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417560B - 一种接入方法、基站及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接入方法、基站及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417560B
CN109417560B CN201680087528.4A CN201680087528A CN109417560B CN 109417560 B CN109417560 B CN 109417560B CN 201680087528 A CN201680087528 A CN 201680087528A CN 109417560 B CN109417560 B CN 10941756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ssage
paging
equipment
identifier
base st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8752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417560A (zh
Inventor
尤心
王达
才宇
李国荣
王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94175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4175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41756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41756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1Allocation or use of connection identifi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04Large scale networks; Deep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042Public Land Mobile systems, e.g. cellular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3827Portable transceivers
    • H04B1/385Transceivers carried on the body, e.g. in helme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1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managed by the network, e.g. network or access point is master and terminal is slave
    • H04W52/0216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managed by the network, e.g. network or access point is master and terminal is slave using a pre-established activity schedule, e.g. traffic indication fram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25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external events, e.g. the presence of a signal
    • H04W52/022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external events, e.g. the presence of a signal where the received signal is a wanted sig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68/00User notification, e.g. alerting and paging, for incoming communication, change of service or the lik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68/00User notification, e.g. alerting and paging, for incoming communication, change of service or the like
    • H04W68/005Transmission of information for alerting of incoming commun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4Direct-mode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20Manipulation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 H04W76/28Discontinuous transmission [DTX]; Discontinuous reception [DRX]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4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relaying to or from another terminal or us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Access point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03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 H04M1/72409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by interfacing with external accessories
    • H04M1/72412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by interfacing with external accessories using two-way short-range wireless interfa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70Services for machine-to-machine communication [M2M] or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 [MT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68/00User notification, e.g. alerting and paging, for incoming communication, change of service or the like
    • H04W68/02Arrangements for increasing efficiency of notification or paging channel
    • H04W68/025Indirect pag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接入方法、基站及设备,涉及通信领域,使得可穿戴设备可以接入UE,通过UE与网络侧进行数据传输。包括:基站接收网络侧设备发送的第一消息,第一消息用于指示所述基站寻呼第二设备;确定寻呼时刻,寻呼时刻为第一设备的寻呼时刻和/或所述第二设备的寻呼时刻;在寻呼时刻发送第二消息,第二消息携带第二设备的标识,使得第一设备根据第二消息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三消息并根据第三消息与第二设备建立连接。

Description

一种接入方法、基站及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接入方法、基站及设备。
背景技术
在D2D(device to device,设备对设备)中继链路中,第二设备可以通过第一设备连接到网络。第二设备可以是一个低能力的设备,例如可穿戴设备;第一设备可以是一个高能力的设备,例如高能力的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可以通过智能手机连接网络,这里,智能手机可以作为一个中继节点辅助可穿戴设备接入网络,进而可以节省可穿戴设备的耗电。
例如,未来每个人身上都会带各种各样的智能可穿戴设备,因此每个第一设备可以连接多个第二设备,并使多个第二设备通过其中继连接网络。如此,需要研究可穿戴设备如何接入UE(第一设备)的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接入方法、基站及设备,使得可穿戴设备可以接入UE,通过UE与网络侧进行数据传输。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公开了一种接入方法,应用于D2D中继系统,D2D中继系统包括基站、至少一个第一设备以及与第一设备配对的至少一个第二设备,包括:
基站接收网络侧设备发送的第一消息,该第一消息用于指示基站接收该消息后发起寻呼第二设备的流程。进一步,基站确定寻呼时刻,其中寻呼时刻为第一设备的寻呼时刻和/或第二设备的寻呼时刻。最后,基站会在该寻呼时刻发送第二消息,这个第二消息携带第二设备的标识,第一设备可以根据该第二设备的标识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三消息以便根据该第三消息与第二设备建立连接。
本发明提供的接入方法,当网络侧设备需要向第二设备传输下行数据时,能够通过基站发起对第二设备的寻呼,在第一设备的寻呼时刻和/或第二设备的寻呼时刻发送第二消息。进而第一设备可以根据第二消息携带的第二设备的标识确定第二设备被寻呼,就会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三消息,第二设备接收该第三消息后可以根据该第三消息与第一设备同步,识别第一设备,最终与第一设备建立连接。之后,网络侧设备可以将需要发送给第二设备的下行数据发送给第一设备,由第一设备将该下行数据中继给第二设备。以上流程,使得可穿戴设备(第二设备)可以接入UE,在D2D场景中,可穿戴设备可以通过UE的中继与网络侧进行数据传输。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寻呼时刻为第一设备的寻呼时刻和第二设备的寻呼时刻,则,基站在寻呼时刻发送第二消息具体包括:基站在第一设备的寻呼时刻发送第一寻呼消息,在第二设备的寻呼时刻发送第二寻呼消息,进而第一设备在自己的寻呼时刻接收第一寻呼消息,第一设备根据第一寻呼消息中的第二设备的标识确定第二设备被寻呼并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三消息以便根据第三消息与第二设备建立连接。其中,第一寻呼消息用于寻呼第一设备,且携带第二设备的标识,第二寻呼消息用于寻呼第二设备且携带第二设备的标识。当然,第二设备也会在自己的寻呼时刻醒来接收第二寻呼消息,根据其中携带的第二设备的标识,确认自己被寻呼。
在第一种实现方式中,第二消息为第一寻呼消息和第二寻呼消息,即基站可以分别寻呼第一设备、第二设备,由于第一设备接收到的第一寻呼消息中携带有第二设备的标识,因此第一设备可以根据基站的寻呼消息确定第二设备被寻呼,如此便会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三消息,以便二者建立连接。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寻呼时刻为第二设备的寻呼时刻,则,基站在寻呼时刻发送第二消息具体包括:基站在第二设备的寻呼时刻发送第二寻呼消息,第二寻呼消息用于寻呼第二设备且携带第二设备的标识,进而第一设备在第二设备的寻呼时刻接收第二寻呼消息后确定第二设备被寻呼并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三消息以便根据第三消息与第二设备建立连接。
在第二种实现方式中,第二消息为第二寻呼消息,基站只是在第二设备的寻呼时刻寻呼第二设备,但是第一设备可以根据第二设备的标识计算获得第二设备的寻呼时刻,进而第一设备就可以在第二设备的寻呼时刻接收基站的寻呼消息,据此确定第二设备被寻呼,如此便会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三消息,以便二者建立连接。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寻呼时刻为第一设备的寻呼时刻,则,基站在寻呼时刻发送第二消息具体包括:基站在第一设备的寻呼时刻发送第二寻呼消息,第二寻呼消息用于寻呼第二设备且携带第二设备的标识,第一设备在自己的寻呼时刻监测到第二寻呼消息,根据其携带的第二设备的标识确定第二设备被寻呼并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三消息以便根据第三消息与第二设备建立连接。
在第三种实现方式中,第二消息是第二寻呼消息,基站只是在第一设备的寻呼时刻寻呼第二设备,进而第一设备可以在自己的寻呼时刻接收基站的寻呼消息,据此确定第二设备被寻呼,如此便会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三消息,以便二者建立连接。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对一至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一种,在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基站确定寻呼时刻具体包括:基站根据第一设备的标识计算获得第一设备的寻呼时刻;和/或,基站根据第二设备的标识计算获得第二设备的寻呼时刻。
第二方面,公开了一种接入方法,应用于D2D中继系统,D2D中继系统包括基站、至少一个第一设备以及与第一设备配对的至少一个第二设备,包括:
第一设备接收基站发送的第二消息,该消息携带第二设备的标识。接着,第一设备根据第二消息携带的第二设备的标识,确定第二设备被寻呼,随后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三消息,以便根据第三消息与第二设备建立连接。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设备接收基站发送的第二消息包括:第一设备在第一设备的寻呼时刻接收第一寻呼消息;第一寻呼消息用于寻呼第一设备,第一寻呼消息携带第二设备的标识,第一寻呼消息是基站在第一设备的寻呼时刻发送的。
进一步地,第一设备根据第一寻呼消息携带的第二设备的标识确定第二设备被寻呼。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设备接收基站发送的第二消息包括:第一设备在第二设备的寻呼时刻接收第二寻呼消息;第二寻呼消息用于寻呼第二设备且携带第二设备的标识,第二寻呼消息是基站在第二设备的寻呼时刻发送的。
进一步地,第一设备根据第二寻呼消息中的第二设备的标识确定第二设备被寻呼。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设备接收基站发送的第二消息包括:第一设备在第一设备的寻呼时刻接收第二寻呼消息;第二寻呼消息用于寻呼第二设备且携带第二设备的标识,第二寻呼消息是基站在第一设备的寻呼时刻发送的。另外,第二设备会计算第一设备的寻呼时刻,并在第一设备的寻呼时刻醒来接收第二寻呼消息,根据其中携带的第二设备的标识,确认自己被寻呼。
进一步地,第一设备根据第二寻呼消息中的第二设备的标识确定第二设备被寻呼。
结合第二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至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一种,在第二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三消息包括:
第一设备计算获得第三消息发送时刻,在第三消息发送时刻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三消息;或,第一设备计算获得消息发送时间长度,在消息发送时间长度内持续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三消息,也就是在一段时间内持续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三消息。或,第一设备接收第二消息(第一设备接收的是第一寻呼消息或第二寻呼消息)后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三消息,若接收到第二设备的反馈消息,则停止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三消息。
第三方面,公开了一种基站,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网络侧设备发送的第一消息;第一消息用于指示基站寻呼第二设备;确定单元,用于确定寻呼时刻,寻呼时刻为第一设备的寻呼时刻和/或第二设备的寻呼时刻;发送单元,用于在寻呼时刻发送第二消息,第二消息携带第二设备的标识,使得第一设备根据第二消息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三消息根据第三消息与第二设备建立连接。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寻呼时刻为第一设备的寻呼时刻和第二设备的寻呼时刻,则,发送单元具体用于,在第一设备的寻呼时刻发送第一寻呼消息,第一寻呼消息用于寻呼第一设备,第一寻呼消息携带第二设备的标识;同时,在第二设备的寻呼时刻发送第二寻呼消息,第二寻呼消息用于寻呼第二设备,第二寻呼消息携带第二设备的标识,以使得第一设备根据第二设备的标识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三消息根据第三消息与第二设备建立连接。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寻呼时刻为第二设备的寻呼时刻,则,发送单元具体用于,在第二设备的寻呼时刻发送第二寻呼消息,第二寻呼消息用于寻呼第二设备,第二寻呼消息携带第二设备的标识,以使得第一设备在第二设备的寻呼时刻接收第二寻呼消息,之后第一设备根据第二寻呼消息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三消息根据第三消息与第二设备建立连接。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寻呼时刻为第一设备的寻呼时刻,则,发送单元具体用于,在第一设备的寻呼时刻发送第二寻呼消息,第二寻呼消息用于寻呼第二设备,第二寻呼消息携带第二设备的标识,以使得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三消息根据第三消息与第二设备建立连接。
结合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的第一至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一种,在第三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确定单元具体用于,根据第一设备的标识计算获得第一设备的寻呼时刻;和/或,根据第二设备的标识计算获得第二设备的寻呼时刻。
第四方面,公开了一种第一设备,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基站发送的第二消息,第二消息携带第二设备的标识;确定单元,用于根据第二消息携带的第二设备的标识,确定第二设备被寻呼;发送单元,用于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三消息,以便根据第三消息与第二设备建立连接。
结合第四方面,在第四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接收单元具体用于,在第一设备的寻呼时刻接收第一寻呼消息;第一寻呼消息用于寻呼第一设备,第一寻呼消息携带第二设备的标识。
结合第四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确定单元具体用于,根据第一寻呼消息携带的第二设备的标识确定第二设备被寻呼。
结合第四方面,在第四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接收单元具体用于,在第二设备的寻呼时刻接收第二寻呼消息;第二寻呼消息用于寻呼第二设备,第二寻呼消息携带第二设备的标识。
结合第四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确定单元具体用于,根据第二寻呼消息携带的第二设备的标识确定第二设备被寻呼。
结合第四方面,在第四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接收单元具体用于,在第一设备的寻呼时刻接收第二寻呼消息;第二寻呼消息用于寻呼第二设备,第二寻呼消息携带第二设备的标识。
结合第四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第四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确定单元具体用于,根据第二寻呼消息携带的第二设备的标识确定第二设备被寻呼。
结合第四方面或第四方面的第一至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一种,在第四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计算单元,
计算单元用于,计算获得第三消息发送时刻;发送单元用于,在第三消息发送时刻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三消息;或,计算单元用于,计算获得消息发送时间长度;发送单元用于,在消息发送时间长度内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三消息;或,发送单元用于,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三消息,若接收单元接收到第二设备的反馈消息,则停止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三消息。
第五方面,公开了一种基站,包括:
收发器,用于接收网络侧设备发送的第一消息;第一消息用于指示基站寻呼第二设备;处理器,用于确定寻呼时刻,寻呼时刻为第一设备的寻呼时刻和/或第二设备的寻呼时刻;收发器,用于在寻呼时刻发送第二消息,第二消息携带第二设备的标识,使得第一设备根据第二消息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三消息根据第三消息与第二设备建立连接。
结合第五方面,在第五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寻呼时刻为第一设备的寻呼时刻和第二设备的寻呼时刻,则,收发器具体用于,在第一设备的寻呼时刻发送第一寻呼消息,第一寻呼消息用于寻呼第一设备,第一寻呼消息携带第二设备的标识;同时,在第二设备的寻呼时刻发送第二寻呼消息,第二寻呼消息用于寻呼第二设备,第二寻呼消息携带第二设备的标识,以使得第一设备根据第二设备的标识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三消息根据第三消息与第二设备建立连接。
结合第五方面,在第五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寻呼时刻为第二设备的寻呼时刻,则,收发器具体用于,在第二设备的寻呼时刻发送第二寻呼消息,第二寻呼消息用于寻呼第二设备,第二寻呼消息携带第二设备的标识,以使得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三消息并根据第三消息与第二设备建立连接。
结合第五方面,在第五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寻呼时刻为第一设备的寻呼时刻,则,收发器具体用于,在第一设备的寻呼时刻发送第二寻呼消息,第二寻呼消息用于寻呼第二设备,第二寻呼消息携带第二设备的标识,以使得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三消息根据第三消息与第二设备建立连接。
结合第五方面或第五方面的第一至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一种,在第五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器具体用于,根据第一设备的标识计算获得第一设备的寻呼时刻;和/或,根据第二设备的标识计算获得第二设备的寻呼时刻。
第六方面,公开了一种第一设备,包括:
收发器,用于接收基站发送的第二消息,第二消息携带第二设备的标识;处理器,用于根据第二消息携带的第二设备的标识,确定第二设备被寻呼;收发器,用于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三消息,以便根据第三消息与第二设备建立连接。
结合第六方面,在第六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收发器具体用于,在第一设备的寻呼时刻接收第一寻呼消息;第一寻呼消息用于寻呼第一设备,第一寻呼消息携带第二设备的标识。
结合第六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六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器具体用于,根据第一寻呼消息携带的第二设备的标识确定第二设备被寻呼。
结合第六方面,在第六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收发器具体用于,在第二设备的寻呼时刻接收第二寻呼消息;第二寻呼消息用于寻呼第二设备,第二寻呼消息携带第二设备的标识。
结合第六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六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器具体用于,根据第二寻呼消息携带的第二设备的标识确定第二设备被寻呼。
结合第六方面,在第六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收发器具体用于,在第一设备的寻呼时刻接收第二寻呼消息;第二寻呼消息用于寻呼第二设备,第二寻呼消息携带第二设备的标识。
结合第六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第六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器具体用于,根据第二寻呼消息携带的第二设备的标识确定第二设备被寻呼。
结合第六方面或第六方面的第一至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一种,在第六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处理器用于,计算获得第三消息发送时刻;收发器用于,在第三消息发送时刻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三消息;或,处理器用于,计算获得消息发送时间长度;收发器用于,在消息发送时间长度内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三消息;或,收发器用于,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三消息,若收发器接收到第二设备的反馈消息,则停止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三消息。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PF与PO的帧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中继系统的架构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接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寻呼WD的时序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UE发送第三消息的方法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寻呼WD的另一时序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寻呼WD的另一时序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站的结构框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站的另一结构框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设备的结构框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设备的另一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D2D中级链路中,第二设备可以通过第一设备连接到网络,
通常,第二设备体积小、电池容量小,射频能力低。因此,需要节省其消耗的功率,延长其待机时间。第一设备是一个高能力的设备,其可以作为一个中继节点辅助低能力的设备连接网络,节省第二设备的耗电。
具体实现中,第二设备可以是可穿戴设备(Wearable Device,WD),第一设备可以是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如:智能手机。UE可以中继多个WD。
未来每个人身上都会带各种各样的智能可穿戴设备,这些设备需要连接网络传输数据或建立语音电话业务。这些可穿戴设备可以通过智能手机中继连接到网络。如:可穿戴设备可以将积累血压、心率等健康数据,通过手机上传到网络。
如此,需要研究可穿戴设备如何接入UE。此外,基站或手机怎样寻呼可穿戴设备以及可穿戴设备接收寻呼后怎么接入UE的方案同样需要研究。
本发明提供了网络侧寻呼可穿戴设备的流程。具体地,基站可以在UE(第一设备)的寻呼时刻和/或可穿戴设备(第二设备)的寻呼时刻寻呼可穿戴设备。UE确定可穿戴设备被寻呼后则向可穿戴设备发送一条特定消息,可穿戴设备接收该消息后可以根据该消息识别该UE,与该UE建立连接。
首先,对本发明涉及的专业术语做以解释说明:
(1)寻呼:
区别于广播,是有针对性地向某些设备发送的paging(寻呼)消息。
示例的,当网络侧需要向处于ECM-IDLE态(即空闲态)的UE发送下行数据时,MME(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移动管理实体)会向UE所注册的所有TA(Tracking Area)内的所有eNodeB发送一条paging消息。然后eNodeB会通过空口向UE发送一条Paging消息以寻呼UE。若UE处于RRC_IDLE态(即空闲态),收到Paging消息后,可能会发起一个RRC连接建立过程以便接收呼叫。
(2)寻呼时刻:
通常,设备(如:UE)的非连续接收周期(Discontinuous Reception,DRX)中的某个特定子帧(称为PF),UE会在PF的特定子帧(称为PO)去尝试接收Paging消息。PO指的是在该无线帧(即PF)中发送/接收寻呼消息的子帧号。这里的PO即为所述寻呼时刻。
需要说明的是,PF指的是LTE空中接口发送寻呼的无线帧号,是一个无线帧。示例的,如图1所示,PF可能包含一个或多个PO。PF与PO一起构成LTE空中接口的寻呼时刻,也就是UE在空闲态DRX中醒来接收寻呼的时刻。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中继系统,示例的,如图2所示,包括:基站、至少一个第一设备、以及与所述第一设备配对的至少一个第二设备。其中,第一设备与基站可以直接进行数据传输,第二设备可以通过第一设备接入网络,进而通过第一设备的中继实现与基站之间的数据传输。基站可以是eNB(E-UTRAN NodeB),第一设备可以是UE,与该UE配对的第二设备可以是WD1、WD2。
进一步,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接入方法,本方法中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配对过,互相记录有对方的标识(ID),并且第一设备处于RRC_IDLE状态。如图3所示,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基站接收网络侧设备发送的第一消息。
具体实现中,第一消息用于指示该基站寻呼第二设备。当网络侧设备(MME)需要寻呼第二设备时,如:MME有下行数据需要发送给第二设备,MME通过对第一设备发送第一消息从而发起整个寻呼过程。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消息也是寻呼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网络侧设备需要向所述第二设备传输下行数据。基站接收该消息后会发起寻呼第二设备的流程。
S2.基站确定寻呼时刻;所述寻呼时刻为所述第一设备的寻呼时刻和/或所述第二设备的寻呼时刻。
具体实现中,基站根据所述第一设备的标识以及所述第一设备的参数计算获得所述第一设备的寻呼时刻;和/或,
所述基站根据所述第二设备的标识以及所述第二设备的参数计算获得所述第二设备的寻呼时刻。
具体地,PF是满足如下公式(a)的系统帧:
SFN mod T=(T div N)*(UE_ID mod N) (a)
使用索引i_s通过查询表1(PF/PO公式的参数说明表)可得到PO。其中,i_s通过如下公式(b)得到:
i_s=floor(UE_ID/N)mod Ns (b)
对于某个UE来说,PF就是用于发送第二消息(paging)的系统帧,PO就是该PF内用于发送Paging的子帧。
表1
Figure GDA0002763698280000071
Figure GDA0002763698280000081
需要说明的是,T div N相当于把一个DRX cycle等分成N份后,每一份包含的系统帧数;UE_ID mod N相当于取N等份里的第“UE_ID mod N”(取值范围为0~N-1)份,而PF为其中的第一个系统帧。
S3.所述基站在所述寻呼时刻发送第二消息,第二消息携带第二设备的标识。
具体实现中,基站可以通过以下三种方式发送第二消息,包括:
第一、若所述寻呼时刻为所述第一设备的寻呼时刻和所述第二设备的寻呼时刻,则,
所述基站在所述第一设备的寻呼时刻发送第一寻呼消息,在所述第二设备的寻呼时刻发送第二寻呼消息,以使得所述第一设备在所述第一设备的寻呼时刻接收所述第一寻呼消息后根据所述第二设备的标识确定所述第二设备被寻呼并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第三消息以便根据第三消息与第二设备建立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寻呼消息用于寻呼所述第一设备,所述第一寻呼消息携带所述第二设备的标识,所述第二寻呼消息用于寻呼所述第二设备且携带所述第二设备的标识。
第二、若所述寻呼时刻为所述第二设备的寻呼时刻,则,
基站在所述第二设备的寻呼时刻发送第二寻呼消息,所述第二寻呼消息用于寻呼所述第二设备且携带所述第二设备的标识,以使得所述第一设备在所述第二设备的寻呼时刻接收所述第二寻呼消息后确定所述第二设备被寻呼并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第三消息以便根据第三消息与第二设备建立连接。
第三、若所述寻呼时刻为所述第一设备的寻呼时刻,则,
基站在所述寻呼时刻发送第二消息具体包括:
所述基站在所述第一设备的寻呼时刻发送第二寻呼消息,所述第二寻呼消息用于寻呼所述第二设备且携带所述第二设备的标识,以使得所述第一设备在所述第一设备的寻呼时刻监测到所述第二设备被寻呼并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第三消息以便根据第三消息与第二设备建立连接。
S4.第一设备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第二消息。
相对于以上基站发送第二消息的三种方式,在此第一设备接收第二消息的方式也有三种:
第一、第一设备在所述第一设备的寻呼时刻接收第一寻呼消息;所述第一寻呼消息用于寻呼所述第一设备,所述第一寻呼消息携带所述第二设备的标识。
第二、第一设备在所述第二设备的寻呼时刻接收第二寻呼消息;所述第二寻呼消息用于寻呼所述第二设备。
第三、第一设备在所述第一设备的寻呼时刻接收第二寻呼消息;所述第二寻呼消息用于寻呼所述第二设备。
S5.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寻呼消息,确定所述第二设备被寻呼。
相应地,接收到的寻呼消息不同,确定第二设备被寻呼的具体方法也就不同,具体包括:
第一设备根据所述第一寻呼消息携带的所述第二设备的标识确定所述第二设备被寻呼。
或,第一设备根据所述第二寻呼消息携带的所述第二设备的标识确定所述第二设备被寻呼。
S6.第一设备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第三消息,以便根据第三消息与第二设备建立连接。
具体实现中,第一设备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第三消息的方式包括以下三种:
第一设备计算获得第三消息发送时刻,在所述第三消息发送时刻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第三消息;
或,第一设备计算获得消息发送时间长度,在所述消息发送时间长度内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第三消息;
或,第一设备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第三消息,若接收到所述第二设备的反馈消息,则停止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第三消息。
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三消息,当第二设备接收到第三消息后,与第一设备同步、测量并识别第一设备,再通过这个第一设备接入网络。另外,第二设备与第一设备之间的连接可以是NFCC(近距离通信)连接,因此可以降低第二设备的功耗,并且可以提高第二设备的传输速率。
实施例1: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接入方法,eNodeB与UE(第一设备)可以直接进行交互,WD(第二设备)需要通过UE的中继才能与eNodeB建立连接,以下参考图4详细介绍寻呼WD以使得WD接入UE的流程:
101、当MME需要向WD传输下行数据时,MME向eNodeB发送第一消息。
第一消息也是寻呼消息,用于指示基站寻呼第二设备。当网络侧设备需要向所述第二设备传输下行数据时会向eNodeB发送第一消息。基站接收该消息后会发起寻呼WD的流程。
102、eNodeB接收MME发送的第一消息,根据该消息指示的WD的ID(标识)计算WD的寻呼时刻PO1,根据该消息指示的UE的ID(标识)计算UE的寻呼时刻PO2。
103、eNodeB在UE的寻呼时刻PO2寻呼UE。
具体地,在PO2向UE发送第一寻呼消息,且第一寻呼消息携带WD的ID。
104、eNodeB在WD的寻呼时刻PO1寻呼WD。
具体地,在PO1向WD发送第二寻呼消息,用于寻呼WD。另外,第二寻呼消息也携带WD的ID。
105、UE接收第一寻呼消息,并识别其中携带的WD的ID后,向WD发送第三消息。
具体地,UE在PO2接收基站的寻呼消息,当然,WD也会在自己的寻呼时刻PO1醒来接收来自基站的第二寻呼消息。另外UE还可以参考图5所示的三种方式向WD发送第三消息,具体包括:
a.计算获得第三消息发送时刻T,在第三消息发送时刻T向WD发送第三消息。
b.计算获得消息发送时间长度,在所述消息发送时间长度内向WD发送第三消息,即在一段时间内持续向WD发送第三消息。
c.UE接收第一寻呼消息后持续向WD发送第三消息,若接收到该WD的反馈消息,则停止向该WD发送第三消息。
106、WD接收第三消息,根据该第三消息识别所述UE,并与所述UE建立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在此UE与WD在步骤101之前已经配过对,UE与WD互相知道对方的ID,并且UE处于RRC_IDLE状态。为方便理解寻呼过程,图4仅仅在时序上体现了上述步骤103-105,未体现上述方法的其余步骤,并不说明上述方法不包括这些步骤。
实施例2: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接入方法,eNodeB与UE可以直接进行交互,WD需要通过UE的中继才能与eNodeB建立连接,以下参考图6详细介绍寻呼WD以使得WD接入UE的流程:
201、当MME需要向WD传输下行数据时,MME向eNodeB发送第一消息。
202、eNodeB接收MME发送的第一消息,根据该消息指示的WD的ID(标识)计算WD的寻呼时刻PO1。
本实施例中步骤201、202与上述实施例中的步骤101、102相同,在此不作详述。
203、eNodeB在WD的寻呼时刻PO1寻呼WD。
具体地,在PO1向WD发送第二寻呼消息,用于寻呼WD。
204、UE接收第二寻呼消息。
具体地,UE根据WD的参数计算获得WD的寻呼时刻PO1,并在PO1醒来接收第二寻呼消息,进而确认WD被寻呼。
另外,WD也可以在自己的寻呼时刻即PO1醒来,接收第二寻呼消息。
205、UE向WD发送第三消息。
UE接收第二寻呼消息后向WD发送第三消息。另外UE还可以参考图5所示的三种方式向WD发送第三消息,在此不作赘述。
206、WD接收第三消息,根据该第三消息识别所述UE,并与所述UE建立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在此UE与WD在步骤101之前已经配过对,UE与WD互相知道对方的ID,并且UE处于RRC_IDLE状态。
实施例3: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接入方法,eNodeB与UE可以直接进行交互,WD需要通过UE的中继才能与eNodeB建立连接,以下参考图7详细介绍寻呼WD以使得WD接入UE的流程:
301、当MME需要向WD传输下行数据时,MME向eNodeB发送第一消息。
本实施例中步骤301与上述实施例中的步骤101相同,在此不作详述。
302、eNodeB接收MME发送的第一消息,确定寻呼时刻为UE的寻呼时刻PO2。
303、eNodeB在UE的寻呼时刻PO2寻呼WD。
具体地,在PO1向WD发送第二寻呼消息,用于寻呼WD。另外,第二寻呼消息还携带WD的ID。
304、WD根据UE的参数计算UE的寻呼时刻PO2,并在PO2醒来接收eNodeB发送的第二寻呼消息。
305、UE在自己的寻呼时刻PO2醒来接收第二寻呼消息。
当然,UE根据第二寻呼消息携带的WD的ID确认WD被寻呼,进而触发进行步骤306。
306、UE向WD发送第三消息。
UE可以参考图5所示的三种方式向WD发送第三消息,在此不作赘述。
307、WD接收第三消息,根据该第三消息识别所述UE,并与所述UE建立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在此UE与WD在步骤101之前已经配过对,UE与WD互相知道对方的ID,并且UE处于RRC_IDLE状态。
本发明提供的接入方法,当网络侧设备需要向WD(第二设备)传输下行数据时,能够通过基站发起对第二设备的寻呼,在UE(第一设备)的寻呼时刻和/或WD的寻呼时刻发送第二消息。进而UE可以根据第二消息携带的WD的标识确定该WD被寻呼,就会向WD发送第三消息,WD接收该第三消息后可以根据该第三消息与UE同步,识别UE,最终与UE建立连接。之后,网络侧设备可以将需要发送给WD的下行数据发送给UE,由UE将该下行数据中继给WD。以上流程,使得可穿戴设备(第二设备)可以接入UE,在D2D场景中,可穿戴设备可以通过UE的中继与网络侧进行数据传输。
上述主要从各个网元之间交互的角度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案进行了介绍。可以理解的是,各个网元,例如基站、UE(第一设备)等为了实现上述功能,其包含了执行各个功能相应的硬件结构和/或软件模块。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很容易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本发明能够以硬件或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的结合形式来实现。某个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计算机软件驱动硬件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可以根据上述方法示例对基站、UE(第一设备)等进行功能模块的划分,例如,可以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模块,也可以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功能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对模块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
在采用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模块的情况下,图8示出了上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基站的一种可能的结构示意图,基站包括:接收单元401,确定单元402,发送单元403。接收单元401用于支持基站执行图3中的过程S1,实施例1中的过程102,实施例2中的过程202,实施例3中的过程302;确定单元402用于支持基站执行图3中的过程S2,实施例1中的过程102,实施例2中的过程202,实施例3中的过程302;发送单元403用于支持基站执行图3中的过程S3,图4中的过程103,图6中的过程203,图7中的过程303。其中,上述方法实施例涉及的各步骤的所有相关内容均可以援引到对应功能模块的功能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上述接收单元401可以是基站的收发器,发送单元403可以是基站的收发器,收发器可以与收发器集成在一起构成基站的收发器。确定单元402可以集成在基站的处理器,处理器调用存储器的代码执行上述确定单元的功能。
参阅图9所示,该基站包括:处理器501、收发器502、存储器503以及总线504。其中,收发器502、处理器501以及存储器503通过总线504相互连接;总线504可以是外设部件互连标准(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PCI)总线或扩展工业标准结构(Extended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EISA)总线等。所述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9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在采用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模块的情况下,图10示出了上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第一设备的一种可能的结构示意图,第一设备包括:接收单元601,确定单元602,发送单元603。接收单元601用于支持第一设备执行图3中的过程S4,图4中的过程105,图6中的过程204,图7中的过程305;确定单元602用于支持基站执行图3中的过程S5,图4中的过程105,图6中的过程204中确定第二设备被寻呼的相关步骤,图7中的过程305中确定第二设备被寻呼的相关步骤;发送单元603用于支持基站执行图3中的过程S6,图4中的过程105,图6中的过程205,图7中的过程306。其中,上述方法实施例涉及的各步骤的所有相关内容均可以援引到对应功能模块的功能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上述接收单元601可以是第一设备的收发器,发送单元603可以是第一设备的收发器,收发器可以与收发器集成在一起构成第一设备的收发器。确定单元602可以集成在第一设备的处理器中,第一设备调用存储器的代码执行上述确定单元的功能。
参阅图11所示,该第一设备包括:处理器701、收发器702、存储器703以及总线704。其中,收发器702、处理器701以及存储器703通过总线704相互连接;总线704可以是外设部件互连标准(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PCI)总线或扩展工业标准结构(Extended 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EISA)总线等。所述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11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结合本发明公开内容所描述的方法或者算法的步骤可以硬件的方式来实现,也可以是由处理器执行软件指令的方式来实现。软件指令可以由相应的软件模块组成,软件模块可以被存放于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闪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grammable ROM,EPROM)、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PROM,EEPROM)、寄存器、硬盘、移动硬盘、只读光盘(CD-ROM)或者本领域熟知的任何其它形式的存储介质中。一种示例性的存储介质耦合至处理器,从而使处理器能够从该存储介质读取信息,且可向该存储介质写入信息。当然,存储介质也可以是处理器的组成部分。处理器和存储介质可以位于ASIC中。另外,该ASIC可以位于核心网接口设备中。当然,处理器和存储介质也可以作为分立组件存在于核心网接口设备中。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上述描述的装置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一个物理单元或多个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不同地方。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个设备(可以是单片机,芯片等)或处理器(processor)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4)

1.一种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设备接收基站发送的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携带第二设备的标识;
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第二消息携带的所述第二设备的标识,确定所述第二设备被寻呼;
所述第一设备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第三消息,以便根据所述第三消息与所述第二设备建立连接,其中,所述第三消息用于所述第二设备与所述第一设备同步,识别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一设备建立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设备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第三消息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计算获得第三消息发送时刻,在所述第三消息发送时刻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所述第三消息;
或,所述第一设备计算获得消息发送时间长度,在所述消息发送时间长度内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所述第三消息;
或,所述第一设备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所述第三消息,若接收到所述第二设备的反馈消息,则停止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所述第三消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备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第二消息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在所述第一设备的寻呼时刻接收第一寻呼消息;所述第一寻呼消息用于寻呼所述第一设备,所述第一寻呼消息携带所述第二设备的标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寻呼消息,确定所述第二设备被寻呼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第一寻呼消息携带的所述第二设备的标识确定所述第二设备被寻呼。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备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第二消息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在所述第二设备的寻呼时刻接收第二寻呼消息;所述第二寻呼消息用于寻呼所述第二设备,所述第二寻呼消息携带所述第二设备的标识。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寻呼消息,确定所述第二设备被寻呼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第二寻呼消息携带的所述第二设备的标识确定所述第二设备被寻呼。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备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第二消息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在所述第一设备的寻呼时刻接收第二寻呼消息;所述第二寻呼消息用于寻呼所述第二设备,所述第二寻呼消息携带所述第二设备的标识。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寻呼消息,确定所述第二设备被寻呼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第二寻呼消息携带的所述第二设备的标识确定所述第二设备被寻呼。
8.一种应用于接入方法的第一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基站发送的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携带第二设备的标识;
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消息携带的所述第二设备的标识,确定所述第二设备被寻呼;
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第三消息,以便根据所述第三消息与所述第二设备建立连接,其中,所述第三消息用于所述第二设备与所述第一设备同步,识别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一设备建立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设备还包括计算单元,
所述计算单元用于,计算获得第三消息发送时刻;
所述发送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三消息发送时刻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所述第三消息;或,
所述计算单元用于,计算获得消息发送时间长度;
所述发送单元用于,在所述消息发送时间长度内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所述第三消息;或,
所述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所述第三消息,若所述接收单元接收到所述第二设备的反馈消息,则停止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所述第三消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第一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单元具体用于,
在所述第一设备的寻呼时刻接收第一寻呼消息;所述第一寻呼消息用于寻呼所述第一设备,所述第一寻呼消息携带所述第二设备的标识。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第一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寻呼消息携带的所述第二设备的标识确定所述第二设备被寻呼。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第一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单元具体用于,在所述第二设备的寻呼时刻接收第二寻呼消息;所述第二寻呼消息用于寻呼所述第二设备,所述第二寻呼消息携带所述第二设备的标识。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第一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二寻呼消息携带的所述第二设备的标识确定所述第二设备被寻呼。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第一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单元具体用于,在所述第一设备的寻呼时刻接收第二寻呼消息;所述第二寻呼消息用于寻呼所述第二设备,所述第二寻呼消息携带所述第二设备的标识。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第一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二寻呼消息携带的所述第二设备的标识确定所述第二设备被寻呼。
CN201680087528.4A 2016-07-22 2016-07-22 一种接入方法、基站及设备 Active CN10941756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6/091092 WO2018014359A1 (zh) 2016-07-22 2016-07-22 一种接入方法、基站及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417560A CN109417560A (zh) 2019-03-01
CN109417560B true CN109417560B (zh) 2021-02-12

Family

ID=609916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87528.4A Active CN109417560B (zh) 2016-07-22 2016-07-22 一种接入方法、基站及设备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0827461B2 (zh)
EP (1) EP3481030B1 (zh)
JP (1) JP6724237B2 (zh)
KR (1) KR20190028774A (zh)
CN (1) CN109417560B (zh)
WO (1) WO201801435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09379B (zh) * 2015-04-09 2021-08-24 索尼公司 终端设备、无线通信设备、无线通信方法和计算机程序
ES2893116T3 (es) * 2016-07-26 2022-02-08 Ipcom Gmbh & Co Kg Conexión de dispositivos que se llevan puestos
CN111726862B (zh) * 2019-03-18 2022-04-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寻呼监听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1818504B (zh) * 2019-04-12 2021-11-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消息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WO2020235716A1 (ko) * 2019-05-22 2020-11-2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지능형 전자 기기 및 지능형 전자 기기에 전송되는 메시지를 이용한 인증 방법
WO2021174554A1 (zh) * 2020-03-06 2021-09-10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寻呼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US20230379879A1 (en) * 2020-10-30 2023-11-23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aging configuration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paging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67596A (zh) * 2007-03-14 2008-09-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寻呼消息的承载方法、系统及装置
CN102970750A (zh) * 2012-12-06 2013-03-13 北京北方烽火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于lte系统中的消息寻呼方法、装置和基站
RU2541939C2 (ru) * 2009-04-28 2015-02-20 Хуавэй Текнолоджиз Ко., Лтд. Способ поискового вызова, способ обновления местоположения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WO2016019528A1 (zh) * 2014-08-06 2016-02-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终端、网络设备、寻呼方法和区域信息更新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521194B2 (en) 2007-07-10 2013-08-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Performing paging in a wireless peer-to-peer network
US8706145B2 (en) 2007-07-10 2014-04-22 Qualcomm Incorporated Multihop paging of a peer in a peer-to-peer communication network
CN101400153B (zh) * 2007-09-27 2013-01-16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用户设备通过hnb接入系统直接通信的方法
US8666403B2 (en) * 2009-10-23 2014-03-04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Systems,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facilitating device-to-device connection establishment
CN102202396A (zh) * 2010-03-23 2011-09-28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寻呼处理方法、装置和系统
MY161528A (en) 2010-04-02 2017-04-28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Group procedures for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 devices
CN102480779B (zh) 2010-11-29 2014-10-29 开曼晨星半导体公司 一种家用基站执行周期同步的方法
CN103200535B (zh) 2012-01-10 2016-06-29 普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集群组的寻呼方法
CN103428855B (zh) 2012-05-25 2017-10-20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系统消息更新信息的发送、接收方法及其装置
CN103581916B (zh) * 2012-07-19 2016-12-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小区间用户设备直接通信的方法、用户设备及通信系统
CN103906098B (zh) 2012-12-26 2017-12-01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长期演进网络中的寻呼参数自优化方法与系统
KR20150026775A (ko) * 2013-09-03 2015-03-1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근거리 무선 통신 제어 방법 및 이를 지원하는 장치
EP3064004A4 (en) * 2013-11-01 2017-07-12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paging messag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1012939B2 (en) * 2014-01-08 2021-05-18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always on connection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US9749986B2 (en) 2014-08-28 2017-08-29 Apple Inc. Paging mechanisms for link-budget-limited user devices
US10917222B2 (en) * 2014-09-30 2021-02-09 Apple Inc. Simultaneous operation of multiple time division duplex links using a single transceiver
CN107409379B (zh) * 2015-04-09 2021-08-24 索尼公司 终端设备、无线通信设备、无线通信方法和计算机程序
US9955453B2 (en) * 2015-08-25 2018-04-24 Intel Corporation Evolved Node-B, user equipment, and methods for paging using a bitmap of paging indicators
WO2017196611A1 (en) * 2016-05-11 2017-11-16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power efficient d2d communications for wearables/iot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67596A (zh) * 2007-03-14 2008-09-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寻呼消息的承载方法、系统及装置
RU2541939C2 (ru) * 2009-04-28 2015-02-20 Хуавэй Текнолоджиз Ко., Лтд. Способ поискового вызова, способ обновления местоположения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CN102970750A (zh) * 2012-12-06 2013-03-13 北京北方烽火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于lte系统中的消息寻呼方法、装置和基站
WO2016019528A1 (zh) * 2014-08-06 2016-02-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终端、网络设备、寻呼方法和区域信息更新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481030B1 (en) 2022-03-02
US10827461B2 (en) 2020-11-03
WO2018014359A1 (zh) 2018-01-25
KR20190028774A (ko) 2019-03-19
US20190335420A1 (en) 2019-10-31
CN109417560A (zh) 2019-03-01
EP3481030A1 (en) 2019-05-08
EP3481030A4 (en) 2019-05-15
JP2019525594A (ja) 2019-09-05
JP6724237B2 (ja) 2020-07-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417560B (zh) 一种接入方法、基站及设备
EP3282755B1 (en) Relay node switching method and system
US20170245241A1 (en) Paging Message Transmission Method, Base Station, 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 and User Equipment
CN109691194B (zh) 寻呼方法和设备
CN112243292B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RU2750786C1 (ru) Способ поискового вызова, оконеч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и сетев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EP2802177A1 (en) Base station, wireless terminal,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CN109644427A (zh) 一种寻呼方法和设备
CN109548193B (zh) Drx周期的调整方法及装置、基站及可读存储介质
WO2018102964A1 (zh) 传输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WO2021089015A1 (zh) 一种寻呼方法和装置
CN109462863B (zh) 一种语音被叫的方法和设备
US11228975B2 (en) Service control apparatus, charging management server, service control method, charging information management method,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EP2373101A1 (en) Method to inform user equipment to perform register procedur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and related communication device
US9955455B2 (en) Device and method of handling paging procedure
US10701665B2 (en) Paging method and device
CN107615811B (zh) 网络间互操作的方法及设备
CN112351480B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3228762B (zh) 用于管理节点寻呼终端设备的方法和在无线通信网络中使用的管理节点
CN112770392A (zh) 通信配置方法及设备
WO2021032187A1 (zh) 链路失败处理的方法和通信设备
CN109391911B (zh) 宽带集群的短消息发送方法及基站
CN117998586A (zh) 监听寻呼的方法和终端以及发送寻呼的方法和网络节点
CN113840355A (zh) 寻呼消息发送的方法、寻呼消息接收的方法及设备
WO2015131368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ulti-sim multi-standby communication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