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282247A - 一种控制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控制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282247A
CN108282247A CN201710008203.9A CN201710008203A CN108282247A CN 108282247 A CN108282247 A CN 108282247A CN 201710008203 A CN201710008203 A CN 201710008203A CN 108282247 A CN108282247 A CN 10828224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ci
information
equipment
user equipment
code wo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00820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282247B (zh
Inventor
王坚
王俊
李榕
张华滋
张朝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008203.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282247B/zh
Priority to PCT/CN2018/071269 priority patent/WO2018127064A1/zh
Priority to EP18735983.1A priority patent/EP3565151B1/en
Publication of CN1082822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282247A/zh
Priority to US16/503,607 priority patent/US11197281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28224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28224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41Arrangements at the transmitter en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9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channel cod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56Systems characterized by the type of code us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56Systems characterized by the type of code used
    • H04L1/0057Block c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72Error control for data other than payload data, e.g. control data
    • H04L1/0073Special arrangements for feedback channe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46Resources in time domain, e.g. slots or fra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2001/0092Error 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opology of the transmission link
    • H04L2001/0093Point-to-multipoi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控制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其中,控制信息传输方法包括:网络设备确定联合编码的N个下行控制信息DCI,其中,所述N为大于或者等于2的整数;所述网络设备采用极化polar编码方式,对所述N个DCI进行编码,获得一个码字;所述网络设备将所述码字映射至下行控制信道的时频资源上进行发送。采用本发明实施例不仅能够获得较高的编码增益,还能够获得较低的译码端平均处理时延。

Description

一种控制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控制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中,控制信息主要有下行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DCI)和上行控制信息(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UCI)。控制信息承载了整个通信系统的调度功能,其可靠度、覆盖范围直接影响到整个系统的可靠度和覆盖范围。
与数据信息相比,控制信息的长度一般较短,例如,LTE中DCI长度一般为十几到七十几个比特。对DCI编码后的码长也较短,例如LTE中对DCI编码后长度为72,144,288,576比特四种,即最长为576比特。
在LTE系统中,基站将DCI编码调制后,映射到下行控制信道上发送给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下行控制信道一般位于每个子帧的前1~3个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符号。
如图1所示,LTE系统中,基站在同一子帧下发的多个DCI信息是分别编码后进行调制、映射的。DCI的编码码率由基站根据用户的信道条件确定,承载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PDCCH)所占用的时频资源共有四种聚合等级,分别对应码长为72,144,288,576比特。给定DCI的长度,基站可以用较低聚合等级的PDCCH(如码长为72比特或144比特)将DCI发送给信道条件较好的UE,而用较高聚合等级的PDCCH(如码长288比特或576比特)将DCI发送给信道条件较差的UE。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控制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不仅能够获得较高的编码增益,还能够获得较低的译码端平均处理时延。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控制信息传输方法,该控制信息传输方法可以由网络设备执行,可选的,网络设备确定联合编码的N个下行控制信息DCI,N为大于或者等于2的整数。网络设备将该N个DCI进行级联排序,并采用极化polar编码方式,对级联排序后的该N个DCI进行联合编码,获得一个码字。
网络设备将该码字映射至下行控制信道的时频资源上进行发送,可选的,网络设备可以是按照预设信道资源映射规则将该码字映射至下行控制信道的时频资源上。这种方式将N个DCI进行联合编码,可以获得较高的编码增益,译码端采用polar码顺序译码,获得了较低的译码端平均处理时延。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N个DCI中每个DCI中包含循环冗余校验码(CyclicRedundancy Check,CRC),该CRC可以为采用所述DCI的用户设备对应的预设标识加扰形成。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网络设备在采用极化polar编码方式,对所述N个DCI进行联合编码时,是首先按照预设顺序将N个DCI级联,然后采用极化polar编码方式对级联后的N个DCI进行联合编码,获得一个码字。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预设顺序可以包括以下顺序中的至少一种:优先级高的用户设备的DCI排序在优先级低的用户设备的DCI之前;信道条件好的用户设备的DCI排序在信道条件差的用户设备的DCI之前;时延敏感的用户设备的DCI排序在时延不敏感的用户设备的DCI之前。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网络设备确定联合编码的N个DCI的确定方式可以是,网络设备按照预设规则确定联合编码的N个DCI,该预设规则可以是以下规则中的至少一个:其中一个规则可以是该N个DCI的用户设备的信道条件相同或者相近,即将信道条件相同或者相近的用户设备的DCI编码在一起成为一个码字,信道条件相近可以是该N个DCI的用户设备的信道参数之间相差在一定阈值以内;其中另一个规则可以是该N个DCI所携带信息指示的功能相同,比如该N个DCI所携带信息指示的功能均为上行数据信道调度。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一个时间间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时频资源承载一个码字,即是将一个时间间隔的整个下行控制信道区域用于承载一个码字。
或者,一个时间间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时频资源承载M个码字,该M个码字中任意一个码字中所包含的DCI的用户设备的信道条件相同或者相近,M为大于或者等于2的整数。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控制信息传输方法,该控制信息传输方法可以由用户设备执行。可选的,当用户设备接收到网络设备发送的信息时,该从该信息中获取包含该用户设备的DCI的待译码信息,可选的,用户设备可以根据预设信道资源映射规则从该信息中获取包含该用户设备的DCI的待译码信息,待译码信息携带网络设备将N个DCI通过极化polar编码方式联合编码后获得的码字,其中,所述N为大于或者等于2的整数。
用户设备对该待译码信息进行顺序译码,从待译码信息中获得该用户设备的DCI,进一步可选的,该用户设备译码获得该用户设备的DCI后,即停止译码,并根据该用户设备的DCI执行对应的操作。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用户设备的DCI中包含采用该用户设备对应的预设标识加扰形成的循环冗余校验码(Cyclic Redundancy Check,CRC),则用户设备在对待译码信息进行顺序译码时,每译码完成一个DCI,即采用该用户设备对应的预设标识对该DCI中的CRC进行解扰。
然后该用户设备利用解扰后的CRC对DCI中的信息部分进行校验,即判断该DCI是否为该用户设备的DCI。如果校验通过,则该DCI为该用户设备的DCI。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用户设备对应的预设标识包括预先为该用户设备分配的唯一标识,比如,根据该DCI的功能,为该用户设备分配一个唯一标识。或者该用户设备对应的预设标识为预先为该用户设备所在分组分配的组标识。
第三方面提供一种反馈信息传输方法,该反馈信息传输方法由第一设备执行,该第一设备可以是用户设备或者网络设备。可选的,第一设备确定Q个反馈信息,该Q个反馈信息为针对第一设备所接收的P个数据传输单元所承载数据的反馈,Q为大于或者等于2的整数,P大于或者等于Q,且P为整数。
第一设备采用极化polar编码方式,对Q个反馈信息进行联合编码,获得一个码字,然后将该码字映射至对应的时频资源进行发送。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若第一设备为网络设备,该P个数据传输单元所承载数据为至少一个用户设备向该网络设备发送的数据,该至少一个用户设备的信道条件相同或者相近。即网络设备将信道条件相同或者相近的至少一个用户设备对该网络设备发送的数据的反馈信息编码为一个码字进行反馈。
若第一设备为用户设备,则该P个数据传输单元所承载数据为网络设备向该用户设备发送的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设备采用极化polar编码方式,对所述Q个反馈信息进行联合编码的编码方式可以是,第一设备以K个反馈信息为基本单位,将Q个反馈信息划分成R个信息段,其中,K为大于或者等于2的整数,K*R大于或者等于Q。
第一设备在每个信息段后添加CRC,并将添加CRC的R个信息段联合编码,获得一个码字。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数据传输单元可以为传输数据的基本单元,比如数据传输单元可以包括编码块(code block,CB),一个反馈信息可以对应至少一个CB,比如可以采用一个反馈信息反馈连续两个CB所传输的数据。
或者,数据传输单元可以是承载传输数据的基本承载单元,比如数据传输单元可以包括载波单元(component carrier,CC),该CC用于承载传输块(transmission block,TB),一个反馈信息对应一个CC。
第四方面提供一种反馈信息传输方法,该反馈信息传输方法由第二设备执行,该第二设备可以是用户设备或者网络设备,若第一设备为用户设备,则该第二设备为网络设备,若第一设备为网络设备,则该第二设备为用户设备。
可选的,当第二设备接收到第一设备反馈的信息时,该第二设备从信息中获取待译码信息,该待译码信息携带第一设备将Q个反馈信息通过极化polar编码方式联合编码后获得的码字,其中,所述Q为大于或者等于2的整数。
第二设备对该待译码信息进行polar码顺序译码,获得所述Q个反馈信息,可选的,当第二设备译码到指示需要重传的反馈信息时,即重传对应的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待译码信息中所携带的码字包括R个信息段,该R个信息段为将Q个反馈信息以K个反馈信息为基本单位划分获得,并且每个信息段包含一个CRC。
第二设备在对待译码信息进行顺序译码时,以信息段为单位,对待译码信息进行polar码顺序译码,并且每译码完成一个信息段,该网络设备即利用该信息段的CRC进行校验,校验通过,则根据该信息段的反馈信息确定是否进行数据重传。
第五方面提供一种控制信息传输装置,应用于网络设备,该控制信息传输装置包括确定单元、编码单元和映射单元。其中,确定单元,用于确定联合编码的N个下行控制信息DCI,其中,所述N为大于或者等于2的整数;编码单元,用于采用极化polar编码方式,对所述N个DCI进行联合编码,获得一个码字;映射单元,用于将所述码字映射至下行控制信道的时频资源上进行发送,可选的,映射单元可以是按照预算信道资源映射规则,将码字映射至下行控制信道的时频资源上进行发送。
第六方面提供一种控制信息传输装置,应用于用户设备,该控制信息传输装置包括获取单元和译码单元。其中,获取单元,用于当接收到网络设备发送的信息时,从所述信息中获取包含所述用户设备的DCI的待译码信息,所述待译码信息携带所述网络设备将N个DCI通过polar编码方式联合编码后获得的码字,其中,所述N为大于或者等于2的整数;译码单元,用于对所述待译码信息进行polar码顺序译码,获得所述用户设备的DCI。
第七方面提供一种反馈信息传输装置,应用于第一设备,该反馈信息传输装置包括确定单元、编码单元以及映射单元。其中,确定单元,用于确定Q个反馈信息,所述Q个反馈信息为针对所接收的P个数据传输单元所承载数据的反馈,所述Q为大于或者等于2的整数,所述P大于或者等于所述Q,且所述P为整数;编码单元,用于采用polar编码方式,对所述Q个反馈信息进行联合编码,获得一个码字;映射单元,用于将所述码字映射至对应的时频资源进行发送。
第八方面提供一种反馈信息传输装置,应用于第二设备,该反馈信息传输装置包括获取单元和译码单元。其中,获取单元,用于当接收到第一设备反馈的信息时,从所述信息中获取待译码信息,所述待译码信息携带所述第一设备将Q个反馈信息通过polar编码方式联合编码后获得的码字,其中,所述Q为大于或者等于2的整数;译码单元,用于对所述待译码信息进行polar码顺序译码,获得所述Q个反馈信息。
第九方面提供一种控制信息传输装置,应用于网络设备,该控制信息传输装置包括:收发器、处理器和存储器;该控制信息传输装置为承载第五方面功能模块的具体结构。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指令;
所述处理器,耦合到所述存储器,用于读取所述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指令,并执行如上第一方面所提供的方法。
第十方面提供一种控制信息传输装置,应用于用户设备,该控制信息传输装置包括:收发器、处理器和存储器;该控制信息传输装置为承载第六方面功能模块的具体结构。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指令;
所述处理器,耦合到所述存储器,用于读取所述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指令,并执行如上第二方面所提供的方法。
第十一方面提供一种反馈信息传输装置,应用于第一设备,该反馈信息传输装置包括:收发器、处理器和存储器;该反馈信息传输装置为承载第七方面功能模块的具体结构。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指令;
所述处理器,耦合到所述存储器,用于读取所述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指令,并执行如上第三方面所提供的方法。
第十二方面提供一种反馈信息传输装置,应用于第二设备,该反馈信息传输装置包括:收发器、处理器和存储器;该反馈信息传输装置为承载第八方面功能模块的具体结构。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指令;
所述处理器,耦合到所述存储器,用于读取所述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指令,并执行如上第四方面所提供的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中,网络设备在进行DCI传输时,确定联合编码的N个DCI,并采用极化polar编码方式,对所述N个DCI进行联合编码,获得一个码字;这种联合编码方式可以获得比较高的信道编码增益,提高DCI传输的可靠性,同时由于采用polar编码方式,用户设备可以采用顺序译码的方式快速获得自身的DCI,进行相应的操作,从而获得较低的用户设备平均处理时延。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是现有技术中DCI的编码方式;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LTE/NR系统架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制信息传输方法交互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个DCI联合编码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DCI内部加扰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DCI编码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DCI编码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反馈信息传输方法交互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CB级反馈联合编码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CC级反馈联合编码示意图;
图11a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制信息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1b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控制信息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2a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制信息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2b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控制信息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3a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反馈信息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3b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反馈信息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4a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反馈信息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4b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反馈信息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描述。
本发明实施例的控制信息传输方法可以应用于第五代移动通信(the 5thGeneration,5G)新空口(New Radio,NR)的DCI传输中。
本发明实施例的反馈信息传输方法可以应用于5G新空口的确认(Acknowledgement,ACK)应答/否定应答(Negative Acknowledgement,NACK)的反馈信息传输中。
本发明实施例的网络设备主要负责空口侧的无线资源管理、服务质量(QoS,Quality of Service)管理、数据压缩和加密等功能,比如LTE系统中的网络设备(基站)。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用户设备为通过网络设备接入网络侧的设备,比如手持终端,笔记本电脑等等。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时间间隔为时分复用系统中一个时间单位,比如LTE系统中的子帧,在LTE系统中一个子帧的长度为1ms。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指多个用户设备的信道条件相近可以是,该多个用户设备的信道参数之间相差一定阈值以内。
请参照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的一种LTE系统以及5G系统的系统架构,其中各网元和接口的描述如下:
移动性管理实体(MME,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服务网关(S-GW,ServingGateWay):MME是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LTE中的关键控制节点,属于核心网网元,主要负责信令处理部分,即控制面功能,包括接入控制、移动性管理、附着与去附着、会话管理功能以及网关选择等功能。S-GW是3GPPLTE中核心网的重要网元,主要负责用户数据转发的用户面功能,即在MME的控制下进行数据包的路由和转发。
演进型节点(Bevolved Node B,eNB)/收发节点(transmission/receptionpoint,TRP):eNB是LTE系统中的网络设备,TRP是5G系统中的网络设备,主要负责空口侧的无线资源管理、服务质量(QoS,Quality of Service)管理、数据压缩和加密等功能。对于核心网侧,eNB主要负责向MME转发控制面信令以及向S-GW转发用户面业务数据。
UE:UE是LTE中通过eNB接入网络侧的设备,例如可以是手持终端、笔记本电脑或是其他可以接入网络的设备。
S1接口:是eNB与核心网之间的标准接口。其中eNB通过S1-MME接口与MME连接,用于控制信令的传输;eNB通过S1-U接口与S-GW连接,用于用户数据的传输。其中S1-MME接口和S1-U接口统称为S1接口。
X2接口:eNB与eNB之间的标准接口,用于实现网络设备之间的互通。
Uu接口:Uu接口是UE与网络设备之间的无线接口,UE通过Uu接口接入到LTE网络。
本发明实施例的控制信息传输方法可以应用于图2的基站和UE之间控制信息的传输。在LTE系统中,控制信息主要有下行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DCI)和上行控制信息(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UCI)。
DCI用于传输上/下行的调度信息以及相关的公共控制信息,分为多种格式,承载不同功能,主要的格式如下表:
DCI格式 功能
0 上行数据信道调度
1 下行单码字数据信道调度
1a 下行单码字数据信道紧凑型调度
1b 预编码的下行单码字数据信道紧凑型调度
1c 下行单码字数据信道更加紧凑调度
1d 具有预编码和功率偏移信息的下行单码字数据信道紧凑型调度
2 闭环空间复用下的下行多码字数据信道调度
2a 开环空间复用下的下行多码字数据信道调度
3 上行控制信道和数据信道的功控信息传输,功控信息采用2bit指示
3a 上行控制信道和数据信道的功控信息传输,功控信息采用2bit指示
基站将DCI编码调制后,映射到下行控制信道(一般位于每个子帧的前1~3个OFDM符号)上发送给用户设备。LTE系统中,基站在同一子帧下发的多个DCI信息是分别编码后进行调制、映射的,具体调制方式可以如图1所示。
DCI的编码码率由基站根据UE的信道条件确定,在LTE系统中,承载PDCCH所占用的时频资源共有四种聚合等级,分别对应码长为72,144,288,576比特。
给定DCI的长度,基站可以用较低聚合等级的PDCCH(如码长为72比特或144比特)将DCI发送给信道条件较好的UE,而用较高聚合等级的PDCCH(如码长288比特或576比特)将DCI发送给信道条件较差的UE。
然而信道编码的编码增益是随着码长的增加而增加,现有LTE系统中这种短码长的控制信息编码方式无法获得很高的编码增益。
本发明实施例为了解决上述编码增益的问题,将多个DCI联合编为长码以获得较高的编码增益。然而若使用Turbo或低密度奇偶校验码(Low Density Parity Check Code,LDPC)等编码方式,那么接收端的UE需要将整个长码进行译码,译码完成后才能得到其中属于自己的部分。相比于使用短码对DCI分别进行编码,这种长码的联合编译码方案增加了UE的处理时延。
本发明实施例为了解决上述处理时延问题,进一步的,本发明实施例采用极化Polar编码方式对多个DCI进行联合编码,比如,将多个DCI按照预设顺序级联排序,然后采用极化polar编码方式,将级联排序后的多个DCI进行联合编码,形成一个码字,进一步将该码字进行调制、时频资源映射,从而发送至UE。
UE可以利用polar码顺序译码的特点提早结束译码过程。即polar码的译码过程是逐比特的硬判决输出,UE在逐比特译码过程中,当译码获得该UE的DCI时,即可停止继续译码,开始按照DCI内容进入下一步操作。当然,UE在对DCI进行译码过程中,需要进行CRC校验,若校验通过,则该DCI为UE的DCI。
本发明实施例的反馈信息传输方法可以应用于图2的基站和UE之间反馈信息的传输。
UCI用于承载UE向基站发送的下行数据的ACK/NACK反馈信息、信道状态信息以及发送请求信息等,UCI在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PUCCH)或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PUSCH)上进行传输,其中PUCCH位于上行系统带宽的两个边带。本发明实施例的反馈信息可以是UE向基站发送的下行数据的ACK/NACK反馈信息,也可以是基站向UE发送的上行数据的ACK/NACK反馈信息。
LTE系统中,PUCCH format1/1a/1b用于传输1或2比特ACK/NACK以及发送请求信息;format2/2a/2b用于传输20比特信道状态信息以及1或2比特ACK/NACK反馈;format3用于传输载波聚合情况下的ACK/NACK反馈,最多22比特;format4和5用于传输更长(大于22比特)的ACK/NACK反馈。
同时,LTE中下行数据的ACK/NACK反馈信息是针对传输块(transmission block,TB)的,即TB级ACK/NACK反馈。当TB大于6144比特时,需要拆分成多个编码块(code block,CB),在未来5G中,为了获得更高的吞吐,TB可能非常大,需要拆分成几十甚至上百个CB进行编码,此时简单的TB级ACK/NACK效率较低,一个CB的传输错误可能导致整个TB的重传。
本发明实施例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在未来5G中可能使用较小的数据传输单元反馈,比如CB级ACK/NACK反馈方式,需要几十甚至几百个比特的ACK/NACK,本发明实施例采用polar编码方式对多个CB所承载数据的多个反馈信息进行联合编码,接收端采用顺序译码的方式进行译码处理,UE只要译码到指示需要进行重传的反馈信息时,即将该反馈信息所对应的数据传输单元所承载的数据进行重传。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数据传输单元可以为传输数据的基本单元,比如数据传输单元包括编码块(code block,CB),一个反馈信息可以对应至少一个CB,比如可以采用一个反馈信息反馈连续两个CB所传输的数据。
或者,数据传输单元可以是承载传输数据的基本承载单元,比如数据传输单元可以包括载波单元(component carrier,CC),该CC用于承载传输块(transmission block,TB),一个反馈信息对应一个CC。
请参阅图3,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在5G网络中通过网络设备和用户设备之间的空口信息交互实现控制信息传输的方法,如图3所示,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网络设备确定联合编码的N个下行控制信息DCI,其中,所述N为大于或者等于2的整数;
本发明实施例中,网络设备确定联合编码的N个DCI,该N为大于或者等于2的整数。如图4所示,网络设备确定DCI1、DCI2和DCI3为联合编码的3个DCI。
可选的,如图5所示,每个DCI包含DCI信息和CRC,DCI内部所包含的CRC由该DCI的用户设备对应的预设标识(比如用户设备ID)加扰形成。接收端的用户设备将DCI比特全部译码后,先用自身对应的预设标识对DCI中的CRC进行解扰,再用解扰后的CRC对DCI中的DCI信息进行校验,若校验通过,则说明DCI接收成功。
当DCI译码过程出现错误时,CRC校验无法通过。即使DCI译码正确,如果没有使用正确的用户设备ID对CRC部分进行解扰,也无法让DCI通过CRC校验,即这种机制预防了不同用户设备之间DCI的误检。
网络设备可以按照预设规则确定N个需联合编码的DCI。可选的,该预设规则可以采用不同方法,比如,可以参考LTE中基站确定各DCI所用聚合等级的方法,根据用户不同的信道条件,将使用聚合等级相同的多个DCI组合在一起;也可以根据DCI所携带信息指示的功能,将DCI所携带信息指示的功能相同的多个DCI组合在一起,比如将所指示的功能为上行数据信道调度的所有DCI组合在一起进行polar编码,将所指示的功能为下行单码字数据信道调度的所有DCI组合在一起进行polar编码等等;本发明实施例对该预设规则不作限定。
S11,所述网络设备采用极化polar编码方式,对所述N个DCI进行联合编码,获得一个码字;
本发明实施例中,当网络设备确定了N个联合编码的DCI后,将所确定的N个DCI进行级联。级联操作中可以是按照预设顺序将各DCI进行排序,该预设顺序可以是以下顺序中的至少一种:优先级较高的用户设备的DCI放在前面,优先级较低的用户设备的DCI放在后面;信道条件较好的用户设备的DCI放在前面,信道条件较差的用户设备的DCI放在后面;时延敏感的用户设备的DCI放在前面,时延不敏感的用户设备的DCI放在后面,等等。
需要说明的是,在采用预设顺序对N个DCI排序时,可以是选择其中一种顺序作为基准来进行排序,比如,采用优先级高低作为基准来进行排序。可选的,通常首选优先级高低作为基准排序,如果用户设备没有标注优先级高低,则选择时延是否敏感作为基准排序,如果无法区分时延是否敏感,再采用信道条件的好差作为基准排序。
当预设顺序包括至少两种顺序时,可以将该至少两种顺序根据重要度进行排序选择,比如,优先级的重要度大于时延敏感的重要度,时延敏感的重要度大于信道条件的重要度。则在将该N个DCI进行排序时,首先根据该N个DCI的用户设备优先级高低进行排序,如果两个或者多个DCI的用户设备的优先级相同,则看该两个或者多个DCI的用户设备对时延的敏感度,对时延敏感的用户设备的DCI排序在前面,如果两个或者多个DCI对时延的敏感度相同,则再看该两个或者多个DCI的用户设备的信道条件,信道条件好的用户设备的DCI放在前面。
将级联后的N个DCI通过polar码联合编码,得到一个Polar码码字。如图4所示,即是将DCI1、DCI2和DCI3级联排序后,联合编码为一个Polar码码字。码字长度是由标准给定的一个定值(例如参考LTE系统,给定四种可能的码长)。
通信系统通常采用信道编码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保证通信的质量。Polar码是Arikan提出的第一个理论上证明可以取得香农容量且具有低编译码复杂度的好码。Polar码是一种线性块码。其生成矩阵为GN,其编码过程为其中是一个二进制的行矢量,长度为N(即码长);GN是一个N×N的矩阵,且这里 定义为log2N个矩阵F2的克罗内克(Kronecker)乘积;以上涉及的加法、乘法操作均为二进制伽罗华域(Galois Field)上的加法、乘法操作。
Polar码的编码过程中,中的一部分比特用来携带信息,称为信息比特,这些比特的索引的集合记作A;另外的一部分比特置为收发端预先约定的固定值,称之为固定比特,其索引的集合用A的补集Ac表示。不失一般性,这些固定比特通常被设为0,只需要收发端预先约定,固定比特序列可以被任意设置。从而,Polar码的编码输出可简化为这里uA中的信息比特集合,uA为长度K的行矢量,即|A|=K,|·|表示集合中元素的个数,K为信息块大小,GN(A)是矩阵GN中由集合A中的索引对应的那些行得到的子矩阵,GN(A)是一个K×N的矩阵。Polar码的构造过程即集合A的选取过程,决定了Polar码的性能。常见的构造方法,即计算极化信道可靠度的方法有密度进化(density evolution,DE)、高斯近似(Gaussian approximation,GA)和线性拟合。从编码矩阵可以看出,原始Polar码的码长为2的整数次幂,在实际应用中需要速率匹配实现任意码长的Polar码。
可选的,如图6所示,在将级联后的N个DCI通过polar码联合编码之前,在各DCI前添加本DCI长度信息(可以固定k比特来表示长度,可表示的最大DCI长度为2k,例如k=6时,可表示的最大DCI长度为64比特)。
将添加了DCI长度信息的N个DCI进行级联,级联的排列顺序可以为信道条件较好的用户设备的DCI在前,信道条件较差的用户设备的DCI在后,信道条件相同的用户设备的DCI前后顺序可随机。
将级联后的添加了DCI长度信息的N个DCI通过Polar码进行统一编码,得到一个Polar码码字,码字长度可以是由标准给定的一个定值(例如参考LTE系统,给定四种可能的码长)。
可选的,如图7所示,标准给定DCI长度的w个可能取值,比如4个可能取值为:30,40,50,60。将DCI有用信息通过补0的方式得到上述长度,并利用该用户设备对应的预设标识添加CRC,如图7所示,n可以是30,40,50,60中的任意一种。
将通过补0处理后的N个DCI进行级联,级联的排列顺序可以为信道条件较好的用户设备的DCI在前,信道条件较差的用户设备的DCI在后,信道条件相同的用户设备的DCI前后顺序可随机。
将级联后的N个DCI通过Polar码进行联合编码,得到一个Polar码码字。码字长度可以是由标准给定的一个定值(例如参考LTE系统,给定四种可能的码长)。
S12,所述网络设备将所述码字映射至下行控制信道的时频资源上进行发送。
本发明实施例中,网络设备将N个DCI联合编码获得一个码字后,经过加扰、交织、调制等操作后,将信息映射至相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时频资源上进行发送。
其中的加扰、调制和/或交织等操作具体方法不做限制。时频资源映射操作过程中,网络设备可根据预设信道资源映射规则确定时频资源的位置,例如使用一些收发两端都已知的信息(如系统帧号)计算出时频资源的位置。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将多个DCI联合编码处理过程中,需要将多个DCI联合编码为一个Polar码码字,而该码字的码长和系统中每个时间间隔(时间间隔可以是LTE系统中的子帧)包含用于发送下行控制信息的时频资源(比如LTE系统中的PDCCH区域)共同决定了每子帧包含的下行控制信息Polar码码字的数量。
给定每个时间间隔包含的承载下行控制信息的时频资源数量,选择较长的Polar码,则总的码字数量会较少,反之,如果选择较短的Polar码,则总的码字数量会较多。
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用于承载DCI的控制信道的Polar码码长和码字数量选择可考虑以下两个方案:
1.一个时间间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时频资源承载一个码字,即是一个时间间隔的整个用于承载DCI的控制信道区域承载一个码字,该方案可以获得最高的编码增益,但是接收端的用户设备平均处理时延也最大。
2.按类似LTE系统中聚合等级的概念,将用户信道条件分为M种,而在承载DCI的控制信道区域中使用M个Polar码码字,分别对应不同的信道条件,即是一个码字包含的所有DCI的用户设备的信道条件相同或者相近,M为大于或者等于2的整数。
S13,当用户设备接收到网络设备发送的信息时,所述用户设备从所述信息中获取包含所述用户设备的DCI的待译码信息,所述待译码信息携带所述网络设备将N个DCI通过polar编码方式联合编码后获得的码字,其中,所述N为大于或者等于2的整数;
本发明实施例中,网络设备发送的信息经过信道到达用户设备,用户设备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信息时,可以根据预设信道资源映射规则(该预设信道资源映射规则与步骤S12中的预设信道资源映射规则相同)从信息中获取包含该用户设备的DCI的待译码信息。该预设信道资源映射规则是收发两端(即网络设备和用户设备)均已知。
可选的,用户设备利用收发两端都已知的信息(比如系统帧号)计算出包含本用户设备的DCI的待译码信息可能出现的时频资源位置,经过接收、解调解交织、解扰等操作后,得到待译码信息。需要说明的是,该待译码信息携带步骤S11中所述网络设备将N个DCI通过极化polar编码方式联合编码后获得的码字,其中,所述N为大于或者等于2的整数。
S14,所述用户设备对所述待译码信息进行polar码顺序译码,获得所述用户设备的DCI。
本发明实施例中,待译码信息携带N个DCI通过polar编码方式联合编码后获得的码字,用户设备需要从该待译码信息译码出该用户设备的DCI。
可选的,每个DCI内部包含由该DCI的用户设备对应的预设标识(比如用户设备ID)加扰的CRC字段。对待译码信息进行Polar码顺序译码时,对每段完成译码的DCI的CRC,用户设备均采用自身对应的预设标识进行解扰,并用解扰后的CRC对DCI内信息部分进行校验,若通过,则停止译码,按DCI的内容进行下一步操作。
如图4所示,用户设备在对待译码信息进行译码时,当译码到属于自身的DCI即退出译码,如图所示,DCI1的用户设备在对待译码信息进行顺序译码时,最先退出,随后DCI2的用户设备译码成功退出,最后是DCI3的用户设备译码成功退出。
若用户设备采用自身对应的预设标识解扰后的CRC对DCI信息部分进行校验时,验证未通过,则继续译码后面的一个DCI,并再次利用自身对应的预设标识对该DCI的CRC进行解扰,并利用解扰后的CRC对该DCI内信息部分进行校验,直到成功译码得到该用户设备的DCI,或完成整个码字的译码。如图4所示,DCI2的用户设备在译码DCI1时,由于该DCI1不是该用户设备的DCI,因此会出现验证未通过的情形。
可选的,用户设备对应的预设标识可以是预先为该用户设备分配的唯一标识,比如根据DCI的功能为每个用户设备分配一个唯一标识。下面以LTE系统中的用户设备的标识作为举例:
在现有LTE中,用无线网络临时标识(Radio Network Temporary Identity,RNTI)加扰DCI中的CRC,RNTI有很多种,常用的C-RNTI就是网络分配给用户设备的唯一标识。该标识是在用户设备接入成功后由基站分配给用户。
SPS-RNTI是用户半静态业务的调度DCI中对CRC加扰的用户设备标识;公共控制信息调度类的DCI采用的RNTI包括:SI-RNTI用于系统广播控制信息的调度DCI中的CRC加扰;RA-RNTI用于随机接入信息调度的DCI中CRC的加扰;P-RNTI用于寻呼信息的调度DCI中CRC的加扰。
这些RNTI有一个特点就是收发两端都已知其内容,所以发送端(网络设备)用该RNTI对DCI中CRC进行加扰,只有知道该RNTI内容的用户设备才能正确的解扰CRC,完成CRC校验。
可选的,用户设备对应的预设标识可以是预先为该用户设备所在分组分配的组标识,该用户设备所在分组可以包括多个用户设备,该多个用户设备对应的预设标识均为相同的组标识。
可选的,若网络设备在对N个DCI进行编码时,采用图6所示的码字结构,即在将级联后的N个DCI通过polar码联合编码之前,在各DCI前添加本DCI长度信息。
对应的,接收端的用户设备在对待译码信息进行Polar码顺序译码时,首先得到k比特DCI长度信息,根据该k比特DCI长度信息,计算该DCI长度信息所指示的DCI长度,记为a。
用户设备计算得到DCI长度为a后,继续译码a比特,并采用该用户设备对应的预设标识对该DCI的CRC进行解扰。然后用户设备用解扰后的CRC对该DCI的信息部分做校验,如果校验通过,则说明用户设备已找到该用户设备的DCI信息,退出译码,按照DCI的指示进行下一步操作,而不需要译码完成整个译码信息,这样可以降低用户设备的平均处理时延。
若用户设备对DCI的CRC校验未通过,则说明本DCI不属于该用户设备,则继续译码接下来的k个比特DCI长度信息,得到下一个DCI的长度信息,记为b。用户设备继续译码b比特,重复CRC解扰和CRC校验过程,直至找到该用户设备的DCI信息,或者直至译码结束。
可选的,若网络设备在对N个DCI进行编码时,采用图7所示的码字结构,即标准给定DCI长度的w个可能取值,比如4个可能取值为:30,40,50,60。将DCI有用信息通过补0的方式得到上述长度,并利用该用户设备对应的预设标识添加CRC,如图7所示,n可以是30,40,50,60中的任意一种。
对应的,接收端的用户设备在对待译码信息进行Polar码顺序译码时,首先译码出n个比特,并采用该用户设备对应的预设标识对该DCI的CRC进行解扰。然后用户设备用解扰后的CRC对该DCI的信息部分做校验,如果校验通过,则说明用户设备已找到该用户设备的DCI信息,退出译码。用户设备按照DCI的指示进行下一步操作,而不需要译码完成整个译码信息,这样可以降低用户设备的平均处理时延。
若用户设备对DCI的CRC校验未通过,则说明本DCI不属于该用户设备,则继续译码出n个比特,重复CRC解扰和CRC校验过程,直至找到自身的DCI信息,或者直至译码结束。
本发明实施例中,网络设备在进行DCI传输时,确定联合编码的N个DCI,并采用极化polar编码方式,对所述N个DCI进行联合编码,获得一个码字;这种联合编码方式可以获得比较高的信道编码增益,提高DCI传输的可靠性,同时由于采用polar编码方式,用户设备可以采用顺序译码的方式快速获得自身的DCI,进行相应的操作,从而获得较低的用户设备平均处理时延。
请参照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在5G网络中通过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的空口信息交互实现反馈信息传输的方法,若第一设备为网络设备,则第二设备为用户设备,若第一设备为用户设备,则第二设备为网络设备。如图8所示,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20,第一设备确定Q个反馈信息,所述Q个反馈信息为针对所接收的P个数据传输单元所承载数据的反馈,所述Q为大于或者等于2的整数,所述P大于或者等于所述Q,且所述P为整数;
S21,所述第一设备采用polar编码方式,对所述Q个反馈信息进行联合编码,获得一个码字;
S22,所述第一设备将所述码字映射至对应的时频资源进行发送。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进行交互,具体可选的,第二设备向第一设备发送数据,该数据由P个数据传输单元所承载。第一设备接收到该数据后需要进行校验,以确定该P个数据传输单元所承载的数据是否接收正确。
若对于某个数据传输单元所承载的数据,第一设备接收正确,则该第一设备需要向该第二设备反馈用于指示数据接收正确的反馈信息,以便于第二设备在缓存中删除该数据传输单元所承载的数据。若对于某个数据传输单元所承载的数据,第一设备接收错误,则该第一设备需要向第二设备反馈用于指示数据接收错误的反馈信息,以便于第二设备重传对应数据传输单元所承载的数据。
可选的,反馈信息可以是LTE系统中下行数据的ACK/NACK反馈信息,在LTE中ACK/NACK反馈信息是针对传输块(transmission block,TB)的,即TB级ACK/NACK反馈,TB即是数据传输单元。
当TB大于6144比特时,需要拆分成多个编码块(code block,CB),在未来5G中,为了获得更高的吞吐,TB可能非常大,需要拆分成几十甚至上百个CB进行编码,此时简单的TB级ACK/NACK效率较低,一个CB的传输错误可能导致整个TB的重传。
未来5G中可能针对各种数据传输单元所承载数据的反馈,比如,该数据传输单元可以为传输数据的基本单元,比如数据传输单元包括CB,一个反馈信息可以对应至少一个CB,比如可以采用一个反馈信息反馈连续两个CB所传输的数据。
或者,数据传输单元可以是承载传输数据的基本承载单元,比如数据传输单元可以包括载波单元(component carrier,CC),该CC用于承载传输块(transmission block,TB),一个反馈信息对应一个CC。目前LTE中CC的最大数量为32个。并且,该反馈信息不仅仅是下行数据的ACK/NACK反馈,也可以是上行数据的ACK/NACK反馈。
需要说明的是,若该反馈信息是上行数据的ACK/NACK反馈,第一设备是网络设备,第二设备是用户设备,网络设备可以接收至少一个用户设备发送的上行数据。每个用户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的数据都可以是通过多个数据传输单元所承载。
网络设备在确定Q个反馈信息时,可以是参考LTE中聚合等级的方法,将需要反馈的所有用户设备中属于相同聚合等级的多个用户设备的反馈信息联合编码。比如,该Q个反馈信息所对应的多个用户设备的信道条件相同。
若该反馈信息是下行数据的ACK/NACK反馈,则第一设备是用户设备,第二设备是网络设备,用户设备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下行数据。该下行数据可以是通过多个数据传输单元所承载。
用户设备在确定Q个反馈信息时,可以是针对网络设备向该用户设备发送的P个数据传输单元所承载下行数据的反馈。需要说明的是,一个反馈信息可以用于反馈至少一个数据传输单元所承载数据的正确接收与否。
比如,一个反馈信息可以用于反馈3个数据传输单元所承载数据的正确接收与否,即是该3个数据传输单元所承载数据中只要存在数据接收错误,则会反馈用于指示数据接收错误的反馈信息,网络设备重传数据时,也需要将该3个数据传输单元所承载数据全部重传。
下面对两种可选的数据传输单元所承载数据的反馈进行说明:
可选的,数据传输单元为数据传输的基本单元,比如CB,未来5G中,CB级ACK/NACK反馈方式,需要几十甚至几百个比特的ACK/NACK,此时可以通过联合编译码和顺序译码的方式进行处理。
一个反馈信息可以对应多个CB,如图9所示,3个CB共用一个ACK/NACK,以节省资源,当然这里以3个CB作为举例说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制,比如还可以是5个或者10个CB共用一个ACK/NACK反馈。
第一设备根据P个数据传输单元所承载数据的接收结果确定Q个ACK/NACK反馈信息。此时可以对多个CB的接收结果使用同一个ACK/NACK比特进行反馈。需要说明的是,ACK/NACK反馈信息可以是一个比特,或者多个比特。本发明实施例中以ACK/NACK反馈信息为一个比特作为举例说明。
第一设备将所有Q个ACK/NACK比特级联在一起,每K个比特添加一个CRC,CRC长度根据K的值确定,保证CRC检验结果的可靠性。
第一设备将级联后的Q个反馈信息进行Polar码编码,得到一个Polar码码字。第一设备将该码字进行调制,并映射至对应的时频资源进行发送。需要说明的是,该对应的时频资源可以是控制信道的时频资源和/或数据信道的时频资源。
可选的,数据传输单元为传输数据的基本承载单元,比如CC,一个CC上承载TB,未来5G中,如图10所示,一个反馈信息对应一个CC,每个反馈信息可以是1个或多个比特的ACK/NACK。本发明实施例中以ACK/NACK反馈信息为一个比特作为举例说明。
如图10所示,给出了每个载波单元对应1比特的ACK/NACK的反馈信息。可以将多个ACK/NACK比特级联,每K个比特添加一个CRC,CRC长度根据K的值确定,保证CRC检验结果的可靠性。
第一设备将级联后的ACK/NACK比特采用Polar码编码方式,将该多个ACK/NACK比特联合编码为一个Polar码码字。将该码字进行调制,并映射至对应的时频资源进行发送。需要说明的是,该对应的时频资源可以是控制信道的时频资源和/或数据信道的时频资源。
S23,当第二设备接收到第一设备反馈的信息时,所述第二设备从所述信息中获取待译码信息,所述待译码信息携带所述第一设备将Q个反馈信息通过polar编码方式联合编码后获得的码字,其中,所述Q为大于或者等于2的整数;
S24,所述第二设备对所述待译码信息进行polar码顺序译码,获得所述Q个反馈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反馈信息后,第二设备接收信号,并进行解调处理,得到待译码信息。该待译码信息携带步骤S21中第一设备采用polar编码方式,对Q个反馈信息进行联合编码,获得的码字。该Q个反馈信息是针对第二设备向第一设备通过P个数据传输单元所承载数据的反馈,即是反馈对于该P个数据传输单元所承载数据第一设备是否接收正确,比如ACK/NACK反馈信息。
第二设备对待译码信息进行polar码顺序译码,获得第一设备发送的Q个反馈信息,并根据反馈信息确定是否需要进行数据重传,比如,当第二设备译码到指示需要进行数据重传的反馈信息时,则该第二设备获取该反馈信息所对应的至少一个数据传输单元,并将该至少一个数据传输单元所承载的数据进行重传。
可选的,第一设备在向第二设备发送Q个反馈信息时,是以K个反馈信息为基本单位,划分成R个信息段,每个信息段包含一个CRC。则第二设备在对待译码信息进行译码时,以信息段为单位,对待译码信息进行polar码顺序译码,且每译码完成一个信息段,即利用该信息段的CRC进行校验。若校验通过,则可以根据所译码出的K个反馈信息,确定是否进行重传。
可选的,这里以反馈信息为ACK/NACK反馈信息,数据传输单元为CB(即第二设备向第一设备发送数据时采用CB作为承载数据的数据传输单元)作为举例说明,一个ACK/NACK反馈信息为一个比特。第二设备译码出K比特ACK/NACK反馈信息及其后所携带CRC比特后,进行CRC校验。
若该K比特ACK/NACK反馈信息通过CRC校验,则根据译码得到的K比特ACK/NACK反馈信息判断是否需要重传(即是否存在NACK),若需要(即存在NACK)则重传相应CB,如图9所示,一个比特的ACK/NACK反馈信息对应3个CB,因此如果存在NACK),则需要重传3个CB所承载的数据。
根据译码得到的K比特ACK/NACK反馈信息判断是否需要重传时,若判断出不需要(即不存在NACK,比如存在ACK)进行重传数据,则表示对应的CB都已经正确接收,可以在第二设备的缓存中删除相应CB。
需要说明的是,若对K比特ACK/NACK反馈信息进行CRC校验时,未通过CRC校验,则继续译码一定数量的比特,再次进行CRC校验。其他各个信息段的K比特的ACK/NACK反馈信息CRC校验操作也采用类似操作,直至整个码字译码完成。
可选的,这里以反馈信息为ACK/NACK反馈信息,数据传输单元为CC(即第二设备向第一设备发送数据时采用CC作为承载数据的数据传输单元)为举例说明,一个ACK/NACK反馈信息为一个比特。第二设备译码出K比特的ACK/NACK反馈信息及其后所携带CRC部分后,进行CRC校验。
若通过CRC校验,则根据译码得到的K比特的ACK/NACK反馈信息确定是否需要进行重传的判断(即是否存在NACK),若需要(即存在NACK),则第二设备对相应CC所承载的数据进行重传,若不需要(即不存在NACK,比如存在ACK)则表示对应的CC所承载的数据都已经正确接收,第二设备从缓存中删除对应CC所承载的数据。
若未通过CRC校验,则第二设备继续译码一定数量的比特,再次进行CRC校验。其他各个信息段的K比特ACK/NACK反馈信息操作也采用类似操作,直至整个码字译码完成。
需要说明的是,若第二设备为用户设备,第一设备为网络设备,反馈信息是针对上行数据的反馈。网络设备将Q个反馈信息联合编码为一个码字,该Q个反馈信息可能是针对多个用户设备所传输的数据的反馈。在某一个用户设备对待译码信息进行polar码顺序译码时,需要从Q个反馈信息中获得自身的反馈信息。
可选的,每个反馈信息中可以采用用户设备所对应的预设标识进行加扰,用户设备在对待译码信息进行顺序译码时,可采用自身所对应的预设标识进行解扰和校验,以确定该反馈信息是否为为自身的反馈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设备确定Q个反馈信息,该Q个反馈信息为针对所接收的P个数据传输单元所承载数据的反馈,进一步采用极化polar编码方式,对所述Q个反馈信息进行联合编码,获得一个码字,并映射至时频资源进行发送,第二设备则采用polar码顺序译码获得反馈信息,采用以较小的数据传输单元为单位进行反馈,可以提高反馈效率,同时第二设备顺序译码,可以提早根据反馈信息进行处理,而不需要等待整个码字译码完成,减小处理时延。
参阅图11a和图11b,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控制信息传输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本发明实施例的控制信息传输装置应用于网络设备,更具体地可以是传输点,比如基站,也可以为能够实现上述方法中所描述的网络设备相应功能的设备。如图11a所示,该装置可包括:确定单元101,编码单元102和映射单元103,其中:
确定单元101,可用于执行以上图3方法中所描述的网络设备所执行的确定动作;
编码单元102,可用于执行以上图3方法中所描述的网络设备所执行的编码动作;
映射单元103,可用于对编码单元102所编码的码字进行以上方法所描述的相应的处理。
其中,映射单元103可以采用图11b中的收发器1001实现,确定单元101和编码单元102可以采用处理器1002实现,或者,确定单元101和编码单元102可以采用处理器1002和存储器1003实现。
具体细节,可以参考以上方法中的描述,在此不予赘述。
比如,确定单元101,用于确定联合编码的N个下行控制信息DCI,其中,所述N为大于或者等于2的整数;
编码单元102,用于采用极化polar编码方式,对所述N个DCI进行联合编码,获得一个码字;
映射单元103,用于将所述码字映射至下行控制信道的时频资源上进行发送。
可选的,所述编码单元102采用极化polar编码方式,对所述N个DCI进行联合编码,获得一个码字,具体包括:
按照预设顺序将所述N个DCI级联,采用polar编码方式,对级联后的所述N个DCI进行联合编码,获得一个码字。
可选的,所述预设顺序包括以下顺序中的至少一种:
优先级高的用户设备的DCI排序在优先级低的用户设备的DCI之前;
信道条件好的用户设备的DCI排序在信道条件差的用户设备的DCI之前;
时延敏感的用户设备的DCI排序在时延不敏感的用户设备的DCI之前。
可选的,所述确定单元101确定联合编码的N个下行控制信息DCI,具体包括:
按照预设规则确定联合编码的N个DCI;
其中,所述预设规则包括以下规则中的至少一个:
所述N个DCI的用户设备的信道条件相同或者相近;
所述N个DCI所携带信息指示的功能相同。
可选的,一个时间间隔的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的时频资源承载一个码字;或者,
一个时间间隔的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的时频资源承载M个码字,所述M个码字中任意一个码字所包含的DCI的用户设备的信道条件相同或者相近,其中所述M为大于或者等于2的整数。
对应的,如图11b所示,该装置可包括:收发器1001和处理器1002。处理器1002用于控制该装置的操作,包括通过收发器1001将DCI进行时频资源映射(包括接收和/或发送)。进一步的,还可以包括存储器1003,存储器1003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和随机存取存储器,用于向处理器1002提供指令和数据。存储器1003可以集成于处理器1002中,也可以独立于处理器1002。存储器1003的一部分还可以包括非易失行随机存取存储器(NVRAM)。该装置的各个组件通过总线系统耦合在一起,其中总线系统1009除包括数据总线之外,还包括电源总线、控制总线和状态信号总线。但是为了清楚说明起见,在图中将各种总线都标为总线系统1009。
本申请实施例图3的网络设备侧所揭示的流程可以应用于处理器3002中,或者由处理器3002实现。在实现过程中,该装置实现的流程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3002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处理器3002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专用集成电路、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随机存储器,闪存、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者电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寄存器等本领域成熟的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1003,处理器1002读取存储器1003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本发明实施例指示流程的步骤。
可选的,处理器1002用于确定联合编码的N个下行控制信息DCI,其中,所述N为大于或者等于2的整数;
处理器1002还用于采用极化polar编码方式,对所述N个DCI进行联合编码,获得一个码字;
收发器1001用于将所述码字映射至下行控制信道的时频资源上进行发送。
可选的,处理器1002还用于按照预设顺序将所述N个DCI级联,采用polar编码方式,对级联后的所述N个DCI进行联合编码,获得一个码字。
可选的,所述预设顺序包括以下顺序中的至少一种:
优先级高的用户设备的DCI排序在优先级低的用户设备的DCI之前;
信道条件好的用户设备的DCI排序在信道条件差的用户设备的DCI之前;
时延敏感的用户设备的DCI排序在时延不敏感的用户设备的DCI之前。
可选的,处理器1002还用于按照预设规则确定联合编码的N个DCI;
其中,所述预设规则包括以下规则中的至少一个:
所述N个DCI的用户设备的信道条件相同或者相近;
所述N个DCI所携带信息指示的功能相同。
可选的,一个时间间隔的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的时频资源承载一个码字;或者,
一个时间间隔的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的时频资源承载M个码字,所述M个码字中任意一个码字所包含的DCI的用户设备的信道条件相同或者相近,其中所述M为大于或者等于2的整数。
当所述网络设备为基站时,所述网络设备还可以包括通信接口模块,用于与其他基站或其他网元,如核心网网元的通信。
基于相同的技术构思,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用于控制信息传输的装置,该装置可以为以上方法中所描述的用户设备,也可以为能够实现上述方法中用户设备的动作的其他设备。
参阅图12a和图12b,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控制信息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2a所示,该装置可包括:获取单元201和译码单元202,其中:
获取单元201,可用于执行以上图3方法中所描述的用户设备所执行的获取动作;
译码单元202,可用于执行以上图3方法中所描述的用户设备所执行的译码动作;
其中,获取单元201可以采用图12b中的收发器2001实现,译码单元202可以采用处理器2002实现,或者,采用处理器2002和存储器2003实现。
具体细节,可以参考以上方法中的描述,在此不予赘述。
比如,获取单元201,用于当接收到网络设备发送的信息时,从所述信息中获取包含所述用户设备的DCI的待译码信息,所述待译码信息携带所述网络设备将N个DCI通过极化polar编码方式联合编码后获得的码字,其中,所述N为大于或者等于2的整数;
译码单元202,用于对所述待译码信息进行polar码顺序译码,获得所述用户设备的DCI。
可选的,所述用户设备的DCI中包含采用所述用户设备对应的预设标识加扰形成的循环冗余校验码CRC;
所述译码单元202对所述待译码信息进行polar码顺序译码,获得所述用户设备的DCI具体包括:
对所述待译码信息进行polar码顺序译码,且每译码完成一个DCI,所述用户设备采用所述用户设备对应的所述预设标识对所述DCI中的CRC进行解扰;利用解扰后的所述CRC对所述DCI中的信息部分进行校验;若校验通过,则所述DCI为所述用户设备的DCI。
可选的,所述用户设备对应的所述预设标识包括预先为所述用户设备分配的唯一标识,或者预先为所述用户设备所在分组分配的组标识。
如图12b所示,该控制信息传输装置可包括:收发器2001、处理器2002和存储器2003。
处理器2002用于控制该装置的操作,包括通过收发器2001进行数据的传输(包括接收和/或发送);存储器2003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和随机存取存储器,用于向处理器2002提供指令和数据。存储器2003的一部分还可以包括非易失行随机存取存储器(NVRAM)。该装置的各个组件通过总线系统耦合在一起,其中总线系统2009除包括数据总线之外,还包括电源总线、控制总线和状态信号总线。但是为了清楚说明起见,在图中将各种总线都标为总线系统2009。
本申请实施例图3揭示的用户设备侧的流程可以应用于处理器2002中,或者由处理器2002实现。在实现过程中,该装置实现的流程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2002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处理器2002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专用集成电路、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随机存储器,闪存、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者电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寄存器等本领域成熟的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2003,处理器2002读取存储器2003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本发明实施例指示流程的步骤。
可选的,收发器2001用于当接收到网络设备发送的信息时,从所述信息中获取包含所述用户设备的DCI的待译码信息,所述待译码信息携带所述网络设备将N个DCI通过polar编码方式联合编码后获得的码字,其中,所述N为大于或者等于2的整数;
所述处理器2002用于对所述待译码信息进行polar码顺序译码,获得所述用户设备的DCI。
可选的,所述用户设备的DCI中包含采用所述用户设备对应的预设标识加扰形成的循环冗余校验码CRC;
处理器2002还用于对所述待译码信息进行polar码顺序译码,且每译码完成一个DCI,所述用户设备采用所述用户设备对应的所述预设标识对所述DCI中的CRC进行解扰;利用解扰后的所述CRC对所述DCI中的信息部分进行校验;若校验通过,则所述DCI为所述用户设备的DCI。
可选的,所述用户设备对应的所述预设标识包括预先为所述用户设备分配的唯一标识,或者预先为所述用户设备所在分组分配的组标识。
进一步的,当所述装置为用户设备时,还可以进一步包括输入设备,如键盘,输出设备,如显示屏等结构,在此不予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系统,包括上述的用于对多个DCI联合编码的装置和对待译码信息进行顺序译码的装置,该系统可以为一种通信系统,也可以为其他系统。
参阅图13a和图13b,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反馈信息传输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本发明实施例的反馈信息传输装置应用于第一设备,第一设备可以是网络设备,更具体地可以是传输点,比如基站。第一设备也可以是用户设备,当第一设备是网络设备时,则第二设备是用户设备,当第一设备是用户设备,则第二设备是网络设备。
如图13a所示,该装置可包括:确定单元301,编码单元302和映射单元303,其中:
确定单元301,可用于执行以上图8方法中所描述的第一设备所执行的确定动作;
编码单元302,可用于执行以上图8方法中所描述的第一设备所执行的编码动作;
映射单元303,可用于对编码单元302所编码的码字进行以上图8方法中第一设备所描述的相应的处理。
其中,映射单元303可以采用图13b中的收发器3001实现,确定单元301和编码单元302可以采用处理器3002实现,或者,确定单元301和编码单元302可以采用处理器3002和存储器3003实现。
具体细节,可以参考以上方法中的描述,在此不予赘述。
比如,确定单元301,用于确定Q个反馈信息,所述Q个反馈信息为针对所接收的P个数据传输单元所承载数据的反馈,所述Q为大于或者等于2的整数,所述P大于或者等于所述Q,且所述P为整数;
编码单元302,用于采用极化polar编码方式,对所述Q个反馈信息进行联合编码,获得一个码字;
映射单元303,用于将所述码字映射至对应的时频资源进行发送。
可选的,若所述第一设备为网络设备,所述P个数据传输单元所承载数据为至少一个用户设备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数据,所述至少一个用户设备的信道条件相同;
若所述第一设备为用户设备,所述P个数据传输单元所承载数据为网络设备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数据。
可选的,所述编码单元302采用极化polar编码方式,对所述Q个反馈信息进行联合编码,获得一个码字,具体包括:
以K个反馈信息为基本单位,将所述Q个反馈信息划分成R个信息段,其中,所述K为大于或者等于2的整数,K*R大于或者等于Q;在每个所述信息段后添加CRC,并将添加所述CRC的R个信息段联合编码,获得一个码字。
可选的,所述数据传输单元包括编码块CB,一个所述反馈信息对应至少一个所述CB;或者,
所述数据传输单元包括载波单元CC,一个所述反馈信息对应一个所述CC。
对应的,如图13b所示,该装置可包括:收发器3001和处理器3002。处理器3002用于控制该装置的操作,包括通过收发器3001将反馈信息进行时频资源映射(包括接收和/或发送)。进一步的,还可以包括存储器3003,存储器3003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和随机存取存储器,用于向处理器3002提供指令和数据。存储器3003可以集成于处理器3002中,也可以独立于处理器3002。存储器3003的一部分还可以包括非易失行随机存取存储器(NVRAM)。该装置的各个组件通过总线系统耦合在一起,其中总线系统3009除包括数据总线之外,还包括电源总线、控制总线和状态信号总线。但是为了清楚说明起见,在图中将各种总线都标为总线系统3009。
本申请实施例图8的第一设备侧所揭示的流程可以应用于处理器3002中,或者由处理器3002实现。在实现过程中,该装置实现的流程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3002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处理器3002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专用集成电路、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随机存储器,闪存、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者电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寄存器等本领域成熟的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3003,处理器3002读取存储器3003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本发明实施例指示流程的步骤。
可选的,处理器3002用于确定Q个反馈信息,所述Q个反馈信息为针对所接收的P个数据传输单元所承载数据的反馈,所述Q为大于或者等于2的整数,所述P大于或者等于所述Q,且所述P为整数;
处理器3002还用于采用极化polar编码方式,对所述Q个反馈信息进行联合编码,获得一个码字;
收发器3001,用于将所述码字映射至对应的时频资源进行发送。
可选的,若所述第一设备为网络设备,所述P个数据传输单元所承载数据为至少一个用户设备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数据,所述至少一个用户设备的信道条件相同;
若所述第一设备为用户设备,所述P个数据传输单元所承载数据为网络设备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数据。
可选的,处理器3002还用于以K个反馈信息为基本单位,将所述Q个反馈信息划分成R个信息段,其中,所述K为大于或者等于2的整数,K*R大于或者等于Q;在每个所述信息段后添加CRC,并将添加所述CRC的R个信息段联合编码,获得一个码字。
可选的,所述数据传输单元包括编码块CB,一个所述反馈信息对应至少一个所述CB;或者,
所述数据传输单元包括载波单元CC,一个所述反馈信息对应一个所述CC。
当所述装置为基站时,所述第一设备还可以包括通信接口模块,用于与其他基站或其他网元,如核心网网元的通信。
当所述装置为用户设备时,还可以进一步包括输入设备,如键盘,输出设备,如显示屏等结构。
基于相同的技术构思,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用于反馈信息传输的装置,该装置可以为以上方法中所描述的第二设备,也可以为能够实现上述方法中第二设备的动作的其他设备。第二设备可以是网络设备,更具体地可以是传输点,比如基站。第二设备也可以是用户设备。当第二设备是网络设备时,则第一设备是用户设备,当第二设备是用户设备,则第一设备是网络设备。
参阅图14a和图14b,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反馈信息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4a所示,该装置可包括:获取单元401和译码单元402,其中:
获取单元401,可用于执行以上图8方法中所描述的第二设备所执行的获取动作;
译码单元402,可用于执行以上图8方法中所描述的第二设备所执行的译码动作;
其中,获取单元401可以采用图14b中的收发器4001实现,译码单元402可以采用处理器4002实现,或者,采用处理器4002和存储器4003实现。
具体细节,可以参考以上方法中的描述,在此不予赘述。
比如,获取单元401,用于当接收到第一设备反馈的信息时,从所述信息中获取待译码信息,所述待译码信息携带所述第一设备将Q个反馈信息通过polar编码方式联合编码后获得的码字,其中,所述Q为大于或者等于2的整数;
译码单元402,用于对所述待译码信息进行polar码顺序译码,获得所述Q个反馈信息。
可选的,所述码字包含R个信息段,所述R个信息段为将所述Q个反馈信息以K个反馈信息为基本单元划分获得,且每个所述信息段包含一个CRC;
所述译码单元402对所述待译码信息进行polar码顺序译码,具体包括:
以信息段为单位,对所述待译码信息进行polar码顺序译码,且每译码完成一个信息段,利用所述信息段的CRC进行校验。
如图14b所示,该反馈信息传输装置可包括:收发器4001、处理器4002和存储器4003。
处理器4002用于控制该装置的操作,包括通过收发器4001进行数据的传输(包括接收和/或发送);存储器4003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和随机存取存储器,用于向处理器4002提供指令和数据。存储器4003的一部分还可以包括非易失行随机存取存储器(NVRAM)。该装置的各个组件通过总线系统耦合在一起,其中总线系统4009除包括数据总线之外,还包括电源总线、控制总线和状态信号总线。但是为了清楚说明起见,在图中将各种总线都标为总线系统4009。
本申请实施例图8揭示的第二设备侧的流程可以应用于处理器4002中,或者由处理器4002实现。在实现过程中,该装置实现的流程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4002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处理器4002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专用集成电路、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随机存储器,闪存、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者电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寄存器等本领域成熟的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4003,处理器4002读取存储器4003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本发明实施例指示流程的步骤。
可选的,收发器4001用于当接收到第一设备反馈的信息时,从所述信息中获取待译码信息,所述待译码信息携带所述第一设备将Q个反馈信息通过polar编码方式联合编码后获得的码字,其中,所述Q为大于或者等于2的整数;
处理器4002,用于对所述待译码信息进行polar码顺序译码,获得所述Q个反馈信息。
可选的,所述码字包含R个信息段,所述R个信息段为将所述Q个反馈信息以K个反馈信息为基本单元划分获得,且每个所述信息段包含一个CRC;
处理器4002还用于以信息段为单位,对所述待译码信息进行polar码顺序译码,且每译码完成一个信息段,利用所述信息段的CRC进行校验。
进一步的,当所述装置为用户设备时,还可以进一步包括输入设备,如键盘,输出设备,如显示屏等结构,在此不予赘述。
当所述装置为基站时,还可以包括通信接口模块,用于与其他基站或其他网元,如核心网网元的通信。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系统,包括上述的用于对多个反馈信息编码的装置和对待译码信息进行顺序译码的装置,该系统可以为一种通信系统,也可以为其他系统。
应理解,说明书通篇中提到的“一个实施例”或“一实施例”意味着与实施例有关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包括在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整个说明书各处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或“在一实施例中”未必一定指相同的实施例。此外,这些特定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任意适合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在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中,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另外,本文中术语“系统”和“网络”在本文中常被可互换使用。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应理解,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与A相应的B”表示B与A相关联,根据A可以确定B。但还应理解,根据A确定B并不意味着仅仅根据A确定B,还可以根据A和/或其它信息确定B。在本申请实施例中,“A,B,或C中的至少一个”表示从集合(A,B,C)中选出至少一个,如A,B,C,A和B,A和C,B和C,或者,A和B和C等。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一A”“第二A”等描述,仅用于区分多个A,并不用于表达其他含义。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现,为了清楚地说明硬件和软件的可互换性,在上述说明中已经按照功能一般性地描述了各示例的组成及步骤。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实施例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外,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收发器、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也可以是电的,机械的或其它的形式连接。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发明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器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发明可以用硬件实现,或固件实现,或它们的组合方式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将上述功能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中或作为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一个或多个指令或代码进行传输。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和通信介质,其中通信介质包括便于从一个地方向另一个地方传送计算机程序的任何介质。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以此为例但不限于: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RAM、ROM、EEPROM、CD-ROM或其他光盘存储、磁盘存储介质或者其他磁存储设备、或者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他介质。此外。任何连接可以适当的成为计算机可读介质。例如,如果软件是使用同轴电缆、光纤光缆、双绞线、数字STA线(DSL)或者诸如红外线、无线电和微波之类的无线技术从网站、服务器或者其他远程源传输的,那么同轴电缆、光纤光缆、双绞线、DSL或者诸如红外线、无线和微波之类的无线技术包括在所属介质的定影中。如本发明所使用的,盘(Disk)和碟(disc)包括压缩光碟(CD)、激光碟、光碟、数字通用光碟(DVD)、软盘和蓝光光碟,其中盘通常磁性的复制数据,而碟则用激光来光学的复制数据。上面的组合也应当包括在计算机可读介质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实施例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实施例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实施例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使得通过该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可实现流程图中的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的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的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的可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可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Claims (30)

1.一种控制信息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网络设备确定联合编码的N个下行控制信息DCI,其中,所述N为大于或者等于2的整数;
所述网络设备采用极化polar编码方式,对所述N个DCI进行编码,获得一个码字;
所述网络设备将所述码字映射至下行控制信道的时频资源上进行发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DCI中包含循环冗余校验码CRC,所述CRC为采用所述DCI的用户设备对应的预设标识加扰形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设备采用极化polar编码方式,对所述N个DCI进行编码,获得一个码字,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按照预设顺序将所述N个DCI级联;
所述网络设备采用polar编码方式,对级联后的所述N个DCI进行编码,获得一个码字。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顺序包括以下顺序中的至少一种:
优先级高的用户设备的DCI排序在优先级低的用户设备的DCI之前;
信道条件好的用户设备的DCI排序在信道条件差的用户设备的DCI之前;
时延敏感的用户设备的DCI排序在时延不敏感的用户设备的DCI之前。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设备确定联合编码的N个下行控制信息DCI,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按照预设规则确定联合编码的N个DCI;
其中,所述预设规则包括以下规则中的至少一个:
所述N个DCI的用户设备的信道条件相同或相近;
所述N个DCI所携带信息指示的功能相同。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一个时间间隔的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的时频资源承载一个码字;或者,
一个时间间隔的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的时频资源承载M个码字,所述M个码字中任意一个码字中所包含的DCI的用户设备的信道条件相同或者相近,其中所述M为大于或者等于2的整数。
7.一种控制信息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当用户设备接收到网络设备发送的信息时,所述用户设备从所述信息中获取包含所述用户设备的DCI的待译码信息,所述待译码信息携带所述网络设备将N个DCI通过polar编码方式联合编码后获得的码字,其中,所述N为大于或者等于2的整数;
所述用户设备对所述待译码信息进行polar码顺序译码,获得所述用户设备的DCI。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设备的DCI中包含采用所述用户设备对应的预设标识加扰形成的CRC;
所述用户设备对所述待译码信息进行polar码顺序译码,获得所述用户设备的DCI,包括:
所述用户设备对所述待译码信息进行polar码顺序译码,且每译码完成一个DCI,所述用户设备采用所述用户设备对应的所述预设标识对所述DCI中的CRC进行解扰;
所述用户设备利用解扰后的所述CRC对所述DCI中的信息部分进行校验;
若校验通过,则所述DCI为所述用户设备的DCI。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设备对应的所述预设标识包括预先为所述用户设备分配的唯一标识,或者预先为所述用户设备所在分组分配的组标识。
10.一种反馈信息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设备确定Q个反馈信息,所述Q个反馈信息为针对所接收的P个数据传输单元所承载数据的反馈,所述Q为大于或者等于2的整数,所述P大于或者等于所述Q,且所述P为整数;
所述第一设备采用polar编码方式,对所述Q个反馈信息进行编码,获得一个码字;
所述第一设备将所述码字映射至对应的时频资源进行发送。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第一设备为网络设备,所述P个数据传输单元所承载数据为至少一个用户设备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数据,所述至少一个用户设备的信道条件相同或相近;
若所述第一设备为用户设备,所述P个数据传输单元所承载数据为网络设备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数据。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备采用polar编码方式,对所述Q个反馈信息进行编码,获得一个码字,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以K个反馈信息为基本单位,将所述Q个反馈信息划分成R个信息段,其中,所述K为大于或者等于2的整数,K*R大于或者等于Q;
所述第一设备在每个所述信息段后添加CRC,并将添加所述CRC的R个信息段联合编码,获得一个码字。
13.如权利要求10-12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传输单元包括编码块CB,一个所述反馈信息对应至少一个所述CB;或者,
所述数据传输单元包括载波单元CC,一个所述反馈信息对应一个所述CC。
14.一种反馈信息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当第二设备接收到第一设备反馈的信息时,所述第二设备从所述信息中获取待译码信息,所述待译码信息携带所述第一设备将Q个反馈信息通过polar编码方式联合编码后获得的码字,其中,所述Q为大于或者等于2的整数;
所述第二设备对所述待译码信息进行polar码顺序译码,获得所述Q个反馈信息。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码字包含R个信息段,所述R个信息段为将所述Q个反馈信息以K个反馈信息为基本单位划分获得,且每个所述信息段包含一个CRC;
所述第二设备对所述待译码信息进行polar码顺序译码,包括:
所述第二设备以信息段为单位,对所述待译码信息进行polar码顺序译码,且每译码完成一个信息段,所述网络设备利用所述信息段的CRC进行校验。
16.一种控制信息传输装置,应用于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单元,用于确定联合编码的N个下行控制信息DCI,其中,所述N为大于或者等于2的整数;
编码单元,用于采用极化polar编码方式,对所述N个DCI进行联合编码,获得一个码字;
映射单元,用于将所述码字映射至下行控制信道的时频资源上进行发送。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DCI中包含循环冗余校验码CRC,所述CRC为采用所述DCI的用户设备对应的预设标识加扰形成。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码单元采用极化polar编码方式,对所述N个DCI进行联合编码,获得一个码字,具体包括:
按照预设顺序将所述N个DCI级联,采用polar编码方式,对级联后的所述N个DCI进行联合编码,获得一个码字。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顺序包括以下顺序中的至少一种:
优先级高的用户设备的DCI排序在优先级低的用户设备的DCI之前;
信道条件好的用户设备的DCI排序在信道条件差的用户设备的DCI之前;
时延敏感的用户设备的DCI排序在时延不敏感的用户设备的DCI之前。
20.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单元确定联合编码的N个下行控制信息DCI,具体包括:
按照预设规则确定联合编码的N个DCI;
其中,所述预设规则包括以下规则中的至少一个:
所述N个DCI的用户设备的信道条件相同或相近;
所述N个DCI所携带信息指示的功能相同。
21.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一个时间间隔的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的时频资源承载一个码字;或者,
一个时间间隔的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的时频资源承载M个码字,所述M个码字中任意一个码字中所包含的DCI的用户设备的信道条件相同或者相近,其中所述M为大于或者等于2的整数。
22.一种控制信息传输装置,应用于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当接收到网络设备发送的信息时,从所述信息中获取包含所述用户设备的DCI的待译码信息,所述待译码信息携带所述网络设备将N个DCI通过polar编码方式联合编码后获得的码字,其中,所述N为大于或者等于2的整数;
译码单元,用于对所述待译码信息进行polar码顺序译码,获得所述用户设备的DCI。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设备的DCI中包含采用所述用户设备对应的预设标识加扰形成的循环冗余校验码CRC;
所述译码单元对所述待译码信息进行polar码顺序译码,获得所述用户设备的DCI具体包括:
对所述待译码信息进行polar码顺序译码,且每译码完成一个DCI,所述用户设备采用所述用户设备对应的所述预设标识对所述DCI中的CRC进行解扰;利用解扰后的所述CRC对所述DCI中的信息部分进行校验;若校验通过,则所述DCI为所述用户设备的DCI。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设备对应的所述预设标识包括预先为所述用户设备分配的唯一标识,或者预先为所述用户设备所在分组分配的组标识。
25.一种反馈信息传输装置,应用于第一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单元,用于确定Q个反馈信息,所述Q个反馈信息为针对所接收的P个数据传输单元所承载数据的反馈,所述Q为大于或者等于2的整数,所述P大于或者等于所述Q,且所述P为整数;
编码单元,用于采用polar编码方式,对所述Q个反馈信息进行联合编码,获得一个码字;
映射单元,用于将所述码字映射至对应的时频资源进行发送。
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若所述第一设备为网络设备,所述P个数据传输单元所承载数据为至少一个用户设备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数据,所述至少一个用户设备的信道条件相同或者相近;
若所述第一设备为用户设备,所述P个数据传输单元所承载数据为网络设备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数据。
27.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码单元采用polar编码方式,对所述Q个反馈信息进行联合编码,获得一个码字,具体包括:
以K个反馈信息为基本单位,将所述Q个反馈信息划分成R个信息段,其中,所述K为大于或者等于2的整数,K*R大于或者等于Q;在每个所述信息段后添加CRC,并将添加所述CRC的R个信息段联合编码,获得一个码字。
28.如权利要求25-27任意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传输单元包括编码块CB,一个所述反馈信息对应至少一个所述CB;或者,
所述数据传输单元包括载波单元CC,一个所述反馈信息对应一个所述CC。
29.一种反馈信息传输装置,应用于第二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当接收到第一设备反馈的信息时,从所述信息中获取待译码信息,所述待译码信息携带所述第一设备将Q个反馈信息通过polar编码方式联合编码后获得的码字,其中,所述Q为大于或者等于2的整数;
译码单元,用于对所述待译码信息进行polar码顺序译码,获得所述Q个反馈信息。
30.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码字包含R个信息段,所述R个信息段为将所述Q个反馈信息以K个反馈信息为基本单元划分获得,且每个所述信息段包含一个CRC;
所述译码单元对所述待译码信息进行polar码顺序译码,具体包括:
以信息段为单位,对所述待译码信息进行polar码顺序译码,且每译码完成一个信息段,利用所述信息段的CRC进行校验。
CN201710008203.9A 2017-01-05 2017-01-05 一种控制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828224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008203.9A CN108282247B (zh) 2017-01-05 2017-01-05 一种控制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PCT/CN2018/071269 WO2018127064A1 (zh) 2017-01-05 2018-01-04 控制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EP18735983.1A EP3565151B1 (en) 2017-01-05 2018-01-04 Method and device for controlling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US16/503,607 US11197281B2 (en) 2017-01-05 2019-07-04 Control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008203.9A CN108282247B (zh) 2017-01-05 2017-01-05 一种控制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282247A true CN108282247A (zh) 2018-07-13
CN108282247B CN108282247B (zh) 2021-11-19

Family

ID=627891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008203.9A Active CN108282247B (zh) 2017-01-05 2017-01-05 一种控制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197281B2 (zh)
EP (1) EP3565151B1 (zh)
CN (1) CN108282247B (zh)
WO (1) WO2018127064A1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029757A1 (zh) * 2018-08-10 2020-02-13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传输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WO2020062058A1 (zh) * 2018-09-28 2020-04-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1181706A (zh) * 2019-01-09 2020-05-1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的发送方法和终端
CN111600677A (zh) * 2019-02-20 2020-08-28 成都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WO2020199138A1 (en) * 2019-04-02 2020-10-08 Zte Corporation Downlink control signaling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N113541878A (zh) * 2020-04-14 2021-10-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设备
WO2022017241A1 (zh) * 2020-07-24 2022-01-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及通信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201404A1 (en) * 2017-05-04 2018-11-08 Qualcomm Incorporated Polar codes for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US11039425B2 (en) * 2017-06-23 2021-06-15 Qualcomm Incorporated Polar codes with a cross-referenceable nested structure for hierarchical signaling
US11412517B2 (en) * 2018-01-17 2022-08-09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ansmitting/receiving 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and device therefor
CN114449673A (zh) 2018-02-02 2022-05-06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信息传输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US20190356418A1 (en) * 2018-05-17 2019-11-21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 of transmitting data encoded in polar cod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CN110611936A (zh) * 2018-06-14 2019-12-24 财团法人资讯工业策进会 基站、用户设备及重传下行控制信息的方法
KR20200050812A (ko) * 2018-11-02 2020-05-1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 및 피드백의 송수신을 수행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US11432296B2 (en) * 2019-12-17 2022-08-30 Qualcomm Incorporated Indication of common beam for multiple user equipments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20001A (zh) * 2012-01-20 2013-07-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与循环冗余校验级联的极性码的译码方法和译码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498815A (en) * 2012-01-30 2013-07-31 Renesas Mobile Corp Enhanced PHICH with multibit ACK/NAK
CN103516476B (zh) * 2012-06-29 2016-12-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编码方法和设备
US9768915B2 (en) * 2013-08-20 2017-09-19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data by using polar coding in wireless access system
JP2019515588A (ja) * 2016-05-11 2019-06-06 アイディーエーシー ホールディング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進化型外部符号化のための方法およびシステム
US11431441B2 (en) * 2016-08-10 2022-08-30 Idac Holdings, Inc. Priority-based channel coding for control information
WO2018097601A1 (ko) * 2016-11-27 2018-05-31 엘지전자(주)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등록 해제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US10492184B2 (en) * 2016-12-09 2019-11-2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ultiplexing control information in a physical uplink data channel
WO2018107430A1 (en) * 2016-12-15 2018-06-21 Qualcomm Incorporated Crc bits for joint decoding and verification of control information using polar codes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20001A (zh) * 2012-01-20 2013-07-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与循环冗余校验级联的极性码的译码方法和译码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MEDIATEK INC.: "《R1-1613061》", 18 November 2016 *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029757A1 (zh) * 2018-08-10 2020-02-13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传输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WO2020062058A1 (zh) * 2018-09-28 2020-04-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1181706A (zh) * 2019-01-09 2020-05-1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的发送方法和终端
CN111600677A (zh) * 2019-02-20 2020-08-28 成都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WO2020199138A1 (en) * 2019-04-02 2020-10-08 Zte Corporation Downlink control signaling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N113541878A (zh) * 2020-04-14 2021-10-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设备
WO2022017241A1 (zh) * 2020-07-24 2022-01-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及通信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282247B (zh) 2021-11-19
WO2018127064A1 (zh) 2018-07-12
EP3565151B1 (en) 2023-05-24
US11197281B2 (en) 2021-12-07
EP3565151A4 (en) 2020-01-22
EP3565151A1 (en) 2019-11-06
US20190335431A1 (en) 2019-10-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282247A (zh) 一种控制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6470089B (zh) 一种上行控制信息的发送方法及装置
CN104067609B (zh) 用于上行链路harq‑ack和csi传输的方法和系统
JP5502855B2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でのack情報のバンドリング
US8386876B2 (en) Transmission of different redundancy versions on different degrees of freedom
CN103095398B (zh) 传输控制信息的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WO2017121417A1 (zh) 一种确定编码调制参数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EP2572464B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signaling control information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network
EP2597808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and determining a number of coded symbols
CN101390292A (zh) 用于多播消息的阶层编码
CN106982172A (zh) 确定极化码传输块大小的方法和通信设备
CN108347295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US11336401B2 (en) Method of retransmission for downlink transmiss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for the same
KR102377653B1 (ko) 제어 송신 방법 및 장치
CN109245860B (zh) 数据处理方法和数据处理装置
CN108631925A (zh) 一种准循环低密度奇偶校验编码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4579579B (zh) 一种大数据包传输方法和系统
KR20200036717A (ko) 무선 셀룰라 통신 시스템에서 그룹캐스트 피드백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KR102517960B1 (ko) 무선 셀룰라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CN101827400B (zh) 信道质量指示信息的传输方法及系统
CN108289009A (zh) 一种被用于信道编码的ue、基站中的方法和设备
KR20200036725A (ko) 무선 셀룰라 통신 시스템에서 그룹캐스트 피드백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CN109039546B (zh) 一种用于信道编码的ue、基站中的方法和设备
CN113812105B (zh) 一种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08809479A (zh) 数据处理方法和数据处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