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324420A - 2d/3d可切换的视景分离元件及其制作方法、立体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2d/3d可切换的视景分离元件及其制作方法、立体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9324420A CN109324420A CN201811457918.3A CN201811457918A CN109324420A CN 109324420 A CN109324420 A CN 109324420A CN 201811457918 A CN201811457918 A CN 201811457918A CN 109324420 A CN109324420 A CN 10932442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underlay substrate
- driver
- comes
- changeable
- resolution eleme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30/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 G02B30/2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by providing first and second parallax images to an observer's left and right eyes
- G02B30/26—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by providing first and second parallax images to an observer's left and right eyes of the autostereoscopic type
- G02B30/27—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by providing first and second parallax images to an observer's left and right eyes of the autostereoscopic type involving lenticular array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Testing, Inspecting, Measuring Of Stereoscopic Televisions And Televis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2D/3D可切换的视景分离元件及其制作方法、立体显示装置。该2D/3D可切换的视景分离元件的制作方法包括:形成第一衬底基板和柱状透镜阵列,柱状透镜阵列远离第一衬底基板的一侧表面形成有第一配向沟槽;在第一配向沟槽的表面形成第一导电层,或者,在第一衬底基板远离第一配向沟槽的一侧表面形成第一导电层;其中,第一衬底基板与柱状透镜阵列一体成型。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可减少2D/3D可切换的视景分离元件的制作步骤,简化2D/3D可切换的视景分离元件的制作工艺,从而有利于提高2D/3D可切换的视景分离元件的生产良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测试治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2D/3D可切换的视景分离元件及其制作方法、立体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正在从二维显示(平面显示)到立体显示(三维显示)过渡。立体显示技术已经成为显示技术领域发展的新趋势,越来越多的显示装置开始整合立体显示技术。并且为提高用户体验,裸眼立体显示技术逐渐成为研究热点。裸眼立体显示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利用遮挡、折射等方式,使左眼和右眼看到具有视差信息的画面,从而在大脑中产生立体视觉的效果。
目前,裸眼立体显示装置中的2D/3D可切换的视景分离元件通常包括柱状透镜光栅,利用柱状透镜光栅的分光作用将以特定方式处理的具有视差信息的两幅画面分别投射到人的左眼和右眼。通常,柱状透镜光栅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以及位于两基板之间的液晶层;第一基板通常包括玻璃衬底、第一导电层、透镜层以及第一配向层(通常为聚酰亚胺材料),第二基板包括玻璃衬底、第二导电层和第二配向层(通常为聚酰亚胺材料);上述各膜层之间进行对位贴合,使2D/3D可切换的视景分离元件的制作步骤繁多,工艺复杂,且良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2D/3D可切换的视景分离元件及其制作方法、立体显示装置,以减少2D/3D可切换的视景分离元件的制作步骤,简化视2D/3D可切换的景分离元件的制作工艺,从而有利于提高2D/3D可切换的视景分离元件的生产良率。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2D/3D可切换的视景分离元件的制作方法,该2D/3D可切换的视景分离元件的制作方法包括:
形成第一衬底基板和柱状透镜阵列,所述柱状透镜阵列远离所述第一衬底基板的一侧表面形成有第一配向沟槽;
在所述第一配向沟槽的表面形成第一导电层,或者,在所述第一衬底基板远离所述第一配向沟槽的一侧表面形成第一导电层;
其中,所述第一衬底基板与所述柱状透镜阵列一体成型。
进一步地,形成第一衬底基板和柱状透镜阵列,所述柱状透镜阵列远离所述第一衬底基板的一侧表面形成有第一配向沟槽,包括:
形成第一衬底基板和柱状透镜阵列;
采用研磨工艺或者采用双光子激光刻蚀工艺在所述柱状透镜阵列远离所述第一衬底基板的一侧表面形成所述第一配向沟槽。
进一步地,形成第一衬底基板和柱状透镜阵列,所述柱状透镜阵列远离所述第一衬底基板的一侧表面形成有第一配向沟槽,包括:
所述第一衬底基板、所述柱状透镜阵列以及所述第一配向沟槽一体成型。
进一步地,形成第一衬底基板和柱状透镜阵列的同时还包括:
形成框胶侧壁,所述框胶侧壁围绕所述第一衬底基板的四周设置;
其中,所述第一衬底基板、所述柱状透镜阵列以及所述框胶侧壁一体成型。
进一步地,该2D/3D可切换的视景分离元件的制作方法还包括:
提供第二衬底基板,所述第二衬底基板的一侧表面形成有第二配向沟槽;
在所述第二配向沟槽的表面形成第二导电层,或者,在所述第二衬底基板远离所述第二配向沟槽的一侧表面形成第二导电层;
提供电光材料;
将所述第一衬底基板和所述第二衬底基板压合,形成密闭结构,所述电光材料位于所述密闭结构内;至此,形成所述2D/3D可切换的视景分离元件。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衬底基板与所述第二配向沟槽一体成型。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2D/3D可切换的视景分离元件,该2D/3D可切换的视景分离元件由第一方面提供的任一种2D/3D可切换的视景分离元件的制作方法制作得到,该2D/3D可切换的视景分离元件包括:
第一衬底基板和柱状透镜阵列,所述柱状透镜阵列远离所述第一衬底基板一侧表面设置有第一配向沟槽;
第一导电层,设置于所述第一配向沟槽的表面,或者,设置于所述第一衬底基板远离所述第一配向沟槽的一侧表面;
其中,所述第一衬底基板与所述柱状透镜阵列一体成型。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衬底基板、所述柱状透镜阵列以及所述第一配向沟槽一体成型。
进一步地,该2D/3D可切换的视景分离元件还包括框胶侧壁,所述框胶侧壁围绕所述第一衬底基板的四周设置;
其中,所述第一衬底基板、所述柱状透镜阵列以及所述框胶侧壁一体成型。
进一步地,该2D/3D可切换的视景分离元件还包括第二衬底基板和电光材料;
所述第二衬底基板与所述第一衬底基板相对设置,形成密闭结构,所述电光材料设置于所述第一衬底基板与所述第二衬底基板之间;
其中,所述第二衬底基板靠近所述第一衬底基板的一侧表面形成有第二配向沟槽,所述第二配向沟槽与所述第一配向沟槽相对设置;所述第二衬底基板还包括第二导电层,所述第二导电层与所述第一导电层相对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衬底基板与所述第二配向沟槽一体成型。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立体显示装置,该立体显示装置包括第二方面提供的任一种2D/3D可切换的视景分离元件;
还包括显示面板;
所述2D/3D可切换的视景分离元件位于所述显示面板的出光侧。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2D/3D可切换的视景分离元件的制作方法包括形成第一衬底基板和柱状透镜阵列,柱状透镜阵列远离第一衬底基板的一侧表面形成有第一配向沟槽;在第一配向沟槽的表面形成第一导电层,或者,在第一衬底基板远离第一配向沟槽的一侧表面形成第一导电层;通过将第一衬底基板和柱状透镜阵列一体成型,可减少2D/3D可切换的视景分离元件的制作步骤,简化2D/3D可切换的视景分离元件的制作工艺,从而有利于提高2D/3D可切换的视景分离元件的生产良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2D/3D可切换的视景分离元件的制作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图1中S11后的2D/3D可切换的视景分离元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S12后的一种2D/3D可切换的视景分离元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S12后的另一种2D/3D可切换的视景分离元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2D/3D可切换的视景分离元件的制作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是图5中S21后的一种2D/3D可切换的视景分离元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2D/3D可切换的视景分离元件的制作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8是图7中S31后的一种2D/3D可切换的视景分离元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2D/3D可切换的视景分离元件的制作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0是图9中S43后的一种2D/3D可切换的视景分立元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9中S44后的一种2D/3D可切换的视景分离元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9中S44后的另一种2D/3D可切换的视景分离元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9中S46后的一种2D/3D可切换的视景分离元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2D/3D可切换的视景分离元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立体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2D/3D可切换的视景分离元件的制作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参照图1,该视景分离模组的制作方法包括:
S11、形成第一衬底基板和柱状透镜阵列。
其中,柱状透镜阵列远离第一衬底基板的一侧表面形成有第一配向沟槽。
示例性的,图2是图1中S11后的2D/3D可切换的视景分离元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中示出了2D/3D可切换的视景分离元件中形成有柱状透镜阵列的基板的结构。参照图2,该基板包括第一衬底基板611和柱状透镜阵列612,在柱状透镜阵列612的表面形成有第一配向沟槽6120。其中,第一衬底基板611与柱状透镜阵列612一体成型,即二者可采用相同的材料在同一工艺步骤中形成。这样,可省略柱状透镜阵列612与第一衬底基板611的步骤,从而可减少2D/3D可切换的视景分离元件的制作步骤,有利于简化2D/3D可切换的视景分离元件整体的制作工艺,由于制作工艺越简单,产品良率通常越高,因此还有利于提高2D/3D可切换的视景分离元件的制作良率。
此外,该步骤中无需涂覆聚酰亚胺溶液,而是直接在柱状透镜阵列的表面形成第一配向沟槽,即可省略聚酰亚胺溶液涂布的步骤,从而可减少2D/3D可切换的视景分离元件的制作步骤,有利于简化2D/3D可切换的视景分离元件整体的制作工艺,从而有利于提高制作良率。
需要说明的是,图2中仅示例性的示出了第一配向沟槽6120的形状(这里的“形状”指剖面形状)为方形,但并非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2D/3D可切换的视景分离元件的限定。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可根据2D/3D可切换的视景分离元件的制作方法的实际需求和2D/3D可切换的视景分离元件的实际需求,设置第一配向沟槽6120的形状,示例性的,可为圆弧形、三角形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知的其他形状,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衬底基板和柱状透镜阵列的材料可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知的任一种或多种材料,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第一衬底基板和柱状透镜阵列的具体形成方式可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知的任一种方式,例如压印,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也不作限定。
S12、在第一配向沟槽的表面形成第一导电层,或者,在第一衬底基板远离第一配向沟槽的一侧表面形成第一导电层。
其中,第一导电层用于在形成完整的2D/3D可切换的视景分离元件后,给2D/3D可切换的视景分离元件中的电光材料提供第一预设电位,从而实现电光材料的折射率的变化,使2D/3D可切换的视景分离元件实现2D状态和3D状态的转换。
示例性的,图3是图1中S12后的一种2D/3D可切换的视景分离元件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3,第一导电层613形成于第一衬底基板611远离第一配向沟槽6120的一侧表面,由于第一衬底基板611的该侧表面较平整,因此,提供第一预设电位时,第一导电层613在第一衬底基板611所在平面的各个位置处的电荷分布一致,从而有利于第一导电层613各个位置处的电位保持一致;同时,该结构中,第一导电层613与第一配向方向无关,因此,对第一导电层613的形成工艺要求较低,可降低工艺成本。
示例性的,图4是图1中S12后的另一种2D/3D可切换的视景分离元件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4,第一导电层613形成于第一配向沟槽6120的表面,该结构中,第一导电层613远离第一衬底基板611的一侧表面的形貌与第一配向沟槽6120远离第一衬底基板611的一侧表面的形貌保持一致,由此可避免形成第一导电层613后,第一配向方向发生变化。同时,该结构中,第一导电层613与第一配向沟槽6120形成于第一衬底基板611的同一侧,2D/3D可切换的视景分离元件的制作过程中,可减少第一衬底基板611的翻转次数,利于减少工艺步骤,由此可简化2D/3D可切换的视景分离元件的工艺制程。
需要说明的是,图2-图4中仅示例性的示出了第一衬底基板611上的柱状透镜阵列612中的一排柱状透镜的数量为5个,但并非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2D/3D可切换的视景分离元件的制作方法的限定。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可根据2D/3D可切换的视景分离元件的制作方法的实际需求和2D/3D可切换的视景分离元件的实际需求,设置柱状透镜阵列612中的柱状透镜的数量和排列方式,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可选的,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2D/3D可切换的视景分离元件的制作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参照图5,该2D/3D可切换的视景分离元件的制作方法可包括:
S21、形成第一衬底基板和柱状透镜阵列。
其中,柱状透镜阵列远离第一衬底基板的一侧表面尚未形成第一配向沟槽。
示例性的,图6是图5中S21后的一种2D/3D可切换的视景分离元件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6,第一衬底基板611与柱状透镜阵列612一体成型,该步骤中,柱状透镜阵列612远离第一衬底基板611的一侧表面尚未形成第一配向沟槽。
需要说明的是,图6中仅示例性的示出了第一衬底基板611上的柱状透镜阵列612中的一排柱状透镜的数量为10个,但并非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2D/3D可切换的视景分离元件的制作方法的限定。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可根据2D/3D可切换的视景分离元件的制作方法的实际需求和2D/3D可切换的视景分离元件的实际需求,设置柱状透镜阵列612中的柱状透镜的数量和排列方式,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S22、采用研磨工艺或者采用双光子激光刻蚀工艺在柱状透镜阵列远离第一衬底基板的一侧表面形成第一配向沟槽。
其中,研磨工艺可为利用摩擦布在柱状透镜阵列的表面摩擦,以形成第一配向沟槽。
双光子激光刻蚀工艺可为通过双光子激光刻蚀原理形成第一配向沟槽,该工艺可适用于各种材质的柱状透镜阵列。
示例性的,材质可为玻璃、高分子材料。
示例性的,材质为玻璃时,上述S11和S12具体可为:首先选取一定厚度的玻璃基板,然后在玻璃基板上通过双光子激光刻蚀工艺形成柱状透镜阵列结构,再后在柱状透镜阵列结构的表面通过双光子激光刻蚀工艺形成第一配向沟槽。材质为高分子材料时,上述S11和S12具体可为:先利用高分子材料将第一衬底基板和柱状透镜阵列一体成型,然后在柱状透镜阵列表面通过双光子激光刻蚀工艺形成第一配向沟槽。
当然,第一衬底基板和柱状透镜阵列的材质还可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知的其他材料,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由此,可增加第一衬底基板和柱状透镜阵列的材料选择自由性。
S23、在第一配向沟槽的表面形成第一导电层,或者,在第一衬底基板远离第一配向沟槽的一侧表面形成第一导电层。
可选的,继续参照图1和图2,第一衬底基板611、柱状透镜阵列612以及第一配向沟槽6120可一体成型。从而,可在第一衬底基板611和柱状透镜阵列612一体成型的同时,在柱状透镜阵列612的表面一体成型出第一配向沟槽6120。由此,可省略图5中的S22,从而可减少2D/3D可切换的视景分离元件的制作步骤,有利于简化2D/3D可切换的视景分离元件整体的制作工艺,从而有利于提高制作良率。
示例性的,可通过转压印成型技术或者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知的其他方式实现上述第一衬底基板、柱状透镜阵列以及第一配向沟槽一体成型,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可选的,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2D/3D可切换的视景分离元件的制作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参照图7,该2D/3D可切换的视景分离元件的制作方法可包括:
S31、形成第一衬底基板和柱状透镜阵列的同时形成框胶侧壁。
其中,框胶侧壁围绕第一衬底基板的四周设置,示例性的,图8是图7中S31后的一种2D/3D可切换的视景分离元件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8,框胶侧壁63用于在形成2D/3D可切换的视景分离元件后,构成包围电光材料的侧壁结构。
其中,第一衬底基板611、柱状透镜阵列612以及框胶侧壁63一体成型。从而后续只需要在图8示出的结构中,在第一衬底基板611和框胶侧壁63包围的空间范围内滴注电光材料即可,即省略了在第一衬底基板611的四周涂覆框胶、贴合后框胶固化以形成框胶侧壁的步骤,从而可减少2D/3D可切换的视景分离元件的制作步骤,有利于简化2D/3D可切换的视景分离元件整体的制作工艺,从而有利于提高制作良率。
此外,将框胶侧壁63在该步骤中形成,也避免了后续电光材料(通常为液晶)滴注时与未固化的框胶表面接触而导致的框胶穿刺问题,从而有利于提高2D/3D可切换的视景分离元件的制作良率。
S32、在第一配向沟槽的表面形成第一导电层,或者,在第一衬底基板远离第一配向沟槽的一侧表面形成第一导电层。
可选的,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2D/3D可切换的视景分离元件的制作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参照图9,该2D/3D可切换的视景分离元件的制作方法可包括:
S41、形成第一衬底基板和柱状透镜阵列。
其中,柱状透镜阵列远离第一衬底基板的一侧表面形成有第一配向沟槽。
S42、在第一配向沟槽的表面形成第一导电层,或者,在第一衬底基板远离第一配向沟槽的一侧表面形成第一导电层。
S43、提供第二衬底基板。
其中,第二衬底基板的一侧表面形成有第二配向沟槽。示例性的,图10是图9中S43后的一种视景分立元件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10,第二衬底基板621的一侧表面形成有形状为三角形的第二配向沟槽6220。当然,第二配向沟槽6220的形状可根据2D/3D可切换的视景分离元件的制作方法的实际需求和2D/3D可切换的视景分离元件的实际需求设置,示例性的,还可为圆弧形、方形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知的其他形状,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此外,结合图2和图10,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理解,第一配向沟槽6120和第二配向沟槽6220的形状可相同,也可不同,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也不作限定。
S44、在第二配向沟槽的表面形成第二导电层,或者,在第二衬底基板远离第二配向沟槽的一侧表面形成第二导电层。
其中,第二导电层用于在形成完整的2D/3D可切换的视景分离元件后,给2D/3D可切换的视景分离元件中的材料提供第二预设电位,结合第一导电层提供的第一预设电位,可将预设电位差施加至电光材料上,从而可实现电光材料的折射率的变化,进而可使2D/3D可切换的视景分离元件实现2D状态和3D状态的转换。
示例性的,图11是图9中S44后的一种2D/3D可切换的视景分离元件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11,第二导电层623形成于第二配向沟槽6220的表面,该结构中,第二导电层623远离第二衬底基板621的一侧表面的形貌与第二配向沟槽6220远离第二衬底基板621的一侧表面的形貌保持一致,由此可避免形成第二导电层623后,第二配向方向发生变化。同时,该结构中,第二导电层623与第二配向沟槽6220形成于第二衬底基板621的同一侧,2D/3D可切换的视景分离元件的制作过程中,可减少第二衬底基板621的翻转次数,有利于减少工艺步骤,由此可简化2D/3D可切换的视景分离元件的工艺制程。
示例性的,图12是图9中S44后的另一种2D/3D可切换的视景分离元件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12,第二导电层623形成于第二衬底基板621远离第二配向沟槽6220的一侧表面,由于第二衬底基板621的该侧表面较平整,因此,提供第二预设电位时,第二导电层623在第二衬底基板621所在平面的各个位置处的电荷分布一致,从而有利于第二导电层623各个位置处的电位保持一致;同时,该结构中,第二导电层623与第二配向方向无关,因此,对第二导电层623的形成工艺要求较低,可降低工艺成本。
需要说明的是,图11-图12仅示例性的示出了第二配向沟槽6220的形状为三角形,而非限定。
S45、提供电光材料。
其中,电光材料具有双折射性质。示例性的,电光材料可为液晶材料。如此设置,将该2D/3D可切换的视景分离元件应用于显示装置时,可利用该2D/3D可切换的视景分离元件实现显示装置的2D显示模式和3D显示模式的转换。示例性的,电光材料的折射率与柱状透镜阵列的折射率不同时,2D/3D可切换的视景分离元件实现分光作用,显示装置呈现3D显示模式;电光材料的折射率与柱状透镜阵列的折射率相同时,整个2D/3D可切换的视景分离元件相当于一个平面体,没有分光作用,显示装置呈现2D显示模式。
需要说明的是,电光材料还可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知的其他具有双折射性质的材料,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S46、将第一衬底基板和第二衬底基板压合,形成密闭结构,电光材料位于密闭结构内;至此,形成2D/3D可切换的视景分离元件。
示例性的,可继续参照图8,将框胶侧壁63与第一衬底基板611和柱状透镜阵列612一体成型的前提下,可先将电光材料滴注在第一衬底基板611上,再将第一衬底基板611与第二衬底基板612进行压合。
示例性的,可继续参照图6,仅第一衬底基板611和柱状透镜阵列612一体成型的前提下,可先滴注电光材料后压合;也可先将第一衬底基板和第二衬底基板压合,再将电光材料滴注在第一衬底基板和第二衬底基板之间。
需要说明的是,电光材料的滴注和衬底基板的压合可根据2D/3D可切换的视景分离元件的制作方法的实际需求设置,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可选的,S43中,第二衬底基板与第二配向沟槽可一体成型。
如此设置,可直接在第二衬底基板上形成第二配向沟槽,即可省略聚酰亚胺溶液涂布的步骤,从而可减少2D/3D可切换的视景分离元件的制作步骤,有利于简化2D/3D可切换的视景分离元件整体的制作工艺,从而有利于提高制作良率。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衬底基板可采用与第一衬底基板相同材质的材料。当然,考虑后续将视景分立元件与显示面板贴合形成立体显示装置时,通常将第二衬底基板设置于显示面板与第一衬底基板之间,而显示面板正常显示时,存在发热现象,因此,第二衬底基板也可采用耐热性较好的材料,以避免显示面板发热对2D/3D可切换的视景分离元件的性能的影响,从而确保后续形成的立体显示装置具有稳定的图像显示效果,从而有利于延长立体显示装置的使用寿命。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2D/3D可切换的视景分离元件,该2D/3D可切换的视景分离元件可由上述实施方式中的任一种2D/3D可切换的视景分离元件的制作方法制作得到,因此,该2D/3D可切换的视景分离元件也具有上述实施方式提供的2D/3D可切换的视景分离元件的制作方法所具有的技术效果,未详尽解释之处可参照上文理解,在此不再赘述。
示例性的,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2D/3D可切换的视景分离元件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14,该2D/3D可切换的视景分离元件60包括第一基板61和第二基板62,第一基板61和第二基板62相对设置,并通过粘结剂630(即框胶侧壁63)粘合,形成密闭结构;电光材料层64位于密闭结构内,该电光材料层64为双折射率材料,当给该电光材料层64施加不同的电压时,该电光材料层64的折射率在正常折射率和异常折射率之间变化,从而可实现2D/3D可切换的视景分离元件的2D状态和3D状态的转换。
示例性的,结合图2-图4和图14,该2D/3D可切换的视景分离元件60中的第一基板61可包括:第一衬底基板611和柱状透镜阵列612,柱状透镜阵列612远离第一衬底基板611一侧表面设置有第一配向沟槽6120;第一导电层613,设置于第一配向沟槽6120的表面,或者,设置于第一衬底基板611远离第一配向沟槽6120的一侧表面。通过设置第一衬底基板611与柱状透镜阵列612一体成型,可减少2D/3D可切换的视景分离元件的制作步骤,简化其制作工艺,从而有利于提高制作良率;同时,第一衬底基板611与柱状透镜阵列612为一体结构,因此二者不易分离,从而有利于增加2D/3D可切换的视景分离元件60的整体稳定性。
可选的,在制作方法中,还可设置第一衬底基板、柱状透镜阵列以及第一配向沟槽一体成型。
如此设置,可进一步减少2D/3D可切换的视景分离元件的制作步骤,简化其制作工艺,从而有利于提高制作良率。
可选的,继续参照图8和图14,该2D/3D可切换的视景分离元件60还包括框胶侧壁63,框胶侧壁63围绕第一衬底基板611的四周设置;其中,第一衬底基板611、柱状透镜阵列612以及框胶侧壁63一体成型。
如此设置,可进一步减少2D/3D可切换的视景分离元件的制作步骤,简化其制作工艺,从而有利于提高制作良率。
可选的,结合图10和图14,该2D/3D可切换的视景分离元件60的第二基板62可包括第二衬底基板621;第二衬底基板621与第一衬底基板611相对设置,形成密闭结构,电光材料(即电光材料层64)设置于第一衬底基板611与第二衬底基板612之间;其中,第二衬底基板612靠近第一衬底基板611的一侧表面形成有第二配向沟槽6220,第二配向沟槽6220与第一配向沟槽6120相对设置;第二衬底基板621还包括第二导电层623,第二导电层623与第一导电层613相对设置。
其中,第一配向沟槽6120和第二配向沟槽6220共同决定电光材料的配向方向,第一导电层613和第二导电层623共同决定电光材料上施加的电位差,从而决定电光材料的折射率。
可选的,第二衬底基板621与第二配向沟槽6220一体成型。
如此设置,可进一步减少2D/3D可切换的视景分离元件的制作步骤,简化其制作工艺,从而有利于提高制作良率。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立体显示装置,该立体显示装置包括上述实施方式中的任一种2D/3D可切换的视景分离元件,因此,该立体显示装置也具有上述实施方式中的2D/3D可切换的视景分离元件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未详尽解释之处可参照上文理解,在此不再赘述。
示例性的,图15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立体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15,该立体显示装置70除包括2D/3D可切换的视景分离元件60之外,还包括显示面板71;2D/3D可切换的视景分离元件60位于显示面板71的出光侧。
其中,2D/3D可切换的视景分离元件60将显示面板71发出的光线进行分光,以使立体显示装置70呈现2D显示模式或3D显示模式。
示例性的,显示面板71可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液晶显示面板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知的其他类型的显示面板,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立体显示装置70(图15中箭头所指的方向为立体显示装置70的出光放向)可为手机、电脑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知的其他电子显示设备,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注意,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任意组合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12)
1.一种2D/3D可切换的视景分离元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形成第一衬底基板和柱状透镜阵列,所述柱状透镜阵列远离所述第一衬底基板的一侧表面形成有第一配向沟槽;
在所述第一配向沟槽的表面形成第一导电层,或者,在所述第一衬底基板远离所述第一配向沟槽的一侧表面形成第一导电层;
其中,所述第一衬底基板与所述柱状透镜阵列一体成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2D/3D可切换的视景分离元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形成第一衬底基板和柱状透镜阵列,所述柱状透镜阵列远离所述第一衬底基板的一侧表面形成有第一配向沟槽,包括:
形成第一衬底基板和柱状透镜阵列;
采用研磨工艺或者采用双光子激光刻蚀工艺在所述柱状透镜阵列远离所述第一衬底基板的一侧表面形成所述第一配向沟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2D/3D可切换的视景分离元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形成第一衬底基板和柱状透镜阵列,所述柱状透镜阵列远离所述第一衬底基板的一侧表面形成有第一配向沟槽,包括:
所述第一衬底基板、所述柱状透镜阵列以及所述第一配向沟槽一体成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2D/3D可切换的视景分离元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形成第一衬底基板和柱状透镜阵列的同时还包括:
形成框胶侧壁,所述框胶侧壁围绕所述第一衬底基板的四周设置;
其中,所述第一衬底基板、所述柱状透镜阵列以及所述框胶侧壁一体成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2D/3D可切换的视景分离元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提供第二衬底基板,所述第二衬底基板的一侧表面形成有第二配向沟槽;
在所述第二配向沟槽的表面形成第二导电层,或者,在所述第二衬底基板远离所述第二配向沟槽的一侧表面形成第二导电层;
提供电光材料;
将所述第一衬底基板和所述第二衬底基板压合,形成密闭结构,所述电光材料位于所述密闭结构内;至此,形成所述2D/3D可切换的视景分离元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2D/3D可切换的视景分离元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衬底基板与所述第二配向沟槽一体成型。
7.一种2D/3D可切换的视景分离元件,其特征在于,由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2D/3D可切换的视景分离元件的制作方法制作得到,所述2D/3D可切换的视景分离元件包括:
第一衬底基板和柱状透镜阵列,所述柱状透镜阵列远离所述第一衬底基板一侧表面设置有第一配向沟槽;
第一导电层,设置于所述第一配向沟槽的表面,或者,设置于所述第一衬底基板远离所述第一配向沟槽的一侧表面;
其中,所述第一衬底基板与所述柱状透镜阵列一体成型。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2D/3D可切换的视景分离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衬底基板、所述柱状透镜阵列以及所述第一配向沟槽一体成型。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2D/3D可切换的视景分离元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框胶侧壁,所述框胶侧壁围绕所述第一衬底基板的四周设置;
其中,所述第一衬底基板、所述柱状透镜阵列以及所述框胶侧壁一体成型。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2D/3D可切换的视景分离元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衬底基板和电光材料;
所述第二衬底基板与所述第一衬底基板相对设置,形成密闭结构,所述电光材料设置于所述第一衬底基板与所述第二衬底基板之间;
其中,所述第二衬底基板靠近所述第一衬底基板的一侧表面形成有第二配向沟槽,所述第二配向沟槽与所述第一配向沟槽相对设置;所述第二衬底基板还包括第二导电层,所述第二导电层与所述第一导电层相对设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2D/3D可切换的视景分离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衬底基板与所述第二配向沟槽一体成型。
12.一种立体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7-11任一项所述的2D/3D可切换的视景分离元件;
还包括显示面板;
所述2D/3D可切换的视景分离元件位于所述显示面板的出光侧。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1457918.3A CN109324420A (zh) | 2018-11-30 | 2018-11-30 | 2d/3d可切换的视景分离元件及其制作方法、立体显示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1457918.3A CN109324420A (zh) | 2018-11-30 | 2018-11-30 | 2d/3d可切换的视景分离元件及其制作方法、立体显示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324420A true CN109324420A (zh) | 2019-02-12 |
Family
ID=652561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1457918.3A Pending CN109324420A (zh) | 2018-11-30 | 2018-11-30 | 2d/3d可切换的视景分离元件及其制作方法、立体显示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9324420A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23534584A (ja) * | 2021-06-17 | 2023-08-10 | 縦深視覚科技(南京)有限責任公司 | 切り換え可能な光学機能部品及びその製造方法と製造装置 |
WO2024027585A1 (zh) * | 2022-08-02 | 2024-02-08 | 张家港康得新光电材料有限公司 | 一种液晶盒和2d-3d可切换的显示装置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118316A (zh) * | 2007-09-19 | 2008-02-06 | 北京超多维科技有限公司 | 立体显示装置 |
CN204832733U (zh) * | 2015-07-13 | 2015-12-02 | 张家港康得新光电材料有限公司 | 表面起浮型液晶柱状透镜阵列装置及显示装置 |
CN105223703A (zh) * | 2015-10-28 | 2016-01-06 | 张家港康得新光电材料有限公司 | 具有触控与三次元影像显示功能的装置 |
CN105974598A (zh) * | 2016-07-13 | 2016-09-28 | 宁波万维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 裸眼3d显示透镜装置、其制备方法以及裸眼3d显示装置 |
CN106094068A (zh) * | 2016-08-23 | 2016-11-09 | 张家港康得新光电材料有限公司 | 电光材料柱状透镜阵列结构与包括其的显示装置 |
CN206020702U (zh) * | 2016-08-31 | 2017-03-15 | 张家港康得新光电材料有限公司 | 光学元件与光学装置 |
-
2018
- 2018-11-30 CN CN201811457918.3A patent/CN109324420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118316A (zh) * | 2007-09-19 | 2008-02-06 | 北京超多维科技有限公司 | 立体显示装置 |
CN204832733U (zh) * | 2015-07-13 | 2015-12-02 | 张家港康得新光电材料有限公司 | 表面起浮型液晶柱状透镜阵列装置及显示装置 |
CN105223703A (zh) * | 2015-10-28 | 2016-01-06 | 张家港康得新光电材料有限公司 | 具有触控与三次元影像显示功能的装置 |
CN105974598A (zh) * | 2016-07-13 | 2016-09-28 | 宁波万维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 裸眼3d显示透镜装置、其制备方法以及裸眼3d显示装置 |
CN106094068A (zh) * | 2016-08-23 | 2016-11-09 | 张家港康得新光电材料有限公司 | 电光材料柱状透镜阵列结构与包括其的显示装置 |
CN206020702U (zh) * | 2016-08-31 | 2017-03-15 | 张家港康得新光电材料有限公司 | 光学元件与光学装置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23534584A (ja) * | 2021-06-17 | 2023-08-10 | 縦深視覚科技(南京)有限責任公司 | 切り換え可能な光学機能部品及びその製造方法と製造装置 |
JP7430945B2 (ja) | 2021-06-17 | 2024-02-14 | 縦深視覚科技(南京)有限責任公司 | 切り換え可能な光学機能部品及びその製造方法と製造装置 |
WO2024027585A1 (zh) * | 2022-08-02 | 2024-02-08 | 张家港康得新光电材料有限公司 | 一种液晶盒和2d-3d可切换的显示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702451B (zh) | 液晶裝置之製造方法 | |
CN102736243B (zh) | 微结构透镜单元和二维/三维可切换的自动立体显示装置 | |
CN201765418U (zh) | 裸眼立体显示装置 | |
JP5893447B2 (ja) | 液晶レンズ、表示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 |
CN102109631B (zh) | 立体光学元件及其制作方法 | |
TW200925653A (en) | Three-dimensional display device and fabricating method thereof | |
CN109477982A (zh) | 热塑性光学装置 | |
TWI431341B (zh) | 微相位差膜 | |
KR20110059169A (ko) | 액정 전계 렌즈 및 이를 이용한 입체 영상 표시 장치 | |
CN205844670U (zh) | 多功能视角可控的液晶显示器 | |
WO2017156875A1 (zh) | 一种液晶透镜及显示装置 | |
CN105892119B (zh) | 偏振控制膜及使用该偏振控制膜的立体显示装置 | |
CN102520558A (zh) | 一种基于蓝相液晶微透镜阵列的集成成像显示装置 | |
WO2018166207A1 (zh) | 显示切换装置、显示器和电子设备 | |
TWI417584B (zh) | 微相位差膜之製造方法 | |
CN201749269U (zh) | 一种具有双层液晶透镜的光学装置 | |
CN103217849A (zh) | 一种新型结构的焦距可调液晶微透镜阵列 | |
TW201113558A (en) | Zoom lens array and switchable two and three dimensional display | |
CN109324420A (zh) | 2d/3d可切换的视景分离元件及其制作方法、立体显示装置 | |
CN103076706A (zh) | 一种焦距可调液晶微透镜阵列 | |
CN105842862A (zh) | 一种超薄2d/3d切换显示器的制作方法 | |
CN105116560A (zh) | 3d显示装置 | |
CN204883135U (zh) | 裸眼3d显示装置 | |
CN105739159A (zh) | 一种2d/3d切换显示器的生产方法 | |
CN104238127A (zh) | 一种裸眼立体显示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212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