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924876B - 数据传输方法、接入网设备、终端及通信系统 - Google Patents
数据传输方法、接入网设备、终端及通信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924876B CN108924876B CN201710183306.9A CN201710183306A CN108924876B CN 108924876 B CN108924876 B CN 108924876B CN 201710183306 A CN201710183306 A CN 201710183306A CN 108924876 B CN108924876 B CN 108924876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ccess network
- network device
- drb
- data packet
- termina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52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6
- 230000006854 communication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3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2
- 238000013507 mapp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86
- XHSQDZXAVJRBMX-UHFFFAOYSA-N 2-(5,6-dichlorobenzimidazol-1-yl)-5-(hydroxymethyl)oxolane-3,4-diol Chemical compound OC1C(O)C(CO)OC1N1C2=CC(Cl)=C(Cl)C=C2N=C1 XHSQDZXAVJRBMX-UHFFFAOYSA-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2
- 230000015654 memor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6
- 230000006978 adapt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9000003550 mark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09977 dual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3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9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7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6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2
- 238000011144 upstream manufactu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7726 manag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6399 behavio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2360 pr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IESVDEZGAHUQJU-ZLBXKVHBSA-N 1-hexadecanoyl-2-(4Z,7Z,10Z,13Z,16Z,19Z-docosahexaenoyl)-sn-glycero-3-phosphocholine Chemical compound CCCCCCCCCCCCCCCC(=O)OC[C@H](COP([O-])(=O)OCC[N+](C)(C)C)OC(=O)CC\C=C/C\C=C/C\C=C/C\C=C/C\C=C/C\C=C/CC IESVDEZGAHUQJU-ZLBXKVHBSA-N 0.000 description 1
- AKIJONGZTGVCPH-UHFFFAOYSA-N 4-phenoxypyridine-2,6-diamine Chemical compound NC1=NC(N)=CC(OC=2C=CC=CC=2)=C1 AKIJONGZTGVCPH-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57 bidirection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790 confirm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500 data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934 dela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14 freez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10 freez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0354 integ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508 mig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012 mig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3307 optical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480 spread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0—Wireless network protocols or protocol adaptations to wireless operation
- H04W80/08—Upper layer protocols
- H04W80/10—Upper layer protocols adapted for application session management, e.g. SIP [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H04L1/1642—Form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equence number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25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per individual bearer or channel
- H04W28/0263—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per individual bearer or channel involving mapping traffic to individual bearers or channels, e.g. traffic flow template [TF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4—Error contro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268—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using specific QoS parameters for wireless networks, e.g. QoS class identifier [QCI] or guaranteed bit rate [GBR]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6—Optimizing the usage of the radio link, e.g. header compression, information sizing, discarding information
- H04W28/065—Optimizing the usage of the radio link, e.g. header compression, information sizing, discarding information using assembly or disassembly of packe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8—Load balancing or load distribution
- H04W28/086—Load balancing or load distribution among access entities
- H04W28/0861—Load balancing or load distribution among access entities between base stations
- H04W28/0865—Load balancing or load distribution among access entities between base stations of different Radio Access Technologies [RATs], e.g. LTE or WiFi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10—Flow control between communication endpoin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11—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for data sessions of end-to-end connection
- H04W36/0016—Hand-off prepar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end-to-end data sess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16—Performing reselection for specific purposes
- H04W36/22—Performing reselection for specific purposes for handling the traffic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24—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36/26—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by agreed or negotiated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H04W72/1263—Mapping of traffic onto schedule, e.g. scheduled allocation or multiplexing of flow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1—Allocation or use of connection identifier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2—Setup of transport tunne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数据传输方法、接入网设备、终端及通信系统。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第一接入网设备建立第一DRB(数据无线承载)和第二DRB;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从第二接入网设备接收转发数据包;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将所述转发数据包中不包含流标识的数据包映射到所述第一DRB,所述第一DRB对应于第二接入网设备的DRB;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根据第二映射关系,将所述转发数据包中包含流标识的数据包映射到所述第二DRB,所述第二映射关系为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中的流与DRB的映射关系,从而,避免在切换或者双连接等场景中,由于每个接入网设备独立配置流与DRB的映射关系而导致的数据丢包或者重复发包的问题,提升终端业务的连续性,提高通信质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无线通信领域,尤其是一种数据传输方法、接入网设备、终端及通信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用户需求的不断提升,对新无线接入网(new radio access network,NewRAN的研究越来越深入。相较于现有的无线通信系统,新无线接入网能够提供更短的时延,更大的带宽,并且支持大量连接,以满足移动通信日益增长的需求。
在新无线接入网中,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QoS)管理是基于流(flow)的,包括,接入网设备和核心网之间建立协议数据单元(protocol data unit,PDU)会话,所述PDU会话可以包括多条流,不同流可以有不同的QoS要求,核心网向基站提供流的QoS要求,由基站根据所述QoS要求,完成流与数据无线承载(data radio bearer,DRB)的映射,例如,将具有相同QoS要求的流映射到同一个DRB,通过该DRB进行传输。
当基站间进行数据传输时,例如在切换(handover)或者双连接(dualconnection,DC)的场景中,源基站与目标基站之间建立隧道,将源基站上的终端数据包发送给目标基站,进而由目标基站与终端进行通信。由于目标基站与源基站会配置不同的流与DRB的映射关系,终端数据包在发送给目标基站或者后续空口传输的过程中会出现丢包、重复发包等问题,影响终端的通信连续性。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接入网设备、终端及通信系统。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包括:
第一接入网设备从第二接入网设备接收转发数据包;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将所述转发数据包中不包含流标识的数据包映射到第一数据无线承载(data radio bearer,DRB),所述第一DRB对应于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的DRB;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根据第二映射关系,将所述转发数据包中包含流标识的数据包映射到第二DRB,其中,所述第二映射关系为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中的流与DRB的映射关系。
其中,所述第一DRB与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的DRB分别满足第一映射关系,所述第一映射关系为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中的流与DRB的映射关系。所述第一DRB是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的DRB的映射DRB。
其中,所述转发数据包包括如下至少一种数据包: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的已分配序列号且未得到终端接收确认的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acket data convergenceprotocol,PDCP)层的数据包;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的未分配序列号的PDCP层的数据包;第二接入网设备的业务数据适配协议(service data adaptation protocol,SDAP)层的数据包。
在每个接入网设备可以独立设置流与DRB的映射关系的前提下,通过将有流标识的数据包映射到第二DRB进行传输,并将没有流标识的数据包映射到第一DRB进行传输,可以根据网络实际情况选择数据包传输方式,从而避免在切换或者双连接等场景中,由于每个接入网设备独立配置流与DRB的映射关系而导致的数据丢包或者重复发包问题,提升终端业务的连续性,提高通信质量。
在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通过所述第一DRB向终端发送所述转发数据包中已分配序列号且不包含流标识的数据包;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通过所述第二DRB向终端发送所述转发数据包中未分配序列号且包含流标识的数据包。所述数据包可以是PDCP层的数据包,则所述序列号为PDCP层的序列号。
在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通过所述第一DRB向终端发送所述转发数据包中不包含流标识的数据包;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通过所述第二DRB向终端发送所述转发数据包中包含流标识的数据包。其中,所述包含流标识的数据包可以是已分配流标识的PDCP层的数据包和/或SDAP层的数据包。
在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通过SDAP实体将所述转发数据包中包含流标识的数据包路由到所述第二DRB。
在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从第二接入网设备接收转发数据包包括: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通过基于DRB建立的隧道以及基于会话建立的隧道从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接收所述转发数据包;其中,所述基于DRB建立的隧道用于传输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的已分配序列号的PDCP层的数据包;所述基于会话建立的隧道用于传输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的SDAP层的数据包,和/或,用于传输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的包含流标识且未分配序列号的PDCP层的数据包。
在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从第二接入网设备接收转发数据包包括: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通过基于DRB建立的隧道从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接收所述转发数据包。其中,基于DRB建立的隧道可以有一条或多条。例如,当有两基于DRB建立的隧道时,其中的一条隧道可以用于传输有流标识的数据包;另一条隧道可以用于传输没有流标识的数据包。
在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从第二接入网设备接收转发数据包包括: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通过基于会话建立的隧道从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接收所述转发数据包中包含流标识的数据包。可选地,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通过SDAP实体将从所述基于会话建立的隧道接收的已分配序列号的PDCP层的数据包路由到所述第一DRB;且将未分配序列号的PDCP层的数据包或者SDAP层的数据包路由到所述第二DRB。
上述各类建立隧道的方式可以适用于多种转发数据包的传输场景,对于转发数据包有无包含流标识,以及转发数据包有无分配序列号,都能通过适当的隧道进行转发数据包传输,从而避免数据前传过程中的丢包或者重复发包,提升网络性能。
在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映射到所述第一DRB上的转发数据包发送完成后,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释放所述第一DRB,从而节约系统资源。
在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可以将所述第二映射关系发送给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并通过第二接入网设备发送给终端。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包括:第一接入网设备从第二接入网设备接收转发数据包;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将所述转发数据包中至少一个包含流标识的数据包映射到第一DRB,所述第一DRB对应于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的DRB。
其中,所述第一DRB与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的DRB分别满足第一映射关系,所述第一映射关系为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中的流与DRB的映射关系。
其中,所述转发数据包包括如下至少一种数据包: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的已分配序列号且未得到终端接收确认的PDCP层的数据包;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的未分配序列号的PDCP层的数据包;第二接入网设备的SDAP层的数据包。
在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将所述转发数据包中不包含流标识的数据包映射到所述第一DRB。
在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根据第二映射关系,将所述转发数据包中映射到所述第一DRB之外的至少一个包含流标识的数据包映射到第二DRB;其中,所述第二映射关系为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中的流与DRB的映射关系。
在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通过所述第一DRB或者通过所述第一DRB与所述第二DRB向终端发送所述转发数据包。
可选地,在第二方面中,第一接入网设备可以与第二接入网设备建立不同类型的隧道用于传输转发数据包,具体的隧道类型举例可以参照第一方面中的相关描述,不做赘述。各类建立隧道的方式可以适用于多种转发数据包的传输场景,对于转发数据包有无包含流标识,以及转发数据包有无分配序列号,都能通过适当的隧道进行转发数据包传输,从而避免数据前传过程中的丢包或者重复发包,提升网络性能。
在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通过所述第一DRB向终端发送所述转发数据包中已分配序列号的PDCP层的数据包;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通过所述第二DRB向终端发送所述转发数据包中未分配序列号的PDCP层的数据包。
在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映射到所述第一DRB上的转发数据包发送完成后,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释放所述第一DRB。
在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可以将所述第二映射关系发送给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并通过第二接入网设备发送给终端。
采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第一接入网设备通过对应于第二接入网设备的第一DRB向终端发送转发数据包,进一步地,为获得更好的网络性能,第一接入网设备建立第二DRB,所述第二DRB用于传输所述转发数据包中映射到第一DRB的数据包之外的其他有流标识的数据包,所述第二DRB满足第一接入网设备配置的流与DRB的映射关系。因此,转发数据包可以通过不同DRB进行传输,传输方式灵活多样,可以根据网络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数据包传输方式,从而避免在切换或者双连接等场景中,由于每个基站独立配置流与DRB的映射关系而导致的数据丢包或者重复发包问题,提升终端业务的连续性,提高通信质量。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包括:第一接入网设备生成包含流标识的转发数据包;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向第二接入网设备发送所述包含流标识的转发数据包。
在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向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映射关系;其中,所述第一映射关系为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中的流与DRB的映射关系。
在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接入网设备生成包含流标识的转发数据包包括:
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获取所述转发数据包的缓存位置,所述缓存位置对应于所述转发数据包的流标识;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根据所述缓存位置获取所述转发数据包的流标识,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将所述流标识添加在所述转发数据包的包头中。
在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向第二接入网设备发送不包含流标识的转发数据包。
在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转发数据包包括如下至少一种数据包: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的已分配序列号且未得到终端接收确认的PDCP层的数据包;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的未分配序列号的PDCP层的数据包;第一接入网设备的SDAP层的数据包。
在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转发数据包包括: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从终端接收的乱序的数据包。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包括:第一接入网设备从第二接入网设备接收转发数据包,所述转发数据包包含流标识;所述转发数据包中包括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从终端接收的乱序的PDCP层的数据包。
在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从第二接入网设备接收转发数据包包括: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通过基于DRB建立的隧道从第二接入网设备接收转发数据包。
在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从终端接收上行数据包,其中,所述上行数据包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数据包,所述终端未成功向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发送的已分配序列号的PDCP层的的数据包;所述终端的未分配序列号的PDCP层的数据包;所述终端的SDAP层的数据包。
在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从终端接收上行数据包包括: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通过所述第一DRB接收所述上行数据包;或者,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通过所述第二DRB接收所述上行数据包。
在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从终端接收上行数据包包括: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通过所述第一DRB接收所述上行数据包中的所述终端的已分配序列号的PDCP层的的数据包;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通过所述第二DRB接收所述上行数据包中的所述终端的未分配序列号的PDCP层的数据包和/或业务数据适配协议SDAP层的数据包。
在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从终端接收上行数据包包括: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通过所述第一DRB接收所述上行数据包中的所述终端的PDCP层的数据包;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通过所述第二DRB接收所述上行数据包中的所述终端的业务数据适配协议SDAP层的数据包。
采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在上行方向,第一接入网设备从第二接入网设备接收包含流标识的转发数据包,所述转发数据包中包括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从终端接收的乱序的数据包。当转发数据包发送完成后,终端可以采用不同DRB向网络侧发送上行数据包,传输方式灵活多样,可以根据网络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数据包传输方式,从而避免在切换或者双连接等场景中,由于每个基站独立配置流与DRB的映射关系而导致的数据丢包或者重复发包问题,提升终端业务的连续性,提高通信质量。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包括,终端向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上行数据包,所述上行数据包包含流标识;和/或,所述终端从接入网设备接收下行数据包,所述下行数据包中至少一个数据包包含流标识,所述下行数据包中包含第二接入网设备向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的转发数据包。
在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终端向接入网设备发送上行数据包包括:所述终端通过第一DRB向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所述上行数据包中的已分配序列号的PDCP层的数据包;且所述终端通过第二DRB向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所述上行数据包中的PDCP层的未分配序列号的数据包和/或SDAP层的数据包,其中,所述第一DRB满足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中的流与DRB的映射关系;所述第二DRB满足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中的流与DRB的映射关系。
在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终端向接入网设备发送上行数据包包括:所述终端通过第一DRB向接入网设备发送所述上行数据包中的PDCP层的数据包;且所述终端通过第二DRB向接入网设备发送所述上行数据包中的SDAP层的数据包。
在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终端从接入网设备接收下行数据包包括:所述终端通过第一DRB从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接收下行数据包中不包含流标识的数据包,且所述终端通过第二DRB从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接收下行数据包中包含流标识的数据包。
在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终端从接入网设备接收下行数据包包括:所述终端通过第一DRB从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接收下行数据包中已分配序列号的PDCP层的数据包,且通过第二DRB从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接收下行数据包中包含流标识且未分配序列号的PDCP层的数据包和/或SDAP层的数据包。
以上第五方面中任一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的第一DRB满足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中的流与DRB的映射关系;第二DRB满足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中的流与DRB的映射关系。
第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接入网设备,该接入网设备具有实现以上任一一种数据传输方法中第一接入网设备或者具有实现以上任一一种数据传输方法中第二接入网设备行为的功能。所述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所述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单元或手段(means)。
在第六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接入网设备的结构中包括处理器和收发器,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支持接入网设备执行上述数据传输方法中相应的功能。所述收发器用于支持接入网设备与终端之间的通信,向终端发送上述数据传输方法中所涉及的信息或者指令。接入网设备中还可以包括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与处理器耦合,其保存接入网设备必要的程序指令和数据。接入网设备中还可以包括通信接口,所述通信接口用于与其他网络设备通信。
在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接入网设备为基站。
第七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该接入网设备具有实现以上任一一种数据传输方法中终端行为的功能。所述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所述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单元或手段(means)。
在第七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终端的结构中包括处理器和收发器,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支持接入网设备执行上述数据传输方法中相应的功能。所述收发器用于支持接入网设备与终端之间的通信,向接入网设备发送上述数据传输方法中所涉及的信息或者指令。终端中还可以包括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与处理器耦合,其保存终端必要的程序指令和数据。
第八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系统,包括以上方面所述的接入网设备、以及终端。
第九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任一方面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
第十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任一方面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
通过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采用灵活多样的转发数据包传输方式,避免在切换或者双连接等场景中,由于每个基站独立配置流与DRB的映射关系而导致的数据丢包或者重复发包问题,提升终端业务的连续性,提高通信质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信令流程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接入网设备700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接入网设备800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接入网设备900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接入网设备1000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1100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接入网设备1200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接入网设备1300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1400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1500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中描述的技术可用于5G(the fifth generation,第五代)通信系统,或者其他下一代通信系统,例如新无线接入网(New RAN,NR)。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的接入网设备包括NR中的基站设备,例如gNB、传输点(trasmission point,TRP),或者由集中单元(central unit,CU)与分布式单元(distributed unit,DU)组成的基站设备,其中,CU也可以称为控制单元(control unit)。当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中的基站设备,即演进型节点B(evolvednodeB,eNB)可以连接5G核心网(5G-Core,5G CN)时,LTE eNB也可以称为eLTE eNB。具体地,eLTE eNB是在LTE eNB基础上演进的LTE基站设备,可以直接连接5G CN。eLTE eNB也属于NR中的基站设备。所述接入网设备还可以是接入点(access point,AP),或者其他具有与终端及核心网通信能力的网络设备,本申请实施例对接入网设备的类型不做特别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的5G CN也可以称为新型核心网(new core)、或者5G NewCore、或者下一代核心网(next generation core,NGC)等。5G-CN独立于现有的核心网,例如演进型分组核心网(evolved packet core,EPC)而设置。
本申请实施例所涉及到的终端可以包括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它处理设备,以及各种形式的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移动台(mobile station,MS),终端设备(terminalequipment)等。
本申请实施例定义接入网到终端的单向通信链路为下行链路,在下行链路上传输的数据为下行数据,下行数据的传输方向称为下行方向;而终端到接入网的单向通信链路为上行链路,在上行链路上传输的数据为上行数据,上行数据的传输方向称为上行方向。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的源接入网设备是指终端当前接入或驻留的接入网设备设备,且终端将从该接入网设备设备切换至其他接入网设备设备。对应地,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的目标接入网设备是指终端将切换到的接入网设备设备。
应理解,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本申请实施例中出现的“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
本申请实施例中出现的第一、第二等描述,仅作示意与区分描述对象之用,没有次序之分,也不表示本申请实施例中对设备个数的特别限定,不能构成对本申请实施例的任何限制。
本申请实施例中出现的“连接”是指直接连接或者间接连接等各种连接方式,以实现设备间的通信,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任何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中出现的“网络”与“系统”表达的是同一概念,通信系统即为通信网络。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的示意图。
如图1所示,该通信系统包括核心网设备110、第一接入网设备120、第二接入网130和终端140,其中,第一接入网设备120、第二接入网设备130分别通过通信接口与核心网设备110相通信,所述通信接口例如是图1中所示的NG接口;且第一接入网设备120、第二接入网设备130之间可以存在通信接口,例如图1中所示的Xn接口,用于交互设备间信息。
可以理解,上述核心网设备110是5G CN中的核心网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独立设置或集成的功能实体,例如核心网设备110可以由控制面(control plane,CP)网元和用户面(user plane,UP)网元,例如用户面网关(user plane gateway,UPGW)组成。
可选地,上述第一接入网设备120或者第二接入网设备130是gNB或者eLTE eNB中的任意一种基站设备,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任何限定。例如,第一接入网设备120是gNB,且第二接入网设备130是gNB;或者,第一接入网设备120是eLTE eNB,且第二接入网设备130是eLTE eNB;或者,第一接入网设备120是gNB,且第二接入网设备130是eLTE eNB;或者,第一接入网设备120是eLTE eNB,且第二接入网设备130是gNB。
核心网设备110通过协议数据单元(protocol data unit,PDU)会话(session)分别与第一接入网设备120和/或第二接入网设备130进行通信,一个PDU会话可以包括多个流,不同的流的QoS要求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核心网110向第一接入网设备120和/或第二接入网设备130提供流的QoS要求,由第一接入网设备120和/或第二接入网设备130完成流到DRB的映射,相应地,一个DRB包括的流具有相同或相似的QoS要求。具体地,接入网设备可以为接入的终端的每一个会话建立至少一个DRB,其中,包括一个默认DRB(default DRB)。DRB建立在接入网设备与终端之间,用于传输空口数据。
本申请实施例中,具备某种QoS要求的流可以称为QoS flow,一个QoS flow由至少一个数据包组成。每个QoS flow对应于一种或多种业务类型。以下实施例中将QoS flow简称为“流”。
在一种可能的切换(handover)场景中,终端140在移动过程中切换接入的接入网设备,以获取最佳的通信服务。例如,当终端140从当前接入的第一接入网设备120的移动到第二接入网设备130的信号覆盖范围内,终端140可以启动切换流程,由第一接入网设备120切换至第二接入网设备130,在切换过程中,第一接入网设备120可以将预备与终端140进行传输的流发送给第二接入网设备130,第二接入网设备130可以将所述预备与终端140进行传输的流映射到符合流的QoS要求的DRB,进而通过所述DRB与终端进行流的传输。
在一种可能的双连接(dual-connection,DC)场景中,终端140同时接入第一接入网设备120及第二接入网设备130,当第一接入网设备120确定将一部分业务转移至第二接入网设备130时,第一接入网设备120可以向第二接入网设备130发送这部分业务对应的流,第二接入网设备130可以将所述流映射到符合所述流的QoS要求的DRB,进而通过所述DRB与终端进行流的传输。其中,终端连接的接入网设备根据功能不同可以分为:具备与终端之间的控制面功能和用户面功能的主接入网设备,以及,可以用于和终端之间的用户面数据传输的辅接入网设备。由于主接入网设备可以控制终端的业务在主接入网设备和辅接入网设备之间迁移,业务对应的流在接入网设备间的转发和空口的传输,不用区分主接入网设备还是辅接入网设备,因此,上述第一接入网设备120及第二接入网设备130无需限定是主接入网设备或者是辅接入网设备。可以理解,终端还可以接入一个主接入网设备以及多个辅接入网设备,不做赘述。
在切换过程或者双连接过程中,第一接入网设备120将与终端140相关的数据包发送给第二接入网设备130,由第二接入网设备130继续与终端140进行所述数据包的传输,所述数据包属于一个或多个流。该数据包的传输过程可以称为数据前传(data forwarding),也可以称为数据反传或者数据转发。
具体地,在第一接入网设备120和第二接入网设备130之间可以建立隧道(tunnel)用于传输数据前传的数据包。隧道可以是按DRB建立;也可以是按照SDAP实体或会话建立的;还可以同时建立两种隧道,即一条按照DRB建立,一条按照SDAP实体或会话建立,其中,按DRB建立的隧道可以用于传输所述DRB对应的PDCP层中的数据包。按照会话或SDAP实体建立的隧道可以用于传输SDAP中缓存的数据包或者传输PDCP层中携带流标识的数据包。其中,所述SDAP层是指在连接到NGC的接入网侧的协议栈中,在用户面的PDCP层之上建立的用户面协议层。SDAP层可以用于将来自非接入层(non-access stratum,NAS)的流映射到接入层(access stratum,AS)的DRB上。SDAP实体是由SDAP层建立的,用于完成SDAP层的功能而建立的实例。SDAP实体还负责在空口协议栈中添加流标识。所述流标识包括上行流标识以及下行流标识,用于标识上行数据流或者下行数据流。接入网设备可以根据每条流的流标识,根据每个DRB的QoS要求,将不同的流映射到同一个或者不同的DRB上,即建立流与DRB的映射关系。例如,核心网传输到接入网设备的流1为机器类通信(machine typecommunication,MTC)业务对应的流,流2为移动宽带(mobile broadband,MBB)业务对应的流,则视该接入网设备支持的业务类型不同,流1和流2可以映射到该接入网设备的同一个DRB,例如默认DRB;也可以分别映射到两个DRB。
可以理解,SDAP实体或者SDAP层还可以采用其他名称指代,例如分组数据链接协议(packets data association protocol,PDAP)实体或层,只要是符合上述对SDAP层的定义以及功能的描述的协议层,都属于本申请实施例描述的SDAP层所保护的范围。
由于每个接入网设备独立设置流与DRB的映射关系,上述数据前传的数据包发送给第二接入网设备130后,如果第二接入网设备130仍然按照第一接入网设备120配置的流与DRB的映射关系传输上述数据包,可能会导致数据丢包或者重复发包,影响终端业务的连续性。
因此,为了解决在每个接入网设备独立设置流与DRB的映射关系的前提下,特别是在切换或者双连接场景中,如何进行数据前传以及在空口传输数据前传的数据包的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
为了方便说明,以下各实施例中出现的“第一接入网设备”或“第二接入网设备”均表示相同的含义,下文将不再赘述。例如。在切换过程中,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一接入网设备可以是目标接入网设备,且第二接入网设备可以是源接入网设备。在双连接场景中,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二接入网设备可以将部分业务分流(offload)到第一接入网设备中,由第一接入网设备与终端进行这部分业务的传输。例如,当采用主小区组承载(master cellgroup bearer,MCG bearer)时,第二接入网设备是主基站且第一接入网设备是辅基站;或者,当采用辅小区组承载(second cell group bearer,SCG bearer)时,第二接入网设备是辅基站且第一接入网设备是主基站。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本申请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可以适用于终端的切换过程或者双连接过程等有基站间数据前传过程的各类通信场景,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任何限定。
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201:第一接入网设备从第二接入网设备接收转发数据包。
所述转发数据包为第二接入网设备向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的数据前传数据包,即在数据前传过程中,由第二接入网设备向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的数据包。
具体地,在下行方向,所述转发数据包包括如下至少一种数据包: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的已分配序列号(sequence number,SN)且未得到终端接收确认的PDCP层的数据包,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的未分配序列号的PDCP层的数据包,第二接入网设备的SDAP层的数据包。
其中,PDCP层的数据包包括PDCP PDU以及PDCP SDU,当第二接入网设备向第一接入网设备转发PDCP PDU,第二接入网设备可以将PDCP PDU进行解密、移除协议头等处理,得到保留序列号的PDCP SDU,因此,所述PDCP层的数据包在基站间转发的形式均为PDCP SDU,包括已分配序列号的PDCP SDU以及未分配序列号的PDCP SDU。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PDCPSDU的序列号是指PDCP层序列号,可以表示为PDCP SN。
S202: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将所述转发数据包中至少一个包含流标识的数据包映射到第一DRB;其中,所述第一DRB对应于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的DRB。
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可以将所述转发数据包中所有包含流标识的数据包或者部分包含流标识的数据包映射到所述第一DRB。
其中,所述第一DRB与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的DRB分别满足第一映射关系,所述第一映射关系为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中的流与DRB的映射关系。具体地,所述第一DRB由第一接入网设备建立,用于第一接入网设备中与终端间的数据传输。当第一接入网设备接收了第二接入网设备中的DRB上的一条或多条流的信息,则第一接入网设备可以建立映射DRB(reflect DRB)。所述映射DRB可以延续第二接入网设备中的某一个DRB的传输状态,继续传输第二接入网设备中的DRB上的数据包。为了方便说明,与所述映射DRB对应的第二接入网设备中的DRB可以称为“第三DRB”。具体地,映射DRB具有与第三DRB相同的PDCP SN状态和超帧号(hyper frame number,HFN)状态,其中,PDCP SN状态以及HFN状态可以指示在DRB上的PDCP数据包的发送和接收状态。所述映射DRB即为上述“第一DRB”。
可选地,第一接入网设备从第二接入网设备接收上述第一映射关系。
可选地,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将所述转发数据包中不包含流标识的数据包映射到所述第一DRB。
当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将转发数据包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数据包映射到第一DRB之后,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通过所述第一DRB向终端发送相应的数据包,例如通过第一DRB发送所述转发数据包中部分或全部包含流标识的数据包以及全部不包含流标识的数据包。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根据第二映射关系,将所述转发数据包中映射到所述第一DRB之外的至少一个包含流标识的数据包映射到所述第二DRB;其中,所述第二映射关系为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中的流与DRB的映射关系。
所述第二映射关系可以包括第一接入网设备中的每个流的流标识与DRB的对应关系。第一接入网设备可以根据QoS要求配置流和DRB的映射关系,并根据该映射关系建立所述第二DRB。此类由接入网设备根据自身配置的流与DRB的映射关系建立的DRB也可以称为新DRB(new DRB)。其中,QoS要求包括QoS参数,当接入网设备间通过直接接口进行切换,则QoS参数可以由源接入网设备配置并发送给目标接入网设备;当接入网设备间通过核心网进行切换,则QoS参数可以从源基站发送到核心网设备,再由核心网设备发送给目标接入网设备,其中,核心网设备可以对QoS参数进行修改。
第一接入网设备可以将转发数据包中包含流标识的数据包分别通过所述第一DRB以及第二DRB发送,例如,一部分包含流标识的数据包通过第一DRB向终端发送,且其他包含流标识的数据包通过第二DRB向终端发送。具体地,第一接入网设备可以通过所述第一DRB向终端发送包含流标识的转发数据包中已分配序列号的PDCP层的数据包,且通过所述第二DRB向终端发送包含流标识的转发数据包中未分配序列号的PDCP层的数据包。
具体地,可以由第一接入网实体的SDAP实体将所述包含流标识的数据包分别路由(route)到不同的DRB。
可以理解,所述第二DRB和第一DRB可以相同或不同。若第一映射关系和第二映射关系相同,则第一DRB与第二DRB相同。具体地,第一接入网设备中的一个DRB可以先作为映射DRB发送接收到的转发数据包,再作为新DRB发送从核心网接收的数据包,在时间维度上将同一个DRB分为了映射DRB与新DRB,即可以对不同时间接收到不同数据包采用不同的流与DRB的映射关系。若第一映射关系和第二映射关系不同,则第一DRB与第二DRB可以是两个独立建立的DRB。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中,若第二DRB的数量比第一DRB的数量少,且第一DRB与第二DRB不同,那么,在第一DRB完成数据包的发送后,第一接入网设备与终端可以释放所述第一DRB,从而,可以减少终端以及第一接入网设备的开销。具体地,第一接入网设备可以通知终端释放所述第一DRB。终端接收到来自第一接入网设备的释放第一DRB的通知消息,释放第一DRB的配置,终端接收到上述通知消息后,可以确认该第一DRB上的下行数据包的发送完成。该通知消息可以被视为一种结束标记(end marker),用于指示下行数据包在第一DRB中传输的结束。
可选地,第一接入网设备可以将所述第二映射关系发送给第二接入网设备,并由第二接入网设备发送给终端。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接入网设备通过与第二接入网设备之间的隧道接收所述转发数据包。在下行方向,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与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间的隧道可以有不同的建立方式。本申请实施例对所述隧道的建立方式不做特别限定。
例如,所述隧道是基于DRB建立的隧道。所述基于DRB建立的隧道可以建立在第二接入设备的第三DRB和第一接入设备的映射DRB之间,也可以建立在所述第三DRB以及上述第一接入设备的新DRB之间。第一接入网设备与第二接入网设备间可以建立一条或多条基于DRB的隧道。所述基于DRB建立的隧道可以用于传输PDCP层的数据包。
可选地,第一接入网设备可以将通过基于DRB建立隧道接收到的不包含流标识的数据包映射到第一DRB,并将通过基于DRB建立隧道接收到的包含流标识的数据包映射到第二DRB。
又例如,所述隧道是基于会话建立的隧道。所述基于会话建立的隧道也可以称为基于SDAP实体建立的隧道,该隧道建立在第一接入设备的SDAP实体和第二接入网设备的同一会话的SDAP实体之间。
所述基于会话建立的隧道可以用于传输该会话下的所有DRB的转发数据包中携带流标识且未分配序列号的数据包。
可选地,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通过SDAP实体将从所述基于会话建立的隧道接收的已分配序列号的PDCP层的数据包路由到所述第一DRB;且将未分配序列号的PDCP层的数据包或者SDAP层的数据包路由到所述第二DRB。
又例如,所述隧道包括基于DRB建立的隧道以及基于会话建立的隧道。
可选地,所述基于DRB建立的隧道用于传输PDCP层的数据包,且所述基于会话建立的隧道用于传输SDAP层的数据包。
可选地,所述基于DRB建立的隧道用于传输第二接入网设备的PDCP层中缓存的已分配序列号的数据包。所述基于会话建立的隧道用于传输转发数据包中携带流标识的数据包,包括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的SDAP层的数据包,和/或,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的PDCP层中缓存的携带流标识且未分配序列号的数据包。
可选地第一接入网设备可以将通过基于DRB建立的隧道接收的数据包映射到第一DRB,并将通过基于会话建立的隧道接收的数据包映射到第二DRB。
本申请实施例中,SDAP层的数据包包括SDAP层缓存的数据包;PDCP层的数据包包括PDCP层缓存的数据包。
可以理解,第一接入网设备建立隧道与建立DRB可以是同时进行的,例如,在切换场景中,第二接入网设备向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的切换请求消息中包含建立隧道所需的信息以及建立DRB所需的信息,则第一接入网设备接收到相关信息后,就可以执行相应操作。
采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第一接入网设备从第二接入网设备接收转发数据包;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可以将所述转发数据包中至少一个包含流标识的数据包映射到第一接入网设备建立的第一DRB;其中,所述第一DRB对应于第一接入网设备的DRB;进一步地,为获得更好的网络性能,第一接入网设备建立第二DRB,所述第二DRB用于传输所述转发数据包中映射到第一DRB的数据包之外的其他有流标识的数据包,所述第二DRB满足第一接入网设备配置的流与DRB的映射关系。因此,转发数据包可以通过不同DRB进行传输,传输方式灵活多样,可以根据网络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数据包传输方式,从而避免在切换或者双连接等场景中,由于每个基站独立配置流与DRB的映射关系而导致的数据丢包或者重复发包问题,提升终端业务的连续性,提高通信质量。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与图2所示实施例类似,该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适用于终端的切换过程或者双连接过程等有基站间数据前传过程的各类场景,不做赘述。
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301:第一接入网设备从第二接入网设备接收转发数据包。
关于转发数据包的详细描述可以参照图2所示实施例的相关内容,在此不做赘述。
S302: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将所述转发数据包中不包含流标识的数据包映射到第一DRB,所述第一DRB对应于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的DRB(简称为“第三DRB”)。
具体地,所述第一DRB与所述第三DRB分别满足第一映射关系,所述第一映射关系为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中的流与DRB的映射关系。
可选地,第一接入网设备从第二接入网设备接收上述第一映射关系。
S303: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根据第二映射关系,将所述转发数据包中包含流标识的数据包映射到所述第二DRB,其中,所述第二映射关系为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中的流与DRB的映射关系。
其中,所述第一DRB为映射DRB,所述第二DRB为新DRB,相关的详细描述可以参照图2所示实施例的相关内容,在此不做赘述。可以理解,第一DRB及第二DRB分别由第一接入网设备建立,第一接入网设备建立第一DRB与第二DRB的步骤没有执行的先后顺序之分。
关于第一映射关系以及第二映射关系的详细描述可以参照图2所示实施例的相关内容,在此不做赘述。
可选地,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通过SDAP实体将所述转发数据包中包含流标识的数据包路由到所述第二DRB。
可以理解,步骤S302和步骤S303没有执行的先后顺序之分,例如可以先执行S302,再执行S303;也可以先执行S303,再执行S302;或者同时执行S302以及S303这两个步骤,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特别限定。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通过所述第一DRB向终端发送所述转发数据包中已分配序列号且不包含流标识的数据包;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通过所述第二DRB向终端发送所述转发数据包中未分配序列号且包含流标识的数据包。其中,所述数据包可以是PDCP层的数据包,且所述序列号为PDCP SN。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通过所述第一DRB向终端发送所述转发数据包中不包含流标识的数据包;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通过所述第二DRB向终端发送所述转发数据包中包含流标识的数据包。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中,若第二DRB的数量比第一DRB的数量少,且第一DRB与第二DRB不同,那么,在第一DRB完成数据包的发送后,第一接入网设备与终端可以分别释放所述第一DRB,从而,可以减少终端以及第一接入网设备的开销。相关的详细描述可以参照图2所示实施例的相关内容,在此不做赘述。
可选地,第一接入网设备可以将所述第二映射关系发送给第二接入网设备,并由第二接入网设备发送给终端。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接入网设备通过与第二接入网设备之间的隧道接收所述转发数据包。在下行方向,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与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间的隧道可以有不同的建立方式。
例如,第一接入网设备通过基于DRB建立的隧道以及基于会话建立的隧道从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接收所述转发数据包。
可选地,所述基于DRB建立的隧道用于传输第二接入网设备的PDCP层中缓存的已分配序列号的数据包。所述基于会话建立的隧道用于传输转发数据包中携带流标识的数据包,包括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的SDAP层的数据包,和/或,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的PDCP层中缓存的携带流标识且未分配序列号的数据包。
又例如,第一接入网设备通过基于DRB建立的隧道从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接收所述转发数据包。
又例如,第一接入网设备通过基于会话建立的隧道从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接收所述转发数据包中包含流标识的数据包。
可选地,第一接入网设备通过SDAP实体将从所述基于会话建立的隧道接收的已分配序列号的PDCP层的数据包路由到所述第一DRB;且将未分配序列号的PDCP层的数据包或者SDAP层的数据包路由到所述第二DRB。
关于上述各类隧道的详细描述可以参照图2所示实施例的相关内容,在此不做赘述。
可选地,当映射到所述第一DRB上的转发数据包发送完成后,第一接入网设备可以释放所述第一DRB,以节约资源,关于释放第一DRB的详细描述可以参考图2所示实施例中的相关内容,在此不做赘述。
采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在每个接入网设备可以独立设置流与DRB的映射关系的前提下,通过将有流标识的数据包映射到第二DRB进行传输,并将没有流标识的数据包映射到第一DRB进行传输,可以根据网络实际情况选择数据包传输方式,从而避免在切换或者双连接等场景中,由于每个接入网设备独立配置流与DRB的映射关系而导致的数据丢包或者重复发包问题,提升终端业务的连续性,提高通信质量。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该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适用于终端的切换过程或者双连接过程等有基站间数据前传过程的各类场景,不做赘述。
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401:第一接入网设备从第二接入网设备接收转发数据包,所述转发数据包包含流标识,所述转发数据包中包括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从终端接收的乱序的数据包。
具体地,在上行方向,所述转发数据包为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从终端接收的乱序的PDCP层的数据包。例如,第二接入网设备收到的顺序的最后一个PDCP SDU的序列号为SN,即序列号为SN之前的PDCP SDU(…,SN-1,SN)都已按顺序收到,则第二接入网设备接收到的序列号为SN之后的乱序的PDCP SDU则是需要进行数据前传的数据包,例如,第二接入网设备在序列号为SN的PDCP SDU之后,接收到序列号为SN+3,SN+4,以及SN+6的PDCP SDU需要进行数据前传。
S402:第一接入网设备将接收到的转发数据包发送给核心网设备。
可选地,第一接入网设备通过与第二接入网设备间的隧道接收所述转发数据包。所述隧道可以是第一接入网设备和第二接入网设备之间基于DRB建立的隧道,可以参照本申请其他实施例中基于DRB建立的隧道的相关描述,不做赘述。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从终端接收上行数据包,其中,所述上行数据包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数据包:所述终端未成功向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发送的已分配序列号的PDCP层的数据包;所述终端的未分配序列号的PDCP层的数据包;所述终端的SDAP层的数据包。
可选地,终端完成在第一DRB中的上行数据包发送后,终端可以请求第一接入网设备释放所述第一DRB。第一接入网设备可认为终端发送的释放所述第一DRB的请求是一种结束标记,该请求用于指示上行数据包在所述第一DRB中传输的结束。
终端接入第一接入网设备后,可以采用不同的发送方式向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上行数据包。
可选地,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通过所述第一DRB接收所述上行数据包。
可选地,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通过所述第二DRB接收所述上行数据包。
可选地,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通过所述第一DRB接收所述上行数据包中的所述终端的已分配序列号的PDCP层的数据包;且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通过所述第二DRB接收所述上行数据包中的所述终端的PDCP层中的未分配序列号的数据包和/或SDAP层的数据包。
可选地,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通过所述第一DRB接收所述上行数据包中的所述终端的PDCP层的数据包;且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通过所述第二DRB接收所述上行数据包中的所述终端的SDAP层的数据包。
其中,所述第一DRB为映射DRB,所述第二DRB为新DRB,相关的详细描述可以参照本申请其他实施例的相关内容,在此不做赘述。
采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在上行方向,第一接入网设备从第二接入网设备接收包含流标识的转发数据包,所述转发数据包中包括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从终端接收的乱序的数据包。当转发数据包发送完成后,终端可以采用不同DRB向网络侧发送上行数据包,传输方式灵活多样,可以根据网络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数据包传输方式,从而避免在切换或者双连接等场景中,由于每个基站独立配置流与DRB的映射关系而导致的数据丢包或者重复发包问题,提升终端业务的连续性,提高通信质量。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与图2所示实施例类似,该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适用于终端的切换过程或者双连接过程等有基站间数据前传过程的各类场景,不做赘述。
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501:第二接入网设备生成包含流标识的转发数据包。
S502:第二接入网设备向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所述包含流标识的转发数据包。
可选地,在下行方向,所述转发数据包包括如下至少一种数据包: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的已分配序列号且未得到终端接收确认的PDCP层的数据包;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的未分配序列号的PDCP层的数据包;第一接入网设备的业务数据适配协议SDAP层的数据包。
可选地,在下行方向,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还向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不包含流标识的转发数据包。
可选地,在下行方向,第二接入网设备可以通过不同类型的隧道向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上述转发数据包。关于各类隧道以及在各类隧道上传输转发数据包的具体描述可以参照本申请其他实施例的相关内容,在此不做赘述。
可以理解,在下行方向,第一接入网设备可以向终端发送包括转发数据包在内的下行数据包。具体地,当第二接入网设备将上述转发数据包发送给第一接入网设备后,第一接入网设备可以根据转发数据包的内容(例如转发数据包有无流标识、或者转发数据包有无分配序列号)、承载转发数据包的隧道类型等因素,将转发数据包映射到相应的DRB上传输,关于第一接入网设备将转发数据包映射到相应DRB的具体描述可以参照本申请其他实施例的相关内容,在此不做赘述。进而,第一接入网设备向终端发送从核心网获取的其他下行数据包。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在下行反向,第二接入网设备的PDCP实体获取流标识,从而第二接入网设备可以为所述转发数据包增加流标识,生成包含流标识的转发数据包,进而由第一接入网设备解析所述转发数据包,获取所述流标识。
可选地,第二接入网设备根据业务接入节点(service access point,SAP)与流标识的对应关系获取数据包的流标识。具体地,第二接入网设备在SDAP实体和PDCP实体之间建立一个或多个SAP,PDCP实体将PDCP PDU或者PDCP SDU分别按照SAP以及流标识进行缓存,其中,每一个SAP对应着一个流。在进行数据前传时,第二接入网设备可以将所述PDCPPDU或者PDCP SDU按照SAP发送到SDAP实体,则SDAP实体可以根据SAP与流的对应关系,获取所述PDCP层的数据包的流标识。或者,PDCP实体也可以根据SAP信息,得到流标识。其中,所述转发数据包包括PDCP PDU以及PDCP SDU,其中,将PDCP PDU进行移除协议头、解密等处理生成携带序列号的PDCP SDU。
可选地,第二接入网设备根据数据包的缓存位置获取所述数据包的流标识。具体地,第二接入网设备的SDAP实体向PDCP实体发送数据包的流标识,由PDCP实体建立流标识和数据包缓存位置的对应关系,例如,PDCP实体可按照流标识将收到的PDCP SDU进行缓存,进而,第二一接入网设备获取所述转发数据包的缓存位置,所述转发数据包的缓存位置对应于所述转发数据包的流标识;所述第二一接入网设备根据所述数据包的缓存位置得到所述数据包的流标识。可选地,第二接入网设备的SDAP层还包括指示信息,该指示信息用于指示PDCP层是否将流标识添加在PDCP PDU中并在空口发送。例如,该指示信息指示不添加流标识,则PDCP PDU是由去除SDAP包头中的流标识的数据生成。由于PDCP PDU不包含流标识,节约了数据开销。
可选地,切换准备过程中,第二接入网设备的SDAP实体可以为接收到的数据包增加流标识,且指示所述流标识仅用于切换过程,从而,第一接入网设备可以根据接收到的转发数据包,恢复出流标识。
可选地,切换准备过程中,第二接入网设备的SDAP实体可以为接收到的数据包增加流标识,例如从第二接入网设备冻结传输状态开始,其中,冻结传输状态是指第二接入网设备不再向终端发送数据,SDAP实体为发送到PDCP层的数据包都增加流标识,从而第一接入网设备可以根据接收到的转发数据包恢复出流标识。
可选地,第二接入网设备根据所述转发数据包包含的序列号确定所述流标识。具体地,第二接入网设备的SDAP实体对数据包进行缓存,并为缓存的数据包配置SDAP序列号,且将配置了SDAP序列号的数据包发送给PDCP实体。若PDCP实体向第一接入网设备成功发送包含PDCP SN的数据包,则向SDAP层发送指示,SDAP层收到该指示后,删除与所述包含PDCPSN的数据包对应的数据包。由于SDAP层中缓存的数据包具有流标识,而SDAP实体发送给PDCP实体的数据包中包含SDAP序列号,且SDAP序列号与流标识对应,因此,第二一接入网设备的SDAP实体根据转发数据包从PDPC层接收到的数据包的SDAP序列号匹配到所述数据包的流标识。
可选地,在上行方向,所述转发数据包包括: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从终端接收的乱序的数据包。上行方向的转发数据包都包含流标识。第二接入网设备可以通过基于DRB建立的隧道向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上行方向的转发数据包,不做赘述。
可以理解,在上行方向,当第二接入网设备将上述转发数据包发送给第一接入网设备后,第一接入网设备可以将转发数据包发送给核心网。而当终端接入第一接入网设备后,可以通过不同的DRB向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上行数据包。关于终端向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上行数据包的具体描述可以参照本申请其他实施例的相关内容,在此不做赘述。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信令流程示意图。
图6所示实施例以终端从源基站切换至目标基站为例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进行说明,可以理解,图6所示实施例是对图2-图5所示实施例的进一步解释与说明,所述源基站为图2-图5所示实施例中的第二接入网设备的一种示例,所述目标基站为图2-图5所示实施例中的第一接入网设备的一种示例。本申请提供的各实施例之间可以相互参照。
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601:终端向源基站发送测量报告。
S602:源基站根据接收到的测量报告决定触发切换流程。
S603:源基站向目标基站发送第一映射关系。
所述第一映射关系是指源基站配置的流与DRB的映射关系。关于第一映射关系的详细描述可以参照本申请其他实施例的相关内容,在此不做赘述。
可选地,所述第一映射关系包含在例如切换请求消息等切换过程中源基站向目标基站发送的信令或者消息中,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任何限定。
可选地,当目标基站设备接收到源基站发送的切换请求消息后,目标基站可以建立与终端间的DRB,包括延续源基站的DRB的传输状态的映射DRB(即上述图2或图3所示实施例中的第一DRB),在映射DRB之外,目标基站还可以根据自身配置的流与DRB的映射关系建立新承载(即即上述图2或图3所示实施例中的第二DRB),关于映射DRB以及新DRB的详细描述可以参照本申请其他实施例的相关内容,在此不做赘述。
S604:目标基站向所述源基站发送第二映射关系。
所述第二映射关系可以包含在例如切换请求响应消息等切换过程中,目标基站向源基站发送的信令或者消息中,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任何限定。
所述第二映射关系是指目标基站配置的流和DRB的映射关系。关于第二映射关系的详细描述可以参照本申请其他实施例的相关内容,在此不做赘述。
S605:源基站向终端发送切换命令。
所述切换命令可以包括所述第二映射关系,则终端可以获取所述第二映射关系。
所述第二映射关系与所述第一映射关系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具体地,由于每个接入网设备基于流的QoS要求独立配置DRB与流的映射关系,因此,目标基站配置的DRB与流的映射关系与源基站配置的DRB与流的映射关系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可选地,所述响应消息以及切换命令中还包含第三映射关系,所述第三映射关系是指目标基站配置的映射DRB和目标基站配置的DRB的对应关系。
S606:源基站向目标基站发送PDCP层的空口传输状态。
其中,PDCP层的空口传输状态是指:目标基站的DRB中PDCP层的数据包的发送状态和接收状态。其中上行数据包的传输状态包含:第一个丢失的PDCP SDU的序列号,以及第一个丢失的PDCP SDU和接收到的最后的PDCP SDU之间的PDCP SDU的接收状态,所述接收状态具体是指接收到数据包或者没有接收到数据包。下行数据包的传输状态包含:目标基站需要分配序列号的下一个PDCP SDU的序列号,所述序列号包含PDCP SN和HFN。
S607:源基站向目标基站发送转发数据包。
其中,所述转发数据包包括上行方向的转发数据包,和/或,下行方向的转发数据包。关于转发数据包的详细描述可以参照图2-图4所示实施例的相关内容,在此不做赘述。
具体地,源基站可以通过与目标基站间的隧道向目标基站发送所述转发数据包。关于各类隧道以及隧道的具体建立方式可以参照图2-图5所示实施例的相关内容,在此不做赘述。
在该实施例中,源基站的PDCP实体获取数据包的流标识,从而源基站可以为所述转发数据包增加流标识,进而由目标基站可以根据流标识将转发数据包映射到相应的DRB。关于源基站生成包含流标识的数据包的具体描述可以参照图5所示实施例中的相关内容,在此不做赘述。
S608:终端接入目标基站。
S609:目标基站进行路径切换。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目标基站通知核心网的控制面管理网元,由控制面管理网元通知用户面网元,将后续和终端相关的数据包发送到目标基站。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当终端切换到目标基站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S6010:终端与目标基站进行数据通信。
其中,所述数据通信包括上行数据传输和/或下行数据传输。
具体地,在上行数据传输或者下行数据传输过程中,对于通过不同类型的隧道接收到的转发数据包,有不同的传输方式,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特别限定。此外,在下行数据传输过程中,目标基站可以向终端发送下行方向的转发数据包以及从核心网接收的其他下行数据包;在上行数据传输过程中,目标基站可以向核心网发送上行方向的转发数据包以及从终端接收的其他上行数据包。转发数据包优先于从终端接收的其他上行数据包或者从核心网接收的其他下行数据包进行传输。可选地,承载上行数据包的DRB和承载下行数据包的DRB可以是同一个DRB,即,由一个双向的DRB来提供上业务及下行业务,也可以由不同的DRB分别承载上行数据包和下行数据包。
下行方向,目标基站可以通过所述第一DRB或者第二DRB向终端发送包括转发数据包在内的下行数据包。
例如,当所述转发数据包通过一条基于DRB的隧道以及一条基于会话建立的隧道发送给目标基站时,目标基站向终端发送数据包的具体方式可以包括:
若第二映射关系与第一映射关系相同,目标基站可以采用第一DRB向终端发送所述转发数据包,进而,在转发数据包发送完成后,仍然采用第一DRB发送通过SDAP层从核心网接收的其他下行数据包。
若第二映射关系与第一映射关系不同,目标基站可以通过所述第一DRB向终端发送所述目标基站通过所述基于DRB建立的隧道接收到的数据包;并通过所述第二DRB向所述终端发送所述目标基站通过所述基于会话建立的隧道接收到的数据包。
可选地,所述目标基站在所述第二DRB上向所述终端发送所述转发数据包中包含流标识的数据包,且,所述接入网设备在所述第一DRB上向所述终端发送所述转发数据包中不包含流标识的数据包。
可选地,所述目标基站可以在所述第一DRB上向所述终端发送所述转发数据包中已分配序列号的PDCP SDU,且,所述目标基站在所述第二DRB上向所述终端发送包含流标识且未分配序列号的PDCP SDU。所述目标基站还可以在所述第二DRB上向所述终端发送所述源基站的SDAP层的数据包。可以理解,第一DRB可以用于传输有流标识的数据包或者没有流标识的数据包,因此,只要具有序列号的PDCP SDU,无论是否包含流标识,都可以在第一DRB上传输。
可选地,源基站可以为PDCP层中缓存的未分配序列号的PDCP SDU分配序列号,将分配了序列号的PDCP SDU作为转发数据包的一部分通过所述基于DRB建立的隧道发送至目标基站,进而,目标基站可以在后续通信过程中在第一DRB中直接传输上述已分配序列号的PDCP SDU,无需再为其分配序列号,简化流程,提升传输效率。
又例如,当所述转发数据包通过一条基于会话建立的隧道发送给目标基站时,所述目标基站可以通过SDAP实体将所述数据包中的已分配序列号的PDCP层的数据包路由到所述第一DRB,并通过所述第一DRB向所述终端发送所述已分配序列号的PDCP层的数据包;所述目标基站通过SDAP实体将其余数据包,例如SDAP层缓存的数据包和/或PDCP层的未分配序列号的数据包,路由到所述第二DRB,并通过所述第二DRB向所述终端发送所述其余数据包。可选地,SDAP实体可以根据目标基站中的流到DRB的映射关系来确定多个第二DRB,将所述其余数据包承载于所述多个第二DRB传输至终端。其中,转发数据包中已分配序列号的PDCP层的数据包可携带第三DRB的标识,目标基站可根据第三DRB和第一DRB的映射关系,将收到的已分配序列号数据包转发到对应的第一DRB。
又例如,当所述转发数据包通过一条或多条基于DRB建立的隧道发送给目标基站时,目标基站向终端发送数据包的具体方式包括:
若第一映射关系与第二映射关系相同,目标基站通过所述第一DRB向所述终端发送所述目标基站通过所述基于DRB建立的隧道接收到的数据包,进而,在转发数据包发送完成后,仍然采用第一DRB发送通过SDAP层从核心网接收的其他数据包。
可选地,源基站可以为PDCP层中缓存的未分配序列号的PDCP SDU分配序列号,将分配了序列号的PDCP SDU作为转发数据包的一部分发送至目标基站,不做赘述。
若第一映射关系与第二映射关系不同,所述目标基站通过所述第一DRB向所述终端发送所述目标基站通过所述基于DRB建立的隧道接收到的数据包中不包含流标识的数据包;且述目标基站通过所述第二DRB向所述终端发送所述目标基站通过所述基于DRB建立的隧道接收到的数据包中包含流标识的数据包。具体地,当目标基站与源基站之间存在两条基于DRB建立的隧道,则通过基于源基站的第三DRB以及第一DRB建立的隧道传输的数据包则在第一DRB上传输,且通过基于源基站的DRB以及第二DRB建立的隧道传输的数据包则在第二DRB上传输。当目标基站与源基站之间只有一条基于源基站的第三DRB以及第一DRB建立的隧道,则目标基站可以通过SDAP实体将接收到的数据包中包含流标识的数据包路由到第二DRB,由第二DRB进行传输。在该实施方式中,其他不包含流标识的数据包则通过第一DRB发送。在该实施方式中,源基站可通过SDAP实体在切换时发送流标识到PDCP层的方式来获取转发数据包的流标识,并在转发数据包中指示该流标识用于切换。源基站还可以通过本申请实施例中描述的其它获取流标识的方式,对PDCP层中没有PDCP SN的数据包都产生流标识,并将包含流标识的数据包转发到目标基站,不做赘述。
在该实施方式中,源基站还可以通过本申请中描述的各种获取流标识的方式,为未分配序列号的PDCP层的数据包生成流标识,并将包含流标识的转发数据包发送到目标基站,不做赘述。
可选地,若转发数据包为未分配序列号的PDCP层的数据包,且其中部分数据包包含流标识,其余数据包不包含流标识,则该转发数据包通过第一DRB发送给终端,可以提升数据包传输的连续性与准确定。对于具有Reflective QoS特性的非接入层的流的数据包可以采用上述在第一DRB上发送的方式。其中,Reflective QoS是指流具备上行和下行对称特性,即上行方向的流和下行方向的流的QoS相同,上行和下行的业务流模板(traffic flowtemplate,TFT)也是对称的,例如上行的源地址和源端口号,为下行的目的地址和目的端口号;上行的目的地址和目的端口号,为下行的源地址和源端口号。在该场景中,接入网设备在空口数据包中携带流标识,终端根据接收到的流标识和该下行数据包的五元组信息,获取上行方向的流的QoS和对应的TFT。
上行方向,终端可以通过所述第一DRB或者第二DRB向目标基站发送包括转发数据包在内的上行数据包。
可选地,终端向目标基站发送的上行数据包包括:终端通过源基站的DRB未传输成功的已分配序列号的PDCP SDU和未分配序列号的PDCP SDU等需要继续进行上行传输的数据包。其中,上行数据包中都包含流标识。
可选地,目标基站从第一DRB上接收上行数据包。具体地,若第一映射关系和第二映射关系相同,终端可将PDCP层的数据包在第一DRB中继续发送。所述PDCP层的数据包包括未传输成功的已分配序列号的PDCP SDU和/或未传输成功的未分配序列号的PDCP SDU。
可选地,源基站给该终端发送状态报告(status report),终端根据该状态报告来确定将发送的数据包。其中,所述状态报告可以是PDCP状态报告,指示目标基站中的映射DRB上的PDCP SDU的接收状态,用于通知终端发送接收侧未正确接收的PDCP SDU。若目标基站没有发送上述PDCP状态报告,则终端可以在映射DRB上发送缓存中所有的PDCP SDU。
若第一映射关系和第二映射关系不同,终端可将PDCP层中缓存的已分配序列号的PDCP SDU和/或未分配序列号的PDCP SDU等数据包均在第一DRB中继续发送。终端可在PDCP层的数据包发送完成后,由SDAP实体将其他数据包,例如SDAP层缓存的数据包,路由到第二DRB上发送。其中,终端的PDCP实体可以通知目标基站的SDAP实体数据包发送已完成。
可选地,目标基站从第二DRB上接收所述上行数据包。该接收方式可以适用于第一映射关系和第二映射关系不同的场景。具体地,终端可以将各DRB对应的PDCP层的数据包,包括未传输成功的已分配序列号的PDCP SDU和/或未传输成功的未分配序列号的PDCPSDU,按序发送到SDAP实体,所述按序发送是指按照PDCP层从SDAP层接收上述数据包的顺序再将数据包发送到SDAP层。其中,SDAP实体是按照会话建立的,且发送到SDAP实体的数据包都包含流标识。所述PDCP PDU包含了目标基站中已成功接收的数据包,终端在目标基站中对应的DRB的PDCP实体去除PDCP PDU的序列号、解密等操作,将PDCP PDU转变成PDCP SDU,或者由终端在目标基站中的对应SDAP实体去除PDCP PDU的序列号。终端的SDAP实体按照第二映射关系将从PDCP层收到的数据包路由到对应的DRB,即第二DRB,且SDAP实体先向第二DRB发送从PDCP层收到的数据包,再将从上层收到的数据包发送到第二DRB。可以理解,此场景下,目标基站和第二接入网设备可以不进行上行方向的数据前传过程。
可选地,所述目标基站从所述第一DRB上接收所述上行数据包中已分配序列号的PDCP层的数据包,以及,从所述第二DRB上接收所述上行数据包中的未分配序列号的PDCP层的数据包和/或SDAP层的数据包。该接收方式适用于第一映射关系和第二映射关系不同的场景。具体地,终端可以将未成功传输的已分配序列号的PDCP SDU在第一DRB中继续发送,其中,源基站可以给该终端发送状态报告,由终端根据该状态报告来确定将发送的数据包,不做赘述。此外,终端可以将PDCP SDU,按序发送到SDAP实体。其中,发送到SDAP实体的数据包都包含流标识。SDAP实体按照第二映射关系将从PDCP层收到的数据包路由到对应的DRB,SDAP实体先发送从PDCP收到的数据包,再发送从上层收到的数据包到对应的DRB。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当空口上进行的是非确认模式(unacknowledgedmode,UM)的业务,例如,小区广播或IP电话等业务,目标基站和源基站之间不需要传递所述业务相关的数据包的空口传输状态信息。具体地,在上行方向,源基站将接收成功的数据包发送到核心网,不需要进行数据前传。终端接入目标基站,终端根据目标基站配置的第二映射关系,终端在新DRB上传输数据包。这种场景适用于第一映射关系和第二映射关系相同或不同的场景。在下行方向,源基站将未传输的数据包和从核心网接收的新数据包转发到目标基站。与确认模式(acknowledged mode,AM)的业务相比,转发数据包中不包含目标基站中DRB上的已分配序列号的PDCP SDU,即源基站无需发送在源DRB未发送成功的PDCP SDU给目标基站。目标基站或源基站的其余行为与AM模式下的下行数据传输过程一致,不做赘述。
可选地,目标基站在接收到所述上行数据包后,将所述上行数据包按照PDCP SN递增顺序的已分配序列号的PDCP SDU、以及未分配序列号的PDCP SDU的顺序投递到核心网。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在上述下行方向或上行方向的数据包的传输过程,属于同一个流的数据包可以在不同的DRB中传输,例如同一个流中的部分数据包在映射SRB上传输,其余数据包在新DRB上传输,且映射DRB和新DRB仅是在时间维度上的区分,例如先传输到目标基站的数据包在映射DRB上传输,后传输到目标基站的数据包在新DRB上传输,则可以采用如下任意一种方式可以使得同一个流中的数据包按序传输。
可选地,由发送端进行数据包传输顺序的控制。具体地,当第一DRB发送转发数据包完毕后,通知第二DRB发送其他数据包。可选地,可以由第一DRB对应的PDCP实体通知第二DRB对应的PDCP实体。若第一DRB中包含多个流的数据包,则第一DRB可能需要通知每一个流映射的第二DRB。或者,当第一DRB发送转发数据包完毕后,通知SDAP实体。例如,可以由第一DRB的PDCP通知对应的SDAP实体转发数据包发送已完成。若第一DRB对应的PDCP实体可以获知流标识,则PDCP可以通知对应的SDAP实体转发数据包中属于一个流的数据包发送完成。SDAP实体接收到PDCP实体发送的转发数据包发送成功,则SDAP实体开始将对应流的数据包路由到对应的第二DRB上,所述对应流的数据包是第一DRB中发送完成的流在SDAP层中的数据包。
可选地,由接收端进行数据包传输顺序的控制。具体地,接收端接收来自第一DRB和第二DRB的同一流中的数据包,接收端可以根据结束标记来区分来自不同DRB的数据包,从而对不同DRB收到的数据包进行排序。例如,接收端先向上层协议层实体投递从第一DRB中接收到的所述流中的数据包,再投递从第二DRB中接收到的所述流中的数据包。所述结束标记用于指示数据包在第一DRB中传输的结束。其中,所述结束标记可以是一个独立的数据包或控制包,例如SDAP层或PDCP层的独立数据包或控制包,或者,也可以指示某一数据包,例如PDCP PDU,为结束标记。
可以理解,在下行方向中,发送端为网络侧,例如是目标基站,且接收端为终端侧;在上行方向中,发送端为终端侧,且接收端为网络侧,例如是目标基站。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中,若源基站的PDCP层未获取数据包的流标识,则源基站向目标基站发送的转发数据包不包含流标识。在此场景中,在下行方向,目标基站可以采用如下任意一种方式向终端发送数据包:
当所述转发数据包通过一条或多条基于DRB建立的隧道发送给目标基站时,目标基站可以采用第一DRB(即映射DRB)向终端发送所述转发数据包。进而,在转发数据包发送完成后,仍然采用第一DRB发送通过SDAP层从核心网接收的其他数据包。可以理解,该发送方法适用于第一映射关系与第二映射关系相同或者不同的任一场景。
当所述转发数据包通过一条基于DRB的隧道以及一条基于会话建立的隧道发送给目标基站时,基于会话建立的隧道可以用于传输SDAP层中缓存的数据包,而基于DRB建立的隧道,可以用于传输PDCP层中缓存的数据包。具体地,若第二映射关系与第一映射关系相同,目标基站可以采用第一DRB(映射DRB)向终端发送所述转发数据包,进而,在转发数据包发送完成后,仍然采用第一DRB发送通过SDAP层从核心网接收的其他数据包。若第二映射关系与第一映射关系不同,那么,所有基于DRB的隧道的转发数据包都在目标基站的对应的映射DRB上发送。其中,目标基站的SDAP实体可以将从所述基于会话建立的隧道中接收的转发数据包统一进行路由到新DRB中,由新DRB进行数据包的发送。
可选地,源基站可以为PDCP层中缓存的PDCP SDU分配序列号,将分配了序列号的PDCP SDU作为转发数据包的一部分发送至目标基站,不做赘述。
当所述转发数据包通过一条基于会话建立的隧道发送给目标基站时,目标基站按照第二映射关系,将转发数据包路由到第二DRB并发送。由接收端丢弃所有乱序的数据包。进一步的,接收端可以通知目标基站丢弃的数据包的初始序列号,或者向核心网投递的最后一个数据包的序号。在此场景下,目标基站可以不建立映射DRB。其中,所述转发数据包是指从PDCP层中的标识数据包之后的所有数据包,所述标识数据包,用于标识发送端不会再发送该数据包之前的数据包,发送端会重复发送该数据包之后的数据包。
采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在下行方向,通过不同类型的隧道传输转发数据包,并采用与隧道类型相应的传输方式向终端发送所述转发数据包;在上行方向,终端采用不同DRB向网络侧发送上行数据包。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了灵活多样的数据包传输方式,可以根据网络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数据包传输方式,从而避免在切换或者双连接等场景中,由于每个基站独立配置流与DRB的映射关系而导致的数据丢包或者重复发包问题,提升终端业务的连续性,提高通信质量。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接入网设备700的结构示意图。
接入网设备700可以应用于图1所示的通信系统。接入网设备700可以执行图2或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接入网设备或者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的目标基站执行的操作。
如图7所示,所述接入网设备700包括:
接收单元701:用于从第二接入网设备接收转发数据包。
可选地,在切换场景中,所述接入网设备700是目标基站,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为源基站。
可选地,在双连接场景中,所述接入网设备700为辅基站,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为主基站;或者,所述接入网设备700为主基站,所述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为辅基站。
处理单元702:用于将所述转发数据包中至少一个包含流标识的数据包映射到第一DRB,所述第一DRB对应于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的DRB。
其中,所述第一DRB与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的DRB分别满足第一映射关系,所述第一映射关系为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中的流与DRB的映射关系。
可选地,处理单元702还用于:将所述转发数据包中不包含流标识的数据包映射到所述第一DRB。
可选地,处理单元702还用于:根据第二映射关系,将所述转发数据包中映射到所述第一DRB之外的至少一个包含流标识的数据包映射到第二DRB;其中,所述第二映射关系为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中的流与DRB的映射关系。
其中,第一DRB是可以延续第二接入网设备的DRB的传输状态的映射DRB。第二DRB是接入网设备700根据自身配置的流与DRB的映射关系即第二映射关系建立的新DRB。
可以理解,第一DRB可以用于传输包含流标识的数据包或者不包含流标识的数据包;第二DRB可以用于传输包含流标识的数据包。
关于第一DRB、第二DRB、第一映射关系及第二映射关系的详细描述,均可以参照本申请其他实施例的相关内容,不做赘述。
可选地,所述处理单元702还用于,在第一DRB完成数据包的发送后,释放所述第一DRB,详细描述可以参照本申请其他实施例的相关内容,不做赘述。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接收单元701具体用于:通过基于DRB建立的隧道以及基于会话建立的隧道从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接收所述转发数据包。其中,所述基于DRB建立的隧道可以用于传输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的已分配序列号的PDCP层的数据包;且所述基于会话建立的隧道可以用于传输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的SDAP层的数据包,和/或,所述基于会话建立的隧道用于传输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的包含流标识且未分配序列号的PDCP层的数据包。进而,处理单元702可以将通过基于DRB建立的隧道接收的数据包映射到第一DRB,并将通过基于会话建立的隧道接收的数据包映射到第二DRB。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接收单元701具体用于:通过一条或多条基于DRB建立的隧道从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接收所述转发数据包。进而,处理单元702可以将接收到的转发数据包中不包含流标识的数据包映射到第一DRB,并将所述转发数据包中包含流标识的数据包映射到第二DRB。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接收单元701具体用于:通过基于会话建立的隧道从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接收所述转发数据包中包含流标识的数据包。进而,所述处理单元702可以通过SDAP实体将所述转发数据包中已分配序列号的PDCP层的数据包路由到所述第一DRB;且将未分配序列号的PDCP层的数据包或者SDAP层的数据包路由到所述第二DRB。
可选地,所述接入网设备700还包括发送单元703,用于通过第一DRB,或者,通过第一DRB与第二DRB向终端发送包括所述转发数据包在内的下行数据包。例如,所述发送单元703用于通过所述第一DRB向终端发送所述转发数据包中已分配序列号的PDCP层的数据包;且通过所述第二DRB向终端发送所述转发数据包中未分配序列号的PDCP层的数据包。
关于上述通过不同类型的隧道接收所述转发数据包,以及与不同类型隧道对应的下行数据传输方式的具体描述可以参照本申请其他实施例的相关内容,在此不做赘述。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接入网设备800的结构示意图。
接入网设备800可应用于如图1所示的通信系统。接入网设备800可以执行图3或图5所示实施例中的第一接入网设备或者图6所示实施例中的目标基站执行的操作。
所述接入网设备800包括:
接收单元801:用于从第二接入网设备接收转发数据包。
处理单元802:用于将所述转发数据包中不包含流标识的数据包映射到第一数据无线承载DRB,所述第一DRB对应于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的DRB;以及,用于根据第二映射关系,将所述转发数据包中包含流标识的数据包映射到第二DRB,其中,所述第二映射关系为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中的流与DRB的映射关系。
其中,所述第一DRB与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的DRB分别满足第一映射关系,所述第一映射关系为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中的流与DRB的映射关系。
关于第一DRB、第二DRB、第一映射关系及第二映射关系的详细描述,均可以参照本申请其他实施例的相关内容,不做赘述。
可选地,处理单元802还用于,通过SDAP实体将所述转发数据包中包含流标识的数据包路由到所述第二DRB。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接入网设备800还包括发送单元803,用于通过所述第一DRB向终端发送所述转发数据包中已分配序列号且不包含流标识的数据包;并通过所述第二DRB向终端发送所述转发数据包中未分配序列号且包含流标识的数据包。
可选地,所述处理单元802还用于,在第一DRB完成数据包的发送后,释放所述第一DRB,详细描述可以参照本申请其他实施例的相关内容,不做赘述。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接收单元801通过与第二接入网设备之间的隧道接收所述转发数据包。在下行方向,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与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间的隧道可以有不同的建立方式。关于通过不同类型的隧道接收所述转发数据包,以及与不同类型隧道对应的下行数据传输方式的具体描述可以参照本申请其他实施例的相关内容,在此不做赘述。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接入网设备900的结构示意图。
接入网设备900可以应用于图1所示的通信系统。接入网设备900可以执行图2-图5任一实施例中第二接入网设备或者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的源基站执行的操作。
接入网设备900包括:
处理单元901,用于生成包含流标识的转发数据包。
发送单元902,用于向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所述包含流标识的转发数据包。
可选地,在下行方向,所述转发数据包包括如下至少一种数据包: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的已分配序列号且未得到终端接收确认的PDCP层的数据包;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的未分配序列号的PDCP层的数据包;第一接入网设备的业务数据适配协议SDAP层的数据包。
可选地,在下行方向,发送单元902还可以用于,向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不包含流标识的转发数据包。
可选地,在下行方向,发送单元902可以用于通过不同类型的隧道向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上述转发数据包。关于各类隧道以及在各类隧道上传输转发数据包的具体描述可以参照本申请其他实施例的相关内容,在此不做赘述。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在下行反向,处理单元还可以用于,通过PDCP实体获取流标识,从而为所述转发数据包增加流标识,生成包含流标识的转发数据包,进而由第一接入网设备解析所述转发数据包,获取所述流标识。关于如何生成包含流标识的数据包的具体描述可以参照图5所示实施例中的相关内容,在此不做赘述。
可选地,在上行方向,所述转发数据包包括:从终端接收的乱序的数据包。接入网设备900可以通过接收单元903接收所述乱序的数据包。上行方向的转发数据包都包含流标识。发送单元902可以通过基于DRB建立的隧道向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上行方向的转发数据包,在此不做赘述。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接入网设备1000的结构示意图。
接入网设备1000可应用于如图1所示的通信系统。接入网设备1000可以执行图4所示实施例中第一接入网设备执行的操作,或者图6所示实施例中的目标基站执行的操作。
所述接入网设备1000包括:
接收单元1001,用于从第二接入网设备接收转发数据包,所述转发数据包包含流标识,所述转发数据包中包括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从终端接收的乱序的数据包。
发送单元1002:用于将接收到的转发数据包发送给核心网设备。
可选地,接收单元1001通过与第二接入网设备间的隧道接收所述转发数据包。所述隧道可以是第一接入网设备和第二接入网设备之间基于DRB建立的隧道,可以参照本申请其他实施例中基于DRB建立的隧道的相关描述,不做赘述。
接收单元1001还用于:从终端接收上行数据包,其中,所述上行数据包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数据包:所述终端未成功向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发送的已分配序列号的PDCP层的数据包;所述终端的未分配序列号的PDCP层的数据包;所述终端的SDAP层的数据包。
可选地,接收单元1001具体用于通过第一DRB接收所述上行数据包。
可选地,接收单元1001具体用于通过第二DRB接收所述上行数据包。
可选地,接收单元1001具体用于通过所述第一DRB接收所述上行数据包中的所述终端的已分配序列号的PDCP层的数据包;且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通过所述第二DRB接收所述上行数据包中的所述终端的PDCP层中的未分配序列号的数据包和/或SDAP层的数据包。
可选地,接收单元1001具体用于通过所述第一DRB接收所述上行数据包中的所述终端的PDCP层的数据包;且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通过所述第二DRB接收所述上行数据包中的所述终端的SDAP层的数据包。
其中,所述第一DRB是映射DRB。第二DRB是新DRB,关于第一DRB与第二DRB的详细描述可以参照本申请其他实施例的相关内容,不做赘述。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1100的结构示意图。
终端1100可应用于如图1所示的通信系统。终端1100可以执行图2-图6任一实施例中的终端执行的操作。
所述终端1100包括:
发送单元1101:用于向接入网设备发送上行数据包,所述上行数据包包含流标识;和/或
接收单元1102:用于从接入网设备接收下行数据包,所述下行数据包中至少一个数据包包含流标识。
其中,所述下行数据包中包含下行方向的转发数据包,关于转发数据包的具体内容可以参照本申请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在此不做赘述。
可选地,发送单元1101具体用于:通过第一DRB向接入网设备发送上行数据包。
可选地,发送单元1101具体用于:通过第二DRB向接入网设备发送上行数据包。
可选地,发送单元1101具体用于:通过所述第一DRB向接入网设备发送所述上行数据包中的已分配序列号的PDCP层的数据包;且通过所述第二DRB向接入网设备发送所述上行数据包中的PDCP层中的未分配序列号的数据包和/或SDAP层的数据包。其中,通过第一DRB传输的PDCP层的数据包可以是包含流标识的数据包;也可以是不包含流标识的数据包。
可选地,发送单元1101具体用于:通过所述第一DRB向接入网设备发送所述上行数据包中的PDCP层的数据包;且通过所述第二DRB向接入网设备发送所述上行数据包中的SDAP层的数据包。其中,所述PDCP层的数据包包括已分配序列号的数据包和未分配序列号的数据包。
可选地,接收单元1102具体用于:通过第一DRB从接入网设备接收下行数据包。
可选地,接收单元1102具体用于:通过第二DRB从接入网设备接收包含流标识的下行数据包。
可选地,接收单元1102具体用于:通过第一DRB从接入网设备接收下行数据包中不包含流标识的数据包,且通过第二DRB从接入网设备接收下行数据包中包含流标识的数据包。
可选地,接收单元1102具体用于:通过第一DRB从接入网设备接收下行数据包中已分配序列号的PDCP层的数据包,且通过第二DRB从接入网设备接收下行数据包中包含流标识且未分配序列号的PDCP层的数据包和/或SDAP层的数据包。
其中,所述第一DRB是映射DRB。第二DRB是新DRB,关于第一DRB与第二DRB的详细描述可以参照本申请其他实施例的相关内容,不做赘述。
上述接入网设备是终端已经接入的接入网设备。当所述接入网设备是终端切换后接入的接入网设备或双连接过程中接收分流数据的接入网设备,则所述下行数据包中包含下行方向的转发数据包以及接入网设备从核心网接收的其他下行数据包,详细描述可以参照本申请其他实施例的相关内容,不做赘述。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接入网设备1200的结构示意图。
接入网设备1200可以应用于图1所示的通信系统。接入网设备1200可以执行图2-图5任一实施例中第一接入网设备或者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的目标基站执行的操作。
接入网设备1200包括一个或多个远端射频单元(remote radio unit,RRU)1201和一个或多个基带单元(baseband unit,BBU)1202。RRU1201可以称为收发单元、收发机、收发电路、或者收发器等等,其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天线12011和射频单元12012。RRU1201分主要用于射频信号的收发以及射频信号与基带信号的转换,例如用于向UE发送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所述的信令指示等信息。所述BBU1202部分主要用于进行基带处理,对接入网设备进行控制等。RRU1201与BBU1202可以是可以是物理上设置在一起,也可以物理上分离设置的,即分布式接入网设备。在接入网设备由CU与DU组成时,RRU的功能可以由DU实现,BBU的功能可以由CU实现;或者RRU的功能与BBU的部分功能由DU实现,且BBU的其他功能由CU实现;或者RRU的部分功能由DU实现,且RRU的其他功能与BBU的功能由CU实现,不做限定。
所述BBU1202为接入网设备的控制中心,也可以称为处理单元,主要用于完成基带处理功能,如信道编码,复用,调制,扩频等等。例如所述BBU可以用于控制接入网设备1200可以执行图2-图5任一实施例中第一接入网设备或者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的目标基站执行的操作。
在一个示例中,BBU1202可以由一个或多个单板构成,多个单板可以共同支持单一接入制式的无线接入网(如NR接入网),也可以分别支持不同接入制式的无线接入网。所述BBU1202还包括存储器12021和处理器12022。所述存储器12021用以存储必要的指令和数据。例如存储器12021存储上述实施例中的UE的上下文。所述处理器12022用于控制接入网设备1200进行必要的动作,例如用于控制接入网设备1200执行执行图2-图4任一实施例中的第一接入网设备的动作、或者控制接入网设备1200执行如图5所示实施例中目标基站的动作。所述存储器12021和处理器12022可以服务于一个或多个单板。也就是说,可以每个单板上单独设置存储器和处理器。也可以是多个单板公用相同的存储器和处理器。此外每个单板上还设置有必要的电路。
在一个示例中,BBU1202还包括通信单元12023,所述通信单元12023用于支持接入网设备1200与其他接入网设备设备或者核心网设备等网元进行通信,例如支持接入网设备1200从第二接入网设备接收转发数据包。所述通信单元12023可以包括通信接口,例如接入网设备1200与第二接入网设备间的通信接口,或者接入网设备1200与核心网设备间的通信接口。
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接入网设备1300的结构示意图。
接入网设备1300可以应用于图1所示的通信系统。接入网设备1300可以执行可以执行图2-图5任一实施例中第二接入网设备或者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的源基站执行的操作。
接入网设备1300包括一个或多个RRU1301和一个或多个BBU1302。
所述BBU1302可以用于控制接入网设备1300执行图2-图5所示实施中的第二接入网设备执行的操作,或者控制接入网设备1300执行图6所示实施例中的源接入网设备执行的操作。
在一个示例中,BBU1302可以由一个或多个单板构成,多个单板可以共同支持单一接入制式的无线接入网(如NR接入网),也可以分别支持不同接入制式的无线接入网。所述BBU1302还包括存储器13021和处理器13022。所述存储器13021用以存储必要的指令和数据。例如存储器13021存储上述实施例中从第一接入网设备获取的UE的上下文。所述处理器13022用于控制接入网设备1300进行必要的动作,例如用于控制接入网设备1300执行如图2-图5所示实施例中第二接入网设备的动作,或者控制接入网设备1300执行图6所示实施例中的源基站的动作。
在一个示例中,BBU1302还包括通信单元13023,所述通信单元13023用于支持接入网设备1300与其他接入网设备设备或者核心网设备等网元进行通信,例如支持接入网设备1300向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转发数据包。所述通信单元13023可以包括通信接口,例如接入网设备1300与第一接入网设备间的通信接口,或者接入网设备1300与核心网设备间的通信接口。
关于RRU和BBU功能的详细说明,以及BBU中的存储器及处理器等装置的功能的详细说明可以参照图13所示实施例中的相关内容,在此不做赘述。
图1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1400的结构示意图。
终端1400可以应用于图1所示的通信系统。终端1400可以执行图2-图6任一实施例中的终端执行的操作。
为了便于说明,图14仅示出了终端的主要部件。如图14所示,终端1400包括处理器、存储器、控制电路、天线以及输入输出装置。处理器主要用于对通信协议以及通信数据进行处理,以及对整个用户设备进行控制,执行软件程序,处理软件程序的数据,例如用于支持终端1400执行附图2-图6部分所描述的终端的动作。存储器主要用于存储软件程序和数据,例如存储上述实施例中所描述的终端的上下文。控制电路主要用于基带信号与射频信号的转换以及对射频信号的处理。控制电路和天线一起也可以叫做收发器,主要用于收发电磁波形式的射频信号,例如可以用于执行向接入网设备发送上行数据包,或者从接入网设备接收下行数据包,具体可参照方法部分实施例的相关描述。输入输出装置,例如触摸屏、显示屏,键盘等主要用于接收用户输入的数据以及对用户输出数据。
当终端开机后,处理器可以读取存储单元中的软件程序,解释并执行软件程序的指令,处理软件程序的数据。当需要通过无线发送数据时,处理器对待发送的数据进行基带处理后,输出基带信号至射频电路,射频电路将基带信号进行射频处理后将射频信号通过天线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发送。当有数据发送到终端时,射频电路通过天线接收到射频信号,将射频信号转换为基带信号,并将基带信号输出至处理器,处理器将基带信号转换为数据并对该数据进行处理。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为了便于说明,图14仅示出了一个存储器和处理器。在实际的终端中,可以存在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存储器也可以称为存储介质或者存储设备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处理器可以包括基带处理器和中央处理器,基带处理器主要用于对通信协议以及通信数据进行处理,中央处理器主要用于对整个终端进行控制,执行软件程序,处理软件程序的数据。图14中的处理器集成了基带处理器和中央处理器的功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基带处理器和中央处理器也可以是各自独立的处理器,通过总线等技术互联。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终端可以包括多个基带处理器以适应不同的网络制式,终端可以包括多个中央处理器以增强其处理能力,终端的各个部件可以通过各种总线连接。所述基带处理器也可以表述为基带处理电路或者基带处理芯片。所述中央处理器也可以表述为中央处理电路或者中央处理芯片。对通信协议以及通信数据进行处理的功能可以内置在处理器中,也可以以软件程序的形式存储在存储单元中,由处理器执行软件程序以实现基带处理功能。
图1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1500的示意图。
该通信系统1500中包括:
第一接入网设备1501,该第一接入网设备可以执行图2-图5任一实施例中的第一接入网设备执行的操作或者执行图6所示实施例中的目标基站执行的操作。例如,可以是图7、图8、图10或图12所示实施例的接入网设备。
第二接入网设备1502,该第二接入网设备1502可以执行图2-图5任一实施例中的第二接入网设备执行的操作或者执行图6所示实施例中的源基站执行的操作。例如,可以是图9或图13实施例所示的接入网设备。
该通信系统中还可以包括与第一接入网设备1501、第二接入网设备1502分别进行通信的终端1503,该终端1503可以执行图2-图6任一实施例中的终端执行的操作,可以是图11或图14实施例所述的终端。
本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申请提供的各实施例的描述可以相互参照,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例如关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各装置、设备的功能以及执行的步骤可以参照本申请方法实施例的相关描述,各方法实施例之间、各装置实施例之间也可以互相参照。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等。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设备和方法,在没有超过本申请的范围内,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模块或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其中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另外,所描述系统、设备和方法以及不同实施例的示意图,在不超出本申请的范围内,可以与其它系统,模块,技术或方法结合或集成。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子、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32)
1.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第一接入网设备侧或者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侧的集中单元CU,所述方法包括:
与第二接入网设备建立基于数据无线承载DRB的隧道和基于会话的隧道;
通过所述基于DRB的隧道接收来自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的数据汇聚协议PDCP层的数据包;
通过所述基于会话的隧道接收来自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的业务数据适配协议SDAP层的数据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PDCP层的数据包被映射至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的第一DRB,所述第一DRB对应于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的第三DRB。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中流与所述第三DRB之间的映射关系与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中流与所述第一DRB之间的映射关系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2或者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DRB和所述第三DRB具有相同的PDCP序列号SN状态和超帧号HFN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中流与所述第三DRB之间的映射关系。
6.根据权利要求2至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所述第一DRB向终端发送所述PDCP层的数据包;
通过所述第一DRB向所述终端发送所述PDCP层的数据包后,通过所述第一DRB向所述终端发送从核心网接收的数据包。
7.根据权利要求2至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所述第一DRB和第二DRB从所述终端接收流的数据包;
通过所述第一DRB从所述终端接收结束标记后,向核心网发送通过所述第二DRB从所述终端接收到的所述流的一个或者多个数据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向所述终端发送所述流和所述第二DRB的映射关系。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为目标接入网设备,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为源接入网设备;或者,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为主基站,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为辅基站;或者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为辅基站,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为主基站。
10.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第二接入网设备侧或者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侧的集中单元CU,所述方法包括:
与第一接入网设备建立基于数据无线承载DRB的隧道和基于会话的隧道;
通过所述基于DRB的隧道向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数据汇聚协议PDCP层的数据包;
通过所述基于会话的隧道向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业务数据适配协议SDAP层的数据包。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PDCP层的数据包被映射至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的第一DRB,所述第一DRB对应于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的第三DRB。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中流与所述第三DRB之间的映射关系与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中流与所述第一DRB之间的映射关系相同。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者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DRB和所述第三DRB具有相同的PDCP序列号SN状态和超帧号HFN状态。
14.根据权利要求11至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向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中流与所述第三DRB之间的映射关系。
15.根据权利要求11至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来自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的流和第二DRB的映射关系;
向终端发送流和所述第二DRB的映射关系。
16.根据权利要求10至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为目标接入网设备,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为源接入网设备;或者,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为主基站,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为辅基站;或者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为辅基站,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为主基站。
17.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第一网络设备与第二网络设备建立基于数据无线承载DRB的隧道和基于会话的隧道;
所述第二网络设备通过所述基于DRB的隧道向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数据汇聚协议PDCP层的数据包;
所述第二网络设备通过所述基于会话的隧道向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业务数据适配协议SDAP层的数据包;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通过所述基于DRB的隧道接收来自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的所述PDCP层的数据包;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通过所述基于会话的隧道接收来自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的所述SDAP层的数据包;
其中,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为第一接入网设备或者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的CU,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为第二接入网设备或者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的CU。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PDCP层的数据包被映射至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的第一DRB,所述第一DRB对应于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的第三DRB。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中流与所述第三DRB之间的映射关系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中流与所述第一DRB之间的映射关系相同。
20.根据权利要求18或者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DRB和所述第三DRB具有相同的PDCP序列号SN状态和超帧号HFN状态。
21.根据权利要求19或者2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向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中所述流与所述第三DRB之间的映射关系;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从所述第二网络设备接收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中所述流与所述第三DRB之间的映射关系。
22.根据权利要求18至21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通过所述第一DRB向终端发送所述PDCP层的数据包;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通过所述第一DRB向所述终端发送所述PDCP层的数据包后,通过所述第一DRB向所述终端发送从核心网接收的数据包。
23.根据权利要求18至22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通过所述第一DRB和第二DRB从所述终端接收流的数据包;
通过所述第一DRB从所述终端接收结束标记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向核心网发送通过所述第二DRB从所述终端接收到所述流的一个或者多个数据包。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向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所述流和所述第二DRB的映射关系;
所述第二网络设备接收来自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的所述流和所述第二DRB的映射关系;
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向终端发送所述流和所述第二DRB的映射关系。
25.根据权利要求17至2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为目标接入网设备,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为源接入网设备;或者,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为主基站,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为辅基站;或者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为辅基站,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为主基站。
26.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终端向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上行数据包,所述上行数据包包含流标识;和/或
所述终端从接入网设备接收下行数据包,所述下行数据包中至少一个数据包包含流标识,所述下行数据包中包含第二接入网设备向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的转发数据包;其中,所述终端向接入网设备发送上行数据包包括:
所述终端通过第一数据无线承载DRB向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所述上行数据包中的已分配序列号的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层的数据包;且
所述终端通过第二DRB向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所述上行数据包中的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层的未分配序列号的数据包和/或业务数据适配协议SDAP层的数据包,其中,所述第一DRB满足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中的流与DRB的映射关系;所述第二DRB满足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中的流与DRB的映射关系。
27.一种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其中,所述处理器与存储器耦合,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指令,使得权利要求1至9任一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被实现。
28.一种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其中,所述处理器与存储器耦合,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指令,使得权利要求10至16任一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被实现。
29.一种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其中,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用于执行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用于执行权利要求10至1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30.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收发器,其中,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
所述收发器用于所述终端与其他网络设备通信;
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指令,使得权利要求26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被实现。
31.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执行时,权利要求1-2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被实现。
32.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执行时,权利要求1-2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被实现。
Priority Applications (1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825692.1A CN108966282B (zh) | 2017-03-24 | 2017-03-24 | 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
CN201710183306.9A CN108924876B (zh) | 2017-03-24 | 2017-03-24 | 数据传输方法、接入网设备、终端及通信系统 |
BR112019019834A BR112019019834A2 (pt) | 2017-03-24 | 2018-03-24 | método de transmissão de dados, aparelho, dispositivo de rede de acesso, terminal, produto de programa de computador e sistema de comunicação |
JP2019552519A JP6882510B2 (ja) | 2017-03-24 | 2018-03-24 | データ送信方法、アクセスネットワーク装置、端末、及び通信システム |
RU2019133658A RU2762681C2 (ru) | 2017-03-24 | 2018-03-24 | Способ передачи данных, устройство сети доступа, терминал и система связи |
PCT/CN2018/080396 WO2018171791A1 (zh) | 2017-03-24 | 2018-03-24 | 数据传输方法、接入网设备、终端及通信系统 |
EP18770178.4A EP3606149B1 (en) | 2017-03-24 | 2018-03-24 |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ccess network device, terminal and communications system |
EP21177366.8A EP3941110A1 (en) | 2017-03-24 | 2018-03-24 |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ccess network device, terminal, and communications system |
CN201880020910.2A CN110463256B (zh) | 2017-03-24 | 2018-03-24 | 数据传输方法、接入网设备、终端及通信系统 |
US16/581,151 US10785825B2 (en) | 2017-03-24 | 2019-09-24 |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ccess network device, terminal, and communications system |
US17/002,193 US11540349B2 (en) | 2017-03-24 | 2020-08-25 |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ccess network device, terminal, and communications system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183306.9A CN108924876B (zh) | 2017-03-24 | 2017-03-24 | 数据传输方法、接入网设备、终端及通信系统 |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0825692.1A Division CN108966282B (zh) | 2017-03-24 | 2017-03-24 | 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924876A CN108924876A (zh) | 2018-11-30 |
CN108924876B true CN108924876B (zh) | 2024-05-10 |
Family
ID=63584959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0183306.9A Active CN108924876B (zh) | 2017-03-24 | 2017-03-24 | 数据传输方法、接入网设备、终端及通信系统 |
CN201810825692.1A Active CN108966282B (zh) | 2017-03-24 | 2017-03-24 | 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
CN201880020910.2A Active CN110463256B (zh) | 2017-03-24 | 2018-03-24 | 数据传输方法、接入网设备、终端及通信系统 |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0825692.1A Active CN108966282B (zh) | 2017-03-24 | 2017-03-24 | 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
CN201880020910.2A Active CN110463256B (zh) | 2017-03-24 | 2018-03-24 | 数据传输方法、接入网设备、终端及通信系统 |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 Link |
---|---|
US (2) | US10785825B2 (zh) |
EP (2) | EP3941110A1 (zh) |
JP (1) | JP6882510B2 (zh) |
CN (3) | CN108924876B (zh) |
BR (1) | BR112019019834A2 (zh) |
RU (1) | RU2762681C2 (zh) |
WO (1) | WO2018171791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1582654B2 (en) | 2016-11-04 | 2023-02-14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Systems and methods of handing over a wireless device |
CN109041119B9 (zh) * | 2017-06-08 | 2020-07-03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相关设备及系统 |
CN108702261B (zh) * | 2017-08-18 | 2021-10-08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数据承载重映射过程中数据包处理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
US11234261B2 (en) * | 2017-09-22 | 2022-01-25 |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 Data processing method and related device |
US10721648B2 (en) * | 2017-10-12 | 2020-07-21 | Apple Inc. | Device requested protocol data unit session modification in the 5G system |
US11310707B2 (en) * | 2018-04-13 | 2022-04-19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Facilitating quality of service flow remapping utilizing a service data adaptation protocol layer |
US20190349805A1 (en) * | 2018-05-11 | 2019-11-14 | Mediatek Inc. | User equipments and methods for handling an update on quality of service (qos) flow to data radio bearer (drb) mapping |
CN112910719B (zh) * | 2018-06-21 | 2022-12-13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流的配置方法、装置、系统、设备及计算机介质 |
CN110839267B (zh) | 2018-08-17 | 2022-01-28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服务节点更新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侧设备 |
CN111225423B (zh) * | 2018-11-27 | 2022-04-01 |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 一种数据前转的方法和设备 |
CN111278065B (zh) * | 2019-01-04 | 2021-04-02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数据传输方法和网络节点 |
CN111436078B (zh) * | 2019-01-15 | 2022-04-2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通信方法和网络设备 |
CN111447650B (zh) * | 2019-01-17 | 2021-11-19 |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 一种数据前转的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
CN111586769B (zh) | 2019-02-15 | 2021-10-1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切换方法、装置及系统 |
CN111628957B (zh) * | 2019-02-28 | 2021-10-0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以及网络设备 |
CN111654890B (zh) * | 2019-03-04 | 2022-07-19 |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 切换方法及装置、用户设备 |
CN111726890B (zh) * | 2019-03-21 | 2022-06-07 |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 Sdap实体的状态切换方法、数据处理方法及通信设备 |
CN114630360A (zh) * | 2019-04-30 | 2022-06-1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
EP3963769A1 (en) * | 2019-05-02 | 2022-03-09 | Nokia Technologies Oy | Apparatus,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
CN112399476B (zh) * | 2019-08-15 | 2023-04-1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包传输方法、终端设备及网络设备 |
CN112584450A (zh) * | 2019-09-30 | 2021-03-30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锚点转换处理方法、装置及设备 |
CN112866311A (zh) * | 2019-11-26 | 2021-05-28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Ftp上下行业务同传方法、系统、网络设备及存储介质 |
CN113498125B (zh) * | 2020-03-20 | 2024-09-17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通信方法、接入网设备、终端设备和核心网设备 |
CN113473525B (zh) * | 2020-03-31 | 2023-11-10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
WO2021208863A1 (zh) * | 2020-04-16 | 2021-10-2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数据传输方法及通信装置 |
WO2022016429A1 (zh) * | 2020-07-22 | 2022-01-27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切换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WO2022082680A1 (zh) * | 2020-10-22 | 2022-04-2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
CN114697989A (zh) * | 2020-12-31 | 2022-07-01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通信传输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
CN115150910B (zh) * | 2021-03-31 | 2024-06-2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通信方法及通信装置 |
CN115190547A (zh) * | 2021-04-01 | 2022-10-14 |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
US20240187340A1 (en) * | 2021-05-28 | 2024-06-06 | Intel Corporation | Enhanced service classification for service function chaining in next generation cellular networks |
CN115843064A (zh) * | 2021-09-18 | 2023-03-24 |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通信装置、芯片及其模组设备 |
US11997155B2 (en) * | 2022-01-31 | 2024-05-28 | Discover Financial Services | Trace context over file transfer communications |
Citation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238757A (zh) * | 2010-04-30 | 2011-11-09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一种通过专用数据无线承载进行前转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
CN102291763A (zh) * | 2011-07-22 | 2011-12-21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确定映射关系和上报QoS测量信息的方法、系统及设备 |
CN102612095A (zh) * | 2012-03-05 | 2012-07-25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一种ip数据包的传输方法和设备 |
CN102843783A (zh) * | 2012-07-19 | 2012-12-26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承载建立方法和系统 |
WO2013066862A1 (en) * | 2011-10-31 | 2013-05-10 |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 Prioritizing application data for transmission in a wireless user devices |
CN103503496A (zh) * | 2012-03-28 | 2014-01-0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建立直接隧道的方法及装置 |
CN103609062A (zh) * | 2012-05-30 | 2014-02-26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多流传输的调度方法和设备 |
CN104363598A (zh) * | 2014-11-25 | 2015-02-18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一种drb映射方法及装置 |
EP2854443A1 (en) * | 2012-05-21 | 2015-04-01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data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
CN105228263A (zh) * | 2014-06-30 | 2016-01-06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Drb转换方法及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8830950B2 (en) * | 2007-06-18 | 2014-09-09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DCP reordering at handoff |
WO2009063434A1 (en) * | 2007-11-16 | 2009-05-22 |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 Mapping quality of service for intersystem handover |
US8396037B2 (en) * | 2008-06-23 | 2013-03-12 | Htc Corporation | Method for synchronizing PDCP operations after RRC connection re-establishment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related apparatus thereof |
JP5175973B2 (ja) * | 2011-04-28 | 2013-04-03 |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無線基地局 |
CN102368875B (zh) * | 2011-10-18 | 2017-03-01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一种建立连接的方法、系统和设备 |
US9225449B2 (en) * | 2012-05-11 | 2015-12-29 | Intel Corporation | Performing a handover in a heterogeneous wireless network |
CN103945470A (zh) * | 2013-01-18 | 2014-07-2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切换方法、源通信节点和目标通信节点 |
CN104854938B (zh) * | 2013-11-15 | 2021-05-14 |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 一种建立无线承载的方法及基站 |
US9497785B2 (en) * | 2014-06-02 | 2016-11-15 | Intel Corporation | Techniques for exchanging beamforming information for a dual connection to user equipment |
WO2016171864A1 (en) * | 2015-04-22 | 2016-10-27 | Gieseke & Devrient America, Inc. | Device, computer-readable medium, and method for modifying services using advanced data collection capabilities |
US10375751B2 (en) * | 2015-08-19 | 2019-08-06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for handling offloading of DRBs to WLAN carrier |
CN114885375B (zh) * | 2016-08-09 | 2024-08-09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无线通信系统中管理用户平面操作的方法和装置 |
EP3516922B1 (en) * | 2016-09-30 | 2021-07-14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stablishing dual-connectivity to transmit data in new radio communication architecture |
WO2018062949A1 (en) * | 2016-09-30 | 2018-04-05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stablishing dual-connectivity to transmit data in new radio communication architecture |
GB201621072D0 (en) * | 2016-12-12 | 2017-01-25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NR QOS handling |
-
2017
- 2017-03-24 CN CN201710183306.9A patent/CN108924876B/zh active Active
- 2017-03-24 CN CN201810825692.1A patent/CN108966282B/zh active Active
-
2018
- 2018-03-24 WO PCT/CN2018/080396 patent/WO2018171791A1/zh unknown
- 2018-03-24 BR BR112019019834A patent/BR112019019834A2/pt unknown
- 2018-03-24 JP JP2019552519A patent/JP6882510B2/ja active Active
- 2018-03-24 RU RU2019133658A patent/RU2762681C2/ru active
- 2018-03-24 EP EP21177366.8A patent/EP3941110A1/en active Pending
- 2018-03-24 EP EP18770178.4A patent/EP3606149B1/en active Active
- 2018-03-24 CN CN201880020910.2A patent/CN110463256B/zh active Active
-
2019
- 2019-09-24 US US16/581,151 patent/US10785825B2/en active Active
-
2020
- 2020-08-25 US US17/002,193 patent/US11540349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238757A (zh) * | 2010-04-30 | 2011-11-09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一种通过专用数据无线承载进行前转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
CN102291763A (zh) * | 2011-07-22 | 2011-12-21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确定映射关系和上报QoS测量信息的方法、系统及设备 |
WO2013066862A1 (en) * | 2011-10-31 | 2013-05-10 |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 Prioritizing application data for transmission in a wireless user devices |
CN102612095A (zh) * | 2012-03-05 | 2012-07-25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一种ip数据包的传输方法和设备 |
CN103503496A (zh) * | 2012-03-28 | 2014-01-0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建立直接隧道的方法及装置 |
EP2854443A1 (en) * | 2012-05-21 | 2015-04-01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data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
CN103609062A (zh) * | 2012-05-30 | 2014-02-26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多流传输的调度方法和设备 |
CN102843783A (zh) * | 2012-07-19 | 2012-12-26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承载建立方法和系统 |
CN105228263A (zh) * | 2014-06-30 | 2016-01-06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Drb转换方法及装置 |
CN104363598A (zh) * | 2014-11-25 | 2015-02-18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一种drb映射方法及装置 |
Non-Patent Citations (6)
Title |
---|
"R2-1700840 - Lossless PDCP SN reconfiguration at HO";Ericsson;《3GPP TSG-RAN WG2 #97 Tdoc R2-1700840》;20170204;全文 * |
"R2-1701119 Further discussion on the new UP protocol layer for QoS";ZTE, ZTE Microelectronics;《3GPP TSG-RAN WG2 Meeting #97 R2-1701119》;20170204;全文 * |
Ericsson."Lossless inter-RAT handover with 5GC ".《3GPP TSG-RAN WG2 #97 Tdoc R2-1700877》.2017,全文. * |
R2-167838 "Discussion on the flow mapping in NR";ZTE, ZTE Microelectronics;《3GPP TSG-RAN WG2 Meeting #96 R2-167838》;20161105;全文 * |
R3-170535 "TP for UP Protocol Stack Updates with LTE-NR Tight-Interworking Option 4/4a/7/7a";ZTE Corporation;《3GPP TSG RAN WG3#95 R3-170535》;20170207;全文 * |
ZTE, ZTE Microelectronics."Further discussion on the new UP protocol layer for QoS".《3GPP TSG-RAN WG2 Meeting #97 R2-1701119》.2017,参见第2,3.3,3.4节,图3.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20511898A (ja) | 2020-04-16 |
WO2018171791A1 (zh) | 2018-09-27 |
CN108966282A (zh) | 2018-12-07 |
US11540349B2 (en) | 2022-12-27 |
EP3606149A1 (en) | 2020-02-05 |
RU2019133658A (ru) | 2021-04-26 |
EP3606149B1 (en) | 2021-06-09 |
EP3606149A4 (en) | 2020-04-01 |
CN108966282B (zh) | 2019-11-19 |
JP6882510B2 (ja) | 2021-06-02 |
CN110463256B (zh) | 2022-05-31 |
CN108924876A (zh) | 2018-11-30 |
CN110463256A (zh) | 2019-11-15 |
US10785825B2 (en) | 2020-09-22 |
EP3941110A1 (en) | 2022-01-19 |
US20210045188A1 (en) | 2021-02-11 |
US20200022213A1 (en) | 2020-01-16 |
BR112019019834A2 (pt) | 2020-04-22 |
RU2019133658A3 (zh) | 2021-04-26 |
RU2762681C2 (ru) | 2021-12-2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924876B (zh) | 数据传输方法、接入网设备、终端及通信系统 | |
US11696202B2 (en) | Communication method, base station, terminal device, and system | |
CN110475368B (zh) | 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 |
KR102329925B1 (ko) | 4g/5g 동시 등록된 이동 통신 단말을 위한 네트워크 이동시 데이터 동기화 제공 방안 | |
US12101659B2 (en) | Radio bearer switching in radio access | |
US20200178138A1 (en) | Communication method, base station, terminal device, and system | |
CN110868733B (zh)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 |
CN110972215B (zh) | 一种切换方法及基站 | |
WO2018228311A1 (zh) | 数据分流方法和装置 | |
CN111585938B (zh) | 一种通信方法及相关装置 | |
CN111757399B (zh) |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切换方法、装置及系统 | |
CN111586769B (zh) |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切换方法、装置及系统 | |
CN110831083B (zh) | 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 |
CN112738911B (zh) | 一种在5g架构下建立双连接传输数据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 |
US10263742B2 (en) | Coordinated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system and apparatus | |
WO2023208454A1 (en) | Enabling using per-target-cell cu-up in cpa/cpc initiation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