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309729A - 一种大流量下更快的传输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大流量下更快的传输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309729A
CN109309729A CN201811268870.1A CN201811268870A CN109309729A CN 109309729 A CN109309729 A CN 109309729A CN 201811268870 A CN201811268870 A CN 201811268870A CN 109309729 A CN109309729 A CN 10930972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synchronized
platform
retransmission unit
data pack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26887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金垚
范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Dbappsecurit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Dbappsecurit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Dbappsecurit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Dbappsecurit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268870.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309729A/zh
Publication of CN1093097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30972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04L67/1095Replication or mirroring of data, e.g. scheduling or transport for data synchronisation between network n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04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providing a confidential data exchange among entities communicating through data packet networks
    • H04L63/0428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providing a confidential data exchange among entities communicating through data packet networks wherein the data content is protected, e.g. by encrypting or encapsulating the payloa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50Network services
    • H04L67/56Provisioning of proxy services
    • H04L67/563Data redirection of data network strea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Transmiss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大流量下更快的传输数据的方法和装置,涉及数据传输的技术领域,包括从目标消息队列中获取待同步数据,其中,所述待同步数据为第一平台向第二平台同步的数据;若所述待同步数据的数据量大于预设数据量,则对所述待同步数据进行拆分,得到至少一个数据包;按照并行传输方式将所述至少一个数据包传输至所述第二平台,本发明缓解系统之间数据传输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大流量下更快的传输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传输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大流量下更快的传输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在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防护管理系统中,省市区各用了一套平台,然后要实现这三个平台间数据能传输,传统技术手段是在某个平台操作数据时,在操作的同时,通过实时发送一个http请求,把数据传输给其余平台。系统之间通过http请求保持通信。当a系统新建一条数据时,把新建的这条数据通过http请求实时发送给b系统,进行入库操作。
现有的技术虽然能解决数据传输的问题,但是因为是串行方式的。若b系统网络不通,即使a系统数据新增成功了,但是b系统并没有接收到a发来的数据,就会造成两边数据不一致,或者传输的数据带有大文件,这样传输速度就会很慢,用户等待时间可能会过久,体验会很差。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流量下更快的传输数据的方法和装置,以缓解系统之间数据传输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大流量下更快的传输数据的方法,应用于转发装置,包括:从目标消息队列中获取待同步数据,其中,所述待同步数据为第一平台向第二平台同步的数据;若所述待同步数据的数据量大于预设数据量,则对所述待同步数据进行拆分,得到至少一个数据包;按照并行传输方式将所述至少一个数据包传输至所述第二平台。
进一步地,若向所述第二平台成功传输所述至少一个数据包,则获取所述第二平台发送的反馈信息,并向所述第一平台发送所述至少一个数据包的转发结果。
进一步地,按照并行传输方式将所述至少一个数据包传输至所述第二平台包括:对各个数据包进行加密操作,并将加密之后的所述至少一个数据包传输至所述第二平台。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大流量下更快的传输数据的方法,应用于第一平台,包括:在检测到用户的数据操作事件之后,确定待同步数据,其中,所述待同步数据为第一平台向第二平台同步的数据;将所述待同步数据加入目标消息队列中,以使转发装置从所述目标消息队列中获取所述待同步数据;其中,所述转发装置在获取到所述待同步数据之后,若检测出若所述待同步数据的数据量大于预设数据量,则对所述待同步数据进行拆分,得到至少一个数据包;并按照并行传输方式将所述至少一个数据包传输至所述第二平台。
进一步地,所述方法还包括:获取所述转发装发送的所述待同步数据的转发结果。
进一步地,所述方法还包括:若向所述目标消息队列向所述转发装置传输所述待同步数据失败,则反复N次向所述转发装置传输所述待同步数据;若反复N次向所述转发装置传输所述待同步数据失败,则将所述至少一个数据包添加至失败传输列表。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大流量下更快的传输数据的方法,应用于第二平台,包括:获取转发装置按照并行发送方式发送的至少一个数据包,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数据包为所述转发装置在检测到待同步数据的数据量大于预设数据量之后,对所述待同步数据进行拆分之后得到的数据包,其中,所述待同步数据为第一平台向第二平台同步的数据;在成功获取到所述至少一个数据包之后,向所述转发装置发送反馈信息。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大流量下更快的传输数据的装置,设置于转发装置,包括:转发装置获取单元,用于从目标消息队列中获取待同步数据,其中,所述待同步数据为第一平台向第二平台同步的数据;转发装置拆分单元,用于若所述待同步数据的数据量大于预设数据量,则对所述待同步数据进行拆分,得到至少一个数据包;转发装置传输单元,用于按照并行传输方式将所述至少一个数据包传输至所述第二平台。
第五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大流量下更快的传输数据的装置,设置于第一平台,包括:第一平台确定单元,用于在检测到用户的数据操作事件之后,确定待同步数据,其中,所述待同步数据为第一平台向第二平台同步的数据;第一平台加入单元,用于将所述待同步数据加入目标消息队列中,以使转发装置从所述目标消息队列中获取所述待同步数据;其中,所述转发装置在获取到所述待同步数据之后,若检测出若所述待同步数据的数据量大于预设数据量,则对所述待同步数据进行拆分,得到至少一个数据包;并按照并行传输方式将所述至少一个数据包传输至所述第二平台。
第六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大流量下更快的传输数据的装置,设置于第二平台,包括:第二平台获取单元,用于获取转发装置按照并行发送方式发送的至少一个数据包,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数据包为所述转发装置在检测到待同步数据的数据量大于预设数据量之后,对所述待同步数据进行拆分之后得到的数据包,其中,所述待同步数据为第一平台向第二平台同步的数据;第二平台发送单元,用于在成功获取到所述至少一个数据包之后,向所述转发装置发送反馈信息。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首先,从目标消息队列中获取待同步数据,若待同步数据的数据量大于预设数据量,则对待同步数据进行拆分,得到至少一个数据包,并按照并行传输方式将至少一个数据包传输至第二平台。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一平台和第二平台设置了转发装置,通过该转发装置对数据进行并行传输的方式,能够缓解系统之间数据传输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从而实现了提高系统之间数据的传输效率的技术效果。
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大流量下更快的传输数据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种大流量下更快的传输数据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种大流量下更快的传输数据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大流量下更快的传输数据的方法的时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大流量下更快的传输数据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大流量下更快的传输数据的装置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大流量下更快的传输数据的装置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大流量下更快的传输数据的装置的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大流量下更快的传输数据的方法的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在附图的流程图示出的步骤可以在诸如一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计算机系统中执行,并且,虽然在流程图中示出了逻辑顺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大流量下更快的传输数据的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02,从目标消息队列中获取待同步数据,其中,所述待同步数据为第一平台向第二平台同步的数据;
步骤S104,若所述待同步数据的数据量大于预设数据量,则对所述待同步数据进行拆分,得到至少一个数据包;
步骤S106,按照并行传输方式将所述至少一个数据包传输至所述第二平台。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通过设置在第一平台和第二平台之间的转发装置执行上述步骤S102至步骤S106。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首先,从目标消息队列中获取待同步数据,若待同步数据的数据量大于预设数据量,则对待同步数据进行拆分,得到至少一个数据包,并按照并行传输方式将至少一个数据包传输至第二平台。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一平台和第二平台设置了转发装置,通过该转发装置对数据进行并行传输的方式,能够缓解系统之间数据传输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从而实现了提高系统之间数据的传输效率的技术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平台和第二平台就是用户正常的使用的一个系统平台。当用户在第一平台操作数据之后,其中,操作数据是指向第二平台发送待同步数据的操作。在检测到用户的数据操作事件之后,确定待同步数据,并将待同步数据传输进第一平台系统里的目标消息队列。然后,目标消息队列再发送待同步数据至转发装置,这样可以确保数据不丢失。
转发装置在从目标消息队列中获取到待同步数据之后,若判断出待同步数据的数据量大于预设数据量,则对待同步数据进行拆分,得到至少一个数据包。在拆分成至少一个数据包之后,就可以将至少一个数据包按照并行传输方式传输至第二平台。
可选地,按照并行传输方式将所述至少一个数据包传输至所述第二平台还包括如下步骤:
对各个数据包进行加密操作,并将加密之后的所述至少一个数据包传输至所述第二平台。
在本实施例中,在按照并行传输方式将至少一个数据包传输至第二平台之前,还需要对各个数据包进行加密操作,并将加密之后的至少一个数据包传输至所述第二平台。采用并行传输方式,可以提高数据传输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若向所述第二平台成功传输所述至少一个数据包,则获取所述第二平台发送的反馈信息,并向所述第一平台发送所述至少一个数据包的转发结果。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若第二平台成功的接收到转发装置发送的待同步数据,则向转发装置发送成功接收到该待同步数据的反馈信息。转发数据在接收到该反馈信息之后,通过回调callback接口向第一平台发送处理结果。
实施例二: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种大流量下更快的传输数据的方法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202,在检测到用户的数据操作事件之后,确定待同步数据,其中,所述待同步数据为第一平台向第二平台同步的数据;
步骤S204,将所述待同步数据加入目标消息队列中,以使转发装置从所述目标消息队列中获取所述待同步数据;
其中,所述转发装置在获取到所述待同步数据之后,若检测出若所述待同步数据的数据量大于预设数据量,则对所述待同步数据进行拆分,得到至少一个数据包;并按照并行传输方式将所述至少一个数据包传输至所述第二平台。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通过第一平台执行上述步骤S202至步骤S204。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首先,在检测到用户的数据操作事件之后,确定待同步数据;然后,将所述待同步数据加入目标消息队列中,以使转发装置从所述目标消息队列中获取所述待同步数据,转发装置在获取到所述待同步数据之后,若检测出若所述待同步数据的数据量大于预设数据量,则对所述待同步数据进行拆分,得到至少一个数据包;并按照并行传输方式将所述至少一个数据包传输至所述第二平台。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一平台和第二平台设置了转发装置,通过该转发装置对数据进行并行传输的方式,能够缓解系统之间数据传输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从而实现了提高系统之间数据的传输效率的技术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平台和第二平台就是用户正常的使用的一个系统平台。当用户在第一平台操作数据之后,其中,操作数据是指向第二平台发送待同步数据的操作。在检测到用户的数据操作事件之后,确定待同步数据,并将待同步数据传输进第一平台系统里的目标消息队列。然后,目标消息队列再发送待同步数据至转发装置,这样可以确保数据不丢失。
转发装置在从目标消息队列中获取到待同步数据之后,若判断出待同步数据的数据量大于预设数据量,则对待同步数据进行拆分,得到至少一个数据包。在拆分成至少一个数据包之后,就可以将至少一个数据包按照并行传输方式传输至第二平台。
在本实施例中,在按照并行传输方式将至少一个数据包传输至第二平台之前,还需要对各个数据包进行加密操作,并将加密之后的至少一个数据包传输至所述第二平台。采用并行传输方式,可以提高数据传输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若向所述第二平台成功传输所述至少一个数据包,则获取所述第二平台发送的反馈信息,并向所述第一平台发送所述至少一个数据包的转发结果。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若第二平台成功的接收到转发装置发送的待同步数据,则向转发装置发送成功接收到该待同步数据的反馈信息。转发数据在接收到该反馈信息之后,通过回调callback接口向第一平台发送处理结果。以使第一平台获取所述转发装发送的所述待同步数据的转发结果。
实施例三: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种大流量下更快的传输数据的方法的流程图,如图3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302,获取转发装置按照并行发送方式发送的至少一个数据包,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数据包为所述转发装置在检测到待同步数据的数据量大于预设数据量之后,对所述待同步数据进行拆分之后得到的数据包,其中,所述待同步数据为第一平台向第二平台同步的数据;
步骤S304,在成功获取到所述至少一个数据包之后,向所述转发装置发送反馈信息。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首先,获取转发装置按照并行发送方式发送的至少一个数据包;然后,在成功获取到所述至少一个数据包之后,向所述转发装置发送反馈信息。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一平台和第二平台设置了转发装置,通过该转发装置对数据进行并行传输的方式,能够缓解系统之间数据传输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从而实现了提高系统之间数据的传输效率的技术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平台和第二平台就是用户正常的使用的一个系统平台。当用户在第一平台操作数据之后,其中,操作数据是指向第二平台发送待同步数据的操作。在检测到用户的数据操作事件之后,确定待同步数据,并将待同步数据传输进第一平台系统里的目标消息队列。然后,目标消息队列再发送待同步数据至转发装置,这样可以确保数据不丢失。
在目标消息队列向转发装置发送待同步数据之后,若向转发装置传输待同步数据失败,则反复N次向转发装置传输所述待同步数据。
若反复N次向转发装置传输待同步数据失败,则将所述待同步数据添加至失败传输列表。
需要说明的是,若反复N次向转发装置传输待同步数据之后,依然传输失败,则将该待同步数据添加至失败传输列表,以待后续再次传输。
转发装置在从目标消息队列中获取到待同步数据之后,若判断出待同步数据的数据量大于预设数据量,则对待同步数据进行拆分,得到至少一个数据包。在拆分成至少一个数据包之后,就可以将至少一个数据包按照并行传输方式传输至第二平台。
在本实施例中,在按照并行传输方式将至少一个数据包传输至第二平台之前,还需要对各个数据包进行加密操作,并将加密之后的至少一个数据包传输至所述第二平台。采用并行传输方式,可以提高数据传输效率。
在向第二平台发送至少一个数据包之后,若向所述第二平台传输所述至少一个数据包失败,则反复N次向所述第二平台传输所述至少一个数据包。
若反复N次向所述第二平台传输所述至少一个数据包失败,则将所述至少一个数据包添加至失败传输列表。
需要说明的是,若反复N次向第二平台传输待同步数据之后,依然传输失败,则将该待同步数据添加至失败传输列表,以待后续再次传输。
在本实施例中,若向所述第二平台成功传输所述至少一个数据包,则获取所述第二平台发送的反馈信息,并向所述第一平台发送所述至少一个数据包的转发结果。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若第二平台成功的接收到转发装置发送的待同步数据,则向转发装置发送成功接收到该待同步数据的反馈信息。转发数据在接收到该反馈信息之后,通过回调callback接口向第一平台发送处理结果。以使第一平台获取所述转发装发送的所述待同步数据的转发结果。
实施例四: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大流量下更快的传输数据的方法的时序图,如图4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401,用户在第一平台操作数据,其中,操作数据是指向第二平台发送待同步数据的操作。
步骤S402,第一平台向用户发送响应信息。
步骤S403,第一平台在检测到用户的数据操作事件之后,将所述待同步数据加入目标消息队列中。
步骤S404,将目标消息队列中的待同步数据发送给转发装置。
步骤S405,若向转发装置传输待同步数据失败,则反复N次向转发装置传输所述待同步数据;若反复N次向转发装置传输待同步数据失败,则将所述待同步数据添加至失败传输列表。
步骤S406,转发装置按照并行传输方式将待同步数据传输至所述第二平台。
步骤S407,第二平台在成功获取到所述至少一个数据包之后,向所述转发装置发送反馈信息。
步骤S408,转发装置向第一平台发送待同步数据的转发结果。
实施例五: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大流量下更快的传输数据的方法的流程图,如图5所示,该方法的具体过程描述如下:
用户在第一平台操作数据,其中,操作数据是指向第二平台发送待同步数据的操作。
第一平台向用户发送响应信息,以使用户得到操作结果。
第一平台在检测到用户的数据操作事件之后,将所述待同步数据加入目标消息队列中。
将目标消息队列中的待同步数据发送给转发装置。
判断是否发送成功;若是则,转发装置按照并行传输方式将待同步数据传输至所述第二平台,否则继续执行将目标消息队列中的待同步数据发送给转发装置的步骤。
第二平台在成功获取到所述至少一个数据包之后,向所述转发装置发送反馈信息。
转发装置回调第一平台的回调处理接口,以通过回调处理接口告知第一平台数据同步的处理结果。判断是否回调成功,若是,则向第一平台发送待同步数据的转发结果;否则继续执行转发装置回调第一平台的回调处理接口,以通过回调处理接口告知第一平台数据同步的处理结果的步骤。
实施例六: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大流量下更快的传输数据的装置,该大流量下更快的传输数据的装置主要用于执行本发明实施例上述内容所提供的大流量下更快的传输数据的方法,以下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大流量下更快的传输数据的装置做具体介绍。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大流量下更快的传输数据的装置的示意图,如图6所示,该大流量下更快的传输数据的装置主要包括转发装置获取单元61,转发装置拆分单元62和转发装置传输单元63,其中:
转发装置获取单元61,用于从目标消息队列中获取待同步数据,其中,所述待同步数据为第一平台向第二平台同步的数据;
转发装置拆分单元62,用于若所述待同步数据的数据量大于预设数据量,则对所述待同步数据进行拆分,得到至少一个数据包;
转发装置传输单元63,用于按照并行传输方式将所述至少一个数据包传输至所述第二平台。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首先,从目标消息队列中获取待同步数据,若待同步数据的数据量大于预设数据量,则对待同步数据进行拆分,得到至少一个数据包,并按照并行传输方式将至少一个数据包传输至第二平台。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一平台和第二平台设置了转发装置,通过该转发装置对数据进行并行传输的方式,能够缓解系统之间数据传输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从而实现了提高系统之间数据的传输效率的技术效果。
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大流量下更快的传输数据的装置的示意图,如图7所示,该大流量下更快的传输数据的装置主要包括第一平台确定单元71和第一平台加入单元72,其中:
第一平台确定单元71,用于在检测到用户的数据操作事件之后,确定待同步数据,其中,所述待同步数据为第一平台向第二平台同步的数据;
第一平台加入单元72,用于将所述待同步数据加入目标消息队列中,以使转发装置从所述目标消息队列中获取所述待同步数据;
其中,所述转发装置在获取到所述待同步数据之后,若检测出若所述待同步数据的数据量大于预设数据量,则对所述待同步数据进行拆分,得到至少一个数据包;并按照并行传输方式将所述至少一个数据包传输至所述第二平台。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首先,从目标消息队列中获取待同步数据,若待同步数据的数据量大于预设数据量,则对待同步数据进行拆分,得到至少一个数据包,并按照并行传输方式将至少一个数据包传输至第二平台。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一平台和第二平台设置了转发装置,通过该转发装置对数据进行并行传输的方式,能够缓解系统之间数据传输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从而实现了提高系统之间数据的传输效率的技术效果。
图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大流量下更快的传输数据的装置的示意图,如图8所示,该大流量下更快的传输数据的装置主要包括第二平台获取单元81和第二平台发送单元82,其中:
第二平台获取单元81,用于获取转发装置按照并行发送方式发送的至少一个数据包,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数据包为所述转发装置在检测到待同步数据的数据量大于预设数据量之后,对所述待同步数据进行拆分之后得到的数据包,其中,所述待同步数据为第一平台向第二平台同步的数据;
第二平台发送单元82,用于在成功获取到所述至少一个数据包之后,向所述转发装置发送反馈信息。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首先,获取转发装置按照并行发送方式发送的至少一个数据包;然后,在成功获取到所述至少一个数据包之后,向所述转发装置发送反馈信息。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一平台和第二平台设置了转发装置,通过该转发装置对数据进行并行传输的方式,能够缓解系统之间数据传输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从而实现了提高系统之间数据的传输效率的技术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装置,其实现原理及产生的技术效果和前述方法实施例相同,为简要描述,装置实施例部分未提及之处,可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相应内容。
实施例七:
参见图9,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100,包括:处理器90,存储器91,总线92和通信接口93,所述处理器90、通信接口93和存储器91通过总线92连接;处理器90用于执行存储器91中存储的可执行模块,例如计算机程序。
其中,存储器91可能包含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Memory),也可能还包括非不稳定的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通过至少一个通信接口93(可以是有线或者无线)实现该系统网元与至少一个其他网元之间的通信连接,可以使用互联网,广域网,本地网,城域网等。
总线92可以是ISA总线、PCI总线或EISA总线等。所述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9中仅用一个双向箭头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其中,存储器91用于存储程序901,所述处理器90在接收到执行指令后,执行所述程序901,前述本发明实施例任一实施例揭示的流过程定义的装置所执行的方法可以应用于处理器90中,或者由处理器90实现。
处理器90可能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90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上述的处理器90可以是通用处理器,包括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简称CPU)、网络处理器(Network Processor,简称NP)等;还可以是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Processing,简称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简称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简称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译码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译码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随机存储器,闪存、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者电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寄存器等本领域成熟的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91,处理器90读取存储器91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上述方法的步骤。
另外,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又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通信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处理器可执行的非易失的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可轻易想到变化,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变化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大流量下更快的传输数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转发装置,包括:
从目标消息队列中获取待同步数据,其中,所述待同步数据为第一平台向第二平台同步的数据;
若所述待同步数据的数据量大于预设数据量,则对所述待同步数据进行拆分,得到至少一个数据包;
按照并行传输方式将所述至少一个数据包传输至所述第二平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向所述第二平台成功传输所述至少一个数据包,则获取所述第二平台发送的反馈信息,并向所述第一平台发送所述至少一个数据包的转发结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并行传输方式将所述至少一个数据包传输至所述第二平台包括:
对各个数据包进行加密操作,并将加密之后的所述至少一个数据包传输至所述第二平台。
4.一种大流量下更快的传输数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一平台,包括:
在检测到用户的数据操作事件之后,确定待同步数据,其中,所述待同步数据为第一平台向第二平台同步的数据;
将所述待同步数据加入目标消息队列中,以使转发装置从所述目标消息队列中获取所述待同步数据;
其中,所述转发装置在获取到所述待同步数据之后,若检测出若所述待同步数据的数据量大于预设数据量,则对所述待同步数据进行拆分,得到至少一个数据包;并按照并行传输方式将所述至少一个数据包传输至所述第二平台。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转发装发送的所述待同步数据的转发结果。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向所述目标消息队列向所述转发装置传输所述待同步数据失败,则反复N次向所述转发装置传输所述待同步数据;
若反复N次向所述转发装置传输所述待同步数据失败,则将所述至少一个数据包添加至失败传输列表。
7.一种大流量下更快的传输数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二平台,包括:
获取转发装置按照并行发送方式发送的至少一个数据包,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数据包为所述转发装置在检测到待同步数据的数据量大于预设数据量之后,对所述待同步数据进行拆分之后得到的数据包,其中,所述待同步数据为第一平台向第二平台同步的数据;
在成功获取到所述至少一个数据包之后,向所述转发装置发送反馈信息。
8.一种大流量下更快的传输数据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于转发装置,包括:
转发装置获取单元,用于从目标消息队列中获取待同步数据,其中,所述待同步数据为第一平台向第二平台同步的数据;
转发装置拆分单元,用于若所述待同步数据的数据量大于预设数据量,则对所述待同步数据进行拆分,得到至少一个数据包;
转发装置传输单元,用于按照并行传输方式将所述至少一个数据包传输至所述第二平台。
9.一种大流量下更快的传输数据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于第一平台,包括:
第一平台确定单元,用于在检测到用户的数据操作事件之后,确定待同步数据,其中,所述待同步数据为第一平台向第二平台同步的数据;
第一平台加入单元,用于将所述待同步数据加入目标消息队列中,以使转发装置从所述目标消息队列中获取所述待同步数据;
其中,所述转发装置在获取到所述待同步数据之后,若检测出若所述待同步数据的数据量大于预设数据量,则对所述待同步数据进行拆分,得到至少一个数据包;并按照并行传输方式将所述至少一个数据包传输至所述第二平台。
10.一种大流量下更快的传输数据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于第二平台,包括:
第二平台获取单元,用于获取转发装置按照并行发送方式发送的至少一个数据包,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数据包为所述转发装置在检测到待同步数据的数据量大于预设数据量之后,对所述待同步数据进行拆分之后得到的数据包,其中,所述待同步数据为第一平台向第二平台同步的数据;
第二平台发送单元,用于在成功获取到所述至少一个数据包之后,向所述转发装置发送反馈信息。
CN201811268870.1A 2018-10-29 2018-10-29 一种大流量下更快的传输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Pending CN10930972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268870.1A CN109309729A (zh) 2018-10-29 2018-10-29 一种大流量下更快的传输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268870.1A CN109309729A (zh) 2018-10-29 2018-10-29 一种大流量下更快的传输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309729A true CN109309729A (zh) 2019-02-05

Family

ID=652220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268870.1A Pending CN109309729A (zh) 2018-10-29 2018-10-29 一种大流量下更快的传输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309729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22682A (zh) * 2020-11-18 2021-02-26 青岛海尔科技有限公司 数据发送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装置
CN112738008A (zh) * 2019-10-28 2021-04-30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信息同步变更方法、装置、计算机以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3630808A (zh) * 2021-08-05 2021-11-09 神州融安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第一设备、第二设备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022122A1 (en) * 2005-07-25 2007-01-25 Parascale, Inc. Asynchronous file replication and migration in a storage network
CN101867451A (zh) * 2010-06-02 2010-10-20 北京邮电大学 具有高速并行编译码结构的多用户网络编码通信的方法
CN104661172A (zh) * 2015-01-26 2015-05-27 武汉健坤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蓝牙低功耗的扩展数据传输方法和系统
CN105933453A (zh) * 2016-06-28 2016-09-07 广州华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传输数据的方法和系统
CN108347477A (zh) * 2018-01-24 2018-07-31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数据发送方法、装置以及服务器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022122A1 (en) * 2005-07-25 2007-01-25 Parascale, Inc. Asynchronous file replication and migration in a storage network
CN101867451A (zh) * 2010-06-02 2010-10-20 北京邮电大学 具有高速并行编译码结构的多用户网络编码通信的方法
CN104661172A (zh) * 2015-01-26 2015-05-27 武汉健坤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蓝牙低功耗的扩展数据传输方法和系统
CN105933453A (zh) * 2016-06-28 2016-09-07 广州华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传输数据的方法和系统
CN108347477A (zh) * 2018-01-24 2018-07-31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数据发送方法、装置以及服务器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38008A (zh) * 2019-10-28 2021-04-30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信息同步变更方法、装置、计算机以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2738008B (zh) * 2019-10-28 2022-07-12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信息同步变更方法、装置、计算机以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2422682A (zh) * 2020-11-18 2021-02-26 青岛海尔科技有限公司 数据发送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装置
CN113630808A (zh) * 2021-08-05 2021-11-09 神州融安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第一设备、第二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550318B (zh) 一种在直通模式下信道冲突的处理方法以及终端
CN107087033B (zh) 消息推送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计算机设备
CN109309729A (zh) 一种大流量下更快的传输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EP3490304B1 (en) Method for identifying access point and hotspot, and related products
CN104159306B (zh) 一种控制空口资源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5391486B (zh) 一种星载数据的通信方法和装置
CN106664290A (zh) 一种光电混合网络的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JP6093440B2 (ja) 制御チャネル送信方法および装置
CN110557290A (zh) 网络加速服务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JP2017510169A5 (zh)
CN105991246A (zh) 一种数据重传方法及装置
CN103281356B (zh) 一种分发文件的方法及系统
CN107690783A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集中控制器、转发面设备和通信装置
CN109964507A (zh) 网络功能的管理方法、管理单元及系统
WO2015127773A1 (zh) 终端信息发送方法和系统
WO2021134418A1 (zh) 一种数据校验方法及装置
CN110971482B (zh) 基于ebpf的后端服务器检测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WO2019047573A1 (zh) 一种下行数据传输的缓存方法、终端及基站
KR20140119656A (ko)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장치, 및 시스템
CN107710793B (zh) 一种定位方法及对应装置
CN106549784B (zh)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和设备
WO2015100932A1 (zh) 一种网络数据的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8737378B (zh) 一种基于介质访问控制层的双模通信组网方法及系统
US20160261719A1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 control program, and control method
US10277516B2 (en) Statistical approaches in NSX scale testing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205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