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413997A - 植物栽培用培养基 - Google Patents

植物栽培用培养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413997A
CN109413997A CN201780041538.9A CN201780041538A CN109413997A CN 109413997 A CN109413997 A CN 109413997A CN 201780041538 A CN201780041538 A CN 201780041538A CN 109413997 A CN109413997 A CN 10941399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lture medium
plant cultivation
magnetic particle
magnetic
pla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4153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江尻清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film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film Corp filed Critical Fujifilm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94139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41399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7/00Botany in general
    • A01G7/04Electric or magnetic or acoustic treatment of plants for promoting growth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24/00Growth substrates; Culture media; Apparatus or methods therefor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31/00Soilless cultivation, e.g. hydroponics
    • A01G31/02Special apparatus therefor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31/00Soilless cultivation, e.g. hydroponic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Botany (AREA)
  • Ecology (AREA)
  • Forests & Forestry (AREA)
  • Pretreatment Of Seeds And Plants (AREA)
  • Hydroponics (AREA)
  • Cultivation Of Pla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植物栽培用培养基,其在具有孔隙的基体中分散承载有被磁化的磁性粒子。

Description

植物栽培用培养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植物栽培用培养基。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植物栽培中利用磁性体的磁力。
例如,在日本特开2015-130797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人工土壤培养基,其包含承载有磁性体的人工土壤粒子,该人工土壤培养基被磁化,以使磁性体相互吸引。在日本特开2015-130797号公报中公开的人工土壤培养基中,人工土壤粒子彼此通过磁性体的作用而相互强烈地吸引并凝聚,因此能够可靠地支撑所种植的树高或作物生长高度高的植物,并且能够防止人工土壤粒子的飞散。
并且,已知磁力中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功能,并提出了在植物栽培中利用磁力的方法。
例如在日本特开平8-290990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磁化肥料,其作为可促进植物的生长的肥料,在混合了Sr(锶)铁氧体磁性粉和肥料之后,通过进行造粒、干燥及磁化而制造。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课题
然而,如同日本特开平8-290990号公报中所公开的磁化肥料,在洒在土壤上使用的方式中,根据防止土壤污染的观点,在植物栽培结束之后,需要从土壤中分离并去除磁性粉。但可以说难以分离出混合存在于土壤中的磁性粉。并且,在日本特开平8-290990号公报中公开的磁化肥料与土壤进行混合而使用,因此需要大量的磁性粉,以便对植物赋予足以促进生长的磁力,可以说并不实用。
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涉及提供一种可实现提高发芽率及促进植物生长的植物栽培用培养基。
用于解决技术课题的手段
用于解决课题的具体的方式中包括以下实施方式。
<1>一种植物栽培用培养基,在具有孔隙的基体中分散承载有被磁化的磁性粒子。
<2>根据<1>所述的植物栽培用培养基,其中,上述磁性粒子的保磁力为40kA/m以上。
<3>根据<1>所述的植物栽培用培养基,其中,上述磁性粒子的保磁力为40kA/m以上且319kA/m以下。
<4>根据<1>所述的植物栽培用培养基,其中,上述磁性粒子的保磁力为120kA/m以上且239kA/m以下。
<5>根据<1>~<4>中任一项所述的植物栽培用培养基,其中,上述磁性粒子的饱和磁化为35Am2/kg以上。
<6>根据<1>~<4>中任一项所述的植物栽培用培养基,其中,上述磁性粒子的饱和磁化为35Am2/kg以上且130Am2/kg以下。
<7>根据<1>~<4>中任一项所述的植物栽培用培养基,其中,上述磁性粒子的饱和磁化为40Am2/kg以上且80Am2/kg以下。
<8>根据<1>~<7>中任一项所述的植物栽培用培养基,其中,上述磁性粒子的含有率相对于植物栽培用培养基的总质量为4质量%以上且60质量%以下。
<9>根据<1>~<8>中任一项所述的植物栽培用培养基,其使用于水耕栽培中。
<10>根据<1>~<9>中任一项所述的植物栽培用培养基,其作为育苗培养基而使用。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可实现提高发芽率及促进植物生长的植物栽培用培养基。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植物栽培用培养基中的磁性粒子的含有率与最终发芽率的关系的曲线图。
图2是表示植物栽培用培养基中的磁性粒子的含有率与合格率的关系的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关于应用了本发明的植物栽培用培养基的实施方式的一例进行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以下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目的的范围内能够适当地追加变更并实施。
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来表示的数值范围是指将记载于“~”前后的数值分别作为最小值及最大值而包括的范围。
在本说明书中分阶段记载的数值范围中,在一个数值范围内记载的上限值或下限值可以替换为其他分阶段记载的数值范围的上限值或下限值。并且,在本说明书中记载的数值范围中,该数值范围的上限值或下限值可以替换为实施例中所示出的值。
在本说明书中,在植物栽培用培养基中存在多种相当于各成分的物质的情况下,若无特别的说明,则植物栽培用培养基中的各成分的量是指存在于植物栽培用培养基中的多种物质的总量。
[植物栽培用培养基]
本公开的植物栽培用培养基是在具有孔隙的基体中分散承载有被磁化的磁性粒子的植物栽培用培养基。
根据本公开的植物栽培用培养基,可实现提高发芽率及促进植物的生长。
关于本公开的植物栽培用培养基可发挥这种效果的原因尚不明确,但本发明人如下推测。
本公开的植物栽培用培养基是在基体中分散承载有被磁化的磁性粒子的培养基,因此认为若在本公开的植物栽培用培养基中播种,则分散承载于基体中的磁性粒子的磁力有效地作用于种子,发芽率提高。并且,本公开的植物栽培用培养基中的基体具有孔隙,因此认为在生根之后,伸出的根进入到基体的孔隙中。基体中分散承载有被磁化的磁性粒子,因此根与磁性粒子的距离因根进入到基体的孔隙中而靠近。磁性粒子的磁力与自磁性粒子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因此由于根与磁性粒子的距离靠近,因此磁性粒子的磁力有效地作用于根,其结果,认为植物的生长得到促进。
如此,根据可实现提高发芽率及促进植物生长的本公开的植物栽培用培养基,能够期待提高植物的生产率。
另外,在日本特开2015-130797号公报中记载的人工土壤培养基形成为包含承载有磁性体的人工土壤粒子,人工土壤粒子中的磁性体以彼此吸引的方式被磁化,因此具有人工土壤粒子凝聚的方式。即,在日本特开2015-130797号公报中记载的人工土壤培养基与本公开的植物栽培用培养基的方式不同。并且,在日本特开2015-130797号公报中,其课题在于可靠地支撑树高或作物生长高度高的植物,并且防止人工土壤的分散及流出,与本公开的课题有很大的差异。
日本特开平8-290990号公报中所记载的磁化肥料包含可促进植物生长的磁性粉,洒在土壤上而使用。磁性粉不会自然分解,因此在植物栽培结束之后,需要从土壤中分离去除磁性粉。但是难以分离出混合存在的磁性粉。并且,在日本特开平8-290990号公报中所记载的磁化肥料与土壤混合而使用,因此需要大量的磁性粉,以对植物赋予足以促进生长的磁力。
相对于此,本公开的植物栽培用培养基由于在基体中分散承载有被磁化的磁性粒子,因此例如在植物栽培结束之后,从土壤、水耕栽培床等栽培环境中容易去除磁性粒子。并且,在本公开的植物栽培用培养基中,磁性粒子可以存在于与种子及根接近的位置,因此如上所述能够使磁性粒子的磁力有效地作用于种子及根。由此,如洒在土壤上使用的在日本特开平8-290990号公报中记载的磁化肥料那样,本公开的植物栽培用培养基不需要大量的磁性粒子而可以实现提高发芽率及促进植物生长。
以下,关于本公开的植物栽培用培养基详细地进行说明。
本公开的植物栽培用培养基中的基体具有孔隙。
作为基体,若具有孔隙则并不受特别的限定,根据植物的种类等,能够从使用于植物栽培用培养基中的公知的基体中适当地进行选择。
基体可以是天然物,也可以是合成物。
作为基体,可以举出海绵、棉(例如脱脂棉)、岩棉及无纺布等。
其中,根据具有充分的吸水力和保水力的观点,作为基体优选海绵、棉或岩棉,根据成本的观点,更优选为海绵或棉,根据使磁性粒子容易分散承载于基体中的观点,进一步优选为海绵。
另外,在将本公开的植物栽培用培养基用作育苗培养基的情况下,根据定植的操作性的观点,作为基体优选为岩棉或海绵。
“育苗培养基”是指为了育苗至定植于水耕栽培床或土壤而使用的培养基。在育苗培养基中培育出的幼苗通常与培养基一同进行定植,因此若考虑操作性,则对基体要求强度。另外,“定植”是指将培育出的幼苗改种于最终培育的位置。
本公开的植物栽培用培养基通常在与水接触的环境下使用,因此基体优选由水不溶性材料形成。若形成基体的材料为水不溶性材料,则能够防止由分散承载于基体中的磁性粒子引起的土壤或水的污染。在将本公开的植物栽培用培养基应用于水耕栽培的情况下,基体由于始终与水接触,因此尤其希望由水不溶性材料形成。
“水不溶性材料”是指在105℃下干燥2小时之后浸渍于25℃的蒸馏水中的情况下的、相对于蒸馏水100g的溶解量为1g以下的材料。
例如基体为海绵的情况下,作为海绵的材料,可以举出氯乙烯树脂、氨基甲酸酯树脂、聚苯乙烯、聚乙烯、聚丙烯、硝基纤维素等树脂、海绵等。
其中,作为海绵的材料,优选为选自由氯乙烯树脂、氨基甲酸酯树脂、聚苯乙烯、聚乙烯及硝基纤维素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树脂,根据成本的观点,更优选为氨基甲酸酯树脂。
作为氨基甲酸酯树脂,能够使用例如具有聚酯/聚氨酯、聚醚/聚氨酯、聚醚/聚酯/聚氨酯、聚碳酸酯/聚氨酯、聚酯/聚碳酸酯/聚氨酯、聚己内酯/聚氨酯/聚烯烃/聚氨酯等结构的氨基甲酸酯树脂。
作为海绵的材料的树脂,根据磁性粒子的分散性的观点,根据需要,优选为通过共聚或加成反应而导入选自由-COOM、-SO3M、-OSO3M、-P=O(OM)2、-O-P=O(OM)2(以上,M表示氢原子或碱金属原子。)、-OH、-NR2、-N+R3(以上,R表示烃基。)、环氧基、-SH及-CN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极性基团的树脂。这种极性基团的量优选为10-8摩尔/g~10-1摩尔/g,更优选为10-6摩尔/g~10-2摩尔/g。
根据培养基的耐久性及磁性粒子的分散性的观点,树脂的重均分子量优选为10000以上且200000以下,更优选为30000以上且150000以下。
树脂的重均分子量是通过凝胶渗透色谱法(GPC)而测定的聚苯乙烯换算的值。
根据凝胶渗透色谱法(GPC)的测定中,作为测定装置而使用HLC(注册商标)-8020GPC(TOSOH CORPORATION),作为管柱而使用三根TSKgel(注册商标)Super MultiporeHZ-H(4.6mmID×15cm、TOSOH CORPORATION),作为洗脱液而使用THF(四氢呋喃)。并且,作为测定条件,将试样浓度设为0.45质量%,将流速设为0.35ml/min,将样品注入量设为10μl及将测定温度设为40℃,并使用RI检测器。
校准曲线由TOSOH CORPORATION的“标准试样TSK standard,polystyrene”:“F-40”、“F-20”、“F-4”、“F-1”、“A-5000”、“A-2500”、“A-1000”及“正丙苯”8种样品来制作。
基体所具有的孔隙的大小并不受特别的限定,例如优选为伸长的根能够进入程度的大小。
磁性粒子的磁力与自磁性粒子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从而,根据使磁性粒子的磁力更有效地作用于根的观点,基体具有的孔隙的大小更优选为大于根的粗细且尽量接近于根的粗细的大小,以使分散承载于基体的磁性粒子与进入孔隙中的根的距离接近。
然而,在基体所具有的孔隙的大小大于种子的大小的情况下,种子容易进入孔隙中。进入到孔隙中的种子难以接触空气,有可能成为始终浸渍于水中的状态,因此有时发芽率降低或者腐蚀。
根据这种观点,在将本公开的植物栽培用培养基使用于水耕栽培的情况下,基体所具有的孔隙的大小优选小于种子的大小。
基体中的孔隙率并不受特别的限定,例如根据确保培养基的强度的观点,优选为99.5体积%以下,更优选为99.0体积%以下。
基体中的孔隙率的下限并不受特别的限定,例如优选为50.0体积%以上。
基体中的孔隙率(单位:体积%)由基体的表观密度(单位:g/cm3)及真密度(单位:g/cm3)并通过下述式而算出。另外,基体的表观密度通过基体的重量除以基体不压缩的体积而算出。
孔隙率=100-(表观密度/真密度×100)
例如在基体为由树脂材料形成的海绵的情况下,基体所具有的孔隙的大小及基体中的孔隙率通过控制在发泡成型海绵时使用的发泡剂的种类及量、成形条件(温度、压力等)等而能够进行调整。
基体的大小并不受特别的限定,根据种子的大小、植物的种类等能够适当地设定。
基体的形状并不受特别的限定,根据栽培环境、使用目的等能够适当地设定。例如作为基体的形状,可以举出圆柱状、角柱状等形状。
分散承载于基体中的保磁力(Hc)并不受特别的限定。
磁性粒子的保磁力(Hc)例如优选为40kA/m以上,更优选为79kA/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20kA/m以上。
若磁性粒子的保磁力(Hc)为40kA/m以上,则磁化难以衰减,磁性粒子的磁力持续作用于种子及根,因此更容易获得发芽率提高效果及植物生长促进效果。
磁性粒子的保磁力(Hc)越高,发芽率并非越提高。关于植物的生长也同样。另一方面,磁性粒子若保磁力(Hc)越高则越需要大的磁力以磁化。
根据这种观点,磁性粒子的保磁力(Hc)的上限优选为319kA/m以下,更优选为279kA/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39kA/m以下。
磁性粒子的保磁力(Hc)是使用振动样品磁强计在环境气体温度25℃的环境下、且在施加磁场79.6kA/m的条件下测定的值。
作为测定装置,例如能够优选使用TOEIINDUSTRY CO.,LTD.制VSM-P7。但测定装置并不限定于此。
磁性粒子的保磁力(Hc)能够通过控制磁性粒子的晶体结构、粒子形状、材料的组成(例如添加元素的种类)等而调整。
磁性粒子的每单位质量的饱和磁化(δs)并不受特别的限定。
磁性粒子若饱和磁化(δs)越高,则越能够以更少的量提高发芽率或促进植物的生长。
根据这种观点,磁性粒子的饱和磁化(δs)优选为35Am2/kg以上,更优选为40Am2/kg以上。
磁性粒子的饱和磁化(δs)的上限并不受特别的限定,例如根据耐氧化稳定性的观点,优选为130Am2/kg以下,更优选为80Am2/kg以下。
磁性粒子的饱和磁化(δs)是使用振动样品磁强计在环境气体温度25℃的环境下、且在施加磁场79.6kA/m的条件下测定的值。
作为测定装置,例如能够优选使用TOEIINDUSTRY CO.,LTD.制VSM-P7。但测定装置并不限定于此。
磁性粒子的材料(以下,适当地称作“磁性粒子材料”。)并不受特别的限定。
作为磁性粒子材料,例如可以举出包含Fe、Co、Ni等显示出强磁性的金属的合金(所谓的磁性合金)或氧化物(所谓的磁性氧化物)。
根据磁化及保磁力的提高或调整、耐久性的改善等观点,磁性粒子材料除Fe、Co、Ni等显示出强磁性的金属以外,还可以包含Al、Si、S、Sc、Ti、V、Cu、Y、Mo、Rh、Pd、Ag、Sn、Sb、Sm、Te、Ba、Ta、W、Re、Au、Bi、La、Ce、Pr、P、Zn、Sr、B等元素。
如上所述,根据提高发芽率及促进植物生长的观点,磁性粒子的饱和磁化(δs)越高越优选。然而,饱和磁化(δs)高的金属具有因腐蚀而磁化量降低的倾向。根据这种理由,作为磁性粒子材料,根据防止因腐蚀而退磁的观点,优选为磁性氧化物,更优选为以Fe作为主要成分的磁性氧化物。在此,“主要成分”是指以磁性氧化物的构成比率包含50质量%以上的成分。
作为将Fe作为主要成分的磁性氧化物,可以举出六方晶铁氧体(钡铁氧体、锶铁氧体等)、磁铁矿及γ-铁氧体等。
另外,作为磁性粒子材料,可以使用市售的市售品。
磁性粒子的形状并不受特别的限定。
作为磁性粒子的形状,可以举出针状、纺锤状、球状、板状、立方体状等形状。“球状”中除圆球状以外,还包括旋转椭圆体、蛋形等形状。
磁性粒子的大小并不受特别的限定。
例如根据使磁性粒子以更接近均匀的状态分散于基体中的观点,磁性粒子的平均粒径优选为5μm以下,更优选为2μm以下。
磁性粒子若粒径过小则产生热波动,从而无法保持磁化,因此根据确保保磁力的观点,磁性粒子的平均粒径的下限通常设为0.01μm以上。
磁性粒子的平均粒径是通过以下方法而测定的值。
使用透射型电子显微镜(TEM)来观察磁性粒子,并根据所摄影的照片图像,测定任意地抽取的500个磁性粒子的投影面积,并根据测定出的投影面积求出当量圆直径。将算术平均所求出的当量圆直径的值而得到的值设为磁性粒子的平均粒径。另外,将拍摄到的磁性粒子的照片读入图像处理软件(例如“ImageJ”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制)中实施图像处理,通过算出具有与各粒子的投影面积相等面积的圆的直径而得到当量圆直径。
本公开的植物栽培用培养基中的磁性粒子的含有率并不受特别的限定。
例如根据通过提高植物栽培用培养基的磁化而提高发芽率且促进植物的生长的观点,植物栽培用培养基中的磁性粒子的含有率相对于植物栽培用培养基的总质量优选为4质量%以上,更优选为5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9质量%以上,尤其优选为15质量%以上。
植物栽培用培养基中的磁性粒子的含有率越高,发芽率并非越提高。关于植物的生长也同样。另一方面,若在植物栽培用培养基中含有大量的磁性粒子,则成本提高。
根据这种观点,植物栽培用培养基中的磁性粒子的含有率的上限相对于植物栽培用培养基的总质量优选为6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50质量%以下。
本公开的植物栽培用培养基中的磁性粒子是被磁化的磁性粒子。
对磁性粒子的磁化方法并不受特别的限定,能够从公知的磁化方法中适当地选择。例如作为对磁性粒子的磁化方法,可以举出使用钕磁铁等永久磁铁进行磁化的方法、使用电磁阀进行磁化的方法等。
根据使磁性粒子饱和磁化的观点,通常,赋予磁性粒子的磁力优选为磁性粒子的保磁力的3倍以上。
磁化可以对分散承载于基体之前的磁性粒子进行,也可以对分散承载于基体之后的磁性粒子进行。
本公开的植物栽培用培养基是能够应用于土壤栽培及水耕栽培中的任一种栽培的培养基,是尤其适合于水耕栽培的培养基。
并且,本公开的植物栽培用培养基能够优选作为育苗培养基而使用。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可以举出为了栽培植物而使用培养基的方法,所述培养基在具有孔隙的基体中分散承载有被磁化的磁性粒子。
并且,作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可以举出包括播种于培养基中的植物栽培方法,所述培育基在具有孔隙的基体中分散承载有被磁化的磁性粒子。
对本公开的植物栽培用培养基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本公开的植物栽培用培养基例如能够通过下述方法而制造。但是本公开的植物栽培用培养基的制造方法并不受下述方法的限定。
在本公开的植物栽培用培养基的基体为海绵的情况下,例如通过发泡成型包含树脂(优选氨基甲酸酯树脂)、磁性粒子及发泡剂的树脂组成物而能够制造出磁性粒子分散承载于海绵的植物栽培用培养基。
作为发泡剂并不受特别的限定,能够从在树脂的发泡成型中使用的公知的发泡剂中适当地进行选择。
发泡剂的使用量并不受特别的限定,能够考虑基体中的孔隙的大小、孔隙率等而适当地设定。
对磁性粒子的磁化可以在发泡成型前,也可以在发泡成型后。
在植物栽培用培养基的基体为棉的情况下,例如通过将磁性粒子涂布于整体的棉上而能够制造磁性粒子分散承载于棉中的植物栽培用培养基。
并且,在植物栽培用培养基的基体为岩棉的情况下,与上述棉的情况同样地,例如通过将磁性粒子涂布于整体的岩棉上而能够制造磁性粒子分散承载于岩棉中的植物栽培用培养基。
对磁性粒子的磁化可以在将磁性粒子涂布于棉或岩棉之前,也可以在将磁性粒子涂布于棉或岩棉之后。
根据容易制造磁性粒子以均匀或接近均匀的状态分散承载于具有孔隙的基体中的植物栽培用培养基的观点,本公开的植物栽培用培养基优选通过发泡成型包含树脂、磁性粒子及发泡剂的树脂组成物而制造。
根据批量生产性的观点,通过发泡成型包含树脂、磁性粒子及发泡剂的树脂组成物而制造植物栽培用培养基的方法也是优选方法。
实施例
以下,根据实施例,更具体地对本发明进行说明。本发明只要不脱离其主旨,则并不限定于以下实施例。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所述方法而测定磁性粒子的保磁力(Hc)、饱和磁化(δs)及平均粒径。
另外,作为磁性粒子的保磁力(Hc)及饱和磁化(δs)的测定装置,使用了TOEIINDUSTRY CO.,LTD.制振动样品磁强计(型号:VSM-P7)。
在磁性粒子的平均粒径的测定中,作为图像处理软件而使用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制的ImageJ。
并且,基体中的孔隙率通过所述方法而算出。
[植物栽培用培养基的制造]
<实施例1>
将使用钕磁铁(残留磁通密度:1.2T)经磁化的磁性粒子〔BaFe(钡铁氧体)、形状:板状、平均粒径:0.02μm、保磁力(Hc):203.5kA/m、饱和磁化(δs):48A·m2/kg、BET比表面积(SSA:Specific Surface Area value(比表面积值)):77m2/g〕涂布于脱脂棉(孔隙率:98.2体积%)整体上,得到了经磁化的磁性粒子几乎均匀分布于脱脂棉中的实施例1的植物栽培用培养基。另外,实施例1的植物栽培用培养基中的经磁化的磁性粒子的含有率相对于植物栽培用培养基的总质量为4.8质量%。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中,除变更了磁性粒子的使用量以外,进行与实施例1相同的操作,得到了实施例2的植物栽培用培养基。另外,实施例2的植物栽培用培养基中的经磁化的磁性粒子的含有率相对于植物栽培用培养基的总质量为9质量%。
<实施例3>
在实施例1中,除变更了磁性粒子的使用量以外,进行与实施例1相同的操作,得到了实施例3的植物栽培用培养基。另外,实施例3的植物栽培用培养基中的经磁化的磁性粒子的含有率相对于植物栽培用培养基的总质量为23质量%。
<实施例4>
在实施例1中,除变更了磁性粒子的使用量以外,进行与实施例1相同的操作,得到了实施例4的植物栽培用培养基。另外,实施例4的植物栽培用培养基中的经磁化的磁性粒子的含有率相对于植物栽培用培养基的总质量为50质量%。
<比较例1>
将在实施例1中使用的脱脂棉设为比较例1的植物栽培用培养基。
[植物栽培试验]
使用实施例1~实施例4及比较例1的植物栽培用培养基进行植物栽培,并进行了最终发芽率(单位:%)及合格率(单位:%)的评价。将结果示于表1、图1及图2中。
在直径为90mm的培养皿中将植物栽培用培养基铺展成厚度成为约3mm之后,在植物栽培用培养基上,以彼此不重叠的方式播种了芝麻菜〔品种:奥德赛、丹麦产、检验发芽率:65%、SAKATA SEED CORPORATION〕的种子100粒。接着,灌溉至种子浸渍的程度之后,在气温为17℃~20℃左右的室内进行了栽培。将经播种的培养皿在暗室中放置2天而使其发芽之后,移动到明室而使其徒长。水则适当地添加。
播种之后,继续测定发芽的种子的数量而算出发芽率。而且,将发芽率几乎成为恒定的时刻即自播种过12天后的发芽率设为最终发芽率。
并且,测量自播种过14天后地面部的主轴的长度,将其长度生长为21mm以上的菌株判断为合格品,并根据下述式(1)算出合格率。
合格率(%)=(合格品的数量/播种的数量)×100……(1)
另外,最终发芽率及合格率设为将小数点以下第一位数进行四舍五入的值。
[表1]
如表1及图1所示,与比较例1的在植物栽培用培养基中播种的芝麻菜种子的最终发芽率相比,实施例1~实施例4的在植物栽培用培养基中播种的芝麻菜种子的最终发芽率均高。
并且,如表1及图2所示,与比较例1的植物栽培用培养基中栽培的芝麻菜的合格率相比,在实施例1~实施例4的植物栽培用培养基中栽培的芝麻菜的合格率均高。
根据以上结果,明确了根据实施例1~实施例4的植物栽培用培养基可实现提高发芽率及促进植物生长。
2016年7月8日于日本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2016-135867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参考援用于本说明书中。
在本说明书中记载的所有文献、日本专利申请及技术标准中,通过参考而援用各文献、日本专利申请及技术标准的情况与通过具体且与分别记载的情况相同的程度,通过参考而援用于本说明书中。

Claims (10)

1.一种植物栽培用培养基,其在具有孔隙的基体中分散承载有被磁化的磁性粒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栽培用培养基,其中,
所述磁性粒子的保磁力为40kA/m以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栽培用培养基,其中,
所述磁性粒子的保磁力为40kA/m以上且319kA/m以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栽培用培养基,其中,
所述磁性粒子的保磁力为120kA/m以上且239kA/m以下。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植物栽培用培养基,其中,
所述磁性粒子的饱和磁化为35Am2/kg以上。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植物栽培用培养基,其中,
所述磁性粒子的饱和磁化为35Am2/kg以上且130Am2/kg以下。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植物栽培用培养基,其中,
所述磁性粒子的饱和磁化为40Am2/kg以上且80Am2/kg以下。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植物栽培用培养基,其中,
所述磁性粒子的含有率相对于植物栽培用培养基的总质量为4质量%以上且60质量%以下。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植物栽培用培养基,其使用于水耕栽培中。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植物栽培用培养基,其作为育苗培养基而使用。
CN201780041538.9A 2016-07-08 2017-06-09 植物栽培用培养基 Pending CN10941399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135867 2016-07-08
JP2016-135867 2016-07-08
PCT/JP2017/021502 WO2018008330A1 (ja) 2016-07-08 2017-06-09 植物栽培用培地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413997A true CN109413997A (zh) 2019-03-01

Family

ID=609121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41538.9A Pending CN109413997A (zh) 2016-07-08 2017-06-09 植物栽培用培养基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190133048A1 (zh)
EP (1) EP3482626A4 (zh)
JP (1) JP6671476B2 (zh)
CN (1) CN109413997A (zh)
WO (1) WO2018008330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85028A (zh) * 2019-03-15 2020-09-22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水耕栽培用培养基及水耕栽培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9134229B4 (de) * 2019-12-13 2022-06-23 Leibniz-Institut für Agrartechnik und Bioökonomie e. V. (ATB) Verfahren zur ertragssteigerung bei der pflanzenanzuch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SU1546019A1 (ru) * 1987-08-10 1990-02-28 Украинская сельскохозяйственная академия Способ выращивани овощных культур
JPH0286718A (ja) * 1988-09-21 1990-03-27 Kansai Paint Co Ltd 藻類増殖台及び藻類増殖被膜体
CN2459870Y (zh) * 2000-11-16 2001-11-21 苏国干 带有磁化盛水器的花盆
RU2261588C2 (ru) * 2002-06-05 2005-10-10 Ларцев Вадим Викторович Способ электростимуляции жизнедеятельности растений
CN104387154A (zh) * 2014-10-20 2015-03-04 合肥奕涵农牧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以花椒树枝制成的杏鲍菇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
JP2015130797A (ja) * 2014-01-09 2015-07-23 東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人工土壌培地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269051A (ja) * 2000-03-27 2001-10-02 Hida Sangyo Kk 培養土及びその製造装置、方法
KR20030042785A (ko) * 2001-11-24 2003-06-02 민용기 활성토의 제조방법 및 그 제조물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SU1546019A1 (ru) * 1987-08-10 1990-02-28 Украинская сельскохозяйственная академия Способ выращивани овощных культур
JPH0286718A (ja) * 1988-09-21 1990-03-27 Kansai Paint Co Ltd 藻類増殖台及び藻類増殖被膜体
CN2459870Y (zh) * 2000-11-16 2001-11-21 苏国干 带有磁化盛水器的花盆
RU2261588C2 (ru) * 2002-06-05 2005-10-10 Ларцев Вадим Викторович Способ электростимуляции жизнедеятельности растений
JP2015130797A (ja) * 2014-01-09 2015-07-23 東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人工土壌培地
CN104387154A (zh) * 2014-10-20 2015-03-04 合肥奕涵农牧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以花椒树枝制成的杏鲍菇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85028A (zh) * 2019-03-15 2020-09-22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水耕栽培用培养基及水耕栽培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482626A1 (en) 2019-05-15
US20190133048A1 (en) 2019-05-09
JP6671476B2 (ja) 2020-03-25
WO2018008330A1 (ja) 2018-01-11
EP3482626A4 (en) 2019-07-17
JPWO2018008330A1 (ja) 2019-01-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Vandamme et al. Root hairs explain P uptake efficiency of soybean genotypes grown in a P-deficient Ferralsol
Hardie et al. Does biochar influence soil physical properties and soil water availability?
CN109413997A (zh) 植物栽培用培养基
CN100469232C (zh) 一种磁粉包衣种子和磁粉包衣剂及磁化处理方法
CN108777946A (zh) 水耕栽培用垫材
Johnson et al. Benefits from below: Silicon supplementation maintains legume productivity under predicted climate change scenarios
Fan et al. The bet-hedging strategies for seedling emergence of Calligonum mongolicum to adapt to the extreme desert environments in northwestern China
Baasiri et al. Soil application of a hydrophilic conditioner in relation to moisture, irrigation frequency and crop growth
Peters Formulation of nematodes
KR20170039188A (ko) 코팅 벼 종자 및 그 제조 방법
CN109413990A (zh) 种子及植物的栽培方法
Vochita et al. Magnetic nanoparticle genetic impact on root tip cells of sunflower seedlings
Umasankareswari et al. Soil moisture nanosensors
CN110326503B (zh) 一种旱直播水稻中胚轴伸长能力的鉴定方法
Turan et al. Effects of different irrigation treatments on quality parameters of cut chrysanthemum.
JP2787013B2 (ja) 帯電処理炭素材、土壌改良材、建築施工用埋設材および吸湿装置
CN107828690A (zh) 能用于石漠地区的植物解磷固氮促生菌及其菌剂与其应用
Nepal et al. Effect of sclerotial water content on carpogenic germination of 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Jeong et al. Parnassia palustris population differences in three Korean habitat types
Jha et al. Development of an inexpensive legume‐Rhizobium inoculation technology which may be used in aerial seeding
EP3192353B1 (en) Magnetic sheet for plant cultivation and method of plant cultivation
JP2000055702A (ja) 環境状況計測方法及びその装置並びに環境状況改善測定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Díaz How does the presence of forbs and change in elevation affect the genus richness of butterfly populations at the National Bison Range?
Wentong et al. Novel microencapsulated soil conditioner: improving utilization efficiency of core materials and yield of cabbages
Songweh How to best create or restore wild meadows in an urban setting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