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416092B - 用于传递和衰减转矩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于传递和衰减转矩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416092B
CN109416092B CN201780040954.7A CN201780040954A CN109416092B CN 109416092 B CN109416092 B CN 109416092B CN 201780040954 A CN201780040954 A CN 201780040954A CN 109416092 B CN109416092 B CN 10941609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ational speed
torque
clutch
slip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4095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416092A (zh
Inventor
T·赫歇
T·戴克霍夫
D·洛伦茨
A·奥尔拉蒙德
I·霍菲尔纳
W·格罗斯佩施
S·马恰斯
J·弗里斯
C·埃伯特
M·克拉姆
D·埃格勒
A·罗姆
E·瓦克
B·翁泽尔德
T·德格尔
M·赖施
L·斯帕思
A·埃伯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F Friedrichshafen AG
Original Assignee
ZF Friedrichshafen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F Friedrichshafen AG filed Critical ZF Friedrichshafen AG
Publication of CN1094160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41609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41609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41609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48/00External control of clutches
    • F16D48/06Control by electric or electronic means, e.g. of fluid pressure
    • F16D48/08Regulating clutch take-up on start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500/00External control of clutches by electric or electronic means
    • F16D2500/10System to be controlled
    • F16D2500/104Clutch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500/00External control of clutches by electric or electronic means
    • F16D2500/30Signal inputs
    • F16D2500/304Signal inputs from the clutch
    • F16D2500/3041Signal inputs from the clutch from the input shaft
    • F16D2500/30415Speed of the input shaf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500/00External control of clutches by electric or electronic means
    • F16D2500/30Signal inputs
    • F16D2500/304Signal inputs from the clutch
    • F16D2500/3042Signal inputs from the clutch from the output shaft
    • F16D2500/30426Speed of the output shaf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500/00External control of clutches by electric or electronic means
    • F16D2500/50Problem to be solved by the control system
    • F16D2500/502Relating the clutch
    • F16D2500/50293Reduction of vibr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500/00External control of clutches by electric or electronic means
    • F16D2500/70Details about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control system
    • F16D2500/704Output parameters from the control unit; Target parameters to be controlled
    • F16D2500/70422Clutch parameters
    • F16D2500/70426Clutch slip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500/00External control of clutches by electric or electronic means
    • F16D2500/70Details about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control system
    • F16D2500/704Output parameters from the control unit; Target parameters to be controlled
    • F16D2500/70422Clutch parameters
    • F16D2500/70438From the output shaft
    • F16D2500/7044Output shaft torqu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500/00External control of clutches by electric or electronic means
    • F16D2500/70Details about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control system
    • F16D2500/706Strategy of control
    • F16D2500/70673Statistical calculations
    • F16D2500/70689Statistical calculations using maximum or minimum valu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Hydraulic Clutches, Magnetic Clutches, Fluid Clutches, And Fluid Joints (AREA)
  • Hybrid Electric Vehicles (AREA)
  • Control Of Fluid Gearings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在机动车的传动系的转矩传递组件中传递和衰减具有叠加的交变力矩的平均转矩的方法,转矩传递组件包括以转速ne可围绕转动轴线A转动的输入区域和以转速na可围绕转动轴线B转动的输出区域,平均转矩沿着转矩路径从输入区域传递至输出区域,输入转速ne由平均转速和叠加的交变部分组成,交变部分可通过叠加周期性的转速振动说明,转矩路径中的滑动组件设置成传递具有叠加的交变力矩的平均转矩并且在转矩路径中产生在转速ne和转速na之间的转速滑移,滑动组件在交变部分的至少一个周期性的振动部分的极大值的范围中提供转速滑移的外部激活的最大值,并且在交变部分的至少一个周期性的振动部分的极小值的范围中提供转速滑移的外部激活的最小值。

Description

用于传递和衰减转矩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在机动车的传动系的转矩传递组件中传递和衰减具有叠加的交变力矩的平均转矩的方法,该扭矩传递组件具有输入区域和后续的输出区域。
背景技术
由现有技术DE10 2008 009 135 A1已知在用于机动车的传动系的转矩传递组件中的这种方法,在该传动系中,在内燃机和变速器之间设置有摩擦离合器,并且其中,摩擦离合器如此来操控,即,相比于没有操控的情况,谐振转速宽度的存在于摩擦离合器处的转速差在起动时得以减小。
现有技术的该方法的缺点是,利用该方法仅仅缩减起动过程和由于起动过程而已知的震颤。然而,该方法不具有衰减由内燃机引起的、在持久的行驶状态中出现的扭转振动的能力。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降低转矩传递装置的扭转振动的方法,其特别在起动过程之后引起有利的扭转振动降低。
该目的通过用于在机动车的传动系的转矩传递组件中传递和衰减具有叠加的交变力矩的平均转矩的方法实现。
在此,涉及一种用于在机动车的传动系的转矩传递组件中传递和衰减具有叠加的交变力矩的平均转矩的方法,该转矩传递组件包括可围绕转动轴线A转动的输入区域和可围绕转动轴线B转动的输出区域,其中,将具有叠加的交变力矩的平均转矩沿着转矩路径从输入区域传递到输出区域,其中,转矩传递组件的输入区域以输入转速围绕转动轴线A旋转,并且转矩传递组件的输出区域以输出转速围绕转动轴线B旋转,其中,至少输入转速由平均转速和叠加的交变部分组成,其中,交变部分可近似通过叠加周期性的转速振动来说明,其频率基本上为点火频率的整数倍,其中,周期性的振动中的每个具有最小值和最大值,其中,在输入区域和输出区域之间的转矩路径中的滑动组件设置成传递具有叠加的交变力矩的平均转矩,并且在转矩路径中产生在转速和转速之间的转速滑移,其中,滑动组件在交变部分的至少一个周期性的振动部分的极大值的范围中提供转速滑移的外部激活的最大值,并且在交变部分的至少一个周期性的振动部分的极小值的范围中提供转速滑移的外部激活的最小值。在此,可在输入区域和输出区域之间并且在滑动组件之前还前置其他的扭转减振单元,例如第一弹簧组和/或第二弹簧组以及缓冲单元。这特别有利,因为来自输入区域、例如内燃机的交变力矩被预先过滤。在此,滑动组件的目的在于降低残留的其余交变力矩,在最佳的情况下甚至将其设为“零”。为了实现它,根据本发明的方法规定,针对在叠加的交变力矩的周期性的振动的最大值的区域中实现滑动组件的最大外部激活的情况允许更多的滑动,并且针对在叠加的交变力矩的周期性的振动的最小值的区域中实现滑动组件的最小外部激活的情况允许更少的滑动。这意味着,滑动组件(其例如可由滑动离合器、诸如多片式离合器形成)通过外部激活获得呈较低的液压压力的形式的液压信号,这可引起作用到多片式离合器上的压按力的减小,并且因此滑动提高表示转速差的增大。对于滑动减少的情况,外部激活应以这种形式将液压信号发送给滑动离合器,即,在此提高液压压力,并且因此同样提高作用到滑动离合器上的压按力,这引起在滑动离合器中的滑动减少。可由此抑制在叠加的交变力矩中的最大值。用于实现滑动减少或滑动提高的外部激活还可称为滑动调制。在此,滑动调制的频率取决于使用的驱动总成,例如内燃机。在使用四冲程内燃机时,有利的是23赫兹至60赫兹的频率范围,在使用四缸冲程马达时,使用约33赫兹至66赫兹的频率范围是有利的,并且在使用六缸四冲程内燃机时,使用50赫兹至100赫兹的频率范围是有利的。
可为有利的是,滑动组件的外部激活通过液压总成实现。因为在转矩传递组件中的离合器的操控主要液压地进行,所以滑动组件的外部激活可同样通过在大多数情况下已经存在的液压总成实现。
液压总成还可设置至少一个液压泵、液压式高压存储器和压力调节阀。
在此,可为压力调节阀就地分配高压存储器。如果例如高压存储器设置在外部,例如设置在转矩传递组件之外,或者如果例如在滑动组件的区域中存在很小的结构空间,该变体可是有利的。
同样可为有利的是,为压力调节阀就地分配滑动组件。该实施方式特别有利,因为可降低可在液压管路中出现的可能的泵送损失。
此外,可为有利的是,外部激活适合于在滑动组件处设置23-50Hz的调制范围或33-66Hz的范围或50-100Hz的范围。
此外,可将滑动组件用作起动元件。在此如此设计滑动组件,即,可将由驱动总成产生的平均转矩可靠传递地传送给传动机构。在将滑动组件用作起动元件时,滑动组件可如此实施,即,借助滑动组件也可使更大的转速差同步。该实施方式特别有利,因为无需附加的起动元件,并且可因此节省构件、成本以及结构空间。在此,作为起动元件的滑动组件的操控可同样通过外部激活实现。
同样可为有利的是,除了滑动组件之外,设置起动元件。在此,该实施方案变体特别有利,因为滑动组件可有针对性地针对交变力矩的减小来设计。在此,呈已知的启动离合器的形式的附加的起动元件(例如干式单片离合器或双片离合器、湿式多片式离合器或液力多片式离合器或在自动行星齿轮传动机构中的内部的起动元件)承担起动过程。
在此,可将滑动组件和/或起动元件实施为摩擦离合器、多片式离合器、液力离合器、呈混合驱动的分离离合器、双离合器或三离合器,或者实施为结合行星齿轮传动机构的制动器。
此外,转动轴线A和转动轴线B可同轴地或错位地伸延。如果例如输入区域和输出区域在相同的转动轴线上,例如在具有后部驱动的前置马达中,那么转动轴线彼此同轴。而通常在具有前部驱动的前部横置马达中,输入区域的转动轴线与输出区域的转动轴线错开。
附图说明
下面借助附图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在此,在附图中示出的实施例仅仅是优选的实施方案,并且不应确定本发明的范围。本发明的范围仅仅通过所附的权利要求限定。其中:
图1示出了作为现有技术的传动系的示意性的图示;
图2示出了传动系的有利的示意性的图示;
图3示出了换向的力矩走向的简图;
图4示出了传动系的有利的示意性的图示;
图5示意性地示出了优选拓扑结构;
图6示出了滑动离合器的原理切换图;
图7示出了换向的力矩走向的简图;
图8示出了滑动转速关于时间的简图;
图9示出了摩擦系数关于滑动转速的简图;
图10示出了摩擦系数关于时间的简图;
图11示出了Fa的正弦走向的简图;
图12示出了Fa的梯形走向的简图;
图13示出了具有更高阶次的Fa的正弦走向的简图;
图14示出了其他的简图;
图15示出了在运行点中在滑动组件处的输入转速的简图;
图16示出了摩擦值走向关于滑动的简图;
图17示出了滑动离合器的根据本发明的操控的结构上的实施方案;
图18示出了滑动离合器的操控的详细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相同或功能上相同作用的构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表示。
首先针对图1应提到的是,用于轿车(PKW)的当前扭转振动去耦系统除了弹簧-质量组件、例如双质量飞轮(ZMS)之外还设置有转速自适应的缓冲器。对此,至少在具有湿式起动元件的传动系中,通过在起动元件中的滑动可并且将执行减小内燃机的转矩波动。在此使用的滑动调节器设定预定的平均滑动转速的技术,在下文中被称为“主动滑动模式1”。下面介绍用于操控在PKW传动系中的离合器的方法,其被称为“主动滑动模式2”,并且应尤其能够在相同的平均滑动转速和因此相同的摩擦损失的情况下可实现比在根据现有技术的滑动式离合器中明显更好的去耦,或者在使用用于预去耦的更轻且成本更有利的零件、例如弹簧组和缓冲器时至少实现与传统的系统等值的去耦水平。
图1示出了根据现有技术的在机动车的自动传动系中的转矩传递组件l,其含有具有转速自适应缓冲器6的扭转减振单元15。在此,相关的质量、刚性和起动元件以如下方式布置,其中,图示仅包括传动机构。其余传动系被隐藏。变扭器跨接离合器72布置在扭转减振单元15的输入区域25处。
转速自适应缓冲器6在中间质量3处放置在第一弹簧组10和第二弹簧组20之间。该拓扑结构在扭转振动去耦方面具有以下缺点。
如果变扭器跨接离合器72利用离合器滑动运行,这减小了导引到转矩传递组件l中的转矩波动。由于在变扭器跨接离合器72的输出侧的零件的转速并且因此缓冲器6的转速低于例如驱动总成80的马达转速的程度为调节后的滑动转速,缓冲器6不再与马达阶次匹配,从而缓冲器随着滑动的增加越来越差地工作。第二弹簧组20的目的是在缓冲器6的相对高的惯性和同样相对重的传动机构33之间显示出弹簧刚度。如果缓冲器6直接接连在传动机构输入轴100上,这在通常存在的惯性力矩和轴刚性的情况下引起形成所谓的振荡波节。这意味着,在确定的同样取决于档位的转速的情况下,振动系统中的缓冲器没有经受激励,并且因此没有反应力矩,并且因此不会有助于转动不均匀性去耦。此时,这在相应的转速的情况下表现出剩余的转动不均匀性的明显的提高,还参见图3,在上部的转速范围中的虚线。这虽然利用现存的拓扑结构得以防止,然而可由于中间质量3和缓冲器6的相对高的惯性力矩在弹簧组10和20的刚性的协作下形成对转动不均匀性去耦不利的中间质量谐振。
图2示出了还在图1中示出的零件的更有利的拓扑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二弹簧组20相对于缓冲器6布置在初级侧,由此得到以下优点。一方面,通过串联的两个弹簧组10和20的减小的总刚性改善在缓冲器6之前的预去耦,使得缓冲器可更小地实施,并且系统已经在更低的转速的情况下超临界地工作,在图3中很好地可见,虚和点线。此外,没有与缓冲器6接连的中间质量3明显实施得更小,从而在运行范围中没有出现干扰性的中间质量谐振。此外,变扭器跨接离合器72在转矩传递组件1的输出侧布置在缓冲器6和传动机构33之间。这是有利的,因为没有由于离合器滑动影响缓冲器6的阶次调整。同样,通过变扭器跨接离合器72的离合器滑动降低或防止形成上文说明的振荡波节,如在图3中以点状线示出的那样。
在图2中示出的布置方案出于更好的可比性的原因原则上使用的子部件、尤其弹簧组的与在图1中说明的示意性的实施方案和数量相同。
然而,这仅可示例性地来理解。功能上例如还可实现扭转减振器10、20的其他的实施方案,尤其实施为单排或多排ZMS。缓冲器6还可以不同的类型来实施,其中,作为根据Sarrazin、Salomon或DFTvar原理的转速自适应缓冲器的结构特别有利。
图3关于转速示出了根据现有技术的转矩传递系统在没有滑动的变体以及具有滑动模式2的变体中的换向的力矩。
图4示出了如已经在图1和图2中说明的那样的另一拓扑组件,然而具有仅仅一个弹簧组10,在此作为具有一排弹簧组的双质量飞轮。
图5示出了用于降低传动系中的扭转振动的有利的拓扑。在该意义中,转动不均匀性预去耦表示这样的系统,其降低在可滑动的离合器30之前的转动不均匀性。该系统可如上文具体的示例中那样由扭转弹簧、质量和缓冲器组成的组件构成。然而,其他的原理也是可能的,例如具有两个并行的转矩传递路径和离合器组件的转动不均匀性去耦系统、空气弹簧扭转减振器或具有离心式弹簧的组件。
要求的可滑动的离合器30还可同时为起动离合器。但这不是强制必需的。否则,起动离合器可安置在传动系的其他任意位置。同样地,可滑动的离合器还可为传动机构的一个或多个离合器,其分别通过滑动完成在传动机构切换和/或转动不均匀性去耦时的档位、目的。传动机构的类型是任意的,例如作为自动变速器(AT)、双离合器变速器(DCT)、自动切换变速器(ASG)、无极变速器或手动变速器(MT)和传动系实施为前后或全轮驱动以及呈混合的结构类型。尤其对于MT和DCT传动机构,说明的拓扑已经是标准的,然而不与AT传动机构组合。然而,尤其对于MT传动机构,而且对于干式运行的DCT传动机构,在此使用的起动离合器不适合通过滑动来永久承担用于转动不均匀性去耦的功能。就此而言,对于该传动系,提出的构造同样是新的。
图6简化地示出了可滑动的离合器30根据改善的方法、即离合器滑动模式2的原理切换图。
利用已经说明的拓扑可在弹簧组10、20的刚性值相同的情况下已经在低的转速时实现明显改善的去耦,并且已经说明的离合器滑动模式1有效地引起进一步改善去耦或避免振荡波节。然而,离合器滑动通常导致摩擦损失,其在高的马达力矩和高的滑动转速的情况下可具有不可接受的值。在此,上升的燃料消耗和因此CO2排放以及产生的必须导出的摩擦热是限制因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在低的滑动转速的情况下提升滑动的去耦效果。
这由此实现,即,有源调制可通过离合器传递的力矩。因此,该方法称为主动滑动模式2。
在此,F0是由滑动调节器调节的力,以便在滑动组件30的输入侧31和滑动组件30的输出侧32之间实现确定的平均转速差。在稳定的运行点中,F0可看作恒定。
离合器30的可传递的力矩以此算出
Müb=F0·r·μ(nSchlupf)
其中,
r=平均摩擦半径
μ=离合器衬里的摩擦值,其取决于滑动转速nSchlupf
Fa(α,β)是附加的力,其幅度根据参考角α和相移β变化。
相关性例如可通过正弦函数给出。
作为参考角,例如参考曲轴状态。为了与在4缸4冲程马达中的马达主阶次协调,其表示为:
Fα(α,β)=Fα·sin(2α+β)
因此,可传递的力矩如下来表示:
Müb=[F0+Fα·sin(2α+β)]·r·μ(nSchlupf)
在图7中可看出,离合器力矩的调制对马达主阶次的扭转振动去耦有何种影响。与滑动模式1相比,通过滑动模式2使转动不均匀性再次明显降低,并且在相同的平均滑动转速和相应相同的摩擦损失的情况下实现。
图8、9和10说明了主动滑动模式2的工作原理的推导。基于在真实的传动系中的非线性的关系和非谐波激励,可传递的离合器力矩针对DU去耦的调制的作用方式仅可在极其简化的条件下清楚地推导出。
为此,在主阶次中,在此第一马达阶次,在离合器的输入侧呈现纯正弦式的转动不均匀性。在该示例中,此时利用恒定的离合器压紧力F0设定5rpm的平均滑动,其以4rpm的幅度围绕平均值波动,参见图8。
滑动离合器的摩擦值关于滑动的走向在该区域中线性化,在图9中以实线示出。
因此,针对摩擦值同样得到关于时间的正弦式的走向,在图10中可见。在此,平均的摩擦值为μ_0=0.105,并且幅度μ_a=0.012。
对于可传递的力矩在调制时在主阶次中又适用的是:
Müb=[F0+Fα·sin(α+β)]·r·[μ0α·sin(α)]
在此,角度α算出为α=2·π·n·t,其中,n=转速,t=时间。
在最佳相移β=180°=π的情况下,sin(α+π)=-sin (α)
通过使Müb
Müb=r·[F0μ0+(F0μα-Fαμ0)sin(α)-Fαμαsin2(α)]
乘以sin2(α)=1/2(1-cos(2α))得到:
Figure GDA0002380691280000091
在方括号项中的加数可分派不同的阶次:
0阶:
Figure GDA0002380691280000092
平均力矩
为了获得相同的可传递的平均力矩,对于不同的减数
Figure GDA0002380691280000093
需要不同的力F_0(如果通过滑动调节器再调节)。
一阶次:(F0μα-Fαμ0)sin(α)
在该示例中的主阶次可在简化的假设的情况下在选择
Fα=(F0μα)/μ0时完全去除。本发明的效果以此为基础。
二阶次:(Fαμα)/2cos(2α)
通过调制产生具有双倍调制频率的新的阶次。
然而,该阶次的幅度相对很小,并且传动系的更高的阶次比低的阶次更好地得到抑制,从而主阶次的减小的积极效果占主导。
该推导为极其简化的模型。由于现实中的不同的条件,虽然利用该方法实践上不可完全除去马达主阶次,然而可明显减小,如在图7中可见的那样。
在此,离合器滑动的函数在主动调制、即离合器滑动模式2中通过以下参数确定。
一方面,其是振动形式。可传递的离合器力矩关于时间的最佳的走向取决于在离合器输入部处的主阶次的转动不均匀性的走向。在上文的示例中,呈现的激励是纯粹正弦形,并且调制的离合器压紧力的最佳的走向是同样的情况。在真实的传动系中,在离合器输入部处的交变力矩的已经预去耦的主阶次具有至少近似正弦式的走向,从而在此离合器力矩的调制同样可通过正弦函数来说明,以便实现好的结果,在图11中可见。然而,还可基于其他的谐波函数以及非谐波函数,例如梯形的走向,在图12中可见。同样可将振动形式优化成减小更多的马达阶次。在简单的情况下,这可由此实现,即,调制是通过叠加两个正弦振动来说明的,其中,一正弦振动例如具有点火频率,并且另一正弦振动具有双倍的点火频率。
然而,将离合器的操纵力分成通过滑动调节器预定的在稳态的运行点中恒定的力F0和用于调制可传递的力矩的动态力Fa主要是用于描述本发明的效果原理的思想模型。实际上是否需要叠加两个力,例如在两个单独的致动器的意义上,单个致动器施加到离合器的力是否相应地变化,或者是否使用混合形式,这是结构实施的问题。
对于方法十分重要的仅仅是,离合器的可传递的力矩以合适的形式和合适的参数动态变化。为了与马达主阶次协调,调制频率必须相应于内燃机的点火频率。因此,调制频率取决于马达转速地上升。对于3缸4冲程马达,例如对于1000-2000rpm的转速范围,得到25-50Hz的必需的调制频率。在具有气缸切断的马达中特别有利的是,滑动操纵的调节能够实现在完全运行和切断运行的阶次之间的转换。同样可针对更高的阶次来设计,或者针对更多的阶次来进行组合设计。
关于滑动组件的输入转速的振动,调制的最佳的相位为180°,如上文还已经在函数的理论推导中说明的那样。
特别有利地是,相移在180°±45°的范围中。
在相移过小的情况下出现转动不均匀性变大,其在同相的情况下变得最大。
图14针对三种不同的情况示出了在根据图4的机动车的传动系中的不同的参数:
第一列:滑动模式1
第二列:滑动模式2–在有利的范围中的相位
第三列:滑动模式2–在不利的范围中的相位
在最上面的一行中相应示出了在滑动离合器30的输入区域31处的转速。由于内燃机的转动不均匀性,尽管通过例如ZMS和转速自适应缓冲器6预去耦,关于布置方案,参见在图5和图6中的实施方案,转速围绕平均的转速(在此约1205U/min)波动。为了清楚起见,除了原始信号之外,还示出了在马达点火阶次中的转速的振动。这可借助于整体振动的时间走向的快速傅立叶变换来确定。
在第二行中示出了在滑动离合器30的输入侧31和输出侧32之间的滑动转速ns以及主动力矩Ma。主动力矩Ma与上文阐述的主动力分量Fa成正比并且计算公式如下:Mα=Fα·r·μ。
在主动滑动模式1中在第一列中,力Fa并且因此力矩Ma等于零。因此,出现的滑动走向是由滑动调节器调节的操纵力F0(以便获得平均滑动(在此5 1/min))、激励的走向(即,在离合器处的转速或转矩波动)以及离合器的摩擦系数关于滑动转速的走向的结果。
在主动滑动模式2中在第二列和第三列中,力分量Fa或主动力矩Ma的正弦式的走向预定成具有确定的幅度和内燃机的点火频率。
在第二列中,主动力矩Ma的走向相对于转速的走向的相位在离合器之前在点火阶次中在简图中约为180°。换句话说:在转速波动在点火阶次中具有极小值的时间区域中,主动力矩Ma具有极大值,并且反之亦然。这为主动滑动模式2的最优的调整。
在第三列中示出了不利的情况,在其中主动力矩与在离合器的输入区域处的转速大致同相地伸延。
在第三行中的简图示出了由离合器传递的转矩,该转矩又作为最初的原始信号并且作为其在马达点火阶次中的部分。可看出的是,在主动滑动模式2下在最优的相位的情况下,参见列2,在马达主阶次中的力矩的不均匀性变得几乎完全平整。在不利的相位的情况下,参见列3,相对于主动滑动模式1,参见列1,力矩不均匀性的幅度甚至还有提高。
调制的相位相对于在滑动装置的输入部处的转速不必恰好为180°,才能实现积极的效果。然而,为了实现相对于主动滑动模式1的改善,有利的是相移在180°±45°的范围中。
图15针对稳态运行点示出了在滑动组件30的输入区域31中的转速的走向,如在图14中中间列的上行中示出的那样。
输入转速ne具有平均值nem,在此1205 1/min,在此没有专门示出的交变部分new围绕该平均值振动,交变部分与ne的走向叠合。交变部分的走向主要取决于驱动总成80的特性,尤其气缸的数量,和预去耦。交变部分可借助于快速傅立叶变换(FFT)近似作为正弦式振动newp_i的叠加来说明。交变部分的这种周期性的子振动的最低频率为马达的点火频率。其他谐波振动的频率与点火阶次成整数比。在真实的传动系中,还可出现相对于点火频率为非整数关系的振动分量,其在此应予以忽略。在图15中示例性地示出了在马达主阶次newp_1和双倍的马达主阶次newp_2中的周期性的交变部分。交变部分的幅度在最小值newp_i_Min和最大值newp_i_Max之间波动。这种交变部分的走向是用于滑动组件的激活的调制的相移β的参考变量,以便实现减小在相应的马达阶次中的转动不均匀性。
存在主动力矩Ma的最佳的幅度,其主要取决于平均马达力矩0阶次和平均滑动转速。在不同的负荷状态下,在最佳的幅度和平均力矩之间存在近似线性的关系。
特别合适地,可由滑动组件传递的力矩的调制的幅度在平均马达力矩的5%和15%之间。
尤其湿式摩擦离合器(其例如通常用在机动车传动系中)的有效起作用的摩擦值取决于在离合器的驱动部和从动部之间的瞬时差速转速。通常,走向主要通过油中的添加剂、衬层的材料和几何结构来调节,使得在滑动转速上存在递减的斜率。在图16中示出了通常的摩擦值走向。
对于在此提出的滑动离合器特别有利的是,摩擦值在0.05和0.15之间的范围中,并且急剧上升直到尽可能高的滑动转速。在直至30rpm的滑动范围中,摩擦值关于转速的斜率在0.001/rpm和0.005/rpm之间特别有利。平均的滑动转速通过滑动调节器调节。
因为滑动通常引起摩擦损失,其必须以热能的形式引出,所以力求尽可能低的平均的滑动转速。对于主动调制的滑动,有利的是平均的滑动转速小于等于30rpm,特别有利的是小于等于10rpm。
相比于已知的滑动模式1,主动滑动模式2尤其在低的直至平均转速范围中引起明显改善的去耦。这具有的优点是,在调节时和在操纵滑动离合器时更低的花费。尤其在高的转速的情况下并且根据传动系的振动特性,在确定的运行状态中,对于DU去耦也可不需要滑动。
因此有意义的是,实施以需求为导向的运行策略。这可以基于以下方案:
低的转速 平均的转速 高的转速
高的负荷 滑动模式2 滑动模式2 滑动模式1
平均的负荷 滑动模式2 滑动模式1 没有滑动
低的负荷 滑动模式1 没有滑动 没有滑动
在此,同样应考虑特别的运行状态,例如,取决于档位产生的振荡波节、起动或谐振。
图17示出了转矩传递组件1,其例如可根据本发明用在机动车的传动系中。在此,在输入区域25和输出区域35之间设置有第一弹簧组10,其在此实施为双质量飞轮。沿着从输入区域伸延的转矩路径,在双质量飞轮10之后设置有缓冲单元6,在此与缓冲单元6不可相对转动地构建的是第二弹簧组20。弹簧组20的输出部与在此实施为多片式离合器的滑动组件30的输入元件连接。在此,第二弹簧组的输出部形成滑动组件30的内部膜片支架。滑动组件30的外部膜片支架与电气驱动总成70的转子不可相对彼此转动地连接。在图1中示意性地示出了滑动组件30的外部激活40、45。在此,外部激活包括至少一个液压泵51、高压存储器52以及压力调节阀54。作为传递介质,在此设置有液压液体,其根据示出的箭头方向与滑动组件30的压力腔室27连接。在此,工作原理如下:滑动组件30由外部激活40、45加载工作压力,以便将驱动总成提供的平均转矩传递给特别由传动机构单元33形成的输出区域35。在此,叠加在平均转矩Mm上的交变力矩Mw应通过滑动组件30减小,或者在理想的情况下使之完全消失。在此,叠加的交变力矩Mw通过周期性的振动的至少一个最大值newpi_Max和周期性的振动的最小值newpi_Min表征。为此,滑动组件30以如下方式来设置:针对最大值newpi_Max,转速滑移ns的最大外部激活40是可用的,并且针对最小值newpi_Min,转速滑移ns的最小外部激活45是可用的。这意味着,最大外部激活40引起在滑动离合器30处的滑动提高,即,在滑动离合器30处的输入转速ne和输出转速na具有更大的Δ。而在最小的外部激活45的情况下,应在滑动离合器30处实现滑动减少,即,在滑动离合器30处的输入转速ne和输出转速na具有更小的Δ。在图17的具体的实施方案中,这意味着,在滑动提高时,工作腔室27设有更小的液压压力,从而作用到滑动离合器30的摩擦板叠28上的力Fa减小,并且因此滑动离合器的可传递的转矩减小。而针对在滑动离合器30处的滑动减少,由外部激活45在工作腔室27中产生更高的液压压力,这因此产生作用到摩擦板叠28上的更大的压按力Fa,并且滑动离合器可传递更大的转矩。在此,滑动离合器30通过外部激活40/45来激活。为了操控外部激活所需的感测以及为此所需的信号特别通过控制电子设备确定。在此,外部激活40/45如此实施,即,可实现高频的滑动调制。例如可为有利的是,为了滑动调制,频率范围例如在三缸内燃机中约为23Hz至50Hz。对于四缸马达,可实现的频率范围约为33Hz至66Hz,并且对于六缸马达,可实现的频率范围约为50Hz至100Hz。由此可有利地滤除交变力矩MW,其在通过第二弹簧组20和缓冲单元6的双质量飞轮10预先过滤后仍有残留。为了在液压激活40、45中实现尽可能小的损失,有利地将从外部激活直至滑动离合器30的液压路径设计得尽可能短以及尽可能硬。
图18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用于操控滑动组件30的方法的构造。在此,还可将滑动组件30同样用作起动元件60。对于滑动组件30没有用作起动元件60的情况,可将独立的起动元件60作为单独的构件设置在转矩传递组件中。在此可使用已知的起动离合器,例如单片离合器或双片离合器、湿式多片式离合器或在使用自动行星齿轮传动机构时所谓的内部的起动元件。
附图标记列表
1 转矩传递组件
2 初级质量
3 中间质量
4 次级质量
6 缓冲单元/转速自适应的缓冲单元/可变的转速确定的缓冲单元/缓冲器
7 传动机构输入轴
10 第一弹簧组/扭转减振器/双质量飞轮
15 扭转减振单元
20 第二弹簧组/扭转减振器/双质量飞轮
25 输入区域
27 工作腔室
28 摩擦板叠
30 滑动组件/滑动离合器
31 滑动组件的输入部分
32 滑动组件的输出部分
33 传动机构单元
35 输出区域
37 压力腔室
40 外部激活
45 外部激活
50 液压总成
51 泵
52 高压存储器
54 压力调节阀
60 起动元件
70 电气驱动总成
72 变扭器跨接离合器
80 驱动总成
100 传动机构输入轴
M 转矩路径
Mm 平均转矩
Mw 叠加的交变力矩
ne 输入转速
na 输出转速
nm 平均转速
ns 转速滑移
new 叠加的交变部分
newp_i 周期性的振动
newp_i_Min 周期性的振动的最小值
newp_i_Max 周期性的振动的最大值
A 转动轴线
B 转动轴线

Claims (21)

1.一种用于在机动车的传动系的转矩传递组件(1)中传递和衰减具有叠加的交变力矩Mw的平均转矩Mm的方法,该转矩传递组件包括能围绕转动轴线A转动的输入区域(25)和能围绕转动轴线B转动的输出区域(35),其中,将具有所述叠加的交变力矩Mw的平均转矩Mm沿着转矩路径(M)从所述输入区域(25)传递到所述输出区域(35),其中,所述转矩传递组件(1)的输入区域(25)以输入转速ne围绕所述转动轴线A旋转,并且所述转矩传递组件的输出区域(35)以输出转速na围绕所述转动轴线B旋转,其中,至少所述输入转速ne由平均转速nem和叠加的交变部分newp组成,其中,所述交变部分newp能通过叠加多个周期性的转速振动newp_i来描述,该转速振动的频率(f)与点火频率(Zf)基本上为整数的比例(i),其中,所述多个周期性的转速振动newp_i分别具有最小值newp_i_Min和最大值newp_i_Max,其中,在所述输入区域(25)和所述输出区域(35)之间的转矩路径(M)中的滑动组件(30)设置成传递具有所述叠加的交变力矩Mw的平均转矩Mm和在所述转矩路径(M)中产生在所述转速ne和所述转速na之间的转速滑移(ns),
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组件(30)在所述交变部分newp的至少一个周期性的转速振动部分newp_i的极大值newp_i_Max的范围中提供所述转速滑移(ns)的外部激活(40)的最大值,并且在所述交变部分newp的至少一个周期性的转速振动部分newp_i的极小值newp_i_Min的范围中提供所述转速滑移(ns)的外部激活(45)的最小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由液压总成(50)进行所述滑动组件(30)的外部激活(40、4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为所述液压总成(50)设置有至少一个液压泵(51)、液压高压存储器(52)和压力调节阀(5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为所述压力调节阀(54)就地分配液压高压存储器(52)。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为所述压力调节阀(54)就地分配滑动组件。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部激活(40、45)适合于在所述滑动组件(30)处设置23Hz至50Hz的调制范围、33Hz至66Hz的范围或50Hz至100Hz的范围。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滑动组件(30)用作起动元件(60)。
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除了所述滑动组件(30)之外,设置起动元件(60)。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滑动组件(30)实施为摩擦离合器。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滑动组件(30)实施为多片式离合器。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滑动组件(30)实施为液力离合器。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滑动组件(30)实施为呈混合驱动的分离离合器。
13.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滑动组件(30)实施为双离合器或三离合器。
14.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滑动组件(30)实施为结合行星齿轮传动机构的离合器或制动器。
15.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滑动组件(30)和/或所述起动元件实施为摩擦离合器。
16.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滑动组件(30)和/或所述起动元件实施为多片式离合器。
17.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滑动组件(30)和/或所述起动元件实施为液力离合器。
18.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滑动组件(30)和/或所述起动元件实施为呈混合驱动的分离离合器。
1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滑动组件(30)和/或所述起动元件实施为双离合器或三离合器。
2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滑动组件(30)和/或所述起动元件实施为结合行星齿轮传动机构的离合器或制动器。
21.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轴线A和所述转动轴线B同轴地伸延,或者使所述转动轴线A和所述转动轴线B错位地伸延。
CN201780040954.7A 2016-06-30 2017-05-29 用于传递和衰减转矩的方法 Active CN10941609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6211956.7A DE102016211956A1 (de) 2016-06-30 2016-06-30 Verfahren zur Übertragung und Dämpfung von Drehmomenten
DE102016211956.7 2016-06-30
PCT/EP2017/062834 WO2018001660A1 (de) 2016-06-30 2017-05-29 Verfahren zur übertragung und dämpfung von drehmomenten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416092A CN109416092A (zh) 2019-03-01
CN109416092B true CN109416092B (zh) 2020-07-14

Family

ID=587729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40954.7A Active CN109416092B (zh) 2016-06-30 2017-05-29 用于传递和衰减转矩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704620B2 (zh)
EP (1) EP3478983B1 (zh)
CN (1) CN109416092B (zh)
DE (1) DE102016211956A1 (zh)
WO (1) WO201800166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6211958A1 (de) * 2016-06-30 2018-01-04 Zf Friedrichshafen Ag Verfahren zur Übertragung und Dämpfung von Drehmomenten
DE102016211950A1 (de) * 2016-06-30 2018-01-04 Zf Friedrichshafen Ag Verfahren zur Übertragung und Dämpfung von Drehmomenten
DE102019100968A1 (de) * 2019-01-16 2020-07-16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Verfahren zur aktiven Dämpfung einer Startresonanz eines Torsionsdämpfers beim Start eines Verbrennungsmotors
CN113428154B (zh) * 2021-08-04 2022-10-11 中国铁建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防滑控制方法及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549259A1 (de) * 1995-08-31 1997-03-06 Clouth Gummiwerke Ag Antriebssystem, insbesondere für ein Kraftfahrzeug, und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desselben
DE19612455C2 (de) * 1996-03-28 1999-11-11 Siemens Ag Verfahren zum Ermitteln eines Solldrehmoments an der Kupplung eines Kraftfahrzeugs
DE19823766B4 (de) * 1997-06-04 2005-12-22 Luk Gs Verwaltungs Kg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r Steuerung des von einer automatisierten Kupplung übertragbaren Drehmomentes
ITBO20000627A1 (it) * 2000-10-27 2002-04-27 Magneti Marelli Spa Metodo per l'esecuzione del disinnesto marcia in un cambio manuale servocomandato
JP4389748B2 (ja) * 2004-10-12 2009-12-24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エンジンの制御装置
DE102006044273A1 (de) * 2006-09-20 2008-04-03 Dr.Ing.H.C. F. Porsche Ag Steuerung einer Reibungskupplung zwischen einem Verbrennungsmotor und einem Wechselgetriebe
DE102008009135A1 (de) 2008-02-14 2009-08-20 Dr. Ing. H.C. F. Porsche Aktiengesellschaft Verfahren und Steuergerät zur Steuerung eines Triebstrangs eines Kraftfahrzeuges
CN102165227B (zh) * 2008-09-26 2015-09-30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控制无级变速器的摩擦接触中的法向力的方法
RU2498132C2 (ru) * 2009-04-30 2013-11-10 Ниссан Мотор Ко., Лтд Устройство и способ управления бесступенчатой трансмиссией ременного типа
CN104204591B (zh) * 2012-04-11 2017-05-10 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用于降低抖振的方法
US10100893B2 (en) * 2013-11-13 2018-10-16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Clutch assembly for coupling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to a drive train of a motor vehicle and method for dampening torsional vibrations in a drive train of a motor vehicle
DE102016211950A1 (de) * 2016-06-30 2018-01-04 Zf Friedrichshafen Ag Verfahren zur Übertragung und Dämpfung von Drehmomenten
DE102016211958A1 (de) * 2016-06-30 2018-01-04 Zf Friedrichshafen Ag Verfahren zur Übertragung und Dämpfung von Drehmomente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704620B2 (en) 2020-07-07
EP3478983A1 (de) 2019-05-08
EP3478983B1 (de) 2020-04-29
WO2018001660A1 (de) 2018-01-04
DE102016211956A1 (de) 2018-01-04
CN109416092A (zh) 2019-03-01
US20190195298A1 (en) 2019-06-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416092B (zh) 用于传递和衰减转矩的方法
US10704619B2 (en)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nd damping torques
US10704621B2 (en)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nd damping torques
US8831847B2 (en) Regulated drivetrain for damping out vibrations
JP2009102016A (ja) ハイブリッド車の動力伝達系の制御・調整方法
US8000868B2 (en) Method and control unit for controlling a friction clutch between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and a change speed transmission
US9797470B2 (en) Torsional vibration damper and torsional vibration damping method
JP2017537830A (ja) 電気機械を用いたドライブトレーンの振動減衰方法
WO2013051117A1 (ja) ダイナミックダンパ装置
AU2011378567B2 (en) Vehicle Vibration Reduction Apparatus
WO2018235023A1 (en) JUMPING OF CYLINDER DEACTIVATION MODES TO AVOID ENGINE RESONANCE
WO2017047507A1 (ja) 制御装置
CN111247354B (zh) 对机动车辆的动力传动系中的旋转不均匀性加以衰减的衰减机构
Faust Powertrain systems of the future
US20020157914A1 (en) Method for idle rattle abatement
JP7243588B2 (ja) 車両の制御装置
JP4882690B2 (ja) 車両用動力伝達装置
WO2018001658A1 (de) Verfahren zur übertragung und dämpfung von drehmomenten
JP5672306B2 (ja) 車両制御システム
Adachi et al. Development of a clutch control system for a hybrid electric vehicle with one motor and two clutches
JP2021169267A (ja) ハイブリッド車両の制御装置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GmbH presse@ schaeffler. com Powertrain Systems of the Futur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