户设备;
信息接收子模块,被配置为接收所述目标用户设备通过所述第一BWP发送的上行信息;
第一监听子模块,被配置为从所述上行信息中监听预设上行反馈信息。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上行反馈信息包括以下任意一项:
成功接收消息,用于表明所述目标用户设备已经收到所述BWP切换信息;
解析成功消息,用于表明所述目标用户设备已成功解析所述BWP切换信息;
配置完成消息,用于表明所述目标用户设备已成功解析所述BWP切换信息,并根据所述BWP切换信息完成对所述第二BWP的传输配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监听模块还包括:
第二调度子模块,被配置为在发送所述BWP切换信息之后,开始在所述第二BWP上调所述目标用户设备;
第二监听子模块,被配置为监听所述目标用户设备通过所述第二BWP发送的上行信息。
15.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模块包括以下任意一子模块:
第一切换子模块,被配置为若接收到成功接收消息,开始在所述第二BWP上调度所述目标用户设备,并且经过第一预设等待时长之后,停止在所述第一BWP上调度所述目标用户设备;
第二切换子模块,被配置为若接收到解析成功消息,经过第二预设等待时长之后,停止在所述第一BWP上调度所述目标用户设备,开始在所述第二BWP上调度所述目标用户设备;
第三切换子模块,被配置为若接收到配置完成消息,停止在所述第一BWP上调度所述目标用户设备,开始在所述第二BWP上调度所述目标用户设备;
第四切换子模块,被配置为若接收到所述目标用户设备通过所述第二BWP发送的上行信息,停止在所述第一BWP上调度所述目标用户设备。
16.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还包括:
HARQ配置发送模块,被配置为在所述发送带宽片断BWP切换信息之前或发送所述BWP切换信息时,向所述目标用户设备发送预设HARQ反馈配置信息,所述预设HARQ反馈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目标用户设备将所述第一BWP承载的下行数据传输的HARQ反馈信息,通过切换后的BWP发送给所述基站。
17.一种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切换信息接收模块,被配置为接收并解析基站发送的带宽片断BWP切换信息;
反馈模块,被配置为向所述基站发送预设上行反馈信息,其中,所述预设上行反馈信息用于告知所述基站已接收和/或解析所述BWP切换信息;
切换模块,被配置为根据所述BWP切换信息,将当前承载信息传输的第一BWP切换为第二BWP。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反馈模块包括以下任意一子模块:
第一反馈子模块,被配置为在接收到所述BWP切换信息后,通过所述第一BWP向所述基站发送接收成功消息;
第二反馈子模块,被配置为在成功解析所述BWP切换信息之后,通过所述第一BWP向所述基站发送解析成功消息;
第三反馈子模块,被配置为在根据解析出的所述BWP切换信息完成对第二BWP的调度控制信息配置后,通过所述第一BWP向所述基站发送配置完成消息;
第四反馈子模块,被配置为在根据所述BWP切换信息激活所述第二BWP后,通过所述第二BWP向所述基站发送下行信息。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模块包括:
确定子模块,被配置为在成功解析所述BWP切换信息后,确定所述第一BWP上当前是否存在正在调度的数据传输;
切换子模块,被配置为若存在所述正在调度的数据传输,在完成剩余数据传输之后,将第一BWP切换为所述第二BWP。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剩余数据传输包括:剩余下行数据传输;
所述切换子模块包括:
HARQ配置确定单元,被配置为确定所述第一BWP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反馈传输配置信息;
切换单元,被配置为若所述HARQ反馈传输配置信息为预设HARQ反馈传输配置信息,在完成所述剩余数据传输之后且在发送所述剩余下行数据传输的HARQ反馈信息之前,将所述第一BWP切换为所述第二BWP;
其中,所述预设HARQ反馈传输配置信息为指示所述用户设备将所述第一BWP承载的下行数据传输的HARQ反馈信息,通过待切换的BWP发送给所述基站。
21.一种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指令,其特征在于,该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方法的步骤。
22.一种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指令,其特征在于,该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7~10任一所述方法的步骤。
23.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
通过上层消息向目标用户设备发送带宽片断BWP切换信息,所述BWP切换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目标用户设备将当前承载信息传输的第一BWP切换为第二BWP;
监听所述目标用户设备的预设上行反馈信息,所述预设上行反馈信息用于表明所述目标用户设备已接收和/或解析所述BWP切换信息;
若接收到所述预设上行反馈信息,停止在所述第一BWP上调度所述目标用户设备。
24.一种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
接收并解析基站发送的带宽片断BWP切换信息;
向所述基站发送预设上行反馈信息,其中,所述预设上行反馈信息用于告知所述基站已接收和/或解析所述BWP切换信息;
根据所述BWP切换信息,将当前承载信息传输的第一BWP切换为第二BWP。
CN201780000838.2A 2017-08-11 2017-08-11 调整信息传输的方法、基站及用户设备 Active CN10945179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7/097043 WO2019028821A1 (zh) 2017-08-11 2017-08-11 调整信息传输的方法、基站及用户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451792A CN109451792A (zh) 2019-03-08
CN109451792B true CN109451792B (zh) 2021-02-09

Family

ID=652728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00838.2A Active CN109451792B (zh) 2017-08-11 2017-08-11 调整信息传输的方法、基站及用户设备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184829B2 (zh)
EP (1) EP3664498B1 (zh)
CN (1) CN109451792B (zh)
ES (1) ES2966977T3 (zh)
WO (1) WO201902882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90038219A (ko) * 2017-09-29 2019-04-0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자원 설정 방법 및 장치
JP7094090B2 (ja) * 2017-10-20 2022-07-0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CN111742591A (zh) * 2018-02-08 2020-10-0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资源配置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
US11006442B2 (en) * 2018-02-13 2021-05-11 Mediatek Singapore Pte.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bandwidth part switch operations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CN110324846B (zh) 2018-03-28 2021-09-03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上行传输取消指令的监听方法及终端
US11349596B2 (en) * 2018-05-10 2022-05-31 Qualcomm Incorporated NACK triggered optimization to improve RETX reliability for URLLC-U
WO2020191673A1 (en) * 2019-03-27 2020-10-01 Nokia Shanghai Bell Co., Ltd. Bandwidth part switch mechanism
CN111865541B (zh) * 2019-04-30 2023-11-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调度切换方法及装置
CN114009085B (zh) * 2019-06-26 2023-12-08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终端
CN112351496A (zh) * 2019-08-09 2021-02-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2583550B (zh) * 2019-09-29 2021-11-12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信道传输方法、终端及基站
US11546930B2 (en) * 2019-11-01 2023-01-0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signal/channel dropping during handover for user equipment
CN111771351A (zh) * 2020-04-30 2020-10-13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处理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EP4236538A1 (en) * 2020-10-22 2023-08-30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performing switching of bwp by termi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evice therefor
CN112600633B (zh) * 2020-12-15 2023-04-0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切换bwp的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13068264A (zh) * 2021-03-31 2021-07-02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信息处理方法、装置、基站设备及通信系统
CN113767676B (zh) * 2021-08-05 2024-02-02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带宽配置方法、装置、用户设备、基站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66127A (zh) * 2008-12-30 2009-06-24 上海无线通信研究中心 一种提高切换成功率的小区切换方法
WO2013075507A1 (zh) * 2011-11-22 2013-05-3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发送方法及系统
CN105493431A (zh) * 2013-08-23 2016-04-13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利用未许可频谱的lte/lte-a中的csi和ack报告增强型方案
CN106100713A (zh) * 2011-02-18 2016-11-09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将非周期性信道状态信息(a‑csi)报告隐含地链接到csi参考信号(csi‑rs)资源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259688B2 (en) * 2006-09-01 2012-09-04 Wi-Lan Inc. Pre-allocated random access identifiers
US8699602B2 (en) * 2007-12-13 2014-04-15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Channel quality report processes, circuits and systems
US9559820B2 (en) 2011-02-18 2017-01-31 Qualcomm Incorporated Feedback reporting based on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reference signal (CSI-RS) groups
JP2016105562A (ja) 2014-12-01 2016-06-09 沖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自動取引装置
US10117256B2 (en) * 2015-03-13 2018-10-30 Federated Wireles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spectrum sharing and interference management between wireless systems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66127A (zh) * 2008-12-30 2009-06-24 上海无线通信研究中心 一种提高切换成功率的小区切换方法
CN106100713A (zh) * 2011-02-18 2016-11-09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将非周期性信道状态信息(a‑csi)报告隐含地链接到csi参考信号(csi‑rs)资源
WO2013075507A1 (zh) * 2011-11-22 2013-05-3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发送方法及系统
CN105493431A (zh) * 2013-08-23 2016-04-13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利用未许可频谱的lte/lte-a中的csi和ack报告增强型方案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An improved DSC control of IM using band width prediction";Jiuchun Jiang;Xide Zhou;Weige Zhang;《Proceedings IPEMC 2000. Third International Power Electronics and Motion Control Conference (IEEE Cat. No.00EX435)》;20001230;全文 *
"基于BWP11B电力载波通信模块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刘志斌,龙剑,邓经纬;《机电技术》;20130630;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9028821A1 (zh) 2019-02-14
EP3664498A4 (en) 2021-03-17
US20200178144A1 (en) 2020-06-04
EP3664498A1 (en) 2020-06-10
CN109451792A (zh) 2019-03-08
EP3664498B1 (en) 2023-10-04
US11184829B2 (en) 2021-11-23
ES2966977T3 (es) 2024-04-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451792B (zh) 调整信息传输的方法、基站及用户设备
CN109417762B (zh) 搜索空间参数配置和调整方法及装置
CN108886804B (zh) Bwp切换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09314972B (zh) 带宽部分的切换触发方法及装置、信息配置方法及装置
US11445511B2 (en) Method for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adjustment, base station, and user equipment
CN108370544B (zh) 非连续接收的实现方法、装置、用户设备和基站
CN117715231A (zh) 随机接入方法及装置
CN108391469B (zh) 请求上行传输资源的方法及装置
CN109451842B (zh) 用户设备省电方法、装置、用户设备和基站
CN109964514B (zh) 定时提前组标识的设置、配置方法及装置和用户设备
CN109792747B (zh) 传输上行信息的方法、装置、基站及终端
KR102292723B1 (ko) 정보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US10348540B2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storage medium
US11638271B2 (en) Method for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adjustment, base station, and user equipment
CN109496453B (zh) 定时器调整方法及装置
CN113196854A (zh) 波束确定方法、波束确定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0495242B (zh) 检测非授权频段的方法和检测非授权频段的装置
CN109565695B (zh) 定时器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WO2020029268A1 (zh) 上行反馈方法、装置、终端和基站以及存储介质
CN108370572B (zh) 无线资源控制消息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0169101B (zh)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9314851B (zh) 提前终止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9496448B (zh) 网络参数配置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4208233A (zh) 一种直连通信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US12004016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