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359803A - 一种可靠性评估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靠性评估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359803A
CN109359803A CN201810981786.8A CN201810981786A CN109359803A CN 109359803 A CN109359803 A CN 109359803A CN 201810981786 A CN201810981786 A CN 201810981786A CN 109359803 A CN109359803 A CN 10935980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quipment
test
reliability
time
special proje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98178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359803B (zh
Inventor
李国胜
胡刚
马苗
蒋文丹
范萍
徐寒柳
刘威
仇玲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Institute Of Ship Communication (china Shipbuilding Industry Corp No 722 Institute)
722th Research Institute of CSIC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Institute Of Ship Communication (china Shipbuilding Industry Corp No 722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Institute Of Ship Communication (china Shipbuilding Industry Corp No 722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Wuhan Institute Of Ship Communication (china Shipbuilding Industry Corp No 722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1810981786.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359803B/zh
Publication of CN1093598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35980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35980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35980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9Performance analysis of employees;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operations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Economics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Marketing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 Testing And Monitoring For Control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靠性评估方法和装置,属于设备可靠性设计领域。方法包括:获取通过可靠性专项试验和调试试验得到的试验参数,试验参数包括技术状态固化后的设备的调试试验时间、调试试验中设备的故障次数、可靠性专项试验时间和可靠性专项试验中设备的故障次数;确定设备的环境折合系数;根据设备的环境折合系数和试验参数,确定设备的等效可靠性试验总时间;根据设备的等效可靠性试验总时间和试验参数,确定设备的平均故障间隔时间;根据设备的平均故障间隔时间和设备的典型任务时间,确定设备的可靠度。该评估方法有效地结合了可靠性专项试验的试验参数和调试试验的试验参数,在保证可靠性评估的可信度的同时,降低了可靠性专项试验的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可靠性评估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设备可靠性设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靠性评估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可靠性就是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功能的能力。常用平均故障间隔时间和可靠度作为可靠性指标来衡量设备的可靠性水平高低。
在对设备进行可靠性评估时,需要对设备进行可靠性专项试验,以获取相关参数,然后根据相关参数计算出设备的平均故障间隔时间和可靠度,以判断设备的可靠性。
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
由于可靠性专项试验是长时间的考核试验,可靠性专项试验的时间越长,获取的相关参数越多。因此对于可靠性要求越高的设备,在进行可靠性专项试验时需要花费的越长。而试验时间过长,会增加可靠性专项试验的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靠性评估方法和装置,可以在提高可靠性评估的可信度的同时,降低可靠性专项试验的成本。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靠性评估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通过可靠性专项试验和调试试验得到的试验参数,所述试验参数包括技术状态固化后的设备的调试试验时间、调试试验中所述设备的故障次数、可靠性专项试验时间和可靠性专项试验中所述设备的故障次数;
确定所述设备的环境折合系数;
根据所述设备的环境折合系数和所述试验参数,确定所述设备的等效可靠性试验总时间;
根据所述设备的等效可靠性试验总时间和所述试验参数,确定所述设备的平均故障间隔时间;
根据所述设备的平均故障间隔时间和所述设备的典型任务时间,确定所述设备的可靠度。
进一步地,所述确定所述设备的环境折合系数,包括:
依据GJB/Z 299C标准确定所述设备在调试试验环境中的失效率λ1
依据GJB/Z 299C标准确定所述设备在实际使用环境中的失效率λ2
按照以下公式计算所述设备的环境折合系数K:
进一步地,所述根据所述设备的环境折合系数和所述试验参数,确定所述设备的等效可靠性试验总时间,包括:
依据GJB/Z 299C标准确定所述设备的平均故障间隔时间的预计结果;
将所述设备的平均故障间隔时间的预计结果按照以下公式转化为第一等效可靠性试验时间:
其中,T1表示所述第一等效可靠性试验时间,θL1表示所述设备的平均故障间隔时间的预计结果,C1表示可靠性预计数据的置信度,C2表示计划采用的可靠性专项试验数据的置信度,rR表示可靠性专项试验中所述设备的故障次数,表示自由度为2rR+2、概率为1-C1的χ2上分位数,表示自由度为2rR+2、概率为1-C2的χ2上分位数;
将所述设备的调试试验时间按照以下公式转化为第二等效可靠性试验时间:
T2=K*t;
其中,T2表示所述第二等效可靠性试验时间,K表示所述设备的环境折合系数,t表示所述设备的调试试验时间;
按照以下公式计算所述设备的等效可靠性试验总时间:
T=T1+T2+TR
其中,T表示所述设备的等效可靠性试验总时间,TR表示所述设备的可靠性专项试验时间。
进一步地,所述根据所述设备的等效可靠性试验总时间和所述试验参数,确定所述设备的平均故障间隔时间,包括:
依据GJB899A标准,在设定计划采用的可靠性专项试验数据的置信度的情况下,按照以下公式计算所述设备的平均故障间隔时间:
rS=1+rZ+rR
其中,θL表示所述设备的平均故障间隔时间,T表示所述设备的等效可靠性试验总时间,C2表示计划采用的可靠性专项试验数据的置信度,rS表示所述设备的总故障次数,表示自由度为2rS+2、概率为1-C2的χ2上分位数,rZ表示调试试验中所述设备的故障次数,rR表示可靠性专项试验中所述设备的故障次数。
进一步地,所述根据所述设备的平均故障间隔时间和所述设备的典型任务时间,确定所述设备的可靠度,包括:
当确定所述设备的典型任务时间时,按照以下公式计算所述设备的可靠度:
其中,RS(t)表示所述设备的可靠度,θL表示所述设备的平均故障间隔时间,tK表示所述设备的典型任务时间。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靠性评估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通过可靠性专项试验和调试试验得到的试验参数,所述试验参数包括技术状态固化后的设备的调试试验时间、调试试验中所述设备的故障次数、可靠性专项试验时间和可靠性专项试验中所述设备的故障次数;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设备的环境折合系数;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设备的环境折合系数和所述试验参数,确定所述设备的等效可靠性试验总时间;
第三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设备的等效可靠性试验总时间和所述试验参数,确定所述设备的平均故障间隔时间;
第四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设备的平均故障间隔时间和所述设备的典型任务时间,确定所述设备的可靠度。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确定模块用于:
依据GJB/Z 299C标准确定所述设备在调试试验环境中的失效率λ1
依据GJB/Z 299C标准确定所述设备在实际使用环境中的失效率λ2
按照以下公式计算所述设备的环境折合系数K: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确定模块用于:
依据GJB/Z 299C标准确定所述设备的平均故障间隔时间的预计结果;
将所述设备的平均故障间隔时间的预计结果按照以下公式转化为第一等效可靠性试验时间:
其中,T1表示所述第一等效可靠性试验时间,θL1表示所述设备的平均故障间隔时间的预计结果,C1表示可靠性预计数据的置信度,C2表示计划采用的可靠性专项试验数据的置信度,rR表示可靠性专项试验中所述设备的故障次数,表示自由度为2rR+2、概率为1-C1的χ2上分位数,表示自由度为2rR+2、概率为1-C2的χ2上分位数;
将所述设备的调试试验时间按照以下公式转化为第二等效可靠性试验时间:
T2=K*t;
其中,T2表示所述第二等效可靠性试验时间,K表示所述设备的环境折合系数,t表示所述设备的调试试验时间;
按照以下公式计算所述设备的等效可靠性试验总时间:
T=T1+T2+TR
其中,T表示所述设备的等效可靠性试验总时间,TR表示所述设备的可靠性专项试验时间。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确定模块用于:
依据GJB899A标准,在设定计划采用的可靠性专项试验数据的置信度的情况下,按照以下公式计算所述设备的平均故障间隔时间:
rS=1+rZ+rR
其中,θL表示所述设备的平均故障间隔时间,T表示所述设备的等效可靠性试验总时间,C2表示计划采用的可靠性专项试验数据的置信度,rS表示所述设备的总故障次数,表示自由度为2rS+2、概率为1-C2的χ2上分位数,rZ表示调试试验中所述设备的故障次数,rR表示可靠性专项试验中所述设备的故障次数。
进一步地,所述第四确定模块用于:
当确定所述设备的典型任务时间时,按照以下公式计算所述设备的可靠度:
其中,RS(t)表示所述设备的可靠度,θL表示所述设备的平均故障间隔时间,tK表示所述设备的典型任务时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对设备进行可靠性专项试验和调试试验,并通过可靠性专项试验和调试试验得到的试验参数,对设备的可靠性进行评估。对于可靠性要求越高的设备,在进行可靠性试验时,无需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可靠性专项试验,获取更多的可靠性专项试验参数,而是可以减少可靠性专项试验需要花费的时间,以减少可靠性专项试验需要获取的参数,并将调试试验的试验参数与可靠性专项试验的试验参数相结合,以保证可靠性评估的可信度,从而降低了可靠性专项试验的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靠性评估方法的方法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靠性评估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靠性评估方法的方法流程图,如图1所示,该可靠性评估方法包括:
步骤101、获取通过可靠性专项试验和调试试验得到的试验参数。
其中,试验参数包括技术状态固化后的设备的调试试验时间、调试试验中设备的故障次数、可靠性专项试验时间和可靠性专项试验中设备的故障次数。
具体地,技术状态指在技术文件中规定的并在设备中达到的物理特性和功能特性。技术状态固化指设备的物理特性和功能特性都固定下来,不会再发生变动。通过对技术状态固化的设备进行调试试验和可靠性专项试验,可以保证试验测量的试验参数的准确性。
在本实施例中,可靠性是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功能的能力。可靠性专项试验是模拟真实使用环境进行的试验,因此,可靠性专项试验环境和实际使用环境基本一致。而调试试验则是在良好的室内环境下进行的试验。
操作人员在进行可靠性专项试验后,可以将可靠性专项试验的试验参数输入到处理设备中,由处理设备完成该产品的可靠性评估方法。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步骤101至步骤105均可由处理设备完成。该处理模块包括但不限于计算机、服务器或其它处理设备。
该处理设备的组成至少包括输入单元、处理单元、存储单元和输出单元。
例如,某舰船普通舱内环境设备技术状态固化后开展了3150h的调试试验。在调试试验中设备未出现故障,则设备的调试试验时间t=3150h,设备在调试试验中的故障次数rZ=0。
根据进度和成本情况,开展了251h的可靠性专项试验,在可靠性专项试验中设备也未出现故障,则设备的可靠性专项试验时间TR=251h,设备在可靠性专项试验中的故障次数rR=0。
步骤102、确定设备的环境折合系数。
具体地,步骤102可以包括:
第一步,依据GJB/Z 299C标准确定设备在调试试验环境中的失效率λ1
具体地,根据GJB/Z 299C标准即可确定设备中各个部件在调试试验环境中的失效率,然后将各个部件在调试试验环境中的失效率叠加,即可确定出设备在调试试验环境中的失效率λ1
第二步,依据GJB/Z 299C标准确定设备在实际使用环境中的失效率λ2
具体地,根据GJB/Z 299C标准即可确定设备中各个部件在实际使用环境中的失效率,然后将各个部件在实际使用环境中的失效率叠加,即可确定出设备在实际使用环境中的失效率λ2
第三步,按照以下公式(1)计算设备的环境折合系数K:
在本实施例中,可将调试试验环境视为地面良好的环境,将实际使用环境视为舰船普通舱内环境。则根据GJB/Z 299C标准可得,λ1=2.9×10-4/h,λ2=2.4×10-3/h。则可计算出K=0.125。
步骤103、根据设备的环境折合系数和试验参数,确定设备的等效可靠性试验总时间。
具体地,步骤103可以包括:
第一步,依据GJB/Z 299C标准确定设备的平均故障间隔时间的预计结果。
其中,设备的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ean Time Between Failure,简称:MTBF)是在一定时间内设备的平均每两次故障之间的无故障时间。
具体地,设备的平均故障间隔时间可以通过应力分析法进行预计。应力分析法是基于GJB/Z299C《电子设备可靠性预计手册》的一种可靠性评估方法。该应力分析方法通过对设备中所有使用元器件的可靠性相关的规格参数进行手册数据查找、归纳、计算得出预计结果,并基于可靠性框图(RBD)所对应的模型进行计算,从而得出电子设备的可靠性指标。
在本实施例中,步骤101中的设备的平均故障间隔时间的预计结果为:
θL1=421h。
第二步,将设备的平均故障间隔时间的预计结果按照以下公式(2)转化为第一等效可靠性试验时间:
其中,T1表示第一等效可靠性试验时间,θL1表示设备的平均故障间隔时间的预计结果,C1表示可靠性预计数据的置信度,C2表示计划采用的可靠性试验数据的置信度,C1<C2,rR表示可靠性专项试验中设备的故障次数,表示自由度为2rR+2、概率为1-C1的χ2上分位数,表示自由度为2rR+2、概率为1-C2的χ2上分位数。
在本实施例中,LC1表示基于可靠性预计数据确定的可靠性评估结果置信区间下限,LC2表示基于可靠性专项试验数据确定的可靠性评估结果置信区间下限。
优选地,置信度C1的取值一般为35%~50%,置信度C2的取值一般为70%~90%。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采用应力分析法开展可靠性预计,将置信度C1设定为40%,置信度C2设定为70%。同时已知θL1=421h,rR=0,则可得:
第三步,将设备的调试试验时间按照以下公式(3)转化为第二等效可靠性试验时间:
T2=K*t (3)
其中,T2表示第二等效可靠性试验时间,K表示设备的环境折合系数,t表示设备的调试试验时间。
在本实施例中,已知K=0.125,t=3150h,则可计算出:
T2=0.125×3150=393.75h。
第四步,按照以下公式(4)计算设备的等效可靠性试验总时间:
T=T1+T2+TR (4)
其中,T表示设备的等效可靠性试验总时间,TR表示设备的可靠性专项试验时间。
在本实施例中,已知T1=178.62h,T2=393.75h,TR=251h,则可计算出:
T=178.62h+393.75h+251h=823.37h。
步骤104、根据设备的等效可靠性试验总时间和试验参数,确定设备的平均故障间隔时间。
具体地,步骤104可以包括:
依据GJB899A标准,在设定计划采用的可靠性专项试验数据的置信度的情况下,按照以下公式(5)和(6)计算设备的平均故障间隔时间:
rS=1+rZ+rR (6)
其中,θL表示设备的平均故障间隔时间,T表示设备的等效可靠性试验总时间,C2表示计划采用的可靠性专项试验数据的置信度,rS表示设备的总故障次数,表示自由度为2rS+2、概率为1-C2的χ2上分位数,rZ表示调试试验中设备的故障次数,rR表示可靠性专项试验中设备的故障次数。
在本实施例中,已知rZ=0,rR=0,则可计算出rS=1。
又已知T=823.37h,C2=70%,则可计算出θL≥337.56h。
步骤105、根据设备的平均故障间隔时间和设备的典型任务时间,确定设备的可靠度。
其中,设备的典型任务时间是指设备执行其典型任务的工作时间,可以根据设备的实际任务要求确定。
具体地,步骤105可以包括:
当确定设备的典型任务时间时,按照以下公式(7)计算设备的可靠度:
其中,RS(t)表示设备的可靠度,θL表示设备的平均故障间隔时间,tK表示设备的典型任务时间。
在本实施例中,假定设备的典型任务时间为5h,已知θL≥337.56h,则根据公式(7)可计算出RS(t)≥98.53%。
需要说明的是,设备的可靠水平包括该设备的平均故障间隔时间和可靠度。在执行完步骤101至105后,可以输出该设备的可靠水平。
具体地,可以通过处理设备的输出单元将设备的可靠性水平输出到显示设备显示。同时处理设备还可以将该设备的可靠性水平存入存储单元中进行保存。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对设备进行可靠性专项试验和调试试验,并通过可靠性专项试验和调试试验得到的试验参数,对设备的可靠性进行评估。对于可靠性要求越高的设备,在进行可靠性试验时,无需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可靠性专项试验,获取更多的可靠性专项试验参数,而是可以减少可靠性专项试验需要花费的时间,以减少可靠性专项试验需要获取的参数,并将调试试验的试验参数与可靠性专项试验的试验参数相结合,以保证可靠性评估的可信度,从而降低了可靠性专项试验的成本。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靠性评估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装置包括:获取模块201、第一确定模块202、第二确定模块203、第三确定模块204和第四确定模块205。
获取模块201,用于获取通过可靠性专项试验和调试试验得到的试验参数。
其中,试验参数包括技术状态固化后的设备的调试试验时间、调试试验中设备的故障次数、可靠性专项试验时间和可靠性专项试验中设备的故障次数。
第一确定模块202,用于确定设备的环境折合系数。
第二确定模块203,用于根据设备的环境折合系数和试验参数,确定设备的等效可靠性试验总时间。
第三确定模块204,用于根据设备的等效可靠性试验总时间和试验参数,确定设备的平均故障间隔时间。
第四确定模块205,用于根据设备的平均故障间隔时间和设备的典型任务时间,确定设备的可靠度。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对设备进行可靠性专项试验和调试试验,并通过可靠性专项试验和调试试验得到的试验参数,对设备的可靠性进行评估。对于可靠性要求越高的设备,在进行可靠性试验时,无需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可靠性专项试验,获取更多的可靠性专项试验参数,而是可以减少可靠性专项试验需要花费的时间,以减少可靠性专项试验需要获取的参数,并将调试试验的试验参数与可靠性专项试验的试验参数相结合,以保证可靠性评估的可信度,从而降低了可靠性专项试验的成本。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确定模块202用于:
依据GJB/Z 299C标准确定设备在调试试验环境中的失效率λ1
依据GJB/Z 299C标准确定设备在实际使用环境中的失效率λ2
按照以下公式计算设备的环境折合系数K: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确定模块203用于:
依据GJB/Z 299C标准确定设备的平均故障间隔时间的预计结果。
将设备的平均故障间隔时间的预计结果按照以下公式转化为第一等效可靠性试验时间。
其中,T1表示第一等效可靠性试验时间,θL1表示设备的平均故障间隔时间的预计结果,C1表示可靠性预计数据的置信度,C2表示计划采用的可靠性专项试验数据的置信度,C1<C2,rR表示可靠性专项试验中设备的故障次数,表示自由度为2rR+2、概率为1-C1的χ2上分位数,表示自由度为2rR+2、概率为1-C2的χ2上分位数。
将设备的调试试验时间按照以下公式转化为第二等效可靠性试验时间:
T2=K*t;
其中,T2表示第二等效可靠性试验时间,K表示设备的环境折合系数,t表示设备的调试试验时间。
按照以下公式计算设备的等效可靠性试验总时间:
T=T1+T2+TR
其中,T表示设备的等效可靠性试验总时间,TR表示设备的可靠性专项试验时间。
在本实施例中,第三确定模块204用于:
依据GJB899A标准,在设定计划采用的可靠性专项试验数据的置信度的情况下,按照以下公式计算设备的平均故障间隔时间:
rS=1+rZ+rR
其中,θL表示设备的平均故障间隔时间,T表示设备的等效可靠性试验总时间,C2表示计划采用的可靠性专项试验数据的置信度,rS表示设备的总故障次数,表示自由度为2rS+2、概率为1-C2的χ2上分位数,rZ表示调试试验中设备的故障次数,rR表示可靠性试验中设备的故障次数。
在本实施例中,第四确定模块205用于:
当确定设备的典型任务时间时,按照以下公式计算设备的可靠度:
其中,RS(t)表示设备的可靠度,θL表示设备的平均故障间隔时间,tK表示设备的典型任务时间。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可靠性评估装置在进行设备的可靠性评估时,仅以上述各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设备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另外,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可靠性评估装置与可靠性评估方法实施例属于同一构思,其具体实现过程详见方法实施例,这里不再赘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硬件来完成,也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上述提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可靠性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通过可靠性专项试验和调试试验得到的试验参数,所述试验参数包括技术状态固化后的设备的调试试验时间、调试试验中所述设备的故障次数、可靠性专项试验时间和可靠性专项试验中所述设备的故障次数;
确定所述设备的环境折合系数;
根据所述设备的环境折合系数和所述试验参数,确定所述设备的等效可靠性试验总时间;
根据所述设备的等效可靠性试验总时间和所述试验参数,确定所述设备的平均故障间隔时间;
根据所述设备的平均故障间隔时间和所述设备的典型任务时间,确定所述设备的可靠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设备的环境折合系数,包括:
依据GJB/Z 299C标准确定所述设备在调试试验环境中的失效率λ1
依据GJB/Z 299C标准确定所述设备在实际使用环境中的失效率λ2
按照以下公式计算所述设备的环境折合系数K: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设备的环境折合系数和所述试验参数,确定所述设备的等效可靠性试验总时间,包括:
依据GJB/Z 299C标准确定所述设备的平均故障间隔时间的预计结果;
将所述设备的平均故障间隔时间的预计结果按照以下公式转化为第一等效可靠性试验时间:
其中,T1表示所述第一等效可靠性试验时间,θL1表示所述设备的平均故障间隔时间的预计结果,C1表示可靠性预计数据的置信度,C2表示计划采用的可靠性专项试验数据的置信度,rR表示可靠性专项试验中所述设备的故障次数,表示自由度为2rR+2、概率为1-C1的χ2上分位数,表示自由度为2rR+2、概率为1-C2的χ2上分位数;
将所述设备的调试试验时间按照以下公式转化为第二等效可靠性试验时间:
T2=K*t;
其中,T2表示所述第二等效可靠性试验时间,K表示所述设备的环境折合系数,t表示所述设备的调试试验时间;
按照以下公式计算所述设备的等效可靠性试验总时间:
T=T1+T2+TR
其中,T表示所述设备的等效可靠性试验总时间,TR表示所述设备的可靠性专项试验时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设备的等效可靠性试验总时间和所述试验参数,确定所述设备的平均故障间隔时间,包括:
依据GJB899A标准,在设定计划采用的可靠性专项试验数据的置信度的情况下,按照以下公式计算所述设备的平均故障间隔时间:
rS=1+rZ+rR
其中,θL表示所述设备的平均故障间隔时间,T表示所述设备的等效可靠性试验总时间,C2表示计划采用的可靠性专项试验数据的置信度,rS表示所述设备的总故障次数,表示自由度为2rS+2、概率为1-C2的χ2上分位数,rZ表示调试试验中所述设备的故障次数,rR表示可靠性专项试验中所述设备的故障次数。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设备的平均故障间隔时间和所述设备的典型任务时间,确定所述设备的可靠度,包括:
当确定所述设备的典型任务时间时,按照以下公式计算所述设备的可靠度:
其中,RS(t)表示所述设备的可靠度,θL表示所述设备的平均故障间隔时间,tK表示所述设备的典型任务时间。
6.一种可靠性评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通过可靠性专项试验和调试试验得到的试验参数,所述试验参数包括技术状态固化后的设备的调试试验时间、调试试验中所述设备的故障次数、可靠性专项试验时间和可靠性专项试验中所述设备的故障次数;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设备的环境折合系数;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设备的环境折合系数和所述试验参数,确定所述设备的等效可靠性试验总时间;
第三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设备的等效可靠性试验总时间和所述试验参数,确定所述设备的平均故障间隔时间;
第四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设备的平均故障间隔时间和所述设备的典型任务时间,确定所述设备的可靠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确定模块用于:
依据GJB/Z 299C标准确定所述设备在调试试验环境中的失效率λ1
依据GJB/Z 299C标准确定所述设备在实际使用环境中的失效率λ2
按照以下公式计算所述设备的环境折合系数K: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确定模块用于:
依据GJB/Z 299C标准确定所述设备的平均故障间隔时间的预计结果;
将所述设备的平均故障间隔时间的预计结果按照以下公式转化为第一等效可靠性试验时间:
其中,T1表示所述第一等效可靠性试验时间,θL1表示所述设备的平均故障间隔时间的预计结果,C1表示可靠性预计数据的置信度,C2表示计划采用的可靠性专项试验数据的置信度,rR表示可靠性专项试验中所述设备的故障次数,表示自由度为2rR+2、概率为1-C1的χ2上分位数,表示自由度为2rR+2、概率为1-C2的χ2上分位数;
将所述设备的调试试验时间按照以下公式转化为第二等效可靠性试验时间:
T2=K*t;
其中,T2表示所述第二等效可靠性试验时间,K表示所述设备的环境折合系数,t表示所述设备的调试试验时间;
按照以下公式计算所述设备的等效可靠性试验总时间:
T=T1+T2+TR
其中,T表示所述设备的等效可靠性试验总时间,TR表示所述设备的可靠性专项试验时间。
9.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确定模块用于:
依据GJB899A标准,在设定计划采用的可靠性专项试验数据的置信度的情况下,按照以下公式计算所述设备的平均故障间隔时间:
rS=1+rZ+rR
其中,θL表示所述设备的平均故障间隔时间,T表示所述设备的等效可靠性试验总时间,C2表示计划采用的可靠性专项试验数据的置信度,rS表示所述设备的总故障次数,表示自由度为2rS+2、概率为1-C2的χ2上分位数,rZ表示调试试验中所述设备的故障次数,rR表示可靠性专项试验中所述设备的故障次数。
10.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确定模块用于:
当确定所述设备的典型任务时间时,按照以下公式计算所述设备的可靠度:
其中,RS(t)表示所述设备的可靠度,θL表示所述设备的平均故障间隔时间,tK表示所述设备的典型任务时间。
CN201810981786.8A 2018-08-27 2018-08-27 一种可靠性评估方法和装置 Active CN10935980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981786.8A CN109359803B (zh) 2018-08-27 2018-08-27 一种可靠性评估方法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981786.8A CN109359803B (zh) 2018-08-27 2018-08-27 一种可靠性评估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359803A true CN109359803A (zh) 2019-02-19
CN109359803B CN109359803B (zh) 2021-09-14

Family

ID=653499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981786.8A Active CN109359803B (zh) 2018-08-27 2018-08-27 一种可靠性评估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359803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65005A (zh) * 2019-09-29 2020-02-07 武汉船舶通信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二研究所) 软件可靠性评估方法和装置
CN115860278A (zh) * 2023-02-27 2023-03-28 深圳市利和兴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数据分析的电机组装生产管理方法及系统
CN116305760A (zh) * 2022-12-27 2023-06-23 中国人民解放军92942部队 一种船用燃气轮机的无故障持久考核时间确定方法和系统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106712A1 (en) * 2007-10-19 2009-04-23 Bickford Jeanne P Reliability evaluation and system fail warning methods using on chip parametric monitors
CN102789543A (zh) * 2012-07-03 2012-11-21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基于多试验信息的可靠性综合评估方法
CN107526715A (zh) * 2017-07-26 2017-12-29 武汉船舶通信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二研究所) 一种可靠性评估方法和装置
CN108334667A (zh) * 2018-01-09 2018-07-27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基于环境折合的加速可靠性试验方案设计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106712A1 (en) * 2007-10-19 2009-04-23 Bickford Jeanne P Reliability evaluation and system fail warning methods using on chip parametric monitors
CN102789543A (zh) * 2012-07-03 2012-11-21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基于多试验信息的可靠性综合评估方法
CN107526715A (zh) * 2017-07-26 2017-12-29 武汉船舶通信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二研究所) 一种可靠性评估方法和装置
CN108334667A (zh) * 2018-01-09 2018-07-27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基于环境折合的加速可靠性试验方案设计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XING PAN等: "Organizational Reliability Capability Assessment:A Case Study in China R&D Enterprise for Aviation Products", 《IEEE TRANSACTIONS ON RELIABILITY》 *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65005A (zh) * 2019-09-29 2020-02-07 武汉船舶通信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二研究所) 软件可靠性评估方法和装置
CN110765005B (zh) * 2019-09-29 2022-06-17 武汉船舶通信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二研究所) 软件可靠性评估方法和装置
CN116305760A (zh) * 2022-12-27 2023-06-23 中国人民解放军92942部队 一种船用燃气轮机的无故障持久考核时间确定方法和系统
CN116305760B (zh) * 2022-12-27 2023-09-22 中国人民解放军92942部队 一种船用燃气轮机的无故障持久考核时间确定方法和系统
CN115860278A (zh) * 2023-02-27 2023-03-28 深圳市利和兴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数据分析的电机组装生产管理方法及系统
CN115860278B (zh) * 2023-02-27 2023-04-28 深圳市利和兴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数据分析的电机组装生产管理方法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359803B (zh) 2021-09-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359803A (zh) 一种可靠性评估方法和装置
Lall et al. Prognostics health monitoring (PHM) for prior damage assessment in electronics equipment under thermo-mechanical loads
CN107526715B (zh) 一种可靠性评估方法和装置
CN104375912A (zh) 移动终端卡顿的测量方法与装置
CN103983412A (zh) 用于振动有限元模型修正航空电子设备工作模态测量方法
US20150073730A1 (en) Mechanical strain gauge simulation
Lawson et al. COER hydrodynamic modeling competition: Modeling the dynamic response of a floating body using the WEC-SIM and FAST simulation tools
CN113421674B (zh) 高温堆冷试期间一回路泄漏率计算方法及装置
CN111579185A (zh) 潜艇用电子设备可靠性加速试验方法和装置
CN106529061A (zh) 一种飞行器的评测方法及评测系统
Diebold et al. Bureau Veritas sloshing model tests & CFD calculations for ISOPE sloshing benchmark
Schellin et al. Prediction of loads for ship structural design
CN113343554B (zh) 一种拱坝水下毁伤识别方法、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Ruzzo et al. Output-only identification of rigid body motions of floating structures: a case study
CN102081124A (zh) 高速外围设备互连信号辨识系统及方法
CN111649897B (zh) 一种调试方法、调试装置及终端设备
Reinhardt et al. Assessment of need for solder in modeling potted electronics during gun-shot
de Morais Teixeira et al. Random vibration fatigue: Frequency domain critical plane approaches
Jeon et al. Multi-point measurement of structural vibration using pattern recognition from camera image
CN105141591A (zh) 防火墙最大并发连接数量的获取方法及系统
CN201837360U (zh) 挂篮预压变形刻度尺监测装置
CN111079250A (zh) 一种电子产品疲劳寿命评估、评估模型建立方法及装置
CN106643931B (zh) 一种超声波流量计量方法及装置
CN116070071B (zh) 壁面函数的选择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887508B (zh) 一种车载导航产品动态定位功能检测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