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447442A - 一种市场环境下考虑不同用户需求的售电企业供电质量动态评估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市场环境下考虑不同用户需求的售电企业供电质量动态评估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447442A
CN109447442A CN201811216320.5A CN201811216320A CN109447442A CN 109447442 A CN109447442 A CN 109447442A CN 201811216320 A CN201811216320 A CN 201811216320A CN 109447442 A CN109447442 A CN 10944744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dex
sale
quality
power supply
pow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21632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辉
倪相生
陈小飞
来骏
潘鹏
郑瑜
吴剑凌
董立志
曹依丹
殷文倩
侯云鹤
刘皓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tate Grid Zhejia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Hohai University HHU
Original Assignee
State Grid Zhejia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Hohai University HHU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tate Grid Zhejia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Hohai University HHU filed Critical State Grid Zhejia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216320.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447442A/zh
Publication of CN1094474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44744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1Resource planning, allocation, distributing or scheduling for enterprises or organisations
    • G06Q10/06315Needs-based resource requirements planning or analysi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9Performance analysis of employees;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operations
    • G06Q10/06395Quality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06Energy or water supply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conomics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Marketing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市场环境下考虑不同用户需求的售电企业供电质量动态评估方法,该方法的步骤如下:从电能质量、供电可靠性、服务质量、经济性和市场占有率五个维度建立包含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的三级评估指标体系;根据不同用户群体对自身供电质量需求偏好及感知的供电质量价值对售电企业供电质量进行主观评价;从系统角度对各售电企业供电质量竞争力进行客观评价;根据主客观评价结果来综合评估该售电企业供电质量竞争力;开展包含各售电企业供电质量竞争力的横向对标、以及该售电企业与自身历史水平相比动态趋势的纵向对标来进行动态综合评估。本发明能够为用户选择合适的售电企业并激励各售电企业提升供电质量,提升整体配电网电能质量。

Description

一种市场环境下考虑不同用户需求的售电企业供电质量动态 评估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能质量领域,具体地是一种考虑售电侧市场环境下多类售电企业竞争、电能质量增值服务的市场环境下考虑不同用户需求的售电企业供电质量动态评估方法。
背景技术
电能是指通过公用电网供给用户端的交流电能的品质,是一种特殊的商品。随着电力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多类售电企业竞争的局面下,用户选择权增大,不同用户根据自身个性化电能质量需求选择合适的售电企业,对售电服务质量和电能质量水平提出更加多样化的要求。电力用户的不同需求决定了他们对电能质量的评价存在明显的主观差异,如何考虑电力用户对电能质量的不同需求,并基于用户需求对各类提供电能质量服务的售电企业进行合理的综合评估,是实现优质供电的基础,能够为有着不同电能质量需求的用户选择合适的售电企业提供辅助决策依据,同时激励各售电企业关注用户需求、提升竞争力,从而间接推进配电网整体电能质量水平的提升。
现阶段,聚焦市场环境下售电企业供电质量竞争力方面的评估研究相对较少,对售电企业供电质量的评估指标体系中相关电能质量服务经济性指标尚未完善,同时,对于普遍电力服务和电能质量增值服务以及享受不同服务的两类用户群体的供电质量感知值未做区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考虑售电侧市场环境下多类售电企业竞争、电能质量增值服务的市场环境下考虑不同用户需求的售电企业供电质量动态评估方法;该动态评估方法在现行电能质量标准的基础上,增加相应市场环境下衡量售电企业供电质量的指标,综合考虑对售电企业客观系统的评价及各类电能质量用户的主观评价,最终采用与其它售电企业横向对标、与自身历史水平纵向对标相结合的方法,对各售电企业供电质量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估,评估结果将为有着不同电能质量需求的用户选择合适的售企业提供决策参考依据,同时激励各售电企业提升供电质量,从而提升整体配电网电能质量。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的:
一种市场环境下考虑不同用户需求的售电企业供电质量动态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的步骤如下:
步骤1)、以售电企业供电质量竞争力为目标层,以电能质量指标I1、供电可靠性指标I2、服务质量指标I3、经济性指标I4和市场占有率指标I5五个维度为准则层,以上述五个维度的扩充指标为指标层,构建三级评估指标体系;
步骤2)、依据所建指标体系,区分享受电力普遍服务的用户群体和享受电能质量增值服务的用户群体,两类用户群体分别根据自身供电质量需求偏好及感知的供电质量价值对售电企业供电质量进行主观评价;
步骤3)、依据所建指标体系,从系统角度对各售电企业供电质量竞争力进行客观评价,来反映各售电企业的电力普遍服务和电能质量增值服务水平;
步骤4)、根据步骤2)的主观评价结果和步骤3)的客观评价结果来综合评估该售电企业供电质量竞争力;
步骤5)、根据步骤4)获得的结果,开展包含各售电企业供电质量竞争力的横向对标、以及该售电企业与自身历史水平相比动态趋势的纵向对标,来对售电企业供电质量进行动态综合评估。
所述步骤1)中的三级评估指标体系包括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目标层为售电企业供电质量竞争力;准则层为电能质量指标I1、供电可靠性指标I2、服务质量指标I3、经济性指标I4和市场占有率指标I5五项基本指标;指标层中的扩充指标基于上述五项基本指标确定,且分别给出针对系统客观评价、以及享受电力普遍服务的用户群体和享受电能质量增值服务的用户群体的主观评价的相应扩充指标,并给出对相应扩充指标进行评价时的量化方法。
所述的电能质量指标I1选取现行电能质量主要考核指标和用户反映较为严重的电能质量指标作为扩充指标,扩充指标包括频率合格率I11、电压合格率I12、电压波动次数I13、电压暂降次数I14、负序电压不平衡度I15、零序电压不平衡度I16、电压总谐波畸变率I17和电流总谐波畸变率I18,其中用于系统客观评价的各项扩充指标的指标计算方法参考相应国家标准,频率合格率I11的计算公式来源于国家标准GB/T 15945-2008《电能质量电力系统频率偏差》,计算公式为:频率合格率电压合格率I12的计算公式来源于国家标准GB/T 12325-2008《电能质量供电电压偏差》,计算公式为:电压合格率电压波动I13的计算公式来源于国家标准GB/T 12326-2008《电能质量电压波动和闪变》,计算公式为:电压波动其中ΔU是电压方均根值曲线上相邻两个极值电压之差,UN为系统标称电压;电压暂降次数I14即在统计期间发生的电压暂降次数;负序电压不平衡度I15的计算公式参考国家标准GB/T 15543—2008《电能质量三相电压不平衡》,计算公式为:其中,U1为三相电压正序分量的方均根值,U2为三相电压负序分量的方均根值;零序电压不平衡度I16的计算公式参考国家标准GB/T 15543—2008《电能质量三相电压不平衡》,计算公式为:其中,U0为三相电压零序分量的方均根值,U2为三相电压负序分量的方均根值;电压总谐波畸变率I17的计算公式参考国家标准GB/T 14549—1993《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计算公式为:其中,UH为谐波电压含量方均根值,U为基波电压含量方均根值;电压总谐波畸变率I18的计算公式参考国家标准GB/T 14549—1993《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计算公式为:其中,IH为谐波电流含量方均根值,I为基波电流含量方均根值;
用于享受电力普遍服务的用户群体和享受电能质量增值服务的用户群体的各项扩充指标的指标计算方法为等级打分,具体的等级-分数参照表为下表。
等级 优秀 良好 中等 合格 不合格
分数 90-100 80-89 70-79 60-69 <60
所述的供电可靠性指标I2包括单个售电企业辖区内平均可靠性和单个用户可靠性感知值,由此构建反映对售电企业平均可靠性水平的客观评价和用户可靠性感知值主观评价的供电可靠性指标I2的扩充指标,其中用于反映售电企业平均可靠性水平客观评价的扩充指标包括单个售电企业平均计划停电频率I21、单个售电企业平均非计划停电频率I22、单个售电企业平均计划停电时间I23、单个售电企业平均非计划停电时间I24、单个售电企业最长计划停电时间I25、单个售电企业最长非计划停电时间I26、平均系统等效计划停电频率I27、平均系统等效非计划停电频率I28、平均系统等效计划停电时间I29、平均系统等效非计划停电时间I210;用于用户主观评价的供电可靠性指标I2的扩充指标包括单个用户计划停电频率I211、单个用户非计划停电频率I212、单个用户平均计划停电时间I213、单个用户平均非计划停电时间I214、单个用户最长计划停电时间I215、单个用户最长非计划停电时间I216;各扩充指标的计算方法为:单个售电企业平均计划停电频率单个售电企业平均非计划停电频率单个售电企业平均计划停电时间单个售电企业平均非计划停电时间单个售电企业最长计划停电时间I25为单个售电企业计划停电中停电持续最长的时间;单个售电企业最长非计划停电时间I26为单个售电企业非计划停电中停电持续最长的时间;平均系统等效计划停电频率平均系统等效非计划停电频率平均系统等效计划停电时间平均系统等效非计划停电时间单个用户计划停电频率I211为单个用户计划停电的次数;单个用户非计划停电频率I212为单个用户非计划停电的次数;单个用户平均计划停电时间单个用户平均非计划停电时间单个用户最长计划停电时间I215为单个用户计划停电中停电持续的最长时间;单个用户最长非计划停电时间I216为单个用户非计划停电中停电持续的最长时间。
服务质量是市场环境下衡量各售电企业供电质量竞争力的一项重要因素,参考现有电网服务质量标准和章程,并考虑售电侧放开对电能质量服务的影响,确定服务质量指标I3的扩充指标为用户转入转出便捷性I31、抢修及时性I32、用户投诉率I33、用户投诉处理及时性I34、服务态度满意度I35、套餐多样性I36,其中用于系统客观评价的服务质量指标I3中的各项扩充指标的计算方法为:用户转入转出便捷性抢修及时性用户投诉率用户投诉处理及时性服务态度满意度套餐多样性用于用户主观评价的服务质量指标I3中的各项扩充指标的指标计算方法为用户打分法,具体的等级-分数参照表为下表。
等级 优秀 良好 中等 合格 不合格
分数 90-100 80-89 70-79 60-69 <60
电能质量服务的经济性是市场竞争环境下衡量售电企业供电质量的一项不可忽略因素,考虑用户选择权放开以及各类电能质量增值服务的推广,亟需评估各售电企业电能质量增值服务价格水平及其对辖区内整体供电质量的影响,由此确定经济性指标I4的扩充指标为单个售电企业平均电能质量价格I41、单个售电企业等效电能质量价格I42、单个用户电能质量价格水平I43;其中用于系统客观评价的经济性指标I4中的扩充指标I41和I42的计算方法为:单个售电企业平均电能质量价格单个售电企业等效电能质量价格其中∑Pn表示总增值服务收入,Cs表示增值服务容量,Ctotal表示辖区总容量;用于用户主观评价的经济性指标I4中的扩充指标I43的计算方法为等级打分法,具体的等级-分数参照表为下表。
等级 优秀 良好 中等 合格 不合格
分数 90-100 80-89 70-79 60-69 <60
从系统客观评价角度,还可以从掌握的较全面的数据对售电企业进行供电质量竞争力评估,确定售电企业的市场占有率指标I5的扩充指标为用户转入率I51、用户转出率I52、套餐选择比例I53、选择套餐的用户比例I54,市场占有率指标I5及其扩充指标用于对售电企业供电质量竞争力的系统客观评价,各扩充指标的计算方法为:
转入率I51:
转出率I52:
套餐选择比例I53:
选择套餐的用户比例I54:
其中,qi,t,cin、qi,t,cout分别为本周期售电企业i的用户转入率和转出率,分别为本周期结束和开始时售电企业i的用户数量,Si,t为本周期内售电企业i的套餐选择比例,Ssold、Stotal分别为该售电企业售出的套餐种类数量和可选的总套餐种类数量,Pi,t为本周期内售电企业i的选择套餐的用户比例,N、M分别为该售电企业拥有的电能质量增值服务用户数量和电力普遍服务用户数量;另由于市场占有率指标I5对数据信息要求较多,故不适用于用户群体的主观评价。
所述步骤2)中的主观评价步骤为:
21)根据享受电力普遍服务的用户群体和享受电能质量增值服务的用户群体对各项供电质量指标及其扩充指标的不同偏好和需求,利用改进层次分析法对指标进行赋权;
22)根据对应用户群体所感知的供电质量水平以及与期望水平间对比,采用等级打分制对各项供电质量进行评分;
23)根据各对应用户群体的权重矩阵及评分结果,计算对应用户群体对各售电企业供电质量竞争力的主观评估结果。
所述步骤21)的改进层次分析法对指标进行赋权的步骤为:
211)根据用户偏好和需求对指标进行两两比较,按重要程度的递减方式排序为r1≥r2≥Λrq
212)对ri和ri+1进行比较,并将其对应的标度值记为ti,然后按照指标重要程度的传递性计算出判断矩阵的其他元素值,判断矩阵Z记为:
213)直接根据判断矩阵计算各指标的权重值:
其中,ri和ri+1分别为指标序列中第i位和i+1的指标,q为指标个数,ti为ri与ri+1的比较标度值,ωi为第i个指标权重值,zij为判断矩阵中位与第i行j列的元素;标度值ti=1、1.2、1.4、1.6或1.8;其中各标度值的含义为:标度1表示两个因素相比具有同等重要性;标度1.2表示两个因素相比,一个因素比另一个因素稍微重要;标度1.4表示两个因素相比,一个因素比另一个因素强烈重要;标度1.6表示两个因素相比,一个因素比另一个因素明显重要;标度1.8表示两个因素相比,一个因素比另一个因素绝对重要;上述各标度值由用户列出准则层指标以及准则层指标所对应的扩充指标的重要程度排序,然后依序两两对比相邻两指标的重要程度获得。
所述步骤22)中的评分方法为:根据所建指标体系,电力普遍服务用户群体和电能质量增值服务用户群体分别根据所感知的供电质量水平以及与期望水平间对比,参照等级-分数参照表对感知到的该项供电质量指标进行打分,分数越高、等级越高,表示用户对该项指标越满意,具体的等级-分数参照表为下表。
等级 优秀 良好 中等 合格 不合格
分数 90-100 80-89 70-79 60-69 <60
所述步骤23)中的主观评估结果采用分别对电力普遍服务用户群体和电能质量增值服务用户群体对各项售电企业供电质量指标的评估结果赋权{0.5,0.5}的方法,将电力普遍服务用户群体和电能质量增值服务用户群体对各项售电企业供电质量指标的评估结果通过赋权方式相结合,得到享受不同电能质量服务、有着不同电能质量需求的用户群体评估结果的售电企业供电质量主观评估结果。
所述步骤3)中的客观评价基于所建指标体系,通过各项指标计算公式/方法计算各个准则层维度供电质量指标所对应的扩充指标数据得到扩充指标的客观评价得分,采用改进灰色关联度法确定指标层权重,用改进层次分析法-反熵权法计算准则层权重,得出从系统角度对售电企业的客观评价结果,该结果客观反映售电企业提供电力普遍服务和电能质量增值服务的水平。
通过各项指标计算公式/方法计算各个准则层维度供电质量指标所对应的扩充指标数据得到扩充指标的客观评价得分,是将各个准则层维度供电质量指标所对应的扩充指标计算结果转化为相应得分并分为五个等级,分数、等级越高,表示该项指标系统客观评价越优秀,具体的指标-分数-等级参照表为下表。
将各个准则层维度供电质量指标所对应的扩充指标计算结果转化为得分和等级,对于极大型指标将指标值与得分转化的计算方法为对于极小型指标将指标值与得分转化的计算方法为其中G为指标得分,Gmax为得分最大值100,Gmedium为合格与不合格的节点分数60,I为指标计算值,Imax为指标最大值,Imin为指标最小值,Imedium为合格与不合格的节点指标值;其中,对于指标值越大表示供电质量越好的指标为极大值指标,对于指标值越小表示供电质量越好的指标为极小值指标。
采用改进灰色关联度法确定指标层权重的具体步骤为:31)通过本周期与前三个统计周期的每个准则层维度供电质量指标所对应的a个扩充指标的等级得分,得到数据评分矩阵:其中Xn代表第n个扩充指标四个周期下的得分,xmn代表第m个周期下第n个扩充指标的得分,m=1,2,3,4表示第m个周期数,n=1,……,a表示第n个扩充指标;32)确定参考序列,从X选出最大得分值作为参考得分值,组成参考数据列X0=[x01,x02,x03,x04],其中x0m表示第m个周期的最大得分值;
33)计算各个指标序列X1,X2,KXa与参考数据X0间的距离,计算公式为:其中Dn为第Xn个指标序列到参考序列X0的距离;34)计算每个准则层维度供电质量指标所对应的a个扩充指标的权重ωn,计算公式为其中ωn为每个准则层维度供电质量指标所对应的第n个扩充指标权重值。
所述步骤4)中的综合评估该售电企业供电质量竞争力的方法为:采用对来自用户群体的主观评估结果和来自系统的客观评估结果进行权重赋值{0.5,0.5},从而计算综合评估结果,该结果反映售电企业供电质量客观水平和售电企业用户群体的主观感知值。
所述的步骤5)中的动态综合评估具体方法为:基于各售电企业在各个周期内计及用户群体主观评价和系统客观评价的供电质量竞争力综合评估结果,开展多个售电企业在同一时间尺度的评估结果横向对标和同一售电企业在不同时间段内的评估结果纵向对标,以期得到计及行业排名和历史变化的动态评估结果;其中横向对标方法为:基于各售电企业在本周期内计及用户群体主观评价和系统客观评价的供电质量竞争力综合评估,采用k均值聚类方法开展多个售电企业之间的对标分析,得到各层级、各项具体指标的不同企业间对标结果;纵向对标方法为:对各售电企业在本周期及之前三个周期内的计及用户主观评价和系统客观评价的售电企业供电质量竞争力综合评估进行纵向对比,对四个周期内的评估结果分别赋权重{0.1,0.2,0.3,0.4},得到反映售电企业在各周各层级、各项具体电能质量指标评估结果变化趋势的动态结果;基于各售电企业间横向对标结果以及售电企业与自身历史水平相比的动态趋势结果,分别赋权重{0.5,0.5},获得各售电企业供电质量竞争力动态综合评估结果。
本发明相比现有技术有如下优点:
本发明通过结合多类售电企业并存、用户选择权放开的售电侧改革背景,在选择评估指标时,在现行电能质量、供电可靠性和服务质量标准和规章制度的基础上,考虑售电侧市场放开对售电企电能质量带来的影响,增设经济性指标、市场占有率指标,并扩充其它各类指标;综合考虑不同用户的电能质量需求和感知到的电能质量水平,区分电力普遍服务和电能质量增值服务,在对售电企业进行评估时采用系统客观评估与各类用户主观评估相结合的方式,更能反映售电企业供电质量满足用户需求的能力;采用与其它售电企业横向对标、与自身历史水平纵向对标相结合的方式,更好动态展现售电企业所处行业水平以及动态发展趋势;该动态评估方法可为售电侧放开环境下有着不同电能质量需求的用户选择合适的售电企业提供决策依据,激励各售电企业提高供电质量,从而进一步促进配电网整体电能质量水平的提升。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市场环境下考虑不同用户需求的售电企业供电质量动态评估方法流程图;
附图2为本发明的一种市场环境下考虑不同用户需求的售电企业供电质量动态评估方法中的重要因素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2所示:一种市场环境下考虑不同用户需求的售电企业供电质量动态评估方法,该方法的步骤如下:步骤1)、以售电企业供电质量竞争力为目标层,以电能质量指标I1、供电可靠性指标I2、服务质量指标I3、经济性指标I4和市场占有率指标I5五个维度为准则层,以上述五个维度的扩充指标为指标层,构建三级评估指标体系;步骤2)、依据所建指标体系,区分享受电力普遍服务的用户群体和享受电能质量增值服务的用户群体,两类用户群体分别根据自身供电质量需求偏好及感知的供电质量价值对售电企业供电质量进行主观评价;步骤3)、依据所建指标体系,从系统角度对各售电企业供电质量竞争力进行客观评价,来反映各售电企业的电力普遍服务和电能质量增值服务水平;步骤4)、根据步骤2)的主观评价结果和步骤3)的客观评价结果来综合评估该售电企业供电质量竞争力;步骤5)、根据步骤4)获得的结果,开展包含各售电企业供电质量竞争力的横向对标、以及该售电企业与自身历史水平相比动态趋势的纵向对标,来对售电企业供电质量进行动态综合评估。
其中步骤1)中的三级评估指标体系具体构成情况为:三级评估指标体系包括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目标层为售电企业供电质量竞争力;准则层为电能质量指标I1、供电可靠性指标I2、服务质量指标I3、经济性指标I4和市场占有率指标I5五项基本指标;指标层中的扩充指标基于上述五项基本指标确定,且分别给出针对系统客观评价、以及享受电力普遍服务的用户群体和享受电能质量增值服务的用户群体的主观评价的相应扩充指标,并给出对相应扩充指标进行评价时的量化方法。
下面分别对准则层的扩充指标进行详细的解释说明。
其中电能质量指标I1选取现行电能质量主要考核指标和用户反映较为严重的电能质量指标作为扩充指标,扩充指标包括频率合格率I11、电压合格率I12、电压波动次数I13、电压暂降次数I14、负序电压不平衡度I15、零序电压不平衡度I16、电压总谐波畸变率I17和电流总谐波畸变率I18,用于系统客观评价的各扩充指标的计算方法如下:频率合格率电压合格率电压波动次数I13即在统计期间发生的电压波动率大于3%的电压波动次数;电压暂降次数I14即在统计期间发生的电压暂降次数;负序电压不平衡度I15的计算公式为:其中,U1为三相电压正序分量的方均根值,U2为三相电压负序分量的方均根值;零序电压不平衡度I16的计算公式为:其中,U0为三相电压零序分量的方均根值,U2为三相电压负序分量的方均根值;电压总谐波畸变率I17的计算公式为:其中,UH为谐波电压含量方均根值,U为基波电压含量方均根值;电流总谐波畸变率I18的计算公式为:其中,IH为谐波电流含量方均根值,I为基波电流含量方均根值;用于享受电力普遍服务的用户群体和享受电能质量增值服务的用户群体的各项扩充指标的指标计算方法为等级打分,具体的等级-分数参照表为下表。
等级 优秀 良好 中等 合格 不合格
分数 90-100 80-89 70-79 60-69 <60
供电可靠性指标I2包括单个售电企业辖区内平均可靠性和单个用户可靠性感知值,由此构建反映对售电企业平均可靠性水平的客观评价和用户可靠性感知值主观评价的供电可靠性指标I2的扩充指标,其中用于反映售电企业平均可靠性水平客观评价的扩充指标包括单个售电企业平均计划停电频率I21、单个售电企业平均非计划停电频率I22、单个售电企业平均计划停电时间I23、单个售电企业平均非计划停电时间I24、单个售电企业最长计划停电时间I25、单个售电企业最长非计划停电时间I26、平均系统等效计划停电频率I27、平均系统等效非计划停电频率I28、平均系统等效计划停电时间I29、平均系统等效非计划停电时间I210;用于用户主观评价的供电可靠性指标I2的扩充指标包括单个用户计划停电频率I211、单个用户非计划停电频率I212、单个用户平均计划停电时间I213、单个用户平均非计划停电时间I214、单个用户最长计划停电时间I215、单个用户最长非计划停电时间I216;各扩充指标的计算方法为:单个售电企业平均计划停电频率:单个售电企业平均非计划停电频率:单个售电企业平均计划停电时间:单个售电企业平均非计划停电时间:单个售电企业最长计划停电时间I25为单个售电企业计划停电中停电持续最长的时间;单个售电企业最长非计划停电时间I26为单个售电企业非计划停电中停电持续最长的时间;平均系统等效计划停电频率:平均系统等效非计划停电频率:平均系统等效计划停电时间:平均系统等效非计划停电时间:单个用户计划停电频率I211为单个用户计划停电的次数;单个用户非计划停电频率I212为单个用户非计划停电的次数;单个用户平均计划停电时间:单个用户平均非计划停电时间:单个用户最长计划停电时间I215为单个用户计划停电中停电持续的最长时间;单个用户最长非计划停电时间I216为单个用户非计划停电中停电持续的最长时间。
服务质量指标I3的扩充指标为用户转入转出便捷性I31、抢修及时性I32、用户投诉率I33、用户投诉处理及时性I34、服务态度满意度I35、套餐多样性I36;其中用于系统客观评价的服务质量指标I3中的各项扩充指标的计算方法为:用户转入转出便捷性抢修及时性用户投诉率用户投诉处理及时性服务态度满意度套餐多样性用于用户主观评价的服务质量指标I3中的各项扩充指标的指标计算方法为用户打分法,具体的等级-分数参照表为下表。
等级 优秀 良好 中等 合格 不合格
分数 90-100 80-89 70-79 60-69 <60
经济性指标I4的扩充指标为单个售电企业平均电能质量价格I41、单个售电企业等效电能质量价格I42、单个用户电能质量价格水平I43,其中用于系统客观评价的经济性指标I4中的扩充指标I41和I42的计算方法为:单个售电企业平均电能质量价格单个售电企业等效电能质量价格其中∑Pn表示总增值服务收入,Cs表示增值服务容量,Ctotal表示辖区总容量;用于用户主观评价的经济性指标I4中的扩充指标I43的计算方法为等级打分法,具体的等级-分数参照表为下表。
等级 优秀 良好 中等 合格 不合格
分数 90-100 80-89 70-79 60-69 <60
市场占有率指标I5的扩充指标为用户转入率I51、用户转出率I52、套餐选择比例I53、选择套餐的用户比例I54,市场占有率指标I5及其扩充指标用于对售电企业供电质量竞争力的系统客观评价,各扩充指标的计算方法为:
转入率I51:
转出率I52:
套餐选择比例I53:
选择套餐的用户比例I54:
其中,qi,t,cin、qi,t,cout分别为本周期售电企业i的用户转入率和转出率,分别为本周期结束和开始时售电企业i的用户数量,Si,t为本周期内售电企业i的套餐选择比例,Ssold、Stotal分别为该售电企业售出的套餐种类数量和可选的总套餐种类数量,Pi,t为本周期内售电企业i的选择套餐的用户比例,N、M分别为该售电企业拥有的电能质量增值服务用户数量和电力普遍服务用户数量。
三级评估指标体系如表一所示:
表一 售电企业供电质量综合评估指标体系
用户群体的主观评价步骤为:21)根据享受电力普遍服务的用户群体和享受电能质量增值服务的用户群体对各项供电质量指标及其扩充指标的不同偏好和需求,利用改进层次分析法对指标进行赋权;对指标进行赋权的步骤为:211)根据用户偏好和需求对指标进行两两比较,按重要程度的递减方式排序为r1≥r2≥Λrq;212)对ri和ri+1进行比较,并将其对应的标度值记为ti,然后按照指标重要程度的传递性计算出判断矩阵的其他元素值,判断矩阵Z记为:213)直接根据判断矩阵计算各指标的权重值:其中,ri和ri+1分别为指标序列中第i位和i+1的指标,q为指标个数,ti为ri与ri+1的比较标度值,ωi为第i个指标权重值,zij为判断矩阵中位与第i行j列的元素;标度值ti=1、1.2、1.4、1.6或1.8;其中各标度值的含义为:标度1表示两个因素相比具有同等重要性;标度1.2表示两个因素相比,一个因素比另一个因素稍微重要;标度1.4表示两个因素相比,一个因素比另一个因素强烈重要;标度1.6表示两个因素相比,一个因素比另一个因素明显重要;标度1.8表示两个因素相比,一个因素比另一个因素绝对重要;上述各标度值由用户列出准则层指标以及准则层指标所对应的扩充指标的重要程度排序,然后依序两两对比相邻两指标的重要程度获得;22)根据对应用户群体所感知的供电质量水平以及与期望水平间对比,采用等级打分制对各项供电质量进行评分;23)根据各对应用户群体的权重矩阵及评分结果,计算对应用户群体对各售电企业供电质量竞争力的主观评估结果,主观评估结果采用分别对电力普遍服务用户群体和电能质量增值服务用户群体对各项售电企业供电质量指标的评估结果赋权{0.5,0.5}的方法,将电力普遍服务用户群体和电能质量增值服务用户群体对各项售电企业供电质量指标的评估结果通过赋权方式相结合,得到享受不同电能质量服务、有着不同电能质量需求的用户群体评估结果的售电企业供电质量主观评估结果。
系统的客观评价基于所建指标体系,根据各项指标计算公式/方法计算各项指标、给出各个准则层维度供电质量指标所对应的扩充指标数据得到扩充指标的客观评价得分,采用改进灰色关联度法确定指标层权重,用改进层次分析法-反熵权法计算准则层权重,得出从系统角度对售电企业的客观评价结果,该结果客观反映售电企业提供电力普遍服务和电能质量增值服务的水平。
首先将各个准则层维度供电质量指标所对应的扩充指标计算结果转化为相应得分并分为五个等级,分数、等级越高,表示该项指标系统客观评价越优秀,具体的指标-分数-等级参照表为下表:
将各个准则层维度供电质量指标所对应的扩充指标计算结果转化为得分和等级,对于极大型指标将指标值与得分转化的计算方法为对于极小型指标将指标值与得分转化的计算方法为其中G为指标得分,Gmax为得分最大值100,Gmedium为合格与不合格的节点分数60,I为指标计算值,Imax为指标最大值,Imin为指标最小值,Imedium为合格与不合格的节点指标值。
再采用改进灰色关联度法确定指标层权重,用改进层次分析法-反熵权法计算准则层权重,得出从系统角度对售电企业的客观评价结果。采用改进灰色关联度法确定指标层权重的具体步骤为:31)通过本周期与前三个统计周期的每个准则层维度供电质量指标所对应的a个扩充指标的等级得分,得到数据评分矩阵:
其中Xn代表第n个扩充指标四个周期下的得分,xmn代表第m个周期下第n个扩充指标的得分,m=1,2,3,4表示第m个周期数,n=1,……,a表示第n个扩充指标;
32)确定参考序列,从X选出最大得分值作为参考得分值,组成参考数据列X0=[x01,x02,x03,x04],其中x0m表示第m个周期的最大得分值;
33)计算各个指标序列X1,X2,KXa与参考数据X0间的距离,计算公式为:其中Dn为第Xn个指标序列到参考序列X0的距离;34)计算每个准则层维度供电质量指标所对应的a个扩充指标的权重ωn,计算公式为其中ωn为每个准则层维度供电质量指标所对应的第n个扩充指标权重值。
综合评估该售电企业供电质量竞争力的方法为:采用对来自用户群体的主观评估结果和来自系统的客观评估结果进行权重赋值{0.5,0.5},从而计算综合评估结果,该结果反映售电企业供电质量客观水平和售电企业用户群体的主观感知值。
动态综合评估具体方法为:基于各售电企业在各个周期内计及用户群体主观评价和系统客观评价的供电质量竞争力综合评估结果,开展多个售电企业在同一时间尺度的评估结果横向对标和同一售电企业在不同时间段内的评估结果纵向对标,以期得到计及行业排名和历史变化的动态评估结果;其中横向对标方法为:基于各售电企业在本周期内计及用户群体主观评价和系统客观评价的供电质量竞争力综合评估,采用k均值聚类方法开展多个售电企业之间的对标分析,得到各层级、各项具体指标的不同企业间对标结果;纵向对标方法为:对各售电企业在本周期及之前三个周期内的计及用户主观评价和系统客观评价的售电企业供电质量竞争力综合评估进行纵向对比,对四个周期内的评估结果分别赋权重{0.1,0.2,0.3,0.4},得到反映售电企业在各周各层级、各项具体电能质量指标评估结果变化趋势的动态结果;基于各售电企业间横向对标结果以及售电企业与自身历史水平相比的动态趋势结果,分别赋权重{0.5,0.5},获得各售电企业供电质量竞争力动态综合评估结果。
以某一周期下企业A的供电质量竞争力动态综合评估为例:
本周期下电力普遍服务用户群体对各供电质量指标按照不同偏好和需求,利用改进层次分析法对指标进行赋权。
首先对供电质量准则层指标进行重要程度递减方式进行排序,确定相邻指标间的重要程度标度值,如表二所示。
指标排序 电能质量指标I1>供电可靠性指标I2>服务质量指标I3>经济性指标I4
重要程度 I1比I2强烈重要,I2比I3稍微重要,I3比I4同等重要
标度值 t<sub>1</sub>=1.4,t<sub>2</sub>=1.2,t<sub>3</sub>=1
表二 本周期企业A电力普遍服务用户群体准则层供电质量指标重要程度排序
由表二的指标排序及相邻指标的标度值,得到判断矩阵:
由判断矩阵得到本周期企业A电力普遍服务用户群体准则层供电质量指标I1、I2、I3、I4的权重值分别为0.34,0.25,0.20,0.21。
本周期企业A电力普遍服务用户群体对各指标层维度供电质量指标的扩充指标权重由同样的如上求得,故不再详述。
本周期企业A电力普遍服务用户群体根据所感知的供电质量水平以及与期望水平间对比,采用等级打分制对各指标层维度供电质量指标的扩充指标进行评分。
故本周期下电力普遍服务用户群体对各指标层供电质量指标的权重及评分如下表三所示:
表三 本周期企业A电力普遍服务用户群体供电质量指标权重及评分
本周期下,企业A电力普遍服务用户群体对各供电质量准则层指标评分由表一相应供电质量指标的扩充指标与相应权重相乘得到。
由电力普遍服务用户群体供电质量指标权重以及评分可求得在本周期下企业A电力普遍服务用户群体对供电质量指标评分如表四所示:
表四 本周期企业A电力普遍服务用户群体供电质量指标权重及评分
通过相同的步骤得到本周期A电力增值服务用户群体供电质量评分,如下表五—表六。
表五 本周期企业A电力增值服务用户群体供电质量指标权重及评分
表六 本周期企业A电力增值服务用户群体供电质量指标权重及评分
电力普遍服务用户群体和电力增值服务用户群体分别赋权{0.5,0.5},则用户评价得分为79,等级为中等。
系统客观评估时准则层指标权重由改进层次分析法-反熵权法确定。综合权重值为层次分析法和反熵权法的平均值。本周期下企业A的准则层权重如表七所示:
准则层指标 改进层次分析法权重 反熵权法权重 综合权重
电能质量指标I1 0.28 0.14 0.22
供电可靠性指标I2 0.17 0.16 0.16
服务质量指标I3 0.17 0.32 0.25
经济性指标I4 0.24 0.15 0.19
市场占有率指标I5 0.14 0.23 0.18
表七 本周期企业A系统客观评估准则层指标权重
系统客观评估时准则层指标扩充指标的权重由改进灰色关联度法确定,以电能指标指标I1的扩充指标权重通过改进灰色关联度法得来。
根据本周期以及前三周期的对电能质量I1扩充指标I11-I18评分数据评分矩阵矩阵:
列出参考序列X0=[98 90 90 91],计算序列X1、X2……X8到参考序列的值,得到I11……I18的权重值分别为0.13、0.12、0.13、0.13、0.13、0.13、0.12、0.12。如表八所示:
电能质量指标I1 I11 I12 I13 I14 I15 I16 I17 I18
改进灰色关联度 0.13 0.12 0.13 0.13 0.13 0.13 0.12 0.12
表八本周期企业A系统评估电能质量扩充指标权重计算
本周期下企业A所有的供电质量指标的扩充指标权重都通过改进灰色关联度法获得,不具体列出每个供电质量指标扩充指标赋权矩阵。本周期下企业A所有的供电质量指标的扩充指标的系统得分都根据计算公式算出后通过转化为分数和等级。本周期A企业供电质量指标扩充指标权重及系统评分如表九所示:
表九 本周期企业A系统客观评估供电质量指标扩充指标权重及评分
本周期企业A系统客观评估的供电质量得分如表十所示:
表十 本周期企业A系统客观评估供电质量得分
在分别得到电力普遍服务的用户群体和享受电能质量增值服务的用户群体以及系统客观评估的企业A本周期得分得到后,可得到分别考虑电力普遍服务用户和享受电能质量增值服务用户需求本周期下企业A的供电质量总评分,如表十一所示:
表十一 考虑不同用户群体及系统评估的本周期企业A供电质量评分
本发明通过结合多类售电企业并存、用户选择权放开的售电侧改革背景,在选择评估指标时,在现行电能质量、供电可靠性和服务质量标准和规章制度的基础上,考虑售电侧市场放开对售电企电能质量带来的影响,增设经济性指标、市场占有率指标,并扩充其它各类指标;综合考虑不同用户的电能质量需求和感知到的电能质量水平,区分电力普遍服务和电能质量增值服务,在对售电企业进行评估时采用系统客观评估与各类用户主观评估相结合的方式,更能反映售电企业供电质量满足用户需求的能力;采用与其它售电企业横向对标、与自身历史水平纵向对标相结合的方式,更好动态展现售电企业所处行业水平以及动态发展趋势;该动态评估方法可为售电侧放开环境下有着不同电能质量需求的用户选择合适的售电企业提供决策依据,激励各售电企业提高供电质量,从而进一步促进配电网整体电能质量水平的提升。
以上实施例仅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思想,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是按照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思想,在技术方案基础上所做的任何改动,均落入本发明保护范围之内;本发明未涉及的技术均可通过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Claims (17)

1.一种市场环境下考虑不同用户需求的售电企业供电质量动态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的步骤如下:
步骤1)、以售电企业供电质量竞争力为目标层,以电能质量指标I1、供电可靠性指标I2、服务质量指标I3、经济性指标I4和市场占有率指标I5五个维度为准则层,以上述五个维度的扩充指标为指标层,构建三级评估指标体系;
步骤2)、依据所建指标体系,区分享受电力普遍服务的用户群体和享受电能质量增值服务的用户群体,两类用户群体分别根据自身供电质量需求偏好及感知的供电质量价值对售电企业供电质量进行主观评价;
步骤3)、依据所建指标体系,从系统角度对各售电企业供电质量竞争力进行客观评价,来反映各售电企业的电力普遍服务和电能质量增值服务水平;
步骤4)、根据步骤2)的主观评价结果和步骤3)的客观评价结果来综合评估该售电企业供电质量竞争力;
步骤5)、根据步骤4)获得的结果,开展包含各售电企业供电质量竞争力的横向对标、以及该售电企业与自身历史水平相比动态趋势的纵向对标,来对售电企业供电质量进行动态综合评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市场环境下考虑不同用户需求的售电企业供电质量动态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的三级评估指标体系包括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目标层为售电企业供电质量竞争力;准则层为电能质量指标I1、供电可靠性指标I2、服务质量指标I3、经济性指标I4和市场占有率指标I5五项基本指标;指标层中的扩充指标基于上述五项基本指标确定,且分别给出针对系统客观评价、以及享受电力普遍服务的用户群体和享受电能质量增值服务的用户群体的主观评价的相应扩充指标,并给出对相应扩充指标进行评价时的量化方法。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市场环境下考虑不同用户需求的售电企业供电质量动态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能质量指标I1选取现行电能质量主要考核指标和用户反映较为严重的电能质量指标作为扩充指标,扩充指标包括频率合格率I11、电压合格率I12、电压波动次数I13、电压暂降次数I14、负序电压不平衡度I15、零序电压不平衡度I16、电压总谐波畸变率I17和电流谐波总畸变率I18;其中用于系统客观评价的各项扩充指标的指标计算方法如下:频率合格率电压合格率电压波动次数I13即在统计期间发生的电压波动率大于3%的电压波动次数;电压暂降次数I14即在统计期间发生的电压暂降次数;负序电压不平衡度I15的计算公式为:其中,U1为三相电压正序分量的方均根值,U2为三相电压负序分量的方均根值;零序电压不平衡度I16的计算公式为:其中,U0为三相电压零序分量的方均根值,U2为三相电压负序分量的方均根值;电压总谐波畸变率I17的计算公式为:其中,UH为谐波电压含量方均根值,U为基波电压含量方均根值;电流总谐波畸变率I18的计算公式为:其中,IH为谐波电流含量方均根值,I为基波电流含量方均根值;用于享受电力普遍服务的用户群体和享受电能质量增值服务的用户群体的各项扩充指标的指标计算方法为等级打分。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市场环境下考虑不同用户需求的售电企业供电质量动态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供电可靠性指标I2包括单个售电企业辖区内平均可靠性和单个用户可靠性感知值,由此构建反映对售电企业平均可靠性水平的客观评价和用户可靠性感知值主观评价的供电可靠性指标I2的扩充指标,其中用于反映售电企业平均可靠性水平客观评价的扩充指标包括单个售电企业平均计划停电频率I21、单个售电企业平均非计划停电频率I22、单个售电企业平均计划停电时间I23、单个售电企业平均非计划停电时间I24、单个售电企业最长计划停电时间I25、单个售电企业最长非计划停电时间I26、平均系统等效计划停电频率I27、平均系统等效非计划停电频率I28、平均系统等效计划停电时间I29、平均系统等效非计划停电时间I210;用于用户主观评价的供电可靠性指标I2的扩充指标包括单个用户计划停电频率I211、单个用户非计划停电频率I212、单个用户平均计划停电时间I213、单个用户平均非计划停电时间I214、单个用户最长计划停电时间I215、单个用户最长非计划停电时间I216;各扩充指标的计算方法为:单个售电企业平均计划停电频率单个售电企业平均非计划停电频率单个售电企业平均计划停电时间单个售电企业平均非计划停电时间单个售电企业最长计划停电时间I25为单个售电企业计划停电中停电持续最长的时间;单个售电企业最长非计划停电时间I26为单个售电企业非计划停电中停电持续最长的时间;平均系统等效计划停电频率平均系统等效非计划停电频率平均系统等效计划停电时间:平均系统等效非计划停电时间单个用户计划停电频率I211为单个用户计划停电的次数;单个用户非计划停电频率I212为单个用户非计划停电的次数;单个用户平均计划停电时间单个用户平均非计划停电时间单个用户最长计划停电时间I215为单个用户计划停电中停电持续的最长时间;单个用户最长非计划停电时间I216为单个用户非计划停电中停电持续的最长时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市场环境下考虑不同用户需求的售电企业供电质量动态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质量指标I3的扩充指标为用户转入转出便捷性I31、抢修及时性I32、用户投诉率I33、用户投诉处理及时性I34、服务态度满意度I35、套餐多样性I36;其中用于系统客观评价的服务质量指标I3中的各项扩充指标的计算方法为:用户转入转出便捷性抢修及时性用户投诉率用户投诉处理及时性服务态度满意度套餐多样性用于用户主观评价的服务质量指标I3中的各项扩充指标的指标计算方法为用户打分法。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市场环境下考虑不同用户需求的售电企业供电质量动态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经济性指标I4的扩充指标为单个售电企业平均电能质量价格I41、单个售电企业等效电能质量价格I42、单个用户电能质量价格水平I43;其中用于系统客观评价的经济性指标I4中的扩充指标I41和I42的计算方法为:单个售电企业平均电能质量价格单个售电企业等效电能质量价格其中∑Pn表示总增值服务收入,Cs表示增值服务容量,Ctotal表示辖区总容量;用于用户主观评价的经济性指标I4中的扩充指标I43的计算方法为等级打分法。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市场环境下考虑不同用户需求的售电企业供电质量动态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市场占有率指标I5的扩充指标为用户转入率I51、用户转出率I52、套餐选择比例I53、选择套餐的用户比例I54,市场占有率指标I5及其扩充指标用于对售电企业供电质量竞争力的系统客观评价,各扩充指标的计算方法为:
转入率I51:
转出率I52:
套餐选择比例I53:
选择套餐的用户比例I54:
其中,qi,t,cin、qi,t,cout分别为本周期售电企业i的用户转入率和转出率,分别为本周期结束和开始时售电企业i的用户数量,Si,t为本周期内售电企业i的套餐选择比例,Ssold、Stotal分别为该售电企业售出的套餐种类数量和可选的总套餐种类数量,Pi,t为本周期内售电企业i的选择套餐的用户比例,N、M分别为该售电企业拥有的电能质量增值服务用户数量和电力普遍服务用户数量。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市场环境下考虑不同用户需求的售电企业供电质量动态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的主观评价步骤为:
21)根据享受电力普遍服务的用户群体和享受电能质量增值服务的用户群体对各项供电质量指标及其扩充指标的不同偏好和需求,利用改进层次分析法对指标进行赋权;
22)根据对应用户群体所感知的供电质量水平以及与期望水平间对比,采用等级打分制对各项供电质量进行评分;
23)根据各对应用户群体的权重矩阵及评分结果,计算对应用户群体对各售电企业供电质量竞争力的主观评估结果。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市场环境下考虑不同用户需求的售电企业供电质量动态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1)的改进层次分析法对指标进行赋权的步骤为:
211)根据用户偏好和需求对指标进行两两比较,按重要程度的递减方式排序为r1≥r2≥Λrq
212)对ri和ri+1进行比较,并将其对应的标度值记为ti,然后按照指标重要程度的传递性计算出判断矩阵的其他元素值,判断矩阵Z记为:
213)直接根据判断矩阵计算各指标的权重值:
其中,ri和ri+1分别为指标序列中第i位和i+1的指标,q为指标个数,ti为ri与ri+1的比较标度值,ωi为第i个指标权重值,zij为判断矩阵中位与第i行j列的元素;标度值ti=1、1.2、1.4、1.6或1.8。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市场环境下考虑不同用户需求的售电企业供电质量动态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2)中的评分方法为:根据所建指标体系,电力普遍服务用户群体和电能质量增值服务用户群体分别根据所感知的供电质量水平以及与期望水平间对比,参照等级-分数参照表对感知到的该项供电质量指标进行打分,分数越高、等级越高,表示用户对该项指标越满意。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市场环境下考虑不同用户需求的售电企业供电质量动态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3)中的主观评估结果采用分别对电力普遍服务用户群体和电能质量增值服务用户群体对各项售电企业供电质量指标的评估结果赋权{0.5,0.5}的方法,将电力普遍服务用户群体和电能质量增值服务用户群体对各项售电企业供电质量指标的评估结果通过赋权方式相结合,得到享受不同电能质量服务、有着不同电能质量需求的用户群体评估结果的售电企业供电质量主观评估结果。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市场环境下考虑不同用户需求的售电企业供电质量动态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的客观评价基于所建指标体系,通过各项指标计算公式/方法计算各个准则层维度供电质量指标所对应的扩充指标数据得到扩充指标的客观评价得分,采用改进灰色关联度法确定指标层权重,用改进层次分析法-反熵权法计算准则层权重,得出从系统角度对售电企业的客观评价结果,该结果客观反映售电企业提供电力普遍服务和电能质量增值服务的水平。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市场环境下考虑不同用户需求的售电企业供电质量动态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各项指标计算公式/方法计算各个准则层维度供电质量指标所对应的扩充指标数据得到扩充指标的客观评价得分,是将各个准则层维度供电质量指标所对应的扩充指标计算结果转化为相应得分并分为五个等级,分数、等级越高,表示该项指标系统客观评价越优秀。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市场环境下考虑不同用户需求的售电企业供电质量动态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各个准则层维度供电质量指标所对应的扩充指标计算结果转化为相应得分,其中对于极大型指标将指标值与得分转化的计算方法为对于极小型指标将指标值与得分转化的计算方法为其中G为指标得分,Gmax为得分最大值100,Gmedium为合格与不合格的节点分数60,I为指标计算值,Imax为指标最大值,Imin为指标最小值,Imedium为合格与不合格的节点指标值。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市场环境下考虑不同用户需求的售电企业供电质量动态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改进灰色关联度法确定指标层权重的步骤如下:31)通过本周期与前三个统计周期的每个准则层维度供电质量指标所对应的a个扩充指标的等级得分,得到数据评分矩阵:其中Xn代表第n个扩充指标四个周期下的得分,xmn代表第m个周期下第n个扩充指标的得分,m=1,2,3,4表示第m个周期数,n=1,……,a表示第n个扩充指标;32)确定参考序列,从X选出最大得分值作为参考得分值,组成参考数据列X0=[x01,x02,x03,x04],其中x0m表示第m个周期的最大得分值;33)计算各个指标序列X1,X2,KXa与参考数据X0间的距离,计算公式为:其中Dn为第Xn个指标序列到参考序列X0的距离;34)计算每个准则层维度供电质量指标所对应的a个扩充指标的权重ωn,计算公式为其中ωn为每个准则层维度供电质量指标所对应的第n个扩充指标权重值。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市场环境下考虑不同用户群体需求的售电企业供电质量动态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的综合评估该售电企业供电质量竞争力的方法为:采用分别对来自用户群体的主观评估结果和来自系统的客观评估结果进行权重赋值{0.5,0.5},从而计算综合评估结果,该结果反映售电企业供电质量客观水平和售电企业用户群体的主观感知值。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市场环境下考虑不同用户需求的售电企业供电质量动态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5)中的动态综合评估具体方法为:基于各售电企业在各个周期内计及用户群体主观评价和系统客观评价的供电质量竞争力综合评估结果,开展多个售电企业在同一时间尺度的评估结果横向对标和同一售电企业在不同时间段内的评估结果纵向对标,以期得到计及行业排名和历史变化的动态评估结果;其中横向对标方法为:基于各售电企业在本周期内计及用户群体主观评价和系统客观评价的供电质量竞争力综合评估,采用k均值聚类方法开展多个售电企业之间的对标分析,得到各层级、各项具体指标的不同企业间对标结果;纵向对标方法为:对各售电企业在本周期及之前三个周期内的计及用户主观评价和系统客观评价的售电企业供电质量竞争力综合评估进行纵向对比,对四个周期内的评估结果分别赋权重{0.1,0.2,0.3,0.4},得到反映售电企业在各周各层级、各项具体电能质量指标评估结果变化趋势的动态结果;基于各售电企业间横向对标结果以及售电企业与自身历史水平相比的动态趋势结果,分别赋权重{0.5,0.5},获得各售电企业供电质量竞争力动态综合评估结果。
CN201811216320.5A 2018-10-18 2018-10-18 一种市场环境下考虑不同用户需求的售电企业供电质量动态评估方法 Pending CN10944744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216320.5A CN109447442A (zh) 2018-10-18 2018-10-18 一种市场环境下考虑不同用户需求的售电企业供电质量动态评估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216320.5A CN109447442A (zh) 2018-10-18 2018-10-18 一种市场环境下考虑不同用户需求的售电企业供电质量动态评估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447442A true CN109447442A (zh) 2019-03-08

Family

ID=655468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216320.5A Pending CN109447442A (zh) 2018-10-18 2018-10-18 一种市场环境下考虑不同用户需求的售电企业供电质量动态评估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447442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11943A (zh) * 2020-05-24 2020-09-01 哈尔滨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声音分析的齿轮分类方法
CN111950916A (zh) * 2020-08-18 2020-11-17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州供电局 一种优质供电服务的有效性评估方法和相关装置
CN113554287A (zh) * 2021-07-06 2021-10-26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供电服务电压质量综合评价方法
CN115115282A (zh) * 2022-08-25 2022-09-27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巢湖市供电公司 一种高电压台区电力系统数据分析方法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11943A (zh) * 2020-05-24 2020-09-01 哈尔滨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声音分析的齿轮分类方法
CN111950916A (zh) * 2020-08-18 2020-11-17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州供电局 一种优质供电服务的有效性评估方法和相关装置
CN113554287A (zh) * 2021-07-06 2021-10-26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供电服务电压质量综合评价方法
CN113554287B (zh) * 2021-07-06 2022-11-29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供电服务电压质量综合评价方法
CN115115282A (zh) * 2022-08-25 2022-09-27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巢湖市供电公司 一种高电压台区电力系统数据分析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447442A (zh) 一种市场环境下考虑不同用户需求的售电企业供电质量动态评估方法
Amin et al. A motivational game-theoretic approach for peer-to-peer energy trading in islanded and grid-connected microgrid
Chen An assessment of technical efficiency and cross-efficiency in Taiwan's electricity distribution sector
Mnatsakanyan et al. A novel demand response model with an application for a virtual power plant
Wang et al. A flexible ramping product: Can it help real-time dispatch markets approach the stochastic dispatch ideal?
Hatush et al. Assessment and evaluation of contractor data against client goals using PERT approach
Sharma et al. Strategic bidding for wind power producers in electricity markets
Liu et al. How sustainable is smart PSS? An integrated evaluation approach based on rough BWM and TODIM
Goncharuk et al. Challenges and policy implications of gas reform in Italy and Ukraine: Evidence from a benchmarking analysis
CN109934501A (zh) 一种电力零售商参与平衡市场交易的风险规避方法
CN109087213A (zh) 一种分散式电力现货市场交易模拟方法
CN107622352A (zh) 一种非确定招标的采购决策系统和方法
CN114781861A (zh) 基于改进雷达图法的电力需求响应评估方法和系统
CN112967108B (zh) 基于bp-ann的电力零售套餐搜索排序仿真系统和方法
Wu et al.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power supply quality for power sale companies considering customized service
Malmir et al. Selecting warehouse location by means of the balancing and ranking method with an interval approach
Panda et al. An economic risk based optimal bidding strategy for various market players considering optimal wind placements in day-ahead and real-time competitive power market
Shafie-khah et al. Optimal Demand Response Programs for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day-ahead electricity markets using a multi attribute decision making approach
CN110889598A (zh) 一种分布式发电市场化环境下各交易主体行为决策方法
CN111178956A (zh) 一种适用于跨国电-碳市场的交易模型及报价策略
Separi et al. Risk-based optimal decision-making by the retailer in a mixed local and wholesale market environment considering demand response solution
CN110097300A (zh) 一种增量配电网价值评估方法
Olson et al.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Liu et al. Integrating demand response into electricity market
Vahid-Ghavidel et al. Optimal stochastic conditional value at risk-based management of a demand response aggregator considering load uncertainty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308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