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326839A - 一种柔性锂离子电池安全管理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柔性锂离子电池安全管理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326839A
CN109326839A CN201811123886.3A CN201811123886A CN109326839A CN 109326839 A CN109326839 A CN 109326839A CN 201811123886 A CN201811123886 A CN 201811123886A CN 109326839 A CN109326839 A CN 10932683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battery
strain
battery cell
h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12388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326839B (zh
Inventor
戴朝华
刘洋
李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811123886.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326839B/zh
Publication of CN1093268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32683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32683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32683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25Structural combination with electronic components, e.g. electronic circuits integrated to the outside of the cas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2Li-accumulators
    • H01M10/0525Rocking-chair batteries, i.e. batteries with lithium insertion or intercalation in both electrodes; Lithium-ion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8Accumulators combined with 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testing or indicating the condition of cells, e.g. the level or density of the electrolyte
    • H01M10/486Accumulators combined with 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testing or indicating the condition of cells, e.g. the level or density of the electrolyte for measuring tempera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25Structural combination with electronic components, e.g. electronic circuits integrated to the outside of the casing
    • H01M2010/4271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s including electronic circuits, e.g. control of current or voltage to keep battery in healthy state, cell balanc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2200/00Safety devices for primary or secondary batteries
    • H01M2200/10Temperature sensitive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2220/00Batterie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H01M2220/20Batteries in motive systems, e.g. vehicle, ship, plan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柔性锂离子电池安全管理方法及系统,包括采集电池表面温度和应变量,将采集信号经模数转换器发送给电池监控器,电池监控器依据电池组内各电池温度和温差、应变量和应变量差,通过故障检测算法对电池进行安全管理和故障报警并排除传感器误差的干扰,有助于提高软包型锂离子电池的安全和寿命。

Description

一种柔性锂离子电池安全管理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柔性锂离子电池安全管理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是电动汽车和储能行业的关键储能与功率元器件,随着锂离子电池的大规模应用,其安全事故也层出不穷,业界对电池的安全管理需求也越来越高。安全性对整车能效、续航、安全甚至是乘客生命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电池内部正、负极活性物质以及电解液等在滥用条件下甚至正常条件下均会发生化学反应,电池内电化学反应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剧,当反应异常进行时会导致电池温度升高,加剧内部反应,生产更过气体与热,电池内部气压升高,导致电池鼓包、温度升高,最终发生着火或爆炸。
现有的安全管理装置主要通过检测电池单体的电压、电流、温度等信号对电池进行检测和管理,缺少针对电池组电池温度和电池组电池应变的故障检测手段以及针对性的安全管理系统。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柔性锂离子电池安全管理方法及系统,能够对锂离子电池组进行安全管理和故障报警并排除传感器误差的干扰,有助于提高软包型锂离子电池的安全和寿命。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柔性锂离子电池安全管理方法,包括步骤:
S100,检测电池单体单侧表面的温度采集点,组成一个温度数组;检测电池单体表面的应变采集点,组成一个应变数组;
S200,获取同一时刻电池组中各电池单体表面的最高温度TiMax和最低温度TiMin,并设定电池组最高温度TMax和最低温度TMin
S300,获取同一时刻电池组中各电池单体表面的最大应变βiMax和最小应变βiMin,并设定电池组的最大应变βMax、最小应变βMin、以及电池单体的原始厚度β;
S400,循环检测,根据实时电池单体表面最高温度、电池单体表面最大温差、电池组最高温度和电池组最大温差;根据电池单体表面最大应变、电池单体表面最大应变差、电池组最大应变和电池组最大应变差;经过故障检测算法得到故障结果并进行报警。
进一步的是,以电池单体中央为中心点布置一个温度传感器,在中心点与左右两侧中点处各布置一个温度传感器,在中心点与电池单体上端中点靠近正负极耳处分别布置一个温度传感器,在电池单体下端与正负极耳对称位置分别布置一个温度传感器;检测第i个电池单体单侧表面7个温度采集点,组成一个温度数组:[Ti1,Ti2,Ti3,Ti4,Ti5,Ti6,Ti7],获取电池组工作时同一时刻第i个电池单体表面的最高温度TiMax和最低温度TiMin,设定电池组最高温度TMax和最低温度TMin;循环检测,根据实时电池单体表面最高温度、电池单体表面最大温差、电池组最高温度和电池组最大温差,经过故障检测算法得到温度故障结果;
以电池单体中央为中心点布置一个应变传感器,在电池单体的上下左右四端与中心点的中点处各布置一个应变传感器;检测第i个电池单体表面5个应变采集点,组成一个应变数组:[βi1i2i3i4i5],获得电池组工作时同一时刻第i个电池单体表面的最大应变βiMax和最小应变βiMin,并设定电池组的最大应变βMax、最小应变βMin、以及电池单体的原始厚度β;根据电池单体表面最大应变、电池单体表面最大应变差、电池组最大应变和电池组最大应变差,经过故障检测算法得到应变故障结果。
进一步的是,对整个电池组的温度和应变进行故障检测时,由电池监控器接收采集装置发送的电池组温度信号和应变信号,根据同一电池单体相邻两温度传感器温度和应变相近的原理,建立传感器故障检测模型;
判断第i个电池单体对应位置的温度和应变量是否异常的特征参数ΔTsi_和Δβsi_,ΔTsi_=|Tsi-Tsi+1|,Δβsi_=|βsisi+1|;其中,Tsi和βsi是第i个电池单体对应位置的表面温度和应变,Tsi+1和Δβsi+1是第i+1个电池单体对应位置的表面温度和应变;
计算各电池单体的ΔTsi-和Δβsi_并分别由大到小依次排序构成温度和应变量序列;
定义四分位距XIQR=XQ3-XQ1;其中,上四分位数XQ3与下四分位数XQ1分别是所述序列的第25%个值与第75%个值;
当采集装置实时采集的温度和应变量序列中出现采集点在Xi>XQ3+1.5XIQR或Xi<XQ1-1.5XIQR时视为故障值;结合基于信号的时间序列获取和预测与实际差值,获得电池组进行故障结果。
进一步的是,系统温度信号的时间序列获取方法为:
其中,Tsi(kT)是当前采样周期测得的第i个电池单体的表面温度,Tsi((k-1)T)是上一采样周期测得的第i个单体表面温度;
由于电池散热装置的作用及测量误差,会导致温度信号具有一定的波动性;通过计算时间区间内温度量时间导数的标准差消除误差波动;
温度量时间导数的消抖表示方式:
其中,dTsi((k-99)T)/dt,...,dTsi(kT)/dt分别是100个采样周期内的温度量时间导数,fluc(dTsi(kT)/dt)是导数的标准差。
进一步的是,电池监控器采用的预测温度与实际温度的差值获取方法为:
锂离子电池的温度取决于自身产热与对外界散热;由于正常状态下锂离子电池生热量和温度远小于热失控状态,因此根据锂离子电池对外界散热主要取决于热对流,基于上述分析建立热力学模型:
其中,m为锂离子电池单体的质量,C为锂离子电池单体的比热容,Ti p为第i个锂离子电池单体的温度预测值,Qgen_i为第i个锂离子电池单体的总生热速率,Qrad_i为第i个锂离子电池单体的总散热速率;
由锂离子电池Newman模型得到锂离子电池的生热包括焦耳热、不可逆副反应生热和可逆熵变生热;其中,焦耳热与可逆熵变生热在电池的全寿命周期一直存在,不可逆的副反应生热为严重老化导致的自发生热;预测温度用于对电池的不正常状态进行判断时,焦耳热与可逆热之和定义为模型中的生热速率:
其中,I为第i个锂离子电池单体的电流,Ei为开路电压,Tsi为表面温度,是熵变因子;
电池的散热主要受对流传热作用:
Qrad=hA(Tsi-Tref)
其中,Tsi为第i个单体的实际表面温度,Tref为对流换热面的环境温度,A为对流换热面积即电池表面积,h是换热系数;
得到预测温度的线性微分方程:
得到离散化的预测温度递推表达式:
得到基于电池实际温度与预测温度差的故障信号:
进一步的是,在进行故障检测算法时,每次电池监控器开机时,进行一次传感器故障检测;在所述故障检测过程中,若检测到未发生传感器故障,则继续进行温度和应变信号采集;若检测到发送传感器故障,则发送故障信息并暂时将相邻的电池单体采集信号作为该电池单体的采集信号。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柔性锂离子电池安全管理系统,包括集成了温度传感器和应变传感器的柔性采集装置、电池监控器、电池组散热装置、电源和负载;所述柔性采集装置装配于电池组内各电池单体表面,采集各电池单体的温度和应变信号;所述电池监控器通过获得的应变和温度信号完成数据处理,依据故障检测算法对电源及负载管理的电池充放电和电池组散热装置进行实时控制并排除传感器误差干扰。
进一步的是,所述柔性采集装置包括多层FPC柔性基板、规则地分布在FPC柔性基板两面的温度传感器和应变传感器、连接FPC柔性基板内外电路的焊盘、安装在FPC柔性基板底部的排座、以及连接各传感器和排座的软排线。
进一步的是,所述温度传感器在电池表面的采集位置为:以电池单体中央为中心点对应FPC柔性基板上布置一个温度传感器,在电池单体中心点与左右两侧中点对应FPC柔性基板上处各布置一个温度传感器,在电池单体中心点与上端中点靠近正负极耳处对应FPC柔性基板上分别布置一个温度传感器,在电池单体下端与正负极耳对称位置处对应FPC柔性基板上分别布置一个温度传感器;柔性采集装置正反两面的温度传感器分布方式相同;温度传感器排布方式既能较为全面地检测包含两个极耳在内的整个电池表面的温度分布又能准确地监测电池表面的最高温度点。
所述应变传感器在电池表面的采集位置为:以电池单体中央为中心点对应FPC柔性基板上布置一个应变传感器,电池单体的上下左右四端与中心点的中点处对应FPC柔性基板上各布置一个应变传感器;应变传感器排布方式既能全面地检测整个电池组各电池单体表面的应变程度,又能准确地监测,能够准确感应电池表面鼓包应变最大点。
进一步的是,所述电池组散热装为强制风冷、水冷、热管和相变材料冷却介质。
采用本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能够对锂离子电池组进行安全管理和故障报警并排除传感器误差的干扰,有助于提高软包型锂离子电池的安全和寿命;
本发明中通过柔性采集装置装配于电池组内各电池单体表面,既可以精简电池包空间,又能确保在车辆运行时稳定准确地采集各电池单体的温度和应变信号;
本发明中电池监控器通过故障检测算法对采集的电池组各电池单体的应变和温度信息实时监控并排除传感器误差干扰,若检测到传感器故障,则暂时将其相邻的单体温度视为该单体温度;筛选出异常信号并故障报警以确保电池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柔性锂离子电池安全管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柔性锂离子电池安全管理系统的装配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柔性锂离子电池安全管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阐述。
在本实施例中,参见图1所示,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柔性锂离子电池安全管理方法,包括步骤:
S100,检测电池单体单侧表面的温度采集点,组成一个温度数组;检测电池单体表面的应变采集点,组成一个应变数组;
S200,获取同一时刻电池组中各电池单体表面的最高温度TiMax和最低温度TiMin,并设定电池组最高温度TMax和最低温度TMin
S300,获取同一时刻电池组中各电池单体表面的最大应变βiMax和最小应变βiMin,并设定电池组的最大应变βMax、最小应变βMin、以及电池单体的原始厚度β;
S400,循环检测,根据实时电池单体表面最高温度、电池单体表面最大温差、电池组最高温度和电池组最大温差;根据电池单体表面最大应变、电池单体表面最大应变差、电池组最大应变和电池组最大应变差;经过故障检测算法得到故障结果并进行报警。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化方案,以电池单体中央为中心点布置一个温度传感器,在中心点与左右两侧中点处各布置一个温度传感器,在中心点与电池单体上端中点靠近正负极耳处分别布置一个温度传感器,在电池单体下端与正负极耳对称位置分别布置一个温度传感器;检测第i个电池单体单侧表面7个温度采集点,组成一个温度数组:[Ti1,Ti2,Ti3,Ti4,Ti5,Ti6,Ti7],获取电池组工作时同一时刻第i个电池单体表面的最高温度TiMax和最低温度TiMin,设定电池组最高温度TMax和最低温度TMin;循环检测,根据实时电池单体表面最高温度、电池单体表面最大温差、电池组最高温度和电池组最大温差,经过故障检测算法得到温度故障结果;
以电池单体中央为中心点布置一个应变传感器,在电池单体的上下左右四端与中心点的中点处各布置一个应变传感器;检测第i个电池单体表面5个应变采集点,组成一个应变数组:[βi1i2i3i4i5],获得电池组工作时同一时刻第i个电池单体表面的最大应变βiMax和最小应变βiMin,并设定电池组的最大应变βMax、最小应变βMin、以及电池单体的原始厚度β;根据电池单体表面最大应变、电池单体表面最大应变差、电池组最大应变和电池组最大应变差,经过故障检测算法得到应变故障结果。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化方案,对整个电池组的温度和应变进行故障检测时,由电池监控器接收采集装置发送的电池组温度信号和应变信号,根据同一电池单体相邻两温度传感器温度和应变相近的原理,建立传感器故障检测模型;
判断第i个电池单体对应位置的温度和应变量是否异常的特征参数ΔTsi_和Δβsi_,ΔTsi_=|Tsi-Tsi+1|,Δβsi_=|βsisi+1|;其中,Tsi和βsi是第i个电池单体对应位置的表面温度和应变,Tsi+1和Δβsi+1是第i+1个电池单体对应位置的表面温度和应变;
计算各电池单体的ΔTsi_和Δβsi_并分别由大到小依次排序构成温度和应变量序列;
定义四分位距XIQR=XQ3-XQ1;其中,上四分位数XQ3与下四分位数XQ1分别是所述序列的第25%个值与第75%个值;
当采集装置实时采集的温度和应变量序列中出现采集点在Xi>XQ3+1.5XIQR或Xi<XQ1-1.5XIQR时视为故障值;结合基于信号的时间序列获取和预测与实际差值,获得电池组进行故障结果。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化方案,系统温度信号的时间序列获取方法为:
其中,Tsi(kT)是当前采样周期测得的第i个电池单体的表面温度,Tsi((k-1)T)是上一采样周期测得的第i个单体表面温度;
由于电池散热装置的作用及测量误差,会导致温度信号具有一定的波动性;通过计算时间区间内温度量时间导数的标准差消除误差波动;
温度量时间导数的消抖表示方式:
其中,dTsi((k-99)T)/dt,...,dTsi(kT)/dt分别是100个采样周期内的温度量时间导数,fluc(dTsi(kT)/dt)是导数的标准差。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化方案,电池监控器采用的预测温度与实际温度的差值获取方法为:
锂离子电池的温度取决于自身产热与对外界散热;由于正常状态下锂离子电池生热量和温度远小于热失控状态,因此根据锂离子电池对外界散热主要取决于热对流,基于上述分析建立热力学模型:
其中,m为锂离子电池单体的质量,C为锂离子电池单体的比热容,Ti p为第i个锂离子电池单体的温度预测值,Qgen_i为第i个锂离子电池单体的总生热速率,Qrad_i为第i个锂离子电池单体的总散热速率;
由锂离子电池Newman模型得到锂离子电池的生热包括焦耳热、不可逆副反应生热和可逆熵变生热;其中,焦耳热与可逆熵变生热在电池的全寿命周期一直存在,不可逆的副反应生热为严重老化导致的自发生热;预测温度用于对电池的不正常状态进行判断时,焦耳热与可逆热之和定义为模型中的生热速率:
其中,I为第i个锂离子电池单体的电流,Ei为开路电压,Tsi为表面温度,是熵变因子;
电池的散热主要受对流传热作用:
Qrad=hA(Tsi-Tref)
其中,Tsi为第i个单体的实际表面温度,Tref为对流换热面的环境温度,A为对流换热面积即电池表面积,h是换热系数;
得到预测温度的线性微分方程:
得到离散化的预测温度递推表达式:
得到基于电池实际温度与预测温度差的故障信号:
在进行故障检测算法时,每次电池监控器开机时,进行一次传感器故障检测;在所述故障检测过程中,若检测到未发生传感器故障,则继续进行温度和应变信号采集;若检测到发送传感器故障,则发送故障信息并暂时将相邻的电池单体采集信号作为该电池单体的采集信号。
为配合本发明方法的实现,基于相同的发明构思,如图2和图3所示,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柔性锂离子电池安全管理系统,包括集成了温度传感器和应变传感器的柔性采集装置、电池监控器、电池组散热装置、电源和负载;所述柔性采集装置装配于电池组内各电池单体表面,采集各电池单体的温度和应变信号;所述电池监控器通过获得的应变和温度信号完成数据处理,依据故障检测算法对电源及负载管理的电池充放电和电池组散热装置进行实时控制并排除传感器误差干扰。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化方案,所述柔性采集装置包括多层FPC柔性基板、规则地分布在FPC柔性基板两面的温度传感器和应变传感器、连接FPC柔性基板内外电路的焊盘、安装在FPC柔性基板底部的排座、以及连接各传感器和排座的软排线。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化方案,所述温度传感器在电池表面的采集位置为:以电池单体中央为中心点对应FPC柔性基板上布置一个温度传感器,在电池单体中心点与左右两侧中点对应FPC柔性基板上处各布置一个温度传感器,在电池单体中心点与上端中点靠近正负极耳处对应FPC柔性基板上分别布置一个温度传感器,在电池单体下端与正负极耳对称位置处对应FPC柔性基板上分别布置一个温度传感器;柔性采集装置正反两面的温度传感器分布方式相同;温度传感器排布方式既能较为全面地检测包含两个极耳在内的整个电池表面的温度分布又能准确地监测电池表面的最高温度点。
所述应变传感器在电池表面的采集位置为:以电池单体中央为中心点对应FPC柔性基板上布置一个应变传感器,电池单体的上下左右四端与中心点的中点处对应FPC柔性基板上各布置一个应变传感器;应变传感器排布方式既能全面地检测整个电池组各电池单体表面的应变程度,又能准确地监测,能够准确感应电池表面鼓包应变最大点。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化方案,所述电池组散热装为强制风冷、水冷、热管和相变材料冷却介质。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10)

1.一种柔性锂离子电池安全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S100,检测电池单体单侧表面的温度采集点,组成一个温度数组;检测电池单体表面的应变采集点,组成一个应变数组;
S200,获取同一时刻电池组中各电池单体表面的最高温度TiMax和最低温度TiMin,并设定电池组最高温度TMax和最低温度TMin
S300,获取同一时刻电池组中各电池单体表面的最大应变βiMax和最小应变βiMin,并设定电池组的最大应变βMax、最小应变βMin、以及电池单体的原始厚度β;
S400,循环检测,根据实时电池单体表面最高温度、电池单体表面最大温差、电池组最高温度和电池组最大温差;根据电池单体表面最大应变、电池单体表面最大应变差、电池组最大应变和电池组最大应变差;经过故障检测算法得到故障结果并进行报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柔性锂离子电池安全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以电池单体中央为中心点布置一个温度传感器,在中心点与左右两侧中点处各布置一个温度传感器,在中心点与电池单体上端中点靠近正负极耳处分别布置一个温度传感器,在电池单体下端与正负极耳对称位置分别布置一个温度传感器;检测第i个电池单体单侧表面7个温度采集点,组成一个温度数组:[Ti1,Ti2,Ti3,Ti4,Ti5,Ti6,Ti7],获取电池组工作时同一时刻第i个电池单体表面的最高温度TiMax和最低温度TiMin,设定电池组最高温度TMax和最低温度TMin;循环检测,根据实时电池单体表面最高温度、电池单体表面最大温差、电池组最高温度和电池组最大温差,经过故障检测算法得到温度故障结果;
以电池单体中央为中心点布置一个应变传感器,在电池单体的上下左右四端与中心点的中点处各布置一个应变传感器;检测第i个电池单体表面5个应变采集点,组成一个应变数组:[βi1i2i3i4i5],获得电池组工作时同一时刻第i个电池单体表面的最大应变βiMax和最小应变βiMin,并设定电池组的最大应变βMax、最小应变βMin、以及电池单体的原始厚度β;根据电池单体表面最大应变、电池单体表面最大应变差、电池组最大应变和电池组最大应变差,经过故障检测算法得到应变故障结果。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柔性锂离子电池安全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整个电池组的温度和应变进行故障检测时,由电池监控器接收采集装置发送的电池组温度信号和应变信号,根据同一电池单体相邻两温度传感器温度和应变相近的原理,建立传感器故障检测模型;
判断第i个电池单体对应位置的温度和应变量是否异常的特征参数ΔTsi_和Δβsi_,ΔTsi_=|Tsi-Tsi+1|,Δβsi_=|βsisi+1|;其中,Tsi和βsi是第i个电池单体对应位置的表面温度和应变,Tsi+1和Δβsi+1是第i+1个电池单体对应位置的表面温度和应变;
计算各电池单体的ΔTsi-和Δβsi_并分别由大到小依次排序构成温度和应变量序列;
定义四分位距XIQR=XQ3-XQ1;其中,上四分位数XQ3与下四分位数XQ1分别是所述序列的第25%个值与第75%个值;
当采集装置实时采集的温度和应变量序列中出现采集点在Xi>XQ3+1.5XIQR或Xi<XQ1-1.5XIQR时视为故障值;结合基于信号的时间序列获取和预测与实际差值,获得电池组进行故障结果。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柔性锂离子电池安全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系统温度信号的时间序列获取方法为:
其中,Tsi(kT)是当前采样周期测得的第i个电池单体的表面温度,Tsi((k-1)T)是上一采样周期测得的第i个单体表面温度;
通过计算时间区间内温度量时间导数的标准差消除误差波动;
温度量时间导数的消抖表示方式:
其中,dTsi((k-99)T)/dt,...,dTsi(kT)/dt分别是100个采样周期内的温度量时间导数,fluc(dTsi(kT)/dt)是导数的标准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柔性锂离子电池安全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电池监控器采用的预测温度与实际温度的差值获取方法为:
锂离子电池的温度取决于自身产热与对外界散热;由于正常状态下锂离子电池生热量和温度远小于热失控状态,因此根据锂离子电池对外界散热主要取决于热对流,基于上述分析建立热力学模型:
其中,m为锂离子电池单体的质量,C为锂离子电池单体的比热容,Ti p为第i个锂离子电池单体的温度预测值,Qgen_i为第i个锂离子电池单体的总生热速率,Qrad_i为第i个锂离子电池单体的总散热速率;
由锂离子电池Newman模型得到锂离子电池的生热包括焦耳热、不可逆副反应生热和可逆熵变生热;其中,焦耳热与可逆熵变生热在电池的全寿命周期一直存在,不可逆的副反应生热为严重老化导致的自发生热;预测温度用于对电池的不正常状态进行判断时,焦耳热与可逆热之和定义为模型中的生热速率:
其中,I为第i个锂离子电池单体的电流,Ei为开路电压,Tsi为表面温度,是熵变因子;
电池的散热主要受对流传热作用:
Qrad=hA(Tsi-Tref)
其中,Tsi为第i个单体的实际表面温度,Tref为对流换热面的环境温度,A为对流换热面积即电池表面积,h是换热系数;
得到预测温度的线性微分方程:
得到离散化的预测温度递推表达式:
得到基于电池实际温度与预测温度差的故障信号: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柔性锂离子电池安全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进行故障检测算法时,每次电池监控器开机时,进行一次传感器故障检测;在所述故障检测过程中,若检测到未发生传感器故障,则继续进行温度和应变信号采集;若检测到发送传感器故障,则发送故障信息并暂时将相邻的电池单体采集信号作为该电池单体的采集信号。
7.一种柔性锂离子电池安全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集成了温度传感器和应变传感器的柔性采集装置、电池监控器、电池组散热装置、电源和负载;所述柔性采集装置装配于电池组内各电池单体表面,采集各电池单体的温度和应变信号;所述电池监控器通过获得的应变和温度信号完成数据处理,依据故障检测算法对电源及负载管理的电池充放电和电池组散热装置进行实时控制并排除传感器误差干扰。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柔性锂离子电池安全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采集装置包括多层FPC柔性基板、规则地分布在FPC柔性基板两面的温度传感器和应变传感器、连接FPC柔性基板内外电路的焊盘、安装在FPC柔性基板底部的排座、以及连接各传感器和排座的软排线。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柔性锂离子电池安全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温度传感器在电池表面的采集位置为:以电池单体中央为中心点对应FPC柔性基板上布置一个温度传感器,在电池单体中心点与左右两侧中点对应FPC柔性基板上处各布置一个温度传感器,在电池单体中心点与上端中点靠近正负极耳处对应FPC柔性基板上分别布置一个温度传感器,在电池单体下端与正负极耳对称位置处对应FPC柔性基板上分别布置一个温度传感器;柔性采集装置正反两面的温度传感器分布方式相同;
所述应变传感器在电池表面的采集位置为:以电池单体中央为中心点对应FPC柔性基板上布置一个应变传感器,电池单体的上下左右四端与中心点的中点处对应FPC柔性基板上各布置一个应变传感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柔性锂离子电池安全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组散热装为强制风冷、水冷、热管和相变材料冷却介质。
CN201811123886.3A 2018-09-26 2018-09-26 一种柔性锂离子电池安全管理方法及系统 Active CN10932683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123886.3A CN109326839B (zh) 2018-09-26 2018-09-26 一种柔性锂离子电池安全管理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123886.3A CN109326839B (zh) 2018-09-26 2018-09-26 一种柔性锂离子电池安全管理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326839A true CN109326839A (zh) 2019-02-12
CN109326839B CN109326839B (zh) 2020-09-29

Family

ID=652663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123886.3A Active CN109326839B (zh) 2018-09-26 2018-09-26 一种柔性锂离子电池安全管理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326839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34825A (zh) * 2019-07-26 2019-12-03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锂离子电池热失控早期预警方法
CN112068004A (zh) * 2020-09-16 2020-12-11 北京嘀嘀无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异常、电池充电剩余时间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15615343A (zh) * 2022-12-05 2023-01-17 中汽数据有限公司 动力电池安全监测方法、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6879794A (zh) * 2023-09-06 2023-10-13 速源芯(东莞)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储能电源故障检测预警系统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00388A (zh) * 2015-01-20 2015-05-06 四川大学 一种在线监控电池和电容器安全性能的方法
CN105206888A (zh) * 2015-08-31 2015-12-30 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 一种锂离子电池内部温度监测方法
CN106299500A (zh) * 2016-08-31 2017-01-04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昌乐县供电公司 光伏电站蓄电池在线远程监控维护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00388A (zh) * 2015-01-20 2015-05-06 四川大学 一种在线监控电池和电容器安全性能的方法
CN105206888A (zh) * 2015-08-31 2015-12-30 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 一种锂离子电池内部温度监测方法
CN106299500A (zh) * 2016-08-31 2017-01-04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昌乐县供电公司 光伏电站蓄电池在线远程监控维护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陈喆: ""低温环境下锂离子电池内部加热方法的研究"", 《万方》 *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34825A (zh) * 2019-07-26 2019-12-03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锂离子电池热失控早期预警方法
CN112068004A (zh) * 2020-09-16 2020-12-11 北京嘀嘀无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异常、电池充电剩余时间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15615343A (zh) * 2022-12-05 2023-01-17 中汽数据有限公司 动力电池安全监测方法、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6879794A (zh) * 2023-09-06 2023-10-13 速源芯(东莞)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储能电源故障检测预警系统
CN116879794B (zh) * 2023-09-06 2023-11-14 速源芯(东莞)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储能电源故障检测预警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326839B (zh) 2020-09-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326839A (zh) 一种柔性锂离子电池安全管理方法及系统
CN106025405B (zh) 一种动力电池失效快速监测报警装置及方法
CN110370984A (zh) 动力电池热失控预警方法
CN110398699A (zh) 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动力电池热失控预警方法
CN105629172B (zh) 一种混合蓄电池故障检测的方法及装置
WO2011147222A1 (zh) 铅酸电池组智能监测修复控制方法及系统
JP2012029417A5 (ja) 電池制御システムとその制御方法並びに電池システム
CN205674885U (zh) 一种电动汽车的电池检测管理系统
CN110970679B (zh) 一种基于热对称的电池包温度传感器合理性诊断方法
CN101504444B (zh) 电动汽车矩阵电池组的电池容量检测方法
CN109870650A (zh) 电池监控方法及系统
CN106384854B (zh) 一种可内部测温和加热的动力电池及控制方法
JPWO2015040725A1 (ja) 蓄電池システム
CN106816907B (zh) 电动汽车以及电池管理系统及其故障检测方法
CN108400397A (zh) 电池管理系统及平台
CN115585926A (zh) 一种动力电池膨胀力监测系统和方法
CN108258340A (zh) 一种带气体监控装置的电池系统
CN114167296A (zh) 一种蓄电池远程充放电核容监测装置及方法
EP4345979A1 (en) Battery cell, battery module, battery pack, energy storage system, and electric vehicle
CN106611884A (zh) 一种用于电动汽车的电池管理系统
CN211045641U (zh) 温度采集单元及电池管理系统
CN208015409U (zh) 一种锂电池管理系统
CN207925620U (zh) 一种动力电池热失控预警系统
CN114274779B (zh) 新能源电动车集温度信息采集与预警控制的装置及方法
CN212569069U (zh) 一种动力电池研究测试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