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339057A - 一种接触网支柱基坑水钻开挖施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接触网支柱基坑水钻开挖施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339057A
CN109339057A CN201811405393.9A CN201811405393A CN109339057A CN 109339057 A CN109339057 A CN 109339057A CN 201811405393 A CN201811405393 A CN 201811405393A CN 109339057 A CN109339057 A CN 10933905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illing
foundation pit
wedge
front side
catenary ma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40539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晓锋
刘志富
谢琪峰
王信
葛小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lectrification Engineering Co Ltd Of Cr 20 G
Original Assignee
Electrification Engineering Co Ltd Of Cr 20 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lectrification Engineering Co Ltd Of Cr 20 G filed Critical Electrification Engineering Co Ltd Of Cr 20 G
Priority to CN201811405393.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339057A/zh
Publication of CN1093390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33905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17/00Excavations; Bordering of excavations; Making embankments
    • E02D17/02Foundation pit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接触网支柱基坑水钻开挖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一、基坑定位:对所开挖接触网支柱基坑的布设位置进行测量放线;二、水钻开挖装置安装:对用于开挖接触网支柱基坑的水钻开挖装置进行安装;三、水钻开挖:采用水钻开挖装置由上至下分多个节段对接触网支柱基坑进行开挖施工;对接触网支柱基坑中任一个节段进行开挖施工时,过程如下:钻孔、岩层破碎和破碎后石块清除。本发明方法步骤简单、设计合理且施工简便、使用效果好,由上至下分多个节段对接触网支柱基坑进行水钻开挖,能简便、快速对接触网支柱基坑进行开挖,并且开挖过程周侧岩层扰动小,经济实用,节能环保。

Description

一种接触网支柱基坑水钻开挖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接触网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接触网支柱基坑水钻开挖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接触网是在电气化铁道中,沿钢轨上空“之”字形架设的,供受电弓取流的高压输电线。接触网是铁路电气化工程的主构架,是沿铁路线上空架设的向电力机车供电的特殊形式的输电线路,其由接触悬挂、支持装置、定位装置、支柱与基础几部分组成。其中,支柱(也称为接触网支柱)是接触网的支撑设备,支柱是用来承受接触悬挂及支持装置的负荷并将接触悬挂固定在规定高度的接触网设备。在石质地段施工接触网时,接触网支柱基坑(即供接触网支柱底部安装的基坑)的施工难度大,施工效率低,尤其是当接触网线路较长且接触网支柱基坑的数量较多时,所需施工时间更长。如对通过石质地段的铁路线路进行施工时,尤其当接触网里程较长时,需开挖接触网支柱基坑及拉线坑的数量非常多,需要施工几百个,甚至几千个石质基坑。
目前,对石质基坑进行非爆破开挖时,通常是人工采用空压机与风镐相结合进行开挖的开挖方法,但采用该方法对尺寸为长0.9m、宽1.0mm且深3.0m的立方体基坑进行开挖时,需2人相配合进行开挖且需15天左右才能完成开挖,人工成本与燃油费用较高,尤其是当所开挖基坑数量多时,投入的成本更高。另外,现如今石质地段的开挖方式大多是靠爆破、破碎、膨胀等,一般多采用大型机械设备,所需工作人员多,搬运不便,并且设备投入成本较高,施工效率低,对周侧环境污染较严重。其中,石质地段是指地层为岩石的地段,地层为岩石,石质基坑为在岩石中开挖的基坑。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接触网支柱基坑水钻开挖施工方法,其方法步骤简单、设计合理且施工简便、使用效果好,由上至下分多个节段对接触网支柱基坑进行水钻开挖,能简便、快速对接触网支柱基坑进行开挖,并且开挖过程周侧岩层扰动小,经济实用,节能环保。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接触网支柱基坑水钻开挖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基坑定位:对所开挖接触网支柱基坑的布设位置进行测量放线;
所开挖接触网支柱基坑为由上至下在岩石内开挖成型的竖向基坑,所述接触网支柱基坑为供接触网支柱安装且位于所述接触网支柱架设的接触网一侧的立方体坑,所述岩石中接触网支柱基坑所处区域为待开挖区;
步骤二、水钻开挖装置安装:根据步骤一中的测量放线结果,对用于开挖接触网支柱基坑的水钻开挖装置进行安装;
所述水钻开挖装置包括支立于所述待开挖区上方的支撑架、布设于所述支撑架内侧底部的安装底座和由上至下进行竖向钻孔的水钻,所述水钻安装于水钻支架上,所述水钻支架为供所述水钻安装的支架,所述水钻支架位于所述待开挖区上方;所述支撑架、所述安装底座和接触网支柱基坑均位于所述接触网的同一侧;所述安装底座包括供水钻支架安装的水平安装座和分别布设于所述待开挖区前后两侧的前侧支架与后侧支架,所述前侧支架和后侧支架呈对称布设且二者均为竖向支架,所述竖向支架为高度可调节支架,所述前侧支架和后侧支架组成对水平安装座的竖向高度进行上下调整的调整架;所述水钻支架安装于水平安装座底部,所述水平安装座的前后两侧分别支撑于前侧支架和后侧支架上;所述支撑架上设置有提升装置;
步骤三、水钻开挖:采用所述水钻开挖装置由上至下分多个节段对接触网支柱基坑进行开挖施工,多个所述节段的开挖施工方法均相同;
对接触网支柱基坑中任一个所述节段进行开挖施工时,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301、钻孔:采用所述水钻开挖装置对当前所开挖节段进行钻孔,并获得位于当前所开挖节段上的多个所述钻孔;
多个所述钻孔均呈竖直向布设且其结构和尺寸均相同,多个所述钻孔均为圆柱形孔且其深度均与当前所开挖节段的深度相同;
所述钻孔为前侧钻孔、后侧钻孔、外侧钻孔、内侧钻孔或中部钻孔,所述前侧钻孔、后侧钻孔、外侧钻孔、内侧钻孔和中部钻孔的数量均为多个;多个所述前侧钻孔沿接触网支柱基坑的前侧壁开挖轮廓线由左至右布设于同一竖直面上且其组成前侧钻孔组,多个所述前侧钻孔呈均匀布设,相邻两个所述前侧钻孔之间的间距小于所述前侧钻孔的孔径;多个所述后侧钻孔沿接触网支柱基坑的后侧壁开挖轮廓线由左至右布设于同一竖直面上且其组成后侧钻孔组;多个所述外侧钻孔沿接触网支柱基坑的外侧壁开挖轮廓线由左至右布设于同一竖直面上且其组成外侧钻孔组,多个所述内侧钻孔沿接触网支柱基坑的内侧壁开挖轮廓线由左至右布设于同一竖直面上且其组成内侧钻孔组,多个所述中部钻孔沿接触网支柱基坑的长度方向由前至后布设于同一竖直面上且其组成中部钻孔组,所述中部钻孔组布设于所述前侧钻孔组和所述后侧钻孔组之间;相邻两个所述后侧钻孔之间的间距、相邻两个所述外侧钻孔之间的间距、相邻两个所述内侧钻孔之间的间距以及相邻两个所述中部钻孔之间的间距均与相邻两个所述前侧钻孔之间的间距相同;接触网支柱基坑的内侧壁为靠近所述接触网一侧的侧壁;
所述前侧钻孔、后侧钻孔、外侧钻孔和内侧钻孔均为基坑周侧钻孔;本步骤中钻孔完成后,所述前侧钻孔组、所述后侧钻孔组、所述外侧钻孔组和所述内侧钻孔组连接形成基坑周侧沟壑,所述中部钻孔组中多个所述中部钻孔连接形成基坑中部沟壑,所述基坑中部沟壑与基坑周侧沟壑连通且二者的深度均与当前所开挖节段的深度相同;位于基坑周侧沟壑内的岩层通过基坑中部沟壑分为内侧岩层和位于内侧岩层外侧的外侧岩层,内侧岩层和外侧岩层的厚度均与当前所开挖节段的深度相同;位于基坑周侧沟壑内的岩层为位于当前施工节段的基坑周侧沟壑内的岩石;
步骤302、岩层破碎:采用破碎设备对步骤301中所述内侧岩层和外侧岩层分别进行破碎;
步骤303、破碎后石块清除:采用所述提升装置将步骤302中所述内侧岩层和外侧岩层破碎后的石块吊出,完成当前所开挖节段的开挖施工过程;
步骤304、重复步骤301至步骤303,直至完成接触网支柱基坑的开挖施工过程。
上述一种接触网支柱基坑水钻开挖施工方法,其特征是:步骤二中进行水钻开挖装置安装之前,对接触网支柱基坑所处位置处岩石的上表面进行清理。
上述一种接触网支柱基坑水钻开挖施工方法,其特征是:步骤301中所述外侧钻孔组和所述内侧钻孔组呈对称布设,所述前侧钻孔组和所述后侧钻孔组呈对称布设,所述前侧钻孔组和所述后侧钻孔组均布设于所述外侧钻孔组与所述内侧钻孔组之间;
所述前侧钻孔和所述后侧钻孔的数量均为奇数个;所述前侧钻孔组中位于中部的所述外侧钻孔为前侧中部钻孔,所述后侧钻孔组中位于中部的所述后侧钻孔为后侧中部钻孔;所述中部钻孔组位于所述前侧中部钻孔和所述后侧中部钻孔之间,所述中部钻孔组与所述前侧中部钻孔和所述后侧中部钻孔均布设于同一竖直面上。
上述一种接触网支柱基坑水钻开挖施工方法,其特征是:步骤301中进行钻孔时,先由后向前对所述内侧钻孔组的多个所述内侧钻孔分别进行钻孔,再由内至外对所述前侧钻孔组中的多个所述前侧钻孔分别进行钻孔,之后由前向后对所述外侧钻孔组中的多个所述外侧钻孔分别进行钻孔,然后由外至内对所述后侧钻孔组的多个所述后侧钻孔分别进行钻孔,最后由外至内对所述中部钻孔组的多个所述中部钻孔分别进行钻孔。
上述一种接触网支柱基坑水钻开挖施工方法,其特征是:步骤302中所述破碎设备为岩石破碎装置,多个所述岩石破碎装置的结构和尺寸均相同,每个所述岩石破碎装置均放置于步骤301中一个所述中部钻孔内;
所述岩石破碎装置包括水平支撑于一个所述中部钻孔内侧底部的水平楔和下端由上向下插装入水平楔与其所处中部钻孔的孔壁之间的插装楔。
上述一种接触网支柱基坑水钻开挖施工方法,其特征是:多个所述岩石破碎装置呈均匀布设;
所述水平楔沿所开挖接触网支柱基坑的长度方向布设,所述插装楔呈竖直向布设;所述水平楔与所开挖接触网支柱基坑底部的竖向间距为3cm~5cm,所述插装楔上端伸出至所开挖接触网支柱基坑外侧;
步骤302中进行岩层破碎时,先对多个所述岩石破碎装置分别进行放置,多个所述岩石破碎装置的放置方法均相同;
对任一个所述岩石破碎装置进行放置时,先采用夹持件将水平楔放入所述中部钻孔内侧底部,并通过夹持件使水平楔呈水平布设且使水平楔与所放置中部钻孔底部的竖向间距为3cm~5cm;再在水平楔前端与其所处中部钻孔的孔壁之间楔入插装楔,并使插装楔卡装于水平楔正前方,完成所述岩石破碎装置的放置过程。
上述一种接触网支柱基坑水钻开挖施工方法,其特征是:步骤302中进行岩层破碎时,采用敲击工具分别敲击向下多个所述岩石破碎装置的插装楔上端,直到步骤301中所述内侧岩层和外侧岩层均从根部断裂后停止,完成岩层破碎过程。
上述一种接触网支柱基坑水钻开挖施工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水平楔的长度小于钻孔的孔径;所述插装楔的下端由上向下插装入水平楔前端与其所处中部钻孔的孔壁之间,所述水平楔包括后侧楔体和位于所述后侧楔体正前方的前侧楔体,所述后侧楔体与所述前侧楔体连接为一体;所述后侧楔体为四棱柱形,所述前侧楔体的横截面为等腰梯形,所述前侧楔体的厚度与所述后侧楔体的厚度相同,所述前侧楔体的左侧壁与所述后侧楔体的左侧壁布设于同一平面上,所述前侧楔体的右侧壁与所述后侧楔体的右侧壁布设于同一平面上,所述前侧楔体的上侧壁为由后向前逐渐向下倾斜的倾斜壁,所述前侧楔体的下侧壁为由后向前逐渐向上倾斜的倾斜壁,所述前侧楔体的上侧壁与其下侧壁呈对称布设;
所述插装楔包括下端楔体和位于所述下端楔体正上方的上部楔体,所述下端楔体与所述上部楔体连接为一体;所述上部楔体为圆柱形,所述下端楔体为四棱锥台形且其横截面为方形,所述下端楔体的横截面面积由上至下逐渐缩小,所述下端楔体的四个侧壁均为等腰梯形;
所述下端楔体的底端厚度与水平楔的长度之和小于钻孔的孔径,所述下端楔体的上端厚度与水平楔的长度之和大于钻孔的孔径。
上述一种接触网支柱基坑水钻开挖施工方法,其特征是:步骤二中所述前侧支架和后侧支架呈平行布设且二者均沿所述立方体坑的宽度方向布设;
所述前侧支架和后侧支架均与所述接触网呈垂直布设。
上述一种接触网支柱基坑水钻开挖施工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支撑架包括前支架和与所述前支架呈对称布设的后支架,所述前支架和所述后支架呈平行布设且二者分别布设于所开挖接触网支柱基坑的前后两侧;
所述前侧支架和后侧支架均位于所述前支架与所述后支架之间,所开挖接触网支柱基坑位于前侧支架和后侧支架之间;所述前支架和所述后支架均与所述接触网呈垂直布设。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方法步骤简单、设计合理且施工简便,投入施工恒本较低。
2、所采用的水钻开挖装置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投入施工成本较低,支撑架搭设完成后,只需将水钻支架安装于布设于支撑架内侧底部的安装底座上即可开始下钻进行钻孔开挖,开挖完成后采用支撑架上的提升设备将石块吊出。
3、所采用的水钻开挖装置施工简便,采用水钻进行开挖,施工速度快,施工安全有保证,并且开挖质量能得到有效保证。
4、所采用的岩石破碎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且使用效果好,投入成本低,采用长短楔相配合的方式进行膨胀破碎,破碎时仅需采用敲击工具即可,所需设备小,设备成本非常低。
5、施工简便且破碎方便,采用水钻进行开挖,施工速度快,施工安全有保证,并且开挖质量能得到有效保证。首先,采用水钻钻取沿所开挖接触网支柱基坑的轮廓线钻取多个相切的钻孔,以将所开挖接触网支柱基坑内的岩石与坑外周侧的岩石分离;为便于后期破碎,在所开挖接触网支柱基坑中部钻取多个相切的钻孔,以便将所开挖接触网支柱基坑内的岩石分割为多个石块,随后利用岩石破碎装置对所开挖接触网支柱基坑内的岩石进行破碎,再将破碎后的石块从基坑内吊出,此时由于基坑内的岩石分割为多个独立的石块,因而破碎过程非常简便,操作简单、成本投入较低,效率高,安全可靠。
6、施工效率高且施工工期短,与传统人工采用空压机与风镐相结合进行开挖的开挖方法相比,对尺寸为长0.9m、宽1.0mm且深3.0m的立方体基坑进行开挖时,需2人相配合进行开挖且仅需5天左右便能完成开挖,人工成本大幅降低,并且劳动强度降低,能从人工和机械设备投入上大幅减少成本,操作简便、易懂,能有效提高操作效率,从而大幅加快石质基坑的开挖进度,使各种资源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和发挥,而且缩短了施工时间,极大地提高了施工效率,节约了成本投入。尤其是当所开挖基坑数量多时,效果更为明显。每次水钻下钻后将钻芯取出。待基坑四周与中部均下钻后,沿基坑轮廓线形成一道沟壑且在基坑中部形成一道沟壑,然后采用楔子膨胀破碎,待膨胀破碎后取出石块即可。本开挖装置简单、运输方便,所需人员较少,施工流程简单,支撑架的搭设简便,水钻下钻以及破碎后石块取出过程均简单易行,操作过程简单易控,并且支撑架采用常用的脚手架搭设方式,具有施工工艺简单、施工效率高、节约人工与材料、效率高等特点。采用水钻进行钻孔过程时,一方面减少粉尘污染,另一方面能有效保证开挖成型基坑的质量,水可以反复使用。
7、使用效果好,提供一种全新的石质接触网支柱用小基坑的开挖方法,采用水钻进行开挖,能有效减少了爆破开挖对环境的污染,并能减少如风镐打凿、切割机切割等其它开挖方法开挖过程中存在的粉尘、噪音及水土污染等污染,同时水钻开挖过程中用水也可以循环使用,取出钻芯石块可以再次开发作为工艺砌筑使用,更一步达到减少环境污染的目的。
8、开挖过程中对周侧岩层扰动小,能满足山区石质地段既有铁路线的接触网支柱基坑开挖要求,可对既有接触网设备的保护、要求及地质的扰动非常有利,可避免因其他开挖方法造成的破坏,特别是在石质地段桥梁桩基、电力大线路铁塔基础及铁路接触网支柱基坑施工中可得到广泛应用,极具推广价值。
9、适用面广,适用于石质地段非爆破开挖的基础开挖施工,可在高铁、普速铁路、专用线接触网基础施工、桥梁桩基及石质地段非爆破开挖的其它基础施工中,同时达到效益与效率双促进的目的。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施工方法流程框图。
图2为本发明水钻开挖装置的使用状态参考图。
图3为采用本发明接触网支柱基坑内钻孔的布设位置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两个岩石破碎装置的布设位置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岩石破碎装置的放置状态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所开挖接触网支柱基坑; 2—水钻支架; 3—前侧支架;
4—后侧支架; 5—水平安装座; 6—上横向支撑杆;
7—外侧支杆; 8—内侧支杆; 9—前连接杆;
10—后连接杆; 11—外连接杆; 12—提升机;
13—吊钩; 14—加固连接杆; 15—钻孔;
16—岩石; 17—基坑周侧沟壑; 18—基坑中部沟壑;
19—内侧岩层; 20—外侧岩层; 21—导向滑轮;
22—水平楔; 23—插装楔; 24—夹持件。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的一种接触网支柱基坑水钻开挖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基坑定位:对所开挖接触网支柱基坑1的布设位置进行测量放线,详见图3;
所开挖接触网支柱基坑1为由上至下在岩石16内开挖成型的竖向基坑,所述接触网支柱基坑1为供接触网支柱安装且位于所述接触网支柱架设的接触网一侧的立方体坑,所述岩石16中接触网支柱基坑1所处区域为待开挖区;
步骤二、水钻开挖装置安装:根据步骤一中的测量放线结果,对用于开挖接触网支柱基坑1的水钻开挖装置进行安装;
如图2所示,所述水钻开挖装置包括支立于所述待开挖区上方的支撑架、布设于所述支撑架内侧底部的安装底座和由上至下进行竖向钻孔的水钻,所述水钻安装于水钻支架2上,所述水钻支架2为供所述水钻安装的支架,所述水钻支架2位于所述待开挖区上方;所述支撑架、所述安装底座和接触网支柱基坑1均位于所述接触网的同一侧;所述安装底座包括供水钻支架2安装的水平安装座5和分别布设于所述待开挖区前后两侧的前侧支架3与后侧支架4,所述前侧支架3和后侧支架4呈对称布设且二者均为竖向支架,所述竖向支架为高度可调节支架,所述前侧支架3和后侧支架4组成对水平安装座5的竖向高度进行上下调整的调整架;所述水钻支架2安装于水平安装座5底部,所述水平安装座5的前后两侧分别支撑于前侧支架3和后侧支架4上;所述支撑架上设置有提升装置;
步骤三、水钻开挖:采用所述水钻开挖装置由上至下分多个节段对接触网支柱基坑1进行开挖施工,多个所述节段的开挖施工方法均相同;
对接触网支柱基坑1中任一个所述节段进行开挖施工时,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301、钻孔:采用所述水钻开挖装置对当前所开挖节段进行钻孔,并获得位于当前所开挖节段上的多个所述钻孔15;
多个所述钻孔15均呈竖直向布设且其结构和尺寸均相同,多个所述钻孔15均为圆柱形孔且其深度均与当前所开挖节段的深度相同;
所述钻孔15为前侧钻孔、后侧钻孔、外侧钻孔、内侧钻孔或中部钻孔,所述前侧钻孔、后侧钻孔、外侧钻孔、内侧钻孔和中部钻孔的数量均为多个;多个所述前侧钻孔沿接触网支柱基坑1的前侧壁开挖轮廓线由左至右布设于同一竖直面上且其组成前侧钻孔组,多个所述前侧钻孔呈均匀布设,相邻两个所述前侧钻孔之间的间距小于所述前侧钻孔的孔径;多个所述后侧钻孔沿接触网支柱基坑1的后侧壁开挖轮廓线由左至右布设于同一竖直面上且其组成后侧钻孔组;多个所述外侧钻孔沿接触网支柱基坑1的外侧壁开挖轮廓线由左至右布设于同一竖直面上且其组成外侧钻孔组,多个所述内侧钻孔沿接触网支柱基坑1的内侧壁开挖轮廓线由左至右布设于同一竖直面上且其组成内侧钻孔组,多个所述中部钻孔沿接触网支柱基坑1的长度方向由前至后布设于同一竖直面上且其组成中部钻孔组,所述中部钻孔组布设于所述前侧钻孔组和所述后侧钻孔组之间;相邻两个所述后侧钻孔之间的间距、相邻两个所述外侧钻孔之间的间距、相邻两个所述内侧钻孔之间的间距以及相邻两个所述中部钻孔之间的间距均与相邻两个所述前侧钻孔之间的间距相同;接触网支柱基坑1的内侧壁为靠近所述接触网一侧的侧壁;
所述前侧钻孔、后侧钻孔、外侧钻孔和内侧钻孔均为基坑周侧钻孔;本步骤中钻孔完成后,所述前侧钻孔组、所述后侧钻孔组、所述外侧钻孔组和所述内侧钻孔组连接形成基坑周侧沟壑17,所述中部钻孔组中多个所述中部钻孔连接形成基坑中部沟壑18,所述基坑中部沟壑18与基坑周侧沟壑17连通且二者的深度均与当前所开挖节段的深度相同;位于基坑周侧沟壑17内的岩层通过基坑中部沟壑18分为内侧岩层19和位于内侧岩层19外侧的外侧岩层20,内侧岩层19和外侧岩层20的厚度均与当前所开挖节段的深度相同;位于基坑周侧沟壑17内的岩层为位于当前施工节段的基坑周侧沟壑17内的岩石16;
步骤302、岩层破碎:采用破碎设备对步骤301中所述内侧岩层19和外侧岩层20分别进行破碎;
步骤303、破碎后石块清除:采用所述提升装置将步骤302中所述内侧岩层19和外侧岩层20破碎后的石块吊出,完成当前所开挖节段的开挖施工过程;
步骤304、一次或多次重复步骤301至步骤303,直至完成接触网支柱基坑1的开挖施工过程。
本实施例中,步骤二中进行水钻开挖装置安装之前,对接触网支柱基坑1所处位置处岩石16的上表面进行清理。
实际对岩石16的上表面进行清理时,只需是对岩石16上的路面面层进行开挖,并对周侧的杂物进行清理,便于施工。
实际施工时,所开挖接触网支柱基坑1为小基坑且其长度为0.8m~1m、宽度为0.9m~1.1m且其深度为2.8m~3.2m。
本实施例中,所述接触网支柱基坑1的长度为0.9m、宽度为1.0m且其深度为3.0m。
实际施工时,可根据具体需要,对接触网支柱基坑1的尺寸进行相应调整。
所述地面为岩石16的上表面。所述水钻支架2为所述水钻的钻架,该钻架为所述水钻的常规钻架。
如图3所示,步骤二中所述前侧支架3和后侧支架4呈平行布设且二者均沿所述立方体坑的宽度方向布设。图3中,L表示所述接触网的线路中心线。
本实施例中,所述前侧支架3和后侧支架4均与所述接触网呈垂直布设。
其中,所述立方体坑的宽度方向指的是所述接触网呈垂直布设的方向,也称为垂直线路方向,即与接触网线路垂直的方向;所述立方体坑的长度方向指的是所述接触网呈平行布设的方向,也称为顺线路方向,即与接触网线路平行的方向。
如图2所示,所述支撑架包括前支架和与所述前支架呈对称布设的后支架,所述前支架和所述后支架呈平行布设且二者分别布设于接触网支柱基坑1的前后两侧。
本实施例中,所述前侧支架3和后侧支架4均位于所述前支架与所述后支架之间,接触网支柱基坑1位于前侧支架3和后侧支架4之间。
并且,所述前支架和所述后支架均与所述接触网呈垂直布设。
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架还包括连接于所述前支架顶部与所述后支架顶部之间的上横向支撑杆6,所述上横向支撑杆6呈水平布设;所述前支架和所述后支架均呈竖直向布设且二者均为人字形支架,所述人字形支架由外侧支杆7和内侧支杆8组成,所述外侧支杆7和内侧支杆8分别布设于接触网支柱基坑1的内侧两侧,所述人字形支架中所述内侧支杆8位于靠近所述接触网的一侧,所述外侧支杆7和内侧支杆8的上部均固定于上横向支撑杆6且二者底部均支撑于接触网支柱基坑1周侧的地面上。
本实施例中,所述外侧支杆7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小于内侧支杆8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
为支撑稳固,所述支撑架还包括连接于所述前支架中外侧支杆7底部与内侧支杆8底部之间的前连接杆9、连接于所述后支架中外侧支杆7底部与内侧支杆8底部之间的后连接杆10和连接于所述前支架的外侧支杆7底部与所述后支架的外侧支杆7底部之间的外连接杆11;所述前支架和所述后支架通过上横向支撑杆6、前连接杆9、后连接杆10和外连接杆11紧固连接为一体。
本实施例中,所述提升机12安装于外连接杆11上。
为进一步提高所述支撑架外侧的稳固性,同时为提高提升机12的安装为股性,所述支撑架还包括多个由上至下布设的加固连接杆14,多个所述加固连接杆14均连接于所述前支架的外侧支杆7与所述后支架的外侧支杆7之间,每个所述加固连接杆14的前端均与所述前支架的外侧支杆7连接,每个所述加固连接杆14的后端均与所述后支架的外侧支杆7连接。
本实施例中,多道所述加固连接杆14均为平直钢管。
所述加固连接杆14与外侧支杆7之间通过钢管扣件紧固连接为一体。
本实施例中,多道所述加固连接杆14均呈平行布设。所述前连接杆9、后连接杆10和外连接杆11均呈水平布设。
并且,所述上横向支撑杆6、外侧支杆7、内侧支杆8、前连接杆9、后连接杆10和外连接杆11均为平直钢管。
为便于拆装,所述上横向支撑杆6与外侧支杆7和内侧支杆8之间、外连接杆11与外侧支杆7之间、前连接杆9与外侧支杆7和内侧支杆8之间以及后连接杆10与外侧支杆7和内侧支杆8之间均通过钢管扣件紧固连接为一体。
采用平直钢管搭设所述支撑架时,平直钢管重量较轻,移动方便,且实际搭设简便,同时能满足所述提升机的稳固支撑需求。
本实施例中,所述前侧支架3和后侧支架4均为门字形支架,所述门字形支架由左右两根竖向立杆和连接于两根所述竖向立杆之间的水平支撑杆组成;所述水平安装座5的前后两端分别支撑于前侧支架3和后侧支架4的所述水平支撑杆上。
为便于安装和后期拆除,所述竖向立杆和所述水平支撑杆均为平直钢管,所述竖向立杆与所述水平支撑杆之间通过钢管扣件紧固连接为一体。
采用平直钢管搭设前侧支架3和后侧支架4时,平直钢管重量较轻,移动方便,且实际搭设简便,同时能满足所述水钻的稳固支撑需求。另外,所述竖向立杆与所述水平支撑杆之间通过钢管扣件连接,因而所述水平支撑杆上下调整简便,并且所述竖向立杆与所述水平支撑杆之间固定牢靠。
本实施例中,所述水平安装座5为方木。所述方木的外表面粗糙,由于方木本身具有防滑效果,因而支撑平稳,只需放置于前侧支架3和后侧支架4即可,这样水平安装座5的位置能在水平方向简便进行左右水平移动和前后水平移动,从而对所述水钻的下钻位置进行简便调整。
如图2所示,所述提升装置为提升机12,所述提升机12的吊绳外端装有吊钩13,所述吊钩13经上横向支撑杆6后悬挂于水平安装座5上方。
本实施例中,所述吊绳为钢丝绳,所述提升机12为电动卷扬机,所述吊绳的一端经上横向支撑杆6后与吊钩13连接且其另一端与提升机12连接。所述上横向支撑杆6上设置有对所述吊绳进行导向的导向滑轮21。
本实施例中,所述外侧支杆7和内侧支杆8的长度均为4m,所述上横向支撑杆6的长度为1.5m,所述外侧支杆7与接触网支柱基坑1外侧壁之间的水平间距为0.5m~0.6m,所述内侧支杆8与接触网支柱基坑1内侧壁之间的水平间距为0.5m~0.6m。所述前连接杆9和后连接杆10的长度均为2m,所述外连接杆11的长度为1.5m,所述竖向立杆的高度为1.5m,所述水平支撑杆的长度为1m。
实际加工时,可根据具体需要,对上横向支撑杆6、外侧支杆7、内侧支杆8、前连接杆9、后连接杆10、外连接杆11、所述竖向立杆和所述水平支撑杆的长度分别进行相应调整。
所述前侧支架3和后侧支架4与接触网支柱基坑1之间的净距均不小于0.2m。所述竖向立杆底部安装有接触网支柱基坑1周侧地面上所开的安装孔内,所述安装孔为岩石16上所开的竖向钻孔。
由上述内容可知,所述支撑架为具备一定重量的支架,因而自身稳固性好,并且拆装简便,搭设高度调整简便。本实施例中,所述外侧支杆7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比内侧支杆8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小50°,因而支撑稳固。所述安装底座位于接触网支柱基坑1正上方,上横向支撑杆6、外侧支杆7、内侧支杆8、前连接杆9、后连接杆10、外连接杆11和所述竖向立杆距离接触网支柱基坑1的净距均不小于0.2m,钢管扣件外露不小于0.1m。
所述支撑架底部通过前连接杆9、后连接杆10和外连接杆11进行加固,提高所述支撑架的稳固性和承重性,内侧正对线路侧且不设置连接杆,因此时未上道砟,方便进行开挖石块的清理运输工作,然后将已经开挖的土层进行装袋,分别压放于所述支撑架的四角,加固所述支撑架使其牢固,最后在靠近所述支撑架外侧所述提升装置。
对所述水钻进行安装之前,根据水钻支架2的安装高度,对所述竖向支架的高度进行调整。所述水钻进行安装时,需调节所述水钻的下钻位置及角度,同时调节水钻支架2的上端调节高度螺丝,对水钻支架2进行固定并固定牢靠,一般水钻支架2向接触网支柱基坑1内侧倾斜5°左右。
每个所述节段的深度为0.8m~3m。实际施工时,可根据具体需要,对每个所述节段的深度进行相应调整。其中,每个所述节段的深度根据接触网支柱基坑1的深度与钻筒长度进行确定,下钻深度必须小于钻筒长度约5cm至10cm。
本实施例中,由上至下分3个节段对接触网支柱基坑1进行开挖施工。
实际施工时,可根据具体需要,对所述节段的数量进行相应调整。
本实施例中,所有钻孔15为采用水钻由上至下钻进成型的竖向钻孔。
所述钻孔15的孔径为φ0.14m~φ0.18m。
本实施例中,所述钻孔15的孔径为φ0.16m。
本实施例中,步骤301中所述外侧钻孔组和所述内侧钻孔组呈对称布设,所述前侧钻孔组和所述后侧钻孔组呈对称布设,所述前侧钻孔组和所述后侧钻孔组均布设于所述外侧钻孔组与所述内侧钻孔组之间。
并且,所述前侧钻孔和所述后侧钻孔的数量均为奇数个;所述前侧钻孔组中位于中部的所述外侧钻孔为前侧中部钻孔,所述后侧钻孔组中位于中部的所述后侧钻孔为后侧中部钻孔;所述中部钻孔组位于所述前侧中部钻孔和所述后侧中部钻孔之间,所述中部钻孔组与所述前侧中部钻孔和所述后侧中部钻孔均布设于同一竖直面上。
结合图3,步骤301中进行钻孔时,先由后向前对所述内侧钻孔组的多个所述内侧钻孔分别进行钻孔,再由内至外对所述前侧钻孔组中的多个所述前侧钻孔分别进行钻孔,之后由前向后对所述外侧钻孔组中的多个所述外侧钻孔分别进行钻孔,然后由外至内对所述后侧钻孔组的多个所述后侧钻孔分别进行钻孔,最后由外至内对所述中部钻孔组的多个所述中部钻孔分别进行钻孔。
本实施例中,所述钻孔15的总数量为26个。其中,所述前侧钻孔和所述后侧钻孔的数量均为5个,所述外侧钻孔和所述内侧钻孔的数量均为6个,所述中部钻孔的数量为4个。其中,6个所述内侧钻孔分别为1#钻孔、2#钻孔、3#钻孔、4#钻孔、5#钻孔和6#钻孔,6个所述外侧钻孔分别为12#钻孔、13#钻孔、14#钻孔、15#钻孔、16#钻孔和17#钻孔,5个所述前侧钻孔分别为7#钻孔、8#钻孔、9#钻孔、10#钻孔和11#钻孔,5个所述后侧钻孔分别为18#钻孔、19#钻孔、20#钻孔、21#钻孔和22#钻孔,4个所述中部钻孔分别为23#钻孔、24#钻孔、25#钻孔和26#钻孔。
实际施工时,可根据具体需要,对钻孔15的数量和钻孔15的孔径进行相应调整。
本实施例中,相邻两个所述前侧钻孔之间的间距为φ0.12m~φ0.14m。
实际进行钻孔时,需确保相邻两个所述钻孔15之间均相互连通。
本实施例中,步骤302中所述破碎设备为岩石破碎装置,多个所述岩石破碎装置的结构和尺寸均相同,每个所述岩石破碎装置均放置于步骤301中一个所述中部钻孔内;
如图4、图5所示,所述岩石破碎装置包括水平支撑于一个所述中部钻孔内侧底部的水平楔22和下端由上向下插装入水平楔22与其所处中部钻孔的孔壁之间的插装楔23。
本实施例中,多个所述岩石破碎装置呈均匀布设。
实际对所述岩石破碎装置进行放置时,所述水平楔22沿所开挖接触网支柱基坑1的长度方向布设,所述插装楔23呈竖直向布设;所述水平楔22与所开挖接触网支柱基坑1底部的竖向间距为3cm~5cm,所述插装楔23上端伸出至所开挖接触网支柱基坑1外侧;
步骤302中进行岩层破碎时,先对多个所述岩石破碎装置分别进行放置,多个所述岩石破碎装置的放置方法均相同;
对任一个所述岩石破碎装置进行放置时,先采用夹持件24将水平楔22放入所述中部钻孔内侧底部,并通过夹持件24使水平楔22呈水平布设且使水平楔22与所放置中部钻孔底部的竖向间距为3cm~5cm;再在水平楔22前端与其所处中部钻孔的孔壁之间楔入插装楔23,并使插装楔23卡装于水平楔22正前方,完成所述岩石破碎装置的放置过程。
并且,步骤302中进行岩层破碎时,采用敲击工具分别敲击向下多个所述岩石破碎装置的插装楔23上端,直到步骤301中所述内侧岩层19和外侧岩层20均从根部断裂后停止,完成岩层破碎过程。
本实施例中,所述岩石破碎装置的数量为两个。
实际施工时,可根据具体需要,对所述岩石破碎装置的数量以及各岩石破碎装置的布设位置分别进行相应调整。
本实施例中,所述插装楔23楔入后,所述插装楔23上端伸出至当前所施工节段上方的长度不小于0.2m。
本实施例中,所述水平楔22的长度小于钻孔15的孔径;所述插装楔23的下端由上向下插装入水平楔22前端与其所处中部钻孔的孔壁之间,所述水平楔22包括后侧楔体和位于所述后侧楔体正前方的前侧楔体,所述后侧楔体与所述前侧楔体连接为一体;所述后侧楔体为四棱柱形,所述前侧楔体的横截面为等腰梯形,所述前侧楔体的厚度与所述后侧楔体的厚度相同,所述前侧楔体的左侧壁与所述后侧楔体的左侧壁布设于同一平面上,所述前侧楔体的右侧壁与所述后侧楔体的右侧壁布设于同一平面上,所述前侧楔体的上侧壁为由后向前逐渐向下倾斜的倾斜壁,所述前侧楔体的下侧壁为由后向前逐渐向上倾斜的倾斜壁,所述前侧楔体的上侧壁与其下侧壁呈对称布设。
本实施例中,所述插装楔23包括下端楔体和位于所述下端楔体正上方的上部楔体,所述下端楔体与所述上部楔体连接为一体;所述上部楔体为圆柱形,所述下端楔体为四棱锥台形且其横截面为方形,所述下端楔体的横截面面积由上至下逐渐缩小,所述下端楔体的四个侧壁均为等腰梯形;
所述下端楔体的底端厚度与水平楔22的长度之和小于钻孔15的孔径,所述下端楔体的上端厚度与水平楔22的长度之和大于钻孔15的孔径。
为方便使用,所述岩石破碎装置还包括对水平楔22进行夹持的夹持件24,所述夹持件包括手持杆和对水平楔22进行夹持的夹具,所述夹具安装于所述手持杆下端。所述手持杆上端设置有手柄。
实际使用时,所述下端楔体的长度不大于4cm。
本实施例中,所述下端楔体的长度为3cm。实际加工时,可根据具体需要,对所述下端楔体的长度进行相应调整。
本实施例中,所述水平楔22和插装楔23均为钢楔,二者的强度和刚度能满足岩石膨胀破碎需求。
本实施例中,所述中部钻孔的数量为四个,所述岩石破碎装置所处的中部钻孔为破碎用钻孔,两个所述破碎用钻孔之间留有一个所述钻孔15。
两个所述破碎用钻孔分别为24#钻孔和26#钻孔。
实际施工时,可根据具体需要,对所述岩石破碎装置的数量和各岩石破碎装置所放置的中部钻孔进行相应调整。
由上述内容可知,本实施例中,需要下钻22次获得所开挖接触网支柱基坑1四周侧的22个所述钻孔15,并将钻芯取出,这样在所开挖接触网支柱基坑1的开挖轮廓线所处位置处形成一个方形沟壑(即基坑周侧沟壑17),所开挖接触网支柱基坑1中部下钻4次形成与方形沟壑连通的中间沟壑(即基坑中部沟壑18)。
钻孔完成后,将两个所述岩石破碎装置分别放入两个所述中部钻孔内。对所述岩石破碎装置进行放置时,先采用夹持件24将水平楔22(也称为短楔)放入所述中部钻孔内,并通过夹持件24使水平楔22呈水平布设且与所开挖接触网支柱基坑1底部的竖向间距为3cm~5cm,放置完成后通过夹持件24使水平楔22保持不动;再在水平楔22前端与其所处中部钻孔的孔壁之间楔入插装楔23(也称为长楔),插装楔23位于水平楔22正前方,待插装楔23楔入水平楔22与其所处中部钻孔的孔壁之间后,插装楔23底端与所开挖接触网支柱基坑1底部的竖向间距为3cm,将夹持件24移开,然后采用敲击工具(如榔头、锤子等)轻轻敲击插装楔23上端,此时采用小锤,使两个插装楔23与水平楔22在所述中部钻孔中卡死,此时水平楔22和插装楔23均维持不动,完成一个所述岩石破碎装置的放置过程。随后,对另一个所述岩石破碎装置进行放置。所述夹具为弧形夹头,所述水平楔22的所述后侧楔体上部开有两个供所述弧形夹头两端安装的插孔。
待两个所述岩石破碎装置均放置完毕后,采用敲击工具(如榔头、锤子等)分别敲击两根插装楔23,此时采用大锤,敲击时注意观察插装楔23底端是否已经抵住所述中部钻孔的孔底,如果抵住孔底,需重新安放所述岩石破碎装置,然后再进行逐个敲击,直到当前所施工节段的内侧岩层19和外侧岩层20均从根部断裂后停止。当钻层断裂出现不规则时,重新在该中部钻孔内放入所述岩石破碎装置,或者在另一个所述中部钻孔内放入所述岩石破碎装置,重复进行敲击,直至当前所施工节段的内侧岩层19和外侧岩层20均从根部断裂或破碎,实际操作简便。
本实施例中,对任一个所述钻孔15进行钻孔时,先启动所述水钻的电机电源,并打开水阀,缓缓下压水钻架操纵杆,根据提前在水钻架(即水钻支架2)上标注的位置进行钻孔,待水钻下钻至标注位置时,缓缓反方向转动水钻架操纵杆,将水钻提起,关闭水阀及电源。在水钻下钻过程中应注意卡钻、停顿时应及时关闭水钻电源,然后利用水钻架操纵杆反方向旋转将水钻提起;然后再次试下钻,保证新下钻与前次下钻孔位重合,直到该次下钻已到水钻架上标注位置时,提起水钻,关闭水阀及电源,调整水钻架位置,准备取岩芯(也称为钻芯)。
每个钻孔15钻好后,利用提前准备的长楔,楔入钻孔15内的缝隙中,将钻芯撑断;然后再用夹钳将钻芯取出。如果一次不能将钻芯取出时,重复将楔子楔入缝隙,再次将剩余钻芯撑断,用夹钳取出,直到钻芯基本取出之后,完成一个钻孔15的钻孔过程。实际进行钻孔时,需确保相邻两个所述钻孔15内部连通,如不连通,需增加钻孔一次。
步骤301中钻孔结束后,将当前所施工节段内的所有破碎石块均及时取出。
步骤303中进行破碎后石块清除时,采用所述提升装置将较大的石块直接吊出至接触网支柱基坑1外侧。并且,首先利用长楔将较大的石块翘起,穿过钢丝绳或大绳捆绑后,再利所述提升装置吊出;碎小石块装筐后所述提升装置吊出至接触网支柱基坑1外侧。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发明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结构变化,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接触网支柱基坑水钻开挖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基坑定位:对所开挖接触网支柱基坑(1)的布设位置进行测量放线;
所开挖接触网支柱基坑(1)为由上至下在岩石(16)内开挖成型的竖向基坑,所述接触网支柱基坑(1)为供接触网支柱安装且位于所述接触网支柱架设的接触网一侧的立方体坑,所述岩石(16)中接触网支柱基坑(1)所处区域为待开挖区;
步骤二、水钻开挖装置安装:根据步骤一中的测量放线结果,对用于开挖接触网支柱基坑(1)的水钻开挖装置进行安装;
所述水钻开挖装置包括支立于所述待开挖区上方的支撑架、布设于所述支撑架内侧底部的安装底座和由上至下进行竖向钻孔的水钻,所述水钻安装于水钻支架(2)上,所述水钻支架(2)为供所述水钻安装的支架,所述水钻支架(2)位于所述待开挖区上方;所述支撑架、所述安装底座和接触网支柱基坑(1)均位于所述接触网的同一侧;所述安装底座包括供水钻支架(2)安装的水平安装座(5)和分别布设于所述待开挖区前后两侧的前侧支架(3)与后侧支架(4),所述前侧支架(3)和后侧支架(4)呈对称布设且二者均为竖向支架,所述竖向支架为高度可调节支架,所述前侧支架(3)和后侧支架(4)组成对水平安装座(5)的竖向高度进行上下调整的调整架;所述水钻支架(2)安装于水平安装座(5)底部,所述水平安装座(5)的前后两侧分别支撑于前侧支架(3)和后侧支架(4)上;所述支撑架上设置有提升装置;
步骤三、水钻开挖:采用所述水钻开挖装置由上至下分多个节段对接触网支柱基坑(1)进行开挖施工,多个所述节段的开挖施工方法均相同;
对接触网支柱基坑(1)中任一个所述节段进行开挖施工时,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301、钻孔:采用所述水钻开挖装置对当前所开挖节段进行钻孔,并获得位于当前所开挖节段上的多个所述钻孔(15);
多个所述钻孔(15)均呈竖直向布设且其结构和尺寸均相同,多个所述钻孔(15)均为圆柱形孔且其深度均与当前所开挖节段的深度相同;
所述钻孔(15)为前侧钻孔、后侧钻孔、外侧钻孔、内侧钻孔或中部钻孔,所述前侧钻孔、后侧钻孔、外侧钻孔、内侧钻孔和中部钻孔的数量均为多个;多个所述前侧钻孔沿接触网支柱基坑(1)的前侧壁开挖轮廓线由左至右布设于同一竖直面上且其组成前侧钻孔组,多个所述前侧钻孔呈均匀布设,相邻两个所述前侧钻孔之间的间距小于所述前侧钻孔的孔径;多个所述后侧钻孔沿接触网支柱基坑(1)的后侧壁开挖轮廓线由左至右布设于同一竖直面上且其组成后侧钻孔组;多个所述外侧钻孔沿接触网支柱基坑(1)的外侧壁开挖轮廓线由左至右布设于同一竖直面上且其组成外侧钻孔组,多个所述内侧钻孔沿接触网支柱基坑(1)的内侧壁开挖轮廓线由左至右布设于同一竖直面上且其组成内侧钻孔组,多个所述中部钻孔沿接触网支柱基坑(1)的长度方向由前至后布设于同一竖直面上且其组成中部钻孔组,所述中部钻孔组布设于所述前侧钻孔组和所述后侧钻孔组之间;相邻两个所述后侧钻孔之间的间距、相邻两个所述外侧钻孔之间的间距、相邻两个所述内侧钻孔之间的间距以及相邻两个所述中部钻孔之间的间距均与相邻两个所述前侧钻孔之间的间距相同;接触网支柱基坑(1)的内侧壁为靠近所述接触网一侧的侧壁;
所述前侧钻孔、后侧钻孔、外侧钻孔和内侧钻孔均为基坑周侧钻孔;本步骤中钻孔完成后,所述前侧钻孔组、所述后侧钻孔组、所述外侧钻孔组和所述内侧钻孔组连接形成基坑周侧沟壑(17),所述中部钻孔组中多个所述中部钻孔连接形成基坑中部沟壑(18),所述基坑中部沟壑(18)与基坑周侧沟壑(17)连通且二者的深度均与当前所开挖节段的深度相同;位于基坑周侧沟壑(17)内的岩层通过基坑中部沟壑(18)分为内侧岩层(19)和位于内侧岩层(19)外侧的外侧岩层(20),内侧岩层(19)和外侧岩层(20)的厚度均与当前所开挖节段的深度相同;位于基坑周侧沟壑(17)内的岩层为位于当前施工节段的基坑周侧沟壑(17)内的岩石(16);
步骤302、岩层破碎:采用破碎设备对步骤301中所述内侧岩层(19)和外侧岩层(20)分别进行破碎;
步骤303、破碎后石块清除:采用所述提升装置将步骤302中所述内侧岩层(19)和外侧岩层(20)破碎后的石块吊出,完成当前所开挖节段的开挖施工过程;
步骤304、重复步骤301至步骤303,直至完成接触网支柱基坑(1)的开挖施工过程。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接触网支柱基坑水钻开挖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进行水钻开挖装置安装之前,对接触网支柱基坑(1)所处位置处岩石(16)的上表面进行清理。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接触网支柱基坑水钻开挖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01中所述外侧钻孔组和所述内侧钻孔组呈对称布设,所述前侧钻孔组和所述后侧钻孔组呈对称布设,所述前侧钻孔组和所述后侧钻孔组均布设于所述外侧钻孔组与所述内侧钻孔组之间;
所述前侧钻孔和所述后侧钻孔的数量均为奇数个;所述前侧钻孔组中位于中部的所述外侧钻孔为前侧中部钻孔,所述后侧钻孔组中位于中部的所述后侧钻孔为后侧中部钻孔;所述中部钻孔组位于所述前侧中部钻孔和所述后侧中部钻孔之间,所述中部钻孔组与所述前侧中部钻孔和所述后侧中部钻孔均布设于同一竖直面上。
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接触网支柱基坑水钻开挖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01中进行钻孔时,先由后向前对所述内侧钻孔组的多个所述内侧钻孔分别进行钻孔,再由内至外对所述前侧钻孔组中的多个所述前侧钻孔分别进行钻孔,之后由前向后对所述外侧钻孔组中的多个所述外侧钻孔分别进行钻孔,然后由外至内对所述后侧钻孔组的多个所述后侧钻孔分别进行钻孔,最后由外至内对所述中部钻孔组的多个所述中部钻孔分别进行钻孔。
5.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接触网支柱基坑水钻开挖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02中所述破碎设备为岩石破碎装置,多个所述岩石破碎装置的结构和尺寸均相同,每个所述岩石破碎装置均放置于步骤301中一个所述中部钻孔内;
所述岩石破碎装置包括水平支撑于一个所述中部钻孔内侧底部的水平楔(22)和下端由上向下插装入水平楔(22)与其所处中部钻孔的孔壁之间的插装楔(23)。
6.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接触网支柱基坑水钻开挖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岩石破碎装置呈均匀布设;
所述水平楔(22)沿所开挖接触网支柱基坑(1)的长度方向布设,所述插装楔(23)呈竖直向布设;所述水平楔(22)与所开挖接触网支柱基坑(1)底部的竖向间距为3cm~5cm,所述插装楔(23)上端伸出至所开挖接触网支柱基坑(1)外侧;
步骤302中进行岩层破碎时,先对多个所述岩石破碎装置分别进行放置,多个所述岩石破碎装置的放置方法均相同;
对任一个所述岩石破碎装置进行放置时,先采用夹持件(24)将水平楔(22)放入所述中部钻孔内侧底部,并通过夹持件(24)使水平楔(22)呈水平布设且使水平楔(22)与所放置中部钻孔底部的竖向间距为3cm~5cm;再在水平楔(22)前端与其所处中部钻孔的孔壁之间楔入插装楔(23),并使插装楔(23)卡装于水平楔(22)正前方,完成所述岩石破碎装置的放置过程。
7.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接触网支柱基坑水钻开挖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02中进行岩层破碎时,采用敲击工具分别敲击向下多个所述岩石破碎装置的插装楔(23)上端,直到步骤301中所述内侧岩层(19)和外侧岩层(20)均从根部断裂后停止,完成岩层破碎过程。
8.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接触网支柱基坑水钻开挖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楔(22)的长度小于钻孔(15)的孔径;所述插装楔(23)的下端由上向下插装入水平楔(22)前端与其所处中部钻孔的孔壁之间,所述水平楔(22)包括后侧楔体和位于所述后侧楔体正前方的前侧楔体,所述后侧楔体与所述前侧楔体连接为一体;所述后侧楔体为四棱柱形,所述前侧楔体的横截面为等腰梯形,所述前侧楔体的厚度与所述后侧楔体的厚度相同,所述前侧楔体的左侧壁与所述后侧楔体的左侧壁布设于同一平面上,所述前侧楔体的右侧壁与所述后侧楔体的右侧壁布设于同一平面上,所述前侧楔体的上侧壁为由后向前逐渐向下倾斜的倾斜壁,所述前侧楔体的下侧壁为由后向前逐渐向上倾斜的倾斜壁,所述前侧楔体的上侧壁与其下侧壁呈对称布设;
所述插装楔(23)包括下端楔体和位于所述下端楔体正上方的上部楔体,所述下端楔体与所述上部楔体连接为一体;所述上部楔体为圆柱形,所述下端楔体为四棱锥台形且其横截面为方形,所述下端楔体的横截面面积由上至下逐渐缩小,所述下端楔体的四个侧壁均为等腰梯形;
所述下端楔体的底端厚度与水平楔(22)的长度之和小于钻孔(15)的孔径,所述下端楔体的上端厚度与水平楔(22)的长度之和大于钻孔(15)的孔径。
9.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接触网支柱基坑水钻开挖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所述前侧支架(3)和后侧支架(4)呈平行布设且二者均沿所述立方体坑的宽度方向布设;
所述前侧支架(3)和后侧支架(4)均与所述接触网呈垂直布设。
10.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接触网支柱基坑水钻开挖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包括前支架和与所述前支架呈对称布设的后支架,所述前支架和所述后支架呈平行布设且二者分别布设于所开挖接触网支柱基坑(1)的前后两侧;
所述前侧支架(3)和后侧支架(4)均位于所述前支架与所述后支架之间,所开挖接触网支柱基坑(1)位于前侧支架(3)和后侧支架(4)之间;所述前支架和所述后支架均与所述接触网呈垂直布设。
CN201811405393.9A 2018-11-23 2018-11-23 一种接触网支柱基坑水钻开挖施工方法 Pending CN10933905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405393.9A CN109339057A (zh) 2018-11-23 2018-11-23 一种接触网支柱基坑水钻开挖施工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405393.9A CN109339057A (zh) 2018-11-23 2018-11-23 一种接触网支柱基坑水钻开挖施工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339057A true CN109339057A (zh) 2019-02-15

Family

ID=653174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405393.9A Pending CN109339057A (zh) 2018-11-23 2018-11-23 一种接触网支柱基坑水钻开挖施工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339057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53736A (zh) * 2019-08-13 2019-11-15 浙江大学台州研究院 接触网支柱基坑开挖设备
CN110748355A (zh) * 2019-11-28 2020-02-04 中建四局土木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大断面隧道导洞的洞门施工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71683A (zh) * 2011-02-15 2011-05-25 中交第四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 水钻挖孔桩施工方法
KR101314223B1 (ko) * 2012-09-05 2013-10-04 한국원자력환경공단 장공 발파시 천공, 장약 및 단계별 발파 굴진장 확인방법
CN103850248A (zh) * 2012-12-07 2014-06-11 中建四局第五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承端桩桩孔的施工工艺及装置
CN104612588A (zh) * 2014-12-05 2015-05-13 安徽水安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岩层顶管的钻胀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71683A (zh) * 2011-02-15 2011-05-25 中交第四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 水钻挖孔桩施工方法
KR101314223B1 (ko) * 2012-09-05 2013-10-04 한국원자력환경공단 장공 발파시 천공, 장약 및 단계별 발파 굴진장 확인방법
CN103850248A (zh) * 2012-12-07 2014-06-11 中建四局第五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承端桩桩孔的施工工艺及装置
CN104612588A (zh) * 2014-12-05 2015-05-13 安徽水安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岩层顶管的钻胀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53736A (zh) * 2019-08-13 2019-11-15 浙江大学台州研究院 接触网支柱基坑开挖设备
CN110453736B (zh) * 2019-08-13 2024-04-12 浙江大学台州研究院 接触网支柱基坑开挖设备
CN110748355A (zh) * 2019-11-28 2020-02-04 中建四局土木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大断面隧道导洞的洞门施工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409461A (zh) 一种基于装配式大直径管桩的基坑支护施工方法
CN108103939B (zh) 斜截面钢栈桥施工组合加固方式及施工工艺
CN108915728B (zh) 基于门架式支撑的隧道拱墙初期支护侵限换拱施工方法
CN103939113B (zh) 一种悬轨式施工台车
CN110904867B (zh) 上跨既有线拱桥拆除施工方法
CN108868834A (zh) 隧道拱墙初期支护侵限换拱施工临时支护体系
CN102305091B (zh) 一种硬岩大断面隧道施工的支撑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09339057A (zh) 一种接触网支柱基坑水钻开挖施工方法
CN111058458A (zh) 基于绞吸式地连墙局部替代排桩支护的施工方法及结构
CN104831733A (zh) 拱桥拱座隧洞式大角度斜桩施工方法
CN111074781A (zh) 悬索桥隧道锚的快速开挖方法
JP2016199929A (ja) 橋梁構築方法、橋梁構築方法で用いる柱体及びガイド手段
CN209604053U (zh) 喷锚支护作业用锚杆台车
CN209129530U (zh) 接触网支柱基坑水钻开挖用钻孔施工结构
CN110158609A (zh) 一种基坑内钢筋混凝土支撑梁的机械化破碎拆除方法
CN106869125B (zh) 一种钢管桩施工方法
CN209067097U (zh) 接触网支柱基坑水钻开挖装置
CN108286412B (zh) 一种坡面打孔机械设备
CN110409325A (zh) 箱梁的拆除方法
CN115929328A (zh) 一种适用于大断面岩石隧道的非爆快速施工方法
CN208456633U (zh) 隧道拱墙初期支护侵限换拱施工临时支护体系
CN1046784C (zh) 矿山立井反向开凿的施工方法
CN211898417U (zh) 一种基于绞吸式地连墙局部替代排桩支护的施工结构
CN106917629A (zh) 一种管棚施工装置及方法
CN202215268U (zh) 一种硬岩大断面隧道施工的支撑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215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