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270738B -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270738B
CN109270738B CN201811289882.2A CN201811289882A CN109270738B CN 109270738 B CN109270738 B CN 109270738B CN 201811289882 A CN201811289882 A CN 201811289882A CN 109270738 B CN109270738 B CN 10927073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mi
area
mini
reflective
backlight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28988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270738A (zh
Inventor
谢天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289882.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270738B/zh
Publication of CN1092707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27073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27073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27073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02F1/133603Direct backlight with LED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33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35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light guide or in the bulk of it
    • G02B6/00362-D arrangement of prisms, protrusions, indentations or roughened surfac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66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characterised by the light source being coupled to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73Light emitting diode [LED]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02F1/133606Direct backlight including a specially adapted diffusing, scattering or light controlling memb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02F1/133606Direct backlight including a specially adapted diffusing, scattering or light controlling members
    • G02F1/133607Direct backlight including a specially adapted diffusing, scattering or light controlling members the light controlling member including light directing or refracting elements, e.g. prisms or lens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技术存在满天星现象的技术问题。该背光模组包括基板、阵列排布于该基板上的多个Mini‑LED芯片,以及设置在该多个Mini‑LED芯片光线出射方向一侧的半反半透膜;其中,该半反半透膜包括位于每个Mini‑LED芯片上方的第一区域以及除该第一区域之外的第二区域;该第一区域至少覆盖该每个Mini‑LED芯片在该半反半透膜上的正投影;该第一区域接收到的该每个Mini‑LED芯片发出的光线量多于该第二区域接收到的该每个Mini‑LED芯片发出的光线量,该第一区域的透过率小于该第二区域的透过率,该第一区域的反射率大于该第二区域的反射率。

Description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超小间距(mini)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显示屏是指0.2~0.9毫米像素颗粒的显示屏,通过Mini-LED技术可实现直下式背光区域调光(Local Dimming)的设备,达到高动态范围(High dynamic range,HDR)的屏幕效果,使得显示画面呈现更为细腻,用户体验更佳。
图1为目前采用Mini-LED技术的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其中Mini-LED芯片120位于布完线的布线基板110上,再采用喷涂或膜压方式将荧光粉固定在布线基板110以及Mini-LED芯片120上方,形成荧光膜层,通过布线基板120上的线路对Mini-LED芯片120的控制,来达到面光源以及Local Dimming效果。
但是现有技术中,相邻的两个Mini-LED芯片120之间存在间隔(gap),如图2所示,而每个Mini-LED芯片120的发光角度有限,在gap部分由于无光源则会呈现偏暗的情况,导致在显示面板200上呈现为如图3所示的亮区和暗区交替分布的现象,即显示屏显示效果呈现满天星现象。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技术存在满天星现象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包括基板、阵列排布于所述基板上的多个Mini-LED芯片,以及设置在所述多个Mini-LED芯片光线出射方向一侧的半反半透膜;
其中,所述半反半透膜包括位于每个Mini-LED芯片上方的第一区域以及除所述第一区域之外的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至少覆盖所述每个Mini-LED芯片在所述半反半透膜上的正投影;所述第一区域接收到的所述每个Mini-LED芯片发出的光线量多于所述第二区域接收到的所述每个Mini-LED芯片发出的光线量,所述第一区域的透过率小于所述第二区域的透过率,所述第一区域的反射率大于所述第二区域的反射率。
通过本实现方式,在Mini-LED芯片光线出射方向一侧设置半反半透膜,且半反半透膜的不同区域的反射率和透过率不同,对应光线量多(即亮度高)的第一区域反射率高、透过率低,而对应光线量少(即亮度低)的第二区域反射率高、透过率低,这样,可使得背光模组最终出射到显示面板的光线分布均匀,使得显示面板显示亮度均匀,从而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满天星的问题,改善Mini-LED显示屏的显示效果。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背光模组中,所述第一区域具体包括第一子区域和第二子区域;
其中,所述第一子区域位于所述每个Mini-LED芯片在所述半反半透膜上的正投影内;所述第二子区域为所述第一区域中除所述第一子区域外的其它区域;所述第一子区域接收到的所述每个Mini-LED芯片发出的光线量少于所述第二子区域接收到的所述每个Mini-LED芯片发出的光线量;所述第一子区域的透过率大于所述第二子区域的透过率,所述第一子区域的反射率小于所述第二子区域的反射率。
通过本实现方式,可以有效改善发光强度的函数曲线呈“心”形分布的Mini-LED芯片显示屏的满天星问题,使得显示屏显示亮度均匀,提高用户体验。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背光模组中,所述第二区域的透过率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一子区域的透过率的1.1倍;所述第一子区域的透过率为所述第二子区域的透过率的1.2~2.5倍。
通过本实现方式,可以有效改善发光强度的函数曲线呈“心”形分布的Mini-LED芯片显示屏的满天星问题,使得显示屏显示亮度均匀,提高用户体验。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背光模组中,所述第一子区域的透过率为40%~90%,反射率为10%~60%;所述第二子区域的透过率为35%~80%,反射率为20%~65%;所述第二区域的透过率为45%~100%,反射率为0~55%。
通过本实现方式,可以有效改善发光强度的函数曲线呈“心”形分布的Mini-LED芯片显示屏的满天星问题,使得显示屏显示亮度均匀,提高用户体验。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背光模组中,所述第一区域的透过率为35%~90%,反射率为10%~65%;所述第二区域的透过率为45%~100%,反射率为0~55%。
通过本实现方式,可以有效改善发光强度的函数曲线呈圆形分布的Mini-LED芯片显示屏的满天星问题,使得显示屏显示亮度均匀,提高用户体验。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背光模组中,所述半反半透膜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基材以及蒸镀在所述PET基材表面的金属层构成,所述半反半透膜具有金属层的一面与所述多个Mini-LED芯片相对设置。
通过本实现方式,通过在PET基材上蒸镀金属层的方式设置半反半透膜,通过半反半透膜使得背光模组最终出射到显示面板的光线分布均匀,使得显示屏亮度均匀,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满天星的问题,并节约了成本。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背光模组中,所述半反半透膜由PET基材以及压合在所述PET基材表面的聚酯薄膜构成,所述半反半透膜具有聚酯薄膜的一面与所述多个Mini-LED芯片相对设置。
通过本实现方式,通过在PET基材压合聚酯薄膜的方式设置半反半透膜,通过半反半透膜使得背光模组最终出射到显示面板的光线分布均匀,使得显示屏亮度均匀,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满天星的问题,并节约了成本。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背光模组中,所述半反半透膜的厚度为0.035~0.1mm。
通过本实现方式,可避免半反半透膜太薄导致褶皱影响显示效果同时,尽可能地保证背光模组整体的厚度薄化。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背光模组中还包括:
从下至上依次层叠设置在所述半反半透膜上方的扩散片和增光片。
通过本实现方式,可进一步使得显示屏亮度均匀,改善显示屏显示效果,提高用户体验。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背光模组中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半反半透膜和所述扩散片之间的导光板。
通过本实现方式,可进一步使得显示屏亮度均匀,改善显示屏显示效果,提高用户体验。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背光模组中,所述导光板的厚度为0.3~0.5mm。
通过本实现方式,在改善显示效果同时,尽可能地保证背光模组100整体的厚度薄化。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背光模组中,所述导光板的出光面具有锯齿形的凸起结构。
通过本实现方式,锯齿形的凸起结构可起发散光学的作用,使光线分布更加均匀,可进一步使得显示屏亮度均匀,改善显示屏显示效果,提高用户体验。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的背光模组。
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背光模组包括基板、阵列排布于所述基板上的多个Mini-LED芯片,以及设置在所述多个Mini-LED芯片光线出射方向一侧的半反半透膜;其中,所述半反半透膜包括位于每个Mini-LED芯片上方的第一区域以及除所述第一区域之外的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至少覆盖所述每个Mini-LED芯片在所述半反半透膜上的正投影;所述第一区域接收到的所述每个Mini-LED芯片发出的光线量多于所述第二区域接收到的所述每个Mini-LED芯片发出的光线量,所述第一区域的透过率小于所述第二区域的透过率,所述第一区域的反射率大于所述第二区域的反射率。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在Mini-LED芯片光线出射方向一侧设置半反半透膜,且半反半透膜的不同区域的反射率和透过率不同,对应光线量多(即亮度高)的第一区域反射率高、透过率低,而对应光线量少(即亮度低)的第二区域反射率高、透过率低,这样,可使得背光模组最终出射到显示面板的光线分布均匀,使得显示面板显示亮度均匀,从而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满天星的问题,改善Mini-LED显示屏的显示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要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中Mini-LED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Mini-LED芯片布局示意图;
图3为现有技术中显示面板亮区和暗区交替分布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可能的背光模组100的截面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可能的半反半透膜130的俯视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Mini-LED芯片120一种可能的发光角度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Mini-LED芯片120一种可能的发光强度仿真模拟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中Mini-LED芯片120另一种可能的发光角度示意图;
图9、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中Mini-LED芯片120另一种可能的发光强度仿真模拟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另一种可能的半反半透膜130的俯视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可能的半反半透膜130的截面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又一种可能的半反半透膜130的截面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又一种可能的半反半透膜130的截面图;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又一种可能的半反半透膜130的截面图;
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又一种可能的半反半透膜130的截面图;
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又一种可能的半反半透膜130的截面图;
图18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另一种可能的背光模组100的截面示意图;
图19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又一种可能的背光模组100的截面示意图;
图20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可能的导光板160的截面示意图;
图2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可能的显示装置的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技术方案做详细的说明,应当理解本发明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具体特征是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详细的说明,而不是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限定,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组合。需要注意的是,附图中各层薄膜厚度和形状不反映真实比例,目的只是示意说明本发明内容。并且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
需要理解的是,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第一”、“第二”等词汇,仅用于区分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也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顺序。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满天星现象的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背光模组100。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背光模组100的截面示意图。背光模100具体包括基板110、阵列排布于基板110上的多个Mini-LED芯片120,以及设置在多个Mini-LED芯片120光线出射方向一侧的半反半透膜130。
其中,半反半透膜130具体包括位于每个Mini-LED芯片120上方的第一区域131以及除第一区域131之外的第二区域132。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100中半反半透膜130的俯视图。其中,第一区域131至少覆盖每个Mini-LED芯片120在半反半透膜130上的正投影,第一区域131接收到的每个Mini-LED芯片120发出的光线量多于第二区域132接收到的每个Mini-LED芯片120发出的光线量。图5中Mini-LED芯片120在半反半透膜130上的正投影用的虚线框区域表示。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半反半透膜130的不同区域的反射率和透过率不同。具体的,第一区域131的透过率小于第二区域132的透过率,第一区域131的反射率大于第二区域132的反射率。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实施过程中Mini-LED芯片120的数量可能有很多,本发明是实施例中的图4和图5为便于进行示出,仅示出了少量的Mini-LED芯片120,但在实际实施过程中,Mini-LED芯片120的数量和排列方式可以根据实际应用环境来设计确定,本发明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制。
本发明实施方式通过在Mini-LED芯片120光线出射方向一侧设置半反半透膜130,且半反半透膜130的不同区域的反射率和透过率不同,对应光线量多(即亮度高)的第一区域131反射率高、透过率低,而对应光线量少(即亮度低)的第二区域132反射率高、透过率低,这样,可使得背光模组100最终出射到显示面板的光线分布均匀,使得显示面板显示亮度均匀,从而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满天星的问题,改善Mini-LED显示屏的显示效果。
可选的,在本发明实施例中,Mini-LED芯片120的发光强度(半反半透膜130各区域单位面积接收到的光线量)与Mini-LED芯片120光线出射角度角密切相关,将光线的出射角度定义为光线与Mini-LED芯片120平面垂线的夹角,在本发明实施例中Mini-LED芯片120的发光角度大致有如下两种情况:
第1种:参照图6所示,Mini-LED芯片120整体的发光角度都在0°附近,只少部分光线向芯片的周边发散,导致Mini-LED芯片120中心位置(即光线的出射角度为0°的位置)的发光强度最大,发光强度从0°开始随着发光角度的或者减小增大而衰减。
例如,图7为Mini-LED芯片120一种可能的发光强度仿真模拟示意图,图7中横坐标为发光角度,纵坐标为发光强度。从图7可以看出,Mini-LED芯片120中心的发光强度最大,发光强度随着发光角度的增大而衰减,发光角度在夹角为50°时,发光强度会衰减50%,发光强度的函数曲线呈圆形曲线分布。
在此种情况中,第一区域131的边缘位置发光强度会衰减到70%、60%、50%等位置,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确定,本发明实施不做具体限制。
针对此种情况,可将本发明实施例上述半反半透膜130的第一区域131的透过率设置为35%~90%,反射率设置为10%~65%;所述第二区域132的透过率设置为45%~100%,反射率设置为0~55%。
除了用具体的数值范围来表示外,还可以用比例关系来设置第一区域131和第二区域132的反射率和透过率。例如,可将第二区域132的透过率设置为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一区域131的透过率的1.12倍;将第一区域131的透过率设置为所述第二区域132的透过率的1.18倍。
当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第一区域131和第二区域132的反射率和透过率的具体参照数值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选择的目标可以是Mini-LED芯片120发出的光线在经过半反半透膜130射出后,从半反半透膜130出射的光线尽可能地均匀分布,即使得显示屏显示亮度均匀。
通过本实施方式,可以有效改善发光强度的函数曲线呈圆形分布的Mini-LED芯片120显示屏的满天星问题,使得显示屏显示亮度均匀,提高用户体验。
第2种:参照图8,Mini-LED芯片120整体的发光角度比第1种更加向周边发散,Mini-LED芯片120周边位置(光线的出射角度为预设值的位置,其中该预设值的取值范围为(0°,90°)∪(0°,-90°),比如±45°、±50°、±55°等)的发光强度最大,发光强度随着发光角度从所述预设值开始增大或者减小而衰减。
例如,参照图9以及图10,图9和图10为Mini-LED芯片120一种可能的发光强度仿真模拟示意图,图9和图10中横坐标为发光角度,纵坐标为发光强度。从图9和图10可以看出,光线射角度在±50°的位置发光强度最大,发光强度随着发光角度从±50°开始的增大或者减小而衰减,发光角度在夹角为0°和±45°时,发光强度大致会衰减70%,发光角度在夹角为±70°时,发光强度大致会衰减50%,发光强度的函数曲线整体呈“心”形。
在此种情况中,第一区域131具体可进一步包括第一子区域1311和第二子区域1312。参照图11所示,所述第一子区域1311位于所述每个Mini-LED芯片120在所述半反半透膜130上的正投影内;所述第二子区域1312为所述第一区域131中除所述第一子区域1311外的其它区域;所述第一子区域1311接收到的所述每个Mini-LED芯片120发出的光线量少于所述第二子区域1312接收到的所述每个Mini-LED芯片120发出的光线量,所述第二区域132接收到的所述每个Mini-LED芯片120发出的光线量少于所述第二子区域1312接收到的所述每个Mini-LED芯片120发出的光线量;所述第一子区域1311的透过率大于所述第二子区域1312的透过率,所述第一子区域1311的反射率小于所述第二子区域1312的反射率,所述第二区域132的透过率大于所述第二子区域1312的透过率,所述第二区域132的反射率小于所述第二子区域1312的反射率。
例如,可将本发明实施例上述半反半透膜130的第一子区域1311的透过率设置为40%~90%,反射率设置为10%~60%;所述第二子区域1312的透过率设置为35%~80%,反射率设置为20%~65%;所述第二区域132的透过率设置为45%~100%,反射率设置为0~55%。
除了用具体的数值范围来表示外,还可以用比例关系来设置第一区域131和第二区域132的反射率和透过率。例如,可将第二区域132的透过率设置为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一子区域1311的透过率的1.1倍;将第一子区域1311的透过率设置为所述第二子区域1312的透过率的1.2~2.5倍。
当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第一子区域1311、第二子区域1312以及第二区域132的反射率和透过率的具体参照数值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选择的目标可以是Mini-LED芯片120发出的光线在经过半反半透膜130射出后,从半反半透膜130出射的光线尽可能地均匀分布,即使得亮度均匀。
通过本实施方式,可以有效改善发光强度的函数曲线呈“心”形分布的Mini-LED芯片120显示屏的满天星问题,使得显示屏显示亮度均匀,提高用户体验。
可选的,所述半反半透膜130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terephthalate,PET)基材以及蒸镀在所述PET基材表面的金属层构成,所述半反半透膜130具有金属层的一面与所述多个Mini-LED芯片120相对设置。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金属实现方式可以为Ag、Al等,还可以由多种金属的混合而成,本发明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制。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通过调整金属层的厚度来调整半反半透膜130各个区域的透过率和反射率。例如,参照图12,第一区域131金属层的厚度大于第二区域132的厚度;又如,参照图13,第一区域131金属层中第二子区域1312金属层的厚度大于第一子区域1311金属层的厚度,第一子区域1311金属层的厚度大于第二区域132金属层的厚度。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可以通过调整金属层的金属浓度来调整半反半透膜130各个区域的透过率和反射率。例如,参照图14,第一区域131金属层的金属浓度大于第二区域132的金属浓度;又如,参照图15,第二子区域1312金属层的金属浓度大于第一子区域1311金属层的金属浓度,而第一子区域1311金属层的金属浓度大于第二区域132金属层的金属浓度。
通过本实施方式,可以通过调整金属层的厚度或者浓度的方式设置半反半透膜130各个区域的透过率和反射率,进而可使得背光模组100最终出射到显示面板的光线分布均匀,使得显示屏亮度均匀,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满天星的问题,并节约了成本。
可选的,所述半反半透膜130由所述半反半透膜130由PET基材以及压合在所述PET基材表面的聚酯薄膜构成,所述半反半透膜130具有聚酯薄膜的一面与所述多个Mini-LED芯片120相对设置。
具体的,可通过压合不同层数的聚酯类薄膜来改变透过率和反射率。一般来说层数越多,反射率越高、透过率越低。
例如,参照图16,第一区域131金属层的聚酯类薄膜层数大于第二区域132的聚酯类薄膜层数;又如,参照图17,第一区域131中第二子区域1312的聚酯类薄膜层数大于第一子区域1311的聚酯类薄膜层数,而第一子区域1311的聚酯类薄膜层数大于第二区域132的聚酯类薄膜层数。
通过本实施方式,可以通过调整聚酯类薄膜层数的方式设置半反半透膜130各个区域的透过率和反射率,进而可使得背光模组100最终出射到显示面板的光线分布均匀,使得显示屏亮度均匀,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满天星的问题,并节约了成本。
可选的,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半反半透膜130的厚度为0.035~0.1mm。
通过本实施方式,可避免半反半透膜130太薄导致褶皱影响显示效果同时,尽可能地保证背光模组100整体的厚度薄化。
可选的,参照图18,本发明实施例上述的背光模组100还包括:从下至上依次层叠设置在所述半反半透膜130上方的扩散片140和增光片150。
通过本实施方式,可进一步使得显示屏亮度均匀,改善显示屏显示效果,提高用户体验。
可选的,参照图19,本发明实施例上述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半反半透膜130和所述扩散片之间的导光板160。
通过本实施方式,可进一步使得显示屏亮度均匀,改善显示屏显示效果,提高用户体验。
可选的,所述导光板的厚度为0.3~0.5mm。
通过本实施方式,在改善显示效果同时,尽可能地保证背光模组100整体的厚度薄化。
可选的,参照图20,所述导光板的出光面具有锯齿形的凸起结构。
通过本实施方式,锯齿形的凸起结构可起发散光学的作用,使光线分布更加均匀,可进一步使得显示屏亮度均匀,改善显示屏显示效果,提高用户体验。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参照图21,该显示装置包括如本发明实施例上述的背光模组100。该显示装置解决问题的原理与前述背光模组100相似,因此该显示装置的实施可以参见前述背光模组100的实施,重复之处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的,该显示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背光模组100的出光面一侧的显示面板200。
在具体实施时,该显示面板可以为液晶显示面板200。参照图21,该液晶显示面板200包括:相对设置的阵列基板210与对向基板230,以及封装于阵列基板210与对向基板230之间的液晶层220。具体地,该液晶显示面板200的具体结构可以与现有技术中的结构相同,在此不作赘述。
在具体实施时,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显示器、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框、导航仪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部件。对于该显示装置的其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均为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具有的,在此不做赘述,也不应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在Mini-LED芯片120光线出射方向一侧设置半反半透膜130,且半反半透膜130的不同区域的反射率和透过率不同,对应光线量多(即亮度高)的第一区域131反射率高、透过率低,而对应光线量少(即亮度低)的第二区域132反射率高、透过率低,这样可使得显示面板呈现出亮度效果均匀,从而解决了满天星现象的问题,极大地改善了Mini-LED显示屏的显示效果。
在本发明实施例上述背光模组100以及显示装置中,该背光模组100包括基板110、阵列排布于所述基板110上的多个Mini-LED芯片120,以及设置在所述多个Mini-LED芯片120光线出射方向一侧的半反半透膜130;其中,所述半反半透膜130包括位于每个Mini-LED芯片120上方的第一区域131以及除所述第一区域131之外的第二区域132;所述第一区域131至少覆盖所述每个Mini-LED芯片120在所述半反半透膜130上的正投影;所述第一区域131接收到的所述每个Mini-LED芯片120发出的光线量多于所述第二区域132接收到的所述每个Mini-LED芯片120发出的光线量,所述第一区域131的透过率小于所述第二区域132的透过率,所述第一区域131的反射率大于所述第二区域132的反射率。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在Mini-LED芯片120光线出射方向一侧设置半反半透膜130,且半反半透膜130的不同区域的反射率和透过率不同,对应光线量多(即亮度高)的第一区域131反射率高、透过率低,而对应光线量少(即亮度低)的第二区域132反射率高、透过率低,这样,可使得背光模组100最终出射到显示面板的光线分布均匀,使得显示面板显示亮度均匀,从而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满天星的问题,改善Mini-LED显示屏的显示效果。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1)

1.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板、阵列排布于所述基板上的多个Mini-LED芯片,以及设置在所述多个Mini-LED芯片光线出射方向一侧的半反半透膜,所述半反半透膜为一整层结构;
其中,所述半反半透膜包括位于每个Mini-LED芯片上方的第一区域以及除所述第一区域之外的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至少覆盖所述每个Mini-LED芯片在所述半反半透膜上的正投影;所述第一区域接收到的所述每个Mini-LED芯片发出的光线量多于所述第二区域接收到的所述每个Mini-LED芯片发出的光线量,所述第一区域的透过率小于所述第二区域的透过率,所述第一区域的反射率大于所述第二区域的反射率;
所述第一区域具体包括第一子区域和第二子区域;
其中,所述第一子区域位于所述每个Mini-LED芯片在所述半反半透膜上的正投影内;所述第二子区域为所述第一区域中除所述第一子区域外的其它区域;所述第一子区域接收到的所述每个Mini-LED芯片发出的光线量少于所述第二子区域接收到的所述每个Mini-LED芯片发出的光线量;所述第一子区域的透过率大于所述第二子区域的透过率,所述第一子区域的反射率小于所述第二子区域的反射率;所述第二区域的透过率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一子区域的透过率的1.1倍;所述第二区域的反射率小于所述第二子区域的反射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区域的透过率为所述第二子区域的透过率的1.2~2.5倍。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区域的透过率为40%~90%,反射率为10%~60%;所述第二子区域的透过率为35%~80%,反射率为20%~65%;所述第二区域的透过率为45%~100%,反射率为0~55%。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反半透膜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基材以及蒸镀在所述PET基材表面的金属层构成,所述半反半透膜具有金属层的一面与所述多个Mini-LED芯片相对设置。
5.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反半透膜由PET基材以及压合在所述PET基材表面的聚酯薄膜构成,所述半反半透膜具有聚酯薄膜的一面与所述多个Mini-LED芯片相对设置。
6.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反半透膜的厚度为0.035~0.1mm。
7.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从下至上依次层叠设置在所述半反半透膜上方的扩散片和增光片。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半反半透膜和所述扩散片之间的导光板。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的厚度为0.3~0.5mm。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的出光面具有锯齿形的凸起结构。
1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
CN201811289882.2A 2018-10-31 2018-10-31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Active CN10927073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289882.2A CN109270738B (zh) 2018-10-31 2018-10-31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289882.2A CN109270738B (zh) 2018-10-31 2018-10-31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270738A CN109270738A (zh) 2019-01-25
CN109270738B true CN109270738B (zh) 2023-11-14

Family

ID=651914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289882.2A Active CN109270738B (zh) 2018-10-31 2018-10-31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27073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10929B (zh) * 2019-08-16 2021-12-03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
CN111025744A (zh) * 2019-09-12 2020-04-17 深圳市珏琥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混光光学膜、背光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CN111128008B (zh) * 2020-01-16 2022-08-26 合肥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1540273B (zh) * 2020-05-26 2021-08-06 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Mini LED背光结构和Mini LED背光模组
WO2022140886A1 (zh) * 2020-12-28 2022-07-0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发光基板及其制备方法、发光模组、显示模组
CN113589588B (zh) * 2021-07-20 2023-12-01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显示模组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93346A (zh) * 2008-11-19 2009-03-25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模块
CN102612622A (zh) * 2009-11-16 2012-07-25 Opto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面光源单元、面照明装置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02840520A (zh) * 2012-09-14 2012-12-2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侧光式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CN206788519U (zh) * 2017-01-17 2017-12-2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07833879A (zh) * 2016-09-16 2018-03-23 日亚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发光装置
CN108375852A (zh) * 2018-01-30 2018-08-07 惠州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207908842U (zh) * 2018-03-07 2018-09-25 瑞仪光电(南京)有限公司 直下式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TW201835655A (zh) * 2017-01-31 2018-10-01 美商康寧公司 具有2d局部調光之背光單元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93346A (zh) * 2008-11-19 2009-03-25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模块
CN102612622A (zh) * 2009-11-16 2012-07-25 Opto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面光源单元、面照明装置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02840520A (zh) * 2012-09-14 2012-12-2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侧光式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07833879A (zh) * 2016-09-16 2018-03-23 日亚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发光装置
CN206788519U (zh) * 2017-01-17 2017-12-2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TW201835655A (zh) * 2017-01-31 2018-10-01 美商康寧公司 具有2d局部調光之背光單元
CN108375852A (zh) * 2018-01-30 2018-08-07 惠州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207908842U (zh) * 2018-03-07 2018-09-25 瑞仪光电(南京)有限公司 直下式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270738A (zh) 2019-01-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270738B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US11264431B2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having regular and transparent display regions
CN113126363A (zh) 一种显示装置
CN108710241A (zh) 背光模组、液晶显示模组和电子装置
EP4052901A1 (en) Display device
CN113985656B (zh) 背光源、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9307955B (zh)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9283746B (zh)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US9239421B2 (en) Illuminating device and display device provided with same
WO2017033582A1 (ja) 発光装置、表示装置および照明装置
CN112002236B (zh) 显示模组及其应用方法、显示装置
CN210865431U (zh) 一种背光模组、拼接屏及显示装置
US10866459B2 (en)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CN109407403B (zh)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TWI542929B (zh) 光源模組
JP6580161B2 (ja) 表示装置
CN114428421B (zh) 一种显示装置
WO2017138080A1 (ja) 表示装置
CN115407551B (zh) 一种显示装置
US20230221471A1 (en) Display apparatus, and optical device
US10317729B2 (en) Display device
KR101327852B1 (ko) 백라이트 유닛
CN112987394B (zh) 一种显示装置
US20210405429A1 (en) Display device
US20120176771A1 (en) Backlight Device for Liquid Crystal Display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