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328859A - 一种栽培高品质猪苓的种植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栽培高品质猪苓的种植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9328859A CN109328859A CN201811197716.XA CN201811197716A CN109328859A CN 109328859 A CN109328859 A CN 109328859A CN 201811197716 A CN201811197716 A CN 201811197716A CN 109328859 A CN109328859 A CN 10932885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umbellate pore
- pore furgus
- groove
- points
- temperatur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8/00—Cultivation of mushroom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8/00—Cultivation of mushrooms
- A01G18/20—Culture media, e.g. compost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yc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Micro-Organisms Or Cultivation Processe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栽培高品质猪苓的种植方法,属于中药材种植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猪苓栽培基料和栽培料的制备、凹槽电磁处理、猪苓栽培和栽后管理这四个步骤实现猪苓的种植。本发明中菌落生长速度为3.78~3.97mm/d,在昼夜温差3~6℃时长势良好,水分含量较低,总灰分和酸不溶性成分都低于温差1℃和7℃,麦角甾醇含量达到了0.162%~0.175。本发明中采用凹槽电磁处理,空窝率只有不到0.01%~0.05%,湿润度为64.7%~71.9%,湿润保持时间117~122天,亩产量1640~1662kg/亩,增产36.7%~38.5%,经济效益显著。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材种植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猪苓的种植方法,尤其涉及一种栽培高品质猪苓的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猪苓,非褶菌目多孔菌科树花属药用真菌。子实体大或很大,肉质、有柄、多分枝、末端生圆形白色至浅褐色菌盖,一丛直径可达35cm。菌盖圆形,中部下凹近漏斗形,边缘内卷,被深色细鳞片,宽1~4cm。菌肉白色,孔面白色,干后草黄色。猪苓有喜冷凉、阴郁、湿润,怕干旱的特性,实践表明,遮阴降温对猪苓生长有极好的促进作用。经实验检测,猪苓体内的水分不得超过13.0%,总灰分不得超过10.0%,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超过5.0%,麦角甾醇(C28H44O)不得少于0.050%。猪苓具有利尿、免疫增强、抗肿瘤和抗辐射等多方面的作用,是不可多得的一味中药材。
近年来,随着野生资源逐渐枯竭,猪苓已列入42种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植物药材品种名录,人工驯化栽培猪苓技术的不断兴起,许多地方相继使用了仿野生栽培法、猪苓菌核无性繁殖栽培法、猪苓纯菌种人工接种栽培法、猪苓与天麻混合栽培法等多种方法栽培,但仍然存在繁殖系数小、周期长、空窝率高、产量不稳等问题。在现有技术条件下,由于人们对猪苓的生长特性不够了解,加之猪苓对环境因素的要求较高,很多地方并不适宜种植猪苓。另外,在猪苓的选种以及蜜环菌的更换周期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或者说对蜜环菌的更换极少,菌材的不恰当使用等都会造成猪苓的空窝现象比较严重,从而造成猪苓的产量整体比较低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降低猪苓的空窝率,克服外界环境不适宜种植猪苓,有效提高猪苓产量的栽培高品质猪苓的种植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栽培高品质猪苓的种植方法,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1)猪苓栽培基料和栽培料的制备:选择蚯蚓粪70~100份、枫树叶49~69 份、自愈混凝土44~62份、非饱和粘性土37~57份、水锈石粉20~30份、微量元素7~10份混合后制备成基料A,备用;将青冈树的枝条进行切割获得直径为 11~15cm、长度为61~65cm的段木菌棒和直径为4~6cm、长度为7~9cm的长枝条菌棒,备用;
2)凹槽磁化处理:将猪苓种植地块的外围搭建大棚,选择栽培猪苓的地块挖取长2~2.8m,宽81~85cm,深35~40cm的凹槽,且每两个凹槽的横向间距为 50~60cm,纵向间距为20~26cm;在凹槽的底部铺设质量配比为4:1~2的基料A 和沙土形成的混合基土,其厚度为3~8cm,同时喷洒适量的水,将段木菌棒按照凹槽的宽度方向间隔水平放置,在段木菌棒上顺着凹槽的长度方向搭放长枝条菌棒,在凹槽的内侧壁设置若干伸入混合基土的无线地磁柱体,使凹槽底部形成磁水反应区,对凹槽内部进行磁化处理,其中电磁处理强度为4000~5200 特斯拉,处理时间为12~16min,磁化处理完后取出凹槽内的无线地磁柱体;
3)猪苓栽培:
①菌材发菌:在段木菌棒两侧每隔4.0~4.8cm砍鱼鳞口一个,且每两个鱼鳞口之间凿取一个孔,确保口深至木质部,且长枝条菌棒采用相同的处理方法;然后将培养好的蜜环菌栽培种塞入段木菌棒和长枝条菌棒的鱼鳞口及端头,然后用沙土填好木段间空隙,顶覆新鲜树叶以保湿发菌,得到菌材;
②猪苓种植:选用活力较强的灰苓作为种苓,将猪苓种下种到菌材的鱼鳞口和接头处,其中猪苓菌种和蜜环菌种的接种质量配比为3~4:2~3,总用量为 5500~6000ml/m2,然后再铺设2~4cm厚的基料A,保持种植猪苓凹槽的温度为 24~26℃,空气相对湿度为72%~75%;
4)栽后管理:控制大棚内的温湿度,其中早晨8点~12点控制大棚内的温度为20~25℃,下午3点~6点控制大棚内的温度为18~22℃,将昼夜温差控制在3~6℃范围内;与此同时,在中午12点~下午3点之间给予大棚黑暗处理,并控制大棚温度19~20℃,在栽培2年后收获猪苓子实体。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2)中电磁处理强度为4500特斯拉,处理时间为14min。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
1)本发明的基料不仅可用于猪苓栽培用的原料来源,提供营养成分;而且可用来防止猪苓种植过程中产生地缝裂陷,避免猪苓掉落和空窝的发生,起到一举多得的作用。
2)本发明中利用木段和枝条复合培养菌材,菌索复活天数最少为2天,杂菌污染率只有不到3%,菌索的生长速度为2.9mm/d,菌索培养完成天数为23天,比单独使用木段和枝条培养具有较好的生长情况。
3)本发明采用凹槽电磁处理,一方面使得基料中的有机物与水结合,使得部分有机物发生降解;另一方面使菌材避免受到杂菌的污染,提高猪苓的生存率。利用本发明的凹槽电磁处理使得空窝率只有不到0.01%~0.05%,湿润度为 64.7%~71.9%,湿润保持时间117~122天,亩产量1640~1662kg/亩,增产 36.7%~38.5%。
4)本发明中菌落生长速度为3.78~3.97mm/d,在昼夜温差3~6℃时长势良好,水分含量较低,总灰分和酸不溶性成分都低于温差1℃和7℃,麦角甾醇含量达到了0.162%~0.17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地具体说明。应当理解,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不局限于下面的实施例,对本发明所作的任何形式上的变通和/或改变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一种栽培高品质猪苓的种植方法,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1)猪苓栽培基料和栽培料的制备:选择蚯蚓粪70kg、枫树叶49kg、自愈混凝土44kg、非饱和粘性土37kg、水锈石粉20kg、微量元素7kg混合后制备成基料 A,备用;将青冈树的枝条进行切割获得直径为11cm、长度为61cm的段木菌棒和直径为4cm、长度为7cm的长枝条菌棒,备用;
2)凹槽磁化处理:将猪苓种植地块的外围搭建大棚,选择栽培猪苓的地块挖取长2m,宽81cm,深35cm的凹槽,且每两个凹槽的横向间距为50cm,纵向间距为20cm;在凹槽的底部铺设质量配比为4:1的基料A和沙土形成的混合基土,其厚度为3cm,同时喷洒适量的水,将段木菌棒按照凹槽的宽度方向间隔水平放置,在段木菌棒上顺着凹槽的长度方向搭放长枝条菌棒,在凹槽的内侧壁设置若干伸入混合基土的无线地磁柱体,使凹槽底部形成磁水反应区,对凹槽内部进行磁化处理,其中电磁处理强度为4000特斯拉,处理时间为12min,磁化处理完后取出凹槽内的无线地磁柱体;
3)猪苓栽培:
①菌材发菌:在段木菌棒两侧每隔4.0cm砍鱼鳞口一个,且每两个鱼鳞口之间凿取一个孔,确保口深至木质部,且长枝条菌棒采用相同的处理方法;然后将培养好的蜜环菌栽培种塞入段木菌棒和长枝条菌棒的鱼鳞口及端头,然后用沙土填好木段间空隙,顶覆新鲜树叶以保湿发菌,得到菌材;
②猪苓种植:选用活力较强的灰苓作为种苓,将猪苓种下种到菌材的鱼鳞口和接头处,其中猪苓菌种和蜜环菌种的接种质量配比为3:2,总用量为 5500ml/m2,然后再铺设2cm厚的基料A,保持种植猪苓凹槽的温度为24℃,空气相对湿度为72%;
4)栽后管理:控制大棚内的温湿度,其中早晨8点~12点控制大棚内的温度为20℃,下午3点~6点控制大棚内的温度为18℃,将昼夜温差控制在3℃范围内;与此同时,在中午12点~下午3点之间给予大棚黑暗处理,并控制大棚温度19℃,在栽培2年后收获猪苓子实体。
实施例2
一种栽培高品质猪苓的种植方法,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1)猪苓栽培基料和栽培料的制备:选择蚯蚓粪85kg、枫树叶59kg、自愈混凝土53kg、非饱和粘性土47kg、水锈石粉25kg、微量元素8kg混合后制备成基料 A,备用;将青冈树的枝条进行切割获得直径为13cm、长度为63cm的段木菌棒和直径为5cm、长度为8cm的长枝条菌棒,备用;
2)凹槽磁化处理:将猪苓种植地块的外围搭建大棚,选择栽培猪苓的地块挖取长2.4m,宽83cm,深36cm的凹槽,且每两个凹槽的横向间距为55cm,纵向间距为23cm;在凹槽的底部铺设质量配比为4:1.5的基料A和沙土形成的混合基土,其厚度为7cm,同时喷洒适量的水,将段木菌棒按照凹槽的宽度方向间隔水平放置,在段木菌棒上顺着凹槽的长度方向搭放长枝条菌棒,在凹槽的内侧壁设置若干伸入混合基土的无线地磁柱体,使凹槽底部形成磁水反应区,对凹槽内部进行磁化处理,其中电磁处理强度为4500特斯拉,处理时间为14min,磁化处理完后取出凹槽内的无线地磁柱体;
3)猪苓栽培:
①菌材发菌:在段木菌棒两侧每隔4.4cm砍鱼鳞口一个,且每两个鱼鳞口之间凿取一个孔,确保口深至木质部,且长枝条菌棒采用相同的处理方法;然后将培养好的蜜环菌栽培种塞入段木菌棒和长枝条菌棒的鱼鳞口及端头,然后用沙土填好木段间空隙,顶覆新鲜树叶以保湿发菌,得到菌材;
②猪苓种植:选用活力较强的灰苓作为种苓,将猪苓种下种到菌材的鱼鳞口和接头处,其中猪苓菌种和蜜环菌种的接种质量配比为3.5:2.5,总用量为 5800ml/m2,然后再铺设3cm厚的基料A,保持种植猪苓凹槽的温度为25℃,空气相对湿度为73%;
4)栽后管理:控制大棚内的温湿度,其中早晨8点~12点控制大棚内的温度为23℃,下午3点~6点控制大棚内的温度为20℃,将昼夜温差控制在4℃范围内;与此同时,在中午12点~下午3点之间给予大棚黑暗处理,并控制大棚温度19℃,在栽培2年后收获猪苓子实体。
实施例3
一种栽培高品质猪苓的种植方法,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1)猪苓栽培基料和栽培料的制备:选择蚯蚓粪100kg、枫树叶69kg、自愈混凝土62kg、非饱和粘性土57kg、水锈石粉30kg、微量元素10kg混合后制备成基料A,备用;将青冈树的枝条进行切割获得直径为15cm、长度为65cm的段木菌棒和直径为6cm、长度为9cm的长枝条菌棒,备用;
2)凹槽磁化处理:将猪苓种植地块的外围搭建大棚,选择栽培猪苓的地块挖取长2.8m,宽85cm,深40cm的凹槽,且每两个凹槽的横向间距为60cm,纵向间距为26cm;在凹槽的底部铺设质量配比为4:2的基料A和沙土形成的混合基土,其厚度为8cm,同时喷洒适量的水,将段木菌棒按照凹槽的宽度方向间隔水平放置,在段木菌棒上顺着凹槽的长度方向搭放长枝条菌棒,在凹槽的内侧壁设置若干伸入混合基土的无线地磁柱体,使凹槽底部形成磁水反应区,对凹槽内部进行磁化处理,其中电磁处理强度为5200特斯拉,处理时间为16min,磁化处理完后取出凹槽内的无线地磁柱体;
3)猪苓栽培:
①菌材发菌:在段木菌棒两侧每隔4.8cm砍鱼鳞口一个,且每两个鱼鳞口之间凿取一个孔,确保口深至木质部,且长枝条菌棒采用相同的处理方法;然后将培养好的蜜环菌栽培种塞入段木菌棒和长枝条菌棒的鱼鳞口及端头,然后用沙土填好木段间空隙,顶覆新鲜树叶以保湿发菌,得到菌材;
②猪苓种植:选用活力较强的灰苓作为种苓,将猪苓种下种到菌材的鱼鳞口和接头处,其中猪苓菌种和蜜环菌种的接种质量配比为4:3,总用量为 6000ml/m2,然后再铺设4cm厚的基料A,保持种植猪苓凹槽的温度为26℃,空气相对湿度为75%;
4)栽后管理:控制大棚内的温湿度,其中早晨8点~12点控制大棚内的温度为25℃,下午3点~6点控制大棚内的温度为22℃,将昼夜温差控制在6℃范围内;与此同时,在中午12点~下午3点之间给予大棚黑暗处理,并控制大棚温度 20℃,在栽培2年后收获猪苓子实体。
实验例
一、蜜环菌菌材在培养过程中的生长情况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知,本发明中利用木段和枝条复合培养菌材,菌索复活天数最少为2天,杂菌污染率只有不到3%,菌索的生长速度为2.9mm/d,菌索培养完成天数为23天,比单独使用木段和枝条培养具有较好的生长情况。
二、利用凹槽电磁处理可明显改善土壤的湿润情况,因为猪苓适合于湿寒条件下生存,较高的温度或者干燥的环境不利于猪苓的生长,同时能够显著降低空窝率的发生,具体见表2:
由表2可知,本发明中采用凹槽电磁处理,空窝率只有不到0.01%~0.05%,湿润度为64.7%~71.9%,湿润保持时间117~122天,亩产量1640~1662kg/亩,增产36.7%~38.5%。
三、在猪苓种植后在大棚内对其设置一定的昼夜温差对猪苓的生长影响如表3所示:
注:+表示长势较差,++表示长势一般,+++表示长势较好,++++表示长势良好。
由表3可知,本发明中菌落生长速度为3.78~3.97mm/d,在昼夜温差3~6℃时长势良好,水分含量较低,总灰分和酸不溶性成分都低于温差1℃和7℃,麦角甾醇含量达到了0.162%~0.175。
本发明可用其他的不违背本发明的精神或主要特征的具体形式来概述。无论从哪一点来看,本发明的上述实施方案都只能认为是对本发明的说明而不能限制本发明,权利要求书指出了本发明的范围,因此,在与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相当的含义和范围内的任何改变,都应认为是包括在权利要求书范围之内。
Claims (2)
1.一种栽培高品质猪苓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猪苓栽培基料和栽培料的制备:选择蚯蚓粪70~100份、枫树叶49~69份、自愈混凝土44~62份、非饱和粘性土37~57份、水锈石粉20~30份、微量元素7~10份混合后制备成基料A,备用;将青冈树的枝条进行切割获得直径为11~15cm、长度为61~65cm的段木菌棒和直径为4~6cm、长度为7~9cm的长枝条菌棒,备用;
2)凹槽磁化处理:将猪苓种植地块的外围搭建大棚,选择栽培猪苓的地块挖取长2~2.8m,宽81~85cm,深35~40cm的凹槽,且每两个凹槽的横向间距为50~60cm,纵向间距为20~26cm;在凹槽的底部铺设质量配比为4:1~2的基料A和沙土形成的混合基土,其厚度为3~8cm,同时喷洒适量的水,将段木菌棒按照凹槽的宽度方向间隔水平放置,在段木菌棒上顺着凹槽的长度方向搭放长枝条菌棒,在凹槽的内侧壁设置若干伸入混合基土的无线地磁柱体,使凹槽底部形成磁水反应区,对凹槽内部进行磁化处理,其中电磁处理强度为4000~5200特斯拉,处理时间为12~16min,磁化处理完后取出凹槽内的无线地磁柱体;
3)猪苓栽培:
①菌材发菌:在段木菌棒两侧每隔4.0~4.8cm砍鱼鳞口一个,且每两个鱼鳞口之间凿取一个孔,确保口深至木质部,且长枝条菌棒采用相同的处理方法;然后将培养好的蜜环菌栽培种塞入段木菌棒和长枝条菌棒的鱼鳞口及端头,然后用沙土填好木段间空隙,顶覆新鲜树叶以保湿发菌,得到菌材;
②猪苓种植:选用活力较强的灰苓作为种苓,将猪苓种下种到菌材的鱼鳞口和接头处,其中猪苓菌种和蜜环菌种的接种质量配比为3~4:2~3,总用量为5500~6000ml/m2,然后再铺设2~4cm厚的基料A,保持种植猪苓凹槽的温度为24~26℃,空气相对湿度为72%~75%;
4)栽后管理:控制大棚内的温湿度,其中早晨8点~12点控制大棚内的温度为20~25℃,下午3点~6点控制大棚内的温度为18~22℃,将昼夜温差控制在3~6℃范围内;与此同时,在中午12点~下午3点之间给予大棚黑暗处理,并控制大棚温度19~20℃,在栽培2年后收获猪苓子实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栽培高品质猪苓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磁化处理强度为4500特斯拉,处理时间为14min。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1197716.XA CN109328859A (zh) | 2018-10-15 | 2018-10-15 | 一种栽培高品质猪苓的种植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1197716.XA CN109328859A (zh) | 2018-10-15 | 2018-10-15 | 一种栽培高品质猪苓的种植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328859A true CN109328859A (zh) | 2019-02-15 |
Family
ID=653101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1197716.XA Pending CN109328859A (zh) | 2018-10-15 | 2018-10-15 | 一种栽培高品质猪苓的种植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9328859A (zh) |
Citation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20110060330A (ko) * | 2009-11-30 | 2011-06-08 | 이강석 | 하우스 또는 일반 버섯 재배사 등 관리시설물에서 지하에 매설하지 않고 무토양으로 재배하는 저령버섯(저령)의 지상재배 방법. |
CN102498928A (zh) * | 2011-10-10 | 2012-06-20 | 柞水县深谷猪苓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 | 林地猪苓槽型坑地栽培技术 |
CN103922856A (zh) * | 2014-04-30 | 2014-07-16 | 文县中盛农产品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栽培猪苓的寒温性基质 |
CN104285670A (zh) * | 2014-09-23 | 2015-01-21 | 九寨沟县马家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 | 一种猪苓的栽培方法 |
CN104982221A (zh) * | 2015-06-16 | 2015-10-21 | 黄平县阿仙萝综合开发有限公司 | 一种大球盖菇菌种高温感染的修复方法 |
CN105638248A (zh) * | 2016-04-05 | 2016-06-08 | 河南中医学院 | 一种猪苓仿野生种植的栽培方法 |
CN105993605A (zh) * | 2016-06-15 | 2016-10-12 | 谢晓亮 | 一种猪苓高产栽培技术 |
CN105993612A (zh) * | 2016-07-26 | 2016-10-12 | 四川省中药材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提高猪苓产量的栽培方法 |
CN106718027A (zh) * | 2016-11-29 | 2017-05-31 | 天水师范学院 | 猪苓的全人工栽培技术 |
CN108575548A (zh) * | 2018-01-31 | 2018-09-28 |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高山经济植物研究所 | 一种滇西北猪苓高产稳产的种植方法 |
-
2018
- 2018-10-15 CN CN201811197716.XA patent/CN109328859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20110060330A (ko) * | 2009-11-30 | 2011-06-08 | 이강석 | 하우스 또는 일반 버섯 재배사 등 관리시설물에서 지하에 매설하지 않고 무토양으로 재배하는 저령버섯(저령)의 지상재배 방법. |
CN102498928A (zh) * | 2011-10-10 | 2012-06-20 | 柞水县深谷猪苓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 | 林地猪苓槽型坑地栽培技术 |
CN103922856A (zh) * | 2014-04-30 | 2014-07-16 | 文县中盛农产品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栽培猪苓的寒温性基质 |
CN104285670A (zh) * | 2014-09-23 | 2015-01-21 | 九寨沟县马家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 | 一种猪苓的栽培方法 |
CN104982221A (zh) * | 2015-06-16 | 2015-10-21 | 黄平县阿仙萝综合开发有限公司 | 一种大球盖菇菌种高温感染的修复方法 |
CN105638248A (zh) * | 2016-04-05 | 2016-06-08 | 河南中医学院 | 一种猪苓仿野生种植的栽培方法 |
CN105993605A (zh) * | 2016-06-15 | 2016-10-12 | 谢晓亮 | 一种猪苓高产栽培技术 |
CN105993612A (zh) * | 2016-07-26 | 2016-10-12 | 四川省中药材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提高猪苓产量的栽培方法 |
CN106718027A (zh) * | 2016-11-29 | 2017-05-31 | 天水师范学院 | 猪苓的全人工栽培技术 |
CN108575548A (zh) * | 2018-01-31 | 2018-09-28 |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高山经济植物研究所 | 一种滇西北猪苓高产稳产的种植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3)
Title |
---|
夏琴等: "猪苓种植生产的研究进展", 《中药与临床》 * |
苏丽平等: "陕西蓝田县野生猪苓生长地生态环境调查简报 ", 《食用菌》 * |
蔡津生等: "《中国食药用菌工程学》", 31 January 2015,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871784B (zh) | 一种乌红杂交天麻的种植方法 | |
CN105325249A (zh) | 一种毛桃的高产种植方法 | |
CN105638362A (zh) | 一种茶园中套种樱桃树的栽培方法 | |
CN104429868B (zh) | 一种利用林地岩石培植铁皮石斛与金线莲的方法 | |
CN111149604B (zh) | 一种百香果早熟高产栽培方法 | |
CN104082007A (zh) | 一种番荔枝扦插繁育方法 | |
CN108887124A (zh) | 一种野生天麻人工栽培方法 | |
CN104920223A (zh) | 一种墨兰种苗繁殖方法 | |
CN101209028A (zh) | 红豆杉电磁脉冲快繁及产业化种植方法 | |
CN110679389B (zh) | 一种紫丁香蘑种植方法 | |
CN103583346A (zh) | 一种金佛手的无土栽培方法 | |
CN108464202A (zh) | 一种草莓穴盘苗的南繁北育方法 | |
CN109757274B (zh) | 罗汉果组培苗高产高效移栽方法 | |
CN103535166A (zh) | 一种金银花苗木快速繁殖方法 | |
CN104982333A (zh) | 一种春兰种苗繁殖方法 | |
CN107197668A (zh) | 天麻种植方法 | |
CN111165251A (zh) | 一种提高苹果园产量的套种方法 | |
CN103875390A (zh) | 一种盆栽草莓的种植方法 | |
CN104641879A (zh) | 一种在水杉林中种植铁皮石斛的方法 | |
CN106386338B (zh) | 一种岑溪软枝油茶密植果穗两用林的营建方法 | |
CN103583196A (zh) | 一种温室薄皮甜瓜的栽培方法 | |
KR100876820B1 (ko) | 가시오가피 추출물을 이용한 동충하초 재배방법 | |
CN109287461B (zh) | 一种显著提高早期产量的番茄苗栽培方法 | |
CN105103861A (zh) | 红薯育秧种植一体化综合创新技术 | |
CN109328859A (zh) | 一种栽培高品质猪苓的种植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2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