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245860A - 数据处理方法和数据处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数据处理方法和数据处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245860A
CN109245860A CN201811262399.5A CN201811262399A CN109245860A CN 109245860 A CN109245860 A CN 109245860A CN 201811262399 A CN201811262399 A CN 201811262399A CN 109245860 A CN109245860 A CN 10924586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de block
transmitted
block group
data processing
grou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26239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245860B (zh
Inventor
马亮
郑晨
曾歆
魏岳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262399.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245860B/zh
Publication of CN1092458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2458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24586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24586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5Transmission of mode-switching ind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4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allocation of payload
    • H04L5/0046Determination of how many bits are transmitted on different sub-channe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9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channel cod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9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channel coding
    • H04L1/0013Rate matching, e.g. puncturing or repetition of code symbo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41Arrangements at the transmitter en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56Systems characterized by the type of code used
    • H04L1/0071Use of interleav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H04L1/1614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using bitmap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5Adaptation of specific ARQ protocol parameters according to transmission condi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61Physical mapp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56Systems characterized by the type of code used
    • H04L1/0057Block c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56Systems characterized by the type of code used
    • H04L1/0067Rate match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Transmiss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Error Detection And Correction (AREA)
  • Communication Control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数据处理方法和数据处理装置。该数据处理方法包括:确定K个码块组中的待传输码块组,待传输码块组包括至少一个码块,K为正整数;对待传输码块组进行以下至少一种操作:编码、速率匹配、交织和码块级联,得到待传输比特;对待传输比特进行调制。本申请提供的数据处理方法和数据处理装置,有助于节省数据处理装置的资源。

Description

数据处理方法和数据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数据处理方法和数据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通信系统中,接收端进行校验,发现传输块(transition block,TB)中任意一个码块(code block,CB)出错时,会向发送端反馈否认应答(NACK)。发送端接收到NACK反馈信息后,会重新发送整个TB。这会浪费空口资源。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和数据处理装置,有助于节省数据处理装置的资源。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该数据处理方法包括:确定K个码块组中的待传输码块组,待传输码块组包括至少一个码块,K为正整数;对待传输码块组进行以下至少一种操作:编码、速率匹配、交织和码块级联,得到待传输比特;对待传输比特进行调制。
该数据处理方法中,在编码、速率匹配、交织或码块级联前确定K个码块组中的待传输码块组,使得可以仅对待传输码块组或者说仅对待传输码块组包括的码块进行编码、速率匹配、交织或码块级联后的操作,而可以不对K个码块组中除待传输码块组之外的码块组进行编码、速率匹配、交织或码块级联后的操作,从而有助于节省资源,提高发送效率。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数据处理方法还包括:获取指示信息,指示信息用于指示K个码块组中的待传输码块组;其中,确定K个码块组中的待传输码块组,包括:根据指示信息,确定K个码块组中的待传输码块组。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数据处理方法还包括:确定传输块的目标码块组数量K;将传输块划分为K个码块组。
结合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确定传输块的目标码块组数量K,包括:根据以下至少一种信息确定K:传输块的长度,接收端反馈确认信息的最大比特数和控制信令指示的码块组数量。
结合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K为最大比特数和为所述长度的传输块配置的码块组数量中的最小值;或者,K为控制信令指示的码块组数量和为所述长度的传输块配置的码块组数量中的最小值;或者,K为控制信令指示的码块组数量和最大比特数中的最小值;或者,K为接收端反馈确认信息的最大比特数、为所述长度的传输块配置的码块组数量和控制信令指示的码块组数量中的最小值。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数据处理装置。该数据处理装置包括处理模块。处理模块用于确定K个码块组中的待传输码块组,待传输码块组包括至少一个码块,K为正整数;处理模块还用于对待传输码块组进行以下至少一种操作:编码、速率匹配、交织和码块级联,得到待传输比特;处理模块还用于对待传输比特进行调制。
可选地,处理模块可以用于执行第一方面中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数据处理方法的模块。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数据处理装置。该数据处理装置包括处理器。该处理器用于执行代码。当处理器执行代码时,处理器确定K个码块组中的待传输码块组,待传输码块组包括至少一个码块,K为正整数;处理器对待传输码块组进行以下至少一种操作:编码、速率匹配、交织和码块级联,得到待传输比特;处理器还对待传输比特进行调制。
可选地,处理器可以实现第一方面中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数据处理方法。
可选地,该数据处理装置还可以包括存储器,用于存储处理器执行的代码。该数据处理装置还可以包括接收器和发送器,接收器用于接收其他设备发送的信息,发送器用于向其他设备发送信息。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用于数据处理装置执行的程序代码,所述程序代码包括用于执行第一方面中或第一方面中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数据处理方法的指令。
第五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在数据处理装置上运行时,使得数据处理装置执行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中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数据处理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能够应用本申请实施例的数据处理方法的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数据处理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数据处理装置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数据处理装置的示意性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应用场景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通信设备110可以包括,用于产生传输块CRC的器件或手段(means),用于码块分割和CRC校验的器件或means,用于信道编码的器件或means,用于速率匹配的器件或means,用于交织的器件或means,用于调制的器件或means,用于实现发送功能的器件或means。通信设备120可以包括,用于实现接收功能的器件或means,用于解调的器件或means,用于解交织的器件或means,用于解速率匹配的器件或means,用于信道译码的器件或means,用于实现码块合并功能的器件或means,以及用于CRC校验的器件或means。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于图1所示的应用场景中。此外,图1中的通信设备110,或者通信设备120的各个器件或means可以是硬件,也可以是从功能上划分的软件或者以上二者的结合。例如,用于速率匹配的器件或means,有时也可以称为速率匹配单元,速率匹配模块,或速率匹配器等。用于信道编码的器件或means有时也可称为,信道编码单元,信道编码模块,或信道编码器等。用于交织的器件或means,有时也可以称为交织单元,交织模块,或交织器。其他模块依次类推。可以理解,可以通过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实现这些means的功能。
图1所示的应用场景中包括通信设备110和通信设备120。应理解,通信设备110和通信设备120可以包括更多或更少的功能模块。
通信设备110在发送信息数据时,可以根据支持的传输块的大小将信息数据划分成多个传输块,并对每一传输块增加循环冗余码校验(cyclic redundancy check,CRC)。如果添加校验后的传输块大小超过最大码块长,则需要将传输块划分为若干码块,每个码块中也可以增加CRC,还可以添加填充比特。
通信设备110可以将传输块,或者说传输块划分得到的码块划分成码块组(codeblock group,CBG)。一个CBG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码块。当任意码块出错时,例如没有被正确接收到或译码错误等,接收端可以通过反馈该码块所属的码块组的信息来通知发送端重传该码块组中的码块,使得发送端可以不用发送整个传输块,从而可以节省空口资源。
通信设备110对每个码块分别进行信道编码,例如,采用低密度奇偶校验码(lowdensity parity check code,LDPC)编码,得到相应的编码码块。其中,每个编码码块中包括多个编码前的信息比特和编码生成的校验比特,统称为编码比特。
编码码块经过子块交织后保存在通信设备110的循环缓存中,通信设备110从循环缓存中选取一段编码比特,也就是一个编码比特段经过交织、映射为调制符号发送。
通信设备110发生重传时,一种可能的方式是从循环缓存中选取另一编码比特段发送,如果循环缓存中的数据都传输了一遍,则回到循环缓存的前端再次编码比特;另一种可能的方式是,通信设备110重新执行划分码块、对码块进行编码等步骤,然后根据重传次数和冗余版本从循环缓存中选取重传的编码比特。
通信设备120对接收到的调制符号解调,解交织后,将接收到的编码比特段的软值保存在软信息缓存(soft buffer)中相应位置。
通信设备120对软信息缓存中的软值进行译码,以得到信息数据的码块。如果译码错误,通信设备120会向通信设备110发送反馈信息,以便于通信设备根据反馈信息进行重传。
如果发生重传,通信设备120将每次重传的编码比特段的软值合并保存在软信息缓存中,这里的合并是指,如果两次接收到的编码比特的位置相同,则将两次接收到的该编码比特的软值合并。然后通信设备120再对软信息缓存中的软值进行译码。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各实施例中,通信设备110可以是通信系统中的网络设备,如基站,则相应的通信设备120可以是终端;或者,通信设备110可以是终端,则相应的通信设备120可以是网络设备,如基站。为便于理解,下面对本申请中涉及到的一些名词做些说明。
本申请中,名词“网络”和“系统”经常交替使用,但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其含义。
终端是一种具有通信功能的设备,可以包括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它处理设备等。在不同的网络中终端可以叫做不同的名称,例如:用户设备,移动台,用户单元,站台,蜂窝电话,个人数字助理,无线调制解调器,无线通信设备,手持设备,膝上型电脑,无绳电话,无线本地环路台等。为描述方便,本申请中简称为终端。
基站(base station,BS),也可称为基站设备,是一种将终端接入到无线网络的设备,包括但不限于:传输接收点(transmission reception point,TRP)、下一代节点B(generation nodeB,gNB)、演进型节点B(evolved Node B,eNB)、无线网络控制器(radionetwork controller,RNC)、节点B(node B,NB)、基站控制器(base Station controller,BSC)、基站收发台(base transceiver station,BTS)、家庭基站(例如,home evolvednodeB,或home node B,HNB)、基带单元(base band unit,BBU),或Wifi接入点(accesspoint,AP)等。或者其他各种演进网络中的基站也可能采用其他叫法。本发明并不限于此。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数据处理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图2所示的数据处理方法可以由数据处理装置执行。该数据处理装置可以是图1中的通信设备110,或者可以是通信设备110的一部分。
应理解,图2示出了数据处理方法的步骤或操作,但这些步骤或操作仅是示例,本申请实施例还可以执行其他操作或者图2中的各个操作的变形。此外,图2中的各个步骤可以按照与图2呈现的不同的顺序来执行,并且有可能并非要执行图2中的全部操作。
S210,确定K个码块组中的待传输码块组,K为正整数。
换句话说,确定传输块中需要传输给接收端的是哪些码块组。此时,传输块划分为K个码块组。其中,每个码块组可以包括传输块中的一个或多个码块。
通常情况下,数据处理装置可以确定将传输块划分为多少个码块组。若该传输块划分为C个码块,则也可以理解为:数据处理装置确定将C个码块划分为多个码块组。C为正整数。
传输块或C个码块划分所得的码块组的数量K可以是系统配置好的,也可以是系统确定的。
例如,系统中可以指定一个固定的值,作为传输块划分的码块组数量K。
又例如,系统可以根据传输块的长度,接收端反馈确认信息的最大比特数和控制信令指示的码块组数量中任意一种或任意多种来确定。
其中,接收端反馈确认信息的最大比特数,可以指接收端接收该传输块中的全部或部分码块后,指示码块组的接收状态的最大比特数。反馈确认信息可以是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HARQ)等。
控制信令指示的码块组数量,可以指系统通过系统信令指定的可划分的码块组数量。
例如,根据传输块的长度确定K时,系统中可以配置一个关系表,该关系表中记录传输块的长度或长度范围与码块组数量的对应关系。此处,传输块的长度,可以指传输块包括的比特数。这样,数据处理装置确定目标传输块后,可以在该关系表中查找与该目标传输块的长度对应的码块组数量。
单独根据接收端反馈确认信息的最大比特数或控制信令指示的码块组数量确定K时,可以将接收端反馈确认信息的最大比特数或控制信令指示的码块组数量确定为K。
根据接收端反馈确认信息的最大比特数和控制信令指示的码块组数量确定K时,可以将根据接收端反馈确认信息的最大比特数或控制信令指示的码块组数量中的最小值确定为K。
根据接收端反馈确认信息的最大比特数和传输块的长度确定K时,可以确定上述关系表中为该长度的传输块配置的码块组数量,并将为该长度的传输块配置的码块组数量和接收端反馈确认信息的最大比特数中的最小值确定为K。
根据控制信令指示的码块组数量和传输块的长度确定K时,可以确定上述关系表中为该长度的传输块配置的码块组数量,并将为长度该传输块配置的码块组数量和控制信令指示的码块组数量中的最小值确定为K。
根据接收端反馈确认信息的最大比特数、控制信令指示的码块组数量和传输块的长度确定K时,可以确定上述关系表中为该长度的传输块配置的码块组数量,并将为该长度传输块配置的码块组数量、接收端反馈确认信息的最大比特数和控制信令指示的码块组数量中的最小值确定为K。
上述各种确定传输块的码块组的数量的方法只是实例,不应对本申请构成限制。
确定传输块应的目标码块组数量K后,可以将该传输块划分为K个码块组,然后可以确定这K个码块组中哪些码块组是待传输码块组。
应理解,若首次传输该传输块,则可以不划分码块组,也不用确定待传输码块组,而是直接传输整个传输块或传输块包括的码块;或者,可以说将传输块划分为了K个码块组,并且这K个码块组均为待传输码块组。
若是重传该传输块或者说重传该传输块中的部分码块,则需要确定这K个码块组中的待传输码块组。具体地,数据处理装置可以接收指示信息,根据指示信息确定出这K个码块组中的待传输码块组。
例如,指示信息中用于反馈的比特数可以为10个。其中,每个比特可以有两种取值:0和1。这10个比特中第i个比特为“1”时,表示10个码块组中的第i个码块组为待传输码块组;第i个比特为“0”时,表示第i个码块组不是待传输码块组。
这样,当指示信息包括的比特信息为“0000100000”时,数据处理装置可以根据这10个比特中的第5个比特为1,确定10个码块组中的待传输码块组为第5个码块组。
当然,指示信息可以指示多个待传输码块组,如指示信息中有多个比特的值为1。
确定待传输码块组这个操作可以位于发送端确定传输块后至发送调制得到的符号之间任意一个阶段。当然,确定待传输码块组这个操作执行得越早越好。因为越早确定待传输码块组,就可以越早地丢弃传输块中除待传输码块组之外的码块组,或者说可以越早丢弃传输块中除待传输码块组包括的码块之外的码块。
此处所说的丢弃传输块中除待传输码块组包括的码块之外的码块可以理解为不再对除待传输码块组之外的码块组或码块进行处理,而只对待传输码块组进行处理;或者可以理解为只对属于待传输码块组的码块进行处理;或者理解为忽略传输块中除待传输码块组之外的码块组或码块,或者理解为传输块中除待传输码块组之外的码块组或码块不再参与到后续处理中,换句话说,对于除待传输码块组之外的码块组或码块的处理没有输出,或者输出比特数为零,从而为节省数据处理装置的资源提供了可行之法。这里的处理可以指以下一个或多个操作:编码、速率匹配、码块交织、或者码块级联。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所说的码块级联有时也可以称为码块合并。
例如,若在编码前确定待传输码块组,则可以不对待传输码块组外的码块组进行编码以及编码后的操作,而是可以只对待传输码块组进行编码以及后续操作,如速率匹配、交织和码块级联,从而可以节省数据处理装置的资源。
又如,若在编码后、速率匹配前确定待传输码块组,则可以对所有码块组执行编码以及编码前的操作,而编码后的操作,如速率匹配、交织和码块级联,可以只针对待传输码块组执行,从而可以节省数据处理装置的资源。可以理解,在这种实现方式中,在编码后,当传输块中码块组或码块被确定为非待传输码块组或非待传输码块组中的码块,这(些)传输块中的码块组或码块便不再参与到后续操作中。例如,对于速率匹配的输出不包括这些码块组或码块的信息,或者说对这些码块组或码块的速率匹配无输出,或者对这些码块组或码块的速率匹配输出比特数为零。
再如,若在速率匹配后、码块级联前确定待传输码块组,则可以仅仅只对所有码块组执行速率匹配以及速率匹配前的操作,如编码,而速率匹配后的操作,如交织和码块级联可以只对待传输码块组执行,从而可以节省数据处理装置的资源。
其中,该至少一个码块可以是传输块划分得到的码块,或者可以是编码后得到的码块,或者可以是码块进行速率匹配得到的比特段,或者可以是码块内交织得到的码块。当然也可以是其他操作得到的码块,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可选地,数据处理装置确定待传输码块组之前,可以获取用于指示待传输码块组的指示信息,然后根据该指示信息确定待传输码块组。
具体地,指示信息可以是系统配置的,也可以是从传输块的接收端接收的。
具体地,该指示信息可以指示待传输码块组在K个码块组中的索引或标识信息。或者指示信息可以通过点灯的方式来通知数据处理装置哪个码块组为待传输码块组。
例如,指示信息中用于反馈的比特数可以为10个。其中,每个比特可以有两种取值:0和1。这10个比特中第i个比特为“1”时,表示10个码块组中的第i个码块组为待传输码块组;第i个比特为“0”时,表示第i个码块组不是待传输码块组。
这样,当指示信息包括的比特信息为“0000100000”时,表示10个码块组中的待传输码块组为第5个码块组。
当然,指示信息可以指示多个待传输码块组,如指示信息中可以有多个比特的值为1。
S220,对待传输码块组进行以下至少一个操作:编码、速率匹配、码块交织和码块级联,得到待传输比特。
确定待传输码块组后,可以对该待传输码块组进行后续操作。
例如,若在编码前确定待传输码块组,则此处可以是对待传输码块组进行编码以及编码后的操作,如速率匹配、码块级联或符号调制等。
若在编码后、速率匹配前确定待传输码块组,则此处可以是对待传输码块组进行速率匹配以及后续的操作,如交织和码块级联。
若在速率匹配后码块交织前确定待传输码块组,则此处可以是对待传输码块组进行交织以及后续的操作,如码块级联。
若在码块级联前确定待传输码块组,则此处可以是对待传输码块组进行码块级联及后续操作,如调制。
应理解,上述对待传输码块组执行以下至少一种操作:编码、速率匹配、码块交织和码块级联,可以包括:仅对待传输码块组执行以下至少一种操作:编码、速率匹配、码块交织和码块级联。这样的数据处理方法可以节省数据处理装置的资源。
此处所说的对属于待传输码块组进行以下至少一种:编码、速率匹配、码块交织或码块级联,可以理解为仅对属于待传输码块组的码块进行以下至少一种:编码、速率匹配、码块交织或码块级联。
仅对属于待传输码块组的码块进行以下至少一种:编码、速率匹配、码块交织或码块级联的一种实现方式为:数据处理装置遍历所有码块,每遍历一个码块时,判断该码块是否属于待传输码块组;若属于,则进行以下至少一种:编码、速率匹配、码块交织和码块级联,否则遍历下一个码块。
S230,对待传输比特进行调制。
对待传输比特进行调制后,可以得到调制符号,然后可以发送这些调制符号。
应理解,此处所述的发送是一种广义的发送。如S220中对待传输码块组执行的操作包括编码,则此处所述的发送可以包括要使得接收端能够接收待传输码块组编码所得的比特而执行的所有操作;又如,若S220中对待传输码块组执行的操作包括速率匹配,则此处所述的发送可以包括要使得接收端能够接收待传输码块组速率匹配所得的比特而执行的所有操作。
图3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数据处理装置的示意性结构图。应理解,图3示出的数据处理装置300仅是示例,本申请实施例的数据处理装置还可包括其他模块或单元,或者包括与图3中的各个模块的功能相似的模块,或者并非要包括图3中所有模块。
处理模块310,用于确定K个码块组中的待传输码块组,待传输码块组包括至少一个码块。
处理模块310还用于对待传输码块组进行以下至少一种:编码、速率匹配、码块交织和码块级联,得到待传输比特。
处理模块310还用于对待传输比特进行调制。
该数据处理装置,在编码、速率匹配、交织或码块级联前确定K个码块组中的待传输码块组,使得可以仅对待传输码块组或者说仅对待传输码块组包括的码块进行编码、速率匹配、交织或码块级联后的操作,而可以不对K个码块组中除待传输码块组之外的码块组进行编码、速率匹配、交织或码块级联后的操作,从而有助于节省资源,提高发送效率。
可选地,处理模块310还可以用于获取指示信息,指示信息用于指示K个码块组中的待传输码块组。其中,处理模块310确定K个码块组中的待传输码块组时,可以具体用于根据指示信息,确定K个码块组中的待传输码块组。
可选地,处理模块310还可以用于:确定传输块的目标码块组数量K,K为正整数;将传输块划分为K个码块组。
可选地,处理模块310确定传输块的K时,可以具体用于根据以下至少一个信息确定K:传输块的长度,接收端反馈确认信息的最大比特数和控制信令指示的码块组数量。
可选地,处理模块310具体用于将为所述长度的传输块配置的码块组数量和所述最大比特数中的最小值确定为K。
可选地,处理模块310具体用于将为所述长度的传输块配置的码块组数量和控制信令指示的码块组数量中的最小值确定为K。
可选地,处理模块310具体用于将控制信令指示的码块组数量和所述最大比特数中的最小值确定为K。
可选地,处理模块310具体用于将为所述长度的传输块配置的码块组数量、接收端反馈确认信息的最大比特数和控制信令指示的码块组数量中的最小值确定为K。
图3所示的数据处理装置可以执行图2所示的数据处理方法中各个步骤,为了简洁,此处不再赘述。
图4是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的数据处理装置的示意性结构图。应理解,图4示出的数据处理装置400仅是示例,本申请实施例的数据处理装置还可包括其他模块或单元,或者包括与图4中的各个模块的功能相似的模块。数据处理装置40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410。
其中,处理器410可以用于实现图3中的处理模块310能够实现的操作或步骤。
图4所示的数据处理装置还可以包括接收器和发送器。接收器用于接收其他设备发送的信息,发送器用于向其他设备发送信息。接收器和发送器可以集成在一起,称为收发器。
图4所示的数据处理装置也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存储器,用于存储处理器执行的程序代码。其中,处理器410中可以集成有存储器,或者处理器410耦合到一个或多个存储器,用于调取存储器中的指令以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各个步骤。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25)

1.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包括:
确定码块是否属于待传输码块组;
若所述码块属于待传输码块组,则对所述码块进行速率匹配,并输出速率匹配后的比特段;
若所述码块不属于待传输码块组,则不对所述码块进行速率匹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首次传输时,所述待传输码块组为传输块中的所有码块组,所述传输块包括的码块组数量为K,K为正整数,所述码块组包括一个或多个码块。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重传时,所述待传输码块组为传输块中的一个或多个码块组,所述传输块包括的码块组数量为K,K为正整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包括:
接收指示信息,根据指示信息确定所述传输块中的待传输码块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指示信息由系统配置,或者从传输块的接收端接收。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包括:
对所述速率匹配后的比特段进行交织以及码块级联操作,并输出待传输比特。
7.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码块是否属于待传输码块组;
若确定所述码块属于所述待传输码块组,则对所述码块进行编码得到编码后码块;
若确定所述码块不属于所述待传输码块组,则不对所述码块进行编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
对所述编码后码块进行速率匹配、交织以及码块级联操作得到待传输比特。
9.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所述码块是否属于待传输码块组;
若确定所述码块属于所述待传输码块组,则对所述码块进行交织操作得到交织后的码块;
若确定所述码块不属于待传输码块组,则不对所述码块进行交织。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
对所述交织后的码块进行码块级联操作得到待传输比特。
11.根据权利要求6、8以及1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
对所述待传输比特进行调制。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
发送所述调制后的待传输比特。
13.一种数据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于确定所述码块是否属于待传输码块组的模块;
用于若确定所述码块属于所述待传输码块组,则对所述码块进行速率匹配操作得到速率匹配后的比特段的模块;
用于若确定所述码块不属于待传输码块组,则不对所述码块进行速率匹配的模块。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数据处理装置,所述装置还包括:
用于对所述速率匹配后的比特段进行交织以及码块级联操作得到待传输比特的模块。
15.一种数据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于确定码块是否属于待传输码块组的模块;
用于若确定所述码块属于所述待传输码块组,则对所述码块进行编码操作得到编码后码块的模块;
用于若确定所述码块不属于所述待传输码块组,则不对所述码块进行编码的模块。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数据处理装置,所述装置还包括:
用于对所述编码后码块进行速率匹配、交织以及码块级联操作得到待传输比特的模块。
17.一种数据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于确定所述码块是否属于待传输码块组的模块;
用于若确定所述码块属于所述待传输码块组,则对所述码块进行交织操作得到交织后的码块的模块;
用于若确定所述码块不属于待传输码块组,则不对所述码块进行交织的模块。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数据处理装置,所述装置还包括:
用于对所述交织后的码块进行码块级联操作得到待传输比特的模块。
19.根据权利要求14、16以及18任一项所述的数据处理装置,所述装置还包括:
用于对所述待传输比特进行调制的模块。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数据处理装置,所述装置还包括:
用于发送所述调制后的待传输比特的模块。
21.根据权利要求13至20任一项所述的数据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首次传输时,所述待传输码块组为传输块中的所有码块组,所述传输块包括的码块组数量为K,K为正整数,所述码块组包括一个或多个码块。
22.根据权利要求13至21任一项所述的数据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重传时,所述待传输码块组为传输块中的一个或多个码块组,所述传输块包括的码块组数量为K,K为正整数。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数据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接收指示信息,根据指示信息确定所述传输块中的待传输码块组。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数据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信息由系统配置,或者从传输块的接收端接收。
25.根据权利要求23或24所述的数据处理装置,所述待传输码块组是所述指示信息中对应比特为“1”的码块组。
CN201811262399.5A 2017-04-28 2017-04-28 数据处理方法和数据处理装置 Active CN10924586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262399.5A CN109245860B (zh) 2017-04-28 2017-04-28 数据处理方法和数据处理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295902.6A CN108809481B (zh) 2017-04-28 2017-04-28 数据处理方法和数据处理装置
CN201811262399.5A CN109245860B (zh) 2017-04-28 2017-04-28 数据处理方法和数据处理装置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295902.6A Division CN108809481B (zh) 2017-04-28 2017-04-28 数据处理方法和数据处理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245860A true CN109245860A (zh) 2019-01-18
CN109245860B CN109245860B (zh) 2020-03-20

Family

ID=63919502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262399.5A Active CN109245860B (zh) 2017-04-28 2017-04-28 数据处理方法和数据处理装置
CN201710295902.6A Active CN108809481B (zh) 2017-04-28 2017-04-28 数据处理方法和数据处理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295902.6A Active CN108809481B (zh) 2017-04-28 2017-04-28 数据处理方法和数据处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2) US10693609B2 (zh)
EP (1) EP3618319B1 (zh)
JP (1) JP7092795B2 (zh)
KR (1) KR102293233B1 (zh)
CN (2) CN109245860B (zh)
BR (1) BR112019022520A2 (zh)
WO (1) WO201819687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45860B (zh) * 2017-04-28 2020-03-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处理方法和数据处理装置
EP3745628A4 (en) * 2018-01-30 2021-09-15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DATA TRANSMISSION PROCESS, DEVICE AND SYSTEM
US20220321259A1 (en) * 2021-04-02 2022-10-06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for interleaving a transport block
US11588579B2 (en) * 2021-05-18 2023-02-21 Qualcomm Incorporated Interleaving based on code block groups for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15986A (zh) * 2008-06-27 2009-12-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通信系统
CN101662346A (zh) * 2008-08-29 2010-03-03 富士通株式会社 自动重传控制方法、通信系统及其发射机和接收机
CN101765194A (zh) * 2009-12-28 2010-06-3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传输数据帧的方法、系统及基站子系统装置
WO2010115295A1 (zh) * 2009-04-10 2010-10-14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请求重传方法、重传方法及其设备
CN102255712A (zh) * 2011-07-18 2011-11-23 东南大学 长期演进系统混合自动要求重传过程软量存储分配方法
CN103281167A (zh) * 2013-05-17 2013-09-04 奥维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lte下行系统的混合自动重传方法
CN105306166A (zh) * 2014-07-08 2016-02-03 普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码块的接收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5515719A (zh) * 2014-09-24 2016-04-2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6385309A (zh) * 2015-07-31 2017-02-0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harq信息发送、接收方法及节点

Family Cites Families (3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745599A (en) * 1987-01-05 1988-05-17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Random acc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ith contention scheduling of subpacketized data transmissions and scheduled retransmission of unsuccessful subpackets
US5444718A (en) * 1993-11-30 1995-08-22 At&T Corp. Retransmission protocol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US6778501B1 (en) * 1999-04-07 2004-08-17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Selective repeat ARQ with efficient utilization of bitmaps
US20020064167A1 (en) * 2000-11-29 2002-05-30 Khan Farooq Ullah Hybrid ARQ with parallel packet transmission
US7324578B2 (en) * 2002-02-05 2008-01-2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information about spreading codes used for a packet data channel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JP4488810B2 (ja) 2004-06-30 2010-06-23 富士通株式会社 通信システム及び受信方法
US7882412B2 (en) * 2004-10-05 2011-02-01 Sanjiv Nanda Enhanced block acknowledgement
US20060291468A1 (en) * 2005-06-22 2006-12-28 Rajendra Bopardikar Selective re-transmission of lost multi-media data packets
CN100586052C (zh) * 2005-12-17 2010-01-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系统
US7782836B2 (en) * 2006-03-24 2010-08-2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system for transmission of different types of inform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US7979784B2 (en) * 2006-03-29 2011-07-1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system for enhancing transmission reliability of video information over wireless channels
JPWO2008105162A1 (ja) 2007-02-26 2010-06-03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通信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及び無線リソース割当方法
CN101282192B (zh) * 2007-04-03 2011-09-2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混合自动重传信道编码方法
US8411619B2 (en) * 2007-09-21 2013-04-02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of packet reordering and packet retransmission
US9071402B2 (en) * 2008-03-24 2015-06-30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Selection of retransmission settings for HARQ in WCDMA and LTE networks
JP5036062B2 (ja) 2008-06-03 2012-09-26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通信方法
WO2010109521A1 (ja) 2009-03-25 2010-09-30 富士通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移動局装置、基地局装置、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無線通信方法
CN101867443B (zh) * 2009-04-14 2015-05-2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速率匹配方法和装置
CN102214144B (zh) * 2010-04-02 2014-03-1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harq存储器的分层管理方法和系统
CN102377529B (zh) * 2010-08-13 2014-02-26 普天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
US8509319B2 (en) * 2010-10-06 2013-08-13 Motorola Mobility Llc Uplink precoding for retransmission without explicit precoding instruction
US10432529B2 (en) * 2013-09-19 2019-10-01 Connectivity Systems Incorporated Enhanced large data transmissions and catastrophic congestion avoidance over IPv6 TCP/IP networks
CN103981167B (zh) 2014-05-07 2016-06-29 江南大学 一种热稳定性提高的碱性果胶酶突变体
US9363704B2 (en) 2014-06-20 2016-06-07 Apple Inc. Selecting a physical data channel based on application traffic pattern
CN105515733B (zh) * 2014-09-24 2019-03-1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反馈方法及装置
CN105530071B (zh) * 2014-09-29 2018-08-07 普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码块分割的上行信号编码方法及终端
US10430374B2 (en) * 2016-06-29 2019-10-01 Mellanox Technologies, Ltd. Selective acknowledgement of RDMA packets
ES2766864T3 (es) * 2017-02-06 2020-06-15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Método para retransmisión parcial
US11303392B2 (en) * 2017-03-16 2022-04-12 Qualcomm Incorporated Multi-HARQ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codeblock group based transmissions
EP3602905A4 (en) * 2017-03-24 2020-11-11 Motorola Mobility LLC INDICATION OF A PART OF A TIME INTERVAL
CN106953718A (zh) * 2017-03-24 2017-07-14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码块的重传进程的实现方法、装置及设备
AU2018249767A1 (en) * 2017-04-03 2019-08-22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HARQ handling for nodes with variable processing times
CN109245860B (zh) * 2017-04-28 2020-03-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处理方法和数据处理装置
CN108809530A (zh) * 2017-05-05 2018-11-13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传输方法、终端设备及基站
CN116545593A (zh) * 2017-09-15 2023-08-04 株式会社Kt 基于码块组来发送和接收传输块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15986A (zh) * 2008-06-27 2009-12-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通信系统
CN101662346A (zh) * 2008-08-29 2010-03-03 富士通株式会社 自动重传控制方法、通信系统及其发射机和接收机
WO2010115295A1 (zh) * 2009-04-10 2010-10-14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请求重传方法、重传方法及其设备
CN101765194A (zh) * 2009-12-28 2010-06-3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传输数据帧的方法、系统及基站子系统装置
CN102255712A (zh) * 2011-07-18 2011-11-23 东南大学 长期演进系统混合自动要求重传过程软量存储分配方法
CN103281167A (zh) * 2013-05-17 2013-09-04 奥维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lte下行系统的混合自动重传方法
CN105306166A (zh) * 2014-07-08 2016-02-03 普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码块的接收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5515719A (zh) * 2014-09-24 2016-04-2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6385309A (zh) * 2015-07-31 2017-02-0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harq信息发送、接收方法及节点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618319A4 (en) 2020-04-15
CN108809481A (zh) 2018-11-13
EP3618319A1 (en) 2020-03-04
JP2020518202A (ja) 2020-06-18
US20200274663A1 (en) 2020-08-27
US20190132097A1 (en) 2019-05-02
KR20200002976A (ko) 2020-01-08
JP7092795B2 (ja) 2022-06-28
CN108809481B (zh) 2022-08-26
US11368264B2 (en) 2022-06-21
WO2018196875A1 (zh) 2018-11-01
CN109245860B (zh) 2020-03-20
EP3618319B1 (en) 2022-02-23
BR112019022520A2 (pt) 2020-05-12
KR102293233B1 (ko) 2021-08-23
US10693609B2 (en) 2020-06-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534044B1 (ko)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 디코딩 방법 및 장치
RU2473174C2 (ru)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в системе связи
JP6925450B2 (ja) データ送信方法、基地局、及び端末デバイス
US11070315B2 (en) Error detection and channel coding of transport blocks
KR20200018141A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harq-ack 피드백을 송수신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CN110034864A (zh) 一种信息发送方法、接收方法和装置
CN108282247A (zh) 一种控制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0034848B (zh)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和装置
US11368264B2 (en) Data processing method and data processing apparatus
CN108809499A (zh) 通信方法和装置
EP3595220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nding and receiving feedback information
US11728931B2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network device, and terminal
CN106982172A (zh) 确定极化码传输块大小的方法和通信设备
KR102648869B1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다중 mcs를 이용한 데이터 통신 방법 및 장치
KR20230065227A (ko)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 매핑 방법 및 장치
KR20200099044A (ko) 통신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CN108023675A (zh) 数据传输方法及通信设备
US20230198687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data and feedback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8289009A (zh) 一种被用于信道编码的ue、基站中的方法和设备
KR102317852B1 (ko) 데이터 손상 여부를 결정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US11239957B2 (en) Data processing method and data processing apparatus
CN109150380A (zh) 数据传输的方法、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
CN113812105B (zh) 一种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KR20210017949A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제어 채널 및 신호 자원 결정 방법 및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