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293562B - 一种显示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显示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293562B
CN107293562B CN201610195997.XA CN201610195997A CN107293562B CN 107293562 B CN107293562 B CN 107293562B CN 201610195997 A CN201610195997 A CN 201610195997A CN 107293562 B CN107293562 B CN 10729356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rganic light
layer
light emitting
display
emitting devic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19599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293562A (zh
Inventor
李博
王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verDisplay Optronics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EverDisplay Optronics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verDisplay Optronics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EverDisplay Optronics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195997.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293562B/zh
Publication of CN1072935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29356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29356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29356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6Shielding, e.g. light-blocking means over the TF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器件及其制备方法,通过于衬底之上设置N层有机发光器件,且各N层有机发光器件均包括透光区和显示区;其中,第M层有机发光器件的显示区与第N层有机发光器件的至少部分透光区相互重叠(N、M均为自然数,且M<N),且各有机发光器件的显示区显示的画面拼接成完整画面,并且该显示器件通过独立的驱动元件控制各显示区中的像素单元交替显示,以达到裸眼3D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显示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3D,D是英文Dimension(元、维)的缩写,3D是指三维空间。我们知道,日常生活中人们大多是用两只眼睛来观察周围具有空间立体感的外界景物的,3D显示技术就是利用双眼立体视觉原理使人获得三维空间感,目前的3D显示技术有裸眼式和眼镜式两大类;所谓裸眼3D,就是通过在显示面板上进行特殊的处理,把经过编码处理的3D视频影像独立送入人的左右眼,从而令用户无需借助立体眼镜即可裸眼体验立体感觉,同时能兼容2D画面,裸眼3D目前主要用于公用商务场合,在家用消费领域,各大厂家也加强了对裸眼3D显示的研发力度。
从技术上来看,现有的裸眼3D技术主要有光屏障式(Barrier)3D技术。光屏障式3D技术也被称为视差屏障或视差障栅技术,它实现的方法主要是使用一个开关液晶屏、偏振膜和高分子液晶层,利用液晶层和偏振膜制造出一系列方向为90°的垂直条纹,通过这些条纹的光就形成了垂直的细条栅模式,称之为“视差障壁”,在3D显示的模式下,显示应当由左眼看见的内容时,不透明的条纹即“视差障壁”便会遮挡右眼,同理,显示应当由右眼看见的画面时,便会遮挡左眼,通过将观看者的左眼与右眼的画面分开,来达到立体显示的效果。
现有的实现裸眼3D的技术过于复杂,因此如何找到一种实现裸眼3D效果的较为简单的显示器件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致力于研究的方向。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一种显示器件,包括:衬底;以及
设置于所述衬底上的N层有机发光器件,且各所述N层有机发光器件均包括透光区和显示区;
其中,第M层所述有机发光器件的显示区与第N层所述有机发光器件的至少部分所述透光区相互重叠,且N、M均为自然数,且M<N。
本发明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显示器件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提供一衬底;
于所述衬底上制备N层有机发光器件;
其中,各所述N层有机发光器件均包括透光区和显示区,且第M层所述有机发光器件的显示区与第N层所述有机发光器件的至少部分所述透光区相互重叠,且N、M均为自然数,M<N。
上述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或者有益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显示器件及其制备方法,通过于衬底之上设置N层有机发光器件,且各N层有机发光器件均包括透光区和显示区;其中,第M层有机发光器件的显示区与第N层有机发光器件的至少部分透光区相互重叠(N、M均为自然数,且M<N),且各有机发光器件的显示区显示的画面拼接成完整画面,并且该显示器件通过独立的驱动元件控制各显示区中的像素单元交替显示,以达到裸眼3D的效果。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及其特征、外形和优点将会变得更加明显。在全部附图中相同的标记指示相同的部分。并未可以按照比例绘制附图,重点在于示出本发明的主旨。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显示器件的结示意图;
图2a-2d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机发光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a-2d中的有机发光层叠置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不同层有机发光层的显示区相互之间交错叠置后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显示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制备显示器件的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但是不作为本发明的限定。
区别于传统左右眼不同画面叠加构成的3D效果,本发明中的3D效果可分为单眼3D和双眼3D两类,针对单眼3D,调节效应是物体的远近差异引起晶状体焦距及瞳孔直径的调节,单眼移动视差是位置的前后不同引起的移动时的差异(如速度),会聚效应是右眼在观看远近不同的两点时,产生出的会聚角会不一样,眼球转动的程度也不一样,这样便会有深度不同的感觉;针对双眼3D,视觉视差是双眼从不同的角度注视物体,且双眼视像的差异随距离改变。
具体的,本发明是通过不同位置的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像素显示不同大小的画面形成物体的远近差异引起晶状体焦距及瞳孔直径的调节,形成裸眼3D效果。
本发明公开一种显示器件,包括:衬底和设置于衬底上的N层有机发光器件,且该N层有机发光器件中的每个有机发光器件均包括透光区和显示区;其中,第M层(除位于最上层的有机发光器件之外的其他任一层有机发光器件)有机发光器件的显示区与第N层有机发光器件(位于最上层的有机发光器件)的至少部分透光区相互重叠,且N、M均为自然数,M<N。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N层有机发光器件可以依次重叠设置(即全部的有机发光器件均重叠设置,也可以说是完全重叠),也可以部分重叠设置(也可以说是部分重叠),且该N层有机发光器件中的每层有机发光器件可以仅包括一个有机发光器件,也可以包括两个以上的有机发光器件,只要第M层有机发光器件的显示区(除位于最上层的有机发光器件之外的其他任一层有机发光器件)与第N层有机发光器件(位于最上层的有机发光器件)的至少部分透光区相互重叠,且各层有机发光器件的显示区显示的画面能够拼接成完整画面,实现立体显示的效果即可。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涉及一种显示器件,具体的,该显示器件包括:衬底100和设置于衬底100上的依次叠置的N层有机发光器件101(即全部的有机发光器件101均纵向重叠设置),且N层有机发光器件101中的每层有机发光器件101均包括透光区(该透光区完全不设置像素)和显示区,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每层有机发光器件101仅包括一个有机发光器件;其中,第M层有机发光器件101(除位于最上层的有机发光器件101之外的其他任一层有机发光器件101)的显示区与第N层有机发光器件101(位于最上层的有机发光器件101)的至少部分透光区相互重叠,且N、M均为自然数,M<N。
在本发明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每层有机发光器件101均包括一驱动元件1012和位于驱动元件1012之上且与驱动元件1012连接的有机发光层1011,且每个有机发光层1011均设置有上述的透光区和显示区;可选的,为提高各层有机发光器件101的出光率,上述的驱动元件1012为透明驱动元件。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的,上述每个有机发光层1011均包括阳极层、发光层和阴极层。
此外,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位于不同层的显示区(即位于各有机发光层1011中的显示区)相互之间均交错叠置。也就是说在同一显示器件中位于不同层的显示区之间在垂直于有机发光层1011光出射的表面方向上均不存在交叠区域,以确保任一显示区发射光线时其出射的光线均能通过位于其上的有机发光层1011的透光区射出显示器件;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各显示区出射的光线刚好拼成一个完整的画面(也可以说是刚好布满该显示器件),且各显示区的位置并非固定,而是可以动态调整,只要显示区显示的画面刚好拼成一个完整的画面即可;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可选的,本发明中采用透明的薄膜晶体管(TFT)作为驱动元件1012。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上述衬底100可以为柔性或刚性的衬底,其中,柔性制造工艺较刚性难度大,但这并不影响本发明的目的。
此外,本实施例中的各有机发光层1011并未封装,其中任一驱动元件1012均作为前一层有机发光层1011的盖板,且各有机发光层1011是在蒸镀工艺当中操作并完成,不影响封装。
在本发明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每层有机发光器件的显示区中均设置有至少一个像素单元;其中,位于任一层有机发光器件101中的驱动元件1012均与该层有机发光器件101中的对应的像素单元中的阳极层连接,以驱动对应的像素单元独立发光。
在本发明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像素单元包括若干子像素。
在本发明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像素单元包括红光子像素、绿光子像素、蓝光子像素。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的,上述红光子像素包括第一阳极、红色发光层和第一阴极;绿光子像素包括第二阳极、绿色发光层和第二阴极;蓝光子像素包括第三阳极、蓝色发光层和第三阴极。当然该红光子像素、绿光子像素、蓝光子像素还包括空穴传输层、空穴注入层等其他的功能层,在此便不予以赘述。
在本发明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所述显示器件还包括:位于依次叠置的N层有机发光器件101之上,以与衬底100一起将依次叠置的N层有机发光器件101予以封装的盖板玻璃102。
在本发明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N≥4(例如N为4层、6层、7层、8层或12层等)。
此外,该显示器件能够产生裸眼3D效果的原因是由于在显示器里显示3D图形就是在平面里显示三维图形,不像现实世界里真实的三维空间有真实的距离空间,显示屏里只是看起来像真实世界,因此在显示屏里显示的3D图形,就是让人眼看像真的一样,由于人眼有一个特性就是近大远小,因此将若干有机发光层纵向叠置,并采用不同的驱动元件对各有机发光层进行控制,使得有机发光层的显示区在显示屏上交替显示,就会使得人眼看起来像3D图形一样。
下面结合附图2-4对本发明的显示器件中的有机发光层(为了能使得视图更清晰,图中并未示出驱动元件)作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3所示,以显示器件包括4层纵向依次叠置的有机发光层为例来进行说明(事实上,该显示器件包括的有机发光层不止限于4层,可以为多层,例如5层、6层、8层、12层等),具体的,该4层有机发光层分别如图2a-2d所示;具体的,如图2a所示的有机发光层包括显示区11、透光区12,显示区11位于有机发光层的左上角;如图2b所示的有机发光层包括显示区21、透光区22,显示区21位于透明有机发光层的右上角;如图2c所示的有机发光层包括显示区31、透光区32,显示区21位于有机发光层的左下角;如图2d所示的有机发光层包括显示区41、透光区42,显示区41位于有机发光层的右下角;其中,在位于各层有机发光层的显示区中均设置有像素单元,该像素单元包括红光子像素1、绿光子像素2和蓝光子像素3。
如图4所示,该4层纵向依次叠置的有机发光层在同一单元显示区中位于不同层的像素单元之间在垂直于有机发光层光出射的表面方向上均不存在交叠区域,以确保任一像素单元发射光线时其出射的光线均能通过位于其上的有机发光层的透光区射出显示器件。各像素单元出射的光线刚好拼成一个完整的画面(也可以说是刚好布满该显示器件),且各显示区的位置并非固定,而是可以动态调整,只要各像素单元出射的光线刚好拼成一个完整的画面即可。
实施例二: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和实施例一大致相同,显示器件包括衬底200、N层有机发光器件以及盖板玻璃203;其区别仅在于本实施例中各层有机发光器件均包括两个有机发光器件201、202;当然各层有机发光器件可以如图中所示的包括两个有机发光器件201、202,也可以包括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有机发光器件,只要第M层有机发光器件的显示区(除位于最上层的有机发光器件之外的其他任一层有机发光器件)与第N层有机发光器件(位于最上层的有机发光器件)的至少部分透光区相互重叠,且各层有机发光器件的显示区显示的画面能够拼接成完整画面,实现立体显示的效果即可。
实施例三: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涉及一种显示器件的制备方法,具体的,该方法包括:
步骤S1,提供一衬底,该衬底可以为柔性或刚性的衬底,其中,柔性制造工艺较刚性难度大,但这并不影响本发明的目的。
步骤S2,于衬底上制备N层有机发光器件;其中,各N层有机发光器件均包括透光区和显示区,且第M层有机发光器件的显示区与第N层有机发光器件的至少部分透光区相互重叠,且N、M均为自然数,M<N。
在本发明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制备每层有机发光器件的步骤均包括:
形成驱动元件,可选的,该驱动元件为透明驱动元件;
形成与驱动元件连接的有机发光层。
在本发明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形成与驱动元件连接的有机发光层的步骤包括:
依次形成阳极层、发光层和阴极层。
在本发明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任一N层有机发光器件的显示区中均形成至少一个像素单元;其中,位于任一层有机发光器件中的驱动元件均与该层有机发光器件中的对应的像素单元中的阳极层连接,以驱动对应的像素单元独立发光。
在本发明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像素单元包括若干子像素。
在本发明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像素单元包括红光子像素、绿光子像素和蓝光子像素。
在本发明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于衬底上制备N层有机发光器件的步骤包括于衬底上制备至少4层有机发光器件。
步骤S3,提供一盖板玻璃;上述衬底与盖板玻璃通过封装胶封装N层有机发光器件。
不难发现,本实施例为与上述显示器件的实施例(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相对应的方法实施例,本实施例可与上述显示器件的实施例互相配合实施。上述显示器件的实施例中提到的相关技术细节在本实施例中依然有效,为了减少重复,这里不再赘述。相应地,本实施方式中提到的相关技术细节也可应用在上述显示器件的实施例中。
综上,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显示器件及其制备方法,通过于衬底之上设置N层有机发光器件,且各N层有机发光器件均包括透光区和显示区;其中,第M层有机发光器件的显示区与第N层有机发光器件的至少部分透光区相互重叠(N、M均为自然数,且M<N),且各有机发光器件的显示区显示的画面拼接成完整画面,并且该显示器件通过独立的驱动元件控制各显示区中的像素单元交替显示,以达到裸眼3D的效果。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在结合现有技术以及上述实施例可以实现变化例,在此不做赘述。这样的变化例并不影响本发明的实质内容,在此不予赘述。
以上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其中未尽详细描述的设备和结构应该理解为用本领域中的普通方式予以实施;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和技术内容对本发明技术方案作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这并不影响本发明的实质内容。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

Claims (18)

1.一种显示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衬底;以及
设置于所述衬底上的N层有机发光器件,且各所述N层有机发光器件均包括透光区和显示区;
其中,第M层所述有机发光器件的显示区与第N层所述有机发光器件的至少部分所述透光区相互重叠,且N、M均为自然数,M<N;
各个所述显示区显示的画面拼接成完整画面,并通过独立的驱动元件控制各个所述显示区中的像素单元交替显示,以达到裸眼3D的效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器件,其特征在于,每层所述有机发光器件均包括驱动元件和与所述驱动元件连接的有机发光层。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元件为透明驱动元件。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器件,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有机发光层均包括阳极层、发光层和阴极层。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器件,其特征在于,任一所述N层有机发光器件的所述显示区中均设置有至少一个像素单元;
其中,位于任一层所述有机发光器件中的所述驱动元件均与该层有机发光器件中的对应的所述像素单元中的阳极层连接,以驱动对应的像素单元独立发光。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像素单元包括若干子像素。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像素单元包括红光子像素、绿光子像素和蓝光子像素。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器件还包括:
盖板玻璃,位于所述N层有机发光器件之上,以与所述衬底一起将所述N层有机发光器件予以封装。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N层有机发光器件中,N≥4。
10.一种显示器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提供一衬底;
于所述衬底上制备N层有机发光器件;
其中,各所述N层有机发光器件均包括透光区和显示区,且第M层所述有机发光器件的显示区与第N层所述有机发光器件的至少部分所述透光区相互重叠,且N、M均为自然数,M<N;
各个所述显示区显示的画面拼接成完整画面,并通过独立的驱动元件控制各个所述显示区中的像素单元交替显示,以达到裸眼3D的效果。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器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制备每层所述有机发光器件的步骤均包括:
形成驱动元件;
形成与所述驱动元件连接的有机发光层。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器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元件为透明驱动元件。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器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形成与所述驱动元件连接的有机发光层的步骤包括:
依次形成阳极层、发光层和阴极层。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显示器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任一所述N层有机发光器件的所述显示区中均形成至少一个像素单元;
其中,位于任一层所述有机发光器件中的所述驱动元件均与该层有机发光器件中的对应的所述像素单元中的阳极层连接,以驱动对应的像素单元独立发光。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显示器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像素单元包括若干子像素。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显示器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像素单元包括红光子像素、绿光子像素和蓝光子像素。
17.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器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于所述衬底上制备N层有机发光器件的步骤包括于所述衬底上制备至少4层所述有机发光器件。
18.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器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提供一盖板玻璃;
所述衬底与所述盖板玻璃通过封装胶封装所述N层有机发光器件。
CN201610195997.XA 2016-03-31 2016-03-31 一种显示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0729356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195997.XA CN107293562B (zh) 2016-03-31 2016-03-31 一种显示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195997.XA CN107293562B (zh) 2016-03-31 2016-03-31 一种显示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293562A CN107293562A (zh) 2017-10-24
CN107293562B true CN107293562B (zh) 2020-06-30

Family

ID=600873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195997.XA Active CN107293562B (zh) 2016-03-31 2016-03-31 一种显示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29356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00751B (zh) * 2018-10-29 2023-10-13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立体显示屏的制备方法、立体显示屏及电子设备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64081A (zh) * 2005-06-01 2007-10-31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体积三维显示面板和使用多层有机发光器件的系统
CN203398117U (zh) * 2013-08-30 2014-01-1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致发光器件及显示装置
CN103700692A (zh) * 2013-12-27 2014-04-0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Oled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CN103700686A (zh) * 2013-12-16 2014-04-02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具有景深效果的3d显示面板及其显示方法
CN104269432A (zh) * 2014-10-22 2015-01-0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及其制作、驱动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64081A (zh) * 2005-06-01 2007-10-31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体积三维显示面板和使用多层有机发光器件的系统
CN203398117U (zh) * 2013-08-30 2014-01-1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致发光器件及显示装置
CN103700686A (zh) * 2013-12-16 2014-04-02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具有景深效果的3d显示面板及其显示方法
CN103700692A (zh) * 2013-12-27 2014-04-0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Oled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CN104269432A (zh) * 2014-10-22 2015-01-0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及其制作、驱动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293562A (zh) 2017-10-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13859B (zh) 立体图像显示设备、用于该设备的母基板及其制造方法
KR101722661B1 (ko) 2d/3d 겸용 표시 장치
US11002983B2 (en) Switching parallax barrier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first and second electrodes respectively on a blocking region and a transmitting region and 3D display device having the same
KR101394059B1 (ko) 투명 입체영상 디스플레이
US9104032B1 (en) Naked-eye 3D display device and liquid crystal lens thereof
CN102778756A (zh) 图像显示装置
US9588348B2 (en) 3D display device
WO2015149648A1 (zh) 一种三维显示器件
US20120236411A1 (en) Microretarder Film
CN109073905B (zh) 三维显示设备、三维成像设备、以及显示三维图像的方法
CN102830495A (zh) 一种3d显示装置
CN108563028A (zh) 3d显示组件
US20120225216A1 (en) Method for Forming a Microretarder Film
TW201541172A (zh) 電泳顯示裝置
CN103440825B (zh) 多维led显示屏
KR102130133B1 (ko) 백 라이트 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3차원 영상 표시 장치
KR20150037012A (ko) 마이크로 렌즈 어레이를 이용한 무안경식 3차원 영상 표시 장치
KR101717650B1 (ko) 입체영상표시장치 및 그 구동방법
CN107293562B (zh) 一种显示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US9648306B1 (en) Method for aligning and assembling stereoscopic display and manufacturing equipment for the same
CN203433753U (zh) 多维led显示屏
CN102073178B (zh) 胆固醇液晶显示装置
KR101697591B1 (ko) 입체영상표시장치 및 그 구동방법
CN203825299U (zh) 一种立体显示装置
CN105572890A (zh) 一种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01506, building two, building 100, 1, Jinshan Industrial Road, 208, Shanghai, Jinshan District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Hehui optoelectronic Co., Ltd

Address before: 201506, building two, building 100, 1, Jinshan Industrial Road, 208, Shanghai, Jinshan District

Patentee before: EverDisplay Optronics (Shanghai)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