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417428B - Pdsch和pdcch的叠加编码 - Google Patents
Pdsch和pdcch的叠加编码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9417428B CN109417428B CN201680087352.2A CN201680087352A CN109417428B CN 109417428 B CN109417428 B CN 109417428B CN 201680087352 A CN201680087352 A CN 201680087352A CN 109417428 B CN109417428 B CN 109417428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it sequence
- sequence
- control information
- superimposed
- receiving devi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1/00—Orthogonal multiplex systems, e.g. using WALSH codes
- H04J11/0023—Interference mitigation or co-ordination
- H04J11/0026—Interference mitigation or co-ordination of multi-user interference
- H04J11/0036—Interference mitigation or co-ordination of multi-user interference at the receiver
- H04J11/004—Interference mitigation or co-ordination of multi-user interference at the receiver using regenerative subtractive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9—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channel coding
- H04L1/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channel coding applied to control inform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45—Arrangements at the receiver end
- H04L1/0047—Decoding adapted to other signal detection oper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56—Systems characterized by the type of code used
- H04L1/0061—Error detection cod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32—Carrier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combinations of two or more of the types covered by groups H04L27/02, H04L27/10, H04L27/18 or H04L27/26
- H04L27/34—Amplitude- and phase-modulated carrier systems, e.g. quadrature-amplitude modulated carrier systems
- H04L27/3488—Multiresolution system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78—Timing of allocation
- H04L5/0082—Timing of allocation at predetermined interva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对于5G,通常提出NOMA作为一对UE的PDSCH的叠加编码。这里提出了用于专用于唯一用户的PDSCH和PDCCH的叠加编码。优点在于:一个用户的控制和数据可以在相同的TTI中并行发送,以减少延迟。由于PDCCH和PDSCH占用相同的资源,因此可以去除指示资源块分配的PDCCH字段以及数据的MCS字段。PDCCH占用星座图(16QAM)的2个最高有效比特位(Most Significant Bit,MSB),而PDSCH占用所述星座图的2个LSB。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此外,本发明还涉及相应的方法、计算机程序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背景技术
在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和大多数无线系统中,数据传输和控制传输被设计为借用不同的专用物理信道。这些传输独立设计并单独优化。数据和控制信道彼此正交地发送以保证控制信息的接收以及用合理的错误率对数据进行解码。两种不同类型的控制信道在当前LTE标准中共存,并且被称为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hysicaldownlink control channel,PDCCH)和增强型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enhanced physicaldownlink control channel,ePDCCH)。
在PDCCH传输的情况下,始终在传输相应的控制信道信息之后发送(调度)数据。在LTE中,在包含14个OFDM符号的传输时间间隔(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TTI)的开始处,在前N个(最多四个)符号中发送控制信道信息。在此上下文中,在当前TTI中调度相应的数据。使用该方法,在子帧的开始处没有接收到控制信道的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在子帧的剩余时隙期间不使用额外的功率来检测可能的控制信道。因此,功耗仍然受到控制。对于ePDDCH,控制信息通过TTI被调度为数据分组。在这种情况下并且与PDCCH相反,UE将首先解码控制信道,然后解码相同TTI上的相关数据。
UE的控制信道包含关于该UE的输入数据的信息,例如:用于数据传输的资源指示、传送格式、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HARQ)信息、与空间复用相关的信息(如果适用)以及相应数据传输的功率控制指令。使用一定数量的预定义格式对该信息进行编码。不同的传输格式(总共5种)是UE未知的先验,并且每个UE将通过对输入信息进行盲解码来查找其自身的控制信息,即,通过尝试可能的格式集合。
在LTE中,不同的传输格式被称为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ownlinkControlInformation,DCI)格式。每个PDCCH或ePDCCH承载一个DCI并由无线网络临时标识符(RadioNetwork Temporary Identifier,RNTI)标识。在传输之前,UE特定的循环冗余校验(cyclicredundancy check,CRC)字被附加到每个由不同种类的RNTI加扰的控制消息。UE使用附加的CRC字来查找控制信息。在附加了CRC字之后,用速率1/3咬尾卷积码对控制信息比特进行编码,并且匹配码率以适合可用于PDCCH传输的资源量(规范36.212)。控制信道到物理资源元素(resource element,RE)的映射在称为控制信道元素(control channel element,CCE)的单元中执行。每个CCE由36个RE组成。CCE的若干聚合级别可以用于控制信息的传输。因此,UE通过测试所有可能的CCE组合来对控制信道信息进行盲检测。使用标准中定义的不同可能候选位置在搜索空间中完成该盲解码。在每次盲解码之后,UE用相应的RNTI校验CRC。如果成功,则UE可以根据有效载荷大小和RNTI导出PDCCH的精确DCI格式。搜索空间的起点根据UE RNTI和聚合级别被隐式定义。对于ePDCCH的情况,eNB将半静态地配置用于ePDCCH传输的若干PRB对。在该区域内,CCE从搜索空间的隐式指示开始被盲解码。
5G(NR)的新一代无线空中接口将支持比LTE更苛刻的要求,例如,针对许多定义的不同场景(例如,增强型移动宽带(enhanced Mobile BroadBand,eMBB)、大型机器类型通信(massive MachineType Communication,mMTC)和超可靠低延迟通信(Ultra-Reliable and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URLLC))所定制的频谱效率和延迟。为了确保配置框架能够支持各种定义的服务,同时新服务能够集成,应该为不同的应用程序定义不同的配置参数集(numerology)。本公开中的不同参数集是指不同的子载波间隔、不同的循环前缀长度和不同的TTI长度。
在所提到的传统解决方案中,控制信息(PDCCH/ePDCCH)和数据信息(PDSCH)通过空中接口正交地发送。在这种情况下,UE首先解码其自身的控制信道。如果控制信道的解码成功,则UE可以继续解码数据。当如传统解决方案中那样正交地发送数据和控制信息时,存在与控制信道有关的固有开销。开销是指专门分配用于发送控制信道信息的附加资源。与传统系统相比,这种开销变得相当大,特别是当TTI变小并且带宽保持不变或者当带宽缩短时。因此,与专用于数据信道的开销和传输时间相比,控制信道所对应的开销和传输处理时间是不可忽略的。此外,在假定共存有不同参数集的NR的上下文中,控制和数据的正交分配不太灵活,其中,每个参数集适应于特定场景。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减轻或解决传统解决方案的缺点和问题的解决方案。
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相比于传统解决方案开销得以降低的解决方案。
本说明书和相应的权利要求中的“或”应理解为涵盖“和”与“或”的数学OR(或),并且不应理解为XOR(异或)。
本公开和权利要求中的不定冠词“一”不限于“一个”,也可以理解为“一个或多个”,即,复数。
上述目的通过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解决。在优选实施例中可以找到本发明的进一步有利的实现方式。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上述和其它目的采用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系统的发送设备来实现,所述发送设备包括:
处理器,被配置为:
获得第一比特序列,所述第一比特序列包括寻址用于至少一个接收设备的第一控制信息;
获得第二比特序列,所述第二比特序列包括寻址用于所述至少一个接收设备的第一数据信息;
将所述第一比特序列和所述第二比特序列叠加成第一叠加符号序列;
发送器,被配置为:
在无线资源中将所述第一叠加符号序列发送给所述至少一个接收设备。
通过叠加数据信息和控制信息并将叠加的序列发送给至少一个接收设备来实现开销得以降低的目的。以这种方式,分配给控制信息的资源也可用于承载数据信息。相比于通过不同时频资源正交地发送数据信息和控制信息的情况,第一方面的附加益处是减少传输处理时间。此外,所实现的益处是相当大的,特别是当TTI变小并且传输带宽保持不变或变窄时。在这种情况下,控制信道信息的量相比于数据信道信息变得相当大。因此,相比于专用于数据信道的开销和传输时间,控制信道所对应的开销和传输处理时间是不可忽略的。
众所周知,新的无线(new radio,NR)规范应该支持具有不同参数集的不同应用程序。如果执行控制信道的正交传输,则不同的参数集可能需要不同大小的控制信道,该控制信道应该与数据信道分开进行预先分配。由于控制信息和数据信息重叠,因此不需要预先分配控制信道区域,就这种意义而言,本解决方案更灵活。
在根据第一方面所述发送设备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发送器被配置为:
在所述无线资源的传输时间间隔的开始处发送所述第一叠加符号序列。
通过包含若干时间单元的传输时间间隔及时发送叠加的符号序列。本文中由t=0表示的TTI的开始由第一时间单元组成,该第一时间单元包含要通过无线发送的第一叠加符号,假设每个符号被映射到一个时间单元。
第一种实现方式的优点在于减少了控制信息的解码处理时间,从而减少了数据信息的解码处理时间,并减少了对在解码控制之前接收的数据进行收集所需的缓冲区大小。实际上,由于必须在数据信息之前正确地解码控制信息以实现数据解码,因此在TTI开始处发送控制信息有助于减少接收处理时间并减少在完全解码控制信息之前收集数据信息所需的潜在缓冲区的大小。
在根据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实现方式所述发送设备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控制信息和第一数据信息寻址用于第一接收设备。
众所周知,NR应该支持适合不同要求的多个参数集。为了使这种支持可行和灵活,需要一个接收设备检测和解码的所有信息都包含在该发送设备自身的传输中。从一个发送设备发送并寻址到一个接收设备的控制信息和数据信息的叠加可以以灵活的方式实现该目的,而无需向控制信道分配专用资源。
更确切地,检测和解码数据和控制信息所需的用于一个接收设备的所有信息(包括调度分配)包含在该接收设备自身对应的传输中。当系统被设计为支持NR中的不同延迟要求所对应的不同TTI长度时,这点尤其重要。
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的另一个优点在于,与单独地发送数据和控制的情况相比,发送数据和控制信道的传输处理时间进一步减少,因为同一用户的控制信息和数据信息的传输仅通过一个TTI发生。在具有低延迟的传输的情况下,该优点变得重要。
该方案的另一个优点在于,该方案中的传统控制信道结构也可以重复使用。接收设备可以不加思考地获得复合星座图的知识,并因此获得如本公开中描述的控制星座图的知识。
此外,如果需要,可以通过新设计减少该方案的传统控制信道字段。例如,一旦成功执行控制信道的解码,就可以导出数据信道的实际调制编码方案(modulation andcoding scheme,MCS)。只要数据信息和控制信息具有相同的资源块分配,就可以去除数据字段中的资源块分配指示。显然,与传统系统相比,这需要新的控制信道设计。
在根据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实现方式所述发送设备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控制信息寻址用于第一接收设备,所述第一数据信息寻址用于第二接收设备。
当至少两个不同的用户叠加在一个时间-频率空间资源中时,可以采用第三种实现方式,其中,现有标准帧格式很少或几乎没有变化。例如,对于LTE的情况,增强控制信道-ePDCCH-的现有字段可以以最小的改变重复使用。实际上,当使用ePDCCH时,在数据资源内调度控制信道。这里,对于该实现方式,可以通过指示控制信道的起始资源分配与数据信息的起始资源分配相同来重复使用相同的控制信道。
在根据第一方面的任一前述实现方式所述发送设备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
基于速率自适应星座图扩展多址,将所述第一比特序列和所述第二比特序列叠加成所述第一叠加符号序列,其中,至少一个分配给所述第一比特序列的比特相比于至少一个分配给所述第二比特序列的比特具有更高的比特级容量(bit level capacity)。
第四种实现方式的优点在于,具有将控制信道比特分配给复合星座图中具有不同级别的比特级容量的比特的自由度,即,中级、高级或低级容量。这种在复合星座图中分配控制信道比特的自由度有助于权衡控制信道质量和数据信道检测,并且尽管在使用叠加时产生干扰,但仍具有合理的数据信息解码性能。
在根据第一方面的任一前述实现方式所述发送设备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
基于非正交多址(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NOMA)将所述第一比特序列和所述第二比特序列叠加成第一叠加符号序列,其中,NOMA方案的复合星座图的标签中的最高有效比特位被分配给所述第一比特序列。
这里,复合星座图可以是任一所述非正交多址方案中的叠加之后的复信号集合{s1,...,sM}。每个复信号都有相关联的m位标签,其中,m=log2(M)每个信号都有不同的标签。调制器在其输入端接收任意长度的比特序列,将该序列分成m比特组,并且对于每个m比特组,调制器选择标签等于m比特组的复合星座图信号(composite constellationsignal)进行传输。
复合星座图的标签中的最高有效比特位是指从左到右读取标签时首先出现的位。
第五种实现方式是有利的,因为在当前标准中存在类似的过载方案,因此将减少标准化所需的努力。
在根据第一方面的任一前述实现方式所述发送设备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比特序列的码率低于所述第二比特序列的码率。
第六种实现方式的优点在于,以较低速率发送控制信道,从而获得对于信道损害而言更加鲁棒的控制信道码。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上述和其它目的采用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系统的接收设备实现,所述接收设备包括:
接收器,被配置为:
接收第一叠加符号序列,所述第一叠加符号序列包括第一比特序列和第二比特序列,其中,所述第一比特序列包括第一控制信息,所述第二比特序列包括第一数据信息;
处理器,被配置为:
解码所述第一叠加符号序列以获得所述第一比特序列,其中,所述第一比特序列包括所述第一控制信息。
根据第二方面所述接收设备具有许多优点。通过叠加数据信息和控制信息并接收叠加的序列来实现开销得以降低。以这种方式,分配给控制信息的资源也可用于承载数据信息。相比于通过不同时频资源正交地发送数据信息和控制信息的情况,第二方面的附加益处是减少传输处理时间。此外,所实现的益处是相当大的,特别是当TTI变小并且传输带宽保持不变或变窄时。在这种情况下,控制信道信息的量相比于数据信道信息变得相当大。因此,相比于专用于数据信道的开销和传输时间,控制信道所对应的开销和传输处理时间是不可忽略的。
如前所述,众所周知,NR规范应该支持具有不同参数集的不同应用程序。如果执行控制信道的正交传输,则不同的参数集可能需要不同大小的控制信道,该控制信道应该与数据信道分开进行预先分配。由于控制信息和数据信息重叠,因此不需要预先分配控制信道区域,就这种意义而言,本解决方案更灵活。
在根据第二方面所述接收设备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
基于所述第一比特序列消除所述第一叠加符号序列中的干扰,以便获得第一干扰消除叠加符号序列;
基于所述第一控制信息解码所述第一干扰消除叠加符号序列,以便获得包括所述第一数据信息的所述第二比特序列。
第一种实现方式的优点如根据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实现方式所述发送设备的优点。
在根据第二方面所述接收设备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接收器被配置为:
从所述发送设备接收第二叠加符号序列,所述第二叠加符号序列包括第三比特序列和第四比特序列,其中,所述第三比特序列包括第二控制信息,所述第四比特序列包括第二数据信息;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
基于所述第三比特序列消除所述第二叠加符号序列中的干扰,以便获得第二干扰消除叠加符号序列;
基于所述第一控制信息解码所述第二干扰消除叠加符号序列,以便获得包括所述第二数据信息的所述第四比特序列。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上述和其它目的采用一种无线通信系统实现,所述无线通信系统包括根据第一方面所述发送设备和根据第二方面所述至少一个接收设备。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上述和其它目的采用一种用于发送设备的方法实现,所述方法包括:
获得第一比特序列,所述第一比特序列包括寻址用于至少一个接收设备的第一控制信息;
获得第二比特序列,所述第二比特序列包括寻址用于至少一个接收设备的第一数据信息;
将所述第一比特序列和所述第二比特序列叠加成第一叠加符号序列;
在无线资源中将所述第一叠加符号序列发送给所述至少一个接收设备。
在根据第四方面所述方法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包括:
在所述无线资源的传输时间间隔的开始处发送所述第一叠加符号序列。
在根据第四方面的第一种实现方式或第四方面所述方法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控制信息和所述第一数据信息寻址用于第一接收设备。
在根据第四方面的第一种实现方式或第四方面所述方法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控制信息寻址用于第一接收设备,所述第一数据信息寻址用于第二接收设备。
在根据第四方面的任一前述实现方式所述方法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包括:
基于速率自适应星座图扩展多址,将所述第一比特序列和所述第二比特序列叠加成所述第一叠加符号序列,其中,至少一个分配给所述第一比特序列的比特相比于至少一个分配给所述第二比特序列的比特具有更高的比特级容量。
在根据第四方面的任一前述实现方式所述方法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包括:
基于非正交多址(NOMA)将所述第一比特序列和所述第二比特序列叠加成所述第一叠加符号序列,其中,复合星座图的标签中的最高有效比特位被分配给所述第一比特序列。
在根据第四方面的任一前述实现方式所述方法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比特序列的码率低于所述第二比特序列的码率。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上述和其它目的采用一种用于接收设备的方法实现,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第一叠加符号序列,所述第一叠加符号序列包括第一比特序列和第二比特序列,其中,所述第一比特序列包括第一控制信息,所述第二比特序列包括第一数据信息;
解码所述第一叠加符号序列以便获得所述第一比特序列,其中,所述第一比特序列包括所述第一控制信息。
在根据第五方面所述方法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包括:
基于所述第一比特序列消除所述第一叠加符号序列中的干扰,以便获得第一干扰消除叠加符号序列;
基于所述第一控制信息解码所述第一干扰消除叠加符号序列,以便获得包括所述第一数据信息的所述第二比特序列。
在根据第五方面所述方法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包括:
从所述发送设备接收第二叠加符号序列,所述第二叠加符号序列包括第三比特序列和第四比特序列,其中,所述第三比特序列包括第二控制信息,所述第四比特序列包括第二数据信息;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
基于所述第三比特序列消除所述第二叠加符号序列中的干扰,以便获得第二干扰消除叠加符号序列;
基于所述第一控制信息解码所述第二干扰消除叠加符号序列,以便获得包括所述第二数据信息的所述第四比特序列。
根据第四方面或第五方面所述方法的优点与根据第一方面所述相应发送设备或根据第二方面所述相应接收设备的优点相同。
本发明实施例还涉及一种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代码装置,当所述计算机程序由处理装置运行时,使得所述处理装置执行根据本发明的任一方法。此外,本发明还涉及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可读介质和所述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中,并且包括以下群组中的一个或多个: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编程ROM(Programmable ROM,PROM)、可擦除PROM(Erasable PROM,EPROM)、闪存、电EPROM(Electrically EPROM,EEPROM)和硬盘驱动器。
根据以下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应用和优点将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附图旨在阐明和解释本发明的不同实施例,其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发送设备。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接收设备。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5示出了控制信息和数据信息寻址用于两个不同接收设备时的示例。
图6示出了当至少两个接收设备的数据信息和控制信息叠加在一个TTI中时的帧结构。
图7示出了当控制分组具有与数据分组相同的长度时数据信息和控制信息的叠加。
图8示出了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的框图。
图9示出了使用非连续频率分配来叠加数据信息和控制信息。
图10示出了REMA星座图的示例。
图11示出了NOMA叠加星座图的示例。
图12示出了控制信息和数据信息寻址用于仅一个接收设备的示例。
图13示出了当单个接收设备的数据信息和控制信息叠加在一个TTI中时的帧结构。
图14示出了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的框图。
图1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信令和处理。
图1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信令和处理。
图17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性能结果。
图18示出了光谱效率。
图19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性能结果。
图20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性能结果。
图21示出了没有复合星座图调制阶数显式信息的调制阶数的盲解码。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发送设备100。图1中的发送设备100包括处理器102,所述处理器102通过通信装置108耦合到发送器104。发送器104还耦合到配置用于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无线通信的天线106。
根据本发明,处理器102被配置为获得第一比特序列B1和第二比特序列B2,所述第一比特序列B1包括寻址用于至少一个接收设备300的第一控制信息C1,所述第二比特序列B2包括寻址用于所述至少一个接收设备300的第一数据信息D1。处理器102被配置为将所述第一比特序列B1和所述第二比特序列B2叠加成第一重叠符号序列S1。发送器104被配置为在无线资源中将所述第一叠加符号序列S1发送给所述至少一个接收设备300(参见图5和图12)。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所述方法可以在诸如图1所示的发送设备100中执行。所述方法200包括获得202第一比特序列B1,所述第一比特序列B1包括寻址用于至少一个接收设备300的第一控制信息C1。所述方法200还包括获得204第二比特序列B2,所述第二比特序列B2包括寻址用于所述至少一个接收设备300的第一数据信息D1。所述方法200还包括将所述第一比特序列B1和所述第二比特序列B2叠加206成第一叠加符号序列S1。所述方法200还包括在无线资源中将所述第一叠加符号序列S1发送208给所述至少一个接收设备300。
发送设备100可以是无线网络节点的一部分或完全集成在无线网络节点中,诸如基站。(无线)网络节点或基站(例如,无线基站(Radio Base Station,RBS))在一些网络中可以被称为发送器、“eNB”、“eNodeB”,“NodeB”或“B Node”,这取决于所使用的技术和术语。网络节点可以是不同的类,例如,宏eNodeB、家庭eNodeB或微微基站,基于传输功率,从而也基于小区大小。网络节点可以是站(Station,STA),其是任一这样的设备,包含到无线介质(Wireless Medium,WM)的符合IEEE 802.11的媒体访问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和物理层(Physical Layer,PHY)接口。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接收设备300。图3中的接收设备300包括处理器304,所述处理器304通过通信装置308耦合到接收器302。接收器302还耦合到配置用于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无线通信的天线306。
根据本发明,接收器302被配置为接收第一叠加符号序列S1,所述第一叠加符号序列S1包括第一比特序列B1和第二比特序列B2,其中,所述第一比特序列B1包括第一控制信息C1,所述第二比特序列B2包括第一数据信息D1。所述第一叠加符号序列S1可以从发送设备100接收,诸如图1中所示的。处理器304被配置为解码所述第一叠加符号序列s1以获得所述第一比特序列B1,其中,所述第一比特序列B1包括所述第一控制信息C1。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400,所述方法可以在接收设备300中执行,诸如图3所示的。所述方法400包括接收402第一叠加符号序列S1,所述第一叠加符号序列S1包括第一比特序列B1和第二比特序列B2,其中,所述第一比特序列B1包括第一控制信息C1,所述第二比特序列B2包括第一数据信息D1。所述方法400还包括解码404所述第一叠加符号序列S1以获得所述第一比特序列B1,其中,所述第一比特序列B1包括所述第一控制信息C1。
接收设备300可以是用户设备的一部分或完全集成在用户设备中,诸如UE。用户设备800、UE、移动站或无线终端和/或移动终端能够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无线通信,有时也称为蜂窝无线系统。UE还可以被称为具有无线能力的移动电话、蜂窝电话、计算机平板电脑或膝上型电脑。本上下文中的UE可以是,例如,便携式、袖珍式、手持式、内置计算机的或车载移动设备,能够经由无线接入网络与另一个实体进行语音和/或数据通信,诸如另一个接收器或服务器。UE可以是站,其是任一这样的设备,包含到无线介质的符合IEEE 802.11的媒体访问控制和物理层接口。
此外,叠加(编码)或过载是一种能够将多个数据流(诸如PDSCH)同时传输给共同调度的用户的技术。根据基本叠加编码原理,具有不同接收信噪比(signal to noiseratio,SNR)的两个用户的码字被独立地映射到用户星座图符号,也称为分量星座图并被调制。然后,两个用户的调制信号被线性叠加。得到的符号序列是从较大的星座图中提取的,也称为复合星座图。根据叠加编码理论,为了观察速率增益,叠加用户的接收信噪比必须不同。这里和在本公开的其余部分中,每个用户的接收SNR是复合星座图的信号能量ES与噪声N0的单侧功率谱密度的比率:SNR=ES/N0。但是,显然可以使用SNR的其它定义。
本领域已知不同类别的过载方案,诸如非正交多址(non-orthogonal multipleaccess,NOMA)、半正交多址(semi 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SOMA)、速率自适应星座图扩展多址(rate-adaptive constellation expansion multiple access,RA-CEMA,也称为REMA)和星座图扩展多址(constellation expansion multiple access,CEMA)。在NOMA中,两个或更多个共同调度的用户的(编码)比特被独立地映射到以自适应功率比叠加的分量星座符号。在SOMA中,两个或更多个用户的(编码)比特被联合映射到以自适应功率比叠加的分量星座图。在CEMA和RA-CEMA(也称为REMA)中,两个或更多个共同调度的用户的码字中的编码比特被直接叠加在复合星座图符号上。向用户分配标签位是在复合星座图上完成的,因此可以自由地为不同用户分配具有不同比特级容量的标签位。RA-CEMA是具有信道编码的CEMA,其中,多路复用UE的信道码率基于比特级容量和SINR自适应地进行改变。
因此,在本公开中,所述将第一比特序列B1和第二比特序列B2叠加成第一叠加符号序列S1的含义可能意味着比特序列B1和比特序列B2被独立地或联合地映射到分量星座图符号中,这些分量星座图符号使用,例如,NOMA或SOMA以可能不同功率比进一步进行叠加以获得过载或叠加的符号序列S1。
当使用REMA或RA-CEMA时,第一比特序列B1和第二比特序列B2直接叠加在任意复合星座图的符号序列S1上。在REMA中,复合星座图是从可用星座图库中选择的,所述可用星座图库可以包括通过线性叠加采用或不采用格雷映射(Graymapping)获得的星座图,如在SOMA和NOMA中使用的那些星座图。
此外,我们对用于相同或不同接收设备的控制信息和数据信息进行区分。在下文中,接收设备300首先恢复控制信息,然后,基于所获得的控制信息,恢复其数据信息。接收设备300在执行控制信息的检索时被表示为控制接收设备,并且接收设备300在执行其数据信息的检索时被表示为数据接收设备。可以在相同的叠加信号中发送用于接收器设备300的控制信息和数据信息,从而将相同叠加信号中的控制信息和数据信息用于相同的接收设备。或者,可以在不同的叠加信号中发送用于接收器设备300的控制信息和数据信息,从而将相同叠加信号中的控制信息和数据信息用于不同的接收设备。
可以使用称为PDCCH/ePDCCH的控制信道来在LTE系统中发送控制信息,并且可以使用称为PDSCH的数据信道来发送数据信息。
接收设备300被配置为从发送设备100接收第一重叠符号序列S1,接收设备300的处理器304被配置为基于所述第一比特序列B1消除所述第一重叠符号序列S1中的干扰,以便获得第一干扰消除叠加符号序列S1’。处理器304还被配置为基于所述第一控制信息C1解码所述第一干扰消除叠加符号序列S1’,以便获得包括所述第一数据信息D1的所述第二比特序列B2。
接收设备300被配置为从所述发送设备100接收第一叠加符号序列S1和第二叠加符号序列S2,所述第二叠加符号序列S2包括第三比特序列B3和第四比特序列B4,其中,所述第三比特序列B3包括第二控制信息C2,所述第四比特序列B4包括第二数据信息D2。在这种情况下,接收设备300的处理器304被配置为基于所述第三比特序列B3消除所述第二重叠符号序列S2中的干扰,以便获得第二干扰消除叠加符号序列S2’。处理器304还被配置为基于所述第一控制信息C1解码所述第二干扰消除叠加符号序列S2’,以便获得包括所述第二数据信息D2的所述第四比特序列B4。
图5示出了当前叠加传输涉及至少两个不同的接收设备(即300a和300b)的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第一控制信息C1寻址用于第一接收设备300a,第一数据信息D1寻址用于第二接收设备300b。在无线通信系统500中,发送设备100在TTI1中发送第一叠加符号序列S1。所述第一叠加符号序列S1包括第一比特序列B1和第二比特序列B2,其中,所述第一比特序列B1包括寻址用于300a的第一控制信息C1,所述第二比特序列B2包括不是寻址用于300a的第一数据信息D1。发送设备100还在TTI2中发送第二叠加符号序列S2。所述第二叠加符号序列S2包括第三比特序列B3和第四比特序列B4,其中,所述第三比特序列B3包括不是寻址用于300a的第二控制信息C2,所述第四比特序列B4包括寻址用于300a的第二数据信息D2。
在这种情况下,如图5所示的用于至少两个不同接收设备300a、300b的控制信息和数据信息在连续的TTI中进行叠加并发送。在发送特定接收设备300的控制信息之后,例如,在随后的TTI中发送其数据信息。在接收设备300处,当且仅当其控制信息和数据信息都被正确解码时,数据信息的接收才是成功的。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TTI的开始处发送第一叠加符号序列S1,例如,在TTI的t=0处。更一般地,根据该实施例,在TTI的开始处发送所有的叠加符号序列。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假设控制信息和数据信息按照预定义的排序叠加在一个TTI中。这种设置的一个示例在图6中示出,其中,所述排序由该特定示例中的UE索引确定,即:UE1,然后是UE2,......,然后是UE3。在一种情况下,所述排序可以基于UE的接收SNR,其中,UE1具有比UE2更高的SNR,UE2具有比UE3更高的SNR,......,UEU-1具有比UEU更高的SNR,其中U是任意整数。
例如,在图6中的第二TTI中,对于第二TTI的过载部分,UE2的控制信息叠加在UE1的数据信息上。一经接收到包含叠加信号的第二TTI,UE2的接收设备对相应控制信道信息进行盲解码,将UE1的信号视为噪声。更准确地,UE2的接收设备执行第一解调,然后对UE2的控制信息进行信道解码。在信道解码之后,执行CRC校验以验证UE2的控制信息是否被正确解码。在相同的TTI,UE1的接收设备将接收包含UE2的控制信息和UE1的数据信息的叠加信号。然后,UE1的接收设备将从叠加信号解调和解码UE2的控制信息。一旦获得该控制信息,则其用来消除叠加的接收信号中的干扰。在使用先前获得的UE1的控制信息对干扰消除信号执行数据解码之后,获得UE1的数据信息。值得一提的是,UE1的数据信息的解码仅在UE1的控制信息在前一个TTI处被成功解码时才发生,从而已知与数据信道特性有关的控制信息,如载波指示、调制阶数、新数据指示等等。在随后的TTI中,UE2的数据信息被叠加到UE3的控制信息,并且该过程被进一步迭代,直到到达序列中的最后一个UE。
在图6中,第一TTI的空白部分对应于另一UE(例如,UE4)的数据信息。实际上,对于该方案,需要额外的TTI来初始化该过程。该解决方案的一个优点是减少了控制信道的平均每用户开销。图6还示出了与TTI相比控制分组较小的情况。
如图7所示,还可以认为控制分组和数据分组具有与TTI相同的长度。应注意,在不失一般性的情况下,图7未示出图6中所示的空白TTI。假设UE2的控制信息在整个第一TTI上叠加到图7所示的第一TTI中的UE1的数据信息。一经接收到包含叠加信号的第一TTI,UE2的接收设备对相应控制信道信息进行盲解码,将UE1的信号视为噪声。更准确地,UE2的接收设备执行第一解调,然后对UE2的控制信息进行信道解码。在信道解码之后,执行CRC校验以验证UE2的控制信息是否被正确解码。在相同的TTI,UE1的接收设备将接收包含UE2的控制信息和UE1的数据信息的叠加信号。然后,UE1的接收设备将从叠加信号解调和解码UE2的控制信息。一旦获得该信息,其就用来消除叠加的接收信号中的干扰。在使用先前获得的UE1的控制信息对干扰消除信号执行数据解码之后,获得UE1的数据信息。显然,这种情况在数据检测性能方面是最坏的情况,因为整个数据分组受到控制信号的干扰,这与图6所示的情况相反。
图8示出了发送设备100和接收设备300的图6和图7中提到的叠加情况的方框图,其中,相同叠加信号中的数据信息和控制信息用于不同的接收设备。参考图8,一经接收到第一叠加符号序列S1,接收设备300盲检测并解码寻址到其自身的控制信号。这由解调块310执行以解调第一叠加信号S1。之后,通过将包括在第一叠加信号S1中的数据信号视为噪声,在信道解码块312中执行控制信息的信道解码。然后,在CRC校验块318中执行CRC校验。如果CRC校验通过,则获得用于接收设备300的控制信息。一经接收到第二叠加符号序列S2,接收设备300在块310中执行第二叠加信号的解调,然后在块312中对不是用于设备本身的控制信息执行信道解码。实际上,接收设备300不需要对不是用于该接收设备300的控制信号执行完全盲解码。接收设备300在消除来自控制信号的干扰之后对数据信号进行解码。接收设备300还在SIC块314中执行连续干扰消除(successive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SIC)。当执行SIC时,从第二叠加信号S2消除控制信息的干扰。在SIC之后,接收设备300还在数据解码块316处对数据信息进行解码。使用用于相同接收设备的先前被盲解码的控制信息来获得用于接收设备300的解码数据消息。最后,接收设备300将数据传递给接收设备300中的用户应用程序,并且可能基于对数据信息执行的CRC校验的结果向发送设备100发送ACK或NACK消息(这在图中未示出)。
通常,当需要对控制信息进行盲解码时,必须执行以下步骤:控制信息的信道解码;CRC计算;采用用户RNTI解扰CRC;并校验CRC是否通过了该条件。在图8所示的情况下,只有第一步骤,即,在第二叠加信号S2上对控制信息进行信道解码,足以允许消除叠加控制信号。CRC作为外码具有为叠加控制信号带来额外保护的优点。在这种情况下,不执行CRC解码可降低叠加控制信号的消除质量。
数据信息和控制信息的叠加也可以以频率分布的方式执行,如图9的实施例所示。如图9所示,若干频率分布式资源具有如前所述的叠加数据信息和控制信息,而剩余资源仅具有可能用于其它接收设备的数据信息。原因是控制信道通常进行频率分布。具有频率分布方式的控制信道使其对信道衰落更加鲁棒。
在该设计中,接收设备300并不具备复合星座图的先验知识,即,通过对应于控制和数据星座图的两个低阶星座图的叠加而生成的高阶星座图。该信息可以独立地在前导码中明确地用信号通知给接收设备300,但是优选的是可以对控制信道进行盲解码。
为了使调制阶数的盲解码成为可能,在没有关于可用的复合星座图的明确信息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假设,对于每个可能的复合星座图配置,当我们发送叠加信号时,存在星座图特定指示,其包含在复合星座图中分配给控制信道的比特的位置。下表示出了这种分配的示例。
表1:控制信道比特的星座图特定位置
利用这种假设,可以对接收设备300的控制信息进行盲解码。在该表中假设使用QPSK对控制信息进行编码,因此,只有两个比特足以指示控制信息的位置。该表的第一列示出了由数据和控制信息的叠加而产生的复合星座图,而第三列示出了控制信息比特的位置。
为了执行盲解码,接收设备300对所有可能的复合星座图格式进行假设,并且考虑到对应于每个假设的控制信息比特的位置的预定义分配,对相应的控制信息进行盲解码。该机制可以与3GPP规范36.213中提到的传统控制信道检测中使用的盲解码机制相结合。
星座图特定位置用于根据所使用的过载方案指示控制信道比特。如前所述,在REMA中,可以自由地为如表1所示的控制信息和数据信息分配具有不同比特级容量的标签位。
图10示出了在复合星座图是16QAM的情况下用于控制信道的星座图特定位置。在该示例中,具有较高级别容量的比特被分配给控制信息,而具有较低级别容量的比特被分配给数据信息。
对于NOMA/SOMA,由于比特首先被映射到分量星座图,所以只有复合星座图的最后两个比特或前两个比特可以承载控制信息(假设控制信道为QPSK调制)。
图11示出了NOMA中专用于控制信道的星座图特定位置是复合星座图的最后两个比特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分配给数据传输的功率比是α。实际上,当叠加信号的总传输功率被设置为1时,数据信号和控制信号所对应的幅度分别为和
图12示出了当前的叠加传输仅涉及一个接收设备300的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因此,第一控制信息C1和第一数据信息D1均寻址用于单个(第一)接收设备300a。发送设备100将叠加符号序列S1发送给接收设备300。叠加符号序列S1包括第一比特序列B1和第二比特序列B2,其中,所述第一比特序列B1包括第一控制信息C1,所述第二比特序列B2包括第一数据信息D1。因此,仅一个接收设备的数据信息和控制信息被叠加并在一个TTI中发送,如图13所示。
在图13的第二TTI中,对于第二TTI的过载部分,UE1的控制信息叠加在UE1的数据信息上。一经接收到第一叠加信号S1,接收设备300从第一叠加信号S1解调和解码UE1的控制信息。在使用UE1的控制信息对干扰消除信号执行数据解码之后,获得UE1的数据信息。值得一提的是,UE1的数据信息的解码仅在UE1的控制信息在相同的TTI中被成功盲解码时才发生。控制信息的盲检测包括UE1的控制信息的信道解码和UE1的CRC校验的正确通过。
图14示出了对应于图13中的叠加方案的发送设备100和接收设备300的框图。在这种情况下,叠加了用于相同接收设备的数据信息和控制信息。在接收设备300处,如果控制信息的盲解码成功(即,CRC校验结果为是),则可以对UE1的数据信息进行解码。否则应重传整个分组。在这种情况下,执行控制信息的完全盲解码。因此,CRC作为外码带来了额外的保护,并且可以更好地消除干扰控制消息。
更详细地并且参考图14,接收设备300在解调块310中解调接收的信号。接收设备300还基于解码块312中的解调信号执行控制信息的信道解码。在CRC校验块318中校验解码的输出。如果CRC块318的结果成功,则已知与数据特性有关的信息,诸如调制阶数、载波指示、新数据指示符等等。稍后可以使用该信息来解码数据消息。此外,接收设备300还在SIC块314中对信道解码器的输出和解调信号执行SIC。当执行SIC时,从叠加信号中消除控制信息的干扰。如果CRC成功,在SIC之后,考虑到获得的关于数据特性的信息,接收设备300还在数据解码块316处基于SIC信号对数据信息进行解码。最后,接收设备300将数据传递给接收设备300中的用户应用程序,并且可能向发送设备发送ACK或NACK消息(这未在图中示出)。
如图13所示,控制分组小于数据分组,因此控制信道信息仅映射到TTI的一部分而不是整个TTI,而数据分组填充整个TTI。因此,在控制和数据过载的传输时间间隔部分中应该使用哪个调制阶数,并且在仅存在数据传输的TTI部分中应该使用哪个调制阶数,这是一个开放的问题。可以区分几种解决方案:
·在第一种解决方案中,在TTI的数据部分中,以基于链路质量反馈确定的调制阶数发送数据。在过载部分中,使用相同的调制阶数用于复合星座图。以固定调制阶数(即,QPSK)发送控制信道,而与不存在过载的传输时间间隔部分相比,以较低调制阶数发送数据。例如,如果基于链路质量反馈确定的数据调制阶数是ωD1=4(16QAM),则在仅发送数据的TTI部分中,我们使用16QAM,而在子帧的过载部分,控制传输将使用ωC=2(QPSK),数据传输也将使用ωD2=2(QPSK)。在接收器侧,由于在图13所示的情况下过载仅涉及一个用户,所以在对控制信息进行盲解码之后隐含地知道专用于控制信道的区域(参见图13)。因此,可以接收两个不同的数据调制阶数而无需额外的信令。这种情况的优点在于数据传输可以充分利用反馈到发送设备100的链路质量。
·在第二种解决方案中,数据调制顺序在整个TTI中是相同的。这意味着,在具有过载的TTI部分中,使用由链路质量反馈确定的用于数据传输的复合调制阶数来执行传输。该复合调制顺序考虑了数据信息和控制信息。在TTI的剩余部分中,将使用与过载部分中相同的调制阶数来发送数据,即使该调制阶数不是由链路质量反馈确定的调制阶数。例如,如果链路质量反馈建议使用调制阶数ω=16(64QAM),则在TTI的过载部分中,QPSK用于过载部分中的控制信道传输,并且16QAM用于数据传输,因此复合调制有64个符号。16QAM还用于子帧的其余部分中的数据传输。
在MIMO场景中,控制传输和数据传输可以使用相同或不同的预编码/波束成形向量,这取决于所使用的过载方案。在REMA和RA-CEMA的情况下,由于叠加在码字域中执行,即,在编码比特上,控制信息和数据信息应该使用相同的预编码/波束形成向量。这可以通过共同调度需要相同预编码/波束成形向量的控制传输和数据传输来实现。如果使用相同的预编码/波束形成向量,则如前所述执行检测和干扰消除。在NOMA和SOMA的情况下,不同的预编码/波束成形向量可以潜在地用于数据传输和控制传输,因为NOMA和SOMA允许对共同调度的接收设备使用不同的预编码器/波束成形向量。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一个UE1的控制信息和另一个UE2的数据信息叠加,则在UE2的接收设备中,很有可能控制信息的接收SNR(用于UE1的控制信息)较低,但是数据信息的接收SNR较高。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在不检测(不是用于UE2的)控制信号的情况下对用于UE2的数据进行解码。
在图15中示出图8所对应的过程。该方案分别示出了先前在图8和图15中描述的发送和接收。另外,其捕获ACK/NACK消息(确认正确/不正确接收数据消息的信号)到发送设备100的传输。
在图16中描述图14所对应的过程。该方案分别示出了图14和图16中描述的发送和接收。在接收设备300正确/不正确地接收数据之后将ACK/NACK消息传输到发送设备100。
此外,使用LTE系统中的简单链路级模拟器来评估图7和图8中所示的解决方案。根据LTE系统中的描述来实现控制信息和数据信息对应的信道码和速率匹配块(即,卷积码和turbo码)。我们没有将CRC附加到信息比特。在控制信道检测的情况下,我们假设UE知道在哪个资源元素上开始盲解码以及在哪个资源元素上完成解码。我们还假设UE具备复合星座图的知识。
如前所述,在链路级模拟中,当模拟叠加时,我们考虑了只有两个用户(即,用户1和用户2)并且两个用户具有与图7中相同的接收SNR(用户1和用户2可以是,例如,UE)的情况。更确切地,我们假设在第一TTI中,用户1在同一个TTI上向用户2的控制信道发送经叠加的数据信号。在该TTI中正确检测用户1的数据受到在先前的TTI中正确检测同一用户的控制信道的影响。通过反转用户的角色,在下一个TTI中重复该操作。在第二TTI,正发送数据的用户将发送控制,反之亦然。还假设发送控制信息的用户与发送数据的用户相比具有较低的速率。参考场景被认为是一个用户的数据和控制通过连续的TTI发送并因此正交地发送的情况。下表总结了有关模拟方案的更多详细信息。
表2:与叠加场景有关的模拟细节
表3:与参考情况有关的模拟细节
选择的叠加方案选择为REMA。众所周知,利用REMA,可以容易地将复合星座图中具有不同容量的标签位分配给不同的UE码字,并且实现与向不同用户分配不同功率电平相同的效果,如在其它过载方案中那样。通常,在该方案中,具有较高容量的标签位被分配给具有较低SNR的UE(即,发送控制信道信息的用户)。
为了详细了解该提案的行为和性能,我们并不局限于将具有较高容量的标签位分配给控制码字的典型情况。实际上,我们还考虑了将具有中级容量的比特或具有低级容量的比特分配给控制码字的情况。直观地说,如果相应的控制检测成功,这些情况将保证数据检测性能更佳。
在模拟中,我们已经研究了当执行叠加时PDSCH的块错误率(block error rate,BLER),并且我们已经将PDSCH的BLER结果与控制和数据传输正交情况下的参考场景进行了比较。
作为设计选择,我们选择本解决方案的叠加场景和LTE场景的控制和数据传输的总能量是相同的,并且我们将性能曲线的x轴设置为Eb/N0,以dB为单位。通过这种假设,叠加的星座图符号的幅度等于:
其中:
EPDCCH=Eb_PDCCH×NPDCCH
EPDSCH=Eb_PDSCH×NPDSCH
并且
在上述等式中,ASCC表示叠加星座图的幅度,Eb_PDSCH表示PDSCH的每比特能量。NPDSCH表示PDSCH信息比特的数量。EPDSCH和EPDCCH表示所考虑的TTI中的PDSCH的能量和PDCCH的能量。这里,我们假设LTE星座图符号的幅度为1。
为了获得上述等式,我们隐含地假设如下:
A)LTE和叠加控制信道传输的用于传输PDSCH和PDCCH的总能量是相同的。
B)叠加传输中用于PDSCH的资源元素的数量与传送相同数量的信息比特的LTEPDSCH中的数量相同。
C)叠加方案中用于PDSCH的编码方案与传送相同数量的信息比特的LTE PDSCH中的编码方案相同。
D)叠加方案中每比特PDSCH的能量与LTE中的每比特PDSCH的能量相同。
通过B)、C)和D)得出如下:
E)所有方案的EPDSCH是相同的。
通过A)和E)得出如下:
F)所有方案的EPDCCH是相同的。
参考图17至图21在以下公开中描述不同的模拟情况,表示为情况1、情况2和情况3,其中,x轴表示以dB为单位的SNR,y轴表示BLER或频谱效率(spectral efficiency,SE)。
情况1:如REMA的原始实现方式中所建议的,我们将具有更高比特级容量的标签位分配给控制传输。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已经为控制信道分配了具有最高比特级容量的标签位。因此,具有较低比特级容量的标签位被分配给数据传输。图17示出了基于这种设置的模拟结果。为了便于理解,我们绘制了每个用户(用户1标记为三角形,用户2标记为菱形)的数据检测的块错误概率。在这种特定情况下,我们观察到叠加用户的控制信息以非常小的错误概率解码,该错误概率在曲线上是不可见的。这是因为具有最高比特级容量的标签位被分配给控制传输,因此控制信道是强信道(即,比数据信道强)。因此,控制传输通常不会因较高的SNR而失败。与控制相反,分配给数据的标签位是具有最低比特级容量的比特。因此,数据码字使用较弱的信道,因此数据传输经常失败。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参考情况(用圆圈表示)和过载情况(三角形和菱形)的数据检测之间存在很大差距。
图18示出了与参考情况相比,过载数据和控制信道在Y轴上的频谱效率。过载信道的频谱效率如下:
SE=(Pc.NPDSCH)/REPDsCH (3)
其中,Pc=(1-BLER)是正确接收PDSCH块的概率。值得一提的是,正确接收PDSCH块意味着正确接收相应的PDCCH块。NPDSCH表示数据信息比特的数量,REPDSCH是所使用的用于传输信号的资源元素的数量。
对于参考情况,SE的定义有些不同,因为其考虑了用于数据和控制的所有资源元素:
SEref=(Pc.NPDSCH)/(REPDSCH+REPDCCH) (4)
从图18我们可以看出,在这种情况下叠加的控制和数据传输的频谱效率是参考情况的两倍,其中,数据和控制在连续的TTI中传输,即,其进行时间复用。
情况2: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通过将64QAM(产生的复合星座图)的两个中等容量标签位分配给控制信道而将其余的分配给数据来权衡控制传输与数据传输的性能。正如所料,在这种情况下,与情况1相比,数据所经历的信道变得更强,并且数据检测性能得到显着提高。另一方面,由于所经历的信道变得更弱,与情况1相比,控制信道的性能更差。
结果,过载情况下相比于正交传输的差距在这种情况下降低到0.56dB,BLER为10%,这对应于图19中报告的90%渐近频谱效率。值得一提的是,REMA的这种情况在NOMA/SOMA中不同。
情况3:在这种情况下,将64QAM的两个低容量标签位分配给控制信道,而将其余的分配给数据。图20示出了基于该分配的模拟结果。正如所料,控制传输经历了非常微弱的信道。由于控制信道经常出现故障,因此数据检测很少成功。因此,过载情况相比于参考情况数据检测存在非常大的差距(频谱效率为0.4比特/秒/赫兹,几乎为6dB)。
图21示出了当用户必须使用情况2对表中提到的所有可能假设的复合星座图进行盲解码时的性能结果。我们可以看到,在这种情况下,使用盲解码时没有损耗。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任一方法可以在具有代码装置的计算机程序中实现,当所述计算机程序由处理装置运行时使所述处理装置执行所述方法的步骤。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在计算机程序产品的计算机可读介质中。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基本上任一存储器,诸如只读存储器(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可擦除PROM(EPROM)、闪存、电可擦除PROM(EEPROM)或硬盘驱动器。
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认识到,本发明的发送设备100和接收设备300包括以下形式的必要通信能力:例如,用于执行本发明解决方案的功能、装置、单元、元件等。其它此类装置、单元、元件和功能的示例是:处理器、存储器、缓冲器、控制逻辑、编码器、解码器、速率匹配器、降速匹配器、映射单元、乘法器、决策单元、选择单元、交换机、交织器、解交织器、调制器、解调器、输入端、输出端、天线、放大器、接收器单元、发送器单元、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多级译码(multi-stage decoding,MSD)、网络编码调制(trellis coded modulation,TCM)编码器、TCM解码器、电源单元、馈电装置、通信接口、通信协议等,这些器件适当地设置在一起用于执行本发明解决方案。
特别地,处理器102和304可以包括:例如,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Unit,CPU)、处理单元、处理电路、处理器、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Integrated Circuit,ASIC)、微处理器或其它可以解释和执行指令的处理逻辑中的一个或多个实例。因此,表述“处理器”可以表示包括多个处理电路的处理电路,例如,上述任一、部分或全部处理电路。处理电路还可以执行用于输入、输出和处理数据的数据处理功能,包括数据缓冲和设备控制功能,例如呼叫处理控制、用户界面控制等。
最后,应该理解,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而是涉及并包含所附独立权利要求范围内的所有实施例。
Claims (12)
1.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系统(500)的发送设备,所述发送设备(100)包括:
处理器(102),被配置为:
获得第一比特序列(B1),所述第一比特序列(B1)包括寻址用于至少一个接收设备(300)的第一控制信息(C1),其中所述第一控制信息(C1)与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或增强型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ePDCCH有关;
获得第二比特序列(B2),所述第二比特序列(B2)包括寻址用于所述至少一个接收设备(300)的第一数据信息(D1);
将所述第一比特序列(B1)和所述第二比特序列(B2)叠加成第一叠加符号序列(S1),其中所述第一比特序列(B1)和所述第二比特序列(B2)被联合地映射到分量星座图符号中,所述分量星座图符号进一步被使用半正交多址SOMA以不同功率比进行叠加,以获得所述第一叠加符号序列(S1);
发送器(104),被配置为:
在无线资源中将所述第一叠加符号序列(S1)发送给所述至少一个接收设备(3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送设备(100),其中,所述发送器(104)被配置为:
在所述无线资源的传输时间间隔的开始处发送所述第一叠加符号序列(S1)。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发送设备(100),其中,所述第一控制信息(C1)和所述第一数据信息(D1)寻址用于第一接收设备(300a)。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发送设备(100),其中,所述第一控制信息(C1)寻址用于第一接收设备(300a),所述第一数据信息(D1)寻址用于第二接收设备(300b),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接收设备(300)包括所述第一接收设备(300a)和所述第二接收设备(300b)。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发送设备(100),其中,所述第一比特序列(B1)的码率低于所述第二比特序列(B2)的码率。
6.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系统(500)的接收设备,所述接收设备(300)包括:
接收器(302),被配置为:
接收第一叠加符号序列(S1),所述第一叠加符号序列(S1)包括第一比特序列(B1)和第二比特序列(B2),其中,所述第一比特序列(B1)包括第一控制信息(C1),所述第二比特序列(B2)包括第一数据信息(D1),其中所述第一比特序列(B1)和所述第二比特序列(B2)被联合地映射到分量星座图符号中,所述分量星座图符号进一步被使用半正交多址SOMA以不同功率比进行叠加,以获得所述第一叠加符号序列(S1);
处理器(304),被配置为:
解码所述第一叠加符号序列(S1)以获得所述第一比特序列(B1),其中,所述第一比特序列(B1)包括所述第一控制信息(C1),其中所述第一控制信息(C1)与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或增强型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ePDCCH有关。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接收设备(300),其中,所述处理器(304)被配置为:
基于所述第一比特序列(B1)消除所述第一叠加符号序列(S1)中的干扰,以便获得第一干扰消除叠加符号序列(S1’);
基于所述第一控制信息(C1)解码所述第一干扰消除叠加符号序列(S1’),以便获得包括所述第一数据信息(D1)的所述第二比特序列(B2)。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接收设备(300),其中,所述接收器(302)被配置为:
从发送设备(100)接收第二叠加符号序列(S2),所述第二叠加符号序列(S2)包括第三比特序列(B3)和第四比特序列(B4),其中,所述第三比特序列(B3)包括第二控制信息(C2),所述第四比特序列(B4)包括第二数据信息(D2);
其中,所述处理器(304)被配置为:
基于所述第三比特序列(B3)消除所述第二叠加符号序列(S2)中的干扰,以便获得第二干扰消除叠加符号序列(S2’);
基于所述第一控制信息(C1)解码所述第二干扰消除叠加符号序列(S2’),以便获得包括所述第二数据信息(D2)的所述第四比特序列(B4)。
9.一种无线通信系统(500),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发送设备(100)和根据权利要求6-8中任一项所述的至少一个接收设备(300)。
10.一种用于发送设备的方法(200),所述方法(200)包括:
获得(202)第一比特序列(B1),所述第一比特序列(B1)包括寻址用于至少一个接收设备(300)的第一控制信息(C1),其中所述第一控制信息(C1)与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或增强型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ePDCCH有关;
获得(204)第二比特序列(B2),所述第二比特序列(B2)包括寻址用于至少一个接收设备(300)的第一数据信息(D1);
将所述第一比特序列(B1)和所述第二比特序列(B2)叠加(206)成第一叠加符号序列(S1),其中所述第一比特序列(B1)和所述第二比特序列(B2)被联合地映射到分量星座图符号中,所述分量星座图符号进一步被使用半正交多址SOMA以不同功率比进行叠加,以获得所述第一叠加符号序列(S1);
在无线资源中将所述第一叠加符号序列(S1)发送(208)给所述至少一个接收设备(300)。
11.一种用于接收设备的方法(400),所述方法(400)包括:
接收(402)第一叠加符号序列(S1),所述第一叠加符号序列(S1)包括第一比特序列(B1)和第二比特序列(B2),其中,所述第一比特序列(B1)包括第一控制信息(C1),所述第二比特序列(B2)包括第一数据信息(D1),其中所述第一比特序列(B1)和所述第二比特序列(B2)被联合地映射到分量星座图符号中,所述分量星座图符号进一步被使用半正交多址SOMA以不同功率比进行叠加,以获得所述第一叠加符号序列(S1);
解码(404)所述第一叠加符号序列(S1)以便获得所述第一比特序列(B1),其中,所述第一比特序列(B1)包括所述第一控制信息(C1),其中所述第一控制信息(C1)与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或增强型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ePDCCH有关。
12.一种非易失性存储器,具有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上运行时执行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PCT/EP2016/069304 WO2018028800A1 (en) | 2016-08-12 | 2016-08-12 | Superposition coding of pdsch and pdcch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417428A CN109417428A (zh) | 2019-03-01 |
CN109417428B true CN109417428B (zh) | 2020-03-20 |
Family
ID=567381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80087352.2A Active CN109417428B (zh) | 2016-08-12 | 2016-08-12 | Pdsch和pdcch的叠加编码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0771186B2 (zh) |
EP (1) | EP3472953B1 (zh) |
CN (1) | CN109417428B (zh) |
WO (1) | WO2018028800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8027939A1 (zh) * | 2016-08-12 | 2018-02-1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数据传输的方法及其网络设备 |
US10911177B2 (en) * | 2018-06-13 | 2021-02-02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measurement and feedback for transmission mode switching |
CN111148260B (zh) | 2018-11-02 | 2022-05-1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发送和接收数据的方法以及通信装置 |
US10938485B2 (en) | 2019-04-18 | 2021-03-02 |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 Error control coding with dynamic ranges |
US10897315B2 (en) | 2019-04-18 | 2021-01-19 |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 Power-based decoding of data received over an optical communication path |
US10873392B2 (en) | 2019-04-18 | 2020-12-22 |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 Throughput increases for optical communications |
US10911155B2 (en) | 2019-04-18 | 2021-02-02 |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 System for throughput increases for optical communications |
US10998982B2 (en) | 2019-04-18 | 2021-05-04 |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 Transmitter for throughput increases for optical communications |
US10756817B1 (en) | 2019-04-18 | 2020-08-25 |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 Power switching for systems implementing throughput improvements for optical communications |
US10742325B1 (en) * | 2019-04-18 | 2020-08-11 |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 Power-based encoding of data to be transmitted over an optical communication path |
US10892847B2 (en) | 2019-04-18 | 2021-01-12 |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 Blind detection model optimization |
US11018776B2 (en) | 2019-04-18 | 2021-05-25 |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 Power-based decoding of data received over an optical communication path |
US10951342B2 (en) | 2019-04-18 | 2021-03-16 |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 Throughput increases for optical communications |
US10686530B1 (en) | 2019-04-18 | 2020-06-16 |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 Power-based encoding of data to be transmitted over an optical communication path |
US10911152B2 (en) | 2019-04-18 | 2021-02-02 |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 Power-based decoding of data received over an optical communication path |
US10862591B1 (en) | 2019-04-18 | 2020-12-08 |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 Unequal decision regions for throughput increases for optical communications |
US10873393B2 (en) | 2019-04-18 | 2020-12-22 |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 Receiver training for throughput increases in optical communications |
US10742326B1 (en) | 2019-04-18 | 2020-08-11 |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 Power-based encoding of data to be transmitted over an optical communication path |
US10911141B1 (en) | 2019-07-30 | 2021-02-02 |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 Dynamically selecting a channel model for optical communications |
WO2021083495A1 (en) | 2019-10-29 | 2021-05-06 | Continental Automotive Gmbh | Method of estimating transmit symbol vectors in an overloaded communication channel |
US11742908B2 (en) * | 2019-11-04 | 2023-08-29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Wireless device cooperative transmission schemes |
JP7447260B2 (ja) * | 2019-11-22 | 2024-03-11 | コンチネンタル テーヴェス アクチエンゲゼルシャフト ウント コンパニー オッフェネ ハンデルス ゲゼルシャフト | 大規模多次元無線システムのための無線x2xアクセス及び受信機についての方法 |
WO2021142629A1 (en) * | 2020-01-14 | 2021-07-22 | Nokia Shanghai Bell Co., Ltd. | Downlink beamforming in mu-mimo system |
CN115362645B (zh) * | 2020-04-03 | 2024-07-05 | 大陆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 具有csi误差的有噪过载无线通信系统中离散数字信号的估计方法 |
US11736326B2 (en) * | 2021-05-28 | 2023-08-22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odulated downlink reference signal for low power operations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07108658A1 (en) * | 2006-03-22 | 2007-09-27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receiving packet data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
WO2015000917A3 (en) * | 2013-07-03 | 2015-03-05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transmitting data information messages on a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of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CN104426633A (zh) * | 2013-09-10 | 2015-03-1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用户设备及网络侧设备 |
CN105530652A (zh) * | 2014-10-15 | 2016-04-27 | 华硕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增加信道容量及频谱效率的方法和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7725799B2 (en) * | 2005-03-31 | 2010-05-25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Power savings in hierarchically coded modulation |
WO2010019018A2 (en) * | 2008-08-14 | 2010-02-18 |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digital multimedia broadcasting and method thereof |
US11271703B2 (en) * | 2014-05-02 | 2022-03-08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Techniques for improving control channel capacity |
US10257013B2 (en) * | 2015-08-14 | 2019-04-09 | Hfi Innovation, Inc. | Signal modulation and demodulation for multiuser superposition transmission scheme |
CN108352954B (zh) * | 2015-08-20 | 2021-07-16 |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 在无线通信网络中执行和处理叠加发送的网络节点、无线设备及其中的方法 |
EP3350949B1 (en) * | 2015-09-17 | 2020-01-01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Transmitting user data to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over a control channel |
CN109565351A (zh) * | 2016-06-14 | 2019-04-02 |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 控制数据传输方案 |
-
2016
- 2016-08-12 EP EP16753643.2A patent/EP3472953B1/en active Active
- 2016-08-12 WO PCT/EP2016/069304 patent/WO2018028800A1/en unknown
- 2016-08-12 CN CN201680087352.2A patent/CN109417428B/zh active Active
-
2019
- 2019-02-11 US US16/272,437 patent/US10771186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07108658A1 (en) * | 2006-03-22 | 2007-09-27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receiving packet data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
WO2015000917A3 (en) * | 2013-07-03 | 2015-03-05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transmitting data information messages on a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of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CN104426633A (zh) * | 2013-09-10 | 2015-03-1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用户设备及网络侧设备 |
CN105530652A (zh) * | 2014-10-15 | 2016-04-27 | 华硕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增加信道容量及频谱效率的方法和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417428A (zh) | 2019-03-01 |
WO2018028800A1 (en) | 2018-02-15 |
US10771186B2 (en) | 2020-09-08 |
US20190245646A1 (en) | 2019-08-08 |
EP3472953A1 (en) | 2019-04-24 |
EP3472953B1 (en) | 2023-06-0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417428B (zh) | Pdsch和pdcch的叠加编码 | |
US12082217B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cheduling communication for low capability devices | |
US11129140B2 (en) | Search process for 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s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 |
CN110063039B (zh) | 在物理上行链路数据信道中复用控制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 |
EP3590214B1 (en)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enhanced spectral efficiency and reliability of transmissions without grant | |
KR101457242B1 (ko) | Ofdm 시스템에서 변조 심볼들을 자원들에 맵핑하기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 |
KR102014269B1 (ko) | 물리 하향링크 제어 채널들에 대한 기준 신호 설계 및 연계 | |
CN108173637B (zh) | 用于无线通信的用户设备、基站及方法 | |
US9166737B2 (en) | Extension of 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s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 |
KR101108750B1 (ko)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제어 정보 전송 방법 | |
US10644925B2 (en) | Control data transmission scheme | |
JP5533873B2 (ja) | 複数コンポーネント・キャリアofdma通信システム | |
JP6839276B2 (ja) | 端末、基地局及び通信方法 | |
EP4236133A2 (en) | Configuration of control channels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 |
CN112636871B (zh) | 网络节点、用户设备及其方法 | |
CN108352926B (zh) | 通过控制信道向无线通信装置传送用户数据 | |
KR102445151B1 (ko) | 통신 또는 방송 시스템에서 채널 부호화/복호화 방법 및 장치 | |
JP2021036732A (ja) | 端末及び通信方法 | |
JP2022058559A (ja) | 通信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