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326103A - 一种移动智能终端生成危急信号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移动智能终端生成危急信号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9326103A CN109326103A CN201811166879.1A CN201811166879A CN109326103A CN 109326103 A CN109326103 A CN 109326103A CN 201811166879 A CN201811166879 A CN 201811166879A CN 109326103 A CN109326103 A CN 10932610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ntelligent terminal
- mobile intelligent
- emergency
- mobile
- us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2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38000012512 characteriz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0000001815 fa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2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9429 distr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790 confirm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1
- ZRHANBBTXQZFSP-UHFFFAOYSA-M potassium;4-amino-3,5,6-trichloropyridine-2-carboxylate Chemical group [K+].NC1=C(Cl)C(Cl)=NC(C([O-])=O)=C1Cl ZRHANBBTXQZFSP-UHFFFAOYSA-M 0.000 abstract 1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36626 alertn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B—SIGNALLING OR CALLING SYSTEMS; ORDER TELEGRAPHS; ALARM SYSTEMS
- G08B25/00—Alarm systems in which the location of the alarm condition is signalled to a central station, e.g. fire or police telegraphic systems
- G08B25/01—Alarm systems in which the location of the alarm condition is signalled to a central station, e.g. fire or police telegraphic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mission medium
- G08B25/016—Personal emergency signalling and security system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10—Services
- G06Q50/26—Government or public services
- G06Q50/265—Personal security, identity or safety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40/00—Recognition of biometric, human-related or animal-related patterns in image or video data
- G06V40/10—Human or animal bodies, e.g. vehicle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Body parts, e.g. hands
- G06V40/16—Human faces, e.g. facial parts, sketches or expressions
- G06V40/161—Detection; Localisation; Normalisation
- G06V40/166—Detection; Localisation; Normalisation using acquisition arrangemen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90—Services for handling of emergency or hazardous situations, e.g. earthquake and tsunami warning systems [ETW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mergency Management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Multimedia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Economics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Marketing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Oral & Maxillofacial Surgery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移动智能终端生成危急信号方法,该方法通过移动智能终端将自身的设备数值序列号以及设备系统初始版本数值号处理,得到表征该移动智能终端身份的终端应急认证参数,由移动智能终端将自身的终端应急认证参数发送给网络运营中心存储;利用合法用户面部图像上的红外分布状态情况作为表征该合法用户启动危急信号发送功能的用户应急认证参数,方便网络运营中心确认移动智能终端的应急功能是由其合法用户主动发出;通过采用预存储的危急表征轨迹特征曲线作为用户隐蔽启动其移动智能终端应急功能的隐蔽报警启动条件,降低了施暴者对用户利用该移动智能终端报警的警惕,有效地避免了施暴者对用户的观察监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终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移动智能终端生成危急信号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智能终端技术的不断发展,各式各样的诸如智能手机、智能手表等移动智能终端相继涌现,并且被广大用户所接受。这些移动智能终端几乎全部带有定位功能,加之移动智能终端作为一种便携的通信工具,已经逐渐地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和娱乐中。
人们携带移动智能终端出行或者居家时,通常会遇到诸如抢劫、打架斗殴等暴力事件,人们在这些情况下一般会选择利用自己的移动智能终端报警的方式进行处置。出于安全考虑,部分用户会采取发送短信报警的隐蔽报警方式。短信报警通常需要用户眼睛观察移动智能终端的屏幕,并且还要输入报警信息且点击发送短信,才能实现隐蔽报警。
但是,这种采用短信的隐蔽报警方式却难以满足施暴者对用户进行实时监视的情况,诸如施暴者在抢劫超市、抢劫行人的情况,这类情况用户很难躲避施暴者的视力监控范围,短信报警难以真正起到有效的隐蔽报警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提供一种移动智能终端生成危急信号方法。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移动智能终端生成危急信号方法,用于内置SIM卡的移动智能终端、网络运营中心和应急处理中心所形成的应急系统,所述网络运营中心分别与所述移动智能终端和应急处理中心通信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智能终端生成危急信号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至步骤8:
步骤1,所述网络运营中心建立智能终端应急反应数据库;其中,所述智能终端应急反应数据库内包括有在该网络运行中心备案的各移动智能终端的设备数值序列号以及对应该设备数值序列号的SIM卡的卡号;
步骤2,所述移动智能终端在由其合法用户首次启动时,该移动智能终端获取自身的设备名称、设备型号、设备数值序列号和设备系统初始版号,得到表征该移动智能终端身份的终端应急认证参数,并发送该移动智能终端的设备数值序列号以及所述终端应急认证参数给网络运营中心;
其中,所述移动智能终端标记为Mobile;智能终端Mobile的设备数值序列号记为SNMobile,设备数值序列号SNMobile共有K个数值,设备数值序列号SNMobile内的第k个数值标记为snMobile,k,1≤k≤K;智能终端Mobile的设备系统初始版本数值号标记为VersionMobile,VersionMobile≥1;所述移动智能终端Mobile的终端应急认证参数标记为θMobile:
步骤3,所述移动智能终端在被其合法用户首次启动时,该移动智能终端在预设特征采集时间段内获取其合法用户的预设数目的多幅面部图像以及对应各幅面部图像上的红外分布情况,得到该移动智能终端其合法用户的用户应急认证参数;其中,该移动智能终端其合法用户的用户应急认证参数的处理过程包括如下步骤a1至步骤a2:
步骤a1,预先设置预设特征采集时间段,由移动智能终端Mobile在预设特征采集时间段内连续获取其合法用户的多幅面部图像、各幅面部图像所对应用户面部上的红外分布状态点以及各红外分布状态点所对应的红外强度数据,由获取的所述多幅面部图像形成针对该移动智能终端其合法用户的面部图像数据库;
其中,所述预设特征采集时间段标记为T,所述移动智能终端其合法用户的面部图像数据库内的面部图像个数为M幅,面部图像数据库内的第m幅面部图像标记为JPGm,1≤m≤M;所述面部图像JPGm的长度值标记为面部图像JPGm的宽度值标记为
步骤a2,所述移动智能终端将获取的各红外分布状态点在对应所述面部图像的位置做标记处理,分别形成针对所述各幅面部图像的红外强度数据库,得到用户操作该移动智能终端启动危急信号发送功能的用户应急认证参数;
其中,所述面部图像JPGm对应的红外强度数据库标记为红外强度数据库内的红外强度数据标记为1≤n≤Nm;Nm为所述红外强度数据库内的红外强度数据个数;所述移动智能终端其合法用户的用户应急认证参数标记为ξMobile:
其中,表示长度值和宽度值两者中的最小值,表示长度值和宽度值两者中的最大值;
步骤4,所述移动智能终端的合法用户预先通过重复按照相同的轨迹移动该移动智能终端,并以该移动智能终端所移动过的轨迹作为表征出现危急情况的危急表征轨迹特征曲线,并由该移动智能终端存储所述危急表征轨迹特征曲线;
步骤5,所述移动智能终端在检测到自身移动的轨迹与存储的所述危急表征轨迹特征曲线相一致时,转入步骤6;否则,所述移动智能终端继续监测自身移动的轨迹,直到检测到自身移动的轨迹与存储的所述危急表征轨迹特征曲线相一致时,转入步骤6;
步骤6,所述移动智能终端即刻按照步骤3的方式获取其当前用户的面部图像以及对应各幅面部图像上的红外分布情况,得到该移动智能终端其当前用户的用户应急认证参数,并且判断当前用户的用户应急认证参数与其所述合法用户的用户应急认证参数一致时,该移动智能终端发送自身的终端应急认证参数以及定位信息给网络运营中心;
步骤7,所述网络运营中心在接收到有移动智能终端所发送的终端应急认证参数和定位信息,且接收到的该终端应急认证参数与网络运营中心已存储的任一终端应急认证参数一致时,网络运营中心发送应急请求信息给应急处理中心;其中,所述应急请求信息包括有网络运营中心的认证签章、存在应急需求的移动智能终端的SIM卡的卡号以及该移动智能终端的定位信息;
步骤8,所述应急处理中心根据网络运营中心发送来的应急请求信息启动应急处理。
进一步地,在所述移动智能终端生成危急信号方法中,所述移动智能终端发送定位信息为北斗定位信息。
再进一步地,在所述移动智能终端生成危急信号方法中,步骤3中所述面部图像的预设数目为10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首先,本发明通过移动智能终端将自身的设备数值序列号以及设备系统初始版本数值号处理,得到表征该移动智能终端身份的终端应急认证参数,且由移动智能终端将自身的终端应急认证参数发送给网络运营中心存储,以便于在该移动智能终端的合法用户启动应急功能时,网络运营中心能够对该移动智能终端的身份做出应急认证,且在应急认证通过后及时发送应急请求信息给应急处理中心;
其次,以移动智能终端其合法用户的面部图像作为特征载体,且利用合法用户面部图像上的红外分布状态情况作为表征该合法用户启动危急信号发送功能的用户应急认证参数,以方便网络运营中心确认移动智能终端的应急功能是由其合法用户主动发出,避免干扰正常的应急处理秩序;
最后,本发明通过采用预存储的危急表征轨迹特征曲线作为用户隐蔽启动其移动智能终端应急功能的隐蔽报警启动条件,不需要用户观察该移动智能终端的屏幕编辑发送短信,降低了施暴者对用户利用该移动智能终端报警的警惕,有效地避免了施暴者对用户的观察监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移动智能终端生成危急信号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移动智能终端生成危急信号方法,用于内置SIM卡的移动智能终端、网络运营中心和应急处理中心所形成的应急系统,网络运营中心分别与移动智能终端和应急处理中心通信连接,该移动智能终端生成危急信号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至步骤8:
步骤1,网络运营中心建立智能终端应急反应数据库;其中,智能终端应急反应数据库内包括有在该网络运行中心备案的各移动智能终端的设备数值序列号以及对应该设备数值序列号的SIM卡的卡号;
步骤2,移动智能终端在由其合法用户首次启动时,该移动智能终端获取自身的设备名称、设备型号、设备数值序列号和设备系统初始版号,得到表征该移动智能终端身份的终端应急认证参数,并发送该移动智能终端的设备数值序列号以及终端应急认证参数给网络运营中心;
其中,移动智能终端标记为Mobile;智能终端Mobile的设备数值序列号记为SNMobile,设备数值序列号SNMobile共有K个数值,设备数值序列号SNMobile内的第k个数值标记为snMobile,k,1≤k≤K;智能终端Mobile的设备系统初始版本数值号标记为VersionMobile,VersionMobile≥1;移动智能终端Mobile的终端应急认证参数标记为θMobile:
本实施例由移动智能终端将自身的设备数值序列号以及设备系统初始版本数值号处理,得到表征该移动智能终端身份的终端应急认证参数,且由移动智能终端将自身的终端应急认证参数发送给网络运营中心存储,以便于在该移动智能终端的合法用户启动应急功能时,网络运营中心能够对该移动智能终端的身份做出应急认证,且在应急认证通过后及时发送应急请求信息给应急处理中心;
步骤3,移动智能终端在被其合法用户首次启动时,该移动智能终端在预设特征采集时间段内获取其合法用户的预设数目的多幅面部图像以及对应各幅面部图像上的红外分布情况,得到该移动智能终端其合法用户的用户应急认证参数;其中,该移动智能终端其合法用户的用户应急认证参数的处理过程包括如下步骤a1至步骤a2:
步骤a1,预先设置预设特征采集时间段,由移动智能终端Mobile在预设特征采集时间段内连续获取其合法用户的多幅面部图像、各幅面部图像所对应用户面部上的红外分布状态点以及各红外分布状态点所对应的红外强度数据,由获取的所述多幅面部图像形成针对该移动智能终端其合法用户的面部图像数据库;
其中,预设特征采集时间段标记为T,移动智能终端其合法用户的面部图像数据库内的面部图像个数为M幅,面部图像数据库内的第m幅面部图像标记为JPGm,1≤m≤M;所述面部图像JPGm的长度值标记为面部图像JPGm的宽度值标记为本实施例中的该预设特征采集时间段T设置为10秒;步骤3中面部图像的预设数目为10幅,即M=10;
步骤a2,移动智能终端将获取的各红外分布状态点在对应所述面部图像的位置做标记处理,分别形成针对各幅面部图像的红外强度数据库,得到用户操作该移动智能终端启动危急信号发送功能的用户应急认证参数;
其中,面部图像JPGm对应的红外强度数据库标记为红外强度数据库内的红外强度数据标记为1≤n≤Nm;Nm为红外强度数据库内的红外强度数据个数;移动智能终端其合法用户的用户应急认证参数标记为ξMobile:
其中,表示长度值和宽度值两者中的最小值,表示长度值和宽度值两者中的最大值;
本实施例以移动智能终端其合法用户的面部图像作为特征载体,且利用合法用户面部图像上的红外分布状态情况作为表征该合法用户启动危急信号发送功能的用户应急认证参数,以方便网络运营中心确认移动智能终端的应急功能是由其合法用户主动发出,避免干扰正常的应急处理秩序;
步骤4,移动智能终端的合法用户预先通过重复按照相同的轨迹移动该移动智能终端,并以该移动智能终端所移动过的轨迹作为表征出现危急情况的危急表征轨迹特征曲线,并由该移动智能终端存储所述危急表征轨迹特征曲线;
本实施例通过采用预存储的危急表征轨迹特征曲线作为用户隐蔽启动其移动智能终端应急功能的隐蔽报警启动条件,不需要用户观察该移动智能终端的屏幕编辑发送短信,降低了施暴者对用户利用该移动智能终端报警的警惕,有效地避免了施暴者对用户的观察监控;
步骤5,移动智能终端在检测到自身移动的轨迹与存储的所述危急表征轨迹特征曲线相一致时,转入步骤6;否则,移动智能终端继续监测自身移动的轨迹,直到检测到自身移动的轨迹与存储的危急表征轨迹特征曲线相一致时,转入步骤6;
步骤6,移动智能终端即刻按照步骤3的方式获取其当前用户的面部图像以及对应各幅面部图像上的红外分布情况,得到该移动智能终端其当前用户的用户应急认证参数,并且判断当前用户的用户应急认证参数与其所述合法用户的用户应急认证参数一致时,该移动智能终端发送自身的终端应急认证参数以及定位信息给网络运营中心;该移动智能终端发送定位信息为北斗定位信息;
步骤7,网络运营中心在接收到有移动智能终端所发送的终端应急认证参数和定位信息,且接收到的该终端应急认证参数与网络运营中心已存储的任一终端应急认证参数一致时,网络运营中心发送应急请求信息给应急处理中心;其中,应急请求信息包括有网络运营中心的认证签章、存在应急需求的移动智能终端的SIM卡的卡号以及该移动智能终端的定位信息;
步骤8,应急处理中心根据网络运营中心发送来的应急请求信息启动应急处理。
尽管以上详细地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是应该清楚地理解,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3)
1.一种移动智能终端生成危急信号方法,用于内置SIM卡的移动智能终端、网络运营中心和应急处理中心所形成的应急系统,所述网络运营中心分别与所述移动智能终端和应急处理中心通信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智能终端生成危急信号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至步骤8:
步骤1,所述网络运营中心建立智能终端应急反应数据库;其中,所述智能终端应急反应数据库内包括有在该网络运行中心备案的各移动智能终端的设备数值序列号以及对应该设备数值序列号的SIM卡的卡号;
步骤2,所述移动智能终端在由其合法用户首次启动时,该移动智能终端获取自身的设备名称、设备型号、设备数值序列号和设备系统初始版号,得到表征该移动智能终端身份的终端应急认证参数,并发送该移动智能终端的设备数值序列号以及所述终端应急认证参数给网络运营中心;
其中,所述移动智能终端标记为Mobile;智能终端Mobile的设备数值序列号记为SNMobile,设备数值序列号SNMobile共有K个数值,设备数值序列号SNMobile内的第k个数值标记为snMobile,k,1≤k≤K;智能终端Mobile的设备系统初始版本数值号标记为VersionMobile,VersionMobile≥1;所述移动智能终端Mobile的终端应急认证参数标记为θMobile:
步骤3,所述移动智能终端在被其合法用户首次启动时,该移动智能终端在预设特征采集时间段内获取其合法用户的预设数目的多幅面部图像以及对应各幅面部图像上的红外分布情况,得到该移动智能终端其合法用户的用户应急认证参数;其中,该移动智能终端其合法用户的用户应急认证参数的处理过程包括如下步骤a1至步骤a2:
步骤a1,预先设置预设特征采集时间段,由移动智能终端Mobile在预设特征采集时间段内连续获取其合法用户的多幅面部图像、各幅面部图像所对应用户面部上的红外分布状态点以及各红外分布状态点所对应的红外强度数据,由获取的所述多幅面部图像形成针对该移动智能终端其合法用户的面部图像数据库;
其中,所述预设特征采集时间段标记为T,所述移动智能终端其合法用户的面部图像数据库内的面部图像个数为M幅,面部图像数据库内的第m幅面部图像标记为JPGm,1≤m≤M;所述面部图像JPGm的长度值标记为面部图像JPGm的宽度值标记为
步骤a2,所述移动智能终端将获取的各红外分布状态点在对应所述面部图像的位置做标记处理,分别形成针对所述各幅面部图像的红外强度数据库,得到用户操作该移动智能终端启动危急信号发送功能的用户应急认证参数;
其中,所述面部图像JPGm对应的红外强度数据库标记为红外强度数据库内的红外强度数据标记为1≤n≤Nm;Nm为所述红外强度数据库内的红外强度数据个数;所述移动智能终端其合法用户的用户应急认证参数标记为ξMobile:
其中,表示长度值和宽度值两者中的最小值,表示长度值和宽度值两者中的最大值;
步骤4,所述移动智能终端的合法用户预先通过重复按照相同的轨迹移动该移动智能终端,并以该移动智能终端所移动过的轨迹作为表征出现危急情况的危急表征轨迹特征曲线,并由该移动智能终端存储所述危急表征轨迹特征曲线;
步骤5,所述移动智能终端在检测到自身移动的轨迹与存储的所述危急表征轨迹特征曲线相一致时,转入步骤6;否则,所述移动智能终端继续监测自身移动的轨迹,直到检测到自身移动的轨迹与存储的所述危急表征轨迹特征曲线相一致时,转入步骤6;
步骤6,所述移动智能终端即刻按照步骤3的方式获取其当前用户的面部图像以及对应各幅面部图像上的红外分布情况,得到该移动智能终端其当前用户的用户应急认证参数,并且判断当前用户的用户应急认证参数与其所述合法用户的用户应急认证参数一致时,该移动智能终端发送自身的终端应急认证参数以及定位信息给网络运营中心;
步骤7,所述网络运营中心在接收到有移动智能终端所发送的终端应急认证参数和定位信息,且接收到的该终端应急认证参数与网络运营中心已存储的任一终端应急认证参数一致时,网络运营中心发送应急请求信息给应急处理中心;其中,所述应急请求信息包括有网络运营中心的认证签章、存在应急需求的移动智能终端的SIM卡的卡号以及该移动智能终端的定位信息;
步骤8,所述应急处理中心根据网络运营中心发送来的应急请求信息启动应急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智能终端生成危急信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智能终端发送定位信息为北斗定位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智能终端生成危急信号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面部图像的预设数目为10幅。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1166879.1A CN109326103B (zh) | 2018-10-08 | 2018-10-08 | 一种移动智能终端生成危急信号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1166879.1A CN109326103B (zh) | 2018-10-08 | 2018-10-08 | 一种移动智能终端生成危急信号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326103A true CN109326103A (zh) | 2019-02-12 |
CN109326103B CN109326103B (zh) | 2020-09-15 |
Family
ID=652616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1166879.1A Active CN109326103B (zh) | 2018-10-08 | 2018-10-08 | 一种移动智能终端生成危急信号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9326103B (zh) |
Citations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1290624A1 (en) * | 2000-06-08 | 2003-03-12 | 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 | Near-infrared disguise detection |
CN1571553A (zh) * | 2003-07-16 | 2005-01-26 | 吴坚 | 移动终端组群的定位跟踪报警方法及系统 |
DE60015021T2 (de) * | 1999-07-16 | 2005-03-03 | Hitachi, Ltd. | Uberwachungssystem für bewegliche Objekte |
US20090253402A1 (en) * | 2008-04-08 | 2009-10-08 | Sungkyunkwan University Foundation For Corporate Collaboration | Systems for tracking kidnapped hostage tracking systems, Transmitters used in the same, Sensor network gateways used in the same, and methods of tracking kidnapped hostage |
CN102130976A (zh) * | 2010-01-12 | 2011-07-20 |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终端接入软交换网的方法、终端及系统 |
CN102457511A (zh) * | 2010-10-21 | 2012-05-16 | 赵亮兵 | 用手机从根本上解决笔记本电脑被盗的方法 |
CN203386326U (zh) * | 2013-07-29 | 2014-01-08 | 深圳市赛格导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车载终端手势动作报警装置 |
CN103714279A (zh) * | 2012-10-09 | 2014-04-09 | 索尼公司 | 认证装置、认证方法以及程序 |
CN104010367A (zh) * | 2014-06-10 | 2014-08-27 | 陆俊 | 一种被盗移动终端的追踪方法和系统 |
CN104463113A (zh) * | 2014-11-28 | 2015-03-25 | 福建星网视易信息系统有限公司 | 一种人脸识别方法、装置及门禁系统 |
CN104503888A (zh) * | 2014-12-16 | 2015-04-08 |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告警提示的方法及装置 |
CN104700087A (zh) * | 2015-03-23 | 2015-06-10 | 上海交通大学 | 可见光与近红外人脸图像的相互转换方法 |
CN106846724A (zh) * | 2017-03-24 | 2017-06-13 | 云南师范大学 | 一种定位器及其定位器报警方法 |
CN107049280A (zh) * | 2017-05-23 | 2017-08-18 | 宁波大学 | 一种移动互联网智能可穿戴设备 |
CN108255451A (zh) * | 2018-01-23 | 2018-07-06 | 宁波大学 | 一种移动智能终端图像处理方法 |
-
2018
- 2018-10-08 CN CN201811166879.1A patent/CN109326103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60015021T2 (de) * | 1999-07-16 | 2005-03-03 | Hitachi, Ltd. | Uberwachungssystem für bewegliche Objekte |
EP1290624A1 (en) * | 2000-06-08 | 2003-03-12 | 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 | Near-infrared disguise detection |
CN1571553A (zh) * | 2003-07-16 | 2005-01-26 | 吴坚 | 移动终端组群的定位跟踪报警方法及系统 |
US20090253402A1 (en) * | 2008-04-08 | 2009-10-08 | Sungkyunkwan University Foundation For Corporate Collaboration | Systems for tracking kidnapped hostage tracking systems, Transmitters used in the same, Sensor network gateways used in the same, and methods of tracking kidnapped hostage |
CN102130976A (zh) * | 2010-01-12 | 2011-07-20 |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终端接入软交换网的方法、终端及系统 |
CN102457511A (zh) * | 2010-10-21 | 2012-05-16 | 赵亮兵 | 用手机从根本上解决笔记本电脑被盗的方法 |
CN103714279A (zh) * | 2012-10-09 | 2014-04-09 | 索尼公司 | 认证装置、认证方法以及程序 |
CN203386326U (zh) * | 2013-07-29 | 2014-01-08 | 深圳市赛格导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车载终端手势动作报警装置 |
CN104010367A (zh) * | 2014-06-10 | 2014-08-27 | 陆俊 | 一种被盗移动终端的追踪方法和系统 |
CN104463113A (zh) * | 2014-11-28 | 2015-03-25 | 福建星网视易信息系统有限公司 | 一种人脸识别方法、装置及门禁系统 |
CN104503888A (zh) * | 2014-12-16 | 2015-04-08 |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告警提示的方法及装置 |
CN104700087A (zh) * | 2015-03-23 | 2015-06-10 | 上海交通大学 | 可见光与近红外人脸图像的相互转换方法 |
CN106846724A (zh) * | 2017-03-24 | 2017-06-13 | 云南师范大学 | 一种定位器及其定位器报警方法 |
CN107049280A (zh) * | 2017-05-23 | 2017-08-18 | 宁波大学 | 一种移动互联网智能可穿戴设备 |
CN108255451A (zh) * | 2018-01-23 | 2018-07-06 | 宁波大学 | 一种移动智能终端图像处理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2)
Title |
---|
孔维鹏,周杰: "公共场所移动报警终端设计", 《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 * |
赵婷,郑紫微: "基于改进的帧间差分运动目标提取算法", 《无线通信技术》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326103B (zh) | 2020-09-1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458154B (zh) | 人脸识别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CN109255863B (zh) | 基于用户人脸和二维码验证的智能门锁及其运行方法 | |
CN106506442A (zh) | 一种智能家居多用户身份识别及其权限管理系统 | |
CN106845368A (zh) | 基于人脸识别的机场登机安检再确认系统和方法 | |
CN106375956A (zh) | 用于移动终端的电子围栏方法及装置 | |
CN105376711A (zh) | 可穿戴设备的位置提示方法、装置及可穿戴设备 | |
CN106448052A (zh) | 一种儿童安全预警系统及其工作机制 | |
CN106846724A (zh) | 一种定位器及其定位器报警方法 | |
CN112861826B (zh) | 基于视频图像的煤矿监管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10049490B (zh) | 穿戴式设备的安全防护方法、装置、穿戴式设备及介质 | |
CN107590404A (zh) | 追踪方法和系统以及终端设备 | |
CN107292208B (zh) | 移动终端防盗窃方法及装置 | |
CN114898443A (zh) | 一种人脸数据获取方法及装置 | |
CN114120597A (zh) | 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公共场所疫情常态化防控系统 | |
CN109326103B (zh) | 一种移动智能终端生成危急信号方法 | |
CN108304073B (zh) | 电子装置、解锁控制方法及相关产品 | |
CN111815887A (zh) | 安防警示系统 | |
CN106530641A (zh) | 智能防丢装置及其工作方法、智能防丢系统 | |
CN106608246A (zh) | 车辆后备箱解锁方法、装置及系统 | |
CN202503545U (zh) | 账号安全应用系统 | |
CN102982267A (zh) | 一种安全防护的方法和系统和终端 | |
CN113438306B (zh) | 一种安防监控系统及安防监控方法、设备 | |
CN109948508A (zh) | 一种面部识别方法及装置 | |
CN104915661A (zh) | 一种智能动态人脸识别加密系统 | |
CN113543105B (zh) | 一种面向电梯安全监控的边缘计算网关及其监控系统、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