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426747A - 扫码终端及其扫码模式切换方法 - Google Patents

扫码终端及其扫码模式切换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426747A
CN109426747A CN201710730866.1A CN201710730866A CN109426747A CN 109426747 A CN109426747 A CN 109426747A CN 201710730866 A CN201710730866 A CN 201710730866A CN 109426747 A CN109426747 A CN 10942674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rcode scanning
terminal
mode
focusing
scanning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73086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林
胡华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Traders Technology Co Ltd
Shanghai Sunm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Trader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Trader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Trader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730866.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426747A/zh
Publication of CN1094267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42674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 G06K7/1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 G06K7/10544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by scanning of the records by radiation in the optical part of the electromagnetic spectrum
    • G06K7/10821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by scanning of the records by radiation in the optical part of the electromagnetic spectrum further details of bar or optical code scanning devices
    • G06K7/1098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by scanning of the records by radiation in the optical part of the electromagnetic spectrum further details of bar or optical code scanning devices the scanning arrangement having a modular construc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 G06K7/1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 G06K7/10544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by scanning of the records by radiation in the optical part of the electromagnetic spectrum
    • G06K7/10821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by scanning of the records by radiation in the optical part of the electromagnetic spectrum further details of bar or optical code scanning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67Camera operation mode switching, e.g. between still and video, sport and normal or high- and low-resolution m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7Focus control based on electronic image sensor signal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ultimedia (AREA)
  • Toxicology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扫码终端及其扫码模式切换方法,所述扫码终端包括AF摄像头,所述扫码模式包括固定对焦扫码模式和自动对焦扫码模式,所述扫码模式切换方法包括:S1、生成切换所述扫码模式的控制指令;S2、对所述扫码终端的扫码模式进行切换。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根据实际需要手动切换或自动切换扫码终端的自动对焦扫码模式和固定对焦扫码模式,改善了现有扫码终端存在的对焦时间长、扫码识别速度慢,或对超过景深范围的条码识别或拍照受到限制等问题的扫码终端的扫码终端及其扫码模式切换方法。

Description

扫码终端及其扫码模式切换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AF摄像头对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扫码终端及其扫码模式切换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移动终端(如手机、平板电脑、智能POS(Point Of Sale,销售终端)机等)、二维码的普及,以及图像识别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摄像头在智能移动终端中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如用于人脸识别、名片识别和二维码识别等。同时,随着扫码支付的日益普及,智能移动终端中对二维码识别功能已经成为标配,因此对摄像头配置要求也越来越高。
摄像头按照是否可以自动对焦可分为AF(Auto Focus,自动对焦)摄像头和FF(Fixed Focus,固定对焦)摄像头。对于一般的智能移动终端,AF摄像头主要作为后置摄像头,用于拍摄人物和风景等,可以实现在几厘米到无穷远的距离范围内都能够提供清晰的成像效果。AF摄像头可以在一个较宽的距离范围内识读条码,如在微距范围用于识别超小尺寸的二维码,也可以变焦到远焦识别货架上的大型条码。但是,由于AF变焦是通过变焦马达实现的,整个变焦马达动作过程和软件对焦算法都需要运行时间,一般需要几十毫秒到几秒的延迟,因此造成AF摄像头对焦时间长、扫码识别速度慢等。在某些特定应用场景中,如收银台等,由于需要在短时间内进行多次连续扫码时,比较关注扫码识别速度,如连续扫描多个物品条码时,当前一个物品靠近扫码头时,AF摄像头自动对焦到物品,当物品离开时扫描头又自动对焦到远处,下一个物品靠近扫描头时AF摄像头又自动对焦到物品,如此来回反复的进行自动对焦,对识别效率影响很大,因此在这类应用场景下使用AF变焦方式的扫描头就会大大影响用户体验。FF摄像头主要作为前置摄像头,用于人物自拍等。FF摄像头采用固定对焦的方式节省了对焦时间,相对AF摄像头扫码识别速度增加,但对于不同的应用场景以及条码本身的密度或尺寸大小等多变,FF摄像头对于超过其景深范围的条码识别受到限制。因此,对于仅设有AF摄像头的智能移动终端存在对焦时间长、扫码识别速度慢等缺陷;对于仅设有FF摄像头的智能移动终端对超过其景深范围的条码识别受到限制等缺陷;对于现有包括相互独立设置的AF摄像头和FF摄像头的智能移动终端,目前还不具备能够实现不同扫码模式切换的功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智能终端的摄像头存在的对焦时间长、扫码识别速度慢,或对超过其景深范围的条码识别受到限制等缺陷,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根据实际需要手动切换或自动切换摄像头的自动对焦扫码模式和固定对焦扫码模式,改善了现有摄像头存在的对焦时间长、扫码识别速度慢,或对超过景深范围的条码识别或拍照受到限制等问题的扫码终端的扫码终端及其扫码模式切换方法。
本发明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扫码终端的扫码模式切换方法,所述扫码终端包括AF摄像头,所述扫码模式包括固定对焦扫码模式和自动对焦扫码模式,所述扫码模式切换方法包括:
S1、生成切换所述扫码模式的控制指令;
S2、对所述扫码终端的扫码模式进行切换。
较佳地,步骤S2中的对所述扫码终端的扫码模式进行切换的步骤包括:
当将所述扫码终端的扫码模式切换为所述固定对焦扫码模式时,控制所述扫码终端的AF摄像头进行固定对焦;或,
当将所述扫码终端的扫码模式切换为所述自动对焦扫码模式时,控制所述扫码终端的AF摄像头进行自动对焦。
较佳地,步骤S1中的生成切换所述扫码模式的控制指令的步骤包括:
所述扫码终端根据用户对所述扫码模式的选择结果生成切换所述扫码模式的控制指令,根据所述控制指令对所述扫码终端的扫码模式进行切换;
所述用户对所述扫码模式的选择结果通过手动操作所述扫码终端的触控按钮或物理按键获得。
较佳地,步骤S1中的生成切换所述扫码模式的控制指令的步骤还包括:
检测所述扫码终端的应用场景,根据检测到的应用场景对所述扫码终端的扫码模式进行切换。
较佳地,所述检测所述扫码终端的应用场景,根据检测到的应用场景对所述扫码终端的扫码模式进行切换的步骤包括:
检测所述扫码终端是否与固定设备连接,若是,则将所述扫码终端的扫码模式切换为所述固定对焦扫码模式,若否,则将所述扫码终端的扫码模式切换为所述自动对焦扫码模式;或,
检测所述扫码终端是否与固定设备连接,若是,则将所述扫码终端的扫码模式切换为所述自动对焦扫码模式,若否,则将所述扫码终端的扫码模式切换为所述固定对焦扫码模式;
所述固定设备包括扫码底座、充电底座或扫描枪支架中的至少一种。
较佳地,所述检测所述扫码终端的应用场景,根据检测到的应用场景对所述扫码终端的扫码模式进行切换的步骤包括:
检测所述扫码终端是否处于设定区域范围,若是,则将所述扫码终端的扫码模式切换为所述固定对焦扫码模式;若否,则将所述扫码终端的扫码模式切换为所述自动对焦扫码模式;或,
检测所述扫码终端是否处于设定区域范围,若是,则将所述扫码终端的扫码模式切换为所述自动对焦扫码模式;若否,则将所述扫码终端的扫码模式切换为所述固定对焦扫码模式。
较佳地,所述检测所述扫码终端的应用场景,根据检测到的应用场景对所述扫码终端的扫码模式进行切换的步骤包括:
检测所述扫码终端的网络连接方式是有线网络还是无线网络,若是有线网络,则将所述扫码终端的扫码模式切换为所述固定对焦扫码模式;若是无线网络,则将所述扫码终端的扫码模式切换为所述自动对焦扫码模式;或,
检测所述扫码终端的网络连接方式是有线网络还是无线网络,若是有线网络,则将所述扫码终端的扫码模式切换为所述自动对焦扫码模式;若是无线网络,则将所述扫码终端的扫码模式切换为所述固定对焦扫码模式。
较佳地,所述检测所述扫码终端的应用场景,根据检测到的应用场景对所述扫码终端的扫码模式进行切换的步骤包括:
检测所述扫码终端所处环境的光线强度是否发生变化,若是,则将所述扫码终端的扫码模式切换为所述自动对焦扫码模式;若否,则将所述扫码终端的扫码模式切换为所述固定对焦扫码模式;或,
检测所述扫码终端所处环境的光线强度是否发生变化,若是,则将所述扫码终端的扫码模式切换为所述固定对焦扫码模式;若否,则将所述扫码终端的扫码模式切换为所述自动对焦扫码模式。
较佳地,所述检测所述扫码终端的应用场景,根据检测到的应用场景对所述扫码终端的扫码模式进行切换的步骤包括:
检测所述扫码终端的AF摄像头的景深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一设定阈值,若是,则将所述扫码终端的扫码模式切换为所述自动对焦扫码模式;若否,则将所述扫码终端的扫码模式切换为所述固定对焦扫码模式;或,
检测所述扫码终端与扫码对象的距离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二设定阈值,若是,则将所述扫码终端的扫码模式切换为所述自动对焦扫码模式;若否,则将所述扫码终端的扫码模式切换为所述固定对焦扫码模式。
较佳地,所述检测所述扫码终端的应用场景,根据检测到的应用场景对所述扫码终端的扫码模式进行切换的步骤包括:
检测与所述扫码终端连接的网络装置发出的控制指令,根据所述控制指令对所述扫码终端的扫码模式进行切换。
较佳地,所述检测所述扫码终端的应用场景,根据检测到的应用场景对所述扫码终端的扫码模式进行切换的步骤包括:
检测与所述扫码终端连接的定时装置的定时时间,并根据所述定时时间对所述扫码终端的扫码模式进行切换。
较佳地,所述检测所述扫码终端的应用场景,根据检测到的应用场景对所述扫码终端的扫码模式进行切换的步骤包括:
对所述扫码终端的不同操作员的身份进行识别,根据识别出的身份对所述扫码终端的扫码模式进行切换;
所述对所述扫码终端的不同操作员的身份进行识别的识别方式包括IC(Integrated Circuit,集成电路)卡识别、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近场通讯)卡识别、词条卡识别、ID((Identification,身份识别)和密码输入识别、USB key(UniversalSerial Bus key,智能密码钥匙)识别、生物识别和导入含许可信息的密钥文件识别中的至少一种。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扫码终端,包括AF摄像头,所述扫码终端还包括生成指令单元和扫码切换模块;
所述生成指令单元用于生成切换所述扫码模式的控制指令;
所述扫码切换模块用于对所述扫码终端的扫码模式进行切换;
所述扫码模式包括固定对焦扫码模式和自动对焦扫码模式。
较佳地,所述扫码终端还包括控制模块;
所述控制模块用于当所述扫码终端的AF摄像头的扫码模式切换为所述固定对焦扫码模式时,控制所述扫码终端的AF摄像头进行固定对焦;或,
所述控制模块用于当将所述扫码终端的AF摄像头的扫码模式切换为所述自动对焦扫码模式时,控制所述扫码终端的AF摄像头进行自动对焦。
较佳地,所述扫码切换模块包括接收单元;
所述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由用户对所述扫码模式的选择结果生成切换所述扫码模式的控制指令,对所述扫码终端的扫码模式进行切换;
所述用户对所述扫码模式的选择结果通过手动操作所述扫码终端的触控按钮或物理按键获得。
较佳地,所述扫码切换模块还用于检测所述扫码终端的应用场景,根据检测到的应用场景对所述扫码终端的扫码模式进行切换。
较佳地,所述扫码切换模块还包括第一检测单元;
所述第一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扫码终端是否与固定设备连接,若是,则将所述扫码终端的扫码模式切换为所述固定对焦扫码模式,若否,则将所述扫码终端的扫码模式切换为所述自动对焦扫码模式;或,
所述第一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扫码终端是否与固定设备连接,若是,则将所述扫码终端的扫码模式切换为所述自动对焦扫码模式,若否,则将所述扫码终端的扫码模式切换为所述固定对焦扫码模式;
所述固定设备包括扫码底座、充电底座、扫描枪支架中的至少一种。
较佳地,所述扫码切换模块还包括第二检测单元;
所述第二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扫码终端是否处于设定区域范围,若是,则将所述扫码终端的扫码模式切换为所述固定对焦扫码模式;若否,则将所述扫码终端的扫码模式切换为所述自动对焦扫码模式;或,
所述第二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扫码终端是否处于设定区域范围,若是,则将所述扫码终端的扫码模式切换为所述自动对焦扫码模式;若否,则将所述扫码终端的扫码模式切换为所述固定对焦扫码模式。
较佳地,所述扫码切换模块还包括第三检测单元;
所述第三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扫码终端的网络连接方式是有线网络还是无线网络,若是有线网络,则将所述扫码终端的扫码模式切换为所述固定对焦扫码模式;若是无线网络,则将所述扫码终端的扫码模式切换为所述自动对焦扫码模式;或,
所述第三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扫码终端的网络连接方式是有线网络还是无线网络,若是有线网络,则将所述扫码终端的扫码模式切换为所述自动对焦扫码模式;若是无线网络,则将所述扫码终端的扫码模式切换为所述固定对焦扫码模式。
较佳地,所述扫码切换模块还包括第四检测单元;
所述第四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扫码终端所处环境的光线强度是否发生变化,若是,则将所述扫码终端的扫码模式切换为所述自动对焦扫码模式;若否,则将所述扫码终端的扫码模式切换为所述固定对焦扫码模式;或,
所述第四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扫码终端所处环境的光线强度是否发生变化,若是,则将所述扫码终端的扫码模式切换为所述固定对焦扫码模式;若否,则将所述扫码终端的扫码模式切换为所述自动对焦扫码模式。
较佳地,所述扫码切换模块还包括第五检测单元;
所述第五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扫码终端的AF摄像头的景深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一设定阈值,若是,则将所述扫码终端的扫码模式切换为所述自动对焦扫码模式;若否,则将所述扫码终端的扫码模式切换为所述固定对焦扫码模式;或,
所述第五检测单元还用于检测所述扫码终端与扫码对象的距离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二设定阈值,若是,则将所述扫码终端的扫码模式切换为所述自动对焦扫码模式;若否,则将所述扫码终端的扫码模式切换为所述固定对焦扫码模式。
较佳地,所述扫码切换模块还包括第六检测单元;
所述第六检测单元用于检测与所述扫码终端连接的网络装置发出的控制指令,根据所述控制指令对所述扫码终端的扫码模式进行切换。
较佳地,所述扫码切换模块还包括第七检测单元;
所述第七检测单元用于检测与所述扫码终端连接的定时装置的定时时间,并根据所述定时时间对所述扫码终端的扫码模式进行切换。
较佳地,所述扫码切换模块还包括第八检测单元;
所述第八检测单元用于对所述扫码终端的不同操作员的身份进行识别,根据识别出的身份对所述扫码终端的扫码模式进行切换;
所述对所述扫码终端的不同操作员的身份进行识别的识别方式包括IC卡识别、NFC卡识别、词条卡识别、ID和密码输入识别、USB key识别、生物识别和导入含许可信息的密钥文件识别中的至少一种。
本发明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
本发明扫码终端及其扫码模式切换方法,通过手动切换的方式对扫码模式进行切换,或根据检测到实际应用场景,自动切换对扫码模式进行切换,实现仅采用AF摄像头就能达到扫码终端的自动对焦扫码模式和固定对焦扫码模式的两种对焦扫码模式,并通过扫码切换模块实现两种对焦扫码模式的切换,改善了现有智能终端的摄像头AF摄像头或FF摄像头存在的对焦时间长、扫码识别速度慢,或对超过景深范围的条码识别及拍照受到限制等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扫码终端的扫码模式切换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扫码终端的扫码模式切换方法的流程图;
图3a为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扫码终端的扫码模式切换方法的第一流程图;
图3b为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扫码终端的扫码模式切换方法的第二流程图;
图4a为本发明的实施例4的扫码终端的扫码模式切换方法的第一流程图;
图4b为本发明的实施例4的扫码终端的扫码模式切换方法的第二流程图;
图5a为本发明的实施例5的扫码终端的扫码模式切换方法的第一流程图;
图5b为本发明的实施例5的扫码终端的扫码模式切换方法的第二流程图;
图6a为本发明的实施例6的扫码终端的扫码模式切换方法的第一流程图;
图6b为本发明的实施例6的扫码终端的扫码模式切换方法的第二流程图;
图7a为本发明的实施例7的扫码终端的扫码模式切换方法的第一流程图;
图7b为本发明的实施例7的扫码终端的扫码模式切换方法的第二流程图;
图8为本发明的实施例8的扫码终端的扫码模式切换方法的流程图;
图9为本发明的实施例9的扫码终端的扫码模式切换方法的流程图;
图10为本发明的实施例10的扫码终端的扫码模式切换方法的流程图;
图1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11的扫码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的方式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但并不因此将本发明限制在所述的实施例范围之中。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扫码终端的扫码模式切换方法流程图。所述扫码终端包括AF摄像头,所述扫码模式切换方法包括:
步骤101、所述扫码终端接收用户设置对焦参数的选择结果;
其中,所述选择结果通过手动操作所述扫码终端的触控按钮或物理按键获得,生成切换所述扫码模式的控制指令,即用户可以通过手动方式设置对焦距离参数来选择扫码终端的扫码模式。当设置对焦距离参数后,启动所述扫码终端,如若所述扫码终端已经启动,则重新初始化所述扫码终端。
步骤102、根据所述用户对所述扫码模式的选择结果对所述扫码终端的扫码模式进行切换。
其中,所述扫码模式包括自动对焦扫码模式和固定对焦扫码模式。
当步骤102中将所述扫码模式切换为所述固定对焦扫码模式时,所述扫码模式切换方法还包括:采用固定对焦方法控制所述扫码终端的AF摄像头进行固定对焦。当步骤102中将所述扫码模式切换为所述自动对焦扫码模式时,所述扫码模式切换方法还包括:控制所述扫码终端的AF摄像头进行自动对焦。
其中,AF摄像头的固定对焦方法包括:
在所述AF摄像头的对焦范围内设置至少一固定对焦点,不同的所述固定对焦点用于表征不同对焦距离;
其中,不同固定对焦点分别对应不同对焦距离,如5cm、10cm、30cm、50cm、1m和2m等,以适应不同的固定扫码距离的应用场景,厂家可以在出厂时进行预设,消费者根据具体应用场景的需求进行选择。在所述AF摄像头的对焦范围内可线性或非线性设置的不同固定对焦点。线性设置是指在所述AF摄像头的对焦范围内等距离设置不同固定对焦点;非线性是指在所述AF摄像头的对焦范围内非等距离设置不同固定对焦点。
接收对一固定对焦点的选取指令,根据选取的所述固定对焦点获取固定电流值和特定电流方向;
其中,所述扫码终端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区。所述非易失性存储区用于存储所述至少一固定对焦点与所述固定电流值和所述特定电流方向之间的对应关系。
根据选取的所述固定对焦点获取所述固定电流值和所述特定电流方向的步骤包括:
从所述非易失性存储区获取所述选取的固定对焦点所对应的所述固定电流值和所述特定电流方向。
控制VCM(Voice Core Motor,音圈电机)驱动器向VCM提供固定电流值和特定电流方向的驱动电流;
根据所述驱动电流调整所述AF摄像头的镜头固定至与所述驱动电流相对应的位置,以控制所述AF摄像头进行固定对焦。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扫码终端的扫码模式切换方法与实施例1相比,差别在于:
本实施例的扫码终端的扫码模式切换方法包括:
步骤201、所述扫码终端接收用户设置扫码模式的选择结果;
其中,其中,所述选择结果根据通过手动操作所述扫码终端的触控按钮或物理按键获得,生成切换所述扫码模式的控制指令,即用户可以通过手动方式设置扫码模式来选择扫码终端的扫码模式。当设置完扫码模式后,启动所述扫码终端,如若所述扫码终端已经启动,则重新初始化所述扫码终端。
步骤202、根据所述用户对所述扫码模式的选择结果对所述扫码终端的扫码模式进行切换。
实施例3
本实施例的扫码终端的扫码模式切换方法与实施例2相比,差别在于:
本实施例的扫码模式切换方法包括:
步骤301、检测所述扫码终端的应用场景,根据检测到的应用场景对所述扫码终端的扫码模式进行切换;
步骤302a、如图3a所示,检测所述扫码终端是否与固定设备连接,若是,则将所述扫码终端的扫码模式切换为所述固定对焦扫码模式,若否,则将所述扫码终端的扫码模式切换为所述自动对焦扫码模式;或,
步骤302b、如图3b所示,检测所述扫码终端是否与固定设备连接,若是,则将所述扫码终端的扫码模式切换为所述自动对焦扫码模式,若否,则将所述扫码终端的扫码模式切换为所述固定对焦扫码模式;
所述扫码终端为智能POS机、手机、扫描枪等;所述固定设备为扫码底座、充电底座、扫描枪支架等。
其中,检测所述扫码终端是否与所述固定设备连接的方式包括:通过检测距离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电源PIN脚的电平变化、Hall(霍尔)传感器、USB(Universal SerialBus,通用串行总线)、蓝牙、Wi-Fi(Wireless Fidelity,无线局域网)、ZigBee技术或雷达等获取所述扫码终端与所述固定设备位置的关系变化信息,来检测检测所述扫码终端是否与所述固定设备连接。
实施例4
本实施例的扫码终端的扫码模式切换方法与实施例3相比,差别在于:
本实施例的扫码模式切换方法包括:
步骤401、检测所述扫码终端的应用场景,根据检测到的应用场景对所述扫码终端的扫码模式进行切换;
步骤402a、如图4a所示,检测所述扫码终端是否处于设定区域范围,若是,则将所述扫码终端的扫码模式切换为所述固定对焦扫码模式;若否,则将所述扫码终端的扫码模式切换为所述自动对焦扫码模式;或,
步骤402b、如图4b所示,检测所述扫码终端是否处于设定区域范围,若是,则将所述扫码终端的扫码模式切换为所述自动对焦扫码模式;若否,则将所述扫码终端的扫码模式切换为所述固定对焦扫码模式。
其中,检测所述扫码终端是否处于设定区域范围通过传感装置进行检测。传感装置包括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装置、红外定位器、无线定位器、雷达等。
实施例5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扫码终端的扫码模式切换方法与实施例4相比,差别在于:
本实施例的扫码模式切换方法包括:
步骤501、检测所述扫码终端的应用场景,根据检测到的应用场景对所述扫码终端的扫码模式进行切换;
步骤502a、如图5a所示,检测所述扫码终端的网络连接方式是有线网络还是无线网络,若是有线网络,则将所述扫码终端的扫码模式切换为所述固定对焦扫码模式;若是无线网络,则将所述扫码终端的扫码模式切换为所述自动对焦扫码模式;或,
步骤502b、如图5b所示,检测所述扫码终端的网络连接方式是有线网络还是无线网络,若是有线网络,则将所述扫码终端的扫码模式切换为所述自动对焦扫码模式;若是无线网络,则将所述扫码终端的扫码模式切换为所述固定对焦扫码模式。
其中,无线网络包括Wi-Fi、蓝牙、ZigBee技术、2G、3G、4G等。
实施例6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扫码终端的扫码模式切换方法与实施例5相比,差别在于:
本实施例的扫码模式切换方法包括:
步骤601、检测所述扫码终端的应用场景,根据检测到的应用场景对所述扫码终端的扫码模式进行切换;
步骤602a、如图6a所示,检测所述扫码终端所处环境的光线强度是否发生变化,若是,则将所述扫码终端的扫码模式切换为所述自动对焦扫码模式;若否,则将所述扫码终端的扫码模式切换为所述固定对焦扫码模式;或,
步骤602b、如图6b所示,检测所述扫码终端所处环境的光线强度是否发生变化,若是,则将所述扫码终端的扫码模式切换为所述固定对焦扫码模式;若否,则将所述扫码终端的扫码模式切换为所述自动对焦扫码模式。
如白天,当扫码终端从室内到室外,光线强度逐渐增强,此时使用场景可能为扫描车牌或较远处的条码信息等,则将所述扫码终端的扫码模式切换为所述自动对焦扫码模式;而当扫码终端从室外到室内,光线强度逐渐减弱,使用场景可能为扫码小商品的条码信息等,则将所述扫码终端的扫码模式切换为所述固定对焦扫码模式。
实施例7
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的扫码终端的扫码模式切换方法与实施例6相比,差别在于:
本实施例的扫码模式切换方法包括:
步骤701、检测所述扫码终端的应用场景,根据检测到的应用场景对所述扫码终端的扫码模式进行切换;
步骤702a、如图7a所示,检测所述扫码终端的AF摄像头的景深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一设定阈值,若是,则将所述扫码终端的扫码模式切换为所述自动对焦扫码模式;若否,则将所述扫码终端的扫码模式切换为所述固定对焦扫码模式。
其中,AF摄像头的景深是指在AF摄影机镜头前沿能够取得清晰图像的成像所测定的扫码对象前后距离范围。当所述扫码终端的AF摄像头的景深大于第一设定阈值(根据实际情况设定),AF摄影机将无法继续使用固定对焦扫码模式进行扫码,需要将其扫码模式切换为自动对焦扫码模式才能实现扫码功能。因此,当所述扫码终端的AF摄像头的景深小于第一设定阈值时,将所述扫码终端的扫码模式切换为所述固定对焦扫码模式;当所述扫码终端的AF摄像头的景深大于或等于第一设定阈值时,将所述扫码终端的扫码模式切换为所述自动对焦扫码模式。
步骤702b、如图7b所示,检测所述扫码终端与扫码对象的距离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二设定阈值,若是,则将所述扫码终端的扫码模式切换为所述自动对焦扫码模式;若否,则将所述扫码终端的扫码模式切换为所述固定对焦扫码模式。
其中,当扫码对象的距离小于第二设定阈值(根据实际情况设定)时,将所述扫码终端的扫码模式切换为所述固定对焦扫码模式;当扫码对象的距离大于或等于第二设定阈值,由于固定对焦扫码模式不能实现自动对焦,不能适应远距离的扫码对象,因此需要将将所述扫码终端的扫码模式切换为所述自动对焦扫码模式。
实施例8
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的扫码终端的扫码模式切换方法与实施例7相比,差别在于:
本实施例的扫码模式切换方法包括:
步骤801、检测与所述扫码终端连接的网络装置发出的控制指令;
步骤802、根据所述控制指令对所述扫码终端的扫码模式进行切换。
实施例9
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的扫码终端的扫码模式切换方法与实施例8相比,差别在于:
本实施例的扫码模式切换方法包括:
步骤901、检测与所述扫码终端连接的定时装置的定时时间;
步骤902、根据所述定时时间对所述扫码终端的扫码模式进行切换。
实施例10
如图10所示,本实施例的扫码终端的扫码模式切换方法与实施例9相比,差别在于:
本实施例的扫码模式切换方法包括:
步骤1001、对所述扫码终端的不同操作员的身份进行识别;
步骤1002、根据识别出的身份对所述扫码终端的扫码模式进行切换。
所述对所述扫码终端的不同操作员的身份进行识别的识别方式包括IC卡识别、NFC卡识别、词条卡识别、ID和密码输入识别、USB key识别、生物识别和导入含许可信息的密钥文件识别中的至少一种。
实施例11
如图11所示,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扫码终端,包括AF摄像头1,所述扫码终端还包括生成指令单元2、扫码切换模块3和控制模块4。
所述扫码终端还包括图像采集单元5、图像处理单元6和条码解码单元7。所述图像采集单元5(如摄像头模组等)用于摄取图像和驱动VCM等。所述图像处理单元6用于对所述图像采集单元5摄取的图像进行进一步处理(如曝光、白平衡、色彩等)和对焦控制等。所述图像处理单元6将处理优化后的图像数据传输给所述条码解码单元7,经由所述条码解码单元7进行条码识别处理得到识别结果。
所述生成指令单元2用于生成切换所述扫码模式的控制指令。
所述扫码切换模块3用于对所述扫码终端的扫码模式进行切换。所述扫码模式包括自动对焦扫码模式和固定对焦扫码模式;
所述扫码切换模块3用于切换所述扫码终端的AF摄像头1的固定对焦扫码模式和自动对焦扫码模式。所述控制模块4用于当所述扫码终端的AF摄像头1的扫码模式切换为所述固定对焦扫码模式时,控制所述扫码终端的AF摄像头1进行固定对焦;所述控制模块4还用于当将所述扫码终端的AF摄像头1的扫码模式切换为所述自动对焦扫码模式时,控制所述扫码终端的AF摄像头1进行自动对焦。
较佳地,所述扫码切换模块3包括接收单元31;
所述接收单元31用于接收由用户对所述扫码模式的选择结果生成切换所述扫码模式的控制指令,对所述扫码终端的扫码模式进行切换;
所述用户对所述扫码模式的选择结果通过手动操作所述扫码终端的触控按钮或物理按键获得。
较佳地,所述扫码切换模块3还用于检测所述扫码终端的应用场景,根据检测到的应用场景对所述扫码终端的扫码模式进行切换。
较佳地,所述扫码切换模块3还包括第一检测单元32;
所述第一检测单元32用于检测所述扫码终端是否与固定设备连接,若是,则将所述扫码终端的扫码模式切换为所述固定对焦扫码模式,若否,则将所述扫码终端的扫码模式切换为所述自动对焦扫码模式;或,
所述第一检测单元32用于检测所述扫码终端是否与固定设备连接,若是,则将所述扫码终端的扫码模式切换为所述自动对焦扫码模式,若否,则将所述扫码终端的扫码模式切换为所述固定对焦扫码模式;
所述固定设备包括扫码底座、充电底座、扫描枪支架中的至少一种。
较佳地,所述扫码切换模块还包括第二检测单元33。
所述第二检测单元33用于检测所述扫码终端是否处于设定区域范围,若是,则将所述扫码终端的扫码模式切换为所述固定对焦扫码模式;若否,则将所述扫码终端的扫码模式切换为所述自动对焦扫码模式;或,
若是,则将所述扫码终端的扫码模式切换为所述自动对焦扫码模式;若否,则将所述扫码终端的扫码模式切换为所述固定对焦扫码模式。
较佳地,所述扫码切换模块还包括第三检测单元34。
所述第三检测单元34用于检测所述扫码终端的网络连接方式是有线网络还是无线网络,若是有线网络,则将所述扫码终端的扫码模式切换为所述固定对焦扫码模式;若是无线网络,则将所述扫码终端的扫码模式切换为所述自动对焦扫码模式;或,
所述第三检测单元34用于检测所述扫码终端的网络连接方式是有线网络还是无线网络,若是有线网络,则将所述扫码终端的扫码模式切换为所述自动对焦扫码模式;若是无线网络,则将所述扫码终端的扫码模式切换为所述固定对焦扫码模式。
较佳地,所述扫码切换模块还包括第四检测单元35。
所述第四检测单元35用于检测所述扫码终端所处环境的光线强度是否发生变化,若是,则将所述扫码终端的扫码模式切换为所述自动对焦扫码模式;若否,则将所述扫码终端的扫码模式切换为所述固定对焦扫码模式;或,
所述第四检测单元35用于检测所述扫码终端所处环境的光线强度是否发生变化,若是,则将所述扫码终端的扫码模式切换为所述固定对焦扫码模式;若否,则将所述扫码终端的扫码模式切换为所述自动对焦扫码模式。
较佳地,所述扫码切换模块还包括第五检测单元36。
所述第五检测单元36用于检测所述扫码终端的AF摄像头1的景深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一设定阈值,若是,则将所述扫码终端的扫码模式切换为所述自动对焦扫码模式;若否,则将所述扫码终端的扫码模式切换为所述固定对焦扫码模式;
所述第五检测单元36还用于检测所述扫码终端与扫码对象的距离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二设定阈值,若是,则将所述扫码终端的扫码模式切换为所述自动对焦扫码模式;若否,则将所述扫码终端的扫码模式切换为所述固定对焦扫码模式。
较佳地,所述扫码切换模块还包括第六检测单元37。
所述第六检测单元37用于检测与所述扫码终端连接的网络装置发出的控制指令,根据所述控制指令对所述扫码终端的扫码模式进行切换。
较佳地,所述扫码切换模块还包括第七检测单元38。
所述第七检测单元38用于检测与所述扫码终端连接的定时装置的定时时间,并根据所述定时时间对所述扫码终端的扫码模式进行切换。
较佳地,所述扫码切换模块还包括第八检测单元39。
所述第八检测单元39用于对所述扫码终端的不同操作员的身份进行识别,根据识别出的身份对所述扫码终端的扫码模式进行切换;
所述对所述扫码终端的不同操作员的身份进行识别的识别方式包括IC卡识别、NFC卡识别、词条卡识别、ID和密码输入识别、USB key识别、生物识别和导入含许可信息的密钥文件识别中的至少一种。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些仅是举例说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作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24)

1.一种扫码终端的扫码模式切换方法,所述扫码终端包括AF摄像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扫码模式包括固定对焦扫码模式和自动对焦扫码模式,所述扫码模式切换方法包括:
S1、生成切换所述扫码模式的控制指令;
S2、对所述扫码终端的扫码模式进行切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扫码终端的扫码模式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的对所述扫码终端的扫码模式进行切换的步骤包括:
当将所述扫码终端的扫码模式切换为所述固定对焦扫码模式时,控制所述扫码终端的AF摄像头进行固定对焦;或,
当将所述扫码终端的扫码模式切换为所述自动对焦扫码模式时,控制所述扫码终端的AF摄像头进行自动对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扫码终端的扫码模式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的生成切换所述扫码模式的控制指令的步骤包括:
所述扫码终端通过接收由用户对所述扫码模式的选择结果生成切换所述扫码模式的控制指令,对所述扫码终端的扫码模式进行切换;
所述用户对所述扫码模式的选择结果通过手动操作所述扫码终端的触控按钮或物理按键获得。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扫码终端的扫码模式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的生成切换所述扫码模式的控制指令的步骤还包括:
检测所述扫码终端的应用场景,根据检测到的应用场景对所述扫码终端的扫码模式进行切换。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扫码终端的扫码模式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所述扫码终端的应用场景,根据检测到的应用场景对所述扫码终端的扫码模式进行切换的步骤包括:
检测所述扫码终端是否与固定设备连接,若是,则将所述扫码终端的扫码模式切换为所述固定对焦扫码模式,若否,则将所述扫码终端的扫码模式切换为所述自动对焦扫码模式;或,
检测所述扫码终端是否与固定设备连接,若是,则将所述扫码终端的扫码模式切换为所述自动对焦扫码模式,若否,则将所述扫码终端的扫码模式切换为所述固定对焦扫码模式;
所述固定设备包括扫码底座、充电底座或扫描枪支架中的至少一种。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扫码终端的扫码模式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所述扫码终端的应用场景,根据检测到的应用场景对所述扫码终端的扫码模式进行切换的步骤包括:
检测所述扫码终端是否处于设定区域范围,若是,则将所述扫码终端的扫码模式切换为所述固定对焦扫码模式;若否,则将所述扫码终端的扫码模式切换为所述自动对焦扫码模式;或,
检测所述扫码终端是否处于设定区域范围,若是,则将所述扫码终端的扫码模式切换为所述自动对焦扫码模式;若否,则将所述扫码终端的扫码模式切换为所述固定对焦扫码模式。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扫码终端的扫码模式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所述扫码终端的应用场景,根据检测到的应用场景对所述扫码终端的扫码模式进行切换的步骤包括:
检测所述扫码终端的网络连接方式是有线网络还是无线网络,若是有线网络,则将所述扫码终端的扫码模式切换为所述固定对焦扫码模式;若是无线网络,则将所述扫码终端的扫码模式切换为所述自动对焦扫码模式;或,
检测所述扫码终端的网络连接方式是有线网络还是无线网络,若是有线网络,则将所述扫码终端的扫码模式切换为所述自动对焦扫码模式;若是无线网络,则将所述扫码终端的扫码模式切换为所述固定对焦扫码模式。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扫码终端的扫码模式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所述扫码终端的应用场景,根据检测到的应用场景对所述扫码终端的扫码模式进行切换的步骤包括:
检测所述扫码终端所处环境的光线强度是否发生变化,若是,则将所述扫码终端的扫码模式切换为所述自动对焦扫码模式;若否,则将所述扫码终端的扫码模式切换为所述固定对焦扫码模式;或,
检测所述扫码终端所处环境的光线强度是否发生变化,若是,则将所述扫码终端的扫码模式切换为所述固定对焦扫码模式;若否,则将所述扫码终端的扫码模式切换为所述自动对焦扫码模式。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扫码终端的扫码模式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所述扫码终端的应用场景,根据检测到的应用场景对所述扫码终端的扫码模式进行切换的步骤包括:
检测所述扫码终端的AF摄像头的景深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一设定阈值,若是,则将所述扫码终端的扫码模式切换为所述自动对焦扫码模式;若否,则将所述扫码终端的扫码模式切换为所述固定对焦扫码模式;或,
检测所述扫码终端与扫码对象的距离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二设定阈值,若是,则将所述扫码终端的扫码模式切换为所述自动对焦扫码模式;若否,则将所述扫码终端的扫码模式切换为所述固定对焦扫码模式。
10.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扫码终端的扫码模式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所述扫码终端的应用场景,根据检测到的应用场景对所述扫码终端的扫码模式进行切换的步骤包括:
检测与所述扫码终端连接的网络装置发出的控制指令,根据所述控制指令对所述扫码终端的扫码模式进行切换。
11.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扫码终端的扫码模式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所述扫码终端的应用场景,根据检测到的应用场景对所述扫码终端的扫码模式进行切换的步骤包括:
检测与所述扫码终端连接的定时装置的定时时间,并根据所述定时时间对所述扫码终端的扫码模式进行切换。
12.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扫码终端的扫码模式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所述扫码终端的应用场景,根据检测到的应用场景对所述扫码终端的扫码模式进行切换的步骤包括:
对所述扫码终端的不同操作员的身份进行识别,根据识别出的身份对所述扫码终端的扫码模式进行切换;
所述对所述扫码终端的不同操作员的身份进行识别的识别方式包括IC卡识别、NFC卡识别、词条卡识别、ID和密码输入识别、USB key识别、生物识别和导入含许可信息的密钥文件识别中的至少一种。
13.一种扫码终端,包括AF摄像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扫码终端还包括生成指令单元和扫码切换模块;
所述生成指令单元用于生成切换扫码模式的控制指令;
所述扫码切换模块用于对所述扫码终端的扫码模式进行切换;
所述扫码模式包括固定对焦扫码模式和自动对焦扫码模式。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扫码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扫码终端还包括控制模块;
所述控制模块用于当所述扫码终端的AF摄像头的扫码模式切换为所述固定对焦扫码模式时,控制所述扫码终端的AF摄像头进行固定对焦;或,
所述控制模块用于当将所述扫码终端的AF摄像头的扫码模式切换为所述自动对焦扫码模式时,控制所述扫码终端的AF摄像头进行自动对焦。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扫码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扫码切换模块包括接收单元;
所述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由用户对所述扫码模式的选择结果生成切换所述扫码模式的控制指令,对所述扫码终端的扫码模式进行切换;
所述用户对所述扫码模式的选择结果通过手动操作所述扫码终端的触控按钮或物理按键获得。
16.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扫码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扫码切换模块还用于检测所述扫码终端的应用场景,根据检测到的应用场景对所述扫码终端的扫码模式进行切换。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扫码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扫码切换模块还包括第一检测单元;
所述第一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扫码终端是否与固定设备连接,若是,则将所述扫码终端的扫码模式切换为所述固定对焦扫码模式,若否,则将所述扫码终端的扫码模式切换为所述自动对焦扫码模式;或,
所述第一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扫码终端是否与固定设备连接,若是,则将所述扫码终端的扫码模式切换为所述自动对焦扫码模式,若否,则将所述扫码终端的扫码模式切换为所述固定对焦扫码模式;
所述固定设备包括扫码底座、充电底座、扫描枪支架中的至少一种。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扫码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扫码切换模块还包括第二检测单元;
所述第二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扫码终端是否处于设定区域范围,若是,则将所述扫码终端的扫码模式切换为所述固定对焦扫码模式;若否,则将所述扫码终端的扫码模式切换为所述自动对焦扫码模式;或,
所述第二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扫码终端是否处于设定区域范围,若是,则将所述扫码终端的扫码模式切换为所述自动对焦扫码模式;若否,则将所述扫码终端的扫码模式切换为所述固定对焦扫码模式。
19.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扫码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扫码切换模块还包括第三检测单元;
所述第三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扫码终端的网络连接方式是有线网络还是无线网络,若是有线网络,则将所述扫码终端的扫码模式切换为所述固定对焦扫码模式;若是无线网络,则将所述扫码终端的扫码模式切换为所述自动对焦扫码模式;或,
所述第三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扫码终端的网络连接方式是有线网络还是无线网络,若是有线网络,则将所述扫码终端的扫码模式切换为所述自动对焦扫码模式;若是无线网络,则将所述扫码终端的扫码模式切换为所述固定对焦扫码模式。
20.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扫码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扫码切换模块还包括第四检测单元;
所述第四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扫码终端所处环境的光线强度是否发生变化,若是,则将所述扫码终端的扫码模式切换为所述自动对焦扫码模式;若否,则将所述扫码终端的扫码模式切换为所述固定对焦扫码模式;或,
所述第四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扫码终端所处环境的光线强度是否发生变化,若是,则将所述扫码终端的扫码模式切换为所述固定对焦扫码模式;若否,则将所述扫码终端的扫码模式切换为所述自动对焦扫码模式。
21.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扫码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扫码切换模块还包括第五检测单元;
所述第五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扫码终端的AF摄像头的景深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一设定阈值,若是,则将所述扫码终端的扫码模式切换为所述自动对焦扫码模式;若否,则将所述扫码终端的扫码模式切换为所述固定对焦扫码模式;或,
所述第五检测单元还用于检测所述扫码终端与扫码对象的距离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二设定阈值,若是,则将所述扫码终端的扫码模式切换为所述自动对焦扫码模式;若否,则将所述扫码终端的扫码模式切换为所述固定对焦扫码模式。
22.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扫码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扫码切换模块还包括第六检测单元;
所述第六检测单元用于检测与所述扫码终端连接的网络装置发出的控制指令,根据所述控制指令对所述扫码终端的扫码模式进行切换。
23.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扫码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扫码切换模块还包括第七检测单元;
所述第七检测单元用于检测与所述扫码终端连接的定时装置的定时时间,并根据所述定时时间对所述扫码终端的扫码模式进行切换。
24.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扫码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扫码切换模块还包括第八检测单元;
所述第八检测单元用于对所述扫码终端的不同操作员的身份进行识别,根据识别出的身份对所述扫码终端的扫码模式进行切换;
所述对所述扫码终端的不同操作员的身份进行识别的识别方式包括IC卡识别、NFC卡识别、词条卡识别、ID和密码输入识别、USB key识别、生物识别和导入含许可信息的密钥文件识别中的至少一种。
CN201710730866.1A 2017-08-23 2017-08-23 扫码终端及其扫码模式切换方法 Pending CN10942674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730866.1A CN109426747A (zh) 2017-08-23 2017-08-23 扫码终端及其扫码模式切换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730866.1A CN109426747A (zh) 2017-08-23 2017-08-23 扫码终端及其扫码模式切换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426747A true CN109426747A (zh) 2019-03-05

Family

ID=654992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730866.1A Pending CN109426747A (zh) 2017-08-23 2017-08-23 扫码终端及其扫码模式切换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426747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32126A (zh) * 2020-03-31 2020-07-17 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识别方法,装置、摄像机及存储介质
CN112468723A (zh) * 2020-11-24 2021-03-09 东莞埃科思科技有限公司 对焦方法及支付设备
CN112749575A (zh) * 2020-12-31 2021-05-04 支付宝(杭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扫码设备及扫码设备的工作模式识别方法、装置、设备
CN114564976A (zh) * 2022-01-26 2022-05-31 苏州摩比信通智能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双摄扫码引擎的扫码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54264A (zh) * 2006-09-27 2008-04-02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基于多个定焦摄像头的大景深虹膜图像获取系统及方法
WO2010147610A1 (en) * 2009-06-16 2010-12-23 Intel Corporation Multi-mode handheld wireless device
CN102999745A (zh) * 2011-01-19 2013-03-27 手持产品公司 具有焦点控制的成像终端
CN106446745A (zh) * 2016-10-18 2017-02-22 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 图像扫描功能的启动方法、启动装置和终端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54264A (zh) * 2006-09-27 2008-04-02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基于多个定焦摄像头的大景深虹膜图像获取系统及方法
WO2010147610A1 (en) * 2009-06-16 2010-12-23 Intel Corporation Multi-mode handheld wireless device
CN102447836A (zh) * 2009-06-16 2012-05-09 英特尔公司 手持装置中的摄像机应用
CN102999745A (zh) * 2011-01-19 2013-03-27 手持产品公司 具有焦点控制的成像终端
CN106446745A (zh) * 2016-10-18 2017-02-22 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 图像扫描功能的启动方法、启动装置和终端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蔡林: "《摄影大百科辞典》", 30 September 1994,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32126A (zh) * 2020-03-31 2020-07-17 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识别方法,装置、摄像机及存储介质
CN112468723A (zh) * 2020-11-24 2021-03-09 东莞埃科思科技有限公司 对焦方法及支付设备
CN112749575A (zh) * 2020-12-31 2021-05-04 支付宝(杭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扫码设备及扫码设备的工作模式识别方法、装置、设备
CN112749575B (zh) * 2020-12-31 2023-02-17 支付宝(杭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扫码设备及扫码设备的工作模式识别方法、装置、设备
CN114564976A (zh) * 2022-01-26 2022-05-31 苏州摩比信通智能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双摄扫码引擎的扫码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426747A (zh) 扫码终端及其扫码模式切换方法
CN205354047U (zh) 一种标记读取终端
CN101079964B (zh) 图像再现设备、图像再现方法及图像捕捉设备
CN103139466A (zh) 信息处理装置、成像装置、信息处理方法和程序
CN103988490A (zh) 图像处理装置、图像处理方法和记录介质
CN112702521B (zh) 图像拍摄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1682696A (zh) 移动终端、移动终端的控制方法、移动终端的控制程序和记录了该控制程序的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
CN102262333A (zh) 成像装置、成像系统、成像装置的控制方法和程序
CN102209197A (zh) 摄像装置及摄像方法
US20130076945A1 (en) Camera apparatus and mobile terminal
CN101365063B (zh) 电子照相机以及视场图像再现装置
CN109474785A (zh) 电子装置和电子装置的焦点追踪拍照方法
CN103973965A (zh) 图像拍摄设备、图像拍摄方法以及图像拍摄程序
CN103033267A (zh) 具有预置位设置和调用功能的变焦红外热像仪及方法
CN104820927A (zh) 一种智能试衣系统及其相机参数自动调整方法
US20150350531A1 (en)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and program, and image pickup apparatus
KR102668233B1 (ko) 관심 영역을 통해 움직이는 외부 객체에 대해 프레임 레이트를 제어하여 이미지들을 획득하는 전자 장치 및 그의 동작 방법
CN105404843A (zh) 无屏摄像机获取信息方法、二维码生成方法及识别方法
CN106412429B (zh) 一种基于温室大棚的图像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3674277A (zh) 热成像信息记录装置和热成像信息记录方法
JP6305757B2 (ja) プログラム
CN105120153A (zh) 一种图像拍摄方法及装置
KR100843586B1 (ko) 무접점 기능을 수행하는 장치 및 방법
JP2017046324A (ja) ユーザ端末、物体認識サーバ、通知方法及びユーザ端末用プログラム
KR102358898B1 (ko) 객체 촬영 장치 및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Room 505, 388 Songhu Road, Yangpu District, Shanghai, 2003

Applicant after: SHANGHAI SHANGM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200433 Shanghai city Yangpu District Songhu Road No. 388 building 7, KIC 605

Applicant before: SHANGHAI SUNMI TECHNOLOGY CO.,LTD.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