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355184A - 一种非零等梯度电场介电泳微粒分选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非零等梯度电场介电泳微粒分选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9355184A CN109355184A CN201811403989.5A CN201811403989A CN109355184A CN 109355184 A CN109355184 A CN 109355184A CN 201811403989 A CN201811403989 A CN 201811403989A CN 109355184 A CN109355184 A CN 10935518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stant gradient
- electric field
- gradient
- particle
- zero consta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M—APPARATUS FOR ENZYMOLOGY OR MICROBIOLOGY; APPARATUS FOR CULTURING MICROORGANISMS FOR PRODUCING BIOMASS, FOR GROWING CELLS OR FOR OBTAINING FERMENTATION OR METABOLIC PRODUCTS, i.e. BIOREACTORS OR FERMENTERS
- C12M47/00—Means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produced biomass or of the fermentation or metabolic products, e.g. storage of biomass
- C12M47/04—Cell isolation or sorting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Zo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Cell Biolog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tics & Genom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Optical Means (AREA)
Abstract
一种非零等梯度电场介电泳微粒分选方法属于电学分离粒子的技术领域。微粒(包含细胞)分选具有重要的意义。本项目提出了非零等梯度介电泳分选法,能够实现基于粒子的电学特性和形态特性对粒子进行分离,且进一步提高粒子分选的分辨率。非零等梯度电场即在某一空间内电场梯度等于一个非零常数。为了实现非零等梯度电场介电泳,本设计提出了基于光电导材料的生产大空间等电场梯度介电泳的方法(大空间在这里指非零等梯度电场空间占电极间空间的80%以上)。本发明首次提出了非零等梯度电场介电泳,并提出利用光电导材料实现等梯度电场构建,利用等梯度电场介电泳实现高分辨率介电泳细胞分选方案。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学方法分离粒子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微粒(包含细胞)分选具有重要的意义:
(1)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简称CTC,通常把进入人体外周血的肿瘤细胞称为循环肿瘤细胞。在血液中分选出CTC对预后评估、复发风险评估、疗效监测、个性化医疗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2)循环胎儿细胞由于具有全套的婴儿基因,在孕妇血液中分离出循环胎儿细胞,进一步进基因分析,其分选对于无创产前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
介电泳作为一种电学分离粒子的方法,具有小型化、低成本、操作简单等优点,近年来受到广泛的关注。介电泳是指介电粒子在非均匀电场下受力的现象,当施加信号一定(包括幅值和频率)时,介电力大小和三个因素有关系:粒子本身的电学特性和形态特性;溶液的电学特性;电场梯度的大小。因此介电泳法可以基于粒子的电学特性和形态特性对粒子进行分选。由于介电力的大小与电场的梯度有关,目前采用的介电力芯片的电场在空间分布都是非等梯度电场或梯度为零等梯度电场(平行金属板产生的均匀电场即为梯度为0的等梯度电场,不会产生介电效应),造成同种粒子在不同位置的介电力可能不同,不同粒子在不同位置上的介电力可能相等,这使得粒子的分辨率大大降低,增加了分选的随机性,使得粒子分选纯度难以提高。
本项目提出了非零等梯度介电泳分选法,能够实现基于粒子的电学特性和形态特性对粒子进行分离,且进一步提高粒子分选的分辨率。非零等梯度电场即在某一空间内电场梯度等于一个非零常数。为了实现非零等梯度电场介电泳,本设计提出了基于光电导材料的生产大空间等电场梯度介电泳的方法(大空间在这里指非零等梯度电场空间占电极间空间的80%以上)。
发明内容
本发明首次提出了非零等梯度电场介电泳,并提出利用光电导材料实现等梯度电场构建,利用等梯度电场介电泳实现高分辨率介电泳微粒分选方案。
目前为止,由于传统电极的限制,难于形成大空间范围的非零等梯度电场,因此目前报道的介电泳分选方法基本全部采用了非等梯度电场。本专利首次提出了等梯度电场介电泳,同时提出了利用光电导材料实现等梯度电场构建的方法,并验证了其可以提高细胞分选分辨率。
一种非零等梯度电场介电泳微粒分选方法,其特征在于:构建非零等梯度电场实现非零等梯度电场介电泳分选粒子的直径从亚微米到数百微米。
进一步,非零等梯度电场应该大于粒径的1.5倍。
基于光电导材料的非零等梯度电场器件,包含上下两层,上下每层至少包括基底,导电层,光电导材料在上下两层一个导电层上有或者两个导电层上都有;其中,基底为透明支撑材料,导电层为透明导电材料,光导层通过光强的变化实现光电导层电导率的改变,从而改变施加在溶液上的电压,进一步实现对电场分布的控制。
进一步,构建等梯度电场的方法如下:
(1)标定光电导材料的性能,即电导随光强变化的规律;
(2)根据所设计的芯片尺寸,即上下两层的大小以及他们的间距,在有限元仿真软件中建立模型,设置光电导材料的电导率分布,并仿真电场分布,使其最终能够形成等梯度电场;设置电导率的方法如下(A):首先选择一个电场梯度的方向,此方向平行于上、下基底;(B):在这个方向上改变电导率的分布,其按照公式δ=a+byc进行设置,其中δ为电导率,y为选定的梯度方向上距离;a,b,c为参数;首先设置a,b,c初始值,然后根据仿真结果修正参数,若发现电场梯度沿着梯度方向降低,则增加c的值,若发现电场梯度沿着梯度方向升高,则降低c值;
(3)基于光电导材料的特性数据和将所设置的电导率分布推导出光强的分布。
实验系统包括投影仪、能够将投影仪的像缩小的物镜,非零等梯度电场芯片,显微镜CCD,函数发生器,计算机以及注射泵;投影仪在电脑的控制下产生不同光强分布的像,其通过物镜投射到非等梯度电场芯片上,因此芯片的光电导层的一面朝向投影仪;注射器将粒子或者细胞注入到芯片内部;函数发生器产生正弦信号,施加在芯片两端,产生介电效应;通过显微镜和CCD从芯片的上面观察到分选的过程。
附图说明
图1(A)梯度为零的电场;(B)非等梯度电场;(C)非等梯度电场。
图2等梯度电场器件基本结构
图3结构图和控制原理
图4实验系统图
图5A仿真模型图;B电场分布图;C不同高度不同位置的电场梯度(横坐标为Y方向的位置,上下两层中间的空间高度为0.6mm)
图6电场粒子分离仿真结果示意图(A)等梯度电场(B)非等梯度电场
具体实施方式
非零等梯度电场是指在所研究的空间范围内,电场强度的梯度相等且不为零。多数情况,常规的导电体产生的电场梯度为零,如平行金属板,或者为非等梯度电场,如点电极和面电极形成的电场或点电极与点电极形成的电长,在一定的空间内是非等梯度电场,如图2所示。
本专利提出了一种灵活构建等梯度电场的方案:基于光电导材料的非零等梯度电场器件,其基本结构如图2所示。主要包含上下两层,每层包括基底,导电层,光导层和绝缘层。其中,基底为透明支撑材料,可以使用玻璃,亚克力等。导电层为透明导电材料,如ITO(为常规导电电极,厚度对最终效果无影响)。导电层上为光电导材料层,通过光强的变化可以实现光电导层电导率的改变,从而改变施加在溶液上的电压,进一步实现对电场分布的控制。
绝缘层主要是保护光电导层,可以使用派瑞林,二氧化硅,氮化硅等材料,厚度为0nm-200nm。光电导材料可以单独一个基底上有或者两个基底上都有,绝缘层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添加或去除(如,光导电材料如果比较稳定,不容易损耗,则可以不使用绝缘层)。因此,此器件的结构可以为多种形态(1)SCO(I)/SCO(I),(2)SC(I)/SCO(I),其中S表示基底,C表示导电层,O表示光导层,I表示绝缘层,其中“/”左右表示上下两层,“()”中的层表示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添加或去除。
基于以上器件构建等梯度电场的布置如下:
构建等梯度电场的方法如下:
(1)标定光电导材料的性能,即电导随光强变化的规律。
(2)根据所设计的芯片尺寸(上下两层的大小以及他们之间的间距)在有限元仿真软件中建立模型,模型包括上、下层光导电层以及中间的溶液。设置光电导材料的电导率分布,并仿真电场分布,使其最终能够形成等梯度电场。设置电导率的方法如下(A):首先选择一个电场梯度的方向,此方向平行于上、下基底。(B):在这个方向上改变电导率的分布,其按照公式δ=a+byc进行设置,其中δ为电导率,y为选定的梯度方向上距离。a,b,c为参数。首先设置初始,a,b,c,然后根据仿结果修正参数,如发现电场梯度沿着梯度方向降低,则增加c的值,如果发现电场梯度沿着梯度方向升高,则降低c值,同时通过a和b来辅助实现电场梯度优化。
(3)基于光电导材料的特性数据和将所设置的电导率分布推导出光强的分布。
如图3所示,其结构为SC/SCO型,上层是由玻璃和ITO层组成(玻璃是基底,ITO层为导电层),下层是由玻璃、ITO层和氢化多晶硅(一种导电材料,厚度为0.5微米)组成,氢化多晶硅是通过PECVD工艺制备而成。将两层基底用具有生物兼容性的双面胶粘接成微腔体,腔体的高度是100微米。通过光强的变化可以实现氢化多晶硅光电导层电导率的改变,从而改变施加在溶液上的电压,进一步实现对电场分布的控制。本实施例中氢化多晶硅的电导率随光强变化的数据如下表所示。结合有限元仿真实现构建等梯度电场的光强分布设计,通过投影仪将不同光强分布投射到光电导材料中。为了实现较小光束的投射,使得梯度尽可能大。在芯片与投影仪之间设计图像缩小光路。实验系统如图4所示。其包括投影仪、能够将投影仪的像缩小的物镜(X20倍),非零等梯度电场芯片,显微镜CCD,函数发生器,计算机以及注射泵。投影仪在电脑的控制下可以产生不同光强分布的像,其通过物镜投射到非等梯度电场芯片上,因此芯片的光电导层的一面朝向投影仪。注射器可以将粒子或者细胞注入到芯片内部。函数发生器通可以产生正弦信号,施加在芯片两端,产生介电效应。通过显微镜和CCD可以从芯片的上面观察到分选的过程。
表1氢化多晶硅面导电率随光强变化的关系
光强/lux | 电导(S/m<sup>2</sup>) |
0 | 4.93836E-05 |
240 | 0.000331757 |
370 | 0.000418757 |
530 | 0.000527964 |
730 | 0.000646785 |
957 | 0.000765623 |
1185 | 0.000912433 |
1460 | 0.001123703 |
通过上述方法,此实施例中电导率分布是δ=10y-1,y的范围是0到5从最后的仿真结果可以得到电场分布如图5B所示,其中从图5B和5C中中可以看出,在微流道的不同高度内形成非零等梯度电场。
根据公式(1)所示,在同一溶液中,施加信号一定时,粒子受到的介电力与电场梯度和粒子本身的形态、电学参数以及溶液的电学参数是有关系的。
其中FDEP为介电力,R表示粒子的半径,是粒子形态参数,εm是溶液的相对介电常数。fCM是介电极化因子,包含了溶液介电常数和电导率,粒子介电常数和电导率,其为一个复数,Re表示取其实部,E表示电场,表示求梯度。
若在相同的电场中,有两种相近的粒子,它们在相同电场梯度作用下,假设深色粒子比浅色粒子受到的介电力略大,如图6A所示(仿真结果示意图),粒子的速度大小与与受到的介电力成正比关系,两个粒子会随着时间的增加,间距会不断的增加。最终实现粒子的分离。然而目前已报道介电泳电极产生的电场均为非等梯度电场(如图6B所示),由于位置的随机性,浅色粒子有一定的概率处于电场梯度较大的位置,深色粒子处在电场梯度较小的位置,此时深色粒子与浅色粒子受到的介电力可能相同,这种情况将意味着两种粒子很难被分离(如图6B图所示)。综上所述,两个相近的粒子通过等梯度电场介电泳实现了分离,而非均匀电场却无法完全将其分离。因此,非零等梯度电场可以提高粒子分辨。
分选粒子的直径可以从亚微米到数百微米。如介电力不足可以通过提高施加信号的幅值实现增加介电力。但是不会改变等梯度电场的性质。为了能够实现效果更好粒子的分选,电极空间应该大于粒径的1.5倍。
本发明中,非零等梯度电场不局限与上文中构建的基于光电导材料器件形成的非零等梯度电场。
利用上述构建的等梯度芯片,对8微米和10微米聚苯乙烯微粒进行分选。在电极上施加的信号电压峰峰值为20V、频率为10kHz的交流电压信号。共进行5次实验,每次实验,两种粒子的初始位置不同,3分钟后,5次实验均能够有较好分离效果(两种粒子的分离距离大于50微米)。
在同等条件下,进行了点、面电极形成的非等梯度电场下的介电分离实验,5次实验的结果出现不一致:其中两个在一分内实现了分离(分离距离大于50微米),三个最后分离距离无法实现分离(分离距离小于30微米)。
在同等条件下,进行了在电场梯度为零的电场下的介电分离实验,粒子保持在原位不动。
由此可见等梯度芯片可以提高粒子的效果和分辨率。
Claims (5)
1.一种非零等梯度电场介电泳微粒分选方法,其特征在于:构建非零等梯度电场实现非零等梯度电场介电泳分选粒子的直径从亚微米到数百微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选方法,其特征在于:非零等梯度电场应该大于粒径的1.5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选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光电导材料的非零等梯度电场器件,包含上下两层,上下每层至少包括基底,导电层,光电导材料在上下两层一个导电层上有或者两个导电层上都有;其中,基底为透明支撑材料,导电层为透明导电材料,光导层通过光强的变化实现光电导层电导率的改变,从而改变施加在溶液上的电压,进一步实现对电场分布的控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选方法,其特征在于:构建等梯度电场的方法如下:
(1)标定光电导材料的性能,即电导随光强变化的规律;
(2)根据所设计的芯片尺寸,即上下两层的大小以及他们的间距,在有限元仿真软件中建立模型,设置光电导材料的电导率分布,并仿真电场分布,使其最终能够形成等梯度电场;设置电导率的方法如下(A):首先选择一个电场梯度的方向,此方向平行于上、下基底;(B):在这个方向上改变电导率的分布,其按照公式δ=a+byc进行设置,其中δ为电导率,y为选定的梯度方向上距离;a,b,c为参数;首先设置a,b,c初始值,然后根据仿真结果修正参数,若发现电场梯度沿着梯度方向降低,则增加c的值,若发现电场梯度沿着梯度方向升高,则降低c值;
(3)基于光电导材料的特性数据和将所设置的电导率分布推导出光强的分布。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分选方法,其特征在于:实验系统包括投影仪、能够将投影仪的像缩小的物镜,非零等梯度电场芯片,显微镜CCD,函数发生器,计算机以及注射泵;投影仪在电脑的控制下产生不同光强分布的像,其通过物镜投射到非等梯度电场芯片上,因此芯片的光电导层的一面朝向投影仪;注射器将粒子或者细胞注入到芯片内部;函数发生器产生正弦信号,施加在芯片两端,产生介电效应;通过显微镜和CCD从芯片的上面观察到分选的过程。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1403989.5A CN109355184A (zh) | 2018-11-23 | 2018-11-23 | 一种非零等梯度电场介电泳微粒分选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1403989.5A CN109355184A (zh) | 2018-11-23 | 2018-11-23 | 一种非零等梯度电场介电泳微粒分选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355184A true CN109355184A (zh) | 2019-02-19 |
Family
ID=653385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1403989.5A Pending CN109355184A (zh) | 2018-11-23 | 2018-11-23 | 一种非零等梯度电场介电泳微粒分选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9355184A (zh) |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449163A (zh) * | 2009-04-03 | 2012-05-09 | 加利福尼亚大学董事会 | 分选细胞和其它生物微粒的方法和装置 |
-
2018
- 2018-11-23 CN CN201811403989.5A patent/CN109355184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449163A (zh) * | 2009-04-03 | 2012-05-09 | 加利福尼亚大学董事会 | 分选细胞和其它生物微粒的方法和装置 |
Non-Patent Citations (3)
Title |
---|
DANIEL J.ALLEN: "Isomotive dielectrophoresis for parallel", 《ELECTROPHORESIS》 * |
覃文洁,程颖主编: "《现代设计方法概论(第2版)》", 30 November 2012 * |
贾延凯: "基于新型3D电极的介电泳微粒分离微流控芯片研究",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信息科技辑》 *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Heida et al. | Investigating membrane breakdown of neuronal cells exposed to nonuniform electric fields by finite-element modeling and experiments | |
CN105093593B (zh) | 显示基板及其测试方法、显示装置 | |
US5561443A (en) | Electrophoretic display panel with arc driven individual pixels | |
US5315312A (en) | Electrophoretic display panel with tapered grid insulators and associated methods | |
US5223823A (en) | Electrophoretic display panel with plural electrically independent anode elements | |
CN104991388B (zh) | 显示面板、触控面板、液晶显示装置及其测试方法 | |
US20040159546A1 (en) | Dynamically configurable electrod formed of pixels | |
EP0585933B1 (en) | Planar electrode | |
WO1993004459A1 (en) | Electrophoretic display panel with interleaved local anode | |
CN106371666A (zh) | 显示面板与触控显示装置 | |
TW201239496A (en) | Touch-control e-paper display | |
CN107065313B (zh) | 一种显示面板的测试电路及测试方法 | |
CN109234158A (zh) | 生物芯片及其制造方法、操作方法、生物检测系统 | |
JP2916260B2 (ja) | 電気泳動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
CN107843541B (zh) | 一种单细胞生物物理特性的实时监测系统和方法 | |
CN202443226U (zh) | 一种掩模板及其电压控制系统 | |
CN106970493B (zh) |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
Heida | Electric field-induced effects on neuronal cell biology accompanying dielectrophoretic trapping | |
CN109355184A (zh) | 一种非零等梯度电场介电泳微粒分选方法 | |
CN104102054B (zh) | 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和制造方法 | |
Byzov | Functional properties of different cells in the retina of cold-blooded vertebrates | |
US20200188933A1 (en) | Screening method for high-efficiency biofuel-producing strains by dielectrophoretic method using vertical nano-gap electrodes | |
US20210214407A1 (en) | METHOD FOR EFFICIENTLY PRODUCING ß MYOSIN HEAVY CHAIN IN CARDIAC MUSCLE CELLS DIFFERENTIATED FROM 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 DERIVED FROM HOMO SAPIENS | |
EP0575475B1 (en) | Electrophoretic display panel with plural electrically independent anode elements | |
CN103676378A (zh) | 阵列基板、液晶面板及阵列基板的制作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219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