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422342A - 饮用水供给装置 - Google Patents

饮用水供给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422342A
CN109422342A CN201710764486.XA CN201710764486A CN109422342A CN 109422342 A CN109422342 A CN 109422342A CN 201710764486 A CN201710764486 A CN 201710764486A CN 109422342 A CN109422342 A CN 10942234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cold water
ice
carbonic acid
col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76448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422342B (zh
Inventor
郑辉东
陆俊秀
金钟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hu Nais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hu Nais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hu Naisi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hu Nais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764486.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422342B/zh
Publication of CN1094223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42234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42234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42234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68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addition of specified substances, e.g. trace elements, for ameliorating potable wat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1/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non-reversible cycl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CPRODUCING, WORKING OR HANDLING ICE
    • F25C1/00Producing i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Devices For Dispensing Beverages (AREA)
  • Devices That Are Associated With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饮用水供给装置,例如具有冷却循环系统的净水器等,本发明的饮用水供给装置包括:冷却循环系统,用于制备冷水;冷水罐,用于贮存通过冷却循环系统来制备的冷水;碳酸水罐,通过使碳酸气体溶解于水中来制备碳酸水,并贮存所制得的碳酸水;冷水循环流路,贯通碳酸水罐的内部而设置,使贮存在冷水罐中的冷水作为冷却用水,以冷水罐、碳酸水罐及冷水罐的顺序进行循环;利用冷水循环流路中循环的冷水来对碳酸水罐内部的碳酸水进行冷却。本发明的饮用水供给装置不仅可以用一个冷却循环系统来制冰,还可灵活制备冷水乃至碳酸水,从而能够减小装置尺寸、降低制造成本及简化控制结构。

Description

饮用水供给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饮用水供给装置,尤其涉及通过具备冷却循环系统来至少提供冷水及碳酸水供给功能的饮用水供给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饮用水供给装置,例如有利用过滤器来净化自来水等原水后向使用者供给的净水器,或者有向使用者供给矿泉水等饮用水的冷热水器等装置。
作为这种饮用水供给装置,已知的有:通过具备冷却循环系统及/或加热器来制备冷水及/或热水从而进行供给的饮用水供给装置;或者在此基础上还具备碳酸水供给功能的饮用水供给装置,所述碳酸水为碳酸气体溶解于水中而成的。
在现有的饮用水供给装置中,作为典型的制备冷水的冷却循环系统包括:蒸发器(evaporator),通过使液体制冷剂吸收周围的热量而蒸发来冷却周围的水;液体分离器(accumulator),对蒸发器中蒸发的制冷剂气体中所包含的液相制冷剂进行分离,以避免所述液相制冷剂进入到压缩机(compressor);压缩机,将经由液体分离器的制冷剂气体压缩成高温高压;冷凝器(condenser),对被压缩机压缩后的制冷剂气体进行液化;毛细管(capillary tube),作为向蒸发器供给被冷凝器液化后的液体制冷剂的管路。
另外,由于碳酸气体的溶解度是随着温度的降低或压力的升高而增加的,因此需要利用冷却循环系统来对碳酸水罐进行冷却,但是与其另外设置冷却循环系统,不如将上述现有的制备冷水的冷却循环系统利用起来,这对减小装置尺寸和降低制造成本方面是有利的。
例如,在专利文献1(公开专利第10-2015-0039949号公报)中,用一个冷却循环系统(Single Cooling Cycle)来对水和碳酸水进行冷却,具体地,分别具备冷水桶和碳酸水桶,并且分别形成围绕冷水桶和碳酸水桶外周面的制冷剂导管(冷水桶导管和碳酸水桶导管)即蒸发器,之后,通过制冷剂流动控制阀来调节向各个制冷剂导管流入的制冷剂的流量及比例。
但是,由于专利文献1的冷却方式采用了两个蒸发器(制冷剂导管),因此不可避免地增加了制造成本,而且不能同时以最大的冷却性能来冷却冷水桶和碳酸水桶。而且,为了控制向各个制冷剂导管流入的制冷剂的流量及比例,导致控制部的结构变复杂。
此外,专利文献2(授权专利第10-0487816号公报)公开了通过使用一个蒸发器(制冷剂流动管)来同时冷却冷水罐和碳酸水罐的结构。即,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以下结构:将冷水罐和碳酸水罐形成为直径相同的圆筒形,并且使它们在上下方向上相邻连接设置,而且用制冷剂流动管来围绕上述连接设置的冷水罐和碳酸水罐的外周面,依次对冷水罐和碳酸水罐进行冷却,但不具有如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另外设置的制冷剂流动控制阀。
虽然专利文献2的冷却方式实际上只具备一个蒸发器而能够实现降低制造成本和简化控制部结构的目的,但是由于依次对冷水罐和碳酸水罐进行冷却,这会导致冷却性能存在差异,当冷水或碳酸水中的任意一个被集中消耗时,难以优先对被集中消耗的那一方进行冷却。在冷水罐或碳酸水罐的容量变大的情况下,这种冷却性能上的差异会变得更显著。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公开专利第10-2015-003994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授权专利第10-0487816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一个冷却循环系统来灵活地制备冷水及碳酸水,同时还能够减小装置尺寸、降低制造成本及简化控制结构的饮用水供给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利用一个冷却循环系统,更具体而言,是利用一个蒸发器来制备冷水,并使该冷水循环至碳酸水罐的内部以冷却碳酸水。
即,根据本发明的饮用水供给装置包括:冷却循环系统,用于制备冷水;冷水罐,用于贮存通过所述冷却循环系统来制备的冷水;碳酸水罐,通过使碳酸气体溶解于水中来制备碳酸水,并贮存所制得的碳酸水;冷水循环流路,贯通所述碳酸水罐的内部而设置,使贮存在所述冷水罐中的冷水作为冷却用水,以所述冷水罐、所述碳酸水罐及所述冷水罐的顺序进行循环;利用所述冷水循环流路中循环的冷水来对所述碳酸水罐内部的碳酸水进行冷却。
优选地,所述碳酸水罐从所述冷水罐获取冷水来作为碳酸水制备用水且从碳酸气体桶获取碳酸气体,从而制得碳酸水,并将所述碳酸水贮存。
根据实施例,所述冷却循环系统包括制冰部,所述制冰部从所述冷水罐获取冷水来作为制冰用水进行制冰;所述冷却循环系统将由所述制冰部制备的冰供给至所述冷水罐,或者使未被所述制冰部制成冰而流动的制冰用水循环至所述冷水罐来制备冷水。
在这种情况下,所述制冰部包括:蒸发器,形成为多个指状且内部有制冷剂流动;以及多个喷嘴,围绕所述蒸发器设置,并将从所述冷水罐获取的制冰用水向所述蒸发器喷射。
在这种情况下,饮用水供给装置还具有在所述蒸发器的下部倾斜设置的引导网格,所述引导网格将从所述蒸发器脱离的冰引导至用于贮存冰的储冰库,并将所述蒸发器上未结成冰而流动的制冰用水引导至所述冷水罐中。
此外,所述储冰库设置在所述冷水罐的上部,并且在所述储冰库的底面形成有孔,以使冰融化而成的水滴落至所述冷水罐。
如上所述的饮用水供给装置可以为净水器,所述净水器具有对获取的原水进行过滤的过滤部,从而能够供给由所述过滤部净化后的净水,如上所述的饮用水供给装置也可以是将矿泉水或原水进行冷却及/或加热,从而供给冰、冷水及/或热水的冷热水器。
本发明的饮用水供给装置用一个冷却循环系统来制备冷水,并利用该冷水对碳酸水罐进行冷却,从而能够用一个冷却循环系统来灵活地制备冷水及碳酸水。由此,能够减小装置尺寸,还能够降低制造成本。
尤其是,只要冷却循环系统不停止工作,冷水罐中的冷水就会被持续冷却,从而能够利用这种被持续冷却的冷水来同时对碳酸水罐进行冷却,由此,能够同时实现对冷水和碳酸水的冷却。因此,不仅能够使控制结构变简单,还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依次进行冷却的缺点,即,能够解决冷水和碳酸水中的一方不能够被充分冷却或冷却性能存在差异的问题。
此外,根据实施例,将冷水罐中的冷水供给至制冰部来制备冰的同时,利用冷却的冷水来冷却碳酸水罐,从而不仅能够用一个冷却循环系统(蒸发器)来灵活地制备冷水及碳酸水,还能够制备冰。
附图说明
图1为示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饮用水供给装置的主要部件和流路连接结构的模块图。
图2为将图1中的饮用水供给装置的主要部件进行分解后示出的立体图。
图3为示出从图1的饮用水供给装置的主要部件即罐组装体中去除净水罐和冷水罐的盖子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4为示出以图3中的罐组装体为中心沿着图3的A-A线截开的剖面的剖面图。
图5为示出从下方观察图3及图4中的罐组装体的制冰部的主要结构的立体图。
图6为示出设置在图3及图4的罐组装体内部的引导网格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箱体:100 前盖:110
上盖:120 侧盖:130
后盖:140 底架:150
过滤部:200 预处理过滤器:210
主处理过滤器:220 后处理过滤器:230
碳酸气体桶:250 罐组装体:300
净水罐:310 冷水罐:320
储冰库:330 螺杆:331
马达:332 碳酸水罐:340
冷水循环流路:342 热水罐:350
引导网格:360 循环泵:370
制冰用水供给流路:371 冷却用水供给流路:372
隔热材料:380 制冰部:400
蒸发器:410 蒸发器指部:411
电加热器(脱冰装置):420 喷水喷嘴部:430
喷水喷嘴:431 压缩机:510
冷凝器:520 毛细管:530
液体分离器:540 制冷剂管路:551、55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所使用的术语或词语不能解释为通常的含义或字典中的含义,应当站在发明人为了使用最优选的方法来说明该发明而能够对术语的概念进行适当的定义的原则的角度,用符合本发明技术思想的意思和概念来进行解释。因此,本说明书中记载的实施例和附图中示出的结构仅为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并不能代表本发明全部的技术思想,因此应当理解在申请本发明时,可以具有能够代替这些的各种等同物和变形例。
附图中,为了方便、清楚地进行说明,将各个部件或该部件所形成的特定部位的尺寸放大、省略或者概略示出。因此,各个部件的大小并不能反映出实际的大小。在认为对相关的公知功能或结构的具体说明会不可避免地混淆本发明的主旨的情况下,将省略这样的说明。
此外,在以下实施例中,虽然饮用水供给装置被图示并说明为净水器,所述净水器具有对获取的原水进行过滤的过滤部,从而能够供给由所述过滤部净化后的水;但是本发明显然也可适用于不具有过滤部的冷热水器等饮用水供给装置。
此外,在以下的实施例中,虽然将饮用水供给装置说明为利用冷却循环系统来制冰进而供给冰的装置,但是本发明也可适用于仅提供冷水和碳酸水而不具有制冰功能的饮用水供给装置。
图1为示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饮用水供给装置的主要部件和流路连接结构的模块图,图2为将图1中的饮用水供给装置的主要部件进行分解后示出的立体图,图3为示出从图1的饮用水供给装置的主要部件即罐组装体中去除净水罐和冷水罐的盖子后的状态的立体图,图4为示出以图3中的罐组装体为中心沿着图3的A-A线截开的剖面的剖面图,图5为示出从下方观察图3及图4中的罐组装体的制冰部的主要结构的立体图,图6为示出设置在图3及图4的罐组装体内部的引导网格的立体图。
参照图1及图2,本实施例的净水器(饮用水供给装置)具备箱体100、安装在箱体100内部的过滤部200、罐组装体300、用于制备碳酸水的碳酸气体桶250及冷却循环系统等。其详细内容将在之后进行说明,在此,罐组装体300包括用于贮存净水(常温水)的净水罐310、用于贮存冷却后的净水的冷水罐320、制备冰的制冰部400、用于贮存冰的储冰库330以及用于制备溶解有碳酸气体的水即碳酸水并贮存所述碳酸水的碳酸水罐340等。
首先,将参照图1对具有上述结构的本实施例的净水器的功能和动作进行说明。
通过原水流入口11流入的自来水等原水,经过防漏水阀12后,依次通过预处理过滤器210、主处理过滤器220及后处理过滤器230以去除杂质、异物或细菌等,从而成为干净的净水并被贮存到净水罐310中,其中,所述防漏水阀12设置在构成箱体100的一部分的底架150的底面且当底架150的底面上积聚规定量以上的水时切断原水的流入。
在此,预处理过滤器210可以由沉淀过滤器(sediment filter)、前置活性炭过滤器(pre-carbon filter)或它们的组合构成,主处理过滤器220可以由反渗透过滤器(reverse osmosis filter)或UF中空纤维过滤器构成,后处理过滤器230可以由后置活性炭过滤器构成。当主处理过滤器220由反渗透过滤器构成时,在过滤过程中,浓缩有杂质的水会通过废水排水流路13和排水口14向净水器外部排出。此外,过滤部200还可以具有作为后处理过滤器230的一部分的杀菌过滤器,或者还可以具有相对于后处理过滤器而独立设置的紫外线杀菌灯这样的杀菌模块。
贮存在净水罐310中的净水可以作为常温的净水通过取水口113向使用者供给。
此外,净水被供给至冷水罐320时,能够被制备成冷水、冰及碳酸水,当被供给至热水罐350时,能够被制备成热水。
具体而言,首先,被供给到冷水罐320的净水作为制冰用水被供给到制冰部400。制冰部400具有构成冷却循环系统的蒸发器410,从而将从冷水罐320供给的制冰用水制备成冰。这样制得的冰被移送至储冰库330贮存,可通过取冰口115向使用者供给。
此外,通过制冰部400制备的冰被供给至冷水罐320并融进贮存于冷水罐320中的水,从而将冷水罐320内部的水制成冰凉的冷水,或者使未被制冰部400制成冰而流动的水循环至冷水罐320并贮存在冷水罐320内部作为冷水。以上内容会在之后进行详述。
贮存在冷水罐320中的冷水可通过取水口113向使用者供给,也可被供给到碳酸水罐340以用于制备碳酸水。即,碳酸水罐340通过在从冷水罐320获取的冷水中溶解从碳酸气体桶250获取的碳酸气体,来制备碳酸水并将其贮存。贮存在碳酸水罐340中的碳酸水能够通过碳酸水取水口114向使用者供给。
在此,由于碳酸气体对水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降低或压力的升高而增加,因此,优选地,对碳酸水罐尽可能进行冷却以达到低温,且尽可能进行压缩以达到高压。为此,在本实施例中,利用贮存在冷水罐320中的冷水作为碳酸水制备用水,并且具备冷水循环流路342,所述冷水循环流路342用于将贮存在冷水罐320中的冷水作为冷源使其循环至碳酸水罐340的内部。此外,由于是从高压的碳酸气体桶250获取碳酸气体,因此碳酸水罐340的内部与其它罐相比自然能够维持高压,所以,当将冷水从冷水罐320供给到碳酸水罐作为碳酸水制备用水时,也可以使用泵15。
此外,从净水罐310供给至热水罐350的净水(常温水)可以被热水罐350的内部或外部上设置的加热器(省略图示)加热,并且可通过取水口113向使用者供给。
根据需要可以在上述各个罐上设置排水流路。即,当对罐310、320、340、350进行清洁或杀菌或者准备长期不使用净水器时,需要将罐310、320、340、350内部的水排出,为此,在冷水罐320、碳酸水罐340及热水罐350的底面上连接排水流路16、17、18。冷水罐320及碳酸水罐340的排水流路16、17与上述废水排水流路13一起被连接至排水口14,热水罐350的排水流路18连接至热水排水口19,从而能够将各个罐内部的水向净水器外部排放。图1中,净水罐310没有另外设有排水流路,这是因为净水罐310的水总是经由冷水罐320进行排水。但是,当然也可以在净水罐310上另外设置排水流路。
此外,在上述罐中,尤其是相对处于高压或高温或者是容易充满气体的碳酸水罐340和热水罐350上可以设有空气流路。如果碳酸水罐340或热水管350中充满气体(空气)而导致内部压力升高至所需压力以上,则当通过取水口113、114取水时,会突然喷射而烧伤使用者或喷溅到净水器周围,因此,优选将充满于这些罐上部的气体(空气)适当排出。为此,空气流路21、22设置在各个罐340、350的上部且与净水罐310的上部连接,以使通过空气流路21、22排出的气体(空气)能够通过净水罐310的上部空间排出。
此外,上述各个罐310、320、340、350与储冰库330还可以具有水位传感器或冰传感器,以用于检测贮存的水或冰的量,使各个罐能够实施或中止必要动作(净水动作、制冰动作、制备碳酸水动作、从任一个罐向其他罐供给水等)。此外,碳酸气体桶250或碳酸气体流路23还可以具备气体压力传感器24,用于确认碳酸气体桶250内部的碳酸气体的量,从而便于更换碳酸气体桶250。
与此同时,可以根据需要在上述的流路上设置各种阀或泵。尤其是,优选在向相对高压的碳酸水罐340或热水罐350供给碳酸气体或水的流路23、25、26上设置防逆流阀。
接着,参照图2至图6对本实施例的净水器的结构和各个结构和各个部件及它们的配置关系进行详细的说明。
参照图2,箱体100包括前盖110、上盖120、侧盖130、后盖140及底架150,以上所述的各个盖及底架可以分别单独形成,也可以全部或一部分相互连接而形成为一体。
前盖110设置有操作按钮及用于显示净水器状态的LED灯或显示器等,并且形成有净水(常温水)/冷水/热水取水口、碳酸水取水口、取冰口。在后盖140设置有构成冷却循环系统的冷凝器520,在底架150安装有构成冷却循环系统的压缩机510、过滤部200、碳酸气体桶250等净水器的各种部件。此外,在侧盖130和后盖140可以形成有可使空气流通的网格,以使冷凝器520产生的热量容易散发。
内部填充有碳酸气体的碳酸气体桶250可以为具有规定标准且能够进行替换的标准产品。此外,在侧盖130可以设有门(door)(省略图示),以便于灵活地更换碳酸气体桶250。
如上所述,罐组装体300包括净水罐310、冷水罐320、制冰部400、储冰库330、碳酸水罐340等。此外,如图3及图4所示,在罐组装体300中,制冰部400、储冰库330及碳酸水罐340设置在冷水罐320的内部,构成冷却循环系统的液体分离器450、毛细管530及制冷剂管路551、552的一部分设置在冷水罐320的外部。如此地,内部包括制冰部400、储冰库330及碳酸水罐340的冷水罐320的外部与除了净水罐310以外的液体分离器540、毛细管530及制冷剂管路551、552的一部分一起被隔热材料380包围,所述隔热材料380由发泡成型树脂构成。
如上所述,将碳酸水罐340与制冰部400、储冰库330一起设置在冷水罐320内,并且利用隔热材料380一次将制冰部400、碳酸水罐340、储冰库330及冷水罐320全部包围,由此不需要对碳酸水罐340进行额外的隔热处理,从而不仅能够降低制造成本,还能够减小装置尺寸。此外,由于冷水罐320的内部具有制冰部400,因而能够在整体上维持低温如10℃以下,从而,碳酸水罐340依靠冷水罐320内部温度而依然能够维持低温,进而减少不必要的能源消耗。
冷水罐320的下部贮存有冷水10,所述冷水罐320的内部配置有制冰部400、储冰库330、引导网格360、碳酸水罐340及循环泵370。所述冷水罐320是在罐组装体300中所占容积最大的部件。由冷水罐320限定的空间形成整体连通的制冰室。
此外,如图2及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冷却循环系统包括:压缩机510,将制冷剂气体压缩成高温高压;冷凝器520,对被压缩机压缩后的制冷剂气体进行液化;毛细管530,作为向蒸发器410供给被冷凝器520液化后的液体制冷剂的管路;蒸发器410,通过使液体制冷剂吸收周围的热量而蒸发来冷却周围的水或制冰;液体分离器540,对蒸发器中蒸发的制冷剂气体中所含的液相制冷剂进行分离,以避免所述液状制冷剂进入到压缩机。
在这样的冷却循环系统中,蒸发器410设置在制冰室即冷水罐320的内部而构成制冰部400。制冰部400设置在制冰室的上部一侧,并且从冷水罐320中获取冷水10以用作制冰用水来制备冰20。为此,制冰部400包括从循环泵370获取冷水10的制冰用水供给流路371,其中,所述循环泵370与冷水罐320的下部底面相邻设置。
此外,当俯视观察蒸发器410时呈U型管且在内部有制冷剂流动。呈U型管的蒸发器410的一端与所述毛细管530相连接,另一端通过制冷剂管路551与所述液体分离器540相连接。此外,如图5所示,蒸发器410的下侧形成有多个向下突出且以此为中心生成冰或者使水冷却的蒸发器指部411。
此外,电加热器420隔着电线421与呈U型管的蒸发器410相邻设置,所述电加热器420为用于对制成好的冰进行分离的脱冰装置。所以,当电加热器420加热时,高温的热量会传递到蒸发器指部411,使制成好的冰20分离,从而实现脱冰。
此外,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制冰部400的蒸发器410的下侧,设置有喷水喷嘴部430,喷水喷嘴部430用于向蒸发器指部411喷射用于制备冰或冷水的水。如图5所示,喷水喷嘴部430的内部形成有使借助循环泵370并经由制冰用水供给流路371来供给的水(冷水10)通过的流路,该流路的末端与喷水喷嘴431相连接。因此,如图5所示,通过喷水喷嘴431向蒸发器指部411喷水时,以蒸发器指部411为中心生成冰20或者碰到蒸发器指部411的水被冷却而滴落到下侧的冷水罐320,从而制得冷水10。
此外,蒸发器410及喷水喷嘴部430的下侧设置有朝向储冰库330倾斜的引导网格360。如图6所示,在引导网格360形成有阻止冰20通过的缝隙361,从而能够使脱离的冰20被引导至储冰库330,并且使未成为冰而滴落的水通过缝隙361而被引导至冷水罐320。
在此,引导网格360可以包括上部板362、下部板364、中间板363及侧面板365等。其中,所述下部板364以多层结构设置在所述上部板362的下部,所述侧面板365用于封闭引导网格360的侧面。
如上所述,上部板362朝向储冰库330倾斜设置,并且由于形成有缝隙361,从而使脱离的冰20被引导至储冰库330,而水则通过缝隙361而被引导至下部板364及中间板363。
下部板364设置在上部板362的下端部且向上部板362的相反方向倾斜,用于将通过缝隙361的水引导至冷水罐320。中间板363设置在上部板362的上端部和下端部之间,用于将通过缝隙361的水独立于下部板364而引导至冷水罐320。
这样,当以多层板结构形成引导网格时,与形成单层板的情况相比,能够使通过缝隙361的水均匀地分散在下部板364及中间板363。结果,能够降低通过缝隙361的水滴落到已经积在板上的水而产生的噪音。
储冰库330设置在比制冰室的冷水贮存空间靠上且比制冰部(蒸发器410、电加热器420、喷水喷嘴部430)靠下的位置,并且储冰库330的底面与冷水罐320的底面隔开间隔设置,并用于贮存由引导网格360引导的冰20。在储冰库330设置有螺杆331,所述螺杆331将贮存的冰运送到取冰口115侧,并且还设置有使所述螺杆331旋转的马达332。螺杆331前端的翼部333是用于防止贮存在储冰库330中待取出的冰20发生相互粘连且对吐出量进行适当调节的构件。此外,储冰库330的底面形成有孔334,使得冰化成的水能够被排出,进而使得冰化成的水自然地滴落到下部冷水罐320中。
碳酸水罐340设置在制冰室的上部的避开设有制冰部400的一侧的另一侧,用于制备及贮存碳酸水。就利用制冰部400来进行制冰的同时还对冷水进行冷却的本实施例这样结构的冰净水器而言,用于设置碳酸水罐340的所述制冰室上部的另一侧(图4中的左侧上部空间),原本就是被空出的空间(dead space)。由于储冰库330不管怎样都要设置在制冰部400的下方位置,因此,制冰室中储冰库330的上部空间(制冰室的左侧上部空间)被空出。从而,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该空出的空间利用为碳酸水罐340的设置空间,进而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空间,并且能够减小装置尺寸。
通过另设的泵15(参照图1),从冷水罐320向碳酸水罐340供给冷水10来作为碳酸水制备用水,以制备碳酸水。此外,将从碳酸气体桶250经由碳酸气体流路23获取的碳酸气体,溶解到被供给至碳酸水罐340内部的冷水中,以制备碳酸水。贮存在碳酸水罐340中的碳酸水通过碳酸水流路26被取出,并由取水口114排出,从而供给给使用者。
此外,在碳酸水罐340的内部设置有冷水循环流路342,所述冷水循环流路342从冷水罐320中获取冷水来作为冷却用水,并使所述冷水进行循环,以便对贮存在碳酸水罐340中的碳酸水或碳酸水制备用水进行冷却来提高碳酸水的制备效率。冷水循环流路342,例如可以以线圈的形态卷绕地设置在碳酸水罐340的内部,避免冷却用水与碳酸水(或碳酸水制备用水)发生混合。冷水循环流路342的一端与冷却用水供给流路372相连接,其中,所述冷却用水供给流路372用于供给通过循环泵370泵上来的冷水10。冷水循环流路342的另一端与回收流路373相连接,以使在冷水循环流路342中循环的冷水沿着冷水罐320的侧壁流下来从而回收至冷水罐320中。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冷却用水供给流路372上设置分流器375,以使所述冷却用水供给流路372与上述制冰用水供给流路371共用一个循环泵370,由此来减少部件数量,但是,当然也可分别在制冰用水供给流路371和冷却用水供给流路372上单独使用泵。
如此地,在将冷水罐320中的冷水10供给至制冰部400来制备冰20的同时,利用冷却的冷水10来对碳酸水罐340进行冷却,从而不仅能够用一个冷却循环系统(蒸发器)来进行制冰,还能够灵活地制备冷水乃至碳酸水。尤其是,只要制冰部400进行制冰,冷水罐320内的冷水就会被持续冷却,从而能够利用被持续冷却的所述冷水10来同时对碳酸水罐340进行冷却,所以,能够同时实现冷水的冷却和碳酸水的冷却。因此,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依次进行冷却的缺点,即,能够解决冷水和碳酸水中的一方不能够被充分冷却或冷却性能存在差异的问题。
如上所述,虽然通过有限的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仅限定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在本发明的技术思想和下述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内进行多种修改及变形是显而易见的。
例如,上述实施例以具有过滤部的净水器为例进行了说明,本发明还可以应用于不具有过滤部直接将矿泉水和原水进行冷却来供给冰及/或冷水的饮用水供给装置。当为安装矿泉水罐来使用的饮用水供给装置时,可以用矿泉水罐来代替上述的净水罐310。在利用自来水等原水的情况下,可以省略净水罐310,直接将原水供给至冷水罐320即可。
此外,如上所述,在上述实施例中,采用了以下结构。即,首先利用冷却循环系统来制备冰,并将未被制成冰而流动的制冰用水来制备冷水,并利用该冷水来对碳酸水罐340进行冷却。但是,也可以利用冷却循环系统来直接制备冷水(不制备冰),并利用该冷水对碳酸水罐进行冷却。在这种情况下,将不需要上述实施例中的制冰部400和储冰库330及引导网格360,相应地,可以将冷却循环系统(蒸发器)直接设置在冷水罐的内部或外部。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虽然将碳酸水罐340设置在了制冰室的内部,但是如果饮用水供给装置为大型结构而具有充足的空间时,也可以将碳酸水罐设置在制冰室的外部。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蒸发器410虽然被说明成U型管上形成有蒸发器指部411的形态,但是蒸发器也可设置在冰生成框即制冰托盘(tray)的背面。此外,在上述的实施例中,说明了通过喷水喷嘴部430来对蒸发器指部411进行喷水从而制备冰及冷水,但是也可以变形为向制冰托盘内部进行喷水,或者变形为使水流入制冰托盘或制冰用接水槽而使托盘或接水槽充满水的方式来实现。像这样在制冰托盘中充满水来制冰的情况下,能够通过将由制冰托盘制备的冰供给至冷水罐而不是储冰库,来制备冷水。
进一步地,在上述实施例中说明了作为脱冰手段采用了电加热器420,但是也可以通过向蒸发器的内部供给高温的热气体的方式来实施脱冰。
此外,在上述的实施例中说明了储冰库330与冷水罐320的底面隔开间隔设置,但是,储冰库也可以通过隔壁与冷水罐隔开且与冷水罐的一侧(图4的左侧)相邻设置。进一步地,在上述实施例中循环泵370被说明为设置在冷水罐320内部,但是也可设置在冷水罐的外侧。
除此之外,饮用水供给装置可以不具有热水管等热水供给功能,另一方面,也可具有供给咖啡等饮料的附加功能。

Claims (7)

1.一种饮用水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
冷却循环系统,用于制备冷水,
冷水罐,用于贮存通过所述冷却循环系统来制备的冷水,
碳酸水罐,通过使碳酸气体溶解于水中来制备碳酸水,并贮存所制得的碳酸水,
冷水循环流路,贯通所述碳酸水罐的内部而设置,使贮存在所述冷水罐中的冷水作为冷却用水,以所述冷水罐、所述碳酸水罐及所述冷水罐的顺序进行循环;
利用所述冷水循环流路中循环的冷水来对所述碳酸水罐内部的碳酸水进行冷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饮用水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碳酸水罐从所述冷水罐获取冷水来作为碳酸水制备用水且从碳酸气体桶获取碳酸气体,从而制得碳酸水,并将所述碳酸水贮存。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饮用水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却循环系统包括制冰部,所述制冰部从所述冷水罐获取冷水来作为制冰用水进行制冰;所述冷却循环系统将由所述制冰部制备的冰供给至所述冷水罐,或者使未被所述制冰部制成冰而流动的制冰用水循环至所述冷水罐来制备冷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饮用水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制冰部包括:
蒸发器,形成为多个指状且内部有制冷剂流动;以及
多个喷嘴,围绕所述蒸发器设置,并将从所述冷水罐获取的制冰用水向所述蒸发器喷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饮用水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在所述蒸发器的下部倾斜设置的引导网格,所述引导网格将从所述蒸发器脱离的冰引导至用于贮存冰的储冰库,并将所述蒸发器上未结成冰而流动的制冰用水引导至所述冷水罐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饮用水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储冰库设置在所述冷水罐的上部,并且在所述储冰库的底面形成有孔,以使冰融化而成的水滴落至所述冷水罐。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饮用水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饮用水供给装置为净水器,所述净水器具有对获取的原水进行过滤的过滤部,从而能够供给由所述过滤部净化后的净水。
CN201710764486.XA 2017-08-30 2017-08-30 饮用水供给装置 Active CN10942234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764486.XA CN109422342B (zh) 2017-08-30 2017-08-30 饮用水供给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764486.XA CN109422342B (zh) 2017-08-30 2017-08-30 饮用水供给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422342A true CN109422342A (zh) 2019-03-05
CN109422342B CN109422342B (zh) 2022-01-11

Family

ID=655021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764486.XA Active CN109422342B (zh) 2017-08-30 2017-08-30 饮用水供给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422342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34270A (zh) * 2017-09-21 2019-03-29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饮水机制造有限公司 苏打水机
US11618665B1 (en) 2021-10-04 2023-04-04 Haier Us Appliance Solutions, Inc. Beverage-dispensing appliance having a signal shield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593701Y (zh) * 2002-12-26 2003-12-24 广东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可制冰的新型饮水设备
WO2009136474A1 (en) * 2008-05-09 2009-11-12 The Coca-Cola Company Beverage dispenser
CN102878741A (zh) * 2011-07-12 2013-01-16 郑辉东 易于维修的制冰净水机
CN103423936A (zh) * 2012-05-17 2013-12-04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具有制造碳酸水的装置的冰箱
CN104799692A (zh) * 2015-05-18 2015-07-29 浙江朗诗德健康饮水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苏打水机
CN106163972A (zh) * 2014-03-31 2016-11-23 三得利控股株式会社 饮料供应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593701Y (zh) * 2002-12-26 2003-12-24 广东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可制冰的新型饮水设备
WO2009136474A1 (en) * 2008-05-09 2009-11-12 The Coca-Cola Company Beverage dispenser
CN102878741A (zh) * 2011-07-12 2013-01-16 郑辉东 易于维修的制冰净水机
CN103423936A (zh) * 2012-05-17 2013-12-04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具有制造碳酸水的装置的冰箱
CN106163972A (zh) * 2014-03-31 2016-11-23 三得利控股株式会社 饮料供应装置
CN104799692A (zh) * 2015-05-18 2015-07-29 浙江朗诗德健康饮水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苏打水机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34270A (zh) * 2017-09-21 2019-03-29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饮水机制造有限公司 苏打水机
US11618665B1 (en) 2021-10-04 2023-04-04 Haier Us Appliance Solutions, Inc. Beverage-dispensing appliance having a signal shiel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422342B (zh) 2022-01-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2007249760B2 (en) Multipurpose adiabatic potable water produc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s
CN107631365B (zh) 改进的空调单元
KR101419751B1 (ko) 순간 냉각장치
JP2006519357A (ja) 冷温水兼用ディスペンサを備えた冷蔵庫
KR20120110736A (ko) 순환 펌프가 냉수 탱크에 수납된 얼음 정수기 및 얼음 냉온수기
CN109422342A (zh) 饮用水供给装置
KR101859953B1 (ko) 얼음 제조 장치
CN204385010U (zh) 一种带有蒸汽杀菌的净水机装置
KR101859952B1 (ko) 제빙실 내부에 탄산수 탱크를 구비한 얼음과 탄산수를 제공할 수 있는 음용수 공급기
CN109419362A (zh) 饮用水供给装置
KR20130008179A (ko) 정비가 용이한 얼음 정수기
KR20120105662A (ko) 냉수 및 얼음 생성 장치 및 방법
KR20170123136A (ko) 하나의 냉각 사이클로 냉수 및 탄산수를 제공할 수 있는 음용수 공급기
KR101611293B1 (ko) 정수기
CN208905555U (zh) 嵌入式净饮机
CN208905556U (zh) 嵌入式净饮机
KR100487816B1 (ko) 물 공급기
CN208905547U (zh) 嵌入式净饮机
KR20130008760A (ko) 노즐 막힘을 방지하는 제빙 유닛
KR100993892B1 (ko) 냉온수조 분리형 정수기
KR20110139591A (ko) 냉온정수기
KR100986823B1 (ko) 냉온수조 분리형 정수기
CN208905548U (zh) 嵌入式净饮机
CN109708406A (zh) 冰箱水路系统及具有其的冰箱
KR20110113299A (ko) 얼음정수기용 취수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