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451789B - 数据承载重映射过程中数据包处理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 Google Patents
数据承载重映射过程中数据包处理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9451789B CN109451789B CN201780001141.7A CN201780001141A CN109451789B CN 109451789 B CN109451789 B CN 109451789B CN 201780001141 A CN201780001141 A CN 201780001141A CN 109451789 B CN109451789 B CN 109451789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rb
- target
- data stream
- target data
- origina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95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5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7
- 238000013507 mapp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4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3
- XHSQDZXAVJRBMX-UHFFFAOYSA-N 2-(5,6-dichlorobenzimidazol-1-yl)-5-(hydroxymethyl)oxolane-3,4-diol Chemical compound OC1C(O)C(CO)OC1N1C2=CC(Cl)=C(Cl)C=C2N=C1 XHSQDZXAVJRBMX-UHFFFAOYSA-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
- 102100022734 Acyl carrier protein, mitochondrial Human genes 0.000 claims 10
- 101000678845 Homo sapiens Acyl carrier protein, mitochondrial Proteins 0.000 claims 10
- 230000006854 communicat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5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1960 trigger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0872 buff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111 delay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7726 manag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236 sound signal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133 accel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500 data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978 adap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491 arra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139 buffer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790 confirm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384 imag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0 resear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25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per individual bearer or channel
- H04W28/0263—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per individual bearer or channel involving mapping traffic to individual bearers or channels, e.g. traffic flow template [TF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41—Arrangements at the transmitter end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8—Time-out mechanism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45—Arrangements at the receiver end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61—Physical mapping arrangemen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04L5/0055—Physic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ACK/NACK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0—Wireless network protocols or protocol adaptations to wireless operation
- H04W80/08—Upper layer protoco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Communication Control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是关于一种数据承载重映射过程中数据包处理的方法、装置和系统,属于无线通讯技术领域。在目标数据流的数据传输过程中,当检测到发生DRB重映射事件时,停止向原DRB递交目标数据流的数据包,向目标DRB递交未递交到原DRB的目标数据流的数据包;当检测到已递交到原DRB的目标数据流的数据包发送完毕之后,如果原DRB被配置工作于非传输反馈确定模式下,则通过原DRB向接收端发送预定次数的完毕指示消息。克服了接收端无法对已接收到的数据包进行进一步的递交处理,数据包递交过程会被无限制搁延的弊端。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公开是关于无线通讯技术领域,尤其是关于一种数据承载重映射过程中数据包处理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背景技术
在5G(5th-Generation,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中,依然延续之前的4G(4h-Generation,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将通信过程分为用户面以及控制面。其中,用户面中主要包括三层,由上至下依次是PDCP(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分组数据汇聚协议)层、RLC(Radio Link Control,无线链路控制)层以及MAC(Media Access Control,媒体介入控制层)层。随着对5G技术的深入研究,除了上述三层之外,又在PDCP层之上引入了一个新的层,可以称之为SDAP(Service Data Adaptation Protocol,服务数据同化协议)层。在SDAP层中,要完成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将数据包映射到DRB(Data Radio Bearer,数据承载),即为数据包分配传输该数据包的DRB,通过映射到的DRB传输数据包。
一般地,发送端如终端与接收端如基站的一次会话中会传输多条数据流,每条数据流中会包含多个数据包。在传输一条数据流的过程中,在某些特定情况下会发生DRB重映射事件,即目标数据流的数据包与DRB间的映射由原DRB切换到目标DRB。如果在发生DRB重映射事件时,正好存在同一条目标数据流的数据包正在被传输,则如何继续进行目标数据流的数据包的传输就成了问题。
在相关技术中,如果发生了DRB重映射事件,发送端会将目标数据流中已映射到原DRB的数据包依旧通过原DRB进行发送,后续的数据包递交到目标DRB进行发送。在原DRB将数据包发送完毕之后,向接收端发送一个用于指示已递交到原DRB的目标数据流的数据包已发送完毕的完毕指示消息。接收端在接收到完毕指示消息前,对发送端通过原DRB发送的数据包进行按序递交处理,并对发送端通过目标DRB发送的数据包进行缓存,等待递交,在接收到完毕指示消息之后,开始对发送端通过目标DRB发送的数据包进行按序递交处理。按序递交处理即将数据包按照编号顺序由PDCP层递交到SDAP层。
在实现本公开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至少存在以下问题:
由于在发送完毕指示消息的过程中可能会出错,接收端可能接收不到完毕指示消息且一直等待完毕指示消息,从而导致无法对已接收到的数据包进行进一步的递交处理,数据包递交过程会被无限制搁延。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公开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数据承载重映射过程中数据包处理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在目标数据流的数据传输过程中,当检测到发生DRB重映射事件时,停止向原DRB递交所述目标数据流的数据包,向目标DRB递交未递交到所述原DRB的所述目标数据流的数据包;
当检测到已递交到所述原DRB的所述目标数据流的数据包发送完毕之后,如果所述原DRB被配置工作于非传输反馈确定模式下,则通过所述原DRB向接收端发送预定次数的完毕指示消息;
其中,所述完毕指示消息用于指示在DRB重映射过程中递交到所述原DRB的所述目标数据流的数据包已发送完毕。
可选地,所述完毕指示消息通过SDAP层或者PDCP层生成。
可选地,所述完毕指示消息包括目标数据流标识。
可选地,所述完毕指示消息还包括预设的结束指示信息。
可选地,所述完毕指示消息通过SDAP层生成,是SDAP PDU数据包,所述SDAP PDU数据包的包头包括所述目标数据流标识,所述SDAP PDU数据包的包体为空。
可选地,在目标数据流的数据传输过程中,当检测到发生DRB重映射事件时,停止向原DRB递交所述目标数据流的数据包,向目标DRB递交未递交到所述原DRB的所述目标数据流的数据包,包括:
如果确定所述原DRB以及所述目标DRB同时工作于按序发送模式下,则执行在目标数据流的数据传输过程中,当检测到发生数据承载DRB重映射事件时,停止向原DRB递交所述目标数据流的数据包,向目标DRB递交未递交到所述原DRB的所述目标数据流的数据包。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数据承载重映射过程中数据包处理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发送端发送的目标数据流的数据包;
当接收到所述发送端通过发送端的原DRB发送的任一完毕指示消息后,对所述发送端在DRB重映射过程中通过目标DRB发送的所述目标数据流的数据包进行按序递交处理,其中,所述完毕指示消息用于指示在DRB重映射过程中递交到发送端的原DRB的所述目标数据流的数据包已发送完毕。
可选地,当接收到所述发送端通过发送端的原DRB发送的任一完毕指示消息后,对所述发送端在DRB重映射过程中通过目标DRB发送的所述目标数据流的数据包进行按序递交处理,包括:
当接收到所述发送端通过发送端的原DRB发送的任一完毕指示消息后,检测所述发送端在DRB重映射过程中通过原DRB发送的所述目标数据流的数据包中是否存在未进行重排序操作的乱序的数据包;
若所述发送端在DRB重映射过程中通过原DRB发送的所述目标数据流的数据包中存在未进行重排序操作的乱序的数据包,则对所述乱序的数据包排好序之后,对所述发送端在DRB重映射过程中通过目标DRB发送的所述目标数据流的数据包进行按序递交处理。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目标数据流的数据传输过程中,当检测到发生DRB重映射事件时,启动定时器进行计时;
当定时器超时后,执行对所述发送端在DRB重映射过程中通过目标DRB发送的所述目标数据流的数据包进行按序递交处理。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接收到所述发送端通过发送端的目标DRB发送的目标数据流的第一个数据包时,启动定时器进行计时;
当定时器超时后,执行对所述发送端在DRB重映射过程中通过目标DRB发送的所述目标数据流的数据包进行按序递交处理。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数据承载重映射过程中数据包处理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递交模块,用于在目标数据流的数据传输过程中,当检测到发生DRB重映射事件时,停止向原DRB递交所述目标数据流的数据包,向目标DRB递交未递交到所述原DRB的所述目标数据流的数据包;
发送模块,用于当检测到已递交到所述原DRB的所述目标数据流的数据包发送完毕之后,如果所述原DRB被配置工作于非传输反馈确定模式下,则通过所述原DRB向接收端发送预定次数的完毕指示消息;
其中,所述完毕指示消息用于指示在DRB重映射过程中递交到所述原DRB的所述目标数据流的数据包已发送完毕。
可选地,所述完毕指示消息通过SDAP层或者PDCP层生成。
可选地,所述完毕指示消息包括目标数据流标识。
可选地,所述完毕指示消息还包括预设的结束指示信息。
可选地,所述完毕指示消息通过SDAP层生成,是SDAP PDU数据包,所述SDAP PDU数据包的包头包括所述目标数据流标识,所述SDAP PDU数据包的包体为空。
可选地,所述递交模块用于当确定所述原DRB以及所述目标DRB同时工作于按序发送模式下,执行在目标数据流的数据传输过程中,当检测到发生数据承载DRB重映射事件时,停止向原DRB递交所述目标数据流的数据包,向目标DRB递交未递交到所述原DRB的所述目标数据流的数据包。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四方面,提供一种数据承载重映射过程中数据包处理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发送端发送的目标数据流的数据包;
递交模块,用于当接收到所述发送端通过发送端的原DRB发送的任一完毕指示消息后,对所述发送端在DRB重映射过程中通过目标DRB发送的所述目标数据流的数据包进行按序递交处理,其中,所述完毕指示消息用于指示在DRB重映射过程中递交到发送端的原DRB的所述目标数据流的数据包已发送完毕。
可选地,所述递交模块包括:
检测单元,用于当接收到所述发送端通过发送端的原DRB发送的任一完毕指示消息后,检测所述发送端在DRB重映射过程中通过原DRB发送的所述目标数据流的数据包中是否存在未进行重排序操作的乱序的数据包;
递交单元,用于当所述发送端在DRB重映射过程中通过原DRB发送的所述目标数据流的数据包中存在未进行重排序操作的乱序的数据包时,对所述乱序的数据包排好序之后,对所述发送端在DRB重映射过程中通过目标DRB发送的所述目标数据流的数据包进行按序递交处理。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一启动模块,用于在目标数据流的数据传输过程中,当检测到发生DRB重映射事件时,启动定时器进行计时;
当定时器超时后,所述递交模块执行对所述发送端在DRB重映射过程中通过目标DRB发送的所述目标数据流的数据包进行按序递交处理。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启动模块,用于当接收到所述发送端通过发送端的目标DRB发送的目标数据流的第一个数据包时,启动定时器进行计时;
当定时器超时后,所述递交模块执行对所述发送端在DRB重映射过程中通过目标DRB发送的所述目标数据流的数据包进行按序递交处理。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五方面,提供一种数据承载重映射过程中数据包处理的系统,所述系统包括接收端和发送端;所述发送端,用于在目标数据流的数据传输过程中,当检测到发生DRB重映射事件时,停止向原DRB递交所述目标数据流的数据包,向目标DRB递交未递交到所述原DRB的所述目标数据流的数据包;当检测到已递交到所述原DRB的所述目标数据流的数据包发送完毕之后,如果所述原DRB被配置工作于非传输反馈确定模式下,则通过所述原DRB向接收端发送预定次数的完毕指示消息;其中,所述完毕指示消息用于指示在DRB重映射过程中递交到所述原DRB的所述目标数据流的数据包已发送完毕;
所述接收端,用于接收发送端发送的目标数据流的数据包;当接收到所述发送端通过发送端的原DRB发送的任一完毕指示消息后,对所述发送端在DRB重映射过程中通过目标DRB发送的所述目标数据流的数据包进行按序递交处理,其中,所述完毕指示消息用于指示在DRB重映射过程中递交到发送端的原DRB的所述目标数据流的数据包已发送完毕。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六方面,提供一种发送端,所述接收端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至少一段程序、代码集或指令集,所述至少一条指令、所述至少一段程序、所述代码集或指令集由所述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如上所述的数据承载重映射过程中数据包处理的方法。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七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至少一段程序、代码集或指令集,所述至少一条指令、所述至少一段程序、所述代码集或指令集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如上所述的数据承载重映射过程中数据包处理的方法。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八方面,提供一种接收端,所述发送端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至少一段程序、代码集或指令集,所述至少一条指令、所述至少一段程序、所述代码集或指令集由所述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如上所述的数据承载重映射过程中数据包处理的方法。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九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至少一段程序、代码集或指令集,所述至少一条指令、所述至少一段程序、所述代码集或指令集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如上所述的数据承载重映射过程中数据包处理的方法。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方法,由于原DRB被配置工作于非传输反馈确定模式下,因此如果在通过原DRB向接收端发送预定次数的完毕指示消息的过程发生丢包事件,则发送端并不能确定是否发生了丢包事件,因此可以通过原DRB向接收端发送预定次数的完毕指示消息。预定次数完全可以在发送端中预先配置好。当通过原DRB向接收端发送预定次数的完毕指示消息时,即使是发送端并不能确定是否发生了丢包事件的情况下,由于发送完毕指示的次数不完全是一次,因此,通过原DRB向接收端成功发送完毕指示消息的概率被大大提高。也就克服了接收端无法对已接收到的数据包进行进一步的递交处理,数据包递交过程会被无限制搁延的弊端。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数据承载重映射过程中数据包处理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2A-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数据承载重映射过程中数据包处理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2A-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数据承载重映射过程中数据包处理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2A-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数据承载重映射过程中数据包处理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2B-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数据承载重映射过程中数据包处理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2B-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数据承载重映射过程中数据包处理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2B-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数据承载重映射过程中数据包处理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数据承载重映射过程中数据包处理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数据承载重映射过程中数据包处理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数据承载重映射过程中数据包处理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数据承载重映射过程中数据包处理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数据承载重映射过程中数据包处理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数据承载重映射过程中数据包处理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基站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公开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承载重映射过程中数据包处理的方法,该方法可以由接收端和发送端共同实现。其中,如果接收端是基站,则发送端可以是终端,同理如果接收端是终端,则发送端可以是基站。
其中,终端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台式计算机、笔记本计算机等。终端可以包括收发器、处理器、存储器等部件。收发器,可以用于与基站进行数据传输,例如,可以向基站发送目标数据流的数据包,收发器可以包括蓝牙部件、WiFi(Wireless-Fidelity,无线高保真技术)部件、天线、匹配电路、调制解调器等。处理器,可以为CPU(Central ProcessingUnit,中央处理单元)等,可以用于在目标数据流的数据传输过程中,当检测到发生数据承载DRB重映射事件时,停止向原DRB递交目标数据流的数据包,向目标DRB递交未递交到原DRB的目标数据流的数据包,等处理。存储器,可以为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Flash(闪存)等,可以用于存储接收到的数据、处理过程所需的数据、处理过程中生成的数据等,如目标数据流的数据包等。
终端还可以包括输入部件、显示部件、音频输出部件等。输入部件可以是触摸屏、键盘、鼠标等。音频输出部件可以是音箱、耳机等。
需要说明的是,在5G技术中,通信底层架构中包括的层由上至下依次是SDAP层、PDCP层、RLC层以及MAC层。当发送端建立与接收端的会话时,可以在会话的过程中传输多条数据流,各数据流中可以包含多个数据包,数据包在发送端的通信底层框架中从上至下依次递交,直至通过最后一层向接收端发出。这些数据包在被切分成数据包之前是以数据流的形式存在于发送端中,SDAP层可以为这些数据流分配传输这些数据流的DRB。当SDAP层为这些数据流分配好DRB之后,数据流就会以数据包的形式往下层递交。在初始分配时,同一数据流被分配的DRB是相同的。当然,由于特定原因,在同一数据流发送的过程中,可能会发生DRB重映射事件,如果发生了DRB重映射事件就不能保证同一数据流仍然通过同一DRB进行发送了。
在实际传输中,存在多个DRB。在PDCP层、RLC层以及MAC层中,每层都存在分别支撑各DRB的子模块,该模块可以是虚拟的软件模块。当每一层接收到从上一层递交下来的数据包时,这些数据包都会被分配在每一层对应的支撑与数据包被分配的DRB对应的子模块中进行处理。
另外,由基站统一管理数据流与DRB的映射关系,当基站确定好任一数据流与DRB的映射关系后,可以基于数据流与DRB的映射关系生成RRC(Radio Resource Control,无线资源控制)消息,并将RRC消息发送至目标终端。目标终端接收到RRC消息后,可以指示SDAP层依据RRC消息中的数据流与DRB的映射关系,对数据流进行DRB的分配。基站除统一管理数据流与DRB的映射关系之外,还可以对各DRB是否开启支持按序递交功能进行配置,并且一同通过RRC消息将表示各DRB是否开启支持按序递交功能的信息发送至目标终端。当目标终端接收到RRC消息后,就可以对各DRB进行配置了。
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承载重映射过程中数据包处理的方法,如图1所示,该方法的处理流程可以包括如下的步骤:
步骤S110,在目标数据流的数据传输过程中,当发送端检测到发生DRB重映射事件时,发送端停止向原DRB递交目标数据流的数据包,向目标DRB递交未递交到原DRB的目标数据流的数据包。
在实施中,由于发生了DRB重映射事件,因此无需再通过原DRB继续发送目标数据流的数据包了,而是转而需要通过目标DRB发送目标数据流的剩余数据包。故而,当发送端检测到发生DRB重映射事件时,发送端停止向原DRB递交目标数据流的数据包,向目标DRB递交未递交到原DRB的目标数据流的数据包。
步骤S120,接收端接收发送端发送的目标数据流的数据包。
在实施中,接收端接收发送端发送的目标数据流的数据包可能是通过发送端的原DRB发送过来的,也可能是通过发送端的目标DRB发送过来的。在接收端,也对应于发送端存在原DRB和目标DRB。如果目标数据流的数据包是通过发送端的原DRB发送至接收端的,则接收端通过接收端的原DRB进行接收,如果目标数据流的数据包是通过发送端的目标DRB发送至接收端的,则接收端通过接收端的目标DRB进行接收。在接收端通过接收端的原DRB和目标DRB分开来接收发送端通过发送端的原DRB和目标DRB发送的目标数据流的数据包,因此,在接收端这两部分数据分开来从两个通道往上层递交,接收端可以对这两部分数据进行区分。
在实施中,进一步地,在接收端接收发送端发送的目标数据流的数据包之后,可以在原DRB和目标DRB对应的重排序Reordering窗口分别对接收到的目标数据流的数据包进行重排序。
步骤S130,当发送端检测到已递交到原DRB的目标数据流的数据包发送完毕之后,如果原DRB被配置工作于非传输反馈确定模式下,则通过工作于传输反馈确定模式下的RB向接收端发送完毕指示消息。其中,完毕指示消息用于指示在DRB重映射过程中递交到原DRB的目标数据流的数据包已发送完毕。
在实施中,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步骤S120与步骤S130没有必然的先后关系。步骤S120可以与步骤S130同时进行,例如,在接收端接已接收到或未完全接收到发送端通过发送端的原DRB发送的目标数据流的数据包时,可能发送端已将发送完毕指示消息发送出去。或者,在接收端已接收到发送端通过发送端的原DRB发送的目标数据流的数据包时,但是未接收到发送端通过发送端的目标DRB发送的目标数据流的数据包时,可能发送端已将发送完毕指示消息发送出去。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只要发送端检测到已递交到原DRB的目标数据流的数据包发送完毕之后,就可以向接收端发送完毕指示消息。
当发送端通过RLC层检测到已递交到原DRB的目标数据流的数据包发送完毕之后,就可以向上层通知已递交到原DRB的目标数据流的数据包发送完毕。在本公开实施中,提供三种生成完毕指示消息的方式,通过这三种方式生成完毕指示消息的层相同或者不同。具体地,例如,如果完毕指示消息是RRC消息,则在SDAP层的上层来生成完毕指示消息。如果完毕指示消息不是RRC消息,而是SDAP层的PDU(Packet Data Unit,包数据单元)数据包,则在SDAP层来生成完毕指示消息。总之,当发送端通过RLC层检测到已递交到原DRB的目标数据流的数据包发送完毕之后,需要确定生成完毕指示消息的层,然后RLC层再向该层通知已递交到原DRB的目标数据流的数据包发送完毕。
当发送端检测到已递交到原DRB的目标数据流的数据包发送完毕之后,如果原DRB被配置工作于传输反馈确定模式下,发送端则通过原DRB向接收端发送完毕指示消息。由于原DRB被配置工作于传输反馈确定模式下,则可以仍继续通过原DRB向接收端发送完毕指示消息。如果原DRB被配置工作于非传输反馈确定模式下,则通过工作于传输反馈确定模式下的RB向接收端发送完毕指示消息。由于原DRB并非被配置工作于传输反馈确定模式下,为了保证完毕指示消息能安全到达接收端,或者完毕指示消息到达不了接收端时,发送端能有相应的对策进行应对,因此,需要通过工作于传输反馈确定模式下的RB向接收端发送完毕指示消息。其中,完毕指示消息可以包括原DRB标识、目标数据流标识、指示已递交到原DRB的目标数据流的数据包已发送完毕的标识如“complete”、“finish”、“accomplish”等。
可选地,在本公开实施中,提供两种发送端通过工作于传输反馈确定模式下的RB向接收端发送完毕指示消息的方式。相应地,步骤S130可以包括:通过工作于传输反馈确定模式下的SRB(Signalling Radio Bearer,信令承载)向接收端发送完毕指示消息;或确定用于发送完毕指示消息的DRB,将用于发送完毕指示消息的DRB配置为工作于传输反馈确定模式下,通过配置后的DRB发送完毕指示消息。
在实施中,对于通过工作于传输反馈确定模式下的信令承载SRB向接收端发送完毕指示消息的方式,可以将完毕指示消息中的内容携带在RRC消息中一并发送至接收端。对于RRC消息来说,是通过SRB发送到接收端的。而对于通过SRB发送到接收端的消息来说,接收端如果接收到该消息,自动会反馈一ACK(Acknowledgement,确收)消息。对于确定用于发送完毕指示消息的DRB,将用于发送完毕指示消息的DRB配置为工作于传输反馈确定模式下,通过配置后的DRB发送完毕指示消息的方式,可以为发送完毕指示消息专门配置一以传输反馈确定模式传输消息的DRB,通过配置好的DRB发送完毕指示消息,接收端在接收到完毕指示消息之后,必然会反馈一确收消息。因此,可选地,接收端在接收到完毕指示消息后,向发送端反馈确收消息。相应地,发送端在向接收端发送完毕指示消息之后,如果在预设时长内未接收到接收端基于完毕指示消息反馈的确收消息,则重新发送完毕指示消息。
在实施中,如果接收端接收到完毕指示消息,会向发送端反馈确收消息。如果接收端在向发送端反馈确收消息的过程中出错,或者接收端没有接收到完毕指示消息也没并未向发送端反馈确收消息,发送端都不能接收接收端基于完毕指示消息反馈的确收消息。在发送端,当发送端将完毕指示消息发送出去之后,可以启动预设时长A的定时器计时,如果在定时器超时后,并未接收到接收端基于完毕指示消息反馈的确收消息,则重新发送完毕指示消息,以免接收端接收不到完毕指示消息而不断等待该消息,延误接下来的对数据包的处理。
步骤S140,当接收端接收到发送端在传输反馈确定模式下发送的完毕指示消息后,经过预设时长时,接收端对发送端在DRB重映射过程中通过目标DRB发送的目标数据流的数据包进行按序递交处理,其中,完毕指示消息用于指示在DRB重映射过程中递交到原DRB的目标数据流的数据包已发送完毕。
在实施中,如果发送端同时通过原DRB和目标DRB将目标数据流的数据包向接收端发送,则有可能接收端已接收到发送端通过原DRB和目标DRB发送的目标数据流的数据包。在接收端接收到发送端通过原DRB和目标DRB发送的目标数据流的数据包时,分别在Reordering窗口对发送端通过原DRB和目标DRB发送的目标数据流的数据包进行重排序。对于发送端通过原DRB发送的目标数据流的数据包,每当对任一数据包重排序完毕之后,向上层递交。对于发送端通过目标DRB发送的目标数据流的数据包,在重排序之后先进行缓存,不向上层递交。
当接收到发送端发送的完毕指示消息时,完毕指示消息中携带了原DRB标识、目标数据流标识,因此在接收到完毕消息之后,确定该消息是针对哪一DRB中的哪一数据流进行指示的,在确定该消息是针对哪一DRB中的哪一数据流进行指示的之后,可以停止或者在经过预设时长B之后停止接收端中的原DRB继续等待接收接下来的数据包,因为接下来的数据包已经转为在目标DRB中接收了。当接收到发送端发送的完毕指示消息时,可能已经陆续将重排好序的发送端通过原DRB发送的目标数据流的数据包递交完毕。除此以外,由于完毕指示消息可能是通过不同于原DRB的DRB发送到接收端的,因此后发的完毕指示消息有可能先于发送端通过原DRB发送的目标数据流的个别数据包到达接收端,因此可以当接收端接收到发送端在传输反馈确定模式下发送的完毕指示消息后,经过预设时长B时,认为已经为发送端通过原DRB发送的目标数据流的个别数据包留有足够的时间进行重排序并向上层递交,在此之后,再将重排好序的发送端通过目标DRB发送的目标数据流的数据包向上层递交。
需要说明的是,对发送端发送的目标数据流的数据包进行重排序的操作可以在PDCP层执行,也可以在RLC层执行。如果是在PDCP层执行,则向上层递交就是向SDAP层递交,SDAP层再向应用层递交。如果是在RLC层执行,则向上层递交就是向PDCP层递交,PDCP层再向SDAP层递交,SDAP层再向应用层递交。
可选地,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以下方法进行计时预设时长。相应地,步骤S140可以包括:当接收端接收到发送端在传输反馈确定模式下发送的完毕指示消息后,接收端启动预设时长的定时器;在定时器超时时,接收端对发送端在DRB重映射过程中通过目标DRB发送的目标数据流的数据包进行按序递交处理。
在实施中,接收端接收到发送端在传输反馈确定模式下发送的完毕指示消息后,接收端可以通过启动预设时长B的定时器来计时预设时长B。如果预设时长B的定时器超时了,发送端通过原DRB发送的目标数据流的数据包此时已向上层递交了,在这之后,如果接收端再收到通过原DRB发送的数据流的个别乱序的数据包可以选择对其删除。
可选地,在发生DRB重映射事件时,发送端除了同时通过原DRB和目标DRB向接收端发送目标数据流的数据包之外,还可以先通过原DRB发送已递交到原DRB的目标数据流的数据包,在其发送完毕之后,发送完毕指示消息,在接收到接收端基于完毕指示消息反馈的确收消息之后,再通过目标DRB发送目标数据流的剩余数据包。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还包括:在接收到接收端基于完毕指示消息反馈的确收消息之后,通过目标DRB向接收端发送目标数据流的数据包。
在实施中,如果通过上述方式在发送端控制通过原DRB和目标DRB发送目标数据流的数据包的时间点,来使得通过目标DRB发送的目标数据流的数据包要在通过原DRB发送的目标数据流的数据包之后到达接收端,从而通过目标DRB发送的目标数据流的数据包在接收端无需在缓存中长时间等待,即收即重排序向上层递交。
可选地,可以在执行在目标数据流的数据传输过程中,当检测到发生数据承载DRB重映射事件时,停止向原DRB递交目标数据流的数据包,向目标DRB递交未递交到原DRB的目标数据流的数据包之前,先判断原DRB以及目标DRB是否同时工作于按序发送模式下,如果是再执行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步骤S110-步骤S140,否则的话,如果无需按序发送,则没必要再浪费控制资源去控制目标数据流的数据包递交的时序了。相应地,步骤S110可以包括:如果确定原DRB以及目标DRB同时工作于按序发送模式下,则执行在目标数据流的数据传输过程中,当检测到发生数据承载DRB重映射事件时,停止向原DRB递交目标数据流的数据包,向目标DRB递交未递交到原DRB的目标数据流的数据包。
综上,如图2A-1、2A-2、2A-3所示,在本公开实施例的一种可能中,发送端首先执行A1:通过原DRB将已递交到原DRB的目标数据流的数据包发送。当目标数据流的剩余数据包递交到目标DRB之后,执行A2:通过目标DRB将递交到目标DRB的目标数据流的数据包发送。A1与A2在时间上可以是交错的。接着,当A1执行完毕之后,触发执行A3:发送完毕指示消息。在接收端接收到完毕指示消息之后,可以执行A4:反馈确收消息。需要说明的是,在这种情况下,通过目标DRB发送的目标数据流的数据包需要在接收端缓存一段时间再向上层递交。图2A-1、2A-2、2A-3的区别是,发送完毕指示消息的通道不同。在图2A-1中原DRB是传输反馈确定模式的,通过原DRB发送完毕指示消息。在图2A-2中原DRB是非传输反馈确定模式的,可以专门配置一个传输反馈确定模式的DRB发送完毕指示消息。在图2A-3中原DRB是非传输反馈确定模式的,可以通过本来就处于传输反馈确定模式的SRB发送RRC消息,将完毕指示消息的内容携带出去。
如图2B-1所示,在本公开实施例的另一种可能中,发送端首先执行B1:通过原DRB将已递交到原DRB的目标数据流的数据包发送。当B1执行完毕之后,触发执行B2:发送完毕指示消息。在接收端接收到完毕指示消息之后,可以执行B3:反馈确收消息。发送端在接收到完毕指示消息之后,可以执行B4:通过目标DRB将递交到目标DRB的目标数据流的数据包发送。需要说明的是,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在发送端已经控制了通过目标DRB将递交到目标DRB的目标数据流的数据包发送的时序,因此,在接收端无需再将通过目标DRB发送的目标数据流的数据包进行长时间缓存,可以直接进行重排序递交。图2B-1、2B-2、2B-3的区别是,发送完毕指示消息的通道不同。在图2B-1中原DRB是传输反馈确定模式的,通过原DRB发送完毕指示消息。在图2B-2中原DRB是非传输反馈确定模式的,可以专门配置一个传输反馈确定模式的DRB发送完毕指示消息。在图2B-3中原DRB是非传输反馈确定模式的,可以通过本来就处于传输反馈确定模式的SRB发送RRC消息,将完毕指示消息的内容携带出去。
通过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当检测到已递交到原DRB的目标数据流的数据包发送完毕之后,如果原DRB被配置工作于非传输反馈确定模式下,则通过工作于传输反馈确定模式下的RB向接收端发送完毕指示消息。以此种方式确保完毕指示消息是在传输反馈确定模式下发送的。如果接收端能成功接收完毕指示消息,一定是向发送端反馈的。进而发送端才能确定接收端是不是真的接收到完毕指示消息了。这样,即使在发送完毕指示消息的过程中出错了,发送端会重发,接收端也不至于接收不到完毕指示消息一直等待完毕指示消息,也就克服了接收端无法对已接收到的数据包进行进一步的递交处理,数据包递交过程会被无限制搁延的弊端。
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承载重映射过程中数据包处理的方法,如图3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S310,在目标数据流的数据传输过程中,发送端当检测到发生DRB重映射事件时,停止向原DRB递交目标数据流的数据包,向目标DRB递交未递交到原DRB的目标数据流的数据包。
步骤S320,接收端接收发送端发送的目标数据流的数据包。
步骤S330,发送端当检测到已递交到原DRB的目标数据流的数据包发送完毕之后,如果原DRB被配置工作于非传输反馈确定模式下,则通过原DRB向接收端发送预定次数的完毕指示消息。其中,完毕指示消息用于指示在DRB重映射过程中递交到原DRB的目标数据流的数据包已发送完毕。
在实施中,由于原DRB被配置工作于非传输反馈确定模式下,因此如果在通过原DRB向接收端发送预定次数的完毕指示消息的过程发生丢包事件,则发送端并不能确定是否发生了丢包事件,因此可以通过原DRB向接收端发送预定次数的完毕指示消息。预定次数完全可以在发送端中预先配置好。当通过原DRB向接收端发送预定次数的完毕指示消息时,即使是发送端并不能确定是否发生了丢包事件的情况下,由于发送完毕指示的次数不完全是一次,因此,通过原DRB向接收端成功发送完毕指示消息的概率被大大提高。
步骤S340,接收端当接收到发送端通过发送端的原DRB发送的任一完毕指示消息后,对发送端在DRB重映射过程中通过目标DRB发送的目标数据流的数据包进行按序递交处理。
在实施中,在接收端中,虽然发送端多次发送完毕指示消息,对于接收端来说只要收到任一完毕指示消息,即可触发进行后续操作。该任一完毕指示消息可以是最先接收到的完毕指示消息。
可选地,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还包括:在目标数据流的数据传输过程中,当检测到发生DRB重映射事件时,启动定时器进行计时;当定时器超时后,执行对发送端在DRB重映射过程中通过目标DRB发送的目标数据流的数据包进行按序递交处理。
在实施中,当基站指示切换DRB,即发生DRB重映射事件时,可以触发启动定时器进行计时。当定时器超时后,执行对发送端在DRB重映射过程中通过目标DRB发送的目标数据流的数据包进行按序递交处理。在定时器超时时,即使未收到完毕指示消息,也不再等待完毕指示消息,可以直接进行后续步骤。
可选地,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还包括:当接收到发送端通过发送端的目标DRB发送的目标数据流的第一个数据包时,启动定时器进行计时;当定时器超时后,执行对发送端在DRB重映射过程中通过目标DRB发送的目标数据流的数据包进行按序递交处理。
在实施中,当接收到发送端通过发送端的目标DRB发送的目标数据流的第一个数据包时,可以触发启动定时器进行计时。当定时器超时后,执行对发送端在DRB重映射过程中通过目标DRB发送的目标数据流的数据包进行按序递交处理。在定时器超时时,即使未收到完毕指示消息,也不再等待完毕指示消息,可以直接进行后续步骤。
可选地,完毕指示消息通过SDAP层或者PDCP层生成。
在实施中,在发送端中,通过SDAP层生成完毕指示消息。由于SDAP层中的SDAP PDU数据包的包头一般是8位,而目标数据流标识一般不少于7位,因此可以在SDAP PDU数据包的包头放入目标数据流标识如目标数据流的ID,而包体则是空的。当接收端接收到一个包体为空的SDAP PDU数据包时,可以默认没有包体的SDAP PDU数据包表示包头中携带的目标数据流的ID对应的数据流已通过原DRB发送完毕,原DRB停止再去等待接收该数据流之后的数据包。而如果完毕指示消息是通过发送端的SDAP层生成的,则该完毕指示消息由接收端的SDAP层读取。当接收端的SDAP层读取到完毕指示消息之后,可以对发送端在DRB重映射过程中通过目标DRB发送的处在接收端的SDAP层的目标数据流的数据包进行按序递交处理。具体来说,是接收端的PDCP层、RLC层负责对接收到的数据包进行重排序,而数据包被递交到SDAP层时,已是排好序的,因此当完毕指示消息是通过发送端的SDAP层生成的,该完毕指示消息由接收端的SDAP层读取,当接收端的SDAP层读取到完毕指示消息时,SDAP层接收PDCP层通过目标DRB递交上来的数据包就可以被继续向上递交了。此过程中无需为数据包重排序留有时间,因为在SDAP层接收PDCP层通过目标DRB递交上来的数据包已是排好序的。
在实施中,在发送端中,通过PDCP层生成完毕指示消息。发送端的PDCP层可以生成PDCP PDU控制数据包以及PDCP PDU用户数据包。对于PDCP PDU控制数据包,包头可以容纳的数据量较大,因此可以将目标数据流标识以及预设的结束指示信息都放入包头中,或者将预设的结束指示信息放入包头,将目标数据流标识放入包体。其中,预设的结束指示信息可以是“complete”、“finish”、“accomplish”等。此外,对于PDCP PDU用户数据包,包头可以容纳的数据量较小,因此可以通过类似于SDAP PDU数据包的做法,在PDCP PDU用户数据包的包头放入目标数据流标识如目标数据流的ID,而包体则是空的。当接收端接收到一个包体为空的PDCP PDU用户数据包时,可以默认没有包体的PDCP PDU用户数据包表示包头中携带的目标数据流的ID对应的数据流已通过原DRB发送完毕,原DRB停止再去等待接收该数据流之后的数据包。而如果完毕指示消息是通过发送端的PDCP层生成的,则该完毕指示消息由接收端的PDCP层读取。当接收端的PDCP层读取到完毕指示消息之后,如果在接收到完毕指示消息时原DRB中存在还未排好序的乱序的数据包,则等待在接收到完毕指示消息之前原DRB中还未排好序的乱序的数据包重排序完成后再停止向SDAP层递交从原DRB后续接收到的目标数据流的数据包,并开始对发送端在DRB重映射过程中通过目标DRB发送的目标数据流的数据包进行按序递交处理。相应地,可选地,步骤S340可以包括:当接收到发送端通过发送端的原DRB发送的任一完毕指示消息后,检测发送端在DRB重映射过程中通过原DRB发送的目标数据流的数据包中是否存在未进行重排序操作的乱序的数据包;若发送端在DRB重映射过程中通过原DRB发送的目标数据流的数据包中存在未进行重排序操作的乱序的数据包,则对乱序的数据包排好序之后,对发送端在DRB重映射过程中通过目标DRB发送的目标数据流的数据包进行按序递交处理。
由以上可知,可选地,完毕指示消息包括目标数据流标识,完毕指示消息还包括预设的结束指示信息。完毕指示消息通过SDAP层生成,是SDAP PDU数据包,SDAP PDU数据包的包头包括目标数据流标识,SDAP PDU数据包的包体为空。
可选地,步骤S310包括:如果确定原DRB以及目标DRB同时工作于按序发送模式下,则执行在目标数据流的数据传输过程中,当检测到发生数据承载DRB重映射事件时,停止向原DRB递交目标数据流的数据包,向目标DRB递交未递交到原DRB的目标数据流的数据包。
综上,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由于原DRB被配置工作于非传输反馈确定模式下,因此如果在通过原DRB向接收端发送预定次数的完毕指示消息的过程发生丢包事件,则发送端并不能确定是否发生了丢包事件,因此可以通过原DRB向接收端发送预定次数的完毕指示消息。预定次数完全可以在发送端中预先配置好。当通过原DRB向接收端发送预定次数的完毕指示消息时,即使是发送端并不能确定是否发生了丢包事件的情况下,由于发送完毕指示的次数不完全是一次,因此,通过原DRB向接收端成功发送完毕指示消息的概率被大大提高。克服了接收端无法对已接收到的数据包进行进一步的递交处理,数据包递交过程会被无限制搁延的弊端。
本公开又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承载重映射过程中数据包处理的装置,如图4所示,所述装置包括:
递交模块410,用于在目标数据流的数据传输过程中,当检测到发生DRB重映射事件时,停止向原DRB递交所述目标数据流的数据包,向目标DRB递交未递交到所述原DRB的所述目标数据流的数据包;
发送模块420,用于当检测到已递交到所述原DRB的所述目标数据流的数据包发送完毕之后,如果所述原DRB被配置工作于非传输反馈确定模式下,则通过所述原DRB向接收端发送预定次数的完毕指示消息;
其中,所述完毕指示消息用于指示在DRB重映射过程中递交到所述原DRB的所述目标数据流的数据包已发送完毕。
可选地,所述完毕指示消息通过SDAP层或者PDCP层生成。
可选地,所述完毕指示消息包括目标数据流标识。
可选地,所述完毕指示消息还包括预设的结束指示信息。
可选地,所述完毕指示消息通过SDAP层生成,是SDAP PDU数据包,所述SDAP PDU数据包的包头包括所述目标数据流标识,所述SDAP PDU数据包的包体为空。
可选地,所述递交模块410用于当确定所述原DRB以及所述目标DRB同时工作于按序发送模式下,执行在目标数据流的数据传输过程中,当检测到发生数据承载DRB重映射事件时,停止向原DRB递交所述目标数据流的数据包,向目标DRB递交未递交到所述原DRB的所述目标数据流的数据包。
本公开又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承载重映射过程中数据包处理的装置,如图5所示,所述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510,用于接收发送端发送的目标数据流的数据包;
递交模块520,用于当接收到所述发送端通过发送端的原DRB发送的任一完毕指示消息后,对所述发送端在DRB重映射过程中通过目标DRB发送的所述目标数据流的数据包进行按序递交处理,其中,所述完毕指示消息用于指示在DRB重映射过程中递交到发送端的原DRB的所述目标数据流的数据包已发送完毕。
可选地,所述递交模块520包括:
检测单元,用于当接收到所述发送端通过发送端的原DRB发送的任一完毕指示消息后,检测所述发送端在DRB重映射过程中通过原DRB发送的所述目标数据流的数据包中是否存在未进行重排序操作的乱序的数据包;
递交单元,用于当所述发送端在DRB重映射过程中通过原DRB发送的所述目标数据流的数据包中存在未进行重排序操作的乱序的数据包时,对所述乱序的数据包排好序之后,对所述发送端在DRB重映射过程中通过目标DRB发送的所述目标数据流的数据包进行按序递交处理。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一启动模块,用于在目标数据流的数据传输过程中,当检测到发生DRB重映射事件时,启动定时器进行计时;
当定时器超时后,所述递交模块520执行对所述发送端在DRB重映射过程中通过目标DRB发送的所述目标数据流的数据包进行按序递交处理。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启动模块,用于当接收到所述发送端通过发送端的目标DRB发送的目标数据流的第一个数据包时,启动定时器进行计时;
当定时器超时后,所述递交模块520执行对所述发送端在DRB重映射过程中通过目标DRB发送的所述目标数据流的数据包进行按序递交处理。
关于上述实施例中的装置,其中各个模块执行操作的具体方式已经在有关该方法的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描述,此处将不做详细阐述说明。
综上,本实施例提供的装置,由于原DRB被配置工作于非传输反馈确定模式下,因此如果在通过原DRB向接收端发送预定次数的完毕指示消息的过程发生丢包事件,则发送端并不能确定是否发生了丢包事件,因此可以通过原DRB向接收端发送预定次数的完毕指示消息。预定次数完全可以在发送端中预先配置好。当通过原DRB向接收端发送预定次数的完毕指示消息时,即使是发送端并不能确定是否发生了丢包事件的情况下,由于发送完毕指示的次数不完全是一次,因此,通过原DRB向接收端成功发送完毕指示消息的概率被大大提高。克服了接收端无法对已接收到的数据包进行进一步的递交处理,数据包递交过程会被无限制搁延的弊端。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数据承载重映射过程中数据包处理的装置在在数据承载重映射过程中对数据包进行处理时,仅以上述各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发送端、接收端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另外,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数据承载重映射过程中数据包处理的装置与数据承载重映射过程中数据包处理的方法实施例属于同一构思,其具体实现过程详见方法实施例,这里不再赘述。
本公开又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承载重映射过程中数据包处理的装置,如图6所示,该装置包括:
递交模块610,用于在目标数据流的数据传输过程中,当检测到发生DRB重映射事件时,停止向原DRB递交所述目标数据流的数据包,向目标DRB递交未递交到所述原DRB的所述目标数据流的数据包;
第一发送模块620,用于当检测到已递交到所述原DRB的所述目标数据流的数据包发送完毕之后,如果所述原DRB被配置工作于非传输反馈确定模式下,则通过工作于传输反馈确定模式下的RB向接收端发送完毕指示消息;
其中,所述完毕指示消息用于指示在DRB重映射过程中递交到所述原DRB的所述目标数据流的数据包已发送完毕。
可选地,所述第一发送模块620用于:
通过工作于传输反馈确定模式下的SRB向所述接收端发送所述完毕指示消息;或
确定用于发送所述完毕指示消息的DRB,将所述用于发送所述完毕指示消息的DRB配置为工作于传输反馈确定模式下,通过配置后的DRB发送所述完毕指示消息。
可选地,所述递交模块610用于在确定所述原DRB以及所述目标DRB同时工作于按序发送模式下时,执行在目标数据流的数据传输过程中,当检测到发生数据承载DRB重映射事件时,停止向原DRB递交所述目标数据流的数据包,向目标DRB递交未递交到所述原DRB的所述目标数据流的数据包。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重新发送模块,用于在向所述接收端发送所述完毕指示消息之后,如果在预设时长内未接收到所述接收端基于所述完毕指示消息反馈的确收消息,则重新发送所述完毕指示消息。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在接收到所述接收端基于所述完毕指示消息反馈的确收消息之后,通过所述目标DRB向所述接收端发送所述目标数据流的数据包。
本公开又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承载重映射过程中数据包处理的装置,如图7所示,该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710,用于接收发送端发送的目标数据流的数据包;
递交模块720,用于当接收到所述发送端在传输反馈确定模式下发送的完毕指示消息后,经过预设时长时,对所述发送端在DRB重映射过程中通过目标DRB发送的所述目标数据流的数据包进行按序递交处理,其中,所述完毕指示消息用于指示在DRB重映射过程中递交到原DRB的所述目标数据流的数据包已发送完毕。
可选地,如图8所示,所述递交模块720包括:
启动单元821,用于当接收到所述发送端在传输反馈确定模式下发送的完毕指示消息后,启动预设时长的定时器;
递交单元822,用于在所述定时器超时时,对所述发送端在DRB重映射过程中通过目标DRB发送的所述目标数据流的数据包进行按序递交处理。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反馈模块,用于在接收到所述完毕指示消息后,向所述发送端反馈确收消息。
关于上述实施例中的装置,其中各个模块执行操作的具体方式已经在有关该方法的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描述,此处将不做详细阐述说明。
通过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装置,当检测到已递交到原DRB的目标数据流的数据包发送完毕之后,如果原DRB被配置工作于非传输反馈确定模式下,则通过工作于传输反馈确定模式下的承载RB向接收端发送完毕指示消息。以此种方式确保完毕指示消息是在传输反馈确定模式下发送的。如果接收端能成功接收完毕指示消息,一定是向发送端反馈的。进而发送端才能确定接收端是不是真的接收到完毕指示消息了。这样,即使在发送完毕指示消息的过程中出错了,发送端会重发,接收端也不至于接收不到完毕指示消息一直等待完毕指示消息,也就克服了接收端无法对已接收到的数据包进行进一步的递交处理,数据包递交过程会被无限制搁延的弊端。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数据承载重映射过程中数据包处理的装置在在数据承载重映射过程中对数据包进行处理时,仅以上述各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发送端、接收端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另外,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数据承载重映射过程中数据包处理的装置与数据承载重映射过程中数据包处理的方法实施例属于同一构思,其具体实现过程详见方法实施例,这里不再赘述。
本公开再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承载重映射过程中数据包处理的系统,所述系统包括接收端和发送端。
所述发送端,用于在目标数据流的数据传输过程中,当检测到发生DRB重映射事件时,停止向原DRB递交目标数据流的数据包,向目标DRB递交未递交到原DRB的目标数据流的数据包;当检测到已递交到原DRB的目标数据流的数据包发送完毕之后,如果原DRB被配置工作于非传输反馈确定模式下,则通过工作于传输反馈确定模式下的RB向接收端发送完毕指示消息;其中,完毕指示消息用于指示在DRB重映射过程中递交到原DRB的目标数据流的数据包已发送完毕。
所述接收端,用于接收发送端发送的目标数据流的数据包;当接收到发送端在传输反馈确定模式下发送的完毕指示消息后,经过预设时长时,对发送端在DRB重映射过程中通过目标DRB发送的目标数据流的数据包进行按序递交处理。
本公开再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承载重映射过程中数据包处理的系统,所述系统包括接收端和发送端;所述发送端,用于在目标数据流的数据传输过程中,当检测到发生DRB重映射事件时,停止向原DRB递交所述目标数据流的数据包,向目标DRB递交未递交到所述原DRB的所述目标数据流的数据包;当检测到已递交到所述原DRB的所述目标数据流的数据包发送完毕之后,如果所述原DRB被配置工作于非传输反馈确定模式下,则通过所述原DRB向接收端发送预定次数的完毕指示消息;其中,所述完毕指示消息用于指示在DRB重映射过程中递交到所述原DRB的所述目标数据流的数据包已发送完毕;
所述接收端,用于接收发送端发送的目标数据流的数据包;当接收到所述发送端通过发送端的原DRB发送的任一完毕指示消息后,对所述发送端在DRB重映射过程中通过目标DRB发送的所述目标数据流的数据包进行按序递交处理,其中,所述完毕指示消息用于指示在DRB重映射过程中递交到发送端的原DRB的所述目标数据流的数据包已发送完毕。
关于上述实施例中的系统,其中发送端、接收端执行操作的具体方式已经在有关该方法的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描述,此处将不做详细阐述说明。
本公开再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了一种终端的结构示意图。该终端可以用作上述实施例中的发送端或者接收端。
参照图9,终端900可以包括以下一个或多个组件:处理组件902,存储器904,电源组件906,多媒体组件908,音频组件910,输入/输出(I/O)的接口912,传感器组件914,以及通信组件916。
处理组件902通常控制终端900的整体操作,诸如与显示,电话呼叫,数据通信,相机操作和记录操作相关联的操作。处理元件902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920来执行指令,以完成上述的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此外,处理组件902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模块,便于处理组件902和其他组件之间的交互。例如,处理部件902可以包括多媒体模块,以方便多媒体组件908和处理组件902之间的交互。
存储器904被配置为存储各种类型的数据以支持在终端900的操作。这些数据的示例包括用于在终端900上操作的任何应用程序或方法的指令,联系人数据,电话簿数据,消息,图片,视频等。存储器904可以由任何类型的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存储设备或者它们的组合实现,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只读存储器(ROM),磁存储器,快闪存储器,磁盘或光盘。
电力组件906为终端900的各种组件提供电力。电力组件906可以包括电源管理系统,一个或多个电源,及其他与为音频输出设备900生成、管理和分配电力相关联的组件。
多媒体组件908包括在所述终端900和用户之间的提供一个输出接口的屏幕。在一些实施例中,屏幕可以包括液晶显示器(LCD)和触摸面板(TP)。如果屏幕包括触摸面板,屏幕可以被实现为触摸屏,以接收来自用户的输入信号。触摸面板包括一个或多个触摸传感器以感测触摸、滑动和触摸面板上的手势。所述触摸传感器可以不仅感测触摸或滑动动作的边界,而且还检测与所述触摸或滑动操作相关的持续时间和压力。在一些实施例中,多媒体组件908包括一个前置摄像头和/或后置摄像头。当终端900处于操作模式,如拍摄模式或视频模式时,前置摄像头和/或后置摄像头可以接收外部的多媒体数据。每个前置摄像头和后置摄像头可以是一个固定的光学透镜系统或具有焦距和光学变焦能力。
音频组件910被配置为输出和/或输入音频信号。例如,音频组件910包括一个麦克风(MIC),当音频输出设备900处于操作模式,如呼叫模式、记录模式和语音识别模式时,麦克风被配置为接收外部音频信号。所接收的音频信号可以被进一步存储在存储器904或经由通信组件916发送。
I/O接口912为处理组件902和外围接口模块之间提供接口,上述外围接口模块可以是键盘,点击轮,按钮等。这些按钮可包括但不限于:主页按钮、音量按钮、启动按钮和锁定按钮。
传感器组件914包括一个或多个传感器,用于为终端900提供各个方面的状态评估。例如,传感器组件914可以检测到终端900的打开/关闭状态,组件的相对定位,例如所述组件为终端900的显示器和小键盘,传感器组件914还可以检测终端900或终端900一个组件的位置改变,用户与终端900接触的存在或不存在,终端900方位或加速/减速和终端900的温度变化。传感器组件914可以包括接近传感器,被配置用来在没有任何的物理接触时检测附近物体的存在。传感器组件914还可以包括光传感器,如CMOS或CCD图像传感器,用于在成像应用中使用。在一些实施例中,该传感器组件914还可以包括加速度传感器,陀螺仪传感器,磁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或温度传感器。
通信组件916被配置为便于终端900和其他设备之间有线或无线方式的通信。终端900可以接入基于通信标准的无线网络,如WiFi,2G或3G,或它们的组合。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通信部件916经由广播信道接收来自外部广播管理系统的广播信号或广播相关信息。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通信部件916还包括近场通信(NFC)模块,以促进短程通信。例如,在NFC模块可基于射频识别(RFID)技术,红外数据协会(IrDA)技术,超宽带(UWB)技术,蓝牙(BT)技术和其他技术来实现。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终端900可以被一个或多个应用专用集成电路(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数字信号处理设备(DSPD)、可编程逻辑器件(PL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或其他电子元件实现,用于执行上述发送端或者接收端所执行的方法。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包括指令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包括指令的存储器704,上述指令可由终端700的处理器720执行以完成上述发送端或者接收端所执行的方法。例如,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CD-ROM、磁带、软盘和光数据存储设备等。
图10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基站1900的框图。该基站1900可以用作上述实施例中的发送端或者接收端。参照图10,基站1900包括处理组件1922,其进一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以及由存储器1932所代表的存储器资源,用于存储可由处理部件1922的执行的指令,例如应用程序。存储器1932中存储的应用程序可以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每一个对应于一组指令的模块。此外,处理组件1922被配置为执行指令,以执行上述数据承载重映射过程中数据包处理的方法。
基站1900还可以包括一个电源组件1926被配置为执行基站1900的电源管理,一个有线或无线网络接口1950被配置为将基站1900连接到网络,和一个输入输出(I/O)接口1958。
基站1900可以包括有存储器1932,以及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的程序,其中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程序存储于存储器1932中,且经配置以由一个或者一个以上处理器执行所述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程序包含用于执行上述发送端或者接收端所执行的方法。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包括指令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包括指令的存储器1932,上述指令可由基站1900的处理器执行以完成上述发送端或者接收端所执行的方法。例如,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CD-ROM、磁带、软盘和光数据存储设备等。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公开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23)
1.一种数据承载重映射过程中数据包处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在目标数据流的数据传输过程中,当检测到发生DRB重映射事件时,停止向原DRB递交所述目标数据流的数据包,向目标DRB递交未递交到所述原DRB的所述目标数据流的数据包;
当检测到已递交到所述原DRB的所述目标数据流的数据包发送完毕之后,如果所述原DRB被配置工作于非传输反馈确定模式下,则通过所述原DRB向接收端发送预定次数的完毕指示消息,所述完毕指示消息包括原DRB标识、目标数据流标识和数据包已发送完毕的标识,所述数据包已发送完毕的标识用于指示已递交到所述原DRB的目标数据流的数据包已发送完毕;
其中,所述完毕指示消息用于指示在DRB重映射过程中递交到所述原DRB的所述目标数据流的数据包已发送完毕。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完毕指示消息通过SDAP层或者PDCP层生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完毕指示消息还包括预设的结束指示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完毕指示消息通过SDAP层生成,是SDAP PDU数据包,所述SDAP PDU数据包的包头包括所述目标数据流标识,所述SDAP PDU数据包的包体为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目标数据流的数据传输过程中,当检测到发生DRB重映射事件时,停止向原DRB递交所述目标数据流的数据包,向目标DRB递交未递交到所述原DRB的所述目标数据流的数据包,包括:
如果确定所述原DRB以及所述目标DRB同时工作于按序发送模式下,则执行在目标数据流的数据传输过程中,当检测到发生数据承载DRB重映射事件时,停止向原DRB递交所述目标数据流的数据包,向目标DRB递交未递交到所述原DRB的所述目标数据流的数据包。
6.一种数据承载重映射过程中数据包处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发送端发送的目标数据流的数据包;
当接收到所述发送端通过发送端的原DRB发送的任一完毕指示消息后,对所述发送端在DRB重映射过程中通过目标DRB发送的所述目标数据流的数据包进行按序递交处理,其中,所述完毕指示消息用于指示在DRB重映射过程中递交到发送端的原DRB的所述目标数据流的数据包已发送完毕,所述完毕指示消息包括原DRB标识、目标数据流标识和数据包已发送完毕的标识,所述数据包已发送完毕的标识用于指示已递交到所述原DRB的目标数据流的数据包已发送完毕。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接收到所述发送端通过发送端的原DRB发送的任一完毕指示消息后,对所述发送端在DRB重映射过程中通过目标DRB发送的所述目标数据流的数据包进行按序递交处理,包括:
当接收到所述发送端通过发送端的原DRB发送的任一完毕指示消息后,检测所述发送端在DRB重映射过程中通过原DRB发送的所述目标数据流的数据包中是否存在未进行重排序操作的乱序的数据包;
若所述发送端在DRB重映射过程中通过原DRB发送的所述目标数据流的数据包中存在未进行重排序操作的乱序的数据包,则对所述乱序的数据包排好序之后,对所述发送端在DRB重映射过程中通过目标DRB发送的所述目标数据流的数据包进行按序递交处理。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目标数据流的数据传输过程中,当检测到发生DRB重映射事件时,启动定时器进行计时;
当定时器超时后,执行对所述发送端在DRB重映射过程中通过目标DRB发送的所述目标数据流的数据包进行按序递交处理。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接收到所述发送端通过发送端的目标DRB发送的目标数据流的第一个数据包时,启动定时器进行计时;
当定时器超时后,执行对所述发送端在DRB重映射过程中通过目标DRB发送的所述目标数据流的数据包进行按序递交处理。
10.一种数据承载重映射过程中数据包处理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递交模块,用于在目标数据流的数据传输过程中,当检测到发生DRB重映射事件时,停止向原DRB递交所述目标数据流的数据包,向目标DRB递交未递交到所述原DRB的所述目标数据流的数据包;
发送模块,用于当检测到已递交到所述原DRB的所述目标数据流的数据包发送完毕之后,如果所述原DRB被配置工作于非传输反馈确定模式下,则通过所述原DRB向接收端发送预定次数的完毕指示消息,所述完毕指示消息包括原DRB标识、目标数据流标识和数据包已发送完毕的标识,所述数据包已发送完毕的标识用于指示已递交到所述原DRB的目标数据流的数据包已发送完毕;
其中,所述完毕指示消息用于指示在DRB重映射过程中递交到所述原DRB的所述目标数据流的数据包已发送完毕。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完毕指示消息通过SDAP层或者PDCP层生成。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完毕指示消息还包括预设的结束指示信息。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完毕指示消息通过SDAP层生成,是SDAP PDU数据包,所述SDAP PDU数据包的包头包括所述目标数据流标识,所述SDAP PDU数据包的包体为空。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递交模块用于当确定所述原DRB以及所述目标DRB同时工作于按序发送模式下,执行在目标数据流的数据传输过程中,当检测到发生数据承载DRB重映射事件时,停止向原DRB递交所述目标数据流的数据包,向目标DRB递交未递交到所述原DRB的所述目标数据流的数据包。
15.一种数据承载重映射过程中数据包处理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发送端发送的目标数据流的数据包;
递交模块,用于当接收到所述发送端通过发送端的原DRB发送的任一完毕指示消息后,对所述发送端在DRB重映射过程中通过目标DRB发送的所述目标数据流的数据包进行按序递交处理,其中,所述完毕指示消息用于指示在DRB重映射过程中递交到发送端的原DRB的所述目标数据流的数据包已发送完毕,所述完毕指示消息包括原DRB标识、目标数据流标识和数据包已发送完毕的标识,所述数据包已发送完毕的标识用于指示已递交到所述原DRB的目标数据流的数据包已发送完毕。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递交模块包括:
检测单元,用于当接收到所述发送端通过发送端的原DRB发送的任一完毕指示消息后,检测所述发送端在DRB重映射过程中通过原DRB发送的所述目标数据流的数据包中是否存在未进行重排序操作的乱序的数据包;
递交单元,用于当所述发送端在DRB重映射过程中通过原DRB发送的所述目标数据流的数据包中存在未进行重排序操作的乱序的数据包时,对所述乱序的数据包排好序之后,对所述发送端在DRB重映射过程中通过目标DRB发送的所述目标数据流的数据包进行按序递交处理。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一启动模块,用于在目标数据流的数据传输过程中,当检测到发生DRB重映射事件时,启动定时器进行计时;
当定时器超时后,所述递交模块执行对所述发送端在DRB重映射过程中通过目标DRB发送的所述目标数据流的数据包进行按序递交处理。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启动模块,用于当接收到所述发送端通过发送端的目标DRB发送的目标数据流的第一个数据包时,启动定时器进行计时;
当定时器超时后,所述递交模块执行对所述发送端在DRB重映射过程中通过目标DRB发送的所述目标数据流的数据包进行按序递交处理。
19.一种数据承载重映射过程中数据包处理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接收端和发送端;所述发送端,用于在目标数据流的数据传输过程中,当检测到发生DRB重映射事件时,停止向原DRB递交所述目标数据流的数据包,向目标DRB递交未递交到所述原DRB的所述目标数据流的数据包;当检测到已递交到所述原DRB的所述目标数据流的数据包发送完毕之后,如果所述原DRB被配置工作于非传输反馈确定模式下,则通过所述原DRB向接收端发送预定次数的完毕指示消息;其中,所述完毕指示消息用于指示在DRB重映射过程中递交到所述原DRB的所述目标数据流的数据包已发送完毕,所述完毕指示消息包括原DRB标识、目标数据流标识和数据包已发送完毕的标识,所述数据包已发送完毕的标识用于指示已递交到所述原DRB的目标数据流的数据包已发送完毕;
所述接收端,用于接收发送端发送的目标数据流的数据包;当接收到所述发送端通过发送端的原DRB发送的任一完毕指示消息后,对所述发送端在DRB重映射过程中通过目标DRB发送的所述目标数据流的数据包进行按序递交处理,其中,所述完毕指示消息用于指示在DRB重映射过程中递交到发送端的原DRB的所述目标数据流的数据包已发送完毕。
20.一种发送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端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至少一段程序、代码集或指令集,所述至少一条指令、所述至少一段程序、所述代码集或指令集由所述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数据承载重映射过程中数据包处理的方法。
21.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至少一段程序、代码集或指令集,所述至少一条指令、所述至少一段程序、所述代码集或指令集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数据承载重映射过程中数据包处理的方法。
22.一种接收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端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至少一段程序、代码集或指令集,所述至少一条指令、所述至少一段程序、所述代码集或指令集由所述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如权利要求6-9任一项所述的数据承载重映射过程中数据包处理的方法。
23.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至少一段程序、代码集或指令集,所述至少一条指令、所述至少一段程序、所述代码集或指令集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如权利要求6-9任一项所述的数据承载重映射过程中数据包处理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PCT/CN2017/098080 WO2019033398A1 (zh) | 2017-08-18 | 2017-08-18 | 数据承载重映射过程中数据包处理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
CNPCT/CN2017/098080 | 2017-08-18 | ||
PCT/CN2017/104579 WO2019033521A1 (zh) | 2017-08-18 | 2017-09-29 | 数据承载重映射过程中数据包处理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451789A CN109451789A (zh) | 2019-03-08 |
CN109451789B true CN109451789B (zh) | 2021-06-04 |
Family
ID=63843967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80000857.5A Active CN108702261B (zh) | 2017-08-18 | 2017-08-18 | 数据承载重映射过程中数据包处理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
CN201780001141.7A Active CN109451789B (zh) | 2017-08-18 | 2017-09-29 | 数据承载重映射过程中数据包处理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80000857.5A Active CN108702261B (zh) | 2017-08-18 | 2017-08-18 | 数据承载重映射过程中数据包处理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395175B2 (zh) |
CN (2) | CN108702261B (zh) |
WO (2) | WO2019033398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526026B (zh) * | 2018-10-29 | 2021-11-23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六研究所 | 一种基于End/Start Mark的上行SDAP重映射方法和装置 |
CN111225423B (zh) * | 2018-11-27 | 2022-04-01 |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 一种数据前转的方法和设备 |
CN111510263B (zh) * | 2019-01-30 | 2023-05-09 |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 一种重映射方法、终端和网络侧设备 |
CN114340041B (zh) * | 2020-09-29 | 2024-08-27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
CN116158119A (zh) * | 2021-03-31 | 2023-05-2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处理的装置和方法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904254A (zh) * | 2013-01-11 | 2015-09-09 | Lg电子株式会社 |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
CN106538037A (zh) * | 2016-09-26 | 2017-03-22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无线承载的配置方法、装置及系统 |
WO2017118935A1 (en) * | 2016-01-08 | 2017-07-13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Simplified wireless connectivity for a cellular communications system |
CN106993313A (zh) * | 2016-01-21 | 2017-07-28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实现承载切换的方法及终端和基站 |
CN107005898A (zh) * | 2014-12-05 | 2017-08-01 |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服务和切换的低等待时间和/或增强型分量载波发现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8396037B2 (en) * | 2008-06-23 | 2013-03-12 | Htc Corporation | Method for synchronizing PDCP operations after RRC connection re-establishment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related apparatus thereof |
JP2013513988A (ja) * | 2009-12-10 | 2013-04-22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中継ハンドオーバ制御 |
JP2012044325A (ja) * | 2010-08-16 | 2012-03-01 | Ntt Docomo Inc | 移動通信方法及び無線基地局 |
KR101935785B1 (ko) * | 2011-08-16 | 2019-04-03 |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통신시스템에서 멀티미디어 방송 서비스를 수신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
CN103517351B (zh) * | 2012-06-29 | 2016-09-1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Drb建立方法及设备 |
CN103580778B (zh) * | 2012-07-20 | 2016-12-2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通信系统 |
CN104144505B (zh) * | 2013-05-10 | 2018-08-17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上行数据包发送方法、下行数据发送方法及设备 |
CN104244426B (zh) | 2013-06-09 | 2019-02-0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无线承载drb的资源分配方法及装置 |
JP6626828B2 (ja) * | 2014-01-30 | 2019-12-25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デュアル接続性オペレーションのための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
US9538575B2 (en) | 2014-01-30 | 2017-01-03 | Sharp Kabushiki Kaisha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ual-connectivity operation |
WO2018128452A1 (en) * | 2017-01-06 | 2018-07-12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lossless data packet based on quality of service (qos) framework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 device therefor |
CN108390830B (zh) * | 2017-02-03 | 2024-03-0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QoS流处理方法、设备和通信系统 |
WO2018174420A1 (en) * | 2017-03-23 | 2018-09-27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lossless data packet based on quality of service (qos) framework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 device therefor |
US11425594B2 (en) * | 2017-03-23 | 2022-08-23 | Nokia Technologies Oy | Quality of service flow relocation |
CN108924876B (zh) * | 2017-03-24 | 2024-05-10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数据传输方法、接入网设备、终端及通信系统 |
CN108809596B (zh) * | 2017-05-05 | 2023-07-21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反转服务流特性的通信方法及装置 |
CN109548160A (zh) * | 2017-08-08 | 2019-03-29 |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相关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MX2019000419A (es) * | 2017-08-10 | 2019-06-20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odo para realizar un restablecimiento de una entidad pdcp asociada con la entidad um de rlc en un sistema de comunicacion inalambrica y un dispositivo para lo mismo. |
-
2017
- 2017-08-18 WO PCT/CN2017/098080 patent/WO2019033398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7-08-18 CN CN201780000857.5A patent/CN108702261B/zh active Active
- 2017-09-29 US US16/639,856 patent/US11395175B2/en active Active
- 2017-09-29 CN CN201780001141.7A patent/CN109451789B/zh active Active
- 2017-09-29 WO PCT/CN2017/104579 patent/WO2019033521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904254A (zh) * | 2013-01-11 | 2015-09-09 | Lg电子株式会社 |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
CN107005898A (zh) * | 2014-12-05 | 2017-08-01 |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服务和切换的低等待时间和/或增强型分量载波发现 |
WO2017118935A1 (en) * | 2016-01-08 | 2017-07-13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Simplified wireless connectivity for a cellular communications system |
CN106993313A (zh) * | 2016-01-21 | 2017-07-28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实现承载切换的方法及终端和基站 |
CN106538037A (zh) * | 2016-09-26 | 2017-03-22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无线承载的配置方法、装置及系统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Reflective QoS and Reflective DRB Mapping;Huawei, HiSilicon;《3GPP TSG-RAN2 NR Ad Hoc R2-1700087》;20170119;全文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451789A (zh) | 2019-03-08 |
CN108702261B (zh) | 2021-10-08 |
CN108702261A (zh) | 2018-10-23 |
US11395175B2 (en) | 2022-07-19 |
WO2019033398A1 (zh) | 2019-02-21 |
US20200367092A1 (en) | 2020-11-19 |
WO2019033521A1 (zh) | 2019-02-2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451789B (zh) | 数据承载重映射过程中数据包处理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 |
US11456963B2 (en) |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for discarding data packet | |
EP3787324B1 (en) | Harq feedback method and apparatus | |
US20190312685A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obtaining harq feedback an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harq feedback | |
EP3644669A1 (en) |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user equipment, and base station | |
US11849444B2 (en) | Method for processing data,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 |
US20210352747A1 (en) | Method for data transmission and establishing unicast connection based on sidelink | |
CN107223363A (zh) | 一种分配调度请求sr资源的方法和装置 | |
CN113596736B (zh) | 数据重传方法、装置、目标节点、源节点及终端 | |
EP3541036B1 (en) | Control protocol data unit (pdu) send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 |
CN108702333B (zh)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 |
US11109260B2 (en) |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 |
EP3633897A1 (en) |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 |
US11665586B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ata transmission, electronic device and computer readable storage medium | |
WO2023206457A1 (zh) | 无线传输的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13596737B (zh) | 数据重传方法、装置、目标节点、源节点及终端 | |
EP4057734B1 (en) |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acknowledgement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device and medium | |
US20220322382A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pre-configured resource, an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ata transmission | |
CN112689966B (zh) | 数据重传的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12787767B (zh) | 数据传输方法、设备及介质 | |
US20240080137A1 (en) | Communication metho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storage medium | |
EP4270830A1 (en) | Data re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 |
CN115883470A (zh) | 数据包的传输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和存储介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