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307924A - 光学成像系统 - Google Patents

光学成像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307924A
CN109307924A CN201810834882.XA CN201810834882A CN109307924A CN 109307924 A CN109307924 A CN 109307924A CN 201810834882 A CN201810834882 A CN 201810834882A CN 109307924 A CN109307924 A CN 10930792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optical axis
imaging system
optical
refracting pow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83488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307924B (zh
Inventor
张永明
赖建勋
唐乃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bility Opto 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bility Opto 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bility Opto 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Ability Opto 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93079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30792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30792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30792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9/00Optical objectiv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the components and their arrangements according to their sign, i.e. + or -
    • G02B9/64Optical objectiv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the components and their arrangements according to their sign, i.e. + or - having more than six compon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1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 G02B13/002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 G02B13/004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having five or more lens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8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designed for infrared light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4Reversed telephoto objectiv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14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for use with infrared or ultraviolet radiation
    • G02B13/146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for use with infrared or ultraviolet radiation with corrections for use in multiple wavelength bands, such as infrared and visible light, e.g. FLIR system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18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with lenses having one or more non-spherical faces, e.g. for reducing geometrical aberratio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4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7Focus control based on electronic image sensor signal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oxicology (AREA)
  • Len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光学成像系统,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第七透镜以及第八透镜。第一透镜至第七透镜中至少一透镜具有正屈折力。第八透镜可具有负屈折力,其中第八透镜的至少一表面具有反曲点。光学成像系统中具屈折力的透镜为第一透镜至第八透镜。当满足特定条件时,可具备更大的收光以及更佳的光路调节能力,以提升成像质量。

Description

光学成像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光学成像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电子产品上的小型化光学成像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具有摄影功能的可携式电子产品的兴起,光学系统的需求日渐提高。一般光学系统的感光组件不外乎是感光耦合组件(Charge Coupled Device;CCD)或互补性氧化金属半导体元(Complementary Metal-Oxide Semiconductor Sensor;CMOS Sensor)两种,且随着半导体制程技术的精进,使得感光组件的画素尺寸缩小,光学系统逐渐往高画素领域发展,因此对成像质量的要求也日益增加。
传统搭载于便携设备上的光学系统,多采用六片或七片式透镜结构为主,然而由于便携设备不断朝提升画素并且终端消费者对大光圈的需求例如微光与夜拍功能,习知的光学成像系统已无法满足更高阶的摄影要求。
因此,如何有效增加光学成像系统的进光量,并进一步提高成像的质量,便成为一个相当重要的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态样针对一种光学成像系统,能够利用八个透镜的屈光力、凸面与凹面的组合(本发明所述凸面或凹面原则上指各透镜的物侧面或像侧面距离光轴不同高度的几何形状变化的描述),进而有效提高光学成像系统的进光量,同时提高成像质量,以应用于小型的电子产品上。
此外,在特定光学成像应用领域,有需要同时针对可见光以及红外光波长的光源进行成像,例如IP影像监控摄影机。IP影像监控摄影机所具备的“日夜功能(Day&Night)”,主要是因人类的可见光在光谱上位于400-700nm,但传感器的成像,包含了人类不可见红外光,因此为了要确保传感器最后仅保留了人眼可见光,可视情况在镜头前设置卸除式红外线阻绝滤光片(IR Cut filter Removable,ICR)以增加影像的“真实度”,其可在白天的时候杜绝红外光、避免色偏;夜晚的时候则让红外光进来提升亮度。然而,ICR组件本身占据相当体积且价格昂贵,不利未来微型监控摄影机的设计与制造。
本发明实施例的态样同时针对一种光学成像系统,能够利用八个透镜的屈光力、凸面与凹面的组合以及材质的选用,令光学成像系统对于可见光的成像焦距以及红外光的成像焦距间的差距缩减,亦即达到接近“共焦”的效果,因此无需使用ICR组件。
与光学成像系统的放大率有关的透镜参数
本发明的光学成像系统同时可设计应用于生物特征辨识,例如使用于脸孔辨识。本发明的实施例若作为脸孔辨识的影像撷取,可选用以红外光做为工作波长,同时对于距离约25至30公分左右且宽度约15公分的脸孔,可于感光组件(像素尺寸为1.4微米(μm))于水平方向上至少成像出30个水平像素。红外光成像面的线放大率为LM,其满足下列条件:LM=(30个水平像素)乘以(像素尺寸1.4微米)除以被摄物体宽度15公分;LM≧0.0003。同时,以可见光做为工作波长,同时对于距离约25至30公分左右且宽度约15公分的脸孔,可于感光组件(像素尺寸为1.4微米(μm))于水平方向上至少成像出50个水平像素。
本发明实施例相关的透镜参数的用语与其代号详列如下,作为后续描述的参考:
本发明于可见光频谱可选用波长555nm作为主要参考波长以及衡量焦点偏移的基准,于红外光频谱(700nm至1300nm)可选用波长850nm作为主要参考波长以及衡量焦点偏移的基准。
光学成像系统具有一第一成像面以及一第二成像面,第一成像面为一特定垂直于光轴的可见光像平面并且其中心视场于第一空间频率的离焦调制转换对比转移率(MTF)有最大值;以及第二成像面为一特定垂直于光轴的红外光像平面并且其中心视场于第一空间频率的离焦调制转换对比转移率(MTF)有最大值。光学成像系统另具有一第一平均成像面以及一第二平均成像面,第一平均成像面为一特定垂直于光轴的可见光像平面并且设置于该光学成像系统的中心视场、0.3视场及0.7视场个别于第一空间频率均具有各该视场最大MTF值的离焦位置的平均位置;以及第二平均成像面为一特定垂直于光轴的红外光像平面并且设置于该光学成像系统的中心视场、0.3视场及0.7视场个别于第一空间频率均具有各该视场最大MTF值的离焦位置的平均位置。
前述第一空间频率设定为本发明所使用的感光组件(传感器)的半数空间频率(半频),例如画素大小(Pixel Size)为含1.12微米以下的感光组件,其调制转换函数特性图的四分的一空间频率、半数空间频率(半频)以及完全空间频率(全频)分别至少为110cycles/mm、220cycles/mm以及440cycles/mm。任一视场的光线均可进一步分为弧矢面光线(sagittal ray)以及子午面光线(tangential ray)。
本发明光学成像系统的可见光中心视场、0.3视场、0.7视场的弧矢面光线的离焦MTF最大值的焦点偏移量分别以VSFS0、VSFS3、VSFS7表示(度量单位:mm);可见光中心视场、0.3视场、0.7视场的弧矢面光线的离焦MTF最大值分别以VSMTF0、VSMTF3、VSMTF7表示;可见光中心视场、0.3视场、0.7视场的子午面光线的离焦MTF最大值的焦点偏移量分别以VTFS0、VTFS3、VTFS7表示(度量单位:mm);可见光中心视场、0.3视场、0.7视场的子午面光线的离焦MTF最大值分别以VTMTF0、VTMTF3、VTMTF7表示。前述可见光弧矢面三视场以及可见光子午面三视场的焦点偏移量的平均焦点偏移量(位置)以AVFS表示(度量单位:mm),其满足绝对值∣(VSFS0+VSFS3+VSFS7+VTFS0+VTFS3+VTFS7)/6∣。
本发明光学成像系统的红外光中心视场、0.3视场、0.7视场的弧矢面光线的离焦MTF最大值的焦点偏移量分别以ISFS0、ISFS3、ISFS7表示,前述弧矢面三视场的焦点偏移量的平均焦点偏移量(位置)以AISFS表示(度量单位:mm);红外光中心视场、0.3视场、0.7视场的弧矢面光线的离焦MTF最大值分别以ISMTF0、ISMTF3、ISMTF7表示;红外光中心视场、0.3视场、0.7视场的子午面光线的离焦MTF最大值的焦点偏移量分别以ITFS0、ITFS3、ITFS7表示(度量单位:mm),前述子午面三视场的焦点偏移量的平均焦点偏移量(位置)以AITFS表示(度量单位:mm);红外光中心视场、0.3视场、0.7视场的子午面光线的离焦MTF最大值分别以ITMTF0、ITMTF3、ITMTF7表示。前述红外光弧矢面三视场以及红外光子午面三视场的焦点偏移量的平均焦点偏移量(位置)以AIFS表示(度量单位:mm),其满足绝对值∣(ISFS0+ISFS3+ISFS7+ITFS0+ITFS3+ITFS7)/6∣。
整个光学成像系统的可见光中心视场聚焦点与红外光中心视场聚焦点(RGB/IR)之间的焦点偏移量以FS表示(即波长850nm对波长555nm,度量单位:mm),其满足绝对值∣(VSFS0+VTFS0)/2–(ISFS0+ITFS0)/2∣;整个光学成像系统的可见光三视场平均焦点偏移量与红外光三视场平均焦点偏移量(RGB/IR)之间的差值(焦点偏移量)以AFS表示(即波长850nm对波长555nm,度量单位:mm),其满足绝对值∣AIFS–AVFS∣。
与长度或高度有关的透镜参数
光学成像系统的最大成像高度以HOI表示;光学成像系统的高度以HOS表示;光学成像系统的第一透镜物侧面至第八透镜像侧面间的距离以InTL表示;光学成像系统的固定光栏(光圈)至第一成像面间的距离以InS表示;光学成像系统的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间的距离以IN12表示(例示);光学成像系统的第一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以TP1表示(例示)。
与材料有关的透镜参数
光学成像系统的第一透镜的色散系数以NA1表示(例示);第一透镜的折射律以Nd1表示(例示)。
与视角有关的透镜参数
视角以AF表示;视角的一半以HAF表示;主光线角度以MRA表示。
与出入瞳有关的透镜参数
光学成像系统的入射瞳直径以HEP表示;单一透镜的任一表面的最大有效半径指系统最大视角入射光通过入射瞳最边缘的光线于该透镜表面交会点(Effective HalfDiameter;EHD),该交会点与光轴之间的垂直高度。例如第一透镜物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径以EHD11表示,第一透镜像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径以EHD12表示。第二透镜物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径以EHD21表示,第二透镜像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径以EHD22表示。光学成像系统中其余透镜的任一表面的最大有效半径表示方式以此类推。
与透镜面形深度有关的参数
第八透镜物侧面于光轴上的交点至第八透镜物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径的终点为止,前述两点间平行于光轴的距离以InRS81表示(最大有效半径深度);第八透镜像侧面于光轴上的交点至第八透镜像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径的终点为止,前述两点间平行于光轴的距离以InRS82表示(最大有效半径深度)。其他透镜物侧面或像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径的深度(沉陷量)表示方式比照前述。
与透镜面型有关的参数
临界点C指特定透镜表面上,除与光轴的交点外,一与光轴相垂直的切面相切的点。承上,例如第五透镜物侧面的临界点C51与光轴的垂直距离为HVT51(例示),第五透镜像侧面的临界点C52与光轴的垂直距离为HVT52(例示),第六透镜物侧面的临界点C61与光轴的垂直距离为HVT61(例示),第六透镜像侧面的临界点C62与光轴的垂直距离为HVT62(例示)。其他透镜例如第八透镜的物侧面或像侧面上的临界点及其与光轴的垂直距离的表示方式比照前述。
第八透镜物侧面上最接近光轴的反曲点为IF811,该点沉陷量SGI811(例示),SGI811亦即第八透镜物侧面于光轴上的交点至第八透镜物侧面最近光轴的反曲点之间与光轴平行的水平位移距离,IF811该点与光轴间的垂直距离为HIF811(例示)。第八透镜像侧面上最接近光轴的反曲点为IF821,该点沉陷量SGI821(例示),SGI821亦即第八透镜像侧面于光轴上的交点至第八透镜像侧面最近光轴的反曲点之间与光轴平行的水平位移距离,IF821该点与光轴间的垂直距离为HIF821(例示)。
第八透镜物侧面上第二接近光轴的反曲点为IF812,该点沉陷量SGI812(例示),SGI812亦即第八透镜物侧面于光轴上的交点至第八透镜物侧面第二接近光轴的反曲点之间与光轴平行的水平位移距离,IF812该点与光轴间的垂直距离为HIF812(例示)。第八透镜像侧面上第二接近光轴的反曲点为IF822,该点沉陷量SGI822(例示),SGI822亦即第八透镜像侧面于光轴上的交点至第八透镜像侧面第二接近光轴的反曲点之间与光轴平行的水平位移距离,IF822该点与光轴间的垂直距离为HIF822(例示)。
第八透镜物侧面上第三接近光轴的反曲点为IF813,该点沉陷量SGI813(例示),SGI813亦即第八透镜物侧面于光轴上的交点至第八透镜物侧面第三接近光轴的反曲点之间与光轴平行的水平位移距离,IF813该点与光轴间的垂直距离为HIF813(例示)。第八透镜像侧面上第三接近光轴的反曲点为IF823,该点沉陷量SGI823(例示),SGI823亦即第八透镜像侧面于光轴上的交点至第八透镜像侧面第三接近光轴的反曲点之间与光轴平行的水平位移距离,IF823该点与光轴间的垂直距离为HIF823(例示)。
第八透镜物侧面上第四接近光轴的反曲点为IF814,该点沉陷量SGI814(例示),SGI814亦即第八透镜物侧面于光轴上的交点至第八透镜物侧面第四接近光轴的反曲点之间与光轴平行的水平位移距离,IF814该点与光轴间的垂直距离为HIF814(例示)。第八透镜像侧面上第四接近光轴的反曲点为IF824,该点沉陷量SGI824(例示),SGI824亦即第八透镜像侧面于光轴上的交点至第八透镜像侧面第四接近光轴的反曲点之间与光轴平行的水平位移距离,IF824该点与光轴间的垂直距离为HIF824(例示)。
其他透镜物侧面或像侧面上的反曲点及其与光轴的垂直距离或其沉陷量的表示方式比照前述。
与像差有关的变数
光学成像系统的光学畸变(Optical Distortion)以ODT表示;其TV畸变(TVDistortion)以TDT表示,并且可以进一步限定描述在成像50%至100%视野间像差偏移的程度;球面像差偏移量以DFS表示;慧星像差偏移量以DFC表示。
光学成像系统的调制转换函数特性图(Modulation Transfer Function;MTF),用来测试与评估系统成像的反差对比度及锐利度。调制转换函数特性图的垂直坐标轴表示对比转移率(数值从0到1),水平坐标轴则表示空间频率(cycles/mm;lp/mm;line pairs permm)。完美的成像系统理论上能100%呈现被摄物体的线条对比,然而实际的成像系统,其垂直轴的对比转移率数值小于1。此外,一般而言成像的边缘区域会比中心区域较难得到精细的还原度。可见光频谱在第一成像面上,光轴、0.3视场以及0.7视场三处于空间频率55cycles/mm的对比转移率(MTF数值)分别以MTFE0、MTFE3以及MTFE7表示,光轴、0.3视场以及0.7视场三处于空间频率110cycles/mm的对比转移率(MTF数值)分别以MTFQ0、MTFQ3以及MTFQ7表示,光轴、0.3视场以及0.7视场三处于空间频率220cycles/mm的对比转移率(MTF数值)分别以MTFH0、MTFH3以及MTFH7表示,光轴、0.3视场以及0.7视场三处于空间频率440cycles/mm的对比转移率(MTF数值)分别以MTF0、MTF3以及MTF7表示,前述此三个视场对于镜头的中心、内视场以及外视场具有代表性,因此可用以评价特定光学成像系统的性能是否优异。若光学成像系统的设计对应画素大小(Pixel Size)为含1.12微米以下的感光组件,因此调制转换函数特性图的四分的一空间频率、半数空间频率(半频)以及完全空间频率(全频)分别至少为110cycles/mm、220cycles/mm以及440cycles/mm。
光学成像系统若同时须满足针对红外线频谱的成像,例如用于低光源的夜视需求,所使用的工作波长可为850nm或800nm,由于主要功能在辨识黑白明暗所形成的物体轮廓,无须高分辨率,因此可仅需选用小于110cycles/mm的空间频率评价特定光学成像系统在红外线频谱频谱的性能是否优异。前述工作波长850nm当聚焦在第一成像面上,影像于光轴、0.3视场以及0.7视场三处于空间频率55cycles/mm的对比转移率(MTF数值)分别以MTFI0、MTFI3以及MTFI7表示。然而,也因为红外线工作波长850nm或800nm与一般可见光波长差距很远,若光学成像系统需同时能对可见光与红外线(双模)对焦并分别达到一定性能,在设计上有相当难度。
本发明提供一种光学成像系统,可同时对可见光与红外线(双模)对焦并分别达到一定性能,并且其第八透镜的物侧面或像侧面设置有反曲点,可有效调整各视场入射于第八透镜的角度,并针对光学畸变与TV畸变进行补正。另外,第八透镜的表面可具备更佳的光路调节能力,以提升成像质量。
依据本发明提供一种光学成像系统,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一第一透镜,具有屈折力;一第二透镜,具有屈折力;一第三透镜,具有屈折力;一第四透镜,具有屈折力;一第五透镜,具有屈折力;一第六透镜,具有屈折力;一第七透镜,具有屈折力;一第八透镜,具有屈折力;一第一成像面,其为一垂直于光轴的可见光像平面并且其中心视场于第一空间频率的离焦调制转换对比转移率(MTF)有最大值;以及一第二成像面,其为一垂直于光轴的红外光像平面并且其中心视场于第一空间频率的离焦调制转换对比转移率(MTF)有最大值;其中该光学成像系统具有屈折力的透镜为八枚,该第一透镜至该第八透镜中至少一透镜具有正屈折力,该第一透镜至该第八透镜的焦距分别为f1、f2、f3、f4、f5、f6、f7、f8,该光学成像系统的焦距为f,该光学成像系统的入射瞳直径为HEP,该第一透镜物侧面至该第一成像面于光轴上具有一距离HOS,该第一透镜物侧面至该第八透镜像侧面于光轴上具有一距离InTL,该光学成像系统的最大可视角度的一半为HAF,该光学成像系统于该第一成像面上垂直于光轴具有一最大成像高度HOI,该第一成像面与该第二成像面间于光轴上的距离为FS,该第一透镜至该第八透镜于1/2HEP高度且平行于光轴的厚度分别为ETP1、ETP2、ETP3、ETP4、ETP5、ETP6、ETP7以及ETP8,前述ETP1至ETP8的总和为SETP,该第一透镜至该第八透镜于光轴的厚度分别为TP1、TP2、TP3、TP4、TP5、TP6、TP7以及TP8,前述TP1至TP8的总和为STP,其满足下列条件:1.0≦f/HEP≦10.0;0deg<HAF≦60deg;0.5≦SETP/STP<1以及∣FS∣≦100μm。
优选地,该红外光的波长介于700nm至1300nm以及该第一空间频率以SP1表示,其满足下列条件:SP1≦440cycles/mm。
优选地,可见光在该第一成像面上的光轴、0.3HOI以及0.7HOI三处于空间频率55cycles/mm的调制转换对比转移率(MTF数值)分别以MTFE0、MTFE3以及MTFE7表示,其满足下列条件:MTFE0≧0.2;MTFE3≧0.01;以及MTFE7≧0.01。
优选地,该第一透镜至该第八透镜于1/2HEP高度且平行于光轴的厚度分别为ETP1、ETP2、ETP3、ETP4、ETP5、ETP6、ETP7以及ETP8,前述ETP1至ETP8的总和为SETP,该第一透镜物侧面上于1/2HEP高度的坐标点至该第八透镜像侧面上于1/2HEP高度的坐标点间平行于光轴的水平距离为EIN,其满足下列公式:0.3≦SETP/EIN<1。
优选地,该光学成像系统包括一滤光组件,该滤光组件位于该第八透镜以及该第一成像面之间,该第八透镜像侧面上于1/2HEP高度的坐标点至该滤光组件间平行于光轴的距离为EIR,该第八透镜像侧面上与光轴的交点至该滤光组件间平行于光轴的距离为PIR,其满足下列公式:0.1≦EIR/PIR≦1.1。
优选地,该第一透镜物侧面上于1/2HEP高度的坐标点至该第一成像面间平行于光轴的水平距离为ETL,该第一透镜物侧面上于1/2HEP高度的坐标点至该第八透镜像侧面上于1/2HEP高度的坐标点间平行于光轴的水平距离为EIN,其满足下列条件:0.2≦EIN/ETL<1。
优选地,该第一透镜具有负屈折力。
优选地,该第八透镜像侧面上于1/2HEP高度的坐标点至该第一成像面间平行于光轴的水平距离为EBL,该第八透镜像侧面上与光轴的交点至该第一成像面平行于光轴的水平距离为BL,其满足下列公式:0.1≦EBL/BL≦1.5。
优选地,更包括一光圈,并且于该光圈至该第一成像面于光轴上具有一距离InS,其满足下列公式:0.2≦InS/HOS≦1.1。
依据本发明另提供一种光学成像系统,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一第一透镜,具有正屈折力;一第二透镜,具有屈折力;一第三透镜,具有屈折力;一第四透镜,具有屈折力;一第五透镜,具有屈折力;一第六透镜,具有屈折力;一第七透镜,具有屈折力;一第八透镜,具有屈折力;一第一成像面,其为一垂直于光轴的可见光像平面并且其中心视场于第一空间频率的离焦调制转换对比转移率(MTF)有最大值,该第一空间频率为110cycles/mm;以及一第二成像面,其为一垂直于光轴的红外光像平面并且其中心视场于第一空间频率的离焦调制转换对比转移率(MTF)有最大值;其中该光学成像系统具有屈折力的透镜为八枚,该第一透镜至该第八透镜中至少一透镜的材质为塑料,该光学成像系统于该第一成像面上垂直于光轴具有一最大成像高度HOI,该第一透镜至该第八透镜中至少一透镜具有正屈折力,该第一透镜至该第八透镜的焦距分别为f1、f2、f3、f4、f5、f6、f7、f8,该光学成像系统的焦距为f,该光学成像系统的入射瞳直径为HEP,该第一透镜物侧面至该第一成像面于光轴上具有一距离HOS,该第一透镜物侧面至该第八透镜像侧面于光轴上具有一距离InTL,该光学成像系统的最大可视角度的一半为HAF,该第一成像面与该第二成像面间于光轴上的距离为FS,该第一透镜物侧面上于1/2HEP高度的坐标点至该第一成像面间平行于光轴的水平距离为ETL,该第一透镜物侧面上于1/2HEP高度的坐标点至该第八透镜像侧面上于1/2HEP高度的坐标点间平行于光轴的水平距离为EIN,其满足下列条件:1.0≦f/HEP≦10.0;0deg<HAF≦60deg;0.2≦EIN/ETL<1以及∣FS∣≦100μm。
优选地,可见光在该第一成像面上的光轴、0.3HOI以及0.7HOI三处于空间频率110cycles/mm的调制转换对比转移率(MTF数值)分别以MTFQ0、MTFQ3以及MTFQ7表示,其满足下列条件:MTFQ0≧0.2;MTFQ3≧0.01;以及MTFQ7≧0.01。
优选地,各透镜之间均具有一空气间隔。
优选地,该第一透镜至该第八透镜中至少一透镜的至少一表面具有至少一反曲点。
优选地,该第二透镜具有负屈折力。
优选地,该第七透镜像侧面上于1/2HEP高度的坐标点至该第八透镜物侧面上于1/2HEP高度的坐标点间平行于光轴的水平距离为ED78,该第七透镜与该第八透镜之间于光轴上的距离为IN78,其满足下列条件:0<ED78/IN78≦50。
优选地,该第八透镜于1/2HEP高度且平行于光轴的厚度为ETP8,该第八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TP8,其满足下列条件:0<ETP8/TP8≦5。
优选地,该第七透镜于1/2HEP高度且平行于光轴的厚度为ETP7,该第七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TP7,其满足下列条件:0<ETP7/TP7≦5。
优选地,该光学成像系统满足下列条件:HOS/HOI≧1.2。
优选地,该第一透镜、该第二透镜、该第三透镜、该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第七透镜及该第八透镜中至少一透镜为波长小于500nm的光线滤除组件。
依据本发明再提供一种光学成像系统,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一第一透镜,具有屈折力;一第二透镜,具有屈折力;一第三透镜,具有屈折力;一第四透镜,具有屈折力;一第五透镜,具有屈折力;一第六透镜,具有屈折力;一第七透镜,具有屈折力;一第八透镜,具有屈折力;一第一平均成像面,其为一垂直于光轴的可见光像平面并且设置于该光学成像系统的中心视场、0.3视场及0.7视场个别于第一空间频率均具有各视场最大MTF值的离焦位置的平均位置,该第一空间频率为110cycles/mm;以及一第二平均成像面,其为一垂直于光轴的红外光像平面并且设置于该光学成像系统的中心视场、0.3视场及0.7视场个别于第一空间频率均具有各视场最大MTF值的离焦位置的平均位置;其中该光学成像系统具有屈折力的透镜为八枚,该光学成像系统于该第一平均成像面上垂直于光轴具有一最大成像高度HOI,该第一透镜至该第八透镜的焦距分别为f1、f2、f3、f4、f5、f6、f7、f8,该光学成像系统的焦距为f,该光学成像系统的入射瞳直径为HEP,该光学成像系统的最大视角的一半为HAF,该第一透镜物侧面至该第一平均成像面于光轴上具有一距离HOS,该第一透镜物侧面至该第八透镜像侧面于光轴上具有一距离InTL,该第一平均成像面与该第二平均成像面间的距离为AFS,第一透镜物侧面上于1/2HEP高度的坐标点至该第一平均成像面间平行于光轴的水平距离为ETL,该第一透镜物侧面上于1/2HEP高度的坐标点至该第八透镜像侧面上于1/2HEP高度的坐标点间平行于光轴的水平距离为EIN,其满足下列条件:1≦f/HEP≦10;0deg<HAF≦60deg;0.2≦EIN/ETL<1以及∣AFS∣≦100μm。
优选地,可见光在该第一平均成像面上的光轴、0.3HOI以及0.7HOI三处于空间频率55cycles/mm的调制转换对比转移率(MTF数值)分别以MTFE0、MTFE3以及MTFE7表示,其满足下列条件:MTFE0≧0.2;MTFE3≧0.01;以及MTFE7≧0.01。
优选地,该光学成像系统满足下列条件:0.5≦HOS/HOI≦30。
优选地,该第一透镜具有正屈折力。
优选地,该第二透镜具有负屈折力。
优选地,该光学成像系统更包括一光圈、一影像感测组件,该影像感测组件设置于该第一平均成像面后并且至少设置10万个像素,并且于该光圈至该第一平均成像面于光轴上具有一距离InS其满足下列公式:0.2≦InS/HOS≦1.1。
单一透镜在1/2入射瞳直径(HEP)高度的厚度,特别影响该1/2入射瞳直径(HEP)范围内各光线视场共享区域的修正像差以及各视场光线间光程差的能力,厚度越大则修正像差的能力提升,然而同时亦会增加生产制造上的困难度,因此必须控制单一透镜在1/2入射瞳直径(HEP)高度的厚度,特别是控制该透镜在1/2入射瞳直径(HEP)高度的厚度(ETP)与该表面所属的该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TP)间的比例关系(ETP/TP)。例如第一透镜在1/2入射瞳直径(HEP)高度的厚度以ETP1表示。第二透镜在1/2入射瞳直径(HEP)高度的厚度以ETP2表示。光学成像系统中其余透镜在1/2入射瞳直径(HEP)高度的厚度,其表示方式以此类推。前述ETP1至ETP8的总和为SETP,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满足下列公式:0.3≦SETP/EIN<1。
为同时权衡提升修正像差的能力以及降低生产制造上的困难度,特别需控制该透镜在1/2入射瞳直径(HEP)高度的厚度(ETP)与该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TP)间的比例关系(ETP/TP)。例如第一透镜在1/2入射瞳直径(HEP)高度的厚度以ETP1表示,第一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TP1,两者间的比值为ETP1/TP1。第二透镜在1/2入射瞳直径(HEP)高度的厚度以ETP2表示,第二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TP2,两者间的比值为ETP2/TP2。光学成像系统中其余透镜在1/2入射瞳直径(HEP)高度的厚度与该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TP)间的比例关系,其表示方式以此类推。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满足下列公式:0<ETP/TP≦5;优选地,0.2≦ETP/TP≦5。
相邻两透镜在1/2入射瞳直径(HEP)高度的水平距离以ED表示,前述水平距离(ED)平行于光学成像系统的光轴,并且特别影响该1/2入射瞳直径(HEP)位置各光线视场共享区域的修正像差以及各视场光线间光程差的能力,水平距离越大则修正像差的能力的可能性将提升,然而同时亦会增加生产制造上的困难度以及限制光学成像系统的长度“微缩”的程度,因此必须控制特定相邻两透镜在1/2入射瞳直径(HEP)高度的水平距离(ED)。
为同时权衡提升修正像差的能力以及降低光学成像系统的长度”微缩”的困难度,特别需控制该相邻两透镜在1/2入射瞳直径(HEP)高度的水平距离(ED)与该相邻两透镜于光轴上的水平距离(IN)间的比例关系(ED/IN)。例如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在1/2入射瞳直径(HEP)高度的水平距离以ED12表示,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于光轴上的水平距离为IN12,两者间的比值为ED12/IN12。第二透镜与第三透镜在1/2入射瞳直径(HEP)高度的水平距离以ED23表示,第二透镜与第三透镜于光轴上的水平距离为IN23,两者间的比值为ED23/IN23。光学成像系统中其余相邻两透镜在1/2入射瞳直径(HEP)高度的水平距离与该相邻两透镜于光轴上的水平距离两者间的比例关系,其表示方式以此类推。
该第八透镜像侧面上于1/2HEP高度的坐标点至该第一成像面间平行于光轴的水平距离为EBL,该第八透镜像侧面上与光轴的交点至该第一成像面平行于光轴的水平距离为BL,本发明的实施例为同时权衡提升修正像差的能力以及预留其他光学组件的容纳空间,可满足下列公式:0.1≦EBL/BL≦1.5;优选地,0.2≦EBL/BL<1.5。光学成像系统可更包括一滤光组件,该滤光组件位于该第八透镜以及该第一成像面之间,该第八透镜像侧面上于1/2HEP高度的坐标点至该滤光组件间平行于光轴的距离为EIR,该第八透镜像侧面上与光轴的交点至该滤光组件间平行于光轴的距离为PIR,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满足下列公式:0.1≦EIR/PIR≦1.1。
此外,第八透镜可具有负屈折力,其像侧面可为凹面。藉此,有利于缩短其后焦距以维持小型化。另外,第八透镜的至少一表面可具有至少一反曲点,可有效地压制离轴视场光线入射的角度,进一步可修正离轴视场的像差。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A绘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示意图;
图1B由左至右依序绘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球差、像散以及光学畸变的曲线图;
图1C绘示本实施例光学成像系统的可见光频谱调制转换特征图;
图1D绘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可见光频谱的中心视场、0.3视场、0.7视场的离焦调制转换对比转移率图(Through Focus MTF);
图1E绘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红外光频谱的中心视场、0.3视场、0.7视场的离焦调制转换对比转移率图;
图2A绘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示意图;
图2B由左至右依序绘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球差、像散以及光学畸变的曲线图;
图2C绘示本实施例光学成像系统的可见光频谱调制转换特征图;
图2D绘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可见光频谱的中心视场、0.3视场、0.7视场的离焦调制转换对比转移率图;
图2E绘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红外光频谱的中心视场、0.3视场、0.7视场的离焦调制转换对比转移率图;
图3A绘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示意图;
图3B由左至右依序绘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球差、像散以及光学畸变的曲线图;
图3C绘示本实施例光学成像系统的可见光频谱调制转换特征图;
图3D绘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可见光频谱的中心视场、0.3视场、0.7视场的离焦调制转换对比转移率图;
图3E绘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红外光频谱的中心视场、0.3视场、0.7视场的离焦调制转换对比转移率图;
图4A绘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示意图;
图4B由左至右依序绘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球差、像散以及光学畸变的曲线图;
图4C绘示本实施例光学成像系统的可见光频谱调制转换特征图;
图4D绘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可见光频谱的中心视场、0.3视场、0.7视场的离焦调制转换对比转移率图;
图4E绘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红外光频谱的中心视场、0.3视场、0.7视场的离焦调制转换对比转移率图;
图5A绘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示意图;
图5B由左至右依序绘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球差、像散以及光学畸变的曲线图;
图5C绘示本实施例光学成像系统的可见光频谱调制转换特征图;
图5D绘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可见光频谱的中心视场、0.3视场、0.7视场的离焦调制转换对比转移率图;
图5E绘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红外光频谱的中心视场、0.3视场、0.7视场的离焦调制转换对比转移率图;
图6A绘示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示意图;
图6B由左至右依序绘示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球差、像散以及光学畸变的曲线图;
图6C绘示本实施例光学成像系统的可见光频谱调制转换特征图;
图6D绘示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可见光频谱的中心视场、0.3视场、0.7视场的离焦调制转换对比转移率图;
图6E绘示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红外光频谱的中心视场、0.3视场、0.7视场的离焦调制转换对比转移率图。
附图标记说明:
光学成像系统:10、20、30、40、50、60
光圈:100、200、300、400、500、600
第一透镜:110、210、310、410、510、610
物侧面:112、212、312、412、512、612
像侧面:114、214、314、414、514、614
第二透镜:120、220、320、420、520、620
物侧面:122、222、322、422、522、622
像侧面:124、224、324、424、524、624
第三透镜:130、230、330、430、530、630
物侧面:132、232、332、432、532、632
像侧面:134、234、334、434、534、634
第四透镜:140、240、340、440、540、640
物侧面:142、242、342、442、542、642
像侧面:144、244、344、444、544、644
第五透镜:150、250、350、450、550、650
物侧面:152、252、352、452、552、652
像侧面:154、254、354、454、554、654
第六透镜:160、260、360、460、560、660
物侧面:162、262、362、462、562、662
像侧面:164、264、364、464、564、664
第七透镜:170、270、370、470、570、670
物侧面:172、272、372、472、572、672
像侧面:174、274、374、474、574、674
第八透镜:180、280、380、480、580、680
物侧面:182、272、372、472、572、682
像侧面:184、284、384、484、584、684
红外线滤光片:190、290、390、490、590、690
第一成像面:192、292、392、492、592、692
影像感测组件:194、294、394、494、594、694
光学成像系统的焦距:f
第一透镜的焦距:f1;第二透镜的焦距:f2;第三透镜的焦距:f3;第四透镜的焦距:f4;第五透镜的焦距:f5;第六透镜的焦距:f6;第七透镜的焦距:f7;第八透镜的焦距:f8
光学成像系统的光圈値:f/HEP;Fno;F#
光学成像系统的最大视角的一半:HAF
第一透镜的色散系数:NA1
第二透镜至第八透镜的色散系数:NA2、NA3、NA4、NA5、NA6、NA7、NA8
第一透镜物侧面以及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1、R2
第二透镜物侧面以及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3、R4
第三透镜物侧面以及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5、R6
第四透镜物侧面以及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7、R8
第五透镜物侧面以及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9、R10
第六透镜物侧面以及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11、R12
第七透镜物侧面以及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13、R14
第八透镜物侧面以及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15、R16
第一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TP1
第二至第八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TP2、TP3、TP4、TP5、TP6、TP7、TP8
所有具屈折力的透镜的厚度总和:ΣTP
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于光轴上之间隔距离:IN12
第二透镜与第三透镜于光轴上之间隔距离:IN23
第三透镜与第四透镜于光轴上之间隔距离:IN34
第四透镜与第五透镜于光轴上之间隔距离:IN45
第五透镜与第六透镜于光轴上之间隔距离:IN56
第六透镜与第七透镜于光轴上之间隔距离:IN67
第七透镜与第八透镜于光轴上之间隔距离:IN78
第八透镜物侧面于光轴上的交点至第八透镜物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径位置于光轴的水平位移距离:InRS81
第八透镜物侧面上最接近光轴的反曲点:IF811;该点沉陷量:SGI811
第八透镜物侧面上最接近光轴的反曲点与光轴间的垂直距离:HIF811
第八透镜像侧面上最接近光轴的反曲点:IF821;该点沉陷量:SGI821
第八透镜像侧面上最接近光轴的反曲点与光轴间的垂直距离:HIF821
第八透镜物侧面上第二接近光轴的反曲点:IF812;该点沉陷量:SGI812
第八透镜物侧面第二接近光轴的反曲点与光轴间的垂直距离:HIF812
第八透镜像侧面上第二接近光轴的反曲点:IF822;该点沉陷量:SGI822
第八透镜像侧面第二接近光轴的反曲点与光轴间的垂直距离:HIF822
第八透镜物侧面的临界点:C81
第八透镜像侧面的临界点:C82
第八透镜物侧面的临界点与光轴的水平位移距离:SGC81
第八透镜像侧面的临界点与光轴的水平位移距离:SGC82
第八透镜物侧面的临界点与光轴的垂直距离:HVT81
第八透镜像侧面的临界点与光轴的垂直距离:HVT82
系统总高度(第一透镜物侧面至第一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HOS
影像感测组件的对角线长度:Dg
光圈至第一成像面的距离:InS
第一透镜物侧面至该第八透镜像侧面的距离:InTL
第八透镜像侧面至该第一成像面的距离:InB
影像感测组件有效感测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最大像高):HOI
光学成像系统于结像时的TV畸变(TV Distortion):TDT
光学成像系统于结像时的光学畸变(Optical Distortion):ODT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光学成像系统,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具屈折力的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第七透镜、第八透镜以及一第一成像面。光学成像系统更可包含一影像感测组件,其设置于第一成像面;亦包含一第二成像面。
光学成像系统可使用三个工作波长进行设计,分别为486.1nm、587.5nm、656.2nm,其中587.5nm为主要参考波长为主要提取技术特征的参考波长。光学成像系统亦可使用五个工作波长进行设计,分别为470nm、510nm、555nm、610nm、650nm,其中555nm为主要参考波长为主要提取技术特征的参考波长。
影像感测组件有效感测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即为光学成像系统的成像高度或称最大像高)为HOI,第一透镜物侧面至第一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HOS,其满足下列条件:HOS/HOI≧1.2;以及0.5≦HOS/f≦30。优选地,可满足下列条件:0.5≦HOS/HOI≦30或1≦HOS/HOI≦10;以及1≦HOS/f≦10。藉此,可维持光学成像系统的小型化,以搭载于轻薄可携式的电子产品上。
另外,本发明的光学成像系统中,依需求可设置至少一光圈,以减少杂散光,有助于提升影像质量。
本发明的光学成像系统中,光圈配置可为前置光圈或中置光圈,其中前置光圈意即光圈设置于被摄物与第一透镜间,中置光圈则表示光圈设置于第一透镜与第一成像面间。若光圈为前置光圈,可使光学成像系统的出瞳与第一成像面产生较长的距离而容置更多光学组件,并可增加影像感测组件接收影像的效率;若为中置光圈,有助于扩大系统的视场角,使光学成像系统具有广角镜头的优势。前述光圈至第一成像面的距离为InS,其满足下列条件:0.2≦InS/HOS≦1.1。藉此,可同时兼顾维持光学成像系统的小型化以及具备广角的特性。
本发明的光学成像系统中,第一透镜物侧面至第八透镜像侧面间的距离为InTL,于光轴上所有具屈折力的透镜的厚度总和为ΣTP,其满足下列条件:0.1≦ΣTP/InTL≦0.9。藉此,当可同时兼顾系统成像的对比度以及透镜制造的良率并提供适当的后焦距以容置其他组件。
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于光轴上之间隔距离为IN12,其满足下列条件:IN12/f≦5.0。藉此,有助于改善透镜的色差以提升其性能。
第七透镜与第八透镜于光轴上之间隔距离为IN78,其满足下列条件:IN78/f≦0.8。藉此,有助于改善透镜的色差以提升其性能。
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分别为TP1以及TP2,其满足下列条件:0.1≦(TP1+IN12)/TP2≦10。藉此,有助于控制光学成像系统制造的敏感度并提升其性能。
第七透镜与第八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分别为TP7以及TP8,前述两透镜于光轴上之间隔距离为IN78,其满足下列条件:0.1≦(TP8+IN78)/TP7≦10。藉此,有助于控制光学成像系统制造的敏感度并降低系统总高度。
第三透镜、第四透镜与第五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分别为TP3、TP4以及TP5,第三透镜与第四透镜于光轴上之间隔距离为IN34,第四透镜与第五透镜于光轴上之间隔距离为IN45,第一透镜物侧面至第八透镜像侧面间的距离为InTL,其满足下列条件:0.1≦TP4/(IN34+TP4+IN45)<1。藉此,有助层层微幅修正入射光行进过程所产生的像差并降低系统总高度。
本发明的光学成像系统中,第八透镜物侧面的临界点C81与光轴的垂直距离为HVT81,第八透镜像侧面的临界点C82与光轴的垂直距离为HVT82,第八透镜物侧面于光轴上的交点至临界点C81位置于光轴的水平位移距离为SGC81,第八透镜像侧面于光轴上的交点至临界点C82位置于光轴的水平位移距离为SGC82,可满足下列条件:0mm≦HVT81≦3mm;0mm<HVT82≦6mm;0≦HVT81/HVT82;0mm≦∣SGC81∣≦0.5mm;0mm<∣SGC82∣≦2mm;以及0<∣SGC82∣/(∣SGC82∣+TP8)≦0.9。藉此,可有效修正离轴视场的像差。
本发明的光学成像系统其满足下列条件:0.2≦HVT82/HOI≦0.9。优选地,可满足下列条件:0.3≦HVT82/HOI≦0.8。藉此,有助于光学成像系统的外围视场的像差修正。
本发明的光学成像系统其满足下列条件:0≦HVT82/HOS≦0.5。优选地,可满足下列条件:0.2≦HVT82/HOS≦0.45。藉此,有助于光学成像系统的外围视场的像差修正。
本发明的光学成像系统中,第八透镜物侧面于光轴上的交点至第八透镜物侧面最近光轴的反曲点之间与光轴平行的水平位移距离以SGI811表示,第八透镜像侧面于光轴上的交点至第八透镜像侧面最近光轴的反曲点之间与光轴平行的水平位移距离以SGI821表示,其满足下列条件:0<SGI811/(SGI811+TP8)≦0.9;0<SGI821/(SGI821+TP8)≦0.9。优选地,可满足下列条件:0.1≦SGI811/(SGI811+TP8)≦0.6;0.1≦SGI821/(SGI821+TP8)≦0.6。
第八透镜物侧面于光轴上的交点至第八透镜物侧面第二接近光轴的反曲点之间与光轴平行的水平位移距离以SGI812表示,第八透镜像侧面于光轴上的交点至第八透镜像侧面第二接近光轴的反曲点之间与光轴平行的水平位移距离以SGI822表示,其满足下列条件:0<SGI812/(SGI812+TP8)≦0.9;0<SGI822/(SGI822+TP8)≦0.9。优选地,可满足下列条件:0.1≦SGI812/(SGI812+TP8)≦0.6;0.1≦SGI822/(SGI822+TP8)≦0.6。
第八透镜物侧面最近光轴的反曲点与光轴间的垂直距离以HIF811表示,第八透镜像侧面于光轴上的交点至第八透镜像侧面最近光轴的反曲点与光轴间的垂直距离以HIF821表示,其满足下列条件:0.001mm≦│HIF811∣≦7.5mm;0.001mm≦│HIF821∣≦7.5mm。优选地,可满足下列条件:0.1mm≦│HIF811∣≦5mm;0.1mm≦│HIF821∣≦5mm。
第八透镜物侧面第二接近光轴的反曲点与光轴间的垂直距离以HIF812表示,第八透镜像侧面于光轴上的交点至第八透镜像侧面第二接近光轴的反曲点与光轴间的垂直距离以HIF822表示,其满足下列条件:0.001mm≦│HIF812∣≦7.5mm;0.001mm≦│HIF822∣≦7.5mm。优选地,可满足下列条件:0.1mm≦│HIF822∣≦6mm;0.1mm≦│HIF812∣≦6mm。
第八透镜物侧面第三接近光轴的反曲点与光轴间的垂直距离以HIF813表示,第八透镜像侧面于光轴上的交点至第八透镜像侧面第三接近光轴的反曲点与光轴间的垂直距离以HIF823表示,其满足下列条件:0.001mm≦│HIF813∣≦7.5mm;0.001mm≦│HIF823∣≦7.5mm。优选地,可满足下列条件:0.1mm≦│HIF823∣≦7mm;0.1mm≦│HIF813∣≦7mm。
第八透镜物侧面第四接近光轴的反曲点与光轴间的垂直距离以HIF814表示,第八透镜像侧面于光轴上的交点至第八透镜像侧面第四接近光轴的反曲点与光轴间的垂直距离以HIF824表示,其满足下列条件:0.001mm≦│HIF814∣≦7.5mm;0.001mm≦│HIF824∣≦7.5mm。优选地,可满足下列条件:0.1mm≦│HIF824∣≦7.25mm;0.1mm≦│HIF814∣≦7.25mm。
本发明的光学成像系统的一种实施方式,可藉由具有高色散系数与低色散系数的透镜交错排列,而助于光学成像系统色差的修正。
上述非球面的方程式系为:
z=ch2/[1+[1-(k+1)c2h2]0.5]+A4h4+A6h6+A8h8+A10h10+A12h12+A14h14+A16h16+A18h18+A20h20+…(1)
其中,z为沿光轴方向在高度为h的位置以表面顶点作参考的位置值,k为锥面系数,c为曲率半径的倒数,且A4、A6、A8、A10、A12、A14、A16、A18以及A20为高阶非球面系数。
本发明提供的光学成像系统中,透镜的材质可为塑料或玻璃。当透镜材质为塑料,可以有效降低生产成本与重量。另当透镜的材质为玻璃,则可以控制热效应并且增加光学成像系统屈折力配置的设计空间。此外,光学成像系统中第一透镜至第八透镜的物侧面及像侧面可为非球面,其可获得较多的控制变量,除用以消减像差外,相较于传统玻璃透镜的使用甚至可缩减透镜使用的数目,因此能有效降低本发明光学成像系统的总高度。
再者,本发明提供的光学成像系统中,若透镜表面为凸面,原则上表示透镜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若透镜表面为凹面,原则上表示透镜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
本发明的光学成像系统更可视需求应用于移动对焦的光学系统中,并兼具优良像差修正与良好成像质量的特色,从而扩大应用层面。
本发明的光学成像系统更可视需求包括一驱动模块,该驱动模块可与该些透镜相耦合并使该些透镜产生位移。前述驱动模块可以是音圈马达(VCM)用于带动镜头进行对焦,或者为光学防手振组件(OIS)用于降低拍摄过程因镜头振动所导致失焦的发生频率。
本发明的光学成像系统更可视需求令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第七透镜及第八透镜中至少一透镜为波长小于500nm的光线滤除组件,其可藉由该特定具滤除功能的透镜的至少一表面上镀膜或该透镜本身即由具可滤除短波长的材质所制作而达成。
本发明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第一成像面更可视需求选择为一平面或一曲面。当第一成像面为一曲面(例如具有一曲率半径的球面),有助于降低聚焦光线于第一成像面所需的入射角,除有助于达成微缩光学成像系统的长度(TTL)外,对于提升相对照度同时有所帮助。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以下提出具体实施例并配合图式予以详细说明。
第一实施例
请参照图1A及图1B,其中图1A绘示依照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一种光学成像系统的示意图,图1B由左至右依序为第一实施例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球差、像散及光学畸变曲线图。图1C绘示本实施例的可见光频谱调制转换特征图。图1D绘示本发明实施例的可见光频谱的中心视场、0.3视场、0.7视场的离焦调制转换对比转移率图(Through Focus MTF);图1E绘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红外光频谱的中心视场、0.3视场、0.7视场的离焦调制转换对比转移率图。由图1A可知,光学成像系统10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第一透镜110、光圈100、第二透镜120、第三透镜130、第四透镜140、第五透镜150、第六透镜160、第七透镜170以及第八透镜180、红外线滤光片190、第一成像面192以及影像感测组件194。
第一透镜110具有负屈折力,且为塑料材质,其物侧面112为凸面,其像侧面114为凹面,并皆为非球面。第一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TP1,第一透镜在1/2入射瞳直径(HEP)高度的厚度以ETP1表示。
第一透镜物侧面于光轴上的交点至第一透镜物侧面最近光轴的反曲点之间与光轴平行的水平位移距离以SGI111表示,第一透镜像侧面于光轴上的交点至第一透镜像侧面最近光轴的反曲点之间与光轴平行的水平位移距离以SGI121表示。
第一透镜物侧面于光轴上的交点至第一透镜物侧面第二接近光轴的反曲点之间与光轴平行的水平位移距离以SGI112表示,第一透镜像侧面于光轴上的交点至第一透镜像侧面第二接近光轴的反曲点之间与光轴平行的水平位移距离以SGI122表示。
第一透镜物侧面最近光轴的反曲点与光轴间的垂直距离以HIF111表示,第一透镜像侧面于光轴上的交点至第一透镜像侧面最近光轴的反曲点与光轴间的垂直距离以HIF121表示。
第一透镜物侧面第二接近光轴的反曲点与光轴间的垂直距离以HIF112表示,第一透镜像侧面于光轴上的交点至第一透镜像侧面最第二接近光轴的反曲点与光轴间的垂直距离以HIF122表示。
第二透镜12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料材质,其物侧面122为凸面,其像侧面124为凸面,并皆为非球面。第二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TP2,第二透镜在1/2入射瞳直径(HEP)高度的厚度以ETP2表示。
第二透镜物侧面于光轴上的交点至第二透镜物侧面最近光轴的反曲点之间与光轴平行的水平位移距离以SGI211表示,第二透镜像侧面于光轴上的交点至第二透镜像侧面最近光轴的反曲点之间与光轴平行的水平位移距离以SGI221表示。
第二透镜物侧面最近光轴的反曲点与光轴间的垂直距离以HIF211表示,第二透镜像侧面于光轴上的交点至第二透镜像侧面最近光轴的反曲点与光轴间的垂直距离以HIF221表示。
第三透镜13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料材质,其物侧面132为凸面,其像侧面134为凹面,并皆为非球面,且其物侧面142以及像侧面134均具有一反曲点。第三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TP3,第三透镜在1/2入射瞳直径(HEP)高度的厚度以ETP3表示。
第三透镜物侧面于光轴上的交点至第三透镜物侧面最近光轴的反曲点之间与光轴平行的水平位移距离以SGI311表示,第三透镜像侧面于光轴上的交点至第三透镜像侧面最近光轴的反曲点之间与光轴平行的水平位移距离以SGI321表示,其满足下列条件:SGI311=0.3764mm;∣SGI311∣/(∣SGI311∣+TP3)=0.1428;SGI321=0.0129mm;∣SGI321∣/(∣SGI321∣+TP3)=0.0057。
第三透镜物侧面于光轴上的交点至第三透镜物侧面第二接近光轴的反曲点之间与光轴平行的水平位移距离以SGI312表示,第三透镜像侧面于光轴上的交点至第三透镜像侧面第二接近光轴的反曲点之间与光轴平行的水平位移距离以SGI322表示。
第三透镜物侧面最近光轴的反曲点与光轴间的垂直距离以HIF311表示,第三透镜像侧面于光轴上的交点至第三透镜像侧面最近光轴的反曲点与光轴间的垂直距离以HIF321表示,其满足下列条件:HIF311=4.4550mm;HIF311/HOI=0.5940;HIF321=1.3867mm;HIF321/HOI=0.1849。
第三透镜物侧面第二接近光轴的反曲点与光轴间的垂直距离以HIF312表示,第三透镜像侧面于光轴上的交点至第三透镜像侧面第二接近光轴的反曲点与光轴间的垂直距离以HIF322表示。
第四透镜140具有负屈折力,且为塑料材质,其物侧面142为凹面,其像侧面144为凹面,并皆为非球面。第四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TP4,第四透镜在1/2入射瞳直径(HEP)高度的厚度以ETP4表示。
第四透镜物侧面于光轴上的交点至第四透镜物侧面最近光轴的反曲点之间与光轴平行的水平位移距离以SGI411表示,第四透镜像侧面于光轴上的交点至第四透镜像侧面最近光轴的反曲点之间与光轴平行的水平位移距离以SGI421表示。
第四透镜物侧面于光轴上的交点至第四透镜物侧面第二接近光轴的反曲点之间与光轴平行的水平位移距离以SGI412表示,第四透镜像侧面于光轴上的交点至第四透镜像侧面第二接近光轴的反曲点之间与光轴平行的水平位移距离以SGI422表示。
第四透镜物侧面最近光轴的反曲点与光轴间的垂直距离以HIF411表示,第四透镜像侧面于光轴上的交点至第四透镜像侧面最近光轴的反曲点与光轴间的垂直距离以HIF421表示。
第四透镜物侧面第二接近光轴的反曲点与光轴间的垂直距离以HIF412表示,第四透镜像侧面于光轴上的交点至第四透镜像侧面第二接近光轴的反曲点与光轴间的垂直距离以HIF422表示。
第五透镜15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料材质,其物侧面152为凸面,其像侧面154为凸面,并皆为非球面,且其像侧面154具有一反曲点。第五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TP5,第五透镜在1/2入射瞳直径(HEP)高度的厚度以ETP5表示。
第五透镜物侧面于光轴上的交点至第五透镜物侧面最近光轴的反曲点之间与光轴平行的水平位移距离以SGI511表示,第五透镜像侧面于光轴上的交点至第五透镜像侧面最近光轴的反曲点之间与光轴平行的水平位移距离以SGI521表示,其满足下列条件:SGI521=-0.0777mm;∣SGI521∣/(∣SGI521∣+TP5)=0.0296。
第五透镜物侧面于光轴上的交点至第五透镜物侧面第二接近光轴的反曲点之间与光轴平行的水平位移距离以SGI512表示,第五透镜像侧面于光轴上的交点至第五透镜像侧面第二接近光轴的反曲点之间与光轴平行的水平位移距离以SGI522表示。
第五透镜物侧面最近光轴的反曲点与光轴间的垂直距离以HIF511表示,第五透镜像侧面最近光轴的反曲点与光轴间的垂直距离以HIF521表示,其满足下列条件:HIF521=2.1725mm;HIF521/HOI=0.2897。
第五透镜物侧面第二接近光轴的反曲点与光轴间的垂直距离以HIF512表示,第五透镜像侧面第二接近光轴的反曲点与光轴间的垂直距离以HIF522表示。
第六透镜16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料材质,其物侧面162为凸面,其像侧面164为凹面,且其物侧面162以及像侧面164均具有一反曲点。藉此,可有效调整各视场入射于第六透镜的角度而改善像差。第六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TP6,第六透镜在1/2入射瞳直径(HEP)高度的厚度以ETP6表示。
第六透镜物侧面于光轴上的交点至第六透镜物侧面最近光轴的反曲点之间与光轴平行的水平位移距离以SGI611表示,第六透镜像侧面于光轴上的交点至第六透镜像侧面最近光轴的反曲点之间与光轴平行的水平位移距离以SGI621表示,其满足下列条件:SGI621=0.3579mm;∣SGI621∣/(∣SGI621∣+TP6)=0.0867。
第六透镜物侧面最近光轴的反曲点与光轴间的垂直距离以HIF611表示,第六透镜像侧面最近光轴的反曲点与光轴间的垂直距离以HIF621表示,其满足下列条件:HIF621=6.3642mm;HIF621/HOI=0.8486。
第七透镜17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料材质,其物侧面172为凸面,其像侧面174为凸面。藉此,有利于缩短其后焦距以维持小型化。另外,其像侧面174具有一反曲点。第七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TP7,第七透镜在1/2入射瞳直径(HEP)高度的厚度以ETP7表示。
第七透镜物侧面于光轴上的交点至第七透镜物侧面最近光轴的反曲点之间与光轴平行的水平位移距离以SGI711表示,第七透镜像侧面于光轴上的交点至第七透镜像侧面最近光轴的反曲点之间与光轴平行的水平位移距离以SGI721表示,其满足下列条件:SGI721=-0.0364mm;∣SGI721∣/(∣SGI721∣+TP7)=0.0111。
第七透镜物侧面最近光轴的反曲点与光轴间的垂直距离以HIF711表示,第七透镜像侧面最近光轴的反曲点与光轴间的垂直距离以HIF721表示,其满足下列条件:HIF721=2.5166mm;HIF721/HOI=0.3355。
第八透镜180具有负屈折力,且为塑料材质,其物侧面182为凹面,其像侧面184为凹面。藉此,有利于缩短其后焦距以维持小型化。第八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TP8,第八透镜在1/2入射瞳直径(HEP)高度的厚度以ETP8表示。
第八透镜物侧面于光轴上的交点至第八透镜物侧面最近光轴的反曲点之间与光轴平行的水平位移距离以SGI811表示,第八透镜像侧面于光轴上的交点至第八透镜像侧面最近光轴的反曲点之间与光轴平行的水平位移距离以SGI821表示。
第八透镜物侧面最近光轴的反曲点与光轴间的垂直距离以HIF811表示,第八透镜像侧面最近光轴的反曲点与光轴间的垂直距离以HIF821表示。
本实施例第一透镜物侧面上于1/2HEP高度的坐标点至该第一成像面间平行于光轴的距离为ETL,第一透镜物侧面上于1/2HEP高度的坐标点至该第八透镜像侧面上于1/2HEP高度的坐标点间平行于光轴的水平距离为EIN,其满足下列条件:ETL=51.501mm;EIN=46.863mm;EIN/ETL=0.910。
本实施例满足下列条件,ETP1=3.556mm;ETP2=3.685mm;ETP3=2.169mm;ETP4=2.302mm;ETP5=2.260mm;ETP6=3.565mm;ETP7=3.104mm;ETP8=1.002mm。前述ETP1至ETP8的总和SETP=21.644mm。TP1=3.180mm;TP2=3.990mm;TP3=2.259mm;TP4=1.878mm;TP5=2.551mm;TP6=3.772mm;TP7=3.236mm;TP8=0.927mm;前述TP1至TP8的总和STP=21.794mm。SETP/STP=0.993。SETP/EIN=0.462。
本实施例为特别控制各该透镜在1/2入射瞳直径(HEP)高度的厚度(ETP)与该表面所属的该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TP)间的比例关系(ETP/TP),以在制造性以及修正像差能力间取得平衡,其满足下列条件,ETP1/TP1=1.118;ETP2/TP2=0.924;ETP3/TP3=0.960;ETP4/TP4=1.226;ETP5/TP5=0.886;ETP6/TP6=0.945;ETP7/TP7=0.9595;ETP8/TP8=1.080。
本实施例为控制各相邻两透镜在1/2入射瞳直径(HEP)高度的水平距离,以在光学成像系统的长度HOS“微缩”程度、制造性以及修正像差能力三者间取得平衡,特别是控制该相邻两透镜在1/2入射瞳直径(HEP)高度的水平距离(ED)与该相邻两透镜于光轴上的水平距离(IN)间的比例关系(ED/IN),其满足下列条件,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间在1/2入射瞳直径(HEP)高度的平行于光轴的水平距离为ED12=22.059mm;第二透镜与第三透镜间在1/2入射瞳直径(HEP)高度的平行于光轴的水平距离为ED23=0.709mm;第三透镜与第四透镜间在1/2入射瞳直径(HEP)高度的平行于光轴的水平距离为ED34=0.563mm;第四透镜与第五透镜间在1/2入射瞳直径(HEP)高度的平行于光轴的水平距离为ED45=1.444mm;第五透镜与第六透镜间在1/2入射瞳直径(HEP)高度的平行于光轴的水平距离为ED56=0.381mm。第六透镜与第七透镜间在1/2入射瞳直径(HEP)高度的平行于光轴的水平距离为ED67=0.110mm。第七透镜与第八透镜间在1/2入射瞳直径(HEP)高度的平行于光轴的水平距离为ED78=1.253mm。前述ED12至ED78的总和以SED表示并且SED=25.219mm。
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于光轴上的水平距离为IN12=22.350mm,ED12/IN12=0.987。第二透镜与第三透镜于光轴上的水平距离为IN23=0.480mm,ED23/IN23=0.2341.476。第三透镜与第四透镜于光轴上的水平距离为IN34=0.712mm,ED34/IN34=0.791。第四透镜与第五透镜于光轴上的水平距离为IN45=0.234mm,ED45/IN45=0.616。第五透镜与第六透镜于光轴上的水平距离为IN56=0.050mm,ED56/IN56=7.630。第六透镜与第七透镜于光轴上的水平距离为IN67=0.050mm,ED67/IN67=2.192。第七透镜与第八透镜于光轴上的水平距离为IN78=1.278mm,ED78/IN78=0.981。前述IN12至IN78的总和以SIN表示并且SIN=8.418mm。SED/SIN=1.003。
本实施另满足以下条件:ED12/ED23=31.131;ED23/ED34=1.258;ED34/ED45=3.902;ED45/ED56=0.378;ED56/ED67=0.481;ED67/ED78=0.087;IN12/IN23=46.552;IN23/IN34=0.675;IN34/IN45=3.036;IN45/IN56=4.689;IN56/IN67=1.000;IN67/IN78=0.039。
第八透镜像侧面上于1/2HEP高度的坐标点至该第一成像面间平行于光轴的水平距离为EBL=4.638mm,第八透镜像侧面上与光轴的交点至该第一成像面之间平行于光轴的水平距离为BL=4.6574mm,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满足下列公式:EBL/BL=0.9958。本实施例第八透镜像侧面上于1/2HEP高度的坐标点至红外线滤光片之间平行于光轴的距离为EIR=0.980mm,第八透镜像侧面上与光轴的交点至红外线滤光片之间平行于光轴的距离为PIR=1.000mm,并满足下列公式:EIR/PIR=0.980。
本实施例以下所述以及反曲点相关特征依主要参考波长555nm所得。
红外线滤光片190为玻璃材质,其设置于第八透镜180及第一成像面192间且不影响光学成像系统的焦距。
本实施例的光学成像系统中,光学成像系统的焦距为f,光学成像系统的入射瞳直径为HEP,光学成像系统中最大视角的一半为HAF,其数值如下:f=5.3947mm;f/HEP=1.2;以及HAF=55度。
光学成像系统的焦距f与每一片具有正屈折力的透镜的焦距fp的比值PPR,光学成像系统的焦距f与每一片具有负屈折力的透镜的焦距fn的比值NPR,本实施例的光学成像系统中,所有正屈折力的透镜的PPR总和为ΣPPR,所有负屈折力的透镜的NPR总和为ΣNPR。同时亦满足下列条件:∣f/f1│=0.4204;∣f/f2│=0.3695;∣f/f3│=0.0986;∣f/f4│=0.6333;∣f/f5│=0.3560;∣f/f6│=0.2635;∣f/f7│=0.1252;∣f/f8│=0.0715。
本实施例的光学成像系统中,第一透镜物侧面112至第八透镜像侧面184间的距离为InTL,第一透镜物侧面112至第一成像面192间的距离为HOS,光圈100至第一成像面192间的距离为InS,影像感测组件194有效感测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为HOI,第八透镜像侧面184至第一成像面192间的距离为BFL,其满足下列条件:InTL+BFL=HOS;HOS=51.6062mm;InTL=46.9488mm;HOI=7.5mm;HOS/HOI=6.8808;HOS/f=9.5661;InS=24.2924mm;以及InS/HOS=0.4707。
本实施例的光学成像系统中,于光轴上所有具屈折力的透镜的厚度总和为ΣTP,其满足下列条件:ΣTP=21.7939mm;以及ΣTP/InTL=0.4642。藉此,当可同时兼顾系统成像的对比度以及透镜制造的良率并提供适当的后焦距以容置其他组件。
本实施例的光学成像系统中,所有具正屈折力的透镜的焦距总和为ΣPP,其满足下列条件:ΣPP=f2+f3+f5+f6+f7=148.001mm;以及f2/(f2+f3+f5+f6+f7)=0.0986。藉此,有助于适当分配第二透镜120的正屈折力至其他正透镜,以抑制入射光线行进过程显著像差的产生。
本实施例的光学成像系统中,所有具负屈折力的透镜的焦距总和为ΣNP,其满足下列条件:ΣNP=f1+f4+f8=-96.8161mm;以及f8/(f1+f4+f8)=0.1325。藉此,有助于适当分配第八透镜的负屈折力至其他负透镜,以抑制入射光线行进过程显著像差的产生。
本实施例的光学成像系统中,第一透镜110与第二透镜120于光轴上之间隔距离为IN12,其满足下列条件:IN12=22.3504mm;IN12/f=4.1430。藉此,有助于改善透镜的色差以提升其性能。
本实施例的光学成像系统中,第一透镜110与第二透镜120于光轴上的厚度分别为TP1以及TP2,其满足下列条件:TP1=3.1800mm;TP2=3.9903mm;以及(TP1+IN12)/TP2=6.3981。藉此,有助于控制光学成像系统制造的敏感度并提升其性能。
本实施例的光学成像系统中,第六透镜160、第七透镜160与第八透镜180于光轴上的厚度分别为TP6、TP7以及TP8,前述第六透镜160与第七透镜170于光轴上之间隔距离为IN67,第七透镜170与第八透镜180于光轴上之间隔距离为IN78,其满足下列条件:TP6=3.7720mm;TP7=3.2362mm;TP8=0.9274mm;以及(TP8+IN78)/TP7=0.6815。藉此,有助于控制光学成像系统制造的敏感度并降低系统总高度。
本实施例的光学成像系统中,第三透镜130、第四透镜140与第五透镜150于光轴上的厚度分别为TP3、TP4以及TP5,第三透镜130与第四透镜140于光轴上之间隔距离为IN34,第四透镜140与第五透镜150于光轴上之间隔距离为IN45,第一透镜物侧面112至第八透镜像侧面184间的距离为InTL,其满足下列条件:TP3=2.2593mm;TP4=1.8776mm;TP5=2.5511mm;IN34=0.7118mm;IN45=0.2345mm;以及(TP3+TP4+TP5)/ΣTP=0.3069。藉此,有助于层层微幅修正入射光线行进过程所产生的像差并降低系统总高度。
本实施例的光学成像系统中,第七透镜物侧面172于光轴上的交点至第七透镜物侧面172的最大有效半径位置于光轴的水平位移距离为InRS71,第七透镜像侧面174于光轴上的交点至第七透镜像侧面174的最大有效半径位置于光轴的水平位移距离为InRS72,第七透镜170于光轴上的厚度为TP7,其满足下列条件:InRS71=2.7049mm;InRS72=0.3270mm;以及│InRS72∣/TP7=0.1010。藉此,有利于镜片的制作与成型,并有效维持其小型化。
本实施例的光学成像系统中,第七透镜物侧面172的临界点与光轴的垂直距离为HVT71,第七透镜像侧面174的临界点与光轴的垂直距离为HVT72,其满足下列条件:HVT71=0mm;HVT72=3.7869mm;以及HVT71/HVT72=0。
本实施例的光学成像系统中,第八透镜物侧面182于光轴上的交点至第八透镜物侧面182的最大有效半径位置于光轴的水平位移距离为InRS81,第八透镜像侧面184于光轴上的交点至第八透镜像侧面184的最大有效半径位置于光轴的水平位移距离为InRS82,第八透镜180于光轴上的厚度为TP8,其满足下列条件:InRS81=-0.8396mm;InRS82=0.9232mm;以及│InRS82∣/TP8=0.9954。藉此,有利于镜片的制作与成型,并有效维持其小型化。
本实施例的光学成像系统中,第八透镜物侧面182的临界点与光轴的垂直距离为HVT81,第八透镜像侧面184的临界点与光轴的垂直距离为HVT82,其满足下列条件:HVT81=0mm;HVT82=0mm。
本实施例的光学成像系统中,光学成像系统于结像时的TV畸变为TDT,结像时的光学畸变为ODT,其满足下列条件:TDT=1.9874%;ODT=-4.6109%。
本发明实施例任一视场的光线均可进一步分为弧矢面光线(sagittal ray)以及子午面光线(tangential ray),并且焦点偏移量及MTF数值的评价基础为空间频率110cycles/mm。可见光中心视场、0.3视场、0.7视场的弧矢面光线的离焦MTF最大值的焦点偏移量分别以VSFS0、VSFS3、VSFS7表示(度量单位:mm),其数值分别为0.000mm、0.000mm、0.010mm;可见光中心视场、0.3视场、0.7视场的弧矢面光线的离焦MTF最大值分别以VSMTF0、VSMTF3、VSMTF7表示,其数值分别为0.667、0.717、0.418;可见光中心视场、0.3视场、0.7视场的子午面光线的离焦MTF最大值的焦点偏移量分别以VTFS0、VTFS3、VTFS7表示(度量单位:mm),其数值分别为0.000mm、0.000mm、0.000mm;可见光中心视场、0.3视场、0.7视场的子午面光线的离焦MTF最大值分别以VTMTF0、VTMTF3、VTMTF7表示,其数值分别为0.667、0.345、0.343。前述可见光弧矢面三视场以及可见光子午面三视场的焦点偏移量的平均焦点偏移量(位置)以AVFS表示(度量单位:mm),其满足绝对值∣(VSFS0+VSFS3+VSFS7+VTFS0+VTFS3+VTFS7)/6∣=∣0.002∣mm。
本实施例的红外光中心视场、0.3视场、0.7视场的弧矢面光线的离焦MTF最大值的焦点偏移量分别以ISFS0、ISFS3、ISFS7表示(度量单位:mm),其数值分别为0.050mm、0.040mm、0.060mm,前述弧矢面三视场的焦点偏移量的平均焦点偏移量(位置)以AISFS表示;红外光中心视场、0.3视场、0.7视场的弧矢面光线的离焦MTF最大值分别以ISMTF0、ISMTF3、ISMTF7表示,其数值分别为0.768、0.785、0.382;红外光中心视场、0.3视场、0.7视场的子午面光线的离焦MTF最大值的焦点偏移量分别以ITFS0、ITFS3、ITFS7表示(度量单位:mm),其数值分别为0.050、0.050、0.080,前述子午面三视场的焦点偏移量的平均焦点偏移量(位置)以AITFS表示(度量单位:mm);红外光中心视场、0.3视场、0.7视场的子午面光线的离焦MTF最大值分别以ITMTF0、ITMTF3、ITMTF7表示,其数值分别为0.768、0.714、0.441。前述红外光弧矢面三视场以及红外光子午面三视场的焦点偏移量的平均焦点偏移量(位置)以AIFS表示(度量单位:mm),其满足绝对值∣(ISFS0+ISFS3+ISFS7+ITFS0+ITFS3+ITFS7)/6∣=∣0.055∣mm。
本实施例整个光学成像系统的可见光中心视场聚焦点与红外光中心视场聚焦点(RGB/IR)之间的焦点偏移量以FS表示(即波长850nm对波长555nm,度量单位:mm),其满足绝对值∣(VSFS0+VTFS0)/2–(ISFS0+ITFS0)/2∣=∣0.050∣mm;整个光学成像系统的可见光三视场平均焦点偏移量与红外光三视场平均焦点偏移量(RGB/IR)之间的差值(焦点偏移量)以AFS表示(即波长850nm对波长555nm,度量单位:mm),其满足绝对值∣AIFS–AVFS∣=∣0.053∣mm。
本实施例的光学成像系统中,可见光在该第一成像面上的光轴、0.3HOI以及0.7HOI三处于空间频率55cycles/mm的调制转换对比转移率(MTF数值)分别以MTFE0、MTFE3以及MTFE7表示,其满足下列条件:MTFE0约为0.85;MTFE3约为0.69;以及MTFE7约为0.63。可见光在该第一成像面上的光轴、0.3HOI以及0.7HOI三处于空间频率110cycles/mm的调制转换对比转移率(MTF数值)分别以MTFQ0、MTFQ3以及MTFQ7表示,其满足下列条件:MTFQ0约为0.67;MTFQ3约为0.35;以及MTFQ7约为0.35。在该第一成像面上的光轴、0.3HOI以及0.7HOI三处于空间频率220cycles/mm的调制转换对比转移率(MTF数值)分别以MTFH0、MTFH3以及MTFH7表示,其满足下列条件:MTFH0约为0.35;MTFH3约为0.15;以及MTFH7约为0.28。
再配合参照下列表一以及表二。
表二、第一实施例的非球面系数
表一为第一实施例详细的结构数据,其中曲率半径、厚度、距离及焦距的单位为mm,且表面0-16依序表示由物侧至像侧的表面。表二为第一实施例中的非球面数据,其中,k表非球面曲线方程式中的锥面系数,A1-A20则表示各表面第1-20阶非球面系数。此外,以下各实施例表格乃对应各实施例的示意图与像差曲线图,表格中数据的定义皆与第一实施例的表一及表二的定义相同,在此不加赘述。
第二实施例
请参照图2A及图2B,其中图2A绘示依照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一种光学成像系统的示意图,图2B由左至右依序为第二实施例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球差、像散及光学畸变曲线图。图2C绘示本实施例的可见光频谱调制转换特征图。图2D绘示本实施例的可见光频谱的中心视场、0.3视场、0.7视场的离焦调制转换对比转移率图;图2E绘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红外光频谱的中心视场、0.3视场、0.7视场的离焦调制转换对比转移率图。由图2A可知,光学成像系统20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第一透镜210、第二透镜220、光圈200、第三透镜230、第四透镜240、第五透镜250、第六透镜260、第七透镜270以及第八透镜280、红外线滤光片290、第一成像面292以及影像感测组件294。
第一透镜210具有负屈折力,且为塑料材质,其物侧面212为凹面,其像侧面214为凹面,并皆为非球面,其物侧面212具有一反曲点。
第二透镜22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料材质,其物侧面222为凸面,其像侧面224为凸面,并皆为非球面,其物侧面222具有一反曲点。
第三透镜23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料材质,其物侧面232为凸面,其像侧面234为凹面,并皆为非球面,其像侧面234具有二反曲点。
第四透镜240具有负屈折力,且为塑料材质,其物侧面242为凹面,其像侧面244为凹面,并皆为非球面,且其物侧面242具有一反曲点以及像侧面244具有二反曲点。
第五透镜25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料材质,其物侧面252为凹面,其像侧面254为凸面,并皆为非球面,且其物侧面252以及像侧面254均具有一反曲点。
第六透镜260具有负屈折力,且为塑料材质,其物侧面262为凸面,其像侧面264为凹面,并皆为非球面,且其物侧面262以及像侧面264均具有一反曲点。藉此,可有效调整各视场入射于第六透镜260的角度而改善像差。
第七透镜27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料材质,其物侧面272为凸面,其像侧面274为凹面,并皆为非球面。藉此,有利于缩短其后焦距以维持小型化。另外,第七透镜像侧面274具有二反曲点,可有效地压制离轴视场光线入射的角度,进一步可修正离轴视场的像差。
第八透镜28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料材质,其物侧面282为凸面,其像侧面284为凹面,并皆为非球面。藉此,有利于缩短其后焦距以维持小型化。另外,第八透镜物侧面282具有一反曲点,可有效地压制离轴视场光线入射的角度,进一步可修正离轴视场的像差。
红外线滤光片290为玻璃材质,其设置于第八透镜280及第一成像面292间且不影响光学成像系统的焦距。
请配合参照下列表三以及表四。
表四、第二实施例的非球面系数
第二实施例中,非球面的曲线方程式表示如第一实施例的形式。此外,下表参数的定义皆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加以赘述。
依据表三及表四可得到下列条件式数値:
依据表三及表四可得到下列条件式数値:
第三实施例
请参照图3A及图3B,其中图3A绘示依照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一种光学成像系统的示意图,图3B由左至右依序为第三实施例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球差、像散及光学畸变曲线图。图3C绘示本实施例的可见光频谱调制转换特征图。图3D绘示本实施例的可见光频谱的中心视场、0.3视场、0.7视场的离焦调制转换对比转移率图;图3E绘示本实施例的红外光频谱的中心视场、0.3视场、0.7视场的离焦调制转换对比转移率图。由图3A可知,光学成像系统30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第一透镜310、第二透镜320、第三透镜330、光圈300、第四透镜340、第五透镜350、第六透镜360、第七透镜370以及第八透镜380、红外线滤光片390、第一成像面392以及影像感测组件394
第一透镜310具有负屈折力,且为塑料材质,其物侧面312为凸面,其像侧面314为凹面,并皆为非球面,其物侧面312具有一反曲点。
第二透镜32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料材质,其物侧面322为凸面,其像侧面324为凸面,并皆为非球面。
第三透镜33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料材质,其物侧面332为凸面,其像侧面334为凸面,并皆为非球面,其像侧面334具有一反曲点。
第四透镜340具有负屈折力,且为塑料材质,其物侧面342为凹面,其像侧面344为凹面,并皆为非球面,其物侧面342具有一反曲点。
第五透镜35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料材质,其物侧面352为凸面,其像侧面354为凸面,并皆为非球面,且其像侧面354具有二反曲点。
第六透镜36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料材质,其物侧面362为凸面,其像侧面364为凹面,并皆为非球面,其物侧面362以及像侧面364均具有一反曲点。藉此,可有效调整各视场入射于第六透镜360的角度而改善像差。
第七透镜37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料材质,其物侧面372为凹面,其像侧面374为凸面,并皆为非球面。藉此,有利于缩短其后焦距以维持小型化。另外,第七透镜物侧面372以及像侧面374均具有一反曲点,可有效地压制离轴视场光线入射的角度,进一步可修正离轴视场的像差。
第八透镜380具有负屈折力,且为塑料材质,其物侧面382为凸面,其像侧面384为凹面,并皆为非球面。藉此,有利于缩短其后焦距以维持小型化。另外,第八透镜物侧面382以及像侧面384均具有一反曲点,可有效地压制离轴视场光线入射的角度,进一步可修正离轴视场的像差。
红外线滤光片390为玻璃材质,其设置于第八透镜380及第一成像面392间且不影响光学成像系统的焦距。
请配合参照下列表五以及表六。
表六、第三实施例的非球面系数
第三实施例中,非球面的曲线方程式表示如第一实施例的形式。此外,下表参数的定义皆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加以赘述。
依据表五及表六可得到下列条件式数値:
依据表五及表六可得到下列条件式数値:
第四实施例
请参照图4A及图4B,其中图4A绘示依照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一种光学成像系统的示意图,图4B由左至右依序为第四实施例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球差、像散及光学畸变曲线图。图4C绘示本实施例的可见光频谱调制转换特征图。图4D绘示本实施例的可见光频谱的中心视场、0.3视场、0.7视场的离焦调制转换对比转移率图;图4E绘示本实施例的红外光频谱的中心视场、0.3视场、0.7视场的离焦调制转换对比转移率图。由图4A可知,光学成像系统40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第一透镜410、光圈400、第二透镜420、第三透镜430、第四透镜440、第五透镜450、第六透镜460、第七透镜470以及第八透镜480、红外线滤光片490、第一成像面492以及影像感测组件494。
第一透镜410具有负屈折力,且为塑料材质,其物侧面412为凸面,其像侧面414为凹面,并皆为非球面。
第二透镜42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料材质,其物侧面422为凸面,其像侧面424为凸面,并皆为非球面。
第三透镜43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料材质,其物侧面432为凸面,其像侧面434为凹面,并皆为非球面,其像侧面434具有一反曲点。
第四透镜440具有负屈折力,且为塑料材质,其物侧面442为凹面,其像侧面444为凹面,并皆为非球面,像侧面444具有一反曲点。
第五透镜45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料材质,其物侧面452为凸面,其像侧面454为凸面,并皆为非球面,且其像侧面454具有一反曲点。
第六透镜46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料材质,其物侧面462为凸面,其像侧面464为凹面,并皆为非球面,其像侧面464具有二反曲点。藉此,可有效调整各视场入射于第六透镜460的角度而改善像差。
第七透镜470具有负屈折力,且为塑料材质,其物侧面472为凸面,其像侧面474为凹面,并皆为非球面。藉此,有利于缩短其后焦距以维持小型化。另外,第七透镜物侧面472具有二反曲点,可有效地压制离轴视场光线入射的角度,进一步可修正离轴视场的像差。
第八透镜48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料材质,其物侧面482为凸面,其像侧面484为凹面,并皆为非球面。藉此,有利于缩短其后焦距以维持小型化。另外,第八透镜物侧面482具有二反曲点以及像侧面484具有一反曲点,可有效地压制离轴视场光线入射的角度,进一步可修正离轴视场的像差。
红外线滤光片490为玻璃材质,其设置于第八透镜480及第一成像面492间且不影响光学成像系统的焦距。
请配合参照下列表七以及表八。
表八、第四实施例的非球面系数
第四实施例中,非球面的曲线方程式表示如第一实施例的形式。此外,下表参数的定义皆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加以赘述。
依据表七及表八可得到下列条件式数値:
依据表七及表八可得到下列条件式数値:
第五实施例
请参照图5A及图5B,其中图5A绘示依照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一种光学成像系统的示意图,图5B由左至右依序为第五实施例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球差、像散及光学畸变曲线图。图5C绘示本实施例的可见光频谱调制转换特征图。图5D绘示本实施例的可见光频谱的中心视场、0.3视场、0.7视场的离焦调制转换对比转移率图;图5E绘示本实施例的红外光频谱的中心视场、0.3视场、0.7视场的离焦调制转换对比转移率图。由图5A可知,光学成像系统50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第一透镜510、第二透镜520、光圈500、第三透镜530、第四透镜540、第五透镜550、第六透镜560、第七透镜570以及第八透镜580、红外线滤光片590、第一成像面592以及影像感测组件594。
第一透镜510具有负屈折力,且为塑料材质,其物侧面512为凸面,其像侧面514为凹面,并皆为非球面。
第二透镜52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料材质,其物侧面522为凸面,其像侧面524为凹面,并皆为非球面。
第三透镜53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料材质,其物侧面532为凸面,其像侧面534为凸面,并皆为非球面。
第四透镜540具有负屈折力,且为塑料材质,其物侧面542为凹面,其像侧面544为凹面,并皆为为非球面,其物侧面542具有一反曲点以及像侧面544具有二反曲点。
第五透镜55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料材质,其物侧面552为凹面,其像侧面554为凸面,并皆为非球面,且其物侧面552具有二反曲点。
第六透镜560可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料材质,其物侧面562为凸面,其像侧面564为凹面,并皆为非球面,其物侧面562以及像侧面564均具有一反曲点。藉此,可有效调整各视场入射于第六透镜560的角度而改善像差。
第七透镜570具有负屈折力,且为塑料材质,其物侧面572为凸面,其像侧面574为凹面,并皆为非球面。藉此,有利于缩短其后焦距以维持小型化。另外,第七透镜物侧面572以及像侧面574均具有一反曲点,可有效地压制离轴视场光线入射的角度,进一步可修正离轴视场的像差。
第八透镜58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料材质,其物侧面582为凸面,其像侧面584为凹面,并皆为非球面。藉此,有利于缩短其后焦距以维持小型化。另外,第八透镜物侧面582具有二反曲点,可有效地压制离轴视场光线入射的角度,进一步可修正离轴视场的像差。
红外线滤光片590为玻璃材质,其设置于第八透镜580及第一成像面592间且不影响光学成像系统的焦距。
请配合参照下列表九以及表十。
表十、第五实施例的非球面系数
第五实施例中,非球面的曲线方程式表示如第一实施例的形式。此外,下表参数的定义皆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加以赘述。
依据表九及表十可得到下列条件式数値:
依据表九及表十可得到下列条件式数値:
第六实施例
请参照图6A及图6B,其中图6A绘示依照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一种光学成像系统的示意图,图6B由左至右依序为第六实施例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球差、像散及光学畸变曲线图。图6C绘示本实施例的可见光频谱调制转换特征图。图6D绘示本实施例的可见光频谱的中心视场、0.3视场、0.7视场的离焦调制转换对比转移率图;图6E绘示本实施例的红外光频谱的中心视场、0.3视场、0.7视场的离焦调制转换对比转移率图。由图6A可知,光学成像系统60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第一透镜610、第二透镜620、第三透镜630、光圈600、第四透镜640、第五透镜650、第六透镜660、第七透镜670以及第八透镜680、红外线滤光片690、第一成像面692以及影像感测组件694。
第一透镜610具有负屈折力,且为塑料材质,其物侧面612为凸面,其像侧面614为凹面,并皆为非球面。
第二透镜62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料材质,其物侧面622为凹面,其像侧面624为凸面,并皆为非球面。
第三透镜63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料材质,其物侧面632为凸面,其像侧面634为凸面,并皆为非球面。
第四透镜640具有负屈折力,且为塑料材质,其物侧面642为凸面,其像侧面644为凹面,并皆为非球面,且其物侧面642具有一反曲点。
第五透镜65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料材质,其物侧面652为凸面,其像侧面654为凸面,并皆为非球面。
第六透镜660具有负屈折力,且为塑料材质,其物侧面662为凹面,其像侧面664为凹面,且其像侧面664具有一反曲点。藉此,可有效调整各视场入射于第六透镜660的角度而改善像差。
第七透镜67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料材质,其物侧面672为凸面,其像侧面674为凹面,并皆为非球面。藉此,有利于缩短其后焦距以维持小型化。另外,第七透镜像侧面674具有二反曲点,可有效地压制离轴视场光线入射的角度,进一步可修正离轴视场的像差。
第八透镜68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料材质,其物侧面682为凸面,其像侧面684为凹面,并皆为非球面。藉此,有利于缩短其后焦距以维持小型化。另外,第八透镜物侧面682具有二反曲点以及像侧面684具有一反曲点,可有效地压制离轴视场光线入射的角度,进一步可修正离轴视场的像差。
红外线滤光片690为玻璃材质,其设置于第八透镜680及第一成像面692间且不影响光学成像系统的焦距。
请配合参照下列表十一以及表十二。
表十二、第六实施例的非球面系数
第六实施例中,非球面的曲线方程式表示如第一实施例的形式。此外,下表参数的定义皆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加以赘述。
依据表十一及表十二可得到下列条件式数値:
依据表十一及表十二可得到下列条件式数値:
虽然本发明已以实施方式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习此技艺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者为准。
虽然本发明已参照其例示性实施例而特别地显示及描述,将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的是,于不脱离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所定义的本发明的精神与范畴下可对其进行形式与细节上的各种变更。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5)

1.一种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
一第一透镜,具有屈折力;
一第二透镜,具有屈折力;
一第三透镜,具有屈折力;
一第四透镜,具有屈折力;
一第五透镜,具有屈折力;
一第六透镜,具有屈折力;
一第七透镜,具有屈折力;
一第八透镜,具有屈折力;
一第一成像面,其为一垂直于光轴的可见光像平面并且其中心视场于第一空间频率的离焦调制转换对比转移率(MTF)有最大值;以及
一第二成像面,其为一垂直于光轴的红外光像平面并且其中心视场于第一空间频率的离焦调制转换对比转移率(MTF)有最大值;
其中该光学成像系统具有屈折力的透镜为八枚,该第一透镜至该第八透镜中至少一透镜具有正屈折力,该第一透镜至该第八透镜的焦距分别为f1、f2、f3、f4、f5、f6、f7、f8,该光学成像系统的焦距为f,该光学成像系统的入射瞳直径为HEP,该第一透镜物侧面至该第一成像面于光轴上具有一距离HOS,该第一透镜物侧面至该第八透镜像侧面于光轴上具有一距离InTL,该光学成像系统的最大可视角度的一半为HAF,该光学成像系统于该第一成像面上垂直于光轴具有一最大成像高度HOI,该第一成像面与该第二成像面间于光轴上的距离为FS,该第一透镜至该第八透镜于1/2HEP高度且平行于光轴的厚度分别为ETP1、ETP2、ETP3、ETP4、ETP5、ETP6、ETP7以及ETP8,前述ETP1至ETP8的总和为SETP,该第一透镜至该第八透镜于光轴的厚度分别为TP1、TP2、TP3、TP4、TP5、TP6、TP7以及TP8,前述TP1至TP8的总和为STP,其满足下列条件:1.0≦f/HEP≦10.0;0deg<HAF≦60deg;0.5≦SETP/STP<1以及∣FS∣≦100μm。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红外光的波长介于700nm至1300nm以及该第一空间频率以SP1表示,其满足下列条件:SP1≦440cycles/m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可见光在该第一成像面上的光轴、0.3HOI以及0.7HOI三处于空间频率55cycles/mm的调制转换对比转移率(MTF数值)分别以MTFE0、MTFE3以及MTFE7表示,其满足下列条件:MTFE0≧0.2;MTFE3≧0.01;以及MTFE7≧0.01。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透镜至该第八透镜于1/2HEP高度且平行于光轴的厚度分别为ETP1、ETP2、ETP3、ETP4、ETP5、ETP6、ETP7以及ETP8,前述ETP1至ETP8的总和为SETP,该第一透镜物侧面上于1/2HEP高度的坐标点至该第八透镜像侧面上于1/2HEP高度的坐标点间平行于光轴的水平距离为EIN,其满足下列公式:0.3≦SETP/EIN<1。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光学成像系统包括一滤光组件,该滤光组件位于该第八透镜以及该第一成像面之间,该第八透镜像侧面上于1/2HEP高度的坐标点至该滤光组件间平行于光轴的距离为EIR,该第八透镜像侧面上与光轴的交点至该滤光组件间平行于光轴的距离为PIR,其满足下列公式:0.1≦EIR/PIR≦1.1。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透镜物侧面上于1/2HEP高度的坐标点至该第一成像面间平行于光轴的水平距离为ETL,该第一透镜物侧面上于1/2HEP高度的坐标点至该第八透镜像侧面上于1/2HEP高度的坐标点间平行于光轴的水平距离为EIN,其满足下列条件:0.2≦EIN/ETL<1。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透镜具有负屈折力。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八透镜像侧面上于1/2HEP高度的坐标点至该第一成像面间平行于光轴的水平距离为EBL,该第八透镜像侧面上与光轴的交点至该第一成像面平行于光轴的水平距离为BL,其满足下列公式:0.1≦EBL/BL≦1.5。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一光圈,并且于该光圈至该第一成像面于光轴上具有一距离InS,其满足下列公式:0.2≦InS/HOS≦1.1。
10.一种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
一第一透镜,具有正屈折力;
一第二透镜,具有屈折力;
一第三透镜,具有屈折力;
一第四透镜,具有屈折力;
一第五透镜,具有屈折力;
一第六透镜,具有屈折力;
一第七透镜,具有屈折力;
一第八透镜,具有屈折力;
一第一成像面,其为一垂直于光轴的可见光像平面并且其中心视场于第一空间频率的离焦调制转换对比转移率(MTF)有最大值,该第一空间频率为110cycles/mm;以及
一第二成像面,其为一垂直于光轴的红外光像平面并且其中心视场于第一空间频率的离焦调制转换对比转移率(MTF)有最大值;
其中该光学成像系统具有屈折力的透镜为八枚,该第一透镜至该第八透镜中至少一透镜的材质为塑料,该光学成像系统于该第一成像面上垂直于光轴具有一最大成像高度HOI,该第一透镜至该第八透镜中至少一透镜具有正屈折力,该第一透镜至该第八透镜的焦距分别为f1、f2、f3、f4、f5、f6、f7、f8,该光学成像系统的焦距为f,该光学成像系统的入射瞳直径为HEP,该第一透镜物侧面至该第一成像面于光轴上具有一距离HOS,该第一透镜物侧面至该第八透镜像侧面于光轴上具有一距离InTL,该光学成像系统的最大可视角度的一半为HAF,该第一成像面与该第二成像面间于光轴上的距离为FS,该第一透镜物侧面上于1/2HEP高度的坐标点至该第一成像面间平行于光轴的水平距离为ETL,该第一透镜物侧面上于1/2HEP高度的坐标点至该第八透镜像侧面上于1/2HEP高度的坐标点间平行于光轴的水平距离为EIN,其满足下列条件:1.0≦f/HEP≦10.0;0deg<HAF≦60deg;0.2≦EIN/ETL<1以及∣FS∣≦100μm。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可见光在该第一成像面上的光轴、0.3HOI以及0.7HOI三处于空间频率110cycles/mm的调制转换对比转移率(MTF数值)分别以MTFQ0、MTFQ3以及MTFQ7表示,其满足下列条件:MTFQ0≧0.2;MTFQ3≧0.01;以及MTFQ7≧0.01。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各透镜之间均具有一空气间隔。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透镜至该第八透镜中至少一透镜的至少一表面具有至少一反曲点。
14.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二透镜具有负屈折力。
15.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七透镜像侧面上于1/2HEP高度的坐标点至该第八透镜物侧面上于1/2HEP高度的坐标点间平行于光轴的水平距离为ED78,该第七透镜与该第八透镜之间于光轴上的距离为IN78,其满足下列条件:0<ED78/IN78≦50。
16.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八透镜于1/2HEP高度且平行于光轴的厚度为ETP8,该第八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TP8,其满足下列条件:0<ETP8/TP8≦5。
17.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七透镜于1/2HEP高度且平行于光轴的厚度为ETP7,该第七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TP7,其满足下列条件:0<ETP7/TP7≦5。
18.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光学成像系统满足下列条件:HOS/HOI≧1.2。
19.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透镜、该第二透镜、该第三透镜、该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第七透镜及该第八透镜中至少一透镜为波长小于500nm的光线滤除组件。
20.一种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
一第一透镜,具有屈折力;
一第二透镜,具有屈折力;
一第三透镜,具有屈折力;
一第四透镜,具有屈折力;
一第五透镜,具有屈折力;
一第六透镜,具有屈折力;
一第七透镜,具有屈折力;
一第八透镜,具有屈折力;
一第一平均成像面,其为一垂直于光轴的可见光像平面并且设置于该光学成像系统的中心视场、0.3视场及0.7视场个别于第一空间频率均具有各视场最大MTF值的离焦位置的平均位置,该第一空间频率为110cycles/mm;以及
一第二平均成像面,其为一垂直于光轴的红外光像平面并且设置于该光学成像系统的中心视场、0.3视场及0.7视场个别于第一空间频率均具有各视场最大MTF值的离焦位置的平均位置;
其中该光学成像系统具有屈折力的透镜为八枚,该光学成像系统于该第一平均成像面上垂直于光轴具有一最大成像高度HOI,该第一透镜至该第八透镜的焦距分别为f1、f2、f3、f4、f5、f6、f7、f8,该光学成像系统的焦距为f,该光学成像系统的入射瞳直径为HEP,该光学成像系统的最大视角的一半为HAF,该第一透镜物侧面至该第一平均成像面于光轴上具有一距离HOS,该第一透镜物侧面至该第八透镜像侧面于光轴上具有一距离InTL,该第一平均成像面与该第二平均成像面间的距离为AFS,第一透镜物侧面上于1/2HEP高度的坐标点至该第一平均成像面间平行于光轴的水平距离为ETL,该第一透镜物侧面上于1/2HEP高度的坐标点至该第八透镜像侧面上于1/2HEP高度的坐标点间平行于光轴的水平距离为EIN,其满足下列条件:1≦f/HEP≦10;0deg<HAF≦60deg;0.2≦EIN/ETL<1以及∣AFS∣≦100μm。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可见光在该第一平均成像面上的光轴、0.3HOI以及0.7HOI三处于空间频率55cycles/mm的调制转换对比转移率(MTF数值)分别以MTFE0、MTFE3以及MTFE7表示,其满足下列条件:MTFE0≧0.2;MTFE3≧0.01;以及MTFE7≧0.01。
22.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光学成像系统满足下列条件:0.5≦HOS/HOI≦30。
23.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透镜具有正屈折力。
24.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二透镜具有负屈折力。
25.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光学成像系统更包括一光圈、一影像感测组件,该影像感测组件设置于该第一平均成像面后并且至少设置10万个像素,并且于该光圈至该第一平均成像面于光轴上具有一距离InS其满足下列公式:0.2≦InS/HOS≦1.1。
CN201810834882.XA 2017-07-27 2018-07-26 光学成像系统 Active CN10930792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6125352 2017-07-27
TW106125352A TWI683150B (zh) 2017-07-27 2017-07-27 光學成像系統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307924A true CN109307924A (zh) 2019-02-05
CN109307924B CN109307924B (zh) 2021-02-09

Family

ID=651382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834882.XA Active CN109307924B (zh) 2017-07-27 2018-07-26 光学成像系统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444474B2 (zh)
CN (1) CN109307924B (zh)
TW (1) TWI683150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24678A (zh) * 2019-11-28 2020-02-21 广州长步道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分辨率低畸大靶面远心光学镜片系统
WO2022021455A1 (zh) * 2020-07-27 2022-02-03 常州市瑞泰光电有限公司 摄像光学镜头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502933B2 (en) * 2017-01-06 2019-12-10 Ability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ptical image capturing system
TWI636279B (zh) 2017-08-18 2018-09-2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影像擷取光學系統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TWI703368B (zh) * 2018-02-08 2020-09-01 先進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成像系統
TWI718377B (zh) * 2018-05-22 2021-02-11 先進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成像系統
CN113759498A (zh) * 2020-06-02 2021-12-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光学镜头及光学系统
CN115480379B (zh) * 2022-09-29 2024-07-09 东莞市长益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6mm大光圈昼夜型无热化高清玻塑混合镜头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056068A1 (en) * 2004-08-20 2006-03-16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Lens having aspheric surfaces
CN103149667A (zh) * 2013-01-31 2013-06-12 浙江大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紧凑型中波红外双视场光学系统
KR20130131678A (ko) * 2012-05-24 2013-12-04 한국광기술원 근적외선을 이용한 인쇄판 프린터용 고해상도 노광장치
CN105137568A (zh) * 2015-08-12 2015-12-09 北京天诚盛业科技有限公司 虹膜/人脸用两档变焦成像镜头、成像模组和识别装置
CN108873250A (zh) * 2017-05-15 2018-11-23 先进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004181A (ja) * 2003-05-21 2005-01-06 Fujinon Corp 可視光・赤外光撮影用レンズシステム
KR100849797B1 (ko) * 2007-06-26 2008-07-31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광각 렌즈 시스템
JP2011232615A (ja) * 2010-04-28 2011-11-17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撮像装置
US9995910B1 (en) * 2014-03-16 2018-06-12 Navitar Industries, Llc Optical assembly for a compact wide field of view digital camera with high MTF
CN104007535B (zh) * 2014-06-10 2016-10-05 舜宇光学(中山)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的超广角镜头
CN204256245U (zh) * 2014-11-27 2015-04-08 上海卫星装备研究所 光学系统
TWI569036B (zh) * 2015-12-31 2017-02-0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取像用光學透鏡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KR102620545B1 (ko) * 2016-04-06 2024-01-03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촬상 광학계
KR20180015485A (ko) * 2016-08-03 2018-02-1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옵티칼 렌즈 어셈블리 및 이를 포함한 전자 장치
KR102357292B1 (ko) * 2017-02-17 2022-01-2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옵티칼 렌즈 어셈블리 및 이를 포함한 전자 장치
US9989732B1 (en) * 2017-05-22 2018-06-05 Sintai Optical (Shenzhen) Co., Ltd. Lens assembly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056068A1 (en) * 2004-08-20 2006-03-16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Lens having aspheric surfaces
KR20130131678A (ko) * 2012-05-24 2013-12-04 한국광기술원 근적외선을 이용한 인쇄판 프린터용 고해상도 노광장치
CN103149667A (zh) * 2013-01-31 2013-06-12 浙江大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紧凑型中波红外双视场光学系统
CN105137568A (zh) * 2015-08-12 2015-12-09 北京天诚盛业科技有限公司 虹膜/人脸用两档变焦成像镜头、成像模组和识别装置
CN108873250A (zh) * 2017-05-15 2018-11-23 先进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YINXU BIAN: "Method to design two aspheric surfaces for a wide field of view imaging system with low distortion", 《APPLIED OPTICS》 *
郑荣山: "非球面广角镜头的设计", 《光电技术应用》 *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24678A (zh) * 2019-11-28 2020-02-21 广州长步道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分辨率低畸大靶面远心光学镜片系统
CN110824678B (zh) * 2019-11-28 2021-06-22 广州长步道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分辨率低畸大靶面远心光学镜片系统
WO2022021455A1 (zh) * 2020-07-27 2022-02-03 常州市瑞泰光电有限公司 摄像光学镜头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90033558A1 (en) 2019-01-31
CN109307924B (zh) 2021-02-09
US10444474B2 (en) 2019-10-15
TWI683150B (zh) 2020-01-21
TW201905530A (zh) 2019-0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966783B (zh) 光学成像系统
CN107765407B (zh) 光学成像系统
CN106707465B (zh) 光学成像系统
CN106501920B (zh) 光学成像系统
CN106291870B (zh) 光学成像系统
CN106291877B (zh) 光学成像系统
CN107632367B (zh) 光学成像系统
CN106680967B (zh) 光学成像系统
CN110133823A (zh) 光学成像系统
CN107085286B (zh) 光学成像系统
CN108279475A (zh) 光学成像系统
CN107132641B (zh) 光学成像系统
CN109307926A (zh) 光学成像系统
CN106291875B (zh) 光学成像系统
CN108957688A (zh) 光学成像系统
CN106483628B (zh) 光学成像系统
CN108427173A (zh) 光学成像系统
CN107085279B (zh) 光学成像系统
CN107045182B (zh) 光学成像系统
CN106338810B (zh) 光学成像系统
CN109307924A (zh) 光学成像系统
CN109387925A (zh) 光学成像系统
CN107817596A (zh) 光学成像系统
CN108279478A (zh) 光学成像系统
CN108279476A (zh) 光学成像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