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387919A - 光学成像镜头 - Google Patents

光学成像镜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387919A
CN109387919A CN201710670098.5A CN201710670098A CN109387919A CN 109387919 A CN109387919 A CN 109387919A CN 201710670098 A CN201710670098 A CN 201710670098A CN 109387919 A CN109387919 A CN 10938791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optical imaging
optical
optical axis
imaging len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67009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387919B (zh
Inventor
马修·博恩
董传博
张晓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enius Electronic Optical Xiam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enius Electronic Optical Xiam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enius Electronic Optical Xiam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Genius Electronic Optical Xiam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066437.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741010A/zh
Priority to CN201710670098.5A priority patent/CN109387919B/zh
Priority to TW106132491A priority patent/TWI627465B/zh
Priority to US15/712,165 priority patent/US10890757B2/en
Publication of CN1093879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38791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38791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38791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1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1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 G02B13/002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 G02B13/004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having four lens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2Telephoto objectives, i.e. systems of the type + - in which the distance from the front vertex to the image plane is less than the equivalent focal length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18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with lenses having one or more non-spherical faces, e.g. for reducing geometrical aberratio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025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for optical correction, e.g. distorsion, aberratio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20Filt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9/00Optical objectiv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the components and their arrangements according to their sign, i.e. + or -
    • G02B9/34Optical objectiv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the components and their arrangements according to their sign, i.e. + or - having four components only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30/00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integrated lens units and imaging un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being embedded in other devices, e.g. mobile phones or vehicl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en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学成像镜头,从物侧至像侧沿一光轴依序包括一第一透镜、一第二透镜、一第三透镜及一第四透镜。第一透镜至第四透镜各自包括一朝向物侧且使成像光线通过的物侧面及一朝向像侧且使成像光线通过的像侧面。第二透镜的物侧面具有一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凹面部,且第二透镜的像侧面具有一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凸面部。第三透镜的物侧面具有一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凹面部,且第四透镜具有负屈光率。光学成像镜头符合:V4‑V1≧30,其中V4为第四透镜的阿贝数,且V1为第一透镜的阿贝数。所述光学成像镜头在缩短系统长度的条件下,仍具备能够有效克服像差的光学性能,并提供良好的成像质量。

Description

光学成像镜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学成像镜头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学成像镜头。
背景技术
近年来,手机和数位相机等携带型电子产品的普及使得影像模块相关技术蓬勃发展,此影像模块主要包含光学成像镜头、模块后座单元(module holder unit)与传感器(sensor)等元件,而手机和数位相机的薄型轻巧化趋势也让影像模块的小型化需求愈来愈高。随着电荷耦合元件(charge coupled device,CCD)与互补式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元件(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CMOS)之技术进步和尺寸缩小化,装载在影像模块中的光学成像镜头也需要相应地缩短长度。但是,为了避免摄影效果与质量下降,在缩短光学成像镜头的长度时仍然要兼顾良好的光学性能。光学成像镜头最重要的特性不外乎就是成像质量与体积。
便携式电子产品(例如手机、相机、平板计算机、个人数位助理、车用摄影装置、虚拟实境追踪器(virtual reality tracker)等)的规格日新月异,其关键零组件─光学成像镜头也更加多样化发展,应用不只仅限于拍摄影像与录像,还加上环境监视、行车纪录摄影等,且随着影像感测技术之进步,消费者对于成像质量等的要求也更加提高。因此,光学成像镜头的设计不仅需求好的成像质量、较小的镜头空间,对于因应行车与光线不足的环境,视场角与光圈大小的提升及近红外线侦测也是须考量之课题。
然而,光学成像镜头设计并非单纯将成像质量佳的镜头等比例缩小就能制作出兼具成像质量与微型化的光学成像镜头,设计过程牵涉到材料特性,还必须考量到组装良率等生产线上的实际问题。
微型化镜头的制作技术难度明显高出传统镜头,因此如何制作出符合消费性电子产品需求的光学成像镜头,并持续提升其成像质量,长久以来一直是本领域产、官、学界所热切追求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光学成像镜头,其在缩短镜头系统长度的条件下,仍能保有良好的光学性能。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出一种光学成像镜头,从物侧至像侧沿一光轴依序包括一第一透镜、一第二透镜、一第三透镜及一第四透镜。第一透镜至第四透镜各自包括一朝向物侧且使成像光线通过的物侧面及一朝向像侧且使成像光线通过的像侧面。第二透镜的物侧面具有一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凹面部,且第二透镜的像侧面具有一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凸面部。第三透镜的物侧面具有一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凹面部,且第四透镜具有负屈光率。只有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及第四透镜具有屈光率。光学成像镜头符合:V4-V1≧30,其中V4为第四透镜的阿贝数,且V1为第一透镜的阿贝数。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出一种光学成像镜头,从物侧至像侧沿一光轴依序包括一第一透镜、一第二透镜、一第三透镜及一第四透镜。第一透镜至第四透镜各自包括一朝向物侧且使成像光线通过的物侧面及一朝向像侧且使成像光线通过的像侧面。第一透镜具有正屈光率,第二透镜的物侧面具有一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凹面部,且第二透镜的像侧面具有一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凸面部。第三透镜的物侧面具有一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凹面部,且第四透镜的物侧面具有一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凹面部。只有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及第四透镜具有屈光率。光学成像镜头符合:V4-V1≧30,其中V4为第四透镜的阿贝数,且V1为第一透镜的阿贝数。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出一种光学成像镜头,从物侧至像侧沿一光轴依序包括一第一透镜、一第二透镜、一第三透镜及一第四透镜,其中第一透镜至第四透镜各自包括一朝向物侧且使成像光线通过的物侧面及一朝向像侧且使成像光线通过的像侧面。第二透镜的物侧面具有一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凹面部,且第二透镜的像侧面具有一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凸面部。第三透镜具有正屈光率,且第三透镜的物侧面具有一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凹面部。第四透镜的物侧面具有一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凹面部。只有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及第四透镜具有屈光率。光学成像镜头符合:V4-V1≧30,其中V4为第四透镜的阿贝数,且V1为第一透镜的阿贝数。
上述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中该光学成像镜头更符合:TTL/T1≦11.000,其中TTL为该第一透镜的该物侧面到该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在该光轴上的距离,且T1为该第一透镜在该光轴上的厚度。
上述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中该光学成像镜头更符合:EFL/T2≦7.700,其中EFL为该光学成像镜头的系统焦距,且T2为该第二透镜在该光轴上的厚度。
上述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中该光学成像镜头更符合:TL/BFL≦2.300,其中TL为该第一透镜的该物侧面至该第四透镜的该像侧面在该光轴上的距离,且BFL为该第四透镜的该像侧面到该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在该光轴上的距离。
上述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中该光学成像镜头更符合:AAG/(G23+G34+T4)≦1.200,其中AAG为该第一透镜至该第四透镜在该光轴上的三个空气间隙的总和,G23为该第二透镜到该第三透镜在该光轴上的空气间隙,G34为该第三透镜到该第四透镜在该光轴上的空气间隙,且T4为该第四透镜在该光轴上的厚度。
上述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中该光学成像镜头更符合:BFL/T3≦4.600,其中BFL为该第四透镜的该像侧面到该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在该光轴上的距离,且T3为该第三透镜在该光轴上的厚度。
上述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中该光学成像镜头更符合:ALT/G12≦6.200,其中ALT为该第一透镜、该第二透镜、该第三透镜及该第四透镜在该光轴上的厚度的总和,且G12为该第一透镜到该第二透镜在该光轴上的空气间隙。
上述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中该光学成像镜头更符合:TTL/T2≦10.000,其中TTL为该第一透镜的该物侧面到该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在该光轴上的距离,且T2为该第二透镜在该光轴上的厚度。
上述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中该光学成像镜头更符合:EFL/T3≦6.300,其中EFL为该光学成像镜头的系统焦距,且T3为该第三透镜在该光轴上的厚度。
上述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中该光学成像镜头更符合:TL/ALT≦1.500,TL为该第一透镜的该物侧面至该第四透镜的该像侧面在该光轴上的距离,且ALT为该第一透镜、该第二透镜、该第三透镜及该第四透镜在该光轴上的厚度的总和。
上述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中该光学成像镜头更符合:(G23+G34+T4)/T1≦1.800,其中G23为该第二透镜到该第三透镜在该光轴上的空气间隙,G34为该第三透镜到该第四透镜在该光轴上的空气间隙,且T4为该第四透镜在该光轴上的厚度。
上述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中该光学成像镜头更符合:BFL/AAG≦3.500,其中BFL为该第四透镜的该像侧面到该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在该光轴上的距离,且AAG为该第一透镜至该第四透镜在该光轴上的三个空气间隙的总和。
上述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中该光学成像镜头更符合:T2/G12≦2.200,其中T2为该第二透镜在该光轴上的厚度,且G12为该第一透镜到该第二透镜在该光轴上的空气间隙。
上述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中该光学成像镜头更符合:TTL/T3≦8.000,其中TTL为该第一透镜的该物侧面到该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在该光轴上的距离,且T3为该第三透镜在该光轴上的厚度。
上述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中该光学成像镜头更符合:EFL/ALT≦1.900,其中EFL为该光学成像镜头的系统焦距,且ALT为该第一透镜、该第二透镜、该第三透镜及该第四透镜在该光轴上的厚度的总和。
上述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中该光学成像镜头更符合:TL/T1≦5.800,其中TL为该第一透镜的该物侧面至该第四透镜的该像侧面在该光轴上的距离,且T1为该第一透镜在该光轴上的厚度。
上述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中该光学成像镜头更符合:(G23+G34+T4)/G12≦1.800,其中G23为该第二透镜到该第三透镜在该光轴上的空气间隙,G34为该第三透镜到该第四透镜在该光轴上的空气间隙,T4为该第四透镜在该光轴上的厚度,且G12为该第一透镜到该第二透镜在该光轴上的空气间隙。
上述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中该光学成像镜头更符合:TTL/AAG≦8.200,其中TTL为该第一透镜的该物侧面到该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在该光轴上的距离,且AAG为该第一透镜至该第四透镜在该光轴上的三个空气间隙的总和。
基于上述,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的有益效果在于:藉由上述透镜的物侧面或像侧面的凹凸形状设计与排列,以及符合上述条件式,使光学成像镜头在缩短系统长度的条件下,仍具备能够有效克服像差的光学性能,并提供良好的成像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示意图,说明一透镜的面型结构。
图2是一示意图,说明一透镜的面型凹凸结构及光线焦点。
图3是一示意图,说明一范例一的透镜的面型结构。
图4是一示意图,说明一范例二的透镜的面型结构。
图5是一示意图,说明一范例三的透镜的面型结构。
图6是本发明之第一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的示意图。
图7A至图7D是第一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的纵向球差与各项像差图。
图8本发明之第一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的详细光学数据表格图。
图9是本发明之第一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的非球面参数表格图。
图10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示意图。
图11A至图11D是第二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的纵向球差与各项像差图。
图12是本发明之第二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的详细光学数据表格图。
图13是本发明之第二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的非球面参数表格图。
图14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示意图。
图15A至图15D是第三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的纵向球差与各项像差图。
图16是本发明之第三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的详细光学数据表格图。
图17是本发明之第三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的非球面参数表格图。
图18是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示意图。
图19A至图19D是第四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的纵向球差与各项像差图。
图20是本发明之第四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的详细光学数据表格图。
图21是本发明之第四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的非球面参数表格图。
图22是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示意图。
图23A至图23D是第五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的纵向球差与各项像差图。
图24是本发明之第五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的详细光学数据表格图。
图25是本发明之第五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的非球面参数表格图。
图26是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示意图。
图27A至图27D是第六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的纵向球差与各项像差图。
图28是本发明之第六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的详细光学数据表格图。
图29是本发明之第六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的非球面参数表格图。
图30是本发明的第七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示意图。
图31A至图31D是第七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的纵向球差与各项像差图。
图32是本发明之第七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的详细光学数据表格图。
图33是本发明之第七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的非球面参数表格图。
图34是本发明的第八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示意图。
图35A至图35D是第八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的纵向球差与各项像差图。
图36是本发明之第八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的详细光学数据表格图。
图37是本发明之第八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的非球面参数表格图。
图38是本发明的第九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示意图。
图39A至图39D为第九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的纵向球差与各项像差图。
图40是本发明之第九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的详细光学数据表格图。
图41是本发明之第九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的非球面参数表格图。
图42是本发明的第十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示意图。
图43A至图43D是第十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的纵向球差与各项像差图。
图44是本发明之第十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的详细光学数据表格图。
图45是本发明之第十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的非球面参数表格图。
图46与图47是本发明之第一至第五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的各重要参数及其关系式的数值表格图。
图48与图49是本发明之第六至第十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的各重要参数及其关系式的数值表格图。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的符号说明:10:光学成像镜头;100:成像面;2:光圈;3:第一透镜;31、41、51、61、91:物侧面;311、313、323、421、423、521、523、611、623:凸面部;322、412、414、512、514、524、614、622:凹面部;32、42、52、62、92:像侧面;4:第二透镜;5:第三透镜;6:第四透镜;9:滤光片;A:光轴附近区域;C:圆周附近区域;E:延伸部;I:光轴;Lc:主光线;Lm:边缘光线;M、R:点。
本篇说明书所言之「一透镜具有正屈光率(或负屈光率)」,是指所述透镜以高斯光学理论计算出来之光轴上的屈光率为正(或为负)。该像侧面、物侧面定义为成像光线通过的范围,其中成像光线包括了主光线(chief ray)Lc及边缘光线(marginal ray)Lm,如图1所示,I为光轴且此一透镜是以该光轴I为对称轴径向地相互对称,光线通过光轴上的区域为光轴附近区域A,边缘光线通过的区域为圆周附近区域C,此外,该透镜还包含一延伸部E(即圆周附近区域C径向上向外的区域),用以供该透镜组装于一光学成像镜头内,理想的成像光线并不会通过该延伸部E,但该延伸部E之结构与形状并不限于此,以下之实施例为求图式简洁均省略了部分的延伸部。更详细的说,判定面形或光轴附近区域、圆周附近区域、或多个区域的范围的方法如下:
1.请参照图1,其系一透镜径向上的剖视图。以该剖视图观之,在判断前述区域的范围时,定义一中心点为该透镜表面上与光轴的一交点,而一转换点是位于该透镜表面上的一点,且通过该点的一切线与光轴垂直。如果径向上向外有复数个转换点,则依序为第一转换点,第二转换点,而有效半效径上距光轴径向上最远的转换点为第N转换点。中心点和第一转换点之间的范围为光轴附近区域,第N转换点径向上向外的区域为圆周附近区域,中间可依各转换点区分不同的区域。此外,有效半径为边缘光线Lm与透镜表面交点到光轴I上的垂直距离。
2.如图2所示,该区域的形状凹凸系以平行通过该区域的光线(或光线延伸线)与光轴的交点在像侧或物侧来决定(光线焦点判定方式)。举例言之,当光线通过该区域后,光线会朝像侧聚焦,与光轴的焦点会位在像侧,例如图2中R点,则该区域为凸面部。反之,若光线通过该某区域后,光线会发散,其延伸线与光轴的焦点在物侧,例如图2中M点,则该区域为凹面部,所以中心点到第一转换点间为凸面部,第一转换点径向上向外的区域为凹面部;由图2可知,该转换点即是凸面部转凹面部的分界点,因此可定义该区域与径向上相邻该区域的内侧的区域,系以该转换点为分界具有不同的面形。另外,若是光轴附近区域的面形判断可依该领域中通常知识者的判断方式,以R值(指近轴的曲率半径,通常指光学软件中的透镜数据库(lens data)上的R值)正负判断凹凸。以物侧面来说,当R值为正时,判定为凸面部,当R值为负时,判定为凹面部;以像侧面来说,当R值为正时,判定为凹面部,当R值为负时,判定为凸面部,此方法判定出的凹凸和光线焦点判定方式相同。
3.若该透镜表面上无转换点,该光轴附近区域定义为有效半径的0~50%,圆周附近区域定义为有效半径的50~100%。
图3范例一的透镜像侧表面在有效半径上仅具有第一转换点,则第一区为光轴附近区域,第二区为圆周附近区域。此透镜像侧面的R值为正,故判断光轴附近区域具有一凹面部;圆周附近区域的面形和径向上紧邻该区域的内侧区域不同。即,圆周附近区域和光轴附近区域的面形不同;该圆周附近区域系具有一凸面部。
图4范例二的透镜物侧表面在有效半径上具有第一及第二转换点,则第一区为光轴附近区域,第三区为圆周附近区域。此透镜物侧面的R值为正,故判断光轴附近区域为凸面部;第一转换点与第二转换点间的区域(第二区)具有一凹面部,圆周附近区域(第三区)具有一凸面部。
图5范例三的透镜物侧表面在有效半径上无转换点,此时以有效半径0%~50%为光轴附近区域,50%~100%为圆周附近区域。由于光轴附近区域的R值为正,故此物侧面在光轴附近区域具有一凸面部;而圆周附近区域与光轴附近区域间无转换点,故圆周附近区域具有一凸面部。
图6为本发明之第一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的示意图,而图7A至图7D为第一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的纵向球差与各项像差图。请先参照图6,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10从物侧至像侧沿成像镜头10的一光轴I依序包含一光圈2、一第一透镜3、一第二透镜4、一第三透镜5、一第四透镜6及一滤光片9。当由一待拍摄物所发出的光线进入光学成像镜头10,并经由光圈2、第一透镜3、第二透镜4、第三透镜5、第四透镜6及滤光片9之后,会在一成像面100(image plane)形成一影像。滤光片9例如为一红外线截止滤光片(infraredcut-off filter),其用以避免光线中的部分红外线传递至成像面100而影响成像质量。补充说明的是,物侧是朝向待拍摄物的一侧,而像侧是朝向成像面100的一侧。
第一透镜3、第二透镜4、第三透镜5、第四透镜6及滤光片9都各自具有一朝向物侧且使成像光线通过之物侧面31、41、51、61、91及一朝向像侧且使成像光线通过之像侧面32、42、52、62、92。
此外,为了满足产品轻量化的需求,第一透镜3至第四透镜6皆为具备屈光率,且第一透镜3、第二透镜4、第三透镜5及第四透镜6都是塑料材质所制成,但第一透镜3至第四透镜6的材质仍不以此为限制。
第一透镜3具有正屈光率。第一透镜3的物侧面31具有一位于光轴I附近区域的凸面部311及一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凸面部313。第一透镜3的像侧面32具有一位于光轴I附近区域的凹面部322及一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凸面部323。
第二透镜4具有正屈光率。第二透镜4的物侧面41具有一位于光轴I附近区域的凹面部412及一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凹面部414。第二透镜4的像侧面42具有一在光轴I附近区域的凸面部421及一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凸面部423。
第三透镜5具有正屈光率。第三透镜5的物侧面51具有一位于光轴I附近区域的凹面部512及一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凹面部514。第三透镜5的像侧面52具有一位于光轴I附近区域的凸面部521及一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凹面部524。
第四透镜6具有负屈光率。第四透镜6的物侧面61具有一位于光轴I附近区域的凸面部611及一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凹面部614。第四透镜6的像侧面42具有一在光轴I附近区域的凹面部622及一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凸面部623。
此外,只有上述透镜具有屈光率,且光学成像镜头10具有屈光率的透镜只有四片。
第一实施例的其他详细光学数据如图8所示,且第一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10整体的系统焦距(effective focal length,EFL)为2.759mm,半视角(half field of view,HFOV)为38.288°,光圈值(f-number,Fno)为2.157,其系统长度为4.088mm,像高为2.275mm。其中,系统长度是指由第一透镜3的物侧面31到成像面100在光轴I上的距离。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透镜3、第二透镜4、第三透镜5及第四透镜6的物侧面31、41、51、61及像侧面32、42、52、62共计八个面均是非球面,而这些非球面是依下列公式定义:
其中:
Y:非球面曲线上的点与光轴I的距离;
Z:非球面之深度(非球面上距离光轴I为Y的点,与相
切于非球面光轴I上顶点之切面,两者间的垂直距离);
R:透镜表面近光轴I处的曲率半径;
K:锥面系数(conic constant);
ai:第i阶非球面系数。
物侧面31、41、51及61与像侧面32、42、52及62在公式(1)中的各项非球面系数如图9所示。其中,图9中栏位编号31表示其为第一透镜3的物侧面31的非球面系数,其它栏位依此类推。
另外,第一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10中各重要参数间的关系如图46与图47所示。
其中,
T1为第一透镜3在光轴I上的厚度;
T2为第二透镜4在光轴I上的厚度;
T3为第三透镜5在光轴I上的厚度;
T4为第四透镜6在光轴I上的厚度;
TF为滤光片9在光轴I上的厚度;
G12为第一透镜3的像侧面32至第二透镜4的物侧面41在光轴I上的距离,即第一透镜3到第二透镜4在光轴I上的空气间隙;
G23为第二透镜4的像侧面42至第三透镜5的物侧面51在光轴I上的距离,即第二透镜4到第三透镜5在光轴I上的空气间隙;
G34为第三透镜5的像侧面52至第四透镜6的物侧面61在光轴I上的距离,即第三透镜5到第四透镜6在光轴I上的空气间隙;
G4F为第四透镜6的像侧面62至滤光片9的物侧面91在光轴I上的距离,即第四透镜6到滤光片9在光轴I上的空气间隙;
GFP为滤光片9的像侧面92至成像面100在光轴I上的距离,即滤光片9到成像面100在光轴I上的空气间隙;
AAG为第一透镜3至第四透镜6在光轴I上的三个空气间隙的总和,即G12、G23与G34之和;
ALT为第一透镜3、第二透镜4、第三透镜5及第四透镜6在光轴I上的厚度的总和,即T1、T2、T3与T4之和;
TTL为第一透镜3的物侧面31到成像面100在光轴I上的距离;
TL为第一透镜3的物侧面31至第四透镜6的像侧面62在光轴I上的距离;
BFL为第四透镜6的像侧面62到成像面100在光轴I上的距离;以及
EFL为光学成像镜头10的系统焦距。
另外,再定义:
f1为第一透镜3的焦距;
f2为第二透镜4的焦距;
f3为第三透镜5的焦距;
f4为第四透镜6的焦距;
n1为第一透镜3的折射率;
n2为第二透镜4的折射率;
n3为第三透镜5的折射率;
n4为第四透镜6的折射率;
V1为第一透镜3的阿贝数(Abbe number),阿贝数也可称为色散系数;
V2为第二透镜4的阿贝数;
V3为第三透镜5的阿贝数;以及
V4为第四透镜6的阿贝数。
再配合参阅图7A至图7D,图7A的图式说明第一实施例当其光瞳半径(pupilradius)为0.6396mm时的纵向球差(longitudinal spherical aberration),图7B与图7C的图式则分别说明第一实施例当其波长为930nm、940nm及950nm时在成像面100上有关弧矢(sagittal)方向的场曲(field curvature)像差及子午(tangential)方向的场曲像差,图7D的图式则说明第一实施例当其波长为930nm、940nm及950nm时在成像面100上的畸变像差(distortion aberration)。本第一实施例的纵向球差图示图7A中,每一种波长所成的曲线皆很靠近并向中间靠近,说明每一种波长不同高度的离轴光线皆集中在成像点附近,由每一波长的曲线的偏斜幅度可看出,不同高度的离轴光线的成像点偏差控制在±27微米的范围内,故本实施例确实明显改善相同波长的球差,此外,三种代表波长彼此间的距离也相当接近,代表不同波长光线的成像位置已相当集中,因而使色像差也获得明显改善。
在图7B与图7C的二个场曲像差图示中,三种代表波长在整个视场范围内的焦距变化量落在±42微米内,说明本第一实施例的光学系统能有效消除像差。而图7D的畸变像差图式则显示本第一实施例的畸变像差维持在±3.5%的范围内,说明本第一实施例的畸变像差已符合光学系统的成像质量要求,据此说明本第一实施例相较于现有光学镜头,在系统长度已缩短至4.088mm左右的条件下,仍能提供良好的成像质量,故本第一实施例能在维持良好光学性能之条件下,缩短镜头长度以及扩大拍摄角度,以实现薄型化并增加视场角的产品设计。
图10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示意图,而图11A至图11D为第二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的纵向球差与各项像差图。请先参照图10,本发明光学成像镜头10的一第二实施例,其与第一实施例大致相似,而两者的差异如下所述:各光学数据、非球面系数及这些透镜3、4、5及6间的参数或多或少有些不同。在此需注意的是,为了清楚地显示图面,图10中省略部分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凹面部与凸面部的标号。
光学成像镜头10详细的光学数据如图12所示,且第二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10整体的系统焦距为2.355mm,半视角(HFOV)为42.524°,光圈值(Fno)为1.841,系统长度为3.763mm,像高则为1.974mm。
如图13所示,则为第二实施例的物侧面31、41、51及61与像侧面32、42、52及62在公式(1)中的各项非球面系数。
另外,第二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10中各重要参数间的关系如图46与图47所示。
本第二实施例在其光瞳半径为0.6369mm时的纵向球差图示图11A中,不同高度的离轴光线的成像点偏差控制在±15微米的范围内。在图11B与图11C的二个场曲像差图示中,三种代表波长在整个视场范围内的焦距变化量落在±22微米内。而图11D的畸变像差图式则显示本第二实施例的畸变像差维持在±9%的范围内。据此说明本第二实施例相较于第一实施例,在系统长度已缩短至3.763mm左右的条件下,仍能提供良好的成像质量。
经由上述说明可得知,第二实施例相较于第一实施例的优点在于:第二实施例的系统长度比第一实施例的系统长度短,第二实施例的光圈值比第一实施例的光圈值小,第二实施例的半视角大于第一实施例的半视角,第二实施例的纵向球差小于第一实施例的纵向球差,且第二实施例的场曲小于第一实施例的场曲。
图14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示意图,而图15A至图15D为第三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的纵向球差与各项像差图。请先参照图14,本发明光学成像镜头10的一第三实施例,其与第一实施例大致相似,而两者的差异如下所述:各光学数据、非球面系数及这些透镜3、4、5及6间的参数或多或少有些不同。在此需注意的是,为了清楚地显示图面,图14中省略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凹面部与凸面部的标号。
光学成像镜头10详细的光学数据如图16所示,且第三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10整体的系统焦距为2.603mm,半视角(HFOV)为42.520°,光圈值(Fno)为2.034,系统长度为3.941mm,像高则为2.538mm。
如图17所示,则为第三实施例的物侧面31、41、51及61与像侧面32、42、52及62在公式(1)中的各项非球面系数。
另外,第三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10中各重要参数间的关系如图46与图47所示。
本第三实施例在其光瞳半径为0.6396mm时的纵向球差图示图15A中,不同高度的离轴光线的成像点偏差控制在±26微米的范围内。在图15B与图15C的二个场曲像差图示中,三种代表波长在整个视场范围内的焦距变化量落在±280微米内。而图15D的畸变像差图式则显示本第三实施例的畸变像差维持在±7%的范围内。据此说明本第三实施例相较于现有光学镜头,在系统长度已缩短至3.941mm左右的条件下,仍能提供良好的成像质量。
经由上述说明可得知,第三实施例相较于第一实施例的优点在于:第三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10的系统长度小于第一实施例的系统长度,第三实施例的光圈值小于第一实施例的光圈值,第三实施例的半视角大于第一实施例的半视角,第三实施例的纵向球差小于第一实施例的纵向球差,且第三实施例比第一实施例易于制造,因此良率较高。
图18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示意图,而图19A至图19D为第四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的纵向球差与各项像差图。请先参照图18,本发明光学成像镜头10的一第四实施例,其与第一实施例大致相似,而两者的差异如下所述:各光学数据、非球面系数及这些透镜3、4、5及6间的参数或多或少有些不同。此外,在本实施例中,第三透镜3的像侧面52具有一位于光轴I附近区域的凸面部521及一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凸面部523。在此需注意的是,为了清楚地显示图面,图18中省略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凹面部与凸面部的标号。
光学成像镜头10详细的光学数据如图20所示,且第四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10整体的系统焦距为2.681mm,半视角(HFOV)为42.524°,光圈值(Fno)为2.095,系统长度为4.227mm,像高则为2.205mm。
如图21所示,则为第四实施例的物侧面31、41、51及61与像侧面32、42、52及62在公式(1)中的各项非球面系数。
另外,第四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10中各重要参数间的关系如图46与图47所示。
本第四实施例在光瞳半径为0.6396mm时的纵向球差图示图19A中,不同高度的离轴光线的成像点偏差控制在±32微米的范围内。在图19B与图19C的二个场曲像差图示中,三种代表波长在整个视场范围内的焦距变化量落在±35微米内。而图19D的畸变像差图式则显示本第四实施例的畸变像差维持在±10%的范围内。据此说明本第四实施例相较于现有光学镜头,在系统长度已缩短至4.227mm左右的条件下,仍能提供良好的成像质量。
经由上述说明可得知,第四实施例相较于第一实施例的优点在于:第四实施例的光圈值小于第一实施例的光圈值,第四实施例的半视角大于第一实施例的半视角,且第四实施例的场曲小于第一实施例的场曲。
图22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示意图,而图23A至图23D为第五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的纵向球差与各项像差图。请先参照图22,本发明光学成像镜头10的一第五实施例,其与第一实施例大致相似,而两者的差异如下所述:各光学数据、非球面系数及这些透镜3、4、5及6间的参数或多或少有些不同,此外,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透镜4具有负屈光率。在此需注意的是,为了清楚地显示图面,图22中省略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凹面部与凸面部的标号。
光学成像镜头10详细的光学数据如图24所示,且第五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10整体的系统焦距为2.755mm,半视角(HFOV)为38.966°,光圈值(Fno)为2.154,系统长度为3.116mm,像高则为2.275mm。
如图25所示,则为第五实施例的物侧面31、41、51及61与像侧面32、42、52及62在公式(1)中的各项非球面系数。
另外,第五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10中各重要参数间的关系如图46与图47所示。
本第五实施例在其光瞳半径为0.6396mm时的纵向球差图示图23A中,不同高度的离轴光线的成像点偏差控制在±9.7微米的范围内。在图23B与图23C的二个场曲像差图示中,三种代表波长在整个视场范围内的焦距变化量落在±39微米内。而图23D的畸变像差图式则显示本第五实施例的畸变像差维持在±2.8%的范围内。据此说明本第五实施例相较于现有光学镜头,在系统长度已缩短至3.116mm左右的条件下,仍能提供良好的成像质量。
经由上述说明可得知,第五实施例相较于第一实施例的优点在于:第五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10的系统长度小于第一实施例的系统长度,第五实施例的光圈值小于第一实施例的光圈值,第五实施例的半视角大于第一实施例的半视角,第五实施例的纵向球差小于第一实施例的纵向球差,第五实施例的场曲小于第一实施例的场曲,第五实施例的畸变小于第一实施例的畸变,且第五实施例比第一实施例易于制造,因此良率较高。
图26为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示意图,而图27A至图27D为第六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的纵向球差与各项像差图。请先参照图26,本发明光学成像镜头10的一第六实施例,其与第一实施例大致相似,而两者的差异如下所述:各光学数据、非球面系数及这些透镜3、4、5及6间的参数或多或少有些不同,此外,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透镜6具有负屈光率。在此需注意的是,为了清楚地显示图面,图26中省略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凹面部与凸面部的标号。
光学成像镜头10详细的光学数据如图28所示,且第六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10整体的系统焦距为2.679mm,半视角(HFOV)为41.251°,光圈值(Fno)为2.094,系统长度为3.441mm,像高则为2.275mm。
如图29所示,则为第六实施例的物侧面31、41、51及61与像侧面32、42、52及62在公式(1)中的各项非球面系数。
另外,第六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10中各重要参数间的关系如图48与图49所示。
本第六实施例在其光瞳半径为0.6369mm时的纵向球差图示图27A中,不同高度的离轴光线的成像点偏差控制在±160微米的范围内。在图27B与图27C的二个场曲像差图示中,三种代表波长在整个视场范围内的焦距变化量落在±160微米内。而图27D的畸变像差图式则显示本第六实施例的畸变像差维持在±3.3%的范围内。据此说明本第六实施例相较于现有光学镜头,在系统长度已缩短至3.441mm左右的条件下,仍能提供良好的成像质量。
经由上述说明可得知,第六实施例相较于第一实施例的优点在于:第六实施例的系统长度小于第一实施例的系统长度,第六实施例的光圈值小于第一实施例的光圈值,第六实施例的半视角大于第一实施例的半视角,且第六实施例的畸变小于第一实施例的畸变。
图30为本发明的第七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示意图,而图31A至图31D为第七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的纵向球差与各项像差图。请先参照图30,本发明光学成像镜头10的一第七实施例,其与第一实施例大致相似,而两者的差异如下所述:各光学数据、非球面系数及这些透镜3、4、5及6间的参数或多或少有些不同。此外,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透镜4具有负屈光率。在此需注意的是,为了清楚地显示图面,图30中省略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凹面部与凸面部的标号。
光学成像镜头10详细的光学数据如图32所示,且第七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10整体的系统焦距为2.752mm,半视角(HFOV)为40.000°,光圈值(Fno)为2.151,系统长度为4.012mm,像高则为2.275mm。
如图33所示,则为第七实施例的物侧面31、41、51及61与像侧面32、42、52及62在公式(1)中的各项非球面系数。
另外,第七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10中各重要参数间的关系如图48与图49所示。
本第七实施例在光瞳半径为0.6396mm时的纵向球差图示图31A中,不同高度的离轴光线的成像点偏差控制在±6微米的范围内。在图31B与图31C的二个场曲像差图示中,三种代表波长在整个视场范围内的焦距变化量落在±25微米内。而图31D的畸变像差图式则显示本第七实施例的畸变像差维持在±1.8%的范围内。据此说明本第七实施例相较于现有光学镜头,在系统长度已缩短至4.012mm左右的条件下,仍能提供良好的成像质量。
经由上述说明可得知,第七实施例相较于第一实施例的优点在于:第七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10的系统长度小于第一实施例的系统长度,第七实施例的光圈值小于第一实施例的光圈值,第七实施例的半视角大于第一实施例的半视角,第七实施例的球面像差小于第一实施例的球面像差,第七实施例的场曲小于第一实施例的场曲,且第七实施例的畸变小于第一实施例的畸变。
图34为本发明的第八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示意图,而图35A至图35D为第八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的纵向球差与各项像差图。请先参照图34,本发明光学成像镜头10的一第八实施例,其与第一实施例大致相似,而两者的差异如下所述:各光学数据、非球面系数及这些透镜3、4、5及6间的参数或多或少有些不同。在此需注意的是,为了清楚地显示图面,图34中省略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凹面部与凸面部的标号。
光学成像镜头10详细的光学数据如图36所示,且第八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10整体的系统焦距为2.700mm,半视角(HFOV)为41.000°,光圈值(Fno)为2.111,系统长度为3.950mm,像高则为2.275mm。
如图37所示,则为第八实施例的物侧面31、41、51及61与像侧面32、42、52及62在公式(1)中的各项非球面系数。
另外,第八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10中各重要参数间的关系如图48与图49所示。
本第八实施例在光瞳半径为0.6396mm时的纵向球差图示图35A中,不同高度的离轴光线的成像点偏差控制在±25微米的范围内。在图35B与图35C的二个场曲像差图示中,三种代表波长在整个视场范围内的焦距变化量落在±28微米内。而图35D的畸变像差图式则显示本第八实施例的畸变像差维持在±4.5%的范围内。据此说明本第八实施例相较于现有光学镜头,在系统长度已缩短至3.950mm左右的条件下,仍能提供良好的成像质量。
经由上述说明可得知,第八实施例相较于第一实施例的优点在于:第八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10的系统长度小于第一实施例的系统长度,第八实施例的光圈值小于第一实施例的光圈值,第八实施例的半视角大于第一实施例的半视角,第八实施例的纵向球差小于第一实施例的纵向球差,第八实施例的场曲小于第一实施例的场曲,且第八实施例比第一实施例易于制造,因此良率较高。
图38为本发明的第九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示意图,而图39A至图39D为第九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的纵向球差与各项像差图。请先参照图38,本发明光学成像镜头10的一第九实施例,其与第一实施例大致相似,而两者的差异如下所述:各光学数据、非球面系数及这些透镜3、4、5及6间的参数或多或少有些不同。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光圈2配置于第一透镜3与第二透镜4之间。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第三透镜5的像侧面52具有一位于光轴I附近区域的凸面部521及一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凸面部523。在此需注意的是,为了清楚地显示图面,图38中省略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凹面部与凸面部的标号。
光学成像镜头10详细的光学数据如图40所示,且第九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10整体的系统焦距为2.525mm,半视角(HFOV)为41.309°,光圈值(Fno)为2.200,系统长度为3.689mm,像高则为2.275mm。
如图41所示,则为第九实施例的物侧面31、41、51及61与像侧面32、42、52及62在公式(1)中的各项非球面系数。
另外,第九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10中各重要参数间的关系如图48与图49所示。
本第九实施例在光瞳半径为0.5739mm时的纵向球差图示图39A中,不同高度的离轴光线的成像点偏差控制在±13.5微米的范围内。在图39B与图39C的二个场曲像差图示中,三种代表波长在整个视场范围内的焦距变化量落在±35微米内。而图39D的畸变像差图式则显示本第九实施例的畸变像差维持在±4%的范围内。据此说明本第九实施例相较于现有光学镜头,在系统长度已缩短至3.689mm左右的条件下,仍能提供良好的成像质量。
经由上述说明可得知,第九实施例相较于第一实施例的优点在于:第九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10的系统长度小于第一实施例的系统长度;第九实施例的光圈2比第一实施例更靠近成像面100,因此第九实施例的半视角大于第一实施例的半视角,且第九实施例的成像质量优于第一实施例的成像质量;第九实施例的纵向球差小于第一实施例的纵向球差;第九实施例的场曲小于第一实施例的场曲。
图42为本发明的第十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示意图,而图43A至图43D为第十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的纵向球差与各项像差图。请先参照图42,本发明光学成像镜头10的一第十实施例,其与第一实施例大致相似,而两者的差异如下所述:各光学数据、非球面系数及这些透镜3、4、5及6间的参数或多或少有些不同。在此需注意的是,为了清楚地显示图面,图42中省略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凹面部与凸面部的标号。
光学成像镜头10详细的光学数据如图44所示,且第十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10整体的系统焦距为2.402mm,半视角(HFOV)为40.352°,光圈值(Fno)为1.878,系统长度为3.532mm,像高则为2.275mm。
如图45所示,则为第十实施例的物侧面31、41、51及61与像侧面32、42、52及62在公式(1)中的各项非球面系数。
另外,第十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10中各重要参数间的关系如图48与图49所示。
本第十实施例在光瞳半径为0.6396mm时的纵向球差图示图43A中,不同高度的离轴光线的成像点偏差控制在±140微米的范围内。在图43B与图43C的二个场曲像差图示中,三种代表波长在整个视场范围内的焦距变化量落在±140微米内。而图43D的畸变像差图式则显示本第十实施例的畸变像差维持在±6.2%的范围内。据此说明本第十实施例相较于现有光学镜头,在系统长度已缩短至3.532mm左右的条件下,仍能提供良好的成像质量。
经由上述说明可得知,第十实施例相较于第一实施例的优点在于:第十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10的系统长度小于第一实施例的系统长度,第十实施例的光圈值小于第一实施例的光圈值,且第十实施例的半视角大于第一实施例的半视角。
再配合参阅图46与图47与43,为上述十个实施例的各项光学参数的表格图。透过下述设计之相互搭配可有效缩短镜头长度、确保成像质量、加强物体整体及局部成像的清晰度,并提升视场角度:
一、第二透镜4的物侧面41具有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凹面部412、第二透镜4的像侧面42具有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凸面部423及第三透镜5的物侧面51具有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凹面部514,如此有利于修正第一透镜及第二透镜产生的像差。选择性地搭配第四透镜6的物侧面61具有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凹面部614有助于对各像差进行主要的修正。第一透镜3具有正屈光率或第三透镜5具有正屈光率,可帮助收集成像光线并易于扩大视角。
二、选择性地搭配第四透镜6具有负屈光率,有利于修正第一透镜3、第二透镜4及第三透镜5产生的像差。
三、光学成像镜头10满足条件式30.000≦V4-V1,能够有效降低光学成像镜头10的色像差并提升其成像质量。较佳地为光学成像镜头10满足30.000≦V4-V1≦40.000。
当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10中的各项光学参数间的关系式符合下列条件式的至少其中之一时,可协助设计者设计出具备良好光学性能、整体长度有效缩短、且技术上可行之光学成像镜头:
一、为了达成缩短镜头系统长度,本发明的实施例适当地缩短透镜厚度和透镜间的空气间隙,但考量到透镜组装过程的难易度以及必须兼顾成像质量的前提下,透镜厚度及透镜间的空气间隙彼此需互相调配,或调配特定光学参数于特定镜群数值组合中的比例,故在满足以下条件式至少其中之一的数值限定之下,光学成像系统能达到较佳的配置:
T2/G12≦2.200,较佳的范围为0.200≦T2/G12≦2.200;
(G23+G34+T4)/G12≦1.800,较佳的范围为1.200≦(G23+G34+T4)/G12≦1.800;
ALT/G12≦6.200,较佳的范围为2.700≦ALT/G12≦6.200;
BFL/T3≦4.600,较佳的范围为1.100≦BFL/T3≦4.600;
BFL/AAG≦3.500,较佳的范围为0.700≦BFL/AAG≦3.500;
AAG/(G23+G34+T4)≦1.200,较佳的范围为0.500≦AAG/(G23+G34+T4)≦1.200;
(G23+G34+T4)/T1≦1.800,较佳的范围为0.800≦(G23+G34+T4)/T1≦1.800;
AAG/G12≦2.200,较佳的范围为1.000≦AAG/G12≦2.200。
二、当光学成像镜头10满足以下条件式的至少其中之一,将缩短EFL而有助于视埸角的扩大,所以将EFL趋小设计。若光学成像镜头10满足以下条件式的至少其中之一,在光学系统厚度薄化的过程中,也可帮助扩大视场角度。
EFL/T2≦7.700,较佳的范围为2.100≦EFL/T2≦7.700;
EFL/T3≦6.300,较佳的范围为1.400≦EFL/T3≦6.300;
EFL/ALT≦1.900,较佳的范围为0.700≦EFL/ALT≦1.900。
三、为了使光学元件参数与镜头长度比值维持一适当值,满足下列条件式的至少其中之一可避免参数过小不利于生产制造,或是避免参数过大而使得镜头长度过长:
TL/BFL≦2.300,较佳的范围为1.000≦TL/BFL≦2.300;
TTL/T1≦11.000,较佳的范围为6.900≦TTL/T1≦11.000;
TTL/T2≦10.000,较佳的范围为5.000≦TTL/T2≦10.000;
TTL/T3≦8.000,较佳的范围为3.600≦TTL/T3≦8.000;
TTL/AAG≦8.200,较佳的范围为2.900≦TTL/AAG≦8.200;
TL/ALT≦1.500,较佳的范围为1.000≦TL/ALT≦1.500;
TL/T1≦5.800,较佳的范围为4.200≦TL/T1≦5.800。
然而,有鉴于光学系统设计的不可预测性,在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架构之下,符合上述条件式能较佳地使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镜头长度缩短、可用光圈增大、视场角增加、成像质量提升,或组装良率提升而改善先前技术的缺点。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10可获致下述的功效及优点:
一、本发明各实施例的纵向球差、场曲、畸变皆符合使用规范。另外,930纳米、940纳米、950纳米三种代表波长在不同高度的离轴光线皆集中在成像点附近,由每一曲线的偏斜幅度可看出不同高度的离轴光线的成像点偏差皆获得控制而具有良好的球差、像差、畸变抑制能力。进一步参阅成像质量数据,930纳米、940纳米、950纳米三种代表波长彼此间的距离亦相当接近,显示本发明的实施例在各种状态下对不同波长光线的集中性佳而具有优良的色散抑制能力,故透过上述可知本发明的实施例具备良好光学性能。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10可作为对红外光成像的夜视镜头或是瞳孔识别镜头,且由上述说明可知其对红外光有良好的成像效果。
二、此外,前述所列之示例性限定关系式,亦可任意选择性地合并不等数量施用于本发明之实施态样中,并不限于此。
三、本发明之各个实施例所揭露之光学参数的组合比例关系所得的包含最大最小值以内的数值范围皆可据以实施。
虽然本发明已以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故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后附的申请专利范围所界定者为准。

Claims (20)

1.一种光学成像镜头,从物侧至像侧沿一光轴依序包括一第一透镜、一第二透镜、一第三透镜及一第四透镜,其中该第一透镜至该第四透镜各自包括一朝向物侧且使成像光线通过的物侧面及一朝向像侧且使成像光线通过的像侧面;
该第二透镜的该物侧面具有一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凹面部,且该第二透镜的该像侧面具有一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凸面部;
该第三透镜的该物侧面具有一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凹面部;
该第四透镜具有负屈光率;以及
只有该第一透镜、该第二透镜、该第三透镜及该第四透镜具有屈光率,
其中,该光学成像镜头符合:
V4-V1≧30,
其中V4为该第四透镜的阿贝数,且V1为该第一透镜的阿贝数。
2.一种光学成像镜头,从物侧至像侧沿一光轴依序包括一第一透镜、一第二透镜、一第三透镜及一第四透镜,其中该第一透镜至该第四透镜各自包括一朝向物侧且使成像光线通过的物侧面及一朝向像侧且使成像光线通过的像侧面;
该第一透镜具有正屈光率;
该第二透镜的该物侧面具有一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凹面部,且该第二透镜的该像侧面具有一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凸面部;
该第三透镜的该物侧面具有一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凹面部;
该第四透镜的该物侧面具有一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凹面部;以及
只有该第一透镜、该第二透镜、该第三透镜及该第四透镜具有屈光率,
其中,该光学成像镜头符合:
V4-V1≧30,
其中V4为该第四透镜的阿贝数,且V1为该第一透镜的阿贝数。
3.一种光学成像镜头,从物侧至像侧沿一光轴依序包括一第一透镜、一第二透镜、一第三透镜及一第四透镜,其中该第一透镜至该第四透镜各自包括一朝向物侧且使成像光线通过的物侧面及一朝向像侧且使成像光线通过的像侧面;
该第二透镜的该物侧面具有一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凹面部,且该第二透镜的该像侧面具有一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凸面部;
该第三透镜具有正屈光率,且该第三透镜的该物侧面具有一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凹面部;
该第四透镜的该物侧面具有一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凹面部;以及
只有该第一透镜、该第二透镜、该第三透镜及该第四透镜具有屈光率,
其中,该光学成像镜头符合:
V4-V1≧30,
其中V4为该第四透镜的阿贝数,且V1为该第一透镜的阿贝数。
4.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中该光学成像镜头更符合:TTL/T1≦11.000,其中TTL为该第一透镜的该物侧面到该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在该光轴上的距离,且T1为该第一透镜在该光轴上的厚度。
5.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中该光学成像镜头更符合:EFL/T2≦7.700,其中EFL为该光学成像镜头的系统焦距,且T2为该第二透镜在该光轴上的厚度。
6.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中该光学成像镜头更符合:TL/BFL≦2.300,其中TL为该第一透镜的该物侧面至该第四透镜的该像侧面在该光轴上的距离,且BFL为该第四透镜的该像侧面到该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在该光轴上的距离。
7.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中该光学成像镜头更符合:AAG/(G23+G34+T4)≦1.200,其中AAG为该第一透镜至该第四透镜在该光轴上的三个空气间隙的总和,G23为该第二透镜到该第三透镜在该光轴上的空气间隙,G34为该第三透镜到该第四透镜在该光轴上的空气间隙,且T4为该第四透镜在该光轴上的厚度。
8.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中该光学成像镜头更符合:BFL/T3≦4.600,其中BFL为该第四透镜的该像侧面到该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在该光轴上的距离,且T3为该第三透镜在该光轴上的厚度。
9.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中该光学成像镜头更符合:ALT/G12≦6.200,其中ALT为该第一透镜、该第二透镜、该第三透镜及该第四透镜在该光轴上的厚度的总和,且G12为该第一透镜到该第二透镜在该光轴上的空气间隙。
10.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中该光学成像镜头更符合:TTL/T2≦10.000,其中TTL为该第一透镜的该物侧面到该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在该光轴上的距离,且T2为该第二透镜在该光轴上的厚度。
11.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中该光学成像镜头更符合:EFL/T3≦6.300,其中EFL为该光学成像镜头的系统焦距,且T3为该第三透镜在该光轴上的厚度。
12.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中该光学成像镜头更符合:TL/ALT≦1.500,TL为该第一透镜的该物侧面至该第四透镜的该像侧面在该光轴上的距离,且ALT为该第一透镜、该第二透镜、该第三透镜及该第四透镜在该光轴上的厚度的总和。
13.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中该光学成像镜头更符合:(G23+G34+T4)/T1≦1.800,其中G23为该第二透镜到该第三透镜在该光轴上的空气间隙,G34为该第三透镜到该第四透镜在该光轴上的空气间隙,且T4为该第四透镜在该光轴上的厚度。
14.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中该光学成像镜头更符合:BFL/AAG≦3.500,其中BFL为该第四透镜的该像侧面到该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在该光轴上的距离,且AAG为该第一透镜至该第四透镜在该光轴上的三个空气间隙的总和。
15.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中该光学成像镜头更符合:T2/G12≦2.200,其中T2为该第二透镜在该光轴上的厚度,且G12为该第一透镜到该第二透镜在该光轴上的空气间隙。
16.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中该光学成像镜头更符合:TTL/T3≦8.000,其中TTL为该第一透镜的该物侧面到该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在该光轴上的距离,且T3为该第三透镜在该光轴上的厚度。
17.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中该光学成像镜头更符合:EFL/ALT≦1.900,其中EFL为该光学成像镜头的系统焦距,且ALT为该第一透镜、该第二透镜、该第三透镜及该第四透镜在该光轴上的厚度的总和。
18.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中该光学成像镜头更符合:TL/T1≦5.800,其中TL为该第一透镜的该物侧面至该第四透镜的该像侧面在该光轴上的距离,且T1为该第一透镜在该光轴上的厚度。
19.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中该光学成像镜头更符合:(G23+G34+T4)/G12≦1.800,其中G23为该第二透镜到该第三透镜在该光轴上的空气间隙,G34为该第三透镜到该第四透镜在该光轴上的空气间隙,T4为该第四透镜在该光轴上的厚度,且G12为该第一透镜到该第二透镜在该光轴上的空气间隙。
20.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中该光学成像镜头更符合:TTL/AAG≦8.200,其中TTL为该第一透镜的该物侧面到该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在该光轴上的距离,且AAG为该第一透镜至该第四透镜在该光轴上的三个空气间隙的总和。
CN201710670098.5A 2017-08-08 2017-08-08 光学成像镜头 Active CN10938791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66437.1A CN113741010A (zh) 2017-08-08 2017-08-08 一种光学成像镜头
CN201710670098.5A CN109387919B (zh) 2017-08-08 2017-08-08 光学成像镜头
TW106132491A TWI627465B (zh) 2017-08-08 2017-09-21 光學成像鏡頭
US15/712,165 US10890757B2 (en) 2017-08-08 2017-09-22 Optical imaging lens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670098.5A CN109387919B (zh) 2017-08-08 2017-08-08 光学成像镜头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066437.1A Division CN113741010A (zh) 2017-08-08 2017-08-08 一种光学成像镜头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387919A true CN109387919A (zh) 2019-02-26
CN109387919B CN109387919B (zh) 2021-10-08

Family

ID=62639046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670098.5A Active CN109387919B (zh) 2017-08-08 2017-08-08 光学成像镜头
CN202111066437.1A Pending CN113741010A (zh) 2017-08-08 2017-08-08 一种光学成像镜头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066437.1A Pending CN113741010A (zh) 2017-08-08 2017-08-08 一种光学成像镜头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890757B2 (zh)
CN (2) CN109387919B (zh)
TW (1) TWI627465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31490A (zh) * 2019-08-16 2019-12-03 瑞声通讯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摄像光学镜头
CN111190265A (zh) * 2020-01-19 2020-05-22 厦门力鼎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光学成像镜头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34360B (zh) * 2017-09-29 2018-09-0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電子裝置
TWI706182B (zh) 2018-07-12 2020-10-0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成像光學鏡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TWI689747B (zh) * 2019-04-19 2020-04-01 新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四片式雙波段成像鏡片組
CN110554479A (zh) * 2019-09-17 2019-12-10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镜头
CN110542971A (zh) * 2019-10-15 2019-12-06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系统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341512A (ja) * 2003-04-23 2004-12-02 Olympus Corp 結像光学系及びそれを用いた電子機器
CN102928958A (zh) * 2011-08-12 2013-02-13 索尼公司 光学单元、光学单元的制造方法及图像拾取装置
CN103969809A (zh) * 2013-12-30 2014-08-06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镜头及应用该光学成像镜头的电子装置
CN103969808A (zh) * 2013-12-30 2014-08-06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镜头及应用此镜头的电子装置
CN105425369A (zh) * 2015-08-10 2016-03-23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镜头
CN105425368A (zh) * 2015-08-04 2016-03-23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镜头
CN106054358A (zh) * 2015-08-04 2016-10-26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镜头

Family Cites Families (4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240074A (ja) * 2003-02-05 2004-08-26 Minolta Co Ltd 撮像レンズ
JP4623993B2 (ja) * 2003-04-22 2011-02-02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結像光学系及びそれを用いた電子機器
US6950246B2 (en) * 2003-04-23 2005-09-27 Olympus Corporation Imaging optical system and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JP4561634B2 (ja) * 2003-11-13 2010-10-13 コニカミノルタオプト株式会社 撮像レンズ及び撮像装置
CN100394241C (zh) * 2005-04-15 2008-06-11 富士能株式会社 摄像透镜
JP4828317B2 (ja) * 2005-09-29 2011-11-30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撮像レンズ
DE602007000130D1 (de) * 2006-06-15 2008-10-30 Fujinon Corp Kompaktes Objektiv mit vier Einzellinsen
JP4932510B2 (ja) * 2007-01-30 2012-05-16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撮像レンズ
JP5069554B2 (ja) * 2007-12-28 2012-11-07 カンタツ株式会社 撮像レンズ
JP4556148B2 (ja) * 2008-07-23 2010-10-06 ソニー株式会社 撮像レンズ及び撮像装置
TWI395992B (zh) * 2008-07-25 2013-05-11 Largan Precision Co 四片式攝影光學鏡組
JP2010049113A (ja) * 2008-08-22 2010-03-04 Sony Corp 撮像レンズ及び撮像装置
TWI408409B (zh) * 2009-09-04 2013-09-1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取像光學鏡組
CN102109663A (zh) * 2009-12-28 2011-06-29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成像装置
TWI491916B (zh) * 2010-11-09 2015-07-1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成像鏡頭
TWI432822B (zh) * 2011-03-16 2014-04-01 Largan Precision Co 光學攝像鏡頭組
TWI440921B (zh) * 2011-03-31 2014-06-1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光學影像系統
TWI531813B (zh) * 2011-08-15 2016-05-0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影像拾取鏡頭組
TWI436092B (zh) * 2011-09-20 2014-05-0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攝影鏡頭組
JP5818702B2 (ja) * 2012-01-23 2015-11-18 カンタツ株式会社 撮像レンズ
JP5370619B1 (ja) * 2012-04-06 2013-12-18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撮像光学系、撮像装置およびデジタル機器
JP5973240B2 (ja) * 2012-05-30 2016-08-23 カンタツ株式会社 撮像レンズ
JP5992868B2 (ja) * 2012-07-31 2016-09-14 カンタツ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
TWI516790B (zh) * 2012-08-27 2016-01-11 玉晶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Optical imaging lens and the application of the lens of the electronic device
TWI471587B (zh) * 2012-08-27 2015-02-01 玉晶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Four-piece optical imaging lens and the application of the lens of the electronic device
KR101980660B1 (ko) * 2012-09-18 2019-05-22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촬상 렌즈
US20140085737A1 (en) * 2012-09-21 2014-03-27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 Ltd. Lens modul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TWI588519B (zh) * 2012-12-28 2017-06-2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攝像鏡頭系統
JP6066179B2 (ja) * 2013-01-11 2017-01-25 カンタツ株式会社 撮像レンズ
TWI461730B (zh) * 2013-07-05 2014-11-2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攝像系統鏡片組
TWI477805B (zh) * 2013-08-05 2015-03-2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影像拾取系統鏡片組及取像裝置
TWI506332B (zh) * 2013-09-27 2015-11-0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拾像系統透鏡組、取像裝置及可攜裝置
US9223113B2 (en) * 2013-10-09 2015-12-29 Genius Electronic Optical Co., Ltd. Optical lens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lens
TWI513998B (zh) * 2013-10-31 2015-12-21 Ability Opto Electronics Technologyco Ltd Thin wide-angle four-piece imaging lens group
TWI472825B (zh) * 2013-11-13 2015-02-1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取像透鏡組、取像裝置及可攜裝置
JP2015102849A (ja) * 2013-11-28 2015-06-04 カンタツ株式会社 撮像レンズ
CN103913816B (zh) * 2013-11-29 2016-05-11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可携式电子装置与其光学成像镜头
US8908291B1 (en) * 2013-12-19 2014-12-09 Glory Science Co., Ltd. Optical lens system
TW201543071A (zh) * 2014-05-14 2015-11-16 Altek Corp 光學取像鏡頭
US9864168B2 (en) * 2014-06-23 2018-01-09 Genius Electronic Optical Co., Ltd. Near-infrared lens for cameras in mobile devices
CN104330877B (zh) * 2014-07-11 2017-03-15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镜头及应用该光学成像镜头的电子装置
TWI498592B (zh) * 2014-11-06 2015-09-01 玉晶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成像鏡頭及應用該光學成像鏡頭的電子裝置
KR101701007B1 (ko) * 2014-11-28 2017-01-31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렌즈 모듈
TWI546561B (zh) * 2014-12-01 2016-08-21 先進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成像系統
TWI546565B (zh) * 2015-02-16 2016-08-21 先進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成像系統
TWI571652B (zh) * 2015-08-04 2017-02-21 玉晶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成像鏡頭
TWI622797B (zh) * 2016-07-21 2018-05-01 先進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成像系統
TWI659225B (zh) * 2016-07-21 2019-05-11 先進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成像系統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341512A (ja) * 2003-04-23 2004-12-02 Olympus Corp 結像光学系及びそれを用いた電子機器
CN102928958A (zh) * 2011-08-12 2013-02-13 索尼公司 光学单元、光学单元的制造方法及图像拾取装置
CN103969809A (zh) * 2013-12-30 2014-08-06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镜头及应用该光学成像镜头的电子装置
CN103969808A (zh) * 2013-12-30 2014-08-06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镜头及应用此镜头的电子装置
CN105425368A (zh) * 2015-08-04 2016-03-23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镜头
CN106054358A (zh) * 2015-08-04 2016-10-26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镜头
CN105425369A (zh) * 2015-08-10 2016-03-23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镜头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31490A (zh) * 2019-08-16 2019-12-03 瑞声通讯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摄像光学镜头
WO2021031235A1 (zh) * 2019-08-16 2021-02-25 诚瑞光学(常州)股份有限公司 摄像光学镜头
CN111190265A (zh) * 2020-01-19 2020-05-22 厦门力鼎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光学成像镜头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387919B (zh) 2021-10-08
CN113741010A (zh) 2021-12-03
US10890757B2 (en) 2021-01-12
US20190049696A1 (en) 2019-02-14
TW201812372A (zh) 2018-04-01
TWI627465B (zh) 2018-06-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896478B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106154515B (zh) 光学镜片组
CN106908931B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106154493B (zh) 光学镜片组
CN105807391B (zh) 光学镜片组
CN104808321B (zh) 光学成像镜头及应用此镜头的电子装置
CN107450159B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106526788A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109387919A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108227146A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105527693B (zh) 光学成像镜头及应用该镜头的电子装置
CN106154494B (zh) 光学镜片组
CN106526797A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108107552A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106154496B (zh) 光学成像镜头及便携式电子装置
CN106468815B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104880809B (zh) 可携式电子装置与其光学成像镜头
CN106526795A (zh) 光学镜片组
CN107193109A (zh) 光学成像系统
CN106468818B (zh) 可携式电子装置与其光学成像镜头
CN110531498A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106970455B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108508577A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107229106A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104820276A (zh) 可携式电子装置与其光学成像镜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