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450775B - 一种会话建立方法及服务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会话建立方法及服务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450775B
CN109450775B CN201811603428.XA CN201811603428A CN109450775B CN 109450775 B CN109450775 B CN 109450775B CN 201811603428 A CN201811603428 A CN 201811603428A CN 109450775 B CN109450775 B CN 10945077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target
familiarity
list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603428.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450775A (zh
Inventor
张新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603428.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450775B/zh
Publication of CN1094507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45077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45077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45077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1/00User-to-user messaging in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transmitted according to store-and-forward or real-time protocols, e.g. e-mail
    • H04L51/04Real-time or near real-time messaging, e.g. instant messaging [I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1/00User-to-user messaging in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transmitted according to store-and-forward or real-time protocols, e.g. e-mail
    • H04L51/21Monitoring or handling of messages
    • H04L51/222Monitoring or handling of messages using geographical location information, e.g. messages transmitted or received in proximity of a certain spot or are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14Session management
    • H04L67/141Setup of application sess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50Network services
    • H04L67/52Network 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location of the user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50Network services
    • H04L67/55Push-based network ser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2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 H04W4/025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using location based information parame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12Messaging; Mailboxes; Announcements
    • H04W4/14Short messaging services, e.g. short message services [SMS] or unstructured supplementary service data [USS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1Allocation or use of connection identifi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会话建立方法及服务器,涉及通信技术领域。本发明实施例当确定目标用户所处的位置变更至目标城市时,获取第一终端中存储的位于目标城市的联系人名单,确定目标用户与联系人名单中的每个联系人的熟悉度,根据熟悉度,向第一终端和目标联系人的第二终端发送推送消息,当接收到目标用户和目标联系人同意操作选项时,建立目标用户与目标联系人之间的会话。当目标用户所处的位置变更至目标城市时,自动获取位于目标城市的联系人名单,并结合目标用户与联系人名单中的每个联系人的熟悉度进行消息推送,减少无效推送,向双方推送消息后,只有在双方都同意相聚时,才建立双方之间的会话,避免贸然联系别人造成的尴尬场面。

Description

一种会话建立方法及服务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会话建立方法及服务器。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移动终端的通讯功能也越来越强大,在日常生活中,用户可以通过电话、短信和视频等方式相互联系,即使距离很远也可以方便地沟通交流,但是面对面的交流对人际交往也很重要。
目前,当目标用户到目标城市出差或旅游时,目标用户的移动终端只能检测到所处的位置变更至目标城市,然后向目标用户推送位于目标城市的联系人,如果目标用户相约位于目标城市的联系人相聚,只能直接一个个联系位于目标城市的联系人。
但是,目前的联系人推送只是根据地理位置,没有结合目标用户与联系人的熟悉度,往往会存在无效推送,此外,也无法确定位于目标城市的联系人是否有时间或是否乐意接待自己,贸然联系别人可能造成尴尬的场面。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会话建立方法及服务器,以解决目前的联系方式存在无效推送,且无法确定联系人是否有时间或是否乐意接待自己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会话建立方法,包括:
当确定目标用户的第一终端所处的位置变更至目标城市时,获取所述第一终端中存储的位于所述目标城市的联系人名单;
确定所述目标用户与所述联系人名单中的每个联系人的熟悉度;
根据所述熟悉度,向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联系人名单中的目标联系人的第二终端发送推送消息;
当接收到所述目标用户和所述目标联系人针对所述推送消息的同意操作选项时,建立所述目标用户与所述目标联系人之间的会话。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服务器,包括:
联系人名单获取模块,用于当确定目标用户的第一终端所处的位置变更至目标城市时,获取所述第一终端中存储的位于所述目标城市的联系人名单;
熟悉度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目标用户与所述联系人名单中的每个联系人的熟悉度;
推送消息发送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熟悉度,向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联系人名单中的目标联系人的第二终端发送推送消息;
会话建立模块,用于当接收到所述目标用户和所述目标联系人针对所述推送消息的同意操作选项时,建立所述目标用户与所述目标联系人之间的会话。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服务器,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会话建立方法的步骤。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另外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会话建立方法的步骤。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当确定目标用户的第一终端所处的位置变更至目标城市时,获取第一终端中存储的位于目标城市的联系人名单,确定目标用户与联系人名单中的每个联系人的熟悉度,根据熟悉度,向第一终端和联系人名单中的目标联系人的第二终端发送推送消息,当接收到目标用户和目标联系人针对推送消息的同意操作选项时,建立目标用户与目标联系人之间的会话。当目标用户的第一终端所处的位置变更至目标城市时,自动获取位于目标城市的联系人名单,并结合目标用户与联系人名单中的每个联系人的熟悉度进行消息推送,减少无效推送,向双方推送消息后,只有在双方都同意相聚时,才建立目标用户与目标联系人之间的会话,避免贸然联系别人造成的尴尬场面。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一的一种会话建立方法的流程图;
图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向第一终端发送的推送消息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向第二终端发送的推送消息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在建立会话时直接发送问候语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二的一种会话建立方法的流程图;
图6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三的一种服务器的结构框图;
图7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三的另一种服务器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参照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一的一种会话建立方法的流程图,具体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01,当确定目标用户的第一终端所处的位置变更至目标城市时,获取所述第一终端中存储的位于所述目标城市的联系人名单。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终端中设置有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当目标用户携带第一终端到达目标城市后,第一终端中的GPS可检测到目标用户的第一终端当前所处的位置;或者,目标用户的第一终端测量不同基站的下行导频信号,得到不同基站下行导频的TOA(Time of Arrival,到达时刻)或TDOA(Time Difference ofArrival,到达时间差),根据该测量结果得到第一终端与基站之间的距离,并结合基站的坐标位置,从而计算到目标用户的第一终端当前所处的位置。
第一终端实时将当前所处的位置发送至服务器,服务器根据第一终端之前发送的位置信息,判断第一终端所处的位置是否发生变更,当确定第一终端所处的位置变更至目标城市时,获取第一终端中存储的位于目标城市的联系人名单,具体的是,是根据第一终端中的电话通讯录、微信通讯录、QQ通讯录,分别查询位于目标城市的联系人名单。
当然,还可以是第一终端检测到当前所处的位置变更至目标城市时,才将当前所处的位置发送至服务器,服务器接收到第一终端发送的当前所处的位置,确定目标用户的第一终端所处的位置变更至目标城市,服务器再去获取第一终端中存储的位于目标城市的联系人名单。
例如,服务器获取到的第一终端中存储的位于目标城市的联系人名单包括:联系人b、联系人c、联系人d和联系人e。
步骤102,确定所述目标用户与所述联系人名单中的每个联系人的熟悉度。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获取到第一终端中存储的位于目标城市的联系人名单之后,根据目标用户与联系人名单中的每个联系人的联系频率和/或联系时间,确定目标用户与联系人名单中的每个联系人的熟悉度。
其中,联系频率和联系时间分别包括电话、短信、微信聊天、QQ聊天、微信朋友圈互动和微博互动等方式的频率和时间;联系频率和联系时间均与熟悉度呈正相关,当联系频率越高时,目标用户与联系人的熟悉度越高,当联系频率越低时,目标用户与联系人的熟悉度越低,当联系时间越长时,目标用户与联系人的熟悉度越高,当联系时间越短时,目标用户与联系人的熟悉度越低。
例如,目标用户A与联系人b的熟悉度为S1,目标用户A与联系人c的熟悉度为S2,目标用户A与联系人d的熟悉度为S3,目标用户A与联系人e的熟悉度为S4。
步骤103,根据所述熟悉度,向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联系人名单中的目标联系人的第二终端发送推送消息。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根据目标用户与联系人名单中的每个联系人的熟悉度,确定联系人名单中的目标联系人,可以根据熟悉度对联系人名单中的每个联系人进行排序,将熟悉度排序靠前的至少一个联系人确定为目标联系人,也可以设置一个熟悉度阈值,当目标用户与联系人的熟悉度大于熟悉度阈值时,将该联系人确定为目标联系人。
然后,向目标用户的第一终端和联系人名单中的目标联系人的第二终端发送推送消息,该推送消息包括同意操作选项和拒绝操作选项。
例如,根据熟悉度确定联系人名单中的目标联系人分别为联系人b、联系人c和联系人e,因此,向目标用户A的第一终端发送推送消息,如图2所示,向目标用户A的第一终端发送“您的好友b、c、e在这个城市”的推送消息,每个目标联系人对应提供“想聚”和“不想聚”两个操作选项,此外,也向联系人b、联系人c和联系人e的第二终端发送推送消息,如图3所示,向联系人b、联系人c和联系人e的第二终端发送“您的好友A来这个城市了”的推送消息,同样提供“想聚”和“不想聚”两个操作选项。
步骤104,当接收到所述目标用户和所述目标联系人针对所述推送消息的同意操作选项时,建立所述目标用户与所述目标联系人之间的会话。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目标用户和目标联系人分别在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中看到推送消息后,根据自己的意愿点击同意操作选项、拒绝操作选项或不做任何处理,当目标用户在第一终端中点击同意操作选项,且目标联系人在第二终端中也点击同意操作选项时,服务器则接收到目标用户和目标联系人针对推送消息的同意操作选项,然后,建立目标用户与目标联系人之间的会话。
当目标用户和目标联系人中的任意一者点击拒绝操作选项或不做任何处理时,则不会建立目标用户与目标联系人之间的会话,结束消息推送,后续也不再向该目标联系人发送推送消息。
需要说明的是,在建立目标用户和目标联系人之间的会话时,服务器也可以根据预设的规则直接向目标用户和目标联系人发送问候语,目标用户和目标联系人看到发送的问候语后,就会了解到对方有相聚的意愿,可以无尴尬的沟通聚会的细节,实现在双方自愿的基础上进行聚会。
例如,目标用户A在第一终端中点击同意操作选项,目标联系人c在第二终端中也点击同意操作选项,则自动建立目标用户A与目标联系人c之间的会话,同时向目标用户A的第一终端和目标联系人c的第二终端发送问候语,如图4所示,服务器向目标用户A的第一终端和目标联系人c的第二终端发送问候语为:“c,我来xxx城市了,聚一下吧”,以及“A,我在xxx城市,聚一下吧”。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当确定目标用户的第一终端所处的位置变更至目标城市时,获取第一终端中存储的位于目标城市的联系人名单,确定目标用户与联系人名单中的每个联系人的熟悉度,根据熟悉度,向第一终端和联系人名单中的目标联系人的第二终端发送推送消息,当接收到目标用户和目标联系人针对推送消息的同意操作选项时,建立目标用户与目标联系人之间的会话。当目标用户的第一终端所处的位置变更至目标城市时,自动获取位于目标城市的联系人名单,并结合目标用户与联系人名单中的每个联系人的熟悉度进行消息推送,减少无效推送,向双方推送消息后,只有在双方都同意相聚时,才建立目标用户与目标联系人之间的会话,避免贸然联系别人造成的尴尬场面。
实施例二
参照图5,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二的一种会话建立方法的流程图,具体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501,当确定目标用户的第一终端所处的位置变更至目标城市时,获取所述第一终端中存储的位于所述目标城市的初始联系人名单。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目标用户的第一终端中存储的位于目标城市的初始联系人名单包括电话通讯录、微信通讯录、QQ通讯录中的所有联系人名单,当确定目标用户的第一终端所处的位置变更至目标城市时,获取第一终端中存储的位于目标城市的初始联系人名单。
例如,获取第一终端中存储的位于目标城市的初始联系人名单包括:联系人b1、联系人c1、联系人c2、联系人c3、联系人d2、联系人e1、联系人e2,联系人b1属于电话通讯录中的联系人b,联系人c1属于电话通讯录中的联系人c,联系人c2属于微信通讯录中的联系人c,联系人c3属于QQ通讯录中的联系人c,联系人d2属于微信通讯录中的联系人d,联系人e1属于电话通讯录中的联系人e,联系人e2属于微信通讯录中的联系人e。
步骤502,根据所述初始联系人名单中的联系人之间的信息绑定关系,筛选所述初始联系人名单中重复的联系人,得到所述第一终端中存储的位于所述目标城市的不重复的联系人名单。
在实际应用中,第一终端中的电话通讯录、微信通讯录、QQ通讯录可能都包含同一联系人,因此,获取到的初始联系人名单存在部分联系人重复,根据初始联系人名单中的联系人之间的信息绑定关系,筛选初始联系人名单中重复的联系人,当初始联系人名单中的某一联系人重复时,仅在最终得到的联系人名单中保留一个联系人,最终得到第一终端中存储的位于目标城市的不重复的联系人名单。
需要说明的是,微信通讯录和QQ通讯录中的联系人的备注信息中可能会存在电话号码,根据备注信息中的电话号码与电话通讯录中联系人的电话号码是否一致,来确定初始联系人名单中的该联系人是否重复。
例如,联系人c1、联系人c2和联系人c3重复,联系人e1和联系人e2重复,筛选初始联系人名单中重复的联系人,最终得到的第一终端中存储的位于目标城市的不重复的联系人名单包括:联系人b、联系人c、联系人d和联系人e。
后续步骤503至步骤508也是基于不重复的联系人名单执行的,可减少后续目标用户与联系人之间的熟悉度的计算量。
步骤503,根据所述目标用户与所述联系人名单中的每个联系人的联系频率和/或联系时间,利用预设的熟悉度模型,计算所述目标用户与所述联系人名单中的每个联系人的模型函数值。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首先需要获取样本数据,该样本数据包括训练样本数据和测试样本数据,获取到的样本数据为:
L={(x1,y1β1),(x2,y2β2),...,(xn,ynβn)},yi∈{0,0.5,1},i=1,2,...W
其中,L表示样本数据的集合,xi表示每个评判熟悉度的维度的具体数值,yi表示每个评判熟悉度的维度的目标值,βi表示每个评判熟悉度的维度对应的权重。
具体的,评判两个用户之间的熟悉度的维度包括电话通话时间、电话通话频率、短信数量、微信聊天频率和时间、QQ聊天频率和时间、朋友圈互动频率、微博互动频率等W个变量;评判熟悉度的维度的具体数值xi可以为电话通话的具体时间、微信聊天的具体频率等;将每个评判熟悉度的维度根据不同的标准划分为三个档次,包括陌生、认识和熟悉,对应的目标值yi分别为0、0.5和1;根据每个评判熟悉度的维度对熟悉度的影响程度,对每个维度赋予不同的权重βi
例如,电话通话频率对熟悉度的影响程度大于微博互动频率对熟悉度的影响程度,因此,可将电话通话频率的权重设置为3,微博互动频率的权重设置为1;对于微信聊天频率,当频率大于或等于2次/月时,视为陌生,对应的目标值为0,当频率大于2次/月且小于5次/月时,视为认识,对应的目标值为0.5,当频率大于或等于5次/月时,视为熟悉,对应的目标值为1。
根据获取到的样本数据采用GBDT(Gradient Boosting Decision Tree,梯度提升决策树)算法训练得到熟悉度模型。
具体的,预先设置熟悉度模型参数,主要包括:学习率、决策树的个数,训练样本数据占样本数据的比例,其中,可以将学习率设置为0.01,决策树的个数设置为200,训练样本数据占样本数据的比例设置为20%。
首先,根据训练样本数据建立第一棵决策树T(x;Θ1)并进行初始化,采用GBDT算法计算第一棵决策树与所有维度(x1,x2,...xW)的信息增益并以此生成第一棵决策树上的预测函数f1(xi),然后计算该预测函数与对应的目标值和权重的乘积yiβi之间的残差r1i,得到:
r1i=yiβi-f1(xi) 公式(1)
基于公式(1)中的残差和学习率,建立第二棵决策树T(x;Θ2),并生成第二棵决策树上的预测函数f2(xi),得到:
f2(xi)=f1(xi)+T(x;Θ1) 公式(2)
计算第二棵决策树上的预测函数f2(xi)与对应的目标值和权重的乘积yiβi之间的残差r2i,得到:
r2i=yiβi-f2(xi) 公式(3)
基于上述预测函数生成和残差的计算步骤,以及下一棵决策树的生成步骤,不断迭代,可得到第m棵决策树上的预测函数fm(xi):
fm(xi)=fm-1(xi)+T(x;Θm-1) 公式(4)
接着,将迭代过程中所有决策树的累积和作为初始熟悉度模型fM(x):
Figure BDA0001923055090000091
其中,T(x;Θm)表示第m棵决策树,Θm表示第m棵决策树的具体参数。
由于预先将决策树的个数设置为200,因此,公式(5)中的M为200,在得到公式(5)中的初始熟悉度模型之后,根据测试样本数据对初始熟悉度模型进行测试,当测试结果准确时,将初始熟悉度模型作为最终的熟悉度模型,当测试结果误差较大时,对初始熟悉度模型进行优化得到最终的熟悉度模型。
在训练得到熟悉度模型之后,将熟悉度模型存储在服务器中,获取目标用户与联系人名单中的每个联系人的联系频率和/或联系时间,将目标用户与联系人名单中的每个联系人的联系频率和/或联系时间输入到预设的熟悉度模型中,计算得到目标用户与联系人名单中的每个联系人的模型函数值;其中,熟悉度模型是根据样本数据并采用GBDT算法训练得到的。
步骤504,根据所述模型函数值,分别计算所述目标用户与所述联系人名单中的每个联系人的熟悉度。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根据计算得到的模型函数值,分别计算目标用户与联系人名单中的每个联系人的熟悉度。
具体的,根据所述模型函数值,利用预设公式分别计算所述目标用户与所述联系人名单中的每个联系人的熟悉度;
其中,所述预设公式为:
Figure BDA0001923055090000092
S表示熟悉度,p表示预设的第一参数,q表示预设的第二参数,fM(x)表示模型函数值,第一参数和第二参数的具体数值为多次试验得到的经验值。
根据上述公式(6)将熟悉度模型的函数值,即模型函数值,转化为熟悉度,得到的熟悉度比模型函数值更加直观,例如,将第一参数设置为100,得到的熟悉度为0至100具体的数值,当熟悉度的数值越高时,目标用户与联系人之间的越熟悉,根据熟悉度的大小可以更加方便地确定出目标用户与联系人之间的熟悉程度。
步骤505,根据所述熟悉度,对所述联系人名单中的每个联系人进行排序。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根据计算得到的熟悉度,按照熟悉度从大到小对联系人名单中的每个联系人进行排序。
例如,按照熟悉度从大到小对联系人名单中的每个联系人进行排序的结果为:联系人b、联系人c、联系人e和联系人d。
步骤506,向所述第一终端和熟悉度排序靠前的N个目标联系人的第二终端发送推送消息。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预先设置N的具体数值,N为大于或等于1的正整数,向目标用户的第一终端和熟悉度排序靠前的N个目标联系人的第二终端发送推送消息。
优先向熟悉度较高的目标联系人发送推送消息,从而可减少无效推送。
例如,N设置为3,则熟悉度排序靠前的3个目标联系人分别为联系人b、联系人c和联系人e,因此,向目标用户的第一终端以及联系人b、联系人c和联系人e的第二终端发送推送消息。
步骤507,当接收到所述目标用户和所述目标联系人针对所述推送消息的同意操作选项时,确定所述第一终端中存储所述目标联系人的通讯录所属的应用程序。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当目标用户在第一终端中点击同意操作选项,且目标联系人在第二终端中也点击同意操作选项时,服务器则接收到目标用户和目标联系人针对推送消息的同意操作选项,确定第一终端中存储目标联系人的通讯录所属的应用程序。
例如,目标用户A在第一终端中点击同意操作选项,目标联系人c在第二终端中也点击同意操作选项,则确定第一终端存储目标联系人c的通讯录包括电话通讯录、微信通讯录和QQ通讯录,其所属的应用程序分别为电话、微信和QQ。
步骤508,根据预设的应用程序优先级,在对应的应用程序内建立所述目标用户与所述目标联系人之间的会话。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预先设置应用程序优先级,根据预设的应用程序优先级,在最高优选级对应的应用程序内建立目标用户与目标联系人之间的会话。
例如,预设的应用程序优先级从高到低分别为微信、QQ和电话,存储目标联系人c的通讯录包括电话通讯录、微信通讯录和QQ通讯录,其所属的应用程序分别为电话、微信和QQ,且微信的优先级最高,因此,在微信内建立目标用户A与目标联系人c之间的会话。
需要说明的是,当第一终端中存储目标联系人的通讯录所属的应用程序只有一种时,直接在对应的应用程序内建立目标用户与目标联系人之间的会话。
例如,目标用户A在第一终端中点击同意操作选项,目标联系人b在第二终端中也点击同意操作选项,且第一终端中存储目标联系人b的通讯录仅为电话通讯录,因此,直接在短信内建立目标用户A与目标联系人b之间的会话。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当目标用户的第一终端所处的位置变更至目标城市时,自动获取到位于目标城市的不重复的联系人名单,并结合目标用户与联系人名单中的每个联系人的熟悉度,向第一终端和熟悉度排序靠前的N个目标联系人的第二终端进行消息推送,减少无效推送,向双方推送消息后,只有在双方都同意相聚时,才建立目标用户与目标联系人之间的会话,避免贸然联系别人造成的尴尬场面。
实施例三
参照图6,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三的一种服务器的结构框图。
所述服务器600包括:
联系人名单获取模块601,用于当确定目标用户的第一终端所处的位置变更至目标城市时,获取所述第一终端中存储的位于所述目标城市的联系人名单;
熟悉度确定模块602,用于确定所述目标用户与所述联系人名单中的每个联系人的熟悉度;
推送消息发送模块603,用于根据所述熟悉度,向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联系人名单中的目标联系人的第二终端发送推送消息;
会话建立模块604,用于当接收到所述目标用户和所述目标联系人针对所述推送消息的同意操作选项时,建立所述目标用户与所述目标联系人之间的会话。
参照图7,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三的另一种服务器的结构框图。
在图6的基础上,可选的,所述熟悉度确定模块602,包括:
模型函数值计算子模块6021,用于根据所述目标用户与所述联系人名单中的每个联系人的联系频率和/或联系时间,利用预设的熟悉度模型,计算所述目标用户与所述联系人名单中的每个联系人的模型函数值;
熟悉度计算子模块6022,用于根据所述模型函数值,分别计算所述目标用户与所述联系人名单中的每个联系人的熟悉度;
其中,所述熟悉度模型是根据样本数据并采用GBDT算法训练得到的。
可选的,所述熟悉度计算子模块6022,包括:
熟悉度计算单元60221,用于根据所述模型函数值,利用预设公式分别计算所述目标用户与所述联系人名单中的每个联系人的熟悉度;
其中,所述预设公式为:
Figure BDA0001923055090000121
S表示熟悉度,p表示预设的第一参数,q表示预设的第二参数,fM(x)表示模型函数值。
可选的,所述推送消息发送模块603,包括:
排序子模块6031,用于根据所述熟悉度,对所述联系人名单中的每个联系人进行排序;
推送消息发送子模块6032,用于向所述第一终端和熟悉度排序靠前的N个目标联系人的第二终端发送推送消息;
其中,所述N为大于或等于1的正整数。
可选的,所述会话建立模块604,包括:
应用程序确定子模块6041,用于确定所述第一终端中存储所述目标联系人的通讯录所属的应用程序;
会话建立子模块6042,用于根据预设的应用程序优先级,在对应的应用程序内建立所述目标用户与所述目标联系人之间的会话。
可选的,所述联系人名单获取模块601,包括:
初始联系人名单获取子模块6011,用于获取所述第一终端中存储的位于所述目标城市的初始联系人名单;
联系人筛选子模块6012,用于根据所述初始联系人名单中的联系人之间的信息绑定关系,筛选所述初始联系人名单中重复的联系人,得到所述第一终端中存储的位于所述目标城市的不重复的联系人名单。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服务器能够实现图1至图5的方法实施例中服务器实现的各个过程,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当确定目标用户的第一终端所处的位置变更至目标城市时,获取第一终端中存储的位于目标城市的联系人名单,确定目标用户与联系人名单中的每个联系人的熟悉度,根据熟悉度,向第一终端和联系人名单中的目标联系人的第二终端发送推送消息,当接收到目标用户和目标联系人针对推送消息的同意操作选项时,建立目标用户与目标联系人之间的会话。当目标用户的第一终端所处的位置变更至目标城市时,自动获取位于目标城市的联系人名单,并结合目标用户与联系人名单中的每个联系人的熟悉度进行消息推送,减少无效推送,向双方推送消息后,只有在双方都同意相聚时,才建立目标用户与目标联系人之间的会话,避免贸然联系别人造成的尴尬场面。
实施例四
优选的,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服务器,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会话建立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实施例五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会话建立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其中,所述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如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简称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RAM)、磁碟或者光盘等。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空调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之内。

Claims (9)

1.一种会话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当确定目标用户的第一终端所处的位置变更至目标城市时,获取所述第一终端中存储的位于所述目标城市的联系人名单;
确定所述目标用户与所述联系人名单中的每个联系人的熟悉度;
根据所述熟悉度,向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联系人名单中的目标联系人的第二终端发送推送消息;
当接收到所述目标用户和所述目标联系人针对所述推送消息的同意操作选项时,建立所述目标用户与所述目标联系人之间的会话;
所述确定所述目标用户与所述联系人名单中的每个联系人的熟悉度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目标用户与所述联系人名单中的每个联系人的联系频率和/或联系时间,利用预设的熟悉度模型,计算所述目标用户与所述联系人名单中的每个联系人的模型函数值;
根据所述模型函数值,分别计算所述目标用户与所述联系人名单中的每个联系人的熟悉度;
其中,所述熟悉度模型是根据样本数据并采用GBDT算法训练得到的;
所述根据所述模型函数值,分别计算所述目标用户与所述联系人名单中的每个联系人的熟悉度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模型函数值,利用预设公式分别计算所述目标用户与所述联系人名单中的每个联系人的熟悉度;
其中,所述预设公式为:
Figure FDA0002910210750000011
S表示熟悉度,p表示预设的第一参数,q表示预设的第二参数,fM(x)表示模型函数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熟悉度,向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联系人名单中的目标联系人的第二终端发送推送消息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熟悉度,对所述联系人名单中的每个联系人进行排序;
向所述第一终端和熟悉度排序靠前的N个目标联系人的第二终端发送推送消息;
其中,所述N为大于或等于1的正整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立所述目标用户与所述目标联系人之间的会话的步骤,包括:
确定所述第一终端中存储所述目标联系人的通讯录所属的应用程序;
根据预设的应用程序优先级,在对应的应用程序内建立所述目标用户与所述目标联系人之间的会话。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所述第一终端中存储的位于所述目标城市的联系人名单的步骤,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终端中存储的位于所述目标城市的初始联系人名单;
根据所述初始联系人名单中的联系人之间的信息绑定关系,筛选所述初始联系人名单中重复的联系人,得到所述第一终端中存储的位于所述目标城市的不重复的联系人名单。
5.一种服务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联系人名单获取模块,用于当确定目标用户的第一终端所处的位置变更至目标城市时,获取所述第一终端中存储的位于所述目标城市的联系人名单;
熟悉度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目标用户与所述联系人名单中的每个联系人的熟悉度;
推送消息发送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熟悉度,向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联系人名单中的目标联系人的第二终端发送推送消息;
会话建立模块,用于当接收到所述目标用户和所述目标联系人针对所述推送消息的同意操作选项时,建立所述目标用户与所述目标联系人之间的会话;
所述熟悉度确定模块,包括:
模型函数值计算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目标用户与所述联系人名单中的每个联系人的联系频率和/或联系时间,利用预设的熟悉度模型,计算所述目标用户与所述联系人名单中的每个联系人的模型函数值;
熟悉度计算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模型函数值,分别计算所述目标用户与所述联系人名单中的每个联系人的熟悉度;
其中,所述熟悉度模型是根据样本数据并采用GBDT算法训练得到的;
所述熟悉度计算子模块,包括:
熟悉度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模型函数值,利用预设公式分别计算所述目标用户与所述联系人名单中的每个联系人的熟悉度;
其中,所述预设公式为:
Figure FDA0002910210750000031
S表示熟悉度,p表示预设的第一参数,q表示预设的第二参数,fM(x)表示模型函数值。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服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推送消息发送模块,包括:
排序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熟悉度,对所述联系人名单中的每个联系人进行排序;
推送消息发送子模块,用于向所述第一终端和熟悉度排序靠前的N个目标联系人的第二终端发送推送消息;
其中,所述N为大于或等于1的正整数。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服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会话建立模块,包括:
应用程序确定子模块,用于确定所述第一终端中存储所述目标联系人的通讯录所属的应用程序;
会话建立子模块,用于根据预设的应用程序优先级,在对应的应用程序内建立所述目标用户与所述目标联系人之间的会话。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服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联系人名单获取模块,包括:
初始联系人名单获取子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第一终端中存储的位于所述目标城市的初始联系人名单;
联系人筛选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初始联系人名单中的联系人之间的信息绑定关系,筛选所述初始联系人名单中重复的联系人,得到所述第一终端中存储的位于所述目标城市的不重复的联系人名单。
9.一种服务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会话建立方法的步骤。
CN201811603428.XA 2018-12-26 2018-12-26 一种会话建立方法及服务器 Active CN10945077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603428.XA CN109450775B (zh) 2018-12-26 2018-12-26 一种会话建立方法及服务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603428.XA CN109450775B (zh) 2018-12-26 2018-12-26 一种会话建立方法及服务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450775A CN109450775A (zh) 2019-03-08
CN109450775B true CN109450775B (zh) 2021-03-09

Family

ID=655374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603428.XA Active CN109450775B (zh) 2018-12-26 2018-12-26 一种会话建立方法及服务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450775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68838A (zh) * 2011-11-15 2012-03-07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联系人信息推送方法及移动终端
US9819785B2 (en) * 2014-06-23 2017-11-14 Verizon Patent And Licensing Inc. Multimedia messaging service communication using a two way push connection
CN105847129A (zh) * 2016-05-10 2016-08-10 唐辛欣 一种以地理位置信息发起呼叫的方法及系统
CN106412265B (zh) * 2016-09-21 2019-06-18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位置信息的互动提醒推送方法及装置
CN107341275A (zh) * 2017-09-12 2017-11-10 如皋福大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校友信息的推送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450775A (zh) 2019-03-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574825B2 (en) Assisted-communication with intelligent personal assistant
CN110035388B (zh) 确定用户区域的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终端设备
CN110337059B (zh) 一种用户家庭关系的分析算法、服务器及网络系统
JP5479601B2 (ja) 通信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いてソーシャルネットワークの分析を支援する方法及び装置
CN108875993B (zh) 邀请行为预测方法及装置
US10157228B2 (en) Communication system including a confidence level for a contact type and method of using same
US20120254229A1 (en) Determining potential relationships between individuals
CN110019382B (zh) 用户亲密度指数确定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1865771B (zh) 消息发送方法及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05893562A (zh) 会话消息处理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13938816A (zh) 算力资源调度方法及其装置
CN113206909A (zh) 骚扰电话拦截方法及装置
CN115470867A (zh) 基于知识图谱的坐席匹配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572524B (zh) 一种用户呼叫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服务器
KR102638566B1 (ko) 호출 설정들에 기반한 착신 호출들의 제어
CN109450775B (zh) 一种会话建立方法及服务器
US9165327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aging business and social contacts
CN108234471B (zh) 入群验证方法、装置、计算机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2307075B (zh) 用户关系识别方法及装置
CN110166635B (zh) 可疑终端识别方法和可疑终端识别系统
EP4093003A1 (en) Spoofed telephone call identifier
CN114970495A (zh) 人名消歧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163237B (zh) 呼叫业务流程控制方法和相关装置
CN112929489B (zh) 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08268566B (zh) 一种数据关系确定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