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管加工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金属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铜管加工装置。
背景技术
铜管在自来水管道、供热、制冷管道安装中被广泛使用。使用前,铜管需要被裁切成合适的长度。在一个装置的流水加工过程中,经常会遗留下很多相同长度的短铜管,而这些短铜管往往因为长度不够,无法使用。如果抛弃,仅能当废铜料回收,对企业和社会都是浪费。
为了对这些定长的短铜管进行利用,在现有技术中,通常通过电弧焊的方式将定长的短铜管和长铜管的一端焊接在一起,以便继续裁切使用。铜管在应用中往往是输送气体和液体,因此对气密性要求很高,焊接完成后,如果不对铜管的气密性进行检测,铜管在冷凝器中使用时会导致机体进水,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所以,在对铜管进行回收利用的过程中,如何进行气密性检测是现在急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意在提供铜管加工装置,以克服在现有技术在回收铜管再焊接利用的过程中,无法进行气密性检测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方案的基础方案如下:铜管加工装置,包括机架,
所述机架上铰接有升降平台,升降平台上滑动贯穿有竖杆,竖杆上端固接有用于承接铜管的承接板,竖杆下端与机架固接有第一复位弹簧,升降平台上开设有用于承接板通过的通槽,承接板上表面的形状与铜管形状相配合,升降平台两侧分别设有工作台,两个工作台上分别固设有主动气缸和被动气缸,主动气缸连通有第一电动气泵,所述竖杆下方设有用于控制第一电动气泵启闭的第一触碰开关,主动气缸内滑动连接有第一活塞,第一活塞上固接有第一活塞杆,第一活塞与主动气缸之间连接有第一拉簧,被动气缸内滑动连接有第二活塞,第二活塞固接有第二活塞杆,第二活塞与被动气缸之间连接有第二拉簧,第一活塞杆和第二活塞杆靠近竖杆的一端均固接有密封块,密封块上开设有通气口,通气口分别与主动气缸、被动气缸连通有气管;
所述升降平台下方固设有第三气缸,第三气缸内滑动连接有第三活塞,第三活塞固接有用于支撑于升降平台的第三活塞杆,第三活塞与第三气缸之间连接有第三拉簧,第三气缸连通有第二电动气泵;
所述第二电动气泵连接有控制电路,控制电路并联有第二触碰开关和第三触碰开关,第二触碰开关串联有第一电阻,第三触碰开关串联有第二电阻,第二触碰开关固设于主动气缸靠近竖杆一端的内壁上,第三触碰开关固设于被动气缸远离竖杆一端的内壁上,所述机架上设有可与升降平台相接合的两个通道,其中一个通道位于另一个通道下方。
本方案的工作原理为:起初,升降平台处于水平状态。铜管置于承接板上,竖杆受承接板上铜管的重力作用下滑并挤压第一复位弹簧,最终承接板穿过通槽,铜管落在升降平台上,竖杆末端触碰第一触碰开关,第一触碰开关打开,第一电动气泵通电开启,第一电动气泵输出的气体推动第一活塞朝靠近铜管的方向移动,并带动主动气缸的密封块与铜管一端端部贴合,并继续朝被动气缸方向移动,使被动气缸的密封块与铜管端部贴合,铜管被密封块堵住两端形成密闭腔体。当第一活塞与主动气缸靠近竖杆一端的内壁接触,即第二触碰开关闭合时,在铜管焊缝无漏气的情况下,主动气缸内产生的气压推动第二活塞刚好与被动气缸远离竖杆一端的内壁接触,此时,第二触碰开关和第三触碰开关都闭合,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并联,第二电动气泵所在控制电路连通,第二电动气泵向第三气缸内充气,第三活塞受到气压推力向下滑动,第三拉簧被拉伸,升降平台由第三活塞杆支撑的一端下降,升降平台与第二通道相接合,铜管沿着倾斜的升降平台下滑至第二通道中。
铜管下滑后,竖杆失去铜管的压力作用,竖杆在第一复位弹簧的弹力作用下向上滑动复位,第一触碰开关断开,第一电动气泵停止向主动气缸输气,第一活塞和第一活塞杆在第一拉簧的弹力作用下复位,第二触碰开关断开。同时第二活塞失去来自第一活塞杆的推力,在第二拉簧的弹力作用下,第二活塞和第二活塞杆复位,第三触碰开关断开,第二电动气泵所在的控制电路断开,第二电动气泵不再向第三气缸充气,第三活塞和第三活塞杆在第三拉簧的弹力作用下向上滑动复位,升降平台恢复水平。
当铜管焊缝处漏气时,主动气缸内产生的气压无法推动第二活塞触碰第三触碰开关,第三触碰开关断开,第二电动气泵的电路中只连接有第一电阻,第一电阻的电阻值大于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并联时的电阻值,控制电路输送给第二电动气泵的电流小于在铜管焊缝无漏气情况下的电流,第二电动气泵的功率变小,第二电动气泵向第三气缸输送的气体变少,第三活塞下滑的距离变短,使得升降平台的倾斜角度变小,升降平台与第二通道相接合,铜管经倾斜的升降平台滑至第二通道。
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1、通过设置第一电动气泵来驱动主动气缸,将铜管作为输气通道,通过第二活塞的移动是否达到预设位置来检测铜管的气密性,与现有技术利用煤油和白垩粉来检查气密性相比,无需检测后清洗铜管,且结构简单,可一直重复使用;2、通过设置控制电路和第三气缸,利用第二触碰开关单独闭合和第二、第三触碰开关同时闭合时,总电阻值的不同,控制电动气泵功率不同,电动气泵推动第三活塞杆运动不同长度的行程,从而控制升降平台的倾斜度,达到筛选漏气铜管的技术效果,免去人工挑拣搬运,节约劳动力。
进一步优化,所述通道均倾斜设置,通道上均铰接有倾斜的杠杆,杠杆一端高于通道底面,杠杆的另一端固接有棘爪,杠杆与通道连接有第二复位弹簧,棘爪啮合有转动连接于机架上的棘轮,棘轮位于通道下方,棘轮同轴连接有指针,所述指针的上方设有环形的刻度尺。
铜管从升降平台滚到倾斜设置的通道上时,铜管受到重力作用会向下滚动,滚动到杠杆上时,杠杆受到铜管的重力作用,第二复位弹簧被挤压,杠杆带动棘爪发生偏转,并拨动与其啮合的棘轮,棘轮转动带动指针转动,并在指针上方的环形刻度尺上指示出已通过的铜管的数量,通过统计两个通道各自通过的铜管数量,就可以通过简单的数学计算得出次品率,从而计算出铜管的焊接质量是否良好。
进一步优化,所述机架上固设有集料框,集料框底部连通有倾斜的放料通道,放料通道末端设有位于升降平台上方的分料机构,分料机构包括转动连接于放料通道下方机架上的分料盘,分料盘周向边缘设有与铜管形状相配合的分槽,分料盘周向包裹有固接于机架的弧形挡板,分料盘同轴连接有槽轮机构,弧形挡板上端设有与放料通道连通的进口,下端设有出口。
通过设置集料框和放料通道,使得铜管置于集料框中后能经放料通道落入分料盘中,槽轮机构间歇性驱动分料盘转动一个分槽的位置,铜管最终经分料盘运送至出口下落到承接板上,工人只需将一批铜管摆放到集料框中即可,无需再一根根放到承接板上,免去繁琐工作。
进一步优化,所述槽轮机构包括与所述分料盘同轴连接的槽轮,槽轮上开设有若干径向槽,径向槽的数量与分槽的数量相等,槽轮啮合有主动拨盘,主动拨盘连接有旋转电机。
通过旋转电机驱动主动拨盘转动,主动拨盘带动槽轮转动,槽轮带动分料盘转动,主动拨盘旋转一周,槽轮带动分料盘旋转一个分槽的位置,使得铜管间歇性从出口掉落,利用分料盘的停歇时间,对铜管进行气密性检测,使得加工过程自动化且加工效率高。
进一步优化,所述出口下端固接有竖直挡板。竖直挡板的设置保证铜管从出口下落时能够垂直下落,防止铜管无法准确落在承接板上。
进一步优化,所述通道的末端均设置有收集框。收集框用于收集筛选完成的铜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铜管加工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3为图1中未对铜管进行气密性检测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对铜管进行气密性检测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槽轮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铜管1、集料框2、放料通道3、分料盘4、棘轮5、弧形挡板6、槽轮7、刻度尺8、主动拨盘9、竖直挡板10、升降平台11、竖杆12、主动气缸13、被动气缸14、第一活塞15、第一活塞杆16、第一密封块17、第一电动气泵18、工作台19、杠杆20、棘爪21、第二活塞22、第二活塞杆23、第二密封块24、第三气缸25、第三活塞26、第三活塞杆27、第二电动气泵28、收集框29、承接板30、通道31。
实施例基本如附图1至附图5所示:铜管加工装置,包括机架,机架上固接有集料框2,集料框2底部连通有倾斜的放料通道3,放料通道3末端设有分料机构,分料机构包括转动连接于放料通道3下方机架上的分料盘4,分料盘4周向边缘设有十六个与铜管1形状相配合的分槽,分料盘4周向包裹有固接于机架的弧形挡板6,分料盘4同轴连接有槽轮7,槽轮7上开设有十六个径向槽,槽轮7内啮合有主动拨盘9,主动拨盘9连接有固接于机架上的旋转电机。
弧形挡板6上端设有与放料通道3连通的进口,下端设有出口,出口处固设有竖直挡板10。竖直挡板10下端设置有铰接于机架的升降平台11,升降平台11上穿设有滑动连接于机架的竖杆12,竖杆12上端固接有水平设置的承接板30,升降平台11上开设有用于承接板30通过的通槽,承接板30上表面的形状与铜管1侧面形状相配合,竖杆12上套设有第一复位弹簧,第一复位弹簧的顶端与竖杆12固接,末端与机架固接,机架上固设有位于竖杆12下方的第一触碰开关,机架上固设有位于升降平台11铰接于机架一端两侧的两个工作台19,两个工作台19上分别固设有主动气缸13和被动气缸14,主动气缸13连通有第一电动气泵18,第一触碰开关用于控制第一电动气泵18的启闭,主动气缸13内滑动连接有第一活塞15,第一活塞15上固接有穿设于气缸的第一活塞杆16,第一活塞15与主动气缸13之间连接有第一拉簧,被动气缸14内滑动连接有第二活塞22,第二活塞22靠近竖杆12的端面固接有第二活塞杆23,第二活塞22与被动气缸14之间连接有第二拉簧,第一活塞杆16和第二活塞杆23靠近竖杆12的一端均固接有用于与铜管1密封连接的密封块,密封块上开设有通气口,通气口与其所在气缸靠近竖杆12一侧的腔室之间连通有气管。
升降平台11下方固设有第三气缸25,第三气缸25滑动连接有第三活塞26,第三活塞26固接有用于支撑升降平台11的第三活塞杆27,第三活塞26与第三气缸25之间连接有第三拉簧,第三气缸25连通有第二电动气泵28。
第二电动气泵28连接有控制电路,控制电路并联连接有第二触碰开关和第三触碰开关,第二触碰开关串联有第一电阻,第三触碰开关串联有第二电阻,第二触碰开关固设于主动气缸13靠近竖杆12一端的内壁上,第三触碰开关固设于被动气缸14远离竖杆12一端的内壁上,机架上设有两个通道31下方的通道31上方的通道31,其中一个通道31位于另一个通道31下方,当第一触碰开关闭合时,升降平台11与下方的通道31相接合,当第一触碰开关和第二触碰开关都闭合时,升降平台11与上方的通道31相接合。
通道31均倾斜设置,通道31上均铰接有倾斜的杠杆20,杠杆20的一端位于通道31的上方,杠杆20的另一端位于通道的下方且固接有棘爪21,杠杆20与通道之间连接有第二复位弹簧,棘爪21啮合有转动连接于机架上的棘轮5,棘轮5同轴连接有指针,指针的上方设有环形的刻度尺8。通道31的末端均设置有收集框29。
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起初,升降平台11处于水平状态。将待检测密封性的铜管1置入集料框2中,铜管1沿着放料通道3滚动,铜管1最终沿着放料通道3经进口滚入分槽。启动旋转电机,旋转电机带动主动拨盘9转动,主动拨盘9驱动槽轮7转动一个径向槽的位置,槽轮7带动分料盘4转动一个分槽的位置,铜管1最终经分料盘4运送至出口下落。
铜管1下落到承接板30上,竖杆12受承接板30上铜管1的重力作用下滑并挤压第一复位弹簧,最终承接板30穿过通槽,铜管1落在升降平台11上,竖杆12末端触碰第一触碰开关,第一触碰开关打开,第一电动气泵18开启,第一电动气泵18输出的气体推动第一活塞15朝靠近铜管1的方向移动,第一活塞杆16带动第一密封块17与铜管1右端端部贴合,并继续朝被动气缸14方向移动,直至第二密封块24与铜管1右端贴合,铜管1被第一密封块17和第二密封块24堵住两端,形成密闭腔体。当第一活塞杆16推动第一活塞15与主动气缸13左端的内壁接触时,第一活塞15触碰第二触碰开关,在铜管1焊缝无漏气的情况下,主动气缸13内产生的气流经气管流入铜管1,并最终经气管流入被动气缸14中,气流推动第二活塞22朝右移动,第二活塞22触碰到被动气缸14左端的内壁,从而触碰第三触碰开关,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并联,第二电动气泵28所在控制电路连通,第二电动气泵28向第三气缸25内充气,第三活塞26受到气压推力向下滑动,第三拉簧被压缩,第三活塞杆27下降,升降平台11向下摆动,直至升降平台11与上方的通道31底面相接合,铜管1沿着倾斜的升降平台11下滑至上方的通道31中。
铜管1下滑后,竖杆12失去铜管1的压力作用,竖杆12在第一复位弹簧的弹力作用下向上滑动复位,第一触碰开关断开,第一电动气泵18停止向主动气缸13输气,第一活塞15和第一活塞杆16在第一拉簧的弹力作用下复位,第二触碰开关断开。同时第二活塞22失去来自第一活塞杆16的推力,在第二拉簧的弹力作用下,第二活塞22和第二活塞杆23复位,第三触碰开关断开,第二电动气泵28所在的控制电路断开,第二电动气泵28不再向第三气缸25充气,第三活塞26和第三活塞杆27在第三拉簧的弹力作用下复位,升降平台11恢复水平。然后槽轮7机构再带动分料盘4转动一个分槽的位置,铜管1下落,重复上述步骤。
当铜管1焊缝处漏气时,主动气缸13内产生的气压无法推动第二活塞22触碰第三触碰开关,即第三触碰开关断开,第二电动气泵28的电路中只连接有第一电阻,第一电阻的电阻值大于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并联时的电阻值,控制电路输送给第二电动气泵28的电流小于在铜管1焊缝无漏气情况下的电流,第二电动气泵28的功率变小,第二电动气泵28向第三气缸25输送的气体变少,第三活塞26下滑的距离变短,使得升降平台11的倾斜角度变小,升降平台11与上方的通道31相接合,铜管1经倾斜的升降平台11滑至上方的通道31。
铜管1从升降平台11滚到倾斜设置的下方的通道31和上方的通道31上时,铜管1受到重力作用会向下滚动,滚动到杠杆20时,杠杆20受到铜管1的重力作用,第二复位弹簧被挤压,杠杆20带动棘爪21发生偏转,并拨动与其啮合的棘轮5,棘轮5转动并带动指针转动,并在指针上方的环形刻度尺8上指示出已通过的铜管1的数量,通过统计下方的通道31和上方的通道31各自通过的铜管1数量,就可以通过简单的数学计算得出次品率,从而计算出铜管1的焊接质量是否良好。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技术方案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