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407331B - 立体显示装置、立体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立体显示装置、立体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407331B
CN109407331B CN201910016331.7A CN201910016331A CN109407331B CN 109407331 B CN109407331 B CN 109407331B CN 201910016331 A CN201910016331 A CN 201910016331A CN 109407331 B CN109407331 B CN 10940733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substrate
inclined surface
supporting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01633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407331A (zh
Inventor
宋晓欣
张锋
刘文渠
吕志军
董立文
崔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016331.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407331B/zh
Publication of CN1094073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40733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40733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40733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30/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Testing, Inspecting, Measuring Of Stereoscopic Televisions And Television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一种立体显示面板,包括基板、支撑层和发光层。该支撑层设于基板,包括多个第一支撑部和多个第二支撑部,每个第一支撑部包括多个第一支撑件,每个第一支撑件具有背向基板的第一斜面;每个第二支撑部包括多个第二支撑件,每个第二支撑件具有背向基板的第二斜面,第一斜面与第二斜面朝相反的方向倾斜设置。该发光层包括多个第一像素和多个第二像素,每个第一像素包括多个第一亚像素,各第一亚像素一一对应的设于各第一斜面,每个第二像素包括多个第二亚像素,各第二亚像素一一对应的设于各第二斜面。本公开无需佩戴立体显示眼镜。

Description

立体显示装置、立体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立体显示装置、立体显示面板及立体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立体显示即3D显示,已经成为显示领域的一大趋势。与普通二维显示相比,立体显示可以使画面变得立体逼真。
目前,主流的立体显示技术是通过立体显示眼镜实现。该立体显示眼镜的左右镜片所收到的图像存在视差,进而形成立体显示效果。然而,立体显示眼镜的佩戴容易给人们造成不便。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公开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立体显示装置、立体显示面板及立体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无需佩戴立体显示眼镜。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立体显示面板,包括基板、支撑层和发光层。所述支撑层设于所述基板,包括多个第一支撑部和多个第二支撑部,每个所述第一支撑部包括多个第一支撑件,每个所述第一支撑件具有背向所述基板的第一斜面;每个所述第二支撑部包括多个第二支撑件,每个所述第二支撑件具有背向所述基板的第二斜面,所述第一斜面与所述第二斜面朝相反的方向倾斜设置。所述发光层,包括多个第一像素和多个第二像素,每个所述第一像素包括多个第一亚像素,各所述第一亚像素一一对应的设于各所述第一斜面,每个所述第二像素包括多个第二亚像素,各所述第二亚像素一一对应的设于各所述第二斜面。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斜面和所述基板的夹角与所述第二斜面和所述基板的夹角相等。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斜面和所述基板的夹角与所述第二斜面和所述基板的夹角均大于30°。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立体显示面板还包括加强件。所述加强件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沿着平行于所述基板的方向分布并接触,所述加强件与所述第一支撑件的接触面延伸至所述基板,且背向所述第一斜面,所述加强件与所述第二支撑件的接触面延伸至所述基板,且背向所述第二斜面;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在预设温度下由固态转变为液态时,所述加强件在所述预设温度下为固态。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件或所述第二支撑件为树脂,所述加强件为金属。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加强件为反光材料。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立体显示面板还包括像素界定层。所述像素界定层设于所述基板设有所述发光层的表面,且包括多个第一像素区和多个第二像素区,各所述第一支撑部一一对应地位于各所述第一像素区,各所述第二支撑部一一对应地位于各所述第二像素区。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基板包括衬底和控制器件层。所述控制器件层设于所述衬底,所述支撑层设于所述控制器件层远离所述衬底的一侧,且用于控制各所述第一亚像素和各所述第二亚像素发光。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立体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包括:在一基板上形成支撑层,所述支撑层包括多个第一支撑部和多个第二支撑部,每个所述第一支撑部包括多个第一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件具有背向所述基板的第一斜面;每个所述第二支撑部包括多个第二支撑件,每个所述第二支撑件具有背向所述基板的第二斜面,所述第一斜面与所述第二斜面朝相反的方向倾斜设置;在所述支撑层远离所述基板的表面形成发光层,所述发光层包括多个第一像素和多个第二像素,每个所述第一像素包括多个第一亚像素,各所述第一亚像素一一对应的设于各所述第一斜面,每个所述第二像素包括多个第二亚像素,各所述第二亚像素一一对应的设于各所述第二斜面。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在一基板上形成支撑层包括:在一基板上形成支撑结构层,所述支撑结构层包括多个第一支撑块和多个第二支撑块,每个所述第一支撑块包括沿平行于所述基板的方向分布并接触的加强件与第一支撑体,每个所述第二支撑块包括沿平行于所述基板的方向分布并接触的加强件与第二支撑体,所述加强件与所述第一支撑体和所述第二支撑体的接触面均延伸至所述基板,所述第一支撑体和所述第二支撑体在预设温度下由固态转变为液态时,所述加强件在所述预设温度下为固态;对所述第一支撑体和所述第二支撑体图案化,并在所述预设温度下加热,以形成支撑层,所述支撑层包括多个第一支撑部和多个第二支撑部,每个所述第一支撑部包括多个第一支撑件,每个所述第一支撑件具有背向所述基板的第一斜面;每个所述第二支撑部包括多个第二支撑件,每个所述第二支撑件具有背向所述基板的第二斜面,所述第一斜面与所述第二斜面朝相反的方向倾斜设置;所述第一支撑体形成所述第一支撑件,所述第二支撑体形成所述第二支撑件,所述第一斜面和所述第二斜面均背向所述加强件。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立体显示装置,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立体显示面板。
本公开的立体显示装置、立体显示面板及立体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将第一像素的第一亚像素设于第一斜面,将第二像素的第二亚像素设于第二斜面,由于第一斜面与第二斜面朝相反的方向倾斜设置,使第一亚像素和第二亚像素发出的光线沿不同的方向发射至对应视区,当人的左右眼分别位于对应视区时,从而使左右眼形成具有视差信息的图像,进而产生立体视觉,无需佩戴立体显示眼镜。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通过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其示例性实施例,本公开的上述和其它特征及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在附图中:
图1为本公开实施方式的立体显示面板的示意图;
图2为本公开实施方式具有薄膜晶体管的立体显示面板的示意图;
图3为本公开实施方式的立体显示面板的局部示意图;
图4为本公开实施方式的立体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图;
图5为本公开实施方式的立体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的流程图;
图6为本公开实施方式的立体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步骤S110的流程图;
图7为本公开实施方式的立体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中步骤11011完成后的示意图;
图8为本公开实施方式的立体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中步骤11012完成后的示意图;
图9为图8所示的结构进行图案化后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公开实施方式的立体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中步骤1102完成后的示意图。
图中:1、基板;2、第一支撑件;201、第一斜面;3、第二支撑件;301、第二斜面;4、第一亚像素;5、第二亚像素;6、加强件;7、像素界定层;8、眼睛;9、第一支撑体;10、第二支撑体;11、衬底;12、缓冲层;13、有源层;14、栅绝缘层;15、栅极;16、层间介电层;17、源极;18、漏极;19、平坦层。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范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使得本公开将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例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方式中。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许多具体细节从而给出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充分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可以实践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而没有所述特定细节中的一个或更多,或者可以采用其它的方法、材料、装置等。在其它情况下,不详细示出或描述公知技术方案以避免模糊本公开的各方面。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它们的详细描述。
此外,附图仅为本公开的示意性图解,并非一定是按比例绘制。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分,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重复描述。用语“一”和“该”用以表示存在一个或多个要素/组成部分/等;用语“包括”和“具有”用以表示开放式的包括在内的意思并且是指除了列出的要素/组成部分/等之外还可存在另外的要素/组成部分/等。
相关技术中,由于人两眼瞳孔之间的距离为65mm,从而使两眼从不同的角度观看同一事物,左眼看到物体左边部分多一些,右眼看到物体右边部分多一些,两只眼睛看到的物体在位置上略有差异,这种差异就叫做双目视差。双目视差会导致位差的产生,而位差又产生立体视觉。将一个实物放在人眼正前方一定距离的位置,左右眼看到的都只是偏向于物体的一面,当经过大脑合成之后,才能感知到一个完整的立体影像。
视差分为水平视差和垂直视差两种,视网膜上水平方向的视觉差为水平视差,视网膜上垂直方向的视觉差为垂直视差。很多研究表明,水平视差是引起立体视觉的主要因素,垂直视差对立体视觉不起作用的,并且垂直视差使左右眼场景很难融合,容易引起观看者的视觉疲劳,因此在视觉图像中尽可能避免垂直视差。水平视差主要有三种基本类型:零视差、正视差和负视差。
立体(three-dimensional)显示可通过光屏障式(Barrier)技术、柱状透镜(Lenticular Lens)技术和指向光源(Directional Backlight)技术实现。
光屏障式(Barrier)技术包括狭缝光栅技术。该狭缝光栅技术也成视障光栅技术,它是利用小孔成像的原理,通过光栅遮挡的技术实现立体成像。在屏幕前面或是后面设置纵向栅栏状光学屏障来控制光线行进方向,让左右两眼接收不同影像产生视差以形成立体显示效果。
柱透镜技术是利用光的折射原理实现立体成像,通过在面板表面设置柱状凸透镜,通过折射来控制光线方向,使左右两眼接收不同影像以产生视差。
指向光源技术需要两组LED通过配合快速响应的LCD面板和驱动电路,使左右眼画面的内容以顺序(sequential)方式分别行进,使得立体影像信息能够进入人的左右眼,通过大脑综合感受到立体感。
本公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立体显示面板。如图1所示,该立体显示面板可以包括基板1、支撑层和发光层,其中:
支撑层设于基板1,且包括多个第一支撑部和多个第二支撑部。每个第一支撑部包括多个第一支撑件2。每个第一支撑件2具有背向基板1的第一斜面201。每个第二支撑部包括多个第二支撑件3。每个第二支撑件3具有背向基板1的第二斜面301。第一斜面201与第二斜面301朝相反的方向倾斜设置。发光层包括多个第一像素和多个第二像素。每个第一像素包括多个第一亚像素4。各第一亚像素4一一对应的设于各第一斜面201。每个第二像素包括多个第二亚像素5。各第二亚像素5一一对应的设于各第二斜面301。
本公开实施方式的立体显示面板,将第一像素的第一亚像素4设于第一斜面201,将第二像素的第二亚像素5设于第二斜面301,由于第一斜面201与第二斜面301朝相反的方向倾斜设置,使第一亚像素4和第二亚像素5发出的光线沿不同的方向发射至对应视区,当人的左右眼分别位于对应视区时,从而使得人的左右眼形成具有视差信息的图像,进而产生立体视觉,无需佩戴立体显示眼镜,避免给观看者带来不便。
下面对本公开实施方式的立体显示面板的各部分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该基板1可以包括衬底和控制器件层。该衬底的材料可以为玻璃,当然,也可以为氮化硅或氧化硅,但不以此为限,还可以为聚酰亚胺等。该控制器件层可以设于衬底,并用于控制各第一亚像素4和各第二亚像素5发光。其中,该控制器件层可以为薄膜晶体管层,但本公开实施方式对此不做特殊限定。该薄膜晶体管层可以为氧化物薄膜晶体管层,当然,也可以为低温多晶硅薄膜晶体管层等。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该基板1可以包括衬底11、缓冲层12、有源层14、栅绝缘层15、栅极16、层间介电层13、源极17、漏极18以及平坦层19,但不限于此。
如图1所示,该支撑层可以设于基板1。其中,该支撑层可以设于基板1的控制器件层远离衬底的一侧。该支撑层可以包括多个第一支撑部和多个第二支撑部,其中:
如图1所示,每个第一支撑部包括多个第一支撑件2。其中,每个第一支撑部可以包括三个第一支撑件2,但本公开不限于此。该第一支撑件2可以由聚酰胺树脂、酚醛树脂等树脂制备而成,当然,该第一支撑件2还可以由其它材料制备而成,只要能起到支撑发光层的作用即可。每个第一支撑件2具有背向基板1的第一斜面201。该第一斜面201与基板1的夹角可以大于30°,例如33°、38°、40°、45°、49°、52°、55°、59°、60°等。
如图1所示,每个第二支撑部包括多个第二支撑件3。其中,每个第二支撑部可以包括三个第二支撑件3,但本公开不限于此。该第二支撑件3可以与第一支撑件2的材料相同,当然,也可以不同。举例而言,该第二支撑件3的材料为聚酰胺树脂。第一斜面201与第二斜面301朝相反的方向倾斜设置。该第二斜面301与基板1的夹角可以大于30°,例如31°、36°、41°、44°、46°、54°、57°、59°、60°等。其中,该第二斜面301与基板1的夹角可以与第一斜面201与基板1的夹角相同,但不以此为限,也可以不相同。
如图1所示,本公开实施方式的立体显示面板还可以包括加强件6。该加强件6分别与第一支撑件2和第二支撑件3沿着平行于基板1的方向分布并接触。其中,加强件6与第一支撑件2的接触面延伸至基板1,且背向第一斜面201,加强件6与第二支撑件3的接触面延伸至基板1,且背向第二斜面301。此外,第一支撑件2和第二支撑件3在预设温度下由固态转变为液态时,加强件6在该预设温度下为固态。一实施方式中,第一支撑件2和第二支撑件3的材料均为聚酰胺树脂,加强件6的材料为铜。在预设温度大于聚酰胺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且小于铜的熔点时,聚酰胺树脂由玻璃态转变为液态,而铜处于固态。其中,该预设温度可以为230℃,但不限于此。在本公开其它实施方式中,加强件6的材料还可以为钼等金属,但不限于此,也可以为陶瓷等。
如图3所示,该加强件6的材料还可以为反光材料。该加强件6远离第一支撑体9或第二支撑件3的一侧可以具有垂直于基板1的面,且设于第一斜面201的第一亚像素4发出的光线可以到达加强件6垂直于基板1的面。由于加强件6的材料为反光材料,从而降低了加强件6对光线的吸收,通过加强件6的反射使光线到达发光层,并由发光层再次发出,最终发射至人的双眼。
如图1所示,该发光层可以包括多个第一像素和多个第二像素。多个第一像素所对应的图像和多个第二像素所对应的图像存在视差。该第一像素的各第一亚像素的颜色不同,每个第一像素可以包括三个第一亚像素,颜色分别为黄色、绿色以及蓝色,但本公开在此不做特殊限定。该第二像素的各第二亚像素的颜色不同,每个第二像素可以包括三个第二亚像素,颜色分别为黄色、绿色以及蓝色,但本公开在此不做特殊限定。如图4所示,通过将第一亚像素4设于第一斜面201以及将第二亚像素5设于第二斜面301,由于第一斜面201和第二斜面301沿相反的方向倾斜设置,使第一亚像素4和第二亚像素5发出的光线沿不同的方向发至对应视区,当人的眼睛8分别位于对应视区时,使得人的左右眼形成具有视差信息的图像,进而产生立体视觉。
如图1所示,本公开实施方式的立体显示面板还可以包括像素界定层7。该像素界定层7设于基板1设有发光层的表面,且包括多个第一像素区和多个第二像素区,各第一支撑部一一对应地位于各第一像素区,各第二支撑部一一对应地位于各第二像素区,以使各第一像素一一对应地位于各第一像素区,各第二像素一一对应地位于各第二像素区。该像素界定层7的材料可以为透明绝缘材料,例如聚酰亚胺、氮化硅、氧化硅等。
本公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立体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如图5所示,该立体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可以包括步骤S110和步骤S120,其中:
步骤S110、在一基板上形成支撑层,支撑层包括多个第一支撑部和多个第二支撑部,每个第一支撑部包括多个第一支撑件,第一支撑件具有背向基板的第一斜面;每个第二支撑部包括多个第二支撑件,每个第二支撑件具有背向基板的第二斜面,第一斜面与所述第二斜面朝相反的方向倾斜设置。
步骤S120、在支撑层远离基板的表面形成发光层,发光层包括多个第一像素和多个第二像素,每个第一像素包括多个第一亚像素,各第一亚像素一一对应的设于各第一斜面,每个第二像素包括多个第二亚像素,各第二亚像素一一对应的设于各第二斜面。
本公开实施方式的立体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形成具有第一斜面的第一支撑件以及具有第二斜面的第二支撑件,并在第一斜面上形成第一亚像素,在第二斜面上形成第二亚像素,由于第一斜面与第二斜面朝相反的方向倾斜设置,使第一亚像素和第二亚像素发出的光线沿不同的方向发至对应视区,当人的双眼分别位于对应视区时,从而使得人的左右眼形成具有视差信息的图像,进而产生立体视觉,无需佩戴立体显示眼镜。
下面对本公开实施方式的各步骤进行详细说明:
在步骤S110中,在一基板上形成支撑层,支撑层包括多个第一支撑部和多个第二支撑部,每个第一支撑部包括多个第一支撑件,第一支撑件具有背向基板的第一斜面;每个第二支撑部包括多个第二支撑件,每个第二支撑件具有背向基板的第二斜面,第一斜面与所述第二斜面朝相反的方向倾斜设置。
该基板可以包括衬底和控制器件层。该衬底的材料可以为玻璃,当然,也可以为氮化硅或氧化硅,但不以此为限,还可以为聚酰亚胺等。该控制器件层可以设于衬底,并用于控制各第一亚像素和各第二亚像素发光。其中,该控制器件层可以为薄膜晶体管层,但本公开实施方式对此不做特殊限定。
该第一支撑件可以由聚酰胺树脂、酚醛树脂等树脂制备而成,当然,该第一支撑件还可以由其它材料制备而成。该第一斜面与基板的夹角可以大于30°,例如33°、38°、40°、45°、49°、52°、55°、59°、60°等。
该第二支撑件可以与第一支撑件的材料相同,当然,也可以不同。举例而言,该第二支撑件的材料为聚酰胺树脂。第一斜面与第二斜面朝相反的方向倾斜设置。该第二斜面与基板的夹角可以大于30°,例如31°、36°、41°、44°、46°、54°、57°、59°、60°等。其中,该第二斜面与基板的夹角可以与第一斜面与基板的夹角相同,但不以此为限,也可以不相同。
举例而言,如图6所示,步骤110可以包括步骤1101和步骤1102,其中:
步骤1101、在一基板上形成支撑结构层,支撑结构层包括多个第一支撑块和多个第二支撑块,每个第一支撑块包括沿平行于基板的方向分布并接触的加强件与第一支撑体,每个第二支撑块包括沿平行于基板的方向分布并接触的加强件与第二支撑体,加强件与第一支撑体和第二支撑体的接触面均延伸至基板,第一支撑体和第二支撑体在预设温度下由固态转变为液态时,加强件在所述预设温度下为固态。
其中,该第一支撑体和第二支撑体均可以由聚酰胺树脂、酚醛树脂等树脂制备而成,当然,该第一支撑体和第二支撑体均还可以由其它材料制备而成。该加强件可以由铜、钼等金属制备而成,但不限于此,也可以由陶瓷等其它材料制备而成。举例而言,该第一支撑体和第二支撑体均由聚酰胺树脂制备而成,该加强件由铜制备而成。在预设温度大于聚酰胺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且小于铜的熔点时,聚酰胺树脂由固态转变为液态,而铜处于固态。其中,该预设温度可以为230℃,但不限于此。此外,该加强件与第一支撑体和第二支撑体的接触面均可以垂直于基板,当然,也可以和基板不垂直。
在一实施方式中,步骤1101可以包括步骤11011和步骤11012,其中:
步骤11011、在一基板上形成多个间隔分布的加强件。
如图7所示,本公开可通过掩膜工艺在基板1上形成间隔分布的加强件。举例而言,首先通过气相沉积在基板1上形成加强材料层,然后通过光刻工艺对加强材料层进行刻蚀,以形成多个间隔分布的加强件6。其中,该加强件6的厚度可以为1μm,宽度可以为0.2μm,但本公开实施方式在此不做特殊限定。此外,相邻的两个加强件6之间的距离可以为0.6μm,但不以此为限。
步骤11012、如图8所示,形成覆盖加强件6和基板1的支撑材料层,以形成支撑结构层,其中,支撑材料层位于相邻两加强件6之间的部分为第一支撑体9或第二支撑体10。
其中,支撑结构层包括加强件6和覆盖该加强件6的支撑材料层。
在本公开其它实施方式中,步骤1101可以包括:在一基板上沉积支撑材料层;通过光刻工艺对支撑材料层进行刻蚀,以形成多个间隔分布的第一支撑体和多个间隔分布第二支撑体,且第一支撑体和第二支撑体不接触;形成覆盖第一支撑体、第二支撑体以及基板的加强材料层;去除该加强材料层覆盖第一支撑体和第二支撑体的部分,以使加强材料层覆盖基板的部分形成加强件,进而形成支撑结构层。其中,该第一支撑体和该第二支撑体的宽度均可以为0.6μm,长度均可以为1.5μm,但本公开在此不做特殊限定。
步骤1102、对第一支撑体和第二支撑体图案化,并在预设温度下加热,以形成支撑层,支撑层包括多个第一支撑部和多个第二支撑部,每个第一支撑部包括多个第一支撑件,每个第一支撑件具有背向基板的第一斜面;每个第二支撑部包括多个第二支撑件,每个第二支撑件具有背向基板的第二斜面,第一斜面与第二斜面朝相反的方向倾斜设置;第一支撑体形成第一支撑件,第二支撑体形成第二支撑件,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均背向加强件。
举例而言,步骤1102可以包括:在支撑结构层上涂覆光刻胶;通过灰阶掩膜版对光刻胶进行灰阶曝光并显影;如图9所示,刻蚀第一支撑体9和第二支撑体10,并去除剩余的光刻胶,以使第一支撑体9和第二支撑体10远离基板1的一侧均形成台阶结构。其中,该灰阶掩膜版可以包括五个曝光区,该五个曝光区在灰阶掩膜版上顺序排布,且分别具有100%、75%、50%、25%、0%的透光率,但本公开在此不做特殊限定。在本公开其它实施方式,该灰阶掩膜版可以包括三个或四个曝光区,但不限于此。
如图10所示,在预设温度下加热形成有台阶结构的支撑结构层,能够使台阶结构形成第一斜面201或第二斜面301。由于加强件6在预设温度下为固态,避免支撑体9靠近加强件6的一侧发生塌陷。以支撑体9的材料为聚酰胺树脂以及加强件6的材料为铜为例,该预设温度为230℃,且加热时间可以为45min。在本公开其它实施方式中,该预设温度和该加热时间还可以为其它数值,在此不再详述。
在步骤S120中,在支撑层远离基板的表面形成发光层,发光层包括多个第一像素和多个第二像素,每个第一像素包括多个第一亚像素,各第一亚像素一一对应的设于各第一斜面,每个第二像素包括多个第二亚像素,各第二亚像素一一对应的设于各第二斜面。
该第一像素的各第一亚像素的颜色不同,每个第一像素可以包括三个第一亚像素,颜色分别为黄色、绿色以及蓝色,但本公开在此不做特殊限定。该第二像素的各第二亚像素的颜色不同,每个第二像素可以包括三个第二亚像素,颜色分别为黄色、绿色以及蓝色,但本公开在此不做特殊限定。多个第一像素所对应的图像和多个第二像素所对应的图像存在视差。
此外,该发光层可以包括依次层叠设置于第一斜面的阳极层、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层、电子传输层、电子注入层以及阴极层。其中,该阳极层可以为多层结构,每层结构的材料均为透明导电材料。进一步地,该阳极层可以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导电层、第二导电层以及第三导电层。该第一导电层的材料可以为氧化铟锡等。该第二导电层的材料可以为银等。该第三导电层可以为氧化铟锡等。
本公开实施方式还提供一种立体显示装置。该立体显示装置可以包括上述任一实施方式所述的立体显示面板,同时,还可以包括其它部件,在此不再详述。本公开实施方式的立体显示装置采用的立体显示面板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立体显示面板相同,因此,具有相同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此外,尽管在附图中以特定顺序描述了本公开中方法的各个步骤,但是,这并非要求或者暗示必须按照该特定顺序来执行这些步骤,或是必须执行全部所示的步骤才能实现期望的结果。附加的或备选的,可以省略某些步骤,将多个步骤合并为一个步骤执行,以及/或者将一个步骤分解为多个步骤执行等。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指出。

Claims (8)

1.一种立体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板;
支撑层,设于所述基板,包括多个第一支撑部和多个第二支撑部,每个所述第一支撑部包括多个第一支撑件,每个所述第一支撑件具有背向所述基板的第一斜面;每个所述第二支撑部包括多个第二支撑件,每个所述第二支撑件具有背向所述基板的第二斜面,所述第一斜面与所述第二斜面朝相反的方向倾斜设置;
发光层,包括多个第一像素和多个第二像素,每个所述第一像素包括多个第一亚像素,各所述第一亚像素一一对应的设于各所述第一斜面,每个所述第二像素包括多个第二亚像素,各所述第二亚像素一一对应的设于各所述第二斜面;
加强件,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沿着平行于所述基板的方向分布并接触,所述加强件与所述第一支撑件的接触面延伸至所述基板,且背向所述第一斜面,所述加强件与所述第二支撑件的接触面延伸至所述基板,且背向所述第二斜面;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在预设温度下由固态转变为液态时,所述加强件在所述预设温度下为固态;所述加强件为反光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斜面和所述基板的夹角与所述第二斜面和所述基板的夹角相等。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斜面和所述基板的夹角与所述第二斜面和所述基板的夹角均大于3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件或所述第二支撑件为树脂,所述加强件为金属。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立体显示面板还包括:
像素界定层,设于所述基板设有所述发光层的表面,且包括多个第一像素区和多个第二像素区,各所述第一支撑部一一对应地位于各所述第一像素区,各所述第二支撑部一一对应地位于各所述第二像素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包括:
衬底:
控制器件层,设于所述衬底,所述支撑层设于所述控制器件层远离所述衬底的一侧,所述控制器件层用于控制各所述第一亚像素和各所述第二亚像素发光。
7.一种立体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一基板上形成支撑层,所述支撑层包括多个第一支撑部和多个第二支撑部,每个所述第一支撑部包括多个第一支撑件,每个所述第一支撑件具有背向所述基板的第一斜面;每个所述第二支撑部包括多个第二支撑件,每个所述第二支撑件具有背向所述基板的第二斜面,所述第一斜面与所述第二斜面朝相反的方向倾斜设置;
在所述支撑层远离所述基板的表面形成发光层,所述发光层包括多个第一像素和多个第二像素,每个所述第一像素包括多个第一亚像素,各所述第一亚像素一一对应的设于各所述第一斜面,每个所述第二像素包括多个第二亚像素,各所述第二亚像素一一对应的设于各所述第二斜面;
其中,在一基板上形成支撑层包括:
在一基板上形成支撑结构层,所述支撑结构层包括多个第一支撑块和多个第二支撑块,每个所述第一支撑块包括沿平行于所述基板的方向分布并接触的加强件与第一支撑体,每个所述第二支撑块包括沿平行于所述基板的方向分布并接触的加强件与第二支撑体,所述加强件与所述第一支撑体的接触面以及所述加强件与所述第二支撑体的接触面均延伸至所述基板,所述第一支撑体和所述第二支撑体在预设温度下由固态转变为液态时,所述加强件在所述预设温度下为固态;所述加强件为反光材料;
对所述第一支撑体和所述第二支撑体图案化,并在所述预设温度下加热,以形成支撑层,所述支撑层包括多个第一支撑部和多个第二支撑部,每个所述第一支撑部包括多个第一支撑件,每个所述第一支撑件具有背向所述基板的第一斜面;每个所述第二支撑部包括多个第二支撑件,每个所述第二支撑件具有背向所述基板的第二斜面,所述第一斜面与所述第二斜面朝相反的方向倾斜设置;所述第一支撑体形成所述第一支撑件,所述第二支撑体形成所述第二支撑件,所述第一斜面和所述第二斜面均背向所述加强件。
8.一种立体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立体显示面板。
CN201910016331.7A 2019-01-08 2019-01-08 立体显示装置、立体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0940733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016331.7A CN109407331B (zh) 2019-01-08 2019-01-08 立体显示装置、立体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016331.7A CN109407331B (zh) 2019-01-08 2019-01-08 立体显示装置、立体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407331A CN109407331A (zh) 2019-03-01
CN109407331B true CN109407331B (zh) 2021-09-17

Family

ID=654620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016331.7A Active CN109407331B (zh) 2019-01-08 2019-01-08 立体显示装置、立体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407331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969635B2 (en) * 2000-12-07 2005-11-29 Reflectivity, Inc. Methods for depositing, releasing and packaging micro-electromechanical devices on wafer substrates
CN101027590A (zh) * 2004-09-27 2007-08-29 Idc公司 建构用于显示镜面的干涉式调制器的系统和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407331A (zh) 2019-03-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1244216A1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显示方法和显示装置
EP2813886B1 (en) 3d display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JP5316909B2 (ja) 立体画像表示装置、及び表示パネル
KR100440956B1 (ko) 2d/3d 겸용 디스플레이
KR101362157B1 (ko) 액정 전계 렌즈 및 이를 이용한 표시 장치
CN101331776B (zh) 显示设备
CN103609107B (zh) 具有光学放大的自动立体显示装置
WO2022028020A1 (zh) 显示组件、显示装置和驱动方法
KR100477638B1 (ko) 2d/3d 겸용 디스플레이
US8964135B2 (en) Stereoscopic display device
US9588348B2 (en) 3D display device
CN110824725B (zh) 3d显示基板、3d显示装置及显示方法
WO2019184394A1 (zh) 立体显示装置和立体显示装置的控制方法
CN101153962A (zh) 凸透镜型三维图像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US8625037B2 (en) Stereoscopic image display device
CN101738760B (zh) 像素结构、光学元件、液晶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8873312A (zh)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其显示方法、存储介质
JP5263751B2 (ja) 一画面表示装置
CN114545648A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CN109407331B (zh) 立体显示装置、立体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US7868975B2 (en) Color filter substrate and fabricating method thereof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CN114518660A (zh) 一种裸眼3d器件的制备方法、裸眼3d器件
JP2006330744A (ja) 三次元画像表示装置
CN107293562B (zh) 一种显示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TWI444658B (zh) 折射率調整面板及其製造方法與顯示裝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