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241642B - 一种管壳式换热器失稳承载能力的判定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管壳式换热器失稳承载能力的判定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241642B
CN109241642B CN201811089705.XA CN201811089705A CN109241642B CN 109241642 B CN109241642 B CN 109241642B CN 201811089705 A CN201811089705 A CN 201811089705A CN 109241642 B CN109241642 B CN 10924164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
tube
stress
exchange tube
equ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08970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241642A (zh
Inventor
朱国栋
寿比南
谢铁军
谢国山
钱才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Special Equipment Inspectio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Special Equipment Inspectio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Special Equipment Inspectio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China Special Equipment Inspectio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1811089705.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241642B/zh
Publication of CN1092416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24164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24164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24164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20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19/00Details relating to the type or aim of the analysis or the optimisation
    • G06F2119/06Power analysis or power optimis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Geometr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管壳式换热器失稳承载能力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管壳式换热器失稳承载能力的判定方法,通过以下步骤实现:S1,推导得出每根换热管的应力方程;S2,根据S1中的应力方程得到整个管束受力状态;S3,根据实际布管结构的X位置的换热管数量和该位置的受力值,汇总得到换热管轴向压缩力最大值Ftmin,换热管轴向拉伸力最大值Ftmax以及换热管束轴向受力加权平均值Ftavg;S4,通过判别条件,判断出管束是否安全。该管壳式换热器失稳承载能力的判定方法能够解决大型管壳式换热器设计困难,同时间接降低管壳式换热器的管板厚度。

Description

一种管壳式换热器失稳承载能力的判定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管壳式换热器失稳承载能力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管壳式换热器失稳承载能力的判定方法。
背景技术
换热器在石油化工装置设备中占有较大比重,是典型的压力容器。其中有一种换热器是管壳式换热器,管壳式换热器在石油化工装置中大量应用,利用换热器实现冷热介质的热量传递,介质在两个独立的空间运行,通过换热管壁实现热量交换。与换热管管壁内测相通的腔体称为管程,与换热管外壁侧相通腔体称壳程。管程和壳程分别走不同的冷热介质;如图1所示为管壳式换热器中的固定管板换热器。
现有世界各国(包括中国)换热器设计规范中,换热管受压缩时稳定性校核的基本原理是:校核换热管束中的一根换热管最大压缩应力不大于单根换热管的许用临界压缩应力;许用临界压缩应力等于一根两端简支(或固支)的杆件(即换热管,长度按两折流板或管板与折流板之间的最大当量间距计算)的欧拉临界压应力除以安全系数。
当前设备尺寸大型化和设计高参数化,固定管板换热器和浮头换热器的换热管在基于以上原理下进行校核,出现失稳校核不通过的情况较多(某些装置中的浮头换热器高达半数以上),成为工程设计难题,该问题近年来越来越突出。原有的设计准则过于保守,设备直径较大以及设计压力较高后,造成设计困难。总之原有的设计判定方法已经不满足当前的工程大型化高参数化要求。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管壳式换热器失稳承载能力的判定方法,该失稳承载能力的判定方法计算结果更准确,利用该判定方法设计的换热器重量更轻,间接改善经济性;同时由于计算更精确,对管束强度要求降低,该判定方法能够降低大型管壳式换热器设计难度。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管壳式换热器失稳承载能力的判定方法,通过以下步骤实现:
S1,推导得出每根换热管的应力方程;
S2,根据S1中的应力方程得到管束受力状态;
S3,根据实际布管结构的X位置的换热管数量和该位置的受力值,汇总得到换热管轴向压缩力最大值Ftmin,换热管轴向拉伸力最大值Ftmax,以及换热管束的换热管轴向受力加权平均值Ftavg
S4,通过判别条件,判断出管束是否安全。
上述的管壳式换热器失稳承载能力的判定方法,S1中推导每根换热管的应力方程包括如下步骤:
S101,根据两块管板变形方程:
Figure BDA0001804047380000021
求解常数C1,C2;式中:w和wfl—分别代表两个管板的挠度;Pc—管板计算压力;λ,N—计算系数;ber(x),bei(x)—贝瑟儿函数;
S102,将S101求解得到的常数C1,C2代入到换热管应力方程:
Figure BDA0001804047380000031
得到每根换热管的应力方程;式中:σt—换热管应力;Et—换热管材料的弹性模量;L—换热管长度。
上述的管壳式换热器失稳承载能力的判定方法,S2中根据S1中的应力方程得到管束受力状态的步骤具体为:根据S102中得到的每根换热管的应力方程乘以每根换热管的横截面积得出受力方程:Ft=σt·A,从而获取整个管束受力状态;式中:A—换热管横截面积;σt—换热管应力;Ft—每根换热管的受力。
上述的管壳式换热器失稳承载能力的判定方法,S3中根据实际布管结构的X位置的换热管数量和该位置的受力值,汇总得到换热管轴向压缩力最大值Ftmin,换热管轴向拉伸力最大值Ftmax,换热管束轴向受力加权平均值Ftavg的具体步骤为:
S301,根据实际布管结构,计算并汇总X位置的换热管数量和该位置的受力值:
X1位置,换热管数量m1,该位置换热管的受力均为Ft1;
X2位置,换热管数量m2,该位置换热管的受力均为Ft2;
……
Xn位置,换热管数量mn,该位置换热管的受力均为Ftn;
S302,根据S301中得到换热管不同位置的受力大小,汇总得到换热管轴向压缩力最大值Ftmin,换热管轴向拉伸力最大值Ftmax以及换热管束轴向受力加权平均值Ftavg;具体为:Ftmin=min{Ft1,Ft2,…,Ftn};Ftmax=max{Ft1,Ft2,…,Ftn};
Figure BDA0001804047380000032
上述的管壳式换热器失稳承载能力的判定方法,S4的判别条件为同时满足如下判别式:
当Ftavg≥0时,而且(Ftmax/A)<换热管材料许用应力值,且|Ftmin|<Euler方程失稳临界值。
当Ftavg<0时,需要|Ftmin|<Euler方程失稳临界值/Fs,而且(Ftmax/A)<换热管材料许用应力值;
其中Ftmin,Ftmax以及Ftavg是在S3中求得的。
Fs=1.0~3.0,其值根据不同材料和换热管规格进行取值,一般取值2.0;Euler方程失稳值为目前常规计算方法引用的理论,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将浮头换热器作为整体系统考虑换热管的失稳问题,具体为管束整体失稳准则代替现有的单管失稳准则,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该判定方法有效的提高了换热器计算承载能力;能够提高失稳的临界压力,降低对设备的要求。本发明的判定方法能够解决工程中高参数下管壳式换热器失稳问题,对解决设备大型化有重要的意义。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管壳式换热器中典型的固定管板换热器结构;
图2是换热管管束受力分布特点示意图;
图3是换热器管板板壳理论数学模型。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
浮头换热器和固定换热器管束失稳承载能力是设计计算时必须进行的考核项目。现有技术中的设计计算准则为单管失稳即判定为管束失去承载能力,没有考虑管束中每根换热管受力不均匀,造成计算结果过于保守,甚至引起工程设计困难。
管壳式换热器在石油化工装置中大量应用,利用换热器实现冷热介质的热量传递,介质在两个独立的空间运行,通过换热管壁实现热量交换。与换热管管壁内测相通的腔体称为管程,与换热管外壁侧相通腔体称壳程。管程和壳程分别走不同的冷热介质。其典型结构如图1所示。
根据换热管的应力特点是从管板中心处向四周呈波形发展(如图2所示),不同位置的换热管其轴向力不同,采用公式计算得出不同X位置的换热管轴向应力和轴向力,然后进行加权平均或者积分,作为管束失稳的临界判定条件。
根据热交换器实际结构,建立数学模型(可以参照图3所示的计算模型),利用板壳理论求解,计算出管壳式换热器管板和每根换热管的应力,按照新的安全准则-管束失稳准则进行评估。
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管壳式换热器失稳承载能力的判定方法,通过以下步骤实现:
S1,推导得出每根换热管的应力方程;
S2,根据S1中的应力方程得到系管束受力状态;
S3,根据实际布管结构的X位置的换热管数量和该位置的应力值,汇总得到换热管轴向压缩力最大值Ftmin,换热管轴向拉伸力最大值Ftmax以及换热管束轴向受力加权平均值Ftavg
S4,通过判别条件,判断出管束是否安全。
更为具体的代数方程表达式及计算步骤如下:
a)首先求解两块管板变形方程
Figure BDA0001804047380000061
由公式1和实际结构边界条件,可以求解常数C1,C2.上式中,符号说明:
w和wfl—分别代表两个管板的挠度;
Pc—管板计算压力;
λ,N—计算系数;
ber(x),bei(x)—贝瑟儿函数。
b)求解C1,C2后按公式2求得换热管的应力计算公式:
Figure BDA0001804047380000062
符号说明:
σt—换热管应力;
Et—换热管材料的弹性模量;
L—换热管长度。
c)由应力与换热管横截面积相乘,进而计算每根换热管的受力:
Ft=σt·A (公式3)
符号说明:
A—换热管横截面积;
d)由公式2和公式3可求得不同x位置(从管板中心到周边的径向位置x)的换热管的轴向应力和轴向力
e)按照实际结构的布管,每个X位置的换热管数量和该位置的轴向应力值,求得整个管束的轴向力加权值。
X1位置,换热管数量m1,该位置换热管的受力均为Ft1;
X2位置,换热管数量m2,该位置换热管的受力均为Ft2;
……
Xn位置,换热管数量mn,该位置换热管的受力均为Ftn;
计算管束力加权平均值:
Figure BDA0001804047380000071
计算换热管轴向压缩力最大值(符号为负)
Ftmin=min{Ft1,Ft2,…,Ftn}
计算换热管轴向拉伸力最大值(符号为正)
Ftmax=max{Ft1,Ft2,…,Ftn}
f)管束安全准则同时满足如下条件,认为管束安全
当Ftavg≥0时,需要|Ftmin|<Euler方程失稳值/1.0,而且(Ftmax/A)<换热管材料许用应力值。
当Ftavg<0时,需要|Ftmin|<Euler方程失稳值/Fs,而且(Ftmax/A)<换热管材料许用应力值。
Fs=1.0~3.0,其值根据不同材料和换热管规格进行取值,一般取值2.0。
Euler方程失稳值为目前常规计算方法引用的理论,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的方法将管板系统分为利用对称模型和非对称模型,二者弹性叠加后作为模型的计算,计算结果包括管板位移,管板变形,管板应力,管板偏转角,不同位置处换热管的应力;本发明非对称模型部分认为管束不起弹性支承,对称模型部分起弹性支承;本发明计算公式和步骤及结果适用于不同管板厚度,不同管板直径和不同管板材料;本发明利用不同部位的换热管受力不同的原理,进行积分和加权处理,得到管束的最终承载能力,作为管束失稳设计准则。
本发明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将浮头换热器作为整体系统考虑换热管的失稳问题,具体为管束整体失稳准则代替现有的单管失稳准则,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该判定方法有效的提高了换热器计算承载能力;能够提高失稳的临界压力,降低对设备的要求。本发明的判定方法能够解决工程中高参数下管壳式换热器失稳问题,对解决设备大型化有重要的意义。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3)

1.一种管壳式换热器失稳承载能力的判定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以下步骤实现:
S1,推导得出每根换热管的应力方程;
S2,根据S1中的应力方程得到管束受力状态;
S3,根据实际布管结构的X位置的换热管数量和该位置的受力值,汇总得到换热管轴向压缩力最大值Ftmin,换热管轴向拉伸力最大值Ftmax以及换热管束轴向受力加权平均值Ftavg,具体步骤为:
S301,根据实际布管结构,计算并汇总X位置的换热管数量和该位置的受力值:
X1位置,换热管数量m1,该位置换热管的受力均为Ft1
X2位置,换热管数量m2,该位置换热管的受力均为Ft2
……
Xn位置,换热管数量mn,该位置换热管的受力均为Ftn
S302,根据S301中得到换热管不同位置的受力大小,汇总得到换热管轴向压缩力最大值Ftmin,换热管轴向拉伸力最大值Ftmax以及管束轴向受力加权平均值;具体为:Ftmin=min{Ft1 ,Ft2 ,…,Ftn };Ftmax=max{Ft1 ,Ft2 ,…,Ftn };
Figure FDA0003170442010000011
S4,通过判别条件,判断出管束是否安全;其判别条件具体为:
当Ftavg≥0时,需要|Ftmin|<Euler方程失稳临界值,而且(Ftmax/A)<换热管材料许用应力值;
当Ftavg<0时,需要|Ftmin|<Euler方程失稳临界值/FS,而且(Ftmax/A)<换热管材料许用应力值;
其中,Ftmin,Ftmax以及Ftavg是在S3中求得的,A—换热管横截面积;FS=1.0~3.0,FS的值根据不同材料和换热管规格进行取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壳式换热器失稳承载能力的判定方法,其特征在于,S1中推导每根换热管的应力方程包括如下步骤:
S101,根据两块管板变形方程:
Figure FDA0003170442010000012
求解常数C1,C2;式中:w和wfl——分别代表两个管板的挠度;Pc——管板计算压力;λ,N——计算系数;ber(x),bei(x)——贝瑟儿函数;
S102,将S101求解得到的常数C1,C2代入到换热管应力方程;
Figure FDA0003170442010000021
得到每根换热管的应力方程;式中:σt——换热管应力;Et——换热管材料的弹性模量;L——换热管长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壳式换热器失稳承载能力的判定方法,其特征在于,S2中根据S1中的应力方程得到管束受力状态的步骤具体为:根据S102中得到的每根换热管的应力方程乘以每根换热管的横截面积得出受力方程:Ft=σt·A,从而获取整个管束受力状态;式中:A—换热管横截面积;σt—换热管应力;Ft—每根换热管的受力。
CN201811089705.XA 2018-09-18 2018-09-18 一种管壳式换热器失稳承载能力的判定方法 Active CN10924164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089705.XA CN109241642B (zh) 2018-09-18 2018-09-18 一种管壳式换热器失稳承载能力的判定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089705.XA CN109241642B (zh) 2018-09-18 2018-09-18 一种管壳式换热器失稳承载能力的判定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241642A CN109241642A (zh) 2019-01-18
CN109241642B true CN109241642B (zh) 2021-08-31

Family

ID=650592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089705.XA Active CN109241642B (zh) 2018-09-18 2018-09-18 一种管壳式换热器失稳承载能力的判定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24164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32594B (zh) * 2019-07-15 2021-07-30 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 一种连接式双管板换热器的设计方法
CN110619141B (zh) * 2019-07-24 2021-09-07 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 浮头换热器管板、管束的计算方法
CN110532611A (zh) * 2019-07-24 2019-12-03 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 尾端带膨胀节的浮头换热器管板厚度的修正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246959A (en) * 1978-10-26 1981-01-27 The Garrett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solation of external loads in a heat exchanger manifold system
CN1262423A (zh) * 2000-01-21 2000-08-09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预应力管壳式换热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01786677A (zh) * 2010-01-23 2010-07-28 大连理工大学 管束横置式多效水平管降膜蒸发海水淡化装置
CN105004202A (zh) * 2015-07-03 2015-10-28 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 一种复合式结构的换热器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246959A (en) * 1978-10-26 1981-01-27 The Garrett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solation of external loads in a heat exchanger manifold system
CN1262423A (zh) * 2000-01-21 2000-08-09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预应力管壳式换热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01786677A (zh) * 2010-01-23 2010-07-28 大连理工大学 管束横置式多效水平管降膜蒸发海水淡化装置
CN105004202A (zh) * 2015-07-03 2015-10-28 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 一种复合式结构的换热器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A preliminary stability analysis of MYRRHA Primary Heat Exchanger two-phase tube bundle;Diego Castelliti et al.;《Nuclear Engineering and Design》;20160603;第305卷;全文 *
波纹管换热器管束整体失稳分析及设计计算要考虑的问题;李永泰等;《压力容器》;20130630;第30卷(第6期);全文 *
管壳式换热器换热管稳定性问题研究;薛明德等;《试验研究》;20070331;第24卷(第3期);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241642A (zh) 2019-01-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241642B (zh) 一种管壳式换热器失稳承载能力的判定方法
CN111177953B (zh) 一种尾端带膨胀节的浮头换热器的管板系统强度的计算方法
Chen et al. Practical calculations for uniform external pressure buckling in cylindrical shells with stepped walls
CN109657308B (zh) 一种管件设计压力的计算方法及确定管件壁厚的方法
CN114818297B (zh) 直截面外导流筒安全评价方法、换热器修正方法及系统
Sorour et al. Limit load analysis of thick-walled as-fabricated pipe bends under in-plane moment loading and internal pressure
CN110619141B (zh) 浮头换热器管板、管束的计算方法
CN102592012B (zh) 换热管的大口径管简化模型有限元计算方法
CN107291979B (zh) 用于钢制盖板节点的弯矩轴力作用下承载力的核算方法
CN112052594A (zh) 一种含双腐蚀缺陷钢制管道临界弹塑性屈曲压力计算方法
CN103488902A (zh) 一种大直径固定管板换热器薄管板厚度的确定方法
CN110532594B (zh) 一种连接式双管板换热器的设计方法
CN108319798B (zh) 一种大型复杂工况换热器管板的设计方法
CN112561147A (zh) 一种薄壁钢管爆破压力预测方法
CN116187040B (zh) 一种压力容器开孔补强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6244849B (zh) 一种非完全布管浮头换热器的优化设计方法及系统
CN107633134B (zh) 一种防振条扭转对蒸汽发生器传热管磨损影响的分析方法
CN112052616A (zh) 一种含任意腐蚀缺陷钢制管道外压临界弹塑性屈曲压力计算方法
CN207019507U (zh) 挠性管板废热锅炉
Zhu et al. Research on hydroforming through combination of internal and external pressures for manufacturing the structure of double-layer tube with gap
CN113343389B (zh) 一种蛇形管加热器换热管适用的壁厚设计方法
CN209991822U (zh) 一种圆角管箱空冷器管束
CN203330277U (zh) 厚壁镍基合金换热管与镍基合金管板的胀接接头
CN109829253A (zh) 一种钢带增强复合柔性管截面设计方法
CN211489353U (zh) 新型胀管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