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254392A - 一种小型化滚—仰式长波制冷光学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小型化滚—仰式长波制冷光学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254392A
CN109254392A CN201810962124.6A CN201810962124A CN109254392A CN 109254392 A CN109254392 A CN 109254392A CN 201810962124 A CN201810962124 A CN 201810962124A CN 109254392 A CN109254392 A CN 10925439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reflecting mirror
curvature
radius
optical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96212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254392B (zh
Inventor
贺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rbin Xinguang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RBIN XINGUANG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RBIN XINGUANG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RBIN XINGUANG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962124.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254392B/zh
Publication of CN1092543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25439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25439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25439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7/00Systems with reflecting surfaces, with or without refracting elements
    • G02B17/08Catadioptric system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42AMMUNITION; BLASTING
    • F42BEXPLOSIVE CHARGES, e.g. FOR BLASTING, FIREWORKS, AMMUNITION
    • F42B15/00Self-propelled projectiles or missiles, e.g. rockets; Guided missiles
    • F42B15/01Arrangements thereon for guidance or control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00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1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 G02B13/002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 G02B13/004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having five or more lenses

Abstract

一种小型化滚—仰式长波制冷光学系统,在光的传播方向上依次设置整流罩、镜头前组、折转反射镜组、镜头后组;所述镜头前组包括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所述折转反射镜组包括反射镜Ⅰ和反射镜Ⅱ;所述反射镜Ⅱ与反射镜Ⅰ平行设置;所述镜头后组包括第三透镜、反射镜Ⅲ、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探测器保护玻璃、冷光阑和像面,所述反射镜Ⅱ反射的光线通过第三透镜至反射镜Ⅲ,所述反射镜Ⅲ与反射镜Ⅱ垂直设置,沿反射镜Ⅲ反射出的光线传播方向依次同轴设置有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探测器保护玻璃、冷光阑和像面。本发明属于光学成像技术领域,具有高分辨率、大相对孔径,集光能力强,结构紧凑、体积小、重量轻的特点。

Description

一种小型化滚—仰式长波制冷光学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光学成像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于成像制导的小型化高分辨率滚—仰式长波红外制冷光学系统。
背景技术
空空格斗导弹具有搜索范围大、跟踪速度快、机动能力强等特点。而第四代红外空空导弹在国际上最有代表性的则是美国的AIM-9X,欧洲的红外型 IRIS-T 等,为了实现小弹径,大都采用探测器固联于弹体式导引系统。其中AIM-9X导引头已装备于F16、F22等战机,其工作波段为3~5μm,采用斯特林制冷探测器,整流罩选用了机械强度更高、气动性能更好的蓝宝石材料,其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空间角分辨率,可以更好的完成对目标的搜索、识别、捕获和跟踪,给出目标位置信息,并实施精确打击。目前,现有技术中所使用的红外导引头存在搜索视场小、体积大、分辨率低的问题,导引头小型化和高性能是未来的发展趋势,滚—仰式导引头采用双框架稳定平台,与传统的三轴稳定平台式导引头相比,可以减小体积和质量,是新一代空空格斗导弹导引头平台结构的理想选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空空弹导引头的小型化、轻量化、高分辨率的设计,本发明提供一种小型化滚—仰式长波制冷光学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小型化滚—仰式长波制冷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在光的传播方向上依次设置整流罩、镜头前组、折转反射镜组、镜头后组;所述镜头前组包括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所述第一透镜、第二透镜与整流罩同轴设置,且第一透镜位于第二透镜与整流罩之间;所述折转反射镜组包括平行设置的反射镜Ⅰ和反射镜Ⅱ;所述反射镜Ⅰ与第二透镜相邻设置,所述反射镜Ⅰ与入射光线夹角为45°;所述镜头后组包括沿光的传播方向上依次设置的第三透镜、反射镜Ⅲ、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探测器保护玻璃、冷光阑和像面;所述反射镜Ⅲ与反射镜Ⅱ垂直设置,所述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探测器保护玻璃、冷光阑和像面同轴设置;所述第一透镜、第二透镜、反射镜Ⅰ绕整流罩的球心可做±90°转动,所述镜头前组、折转反射镜组及镜头后组绕整流罩光轴做360°旋转,从而实现滚—仰扫描。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透镜的外表面、第三透镜的外表面和第四透镜的内表面均为高次非球面;所述第二透镜的外表面为二元面。
进一步的,所述整流罩外表面的曲率半径为80mm,内表面的曲率半径为75mm,厚度为5mm;所述第一透镜的外表面的曲率半径为69.65mm,内表面的曲率半径为4526.7mm,厚度为9mm;所述第二透镜的外表面的曲率半径为91.7mm,内表面的曲率半径为57.81mm,厚度为6mm;所述第三透镜的外表面的曲率半径为28.576mm,内表面的曲率半径为39.755mm,厚度为4.3mm;所述第四透镜的外表面的曲率半径为23.88mm,内表面的曲率半径为26.46mm,厚度为4mm;所述第五透镜的外表面的曲率半径为33.20mm,内表面的曲率半径为20.23mm,厚度为4mm;所述第六透镜的外表面的曲率半径为28.576mm,内表面的曲率半径为100.276mm,厚度为3.9mm;所述反射镜Ⅰ、反射镜Ⅱ和反射镜Ⅲ的厚度均为4mm。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均为凸透镜。
进一步的,所述整流罩的材料为硫化锌;所述第一透镜的材料为硒化锌;所述第二透镜的材料为锗;所述第三透镜的材料为硒化锌;所述第四透镜的材料为锗;所述第五透镜的材料为硫化锌;所述第六透镜的材料为硒化锌;所述反射镜Ⅰ、反射镜Ⅱ和反射镜Ⅲ的材料均为碳化硅。
进一步的,所述整流罩与第一透镜的距离为15mm;所述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的距离为0.55mm;所述第二透镜与反射镜Ⅰ中心点的距离为44.45mm;所述反光镜Ⅰ的中心点与反射镜Ⅱ中心点的距离为64mm;所述反射镜Ⅱ的中心点与第三透镜的距离为35.1mm;所述第三透镜与反射镜Ⅲ中心点的距离为44.6mm;所述反射镜Ⅲ的中心点与第四透镜的距离为13.7mm;所述第四透镜与第五透镜的距离为1.95mm;所述第五透镜与第六透镜的距离为1.75mm;所述第六透镜与探测器保护玻璃的距离为6mm;所述探测器保护玻璃与冷光阑的距离2.08mm;所述冷光阑与像面的距离为19.8mm。
进一步的,所述光学系统的工作波段7.7μm~9.3μm,焦距为100 mm,F数为2,视场大小为5.5°×4.4°,在16lp/mm处,轴上视场的调制传递函数值≥0.54,轴外传递函数值≥0.35,系统畸变≤2.1%。
进一步的,所述光学系统在-45℃~+70℃温度范围内,光学系统的畸变设计最大值为-1.8%;-45℃时,在16lp/mm处,0~半视场的传递函数值≥0.60,其余视场的传递函数值≥0.52;20℃时,在16lp/mm处,0~半视场的传递函数值≥0.55,其余视场的传递函数≥0.48;+70℃时,在16lp/mm处,0~半视场的传递函数≥0.50,其余视场的传递函数≥0.50。
进一步的,所述光学系统的外形尺寸<φ176mm×169mm,总重量<1.9kg。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所记载的光学系统的工作波段7.7μm~9.3μm,焦距为100 mm,F数2,全视场畸变≤2.1%,视场5.5°×4.4°,为小F数长波红外制冷光学系统,具有高分辨率、大相对孔径,集光能力强的特点。
2、本发明所记载的光学系采用小型化设计,通过反射镜折转光路,外形尺寸<φ176mm×169mm,总重量<1.9kg,具有结构紧凑、体积小、重量轻的特点。
3、光学系统的传递函数0视场 ≥ 0.62(16lp/mm);全视场 ≥ 0.53(16lp/mm);成像质量优良,性能特点突出。
4、光学系统进行了无热化设计,在-45℃~+70℃范围内成像质量优良,环境适应性好,单像素张为0.3mrad,分辨率高、探测距离远。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高分辨率长波制冷红外成像制导光学系统结构图;
图2为+70℃时调制传递函数曲线;
图3为+20℃时调制传递函数曲线;
图4为-45℃时调制传递函数曲线;
图5为光学系统畸变和场曲曲线;
图中:1、整流罩,2、第一透镜,3、第二透镜,4、反射镜Ⅰ,5、反射镜Ⅱ,6、第三透镜,7、反射镜Ⅲ,8、第四透镜,9、第五透镜,10、第六透镜,11、探测器保护玻璃12、冷光阑,13、像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详细的介绍。
实施例1
本实施方式记载了一种小型化滚—仰式长波制冷光学系统,在光的传播方向上由外向内依次设置整流罩1、镜头前组、折转反射镜组、镜头后组;所述镜头前组包括第一透镜2和第二透镜3,所述第一透镜2、第二透镜3与整流罩1同轴设置,且第一透镜2位于第二透镜3与整流罩1之间;所述折转反射镜组包括平行设置的反射镜Ⅰ4和反射镜Ⅱ5;所述反射镜Ⅰ4与第二透镜3相邻设置,所述反射镜Ⅰ4与入射光线夹角为45°;所述镜头后组包括沿光的传播方向上依次设置的第三透镜6、反射镜Ⅲ7、第四透镜8、第五透镜9、第六透镜10、探测器保护玻璃11、冷光阑12和像面13;所述反射镜Ⅲ7与反射镜Ⅱ5垂直设置,所述第四透镜8、第五透镜9、第六透镜10、探测器保护玻璃11、冷光阑12和像面13同轴设置;所述第一透镜2、第二透镜3、反射镜Ⅰ4绕整流罩1的球心可做±90°转动,所述镜头前组、折转反射镜组及镜头后组绕整流罩1光轴做360°旋转,从而实现滚—仰扫描。
本技术方案的具体目的是提供一种小型化高分辨率滚—仰式长波制冷光学系统,采用滚—仰式导引头总体布局方式小型化设计,通过反射镜折转光路,实现了搜索视场大,高分辨率,体积小、重量轻的技术特点,可实现对目标的搜索、侦察、精确定位。
实施例2
本实施方式记载了一种小型化滚—仰式长波制冷光学系统,在光的传播方向上由外向内依次设置整流罩1、镜头前组、折转反射镜组、镜头后组;所述镜头前组包括第一透镜2和第二透镜3,所述第一透镜2、第二透镜3与整流罩1同轴设置,且第一透镜2位于第二透镜3与整流罩1之间;所述折转反射镜组包括平行设置的反射镜Ⅰ4和反射镜Ⅱ5;所述反射镜Ⅰ4与第二透镜3相邻设置,所述反射镜Ⅰ4与入射光线夹角为45°;所述镜头后组包括沿光的传播方向上依次设置的第三透镜6、反射镜Ⅲ7、第四透镜8、第五透镜9、第六透镜10、探测器保护玻璃11、冷光阑12和像面13;所述反射镜Ⅲ7与反射镜Ⅱ5垂直设置,所述第四透镜8、第五透镜9、第六透镜10、探测器保护玻璃11、冷光阑12和像面13同轴设置;所述第一透镜2、第二透镜3、反射镜Ⅰ4绕整流罩1的球心可做±90°转动,所述镜头前组、折转反射镜组及镜头后组绕整流罩1光轴做360°旋转,从而实现滚—仰扫描。
所述第一透镜2的外表面、第三透镜6的外表面和第四透镜8的内表面均为高次非球面;所述第二透镜3的外表面为二元面。
本技术方案引入高次非球面和二元面进行无热化设计,使光学系统在-45℃~+70℃范围内具有良好的消热差作用,成像质量优良,环境适应性好,单像素张为0.3mrad,分辨率高、探测距离远。
实施例3
本实施方式记载了一种小型化滚—仰式长波制冷光学系统,在光的传播方向上由外向内依次设置整流罩1、镜头前组、折转反射镜组、镜头后组;所述镜头前组包括第一透镜2和第二透镜3,所述第一透镜2、第二透镜3与整流罩1同轴设置,且第一透镜2位于第二透镜3与整流罩1之间;所述折转反射镜组包括平行设置的反射镜Ⅰ4和反射镜Ⅱ5;所述反射镜Ⅰ4与第二透镜3相邻设置,所述反射镜Ⅰ4与入射光线夹角为45°;所述镜头后组包括沿光的传播方向上依次设置的第三透镜6、反射镜Ⅲ7、第四透镜8、第五透镜9、第六透镜10、探测器保护玻璃11、冷光阑12和像面13;所述反射镜Ⅲ7与反射镜Ⅱ5垂直设置,所述第四透镜8、第五透镜9、第六透镜10、探测器保护玻璃11、冷光阑12和像面13同轴设置;所述第一透镜2、第二透镜3、反射镜Ⅰ4绕整流罩1的球心可做±90°转动,所述镜头前组、折转反射镜组及镜头后组绕整流罩1光轴做360°旋转,从而实现滚—仰扫描。
所述光学系统的工作波段7.7μm~9.3μm,焦距为100 mm,F数为2,视场大小为5.5°×4.4°,在16lp/mm处,轴上视场的调制传递函数(MTF值)≥0.54,轴外传递函数(MTF)≥0.35,系统畸变≤2.1%。
本技术方案限定了光学系统的工作波段、焦距、F数和视场大小的技术参数,具有高分辨率、大相对孔径、集光能力强的特点。
实施例4
本实施方式记载了一种小型化滚—仰式长波制冷光学系统,在光的传播方向上由外向内依次设置整流罩1、镜头前组、折转反射镜组、镜头后组;所述镜头前组包括第一透镜2和第二透镜3,所述第一透镜2、第二透镜3与整流罩1同轴设置,且第一透镜2位于第二透镜3与整流罩1之间;所述折转反射镜组包括平行设置的反射镜Ⅰ4和反射镜Ⅱ5;所述反射镜Ⅰ4与第二透镜3相邻设置,所述反射镜Ⅰ4与入射光线夹角为45°;所述镜头后组包括沿光的传播方向上依次设置的第三透镜6、反射镜Ⅲ7、第四透镜8、第五透镜9、第六透镜10、探测器保护玻璃11、冷光阑12和像面13;所述反射镜Ⅲ7与反射镜Ⅱ5垂直设置,所述第四透镜8、第五透镜9、第六透镜10、探测器保护玻璃11、冷光阑12和像面13同轴设置;所述第一透镜2、第二透镜3、反射镜Ⅰ4绕整流罩1的球心可做±90°转动,所述镜头前组、折转反射镜组及镜头后组绕整流罩1光轴做360°旋转,从而实现滚—仰扫描。
所述光学系统在-45℃~+70℃温度范围内,光学系统的畸变设计最大值为-1.8%;-45℃时,0~半视场的传递函数≥0.60(16lp/mm),其余视场的传递函数≥0.52(16lp/mm);20℃时,0~半视场的传递函数≥0.55(16lp/mm),其余视场的传递函数≥0.48(16lp/mm);+70℃时,0~半视场的传递函数≥0.50(16lp/mm),其余视场的传递函数≥0.50(16lp/mm)。
本技术方案所记载的光学系统在-45℃~+70℃温度范围内调制传递函数曲线设计值接近衍射极限,成像质量优良,环境适应性好,性能特点突出。
实施例5
本实施方式记载了一种小型化滚—仰式长波制冷光学系统,在光的传播方向上由外向内依次设置整流罩1、镜头前组、折转反射镜组、镜头后组;所述镜头前组包括第一透镜2和第二透镜3,所述第一透镜2、第二透镜3与整流罩1同轴设置,且第一透镜2位于第二透镜3与整流罩1之间;所述折转反射镜组包括平行设置的反射镜Ⅰ4和反射镜Ⅱ5;所述反射镜Ⅰ4与第二透镜3相邻设置,所述反射镜Ⅰ4与入射光线夹角为45°;所述镜头后组包括沿光的传播方向上依次设置的第三透镜6、反射镜Ⅲ7、第四透镜8、第五透镜9、第六透镜10、探测器保护玻璃11、冷光阑12和像面13;所述反射镜Ⅲ7与反射镜Ⅱ5垂直设置,所述第四透镜8、第五透镜9、第六透镜10、探测器保护玻璃11、冷光阑12和像面13同轴设置;所述第一透镜2、第二透镜3、反射镜Ⅰ4绕整流罩1的球心可做±90°转动,所述镜头前组、折转反射镜组及镜头后组绕整流罩1光轴做360°旋转,从而实现滚—仰扫描。
所述整流罩1的材料为硫化锌;所述第一透镜2的材料为硒化锌;所述第二透镜3的材料为锗;所述第三透镜6的材料为硒化锌;所述第四透镜8的材料为锗;所述第五透镜9的材料为硫化锌;所述第六透镜10的材料为硒化锌;所述反射镜Ⅰ4、反射镜Ⅱ5和反射镜Ⅲ7的材料均为碳化硅。
本技术方案限定了各透镜和各反射镜的材料,由于导引头弹体直径狭小,对光学系统的外形尺寸要求十分苛刻,在充分考虑上述限制因素的同时,结合滚-仰式总体结构布局形式,在设计时采用二次成像结构,运用高级像差理论,合理分配各镜组的光焦度,考虑光学材料的热膨胀系数,平衡光学像差和热差之间的矛盾,选用锗,硒化锌,硫化锌作为透镜材料,选用钛合金作为镜筒材料,保证系统的无热化要求的同时减轻重量。
反射镜选用加工性能良好的碳化硅材料,相对于K9、铝、微晶玻璃等材料,碳化硅的热膨胀系数、导热系数、结构强度、热变形等性能更优,且在装配过程中反射镜面型变化小,易于装调。
实施例6
本实施方式记载了一种小型化滚—仰式长波制冷光学系统,在光的传播方向上由外向内依次设置整流罩1、镜头前组、折转反射镜组、镜头后组;所述镜头前组包括第一透镜2和第二透镜3,所述第一透镜2、第二透镜3与整流罩1同轴设置,且第一透镜2位于第二透镜3与整流罩1之间;所述折转反射镜组包括平行设置的反射镜Ⅰ4和反射镜Ⅱ5;所述反射镜Ⅰ4与第二透镜3相邻设置,所述反射镜Ⅰ4与入射光线夹角为45°;所述镜头后组包括沿光的传播方向上依次设置的第三透镜6、反射镜Ⅲ7、第四透镜8、第五透镜9、第六透镜10、探测器保护玻璃11、冷光阑12和像面13;所述反射镜Ⅲ7与反射镜Ⅱ5垂直设置,所述第四透镜8、第五透镜9、第六透镜10、探测器保护玻璃11、冷光阑12和像面13同轴设置;所述第一透镜2、第二透镜3、反射镜Ⅰ4绕整流罩1的球心可做±90°转动,所述镜头前组、折转反射镜组及镜头后组绕整流罩1光轴做360°旋转,从而实现滚—仰扫描。
所述光学系统的外形尺寸(直径×长度)<φ176mm×169mm,总重量<1.9kg。
本技术方案限定了光学系统的外形尺寸和总重量,具有结构紧凑、体积小、重量轻的特点。
滚-仰式导引头工作原理
滚-仰式导引头为内外框架组成的万向支架式结构。万向节中心与整流罩球心重合,外框架滚转运动,内框架俯仰运动,实现大视场扫描。理想情况下,外框架转轴和弹体纵轴重合,内框架转轴和外框架转轴正交,内框架处在零位时,导引头视轴和外框架转轴重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小型化滚—仰式长波制冷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在光的传播方向上由外向内依次设置整流罩(1)、镜头前组、折转反射镜组、镜头后组;所述镜头前组包括第一透镜(2)和第二透镜(3),所述第一透镜(2)、第二透镜(3)与整流罩(1)同轴设置,且第一透镜(2)位于第二透镜(3)与整流罩(1)之间;所述折转反射镜组包括平行设置的反射镜Ⅰ(4)和反射镜Ⅱ(5);所述反射镜Ⅰ(4)与第二透镜(3)相邻设置,所述反射镜Ⅰ(4)与入射光线夹角为45°;所述镜头后组包括沿光的传播方向上依次设置的第三透镜(6)、反射镜Ⅲ(7)、第四透镜(8)、第五透镜(9)、第六透镜(10)、探测器保护玻璃(11)、冷光阑(12)和像面(13);所述反射镜Ⅲ(7)与反射镜Ⅱ(5)垂直设置,所述第四透镜(8)、第五透镜(9)、第六透镜(10)、探测器保护玻璃(11)、冷光阑(12)和像面(13)同轴设置;所述第一透镜(2)、第二透镜(3)、反射镜Ⅰ(4)绕整流罩(1)的球心可做±90°转动,所述镜头前组、折转反射镜组及镜头后组绕整流罩(1)光轴做360°旋转,从而实现滚—仰扫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型化滚—仰式长波制冷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2)的外表面、第三透镜(6)的外表面和第四透镜(8)的内表面均为高次非球面;所述第二透镜(3)的外表面为二元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型化滚—仰式长波制冷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整流罩(1)外表面的曲率半径为80mm,内表面的曲率半径为75mm,厚度为5mm;所述第一透镜(2)的外表面的曲率半径为69.65mm,内表面的曲率半径为4526.7mm,厚度为9mm;所述第二透镜(3)的外表面的曲率半径为91.7mm,内表面的曲率半径为57.81mm,厚度为6mm;所述第三透镜(6)的外表面的曲率半径为28.576mm,内表面的曲率半径为39.755mm,厚度为4.3mm;所述第四透镜(8)的外表面的曲率半径为23.88mm,内表面的曲率半径为26.46mm,厚度为4mm;所述第五透镜(9)的外表面的曲率半径为33.20mm,内表面的曲率半径为20.23mm,厚度为4mm;所述第六透镜(10)的外表面的曲率半径为28.576mm,内表面的曲率半径为100.276mm,厚度为3.9mm;所述反射镜Ⅰ(4)、反射镜Ⅱ(5)和反射镜Ⅲ(7)的厚度均为4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型化滚—仰式长波制冷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2)、第二透镜(3)、第三透镜(6)、第四透镜(8)、第五透镜(9)、第六透镜(10)均为凸透镜。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型化滚—仰式长波制冷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整流罩(1)的材料为硫化锌;所述第一透镜(2)的材料为硒化锌;所述第二透镜(3)的材料为锗;所述第三透镜(6)的材料为硒化锌;所述第四透镜(8)的材料为锗;所述第五透镜(9)的材料为硫化锌;所述第六透镜(10)的材料为硒化锌;所述反射镜Ⅰ(4)、反射镜Ⅱ(5)和反射镜Ⅲ(7)的材料均为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型化滚—仰式长波制冷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整流罩(1)与第一透镜(2)的距离为15mm;所述第一透镜(2)与第二透镜(3)的距离为0.55mm;所述第二透镜(3)与反射镜Ⅰ(4)中心点的距离为44.45mm;所述反光镜Ⅰ(4)的中心点与反射镜Ⅱ(5)中心点的距离为64mm;所述反射镜Ⅱ(5)的中心点与第三透镜(6)的距离为35.1mm;所述第三透镜(6)与反射镜Ⅲ(7)中心点的距离为44.6mm;所述反射镜Ⅲ(7)的中心点与第四透镜(8)的距离为13.7mm;所述第四透镜(8)与第五透镜(9)的距离为1.95mm;所述第五透镜(9)与第六透镜(10)的距离为1.75mm;所述第六透镜(10)与探测器保护玻璃(11)的距离为6mm;所述探测器保护玻璃(11)与冷光阑(12)的距离2.08mm;所述冷光阑(12)与像面(13)的距离为19.8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型化滚—仰式长波制冷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系统的工作波段7.7μm~9.3μm,焦距为100 mm,F数为2,视场大小为5.5°×4.4°,在16lp/mm处,轴上视场的调制传递函数值≥0.54,轴外传递函数值≥0.35,系统畸变≤2.1%。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型化滚—仰式长波制冷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系统在-45℃~+70℃温度范围内,光学系统的畸变设计最大值为-1.8%;-45℃时,在16lp/mm处,0~半视场的传递函数值≥0.60,其余视场的传递函数值≥0.52;20℃时,在16lp/mm处,0~半视场的传递函数值≥0.55,其余视场的传递函数≥0.48;+70℃时,在16lp/mm处,0~半视场的传递函数≥0.50,其余视场的传递函数≥0.50。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型化滚—仰式长波制冷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系统的直径×长度<φ176mm×169mm,总重量<1.9kg。
CN201810962124.6A 2018-08-22 2018-08-22 一种小型化滚—仰式长波制冷光学系统 Active CN10925439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962124.6A CN109254392B (zh) 2018-08-22 2018-08-22 一种小型化滚—仰式长波制冷光学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962124.6A CN109254392B (zh) 2018-08-22 2018-08-22 一种小型化滚—仰式长波制冷光学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254392A true CN109254392A (zh) 2019-01-22
CN109254392B CN109254392B (zh) 2019-06-14

Family

ID=650502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962124.6A Active CN109254392B (zh) 2018-08-22 2018-08-22 一种小型化滚—仰式长波制冷光学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254392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48628A (zh) * 2021-09-07 2021-12-28 上海航天控制技术研究所 一种基于滚仰平台的转折镜筒组件及其装调方法

Citation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89928A (en) * 1989-01-19 1991-02-05 Fantozzi Louis R Compact infrared lens arrangement including at least three reflections
JPH0627388A (ja) * 1992-03-09 1994-02-04 Hughes Aircraft Co 3視野屈折アフォーカル望遠鏡
US5400161A (en) * 1993-10-04 1995-03-21 Raytheon Company Optical system including focus-defocus focal plane array compensation technique using liquid crystal phased array
JP2007212676A (ja) * 2006-02-08 2007-08-23 Nikon Corp リレー式ファインダー光学系とこれを有する撮像装置
EP1862837A1 (de) * 2006-05-31 2007-12-05 Diehl BGT Defence GmbH & Co.KG Multispektrale Abbildungsoptik
JP2008224887A (ja) * 2007-03-09 2008-09-25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結像光学系
WO2011037660A1 (en) * 2009-09-26 2011-03-31 Raytheon Company Co-boresighted dual-mode sal/ir seeker including a sal spreader
CN102364372A (zh) * 2011-11-04 2012-02-29 四川九洲电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多光谱折反式光学系统
CN102494564A (zh) * 2011-12-09 2012-06-13 南昌航空大学 一种前向追踪拦截尾置导引头小型化设计方法
RU2484506C1 (ru) * 2012-01-19 2013-06-10 Открытое акционерное общество "Научно-производственное объединение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институт прикладной оптики" (ОАО "НПО ГИПО") Приемно-передающее оптическ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CN103926693A (zh) * 2014-03-28 2014-07-16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一种紧凑型大框架角共形光学系统
CN104570346A (zh) * 2015-02-10 2015-04-29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像方间接稳像的长波红外光学成像系统
CN106054381A (zh) * 2016-07-25 2016-10-26 北京理工大学 含变形镜的共形小凹红外光学系统
CN106443993A (zh) * 2016-11-28 2017-02-22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洛阳电光设备研究所 一种紧凑型双光路三视场长波红外系统
CN106773027A (zh) * 2016-12-27 2017-05-31 广州市淞滨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透射扫描式光学成像系统
CN207164377U (zh) * 2017-08-24 2018-03-30 昆明物理研究所 一种无中心遮挡的制冷型导引头用光学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89928A (en) * 1989-01-19 1991-02-05 Fantozzi Louis R Compact infrared lens arrangement including at least three reflections
JPH0627388A (ja) * 1992-03-09 1994-02-04 Hughes Aircraft Co 3視野屈折アフォーカル望遠鏡
US5400161A (en) * 1993-10-04 1995-03-21 Raytheon Company Optical system including focus-defocus focal plane array compensation technique using liquid crystal phased array
JP2007212676A (ja) * 2006-02-08 2007-08-23 Nikon Corp リレー式ファインダー光学系とこれを有する撮像装置
EP1862837A1 (de) * 2006-05-31 2007-12-05 Diehl BGT Defence GmbH & Co.KG Multispektrale Abbildungsoptik
JP2008224887A (ja) * 2007-03-09 2008-09-25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結像光学系
WO2011037660A1 (en) * 2009-09-26 2011-03-31 Raytheon Company Co-boresighted dual-mode sal/ir seeker including a sal spreader
CN102364372A (zh) * 2011-11-04 2012-02-29 四川九洲电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多光谱折反式光学系统
CN102494564A (zh) * 2011-12-09 2012-06-13 南昌航空大学 一种前向追踪拦截尾置导引头小型化设计方法
RU2484506C1 (ru) * 2012-01-19 2013-06-10 Открытое акционерное общество "Научно-производственное объединение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институт прикладной оптики" (ОАО "НПО ГИПО") Приемно-передающее оптическ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CN103926693A (zh) * 2014-03-28 2014-07-16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一种紧凑型大框架角共形光学系统
CN104570346A (zh) * 2015-02-10 2015-04-29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像方间接稳像的长波红外光学成像系统
CN106054381A (zh) * 2016-07-25 2016-10-26 北京理工大学 含变形镜的共形小凹红外光学系统
CN106443993A (zh) * 2016-11-28 2017-02-22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洛阳电光设备研究所 一种紧凑型双光路三视场长波红外系统
CN106773027A (zh) * 2016-12-27 2017-05-31 广州市淞滨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透射扫描式光学成像系统
CN207164377U (zh) * 2017-08-24 2018-03-30 昆明物理研究所 一种无中心遮挡的制冷型导引头用光学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孙赤全 等: "《滚仰式导引头红外光学系统设计》", 《红外与激光工程》 *
张鑫 等: "《90°离轴角红外滚仰式导引头光学系统》", 《红外与激光工程》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48628A (zh) * 2021-09-07 2021-12-28 上海航天控制技术研究所 一种基于滚仰平台的转折镜筒组件及其装调方法
CN113848628B (zh) * 2021-09-07 2023-11-10 上海航天控制技术研究所 一种基于滚仰平台的转折镜筒组件及其装调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254392B (zh) 2019-06-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581405U (zh) 一种可见光/红外双波段共口径长焦光学系统
CN108152973A (zh) 一种可见光与中波红外共口径复合光学系统
CN209198755U (zh) 一种短波红外连续变焦镜头
CN112612129B (zh) 一种小型化中波红外制冷连续变焦镜头及光学系统
CN116243470A (zh) 一种用于低温条件下的可调焦超长波红外光学成像系统
CN105824103A (zh) 一种非制冷光学无热化镜头
CN111025529B (zh) 一种超小f数中长波红外定焦镜头
CN210090814U (zh) 一种长焦距中波红外制冷双视场镜头
CN109254392B (zh) 一种小型化滚—仰式长波制冷光学系统
CN102322959A (zh) 含非球面整流罩的大视场扫描红外光学系统
CN112305732A (zh) 超长焦距高分辨率连续变焦中波红外光学系统
CN112612128B (zh) 大靶面小f数的中波红外制冷连续变焦镜头及光学系统
CN110543006A (zh) 一种大视场宽波段天文望远镜光学系统
CN214252721U (zh) 一种超长焦距中波红外光学系统
CN112162392B (zh) 一种短波红外两档变倍光学镜头
CN114578531A (zh) 一种红外光学系统及红外镜头
CN114252982A (zh) 焦距35mm的消热差红外镜头及其装配方法、成像方法
CN107121760A (zh) 一种宽波段制冷红外折反射全景镜头
CN114545610B (zh) 一种连续变焦周视扫描系统
CN115166955B (zh) 一种防辐射非制冷红外连续变焦光学系统及光学镜头
CN218037516U (zh) 光学透镜系统
CN220040862U (zh) 折返式中波红外面振扫描光学系统
CN219574483U (zh) 共孔径双波光学系统
CN216145015U (zh) 一种小孔径中波红外无热化镜头
CN220040863U (zh) 长波红外面阵扫描光学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150000 Nanhu Street, Yingbin Road Concentrated Area, Harbin Development Zone, Heilongjia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Harbin Xinguang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150000 Nanhu Street, Yingbin Road Concentrated Area, Harbin Development Zone, Heilong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Harbin Xinguang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