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307071A - 一种变速器电磁阀的特性曲线调整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变速器电磁阀的特性曲线调整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307071A
CN109307071A CN201710618002.0A CN201710618002A CN109307071A CN 109307071 A CN109307071 A CN 109307071A CN 201710618002 A CN201710618002 A CN 201710618002A CN 109307071 A CN109307071 A CN 10930707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pressure
pressure value
solenoid valve
curve
practic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61800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307071B (zh
Inventor
孙贤安
刘尊鹏
王小军
张德明
刘耀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IC Motor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IC Motor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IC Motor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SAIC Motor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618002.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307071B/zh
Publication of CN1093070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30707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30707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30707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61/00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 F16H61/66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inuously variable gearings
    • F16H61/662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inuously variable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 F16H61/66272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inuously variable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torque transmitting capability of the gear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61/00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 F16H61/02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s used
    • F16H61/0202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s used the signals being electric
    • F16H61/0251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control units, e.g. valves for converting electrical signals to fluid signal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61/00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 F16H2061/0075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characterised by a particular control method
    • F16H2061/0096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characterised by a particular control method using a parameter map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61/00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 F16H61/66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inuously variable gearings
    • F16H61/662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inuously variable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 F16H2061/66204Control for modifying the ratio control characteristic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61/00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 F16H61/66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inuously variable gearings
    • F16H61/662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inuously variable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 F16H61/66272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inuously variable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torque transmitting capability of the gearing
    • F16H2061/66277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inuously variable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torque transmitting capability of the gearing by optimising the clamping force exerted on the endless flexible memb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ntrol Of Transmission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变速器电磁阀的特性曲线调整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判断目标车辆是否满足特性曲线的预设调整条件;在满足预设调整条件下,根据主/从动带轮电磁阀的第一/第二目标油压值,查询主/从动带轮电磁阀的第一/二油压‑电流曲线,得到与第一/第二目标油压值对应的第一/二电流值;确定主/从动带轮电磁阀在第一/第二电流值下的第一/二实际油压值;若确定第一/二目标油压值与第一/二实际油压值之间存在第一/二恒定压力偏差,则将第一/二油压‑电流曲线向第一/二实际油压值的方向,平移第一/二恒定压力偏差。本申请提高了电磁阀特性曲线的精确性。

Description

一种变速器电磁阀的特性曲线调整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变速器电磁阀的特性曲线调整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无级变速器(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简称CVT),它使传动带和工作直径可变的主动带轮、从动带轮相配合来传递动力,可以实现传动比的连续改变,通过传动比的连续变化,使车辆行驶阻力与发动机负载实现动态最佳匹配,始终保持发动机在高效区运转,从而使发动机根据驾驶员的操作意图而发挥到最佳工作状态。因此,CVT逐渐得到广泛应用,它不仅广泛应用于传统内燃机汽车,还应用于多种结构型式下的混合动力汽车。
参见图1所示的一种传统无级变速器的结构示意图。CVT控制过程中,控制从动带轮和主动带轮的夹紧力和速比是其关键技术,而这是通过主动带轮电磁阀和从动带轮电磁阀共同完成的。在车辆行进过程中,这两个电磁阀时时刻刻都在工作,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夹紧力和速比的控制。
若要求电磁阀达到精准的控制效果,则电磁阀的特性曲线即(Pressure-Current,简称P-C)曲线需要非常精确,当电磁阀特性曲线不精确时,将带来以下问题。
如图2所示,从动带轮电磁阀P-C曲线不精确带来的问题如下:
(1)、在从动带轮目标夹紧力的需求下,若P-C曲线偏小,将导致实际夹紧力偏小,易引起从动带轮打滑等问题;为避免打滑问题,必然要增大从动带轮夹紧力需求,从而降低了CVT传动效率、增大了CVT油耗;
(2)、在从动带轮目标夹紧力的需求下,若P-C曲线偏大时,将导致实际夹紧力偏大,影响了速比控制精度。
如图3所示,主动带轮电磁阀P-C曲线不精确带来的问题如下:
(1)、在主动带轮目标夹紧力的需求下,若P-C曲线偏小时,将导致实际夹紧力偏小,导致速比跟踪较慢,影响速比控制精度;
(2)、在主动带轮目标夹紧力的需求下,若P-C曲线偏大时,将导致实际夹紧力偏大,导致速比跟踪超调,影响速比控制精度。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变速器电磁阀的特性曲线调整方法及装置,能够提高电磁阀特性曲线的精确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变速器电磁阀的特性曲线调整方法,该方法包括:
判断目标车辆是否满足所述特性曲线的预设调整条件;
在满足所述预设调整条件下,根据主动带轮电磁阀的第一目标油压值,查询所述主动带轮电磁阀的第一油压-电流曲线,得到与所述第一目标油压值对应的第一电流值;确定所述主动带轮电磁阀在所述第一电流值下的第一实际油压值;若确定所述第一目标油压值与所述第一实际油压值之间存在第一恒定压力偏差,则将所述第一油压-电流曲线向所述第一实际油压值的方向,平移所述第一恒定压力偏差;
以及,
在满足所述预设调整条件下,根据从动带轮电磁阀的第二目标油压值,查询所述从动带轮电磁阀的第二油压-电流曲线,得到与所述第二目标油压值对应的第二电流值;确定所述从动带轮电磁阀在所述第二电流值下的第二实际油压值;若确定所述第二目标油压值与所述第二实际油压值之间存在第二恒定压力偏差,则将所述第二油压-电流曲线向所述第二实际油压值的方向,平移所述第二恒定压力偏差。
可选的,所述预设调整条件,包括:
对车辆行驶的恒定控制条件;
变速器油温在预设范围内;
变速器不存在任何故障;
整车上的其它控制节点对变速器控制单元TCU没有任何需求。
可选的,所述对车辆行驶的恒定控制条件,包括:
油门开度恒定且在预设开度范围内;
或者,刹车开度恒定且在预设开度范围内;
或者,油门开度和刹车开度均为0%。
可选的,之间存在第一压力偏差、且所述第一压力偏差持续第一预设时长,则确定所述第一目标油压值与所述第一实际油压值之间存在第一恒定压力偏差。
可选的,所述确定所述第二目标油压值与所述第二实际油压值之间存在第二恒定压力偏差,包括:
若所述第二目标油压值与所述第二实际油压值之间存在第二压力偏差、且所述第二压力偏差持续第二预设时长,则确定所述第二目标油压值与所述第一实际油压值之间存在第二恒定压力偏差。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变速器电磁阀的特性曲线调整装置,该装置包括:
预设条件判断单元,用于判断目标车辆是否满足所述特性曲线的预设调整条件;
第一油压值确定单元,用于在满足所述预设调整条件下,根据主动带轮电磁阀的第一目标油压值,查询所述主动带轮电磁阀的第一油压-电流曲线,得到与所述第一目标油压值对应的第一电流值;确定所述主动带轮电磁阀在所述第一电流值下的第一实际油压值;
第一特性曲线平移单元,用于若确定所述第一目标油压值与所述第一实际油压值之间存在第一恒定压力偏差,则将所述第一油压-电流曲线向所述第一实际油压值的方向,平移所述第一恒定压力偏差;
以及,
第二油压值确定单元,用于在满足所述预设调整条件下,根据从动带轮电磁阀的第二目标油压值,查询所述从动带轮电磁阀的第二油压-电流曲线,得到与所述第二目标油压值对应的第二电流值;确定所述从动带轮电磁阀在所述第二电流值下的第二实际油压值;
第二特性曲线平移单元,用于若确定所述第二目标油压值与所述第二实际油压值之间存在第二恒定压力偏差,则将所述第二油压-电流曲线向所述第二实际油压值的方向,平移所述第二恒定压力偏差。
可选的,所述预设调整条件,包括:
对车辆行驶的恒定控制条件;
变速器油温在预设范围内;
变速器不存在任何故障;
整车上的其它控制节点对变速器控制单元TCU没有任何需求。
可选的,所述对车辆行驶的恒定控制条件,包括:
油门开度恒定且在预设开度范围内;
或者,刹车开度恒定且在预设开度范围内;
或者,油门开度和刹车开度均为0%。
可选的,所述第一特性曲线平移单元,具体用于若所述第一目标油压值与所述第一实际油压值之间存在第一压力偏差、且所述第一压力偏差持续第一预设时长,则将所述第一油压-电流曲线向所述第一实际油压值的方向,平移所述第一恒定压力偏差。
可选的,所述第二特性曲线平移单元,具体用于若所述第二目标油压值与所述第二实际油压值之间存在第二压力偏差、且所述第二压力偏差持续第二预设时长,则将所述第二油压-电流曲线向所述第二实际油压值的方向,平移所述第二恒定压力偏差。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变速器电磁阀的特性曲线调整方法及装置,在车辆行驶过程中,检测车辆是否满足特性曲线的预设调整条件;当满足该预设调整条件下,对车辆电磁阀进行油压检测,在相同的电磁阀电流下,将检测出的实际油压值与电磁阀特性曲线中的目标油压值进行对比;如果二者之间存在恒定压力偏差,则说明当前的电磁阀特性曲线不准确,因此,当实际油压值大于目标油压时,使当前特性曲线整体增大恒定压力偏差的大小,反之,当实际油压值小于目标油压值时,使当前特性曲线整体减小恒定压力偏差的大小。可见,由于汽车在预设调整条件下得到的电磁阀油压-电流对应关系更为精确,即电磁阀以这种对应关系工作更能发挥变速器的工作性能,这样,一旦汽车满足预设调整条件,便可以随时对当前的电磁阀特性曲线进行动态的调整,进而提高了电磁阀特性曲线的精确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提供的一种传统无级变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提供的从动带轮电磁阀的相关曲线示意图;
图3为现有技术提供的主动带轮电磁阀的相关曲线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变速器电磁阀的特性曲线调整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磁阀P-C曲线调整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磁阀相关曲线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变速器电磁阀的特性曲线调整装置的组成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同一批次生产的变速器下线时,这些变速器都设置有电磁阀特性曲线,即设置了某一温度段下对应的油压-电流(Pressure-Current,简称P-C)曲线。但实际上,由于生产工艺问题,不同变速器之间在工作性能方面存在个体的差异性,使得不同变速器之间的实际电磁阀P-C曲线(即精确的P-C曲线)存在差异,同时,在不同的变速器油温下,对原始下线P-C曲线的温度补偿值也不尽相同,从而导致变速器下线时的电磁阀P-C曲线与自身实际的电磁阀P-C曲线存在偏差。此外,在变速器的使用过程中,由于变速器的电磁阀本身会存在磨损,从而也会导致变速器的实际电磁阀P-C曲线发生改变。
在无级变速器(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简称CVT)的控制过程中,控制主动带轮和从动带轮的夹紧力和速比是其关键技术,而这是通过主动带轮电磁阀和从动带轮电磁阀共同完成的。若要求电磁阀能够达到精确的控制效果,则电磁阀P-C曲线需要非常精确。也就是说,电磁阀P-C曲线越精确,CVT的传动效率就越高,从而更能发挥CVT的工作性能。因此,在CVT的控制过程中,电磁阀P-C曲线的精确控制对于充分发挥CVT的工作性能尤其重要。
为了能够针对不同的变速器以及不同使用程度的同一变速器实现电磁阀P-C曲线的精确控制,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变速器电磁阀的特性曲线调整方法及装置,通过随时对当前的电磁阀P-C曲线进行动态的调整,从而提高电磁阀P-C曲线的精确性,进而更加能够充分发挥变速器的工作性能。
接下来,将结合附图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变速器电磁阀的特性曲线调整方法。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变速器电磁阀的特性曲线调整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包括:
S401:判断目标车辆是否满足特性曲线的预设调整条件,其中,所述特性曲线为变速器的电磁阀特性曲线。
其中,所述目标车辆可以是传统的燃油汽车、也可以是混合动力汽车等等,只要该目标汽车上使用了变速器即可;所述变速器可以是无级变速器CVT,也可以是其余类型的自动变速器,比如自动变速器(Automatic transmission,简称AT)、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Dual Clutch Transmission,简称DCT)、电控机械式自动变速箱(Automated MechanicalTransmission,简称AMT)等等,只要这些变速器安装了相应电磁阀压力传感器即可。
由于目标车辆的个体差异以及目标车辆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磨损,导致目标车辆当前使用的电磁阀特性曲线可能并不准确,因此,需要对当前使用的电磁阀特性曲线进行调整,以提高电磁阀特性曲线的准确性。
在本实施例中,S401中“预设调整条件”至少可以包括以下4条:
1、对车辆行驶的恒定控制条件。
对车辆行驶的恒定控制条件可以包括:油门开度恒定且在预设开度范围内,或者刹车开度恒定且在预设开度范围内,或者油门开度和刹车开度均为0%。
其中,该油门开度恒定且在预设开度范围内可以理解为,驾驶员对目标车辆进行控制时,油门开度恒定在一定的数值范围内;该刹车开度恒定且在预设开度范围内可以理解为,驾驶员对目标车辆进行控制时,刹车开度恒定在一定的数值范围内;该油门开度和刹车开度均为0%可以理解为,驾驶员没有踩下目标车辆的刹车和油门。
2、变速器油温在预设范围内。
变速器的不同油温范围(比如30℃~90℃)对应不同的电磁阀特性曲线,因此,在对电磁阀特性曲线进行调整时,是对当前油温所属范围对应的电磁阀特性曲线进行调整。
3、变速器不存在任何故障。
即变速器处于正常的工作状态中。
4、整车上的其它控制节点对变速器控制单元(Transmission Control Unit,简称TCU)没有任何需求。
例如,目标车辆的其它系统比如发动机管理系统(Engine Management System,简称EMS)、底盘控制系统(Chassis Control System,简称CCS),对TCU没有任何控制要求。
在本实施例中,TCU可以在目标车辆的行驶过程中,自行观测变速器的主动带轮和从动带轮的目标夹紧力与实际夹紧力之间的差异性,并进行动态自适应控制,以动态调整变速器的电磁阀P-C曲线,从而提高电磁阀P-C曲线的精确性。即,当目标车辆满足特性曲线的预设调整条件后,TCU可以通过执行S402以及S403对电磁阀P-C曲线进行调整控制。
S402:在满足所述预设调整条件下,根据主动带轮电磁阀的第一目标油压值,查询所述主动带轮电磁阀的第一油压-电流曲线,得到与所述第一目标油压值对应的第一电流值;确定所述主动带轮电磁阀在所述第一电流值下的第一实际油压值;若确定所述第一目标油压值与所述第一实际油压值之间存在第一恒定压力偏差,则将所述第一油压-电流曲线向所述第一实际油压值的方向,平移所述第一恒定压力偏差。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目标油压值是当前期望的油压值,也即当前请求的油压值。
下面对S402的实现方式进行具体介绍。
对于目标车辆上的变速器,该变速器的主动带轮电磁阀在某变速器油温下对应一条P-C曲线,如果没有对该P-C曲线进行调整过,则S402中的第一油压-电流曲线是目标车辆出厂时设置的P-C曲线,如果对该P-C曲线进行调整过,则S402中的第一油压-电流曲线是上一次调整后的P-C曲线。
以下将所述第一油压-电流曲线简称为第一P-C曲线。
当目标车辆满足了S401中特性曲线的预设调整条件后,主动带轮电磁阀的第一P-C曲线的调整功能被激活,接下来,按照以下方式对当前的第一P-C曲线进行调整,以得到更新后的第一P-C曲线。
由于第一P-C曲线描述了主动带轮电磁阀的电流值与目标油压值之间的对应关系,因此,可以根据主动带轮当前期望的目标夹紧力,确定该目标夹紧力所对应的期望油压值,接着,通过查询第一P-C曲线,得到主动带轮电磁阀在该期望油压值下所对应的第一电流值;然后,获取主动带轮电磁阀在该第一电流值下的实际油压值,具体可以通过压力传感器测量得到,除此以外,还可以通过其它方式测量得到该实际油压值,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不对测量该实际油压值的方式作限定。为了便于描述,本实施例将主动带轮的期望油压值称为第一目标油压值,以及,将主动带轮电磁阀在第一电流值下的实际油压值称为第一实际油压值。
之后,为了确定第一P-C曲线的精准性,需要判断第一目标油压值与第一实际油压值之间是否存在恒定的压力偏差(此处称为第一恒定压力偏差),如果存在压力偏差并且该压力偏差在一定时间段内都是恒定的,则可以认为第一P-C曲线不精确,需要对第一P-C曲线进行调整。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对第一P-C曲线调整的方法可以为:若第一实际油压值小于第一目标油压值,则将第一P-C曲线向油压变小的方向即第一实际油压值的方向平移;若第一实际油压值大于第一目标油压值,则将第一P-C曲线向油压变大的方向即第一实际油压值的方向平移,其中,第一P-C曲线平移的距离是:第一目标油压值与第一实际油压值之间的压力偏差绝对值即所述第一恒定压力偏差。
由以上内容可知,在本实施例中,S402中的“确定所述第一目标油压值与所述第一实际油压值之间存在第一恒定压力偏差”的步骤具体可以包括:若所述第一目标油压值与所述第一实际油压值之间存在第一压力偏差、且所述第一压力偏差持续第一预设时长,则确定所述第一目标油压值与所述第一实际油压值之间存在第一恒定压力偏差。
更具体地,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式之一,来确定第一目标油压值与第一实际油压值之间是否存在第一恒定压力偏差:
一种确定方式是,持续监测第一目标油压值与第一实际油压值之间是否存在一固定压力偏差并监测该固定压力偏差的累积时长,若第一目标油压值与第一实际油压值之间存在第一压力偏差,并且该第一压力偏差在该第一预设时长内是恒定的,则可以确定第一目标油压值与第一实际油压值之间存在第一恒定压力偏差。例如,假设第一预设时长为9秒,如果在持续的9秒内,第一目标油压值与第一实际油压值之间存在压力偏差3bar,则可以认为该压力偏差3bar为第一恒定压力偏差。
另一种确定方式是,预先将第一预设时长划分为N(N大于或等于2)个子时长,实际控制中,监测第一目标油压值与第一实际油压值之间是否存在一固定压力偏差并监测该固定压力偏差的累积时长,即,若第一目标油压值与第一实际油压值之间存在第一压力偏差,并且该第一压力偏差在一个子时长内是恒定的,则控制计数器加1,当第一压力偏差持续了N个子时长,使得计数器的计数值为N时,则可以确定第一目标油压值与第一实际油压值之间存在第一恒定压力偏差。例如,假设第一预设时长为9秒,如果持续3秒内,第一目标油压值与第一实际油压值之间存在恒定压力偏差3bar,则将主动带轮电磁阀自适应标志位PS_Sole_Adap_Flag激活,以使计数器置1;之后3秒内,仍有此问题,计数器再加1,以此类推,直至计数器等于3时,则可以认为该压力偏差3bar为第一恒定压力偏差。
为便于理解,现举例说明本实施例在第一P-C曲线不精确的情况下,如何对第一P-C曲线进行调整。
参见图5所示的电磁阀P-C曲线调整示意图。
假设第一目标油压值为目标油压501,第一实际油压值为实际油压502,第一P-C曲线为目标油压501对应的P-C曲线505。由于实际油压502与目标油压501之间存在压力偏差,并且该压力偏差在一定时间段内都是恒定的,因此,可以认为实际油压502与目标油压501之间存在恒定压力偏差,也就是说,目标油压501对应的P-C曲线505不精准,需要对P-C曲线505进行调整。由于实际油压502大于目标油压501,因此,需要将P-C曲线505向实际油压502的方向进行向上平移,平移距离为目标油压501与实际油压502之间的绝对偏差,即将P-C曲线505平移到P-C曲线504的位置,此时,P-C曲线504即为更新后的第一P-C曲线。
假设第一目标油压值为目标油压501,第一实际油压值为实际油压503,第一P-C曲线为目标油压501对应的P-C曲线505。由于实际油压503与目标油压501之间存在压力偏差,并且该压力偏差在一定时间段内都是恒定的,因此,可以认为实际油压503与目标油压501之间存在恒定压力偏差,也就是说,目标油压501对应的P-C曲线505不精准,需要对P-C曲线505进行调整。由于实际油压503小于目标油压501,因此,需要将P-C曲线505向实际油压503的方向进行向下平移,平移距离为目标油压501与实际油压503之间的绝对偏差,即将P-C曲线505平移到P-C曲线506的位置,此时,P-C曲线506即为更新后的第一P-C曲线。
为更好地体现S402带来的技术效果,现结合图6来进行说明。
如图6所示,经过执行S402对不精确的第一P-C曲线进行调整后,带来的技术效果为:当第一P-C曲线偏小时,第一P-C曲线在经过S402调整后,在主动带轮目标夹紧力的需求下,调整后的实际夹紧力相对调整前的实际夹紧力增大,更加符合主动带轮目标夹紧力的需求,从而使得速比跟踪加快,提高了速比控制精度;同样地,当第一P-C曲线偏大时,第一P-C曲线在经过S402调整后,在主动带轮目标夹紧力的需求下,调整后的实际夹紧力相对调整前的实际夹紧力变小,更加符合主动带目标夹紧力的需求,从而避免了速比跟踪超调,提高了速比控制精度。
显然,经过执行S402可以对不精确的第一P-C曲线进行调整,从而提高了第一P-C曲线的精度性,进而解决了本申请背景技术中提及的主动带轮电磁阀P-C曲线不精确带来的问题。
S403:在满足所述预设调整条件下,根据从动带轮电磁阀的第二目标油压值,查询所述从动带轮电磁阀的第二油压-电流曲线,得到与所述第二目标油压值对应的第二电流值;确定所述从动带轮电磁阀在所述第二电流值下的第二实际油压值;若确定所述第二目标油压值与所述第二实际油压值之间存在第二恒定压力偏差,则将所述第二油压-电流曲线向所述第二实际油压值的方向,平移所述第二恒定压力偏差。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二目标油压值是当前期望的油压值,也即当前请求的油压值。
下面对S403的实现方式进行具体介绍。
对于目标车辆上的变速器,该变速器的从动带轮电磁阀在某变速器油温下对应一条P-C曲线,如果没有对该P-C曲线进行调整过,则S403中的第二油压-电流曲线是目标车辆出厂时设置的P-C曲线,如果对该P-C曲线进行调整过,则S403中的第二油压-电流曲线是上一次调整后的P-C曲线。
以下将所述第二油压-电流曲线简称为第二P-C曲线。
当目标车辆满足了S401中特性曲线的预设调整条件后,从动带轮电磁阀的第二P-C曲线的调整功能被激活,接下来,按照以下方式对当前的第二P-C曲线进行调整,以得到更新后的第二P-C曲线。
由于第二P-C曲线描述了从动带轮电磁阀的电流值与目标油压值之间的对应关系,因此,可以根据从动带轮当前期望的目标夹紧力,确定该目标夹紧力所对应的期望油压值,接着,通过查询第二P-C曲线,得到从动带轮电磁阀在该期望油压值下所对应的第二电流值;然后,获取从动带轮电磁阀在该第二电流值下的实际油压值,具体可以通过压力传感器测量得到,除此以外,还可以通过其它方式测量得到该实际油压值,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不对测量该实际油压值的方式作限定。为了便于描述,本实施例将从动带轮的期望油压值称为第二目标油压值,以及,将从动带轮电磁阀在第二电流值下的实际油压值称为第二实际油压值。
之后,为了确定第二P-C曲线的精准性,需要判断第二目标油压值与第二实际油压值之间是否存在恒定的压力偏差(此处称为第二恒定压力偏差),如果存在压力偏差并且该压力偏差在一定时间段内都是恒定的,则可以认为第二P-C曲线不精确,需要对第二P-C曲线进行调整。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对第二P-C曲线调整的方法可以为:若第二实际油压值小于第二目标油压值,则将第二P-C曲线向油压变小的方向即第二实际油压值的方向平移;若第二实际油压值大于第二目标油压值,则将第二P-C曲线向油压变大的方向即第二实际油压值的方向平移,其中,第二P-C曲线平移的距离是:第二目标油压值与第二实际油压值之间的压力偏差绝对值即所述第二恒定压力偏差。
由以上内容可知,在本实施例中,S403中的“确定所述第二目标油压值与所述第二实际油压值之间存在第二恒定压力偏差”的步骤具体可以包括:若所述第二目标油压值与所述第二实际油压值之间存在第二压力偏差、且所述第二压力偏差持续第二预设时长,则确定所述第二目标油压值与所述第二实际油压值之间存在第二恒定压力偏差。
更具体地,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式之一,来确定第二目标油压值与第二实际油压值之间是否存在第二恒定压力偏差:
一种确定方式是,持续监测第二目标油压值与第二实际油压值之间是否存在一固定压力偏差并监测该固定压力偏差的累积时长,若第二目标油压值与第二实际油压值之间存在第二压力偏差,并且该第二压力偏差在该第二预设时长内是恒定的,则可以确定第二目标油压值与第二实际油压值之间存在第二恒定压力偏差。例如,假设第二预设时长为9秒,如果在持续的9秒内,第二目标油压值与第二实际油压值之间存在压力偏差3bar,则可以认为该压力偏差3bar为第二恒定压力偏差。
另一种确定方式是,预先将第二预设时长划分为M(M大于或等于2)个子时长,实际控制中,监测第二目标油压值与第二实际油压值之间是否存在一固定压力偏差并监测该固定压力偏差的累积时长,即,若第二目标油压值与第二实际油压值之间存在第二压力偏差,并且该第二压力偏差在一个子时长内是恒定的,则控制计数器加1,当第二压力偏差持续了M个子时长,使得计数器的计数值为M时,则可以确定第二目标油压值与第二实际油压值之间存在第二恒定压力偏差。例如,假设第二预设时长为9秒,如果持续3秒内,第二目标油压值与第二实际油压值之间存在恒定压力偏差3bar,则将从动带轮电磁阀自适应标志位SS_Sole_Adap_Flag激活,以使计数器置1;之后3秒内,仍有此问题,计数器再加1,以此类推,直至计数器等于3时,则可以认为该压力偏差3bar为第二恒定压力偏差。
为便于理解,现举例说明本实施例在第二P-C曲线不精确的情况下,如何对第二P-C曲线进行调整。
参见图5所示的电磁阀P-C曲线调整示意图。
假设第二目标油压值为目标油压501,第二实际油压值为实际油压502,第二P-C曲线为目标油压501对应的P-C曲线505。由于实际油压502与目标油压501之间存在压力偏差,并且该压力偏差在一定时间段内都是恒定的,因此,可以认为实际油压502与目标油压501之间存在恒定压力偏差,也就是说,目标油压501对应的P-C曲线505不精准,需要对P-C曲线505进行调整。由于实际油压502大于目标油压501,因此,需要将P-C曲线505向实际油压502的方向进行向上平移,平移距离为目标油压501与实际油压502之间的绝对偏差,即将P-C曲线505平移到P-C曲线504的位置,此时,P-C曲线504即为更新后的第二P-C曲线。
假设第二目标油压值为目标油压501,第二实际油压值为实际油压503,第二P-C曲线为目标油压501对应的P-C曲线505。由于实际油压503与目标油压501之间存在压力偏差,并且该压力偏差在一定时间段内都是恒定的,因此,可以认为实际油压503与目标油压501之间存在恒定压力偏差,也就是说,目标油压501对应的P-C曲线505不精准,需要对P-C曲线505进行调整。由于实际油压503小于目标油压501,因此,需要将P-C曲线505向实际油压503的方向进行向下平移,平移距离为目标油压501与实际油压503之间的绝对偏差,即将P-C曲线505平移到P-C曲线506的位置,此时,P-C曲线506即为更新后的第二P-C曲线。
为更好地体现S403带来的技术效果,现结合图6来进行说明。
如图6所示,经过执行S403对不精确的第二P-C曲线进行调整后,带来的技术效果为:当第二P-C曲线偏小时,第二P-C曲线在经过S403调整后,在从动带轮目标夹紧力的需求下,增大了从动带轮夹紧力需求,避免了打滑问题,从而提高了变速器的传动效率,以及降低了变速器的油耗;同样地,当第二P-C曲线偏大时,第二P-C曲线在经过S403调整后,在从动带轮目标夹紧力的需求下,调整后的实际夹紧力相对调整前的实际夹紧力变小,更加符合从动带目标夹紧力的需求,从而提高了速比控制精度。
显然,经过执行S403可以对不精确的第二P-C曲线进行调整,从而提高了第二P-C曲线的精度性,进而解决了本申请背景技术中提及的从动带轮电磁阀P-C曲线不精确带来的问题。
需要强调的是,S402和S403可以是同时执行的步骤。
可见,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在车辆行驶过程中,检测车辆是否满足特性曲线的预设调整条件;当满足该预设调整条件下,对车辆电磁阀进行油压检测,在相同的电磁阀电流下,将检测出的实际油压值与电磁阀特性曲线中的目标油压值进行对比;如果二者之间存在恒定压力偏差,则说明当前的电磁阀特性曲线不准确,因此,当实际油压值大于目标油压时,使当前特性曲线整体增大恒定压力偏差的大小,反之,当实际油压值小于目标油压值时,使当前特性曲线整体减小恒定压力偏差的大小。显然,由于汽车在预设调整条件下得到的电磁阀油压-电流对应关系更为精确,即电磁阀以这种对应关系工作更能发挥变速器的工作性能,这样,一旦汽车满足预设调整条件,便可以随时对当前的电磁阀特性曲线进行动态的调整,进而提高了电磁阀特性曲线的精确性。
进一步地,对于S401中的“预设调整条件”,即:
1、对车辆行驶的恒定控制条件。
2、变速器油温在预设范围内。
3、变速器不存在任何故障。
4、整车上的其它控制节点对变速器控制单元没有任何需求。
当不满足以上任意一个条件时,退出本次自适应控制,即退出对电磁阀特性曲线的调整,且从动带轮和主动带轮电磁阀自适应激活标志位清零,以用于下一次的自适应控制。
综上,通过从动带轮和主动带轮电磁阀P-C特性曲线的分别自适应控制,在车辆实际运行中,可以使这两类电磁阀的实际压力能够精确的跟踪器其目标压力。
参见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变速器电磁阀的特性曲线调整装置的组成示意图,该装置可以是变速器控制单元TCU或其它独立装置,该装置可以包括:
预设条件判断单元701,用于判断目标车辆是否满足所述特性曲线的预设调整条件;
第一油压值确定单元702,用于在满足所述预设调整条件下,根据主动带轮电磁阀的第一目标油压值,查询所述主动带轮电磁阀的第一油压-电流曲线,得到与所述第一目标油压值对应的第一电流值;确定所述主动带轮电磁阀在所述第一电流值下的第一实际油压值;
第一特性曲线平移单元703,用于若确定所述第一目标油压值与所述第一实际油压值之间存在第一恒定压力偏差,则将所述第一油压-电流曲线向所述第一实际油压值的方向,平移所述第一恒定压力偏差;
以及,
第二油压值确定单元704,用于在满足所述预设调整条件下,根据从动带轮电磁阀的第二目标油压值,查询所述从动带轮电磁阀的第二油压-电流曲线,得到与所述第二目标油压值对应的第二电流值;确定所述从动带轮电磁阀在所述第二电流值下的第二实际油压值;
第二特性曲线平移单元705,用于若确定所述第二目标油压值与所述第二实际油压值之间存在第二恒定压力偏差,则将所述第二油压-电流曲线向所述第二实际油压值的方向,平移所述第二恒定压力偏差。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预设调整条件,包括:
对车辆行驶的恒定控制条件;
变速器油温在预设范围内;
变速器不存在任何故障;
整车上的其它控制节点对变速器控制单元TCU没有任何需求。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对车辆行驶的恒定控制条件,包括:
油门开度恒定且在预设开度范围内;
或者,刹车开度恒定且在预设开度范围内;
或者,油门开度和刹车开度均为0%。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特性曲线平移单元703,具体用于若所述第一目标油压值与所述第一实际油压值之间存在第一压力偏差、且所述第一压力偏差持续第一预设时长,则将所述第一油压-电流曲线向所述第一实际油压值的方向,平移所述第一恒定压力偏差。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特性曲线平移单元705,具体用于若所述第二目标油压值与所述第二实际油压值之间存在第二压力偏差、且所述第二压力偏差持续第二预设时长,则将所述第二油压-电流曲线向所述第二实际油压值的方向,平移所述第二恒定压力偏差。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可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存储介质中,如ROM/RAM、磁碟、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诸如媒体网关等网络通信设备,等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或者实施例的某些部分所述的方法。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装置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申请。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申请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变速器电磁阀的特性曲线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判断目标车辆是否满足所述特性曲线的预设调整条件;
在满足所述预设调整条件下,根据主动带轮电磁阀的第一目标油压值,查询所述主动带轮电磁阀的第一油压-电流曲线,得到与所述第一目标油压值对应的第一电流值;确定所述主动带轮电磁阀在所述第一电流值下的第一实际油压值;若确定所述第一目标油压值与所述第一实际油压值之间存在第一恒定压力偏差,则将所述第一油压-电流曲线向所述第一实际油压值的方向,平移所述第一恒定压力偏差;
以及,
在满足所述预设调整条件下,根据从动带轮电磁阀的第二目标油压值,查询所述从动带轮电磁阀的第二油压-电流曲线,得到与所述第二目标油压值对应的第二电流值;确定所述从动带轮电磁阀在所述第二电流值下的第二实际油压值;若确定所述第二目标油压值与所述第二实际油压值之间存在第二恒定压力偏差,则将所述第二油压-电流曲线向所述第二实际油压值的方向,平移所述第二恒定压力偏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调整条件,包括:
对车辆行驶的恒定控制条件;
变速器油温在预设范围内;
变速器不存在任何故障;
整车上的其它控制节点对变速器控制单元TCU没有任何需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车辆行驶的恒定控制条件,包括:
油门开度恒定且在预设开度范围内;
或者,刹车开度恒定且在预设开度范围内;
或者,油门开度和刹车开度均为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第一目标油压值与所述第一实际油压值之间存在第一恒定压力偏差,包括:
若所述第一目标油压值与所述第一实际油压值之间存在第一压力偏差、且所述第一压力偏差持续第一预设时长,则确定所述第一目标油压值与所述第一实际油压值之间存在第一恒定压力偏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第二目标油压值与所述第二实际油压值之间存在第二恒定压力偏差,包括:
若所述第二目标油压值与所述第二实际油压值之间存在第二压力偏差、且所述第二压力偏差持续第二预设时长,则确定所述第二目标油压值与所述第一实际油压值之间存在第二恒定压力偏差。
6.一种变速器电磁阀的特性曲线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预设条件判断单元,用于判断目标车辆是否满足所述特性曲线的预设调整条件;
第一油压值确定单元,用于在满足所述预设调整条件下,根据主动带轮电磁阀的第一目标油压值,查询所述主动带轮电磁阀的第一油压-电流曲线,得到与所述第一目标油压值对应的第一电流值;确定所述主动带轮电磁阀在所述第一电流值下的第一实际油压值;
第一特性曲线平移单元,用于若确定所述第一目标油压值与所述第一实际油压值之间存在第一恒定压力偏差,则将所述第一油压-电流曲线向所述第一实际油压值的方向,平移所述第一恒定压力偏差;
以及,
第二油压值确定单元,用于在满足所述预设调整条件下,根据从动带轮电磁阀的第二目标油压值,查询所述从动带轮电磁阀的第二油压-电流曲线,得到与所述第二目标油压值对应的第二电流值;确定所述从动带轮电磁阀在所述第二电流值下的第二实际油压值;
第二特性曲线平移单元,用于若确定所述第二目标油压值与所述第二实际油压值之间存在第二恒定压力偏差,则将所述第二油压-电流曲线向所述第二实际油压值的方向,平移所述第二恒定压力偏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调整条件,包括:
对车辆行驶的恒定控制条件;
变速器油温在预设范围内;
变速器不存在任何故障;
整车上的其它控制节点对变速器控制单元TCU没有任何需求。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对车辆行驶的恒定控制条件,包括:
油门开度恒定且在预设开度范围内;
或者,刹车开度恒定且在预设开度范围内;
或者,油门开度和刹车开度均为0%。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特性曲线平移单元,具体用于若所述第一目标油压值与所述第一实际油压值之间存在第一压力偏差、且所述第一压力偏差持续第一预设时长,则将所述第一油压-电流曲线向所述第一实际油压值的方向,平移所述第一恒定压力偏差。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特性曲线平移单元,具体用于若所述第二目标油压值与所述第二实际油压值之间存在第二压力偏差、且所述第二压力偏差持续第二预设时长,则将所述第二油压-电流曲线向所述第二实际油压值的方向,平移所述第二恒定压力偏差。
CN201710618002.0A 2017-07-26 2017-07-26 一种变速器电磁阀的特性曲线调整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930707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618002.0A CN109307071B (zh) 2017-07-26 2017-07-26 一种变速器电磁阀的特性曲线调整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618002.0A CN109307071B (zh) 2017-07-26 2017-07-26 一种变速器电磁阀的特性曲线调整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307071A true CN109307071A (zh) 2019-02-05
CN109307071B CN109307071B (zh) 2021-05-18

Family

ID=652024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618002.0A Active CN109307071B (zh) 2017-07-26 2017-07-26 一种变速器电磁阀的特性曲线调整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307071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78823A (zh) * 2019-08-30 2019-12-17 广东万和热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比例阀自适应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3503358A (zh) * 2021-07-22 2021-10-15 湖南容大智能变速器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cvt液压系统的单压力传感器电磁阀自学习方法
CN113532721A (zh) * 2021-09-10 2021-10-22 盛瑞传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变速器的测试方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29521A (zh) * 2003-11-27 2005-06-22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用于控制自动变速装置的自动变速系统和方法
CN101144753A (zh) * 2006-09-15 2008-03-19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用自动变速器的调节方法
CN101387341A (zh) * 2007-09-10 2009-03-18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油压控制装置
WO2012046335A1 (ja) * 2010-10-08 2012-04-12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巻掛け伝動装置の油圧制御装置
CN104364565A (zh) * 2012-08-01 2015-02-18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用于自动变速器的控制装置
CN105179671A (zh) * 2015-09-14 2015-12-23 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 一种基于恒流控制的比例电磁阀温度补偿方法
CN106438763A (zh) * 2016-12-14 2017-02-22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湿式离合器压力‑电流特性的自学习方法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29521A (zh) * 2003-11-27 2005-06-22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用于控制自动变速装置的自动变速系统和方法
CN101144753A (zh) * 2006-09-15 2008-03-19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用自动变速器的调节方法
CN101387341A (zh) * 2007-09-10 2009-03-18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油压控制装置
WO2012046335A1 (ja) * 2010-10-08 2012-04-12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巻掛け伝動装置の油圧制御装置
CN104364565A (zh) * 2012-08-01 2015-02-18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用于自动变速器的控制装置
CN105179671A (zh) * 2015-09-14 2015-12-23 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 一种基于恒流控制的比例电磁阀温度补偿方法
CN106438763A (zh) * 2016-12-14 2017-02-22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湿式离合器压力‑电流特性的自学习方法及系统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78823A (zh) * 2019-08-30 2019-12-17 广东万和热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比例阀自适应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3503358A (zh) * 2021-07-22 2021-10-15 湖南容大智能变速器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cvt液压系统的单压力传感器电磁阀自学习方法
CN113532721A (zh) * 2021-09-10 2021-10-22 盛瑞传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变速器的测试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307071B (zh) 2021-05-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76260C (zh) 车辆用齿轮式变速机的控制装置、控制方法和控制系统
JP3608171B2 (ja) クラッチ接触点を決定する方法
CN109307071A (zh) 一种变速器电磁阀的特性曲线调整方法及装置
CN109505969A (zh) 车辆的换档控制系统及其方法
US8882636B2 (en) Adjusting clutch slip based on sensed parameter of transmission shaft to control NVH level in vehicle powertrain
US8000863B2 (en) Open-loop torque control with closed-loop feedback
US8150555B2 (en) Fluid pressure control apparatus/process
US10215240B2 (en) Method for reducing low-frequency vibrations in the drive train of a motor vehicle
CN103322185B (zh) 双离合变速器的离合器切换控制方法
CN112161050B (zh) 一种湿式dct的离合器压力补偿控制方法
CN106460966B (zh) 用于确定混合动力车辆的混合分离式离合器的接触点变化的方法
Zhao et al. Self-adaptive optimal control of dry dual clutch transmission (DCT) during starting process
CN103883642B (zh) 一种离合器油压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2145672A (zh) 一种汽车发动机转速控制方法
CN103527772A (zh) 控制变速器的同步器致动叉的方法
CN103244663A (zh) 一种控制湿式双离合变速器档位接合的方法
SE517743C2 (sv) Drivaggregat för ett motorfordon samt sätt att identifiera dragläget hos en i drivaggregatet ingående automatiserad koppling
GB2493380A (en) A method of calibrating a selected gear sensor
CN106704412B (zh) 学习双离合变速器的接触点的方法
Myklebust et al. Torque model with fast and slow temperature dynamics of a slipping dry clutch
CN111963673B (zh) 一种湿式双离合变速箱半结合点的自学习方法及系统
CN112228472B (zh) 一种离合器电磁阀的控制方法
CN103758994A (zh) 一种自动变速器自适应优化换挡控制方法
KR20130060071A (ko) 퍼센트 토크용량을 이용한 자동변속기 클러치 변속제어방법
CN109611466B (zh) 一种在车辆制动停车过程中的离合器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