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286956B - 处理切换的装置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处理切换的装置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286956B
CN109286956B CN201810806172.6A CN201810806172A CN109286956B CN 109286956 B CN109286956 B CN 109286956B CN 201810806172 A CN201810806172 A CN 201810806172A CN 109286956 B CN109286956 B CN 10928695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ndwidth
base station
handover
location
carri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80617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286956A (zh
Inventor
吴志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T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HT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TC Corp filed Critical HT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92869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28695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28695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28695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11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for data sessions of end-to-end connection
    • H04W36/0016Hand-off prepar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end-to-end data sess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55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 H04W36/0072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of resource information of target access poi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34Reselection control
    • H04W36/38Reselection control by fixed network equip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55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 H04W36/0058Transmission of hand-off measurement information, e.g. measurement repor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8Reselecting an access poi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22Processing or transfer of terminal data, e.g. status or physical capabilit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22Processing or transfer of terminal data, e.g. status or physical capabilities
    • H04W8/24Transfer of terminal data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一种处理切换的装置及方法。在一实施例中,一种网络端,包含有一第一基站,用来处理切换,包含有至少一存储装置,用来存储指令,以及至少一处理电路,耦接在该至少一存储装置。该至少一处理电路被设定以执行存储于该至少一存储装置中指令。该指令包含有从一第二基站,该第一基站接收一切换请求讯息;根据该最大接收带宽,在一载波上,该第一基站获得一第一接收带宽及该第一接收带宽的一第一位置;该第一基站产生一切换指令,该切换指令设定该通信装置切换到一小区;以及该第一基站传送包含有该切换指令的一切换请求确认讯息到该第二基站,以响应该切换请求讯息。

Description

处理切换的装置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在无线通信系统的装置及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处理切换(handover)的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当用于通信装置从第一基站(base station,BS)到第二基站的切换(handover)被初始化时,第二基站不知道通信装置可执行接收的最大带宽。若被第一基站传送的带宽大于最大带宽,通信装置在该带宽中执行接收可能会失败。因此,如何处理切换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通信装置及方法,用来处理切换,以解决上述问题。
本发明公开一种网络端,包含有一第一基站,用来处理切换,包含有至少一存储装置,用来存储指令,以及至少一处理电路,耦接在该至少一存储装置。该至少一处理电路被设定以执行存储于该至少一存储装置中指令。该指令包含有从一第二基站,该第一基站接收一切换请求讯息(Handover Request message),以初始化用于一通信装置的一切换,其中该切换请求讯息包含有多个用户端(user-equipment,UE)能力(UE capability),以及该多个用户端能力指示用于一频带(frequency band)的一最大接收(reception,RX)带宽(bandwidth,BW)(maximum RX_BW);根据该最大接收带宽,在一载波上,该第一基站获得一第一接收带宽(RX_BW)及该第一接收带宽的一第一位置;该第一基站产生一切换指令(handover command),该切换指令设定该通信装置切换到一小区,其中该切换指令包含有该小区的一小区识别(identity)、一第一绝对无线频率信道编号(absolute radio-frequency channel number,ARFCN)、该第一接收带宽及该第一接收带宽的该第一位置;以及该第一基站传送包含有该切换指令的一切换请求确认讯息(Handover RequestAcknowledge message)到该第二基站,以响应该切换请求讯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无线通信系统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通信装置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系统带宽中的带宽部分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流程的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流程的流程图。
【符号说明】
10 无线通信系统
20 通信装置
200 至少一处理电路
210 至少一存储装置
214 程序代码
220 至少一通信接口装置
30 系统带宽
300、302、304 带宽部分
40、50 流程
400、402、404、406、408、410 步骤
500、502、504、506、508、510、512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中,无线通信系统10由一网络端及多个通信装置所组成。网络端包含一长期演进(long-term evolution,LTE)网络端、一演进式长期演进(evolved LTE)网络端、一新无线(new radio,NR)网络端或一第六代(sixth generation,6G)网络端中至少一个。第六代网络端包含有至少一第六代基站及一次世代核心或第六代核心。第六代无线通信技术利用正交频分多工(orthogonal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或非正交频分多工(non-OFDM)、一较宽的带宽(例如200MHz、400MHz、1GHz或2GHz)以及用于通信装置及第六代基站之间通信的传输时间间隔(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TTI),该传输时间间隔短于1毫秒(例如1、2、3或4个正交频分多工符元(OFDM symbol)、100或200微秒)。
通信装置可为用户端(user equipment,UE)、移动电话、笔记型计算机、平板计算机、电子书、便携式计算机系统、车辆或飞机。此外,根据传输方向,可将网络端及通信装置分别视为传送端或接收端。举例来说,对于一上行链路(uplink,UL)而言,通信装置为传送端而网络端为接收端;对于一下行链路(downlink,DL)而言,网络端为传送端而通信装置为接收端。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通信装置20的示意图。通信装置20可用来实现图1中的网络端或通信装置,但不限于此。通信装置20包括至少一处理电路200、至少一存储装置210以及至少一通信接口装置220。至少一处理电路200的每个处理电路可为一微处理器或一特定应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至少一存储装置210可为任一数据存储装置,用来存储程序代码214,至少一处理电路200可通过至少一存储装置210读取及执行程序代码214。举例来说,至少一存储装置210可为用户识别模块(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SIM)、只读式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快闪存储器(Flash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 Memory,RAM)、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DVD-ROM/BD-ROM)、磁带(magnetic tape)、硬盘(hard disk)、光学数据存储装置(optical data storage device)、非易失性存储装置(non-volatile storage device)、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取介质(non-transitory computer-readable medium)(例如具体介质(tangible media))等,而不限于此。至少一通信接口装置220包含有一无线收发器,其是根据至少一处理电路200的处理结果,用来传送及接收信号(例如数据、信号、讯息和/或分组)。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系统带宽(system bandwidth)30中的带宽部分(bandwidthparts,BWPs)的示意图。在一用户端及一基站的一小区之间,有三个带宽部分属于用于通信的载波(carrier)(例如一成分载波(component carrier))。带有同步信号(synchronization signal,SS)区块(SS block,SSB)及剩余系统信息(remaining systeminformation,RMSI)的带宽部分300为第一种类的带宽部分。不带有同步信号区块及剩余系统信息的带宽部分302为第二种类的带宽部分。带有同步信号区块但不带有剩余系统信息的带宽部分304为第三种类的带宽部分。同步信号区块包含有一主要同步信号(primarySS,PSS)、一次要同步信号(secondary SS,SSS)及一物理广播信道(physical broadcastchannel,PBCH)。一下行链路载波可有至少一带宽部分,每个带宽部分为三种类带宽部分的其中一者。一上行链路载波可有至少一带宽部分,每个带宽部分为第二种类带宽部分。
在以下实施例中,用户端被用来代表图1中的通信装置,以简化实施例的说明。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流程40的流程图,用于包含一第一基站的一网络端中,用来处理一切换(handover)。流程40包含以下步骤:
步骤400:开始。
步骤402:从一第二基站,该第一基站接收一切换请求讯息(Handover Requestmessage),以初始化用于一用户端的一切换,其中该切换请求讯息包含有多个用户端能力(UE capability),以及该多个用户端能力指示用于一频带(frequency band)的一最大接收(reception,RX)带宽(bandwidth,BW)(maximum RX_BW)。
步骤404:根据该最大接收带宽,在一载波上,该第一基站获得一第一接收带宽(RX_BW)及该第一接收带宽的一第一位置。
步骤406:该第一基站产生一切换指令(handover command),该切换指令设定该通信装置切换到一小区,其中该切换指令包含有该小区的一小区识别(identity)、一第一绝对无线频率信道编号(absolute radio-frequency channel number,ARFCN)、该第一接收带宽及该第一接收带宽的该第一位置。
步骤408:该第一基站传送包含有该切换指令的一切换请求确认讯息(HandoverRequest Acknowledge message)到该第二基站,以响应该切换请求讯息。
步骤410:结束。
第二基站传送第一切换指令到第一用户端。在一实施例中,从第一用户端、一第三基站或依核心网络端节点(core network node),第二基站接收第一用户端的第一多个用户端能力,其中第一多个用户端能力指示用于第一频带的一最大接收带宽。
流程40的实施方式不限于以上所述。以下实施例可应用于流程40。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最大接收带宽比该第一接收带宽大,或者与第一接收带宽相同。第一接收带宽为被第一基站设定的最大接收带宽。在第一接收带宽(即下行链路传输跨度(span)小于或等于第一传输(transmission,TX)带宽(TX_BW)的带宽)中,第一基站传送数据或实体控制信号到第一用户端。第一最大接收带宽指示用户端可执行接收的最大接收带宽。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多个用户端能力指示(例如包含有)用户端可执行传输的一第一最大传输带宽。根据第一最大传输带宽,第一基站获得(例如决定)一第一传输带宽即第一传输带宽的一第二位置。第一最大传输带宽比第一传输带宽大,或者与第一传输带宽相同。在第一传输带宽(即上行链路传输跨度小于或等于第一传输带宽的带宽)中,第一基站设定或排定任何从第一用户端的传输。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切换指令包含有一第二绝对无线频率信道编号、一第一传输带宽及第一传输带宽的第二位置。若第一切换指令不包含有第二绝对无线频率信道编号,根据在分频双工(frequency-division duplexing,FDD)中的第一绝对无线频率信道编号,第一用户端推导第二绝对无线频率信道编号。对一时分双工(time-division duplexing,TDD)而言,第二绝对无线频率信道编号可不被包含于第一切换指令中。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多个用户端能力为用户端新无线能力(UE-NR-Capability)信息单元(information element,IE)或用户端演进式通用陆地无线接入能力(UE-EUTRA-Capability)信息单元。核心网络端节点为一接入(Access)及移动管理功能(MobilityManagement function)(AMF)或一移动管理单元(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MME)。在一实施例中,第一绝对无线频率信道编号指示第一载波属于第一频带。第二绝对无线频率信道编号指示第二载波属于第一频带。在时分双工中,第二绝对无线频率信道编号与第一绝对无线频率信道编号相同,以及两绝对无线频率信道编号皆指示第一载波。在分频双工中,第二绝对无线频率信道编号不同于第一绝对无线频率信道编号,以及两绝对无线频率信道编号指示不同的载波。
在一实施例中,从第二用户端、第三基站或核心网络端节点,第二基站接收第二多个用户端能力,其中第二多个用户端能力指示用于第一频带的一第二最大接收带宽或一第二最大传输带宽。第二最大接收带宽指示第二用户端可执行接收得最大接收带宽。第二最大传输带宽比第二最大接收带宽小,或者与第二接收带宽相同。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基站传送一第二切换请求讯息到第一基站,以初始化用于第二用户端的一切换,其中第二切换请求讯息包含有第二多个用户端能力。
在一实施例中,根据第二最大接收带宽,在第一载波中,第一基站获得一第二接收带宽及第二接收带宽的一第三位置。第一基站产生一第二切换指令,该第二切换指令设定第二用户端切换到第一小区,其中第二切换指令包含有第一小区识别、第一绝对无线频率信道编号、第二接收带宽及第二接收带宽的第三位置。
在一实施例中,根据第二最大传输带宽,第一基站获得一第二传输带宽及第二传输带宽的一第四位置。第一基站产生一第二切换指令,该第二切换指令设定第二用户端切换到第一小区,其中第二切换指令包含有第一小区识别、第一绝对无线频率信道编号、第二传输带宽及第二传输带宽的第四位置。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基站传送包含有第二切换指令的一第二切换请求确认讯息到第二基站,以响应第二切换请求讯息。第二基站传送(或发送(forward))第二切换指令到第二用户端。在一实施例中,第二切换指令包含有第二绝对无线频率信道编号、第二传输带宽及带有第二载波的第二传输带宽的第四位置。若第二切换指令不包含有第二绝对无线频率信道编号,在分频双工中,根据地一绝对无线频率信道编号,第二用户端推导第二绝对无线频率信道编号。对时分双工而言,第二绝对无线频率信道编号不被包含于第二切换指令中。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最大传输带宽与第一最大传输带宽相同,或者与第一最大传输带宽不同。第二最大接收带宽与第一最大接收带宽相同,或者与第一最大接收带宽不同。第一最大接收带宽及第二最大接收带宽小于第一载波的带宽。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相同,或与第二位置不同。第三位置与第四位置相同,或与第四位置不同。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为部分重叠或不重叠。第三位置与第四位置为部分重叠或不重叠。第三位置与第一位置为部分重叠或不重叠。第四位置与第二位置为部分重叠或不重叠。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基站或第二基站根据第一最大传输带宽或第二最大传输带宽获得第一用户端或第二用户端支持用于第一频带的一预设传输带宽(default TX_BW),或者根据第一最大接收带宽或第二最大接收带宽获得第一用户端或第二用户端支持用于第一频带的一预设接收带宽(default RX_BW)。
在一实施例中,地一切换指令包含有设定第一位置的一第一位置信息或设定第二位置的一第二位置信息。第二切换指令包含有设定第三位置的一第三位置信息或设定第四位置的一第四位置信息。在一实施例中,每个位置信息指示(位于或指示)接收带宽或传输带宽的位置一参考位置(例如接收带宽或传输带宽的起始位置、中央位置或结束位置)。因此,根据参考位置及第一接收带宽或第二接收带宽,第一用户端或第二用户端获得在第一载波上第一接收带宽的位置或第二接收带宽的位置,或者根据参考位置及第一传输带宽或第二传输带宽,第一用户端或第二用户端获得在第二载波上第一传输带宽的位置或第二传输带宽的位置。
举例来说,第一载波包含有多个物理资源区块(physical resource blocks,PRBs)(例如被从1(带有最低频率)编号到N(带有最高频率,例如N=200)的N个物理资源区块)。接收带宽或传输带宽在物理资源区块的编号中被表示(例如L个物理资源区块,L<N,例如L=25)。参考位置为指示在第一载波上一特定物理资源区块(例如第x个物理资源区块,0<x<N)的物理资源区块编号(或称为物理资源区块索引)(例如物理资源区块编号31,即为在200个物理资源区块中的第31个物理资源区块)。接着,第一用户端或第二用户端获得带有物理资源区块编号的位置及物理资源区块编号(例如接收带宽为从第31个物理资源区块到第55个物理资源区块)。接收带宽的位置的类似实施例可从以上所述轻易推导而得。
在一实施例中,指示接收带宽或传输带宽的位置的接收带宽及传输带宽的位置信息两者皆可被在第一载波或第二载波中的起始位置及结束位置取代。也就是说,起始位置及结束位置指示带宽及位置。举例来说,起始位置为一起始物理资源区块编号,结束位置为一结束物理资源区块编号。起始位置指示接收带宽的第31个物理资源区块,以及结束物理区块编号指示接收带宽的最后一个物理资源区块。举例来说,对第一接收带宽而言,起始物理资源区块编号为5,结束物理资源区块编号为45(即41个物理资源区块)。也就是说,第一接收带宽的位置为第5个物理资源区块到第45个物理资源区块。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多个用户端能力或第二多个用户端能力指示第一频带、一第二频带、用于每一频带的一第一子载波间隔能力(subcarrier spacing capability)、用于每一频带的波束成型能力(beam forming capability)及用于每一频带的多输入多输出(multi-input multi-output,MIMO)能力(MIMO capability)中至少一个。第一多个用户端能力包含有用于第二频带的一第三最大接收带宽或一第三最大传输带宽。
在一实施例中,在初始化切换之前,第二基站传送一第一测量配置(measurementconfiguration)到一第一用户端,其中第一测量配置设定第一绝对无线频率信道编号、一第一被允许测量带宽(allowed measurement bandwidth)及第一被允许测量带宽的位置。从第一用户端,第二基站接收一第一测量报告,其中第一测量报告包含有在第一被允许测量带宽的位置中的至少一参考信号(reference signal)上被第一用户端测量的至少一第一测量结果。第一被允许测量带宽与第一接收带宽相同,或者与第一接收带宽不同。第一被允许测量带宽的位置与第一接收带宽的位置相同,或者与第一接收带宽的位置不同。第一被允许测量带宽的位置及第一接收带宽的位置部分重叠、完全重叠或不重叠。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测量配置包含有设定第一被允许测量带宽的位置的第一位置信息。在一实施例中,第一位置信息指示用于指示第一被允许测量带宽的位置的一参考位置(例如第一被允许测量带宽的一起始位置、一中央位置或一结束位置)。因此,根据参考位置及第一被允许测量带宽,第一用户端获得在第一载波上的第一被允许测量带宽的位置。举例来说,第一载波包含有多个物理资源区块(例如被从1(带有最低频率)编号到N(带有最高频率,例如N=200)的N个物理资源区块)。第一被允许测量带宽在物理资源区块的编号中被表示(例如L个物理资源区块,L<N,例如L=25)。参考位置为指示在第一载波上一特定物理资源区块(例如第x个物理资源区块,0<x<N)的物理资源区块编号(或称为物理资源区块索引)(例如物理资源区块编号1,即为在200个物理资源区块中的第1个物理资源区块)。接着,用户端获得带有物理资源区块编号的位置及物理资源区块编号的第一个编号(例如第一被允许测量带宽为从第1个物理资源区块到第25个物理资源区块)。
在一实施例中,被允许测量带宽及指示被允许测量带宽的位置的位置信息两者皆可被在第一载波中的起始位置及结束位置取代。也就是说,起始位置及结束位置指示被允许测量带宽及其位置。起始位置为一第一物理资源区块编号,结束位置为一第二物理资源区块编号。第一物理资源区块编号指示被允许测量带宽的第一个物理资源区块,以及第二物理区块编号指示被允许测量带宽的最后一个物理资源区块。举例来说,对第二被允许测量带宽而言,第一物理资源区块编号为51,第二物理区块编号为100,第二被允许测量带宽位置为从第51个物理资源区块到第100个物理资源区块。
在一实施例中,至少一第一参考信号包含有一主要同步信号、一次要同步信号、一物理广播信道和/或信道状态信息(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CSI)参考信号(CSI-RS)。至少一第一测量结果中的每一测量结果为以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eference signalreceived power,RSRP)或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quality,RSRQ)为单位。从至少一参考信号(例如主要同步信号-参考信号接收功率(PSS-RSRP)、主要同步信号-参考信号接收质量(PSS-RSRQ)、次要同步信号-参考信号接收质量(SSS-RSRQ)或同步信号区块-参考信号接收功率(SSB-RSRP))上的多个测量,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及参考信号接收质量被计算。同步信号区块包含有主要同步信号、次要同步信号和/或物理广播信道。
在一实施例中,至少一测量结果关联于第一小区。第一测量报告包含有关联于第一测量结果的第一小区的第一小区识别。
在一实施例中,至少一测量结果关联于至少一第一同步信号区块索引(SSBindex)(例如编号或识别)。至少一第一同步信号区块索引指示同步信号区块或在被第一用户端或第二用端测量的同步信号区块中的参考信号,以获得至少一第一测量结果。第一测量报告包含有至少一第一同步信号区块索引。
在一实施例中,在至少一第一测量结果中的第二测量结果关联于设定至少一信道信息参考信号的一第一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配置(CSI-RS configuration)。第一测量结果或第二测量结果包含有关联于第二测量结果的第一通到状态信息参考信息配置的一第一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配置识别。
在一实施例中,根据至少一第一测量结果,第二基站决定初始化用于第一用户端或第二用户端的切换。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用户端连接到第二基站,以及有与第二基站的一第一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连接(包含有至少一信令无线承载(signalingradio bearer,SRB))。在第一无线资源控制连接上,从第二基站,第一用户端接收第一切换指令及第一测量配置。在第一无线资源控制连接上,第一用户端传送第一测量报告到第二基站。在切换到第一基站后,第一用户端有与第一基站的第一无线资源控制连接,以及在第一无线资源控制连接上,传送第一切换完成讯息到第一基站。在一实施例中,第二用户端连接到第二基站,以及有与第二基站一第二无线资源控制连接(包含有至少一信令无线承载)。从第二基站,第二用户端接收第二切换指令。在切换到第一基站后,第二用户端有与第一基站的第二无线资源控制连接,以及在第二无线资源控制连接上,传送第二切换完成讯息到第一基站。
在一实施例中,根据第一多个用户端能力,第二基站获得第一被允许测量带宽的位置。
在一实施例中,若第一切换指令或第二切换指令不包含有第一接收带宽或第二接收带宽,第一用户端或第二用户端使用一预设最大接收带宽(default maximum RX_BW),以与第一基站通信。若第一切换指令或第二切换指令不包含有第一接收带宽或第二接收带宽的位置,第一用户端或第二用户端使用一预设位置(default location)作为第一接收带宽或第二接收带宽的位置,以与第一基站通信。
在一实施例中,若第一切换指令或第二切换指令包含有第一传输带宽或第二传输带宽,根据第一传输带宽及第二传输带宽,第一基站获得第一传输带宽及第二传输带宽及其位置。在一实施例中,若第一切换指令或第二切换指令不包含有第一传输带宽或第二传输带宽,第一用户端或第二用户端使用一预设传输带宽(default TX_BW)作为第一传输带宽或第二传输带宽,以执行传输到第一基站。在一实施例中,若第一切换指令或第二切换指令不包含有第一传输带宽或第二传输带宽的位置,第一用户端或第二用户端使用一预设位置作为第一传输带宽或第二传输带宽的位置,以执行传输到第一基站。
在一实施例中,预设接收带宽或预设传输带宽及预设位置在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规范(3GPP specification)中被规定。
在一实施例中,当第一小区或第二小区属于第二基站时,第二基站(而非第一基站)产生第一切换指令或第二切换指令。在此情形下,上述被第一基站所执行的运作被第二基站执行。于是,第二基站不传送第一切换请求讯息或第二切换请求讯息,以及不接收第一且患请求确认讯息或第二切换请求确认讯息。第二基站传送第一切换指令或第二切换指令到第一用户端或第二用户端。
在一实施例中,根据第一接收带宽或第二接收带宽,在第一接收带宽或第二接收带宽的位置上,从第一基站,第一用户端或第二用户端接收传输。在第一传输带宽或第二传输带宽的位置上,第一用户端或第二用户端传送切换完成讯息。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切换指令及第二切换指令为无线资源控制讯息(例如无线资源控制重新设定讯息(RRC Reconfiguration message))。第一切换完成讯息及第二切换完成讯息为无线资源控制响应讯息(RRC response message)(例如无线资源控制重新设定完成讯息(RRC Reconfiguration Complete message))。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测量配置及第一测量报告包含有至少一第一测量结果及上述相关识别。在一实施例中,根据至少一第一测量结果,第一基站获得第一接收带宽的位置。在一实施例中,根据第一测量结果,第二基站(而非第一基站)获得第一接收带宽的位置,以及指示第一接收带宽的位置到第一基站。
在一实施例中,根据一调度算法(scheduling algorithm)、一数据流卸载(traffic offloading)、一分散式算法(dispersion algorithm)或被设定到用户端的一服务质量(quality-of-service,QoS)规范(QoS profile),第一基站获得第一接收带宽的位置。在一实施例中,根据上述参数的组合,第一基站获得第一接收带宽的位置。
在一实施例中,上述的「传输」包含有控制信号和/或数据。被用户端传送的控制信号包含有探测参考信号(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或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ybridautomatic repeat request,HARQ)应答(acknowledgement,ACK)(HARQ ACK)、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否定应答(negative acknowledgement,NACK)(HARQ NACK)、在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hysical UL control channel,PUCCH)上的信道状态信息。数据包含有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hysical UL shared channel,PUSCH)传输。在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hysical DL control channel,PDCCH)上,控制信号被第一基站或第二基站传送。被第一基站或第二基站执行的传输包含有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hysical DL sharedchannel,PDSCH)传输。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流程50的流程图,用于一用户端中,用来处理一切换。流程50包含以下步骤:
步骤500:开始。
步骤502:在属于一频带的一第一载波上,在一第一接收带宽的一第一位置中,从一第一基站,接收第一多个传输。
步骤504:在属于该频带的一第二载波上,在一第一传输带宽的一第二位置中,传送该第一多个传输到该第一基站。
步骤506:在该第一接收带宽的该第一位置中,从该第一基站,接收一切换指令,其中该切换指令包含有一第一小区的一第一小区识别、一第一绝对无线频率信道编号、一第二接收带宽、在一第三载波上的该第二接收带宽的一第三位置、一第二传输带宽及在一第四载波上的该第二传输带宽。
步骤508:在该第三载波上,在该第三位置的该第二接收带宽中,从一第二基站,经由该第一小区,接收第二多个传输。
步骤510:在该第四载波上,在该第四位置的该第二传输带宽中,通过该第一小区,传送一切换完成讯息到该第二基站。
步骤512:结束。
流程50的实施方式不限于以上所述。以下实施例可应用于流程40。
在一实施例中,该频带与流程40所述的第一频带相同,或者与流程40所述的第一频带不同。在一实施例中,切换指令包含有一第二绝对无线频率信道编号。第一绝对无线频率信道编号指示第三载波,以及第二绝对无线频率信道编号指示第四载波。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传输带宽比第一接收带宽小,或者与第一接收带宽相同。
在一实施例中,在第一传输带宽的第二位置中,用户端传送多个用户端能力到第一基站。多个用户端能力指示(例如包含有)用于频带的一最大接收带宽。多个用户端能力指示(例如包含有)用于频带的一最大传输带宽。
在一实施例中,在该第四载波上,在该第四位置的该第二传输带宽中,通过该第一小区,用户端传送该第二多个传输到该第二基站。
在一实施例中,根据用于频带的最大接收带宽(即能力),或者根据频带,用户端获得(例如决定)第一接收带宽。在一实施例中,藉由检测主要同步信号、次要同步信号或物理广播信道,用户端搜寻在第一载波中的第一位置。
在一实施例中,根据最大接收带宽,或者根据频带,用户端获得(例如决定)第一传输频带。第一基站在物理广播信道中广播第一传输带宽的信息,或者在第一位置中广播一第一系统信息区块(system information block,SIB)。从物理广播信道、被第一基站广播的第一系统信息区块或第二系统信息区块,用户端接收第二位置的信息。
在一实施例中,根据一第三绝对无线频率信道编号,用户端获得(例如决定)第一载波的一第五位置。在一实施例中,根据一第四绝对无线频率信道编号,用户端获得(例如决定)第二载波的一第六位置。从物理广播信道,或者从第三位置中被第一基站广播的第一系统信息区块或第二系统信息区块,用户端接收第四绝对无线频率信道编号。在一实施例中,若第一基站未广播第一系统信息区块或第二系统信息区块,根据第三绝对无线频率信道编号,用户端获得(例如决定)第四绝对无线频率信道编号。
在一实施例中,从一基站(例如第一基站或其他基站),在一无线资源控制讯息(例如无线资源控制重新设定讯息)中,用户端接收指示(例如包含有)第一接收带宽、第一位置、第一传输带宽、第二位置、第三绝对无线频率信道编号或第四绝对无线频率信道编号的至少一配置。
流程40的实施例可被应用于流程50,在此不赘述。以下实施例可被应用于流程40及50。
上述的载波可为相同的载波,或者为不同的载波,以及属于相同的频带或不同的频带。若为相同的载波,在切换指令中,相同载波的其中一载波可被忽略。传输频带小于接收频带,或者与接收频带相同。「获得」可被取代为「决定」,以及「包含有」可被取代为「指示」。
本领域技术人员当可依本发明的精神加以结合、修饰和/或变化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举例来说,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轻易地基于用户端的实施例创造网络端新的实施例,或基于网络端的实施例创造用户端新的实施例。前述的陈述、步骤和/或流程(包含建议步骤)可通过装置实现,装置可为硬件、软件、固件(为硬件装置与计算机指令与数据的结合,且计算机指令与数据属于硬件装置上的只读软件)、电子系统、或上述装置的组合。举例来说,装置可为通信装置20。任一前述流程可被编译成程序代码214。
综合以上所述,本发明提供装置及方法,用来处理切换。第二基站被第一基站告知用户端的最大接收带宽。用户端可成功地接收接收带宽。因此,本领域的问题可被解决。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凡依本发明权利要求书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发明的涵盖范围。

Claims (11)

1.一种网络端,包含有第一基站(base station,BS),用来处理切换(handover),包含有:
至少一存储装置;以及
至少一处理电路,耦接于该至少一存储装置,其中该至少一存储装置存储,以及该至少一处理电路被设定以执行以下指令:
从第二基站,该第一基站接收切换请求讯息(Handover Request message),以初始化用于通信装置的切换,其中该切换请求讯息包含有多个用户端(user-equipment,UE)能力(UE capability),以及该多个用户端能力指示用于频带(frequency band)的最大接收(reception,RX)带宽(bandwidth,BW)(maximum RX_BW);
根据该最大接收带宽,在载波上,该第一基站获得第一接收带宽(RX_BW)及该第一接收带宽的第一位置;
该第一基站产生切换指令(handover command),该切换指令设定该通信装置切换到小区,其中该切换指令包含有该小区的小区识别(identity)、第一绝对无线频率信道编号(absolute radio-frequency channel number,ARFCN)、该第一接收带宽及该第一接收带宽的该第一位置;以及
该第一基站传送包含有该切换指令的切换请求确认讯息(Handover RequestAcknowledge message)到该第二基站,以响应该切换请求讯息;
其中该第二基站获得该通信装置支持用于该频带的预设传输带宽(default TX_BW)或预设接收带宽(default RX_BW)。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络端,其中该最大接收带宽比该第一接收带宽大,或者与该第一接收带宽相同。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络端,其中该多个用户端能力指示该通信装置可执行传输的最大传输(transmission,TX)带宽(maximum TX_BW)。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网络端,其中该指令还包含有:
根据该最大传输带宽,该第一基站获得第一传输带宽(TX_BW)及该第一传输带宽的第二位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网络端,其中该切换指令包含有第二绝对无线频率信道编号、该第一传输带宽及该第一传输带宽的该第二位置。
6.一种通信装置,用来处理切换(handover),包含有:
至少一存储装置;以及
至少一处理电路,耦接于该至少一存储装置,其中该至少一存储装置存储,以及该至少一处理电路被设定以执行以下指令:
在属于频带(frequency band)的第一载波上,在第一接收(reception,RX)带宽(bandwidth,BW)(RX_BW)的第一位置中,从第一基站(base station,BS),接收第一多个传输;
在属于该频带的第二载波上,在第一传输(transmission,TX)带宽(TX_BW)的第二位置中,传送该第一多个传输到该第一基站;
在该第一接收带宽的该第一位置中,从该第一基站,接收切换指令(handovercommand),其中该切换指令包含有第一小区的第一小区识别(identity)、第一绝对无线频率信道编号(absolute radio-frequency channel number,ARFCN)、第二接收带宽、在第三载波上的该第二接收带宽的第三位置、第二传输带宽及在第四载波上的该第二传输带宽;
在该第三载波上,在该第三位置的该第二接收带宽中,从第二基站,经由该第一小区,接收第二多个传输;
在该第四载波上,在该第四位置的该第二传输带宽中,通过该第一小区,传送切换完成讯息(handover complete message)到该第二基站;以及
在该第四载波上,在该第四位置的该第二传输带宽中,通过该第一小区,传送该第二多个传输到该第二基站。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该第一传输带宽比该第一接收带宽小,或者与该第一接收带宽相同。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该指令还包含有:
在第一传输带宽的该第二位置中,传送该通信装置的多个用户端(user-equipment,UE)能力(UE capability)到该第一基站,其中该多个用户端能力指示用于该频带的最大接收带宽(maximum RX_BW)及最大传输带宽(maximum TX_BW)。
9.一种第一基站(base station,BS),用来处理切换(handover),包含有:
至少一存储装置;以及
至少一处理电路,耦接于该至少一存储装置,其中该至少一存储装置存储,以及该至少一处理电路被设定以执行以下指令:
在属于频带(frequency band)的第一载波上,在第一接收(reception,RX)带宽(bandwidth,BW)(RX_BW)的第一位置中,传送多个传输到通信装置;
在属于该频带的第二载波上,在第一传输(transmission,TX)带宽(TX_BW)的第二位置中,从该通信装置,接收该多个传输;
传送一切换请求讯息(Handover Request message)到一第二基站,以初始化用于该通信装置的一切换;
从该第二基站,接收包含有一切换指令(handover command)的一切换请求确认讯息(Handover Request Acknowledge message),其中该切换指令包含有一小区的一小区识别(identity)、第一绝对无线频率信道编号(absolute radio-frequency channel number,ARFCN)、第二接收带宽、在第三载波上的该第二接收带宽的第三位置、第二传输带宽及在第四载波上的该第二传输带宽的第四位置;以及
在该第一接收带宽的该第一位置中,传送该切换指令到该通信装置,其中该切换指令包含有小区的小区识别(identity)、第一绝对无线频率信道编号(absolute radio-frequency channel number,ARFCN)、第二接收带宽、在第三载波上的该第二接收带宽的第三位置、第二传输带宽及在第四载波上的该第二传输带宽的第四位置。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第一基站,其中该第一传输带宽比该第一接收带宽小,或者与该第一接收带宽相同。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第一基站,其中该切换指令包含有第二绝对无线频率信道编号。
CN201810806172.6A 2017-07-21 2018-07-20 处理切换的装置及方法 Active CN10928695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762535253P 2017-07-21 2017-07-21
US62/535,253 2017-07-21
US16/040,520 US10863398B2 (en) 2017-07-21 2018-07-19 Device and method of handling a handover
US16/040,520 2018-07-1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286956A CN109286956A (zh) 2019-01-29
CN109286956B true CN109286956B (zh) 2021-09-07

Family

ID=630144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806172.6A Active CN109286956B (zh) 2017-07-21 2018-07-20 处理切换的装置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863398B2 (zh)
EP (1) EP3432638A1 (zh)
CN (1) CN109286956B (zh)
TW (1) TWI66900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100402A1 (zh) * 2017-11-27 2019-05-31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信息指示方法及装置、基站和用户设备
CN111726841B (zh) * 2019-03-22 2022-05-24 启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物联网的通信方法及其系统
US11012913B2 (en) * 2019-04-08 2021-05-18 Qualcomm Incorporated User equipment capability-based transition
CN110351801B (zh) * 2019-08-15 2021-12-03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小区切换方法及装置
TWI729566B (zh) * 2019-11-15 2021-06-01 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 協調波束掃瞄排程的方法及智能控制器
US11653275B2 (en) 2020-03-25 2023-05-1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chanism for switching a transmission chain across carriers
US11522581B2 (en) * 2020-05-08 2022-12-06 Qualcomm Incorporated Switching between intra-band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and inter-band carrier aggregation
WO2022036655A1 (zh) * 2020-08-20 2022-02-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装置和系统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09403A (zh) * 2012-01-13 2013-07-1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用户设备能力查询、上报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10111790A (ko) 2010-04-05 2011-10-12 주식회사 팬택 다중 요소 반송파를 사용하는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핸드오버 시 요소반송파 정보 시그널링 방법 및 장치
US9326211B2 (en) 2010-06-10 2016-04-26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Reconfiguration and handover procedures for fuzzy cells
KR20150082451A (ko) 2012-12-03 2015-07-15 후지쯔 가부시끼가이샤 머신-타입 통신의 자원을 구성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WO2015171040A1 (en) 2014-05-09 2015-11-12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handover procedures in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WO2016163829A1 (ko) 2015-04-10 2016-10-13 주식회사 아이티엘 다수의 요소 반송파를 이용하는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서빙셀의 활성화/비활성화 지시 방법 및 장치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09403A (zh) * 2012-01-13 2013-07-1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用户设备能力查询、上报方法及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Radio Resource Control (RRC),36331,V14.3.0;3GPP;《3GPP》;20170713;第269,270,388,454,507,269-271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69008B (zh) 2019-08-11
US20190028940A1 (en) 2019-01-24
TW201909671A (zh) 2019-03-01
EP3432638A1 (en) 2019-01-23
CN109286956A (zh) 2019-01-29
US10863398B2 (en) 2020-12-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286956B (zh) 处理切换的装置及方法
CN109327907B (zh) 处理带宽部分的装置及方法
TWI679912B (zh) 處理載波聚合及雙連結的裝置及方法
KR102334787B1 (ko)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단말기 디바이스 및 네트워크 디바이스
WO2022141470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handover procedure
CN109287000B (zh) 在双连接中设定次要节点及回报的装置及方法
CN108990101B (zh) 处理双连接中次要节点改变的装置及方法
EP3442157A1 (en) Device and method of handling flexible duplexing
EP3442255A1 (en) Method of handling measurement and related communication device
CN109327297B (zh) 处理载波聚合的装置及方法
CN112640568A (zh) 信号发送方法、信号接收方法及装置
CN109327914B (zh) 处理双连接的装置及方法
CN109286948B (zh) 处理测量配置及回报的装置及方法
CN109327908B (zh) 处理载波聚合及双连接的装置及方法
CN110022585B (zh) 处理新无线能力的装置及方法
US10841954B2 (en) Device of handling a random access procedure
WO2024073946A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of supporting subsequent ltm
CN116848921A (zh) 在多订户识别模块调离期间处理带宽部分切换的方法
CN115669037A (zh) 5g新空口双连接中的带宽部分切换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