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396177A - 一种石油烃-重金属复合污染淤泥的生态修复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和修复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石油烃-重金属复合污染淤泥的生态修复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和修复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396177A
CN109396177A CN201811006799.XA CN201811006799A CN109396177A CN 109396177 A CN109396177 A CN 109396177A CN 201811006799 A CN201811006799 A CN 201811006799A CN 109396177 A CN109396177 A CN 10939617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soil layer
heap
massif
drainage blank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006799.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396177B (zh
Inventor
李世汨
章玉泉
洪军
肖林
李茜
吴建康
匡丕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ezhouba China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ezhouba Chin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ezhouba China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ezhouba Chin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006799.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396177B/zh
Publication of CN1093961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39617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39617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39617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9DISPOSAL OF SOLID WASTE; RECLAMATION OF CONTAMINATED SOIL
    • B09CRECLAMATION OF CONTAMINATED SOIL
    • B09C1/00Reclamation of contaminated soil
    • B09C1/10Reclamation of contaminated soil microbiologically, biologically or by using enzymes
    • B09C1/105Reclamation of contaminated soil microbiologically, biologically or by using enzymes using fungi or pla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9DISPOSAL OF SOLID WASTE; RECLAMATION OF CONTAMINATED SOIL
    • B09BDISPOSAL OF SOLID WAS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09B3/00Destroying solid waste or transforming solid waste into something useful or harmles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9DISPOSAL OF SOLID WASTE; RECLAMATION OF CONTAMINATED SOIL
    • B09CRECLAMATION OF CONTAMINATED SOIL
    • B09C2101/00In situ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Mycology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Soil Sciences (AREA)
  • Botany (AREA)
  • Treatment Of Sludg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石油烃‑重金属复合污染淤泥的生态修复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和修复方法,该结构包括地表防渗层、土方堆筑山体、植被层和微型湿地,土方堆筑山体由多层修复土层和多层排水层交替堆填而成,土方堆筑山体堆筑于地表防渗层上,土方堆筑山体的最下层为排水层,土方堆筑山体的最上层为修复土层,植被层种植于土方堆筑山体表层上,各修复土层中均匀布设有多个透水结构,各修复土层与最下方的排水层之间设置多个透水结构,最下层排水层四周边缘环绕有排水暗沟,排水暗沟通过连接暗沟与微型湿地连接。该修复结构简单,功能多样。其施工方法操作方便,施工成本低。该修复结构可对石油烃‑重金属复合污染淤泥进行修复,操作简单,修复效果好。

Description

一种石油烃-重金属复合污染淤泥的生态修复结构及其施工 方法和修复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境生态修复及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石油烃-重金属复合污染淤泥的生态修复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和修复方法。
背景技术
底泥是河道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不仅是河流中营养物质循环的重要环节,也是污染物的重要蓄积地。随着我国水利与水环境治理工程的大规模展开,每年都会产生大量的疏浚底泥。由于疏浚底泥泥量大、含水率高、组成成分复杂,随意堆积不仅影响景观,还可能产生二次污染,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不利影响。而疏浚底泥中含有的有机质和植物所需营养成分,是有价值的生物资源,因此,针对不同污染特征的疏浚底泥,研究不同的生物修复方法和利用途径,可有效实现疏浚底泥的无害化和资源化。
目前国内河道整治中常用的淤泥处理方法主要有堆场处理、固化处理等,其中固化处理技术通过封闭、沉淀、吸附等物理化学作用将污染物稳定在固化体中,从而达到快速改善底泥物理性质和减少污染物再次释放及迁移的目的。实际上,在工程实践中,淤积较严重的河道清淤量大,淤泥脱水固化成本过高;另一方面,固化淤泥中,污染物一般并未被出去,而是被包裹住而无法渗透到环境中,未实现污染物的消除,存在一定的环境风险。如何在污染淤泥处理过程中综合考虑资源节约,以及固化淤泥中污染物的去除问题,一直是人们解决这一瓶颈问题的努力方向。
值得注意的是,淤泥经过固化处理后虽然物理化学条件发生了较大变化,但微生物仍然具有一定的活性。微生物通过降解有机质获得能量,新陈代谢产生的无机酸以及有机酸对固化过程中产生的水化产物具有分解作用。由此说明通过生物刺激与生物强化作用,可以有效提高固化淤泥中污染物的生物利用性。此外,河道疏浚底泥中还含有各种有益成分,包括腐殖质和含量较高的速效氮磷,可用作绿化种植土进行资源化利用。这为利用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经固化处理后的重金属-石油烃复合污染淤泥提供了一条有效可行的技术路线。
近年来,微生物强化修复技术以及植物修复技术越来越多的应用到石油烃或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中,微生物-植物联合修复技术是利用环境中植物对微生物生长的促进作用,显著提高微生物对石油污染物的降解率。重金属污染在石油污染土壤中普遍存在,重金属对微生物的毒害作用会影响微生物-植物在土壤中的生物修复作用。因此,微生物-植物联合作用于石油-重金属复合污染淤泥修复的是消除淤泥中污染物质,恢复淤泥中生态系统结构的重要方法。
发明内容
基于上述现有技术,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石油烃-重金属复合污染淤泥的生态修复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和修复方法,该修复结构简单,构建成本低,功能多样。
该施工方法简单,操作方便,施工成本低。
该修复方法依托于堆筑结构,操作简单,对石油烃-重金属复合污染淤泥修复效果好。
实现本发明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石油烃-重金属复合污染淤泥的生态修复景观堆筑结构,包括地表防渗层、土方堆筑山体、植被层和微型湿地,土方堆筑山体由多层修复土层和排水层构成,且修复土层和排水层交替堆填,土方堆筑山体堆筑于地表防渗层上,土方堆筑山体的最下层为排水层,土方堆筑山体的最上层为修复土层,植被层种植于土方堆筑山体表层上,各修复土层中均匀布设有多个透水结构,透水结构包括竖向布设的多孔透水盲管A,各修复土层中的多根多孔透水盲管A的上端口位于相对应的修复土层表层的中间位置,各修复土层中的多根多孔透水盲管A的上端口与大气连通,各修复土层中的多根多孔透水盲管A的下端位于相对应的修复土层相邻下方的排水层顶部上,最下方和中间的各修复土层中竖向均匀预埋有多个透气结构A,各修复土层中的多个透气结构A的顶部与相对应的修复土层相邻上方的排水层的边缘连通,各修复土层中的多个透气结构A的底部位于最下方的排水层顶部上,最上方的修复土层中央竖直预埋有透气结构B,透气结构B的顶部位于最上方的修复土层表层中央,透气结构B的底部位于最下方的排水层顶部上,透气结构B的顶部均与大气连通,最下层排水层四周边缘环绕有排水暗沟,排水暗沟倾斜设置,排水暗沟的最低处铺设有连接暗沟,连接暗沟的一端与排水暗沟最低处连接,另一端与微型湿地入口连接。
所述的排水层由下部支撑透水层和上部土工布层构成,上层土工布层铺设在下部支撑透水层上,排水层厚度为30-50cm。
所述的修复土层由石油烃-重金属复合污染淤泥经脱水处理后所得的淤泥改性土堆填而成,修复土层的厚度为1.5-3m。
所述的土方堆筑山体的高度不超过20m。
所述的透水结构还包括内部土工布层、碎石层和外部土工布层,内部土工布层包裹在多孔透水盲管A上,碎石层包裹在内部土工布层上,外部土工布层包裹在碎石层上,各修复土层中的相邻两透水结构之间的周向距离为10-30m。
所述的透气结构A包括圆柱状的钢丝网笼A,钢丝网笼A中央设有多孔导气管A,多孔导气管A的两端分别固定与钢丝网笼A两端面的中央,钢丝网笼A内表面铺设有土工布,钢丝网笼A与多孔导气管A之间填充有碎石,透气结构B包括圆柱状的钢丝网笼B,钢丝网笼B中央设有多孔导气管B,多孔导气管B的两端分别固定与钢丝网笼B两端面的中央,钢丝网笼B内表面铺设有土工布,钢丝网笼B与多孔导气管B之间填充有碎石,多孔导气管B和各多孔导气管A均与大气连通,各修复土层中的相邻两透气结构A之间的周向距离为10-30m,各修复土层中的透气结构A和透水结构交错分布。
所述的排水暗沟内布设有多孔透水盲管B,多孔透水盲管B外包裹有碎石。
微型湿地出口处设有溢流口,溢流口出口处连接有排水管。
一种的石油烃-重金属复合污染淤泥的生态修复景观堆筑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城市河道内的石油烃-重金属复合污染淤泥疏浚后堆放于围堰内沥水,再进行脱水改性处理,得到含水率为35-50%的淤泥改性土;
2、对待堆山区域的地质情况进行调查,确保待堆山区域的地基承载力大于80Kpa,地表1-3m内的土壤层的渗透系数低于1×10-7cm/s,调查结束后,对待堆山区域地表进行碾压处理,形成地表防渗层;
3、在地表防渗层上铺设最下方的排水层,在最下方的排水层上用淤泥改性土堆填最下方的修复土层,接着在最下方的修复土层上铺设第二层排水层,在第二层排水层上堆填第二层修复土层,如此循环,使修复土层和排水层交替堆筑,堆筑完毕后,形成土方堆筑山体,土方堆筑山体的高度小于20m,最大边坡坡度小于淤泥改性土的自然安息角,在土方堆筑山体堆填的同时埋设透气结构B和多个透气结构A;
4、在每一层修复土层堆筑完成后,按照施工图在修复土层表层中间位置开挖孔洞,在各孔洞中埋设透水结构;
5、在最下方的排水层四周边缘开挖和布设排水暗沟,在土方堆筑山体旁边布设微型湿地,在排水暗沟的最低处与微型湿地入口之间开挖和布设连接暗沟;
6、在土方堆筑山体表层上种植地被植物、灌木和乔木,种植的地被植物、灌木和乔木形成植被层。
进一步,堆填修复土层时,自下而上分层堆填,每个分层的厚度为50-80cm,沉降量不超过分层厚度的3%。
一种基于石油烃-重金属复合污染淤泥的生态修复景观堆筑结构的修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待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修复景观堆筑结构施工完成后,选取液体微生物菌剂,液体微生物菌剂可根据污染物石油烃和重金属的种类进行选择,液体微生物菌剂中的有效活菌数不低于1010个/ml,将液体微生物菌剂用水稀释200-500倍,得到生物修复菌液,每隔2-4周,通过透水结构将生物修复菌液添加到土方堆筑山体中,每次液体微生物菌剂的添加量为土方堆筑山体总质量的0.1-0.2‰;
2、根据淤泥改性土的pH以及石油烃、有机质、总氮、总磷、总碳和总氮含量,选取合适的营养药剂,将营养药剂加水制成复合激活剂,水加入的比例需要根据土方堆筑山体进行计算,在每次加生物修复菌液前1-3天,将复合激活剂通过透水结构添加到土方堆筑山体中,每次营养药剂的添加量为土方堆筑山体总质量的0.1-0.2‰。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和优点在于:
1、本发明基于淤泥改性土具有类似土壤的特征,在充分利用既有氮磷钾肥力的基础上,适当添加辅助材料改善土壤质地等耕植性,通过景观山体堆筑、绿化种植及投加菌剂的方式,实现污染底泥从泥到土的根本性转变,恢复淤泥改性土的自然生态。
2、本发明依靠微生物及植物的作用可加快淤泥改性土中残留石油烃的降解,促进植物吸附可生物利用的重金属,在固化/稳定化的基础上,将残留的石油烃及重金属进一步消除、降低,实现污染底泥-淤泥改性土-自然土壤的彻底的生态恢复。
3、本发明的修复结构埋设有透水结构、多孔透气笼等形成的透气与加药结构,透气与加药结构与排水层相互配合,使得修复土层的通气性、透水性和水源涵养性明显改性。
4、本发明的修复结构简单,由淤泥改性土、碎石、/砖渣等原材料构筑而成,施工方便,构建成本低,不仅可使用生物菌剂进行污泥改性土的修复,而且可作为城市景观山体,一举多得。
5、本发明的修复方法简单,在修复结构基础上,配合使用生物菌剂和营养液,操作简单,修复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为石油烃-重金属复合污染淤泥的生态修复景观堆筑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排水暗沟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透水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透气结构A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修复土层、2-排水层、3-地表防渗层、4-植被层、5-透水结构、6-透气结构A、7-排水暗沟、8-微型湿地、9-溢流口、10-排水管、11-透气结构B、12-多孔透水盲管A、13-多孔透水盲管B、15-连接暗沟、16-内部土工布层、17-碎石层、18-外部土工布层、19-多孔导气管A、20-钢丝网笼A。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石油烃-重金属复合污染淤泥的生态修复景观堆筑结构的结构进行说明。
本发明的石油烃-重金属复合污染淤泥的生态修复结构的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地表防渗层3、土方堆筑山体、植被层4和微型湿地。
所述的土方堆筑山体由三层修复土层1和三层排水层2构成,且修复土层1和排水层2交替堆填。土方堆筑山体堆筑于地表防渗层上,土方堆筑山体的最下层为排水层2,土方堆筑山体的最上层为修复土层1。
所述的排水层2由下部支撑透水层和上部土工布层构成,上部土工布层铺设在下部支撑透水层上,土工布采用200g/m2高强度丙纶布,排水层2厚度为40cm。所述的修复土层1由石油烃-重金属复合污染淤泥经脱水处理后所得的淤泥改性土堆填而成,修复土层1的厚度为2m,土方堆筑山体的高度为7.2m。
各修复土层中均匀布设有多个透水结构5,如图4所示,透水结构5包括竖向布设的多孔透水盲管A12、内部土工布层16、碎石层17和外部土工布层18,内部土工布层16包裹在直径为150mm的多孔透水盲管A12(如塑料盲沟)上,碎石层17包裹在内部土工布层16上,外部土工布层18包裹在厚度为150mm的碎石层17上。各修复土层1中的相邻两透水结构5之间的周向距离为20m。各修复土层1中的多根多孔透水盲管A12的上端口位于相对应的修复土层1表层的中间位置,各修复土层1中的多根多孔透水盲管A12的上端口与大气连通,且各修复土层中的多根多孔透水管的上端位于同一等高线上,各修复土层1中的多根多孔透水盲管A12的下端位于相对应的修复土层1相邻下方的排水层2顶部上。
最下方和中间的修复土层1中竖向均匀预埋有多个透气结构A6,相邻两透气结构A6之间的周向距离为20m。如图5所示,透气结构A6包括圆柱状的钢丝网笼A20,钢丝网笼A20的直径为1000mm。钢丝网笼A20中央设有直径为200mm的多孔导气管A19(HDPE穿孔导气管),多孔导气管A19的两端分别固定与钢丝网笼20两端面的中央,钢丝网笼A内表面铺设有土工布,钢丝网笼A20与多孔导气管A19之间填充右尺寸为40mm的碎石。各透气结构A6的顶部与中间的排水层边缘连通,各多孔透水笼A6的底部位于下方的排水层2顶部上。
最上方的修复土层中央竖直预埋有透气结构B11,透气结构B11包括圆柱状的钢丝网笼B,钢丝网笼B的直径为1000mm。钢丝网笼B中央设有直径为200mm的多孔导气管B(HDPE穿孔导气管),多孔导气管B的两端分别固定与钢丝网笼B两端面的中央,钢丝网笼B内表面铺设有土工布,钢丝网笼B与多孔导气管B之间填充右尺寸为40mm的碎石。透气结构B的顶部位于上方的修复土层表层中央,透气结构B中的多孔导气管与大气连通,透气结构B的底部位于下方的排水层顶部上。
下方的排水层四周边缘环绕有排水暗沟7,排水暗沟7倾斜设置,排水暗沟7的坡度为1.5‰。如图3所示,排水暗沟7内布设有多孔透水盲管B13,多孔透水盲管B13外包裹有碎石。排水暗沟7的最低处铺设有连接暗沟15,连接暗沟15内设有连接管,连接管的一端与多孔透水盲管B13的最低处连接,连接管的另一端与微型湿地8的入口连接。
微型湿地8出口处设有溢流口9,溢流口9处连接有排水管10。微型湿地8出口处设有溢流口以控制湿地水位或排出多余雨水。
实施例1
下面结合上述的石油烃-重金属复合污染淤泥的生态修复结构对其施工方法进行详细说明。
1、将某城市河道内的石油烃-重金属复合污染淤泥疏浚后堆放于围堰内沥水,再进行脱水改性处理,固化/稳定化其中的石油烃及重金属,脱水处理可以采用HAS淤泥改性剂对淤泥进行固化脱水,具体参照《HAS淤泥改性剂原位改性固化淤泥软土施工工法》,待沥水至其含水率降低至70%以下时,添加4-8%的HAS淤泥改性剂进行固化改性;也可以采用板块压滤机等脱水机械进行脱水处理,具体参照《淤泥机械脱水化学改性一体化施工方法》,得到含水率为35-50%的淤泥改性土,对淤泥改性土中的重金属等污染物浸出浓度进行检测,满足《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标准》(GB5085.3-1996)及《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Ⅲ类水质标准的淤泥方可视为达标,可进行下一步堆筑修复,否则重新进行脱水改性处理;
2、对待堆山区域的地质情况进行调查,查询待堆山区域的地勘报告,待堆山区域从上到下依次为素填土、粘土和中风化泥质粉砂岩,其地基承载力为100Kpa,上层素填土层的渗透系数为0.6×10-7cm/s,为天然的地表防渗层;
3、将待堆山区域的表层土进行剥离和整平,在其上用围堰拆除后产生的碎石/砖渣铺设下部支撑透水层,再在下部支撑透水层上覆盖一层土工布,形成上部土工布层,最下方的排水层施工完成;
4、在最下方的排水层上用淤泥改性土堆填最下方的修复土层,接着在最下方的修复土层上铺设中间排水层,随后在中间排水层上堆填中间修复土层,再接着在中间的修复土层上铺设最上方的排水层,在最上方的排水层上堆填最上方的修复土层,在堆填修复土层,修复土层自下而上分层堆填,每个分层的厚度为50cm,沉降量不超过分层厚度的3%,控制修复土层压实度为74%,孔隙率在60%,堆填完毕后,形成土方堆筑山体,同时对形成的土方堆筑山体进行修整,控制最大边坡坡度为28°。在土方堆筑山体堆填的同时埋设透气结构B和多个透气结构A,透气结构B和中间的修复土层中透气结构A由于高度较高,采用分段埋设的方法进行埋设。最下方的排水层施工完成后,按照施工图在最下方的排水层上预先安放套管B和多个套管A,套管B和多个套管A的直径为1300mm,在最外层的套管A中埋设最下方的修复土层中的透气结构A,在其余的套管A埋设其余透气结构A的下节段,套管B中埋设透气结构最下方的节段,在最下方的修复土层堆填完成后,将所有的套管A和套管B拔出,最下方的修复土层中的透气结构A埋设完成,在中间的排水层施工完成后,在中间层的排水层上预先安放套管B和多个套管A,在套管B中埋设透气结构B的中间节段,在套管A埋设中间修复的透气结构A的上节段,待中间的修复土层堆填完成后,将所有的套管A和套管B拔出,中间的修复土层中的透气结构A埋设完成,在最上方的排水层施工完成后,在最上方的排水层上预先安放套管B,在套管B中埋设透气结构B的上节段,待最上方的修复土层堆填完成后,将套管B拔出,透气结构B埋设完成;
5、在每一层修复土层堆筑完成后,按照施工图在修复土层表层中间位置开挖1m深的土坑,在各土坑中放置固定1m长的DN350钢桶,钢桶四周及底部包裹土工布,之后在钢桶中心安放包裹好土工布的DN150多孔盲管,固定后填充碎石层,随后在空隙处进行土方回填,随后将钢桶取出;
6、按照参考文献《基于小型湿地的农田排水处理系统设计与实现》构建18m2的微型湿地,在微型湿地出口处设溢流口,在溢流口出口处设排水管,微型湿地种植2m2鸢尾、2.5m2花叶芦竹、1.5m2美人蕉、1.2m2花叶香蒲;
7、在最下方的排水层四周边缘环绕铺设坡度为1.5‰的排水暗沟,在排水暗沟内铺设多孔透水盲管B(如塑料盲沟),在多孔透水盲管B四周填充碎石,在排水暗沟的最低处开挖连接暗沟,在连接暗沟内布设连接管,将连接管的一端与多孔透水盲管B的最低处连接,连接管的另一端与微型湿地的入口连接;
8、在土方堆筑山体表层上种植黑麦草、紫花苜蓿,局部点缀小叶女贞及香樟,使种植的地被植物、灌木和乔木形成植被层,在种植香樟时,在香樟种植土中加入香樟种植土质量5%的农林废弃物,农林废弃物为木屑和/或菇渣等,同时在香樟根系旁均匀预埋3根透气盲管。
实施例2
上述的石油烃-重金属复合污染淤泥的生态修复景观堆筑结构施工完毕后,进行修复工作,具体修复方法如下:
1、选取含巨大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胶质芽孢杆菌的农用商业EM液体菌剂(郑州启富农业科技有限公司-EM菌液),每隔2周,将农用商业EM液体菌剂用水稀释500倍,得到生物修复菌液,将生物修复菌液通过各透水结构的多孔透水盲管A添加到土方堆筑山体中,每次加入120升农用商业EM液体菌剂;
2、测得淤泥改性土pH 7.20、石油烃含量1200g/kg、有机质30.5g/kg、总氮0.068g/kg、总磷0.045g/kg,其中总碳和总氮含量相对较低,则选择蔗糖和硝酸铵作为营养药剂,在每次加生物修复菌液前2天,将营养药剂加水制成复合激活剂,其中蔗糖的浓度为10g/L、硝酸铵浓度为0.1g/L,将复合激活剂通过各透水结构的多孔透水盲管A添加到土方堆筑山体中,每次加入120L营养药剂。
经90d修复后,收割第一轮植物,检测土方堆筑山体表层往下1m深度左右的淤泥改性土中石油烃及重金属Cd的含量,石油烃含量从1000mg/L降低到300mg/L,去除率达到70%,Cd的浓度由5mg/kg降低到3mg/kg,去除率为达到40%,将收割的植物送到生物质发电厂焚烧处理。

Claims (11)

1.一种石油烃-重金属复合污染淤泥的生态修复结构,包括地表防渗层、土方堆筑山体、植被层和微型湿地,土方堆筑山体由多层修复土层和排水层构成,且修复土层和排水层交替堆填,土方堆筑山体堆筑于地表防渗层上,土方堆筑山体的最下层为排水层,土方堆筑山体的最上层为修复土层,植被层种植于土方堆筑山体表层上,各修复土层中均匀布设有多个透水结构,透水结构包括竖向布设的多孔透水盲管A,各修复土层中的多根多孔透水盲管A的上端口位于相对应的修复土层表层的中间位置,各修复土层中的多根多孔透水盲管A的上端口与大气连通,各修复土层中的多根多孔透水盲管A的下端位于相对应的修复土层相邻下方的排水层顶部上,最下方和中间的各修复土层中竖向均匀预埋有多个透气结构A,各修复土层中的多个透气结构A的顶部与相对应的修复土层相邻上方的排水层的边缘连通,各修复土层中的多个透气结构A的底部位于最下方的排水层顶部上,最上方的修复土层中央竖直预埋有透气结构B,透气结构B的顶部位于最上方的修复土层表层中央,透气结构B的底部位于最下方的排水层顶部上,透气结构B的顶部均与大气连通,最下层排水层四周边缘环绕有排水暗沟,排水暗沟倾斜设置,排水暗沟的最低处铺设有连接暗沟,连接暗沟的一端与排水暗沟最低处连接,另一端与微型湿地入口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油烃-重金属复合污染淤泥的生态修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排水层由下部支撑透水层和上部土工布层构成,上层土工布层铺设在下部支撑透水层上,排水层厚度为30-50c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油烃-重金属复合污染淤泥的生态修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修复土层由石油烃-重金属复合污染淤泥经脱水处理后所得的淤泥改性土堆填而成,修复土层的厚度为1.5-3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油烃-重金属复合污染淤泥的生态修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土方堆筑山体的高度不超过20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油烃-重金属复合污染淤泥的生态修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透水结构还包括内部土工布层、碎石层和外部土工布层,内部土工布层包裹在多孔透水盲管A上,碎石层包裹在内部土工布层上,外部土工布层包裹在碎石层上,各修复土层中的相邻两透水结构之间的周向距离为10-30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油烃-重金属复合污染淤泥的生态修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透气结构A包括圆柱状的钢丝网笼A,钢丝网笼A中央设有多孔导气管A,多孔导气管A的两端分别固定与钢丝网笼A两端面的中央,钢丝网笼A内表面铺设有土工布,钢丝网笼A与多孔导气管A之间填充有碎石,透气结构B包括圆柱状的钢丝网笼B,钢丝网笼B中央设有多孔导气管B,多孔导气管B的两端分别固定与钢丝网笼B两端面的中央,钢丝网笼B内表面铺设有土工布,钢丝网笼B与多孔导气管B之间填充有碎石,多孔导气管B和各多孔导气管A均与大气连通,各修复土层中的相邻两透气结构A之间的周向距离为10-30m,各修复土层中的透气结构A和透水结构交错分布。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油烃-重金属复合污染淤泥的生态修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排水暗沟内布设有多孔透水盲管B,多孔透水盲管B外包裹有碎石。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油烃-重金属复合污染淤泥的生态修复结构,其特征在于:微型湿地出口处设有溢流口,溢流口出口处连接有排水管。
9.一种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石油烃-重金属复合污染淤泥的生态修复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9.1、将城市河道内的石油烃-重金属复合污染淤泥疏浚后堆放于围堰内沥水,再进行脱水改性处理,得到含水率为35-50%的淤泥改性土;
9.2、对待堆山区域的地质情况进行调查,确保待堆山区域的地基承载力大于80Kpa,地表1-3m内的土壤层的渗透系数低于1×10-7cm/s,调查结束后,对待堆山区域地表进行碾压处理,形成地表防渗层;
9.3、在地表防渗层上铺设最下方的排水层,在最下方的排水层上用淤泥改性土堆填最下方的修复土层,接着在最下方的修复土层上铺设第二层排水层,在第二层排水层上堆填第二层修复土层,如此循环,使修复土层和排水层交替堆筑,堆筑完毕后,形成土方堆筑山体,土方堆筑山体的高度小于20m,最大边坡坡度小于淤泥改性土的自然安息角,在土方堆筑山体堆填的同时埋设透气结构B和多个透气结构A;
9.4、在每一层修复土层堆筑完成后,按照施工图在修复土层表层中间位置开挖孔洞,在各孔洞在埋设透水结构;
9.5、在最下方的排水层四周边缘开挖和布设排水暗沟,在土方堆筑山体旁边布设微型湿地,在排水暗沟的最低处与微型湿地入口之间开挖和布设连接暗沟;
9.6、在土方堆筑山体表层上种植地被植物、灌木和乔木,种植的地被植物、灌木和乔木形成植被层。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石油烃-重金属复合污染淤泥的生态修复景观堆筑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堆填修复土层时,自下而上分层堆填,每个分层的厚度为50-80cm,沉降量不超过分层厚度的3%。
11.一种基于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油烃-重金属复合污染淤泥的生态修复结构的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1.1、待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修复结构施工完成后,选取液体微生物菌剂,液体微生物菌剂中的有效活菌数不低于1010个/ml,将液体微生物菌剂用水稀释200-500倍,得到生物修复菌液,每隔2-4周,通过透水结构将生物修复菌液添加到土方堆筑山体中,每次液体微生物菌剂的添加量为土方堆筑山体总质量的0.1-0.2‰;
11.2、根据淤泥改性土的pH以及石油烃、有机质、总氮和总磷的含量,选取营养药剂,将营养药剂加水制成复合激活剂,在每次加生物修复菌液前1-3天,将复合激活剂通过透水结构添加到土方堆筑山体中,每次营养药剂的添加量为土方堆筑山体总质量的0.1-0.2‰。
CN201811006799.XA 2018-08-31 2018-08-31 一种石油烃-重金属复合污染淤泥的生态修复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和修复方法 Active CN10939617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006799.XA CN109396177B (zh) 2018-08-31 2018-08-31 一种石油烃-重金属复合污染淤泥的生态修复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和修复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006799.XA CN109396177B (zh) 2018-08-31 2018-08-31 一种石油烃-重金属复合污染淤泥的生态修复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和修复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396177A true CN109396177A (zh) 2019-03-01
CN109396177B CN109396177B (zh) 2023-09-08

Family

ID=654637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006799.XA Active CN109396177B (zh) 2018-08-31 2018-08-31 一种石油烃-重金属复合污染淤泥的生态修复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和修复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396177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12283A (zh) * 2019-12-16 2020-05-08 清华大学 矿化固结垃圾焚烧飞灰的方法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03571A (zh) * 1995-11-29 1998-12-30 哈利·霍夫斯迪德 改进的堆肥系统
KR20050078495A (ko) * 2004-02-02 2005-08-05 한국건설기술연구원 광미 및 광재의 안정화 처리방법
CN101230568A (zh) * 2008-02-22 2008-07-30 南水北调东线江苏水源有限责任公司 U型低真空疏浚淤泥快速排水方法
CN104923544A (zh) * 2015-06-11 2015-09-23 湖南艾布鲁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重金属危废原位封存和地下水污染防治方法
CN204657083U (zh) * 2015-03-19 2015-09-23 深圳市利赛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填埋气收集竖井
CN205224010U (zh) * 2015-10-26 2016-05-11 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高含水率疏浚淤泥快速泥水分离装置
CN106040728A (zh) * 2016-06-03 2016-10-26 南通国盛环境修复有限责任公司 土壤石油烃和重金属复合污染修复处理结构及施工工艺
CN207092011U (zh) * 2017-08-28 2018-03-13 深圳市华茂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水利生态系统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03571A (zh) * 1995-11-29 1998-12-30 哈利·霍夫斯迪德 改进的堆肥系统
KR20050078495A (ko) * 2004-02-02 2005-08-05 한국건설기술연구원 광미 및 광재의 안정화 처리방법
CN101230568A (zh) * 2008-02-22 2008-07-30 南水北调东线江苏水源有限责任公司 U型低真空疏浚淤泥快速排水方法
CN204657083U (zh) * 2015-03-19 2015-09-23 深圳市利赛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填埋气收集竖井
CN104923544A (zh) * 2015-06-11 2015-09-23 湖南艾布鲁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重金属危废原位封存和地下水污染防治方法
CN205224010U (zh) * 2015-10-26 2016-05-11 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高含水率疏浚淤泥快速泥水分离装置
CN106040728A (zh) * 2016-06-03 2016-10-26 南通国盛环境修复有限责任公司 土壤石油烃和重金属复合污染修复处理结构及施工工艺
CN207092011U (zh) * 2017-08-28 2018-03-13 深圳市华茂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水利生态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12283A (zh) * 2019-12-16 2020-05-08 清华大学 矿化固结垃圾焚烧飞灰的方法
CN111112283B (zh) * 2019-12-16 2021-08-03 清华大学 矿化固结垃圾焚烧飞灰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396177B (zh) 2023-09-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320542C (en) Sequential aerobic/anaerobic solid waste landfill operation
CN110454165B (zh) 一种用于石灰石采石场废弃矿山矿坑的修复基质及其制备方法和填埋方法
CN108330953B (zh) 新型复合型地下防渗膨润土墙及其施工方法
CN206298431U (zh) 一种阻隔和减少河流底泥污染物的装置
CN105019426B (zh) 以秸秆为排水体的流态泥防淤堵快速真空预压固结方法
CN109570181A (zh) 一种组合式垃圾填埋场封场系统
CN106613138A (zh) 固体废弃物堆放场生态恢复方法
CN115119563A (zh) 一种硫铁矿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方法
CN107570522A (zh) 一种多功能覆盖层结构及其在垃圾填埋场的应用
CN208928851U (zh) 一种石油烃-重金属复合污染淤泥的生态修复结构
CN109429605A (zh) 一种盐碱地和沙化地治理方法
CN109396177A (zh) 一种石油烃-重金属复合污染淤泥的生态修复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和修复方法
CN206667225U (zh) 一种加固软土地基的新型立体排水系统
CN110303022B (zh) 一种防渗透污染的生活垃圾填埋系统及方法
CN109736331B (zh) 一种利用淤泥与农林废弃物堆筑景观山的施工方法
CN106552806A (zh) 固体废弃物堆放场无害化处理方法
CN106869107A (zh) 一种加固软土地基的新型立体排水系统及其降水施工方法
CN106799385A (zh) 一种城市垃圾环保处理系统
CN208662105U (zh) 一种利用腐殖酸进行污染场地风险管控的结构
CN206204917U (zh) 绿化用地的建筑结构
CN101817627A (zh) 河床基底植生型联排框格修复方法
CN105621790A (zh) 一种土壤渗滤处理高浓度氨氮废水的方法
CN205296082U (zh) 一种生态透水坝
Sereda et al. Approaches to the selection of measures to ensure the safety of closed landfills for the disposal of solid municipal waste
CN114632814B (zh) 一种采用粉煤灰的流域生态修复结构及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