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249212A - 一种市域铁路车辆的制造工艺 - Google Patents
一种市域铁路车辆的制造工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9249212A CN109249212A CN201811075422.XA CN201811075422A CN109249212A CN 109249212 A CN109249212 A CN 109249212A CN 201811075422 A CN201811075422 A CN 201811075422A CN 109249212 A CN109249212 A CN 10924921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ar body
- installation
- rolling stock
- administrative region
- ca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P—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MBINED OPERATIONS; UNIVERSAL MACHINE TOOLS
- B23P21/00—Machines for assembling a multiplicity of different parts to compose units, with or without preceding or subsequent working of such parts, e.g. with programme control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D—BODY DETAILS OR KINDS OF RAILWAY VEHICLES
- B61D17/00—Construction details of vehicle bodies
- B61D17/04—Construction details of vehicle bodies with bodies of metal; with composite, e.g. metal and wood body structure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30/00—Transportation of goods or passengers via railways, e.g. energy recovery or reducing air resistan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Automobile Manufacture Line, Endless Track Vehicle, Trailer (AREA)
- Application Of Or Painting With Fluid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市域铁路车辆的制造工艺,先于车体承制厂内完成车体一次涂装后,再于修造基地完成如下步骤:S1:对完成一次涂装后的所述车体进行防寒材安装;S2:在总装车间内对完成S1后的所述车体进行一次组装;S3:继续完成二次涂装;S4:重新返回总装车间进行二次组装;S5:利用架车机和转向架完成落车工作,调试完成后再进行一次静态调试即可完成市域铁路车辆的制造。本发明采用一次组装和二次组装工艺并且结合单车试验以及静态、动态调试对车体的安装质量进行检测,在高速动车组基础平台上进行适应性调整,保证了所述车体的安装质量和可靠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市域铁路车辆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市域铁路车辆的制造工艺。
背景技术
市域铁路,也称市域轨道交通,是专门在比邻城市、城区之间运营的以铁路技术装备为基础的城市公共轨道交通系统,是连接城市市区与郊区及城市周围几十公里甚至更大范围的卫星城镇或城市圈的快速大容量公交化公共交通方式。一般以某片区域为主,市域铁路的服务区域定位反映了“内轨外铁通城际”的城市综合轨道交通体系。市域铁路运营时速一般在120~200km/h之间,站间距较小,这种线路一般都是直接进入市区,是介于城市轨道交通(地铁、轻轨)和城际高速铁路之间的新型轨道交通运输模式,现有地铁、轻轨等轨道交通形式受到运行速度的制约,已无法达到城市建设中居民出行的目标期望,与城市轨道交通相比,它具有平均站间距较大、载客量大、速度目标值高、旅行速度高、行车密度适中等特点,还能实现与国家铁路干线的互联互通,增强城市对外辐射能力。
市域型动车组是在高速动车组基础平台上进行改造,市域铁路既具有一般干线铁路速度快、有越行、运输组织较复杂的特点,又具有城市轨道交通运量大、开行密度大、公交化的特点,综合分析其需求,本发明提供一种市域铁路车辆的制造工艺,采用高铁动车组列车,参照高速铁路标准设计。其主要技术参数与高速动车组有所区别,其主要的部件差异如下:采用动车组技术平台时高压系统和牵引系统设备,保持了其成熟、可靠、先进、适用的技术优势,并将相关技术参数做适应性调整,比如降低速度、功率等级、提高加减速性能等;主空气压缩机由大容量atlas螺杆式空压机改为小容量atlas螺杆式空压机或国产螺杆空压机,停放制动采用停放制动控制装置实施;以高速动车组为基础,车轮、车轴等零部件国产化,采用实心车轴等降低成本、减短生产周期;由于运营速度不超过200km/h,所以车体不必考虑气动噪声的影响,因此主要考虑轮轨噪声影响;采用活窗应急通风,对应可取消应急通风逆变器及应急通风控制,简化系统配置,降低使用和维护成本。同时增大了应急通风量、延长了应急通风时间,经济性实用性更好。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本发明提供一种市域铁路车辆的制造工艺,其目的在于,采用一次组装和二次组装工艺,并在一次组装工序完成对车窗、塞拉门、地板、车内配线、客室风道、骨架安装以及气密试验后进行二次涂装,且二次涂装完成后再次转入二次组装工序完成对车体间壁、中顶板、墙板、车内回风道、侧顶板、客室设备的安装以及完成接线校线、绝缘耐压以及封仓等作业工序。同时,结合单车试验以及静态、动态调试对车体的安装质量进行检测,在高速动车组基础平台上进行适应性调整,保证了所述车体的安装质量和可靠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一种市域铁路车辆的制造工艺,先于车体承制厂内对车体完成包括喷砂、底漆、腻子、中间层、一遍面漆以及车顶防滑的一次涂装,包括如下步骤:
S1:对完成一次涂装后的所述车体进行防寒材安装;
S2:在总装车间内对所述车体进行一次组装;
S3:继续完成二次涂装;
S4:重新返回总装车间进行二次组装;
S5:利用架车机和转向架完成落车工作,调试完成后再进行一次静态调试即可完成市域铁路车辆的制造。
进一步地,步骤S2中,所述一次组装包括如下步骤:
S21:在所述车体的两侧分别安装多个阵列布置的车窗,且进一步完成各所述车窗之间塞拉门的安装;
S22:对所述车体底部内表面安装地板,并沿所述车体内壁安装车内配线;
S23:完成所述车体顶部客室风道以及相应骨架的安装;
S24:对所述车体进行气密性实验,若试验不合格则检查问题并返工处理。
进一步地,步骤S2中,所述塞拉门一般设置3对或4对。
进一步地,步骤S3中,所述二次涂装包括如下步骤:
S31:对所述车体,返回进行二次面漆喷涂;
S32:完成所述车体内部地板布铺装;
S33:对所述车体进行分色。
进一步地,步骤S4中,所述二次组装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S41:步骤S3的所述车体返回到总装车间进行间壁安装,并且完成车体顶部中顶板安装以及车体壁墙板的安装;
S42:在顶部间隔一定距离完成车内回风道安装,并进一步进行对应的侧顶板安装;
S43:对所述车体内部进行客室设备安装,包括左右两侧的座椅等车内件的安装;
S44:对车内用电设备进行接线校线,待绝缘耐压试验合格后进行封仓处理。
进一步地,步骤S4中,所述客室设备安装中,座椅采用横纵结合方式,左右两侧座位间通道可容纳两名成人并排通过。
进一步地,步骤S5中,所述调试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S51:对完成步骤S4的所述车体转入单车试验厂房的限界台位,完成限界试验;
S52:将所述车体转置称重台位,对称重装置空簧进行调平后完成车体称重;
S53:对所述车体转置单车淋雨台位进行单车淋雨试验;
S54:对单车试验厂房内完成单车试验后的所述车体经交验后转运至静调厂房内进行车辆调试编组;
S55:对静调厂房内的所述车体进行静态调试,若静态调试合格,则进入动态沿线进行动态试验;若静态调试不合格,则单独编组重新进行测试,直到所有车辆动态调试完成;
S56:对所述车体再进行一次静态调试后,即可完成市域铁路车辆的制造。
总体而言,通过本发明所构思的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取得下列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市域铁路车辆的制造工艺,采用一次组装和二次组装工艺,并在一次组装工序完成对车窗、塞拉门、地板、车内配线、客室风道、骨架安装以及气密试验后进行二次涂装,且二次涂装完成后再次转入二次组装工序完成对车体间壁、中顶板、墙板、车内回风道、侧顶板、客室设备的安装以及完成接线校线、绝缘耐压以及封仓等作业工序。同时,结合单车试验以及静态、动态调试对车体的安装质量进行检测,在高速动车组基础平台上进行适应性调整,保证了所述车体的安装质量和可靠性。
(2)本发明的市域铁路车辆的制造工艺,一次组装工序中市域铁路车辆的车门为塞拉门,一般设置3对或4对车门,能满足市域轨道乘客快速乘车与下车,同时市域动车组一般采用横纵结合的座位布置,既满足了车辆载客需求又满足了乘车舒适性需求。并且本发明的车辆采用活窗应急通风,对应可取消应急通风逆变器及应急通风控制,简化系统配置,降低使用和维护成本。同时增大了应急通风量、延长了应急通风时间,经济性实用性更好。
(3)本发明的市域铁路车辆的制造工艺,二次组装工序中,市域铁路车辆废排装置布置在车顶。车顶风道送风,由孔板送风改为送风口送风,空调下部顶板设回风口。与高速动车组车回风方式相比,回风阻力降低,有利于空调机组减振降噪,提高车辆乘坐舒适性。司机室不再单独设空调,改设送风单元,由客室引入冷风,且风量三级可调。
(4)本发明的市域铁路车辆的制造工艺,落车工序中,使用的转向架以高速动车组为基础,使用的车轮、车轴等零部件国产化,采用实心车轴等降低成本、减短生产周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市域铁路车辆的制造工艺涉及的总体工艺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市域铁路车辆的制造工艺涉及的二次涂装工艺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市域铁路车辆的制造工艺涉及的一次组装工艺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市域铁路车辆的制造工艺涉及的二次组装工艺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市域铁路车辆的制造工艺涉及的调试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市域铁路车辆的制造工艺涉及的总体工艺流程图。如图1所示,一种市域铁路车辆的制造工艺,依次包括以下几个流程单元:防寒材安装、一次组装、二次涂装、二次组装、落车、单车试验、编组和静态、动态调试以及静调和交车。其中涂装工艺分为一次涂装工序和二次涂装工序,一次涂装工序包括包含喷砂、底漆、腻子、中间层、一遍面漆、车顶防滑等工序内容,实施过程在车体组焊完成后吊装运输前,需要再车体承制厂内先完成前涂装工序,此工序不涉及修造基地;二次涂装工序在车辆组装期间完成,涉及修造基地。本发明的市域铁路车辆的制造工艺,采用一次组装和二次组装工艺,并在一次组装工序后进行二次涂装,且二次涂装完成后再次转入二次组装工序完成对车体内设备的安装。同时,结合单车试验以及静态、动态调试对车体的安装质量进行检测,在高速动车组基础平台上进行适应性调整,保证了所述车体的安装质量和可靠性。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市域铁路车辆的制造工艺涉及的涂装工艺流程图。如图2所示,二次涂装工序在车辆组装期间完成,二次涂装工序包括:防寒材安装、二遍面漆、地板布铺装以及分色工序,结合图1,车体由车辆厂承制完毕后,先进行防寒材安装,再于总装车间完成一次组装环节,再进行二次涂装工序中的二遍面漆、地板布铺装以及分色工序,二次涂装完毕后再返回车体总装车间完成二次组装。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市域铁路车辆的制造工艺涉及的一次组装工艺流程图。如图3所示,一次组装工序依次包括:车窗安装、塞拉门安装、地板安装、车内配线、客室风道、骨架安装以及气密试验。结合图1和图2,一次组装的气密性试验完成后再进行二次涂装工艺中的二遍面漆、地板布铺装以及分色工序。本发明市域铁路车辆的车门为塞拉门,一般设置3对或4对车门,能满足市域轨道乘客快速乘车与下车,并且本发明的车辆采用活窗应急通风,对应可取消应急通风逆变器及应急通风控制,简化系统配置,降低使用和维护成本。同时增大了应急通风量、延长了应急通风时间,经济性实用性更好。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市域铁路车辆的制造工艺涉及的二次组装工艺流程图。结合图1~图3所示,二次涂装工艺中的二遍面漆、地板布铺装以及分色工序完成后进行二次组装,二次组装工序依次包括:间壁安装、中顶板安装、墙板安装、车内回风道安装、侧顶板安装、客室设备安装、接线校线、绝缘耐压以及封仓等作业工序。完成后等待落车及调试工艺。客室设备中一般采用横纵结合的座位布置,左右两侧座位间通道可容纳两名成人并排通过,既满足了车辆载客需求又满足了乘车舒适性需求。本发明市域铁路车辆废排装置布置在车顶。车顶风道送风,由孔板送风改为送风口送风,空调下部顶板设回风口。与高速动车组车回风方式相比,回风阻力降低,有利于空调机组减振降噪,提高车辆乘坐舒适性。司机室不再单独设空调,改设送风单元,由客室引入冷风,且风量三级可调。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市域铁路车辆的制造工艺涉及的调试工艺流程图。如图5所示,调试工艺流程包括:限界试验、称重、单车淋雨、交验、列车编组、静态调试、动态调试等。车体在总装库完成组装后,利用架车机与购自转向架生产工厂的转向架完成机械、电气连接即落车。落车工序完成后,车辆在交给运营单位前还需完成测试和编组作业。落车完成的车辆首先在单车试验厂房限界台位进行限界检测并对车体转向架连接进行调试;通过限界检测的车在称重台位进行称重并对空簧进行调平;完成称重检测后,车辆需到单车淋雨台位完成淋雨试验;完成以上试验后,车辆经最后校验后转运至静调厂房进行列车编组,并在静调厂房完成列车静态调试和耐压试验等。若有车辆某单元检测不合格,将该车辆单独编组,重新进行测试,其他合格车辆重新编组,进入动态沿线进行动态试验和调教,当所有车辆动态调试合格后,再进行一次静态调试即可交付运营。本发明使用的转向架以高速动车组为基础,使用的车轮、车轴等零部件国产化,采用实心车轴等降低成本、减短生产周期。
结合图1~图5,一种市域铁路车辆的制造工艺详细如下:
车辆承制厂完成车体的组焊后,再吊装运输之前,需要进行一次涂装工序,即包含喷砂、底漆、腻子、中间层、一遍面漆、车顶防滑等喷涂内容,完成后车体进场卸车,在修造基地内,完成防寒材安装,进一步进行一次组装工序,即车窗安装、塞拉门安装、地板安装、车内配线、客室风道安装、骨架安装以及气密试验等工序。一次组装工序中各部件安装完毕后,需先返回完成二次涂装工序中的二遍面漆喷涂,以及地板布铺装以及分色步骤,再回到总装车间完成车下设备及车内件的安装作业,即二次组装工序,包括:间壁安装、中顶板安装、墙板安装、车内回风道安装、侧顶板安装、客室设备安装、接线校线、绝缘耐压组件安装以及封仓工序。车体在总装库组装完毕后,利用架车机与购买的转向架完成机械、电气连接,即落车工序。落车完成后,一辆新的市域车辆的生产阶段已完工,但在市域车辆交给运营单位之前,还需要在单车试验厂房内进行测试和编组作业。包括:限界检测、称重检测、淋雨试验。完成上述试验,车辆经校验后转运至静调厂房进行车辆编组,并完成静态调试和耐压试验。若有车辆某单元检测不合格,将该车辆单独编组,重新进行测试,其他合格车辆重新编组,进入动态沿线进行动态试验和调教,当所有车辆动态调试合格后,再进行一次静态调试即可交付等待运营。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市域铁路车辆的制造工艺,先于车体承制厂内对车体完成包括喷砂、底漆、腻子、中间层、一遍面漆以及车顶防滑的一次涂装,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对完成一次涂装后的所述车体进行防寒材安装;
S2:在总装车间内对所述车体进行一次组装;
S3:继续完成二次涂装;
S4:重新返回总装车间进行二次组装;
S5:利用架车机和转向架完成落车工作,调试完成后再进行一次静态调试即可完成市域铁路车辆的制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市域铁路车辆的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所述一次组装包括如下步骤:
S21:在所述车体的两侧分别安装多个阵列布置的车窗,且进一步完成各所述车窗之间塞拉门的安装;
S22:对所述车体底部内表面安装地板,并沿所述车体内壁安装车内配线;
S23:完成所述车体顶部客室风道以及相应骨架的安装;
S24:对所述车体进行气密性实验,若试验不合格则检查问题并返工处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市域铁路车辆的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所述塞拉门一般设置3对或4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市域铁路车辆的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所述二次涂装包括如下步骤:
S31:对所述车体,返回进行二次面漆喷涂;
S32:完成所述车体内部地板布铺装;
S33:对所述车体进行分色。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市域铁路车辆的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S4中,所述二次组装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S41:步骤S3的所述车体返回到总装车间进行间壁安装,并且完成车体顶部中顶板安装以及车体壁墙板的安装;
S42:在顶部间隔一定距离完成车内回风道安装,并进一步进行对应的侧顶板安装;
S43:对所述车体内部进行客室设备安装,包括左右两侧的座椅等车内件的安装;
S44:对车内用电设备进行接线校线,待绝缘耐压试验合格后进行封仓处理。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市域铁路车辆的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S4中,所述客室设备安装中,座椅采用横纵结合方式,左右两侧座位间通道可容纳两名成人并排通过。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市域铁路车辆的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S5中,所述调试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S51:对完成步骤S4的所述车体转入单车试验厂房的限界台位,完成限界试验;
S52:将所述车体转置称重台位,对称重装置空簧进行调平后完成车体称重;
S53:对所述车体转置单车淋雨台位进行单车淋雨试验;
S54:对单车试验厂房内完成单车试验后的所述车体经交验后转运至静调厂房内进行车辆调试编组;
S55:对静调厂房内的所述车体进行静态调试,若静态调试合格,则进入动态沿线进行动态试验;若静态调试不合格,则单独编组重新进行测试,直到所有车辆动态调试完成;
S56:对所述车体再进行一次静态调试后,即可完成市域铁路车辆的制造。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1075422.XA CN109249212B (zh) | 2018-09-14 | 2018-09-14 | 一种市域铁路车辆的制造工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1075422.XA CN109249212B (zh) | 2018-09-14 | 2018-09-14 | 一种市域铁路车辆的制造工艺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249212A true CN109249212A (zh) | 2019-01-22 |
CN109249212B CN109249212B (zh) | 2020-02-04 |
Family
ID=650467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1075422.XA Active CN109249212B (zh) | 2018-09-14 | 2018-09-14 | 一种市域铁路车辆的制造工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9249212B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940529A (zh) * | 2019-04-19 | 2020-03-31 | 南京金龙客车制造有限公司 | 一种乘客门防夹功能检验的工艺流程 |
CN112373515A (zh) * | 2020-11-06 | 2021-02-19 |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悬挂式单轨列车全面检修工艺流程方法 |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6349A (zh) * | 1992-12-04 | 1995-08-09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自动装配装置 |
CN1231244A (zh) * | 1998-04-06 | 1999-10-13 |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 车辆组装线控制系统和方法 |
CN1274323A (zh) * | 1998-07-17 | 2000-11-22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车辆组装线 |
US20020148196A1 (en) * | 2001-02-09 | 2002-10-17 | Trn Business Trust | Manufacturing facility and method of assembling temperature controlled railway car |
CN1414894A (zh) * | 1999-12-28 | 2003-04-30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生产线的构筑方法、车身组装方法、及车身组装线 |
CN1689891A (zh) * | 1998-07-17 | 2005-11-02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车辆组装线 |
RU2011131630A (ru) * | 2011-07-27 | 2013-02-10 | Учреждение образования "Белорусски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транспорта" | Способ перепрофилирования полувагона в весоповерочный вагон |
CN203946192U (zh) * | 2014-07-16 | 2014-11-19 | 常州黄海汽车有限公司 | 客车装配线 |
-
2018
- 2018-09-14 CN CN201811075422.XA patent/CN109249212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6349A (zh) * | 1992-12-04 | 1995-08-09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自动装配装置 |
CN1231244A (zh) * | 1998-04-06 | 1999-10-13 |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 车辆组装线控制系统和方法 |
CN1274323A (zh) * | 1998-07-17 | 2000-11-22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车辆组装线 |
CN1689891A (zh) * | 1998-07-17 | 2005-11-02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车辆组装线 |
CN1414894A (zh) * | 1999-12-28 | 2003-04-30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生产线的构筑方法、车身组装方法、及车身组装线 |
US20020148196A1 (en) * | 2001-02-09 | 2002-10-17 | Trn Business Trust | Manufacturing facility and method of assembling temperature controlled railway car |
RU2011131630A (ru) * | 2011-07-27 | 2013-02-10 | Учреждение образования "Белорусски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транспорта" | Способ перепрофилирования полувагона в весоповерочный вагон |
CN203946192U (zh) * | 2014-07-16 | 2014-11-19 | 常州黄海汽车有限公司 | 客车装配线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李祝伟等: "动车组组装与调试工序的衔接与配合分析",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940529A (zh) * | 2019-04-19 | 2020-03-31 | 南京金龙客车制造有限公司 | 一种乘客门防夹功能检验的工艺流程 |
CN112373515A (zh) * | 2020-11-06 | 2021-02-19 |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悬挂式单轨列车全面检修工艺流程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249212B (zh) | 2020-02-0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554556A (zh) | 基于无线通信的重载铁路移动闭塞系统 | |
CN109249212A (zh) | 一种市域铁路车辆的制造工艺 | |
CN106383036B (zh) | 一种用于整合轨道车辆各例型试验的系统和方法 | |
CN109131435B (zh) | 一种市域车辆车体的检修方法 | |
CN103213583A (zh) | 双层运行城市轨道交通系统 | |
CN202499138U (zh) | 双层运行城市轨道交通系统 | |
CN109291956B (zh) | 一种市域铁路车辆修造结合的基地结构 | |
Johnson et al. | Maglev vehicles and superconductor technology: Integration of high-speed ground transportation into the air travel system | |
Chamaret et al. | Analysis, trends and expectations for low carbon railway | |
CN107139937B (zh) | 一种地铁系统用作真空管道交通支线及车站的方法与系统 | |
CN209064112U (zh) | 一种市域铁路车辆修造结合的基地结构 | |
Shin et al. | Status of Korea's urban maglev program | |
Lu et al. | CR-Fuxing high-speed EMU series | |
Miyamoto et al. | Recent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n advanced technologies of high-speed railways in Japan | |
Lombardi | Engineering tests performed on the x2000 and ice high speed trainsets | |
Zhang | Noise Assessment Method for High-Speed Railway Applications in Sweden | |
Mochida et al. | Development and maintenance of Class 395 high-speed train for UK high speed 1 | |
Sever et al. | Mobilità urbana in funivia: la sua impronta climatica. | |
Ahmed et al. | Design of IoT Electrical Freight Train Powered with Solar Energy for Sudanese Transport Market | |
Watts | The Stanley Herbert Whitelegg Memorial Travel Scholarship—1967 Award: Urban Railway Rolling Stock | |
Khikmatov et al. | ASSESSMENT OF STABILITY OF THE BODY ELEMENTS OF A DYNAMOMETRIC CAR FOR SPECIAL TECHNICAL PURPOSE | |
Waldmann et al. | Development trends in rail freight transport. | |
Berk | Transit Technology Evaluation-A Literature Capsule | |
Botham et al. | 25 Kv Electrical Multiple Unit for The Kowloon–Canton Railway (British Section) | |
Schulte-Werning | A synopsis of aerodynamic and aeroacoustic research for modern highspeed trains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