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402827B - 可形成双织口的多臂机 - Google Patents

可形成双织口的多臂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402827B
CN109402827B CN201710696355.2A CN201710696355A CN109402827B CN 109402827 B CN109402827 B CN 109402827B CN 201710696355 A CN201710696355 A CN 201710696355A CN 109402827 B CN109402827 B CN 10940282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ld
arm
module
rotating shaft
sele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69635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402827A (zh
Inventor
郑川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710696355.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402827B/zh
Publication of CN1094028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40282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40282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40282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CSHEDDING MECHANISMS; PATTERN CARDS OR CHAINS; PUNCHING OF CARDS; DESIGNING PATTERNS
    • D03C1/00Dobbies
    • D03C1/005Electronic dobbies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CSHEDDING MECHANISMS; PATTERN CARDS OR CHAINS; PUNCHING OF CARDS; DESIGNING PATTERNS
    • D03C1/00Dobbies
    • D03C1/14Features common to dobbies of different typ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Looms (AREA)

Abstract

一种可形成双织口的多臂机,包含一输入转轴、分别同向及反向于该输入转轴转动的一同向转轴与一反向转轴、及一输出转轴,以及多个传动总成。每一传动总成受到该输入、同向、或反向转轴带动,而连动一综框机构的一综框移动至上、中、下三个位置其中一者,借此,所有综框均能利用该多臂机分别位于上、中、下三个位置,进而使分别穿透于所述综框的经纱能形成双织口,以达编织多样化的功效。

Description

可形成双织口的多臂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臂机,特别是涉及一种供安装在纺织设备且用以控制综框机构的所有综框的移动的多臂机。
背景技术
现有的纺织设备(或称纺织机)具有一多臂机及多个连接于该多臂机的综框机构,该多臂机以控制所述综框机构的运动。一种中国台湾证书号数第I299066号专利所公开的多臂机具有一受控转动的主轴及多个彼此并排地套设在该主轴的控制装置,每一控制装置具有一个套接于该主轴的偏心轮以及一个固定连接于该主轴的促动组件。
每一控制装置的促动组件受控可移离地卡掣于该偏心轮且该偏心轮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综框机构其中一者。当该促动组件卡掣于该偏心轮时,该偏心轮跟随该主轴旋转,以使得连接于该偏心轮的该综框机构的综框能在上、下两个位置之间作间歇性的往复地移动。
如此,当两个控制装置所控制的综框同时分别位于该上、下位置时,分别穿接于该两综框的经纱即共同形成一织口。
然而,此种多臂机仅能形成单一织口,进而使纺织设备所编织的织物式样受到限制,因此,该多臂机仍有改良的空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在提供一种可形成双织口的多臂机,能有效改良现有技术。
本发明一种可形成双织口的多臂机连接一纺织机的多个综框机构,每一综框机构包含一综框。该多臂机包含一机座、一控制模块、一平行转轴群组及多个传动总成。该平行转轴群组包含彼此间隔平行且枢设于该机座的一输入转轴、一同向转轴、一反向转轴、及一输出转轴,以及一带动该同向转轴同向于该输入转轴的转动方向转动的同向连动模块及一带动该反向转轴反向于该输入转轴的转动方向转动的反向连动模块,其中,该输入转轴是受控转动地。所述传动总成彼此并排设置且每一传动总成皆可连动相对应的该综框机构的综框,每一传动总成包括一第一装置、一第二装置、一第三装置及一输出装置。该第一装置包括一枢设于该输入转轴上的第一齿轮以及一受该控制模块控制地操控该第一齿轮是否可被该输入转轴带动而转动的第一操控单元。该第二装置包括一枢设于该同向转轴上并啮接于该第一齿轮且齿数为该第一齿轮的齿数的一半的第二齿轮以及一受该控制模块控制地操控该第二齿轮是否能被该同向转轴带动而转动的第二操控单元。该第三装置包括一枢设于该反向转轴上并啮接于该第一齿轮且齿数为该第一齿轮的齿数的一半的第三齿轮以及一受该控制模块控制地操控该第三齿轮是否能被该反向转轴带动而转动的第三操控单元。该输出装置包括一套设于该输出转轴上并啮接于该第一齿轮且齿数与该第一齿轮的齿数相同的输出齿轮、一偏心套设于该输出转轴上的偏心转盘、及一套设于该偏心转盘上且可连动相对应的该综框机构的综框做上下运动的输出件。
在一些实施态样中,该同向连动模块包括两分别套设于该输入转轴及该同向转轴的同向传动齿轮及一啮接于该两同向传动齿轮的齿型皮带,且该两同向传动齿轮的齿数彼此相同。
在一些实施态样中,该反向连动模块包括两分别套设于该输入转轴及该反向转轴且彼此相互啮接的反向传动齿轮,且该两反向传动齿轮的齿数彼此相同。
在一些实施态样中,每一传动总成的该第一操控单元包括一第一扣合模块及一选综模块。该第一扣合模块包括一套接于该输入转轴的第一卡盘、一固定于该第一齿轮的第一提综盘、及一活设于该第一提综盘的第一卡扣,其中,该第一提综盘具有一凹槽,该第一卡扣可相对于该第一提综盘作摆动,当该第一卡扣扣合于该第一卡盘时,该第一扣合模块处于一扣合状态,当该第一卡扣未扣合于该第一卡盘时,该第一扣合模块处于一释放状态。该选综模块包括活设于该机座上的一第一上选综臂与一第一下选综臂、一可摆动的第一选择器、及一受控带动该第一选择器指向该第一下选综臂的电磁件,其中,该控制模块是操控该电磁件是否充电而产生磁吸力,进而利用该电磁件所产生的磁吸力带动该第一选择器摆动并指向该第一下选综臂,该第一上、下选综臂均可被该第一提综盘推动而摆动并分别连接有一弹性件,当该第一上、下选综臂未受外力或外力消失时,该第一扣合模块处于该扣合状态,当该第一上、下选综臂其中一者卡掣于该第一提综盘的该凹槽时,该第一扣合模块处于该释放状态,该第一选择器亦具有一回复件,当该第一选择器未受外力或外力消失时,该第一选择器指向该第一上选综臂。同样地,每一传动总成的该第二操控单元包括一第二扣合模块及一第二选综模块,该第二扣合模块及该第二选综模块的组成组件及相互的连动关系均相同于前述的该第一扣合模块及一第一选综模块,于此不再赘言,不同处是,该第二扣合模块的一第二卡盘是套接于该同向转轴的第二卡盘。同样地,每一传动总成的该第三操控单元包括一第三扣合模块及一第三选综模块,该第三扣合模块及该第三选综模块的组成组件及相互的连动关系均相同于前述的该第一扣合模块及该第一选综模块,于此不再赘言,不同处是,该第三扣合模块的一第三卡盘是套接于该反向转轴。
该平行轴群组还包括一第一致动装置、一第二致动装置、及一第三致动装置。该第一致动装置用以带动所有的该第一选择器分别朝对应的该第一上选综臂或该第一下选综臂推抵,以使得该第一上选综臂或该第一下选综臂移离该第一扣合模块的该凹槽,以致于使对应的该第一扣合模块进入该扣合状态。该第二致动装置用以带动所有的该第二选综模块的一第二选择器分别朝对应的一第二上选综臂或一第二下选综臂推抵,以使得该第二上选综臂或该第二下选综臂移离该第二扣合模块的该凹槽,以致于使对应的该第二扣合模块进入该扣合状态。该第三致动装置用以带动所有的该第三选综模块的一第三选择器分别朝对应的一第三上选综臂或一第三下选综臂推抵以使得该第三上选综臂或该第三下选综臂移离该第三扣合模块的该凹槽,以致于使对应的该第三扣合模块进入该扣合状态。
在一些实施态样中,每一第一选择器还包含一具有一掣动指针的座体及一被吸件。该被吸件位于该座体及该电磁件之间,并具有一枢设于该座体的枢接端、一相反于该枢接端的摆动端。该选择器的回复件的两端分别抵接于该座体及该被吸件的摆动端,当该电磁件未充电时,该摆动端抵接于该电磁件而该枢接端与该电磁件相间隔,且该掣动指针指向该上选综臂,当该电磁件充电时,该枢接端及该摆动端皆抵靠于该电磁件,且该掣动指针指向该下选综臂,该回复件被压缩而蓄积一反向势动力。每一第二选择器及每一第三选择器的组成组件与每一第一选择器相同,于此不再赘言。
在一些实施态样中,该第一致动装置包括一第一控制杆、一第一凸轮、及一第一致动件。该第一控制杆供所述第一选择器套设。该第一凸轮于其径向上的两端处各自形成一凸尖部且套设于该输入转轴。该第一致动件具有一枢设于该机座的枢接部、一连接于该枢接部的一侧且恒靠抵于该第一凸轮的抵接臂部及一连接于该枢接部的另一侧并枢套于该第一控制杆的连接臂部,该第一致动件的抵接臂部恒推抵于该第一凸轮而可被该第一凸轮的凸尖部推动而摆动,当该第一凸轮的两凸尖部其中任一者转动至该抵接臂部时,将推抵该抵接臂部移动,造成该第一致动件作有限制的转动,进而连动该连接臂部带动该第一控制杆同步摆向该第一操控单元的第一选综模块,以使得该第一控制杆带动所有活设于其上的所述第一选择器分别朝向并推动所对应的该第一上选综臂或该第一下选综臂作摆动。同样地,该第二致动装置包括有一第二控制杆、一第二凸轮及一第二致动件,该第二控制杆、该第二凸轮与该第二致动件的形状及相互的连动关系均相同于前述该第一致动装置的第一凸轮及第一致动件,于此不再赘言,不同处是,该第二凸轮是套设于该同向转轴上。同样地,该第三致动装置包括有一第三控制杆、一第三凸轮及一第三致动件,该第三控制杆、该第三凸轮与该第三致动件的形状及相互的连动关系均相同于前述该第一致动装置的第一凸轮及第一致动件,于此不再赘言,不同处是,该第三凸轮是套设于该反向转轴上。。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借由该控制模块控制所述传动总成,能使所述传动总成其中三者的每一者借由其第一装置、第二装置及第三装置其中一者来连动该输出装置,如此,所有综框均能利用该多臂机分别位于上、中、下三个位置,进而使分别穿透于所述综框的经纱能形成双织口,以达编织多样化的功效。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立体分解图,说明本发明可形成双织口的多臂机的一实施例;
图2是一剖视图,说明该实施例;
图3及图4各自是一剖视示意图,分别说明该实施例的一第一扣合模块在一扣合状态及一释放状态;
图5是一方块图,说明该实施例的一控制模块;
图6及图7各自是一示意图,分别说明该实施例的一选择器指向一上选综臂及一下选综臂;
图8一立体分解图,说明该实施例的一第一致动装置;
图9自是一示意图,说明该第一致动装置带动该选择器;
图10及图11各自是一示意图,分别说明该实施例的一选择器分别推抵该上选综臂及该下选综臂;及
图12是一示意图,说明借由该实施例产生的双织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参阅图1与图2,本发明是一种可形成双织口的多臂机100的一实施例连接一纺织机(图未示)的多个综框机构(图未示),每一综框机构包含一综框9。
该可形成双织口的多臂机100包含一机座1、一控制模块4(见图5)、一平行转轴群组2及多个传动总成3。
该平行转轴群组2包含彼此间隔平行且枢设于该机座1的一输入转轴21、一同向转轴22、一反向转轴23、及一输出转轴24,以及一带动该同向转轴22同向于该输入转轴21的转动方向转动的同向连动模块25及一带动该反向转轴23反向于该输入转轴21的转动方向转动的反向连动模块26,以及一第一致动装置27、一第二致动装置28、及一第三致动装置29。该输入转轴21是受控转动地。
在本实施例中,该同向连动模块25包括两分别套设于该输入转轴21及该同向转轴22的同向传动齿轮251及一啮接于该两同向传动齿轮251的齿型皮带252,且该两同向传动齿轮251的齿数彼此相同。在本实施例中,该反向连动模块26包括两分别套设于该输入转轴21及该反向转轴23且彼此相互啮接的反向传动齿轮261,且该两反向传动齿轮261的齿数彼此相同。
当该输出转轴24受驱动沿一第一转向(例如在图2中的顺时针方向)转动时,该输出转轴24借由该同向连动模块25连动该同向转轴22沿该第一转向转动并借由该反向连动模块26连动该反向转轴23沿一相反于该第一转向的第二转向(例如在图2中的逆时针方向)转动,此时,该输入转轴21、该同向转轴22及该反向转轴23的转动速率相同。
所述传动总成3彼此并排设置且每一传动总成3皆可连动相对应的该综框机构的综框9,每一传动总成3包括一第一装置31、一第二装置32、一第三装置33及一输出装置34。
该第一装置31包括一枢设于该输入转轴21上的第一齿轮311以及一受该控制模块4控制地操控该第一齿轮311是否可被该输入转轴21带动而转动的第一操控单元312。该第二装置32包括一枢设于该同向转轴22上并啮接于该第一齿轮311且齿数为该第一齿轮311的齿数的一半的第二齿轮321以及一受该控制模块4控制地操控该第二齿轮321是否能被该同向转轴22带动而转动的第二操控单元322。该第三装置33包括一枢设于该反向转轴23上并啮接于该第一齿轮311且齿数为该第一齿轮311的齿数的一半的第三齿轮331以及一受该控制模块4控制地操控该第三齿轮331是否能被该反向转轴23带动而转动的第三操控单元332。该输出装置34包括一套设于该输出转轴24上并啮接于该第一齿轮311且齿数与该第一齿轮311的齿数相同的输出齿轮341、一偏心套设于该输出转轴24上的偏心转盘342、及一套设于该偏心转盘342上且可连动相对应的该综框机构的综框9做上下运动的输出件343。
在每一传动总成3中,该第一操控单元312包括一第一扣合模块3121及一第一选综模块3122,该第二操控单元322包括一第二扣合模块3221及一第二选综模块3222,该第三操控单元332包括一第三扣合模块3321及一第三选综模块3322。
参阅图3及图4,该第一扣合模块3121包括一套接于该输入转轴21的第一卡盘312b、一固定于该第一齿轮311的第一提综盘312c、及一活设于该第一提综盘312c的第一卡扣312d。该第一卡扣312d可相对于该第一提综盘312c作摆动,当该第一卡扣312d扣合于该第一卡盘312b时,该第一扣合模块3121处于一扣合状态(见图3),在此情况下,该第一齿轮311跟随该输入转轴21转动。当该第一卡扣312d未扣合于该第一卡盘312b时,该第一扣合模块3121处于一释放状态(见图4),在此情况下,该第一齿轮311不跟随该输入转轴21转动。
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二扣合模块3221的运动方式以及组成组件与该第一扣合模块3121相同,不同处在于,该第二扣合模块3221用以控制该第二齿轮321是否跟随该同向转轴22转动,并包括一套接于该同向转轴22的第二卡盘322b、一固定于该第二齿轮321的第二提综盘322c、及一活设于该第二提综盘322c的第二卡扣322d。相似的,该第三扣合模块3321的组成组件及运动方式与该第一扣合模块3121相同,不同处在于,该第三扣合模块3321用以控制该第三齿轮331是否跟随该反向转轴23转动,并包括一套接于该反向转轴23的第三卡盘332b、一固定于该第三齿轮331的第三提综盘332c、及一活设于该第三提综盘332c的第三卡扣332d。
参阅图3,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提综盘312c具有一圆盘本体301、两分别形成于该于圆盘本体301径向的两端的凸伸部302及一位于所述凸伸部302其中一者的凹槽303,且该第一提综盘312c、该第二提综盘322c及该第三提综盘332c的形状相似,在此不再赘述。
该第一选综模块3122包括活设于该机座1上的一第一上选综臂312f与一第一下选综臂312g、一可摆动的第一选择器312h、及一受控带动该第一选择器312h指向该第一下选综臂312g的电磁件312i。参阅图5,在本实施例中,该控制模块4是电连接该电磁件312i且用以操控该电磁件312i是否充电而产生磁吸力,进而利用该电磁件312i所产生的磁吸力带动该第一选择器312h摆动并指向该第一下选综臂312g。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上、下选综臂312f、312g均可被该第一提综盘312c推动而摆动并分别连接有一弹性件312j,当该第一上、下选综臂312f、312g未受外力或外力消失时(意即该两凸伸部302并未抵触该第一上、下选综臂312f、312g),该第一扣合模块3121处于该扣合状态,当该第一上、下选综臂312f、312g其中一者卡掣于该第一提综盘312c的该凹槽303时,该第一扣合模块3121处于该释放状态。
简单的说,该第一选综模块3122是供控制该第一扣合模块3121处于该扣合或该释放状态。参阅图5,在本实施例中,借由该控制模块4同样能操控该第二选综模块3222的电磁件322i及该第三选综模块3322的电磁件332i是否充电,且该第二选综模块3222及该第三选综模块3322的组成组件及运动方式与该第一选综模块3122相似,主要差别在于,该第二选综模块3222是供控制该第二扣合模块3221处于该扣合或该释放状态;该第三选综模块3322供控制该第三扣合模块3321处于该扣合或该释放状态。
参阅图6及图7,每一第一选择器312h包含一具有一掣动指针305的座体304、一回复件306及一被吸件307。该被吸件307位于该座体304及该电磁件312i之间,并具有一枢设于该座体304的枢接端3071、一相反于该枢接端3071的摆动端3072,且该回复件306的两端分别抵靠于该座体304及该被吸件307的该摆动端3072。如图6所示,当该电磁件312i未充电时(意即当该选择器312h未受外力或外力消失时),该摆动端3072抵靠于该电磁件312i且该枢接端3071与该电磁件312i相间隔,该掣动指针305指向(即邻近)该上选综臂312f。如图7所示,当该电磁件312i充电时,该枢接端3071及该摆动端3072皆抵靠于该电磁件312i,且该掣动指针305指向(即邻近)该下选综臂312g,且该回复件306被压缩而蓄积一反向势动力。另一方面,在每一传动总成3中,该第二选择器322h及该第三选择器332h与该第一选择器312h的组成组件相同,故于此不再赘述。
参阅图8,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致动装置27包括一第一控制杆270、一第一凸轮271及一第一致动件272。该第一凸轮271于其径向上的两端处各自形成一凸尖部271a且套设于该输入转轴21。该第一致动件272具有一输设于该机座1的一支撑杆14的枢接部272a、一连接于该枢接部272a的一侧且恒靠抵于该第一凸轮271的抵接臂部272b及一连接于该枢接部272a的另一侧并枢套于该第一控制杆270的连接臂部272c。该第一致动件272经由一连接件274连接于一弹性件273,以使得该第一致动件272的抵接臂部272b恒推抵于该第一凸轮271而可被该第一凸轮271推动而摆动。
参阅图9至图11,当该两凸尖部271a其中任一者转动至该抵接臂部272b时,将推抵该抵接臂部272b移动,造成该第一致动件272作有限制的转动,进而连动该连接臂部272c带动该第一控制杆270同步摆向该第一操控单元312的第一选综模块3122,以使得该第一控制杆270带动所有活设于其上的所述第一选择器312h分别朝向并推动所对应的该第一上选综臂312f或该第一下选综臂312g作摆动。如图10所示,当该凹槽303朝上,且该第一选择器312h指向该上选综臂312f且该两凸尖部271a其中一个推抵该抵接臂部272b时,该第一选择器312h推抵该上选综臂312f以使得该第一上选综臂312f脱离该凹槽303,该第一扣合模块3121进入该扣合状态。如图11所示,当该凹槽303朝上,该第一选择器312h指向该下选综臂312g且该两凸尖部271a其中一者推抵该抵接臂部272b时,该第一选择器312h推抵该第一下选综臂312g,此时,该第一上选综臂312f仍卡掣于该凹槽303,该第一扣合模块3121维持在该释放状态。
简单的说,该第一致动装置27用以确保在该输入转轴21每转半圈时使该第一控制杆270带动所有的该第一选择器312h分别朝向并推抵对应的该第一上选综臂312f或该第一下选综臂312g摆动,以使得该上选综臂312f或该下选综臂312g移离该第一扣合模块3121的该凹槽303,以确保该第一扣合模块3121能进入该扣合状态。
该第二致动装置28包括有一第二控制杆280、一第二凸轮281及一第二致动件282,该第二控制杆280、该第二凸轮281与该第二致动件282的形状及相互的连动关系均相同于前述该第一致动装置27的该第一控制杆270、该第一凸轮271及第一致动件272,不同处是,该第二凸轮281是套设于该同向转轴23上,且该第二致动件282是枢套于该第二控制杆280,并用确保该同向转轴22每转半圈时第二扣合模块3221能进入该扣合状态。
该第三致动装置29包括有一第三控制杆290、一第三凸轮291及一第三致动件292,该第三控制杆290、该第三凸轮291与该第三致动件292的形状及相互的连动关系均相同于前述该第一致动装置27的该第一控制杆270、第一凸轮271及第一致动件272,不同处是,该第三凸轮291是套设于该反向转轴23上,且该第三致动件292是枢套于该第三控制杆290,并用以确保该反向转轴23每转半圈时该第三扣合模块3321能处于该扣合状态。
以下说明一传动总成3在下列三种条件下能分别控制该综框9移动的方向及距离。
条件一:仅该第一扣合模块3121处于该扣合状态,亦即,该第二扣合模块3221及该第三扣合模块3321处于该释放状态。此时,该第一齿轮311跟随该输入转轴21沿该第一转向转动半圈的期间内,该综框机构受该输出件343驱动以致于使该综框9向下移动一预定距离。
条件二:仅该第二扣合模块3221处于该扣合状态。此时,该第二齿轮321跟随该同向转轴22沿该第一转向转动半圈的期间内,该第一齿轮311沿该第二转向转动四分之一圈,该综框机构受该输出件343驱动以致于使该综框9向上移动半个该预定距离。
条件三:仅该第三扣合模块3321处于该扣合状态。此时,该第三齿轮331跟随该反向转轴23沿该第二转向转动半圈的期间内,该第一齿轮311沿该第一转向转动四分之一圈,该综框机构受该输出件343驱动以致于使该综框9向下移动半个该预定距离。
以下在一使用情境中说明如何借由该多臂机100产生双织口。
参阅图12左半部,在该使用情境中,所述综框9其中三者分别作为一第一综框91、一第二综框92、及一第三综框93,且所述综框91、92、93分别连接于所述传动总成3其中三者。该第一综框91位于最上方的一第一位置,该第三综框93位于最下方的一第三位置,该第二综框92位于一在该第一位置及该第三位置中间的第二位置。其中,该第一综框91与该第三综框93的间距为该预定距离D。
接下来,参阅图12右半部,为了产生下一个双织口,预计将该第一综框91向下移动至该第三位置,将该第二综框92向上移动至该第一位置,将该第三综框93向上移动至该第二位置。此时,借由该控制模块,使连接于该第一综框91的传动总成3满足条件一,并使分别连接于该第二综框92及该第三综框93的两个传动总成3皆满足条件三,如此,分别穿设于所述三个综框91、92、93的经纱能共同形成该下一个双织口。
综上所述,本发明能产生双织口的多臂机100借由该控制模块控制所述传动总成3,能使每一传动总成3借由其第一装置31、第二装置32及第三装置33其中一者来连动该输出装置34,如此,能使得所有综框91、92、93均能利用该多臂机100所有综框均能利用该多臂机100分别位于第一(上)、第二(中)、第三(下)等三个位置,进而使分别穿透于所有综框91、92、93的经纱能形成双织口,以达编织多样化的功效,故确实能达成本发明的目的。
惟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实施的范围,即大凡依本发明权利要求书及专利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仍属本发明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可形成双织口的多臂机,连接一纺织机的多个综框机构,每一综框机构包含一综框;其特征在于:该多臂机包含:
一机座;
一控制模块;
一平行转轴群组,包含彼此间隔平行且枢设于该机座的一输入转轴、一同向转轴、一反向转轴、一输出转轴,一带动该同向转轴同向于该输入转轴的转动方向转动的同向连动模块及一带动该反向转轴反向于该输入转轴的转动方向转动的反向连动模块,其中,该输入转轴是受控转动;及
多个传动总成,彼此并排设置且每一传动总成皆可连动相对应的该综框机构的综框,每一传动总成包括
一第一装置,包括一枢设于该输入转轴上的第一齿轮以及一受该控制模块控制地操控该第一齿轮是否可被该输入转轴带动而转动的第一操控单元,
一第二装置,包括一枢设于该同向转轴上并啮接于该第一齿轮且齿数为该第一齿轮的齿数的一半的第二齿轮以及一受该控制模块控制地操控该第二齿轮是否能被该同向转轴带动而转动的第二操控单元,
一第三装置,包括一枢设于该反向转轴上并啮接于该第一齿轮且齿数为该第一齿轮的齿数的一半的第三齿轮以及一受该控制模块控制地操控该第三齿轮是否能被该反向转轴带动而转动的第三操控单元,及
一输出装置,包括一套设于该输出转轴上并啮接于该第一齿轮且齿数与该第一齿轮的齿数相同的输出齿轮、一偏心套设于该输出转轴上的偏心转盘、及一套设于该偏心转盘上且可连动相对应的该综框机构的综框作上下运动的输出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形成双织口的多臂机,其特征在于:该同向连动模块包括两分别套设于该输入转轴及该同向转轴的同向传动齿轮及一啮接于两该同向传动齿轮的齿型皮带,且两该同向传动齿轮的齿数彼此相同。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形成双织口的多臂机,其特征在于:该反向连动模块包括两分别套设于该输入转轴及该反向转轴且彼此相互啮接的反向传动齿轮,且两该反向传动齿轮的齿数彼此相同。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形成双织口的多臂机,其特征在于:每一传动总成的该第一操控单元包括:
一第一扣合模块,包括一套接于该输入转轴的第一卡盘、一固定于该第一齿轮的第一提综盘、及一活设于该第一提综盘的第一卡扣,其中,该第一提综盘具有一凹槽,其中,该第一卡扣可相对于该第一提综盘作摆动,当该第一卡扣扣合于该第一卡盘时,该第一扣合模块处于一扣合状态,当该第一卡扣未扣合于该第一卡盘时,该第一扣合模块处于一释放状态;及
一第一选综模块,包括活设于该机座上的一第一上选综臂与一第一下选综臂、一可摆动的第一选择器、及一受控带动该第一选择器指向该第一下选综臂的电磁件,其中,该控制模块是操控该电磁件是否充电而产生磁吸力,进而利用该电磁件所产生的磁吸力带动该第一选择器摆动并指向该第一下选综臂,该第一上、下选综臂均可被该第一提综盘推动而摆动并分别连接有一弹性件,当该第一上、下选综臂未受外力或外力消失时,该第一扣合模块处于该扣合状态,当该第一上、下选综臂其中一者卡掣于该第一提综盘的该凹槽时,该第一扣合模块处于该释放状态,该第一选择器亦具有一回复件,当该第一选择器未受外力或外力消失时,该第一选择器指向该第一上选综臂;
每一传动总成的该第二操控单元包括:
一第二扣合模块,包括一套接于该同向转轴的第二卡盘、一固定于该第二齿轮的第二提综盘、及一活设于该第二提综盘的第二卡扣,其中,该第二提综盘具有一凹槽,其中,该第二卡扣可相对于该第二提综盘作摆动,当该第二卡扣扣合于该第二卡盘时,该第二扣合模块处于一扣合状态,当该第二卡扣未扣合于该第二卡盘时,该第二扣合模块处于一释放状态;及
一第二选综模块,包括活设于该机座上的一第二上选综臂与一第二下选综臂、一可摆动的第二选择器、及一受控带动该第二选择器指向该第二下选综臂的电磁件,其中,该控制模块是操控该电磁件是否充电而产生磁吸力,进而利用该电磁件所产生的磁吸力带动该第二选择器摆动并指向该第二下选综臂,该第二上、下选综臂均可被该第二提综盘推动而摆动并分别连接有一弹性件,当该第二上、下选综臂未受外力或外力消失时,该第二扣合模块处于该扣合状态,当该第二上、下选综臂其中一者卡掣于该第二提综盘的该凹槽时,该第二扣合模块处于该释放状态,该第二选择器亦具有一回复件,当该第二选择器未受外力或外力消失时,该第二选择器指向该第二上选综臂;
每一传动总成的该第三操控单元包括:
一第三扣合模块,包括一套接于该反向转轴的第三卡盘、一固定于该第三齿轮的第三提综盘、及一活设于该第三提综盘的第三卡扣,其中,该第三提综盘具有一凹槽,其中,该第三卡扣可相对于该第三提综盘作摆动,当该第三卡扣扣合于该第三卡盘时,该第三扣合模块处于一扣合状态,当该第三卡扣未扣合于该第三卡盘时,该第三扣合模块处于一释放状态;及
一第三选综模块,包括活设于该机座上的一第三上选综臂与一第三下选综臂、一可摆动的第三选择器、及一受控带动该第三选择器指向该第三下选综臂的电磁件,其中,该控制模块是操控该电磁件是否充电而产生磁吸力,进而利用该电磁件所产生的磁吸力带动该第三选择器摆动并指向该第三下选综臂,该第三上、下选综臂均可被该第三提综盘推动而摆动并分别连接有一弹性件,当该第三上、下选综臂未受外力或外力消失时,该第三扣合模块处于该扣合状态,当该第三上、下选综臂其中一者卡掣于该第三提综盘的该凹槽时,该第三扣合模块处于该释放状态,该第三选择器亦具有一回复件,当该第三选择器未受外力或外力消失时,该第三选择器指向该第三上选综臂;及
该平行轴群组还包括:
一第一致动装置,用以带动所有的该第一选择器分别朝对应的该第一上选综臂或该第一下选综臂推抵,以使得该第一上选综臂或该第一下选综臂移离该第一扣合模块的该凹槽,以致于使对应的该第一扣合模块进入该扣合状态;
一第二致动装置,用带动所有的该第二选综模块的一第二选择器分别朝对应的一第二上选综臂或一第二下选综臂推抵,以使得该第二上选综臂或该第二下选综臂移离该第二扣合模块的该凹槽,以致于使对应的该第二扣合模块进入该扣合状态;及
一第三致动装置,用以带动所有的该第三选综模块的一第三选择器分别朝对应的一第三上选综臂或一第三下选综臂推抵以使得该第三上选综臂或该第三下选综臂移离该第三扣合模块的该凹槽,以致于对应的使该第三扣合模块进入该扣合状态。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形成双织口的多臂机,其特征在于:每一第一选择器还包含:
一座体,具有一掣动指针;及
一被吸件,位于该座体及该电磁件之间,并具有一枢设于该座体的枢接端、一相反于该枢接端的摆动端;
其中,该回复件的两端分别抵靠于该座体及该被吸件的摆动端,当该第一选综模块的该电磁件未充电时,该摆动端抵接于该电磁件而该枢接端与该电磁件相间隔,且该掣动指针指向该第一上选综臂,当该电磁件充电时,该枢接端及该摆动端皆抵靠于该电磁件,且该掣动指针指向该第一下选综臂,该回复件被压缩而蓄积一反向势动力。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形成双织口的多臂机,其特征在于:每一第二选择器还包含:
一座体,具有一掣动指针;及
一被吸件,位于该座体及该电磁件之间,并具有一枢设于该座体的枢接端、一相反于该枢接端的摆动端;
其中,该回复件的两端分别抵靠于该座体及该被吸件的摆动端,当该第二选综模块的该电磁件未充电时,该摆动端抵接于该电磁件而该枢接端与该电磁件相间隔,且该掣动指针指向该第二上选综臂,当该电磁件充电时,该枢接端及该摆动端皆抵靠于该电磁件,且该掣动指针指向该第二下选综臂,该回复件被压缩而蓄积一反向势动力。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形成双织口的多臂机,其特征在于:每一第三选择器还包含:
一座体,具有一掣动指针;及
一被吸件,位于该座体及该电磁件之间,并具有一枢设于该座体的枢接端、一相反于该枢接端的摆动端;
其中,该回复件的两端分别抵靠于该座体及该被吸件的摆动端,当该第三选综模块的该电磁件未充电时,该摆动端抵接于该电磁件而该枢接端与该电磁件相间隔,且该掣动指针指向该第三上选综臂,当该电磁件充电时,该枢接端及该摆动端皆抵靠于该电磁件,且该掣动指针指向该第三下选综臂,该回复件被压缩而蓄积一反向势动力。
8.如权利要求4至7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可形成双织口的多臂机,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致动装置包括:
一第一控制杆,供所述第一选择器套设;
一第一凸轮,在其径向上的两端处各自形成一凸尖部且套设于该输入转轴;及
一第一致动件,具有一枢设于该机座的枢接部、一连接于该枢接部的一侧且恒靠抵于该第一凸轮的抵接臂部及一连接于该枢接部的另一侧并枢套于该第一控制杆的连接臂部,该第一致动件的抵接臂部恒推抵于该第一凸轮而可被该第一凸轮推动而摆动,当该第一凸轮的两该凸尖部其中任一者转动至该抵接臂部时,将推抵该抵接臂部移动,造成该第一致动件作有限制的转动,进而连动该连接臂部带动该第一控制杆同步摆向该第一操控单元的第一选综模块,以使得该第一控制杆带动所有活设于其上的所述第一选择器分别朝向并推动所对应的该第一上选综臂或该第一下选综臂做摆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形成双织口的多臂机,其特征在于:该第二致动装置包括:
一第二控制杆,供所述第二选择器套设;
一第二凸轮,于其径向上的两端处各自形成一凸尖部且套设于该输入转轴;及
一第二致动件,具有一枢设于该机座的枢接部、一连接于该枢接部的一侧且恒靠抵于该第二凸轮的抵接臂部及一连接于该枢接部的另一侧并枢套于该第二控制杆的连接臂部,该第二致动件的抵接臂部恒推抵于该第二凸轮而可被该第二凸轮推动而摆动,当该第二凸轮的两该凸尖部其中任一者转动至该抵接臂部时,将推抵该抵接臂部移动,造成该第二致动件作有限制的转动,进而连动该连接臂部带动该第二控制杆同步摆向该第二操控单元的第二选综模块,以使得该第二控制杆带动所有活设于其上的所述第二选择器分别朝向并推动所对应的该第二上选综臂或该第二下选综臂做摆动。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形成双织口的多臂机,其特征在于:该第三致动装置包括:
一第三控制杆,供所述第三选择器套设;
一第三凸轮,于其径向上的两端处各自形成一凸尖部且套设于该输入转轴;及
一第三致动件,具有一枢设于该机座的枢接部、一连接于该枢接部的一侧且恒靠抵于该第三凸轮的抵接臂部及一连接于该枢接部的另一侧并枢套于该第三控制杆的连接臂部,该第三致动件的抵接臂部恒推抵于该第三凸轮而可被该第三凸轮推动而摆动,当该第三凸轮的两该凸尖部其中任一者转动至该抵接臂部时,将推抵该抵接臂部移动,造成该第三致动件作有限制的转动,进而连动该连接臂部带动该第三控制杆同步摆向该第三操控单元的第三选综模块,以使得该第三控制杆带动所有活设于其上的所述第三选择器分别朝向并推动所对应的该第三上选综臂或该第三下选综臂做摆动。
CN201710696355.2A 2017-08-15 2017-08-15 可形成双织口的多臂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940282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696355.2A CN109402827B (zh) 2017-08-15 2017-08-15 可形成双织口的多臂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696355.2A CN109402827B (zh) 2017-08-15 2017-08-15 可形成双织口的多臂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402827A CN109402827A (zh) 2019-03-01
CN109402827B true CN109402827B (zh) 2020-07-14

Family

ID=654541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696355.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9402827B (zh) 2017-08-15 2017-08-15 可形成双织口的多臂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402827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H392410A (de) * 1961-05-05 1965-05-15 Rueti Ag Maschf Schaftmaschine
DE102005059911B3 (de) * 2005-12-15 2007-02-08 Groz-Beckert Kg Schaftantrieb für eine Webmaschine
CN201560273U (zh) * 2009-11-19 2010-08-25 常熟纺织机械厂有限公司 旋转式电子多臂机的三开口开口机构
EP2520698A1 (de) * 2011-12-22 2012-11-07 NV Michel van de Wiele Fachbildungsvorrichtung für eine Webmaschine
CN105442138B (zh) * 2015-12-31 2017-03-08 常熟纺织机械厂有限公司 旋转式电子多臂机的三开口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402827A (zh) 2019-03-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506668B2 (en) Device for modulating a first rotational motion of an input shaft to a second, different from the first, rotational motion of an output shaft in textile machines
CN109402827B (zh) 可形成双织口的多臂机
US4572247A (en) Single heddle control device for a weaving machine having a shedding apparatus
US4182380A (en) Dobbies for weaving looms
US4497346A (en) Clutch arrangement for controlling a heddle of a weaving machine
US20070137719A1 (en) Shaft drive for a power loom
CN110117859B (zh) 可形成双织口的多臂机
JP2005517098A (ja) 可変ループ高さを形成するためのテリー製織方法及び同方法の実施のためのテリー織機
US3810492A (en) Shedding motion of healds for jacquard weaving machines
CN110168156A (zh) 织边装置
CN2863828Y (zh) 织机织物起毛装置
TWI652384B (zh) Dobby machine capable of forming double weaving
EP1888825B1 (en) Terry loom and modular terry loom appliance
TWM563441U (zh) 可形成雙織口的多臂機
US4667705A (en) Weft change system with a weaving machine
US6186187B1 (en) Cloth moving type pile forming apparatus
TW201934828A (zh) 可形成雙織口的多臂機
EP0467444B1 (en) Actuation device for the programming of rotary dobbies in looms
CN208235065U (zh) 可形成双织口的多臂机
EP0368402B1 (en) Device for forming selvedges on cloths
CN109072500B (zh) 用于织造装置的梭口形成模块
US4964443A (en) Weft mixer
US4869297A (en) Device for forming a selvedge or selvedges on woven cloth
EP0682129A1 (en) Rotary dobby
JPH07197351A (ja) 製織機における少なくとも2つの緯入れ装置の駆動スイッチを交互に開閉する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714

Termination date: 2021081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