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328286B - 空调机 - Google Patents

空调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328286B
CN109328286B CN201780038881.8A CN201780038881A CN109328286B CN 109328286 B CN109328286 B CN 109328286B CN 201780038881 A CN201780038881 A CN 201780038881A CN 109328286 B CN109328286 B CN 10932828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ust
filter
air filter
air
guide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3888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328286A (zh
Inventor
清水昭彦
植松峻一
弘田利光
浅羽伸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93282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32828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32828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32828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8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filt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ir Filters, Heat-Exchange Apparatuses, And Housings Of Air-Conditioning Units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空调机,其具有对内置于室内机中的空气过滤器(18)上附着的灰尘进行自动清扫的过滤器清扫功能,包括使空气过滤器(18)移动的移送部和在移动过程中将附着于空气过滤器(18)的灰尘除去的清扫部,此外,移送部包括过滤器保持部(20)和过滤器驱动装置(22),过滤器保持部(20)具有通常引导部(20A)和返回引导部(20B),返回引导部(20B)连通至通常引导部(20A)的中途部,并且返回引导部(20B)的前侧空间大于常规部分的空间。

Description

空调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机,其具有自动清扫内置于室内机中的空气过滤器上所附着的灰尘的过滤器清扫功能。
背景技术
现有公开的空调机的自动清扫装置包括使空气过滤器移动的移送部和在移动过程中将附着于空气过滤器的灰尘除去的清扫部,并且包括壳体,该壳体具有由过滤器引导部的返回引导部在中途与通常引导部连通而形成的移动路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5788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现有的空调机中,如图17所示那样,在将自动清扫装置的清扫部配置在超过弯曲部的返回点的位置的情况下,或改变了过滤器横档123等的壳体的形状的情况下,存在与具有齿条119的空气过滤器118的去路120A的长度相比归路120B的长度短的情况。由此,具有产生空气过滤器118不能够利用作为清扫部的刷子129进行清扫的部分的问题。
因而,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能够在包括具有空气过滤器的移动路径的自动清扫装置的空调机中消除空气过滤器的未清扫部分。
本发明的空调机为一种空调机,其具备自动地清扫附着在内置于室内机的空气过滤器的灰尘的过滤器清扫功能,包括使空气过滤器移动的移送部和在移动过程中除去附着于空气过滤器的灰尘的清扫部。进一步,移送部由过滤器保持部和过滤器驱动装置构成,过滤器保持部具有通常引导部和返回引导部,返回引导部与通常引导部的中途部连通,并且在返回引导部设置有比通常引导部的空气过滤器的厚度方向的宽度大的前侧空间。
根据本发明的空调机,通过具有这样的结构,能够清除附着于空气过滤器的灰尘的残留。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空调机具有的室内机的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空调机具有的室内机的截面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空调机具有的过滤器保持部的截面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空调机具有的过滤器保持部的细节部分的放大截面图。
图5是表示与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空调机具有的刮片、灰尘接收部、灰尘回收部相关的部件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空调机具有的灰尘接收部为向上的姿势的状态的截面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空调机具有的灰尘接收部为向下的姿势的状态的截面图。
图8是表示与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空调机具有的吸引装置相关联的部件的侧视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空调机具有的灰尘回收部的另一端部的放大立体图,是表示排出通路的开口部开放的状态的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空调机具有的灰尘回收部的另一端部的放大立体图,是表示排出通路的开口部封闭的状态的图。
图11是与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空调机具有的灰尘回收部相关联的部件的侧视图。
图12是图11的12-12线截面图。
图13是图13的13-13线截面图。
图14是表示与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空调机具有的灰尘接收部相关联的部件的立体图。
图15是表示图12的支承部件周边的结构的放大立体图。
图16是图12的16-16线截面图。
图17是现有的空调机的主要部分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另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本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空调机由通过制冷剂配管相互连接的室外机和室内机构成。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的立体图。图2是本实施方式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的截面图。
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室内机包括主体2和可自由开关地封闭主体2的前表面开口部2a的可动式的前面板4。另外,图1和图2表示前面板4关闭了前表面开口部2a的状态。
在主体2的内部,如图2所示,设置有对从前表面开口部2a和上表面开口部2b进入的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的热交换器6,和用于将由热交换器6进行热交换后的空气向室内吹出的风源即风扇8。风扇8例如为横流扇,以通过设置在主体2的下方的吹出口10向室内空气吹出的方式设置。此外,在主体2的内部设置有开关吹出口10并且将空气的吹出方向上下变更的上下风向变更叶片12和将空气的吹出方向左右变更的左右风向变更叶片14。
当该空调机开始进行空调运转时,上下风向变更叶片12被控制为打开,吹出口10开放。通过在该状态下驱动风扇8,室内空气经前表面开口部2a和上表面开口部2b进入室内机的内部。进入的室内空气在热交换器6被进行热交换后通过风扇8,并通过在风扇8的送风方向的下游侧形成的通风路16,由吹出口10吹出。
此外,在前表面开口部2a和上表面开口部2b与热交换器6之间设置有用于将从前表面开口部2a和上表面开口部2b进入的室内空气中含有的灰尘除去的空气过滤器18。空气过滤器18包括壳体部分和保持在该壳体部分的网部分。本实施方式的空调机具有自动地清扫空气过滤器18的网部分上附着的灰尘的过滤器清扫功能。
空气过滤器18由过滤器保持部20保持。在过滤器保持部20设置有用于保持空气过滤器18的通常引导部20A和返回引导部20B。空气过滤器18由过滤器驱动装置22输送至通常引导部20A和返回引导部20B。
过滤器驱动装置22包括沿室内机的宽度方向(在图2中为进深方向)延伸的轴24和在轴24的外周面的一部分安装的齿轮26。在空气过滤器18配置有齿条19(参照图4),空气过滤器18卷绕于轴24,并且以与齿轮26卡合的方式安装。
空气过滤器18通常位于通常引导部20A内,将从前表面开口部2a和上表面开口部2b进入的室内空气中含有的灰尘除去。当被指示开始空气过滤器18的清扫时,齿轮26正向(在图2中为逆时针方向)旋转,空气过滤器18从通常引导部20A被输送至返回引导部20B。空气过滤器18通过返回引导部20B与通常引导部20A的合流部分,当到达通常引导部20A的顶端时,齿轮26反向(在图2中为顺时针方向)旋转,空气过滤器18从返回引导部20B被输送至通常引导部20A。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从通常引导部20A至返回引导部20B的空气过滤器18的输送路径称为“去路”,将从返回引导部20B至通常引导部20A的空气过滤器18的输送路径称为“归路”。
在轴24的附近设置有引导部件28,以引导空气过滤器18沿轴24的周围移动。引导部件28与轴24之间形成有规定的空间。
此外,在轴24的附近,如图3所示,设置有将附着于空气过滤器18的表面的灰尘除去的刷子30。进一步,在刷子30的下方设置有将附着于刷子30的灰尘除去的刮片32。刮片32例如由橡胶等弹性体、优选具有柔性的软质弹性体构成。
如图3所示,刷子30的基端部由作为刷子移动装置的一个例子的刷子保持部34保持。刷子30和刷子保持部34以沿室内机的宽度方向延伸的方式设置。通过使刷子保持部34以沿室内机的宽度方向延伸的旋转轴为中心旋转,刷子30的前端部移动至与引导部件28相比在去路的下游侧与空气过滤器18接触的位置,或移动至与刮片32的前端部接触的位置。通过刷子30的前端部与空气过滤器18接触,刷子30上附着的灰尘通过刷子30与刮片32接触而被除去。
如图6、图7所述,刮片32的基端部保持在接收由刮片32刮落的灰尘的灰尘接收部36。在灰尘接收部36的下方,设置有回收由刷子30和刮片32除去的(刮落的)灰尘的灰尘回收部38。刮片32、灰尘接收部36和灰尘回收部38以沿室内机的宽度方向延伸的方式设置。
图3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过滤器保持部20的截面图。如图3所示,返回引导部20B的前侧区域81附近的空间大于返回引导部20B的常规部分80的空间。更具体而言,令返回引导部20B的前侧区域81附近的、空气过滤器18的厚度方向上的空间的尺寸大于其它部分。
另外,前侧区域81附近的空间是利用将通常引导部20A与返回引导部20B分离的区划部21的空间来扩大得到的。
图4是表示通常引导部20A与返回引导部20B的合流部分的放大截面图。如图4所示,通常引导部20A与返回引导部20B的合流部分由过滤器横档23划分。而且,在过滤器横档23按半径R形成的肋82设置在返回引导部20B内。另外,半径R设定为与设置在空气过滤器18的齿条19的齿距尺寸P同等或其以上的值。
图5是表示与刮片32、灰尘接收部36和灰尘回收部38相关联的部件的立体图。如图5所示,在灰尘接收部36的一端部,连接有使灰尘接收部36绕轴旋转的旋转装置40。
图6是表示灰尘接收部36为向上的姿势的状态的截面图。图7是表示灰尘接收部36为向下的姿势的状态的截面图。如图6和图7所示,图5所示的旋转装置40构成为能够使灰尘接收部36以旋转轴36A为中心旋转。通过旋转装置40使灰尘接收部36从图6所示的向上的姿势向图7所示的向下的姿势旋转,灰尘接收部36接收到的灰尘被回收至灰尘回收部38。
在灰尘回收部38设置有台阶部38A。灰尘接收部36如图6所示为向上的姿势时,远离旋转轴36A的一端部36B载置于台阶部38A上,限制旋转。此外,灰尘接收部36为向上的姿势时,在灰尘接收部36与灰尘回收部38之间,设置有间隙S1,使由刷子30从空气过滤器18除去的灰尘的一部分通过该间隙S1。如图3所示,间隙S1设置在空气过滤器18与刷子30接触的区域的大致铅直下方。
当通过旋转装置40的驱动,灰尘接收部36旋转成向下的姿势时,如图7所示,间隙S1被封闭,由灰尘接收部36和灰尘回收部38构成筒状的排出通路42。此时,刮片32位于排出通路42内。灰尘回收部38具有以从位于排出通路42内的刮片32向下方离去的方式突出的突出部38B。通过该突出部38B,将刮片32与灰尘回收部38的底部的间隔扩大,抑制在刮片32与灰尘回收部38的底部之间积满灰尘。
此外,如图5所示,在排出通路42的一端部,连接有作为利用气流将回收至灰尘回收部38的灰尘排出的排出装置的一个例子的吸引装置44。吸引装置44是吸引排出通路42内的灰尘的装置。在排出通路42的另一端部设置有开口部42A。
另外,如图6所示,灰尘接收部36具有截面呈凸状弯曲的弯曲面,在弯曲面的端部设置有突起70。突起70防止在灰尘接收部36从向上的姿势向向下的姿势进行旋转动作时收集于弯曲面的灰尘飞散。
此外,如图7所示,在灰尘接收部36为向下的姿势时,由灰尘回收部38的内壁面和灰尘接收部36构成第1密封部71和第2密封部72,提高排出通路42的气密性。
如图7所示,密封部的间隙的第2密封部72比第1密封部71宽地设置。这是因为,第1密封部71使灰尘接收部36与灰尘回收部38的内壁面抵接地形成,第2密封部72在灰尘接收部36与灰尘回收部38的内接面之间设置微小的间隙地形成。根据该结构,能够确保灰尘接收部36的旋转动作的停止和流畅的动作。
图8是表示与吸引装置44相关联的部件的侧视图。如图8所示,吸引装置44包括吸引管46和使吸引管46内产生吸引力的吸引风扇48。吸引管46的一端部与灰尘回收部38的一端部连接,吸引管46的另一端部46A开口。吸引管46的另一端部46A与一端向室外开口的排气管(未图示)连接,以能够将从吸引管46内通过的灰尘排出到室外。吸引风扇48如图7所示在由灰尘接收部36和灰尘回收部38构成排出通路42时被驱动,吸引排出通路42内的灰尘。
接着,对清扫附着于空气过滤器18的灰尘的动作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在清扫附着于空气过滤器18的灰尘的动作中,灰尘接收部36为向上的姿势(参照图6)。另外,空气过滤器18的清扫动作在未图示的控制部的控制下进行。
当齿轮26从图2的状态沿正向(在图2中为逆时针方向)旋转时,空气过滤器18从通常引导部20A被输送至返回引导部20B。当空气过滤器18的前端部从刷子保持部34与过滤器驱动装置22之间通过时,刷子保持部34沿正向(在图2中为顺时针方向)旋转,刷子30的前端部以跨越空气过滤器18的前端部和网部分的方式与其进行接触。
当齿轮26进一步沿正向旋转时,空气过滤器18被进一步向返回引导部20B输送。在该输送期间,刷子保持部34将刷子30固定于与空气过滤器18接触的位置。由此,附着于空气过滤器18的灰尘由固定在固定位置的刷子30截住,积存在刷子30的空气过滤器18的输送方向的上游侧。此时,积存在刷子30的灰尘和附着于空气过滤器18的灰尘如纸捻那样搅合在一起。由此提高附着于空气过滤器18的灰尘的除去效率。附着于刷子30的灰尘的一部分从间隙S1通过而被刮落于灰尘回收部38内。另外,为了使刷子30相对于空气过滤器18的按压力固定,例如也可以在刷子30设置挡板等弹性体。由此,进一步提高附着于空气过滤器18的灰尘的除去效率。
当过滤器驱动装置22的齿轮26进一步沿正向旋转,空气过滤器18通过返回引导部20B与通常引导部20A的合流部分,到达通常引导部20A的顶端时,齿轮26的正向的旋转停止。此时,空气过滤器18的后端的一部分在返回引导部20B的前侧区域81、以图3所示那样弯曲的状态停止。刷子30的前端部的至少一部分处于与空气过滤器18的清扫区域外的空气过滤器18的后端部(壳体部分)接触的状态。
之后,刷子保持部34沿反方向(在图2中为逆时针方向)旋转,刷子30在与刮片32接触的位置摆动。由此,附着于刷子30的灰尘的剩余部分通过间隙S1在灰尘回收部38内和灰尘接收部36被接收。另外,此时,不仅刷子30,还可以使刮片32也摆动。由此,能够提高附着于刷子30的灰尘的除去效率。
当利用刮片32进行的、附着于刷子30的灰尘的除去结束时,刷子保持部34沿反方向旋转,刷子30复位至与空气过滤器18接触的位置。之后,齿轮26沿反方向旋转,开始空气过滤器18的归路的输送。
空气过滤器18的归路的输送期间,刷子保持部34将刷子30固定于与空气过滤器18接触的位置。由此,附着于空气过滤器18的灰尘被固定在固定位置的刷子30截住,积存在刷子30的空气过滤器18的输送方向的上游侧。附着于刷子30的灰尘的一部分被灰尘接收部36接收。
当空气过滤器18的归路的输送结束时,齿轮26的反方向的旋转停止。之后,刷子保持部34沿反方向(在图2中为逆时针方向)旋转,刷子30在与刮片32接触的位置摆动。由此,附着于刷子30的灰尘的剩余部分通过间隙S1进入到灰尘回收部38内,或被灰尘接收部36接收。另外,此时,如上所述,不仅刷子30,还可以使刮片32也摆动。
当利用刮片32进行的、附着于刷子30的灰尘的除去结束时,空气过滤器18的清扫动作完成。
接着,对灰尘接收部36和灰尘回收部38内的灰尘的排出动作进行说明。另外,该灰尘的排出动作在未图示的控制部的控制的下进行。
当空气过滤器18的去路或归路的输送结束时,旋转装置40驱动,灰尘接收部36从向上的姿势(参照图6)旋转成向下的姿势(参照图7)。由此,由灰尘接收部36接收的灰尘被回收至灰尘回收部38内。此外,此时,由灰尘接收部36和灰尘回收部38构成筒状的排出通路42。
之后,驱动吸引装置44的吸引风扇48,在吸引管46内产生成为吸引力的气流。通过该气流,排出通路42内的灰尘通过吸引管46向室外排出。由此,完成灰尘接收部36和灰尘回收部38内的灰尘的排出动作。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空调机,由灰尘接收部36和灰尘回收部38构成筒状的排出通路42,在该排出通路42产生成为吸引力的气流,由此将灰尘排出。根据该结构,能够消除将灰尘回收部38取下主体2等来除去灰尘回收部38内的灰尘的必要性。因而,能够减少除去灰尘回收部38内的灰尘的麻烦。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空调机,能够将返回引导部20B的前侧区域81附近的空间构成为比返回引导部20B的常规部分80的空间大。根据该结构,在空气过滤器18的长度大于归路长度的情况下,在返回引导部20B移动的空气过滤器18能够如图3所示那样在前侧区域81的空间内弯曲,因此能够消除空气过滤器18的碰撞和不能利用清扫部29清扫的部分。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空调机,在将返回引导部20B的前侧区域81的空间扩大时,利用区划部21的空间进行扩大。根据该结构,无需扩大过滤器保持部20就能够扩大返回引导部20B的前侧区域81的空间,因此不会影响在室内机主体的收纳。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空调机,在过滤器横档23,在返回引导部内形成有肋82,该肋82具有与设置在空气过滤器18的齿条19的齿距尺寸P同等或其以上的半径R。根据该结构,能够防止齿条19与过滤器横档23在空气过滤器18从归路至去路的移动途中卡住。另外,肋82也可以设置在过滤器横档23的通常引导部内。根据该结构,能够防止齿条19与过滤器横档23在空气过滤器18从去路至归路移动时卡住。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空调机,在灰尘接收部36为向上的姿势时,在灰尘接收部36与灰尘回收部38之间设置有间隙S1。根据该结构,能够将从空气过滤器18除去的灰尘的一部分通过间隙S1直接回收至灰尘回收部38。由此,能够消除由灰尘接收部36接收从空气过滤器18除去的全部灰尘的必要性。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空调机,间隙S1设置在空气过滤器18与刷子30接触的区域的大致铅直下方。特别优选间隙S1在空气过滤器18的去路的输送时设置在刷子30的空气过滤器18的输送方向的上游侧。根据该结构,能够增加通过间隙S1直接回收灰尘回收部38的灰尘的量。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空调机,在吸引装置44利用气流将排出通路42内的灰尘排出时,因为刮片32位于排出通路42内,所以附着于刮片32的灰尘也能够通过该气流除去。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空调机,因为排出通路42的另一端部具有开口部42A,所以能够在排出通路42的大致全长产生气流,能够提高排出通路42内的灰尘的除去效率。
另外,当令排出通路42的另一端部的开口部42A常时开放不变时,存在台风等强风从吸引装置44侧流入排出通路42,在排出通路42逆行从开口部42A排出的可能性。此时,如果在排出通路42内存在灰尘,则存在该灰尘从开口部42A排出的可能性。通常,开口部42A位于室内,因此灰尘会向室内放出。因此,优选如图9和图10所示那样,以与灰尘接收部36一体地旋转的方式安装有开关阀50,该开关阀50在灰尘接收部36为向下的姿势时将开口部42A开放(参照图9),在灰尘接收部36为向上的姿势时将开口部42A闭塞(参照图10)。根据该结构,能够利用灰尘接收部36旋转的力来开闭开口部42A,能够抑制灰尘向室内的放出。
此外,通常吸引装置44的吸引力离吸引装置44越远就越小。因此,优选排出通路42以随着从吸引装置44离开而开口面积变小的方式构成。图11是与灰尘回收部38相关联的部件的侧视图,图12是图11的12-12线截面图,图13是图11的13-13线截面图。如图11~图13所示,通过以随着从吸引装置44离开而排出通路42的开口面积变小的方式构成,能够提高远离吸引装置44的位置的吸引力。由此,能够使排出通路42内的吸引力更均匀。
此外,优选在灰尘回收部38的长度方向的中间部设置有从下方支承灰尘接收部36的支承部件52。图14是表示与灰尘接收部36相关联的部件的立体图,图15是表示图14的支承部件52的周边的结构的放大立体图,图16是图14的16-16线截面图。如图14~图16所示,通过设置从下方支承灰尘接收部36的支承部件52,能够利用支承部件52抑制灰尘接收部36弯曲变形。此外,优选支承部件52与向下的姿势的灰尘接收部36的下端部相比设置在上方。例如优选在灰尘接收部36的长度方向的中间部设置有能够将支承部件52放入的槽部36C,以将支承部件52载置于灰尘回收部38的台阶部38A。根据该结构,能够抑制排出通路42的开口面积变得比支承部件52窄。由此,能够使排出通路42内的气流的流动顺滑,提高排出通路42内的灰尘的除去效率。另外,灰尘接收部36也可以分割为2个部件,利用槽部36C将该2个部件连结。
此外,在刮片32被保持在灰尘接收部36的情况下,刮片32与刷子30接触时产生的压力施加于灰尘接收部36。在这种情况下,因为灰尘接收部36为长部件,所以存在灰尘接收部36发生变形的可能性。因此,灰尘接收部36优选如图16所示那样,在截断图5所示的旋转装置40旋转的方向上的截面具有呈凸状弯曲的弯曲面36D,刮片32设置在弯曲面36D的顶部。根据该结构,与灰尘接收部36为平板状的情况相比,能够提高灰尘接收部36的强度。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本发明的空调机具有对内置于室内机中的空气过滤器上附着的灰尘进行自动清扫的过滤器清扫功能,该空调机包括使空气过滤器移动的移送部和在移动过程中将附着于空气过滤器的灰尘除去的清扫部。此外,移送部包括过滤器保持部和过滤器驱动装置,过滤器保持部具有通常引导部和返回引导部,返回引导部连通至通常引导部的中途部,在返回引导部设置有与通常引导部相比在空气过滤器的厚度方向上的尺寸大的前侧空间。
根据该结构,在将自动清扫装置的清扫部配置在超过弯曲部的返回点的位置的情况下等,在空气过滤器的长度比返回引导部(归路)的长度长的结构中,存在于归路的空气过滤器的前端部到达通常引导部的顶端时,空气过滤器后端部能够在返回引导部的前侧空间弯曲并且进行移动动作。因而,清扫机构结构紧凑,并且能够消除产生清扫部不能清扫的部分的现象。
此外,本发明的空调机也可以为如下结构:过滤器保持部具有将通常引导部与返回引导部分离的区划部,前侧空间形成在区划部的一部分。
根据该结构,无需扩大过滤器保持部就能够扩大返回引导部的前侧空间,因此不会对室内机主体的收纳性产生影响。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空调机能够减少除去灰尘回收部内的灰尘的麻烦,因此优选用作包括一般家庭中使用的空调机在内的各种空调机。桟
附图标记的说明
2 主体
2a 前表面开口部
2b 上表面开口部
4 前面板
6 热交换器
8 风扇
10 吹出口
12 上下风向变更叶片
14 左右风向变更叶片
16 通风路
16A 开口部
18 空气过滤器
19 齿条
20 过滤器保持部
20A 通常引导部
20B 返回引导部
21 区划部
22 过滤器驱动装置
23 过滤器横档
24 轴
26 齿轮
28 引导部件
29 清扫部
30 刷子
32 刮片
34 刷子保持部
36 灰尘接收部
36A 旋转轴
36B 一端部
36C 槽部
36D 弯曲面
38 灰尘回收部
38A 台阶部
38B 突出部
40 旋转装置
42 排出通路
42A 开口部
44 吸引装置(排出装置)
46 吸引管
46A 另一端部
48 吸引风扇
50 开关阀
52 支承部件
60 送风装置
62 风向切换装置
64 送风管
64A 开口部
66 开关阀
70 突起
71 第1密封部
72 第2密封部
80 常规部分
81 前侧区域
82 肋。

Claims (2)

1.一种空调机,其具有对内置于室内机中的空气过滤器上附着的灰尘进行自动清扫的过滤器清扫功能,所述空调机的特征在于:
包括使所述空气过滤器移动的移送部和在移动过程中除去附着于所述空气过滤器的灰尘的清扫部,所述移送部包括过滤器保持部和过滤器驱动装置,所述过滤器保持部具有通常引导部和返回引导部,所述返回引导部连通至所述通常引导部的中途部,并且在所述返回引导部形成有与通常引导部相比在所述空气过滤器的厚度方向上的尺寸大的前侧空间,以使得长度大于归路的长度的所述空气过滤器的后端的一部分能够在所述前侧空间内弯曲,其中,所述归路是指从所述返回引导部至所述通常引导部的所述空气过滤器的输送路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过滤器保持部具有将所述通常引导部与所述返回引导部分离的区划部,所述前侧空间形成在所述区划部的一部分。
CN201780038881.8A 2016-08-24 2017-07-18 空调机 Active CN10932828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163767A JP6754945B2 (ja) 2016-08-24 2016-08-24 空気調和機
JP2016-163767 2016-08-24
PCT/JP2017/025861 WO2018037768A1 (ja) 2016-08-24 2017-07-18 空気調和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328286A CN109328286A (zh) 2019-02-12
CN109328286B true CN109328286B (zh) 2021-05-07

Family

ID=612453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38881.8A Active CN109328286B (zh) 2016-08-24 2017-07-18 空调机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6754945B2 (zh)
CN (1) CN109328286B (zh)
MY (1) MY191480A (zh)
WO (1) WO2018037768A1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27648A (zh) * 2008-09-09 2014-04-16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过滤器清扫单元以及空调机
JP2016125711A (ja) * 2014-12-26 2016-07-11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760880B2 (ja) * 2008-09-09 2011-08-31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フィルタ清掃ユニット及び空気調和機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27648A (zh) * 2008-09-09 2014-04-16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过滤器清扫单元以及空调机
JP2016125711A (ja) * 2014-12-26 2016-07-11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8037768A1 (ja) 2018-03-01
JP6754945B2 (ja) 2020-09-16
JP2018031512A (ja) 2018-03-01
MY191480A (en) 2022-06-28
CN109328286A (zh) 2019-02-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208927B (zh) 空气调节机
CN106662360B (zh) 空气调节机
KR101320776B1 (ko) 에어 필터의 자동 청소 기능을 갖는 실내 유닛을 구비한공기 조화기
EP2149762A1 (en) Indoor unit of air conditioner
EP2246640A1 (en) Indoor unit for air conditioner
CN102203516B (zh) 过滤器和具备该过滤器的空气调节装置
JP2010255955A (ja)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内ユニット
KR20080025206A (ko) 공기조화기의 실내기
JP6089301B2 (ja) 空気調和機
CN113439184B (zh) 空气调节机
CN109328286B (zh) 空调机
JP6754944B2 (ja) 空気調和機
EP2246639A1 (en) Indoor unit for air conditioner
CN113454400B (zh) 空气调节机
KR20090044786A (ko) 공기조화기
JP7316491B2 (ja) 空気調和機
CN113454401B (zh) 空气调节机
JP2020063848A (ja) 空気調和機
CN113454397B (zh) 空气调节机
JP7369910B2 (ja) 空気調和機
CN113454396B (zh) 空气调节机
CN113454394A (zh) 具有过滤器清扫装置的空气调节机和空气调节机的过滤器清扫方法
KR101327465B1 (ko) 공기조화기
JP2007085624A (ja) 空気調和機のフィルター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