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375157A - 基于定位数据检测重叠对象的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基于定位数据检测重叠对象的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375157A
CN109375157A CN201811123395.9A CN201811123395A CN109375157A CN 109375157 A CN109375157 A CN 109375157A CN 201811123395 A CN201811123395 A CN 201811123395A CN 109375157 A CN109375157 A CN 10937515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cation data
overlapping
data detection
base station
wide ba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12339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375157B (zh
Inventor
刘思平
殷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Yongan Ict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Yongan Ict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Yongan Ict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filed Critical Beijing Yongan Ict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Priority to CN201811123395.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375157B/zh
Publication of CN1093751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3751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37515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37515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5/00Position-fixing by co-ordinating two or more direction or position line determinations; Position-fixing by co-ordinating two or more distance determinations
    • G01S5/0009Transmission of position information to remote st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5/00Position-fixing by co-ordinating two or more direction or position line determinations; Position-fixing by co-ordinating two or more distance determinations
    • G01S5/0009Transmission of position information to remote stations
    • G01S5/0018Transmission from mobile station to base station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5/00Position-fixing by co-ordinating two or more direction or position line determinations; Position-fixing by co-ordinating two or more distance determinations
    • G01S5/02Position-fixing by co-ordinating two or more direction or position line determinations; Position-fixing by co-ordinating two or more distance determinations using radio waves
    • G01S5/0257Hybrid positioning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Position Fixing By Use Of Radio Wav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基于定位数据检测重叠对象的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该方法包括:获取多个时间段的第一对象的第一定位数据和第二对象的第二定位数据;基于所述第一定位数据和所述第二定位数据设置指示每个时间段内所述第一对象与所述第二对象之间的距离是否小于预定距离阈值的重叠标识;对所述多个时间段内所述重叠标识的数目进行计数以获得重叠次数;将所述重叠次数除以所述多个时间段的数目以获得重叠率;以及,响应于所述重叠率大于预定百分比阈值,确定所述第一对象和所述第二对象为重叠对象。这样,可以通过定位数据计算用于检测重叠对象的重叠率指标,从而提高重叠对象的检测准确度。

Description

基于定位数据检测重叠对象的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总的来说涉及检测技术领域,且更为具体地,涉及一种基于定位数据检测重叠对象的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由于对精确定位日益增长的业务需求,精确定位近些年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获取无线定位数据的主要方法有TOA(Time of Arrival,基于信号到达时间的定位技术),TDOA(Time Difference of Arrival,基于信号传输到达时间差的定位技术),AOA(Angle of Arrival,基于信号到达角度的定位技术)等。它们需要先测量基站到运动节点的距离、时间差或角度,然后进一步计算得到位置信息。
但是,在获得多个定位对象的位置数据之后,如果多个定位对象的位置相同或者接近,则可能涉及重叠对象的判断。
因此,需要基于定位数据检测重叠对象的方案。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出了本申请。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定位数据检测重叠对象的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其通过定位数据计算用于检测重叠对象的重叠率指标,从而提高重叠对象的检测准确度。
根据本申请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定位数据检测重叠对象的方法,包括:获取多个时间段的第一对象的第一定位数据和第二对象的第二定位数据;基于所述第一定位数据和所述第二定位数据设置指示每个时间段内所述第一对象与所述第二对象之间的距离是否小于预定距离阈值的重叠标识;对所述多个时间段内所述重叠标识的数目进行计数以获得重叠次数;将所述重叠次数除以所述多个时间段的数目以获得重叠率;以及,响应于所述重叠率大于预定百分比阈值,确定所述第一对象和所述第二对象为重叠对象。
在上述基于定位数据检测重叠对象的方法中,获取多个时间段的第一对象的第一定位数据和第二对象的第二定位数据包括:接收所述第一对象的第一定位数据和所述第二对象的第二定位数据;以及,将所述第一定位数据和所述第二定位数据按照所述多个时间段切片存储。
在上述基于定位数据检测重叠对象的方法中,接收所述第一对象的第一定位数据和所述第二对象的第二定位数据包括:由超宽带基站接收所述第一对象的第一定位数据和所述第二对象的第二定位数据。
在上述基于定位数据检测重叠对象的方法中,接收所述第一对象的第一定位数据和所述第二对象的第二定位数据进一步包括:由多个超宽带基站共同的上位机从所述超宽带基站接收所述第一对象的第一定位数据和所述第二对象的第二定位数据。
在上述基于定位数据检测重叠对象的方法中,由超宽带基站接收所述第一对象的第一定位数据和所述第二对象的第二定位数据包括:由所述超宽带基站接收所述第一对象和所述第二对象在不同的时间片段内向所述超宽带基站发送的所述第一定位数据和所述第二定位数据。
在上述基于定位数据检测重叠对象的方法中,进一步包括:确定作为重叠对象的所述第一对象和所述第二对象的重叠开始时间和重叠结束时间;以及,以可显示方式通过预定通信链路发送所述重叠开始时间和所述重叠结束时间。
在上述基于定位数据检测重叠对象的方法中,所述第一对象和所述第二对象是人员佩戴的定位标识卡。
在上述基于定位数据检测重叠对象的方法中,所述第一定位数据和所述第二定位数据是所述定位标识卡的距离、时间差或角度数据。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定位数据检测重叠对象的装置,包括:数据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多个时间段的第一对象的第一定位数据和第二对象的第二定位数据;重叠标识计算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第一定位数据和所述第二定位数据设置指示每个时间段内所述第一对象与所述第二对象之间的距离是否小于预定距离阈值的重叠标识;重叠次数计算单元,用于对所述多个时间段内所述重叠标识的数目进行计数以获得重叠次数;重叠率计算单元,用于将所述重叠次数除以所述多个时间段的数目以获得重叠率;以及,重叠判定单元,用于响应于所述重叠率大于预定百分比阈值,确定所述第一对象和所述第二对象为重叠对象。
在上述基于定位数据检测重叠对象的装置中,所述数据获取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第一对象的第一定位数据和所述第二对象的第二定位数据;以及,将所述第一定位数据和所述第二定位数据按照所述多个时间段切片存储。
在上述基于定位数据检测重叠对象的装置中,所述基于定位数据检测重叠对象的装置是超宽带基站;以及,所述数据获取单元用于以超宽带技术接收所述第一对象的第一定位数据和所述第二对象的第二定位数据。
在上述基于定位数据检测重叠对象的装置中,所述基于定位数据检测重叠对象的装置是多个超宽带基站共同的上位机;以及,所述数据获取单元用于从所述多个超宽带基站接收所述第一对象的第一定位数据和所述第二对象的第二定位数据。
在上述基于定位数据检测重叠对象的装置中,所述数据获取单元以超宽带技术接收所述第一对象的第一定位数据和所述第二对象的第二定位数据包括:由所述超宽带基站接收所述第一对象和所述第二对象在不同的时间片段内向所述超宽带基站发送的所述第一定位数据和所述第二定位数据。
在上述基于定位数据检测重叠对象的装置中,进一步包括:时间确定单元,用于确定作为重叠对象的所述第一对象和所述第二对象的重叠开始时间和重叠结束时间;以及,数据发送单元,用于以可显示方式通过预定通信链路发送所述重叠开始时间和所述重叠结束时间。
在上述基于定位数据检测重叠对象的装置中,所述第一对象和所述第二对象是人员佩戴的定位标识卡。
在上述基于定位数据检测重叠对象的装置中,所述第一定位数据和所述第二定位数据是所述定位标识卡的距离、时间差或角度数据。
根据本申请的再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以及,存储器,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在被所述处理器运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如上所述的基于定位数据检测重叠对象的方法。
根据本申请的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在被处理器运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如上所述的基于定位数据检测重叠对象的方法。
本申请提供的基于定位数据检测重叠对象的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可以通过定位数据计算用于检测重叠对象的重叠率指标,从而提高重叠对象的检测准确度,并具有成本低、易实现和高检测效率的优点。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的详细描述,本申请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说明书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申请的限制。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部件。
图1图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基于定位数据检测重叠对象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2图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基于定位数据检测重叠对象的方法所应用的系统环境的示意图;
图3图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基于定位数据检测重叠对象的装置的框图;
图4图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详细地描述根据本申请的示例实施例。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本申请的全部实施例,应理解,本申请不受这里描述的示例实施例的限制。
申请概述
如上所述,在精准定位领域,例如使用超宽带(UWB)技术的精准定位的精度可达厘米级别。基站通过接收待定位对象(例如,人员佩戴的定位标识卡)的信号来确定待定位对象的位置。
但是,这种精准定位在检测重叠对象上具有局限性,例如,在一人携带两张定位卡的情况,和两人分别每人携带一张卡但是相距很近的位置的情况,很可能会导致误判。这尤其是人员考勤签到的场景下会存在问题,例如规定每人只能携带一张标识自己身份的定位卡,在考勤作业区域检测到卡状态正常就认为此人上班了,否则不正常情况如巡检人员长时间不动,可能在睡觉或者旷工怠工。但是,如果有人一人携带了多张卡,代替别人考勤,就会发生误判,导致考勤记录不准确。
也就是说,尽管能够获得高精度的定位数据,但是无法判断某一时刻(时间段)的定位结果是一个人携带多张卡还是多个人每人携带一张卡。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的基本构思是通过定位数据计算能够用于指示对象是否重复的指标,从而实现重叠对象的精确检测。
具体地,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基于定位数据检测重叠对象的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其首先获取多个时间段的第一对象的第一定位数据和第二对象的第二定位数据,然后基于所述第一定位数据和所述第二定位数据设置指示每个时间段内所述第一对象与所述第二对象之间的距离是否小于预定距离阈值的重叠标识,对所述多个时间段内所述重叠标识的数目进行计数以获得重叠次数,并将所述重叠次数除以所述多个时间段的数目以获得重叠率,最后,响应于所述重叠率大于预定百分比阈值,确定所述第一对象和所述第二对象为重叠对象。这样,可以通过定位数据计算用于检测重叠对象的重叠率指标,从而提高重叠对象的检测准确度,并具有成本低、易实现和高检测效率的优点。
这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本申请的基于定位数据检测重叠对象的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可以应用于任何需要检测重叠对象的场景,例如包括判定特定对象唯一性的场景,而不仅限于上述人员考勤场景。
另外,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理解,本申请的基于定位数据检测重叠对象的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可以使用通过各种定位方法获得的定位数据,而不仅限于通过UWB技术获得的精准定位数据。
也就是说,本申请的基于定位数据检测重叠对象的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具有精准数据的前提下,通过数据分析和处理解决定位技术本身根据定位坐标解决不了的重叠判定问题。
在介绍了本申请的基本原理之后,下面将参考附图来具体介绍本申请的各种非限制性实施例。
示例性方法
图1图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基于定位数据检测重叠对象的方法的流程图。
如图1所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基于定位数据检测重叠对象的方法包括:S110,获取多个时间段的第一对象的第一定位数据和第二对象的第二定位数据;S120,基于所述第一定位数据和所述第二定位数据设置指示每个时间段内所述第一对象与所述第二对象之间的距离是否小于预定距离阈值的重叠标识;S130,对所述多个时间段内所述重叠标识的数目进行计数以获得重叠次数;S140,将所述重叠次数除以所述多个时间段的数目以获得重叠率;以及S150,响应于所述重叠率大于预定百分比阈值,确定所述第一对象和所述第二对象为重叠对象。
在步骤S110中,获取多个时间段的第一对象的第一定位数据和第二对象的第二定位数据。
在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基于定位数据检测重叠对象的方法中,可以持续接收所述第一对象的第一定位数据和所述第二对象的第二定位数据,并将接收到的定位数据按照特定方式以多个时间段切片存储。这里,时间段的宽度是可基于经验配置的,例如,一般可以设置为20分钟。具体来说,特定方式是指:获得第一对象的第一定位数据后,会查找在指定距离阈值之内的第二对象;且获得第二对象的第二定位数据后,也会查找在指定距离阈值之内的第一对象;这样,将第一对象和第二对象建立对应关系。
因此,在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基于定位数据检测重叠对象的方法中,获取多个时间段的第一对象的第一定位数据和第二对象的第二定位数据包括:接收所述第一对象的第一定位数据和所述第二对象的第二定位数据;以及,将所述第一定位数据和所述第二定位数据按照所述多个时间段切片存储。
如上所述,所述第一对象的第一定位数据和所述第二对象的第二定位数据可以是通过UWB技术获得的精准定位数据,在这种情况下,由超宽带基站接收所述第一对象的第一定位数据和所述第二对象的第二定位数据。
也就是,在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基于定位数据检测重叠对象的方法中,接收所述第一对象的第一定位数据和所述第二对象的第二定位数据包括:由超宽带基站接收所述第一对象的第一定位数据和所述第二对象的第二定位数据。
除了由超宽带基站获取通过UWB技术获得的精准定位数据之外,还可以由多个超宽带基站共同的上位机来获得定位数据。图2图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基于定位数据检测重叠对象的方法所应用的系统环境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多个超宽带基站200-1到200-N与共同的上位机210通信,且每个超宽带基站可以与一个或多个对象通信。例如,如图2所示,超宽带基站200-1与多个对象220-1到220-M通信,而超宽带基站200-N与单个对象220-M+1通信。
具体地,每个对象可以向UWB基站发送自身信号,且UWB基站在接收到对象所发送的信号之后,进一步将信号上传到上位机,以由上位机根据所述对象的信号来检测重叠对象。
因此,在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基于定位数据检测重叠对象的方法中,接收所述第一对象的第一定位数据和所述第二对象的第二定位数据进一步包括:由多个超宽带基站共同的上位机从所述超宽带基站接收所述第一对象的第一定位数据和所述第二对象的第二定位数据。
此外,在由对象向所述超宽带基站发送信号时,可以采用时隙型S-ALOHA,其是Aloha协议或称Aloha技术。这里,Aloha网是世界上最早的无线电计算机通信网,它是1968年美国夏威夷大学的一项研究计划的名字,取名Aloha,是夏威夷人表示致意的问候语。ALOHA协议分为纯ALOHA和时隙ALOHA两种。时隙ALOHA即“Slotted ALOHA”,是对Aloha协议的一种改进。算法涉及对象向UWB基站发送自身设备信息,即,对象在不同的时间片段内向UWB基站发送自身设备信息。这样,可以避免采用纯ALOHA算法在连续的时间上发送信号导致的部分碰撞的情况,从而降低了信号的碰撞几率,避免了影响数据接收的情况。
也就是,在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基于定位数据检测重叠对象的方法中,由超宽带基站接收所述第一对象的第一定位数据和所述第二对象的第二定位数据包括:由所述超宽带基站接收所述第一对象和所述第二对象在不同的时间片段内向所述超宽带基站发送的所述第一定位数据和所述第二定位数据。
在获得以不同的时间片段发送的定位数据的情况下,可以将在多个时间片段内接收到的定位数据一起按照上述方式在多个时间段内切片存储。
在步骤S120中,基于所述第一定位数据和所述第二定位数据设置指示每个时间段内所述第一对象与所述第二对象之间的距离是否小于预定距离阈值的重叠标识。
也就是,对每个时间段内的定位数据逐个进行对比,以确定所述第一对象和所述第二对象之间的距离是否小于一个预定距离阈值,如果小于所述距离阈值就认为这两个对象之间的距离是重叠的,把这两个对象在这个时间段的重叠标识设置为1,否则为0。
在步骤S130中,对所述多个时间段内所述重叠标识的数目进行计数以获得重叠次数。
也就是,当重叠标识设置完成之后进行重叠次数统计,只要是重叠标识等于1,则重叠次数加一。
在步骤S140中,将所述重叠次数除以所述多个时间段的数目以获得重叠率。
也就是,当重叠次数统计完成之后进行重叠率R的计算,其中重叠率R=重叠次数M/时间段数目N。
在步骤S150中,响应于所述重叠率大于预定百分比阈值,确定所述第一对象和所述第二对象为重叠对象。例如,如果重叠率R大于60%,则可以认为第一对象和第二对象是重叠对象。
在上述考勤场景下,如果检测到第一对象和第二对象是重叠对象,那么就可以判定所述第一对象和所述第二对象不属于由距离较近的不同人携带的两张卡的情况,而是由同一人携带的两张卡的情况。这样,可以将识别结果记录到结果列表中。
在检测到所述第一对象和所述第二对象为重叠对象之后,可以进一步统计所述第一对象和所述第二对象的重叠开始时间和重叠结束时间,并通过例如Socket链路将上述数据组装为Json方式推送到前端计算机。这样,前端计算机可以用图表折线的方式显示重叠轨迹。
也就是,在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基于定位数据检测重叠对象的方法中,进一步包括:确定作为重叠对象的所述第一对象和所述第二对象的重叠开始时间和重叠结束时间;以及,以可显示方式通过预定通信链路发送所述重叠开始时间和所述重叠结束时间。
如上所述,在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基于定位数据检测重叠对象的方法中,所述第一对象和所述第二对象可以是人员佩戴的定位标识卡。并且,所述第一定位数据和所述第二定位数据可以是所述定位标识卡的距离、时间差或角度数据。
这样,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基于定位数据检测重叠对象的方法可以基于UWB精确定位算,成本较低,并且,添加的识别重叠对象的方法简单,易于实现,识别效率高。并且,识别结果可以以图形化方式展现,通俗易懂,很好地解决了UWB精准定位判定考勤上的误判问题。
示意性装置
图3图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基于定位数据检测重叠对象的装置的框图。
如图3所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基于定位数据检测重叠对象的装置300包括:数据获取单元310,用于获取多个时间段的第一对象的第一定位数据和第二对象的第二定位数据;重叠标识计算单元320,用于基于所述第一定位数据和所述第二定位数据设置指示每个时间段内所述第一对象与所述第二对象之间的距离是否小于预定距离阈值的重叠标识;重叠次数计算单元330,用于对所述多个时间段内所述重叠标识的数目进行计数以获得重叠次数;重叠率计算单元340,用于将所述重叠次数除以所述多个时间段的数目以获得重叠率;以及,重叠判定单元350,用于响应于所述重叠率大于预定百分比阈值,确定所述第一对象和所述第二对象为重叠对象。
在一个示例中,在上述基于定位数据检测重叠对象的装置300中,所述数据获取单元310用于:接收所述第一对象的第一定位数据和所述第二对象的第二定位数据;以及,将所述第一定位数据和所述第二定位数据按照所述多个时间段切片存储。
在一个示例中,在上述基于定位数据检测重叠对象的装置300中,所述基于定位数据检测重叠对象的装置是超宽带基站;以及,所述数据获取单元310用于以超宽带技术接收所述第一对象的第一定位数据和所述第二对象的第二定位数据。
在一个示例中,在上述基于定位数据检测重叠对象的装置300中,所述基于定位数据检测重叠对象的装置是多个超宽带基站共同的上位机;以及,所述数据获取单元310用于从所述多个超宽带基站接收所述第一对象的第一定位数据和所述第二对象的第二定位数据。
在一个示例中,在上述基于定位数据检测重叠对象的装置300中,所述数据获取单元310以超宽带技术接收所述第一对象的第一定位数据和所述第二对象的第二定位数据包括:由所述超宽带基站接收所述第一对象和所述第二对象在不同的时间片段内向所述超宽带基站发送的所述第一定位数据和所述第二定位数据。
在一个示例中,在上述基于定位数据检测重叠对象的装置300中,进一步包括:时间确定单元,用于确定作为重叠对象的所述第一对象和所述第二对象的重叠开始时间和重叠结束时间;以及,数据发送单元,用于以可显示方式通过预定通信链路发送所述重叠开始时间和所述重叠结束时间。
在一个示例中,在上述基于定位数据检测重叠对象的装置300中,所述第一对象和所述第二对象是人员佩戴的定位标识卡。
在一个示例中,在上述基于定位数据检测重叠对象的装置300中,所述第一定位数据和所述第二定位数据是所述定位标识卡的距离、时间差或者角度数据。
这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基于定位数据检测重叠对象的装置300中的各个单元和模块的具体功能和操作已经在上面参考图1和图2描述的基于定位数据检测重叠对象的方法中详细介绍,并因此,将省略其重复描述。
如上所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基于定位数据检测重叠对象的装置300可以实现在各种终端设备中,例如用于统计考勤信息的终端服务器。在一个示例中,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装置300可以作为一个软件模块和/或硬件模块而集成到终端设备中。例如,该装置300可以是该终端设备的操作系统中的一个软件模块,或者可以是针对于该终端设备所开发的一个应用程序;当然,该装置300同样可以是该终端设备的众多硬件模块之一。
替换地,在另一示例中,该基于定位数据检测重叠对象的装置300与该终端设备也可以是分立的设备,并且该装置300可以通过有线和/或无线网络连接到该终端设备,并且按照约定的数据格式来传输交互信息。
示例性电子设备
下面,参考图4来描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
图4图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框图。
如图4所示,电子设备10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11和存储器12。
处理器11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PU)或者具有数据处理能力和/或指令执行能力的其他形式的处理单元,并且可以控制电子设备10中的其他组件以执行期望的功能。
存储器12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包括各种形式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易失性存储器和/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所述易失性存储器例如可以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或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等。所述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ROM)、硬盘、闪存等。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可以存储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指令,处理器11可以运行所述程序指令,以实现上文所述的本申请的各个实施例的基于定位数据检测重叠对象的方法以及/或者其他期望的功能。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还可以存储诸如上述定位数据、重叠率等各种内容。
在一个示例中,电子设备10还可以包括:输入装置13和输出装置14,这些组件通过总线系统和/或其他形式的连接机构(未示出)互连。
例如,该输入装置13可以包括例如键盘、鼠标等等。
该输出装置14可以向外部输出各种信息,例如所述对象是否重叠的检测结果等。该输出设备14可以包括例如显示器、扬声器、打印机、以及通信网络及其所连接的远程输出设备等等。
当然,为了简化,图4中仅示出了该电子设备10中与本申请有关的组件中的一些,省略了诸如总线、输入/输出接口等等的组件。除此之外,根据具体应用情况,电子设备10还可以包括任何其他适当的组件。
示例性计算机程序产品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除了上述方法和设备以外,本申请的实施例还可以是计算机程序产品,其包括计算机程序指令,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在被处理器运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本说明书上述“示例性方法”部分中描述的根据本申请各种实施例的基于定位数据检测重叠对象的方法中的步骤。
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以一种或多种程序设计语言的任意组合来编写用于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操作的程序代码,所述程序设计语言包括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诸如Java、C++等,还包括常规的过程式程序设计语言,诸如“C”语言或类似的程序设计语言。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地在用户计算设备上执行、部分地在用户设备上执行、作为一个独立的软件包执行、部分在用户计算设备上部分在远程计算设备上执行、或者完全在远程计算设备或服务器上执行。
此外,本申请的实施例还可以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在被处理器运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本说明书上述“示例性方法”部分中描述的根据本申请各种实施例的基于定位数据检测重叠对象的方法中的步骤。
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采用一个或多个可读介质的任意组合。可读介质可以是可读信号介质或者可读存储介质。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系统、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非穷举的列表)包括: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盘、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申请的基本原理,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在本申请中提及的优点、优势、效果等仅是示例而非限制,不能认为这些优点、优势、效果等是本申请的各个实施例必须具备的。另外,上述公开的具体细节仅是为了示例的作用和便于理解的作用,而非限制,上述细节并不限制本申请为必须采用上述具体的细节来实现。
本申请中涉及的器件、装置、设备、系统的方框图仅作为例示性的例子并且不意图要求或暗示必须按照方框图示出的方式进行连接、布置、配置。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的,可以按任意方式连接、布置、配置这些器件、装置、设备、系统。诸如“包括”、“包含”、“具有”等等的词语是开放性词汇,指“包括但不限于”,且可与其互换使用。这里所使用的词汇“或”和“和”指词汇“和/或”,且可与其互换使用,除非上下文明确指示不是如此。这里所使用的词汇“诸如”指词组“诸如但不限于”,且可与其互换使用。
还需要指出的是,在本申请的装置、设备和方法中,各部件或各步骤是可以分解和/或重新组合的。这些分解和/或重新组合应视为本申请的等效方案。
提供所公开的方面的以上描述以使本领域的任何技术人员能够做出或者使用本申请。对这些方面的各种修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非常显而易见的,并且在此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应用于其他方面而不脱离本申请的范围。因此,本申请不意图被限制到在此示出的方面,而是按照与在此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的特征一致的最宽范围。
为了例示和描述的目的已经给出了以上描述。此外,此描述不意图将本申请的实施例限制到在此公开的形式。尽管以上已经讨论了多个示例方面和实施例,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其某些变型、修改、改变、添加和子组合。

Claims (12)

1.一种基于定位数据检测重叠对象的方法,包括:
获取多个时间段的第一对象的第一定位数据和第二对象的第二定位数据;
基于所述第一定位数据和所述第二定位数据设置指示每个时间段内所述第一对象与所述第二对象之间的距离是否小于预定距离阈值的重叠标识;
对所述多个时间段内所述重叠标识的数目进行计数以获得重叠次数;
将所述重叠次数除以所述多个时间段的数目以获得重叠率;以及
响应于所述重叠率大于预定百分比阈值,确定所述第一对象和所述第二对象为重叠对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定位数据检测重叠对象的方法,其中,获取多个时间段的第一对象的第一定位数据和第二对象的第二定位数据包括:
接收所述第一对象的第一定位数据和所述第二对象的第二定位数据;以及
将所述第一定位数据和所述第二定位数据按照所述多个时间段切片存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定位数据检测重叠对象的方法,其中,接收所述第一对象的第一定位数据和所述第二对象的第二定位数据包括:
由超宽带基站接收所述第一对象的第一定位数据和所述第二对象的第二定位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定位数据检测重叠对象的方法,其中,接收所述第一对象的第一定位数据和所述第二对象的第二定位数据进一步包括:
由多个超宽带基站共同的上位机从所述超宽带基站接收所述第一对象的第一定位数据和所述第二对象的第二定位数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定位数据检测重叠对象的方法,其中,由超宽带基站接收所述第一对象的第一定位数据和所述第二对象的第二定位数据包括:
由所述超宽带基站接收所述第一对象和所述第二对象在不同的时间片段内向所述超宽带基站发送的所述第一定位数据和所述第二定位数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定位数据检测重叠对象的方法,进一步包括:
确定作为重叠对象的所述第一对象和所述第二对象的重叠开始时间和重叠结束时间;以及
以可显示方式通过预定通信链路发送所述重叠开始时间和所述重叠结束时间。
7.根据权利要求1到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基于定位数据检测重叠对象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对象和所述第二对象是人员佩戴的定位标识卡。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定位数据检测重叠对象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定位数据和所述第二定位数据是所述定位标识卡的距离、时间差或者角度数据。
9.一种基于定位数据检测重叠对象的装置,包括:
数据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多个时间段的第一对象的第一定位数据和第二对象的第二定位数据;
重叠标识计算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第一定位数据和所述第二定位数据设置指示每个时间段内所述第一对象与所述第二对象之间的距离是否小于预定距离阈值的重叠标识;
重叠次数计算单元,用于对所述多个时间段内所述重叠标识的数目进行计数以获得重叠次数;
重叠率计算单元,用于将所述重叠次数除以所述多个时间段的数目以获得重叠率;以及
重叠判定单元,用于响应于所述重叠率大于预定百分比阈值,确定所述第一对象和所述第二对象为重叠对象。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基于定位数据检测重叠对象的装置,其中,
所述基于定位数据检测重叠对象的装置是超宽带基站;以及
所述数据获取单元用于以超宽带技术接收所述第一对象的第一定位数据和所述第二对象的第二定位数据。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基于定位数据检测重叠对象的装置,其中,
所述基于定位数据检测重叠对象的装置是多个超宽带基站共同的上位机;以及
所述数据获取单元用于从所述多个超宽带基站接收所述第一对象的第一定位数据和所述第二对象的第二定位数据。
12.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处理器;以及
存储器,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在被所述处理器运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基于定位数据检测重叠对象的方法。
CN201811123395.9A 2018-09-26 2018-09-26 基于定位数据检测重叠对象的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Active CN10937515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123395.9A CN109375157B (zh) 2018-09-26 2018-09-26 基于定位数据检测重叠对象的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123395.9A CN109375157B (zh) 2018-09-26 2018-09-26 基于定位数据检测重叠对象的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375157A true CN109375157A (zh) 2019-02-22
CN109375157B CN109375157B (zh) 2020-10-16

Family

ID=654020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123395.9A Active CN109375157B (zh) 2018-09-26 2018-09-26 基于定位数据检测重叠对象的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375157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62954A (zh) * 2020-05-06 2020-06-09 深圳市图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设备同步的判断方法、装置及系统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740702B1 (ko) * 2005-02-17 2007-07-18 학교법인 현동학원 시변조 uwb 신호의 직선 경로 신호 검출방법 및 그 장치
CN102760318A (zh) * 2012-07-24 2012-10-31 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 用于矿山入井人员身份验证的装置及其验证方法
CN104143219A (zh) * 2014-07-18 2014-11-12 浙江工业大学 基于Wi-Fi指纹的考勤方法及系统
CN104331942A (zh) * 2014-09-26 2015-02-04 深圳市翌日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矿工刷卡的分析系统
CN104469934A (zh) * 2014-11-27 2015-03-25 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确定定位终端相对位置的方法
CN104700056A (zh) * 2015-02-05 2015-06-10 合肥工业大学 煤矿入井人员唯一性检测方法
CN106226731A (zh) * 2016-07-01 2016-12-14 北京永安信通科技有限公司 人员进出管理系统及其边界跨越判断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740702B1 (ko) * 2005-02-17 2007-07-18 학교법인 현동학원 시변조 uwb 신호의 직선 경로 신호 검출방법 및 그 장치
CN102760318A (zh) * 2012-07-24 2012-10-31 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 用于矿山入井人员身份验证的装置及其验证方法
CN104143219A (zh) * 2014-07-18 2014-11-12 浙江工业大学 基于Wi-Fi指纹的考勤方法及系统
CN104331942A (zh) * 2014-09-26 2015-02-04 深圳市翌日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矿工刷卡的分析系统
CN104469934A (zh) * 2014-11-27 2015-03-25 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确定定位终端相对位置的方法
CN104700056A (zh) * 2015-02-05 2015-06-10 合肥工业大学 煤矿入井人员唯一性检测方法
CN106226731A (zh) * 2016-07-01 2016-12-14 北京永安信通科技有限公司 人员进出管理系统及其边界跨越判断的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DAMIEN B. JOURDAN ET AL.: "Position error bound for UWB localization in dense cluttered environments", 《IEEE TRANSACTIONS ON AEROSPACE AND ELECTRONIC SYSTEMS 》 *
李晨鑫: "煤矿入井人员唯一性检测技术研究", 《工矿自动化》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62954A (zh) * 2020-05-06 2020-06-09 深圳市图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设备同步的判断方法、装置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375157B (zh) 2020-10-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634761B2 (en) Tracking system with mobile reader
US9471813B2 (en) Portable encoded information reading terminal configured to adjust transmit power level
CN105510908B (zh) 基于无线通信的定位方法和装置及系统
US20150097653A1 (en) Determination of proximity using a plurality of transponders
US9661464B2 (en) Matching multiple devices to identify joint movement of the mobile devices
US20130065611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information based on a location
US20190320061A1 (en) Proximity-based event networking system and wearable augmented reality clothing
US9788166B2 (e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screening augmented reality content
CN108122012B (zh) 常驻点中心点的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JP2009077019A (ja) 位置情報解析装置、位置情報解析方法および位置情報解析システム
WO2017198894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tching vital sign information to a concurrently recorded data set
CN109922425B (zh) 确定定位区域的方法及装置
US9436859B2 (en) Ad hoc localization using a movable reader and movable id tags
CN104618869A (zh) 室内定位方法和设备
CN105580058A (zh) 移动终端安全系统
Cui et al. ShakeReader:‘Read’UHF RFID using smartphone
CN110290584B (zh) 定位方法
CN109375157A (zh) 基于定位数据检测重叠对象的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08337641B (zh) 一种通过多个无线节点计算运动状态的方法和装置
EP3553549A1 (en) Object tracking using receivers
TWI701624B (zh) 受理終端位置計算系統及其計算方法和位置計算模組
KR101606383B1 (ko) 상황 인지 기반의 지하철 이동 구간 추론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CN115668989B (zh) 一种场景识别方法及电子设备
KR102359722B1 (ko) 블루투스 센서 태그를 이용한 유형 자산 관리 시스템
TWI502514B (zh) 電子裝置、位置測量方法及系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100102 Beijing Chaoyang District Wangjing Lizi Zhongyuan two district 203, level 1102.

Applicant after: BEIJING YONG'A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081 room 901, Fuhai international port 17, Da Liu Shu Lu,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Applicant before: BEIJING YONG'A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