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357310A - 热力管网安全与经济运行应急处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热力管网安全与经济运行应急处理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357310A
CN109357310A CN201810932471.4A CN201810932471A CN109357310A CN 109357310 A CN109357310 A CN 109357310A CN 201810932471 A CN201810932471 A CN 201810932471A CN 109357310 A CN109357310 A CN 10935731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user
heat supply
distribution pipe
pipe networ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93247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357310B (zh
Inventor
王秋颖
钱星翔
祖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utheast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outheast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utheast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outheast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810932471.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357310B/zh
Publication of CN1093573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3573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3573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35731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DDOMESTIC- OR SPACE-HEATING SYSTEMS, e.g.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DOMESTIC HOT-WATER SUPPLY SYSTEMS; ELEMENTS OR COMPONENTS THEREFOR
    • F24D19/00Details
    • F24D19/1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4D19/1003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steam heating system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DDOMESTIC- OR SPACE-HEATING SYSTEMS, e.g.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DOMESTIC HOT-WATER SUPPLY SYSTEMS; ELEMENTS OR COMPONENTS THEREFOR
    • F24D19/00Details
    • F24D19/1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4D19/1006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water heating systems
    • F24D19/1009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water heating systems for central heating
    • F24D19/1015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water heating systems for central heating using a valve or valv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基于安全性和经济性原则提出了热力管网安全与经济运行应急处理系统,该系统由前端供热测控系统、热力管网数据传输系统和应急处理系统构成。系统从安全性原则出发,将用户分为可中断供热用户、可短时中断供热用户和不可中断供热用户,从经济性原则出发,依据焓降法或压降法,为不同级别热用户设计不同应急处理的控制策略和控制算法。当突发故障导致供热能力不足时,面对成百上千个热用户和复杂的热力管网,借助热力管网安全与经济运行应急处理系统,可以快速决策,对不同级别的热用户给出不同的供热方案,为决策者提供建议或者直接通过热网监控系统进行远程调控,保证热网的经济安全运行。

Description

热力管网安全与经济运行应急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智能供热工程系统,具体涉及一种热力管网安全与经济运行应急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集中供热由于热利用效率高,经济性好,环境友好等优点,成为世界各国主要采用、建设的供热方式。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供热工程也在迅速发展,供热管网规模不断扩大,供热能力和供热面积不断增长。我国目前的供热方式以热、电联产集中供热为主,未来供热管网将逐渐采用多热源联合供热方式,多种形式能源转换设备与城市热网相连,以逐步实现能源的梯级利用和提高能源效率。然而,我国的供热系统运行效率普遍不高,热损失大、热能浪费严重,供热可靠性不足,存在过热或者欠热情况,运行过程中仍需要依靠经验和运行人员参与。随着供热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供热系统日益复杂,供热系统的可靠性、经济性、安全性和合理性引起广泛关注,对热网的监控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随着互联网、计算机、工业控制等技术的飞速发展,供热工程正在将新技术引入其中,形成新的智能供热。智能供热技术,通过计算机远程采集沿线管网、配汽站和各用户侧安装的蒸汽压力、温度、流量仪表数据,可以对供热管网实施集中监控和科学的量化管理,智能化决策,实施热源、热力站、热用户联合调节,在保证用户需求的前提下,能大幅降低供热能耗及成本。
智能热网建设包含的内容很多,很多企业和高校也展开相应的研究与开发,包括生产运行管理、能耗分析、水力平衡、故障处理分析、收费管理、综合管理等系统的开发,但对于热力管网安全与经济运行应急处理系统鲜有关注。当突发供热能力不足时,面对成百上千个热用户,如何快速决策,给出当前热负荷最佳供给方案,为决策者提供建议或者直接通过热网监控系统进行远程调控,保证热网的经济安全运行,是智能热网建设必不可少的内容。
供热系统热源不可避免地会发生故障,当发生故障时,一方面热电厂要积极应对,立即启用备用机组,快速检修故障,防止和控制事故蔓延。另一方面,当故障发生时,虽然仍然有一定的热媒供应,但可能会出现热电厂总的供热量小于当前所有热用户的负荷需求。这时就需要合理调整运行,切换供热方式,保证重点用户的供热,将损失降至最低。
传统的热负荷调整分配主要由运行人员进行调控。但由于供热规模不断拓展,热用户数量众多,不经筛选、简单粗暴地停止部分管路供热,可能会造成热用户巨大的经济损失或者人员伤亡;而且人工调控的方式效率低下,容易出错,也很难保证应急供热状态的经济性。所以,当热电厂某台机组跳闸或者管网设备发生异常,不能保证正常热力供应时,特别需要开发一套供热故障应急处理系统,当故障发生时,可以手动或者自动启动应急处理程序,通过科学计算决策,向远程终端发送调节控制指令,来合理地中断、减少或转移部分热用户或供热支线的热力供应,从而保证特别重要热用户的热力供应,保证热网安全,最大化地减少经济损失,同时有利于推动热电厂供热生产和管理的智能化发展。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力管网安全与经济运行应急处理系统,在热力供应异常时,供热应急处理系统可以手动或者自动启动应急处理程序,通过科学计算决策,向远程终端发送调节控制指令,来中断、减少或转移部分热用户或供热支线的热力供应,从而保证特别重要热用户的热力供应,保证热网安全,最大化地减少经济损失。
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热力管网安全与经济运行应急处理系统,由前端供热测控系统、热力管网数据传输系统和应急处理系统构成;所述前端供热测控系统,用于实时采集并上传就地热力管网介质温度、压力、流量测量参数和电动调节阀门设备数据,并接受远程调节、控制命令,实现对设备的控制功能;所述热力管网数据传输系统,用于连接前端供热测控系统和应急处理系统;各换热站及热用户的供热管网测控终端将数据通过无线通信方式发送到应急处理系统中,并接收来自应急处理系统下发的控制调节命令调节阀门执行机构;所述应急处理系统用于当突发故障导致供热能力不能满足需求时,用于进行决策,给出最佳的供热方案,远程调控前端供热测控系统,保证热网的经济安全运行;所述应急处理系统的具体决策方法包括:
当热电厂发生故障,供热能力下降时,若热电厂供热量不能满足热用户热需求,则:
首先按照压降或焓降对可中断供热的用户排序,按照损失大小,依次切断可中断供热的用户,同时判断热电厂提供的供热量是否能满足剩下热用户的热负荷需求,若能满足剩下热用户的热负荷需求,就采用此种切断方案;
若供热量不能满足剩下不可中断和可短时中断热用户的热负荷需求,则按照压降或焓降对可短时中断供热用户排序,按照损失大小,依次切断可短时中断供热用户,同时判断热电厂提供的供热量是否能满足剩下热用户的热负荷需求,若满足,则采用此种切断方案;
若热电厂提供的供热量还是不能满足不可中断热用户的热负荷需求,则按事先设定好的优先级逐个切除部分不可中断供热用户。
在优选的实施方案中,利用焓降计算管路中能量损失,计算公式为:Δh=h1(p1,t1)-h2(p2,t2);其中,Δh为供热管路中能量损耗,p1,p2分别为热电厂供热出口和热用户入口现场表计压力,t1,t2分别为热电厂供热出口和热用户入口现场表计温度,h(p,t)表示焓h是压力p和温度t的函数,通过查焓熵图或者通过IAPWS-IF1997水和水蒸汽热力学性质公式计算可以获取热电厂供热出口工质的焓值h1和热用户入口工质的焓值h2
在优选的实施方案中,利用压降计算管路中阻力损失,计算公式为:ΔP=k1l;其中,ΔP为供热管路中的压力损失,k1为比例系数,l为热用户与热源的距离。
在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应急处理系统将用户分为可中断供热用户、可短时中断供热用户和不可中断供热用户,对于可中断供热的用户定义优先级为10级,级别最低;对于可短时中断供热用户和不可中断供热的用户定义优先级为1~9级,1级级别最高。
在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应急处理系统软件的管理界面显示各热用户的基础数据,包括用户名、供热流量、压力、出口焓、距离、工作时间、是否可断、优先级和开启状态。
在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应急处理系统故障应急时软件处理算法流程包括:
(1)在时刻t出现故障时,获取热电厂能提供的供热量P,各热用户需要的热负荷Pi,各热用户与热源间焓降或距离Li;
(2)按照Li降序排序;
(3)令k[1:n]=1,m=1,a=1,计算实际热用户的热负荷需求其中:n为热用户总数,k[i]表示热用户i的开关状态,k[i]=1为开启状态,k[i]=0为关闭状态,m和a为计数字母;
(4)判断是否满足P<Pn和m<=n,若是则至步骤(5),否则至步骤(6);
(5)判断否满足A[m][t]=1,若是,则令k[m]=0,m=m+1,至步骤(4);否则,令m=m+1,至步骤(4);其中A[m][t]代表m用户t时刻是否可停,A[m][t]=0不可停,A[m][t]=1可停;
(6)判断是否满足m<=n,若是则结束,否则按自定义用户优先级由低到高排序;
(7)令k[a]=0,a=a+1;
(8)判断是否满足P>Pn,若是则结束,否则至步骤(7)。
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1)全面迅速了解热用户的工作状态。借助数据采集系统,能够得到热用户的实时基础数据,及时了解热用户的工作状态和供热状态。
2)计算速度快、经济性好。本发明基于焓降法或压降法来设计控制策略和控制算法,同时综合考虑不同热用户的优先等级,不仅可以实现系统的快速计算,给出供热方案,而且可以实现突发供热能力不足时,系统的损失最小,供热方案科学合理,最大化地减少经济损失,保证热网的经济运行。
3)供热应急状态科学决策。面对供热量和需求量之间的矛盾,以及各热用户有的必须保证供热,有的可以短时中断和可以随时中断供热等不同情况,借助本发明,可以科学决策,给出明确的运行方案,合理地中断、减少部分热用户或供热支线的热力供应,保证特别重要热用户的需求,保证热网安全。
4)实现供热智能化管理。当供热方案发生变化时,依据本发明,可以科学合理快速决策后,向远程终端发送调节控制指令,为实现智能化热网管理和控制创造了条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应急处理系统的基本框架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前端供热测控系统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热力管网应急处理系统设计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热力管网应急处理算法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供热应急处理系统管理界面。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按距离计算示例部分结果截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按焓降计算示例部分结果截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输入纠错功能截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发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在阅读了本发明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各种等价形式的修改均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热力管网安全与经济运行应急处理系统由前端供热测控系统、热力管网数据传输系统、应急处理系统构成。系统的基本框架如图1所示。
所述的前端供热测控系统,如图2,主要由各热用户控制终端、管网测量仪表、PLC控制器、通讯模块和阀门等组成,能够实时采集并上传就地热力管网介质温度、压力、流量等参数和电动调节阀门设备数据,并接受远程调节、控制命令,实现对设备的控制功能。
所述的热力管网数据传输系统采用ADSL方式与INTERNET公网连接,此种方案数据传输相对可靠、稳定;各换热站及热用户的供热管网测控终端可将数据通过GPRS/CDMA/4G等无线通信模块发送到应急处理系统中,并接收来自应急处理系统下发的控制调节命令调节阀门执行机构。
所述的应急处理系统设置在热电厂内,是热力生产与管理系统的一部分,由若干服务器、网关、交换机、接口机、显示器、打印机等硬件设备和应急处理系统软件构成。应急处理系统软件是本发明的核心,当突发供热能力不能满足需求时,面对成百上千个热用户和复杂的热力管网,借助应急处理系统可以快速决策,给出最佳的供热方案,通过热网监控系统进行远程调控,保证热网的经济安全运行。
热力管网安全与经济运行应急处理系统的设计,不仅考虑安全性原则,对不同需求的热用户区别对待,保证用户的生产安全,而且考虑经济性原则,即保证热电厂在不同的负荷条件下经济性最优。在此基础上设计不同应急状态的控制策略和控制算法。
1.从系统经济性出发,供热管路损失分析
计算热网中管路的能量损失有两种方法,一种是通过计算管路中阻力损失来计算能量损失,另一种是通过计算管段出口和入口的比焓降来计算能量损失。
(1)压降法计算管路的阻力损失
当流体在管路中流动时,由于粘性会产生能量损失,称为沿程阻力损失;当流体通过管路中的一些部件,由于流动速度或者流动方向的改变,会产生撞击和旋涡造成能量损失,称为局部阻力损失。管路所有局部阻力损失与沿程阻力损失之和称为管路总的阻力损失。
式中ΔP--管路的压力损失,Pa;
ΔPf--管路的沿程阻力损失,Pa;
ΔPj--管路局部损失,Pa;
λ---沿程阻力系数;
l---管路的长度,m;
d---供热管路内径,m;
V---蒸汽流速,m/s;
ρ---蒸汽密度,kg/m3
ξ---局部阻力系数。
式中Re------雷诺数;
ν-------热媒的运动粘度,m2/s;
ε------管壁绝对粗糙度,m。
式中M------管路热媒质量流量,t/h。
根据水和水蒸气特性,管道内流体密度
ρ=f(p,t)
式中p------管路内流体压力,kPa;
t------管路内流体温度,℃。
综上,ΔP=f(M,l,d,p,t,ε,ξ,ν)
即供热管路中的压力损失ΔP是管道内流量、管长、管径、压力、温度、粗糙度、局部阻力系数、运动粘度的函数,任何一个参数的变化都会引起供热管路总的压力损失的变化,且参数之间互相影响,计算复杂。通常情况下,局部阻力相比沿程阻力较小,可以忽略。随着远离热源,供热管道管径逐渐减小,管道中的压力逐渐降低,蒸汽密度降低。对于质量流量一定的管道,沿程阻力损失随供热距离的增大而显著增大。于是
ΔP=k1l
式中k1------比例系数;
l------热用户与热源的距离,m。
可以看出,供热管道中的阻力损失与距离成正比,即同等条件下,供热距离越远,管路阻力损失越大。程序设计中,我们可以按照热用户与热电厂的距离远近,作为应急状态下调整运行方式,关停部分热用户的依据之一。
(2)焓降法计算管路的能量损失
供热管道还存在热量散失,单位长度的热量损失q与管道的温度基本成线性变化。随着远离热源,温度降低,单位长度热量损失增加。从热力学出发,只要确定工质流进、出管路的比焓降,即可判断热用户的能量损耗是多少。
焓是工质流进热力系时热力系所得到的能量,
h=u+pv
式中h---工质的比焓,kJ/kg;
u---工质的比内能,kJ/kg;
p---工质的压力,Pa;
v---工质的比体积,m3/kg。
对于求水和水蒸汽比焓,若已知工质温度和压力,h=f(p,t),通过查焓熵图或者通过IAPWS-IF1997水和水蒸汽热力学性质公式计算可以获取工质的焓值。
电厂出口供热流体的温度和压力可以通过现场表计获得,各用热单位入口供热流体的温度和压力也可以通过现场表计获得,于是各用热单位供热管路中的能量损耗可以用下式来计算:
Δh=h1(p1,t1)-h2(p2,t2)
式中Δh--供热管路中能量损耗,kJ/kg;
h1---热电厂供热出口流体焓值,kJ/kg;
h2---热用户入口供热流体焓值,kJ/kg;
p1,p2---热电厂供热出口和热用户入口现场表计压力,Pa;
t1,t2---热电厂供热出口和热用户入口现场表计温度,℃。
由于热电厂出口焓值h1是一定的,所以只需要比较热用户入口处热流体的焓值h2即可判断到达热用户的供热能量损耗是多少。h2越大,则到达热用户处的热流体能量越高,管路中的能量损失越小;h2越小,则到达热用户处的热流体能量越低,管路中的供热能量损耗越大。这种用焓降来计算管路中能量损耗的方法较为简便,便于理解,也可作为应急状态下调整运行方式,关停部分热用户的依据之一。
2.从系统安全性出发,热用户的供热等级分类
热电厂基本上都有多台机组同时运行供热,当发生故障导致运行中某台机组跳闸,中断供热,一方面,电厂会优先启动备用机组,防止和控制事故蔓延。另一方面,当故障发生时虽然仍然有一定的热媒供应,但是可能会出现供热量小于当前所有热用户的需要量。这时就需要认真筛选,切断部分热用户的供热,保证重点用户的需求,同时兼顾供热的经济性。
根据热用户对供热的依赖程度、经济影响和社会影响,本发明将热用户分为三个等级:
(1)不可中断供热用户:停止供热会造成重大财产损失、发生生产事故的热用户。例如制药厂、需要温度湿度保证的电子企业、食品加工企业、化工生产企业、特殊材料生产企业等。该类用户优先级最高,要全力保质保量地供热。
(2)可短时中断供热的用户:短时中断供热不会产生较大财产损失和影响的热用户。例如商务酒店、非连续生产企业、生产车间和办公室的空调系统和采暖系统等,属中等级别。
(3)可中断供热的用户:中断供热后不会产生较大损失和影响的热用户。如部分企业的生活用热、用水,级别较低。
3.热用户优先级的确定
对于可中断和可短时中断供热的热用户,主要从供热管网能量损耗最低或阻力损失最小这样的经济性角度考虑确定他们的中断顺序,也就是按照电厂供热损耗的大小决定关停顺序。
1)按焓降确定热用户的优先级
根据各个热用户供热焓降的大小,可先将供热管路中能量损耗最高的热用户关闭,继续为能量损耗低的热用户供热,以达到故障状态下的科学判断,经济调节。
2)按压降确定热用户的优先级
随着远离热源,供热管道管径逐渐减小,管道中的压力逐渐降低,阻力损失增大。实际应用中可以按照距离远近对可中断供热用户和可短时中断供热用户进行阻力损失排序,先将热网中供热距离最远,即对应的阻力损耗最高的热用户关闭,继续为供热距离较近,即对应的阻力损耗低的热用户供热,以实现故障状态下智能控制与调节。
3)电厂自定义不可中断供热用户的优先级
对于不可中断供热的用户,不能按照前面采用的使供热管网能量损耗最低或阻力损失最小这样的经济性分析方法调节。如出现极端情况,不可中断供热用户的供热也不能保障,需要事先为不可中断供热用户进行优先级排序,设定的依据可以综合考虑停止供热对热用户造成财产损失的大小、突发事故的后果、供热的价格、甚至可将热用户与热电厂的亲密度考虑在内。如表1,根据热用户的重要性为某电厂部分热用户制定的优先级。为了方便软件开发,对于可中断供热的用户定义优先级为10级,级别最低;对于可短时中断供热和不可中断供热的用户定义优先级为1~9级,1级级别最高。
当发生故障,必须要切断一部分不可中断供热用户时,就按事先设定好的优先级逐个中断,直到热电厂能提供的热负荷可以满足剩下不可中断供热用户的需求。
表1部分热用户基础数据表
4.程序设计流程
当热电厂发生故障,供热能力下降时,启动热力管网应急处理系统,确定应急状态下的供热方案。热力管网应急处理系统设计如图3。程序启动时,首先判断热电厂供热量能否满足热用户需求,如果能满足,则结束程序;否则选择按照距离或者焓降进行计算,依据电厂供给各热用户的管路阻力损失最小或管路的能量损失最小原则,计算后给出控制策略。
按照距离或焓降计算,热力管网故障应急处理流程如图4。图中,P为热电厂能提供的供热量,t/h;Pi为热用户i需要的热负荷,t;Li为热用户i与热源间焓降或距离;t为故障时间,h;n为热用户总数,个;Pn为实际热用户的热负荷需求,t/h;k[i]代表用户i的开关状态,k[i]=1为开启状态,k[i]=0为关闭状态;A[m][t]代表m用户t时刻是否可停,A[m][t]=0表示不可停,A[m][t]=1表示可停;m,a为计数字母。
在图3热力管网应急处理系统设计中选定距离/焓降计算方式后,在图4流程中,首先按照距离/焓降对可中断供热的用户排序,按照损失大小,依次切断可中断供热的用户,同时判断热电厂提供的供热量是否能满足剩下热用户的热负荷需求,假如能满足剩下热用户的热负荷需求,就采用此种切断方案;
假如供热量不能满足剩下不可中断和可短时中断热用户的热负荷需求,则需要按照距离/焓降对可短时中断供热用户排序,按照损失大小,依次切断可短时中断供热用户,同时判断热电厂提供的供热量是否能满足剩下热用户的热负荷需求,假如满足,则采用此种切断方案;
假如热电厂提供的供热量还是不能满足不可中断热用户的热负荷需求,必须要按事先设定好的优先级逐个切除部分不可中断供热。
由于采用了上述方案,本发明达到的有益效果是可实现当故障发生时,启动应急处理程序,计算得出应急状态最佳运行方案,,通过向远程终端发送调节控制指令,来科学合理地中断、减少或转移部分热用户或供热支线的热力供应,从而不仅可以保证重要热用户的热力供应,保证热网安全,而且可以最大化地保证热网应急状态运行的经济性。主要功能包括:
1)显示基础数据和工作状态
供热应急处理系统管理界面如图5所示,可以显示热用户的基础数据,包括用户名、供热流量、压力、出口焓、距离、工作时间、是否可断、优先级和开启状态,各个热用户的需求和当前状态可以非常清楚地展示出来,一目了然。
2)选择&计算
如图5,左侧是输入供热流量及计算控件。输入故障后热电厂能提供的供热流量、故障发生的时间,同时选择按距离计算还是按焓降计算方式,点击计算按钮,就可以进行应急状态下的供热方案计算。
3)输出供热方案
例如,输入测试数据“供给流量”为“60”t/h,“故障时间”为“7”点,点击按距离计算,得到如图6所示结果。图中灰色部分即为可以中断供热的热用户,一共关闭了19个,优先级低于1的大部分中断,还有一个优先级为2距离较近的仍在供热,优先级为1的关了一个,因为故障时间为7时,不在该热用户的工作时间段。
如果仍然输入同样的测试数据,点击按焓降计算,得到如图7所示结果。一共关闭了17个热用户,优先级低于1的还剩3个,优先级为2的没中断,优先级为1的关了一个,因为故障时间为7时,不再该热用户的工作时间段。
4)输入纠错功能
如果输入超出工作范围的数值,例如输入供给流量为200t/h、故障时间为25时,系统会出现图8所示的提示,要求输入正确的数据。

Claims (6)

1.热力管网安全与经济运行应急处理系统,由前端供热测控系统、热力管网数据传输系统和应急处理系统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供热测控系统,用于实时采集并上传就地热力管网介质温度、压力、流量测量参数和电动调节阀门设备数据,并接受远程调节、控制命令,实现对设备的控制功能;所述热力管网数据传输系统,用于连接前端供热测控系统和应急处理系统;各换热站及热用户的供热管网测控终端将数据通过无线通信方式发送到应急处理系统中,并接收来自应急处理系统下发的控制调节命令调节阀门执行机构;所述应急处理系统用于当突发故障导致供热能力不能满足需求时,用于进行决策,给出最佳的供热方案,远程调控前端供热测控系统,保证热网的经济安全运行;所述应急处理系统的具体决策方法包括:
当热电厂发生故障,供热能力下降时,若热电厂供热量不能满足热用户热需求,则:
首先按照压降或焓降对可中断供热的用户排序,按照损失大小,依次切断可中断供热的用户,同时判断热电厂提供的供热量是否能满足剩下热用户的热负荷需求,若能满足剩下热用户的热负荷需求,就采用此种切断方案;
若供热量不能满足剩下不可中断和可短时中断热用户的热负荷需求,则按照压降或焓降对可短时中断供热用户排序,按照损失大小,依次切断可短时中断供热用户,同时判断热电厂提供的供热量是否能满足剩下热用户的热负荷需求,若满足,则采用此种切断方案;
若热电厂提供的供热量还是不能满足不可中断热用户的热负荷需求,则按事先设定好的优先级逐个切除部分不可中断供热用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力管网安全与经济运行应急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利用焓降计算管路中能量损失,计算公式为:Δh=h1(p1,t1)-h2(p2,t2);其中,Δh为供热管路中能量损耗,p1,p2分别为热电厂供热出口和热用户入口现场表计压力,t1,t2分别为热电厂供热出口和热用户入口现场表计温度,h(p,t)表示焓h是压力p和温度t的函数,通过查焓熵图或者通过IAPWS-IF1997水和水蒸汽热力学性质公式计算可以获取热电厂供热出口工质的焓值h1和热用户入口工质的焓值h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力管网安全与经济运行应急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利用压降计算管路中阻力损失,计算公式为:ΔP=k1l;其中,ΔP为供热管路中的压力损失,k1为比例系数,l为热用户与热源的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力管网安全与经济运行应急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应急处理系统将用户分为可中断供热用户、可短时中断供热用户和不可中断供热用户,对于可中断供热的用户定义优先级为10级,级别最低;对于可短时中断供热用户和不可中断供热的用户定义优先级为1~9级,1级级别最高。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力管网安全与经济运行应急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应急处理系统软件的管理界面显示各热用户的基础数据,包括用户名、供热流量、压力、出口焓、距离、工作时间、是否可断、优先级和开启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力管网安全与经济运行应急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应急处理系统故障应急时软件处理算法流程包括:
(1)在时刻t出现故障时,获取热电厂能提供的供热量P,各热用户需要的热负荷Pi,各热用户与热源间焓降或距离Li;
(2)按照Li降序排序;
(3)令k[1:n]=1,m=1,a=1,计算实际热用户的热负荷需求其中:n为热用户总数,k[i]表示热用户i的开关状态,k[i]=1为开启状态,k[i]=0为关闭状态,m和a为计数字母;
(4)判断是否满足P<Pn和m<=n,若是则至步骤(5),否则至步骤(6);
(5)判断否满足A[m][t]=1,若是,则令k[m]=0,m=m+1,至步骤(4);否则,令m=m+1,至步骤(4);其中A[m][t]代表m用户t时刻是否可停,A[m][t]=0不可停,A[m][t]=1可停;
(6)判断是否满足m<=n,若是则结束,否则按自定义用户优先级由低到高排序;
(7)令k[a]=0,a=a+1;
(8)判断是否满足P>Pn,若是则结束,否则至步骤(7)。
CN201810932471.4A 2018-08-16 2018-08-16 热力管网安全与经济运行应急处理系统 Active CN10935731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932471.4A CN109357310B (zh) 2018-08-16 2018-08-16 热力管网安全与经济运行应急处理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932471.4A CN109357310B (zh) 2018-08-16 2018-08-16 热力管网安全与经济运行应急处理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357310A true CN109357310A (zh) 2019-02-19
CN109357310B CN109357310B (zh) 2020-10-16

Family

ID=653500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932471.4A Active CN109357310B (zh) 2018-08-16 2018-08-16 热力管网安全与经济运行应急处理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357310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83588A (zh) * 2021-09-24 2022-01-04 华能汕头海门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供热系统智能监盘及应急处理系统
CN114117696A (zh) * 2021-11-12 2022-03-01 南京科远智慧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供热实时调度方法
CN114322065A (zh) * 2022-01-07 2022-04-12 吉林同鑫热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多通信传输的响应装置、响应方法及响应系统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305005A (en) * 1979-01-22 1981-12-08 Vapor Corporation Load controller
JPH08200155A (ja) * 1995-01-20 1996-08-06 Tokyo Gas Co Ltd コージェネレーション・システムにおける運用計画設定方法
CN104913376A (zh) * 2015-04-21 2015-09-16 大连海事大学 智能楼宇供热控制系统
CN105243457A (zh) * 2015-11-09 2016-01-13 东南大学 互联网+热电厂热力生产运营一体化管理平台
CN205119223U (zh) * 2015-10-22 2016-03-30 青岛云集控制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gprs的远程供暖数据监控系统
CN107643687A (zh) * 2017-09-29 2018-01-30 广州供电局有限公司 一种工业园区综合能源系统的紧急控制方法
CN108011376A (zh) * 2017-11-30 2018-05-08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电储热负荷提高电网紧急状态下控制能力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305005A (en) * 1979-01-22 1981-12-08 Vapor Corporation Load controller
JPH08200155A (ja) * 1995-01-20 1996-08-06 Tokyo Gas Co Ltd コージェネレーション・システムにおける運用計画設定方法
CN104913376A (zh) * 2015-04-21 2015-09-16 大连海事大学 智能楼宇供热控制系统
CN205119223U (zh) * 2015-10-22 2016-03-30 青岛云集控制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gprs的远程供暖数据监控系统
CN105243457A (zh) * 2015-11-09 2016-01-13 东南大学 互联网+热电厂热力生产运营一体化管理平台
CN107643687A (zh) * 2017-09-29 2018-01-30 广州供电局有限公司 一种工业园区综合能源系统的紧急控制方法
CN108011376A (zh) * 2017-11-30 2018-05-08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电储热负荷提高电网紧急状态下控制能力的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83588A (zh) * 2021-09-24 2022-01-04 华能汕头海门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供热系统智能监盘及应急处理系统
CN114117696A (zh) * 2021-11-12 2022-03-01 南京科远智慧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供热实时调度方法
CN114117696B (zh) * 2021-11-12 2024-05-10 南京科远智慧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供热实时调度方法
CN114322065A (zh) * 2022-01-07 2022-04-12 吉林同鑫热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多通信传输的响应装置、响应方法及响应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357310B (zh) 2020-10-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77587C (zh) 节能监测系统
CN108921727A (zh) 考虑热负荷动态特性的区域综合能源系统可靠性评估方法
CN109357310A (zh) 热力管网安全与经济运行应急处理系统
CN103438503A (zh) 一种换热站无人值守的智能控制方法及控制系统
CN107152711B (zh) 一种多厂余热联合利用系统及方法
CN112989576A (zh) 基于实时需求响应评估能源信息耦合系统可靠性的方法
CN105117976B (zh) 一种分布式供能方法及系统
CN111047069A (zh) 一种考虑热网储能特性的热电联合调度灵活性评估方法
CN115600436A (zh) 一种天然气管道运行方案自动响应方法
CN112906972B (zh) 考虑热网寿命的电-热耦合型综合能源系统运行调控方法
CN209782784U (zh) 地热及挂片混合供热式调节系统
CN205051354U (zh) 便于调节功率因数的乏风瓦斯发电系统
CN211084231U (zh) 一种供热站自动化控制供热系统
CN114151842A (zh) 一种水热源集中供热换热站自动控制系统
CN112984592A (zh) 一种热力集中供应配套建设工程系统
CN111692625A (zh) 一种换热站控制系统
Zheng et al. Optimal control of outdoor transmission and distribution pipe networks for district heating and cooling systems
CN205141679U (zh) 综合能源供电系统
CN206094288U (zh) 换热站自动控制系统的补水调节控制回路
Zeng et al. Model-based Electric Regulating Valve Design in Looped Steam Heating System User-side Temperature Control
CN105371350B (zh) 一种智能热水供应系统
CN215336661U (zh) 基于负荷变化的自适应控制系统
CN215982014U (zh) 一种具有压力能利用的天然气场站调压系统
CN218065099U (zh) 用于集中供热系统的远程监控系统
CN111668836B (zh) 一种源-网-荷-储海量设备的聚合与分层调控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