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325300A - 外轮廓建模加载方法、系统、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外轮廓建模加载方法、系统、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325300A
CN109325300A CN201811149947.3A CN201811149947A CN109325300A CN 109325300 A CN109325300 A CN 109325300A CN 201811149947 A CN201811149947 A CN 201811149947A CN 109325300 A CN109325300 A CN 10932530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el
outer profile
component model
loading
targ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14994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友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Mingsheng Drawin Technology Invest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Mingsheng Drawin Technology Invest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Mingsheng Drawin Technology Invest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Mingsheng Drawin Technology Invest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149947.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325300A/zh
Publication of CN1093253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325300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10Geometric CAD
    • G06F30/13Architectural design, e.g. computer-aided architectural design [CAAD] related to design of buildings, bridges, landscapes, production plants or road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me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Mathematical Analysis (AREA)
  • Mathematical Optimization (AREA)
  • Pure & Applied Mathematics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外轮廓建模加载方法、系统、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应用于装配式建筑领域,包括:通过人机交互设备接收用户输入的目标加载信息;利用类型对应关系,按照目标加载信息,加载与目标加载信息对应的构件模型;其中,类型对应关系为预先在生成外轮廓模型的过程中,按照预设分类条件,对外轮廓模型的各构件模型进行分类,建立的各构件模型与各类型的对应关系;本申请预先建立构建模型与加载类型的类型对应关系,在接收到指定得加载类型后,利用类型对应关系,按照类型查找到相应的构件模型,从后台数据库中加载相应的构建模型,而非加载外轮廓模型中的全部构件模型,仅加载用户选择的部分构建模型,进而加快了模型的加载速度。

Description

外轮廓建模加载方法、系统、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装配式建筑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外轮廓建模加载方法、系统、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工业技术的发展,城市化建设加快,建筑领域也迎来各种技术创新,装配式建筑便是其中之一,由于装配式建筑的建造速度快,而且生产成本较低,迅速在世界各地推广开来。
装配式建筑中大量的建筑部品由车间生产加工完成,构件种类主要有:外墙板,内墙板,叠合板,阳台,空调板,楼梯,预制梁,预制柱等;现场大量的装配作业,比原始现浇作业大大减少;采用建筑、装修一体化设计、施工,理想状态是装修可随主体施工同步进行;设计的标准化和管理的信息化,构件越标准,生产效率越高,相应的构件成本就会下降,配合工厂的数字化管理,整个装配式建筑的性价比会越来越高,同时,符合绿色建筑的要求,节能环保。
现有技术中外轮廓建模由于模型的体量大,加载速度慢。
为此,需要一种快速加载外轮廓模型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外轮廓建模加载方法、系统、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快速加载外轮廓模型。其具体方案如下:
一种外轮廓建模加载方法,应用于装配式建筑领域,包括:
通过人机交互设备接收用户输入的目标加载信息;
利用类型对应关系,按照所述目标加载信息,加载与所述目标加载信息对应的构件模型;
其中,所述类型对应关系为预先在生成外轮廓模型的过程中,按照预设分类条件,对所述外轮廓模型的各构件模型进行分类,建立的各构件模型与各类型的对应关系。
可选的,所述利用类型对应关系,按照所述目标加载信息,加载与所述目标加载信息对应的构件模型的过程,包括:
利用预先建立的每个构件模型与构件特征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按照目标构件特征信息,加载与所述目标构件特征信息对应的构件模型。
可选的,所述利用类型对应关系,按照所述目标加载信息,加载与所述目标加载信息对应的构件模型的过程,包括:
利用预先建立的各建模阶段与每个构件模型之间的对应关系,按照目标建模阶段,加载与所述目标建模阶段对应的构件模型。
可选的,所述利用类型对应关系,按照所述目标加载信息,加载与所述目标加载信息对应的构件模型的过程,包括:
利用预先建立的标准层与每个构件模型之间的对应关系,按照标准层加载层数,加载与所述标准层加载层数对应的构件模型。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外轮廓建模加载系统,应用于装配式建筑领域,包括:
信息接收模块,用于通过人机交互设备接收用户输入的目标加载信息;
模型加载模块,用于利用类型对应关系,按照所述目标加载信息,加载与所述目标加载信息对应的构件模型;
其中,所述类型对应关系为预先在生成外轮廓模型的过程中,按照预设分类条件,对所述外轮廓模型的各构件模型进行分类,建立的各构件模型与各类型的对应关系。
可选的,所述模型加载模块,包括:
特征信息加载单元,用于利用预先建立的每个构件模型与构件特征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按照目标构件特征信息,加载与所述目标构件特征信息对应的构件模型;
建模阶段加载单元,用于利用预先建立的各建模阶段与每个构件模型之间的对应关系,按照目标建模阶段,加载与所述目标建模阶段对应的构件模型;
标准层加载单元,用于利用预先建立的标准层与每个构件模型之间的对应关系,按照标准层加载层数,加载与所述标准层加载层数对应的构件模型。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外轮廓建模加载装置,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以实现如前述的外轮廓建模加载方法。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外轮廓建模加载程序,所述外轮廓建模加载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前述外轮廓建模加载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中,外轮廓建模加载方法,应用于装配式建筑领域,包括:通过人机交互设备接收用户输入的目标加载信息;利用类型对应关系,按照目标加载信息,加载与目标加载信息对应的构件模型;其中,类型对应关系为预先在生成外轮廓模型的过程中,按照预设分类条件,对外轮廓模型的各构件模型进行分类,建立的各构件模型与各类型的对应关系。
本发明预先建立构建模型与加载类型的对应关系,即类型对应关系,在接收到指定得加载类型后,利用类型对应关系,按照类型查找到相应的构件模型,从后台数据库中将相应的构件模型全部加载出,而非一次性加载外轮廓模型中的全部构件模型,仅加载用户选择的部分构建模型,进而加快了模型的加载速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外轮廓建模加载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外轮廓建模加载系统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外轮廓建模加载方法,参见图1所示,应用于装配式建筑领域,该方法包括:
S1:通过人机交互设备接收用户输入的目标加载信息;
S2:利用类型对应关系,按照目标加载信息,加载与目标加载信息对应的构件模型;
其中,类型对应关系为预先在生成外轮廓模型的过程中,按照预设分类条件,对外轮廓模型的各构件模型进行分类,建立的各构件模型与各类型的对应关系。
具体的,在生成外轮廓模型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建模不同阶段、构件的特征信息或以标准层为单位对构件模型进行分类,并确定每个构建模型与其相应的类型的对应关系,最后得到记录有构建模型与类型之间的类型对应关系。
其中,可以为每个构件模型设定一个构件特征信息,构件模型与构件特征信息一一对应,通过建立构件模型与构件特征信息的对应关系,可以输入构件特征信息,从而查找到对应的构件模型,例如,为每个构件模型设置一个编号,通过输入编号,便可以查找到对应的构建模型;还可以建立不同建模阶段下各构件模型与建模阶段的对应关系,通过选择指定的建模阶段,则对应该阶段下各构件模型,需要说明的是,在建模的不同阶段下,其对应的各构件模型的数量和种类及具体参数并不一样;同时,还可以以标准层为单位建立标准层与构建模型的对应关系,通过选择标准层的层数,便可以加载相应的标准层数的构建模型。
相对应的,利用预先建立的每个构件模型与构件特征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按照目标构件特征信息,加载与目标构件特征信息对应的构件模型。
具体的,将每个构建模型以结构化的数据保存在后台数据库中,通过响应用户输入的构件特征信息,从后台数据库中加载出相应的构建模型,而未被选中的构建模型,则仍保存在后台数据中,但不用加载出来,减少了加载量。
相对应的,利用预先建立的各建模阶段与每个构件模型之间的对应关系,按照目标建模阶段,加载与目标建模阶段对应的构件模型。
具体的,各建模阶段可以包括CAD底图模型阶段、初始外轮廓模型阶段、精式模型阶段和工艺中心文件阶段,通过响应用户的加载指令,从后台数据库中调用与制定阶段对应的全部构建模型,例如,用户需要加载CAD底图模型阶段的构件模型,则从后台数据库中加载全部属于CAD底图模型阶段的构件模型。
相对应的,利用预先建立的标准层与每个构件模型之间的对应关系,按照标准层加载层数,加载与标准层加载层数对应的构件模型。
具体的,标准层对应多个构建模型,通过接收用户输入的加载标准层的层数,相应的从后台数据库中加载出多个标准层中全部对应的构建模型,例如,每个标准层包括第一构件模型、第二构件模型和第三构件模型,用户需要加载3层标准层,则同时加载出3层相同的标准层,每层标准层中包括第一构件模型、第二构件模型和第三构件模型。
可见,本发明实施例预先建立构建模型与加载类型的对应关系,即类型对应关系,在接收到指定得加载类型后,利用类型对应关系,按照类型查找到相应的构件模型,从后台数据库中将相应的构件模型全部加载出,而非一次性加载外轮廓模型中的全部构件模型,仅加载用户选择的部分构建模型,进而加快了模型的加载速度。
相应的,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外轮廓建模加载系统,参见图2所示,应用于装配式建筑领域,该系统包括:
信息接收模块,用于通过人机交互设备接收用户输入的目标加载信息;
模型加载模块,用于利用类型对应关系,按照目标加载信息,加载与目标加载信息对应的构件模型;
其中,类型对应关系为预先在生成外轮廓模型的过程中,按照预设分类条件,对外轮廓模型的各构件模型进行分类,建立的各构件模型与各类型的对应关系。
可见,本发明实施例预先建立构建模型与加载类型的对应关系,即类型对应关系,在接收到指定得加载类型后,利用类型对应关系,按照类型查找到相应的构件模型,从后台数据库中将相应的构件模型全部加载出,而非一次性加载外轮廓模型中的全部构件模型,仅加载用户选择的部分构建模型,进而加快了模型的加载速度。
其中,上述模型加载模块,包括特征信息加载单元、建模阶段加载单元和标准层加载单元;其中,
特征信息加载单元,用于利用预先建立的每个构件模型与构件特征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按照目标构件特征信息,加载与目标构件特征信息对应的构件模型;
建模阶段加载单元,用于利用预先建立的各建模阶段与每个构件模型之间的对应关系,按照目标建模阶段,加载与目标建模阶段对应的构件模型;
标准层加载单元,用于利用预先建立的标准层与每个构件模型之间的对应关系,按照标准层加载层数,加载与标准层加载层数对应的构件模型。
此外,本发明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外轮廓建模加载装置,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用于执行计算机程序以实现如前述的外轮廓建模加载方法。
关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外轮廓建模加载方法的具体内容,可以参考前述实施例中公开的相应内容,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另外,本发明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外轮廓建模加载程序,外轮廓建模加载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前述外轮廓建模加载方法的步骤。
关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外轮廓建模加载方法的具体内容,可以参考前述实施例中公开的相应内容,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专业人员还可以进一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现,为了清楚地说明硬件和软件的可互换性,在上述说明中已经按照功能一般性地描述了各示例的组成及步骤。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外轮廓建模加载方法、系统、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8)

1.一种外轮廓建模加载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装配式建筑领域,包括:
通过人机交互设备接收用户输入的目标加载信息;
利用类型对应关系,按照所述目标加载信息,加载与所述目标加载信息对应的构件模型;
其中,所述类型对应关系为预先在生成外轮廓模型的过程中,按照预设分类条件,对所述外轮廓模型的各构件模型进行分类,建立的各构件模型与各类型的对应关系。
2.根据原理要求1所述的外轮廓建模加载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利用类型对应关系,按照所述目标加载信息,加载与所述目标加载信息对应的构件模型的过程,包括:
利用预先建立的每个构件模型与构件特征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按照目标构件特征信息,加载与所述目标构件特征信息对应的构件模型。
3.根据原理要求1所述的外轮廓建模加载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利用类型对应关系,按照所述目标加载信息,加载与所述目标加载信息对应的构件模型的过程,包括:
利用预先建立的各建模阶段与每个构件模型之间的对应关系,按照目标建模阶段,加载与所述目标建模阶段对应的构件模型。
4.根据原理要求1所述的外轮廓建模加载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利用类型对应关系,按照所述目标加载信息,加载与所述目标加载信息对应的构件模型的过程,包括:
利用预先建立的标准层与每个构件模型之间的对应关系,按照标准层加载层数,加载与所述标准层加载层数对应的构件模型。
5.一种外轮廓建模加载系统,其特征在于,应用于装配式建筑领域,包括:
信息接收模块,用于通过人机交互设备接收用户输入的目标加载信息;
模型加载模块,用于利用类型对应关系,按照所述目标加载信息,加载与所述目标加载信息对应的构件模型;
其中,所述类型对应关系为预先在生成外轮廓模型的过程中,按照预设分类条件,对所述外轮廓模型的各构件模型进行分类,建立的各构件模型与各类型的对应关系。
6.根据原理要求5所述的外轮廓建模加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型加载模块,包括:
特征信息加载单元,用于利用预先建立的每个构件模型与构件特征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按照目标构件特征信息,加载与所述目标构件特征信息对应的构件模型;
建模阶段加载单元,用于利用预先建立的各建模阶段与每个构件模型之间的对应关系,按照目标建模阶段,加载与所述目标建模阶段对应的构件模型;
标准层加载单元,用于利用预先建立的标准层与每个构件模型之间的对应关系,按照标准层加载层数,加载与所述标准层加载层数对应的构件模型。
7.一种外轮廓建模加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外轮廓建模加载方法。
8.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外轮廓建模加载程序,所述外轮廓建模加载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外轮廓建模加载方法的步骤。
CN201811149947.3A 2018-09-29 2018-09-29 外轮廓建模加载方法、系统、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Withdrawn CN10932530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149947.3A CN109325300A (zh) 2018-09-29 2018-09-29 外轮廓建模加载方法、系统、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149947.3A CN109325300A (zh) 2018-09-29 2018-09-29 外轮廓建模加载方法、系统、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325300A true CN109325300A (zh) 2019-02-12

Family

ID=652649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149947.3A Withdrawn CN109325300A (zh) 2018-09-29 2018-09-29 外轮廓建模加载方法、系统、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325300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65980A (zh) * 2020-12-17 2021-03-09 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构件模型转换方法、建模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65980A (zh) * 2020-12-17 2021-03-09 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构件模型转换方法、建模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704703B (zh) 一种土建bim工程量模型的构建方法
Lee et al. Efficiency analysis of Set-based Design with structural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S-BIM) on high-rise building structures
CN103400228B (zh) 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站后工程信息模型的创建方法
CN103984802B (zh) 一种蜂窝夹层结构的有限元建模简化方法
CN102156776B (zh) 一种利用关系型数据库构建电缆桥架网络的方法
CN109242969A (zh) 一种装配式建筑的外轮廓模型生成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02289743A (zh) 产品生产工艺流程计算机仿真系统及方法
CN103927607A (zh) 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9063295A (zh) 基于cae模型的节点信息优化处理方法和装置
US20240054537A1 (en) Business variable optimization for manufacture or supply of designed products
CN109684735A (zh) 构件模型内加强筋模型生成方法、系统、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08416076A (zh) 一种基于bim技术的装配式建筑设计方法
CN109376404A (zh) 建筑外轮廓模型生成方法、系统、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4329694A (zh) 一种基于bim的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设计方法
CN113536411A (zh) 一种精确定位构件边线的bim建模方法及系统
CN109241663A (zh) 外轮廓模型标识变更方法、系统、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9325300A (zh) 外轮廓建模加载方法、系统、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KR20080052529A (ko) 철골구조물 3차원 전산모형 구현방법 및 이를 수행하는프로그램을 기록한 컴퓨터 판독 가능한 기록매체
CN105867308A (zh) 一种基于精度控制的钣金件快速开发系统
JP2006201979A (ja) 建築物の施工計画支援プログラム
CN103489217A (zh) 基于柱系统的建筑物的建模方法
CN103745067A (zh) 发电机定子端部参数化自动建模系统及方法
Weise et al. Structural analysis extension of the IFC modelling framework
CN105956346A (zh) 一种铝合金模板设计系统和方法
CN109918804A (zh) 基于bim模型的构件模型坐标转换方法、系统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212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